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訂價:¥480.00/年
《教育與職業》雜志作為國內最早的定位以教育的決(ce)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及在校學生為核心讀者的資深中文教育雜志,雜志社本著“嚴肅、獨立、成熟、務實”的出版宗旨,在全球經濟和教育的大框架下,為讀者提供一流的深度報道、原創案例、管理新知和權威資訊,引領業界輿論;在雜志的運營上按現代商業模式運作,采取國際流行的發行認證模式,以確保讀者市場的覆蓋面、占有率和客戶利益。
由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黃炎培先生于1917年創辦,在目前國內近萬種期刊中創刊最早、歷史最長,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為滿足更多的讀者和客戶的需求,該刊于2005年10月將上旬刊改為綜合刊,采用目前國際流行的大開本全彩印刷,為國內外知名的廣告客戶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也為讀者和廣告客戶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梁。
《教育與職業》雜志利用多渠道向目標人群介紹雜志,如本身的雜志、網站、直銷、傳真,高密度發放,數據庫營銷,全國發行。覆蓋全國普通高校、普通中專、成人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數量累計達24000多所。
《教育與職業》發行方式包括訂閱、零售、贈閱,其中訂閱部分占72.5%(據抽樣統計,學校訂戶占較大比例,達訂閱部分的76.7%),零售部分占11.3%,贈閱部分占16.2%。全國近百名實力專職書商長期穩定的認購、熱銷并對書刊市場分區域給予增、補發行;
《教育與職業》雜志每年還參加國內30多個行業展會,并作為各類教育與職業類培訓講座的指定媒體,充分接觸高消費職業群體和目標人群。
《教育與職業》雜志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以倡導、促進、繁榮我國職業教育事業為己任,以研究職教理論,深化職業改革,溝通教育與職業,促進教育事業同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更好地結合為重點,竭誠地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特別是各界職教工作者服務。其內容對廣大普教工作者在辦學、教學、思想教育、指導學生升學就業,以及學生自己選擇專業(職業)等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上旬刊主要欄目設置及要求: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永外安樂林路甲69號,郵編:100075。
1.選題新穎,觀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嚴密,語言精煉,資料可靠,能及時反映教育學術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的最新成果。尤為歡迎有新觀點、新方法、新視角的特色稿件和專家稿件。對于有重大學術理論創新的文稿,本刊將優先發表,稿酬從優。
2.文稿書寫格式及要求。來稿請按如下順序撰寫:文題、作者姓名、摘要(不超過200字)、關鍵詞、作者簡介(真實姓名、出生年份、性別、籍貫、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學位和研究方向以及工作單位所在省、市、郵編)、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正文、注釋、參考文獻及英文題目和作者拼音名。若有基金資助或課題經費資助的論文,請在[作者簡介]后用[基金項目]注明基金項目名稱或課題項目名稱及編號。
文題:應簡明確切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以不超過20字為宜,一般不用副標題。
關鍵詞:2~5個,采用教育教學標準主題詞,若規定標準詞表中無該關鍵詞的可使用自由詞。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此兩項共占一行。例如:[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
圖表:凡文字能說明的內容盡量不用表和圖。文中的表或圖應各有表題、圖題,同時必須有相應的表序號和圖序號。表中需說明的問題采用*、**、***表示,并置于表的下方加“注:……”。做圖要規范,圖坐標要設計準確,刻度均勻。
名詞使用:文中所用專用名詞不要隨意縮寫,如所用名詞過長,而文中又需多次使用,則應在第一次使用時在全名后加圓括號注明縮寫。
計量單位:使用我國法定計量單位。標點符號、數字用法等均按國家標準執行。
標題序號:可按四級小標題的格式寫:“一、”“(一)”“1.”“(1)”;一級、二級標題另起段,正文另起段;三級、四級小標題不另起段,與正文接排。
注釋:注釋是對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詮釋和說明,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如①②……,置于文后,標注文獻類型。中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外文注釋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圓圈)、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頁碼。
參考文獻:所列參考文獻只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公開出版的主要文獻,按文中首次出現的次序編號,內部刊物或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均不列入。參考文獻置于注釋之后,標注文獻類型。中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號)、作者、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外文參考文獻須依次標明序號(外加方括號)、作者姓、作者名、書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既有中文文獻又有外文文獻的,請按中文在前、外文在后的順序分別排列,并以第一作者姓氏的漢語拼音及外文字母為序;外文書名及刊名請用斜體字。若引用文章為電子文獻,請注明網絡地址及時間。
文獻類型:以單字母標識(外加方括號),如專著(普通圖書)為[M],論文集(會議錄)為[C],匯編為[G],報紙文章為[N],期刊文章為[J],學位論文為[D],研究報告為[R],專著論文集中析出文獻為[A],未說明的文獻為[Z],數據庫為[DB],電子公告為[EB],聯機網絡為[OL],聯機網上數據為[DB/OL],網上電子公告為[EB/OL]。
3.常用注釋和參考文獻標注舉例:
[注釋]
①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40.
②陳宇.我國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回顧與前瞻[J].教育與職業,2004(1):46.
③Harris,Peter.FoundationsofPublicAdministration:AComparativeApproach[M].HongKong:HongKongUniversityPress,1990:43-46.
④Hindson,ColinE.EducationalPlanninginVanuatu:AnAlternativeAnalysis[J].ComparativeEducation,1995(31):327-337.
[參考文獻]
[1]滕大春.美國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陳桂生.教育學的迷惘與迷惘的教育學[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89(3).
[3]陶仁驥.密碼學與數學[J].自然雜志,1984,7(7):527.
[4]蔣有緒,郭泉水,馬娟,等.中國森林群落分類及其群落學特征[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5](美)約翰·杜威.民主主義教育[M].王承緒,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0.
[6]潘懋元.開展高等教育理論的研究[N].光明日報,1978-12-07.
[7]Barber,M.TheMakingofthe1944EducationAct[M].GuildfordandKing’sLynn:BiddlesLtd.1994.
[8]Siegal,Harvey.Multiculturalism,Universalism,andScienceEducation:inSearchofCommonGround[J].CultureandComparativeStudies,2002(3).
[9]DOWLERL.Theresearchuniversity’sdilemma;resourcesharingandresearchimatramsimstitutiomalemvironmemt[J].JournalLibraryAdministration,1995,21(1/2):5-26.
4.多作者文稿署名時須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動。
5.為便于稿件統一登記、防止丟失,請不要將稿件寄給個人。稿件一經刊用,即寄樣刊,并付稿酬。來稿自寄出之日起,三個月內未刊用者,作者可自行處理。
6.投稿采用電子郵件方式。來稿中請注明作者詳細通訊地址(收件人姓名、單位、住所、郵編、電話、電子信箱等)以便郵寄樣刊與稿酬。
關于構建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思考
芻議高校人才資源的現狀及開發
實施素質教育重在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亞運住宿管理模式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啟示
基于人本思想的高職院校內部營銷系統及其應用
對加強高校教風建設的幾點思考
綜合性大學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對策
對高職教育“三個轉變”發展趨勢的思考
民辦高等學校辦學經費來源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關于創新高職院校辦學思路的思考
論高職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定位
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探析職業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問題與人本化管理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實踐教學體系創新研究
中國高校首輪教學評估的意義與評價
制約職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作用發揮的因素分析
培養新型農民是農村職業教育的重要功能
中國職業教育學研究生教育的歷史回顧
試論民辦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AJA060010-2) | 13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AJA110003) | 9 |
廣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立項研究課題([2007]82) | 8 |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06]194) | 8 |
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06JK150) | 7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08JZD0028) | 7 |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FBB060244) | 7 |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05]168) | 7 |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6CZC050) | 6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09YJC880019) | 6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 | 613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359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305 |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項研究課題 | 257 |
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 179 |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 | 146 |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 | 142 |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 113 |
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 | 97 |
浙江省教育廳科研計劃 | 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