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栽培管理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栽培管理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栽培管理論文

        第1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關鍵詞水稻;直接栽培;氣候風險;評估

        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推進,農業機械化大勢所趨。在農業機械化過程中,為了使水稻生產由機械代替人工,有人提出了水稻直播的理念并進行了大量嘗試。水稻直播免去了育秧、拔身、栽秧等環節,播種后無緩苗期,表現為分蘗發生早,節位低,抗逆性強,具有省工、省力、省本等許多優點。

        氣候條件是制約水稻生產全過程的重要因子之一,對其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具體某一品種的每年產量和品質的生成都是由其特定的地理環境條件下的氣候因素決定的,每一項栽培技術措施的改進都會涉及不同生育階段的氣候條件改變,因此,必須進行氣候風險論證。

        1中晚熟粳稻品種抽穗揚花和灌漿成熟要求的氣象條件

        1.1抽穗揚花中晚熟粳稻品種抽穗揚花適宜溫度為25~28℃,當日平均氣溫連續3d以上低于20℃就會影響正常抽穗揚花,造成“孕而不莠,莠而不實”現象。

        1.2灌漿成熟灌漿結實期適宜溫度為20~23℃,需要40d左右氣溫≥15℃的天數,只有滿足這樣的溫度條件,才能使水稻安全成熟。

        2濱海縣水稻直播栽培的現狀

        2.1水稻品種濱海縣種植的主要水稻品種為徐稻3號、4號和華粳6號等中晚熟粳稻,以徐稻4號為主。

        2.2種植方式種植方式為一年兩熟制,水稻接麥茬,麥類種植以小麥為主,約占總面積的70%,大麥為輔,約占30%。大麥正常成熟期為5月20日左右,小麥為6月15日左右。所以,一般水稻直播安排在5月25日到6月20日期間播種,9月上中旬抽穗揚花,10月底前后收獲,單產在9000kg/hm2左右。

        2.3發展速度濱海縣直播水稻從2001年開始,2003年前零星種植,2004年全縣只有333.33hm2,2005年為1000hm2,2006年增到1.04萬hm2,2007年猛增到2.1萬hm2。

        2.4分布特點濱海縣直播水稻主要分布在灌溉總渠南4個鄉鎮,約占55%,渠北沿渠5個鄉鎮,約占30%;廢黃河沿2線6個鄉鎮,約占15%。其中五汛鎮約6666.67hm2水稻,2006年直播水稻種植已達2866.67hm2,占全鎮水稻面積40%單產水平也最高,90%的面積產量達9000kg/hm2以上。2007年面積6333.33hm2,占95%以上。

        2.5茬口布局濱海縣直播水稻既有大麥茬、小麥茬、油菜茬,還有新平整的土地。其中以大麥茬、油菜茬為主,2007年全縣1.33萬hm2,主要分布在五汛、蔡橋、八灘、陳濤等鄉鎮,這類茬口較早,6月5~8日播種;小麥茬2007年約6666.67hm2,主要分布在其他各鄉鎮,這類茬口安排直播稻季節偏緊,在6月10~20日播種。

        3栽培風險分析

        2005~2007年屬異常年份,氣溫偏高,9月中旬日平均氣溫分別為23.9℃、21.0℃和22.5℃,穩定通過15℃的日期分別為11月18日、11月20日和11月1日。即使如此,2007年9月18~22日受13號臺風(韋帕)的影響(這5d日平均溫度分別為19.5℃、20.0℃、22.0℃、21.7℃和21.6℃),仍造成部分田塊減產。

        濱海縣常年9月上中旬日平均氣溫分別為23.8℃和21.8℃,穩定通過20℃的終日日期80%年份在9月19日,穩定通過15℃的終日日期80%年份在10月19日。按照中晚熟粳稻品種抽穗揚花到成熟需要15℃以上日數40d推算,安全抽穗期應在9月上旬之前,常年9月上旬的氣溫有利于抽穗揚花,也是當地傳統栽培方式(育苗移栽)的抽穗揚花期。所以,從安全氣候條件來看,該地粳稻齊穗期80%年份應當安排在9月上旬,不能超過這一界限。水稻直播栽培主要接的是小麥茬口,根據前幾年種植實際情況來看,在氣候變暖的情況下,小麥茬口直播稻要到9月中旬才能抽穗揚花,如果氣候正常,9月中旬之后才能抽穗揚花,僅有20%的年份能夠滿足這樣的要求,即成功的氣候概率為20%。6月中旬起江蘇淮北地區隨著江南梅雨帶的北移,將進入淮北雨季,連續陰雨對原始種植方式,從秧田向本田移栽的活棵非常有利,但對直播,尤其機械作業非常不利,不利于田間作業和出苗。

        3結語

        在當前的技術栽培水平下,水稻直播栽培在江蘇淮北地區具有一定的氣候風險性,大面積推廣要慎重。

        參考文獻

        [1]趙輝,劉慶偉.信陽水稻農業氣候資源分析與農業氣候指標確定[J].河南氣象,2006(2):59-60.

        [2]馬曉群,徐敏.合肥市兩系雜交水稻制種氣候風險評[J].安徽農業科學,2002,30(2):182-184.

        [3]李秀芬,韓勇,黃元財,等.遼寧省水稻品種×地點互作效應分析及其與氣候因子的關系[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6):4733-4735.

        [4]劉桃菊,殷新佑,戚昌瀚,等.氣候變化與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形成關系的模擬研究[J].應用生態學報,2005,16(3):486-490.

        [5]孫瑩,于,白廣田,等.東港氣候變化特征及其對水稻生長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06(6):8-10.

        第2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概述了我國檳榔發展狀況;并就加強瓊臺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國檳榔產業發展水平提出建議。

        檳榔(ArecacatechuL.)為棕櫚科(Palmaceae)檳榔屬常綠喬木。檳榔果實為我國重要常用藥材;檳榔樹姿挺拔優雅,是熱帶地區城鄉的優良觀賞植物。

        1我國檳榔栽培概況

        我國引種檳榔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西漢司馬相如作《上林賦》時寫到“……留落胥余,仁頻并閭……”。其中的“仁頻”指的就是檳榔。我國古籍《南方草木狀》(公元304年)對檳榔植株形態作了很詳細的記載。海南和臺灣兩省是我國檳榔的主產區,云南、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也有少量種植。

        1.1海南省檳榔栽培概況

        據報導,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達5.31萬公頃,占中國大陸檳榔栽種面積的99%,收獲面積2.33萬公頃,總產量7.48萬噸,產值18億元以上。目前檳榔已是海南省熱帶作物中僅次于天然橡膠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已成為海南省東部、中部和南部200多萬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海南省檳榔產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單株產量約1.9kg(按種植1650株/hm2計,下同。)。

        1.2臺灣省檳榔栽培概況

        在我國臺灣省,檳榔被列入果樹類。2001年產檳榔16.51萬噸;2004年檳榔面積5.3萬公頃。臺灣的檳榔號稱“綠色黃金”,全島均有種植,以屏東、嘉義、南投、花蓮、臺東等地為多,合計占全島總產的74.5%。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潤好,1996年檳榔產值3.47萬元/hm2(人民幣)。農民栽植檳榔意愿高,導致檳榔栽植面積不推自廣,急速增加。至1999年臺灣栽植檳榔的面積已達5.7萬公頃,檳榔年產值超過133億元(臺幣),占農畜產值的4.2%,僅次于水稻,為果品類之冠,已成為臺灣的高經濟作物。臺灣島雖然不是檳榔栽培的最適宜區,但卻保持著世界單產7832kg/hm2的紀錄;單株產量約4.75kg(國外以馬來西亞單產最高,為1625kg/hm2)。

        2檳榔的中醫藥價值及其主要用途

        檳榔果實為我國重要常用藥材。檳榔種仁是我國四大南藥(檳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檳榔在我國的別名眾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頻、賓門、檳榔子、橄欖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檳榔性味苦、辛、溫,歸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下氣、行水、截瘧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蟲積食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痢疾、絳蟲病、膽道蛔蟲、血吸蟲病等,外用治療青光眼等癥。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中藥材。嚼食檳榔可使胃腸平滑肌張力升高,增加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適量食用檳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熟的果皮(榔殼)稱大腹皮,主治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癥,也是輕紡工業原料,經加工后,可制成優質纖維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還可用來編織地毯等。除藥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臺灣、廣東、云南、福建、湖南、廣西等省區的一些地方,群眾有咀嚼的習慣。花苞可治腹水,健胃,療腹脹,散氣滯,止霍亂。檳榔葉可編織扇子、草帽等工藝品,也可扎掃帚;果含單寧和紅色染料,可分別提取栲膠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單寧,供制皮革、染料和藥用。新芽還可作蔬菜(臺灣同胞稱之為“半天筍”)。

        3檳榔產業現狀

        檳榔加工的主要產品有2種: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稱為棗檳榔,是當年9月至翌年1月間采摘果實已充分生長而種仁未變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產品。榔玉也稱食用檳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實加工制成的產品。將采下的果曬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勻烘焙,每天翻動1次,約3d果皮變黑可取出,冷卻后用錘子打破果皮取出種仁,再曬1~2d即可成榔玉。100kg鮮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據王祝年報導:20世紀90年代以前,海南檳榔主要供藥用和省內人們自己嚼食,銷往湖南的產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檳榔市場急劇擴大,從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擴展到了廣東、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個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檳榔產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從生產藥用的榔玉改為生產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產藥用榔玉,即使生產也大多用質量較差的殘次果實加工,其量很少,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需依靠進口補充。

        海南每年銷售到湖南的檳榔產值有6~7億元,但經過湖南加工后,產值就達到40~50億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檳榔初級產品上,開發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產品。

        4加強瓊臺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國檳榔產業

        隨著人們對檳榔保健功能的認可,檳榔產業的前景被廣泛看好。如何發揮海南(瓊)的土地、氣候優勢,臺灣(臺)的種植技術優勢,湖南(湘)檳榔加工技術優勢,共同打造“中國檳榔”品牌,值得關注。

        4.1加強瓊臺合作,提高檳榔種植水平

        臺灣同胞種植檳榔技術水平高。有臺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種植檳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園檳榔開花,單株花苞5~6個,比海南本地種植戶的檳榔園開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而檳榔種植技術則相對落后。加強瓊臺合作,優勢互補,還可解決部分農戶盲目開山種植檳榔導致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

        4.2加強瓊湘合作,提高檳榔加工水平

        瓊湘兩地檳榔加工合作前景廣闊。一是湖南的檳榔加工技術領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加強瓊湘合作,提高檳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檳榔產業鏈的延伸,提高檳榔產品的附加值,充分發揮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江澤林,海南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陳良秋,萬玲.我國引種檳榔時間及其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7(2):48-50.

        [3]洪清煌,黃朝宗,王德男,等.果樹[M].臺灣: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1989.

        [4]周江梅.臺灣農村建設動向[J].臺灣農業探索,1998(1):32.

        [5]鄭金貴.閩臺、榕臺、漳臺農業的比較與啟示[J].臺灣農業探索,1998(2):18.

        第3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從林地選擇、苗木選擇、整地挖穴、造林密度、造林方法、幼林撫育、松土除草、肥水管理、整形與修枝、間伐等方面介紹了楊樹栽培技術,以期為楊樹的速生豐產栽培提供參考。

        為了讓楊樹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優勢,增加農民收入,真正成為農民致富的一棵“搖錢樹”,應推廣先進實用的楊樹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把楊樹發展的重點從擴大面積轉到提高單產和質量上來,變望天收的粗放式生產為集約經營方式,以提高楊樹經濟效益。

        1林地選擇

        科學研究表明,楊樹要求生長季節雨量充沛,土壤有效層厚度在1m以上、地下水位1.5~2m是最適宜楊樹生長的立地條件;土壤有效層厚度80~100cm、地下水位1m左右的為中等立地條件;土壤有效層厚度在40cm以下、地下水位長期在50cm以上,如無排水條件,則不宜栽植楊樹。

        2苗木選擇

        一是楊樹品種繁多,同一品種在不同區域生長狀況有很大差別,所以要按照“適地適樹適品種”的栽培原則,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切不可盲目引進推廣新品種。二是楊樹苗木質量與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的生長有重要關系。一般選擇二年生的苗木,即2年的根1年的干。要選擇苗木高度3.5m以上、胸徑4cm以上、梢不彎曲的壯苗。

        3整地挖穴

        楊樹速生豐產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術,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這樣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進楊樹根系發育,增強抗旱、抗風能力,有利于培育圓滿通直的無節良材。造林密度在造林前進行細致地深翻整地能使低產的林地轉變為豐產林。深翻整地能降低土壤的緊實度,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楊樹根系對深層土壤的利用。根據造林密度,在定植點上挖80cm×80cm×80cm以上的大穴。

        4造林密度

        根據楊樹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種,采用適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徑級材,在一個輪伐期內不主張間疏伐,通常稀植,并實行農林間作,以保證每株樹有充分的受光條件。采用6m×6m、7m×7m或8m×8m的株行距,間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m、株距4m的規格,或者是大行距20m、小行距3m的大小行種植形式,間作農作物6~7年。在這種密度下,輪伐期為10~12年,成材胸徑40cm,每公頃立木蓄積可達到180~240m3。培育中小徑級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m×4m,輪伐期可短些,約5年左右,胸徑20cm,每公頃立木蓄積100m3。在楊樹片林栽培中,密度偏大的現象比較普遍,但通過調查對比可知,栽植密度過大,不但費用增加,且生產的木材徑階小、價格低、效益相對較差,而培育大徑材效益則較高。

        5造林方法

        采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造林方法,即首先在80cm見方的大穴中回填1/3左右的土,把苗木放入穴中扶正、標直;然后再填土一部分,輕提苗木,使苗木根系舒展;接著踩實澆2桶左右的定根水,等水滲透后再填土踩實、培起風堆等。

        6幼林撫育

        撫育楊樹幼林,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是實行林糧間作。實行林糧間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幾年內可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通過間作,撫育了幼林,給幼林生態創造了較好的條件。值得注意的是,林糧間作應以矮桿豆科作物為主,如花生、黃豆等。

        7松土除草

        松土除草能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對促進林木生長效果十分明顯。每年夏冬兩季都要翻耕土壤,除掉雜草,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通透性,讓楊樹根系生長發育更良好。在沿河土壤比較粘重的地區尤其需要推廣這種技術,而不是一味地增加施肥。實踐證明,僅此一項技術,就可使用材產量提高1倍。

        8肥水管理

        楊樹對水分的要求很高,一般每年應灌水3~4次。3月下旬至4月上旬發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促枝葉擴展;11月灌防凍水,促進根系生長。施肥后遇天氣干旱亦應澆透水。施肥分基肥和追肥。基肥是在植樹時施入穴中,一般株施有機肥5~10kg或過磷酸鈣250g,將所施肥料與熟土摻勻,回填于30~60cm的根系活動層內。施追肥在樹冠邊緣下開施肥溝,溝長80cm、寬20cm、深20~30cm,株施尿素250g。施肥后應及時澆水、中耕除草。

        9整形與修枝

        整形與修枝應在秋冬與初春樹木停止生長時進行。幼樹的修枝,如果用大苗造林,苗高在6m以上,3年之內不進行修枝,3年后6m高處直徑達10cm以上時修枝1次,把無側枝的主干再提高3~4m,以培育較高的無節良材,但修枝絕對不能過度。應當強調的是,整形應在第1年生長結束后或第2年春天就開始,直到3~5年樹高10~14m已形成通直的主干時為止。整形的方法是剪去影響頂部主梢生長的競爭側枝,隨著樹木長高還要修去樹冠下部和中部粗大的競爭枝,直到8m以下通直無枝。8m以下樹干上側枝著生處直徑達到10cm時即應修去側枝,由下而上修枝直到干高8m為止,以保證干材芯10cm以外沒節。修枝高度大致是1~3年少量修枝,4~5年修枝到樹高1/3處,6年以后修枝到樹高的1/2~2/3處。主干上發出的萌條應及時除去。

        第4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了脫毒甘薯栽培的關鍵技術,包括選好品種、選地深耕、培育壯苗、適時扦插、合理密植、田間管理、平衡施肥、防病除蟲等方面的內容,以期指導脫毒甘薯的推廣種植。

        1選好品種

        根據氣候、土壤條件以及用途等選擇相應的脫毒甘薯品種。對灌溉條件較好、肥力較高的土地,可選用徐薯18等品種;對肥力較差的旱薄地,選用魯薯7號等品種。高產淀粉型品種有徐薯18、皖薯1號、皖薯7號、魯薯7號、豫薯7號、蘇薯7號等;優質食用型品種有北京553、蘇薯8號、皖薯8號、徐薯43-14等。

        2選地深耕

        甘薯具有抗旱特性,應選擇疏松透氣、上層深厚、蓄水保肥、排灌良好、耕作層深30cm左右的沙質壤上,pH值以5.2~6.7為宜。深耕30cm左右,起壟規格為壟高20cm,壟寬50~60cm,壟距80~100cm,做壟要求土壤寧干勿濕。起壟目的是加大晝夜溫差,促進薯地膨大和養分積累,土層松軟,減少氣生根,一般可增產10%以上。

        3培育壯苗

        壯苗一般比弱苗增產10%以上,是高產的基礎。壯苗的標準是:莖粗壯節間短,葉片肥厚、大小適中,項葉平齊,苗高20~25cm,苗齡25~30d,組織充實、老嫩適度,苗重5g以上,無病蟲無白根,斷口白漿多,栽后緩苗快。

        甘薯育苗方法有塑料薄膜育苗、火炕育苗、釀熱溫床育苗、電熱溫床育苗等。苗床管理主要是“以催為主、以煉為輔,先催后煉、催煉結合”來達到早出苗、多出苗、育壯苗。

        苗床管理分為三個階段。一是從排種到出苗階段,即前期高溫催芽期,排好種薯后澆透水,用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多菌靈1000倍液噴灑種薯進行消毒,種苗上床3~4d內溫度保持35~38℃,而后降至29~31℃進行催芽;二是平溫長苗期,當苗高10cm后,將溫度穩定在25~28℃,苗出齊時澆1次透水;三是低溫煉苗期,當苗高15~18cm時可采苗移栽,采苗前3~4d溫度降低至18~20℃進行煉苗處理,采苗后第1天澆1次透水,再次轉入以催為主,追施適量的肥料。

        4適時扦插

        春甘薯在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每早栽ld,產量可提高1.0%~1.2%;夏薯每早栽1d,產量可提高2.5%~3.0%。扦插時應選用苗齡在30d左右,苗長20cm,莖粗節短的壯苗進行栽插。在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區采用留3葉方法進行水平扦較好,栽插深度以5cm為好;在干旱和丘陵地區則以留3葉方法進行斜插為好,深度為10cm左右。

        5合理密植

        插足基本苗,以較好地發揮群體增產潛力。春薯4月下旬至5月中旬栽植密度為4.50~5.25萬株/hm2,丘陵地一般為7.50萬株/hm2。土層深厚,肥水條件較好,可適當稀植;耕作層淺,肥水條件較差,則適當密些,以協調個體和群體間結構,充分利用地力和空間,有效提高甘薯產量。

        6田間管理

        6.1中耕培壟

        春薯栽后30~35d開始封壟,應及時中耕松土培壟,用地膜覆蓋的只鋤壟溝。夏薯栽后20~25d培壟。

        6.2及時化控

        對莖葉徒長田塊,應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營養生長葉盛期)化控2~3次,噴施多效唑、膨大素或助壯素,也可提蔓1~2次,以控制莖葉徒長,促進塊根膨大,提高產量。

        6.3澆水排澇

        甘薯抗旱性較強,適宜土壤相對濕度為50%~70%,封壟前中耕除草2~3遍,栽后20~30d遇旱澆1次緩苗水。中后期遇旱順壟輕澆小水。甘薯怕澇,雨水大要排水。

        7平衡施肥

        甘薯是地下結果的塊根作物,對肥料的吸收以鉀素最多,其次是氮,而磷最少,吸鉀數量為氮的2~3倍。據測定,高產甘薯每生產1000kg鮮薯需吸收純氮4.9kg、純磷1.34kg、純鉀11.5kg,其比例為1∶0.3∶2.3。

        根據甘薯的需肥特點,總的施肥原則就是控氮,穩磷,增施鉀,補施鋅硼肥。中等肥力地塊,施肥用量為純氮105~150kg/hm2、純磷75~120kg/hm2、純鉀225~300kg/hm2。在缺鋅硼的田塊,需施硫酸鋅和硼砂各15.0~22.5kg/hm2。

        提倡深施、分層施。70%的有機肥結合深耕施入,化肥和30%的有機肥在做壟時集中施于壟下。栽后30d看長勢追施5~10kg/hm2尿素,9月中下旬可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水溶液75kg/hm2。

        8防病除蟲

        第5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從大棚基地的選擇、肥料的選施、育苗、移栽及栽后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紹大棚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以期為生產提供參考。

        無公害番茄就是嚴格遵守國家安全標準進行生產栽培,對人體有毒有害的物質和重金屬不超標。生產中安全、合理地使用農藥,嚴格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濃度和間隔期。現就大棚無公害番茄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選擇生產基地

        無公害番茄的生產基地,應選擇旱能灌、澇能排,土壤肥沃,遠離外運垃圾和外排污水等一切污染源,無污染的生產區域。

        2整地與施肥

        前茬作物收獲以后,要進行深翻,做到精耕細作。在大棚內栽培無公害番茄屬于集約經營,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整

        地質量。春天冰雪消化以后,施450kg/hm2腐熟好的農家肥(主要是雞糞)。

        3培育壯苗

        (1)育苗前準備。用育苗盤育苗,育苗盤長60cm、寬35cm、高10cm。用無病新土作育苗土,拌入甲基托布津、苗菌凈。將拌好的育苗土裝入育苗盤8cm高處,澆透水。

        (2)選種、浸種、播種。選用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適應性強、商品性好的品種,選好的種子在陽光下曬2d。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h,洗凈后播種。播種在2月10日左右。播種后覆土厚度為0.8~1.0cm。上面蓋上1層地膜。每公頃大棚需75~90盤。

        (3)播種后管理。將播種后的育苗盤放入溫室或塑料大棚的小棚內(塑料大棚的北面用磚砌成,周圍有煙道,靠北面墻有爐子),保溫、保濕3~4d。出苗前,白天溫度控制在28~30℃,夜晚溫度控制在13~12℃。

        (4)苗期溫度、水分管理。當70%的苗出土后,及時地將育苗盤上面的地膜揭去,并向苗盤上面撒1薄層土,以防止倒伏。苗出齊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3~26℃,達到30℃時放風降溫,夜晚溫度控制在13~15℃。苗盤應保持濕潤,表土見干時噴水,濕度在60%~70%。陰天不澆水。

        (5)分苗。營養土配制:無病蟲肥沃田土80%、優質腐熟農家肥18%、磷酸二銨2%。幼苗長出2葉1心時開始分苗,分苗時要去掉病苗。

        4移栽定植及管理

        移栽定植時間一般在4月20日左右。這時苗齡在70d左右,葉片較寬、葉色深綠、節間短、5~8片葉。垅寬65cm、株距35~40cm,覆蓋地膜。定植緩苗后,白天溫度應控制在22~25℃,夜晚應控制在11~15℃。在開花前應追施番茄專用肥,開花期噴施葉面肥。此時溫度白天應控制在25~28℃,夜晚應控制在15~17℃。

        定植時澆透水,緩苗后適當澆水,根據植株生長需要,不旱不澆水,澆水時選晴天上午在膜下進行,澆水后關閉大棚升溫,當溫度達到30~32℃時,放風降溫排濕。

        5整枝、打杈、留果摘心

        只保留主枝,其余側枝全部去掉。大果實番茄留單干整枝,留4~5穗果,在果穗上部留2片葉后摘心;中果實番茄留雙干整枝,留5~6個穗果。在果穗上部留2片葉后摘心。

        6防止落花落果

        保護地栽培因白天、夜間溫差較大、濕度不適、光照不足、土壤干旱,易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的有效措施是用防落素進行噴花(用手持小型噴霧器,嚴格掌握濃度)。

        7防止產生畸形果

        開花坐果期嚴格控制溫度,不要過多施用氮肥和磷肥;應補充鈣肥。

        8防治病害

        (1)猝倒病。當溫度低于15℃、高濕、光照不足、通風不良時易發生猝倒病。可用種子量0.3%的72%霜脲錳鋅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治。

        (2)灰霉病。相對濕度在90%左右、通風不良時,易發病。應控制濕度,放風排濕。發現病株以后,人員應盡量減少在株間走動,不要在已發病和沒發病的大棚間串棚。可摘除病葉,并可用65%甲霉靈或5%萬霉靈、5%克霉靈粉塵防治。

        (3)病毒病和葉霉病。及時防治蚜蟲,用百菌清、瑞毒霉、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噴霧,每隔7d噴1次。

        (4)枯萎病。發病初期及早防治,將病株連根帶土拔除,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50mL,隔7d灌1次,連灌2~3次。

        (5)斑枯病。可與非茄科作物輪作栽培。發病初期用50%多菌靈500倍液噴霧,隔7d噴1次,連噴2次。

        第6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pubescens)具有生長快、成材早、用途廣、價值高等特性,是經濟效益、生態功能、觀賞價值俱高的林種,也是我國重要的森林資源和南方優勢林種之一。近年來,由于營造和經營毛竹林,投資小、收益快、效益高、時效長,毛竹產業已成為林場脫貧致富的重要門路之一。宣城市青隱山林場現有毛竹林面積266.8hm2,毛竹收入約占林場年總收入50%。筆者現將在毛竹生產中積累摸索出的栽培管理技術總結如下。

        1造林地選擇

        凡土壤酸性、微酸性、中性(pH值5.5~7.0)、土層深厚、肥沃、濕潤、不積水、不擋風的荒山荒地均可用作毛竹造林地。

        2母竹選擇

        栽竹不同于栽樹,要靠竹鞭伸展,靠芽發筍,靠筍長成竹,因此選母竹是通過竹株來選竹鞭實現的。竹鞭是毛竹的繁殖器官,同時它又是地上部分養分供給的樞紐。在土壤養分空間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下,養分貧乏地段上竹筍的萌發和存活可通過竹鞭的聯系得到養分豐富地段的立竹及其鞭根系統的資源供給。因此,地下部分生長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立竹的生長。一年生母竹太嫩,經不起移栽后環境改變的影響,成活率低;四年生以上的母竹太老,生長衰退,鞭根稀少,鞭芽不齊,也不易栽活。二至三年生的母竹,竹鞭處于壯齡階段,芽肥根健,鞭根鞭芽齊全,發育旺盛,移栽后成活率高,發筍數量多,用這樣的竹種做母竹,造林成活率高、易成林。竹的節子越密越好,竹節的密度與地下竹鞭的節數成正比,而發展竹子要靠竹鞭,竹鞭的節數多,成活率高。但節子密度大,平均節間短的母竹是生長不良的重要標志。由于其營養條件差,長勢衰退,抗性差,容易遭受病蟲危害和不良氣候影響,栽后成活率低。一般地,如沒有特殊要求,只要葉茂枝繁,分枝較低,無病蟲害,離干基1.3m處的直徑在3~6cm的竹株都可以選作母竹。

        3母竹采掘

        毛竹基干彎曲處的內側一般便是竹鞭所在地,最下一盤枝伸展的方向與竹鞭走向大致相同。根據竹鞭的位置和走向,在離母竹蔸基40cm處挖土找鞭;然后按來鞭30~40cm、去鞭50~70cm的長度截斷,并帶土10~15kg,取出后用草繩包扎。挖母竹時,要注意保護鞭根、鞭芽,不要搖晃竹干,以免松動和扭傷竹干與竹鞭相連接的螺絲釘。母竹挖起后,在留枝盤的上方鋸斷竹梢,并用塑料膜包扎,以防竹干積水腐爛。搬運母竹時要輕提輕放,蓋草澆水,減少搖晃,并做到快挖、快運和快栽,最大限度地縮短母竹離土的時間。

        4母竹栽植

        栽竹要求做到深挖穴,淺栽竹,下壓實,上松蓋。按照株行距5m×5m,栽竹390株/hm2的密度挖穴,穴規格一般長1m,寬、深各60cm,并將表土、底土分別堆放。栽竹時,穴底先填表土20cm厚,放下母竹后解開草繩,并順著竹蔸自然形狀使來鞭去鞭舒展。竹蔸下部用土塞緊,上部略低于地面,自下而上分層填土塞緊竹蔸與竹鞭周圍。有條件的地方可先在竹鞭沿線撒施已腐熟的廄肥20kg或餅肥5kg后再分層填土壓實。近蔸處竹鞭要壓緊,鞭兩頭要松,以利抽鞭發筍,壓土時不要傷害鞭根和鞭芽,天氣干旱要勤澆水促活。植穴的上部要蓋成饅頭形,壓實后再蓋1層松土,并以高出地面12cm為宜。

        5病蟲害防治

        毛竹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毛竹叢枝病、竹竿銹病、毛竹莖腐病、竹青蟲、竹類蚧殼蟲、竹筍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

        發現病株及時連根挖除,結合竹林培土、施肥,加厚表土層,避免竹林衰敗。對蚧殼蟲的防治,可采用打蚧20%乳油0.1%藥液與40%氧化樂果10%藥液配制成的混合制劑,用其涂竿后再用塑料布包捆,保證充分的溶蠟水分和藥效時間,可有效地殺死蚧殼蟲。對于竹筍夜蛾、竹螟、竹蝗、一字竹象等可用樂果乳劑灌根部,或在3月份用煤焦油和柴油1∶1液涂藥,每年涂1次,連續3年;在筍期或成蟲期噴灑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每周噴藥1次,連噴2~3次;同時加強竹林撫育管理,除草堆漚,消滅幼蟲,人工集中捕殺成蟲,及時清除蟲害竹筍;秋后合理擇伐,盡量保留3年以下竹棵,砍去病蟲、弱小、畸形竹,保持竹林通風透氣。總體上說,竹類病蟲害應“以防為主,綜合治理”,把病蟲害控制在最低限度。

        參考文獻

        [1]余本付.毛竹的栽培技術[J].安徽科技,2005(3):43.

        第7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毛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播種、種子處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內容,從而為毛豆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大豆原產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糧油兼用作物。毛豆屬豆科,是以綠色嫩豆粒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988年臺商與日商合資在龍海市創辦第一家果蔬速凍企業,同時引進優良毛豆品種示范種植,以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有多家速凍企業,龍海市年種植面積5000hm2以上,一般鮮莢產量9.00~11.25t/hm2,產值1.95~2.70萬元/hm2,是龍海市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產品通過廠家收購速凍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國家。

        1適時播種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況下,遇大雨或洪澇災害造成播后爛種,只能采取重新補種挽救,春植最遲在4月20日前,秋植最遲在8月20日前搶時機補種,當然產量將受一定影響。

        2種子處理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精選,剔除小粒、秕粒、蟲蛀、病斑及破傷種子,選粒大色鮮,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防種皮帶病菌,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用雷多米爾錳鋅按用種量的0.3%均勻干拌種,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顯提高產量,應施鈣鎂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結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勻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層施肥,也可整畦后條施。

        4合理密植

        播種前1d淹水至畦面濕潤。毛豆播種采用穴播,整成畦寬(含溝)1m,畦高15~20cm,先搗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種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萬穴/hm2,每穴播種3粒,蓋土厚3cm。比較黏質的田塊必須要用疏松土蓋種,而較砂質的田塊可直接用本田塊畦面土蓋種。

        5加強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種后當天或隔天要及時化學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爾450倍液噴霧,若雜草已出土面,需加克無蹤混合使用。若播種后遇長時間下雨,種苗、雜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內選擇晴天及時噴藥,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15%精穩殺得600倍液或4%噴特750倍液噴殺。過遲噴藥雜草比較難于殺死。

        5.2早補苗

        從種子萌發到子葉展開為發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要掌握幼苗第1張真葉伸出時及早補苗,再后補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從播種到采收時間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產上要施足基肥,同時要早追肥。從子葉展開到植株開始分枝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葉包心開始分枝,再過6~9d開始開花。施肥原則為“攻頭、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內,應以氮肥為主促進早生快發,促進低節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現蕾至結莢前期,應適當控制氮肥,而以施鉀肥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籽粒膨大。毛豆營養期較短,應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氫銨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摻水澆施,若遇小雨天氣,也可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條施畦中間。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進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頂端的豆莢籽粒開始膨大,初見籽粒時施。一般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條施。毛豆生長后期會出現根系早衰,葉色褪淡現象,因此在結莢期噴藥防病蟲時結合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色澤翠綠,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澇,促早發早分枝,多開花結莢,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個關鍵是要突出“早”字,應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葉齡2葉1心,株高20cm以內,選擇晴天及時培土。過早培土易傷苗,過遲不利于操作。

        5.5科學管水

        種子發芽要吸收種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動,過旱,種子出苗困難,造成缺苗;過濕(遇大雨天氣),土壤透氣性差,氧氣不足,種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發芽,可能導致爛種。因此,發芽期要保持畦面濕潤。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過多,根系不下扎,僅在土壤表層生長,莖節細長,莖葉柔嫩,中后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形成強大的根系,增強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時,灌半溝“走馬水”。分枝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毛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應掌握旱灌澇排原則。花莢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達到高峰,干物質積累也直線上升。因此,這一時期要保持溝底有淺水層。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馬水。

        6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本地,毛豆發生的病蟲害達20多種,生產上既要把病蟲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證產品符合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因此,毛豆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毛豆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桿黑潛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農業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圍無污染源,包括環境污染和鄰近地塊農藥風傳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無農藥殘留,交通便利。面積要達5hm2以上,土地連片便于輪作和集中噴藥。與鄰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離帶。二要科學輪作。實行不同科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里的病原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的食源。三要清潔田園。在生長季節,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大大減少病蟲的數量和侵染來源。

        第8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了遼五味子的栽培技術,主要包括育苗、選地與栽植、田間管理、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采收加工等內容,以期為遼五味子的產業化發展提供技術參考。

        遼五味子為林蘭科植物(SchisandgaChinensisBaill)。因果實具有甘、酸、辛、苦、咸五味而得名。果實既可入藥也可用于釀酒、制汁生產飲料,具有滋肺、澀精、止汗、止瀉、生津、益智、安神之功效。遼五味子天然分布于我國東地區的混交林及灌木叢中,為落葉木質藤本野生果樹。遼五味子是一種抗寒性很強的植物,芽眼萌動比一般樹木早,能耐受住早春寒冷的氣候而正常生長。5月上旬展葉,5月下旬至6月初開花,花期12d左右,單花6d開完,開花的臨界溫度0~1℃。8月末至9月下旬果實成熟。現經人為馴化可擴展到東北、遼南以北栽培,這對遼五味子產業化發展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1育苗

        繁殖五味子苗木,一般有播種、扦插和壓條等方法,因目前優良品種較少,生產用苗仍以實生苗為主。培育五味子苗木,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適宜方法。

        1.1實生繁殖

        8月中旬以后,把穗長8cm以上、平均粒重0.25kg以上、漿果著色早的結果樹確定為采種樹。8月末至9月中旬采收果實,搓去果皮果肉,漂除癟粒,放陰涼處晾干。12月中下旬用清水浸泡種子2~3d,每天換1次水,然后按1∶3的比例將濕種子與潔凈細河沙混合在一起,放入水箱或花盆中貯放,溫度保持0~5℃,沙子濕度一般為飽和含量的40%~50%,用手握緊成團又不滴水。遼五味子種子層積處理所需要的時間在80~90d,播種前15d左右,把種子從層積沙中篩出,用涼水浸泡4d,每天換水1次。浸水的種子種皮裂開或露出胚根,即可播種。

        為了培育優良的遼五味子苗木,苗地選擇地勢平坦、水源方便、排水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地塊。苗地進行翻耕、耙細,翻耕深度25~30cm。結合秋翻施入基肥,施腐熟農家肥60t/hm2左右。6月中下旬幼苗帶土坨移入苗地。栽苗前苗地要做好準備,栽苗時用鎬破壟開15cm深溝,施入優質農家肥6000~7500kg/hm2,缽苗按株距10~15cm擺放溝中,用細土填平,澆透水,最后封壟。播種后要保持適宜的濕度,一般2~3d澆1次水,小苗出齊后要遮蔭20d左右,當溫度在30℃以上時要通風降溫。

        1.2扦插繁殖

        扦插苗能相對穩定地保持原品種的特性和特征,一致性強,隨著優良品種及其種源的增多,這種方法將成為培育生產用苗的主要方法。一是硬枝扦插。在5月中旬至6月初,將母樹上一年生枝剪成長8~10cm插條,上部留1個3~5cm的新梢,插條基部用200mg/kg的α-萘酸或吲哚酸浸泡24h,或用2000mg/kg的α-萘酸或吲哚酸液浸蘸3min。扦插基質上層為細河砂厚5~7cm,下層為營養土厚10cm左右。插條與床面成30°角,扦插密度5cm×10cm,苗床上扣遮蔭棚,插條生根前,葉片保持濕潤。二是綠枝扦插。在6月上中旬,采集半木質化新梢,剪成長8~10cm插條上留1片葉,用1000mg/kg生根粉液浸蘸插條基部15s或300mg/kg的α-萘乙酸浸蘸3min。三是橫走莖扦插。三年生以上五味子樹可產生大量橫走莖,分布于地表以下10~15cm的土層中,萌芽前結合清理萌蘗,把清理出的橫走莖選取具有飽滿芽部分,剪取長15cm左右的插條,插條基部5~7cm處用15~20mg/kg的α-萘乙酸浸蘸,栽植于事先準備的苗地。栽苗時用平鎬破壟開15cm深的溝,插條按株距10cm放入溝中,用細碎潮濕的土覆蓋至溝深的1/2,不要踏實。邊栽邊澆水,待水滲下后覆土成原壟,上蓋稻草或草簾保濕,12~18d芽眼萌發出嫩梢。

        2選地與栽植

        2.1地塊選擇

        遼五味子喜微酸性及酸性土壤,種植應選擇排水好、地下水位低的平地或背陰坡地籬架栽培,株行距為(0.8~1.0)m×2.0m。

        2.2定植前準備

        入冬前按確定的行距挖深60cm、寬80cm左右的栽植溝,然后分層施入腐熟有機肥60t/hm2。回填后把地塊平整好,栽植帶高出地面10cm左右。架柱和架線的設立在栽苗前完成,架高2m,設3道線,間距60cm。

        2.3栽植

        成品苗在4月下旬定植。栽苗前把貯藏的苗木取出,放在清水中浸泡18h左右,根長留15~20cm,超長部分剪掉。栽植點距架線垂直投影線10~15cm。種植1.5萬株/hm2。挖直徑30~40cm、深25cm的定植穴,挖出的土拌入2.5kg左右腐熟農家肥回填到穴內的1/2處,在穴底培起饅頭形土堆,把苗木放在穴內,根系要分布均勻,然后回填剩余的土,輕輕抖動苗木使根系與土壤密接,把土填平踩實。做直徑50~60cm的水盤,每株澆水10~15kg,水滲下后將水盤的土埂耙平,用土把苗木的地上部分埋嚴,7~10d后把土堆扒開耙平。

        3田間管理

        3.1中耕除草

        1年要鏟除雜草4次以上,深度10cm左右,保持土壤疏松無雜草。最好不用除草劑,種植五味子田塊周圍嚴禁使用2,4-D丁酯除草劑。在果實采收以后進行全園深耕,深度20~25cm,在9月下旬前完成。

        3.2間作及清理萌蘗

        在二年生的園田,行間可種植矮裸作物。三年生以上的園田要保持清耕休閑,在萌芽前清除植株基部上年產生的萌蘗。

        3.3施肥深耕

        進行秋施肥,施農家肥45~75m3/hm2,在架的兩側隔年進行,前2年靠近栽植溝壁,第3年后在行間開深30~40cm的溝,填糞后馬上覆土。每年追肥2次,第1次在萌芽5月初,施三元復合肥10g/株;第2次在植株生長中期7月上旬追施速效磷鉀肥。隨著樹體的擴大,肥料用量逐年增加,施尿素10g/株,硫酸鉀10g/株。

        4整形修剪

        4.1立架桿

        遼五味子枝蔓柔軟不能直立,需依附支棍纏繞向上生長,因此其整形需人為設立架桿和結合修剪來完成。遼五味子在定植當年生長量不大,株高35~40cm,第2年平均為10m左右,第3年可布滿架面。在第2年春季5月上旬,把長2.0~2.2m,上頭直徑1.5~2.0cm的竹竿插在植株的兩側,間距35~50cm,用細鐵絲固定在3道架線上,入土部分最好涂上瀝清以延長使用年限。每根竹竿上保留2~3個固定主蔓。

        4.2冬季修剪

        從植株落葉后2~3周至翌年傷流開始前均可進行冬季修剪,但以3月中下旬完成為好。修剪時,剪口離芽眼2.0~2.5cm,離地表30cm架面內不留側枝。在枝蔓未布滿架面時,對主蔓延長枝只剪去未成熟部分;對側蔓的修剪以中長梢修剪為主,留6~8個芽。間距保持15~20cm,單株剪留的中長枝以10~15個為宜,葉叢枝原則上不剪,為了促進基芽的萌發,以利培養預備枝,也可進行短梢和超短梢修剪,留1~3個芽。對上一年剪留的中長枝要及時回縮,只在基部保留1個葉叢枝或中長靶,因此修剪時要留下部結果的重要部分,其上多數節位易形成葉叢枝。上一年的延長枝也是結果的重要部分,其上多數節位易形成葉叢枝,因此修剪時要在下部找能替代的枝條進行更新。當發現某一主蔓衰老或部位上移而下部禿裸時,應留從植株基部發出的健壯萌蘗作新的主蔓,把老蔓去掉。植株進入成齡后,在主側枝的交叉處,往往有芽體較大、發育良好的基芽,這種芽大多能抽出很健壯的枝條,這對更新側枝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應注意利用。

        4.3夏季架面管理

        植株在幼齡期要及時把選留的主蔓引縛到竹竿上促進其向上生長,成齡樹側蔓抽生的新梢原則上不用綁縛;若有過長的可留10節左右摘心,側蔓結果母枝,應給予必要的綁縛,以免折枝。

        5病蟲害防治

        遼五味子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葉枯病和莖腐病,蟲害主要有食心蟲、泡沫彈、金龜子成蟲和天幕毛蟲等。防治白粉病用0.3~0.5°Bé石硫合劑或粉銹寧、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黑斑病用代森錳鋅50%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防治。莖腐病用50%多菌靈600~700倍液灌根。如果3種病害都呈發展趨勢,粉銹寧和代森錳鋅可混合配制進行一次性防治,濃度仍可采用上述各自使用的濃度。白粉病、葉枯病和莖腐病3種病害的始發期相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噴布1次1∶1∶1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如沒有病情發生,可7~10d噴1次。5月下旬至7月中旬,用溴氰菊酯或吡蟲啉防治食心蟲、泡沫彈、天幕毛蟲幼蟲;用50%辛硫磷乳油3份配500份細砂制成顆粒劑,用顆粒劑45kg/hm2順壟溝撒在植株根際附近,可防治地下害蟲和苗期害蟲。還可用溴氰菊酯或吡蟲啉和粉銹寧或甲基托布津、代森錳鋅或退菌特混配,既可防治以上幾種病害又可防治各種蟲害。施用農藥要交替使用,以減少抗藥性。在枝蔓管理上注意枝蔓的合理分布,適當增加磷、鉀肥的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萌芽前清理病枝葉集中燒毀或深埋,全園噴布1次5°Bé石硫合劑。

        6采收加工

        秋季8~9月五味子果實呈紫紅色時摘下,曬干或陰干。若遇陰雨天要用微火烘干,但溫度不能過高,防止揮發油揮發,變成焦粒。

        參考文獻

        第9篇:栽培管理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介紹毛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播種、種子處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內容,從而為毛豆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大豆原產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糧油兼用作物。毛豆屬豆科,是以綠色嫩豆粒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988年臺商與日商合資在龍海市創辦第一家果蔬速凍企業,同時引進優良毛豆品種示范種植,以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有多家速凍企業,龍海市年種植面積5000hm2以上,一般鮮莢產量9.00~11.25t/hm2,產值1.95~2.70萬元/hm2,是龍海市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產品通過廠家收購速凍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國家。

        1適時播種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況下,遇大雨或洪澇災害造成播后爛種,只能采取重新補種挽救,春植最遲在4月20日前,秋植最遲在8月20日前搶時機補種,當然產量將受一定影響。

        2種子處理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精選,剔除小粒、秕粒、蟲蛀、病斑及破傷種子,選粒大色鮮,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防種皮帶病菌,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用雷多米爾錳鋅按用種量的0.3%均勻干拌種,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顯提高產量,應施鈣鎂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結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勻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層施肥,也可整畦后條施。

        4合理密植

        播種前1d淹水至畦面濕潤。毛豆播種采用穴播,整成畦寬(含溝)1m,畦高15~20cm,先搗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種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萬穴/hm2,每穴播種3粒,蓋土厚3cm。比較黏質的田塊必須要用疏松土蓋種,而較砂質的田塊可直接用本田塊畦面土蓋種。

        5加強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種后當天或隔天要及時化學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爾450倍液噴霧,若雜草已出土面,需加克無蹤混合使用。若播種后遇長時間下雨,種苗、雜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內選擇晴天及時噴藥,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15%精穩殺得600倍液或4%噴特750倍液噴殺。過遲噴藥雜草比較難于殺死。

        5.2早補苗

        從種子萌發到子葉展開為發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要掌握幼苗第1張真葉伸出時及早補苗,再后補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從播種到采收時間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產上要施足基肥,同時要早追肥。從子葉展開到植株開始分枝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葉包心開始分枝,再過6~9d開始開花。施肥原則為“攻頭、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內,應以氮肥為主促進早生快發,促進低節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現蕾至結莢前期,應適當控制氮肥,而以施鉀肥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籽粒膨大。毛豆營養期較短,應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氫銨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摻水澆施,若遇小雨天氣,也可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條施畦中間。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進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頂端的豆莢籽粒開始膨大,初見籽粒時施。一般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條施。毛豆生長后期會出現根系早衰,葉色褪淡現象,因此在結莢期噴藥防病蟲時結合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色澤翠綠,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澇,促早發早分枝,多開花結莢,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個關鍵是要突出“早”字,應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葉齡2葉1心,株高20cm以內,選擇晴天及時培土。過早培土易傷苗,過遲不利于操作。

        5.5科學管水

        種子發芽要吸收種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動,過旱,種子出苗困難,造成缺苗;過濕(遇大雨天氣),土壤透氣性差,氧氣不足,種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發芽,可能導致爛種。因此,發芽期要保持畦面濕潤。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過多,根系不下扎,僅在土壤表層生長,莖節細長,莖葉柔嫩,中后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形成強大的根系,增強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時,灌半溝“走馬水”。分枝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毛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應掌握旱灌澇排原則。花莢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達到高峰,干物質積累也直線上升。因此,這一時期要保持溝底有淺水層。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馬水。

        6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本地,毛豆發生的病蟲害達20多種,生產上既要把病蟲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證產品符合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因此,毛豆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毛豆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桿黑潛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農業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圍無污染源,包括環境污染和鄰近地塊農藥風傳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無農藥殘留,交通便利。面積要達5hm2以上,土地連片便于輪作和集中噴藥。與鄰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離帶。二要科學輪作。實行不同科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里的病原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的食源。三要清潔田園。在生長季節,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大大減少病蟲的數量和侵染來源。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 | 伊人一道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 欧美亚洲另类中文 |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强奷乱码中文字幕熟无 | 亚洲激情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