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教學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識字,這也是最基本的,是一切學習的開始,只有認識字才能進行閱讀和寫作等。那么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怎么寫呢?下面是學術參考網的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來和大家一起分享閱讀。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陳樹民《漢字特殊功能與教學創新》[M]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5.
[2]王云峰、馬長燕《語文教學基礎-實踐取向小學教師教育教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3.
[3]劉濟遠《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5.
[4]劉麗霞.讓小學生識字充滿情趣[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小學專輯),2005(04).
[5]楊自敏.低段識字教學的方法和策略[J].小學語文教學,2005(12).
[6]童偉勤,秦小華.新教材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02):28-29.
[7]謝廣田.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及其方法[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8]蘇志霞.趣味識字教學舉隅[J].教學與管理,2005(03):52-53.
[9]祿冬梅.字,人生殿堂的第一張入場券[J].甘肅教育,2006(01):34.
[10]郭根福新課程背景下的識字教學改革[J]小學生作文輔導2010(07)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倪文錦.小學語文新課程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
[2]于魁榮.寫字學科的育人功能.學科教育理論研究[J].2002年第02期
[3]路克修等.現代小學識字寫字教學[M].語文出版社.2002-04-01
[4]戴汝潛,赫家杰.識字教學改革一覽.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張輝.低年級識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07)
[6]黃嘉燁.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探索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10.09
小學一年級識字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黃小梅.對識字教學的幾點反思[J].考試周刊,2009,(06).
[2]何鳳娟.創新識字教學四法[J].西江教育論叢,2007,(02).
[3]張永強.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05).
[4]張茜.淺談低年級識字教學中的興趣培養[J].語文天地,2009,(01).
[5]魏長青.新課改背景下的識字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03).
[6]蘇金祿.識字教學的新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09,(03).
[7]吳耀堂.淺談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J].科學教育,2009,(01).
[8]林冬梅.識字教學,應回歸生活本源——關于低年級識字教學的思考[J].考試周刊,2009,(10).
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課本
“古詩消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
新學年開始,上海一年級語文課本刪掉了舊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詩,這一教材改革引發了一片爭議。
9月9日,在考察北京師范大學時,對中國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小學語文課本中去掉的現象,毫不掩飾地表示了“很不贊成”。他說:“‘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國文化的基因?!?/p>
9月10日,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她非常贊同“要把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的觀念,從2015年9月起,由她主編的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將增10余篇古詩詞,她認為,要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讓孩子感受音韻之美。
在北師大關于教材編寫的那番感嘆,讓人品出幾番沉重。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古詩消失”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熱議,眾多網友通過《人民日報》微信平臺紛紛留言。有識之士提出,在基礎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中,給李白、杜甫們更大的空間,讓孩子們有充分的機緣被中華文明的薪火淬過。
教材作為學校教育一根頗為敏感的“神經”,一直為全社會關注。不論哪個時代,對教材的“變臉”或是增刪,這個被人們稱之為“世界級”的難題,永遠不會有止息的時刻。這些年,關于教材的任何修訂,都會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此次上海小學一年級新版語文課本“古詩消失”,讓一個很大的社會問題再次浮出了水面:對待傳統文化,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傳承?對待經典詩文,我們應以什么方式讓其展現在孩子們面前?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讓語文教育界看到了重拾漢字尊嚴的希望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臺由央視打造的青少年競賽節目自播出以來反響強烈,收視率達到該臺同時段平均水平的4倍以上。
這檔以“漢字”為主角的節目何以引發如此效應?關鍵在于很多似乎慣學的漢字竟讓人們連連出錯,人們駭然發現,自己似乎遠離了傳統?!爸袊鴿h字聽寫大會”的舉辦,讓語文界看到了重拾漢字尊嚴的希望。
如何規范漢字書寫,如何珍愛、珍惜本民族傳統文化,已是全民熱議的話題。
專門從事語言學與計算機科學跨學科研究的馮志偉提出,“我國基礎教育應加強寫字課的教育,讓學生了解中國文化的演變發展歷程,使其對字、對寫字產生興趣,甚至把能不能寫字、能不能寫好寫對字作為教育考試的一部分;還應在公務員考試、職稱考試等社會各種考試招聘中予以體現,以補救由拼音造成的一些后果,緩解漢字‘失寫癥’這樣的現代文明病”。
要重視激活漢語言文字的活力,重樹漢語言文字的權威,重視漢語言文字的魅力,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當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華中師范大學楊再隋教授在《是非有公論 得失寸心知》一文中認為,是忽視基礎,即在基礎教育中忽視打好基礎的問題。他指出,當下的示范課、比賽課,絕大多數都是中、高年級的。仿佛低段教學太淺顯,顯示不出教師的水平,這是十分錯誤的看法。他認為,學齡兒童和小學低年級是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在寫字方面,要養成正確寫字姿勢的習慣,注意把字寫端正、整潔的習慣,勤于每天練字、提筆即練字的習慣以及愛惜筆墨紙張的習慣。
為了切實提高低年級語文教學水平,人民教育出版社崔巒撰文提出改進教學的十點建議,倡導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全面的語文啟蒙教育。一方面要落實“以識字、寫字為重點”的教學要求,另一方面,要全面夯實低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積極開發并利用課程資源的能力。
要讓漢字重新回歸中國年輕一代的手中、心中,必須逆流而上。有論者表示,應當對教、學兩方面都作出詳盡的規定,比如,教語文課的教師必須板書而不是依賴PPT,學生必須認真學習書法、成語和單字,對課時有一個較高的要求,訂立學習標準,才能讓大家重新親近漢字。
有識之士指出,語文教師要將寫字教學作為課程來對待,依據新課標的要求,切實重視和改進寫字教學,幫助學生盡快提高書寫水平。
教學觀摩“閱讀”和“表達”兩大系列
并駕齊驅,激活了語文教學的整體改革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將語文學習的內容分為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和綜合學習五個板塊。全國小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共舉辦了九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基本上關注的是閱讀教學。有識之士認為,如果長期偏重閱讀教學研究,勢必會弱化語文教學其他領域的研究。
為拓展小學語文教學研究視野,實現語文教學觀摩活動的全領域覆蓋,促進語文課程均衡協調發展,全國“小語會”改變教學觀摩活動單一以閱讀為主的模式,調整為“閱讀”和“表達”兩大系列。從2014年起,“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更名為“青年教師語文教學觀摩活動”。這將對未來語文教學形成“閱讀”和“表達”都要抓、都要硬的格局產生巨大的影響。
表達課是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有人說,表達課(作文、口語交際)是語文教學的“老大難”,它像是一根啃過的肉骨頭,丟了舍不得,說愛有多難。長期以來,一線教師殫精竭慮,然而收效甚微,表達課成為制約語文教學效率的瓶頸。
“首屆全國小學語文青年教師教學觀摩活動”的“表達”系列課將成為新的關注點和研究熱點,為各種類型、各種層次的公開課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激活小學語文的整體改革。
傳統課堂教學轉型的研究進一步深化,
呈現方式靈活多樣,研究視角不斷拓展
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傳統課堂教學的思維方式將呈現多方面的新變化?!胺D課堂”的實踐探索將加速課堂改革轉型。語文教育專家周一貫先生在《語文教學通訊》撰文認為,“翻轉課堂”是一種“越界”,但它又是一種回歸,即教學應“以生為本”“以學為重”,體現以學生自主學習發展為基點的理念。
“翻轉”,在一些名校名師的課堂上已有了不少的探索研究。語文課程的特點更有利于對傳統課堂的“翻轉”,那么,語文教學中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嘗試“翻轉”呢?周先生提出可從七個方面去嘗試。①在課堂理念上,由以教為主向以學為主的翻轉。②在角色定位上,由教師主宰本位向學生發展本位的翻轉。③在教學預設上,由指令性的剛性預設向生成性的彈性預設翻轉。④在教學程序上,由傳統的先教后學向先學后教的翻轉。⑤在教學方式上,由教師單邊講析為主向合作討論為主的翻轉。⑥在學習心態上,由被動接受向質疑探究的翻轉。⑦在能力培養上,由單一的書面習題向聽說讀寫綜合運用的翻轉。
“翻轉課堂”的探索實踐,為傳統課堂教學的轉型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路徑。
“千課萬人”全國小學語文“學本課堂”研討觀摩會,在課堂理念上、角色定位上、教學程序上、學習心態上、能力培養上,為我們提供了語文課堂成功“翻轉”的案例。
閱讀教學價值取向的討論持續升溫,
各抒己見的言說引發人們深度思考
閱讀教學是“指向寫作”還是“指向閱讀”的討論日趨深入。
管建剛老師提出的“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主張,在小語界引起強烈的反應與爭辯。
有人點贊,管建剛的閱讀教學主張,代表了語文教學的希望與未來。有人認為,過去的閱讀課垂死,新的“指向寫作”的閱讀課,鳳凰涅、浴火重生。以寫作本位進行閱讀教學是對當前閱讀現狀的“撥亂反正”,回歸了語文學科的本位,理應成為閱讀教學的主旋律。有人認為,“指向寫作”是閱讀教學的一種新樣式,是閱讀教學價值取向的又一種探索……“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主張贏得了不少的追隨者。
有人質疑,“指向寫作”是否“劍走偏鋒”,閱讀教學絕不能主張“指向寫作”,閱讀不是為了寫作,閱讀比寫作更常用更有用,不能以寫作能力否定閱讀能力。有人認為,“指向寫作”存在“弱化內容理解,忽視人文熏陶”的危險。還有人提出,“指向寫作”不是革命是改良,是傳統意義上讀寫結合的名人走秀……對“指向寫作”閱讀教學主張的質疑,正在風口浪尖上。
有人釋疑,針對“指向寫作”種種質疑的聲音,徐國榮在《指向寫作:閱讀教學的一種樣式》一文中表達了自己的見解。他認為,“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在現行教材體系下,只是一種新的主張,是一種閱讀教學課程改革的新樣式,它與傳統的重內容理解的閱讀教學的主張、樣式不是敵對的雙方,而應該是相互補充的?!爸赶驅懽鳌辈粫趸瘜ξ谋緝热莸睦斫馀c感悟。它們的結合讓閱讀教學更加接近語文教學的本真成為可能。
新課程改革進程中,許多有識之士一直呼喚語文教學向“讀寫結合”傳統回歸。筆者認為,深入開展“讀寫結合”研究與實踐探索,追尋“讀寫結合”的理想境界,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仍將是深化課改的重要課題。
“語文斗士”編寫的語文書與現行
教材的PK能否勝出,人們拭目以待
近年來,“語文教育”和“語文教材”一直為社會所詬病?!妒斋@》雜志副編審、文學博士、作家葉開,2011年曾因出版作品《對抗語文》,將公眾對語文教育長期積累的負面印象激發出來,引發大眾熱議。2014年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對抗語文教育,他所編寫的“新版課本”――《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是一套系列叢書。按葉開的編寫計劃,這套叢書一共18冊,目前面世的是小說冊和綜合冊。
筆者翻開這兩冊書看到,書中選入、巴金、豐子愷、王安憶、莫言、蘇童等作家的優秀作品。葉開在每篇文章后面寫了一段賞析解讀的小文,作精練的點評,文后還特別設有“思考”和“延展閱讀”等板塊供小讀者深入解讀。通過閱讀大師杰出的作品,讓小讀者享有語文課本不曾帶來的閱讀樂趣。
葉開曾多次批評當下的中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五宗罪”,那么他選編的《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能不能破解語文教學“五宗罪”,與現行語文教材PK是否能勝出,老師們不愿做裁判。但有人認為,該書所選文章有品位、有情趣,可讀性強,在浮躁的功利語文時代,對于重建人格、重揚精神、開闊視野、滋潤學生干渴的心靈起到難以替代的作用。還有人認為,能否稱得上“中國最好的語文書”,衡量的標準應該定位在:它是否凸顯語文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是否突出語文課程的核心目標――學國語言文字的運用。這應該是我們要分析和思考的重要問題。
語文教材在中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是課程內容的主要載體,更是教師進行教學、學生進行學習的重要范本。有識之士對語文教材編撰策略和技術的提高提出了有益的建議。有學者提出,要保護、鼓勵編寫理論獨特、體例不同、風格不同的教材;保護特色,保護創造,保護火花,給個性化教材“試試看”的機會;通過努力,樹立起多元、開放的教材理論格局?!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語文教材的編寫提出了十條建議,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教材觀”,各種版本的語文教材正在面臨修訂或重編。筆者期盼更多的作家、學者、名師加入自編教材的行列,編寫出“中國最好的語文書”,把人們從現行語文的無感和疲憊中解放出來,重新領略漢語言之大美。
如何審慎對待當前頻繁出現的教學新概念,
研究者提出既不求全責備,也不盲目追“新”
現今,語文課程諸層面研究,其范圍日益廣泛,研究的內容和視角不斷拓展,催生了很多的教學新概念,推進了語文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當一些“走紅”的教學概念大范圍探索和推開時,由于某些教學新概念自身的不完善,加之人們對其誤讀或過度解讀,出現了“實施異化”的現象,引起教育理論與實踐界持續關注,專家、學者對一些概念的提法,概念內涵理解及當前操作層面的一些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1.慎言“愉快教學”,莫讓“愉快教學”庸俗化
實施新課程以來,許多語文教師艱苦探索,找尋實施“愉快教學”的途徑,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把死板的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使學生由“苦學”變“樂學”。但在實踐操作中,“愉快教學”也被有些教師扭曲,染上了庸俗化的色彩。一些賽課活動華而不實,為“出新”而搭花架,為“惹眼”而弄包裝,為“新潮”而濫用多媒體,為“取笑”而插科打諢,致使“愉快教學”陷入了形式主義的泥坑。
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劉永康在《語文教學通訊》撰文,他認為,學海無涯,既需要“樂作舟”,但又不能排斥“苦作舟”。他指出,提倡“愉快教學”,并不要求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都要熱熱鬧鬧、唱唱跳跳、說說笑笑。過度地張揚愉悅,不適當地利用學生好玩、好奇的天性,會使學習成為“麥當勞”式的快餐。而在“麥當勞”式快餐中吸取營養的學生在學習中顯得浮躁不專。他忠告,切忌將“愉快教學”引入形式主義的泥坑。
筆者認為,“愉快教學”倘若離開了語文知識的積淀,離開了語言文字的表達,離開了語文獨特的審美,再花哨再熱鬧再活躍再有趣的課堂,也稱不上是真正的語文課。
2.慎言“語文味”,莫讓“語文味”神秘化
“語文味”從2001年走進人們的視野,不僅在互聯網上以及在語文教師口頭上廣泛流傳,而且逐漸滲透到實踐中并不斷蔓延,儼然成了課堂評價的慣用語。
任何一種理論的建樹都是有心者的不懈探索,然而“語文味”背后的一些思考一直縈繞人們的心頭?!吨袑W語文教學參考》針對當前有一定市場的“語文味”展開了討論。這或許就是因“語文味”自身的種種矛盾沖突而引發的。
有論者分析認為,“語文味”本來是一個相對于“泛語文化”提出來的新概念。它的存在本身就沒有準確的定位,它是為著當前教學的糾偏而臨時存在的一種教育行為,當作某種教育理論范式來確定,甚至還人為地把“語文味”神秘化,有人直言應該將其請下神壇。
還有論者指出,“語文味”是個“偽命題”。分析者認為,數學課沒有呼喚教出“數學味”,化學課沒有呼喚教出“化學味”,卻要求語文教師上出帶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來。業內人士分析,促成“語文味”誕生的直接原因是許多語文課已經不是本質上的語文課了,要改進當今的語文教育,就必須摒棄積弊,努力回到著眼于學生能力培養、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真語文課堂。在本真語文的旗幟下,教真語文,教實語文,教好語文?!罢Z文味”的內涵不斷從表層到深層展開研究,在評論中,人們對“語文味”的本質認識也越來越清晰。
3.慎言“有效教學”,莫讓“有效教學”泛化
“有效教學”這個概念在語文界被頻繁地使用。圍繞它的理論探討甚至爭鳴一直在持續。劉萬海在《遼寧教育》撰文提出,要審慎對待“有效教學”的熱潮與爭議。文章認為,“有效教學”的提法存在模糊甚至悖謬之處:一是對“教學”本質的遺忘。二是“有效教學”判定標準的“高不成、低不就”。三是“有效教學”的提法易誤導人們將注意力過多轉向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從而加劇教與學的關系失衡。
如何看待熱潮之下“有效教學”的實踐,有學者提出,需要多些審慎,多些“冷思考”。通過反思,查找理論層面和操作層面中可能潛藏的問題,探求屬于師生自己的教與學的“優質”品質。提倡“高效教學”或“優質教學”,有識之士認為或許要比“有效教學”更清楚。
4.慎言“教言語形式”,莫讓“教言語形式”窄化
隨著2011年版語文課標的頒布實施,“語用”成為閱讀教學的“霸主”。在“語用”背景下,閱讀教學領域比較流行“教言語形式”的觀點,越來越多的一線教師熱衷于踐行這類閱讀課型,并在各類公開課中誕生了一批標志性的“教言語形式”的典型課例,頗有視“教言語形式”為閱讀教學最高水準之勢。
西南大學文學院魏小娜在《課程?教材?教法》《語文建設》撰文提出,慎言“教言語形式”,全面觀照閱讀素養,促進閱讀教學有序發展。文章認為,雖然“教言語形式”極大促進了語文學科的理論自覺,但是并不能把“教言語形式”等同于“閱讀教學”,甚至把“教言語形式”當作唯一的、高品位的閱讀教學的形態。
這是因為,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培養閱讀素養。閱讀課上只理解文本內容而沒有培養閱讀能力,固然不合適;但是閱讀課只研究“怎么說”的言語形式,也未必最恰當。閱讀能力的培養必須借助文本內容的教學來展開。文章認為,關于“教言語形式”的片面認識,實質上反映當前閱讀教學本質的迷失。
本年度語文教學研究對一些教學新概念的內涵界定與本質探討方面有了較大的進展。理論審視和查找既有研究中可能潛藏的問題,是為實踐校正航向。筆者認為,對于經過科學論證、實踐檢驗的教學新概念,要準確領略其內涵,并正確實施。對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新概念,要慎思之,明辨之,切忌盲目追“新”,在紛紛擾擾的新概念沖擊中堅守語文教育的本真。
參考文獻:
[1] 陳鵬.漢字回歸[J].t望,2014(5).
[2] 魏小娜.慎言“教言語形式”,全面觀照閱讀素養[J].語文建設,2013(7).
[3] 劉萬海.審慎對待“有效教學”的熱潮與爭議[J]. 遼寧教育,2012(4).
[4] 周一貫.“翻轉課堂”:越界與回歸帶來的教學挑戰[J]. 語文教學通訊,2014(6).
關鍵詞:小學語文 實踐活動 課堂
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墩Z文課程標準》強調綜合實踐活動,不僅體現了語文學科所具有的綜合性、生活性、實踐性等本體特征,更是21世紀全球化、信息化對新一代應有素養的挑戰。綜合實踐活動正是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全面調動學習主體的心智技能、動作技能、語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現客體情境、解決存在問題、體悟客體語言藝術、實踐客體運行思路,從而提高整體素養。綜上所述,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必須靠大量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實現;同時,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個性、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又必須靠語文實踐過程中的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來實現。
一、提出讓小學語文實踐活動代替小學語文課堂的必要性
1.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最重要的性質,每個人在學習語文課文時都會對文章有一定的品評,在過去的教學中,只要是涉及到問題就會讓文章失去美感,所以我們在學校開展各種語文活動,讓每位學生按照要求完成活動項目,從而品評成果。
2.整體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目的,以前老師或學生是靠自己設計問題,用來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這一目標時,從中得到的體會是僅有個別的幾個同學參與,學習的面積都很狹小,學生不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學習的能力也自然不會得到提高,同時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課堂教學效率卻很低。這是語文課堂普遍存在的問題。假如讓課堂的主要形式變為語文活動,這樣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效果,而且在每一節語文課中語文活動都能起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鍛煉學生語文能力的作用。
3.天真活潑是學生們的天性,孩子們也喜歡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學生們普遍不喜歡以往的教學模式,原因是以往的教學主要是理性的剖析文章,解讀文章,我們所提倡的語文活動是和這大不相同的,我認為學生們一定喜歡參與這樣的活動,如果參與了這樣的活動,他們的語文素養也會隨之有所提高。老師設計語文活動時要比設計有預設性的問題靈活機動得多,而且也比較容易掌握,同時學生們也會參與設計,大大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二、語文實踐活動的具體項目
具體的語文實踐活動有朗讀、故事比賽、導游、演講、表演課本劇、游戲、名人訪談,習作品評、書法品評等許多活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老師也用過這種教學方法,但都是短時間的幾分鐘或者偶爾用一回這個方法,而現在我們整個語文課堂都貫穿著這種教學方式。比如在講《十里長街送總理》這一課時,在實際教學中,第一節課我們要用寫悼詞紀念為語文活動的開始,可以讓同學們扮演不同的人向告別,之后我們再由老師和同學們朗讀文章,這時就不需要老師講解太多,學生已經能夠了解課文的內容以及人物的心情。而且學生還能夠說出這篇文章作者哪里寫得好,這是因為學生們有心理上的體會。大家一直在說優秀的文章可以讓讀者在心理上產生共鳴。語文課堂的這種設計正是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能夠產生共鳴的舞臺,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暢所欲言,有所收獲。可以想象,這樣的方式不管是從認字、書寫、寫作方面還是從讀文言文方面都會讓學生有不同的收獲,時間長了學生的語文素養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三、怎樣更好的開展語文活動
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我曾經上過一堂“趣味識字課”,辦法是讓孩子布置教室,之后讓他們在精心布置的教室里找自己喜歡的文字,全班同學找到了幾百個字,除去以前學過認識的字對于學生而言,還有很多是陌生的字,這時我利用畫水果等方法,幫助學生把不認識的字畫出來,或者是讓他們根據字做各種各樣的動作,讓他們猜是什么字,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這些字,而且還會組詞。
在上《雨鈴鐺》這一課時,我采用的方法是詩歌朗誦比賽,學生朗誦的有動作,有感情,而且記得還非常牢固。詩歌所體現的意境已經全部展現出來,也用不著老師過多的去分析講解,在結尾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們再續寫詩歌,雖然是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同樣寫的很好,同樣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這種方法不僅應用在詩歌、識字等簡單內容教學方面,而且還可以運用到閱讀、習作等方面的教學中,同樣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在講到《草原》一文時,我們可以讓學生當導游,雖然時間緊,效果不盡如人意,但同學們卻找到了草原的很多特點,而且好多同學在寫文章時不自覺的就利用上了這些特點。甚至有的學生能寫出導游詩,這是給學生最大的收益了。
語文教學活動運用到閱讀教學中確實有文章分析不透,蜻蜓點水點物,但同時值得我們一提的是以前我們把文章分析的很透,學生依然不會讀,不會寫,不會用,如果是這樣我們就把過去的指導方法徹底的放下,讓學生的思維從束縛中解脫出來,讓語文教學活動徹底成為寫作能力提高的工具,成為擴展知識范疇的工具。
一、“自編兒歌”,巧記拼音
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方式仍然是形象思維占據主導,教學方式因此也要形象化、生動化,讓學生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到游戲中,既動手也動腦,從而逐步邁進智慧的大門,學到真本領。在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中,拼音教學是重中之重,直接關系到學生日后的語文學習,不容小覷。在我們大人看來十分容易的拼音字母,對于小學生卻容易混淆。如果死記硬背,應該說只能短時間記憶,但時間一長還是會忘,總體效果差強人意。而我將自編兒歌放入到拼音教學后,效果是驚人的。
在拼音教學時,我自編了兒歌,幫助小學生巧記字母,取得了不錯的成果。關于發音的兒歌,重在朗朗上口且發音正確,如張大嘴巴a、a、a,公雞打鳴o、o、o,馬蹄跑起來d、d、d,一個門洞n、n、n,愛織毛衣zh、zh、zh,紅日紅日r、r、r,小蠶吐絲s、s、s……有部分學生在學習中總是會把bpd、mn、yw、pq等寫錯弄混,針對這個問題,我又給他們強化了記憶字形兒歌,如b和d頭在下,先向右,再向左;p和q頭在上,先向右,再向左;m是雙門,n是單門……教學中,我還會適時加入一些肢體動作來配合兒歌,讓學生邊讀邊比劃,加強記憶。我們自創的《字母操》已經成為學生和家長學習拼音的秘密武器,在動感的節奏上,所有學生一起跟隨節拍寫出字母,同時發音做動作,輕而易舉的就闖過了拼音關卡。
前蘇聯教育家列昂捷夫說過,游戲是表現兒童智力的最自然、最本真的方式。成功的游戲教學,會讓學生盡快入門并愛上語文學習,為日后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石。
二、“爬山比賽”,高效識字
根據《最新小學語文綱要》,低年級識字教學被推到一個更加重要的位置,從一年級到二年級,學生至少要掌握個字。這個任務十分艱巨且浩大?!敖處煶粤Γ瑢W生辛苦”的識字教學現狀讓我們不得不反思教學方式的改變。為此,我設置了登山、猜一猜、連一連等游戲,從根本上改變識字教學枯燥、繁重的現狀,讓學生學得快、記得牢,還能學以致用,充分感受到識字學習的趣味性和必要性。
在《雨點》一課的學習中,我們從謎語游戲開始,“千條線,萬條線,落在河里看不見”,這是什么呢?大家回答“雨”。我們一起聆聽這首詩歌的朗誦,感受著小雨點的活潑、可愛。之后,我們一起學習了本課5個一類字――雨、點、里、在、江,8個二類字――池塘、睡覺、散步、海洋,并積累相應的詞語。為了激勵學生快速且準確的掌握這些字詞,我們進行了登山比賽。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不同部位分布著不同的字、詞,代表著登山的段位。如雨、點、里處在底部位置,標號為1,;池塘、睡覺處在最高位置,標號為10。在識字口訣的幫助下,學生們自主記憶,并與同桌結成好伙伴互相幫助記憶。十分鐘過后,學生們開始了識字挑戰之旅――勇攀高峰游戲。結果,第三組小伙伴二人配合默契,攀上了高峰,獲得熱烈的掌聲。
不要讓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枯燥、機械、重復的教學磨滅,而是要為學生盡可能的打造生動而新穎的識字情境,激發其主觀能動性,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三、“角色扮演”,探究文本
低年級學生對于閱讀文本很難準確理解,如果一味地灌輸,只能適得其反。巧用角色扮演游戲,就可以讓這問題迎刃而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角色扮演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方式。學生有了角色意識,就能換位思考,更加深入文本理解文字背后的意蘊,體會作者的觀點,還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詮釋人物形象。
在《小動物過冬》一課的教學中,我們一起誦讀課文,并分角色朗讀,明白了青蛙、小燕子、小蜜蜂如何準備過冬。之后,我們一起進行了角色扮演游戲,秋風刮起來,天氣越來越涼了?!靶⊙嘧印备械胶芾洌x子也沒有了,所以決定要飛到南方去,“那里很暖和,還有很多蟲子?!薄靶∏嗤堋眳s說,我就在這里過冬,吃飽了,鉆到泥土里,睡上一大覺。而“小蜜蜂”說,我采了好多蜜,藏在巢里,可以吃上一個冬天。畫外音響起:第二年春天,出暖花開,三個小伙伴又聚到了一起,“小燕子”飛回來了,“小青蛙”從洞里爬出來了,“小蜜蜂”也飛出了蜂巢,開始采集蜂蜜。學生們的表演非常形象,游戲延伸合情合理。學生們既掌握了動物過冬的知識,也體會到伙伴的重要性,一舉多得。
第一,著重滲透自主意識,跳出模式談習得
自主預習、自主探索、自主交流、自主拓展、自主總結是“自主習得教學模式”的五個環節,但這五個環節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如何有效地呈現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希望在課堂上民主,給孩子以充分的尊重,希望把更大的空間以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但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又有著種種局限。我反復地思考:學習目標要不要出示?怎樣出示才能讓一年級的孩子接受?怎樣引導孩子提出自主探索的問題?自主交流會不會因為過多的講述而沖淡了朗讀的痕跡?五個板塊是否也要在每節課上一一呈現呢?在一次次地實踐、反思后,我豁然開朗,自主習得教學模式構建的是以尊重為核心的課堂,如果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主動地參與學習、內化知識、形成能力,實現自主發展,那我們的教學就是成功的。也就是說,“自主習得”有模式可循但絕不能模式化。據此,我確立了“讀讀寫寫、書聲瑯瑯”的簡約教學思想,把“自主探索”“自主交流”以及“自主總結”的環節通過“我來探究”“我來談一談”以及“我來總結”這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這種第一人稱的呈現方式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學習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親身經歷了將各種隱性知識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也使孩子們深深地沉醉在了自我發現、自我表達的快樂之中。
第二,有效落實朗讀教學,書聲瑯瑯促感悟
“朗讀法是語文教學的第一大法”。于永正老師也曾經把語文教學的任務歸結為“讀好書、寫好字、作好文”這9個字。不管我們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朗讀”都是語文課堂上的主旋律,在低年級的課堂上這表現得更加突出。不同的是,我們的自主課堂更加關注學生在教師有效引導下的進步與發展。
1.抓住課文空白處進行說話訓練,以說助讀、以說促讀
在低年級的閱讀課堂上,我們常常會抓住課文中的空白處來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補白,這既是對課文內容的深化,又實現了對語言的積累,同時也能夠在深化文本理解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例如,在教學《北風和小魚》一課時,引導學生利用“北風向誰吹一吹, 誰怎么樣了 ”來進行說話訓練。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了“北風向青蛙吹一吹,青蛙冬眠了”“北風向玻璃窗吹一吹,玻璃窗上開花了”……經過這樣的說話練習,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北風的威力,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北風的“得意”,因而讀出北風的情緒特征便水到渠成了。
2.巧妙利用老師評價語、過渡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與感悟
在師生雙方的言語交際過程中,語言輸入是觸發聽話人反應的具體話語刺激。輸入的強度越大,兒童的理解發展就會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富有情境性、啟發性,更應該成為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的催化劑。
例如,在教學《懷素寫字》一課時,我抓住“他寫呀寫呀,日子一長,木板竟被寫穿了”這句話讓學生在頭腦中想象畫面,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有的孩子讀時突出了“寫穿”這個詞,我相機評價說:“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出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懷素多么刻苦??!”還有的孩子突出了“竟”這個字,我又有了這樣的評價語:“一個‘竟’字我聽出了你的驚訝之情?!蓖ㄟ^這些具體的指向文本的評價,學生對文章的解讀更加深入,教師也更大限度地保護了學生多元探索課文的積極性。在老師的評價與期待中,學生能夠產生更大的學習熱情,并且領會到老師的指導方向,從而使朗讀更加到位,領悟更加深刻。
第三,巧妙把握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助思考
以前總認為一年級的語文課要熱鬧,要有趣味,所以我總是想方設法利用多媒體以及各種表演手段,讓學生動起來。參與自主習得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以后,我開始思考怎樣的課堂才是有智慧含量的課堂,學生在遠離表面的熱鬧與浮華背后還能夠得到些什么。因此在課堂上,我開始有意識地留給學生一些思考的時間,通過一些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實現課堂上的“凝滯感”。在這里,教師的提問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教師提出問題以后,學生舉起的手臂如叢林般密集。糟糕,這樣的問題沒有價值。有價值的問題提出來以后,開始沒有人舉手,大家在沉默中思索,過一會兒,有個別智慧的小手舉起來,這才是該提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課堂。例如,《懷素寫字》一課,我從文章的結尾入手,引導學生提出了“懷素是怎樣成為有名的書法家的”這個問題,由此引入懷素的認真、堅持這兩個方面的學習特點,帶動了課文第2、3小節的品讀。再如,《北風和小魚》一課,北風的“得意”在課文中出現了兩次,這兩次“得意”背后所隱藏的含義是不同的。以“得意”這個詞為抓手,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著重探討第二個“得意”背后所蘊含的“無知”,從而帶動學生準確地理解了這則寓言的寓意。像這樣難度適中的問題,才會讓學生感到有刺激力,能夠產生解決問題的欲望與認知內驅力,才能引起學生的思考與參與,也才能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發展”。
第四,注重學法總結,智慧技能巧發展
學生最終能否實現自主習得,關鍵在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否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評價學生學習方法習得的狀態,發展學生的“智慧技能”。
學生識字始終是學校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家長、社會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從一年級語文教學來說,老師在開學后總是把所有學生當成一張“白紙”,從“一、二、三”開始教。這樣做符合實際情況嗎?是高效的嗎?究竟什么該教,什么不用教?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科學的調查。
為了了解一年級新生入學前識字量,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識字教學工作,開展了此次“紅山小學一年級新生入學前識字情況調查”。
二、調查方式
此次的調查對象為本校2010屆一年級全體新生,共108人。調查時間為開學后的第二周(此時學生還未開始小學階段識字學習)。調查內容采用國家語委會頒布的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字表。
調查方式采用了請家長協助的方式。調查檢測前,為了避免家長因為功利心理,造成數據失實,我們給每位家長發了《告家長書》,詳細解釋調查目的,并向家長承諾,調查數據不作為學生成績,不排名次,不在班級公布,希望家長配合,保證數據真實有效。測試利用休息日,請家長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指認識字檢測,家長依次指出檢測表上漢字,孩子讀出所知漢字的讀音,讀對即被確定為認識該漢字??紤]到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字表的字數多的情況,可分時分段進行,最后統計出該生的識字總量。
三、數據統計
調查結果顯示:一年級新生共計108人,無一人不識字。入學前識字總量為67716個,人均識字627個。其中,識字量最大的為3000個字,識字量最少的為7個字。識字量具體分布如下表:
統計分析:入學前識字量在1~500字的有57名學生,占總人數53%;識字量在501~1000字的有24名學生,占總人數22%;識字量在1001~1500字的有12名學生,占總人數11%;識字量在1501~2000字的有7名學生,占總人數的6%;識字量在2001~2500字的有7名學生,占總人數的6%;識字量在2501~3000字的有1名學生,占總人數的1%,
四、跟蹤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一年級新生入學前已經百分之百識字,但在識字量上有較大的差異。在我們這樣城郊結合部的學校,這種情況的出現很自然。為了進一步具體地了解學前兒童識字的方法、途徑,我們又開展了一次跟蹤調查。我們分別采用個案追蹤和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識字量在20個以下和1500個以上的孩子進行了調查。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
(一)孩子識字量在20個以下,識字量較少主要有兩個因素:
1 沒有條件識字:有些孩子的家庭情況比較特殊,以識字7個的孩子為例,他父母早年離異,他跟隨父親生活,父親又生了重病,臥床不起,孩子由不識字的奶奶照顧,雖然孩子的智力完全正常,但家長完全不具備引導孩子識字的條件。
2 識字意識淡?。阂粋€家長這樣說:“我一直以為,教孩子認字識字完全是小學的事情,是老師的事情,從來沒有想過要讓孩子識字。”調查發現孩子識字量少有不少是因為家長有能力引導孩子識字,但完全沒有幫助孩子識字的意識,認為認字識字是學校老師該做的事情,家長根本不需要引導孩子識字。
(二)孩子識字量在1500個以上,主要是因為家長都很重視識字,并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這部分家長采用的識字方法主要有:
1 生活識字:接受調查的每個家長都提到了這種方法?!吧钭R字”是外出游玩、超市購物時,借助路牌、廣告牌、超市商品、包裝袋等幫助孩子識字。
2 閱讀識字:家長購買一些兒童讀物,每天讀給孩子聽,在反復朗讀的同時幫助孩子識字,等到孩子有了一定的識字量,就由孩子讀給家長聽。有的父母特別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一位爸爸已經開始跟一年級的兒子一起讀《莊子》了。
3 字卡識字:借助識字卡片幫助孩子識字。
4 電視識字:收看電視節目時借助字幕引導孩子識字,同時鼓勵孩子收看教育頻道的識字節目,邊看邊學。
5 字典識字:部分家長已經教會孩子查字典,引導孩子用查字典的方式識字。
6 上課識字:給孩子報名參加一些識字培訓班。
這次測試的結果也讓部分家長大吃一驚。有一名新生的家長是雙職工,經常加班,根本沒有時間教孩子識字,通過這次調查,父母意外發現孩子已經認識近500個漢字,一問才知道,就是因為孩子經常和奶奶看戲曲節目,通過字幕識字的。
這些識字方法,我們認為對于學齡前兒童都是有效的,是家長在實際生活中順其自然地進行的。只要不是過分苛求孩子,應該說也都是科學的。
五、初步做法
對于此次調查結果,我們進行了反思。看到學生已有識字量差距這么大,有的教師頓時覺得無所適從,這下課堂教學到底該怎么辦?其實,學生在學前識字是一件好事,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部分資源,提高一年級語文課堂的效率。
新生識字率懸殊給我們的老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此我們進行了一定的思考與實踐。
1 針對家庭困難沒有識字條件的學生,我們發揚“刻苦奉獻、團結實干”的紅山精神,每天放學后低年級組老師輪流輔導這部分孩子識字,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提高他們的識字水平,幫助他們縮小與其他同學在識字量方面的差距。
2 針對家長識字意識淡薄的問題,我們及時與這部分家長一對一溝通,幫助家長明確識字的重要性。家長會上,我們邀請識字量大的孩子家長作經驗介紹,向其他家長介紹好的識字方法。
3 對于識字量大的這部分學生,發揮好他們的帶頭作用,將他們合理地安排到各學習小組中,合作學習時讓他們作為小老師,幫助其他孩子更好地識字,也激發他們自身的識字興趣。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質量 提高
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教育的永恒主題,是構建和諧校園的落腳點,也是我們全體一線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教師應樂于學習、善于積累、勤于總結,不斷拓展外延、豐富內涵,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賦予語文課堂新的活力。那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應該從哪些方面出發?
一、完善教學方式
在進行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考慮的問題是如何才能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以促進學生獲得更大的學習進步。首先,加強與其他語文老師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既可以吸取別人成功的經驗,也能發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時解決。其次,多讓學生提提建議,指出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之處,只有師生的思想理念達成一致了,再進行知識教學就會順利多了。另外,要增加學生的回答次數,可以創設一些提問的機會給學生。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實現雙方的共贏,通過每天在課堂上安排一些簡單的問題來考驗學生,再層層深入進行教學,教師能發現自己的教學問題,學生可以發現自己的學習問題。
二、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難題
教師幫助學生語文學習的時候不能一味的從整體方而進行調整,而是要深入到學生的各自存在的問題上。很多教師在幫助學生解答問題時只注重從整體上講述一些學習方法和學習原則,而忽略了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正確的。教室應該跟每一位學生進行詳細地交流,或者通過學生進行提問的方式來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語文成績差的學生可以經常性的提問,一方而檢查他們的學習情況,另一方而督促他們盡力學好語文知識。對于成績好的學生,則需要多加培養,爭取更上一層樓。
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用實驗證明,通過激發興趣,人的積極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才能夠自覺主動的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甚至在課余時間還能夠經常涉獵??v觀各個時期的語文課堂,小學語文是最有趣的,也是最能觸動孩子們內心深處的,因此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非難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之一,教師可以在上課一開始,通過一個小故事或者身邊的所見所聞開場,也可以一組看似“莫名其妙”的問題或者一組圖片等等,都可以將孩子們的眼神迅速凝聚,把他們帶入教學內容中。例如在講授《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課時,一上課老師就很神秘的告訴學生們他們家的小雞居然會畫畫而且不用畫筆,這下孩子們的興趣來了,很想聽老師講下去。課堂上一個好的開端好比一場戰役的突破口,有了好的開端教學就己經成功了一半。
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
受不同生活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總是存在著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困難,在客觀上制約著教師的教學成效。因為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面對的是幾十個知識基礎和性格各異的學生,教師如果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必然導致有些學生跟不上教學,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進展。所以教師要變“一刀切”為“因材施教”,允許學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舞臺,讓每個學生都可以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總體教學水平和質量。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改革教學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價,是指通過各種測量,系統地收集證據,通過教學對學生的行為變化予以確定。要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推進實施素質教育,教學評價的方法就必須進行改革,進入21世紀,教育部發出了《關于在小學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緊急通知》,重中“中小學生學業成績評定實行等級制,取消百分制”的觀點。取消百分制,實行等級制,首先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使教師在教學中會更注重學習態度習慣、情感、興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其次,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和課業負擔。采用等級評價后,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樹立進一步發展的信心;第三,等級評價改變了過去單一由教師評價的方法,鼓勵學生參與評價,強化了學生的自主精神和主體意識,使學生從以往的橫向比較轉為縱向比較,不斷進行自我總結和反思,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從而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六、創設問題情境組織教學
隨著教學不斷改革和發展,在教育中要及時轉變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可以鼓勵學生打破常規,保存和形成一定的新思維。合理的創設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在學習中敢于質疑,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民主、輕松、快樂的教學環境中無拘無束且主動積極地學習,大膽提出新假設和新幻想,發表自己的看法。同時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驅使學生去積極思考和研究。沒有問題就沒有探究,合理的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活潑。例如:在教學《可貴的沉默》時,一個老師問學生,“同學們的生日是什么時候”,這時同學們都踴躍發言,當老師又問到“同學們的爸爸媽媽的生日是什么時候,”這時同學們回答問題的聲音明顯小了很多,很多同學都在沉默。這種教學方法比教師直接教育學生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效果明顯要好很多,同時不僅能讓學生學好這篇文章,同時還可以教會學生很多做人的道理。
總之,語文是集工具性與人文性于一體的學科,人的一生無時無刻不在運用它作為母語教育的載體,語文課應該是孩子們最容易掌握、最有親切感的學科,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的語文課堂是孩子們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們應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與課后反思,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教學交流。根據新課改提出的要求,采取相應措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崔慶波.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方法[J]. 科技信息. 2011(01).
[2]宋叢云.對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思考[J]. 網絡財富. 2009(06).
可以說,作為工具性學科的語文,我們從小學一年級,甚至幼兒園就開始接觸并不斷去學習,可是,如今網絡上報道了大學生竟然不會寫“鑰匙”的現象,令人瞠目結舌!我們的教育到底怎么啦,我們教書匠們起早貪黑,花了十幾年的時間講授的語文,到頭來竟然一無所獲,這種“高耗低能”的尷尬局面,其罪魁禍首到底是誰?怎樣的教育方式才符合時展的需要?我愚拙地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
我們誰都知道,哲學上強調:外因是變化的根據,內因是變化的條件,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隨著高考競爭嚴酷性的增加,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企業型管理指標的指定,不論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付出多大的努力,一旦在考試中,尤其是高考,如果不能取得令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滿意的成績,一切就是徒勞!因此,作為教師,只有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學生學習的潛力,培養他們學習的自覺性,才是比向學生單純的講授教材知識本身還要重要的任務。正因為如此,作為教師,就要通過平時的言傳身教,竭盡全力地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得到轉變,由要我學轉向我要學!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樣,教師在課堂上講授到的知識,才能真正變為他們自己的學識。
2 教學過程中應滲透德育教育
平時我們總是說,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但實際上,在平時,我們對學生的智,即學習方面關注的成分要遠遠大于其他四個方面,因而,在每個班級中,學習在前幾名的同學總是一副我行我素、唯我獨尊的樣子,尤其重點班的學生,班級的凝聚力明顯低于其他普通班,甚至,連個別老師的課堂教學都顯得不以為然,他們自以為是,因而,那些原本基礎很好但因自以為是的學生在高考中往往栽跟頭!有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甚至出現了偏差,明辨是非的能力令人驚訝!2005年我曾經帶過的一個班級,在看《紅河谷》這部影片時,其中兩個鏡頭學生們的反映令我后怕,甚至憤怒!當看到機智勇敢的藏族小孩將敵軍領到草原泥潭一個個陷進去時,他們沒有笑,(為這個孩子的聰明和勇敢),而當看到敵人用炮彈轟炸攀巖而逃的高僧們,一個個掉進火海時,他們竟然一片歡呼!試想,這樣的學生,將來不論他具備多高的才華,他們能愛國嗎?能真正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嗎?依我看,還不是馬加爵之流!因而,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地向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3 對教材的把握與拓展
教材,作為我們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媒介。不僅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對教材真正理解并能準確把握,更要將教材向縱深方向進行拓展,對教材的講授不能僅僅停留在教材的表層上面。
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對教材準確全面的把握,才能得心應手地去上好每一堂課,也才能在授課當中做到有的放矢,重難點突出,也才不會拘泥于對教參的照本宣讀。試想,如果老師的授課方式只是拿著教參的照本宣讀,學生也只是一味地記筆記,成了記筆記的機器!這樣毫無新意的課堂,有誰還愿意去聽?那么,學生的思維將如何去調動?學生的潛力又將如何去挖掘?
正因為如此,教師除了完全把握教材內容外,還必須對教材內容進行更進一步的拓展,對教材的講授向廣度和深度去拓展,例如,我們在學習《鴻門宴》這篇文言文時,倘若引幾首后人對項羽評價的詩作,那對學生們增強學習這篇文章的興趣將大受裨益,讓學生了解到:對同樣一個歷史人物,文人墨客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出發予以評價,或者進一步猜想,萬一這樣的拓展在詩詞賞析中出現,那學生做起來還不是得心應手?
題烏江亭
唐•杜牧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
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詠項羽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注)都對項羽的死持褒揚的態度。杜牧認為男兒應當能屈能伸,卷土重來。他對項羽的草率自刎表達了無限的惋惜。
李清照認為項羽氣勢豪壯,對他寧可自刎也不渡江的英雄行為表示敬仰,全詩洋溢著對英雄的贊美。
烏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戰疲勞壯士衰,中原一改勢難回。
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
(注)王安石認為軍民離心,敗勢難回。根據“壯士衰”、“勢難回”、“肯與君王卷土來”可以分析出作者的意圖,作者不僅僅是分析歷史,也指出軍心渙散,對外敵入侵無力回天。
人民占領南京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關鍵詞:小學;語文;兒童哲學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01-056-1
兒童哲學是一門關注兒童思維發展、思維技能訓練的課程,但目前如何在學科教學中融入兒童哲學,并以此來發展兒童的思維,培養孩子的創新精神,在這一方面還沒有真正的展開研究。對于能否把兒童哲學引進小學語文課堂,從而實現語文學科中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的目標,本文進行了分析和梳理,以資借鑒。
一、兒童是天生的哲學家
兒童哲學是應用哲學的分支,它的應用集中在教育方面。有人認為兒童學哲學根本不可能,哲學太抽象了,他們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看法,是因為他們只看到大學里哲學課的學術性和專業性,看不到哲學的本質。一旦把哲學從固有觀念中拉出來,引進到小學教育中就會發現,兒童的思維常常具有哲學的特征。例如在一個小學一年級的思考訓練游戲中,讓小朋友說出自己知道的衣服名稱,有個小朋友突然說:“世界上只有兩種衣服?!崩蠋焼査骸澳膬煞N?”她說:“破的衣服和不破的衣服?!边@實際上就是發現邏輯學中的排中律與分類。從類似的事實可看出,兒童需要哲學,兒童能夠理解哲學,能夠從中獲益――發展思維能力。
二、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哲學教育資源
兒童哲學教育的載體是哲學問題,而且都蘊藏在一個個富于哲理的小故事或小說中,通過閱讀可以激活孩子的思維,引起智力的發展。在語文教材中這方面的資源尤為豐富。有生動有趣、引人深思的哲理性課文,如《誰的本領大》《抬驢》《做什么事最快樂》等;有趣味雋遠、哲學內容含量較高的俗語、成語故事,如俗語“會發光的東西并不都是金子,動聽的語言并不都是好話”,又如成語故事《刻舟求劍》《守株待兔》等;有留白較多、意蘊無窮的詩歌、童謠,如《大?!贰缎洹返?還有創造性因素非常明顯的篇章,如《司馬光》《烏鴉喝水》等。學生的解釋能力、形成概念的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等思維能力都將得到提高。當然,由于學生受年齡、知識結構等因素的限制,他們的思維達不到一定的深度,有時還不能準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良好的思維習慣還有待慢慢養成,所有這些都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探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進兒童哲學教育是具有可行性的。
三、實施策略
1.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捕捉學生思維信息
正如上文所說,小學語文教材中蘊藏著豐富的兒童哲學教育內容,它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資源,以此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比如可以根據課文的類型、內容以及思維方式進行合理科學的分類,然后挖掘每類課文所對應的哲學問題,制定出每篇課文的兒童哲學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信息。當學生的問題具有很好的討論價值,有利于思維的提高時,老師要善于把握和引導,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打開,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水平得以提升,必須做到:
(1)倡導合作學習,重視群體探究。“群體”是一種教學情境,一種教育氛圍;“探究”是一種活動,是學生學習的活動。群體方面激發合作、關懷、信任、共同目標的精神,探究方面激發了自我矯正的思維能力,這種能力的實踐使得學生在互相切磋、互相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優勢互補,拓展思維空間。
(2)重視學生的獨特見解,鼓勵學生對經驗做出反思,提倡學生“別出心裁”。小學語文課堂“統一”的東西太多,為了便于管理,喜歡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所有的學生,從問題答案到作業內容,從日常行為規范到課堂紀律的絕對服從,其結果是使兒童形成循規蹈矩的思維模式,為了符合老師的標準,孩子很難去嘗試著發表一些獨特的見解,做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這最終必將導致孩子的從眾心理。而從眾性的形成,對于兒童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在課堂上要減少統一,提倡自由發言,鼓勵求異。
(3)培養“問題意識”。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笨梢哉f,一切發明創造都起源于“問”,沒有“問”,就沒有發明;沒有“問”,就沒有創造。所以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最首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提出問題,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所以要倡導“主動參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群體探究”的兒童哲學教學模式,讓學生從過去的被教師提問到現在的自己提問;從過去被動等待教師的答案到現在自己討論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