全年訂價:¥340.00/年
同學科期刊級別分類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統(tǒng)計源期刊 部級期刊 省級期刊
CSSCI 南大期刊(含擴展版)、北大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知網(wǎng)收錄(中)、維普收錄(中)、萬方收錄(中)、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本刊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fā)展觀,以繁榮考試研究,推進考試改革,促進考試事業(yè)發(fā)展為辦刊宗旨,全面反映國內外考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介紹國內外考試理論研究新動態(tài)、探討考試改革和發(fā)展的新問題,集權威性、科學性、學術性、實踐性及可讀性為一體。曾用刊名:中國考試(研究版)。
主要內容版塊有考試制度研究、考試理論與實踐、考試技術與應用、考試與評價等。
讀者對象:國內外及地區(qū)各級各類考試與評價機構研究者和工作者,教育工作者,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師生及其他與考試有關的人員。
1991年1月經(jīng)北京新聞出版局批準,《中國考試》雜志創(chuàng)刊,季刊內部發(fā)行。
1993年5月經(jīng)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公開發(fā)行,國內統(tǒng)一刊號CN11-3303/G4,國際標準刊號ISSN1005-8427。
1994年1月經(jīng)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準,由季刊變更為雙月刊。
2000年1月起經(jīng)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準,由雙月刊變更為月刊。
2002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雙效期刊”。
2003年7月起經(jīng)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準,由月刊變更為半月刊。
2008年1月起經(jīng)新聞出版主管部門批準,由半月刊變更為月刊。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考試技術、考試與教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上地六街1號國試大廈,郵編:100085。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shù)據(jù)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guī)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qū)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fā)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lián)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fā)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shù),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jīng)發(fā)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lián)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lián)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lián)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lián)系有關事宜。
臺灣大學入學考試及其化學試題評析
藏傳佛教“拓然巴”高級學銜及辯經(jīng)考試制度
順序志愿與平行志愿——不同投檔管理辦法的選擇
美國SAT官方模擬試題對我國高考改革的啟示
全球大學預科GAC課程解讀及其對我國高考改革的啟示
水到而渠未成
新課改視野中的高考改革方案述評
難度常模及其在高考命題中的應用——基于2004-2009年北京高考卷實測數(shù)據(jù)的分析
新課程高考化學測量的能力要求研究(Ⅱ)
高考語文科課標卷閱讀選考試題的新興評價觀
新課標下的高考后效調查——以上海生物高考為例
PETS考試走過十年——對PETS考試及口試考官培訓等工作的回顧與思考
關于高等師范院校鋼琴教學評價問題的思考
法律治理技術視角下的國家教育考試制度
由專業(yè)學位碩士擴招引發(fā)的思考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CYY028) | 5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AFA110008) | 5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XJK012JKB014) | 5 |
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教師教育創(chuàng)新平臺理論創(chuàng)新研究項目(985ZB0406) | 5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1CYY027) | 4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2YJA880152) | 4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06JJD740005) | 4 |
全國教育考試“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2009JKS4028) | 4 |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GFA111006) | 4 |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DFA110216) | 4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1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69 |
淡水生態(tài)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基金 | 3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 | 28 |
全國教育考試“十一五”科研規(guī)劃課題 | 26 |
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 | 2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21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16 |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教育部規(guī)劃課題 | 16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