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財經大學學報》是廣東商學院主辦的以研究經濟、管理為主的綜合性學術期刊。創刊于1986年,曾用名《商學理論與實踐》、《商學論壇》,1998年經新聞出版署批準國內外公開發行,1999年改用現刊名。《廣東財經大學學報》自創刊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以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貫徹雙百方針,發揚學術民主,促進科學研究,交流科研成果,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熱誠為教學、科研和學術活動服務。既是高等財經類院校學報,同時也是一份開放的、社會性、專業性學術期刊。它追蹤前沿,捕捉熱點,講求品位,突出特色。在欄目的設置上既注重發揮學校的學科優勢、科研強項,同時體現法商結合,反映地域特色,以促進廣東地區經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除開辟有經濟理論、企業管理、消費經濟、金融研究、財稅研究、國際經濟、廣東經濟、市場經濟與法等傳統欄目外,近年來還新增經濟隨筆、學術爭鳴、粵商研究等特色欄目。主要刊登經濟領域及相關學科有一定學術水平,有創新性或具有較高應用價值的學術論文、調查報告以及反映國內外學術新動向、新理論的綜述;尤其重視發表具有廣東地域特色,對該地區經濟建設有一定理論意義的原始研究成果。
《廣東財經大學學報》始終把提高辦刊質量、突出辦刊特色放在首位,在策劃上注重前瞻性、社會性;在選稿上重視創新性、學術性、應用性,編審時注意準確性,編排時注意標準化、規范化,嚴格按照《社會期刊質量管理標準》及《全國高等院校文科學報編排規范》編排稿件。《廣東財經大學學報》有由學術水平較高的資深學者組成編委會做學術指導,由廣東商學院副院長于海峰教授擔任主編,配有一支精良的編輯隊伍。1999年公開發行后,二次文獻轉摘率、引文率不斷攀升,主要評刊指標在全國同類學報中排名居前,2002年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并入選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本刊編輯部熱忱歡迎國內外經濟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踴躍賜稿。
經濟理論、金融研究、會計研究、財政與稅收、粵商研究 、企業管理、市場經濟與法
地址:廣州市侖頭路21號,郵編:510320。
1.來稿要求論點明確、數據可靠、邏輯嚴密、文字精煉,每篇論文必須包括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單位所在地及郵政編碼、摘要和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一般為導師)簡介(包括姓名、性別、職稱、出生年月、所獲學位、目前主要從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頁地腳處注明論文屬何項目、何基金(編號)資助,沒有的不注明。
2.論文摘要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方面內容(100字左右),應具有獨立性與自含性,關鍵詞選擇貼近文義的規范性單詞或組合詞(3~5個)。
3.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4.文中的圖、表應有自明性。圖片不超過2幅,圖像要清晰,層次要分明。
5.參考文獻的著錄格式采用順序編碼制,請按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所引文獻必須是作者直接閱讀參考過的、最主要的、公開出版文獻。未公開發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請采用腳注方式標明,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來稿文責自負。所有作者應對稿件內容和署名無異議,稿件內容不得抄襲或重復發表。對來稿有權作技術性和文字性修改,雜志一個版面2500字,二個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數,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況,請在郵件投稿時作特別說明。
8.請作者自留備份稿,本部不退稿。
9.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10.請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聯系人的姓名、工作單位、詳細聯系地址、電話(包括手機)、郵編等信息,以便聯系有關事宜。
論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機制
論網絡化審計系統的功能設計及其風險防范
廣東旅游經濟與第三產業經濟——典型相關分析
區域旅游競爭力分析
我國發展個人銀行業務應重點解決的問題
簡論關聯交易
國際金融危機下廣東經濟現狀與發展趨勢評析
財政聯邦制理論反思及其對中國財政體制的應用
對《馬約》赤字率、債務率參考標準的反思
國外穩健性計量方法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
股改降低了上市公司代理成本嗎?——來自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
構建審計免疫系統理論框架的思考
粵商與浙商企業勞動力市場競爭力之比較
新粵商創業自我效能感的維度研究——基于創業認知觀的視角
后危機時代發展綠色物流產業合作伙伴關系的研究——基于合作創新博弈論的視角
基于核心競爭力的珠三角物流聯盟構建
資助課題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CGL121) | 2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2BJL027)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172041)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172069)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333004)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73067)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173052) | 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1202097) | 2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13YJA790038) | 2 |
教育部規劃基金項目(07JA790036) | 1 |
資助項目 | 涉及文獻 |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 12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89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 | 60 |
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 | 18 |
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資金 | 13 |
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 | 11 |
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 | 11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 | 8 |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項目 | 6 |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