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學專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婦產科學的教學目的
在婦產科學教學中,首先應該明確培養什么樣的學生,即婦產科學教學的目的是什么。講授婦產科學是為培養出合格的從事婦產科的臨床醫生、婦幼保健和助產師。其要求在婦產科學教學中遵循一條原則,即培養出具有能夠獨立學習、研究、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臨床高素質人才,重視培養學生勤奮和鉆研精神,培養學生對婦產科學濃厚的興趣、臨床思維能力和熟練的臨床技能操作,還要重視培養團隊協作、與人溝通等能力,使其學會處理好醫患關系,了解醫院各科室的運作,熟悉相關衛生法規,有崇高的品行、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合格醫師。
2婦產科學教學改革中教師的作用
教師擔負著教育和培養未來學者和臨床工作者的重任。婦產科學教師幫助醫學生,使其逐步過渡到沒有教師的學習階段。多年來習慣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教師教,學生聽,記筆記、背筆記,應付考試現象嚴重,在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上存在著弊病,即只強調了傳授知識,忽視培養能力。教師爭分多秒地滿堂灌,學生不遺漏地背,完全處于被動應付地位,不能進行主動地學習與獨立思考,聯系能力差。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婦產科學課程的教學時數有限,婦產科學知識不斷增長,教師應該分析知識的內容,用較少的時間把最基本知識(重點)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有效地承受負荷,將較多的時間用來培養學生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上,更多地提倡學生自學。改變自學能力差,獨立思考、工作能力低,創新能力更低的狀況。要達到上述要求,作為教師,主要的工作是如何搞好教學。教學作為一門學術性事業,是從自己所懂的事物開始,所以教師一定要不斷地獲取新的信息,不能只沉浸在自己專業領域的知識中。只有廣泛涉獵各相關學科的進展,并在智力上不斷深化,不局限于本學科的小天地,這樣其教學才能得到好評。教學也是一個能動的過程,其需要各種類推、比喻和形象來建立起學生興趣和教師理解之間的橋梁。教學上的程序應當認真計劃、周密安排、不斷地檢查、修改,并同所教科目直接聯系起來。通常教師傳授學生的是須要記憶并加以回顧的信息,也改造和擴展知識。通過不斷閱讀研究新的信息,課堂討論,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自身也將被推向新的創造性高度,在教學、學術水平上得到升華,更上一層樓。好的教師重視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鼓勵創造性思維地發揮,使其獲得畢業后繼續學習的能力。
3強調情境學習和技能的掌握
結合學習目標,將臨床病例作為重要教學資源,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教材等設施,使學生主動對疾病地發生、發展、診斷和治療有一個全面的自我更新認識,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發現和掌握的過程,這種學習方法可以貫穿到從實習到整個婦產科學課程[3]。在課堂上教師適當的行為對學生的影響較大,教學也是一種情感學習;教師展示出積極的態度,最終會使學生爭取一個積極成功的婦產科學學習經驗[4]。
4提倡學科間的交叉聯系和新技術的相互應用
應重視婦產科學與其他基礎和臨床學科的交叉聯系,在教學中要有一定學時安排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學、CT、核磁共振成像、內外眼兒科等講座;不斷更新知識,將新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講授給學生,使其能夠適應科學發展。如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無輻射傷害,軟組織分辨率高,適用于婦科腫瘤的診斷與治療。MRI所獲得的圖像清晰精細,顯著提高了醫生的診斷率,對早期腫瘤地診斷及預后評估有很大的價值,應在基層醫院進行推廣,作為將來在基層醫院工作的學生,應了解和掌握這些新技術的應用。隨著教育技術向著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教育資源開放共享的理念已進入到婦產科教學工作中,微課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資源,通過短視頻記錄,精確表述婦產科教學中的某一個關鍵知識點或難點,起到較好的輔助教學作用,將手術操作的重要過程進行錄制,引入教學討論,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5注重科研能力的訓練
臨床醫學生最缺乏是科研能力的提高。訓練醫生重視臨床科研工作,培養醫學生的科學態度、科研意識和創新精神,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科研實例,介紹臨床科研基本知識,培養學生科研興趣,使其主動參加到科研課題設計、實驗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實驗結果的分析及撰寫科研論文中。重視基礎醫學科研,通過基礎研究,將所獲得的新發現、新技術、新方法轉化為對臨床疾病的發病機制、診斷和新藥物研發的應用性成果,促進臨床問題的解決。
6重視臨床實訓室的建設
婦產科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學,實際操作訓練是婦產科學的重要教學環節,必須重視實訓室的建設,不斷添加和利用現代化的儀器和設備,進行臨床實踐操作教學,培養醫學生的獨立動手能力。采取學生小組討論式教學,提出要討論的問題和觀摩手術過程,然后由學生運用其學到的臨床醫學知識,通過采集病史、體格檢查,綜合臨床診療室、化驗室及CT輔助檢查的結果,對某項特殊病例的特點進行分析,提出診斷的思路,思考診斷和鑒別診斷的依據,并提出處理和治療的方法。使學生的學習從被動到主動,從依賴到獨立,發生根本性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部分學生已習慣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習的主動性認識不足。但傳統的課堂講授具有系統性、廣泛性、深入性的特點,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相結合是婦產科教學改革的新方向。
7采用新的臨床教學質量評估和考核方法
醫學教育研究的目的是為醫學生提供一個高質量、適當的教育課程及高效的技能訓練方法和相關的準確、有效的評估標準。其須要進行醫學教育理念的更新和評估標準的變革。借鑒北美醫師資格考試標準化病人(SP)和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SCE)的經驗,結合醫學專科院校職業化教育的特點,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和全能的教學評價體系,使醫學生真正得到包括臨床思維、臨床技能和醫療團隊協作能力在內的全面培訓,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合格醫學生,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目前專科院校正在努力地準備實行SP進行經典OSCE考試的條件,首先做到的是對臨床醫學生畢業前實施仿真型臨床實踐技能多站式考核,包括模擬診療站,內外婦兒科技能站、實驗室檢查站、醫患溝通站等,創造出模擬手術室、模擬病房,甚至模擬醫院等各種醫療環境,使學生身臨其境,得到培養和訓練,有助于醫學生增強處理真實醫療問題的自信心。其次,要規范臨床帶教教師的實踐技能操作,使每一個帶教老師的教學水平與快速發展的技能操作相一致,避免不同學歷層次或帶教水平上存在的差異,做到能夠正確客觀評估醫學生掌握臨床技能的情況,達到考核評分標準的統一。
科學論文是對科學領域的現象進行研究并描述科學研究成果的文章,它記載科學工作者探索未知的過程,反映科研工作的水平和價值,也是科學家之間進行學術交流的文字記錄。
醫學的任務在于認識疾病,掌握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和規律,尋找防治疾病的有效措施,增進健康和延年益壽。醫學科學論文是醫學工作者在醫學科學實驗或臨床實踐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一、醫學論文的性質、特征和要求
科學論文的特征是由科學研究的性質所決定。科學研究的本質是創造和無止境地探索未知的過程。
它的顯著特征是 ①系統性 ②客觀性 ③繼承和創造性
醫學研究的基本程序:
問題的提出 — 假說的形成 — 假說的驗證 — 現象事實資料的收集分析 — 結論的得出 — 形成科學論文
論文的形成也是科學研究基本程序的描述、概括和反映。
論文的特征是:1、高度的科學性
2、嚴密的邏輯性
3、語言文字的準確、客觀、概括性
4、理論性(由感性上升至理性)
5、規范性
二、醫學論文的類別
1、按專業性質分:
醫學論文:A、基礎醫學論文(方法、結果、討論(結論))
B、臨床醫學論文(臨床經驗體會、臨床總結報告、專題研究總結、新技術新方法報道、病例分析、病例報告、病案討論)
2、按研究性質分:A、探索性研究
B、發展性研究
3、按科研手段分:A、調查性研究課題
B、觀察性研究課題
C、實驗性研究課題
D、總結經驗性研究課題
E、整理資料性研究課題
4、按功用分:A、學術論文
B、學位論文:學士論文 5000~10000字,反映作者學識水平和 解決問題的能力
碩士論文 1~5萬字
博士論文 >5萬字
碩士論文的要求:
①反映著者專一專業的知識廣度和深度
②反映著者已能獨立從事該專業的研究工作
③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新見解
④對該專業的學術水平的提高有推動作用
博士論文的要求:
①對某學科某領域有深入廣博的學識
②能對某學科提出創造性的見解
③對該學科的研究水平有重大突破和重要推動作用
④能獨立選擇具有創造力的研究方向,并能開辟新的研究領域
三、醫學科學論文的體裁
1、論著性
2、學術討論性
3、綜述性
4、交流性
5、評論性
四、醫學科學論文的評估
1、內容的獨創性
2、資料的正確性
3、結果的確證性 創新、求是、達理
4、成果的應用性
5、文章的可讀性
五、醫學論文的基本格式和規范要求
㈠標題(題目)
要求:1、能揭示論文精髓(研究目的、對象、指標、效果)
2、簡明、醒目、新穎、準確、生動、富有吸引力
3、<20個字,盡量不設副標題,需要時用破折號分開
4、縮寫和原形不宜同時出現。10以下用漢字,11以上用阿拉伯數字(十二指腸除外)
㈡署名
作用:1、成果的歸屬
2、文責的歸屬
要求:1、單位左側,姓名右側
2、個人成果屬個人姓名,集體成果按貢獻大小排序
3、著者工作單位一般只列出單一作者,余可作腳注
4、確認他人幫助可用致謝
㈢目錄:對長篇論文而言,起提供作用,供讀者了解論文內容梗概及各論點之間的聯系。
㈣提要(摘要)
要求:1、字數250~500字左右
2、內容包括:本課題的研究原由、目的、范圍和重要性;研究內容和方法;突出成果和成果的價值和意義;闡明結論(結論的提出有三次:提要、前言、討論)通過閱讀提要可獲得本文的概念、論點、準確數據和基本結論
3、文字簡明扼要,獨立完整
4、忠實原文,不加評論,不與其它研究工作對比關鍵詞:不超過5個,列于摘要之后
㈤引言(前言、導言、序論)是論文的開頭、總綱,扼要點破論文的主要內容
要求:1、內容包括:論文的主題、目的和范圍、課題研究的背景和起點,闡明本課題希望解決的問題及意義
2、防止“夜郎自大”和“過度謙虛”
㈥材料與方法是論文的一個重要內容,主要說明試驗和觀察所使用的材料方法、研究過程、測試方法,以便重復驗證和估計其可靠性。
要求:內容包括:實驗裝置、實驗方法、實驗和觀察所用的材料和研究的基本過程,可借助圖表、實物照片來表示。
㈦結果——主要陳述實驗和觀察到的事實結果
要求:1、客觀、可靠、準確
2、不要主觀臆測,任意取舍
3、主要是擺事實,不必分析評論、評價
4、必要是用統計圖表、實物照片幫助陳述事實結果
㈧討論—根據“結果”提供的事實,探討主題的一種研究方式
內容要求:1、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估計結果的正確性,評價其意義,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
2、與前人的工作聯系起來,比較其異同,解釋其因果關系或提出自己觀點和建議。
3、指出結果的理論意義及大小,應用價值如何
4、實驗過程有何經驗教訓,尚待解決的問題及今后進一步研究方向。
5、引用文獻要注明出處,避免與自己的結果混為一談。
6、避免主觀臆測,自圓其說。對結果進行深入廣泛的分析和綜合,提高對結果的認識,為結論提供理論依據。
㈨結論(小結)說明論文闡述的主要發現所能說明的理論認識,是全文的概括和總結。
要求:1、同研究目的保持一致與前面提出的問題前后呼應
2、把討論分析得出的認識,以簡明扼要的論點形成表達出來,結論應能 概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內容和結果
進入21世紀,國家教育部要求高等學校為社會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高等人才,各高等院校都將提升教育質量,把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合格人才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有的醫學院校從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人手,探索性的進行嘗試,設立了專門培養學生科研意識和能力的訓練計劃,有的院校設立了專門的學生科研基金,使學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來。但是從整體上看來,護理專業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比例及科研活動的層次比同等類型的醫學生低許多,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既有學校方面也有學生方面的原因。
1.1學校方面的原因①學校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不夠重視,認為護理專業學生重在培養實際操作能力;②學生科研經費投入甚少以及在科研立項中比例傾向于醫學專業的學生,有的院校到目前仍沒有設立專項的自助基金;③學校對學生科研工作缺乏有效的評價和鼓勵機制,沒有科研學分的要求;④學校沒有給學生提供合適的科研條件和環境;⑤學校科研、學術氛圍不濃厚,缺少經常性的面向學生的學術活動,導致學生科研意識模糊。
1.2學生方面的原因①學生科研意識不強,認為護理專業學生參與科研的意義不大,因而導致參與科研的人數比例偏低;②低年級學生缺乏系統的專業基礎理論,難以參與到較大的科研項目,高年級學生又要完成臨床實習任務和就業考研任務,時間精力不夠,很難專心投入科研工作;③部分學生缺乏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不利于參加到有關的科研小組,從而影響介入科研工作。
2護理專業學生科研意識與能力培養的必要性
2.1利于學生更深理解理論知識護理專業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一樣,感到專業理論知識比較枯燥、乏味、抽象,不知道理論知識與實際如何結合。若在校期間能夠參與到實際的科研中,利用理論知識去探討和分析實踐中的問題,這樣使得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就比較具體也更深刻。
2.3利于學生就業選擇高校擴招之后,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轉型為大眾教育,護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問題也面臨激烈的競爭。高等學校的師資、大中型醫院的護理人才需求層次較高,在選擇人才時那些有科研經歷、有團隊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被選擇的幾率明顯高于其他學生。
2.4利于培養學生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態度科研是一項嚴肅的活動,研究者必須具備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參加科研的學生在工作的過程中可以親身體會,并逐漸培養這種精神。同時科研活動的參與利于學生高尚人格的形成,這對于護理專業學生而言非常重要。
3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科研意識和能力的途徑
3.1改革課程體系,開設學術講座構建創新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目的在于克服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的專業口徑過窄、課程體系死板、滿足于將現有的知識灌輸式傳授給學生的傳統教學方式。開設學術講座,將學科前沿知識、邊緣學科的交叉內容、學術界爭論的焦點、難點問題以專題的形式介紹給學生。一些選修課也可以擇其精華,以講座的形式介紹給學生,這樣可以減輕學生不必要的負擔,有更多的時間和經歷用于科研活動。
3.2加強實踐環節護理專業是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讓學生在學習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及實習的不同階段進入臨床。通過反復的觀察和實踐,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于科學思維方法的形成,為進行科研工作打好基礎。
3.3不斷提升教師科研意識和能力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科研素質和科研能力是影響學生科研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新意識強、科研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對合格的護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至關重要。
3.4建立完善學生科研機構,保證學生科研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從管理機構上設立學生科研機構,制定相應的激勵政策,鼓勵有科研經驗的教師組織科研小組,吸納有興趣、有潛力的學生及早進入科研活動,指導學生申報各種科研項目。在校級科研項目的立項中向護理專業相應傾斜。
總之,提升護理專業學生的科研意識和能力是21世紀護理高等教育事業的一項艱巨任務。我們要把培養創新型人才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術的護理人才作出貢獻。
2.2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大學期間如何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這是目前高等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學生在大學期間如果沒有對科學知識的執著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創新就無從談起。培養學生科研精神的教育也是創新教育。在從事科研的活動中,學生可以發現新的問題,通過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在不斷的發現和解決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挖掘出新的理論知識,使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更加完善和系統,加速了學生從單一型向復合型、從封閉型向開放型、從知識簡單型向能力創新型的轉化。
高等職業醫學教育是為基層一線崗位培養應用型人才,它要求以學生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培養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目標。但目前醫學檢驗專業仍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以學科為中心,這種模式理論教學內容多、缺乏針對性、應用性,近幾年雖然在專業教學上做了一些探索,在課程設置上做了一些調整,但改革的深度仍跟不上崗位需求。
1.1快速發展的現代醫學使專業教學出現滯后性醫學檢驗事業快速發展,儀器學科廣泛介入醫學領域,給傳統的臨床學科在疾病檢測和診斷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新的檢驗技術給醫學檢驗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隨之而來的一些教學儀器設備隨著醫學的快速發展很容易被淘汰,如果繼續使用則會加大與臨床崗位之間的差距,而同時專業課程教師又缺乏臨床實踐經驗,使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教學發展嚴重滯后于臨床醫學檢驗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專業課程教學與臨床崗位、工作任務之間的距離。知識陳舊,儀器設備老化,在教學內容跟不上社會需求,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不符合用人單位需求。近幾年雖然在專業教學上做了一些探索,在課程設置上做了一些調整,但專業課程改革的深度沒有跟上現代醫療衛生發展的更新速度。
1.2傳統的“1+1+1”教學模式,不符合社會市場的標準長期以來,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1年基礎課程教+1年專業課程教學+1年臨床實習這種人才教學培養模式,培養目標很含糊,在專業技能培養上過分強調循序漸進,專業技能學習開始時間較晚,理論學習與實踐學習沒有形成一體化,加上學生基礎薄弱,專業及相關技能學習時間又很短,學生的綜合素質達不到社會市場的人才要求。
2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現狀
目前我國高職高專院校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沿用傳統的以學科為中心的“三段式”,即普通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教育模式,其優點是以學科為中心,循序漸進教學,注重學科的系統性、完整性。這種課程體系在過去二十多年的醫學檢驗教育中發揮了令人矚目的巨大作用,為我國的現代化醫療事業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醫學檢驗技術人才,并且在未來的醫學檢驗教育中還會繼續發揮其積極的作用。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醫學科學和分子生物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課程體系已經暴露出越來越多的缺點。通過文獻的查閱以及對高職院校的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情況的了解,各高職院校雖在教學上都做過多次改革,教學計劃進行過更改,課程設置進行過調整,但改革的深度仍跟不上崗位需求,目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還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2.1專業教學缺乏連貫性大部分高職醫學院校中課程體系分為文化基礎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基礎醫學課程教學是前提,為專業課程服務,是打好專業課程教學的理論基礎支撐,專業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之間應該互應,構成粗中有細、首尾相應的統一整體,但現行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模塊之間卻缺乏這些連貫性,以學科為中心,基礎醫學課與專業課程之間,界限分明,缺乏過渡和融會貫通。其次由于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課程教學教師,缺乏長期的臨床實踐經驗,所以對醫學檢驗技術專業課程缺乏連貫性與整體性認知,僅憑個人的教育理念和教材內容實施教學,導致與臨床上工作任務脫節。
2.2部分教學內容陳舊,滯后于實際工作教材內容滯后于實際人才培養需要,雖然使用的都是最新出版的教材,但教材從編寫、出版、發行到用于教學本身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編寫作者以高校教師為主,而大部分的教師對醫學檢驗工作第一線的了解畢竟是間接的,雖然一些高校已經對教師的臨床實踐有具體要求,但短期的臨床實踐不能代替實際工作的體會,而醫學檢驗技術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教材編寫容易脫離實際,不能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
2.3以學科為中心,不利于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由于學制短、學時多,三年制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學生一般總學時在3100個學時,周學時數達30左右,教學超負荷運轉,學生窮于應付,效果適得其反。尤其在基礎醫學課程上,課時數緊張,只能將課本中的重點章節稍以講解,學生學到的知識零散,使得學科之間的知識不能前后連貫,基礎醫學知識與醫學專業課程之間彼此脫節,更談不上與臨床的有機聯系,缺乏整體靈活性。
2.4畢業實習課程沒有量化的評價指標,質量難以控制普遍高職院校的畢業實習課程,在實習過程中與實習結束后缺乏質量的評價,如何要求實習生在實習過程中需要學習的技能,實際學到了哪些技能,學到的技能達到了怎樣的水平,如何用一個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實習生的實習效果,目前都沒有標準或缺乏切實可行的評價程序。而實習生沒有一個明確的實習目標,不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應用翻譯 非文學性
經濟快速增長,對外開放不斷加劇,社會對外語專業人才需求不斷增大。但是在此種社會背景下,英語專業已經失去原有的社會尊位。此種社會形勢受到教育專家的深思。在英語專業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始終秉承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教學宗旨,各高校與教育部也對此進行摸索,取得顯著成果。但在此期間也存在著較多迷惑之處。為促進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促使英語專業人才符合社會需求,需對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進行進行探討。
一、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現狀
翻譯是英語教學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期間,特色化進程較為緩慢。翻譯課程改革更為急切。分析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其體現出這么幾項特點。
首先,課程定位模糊。事實上,對許多院校來說,發展英語專業面臨著較多的困難。立足于實際,外語院校、綜合性大學以及師范院校的英語專業各方面相對較為良好。但理工院校與公共英語教學面臨著較大的發展弊端。應用型本科院校通常是根據傳統理工專業建立,理工性特點表現的非常突出。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此類院校的英語專業邊緣化顯得非常明顯,而英語翻譯更是如此。并且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在發展期間,針對翻譯課程存在著邊緣化的現象。即便教學大綱規定翻譯課程課時,但是大部分的應用型英語專業只開設一學年的翻譯課。在有限的課時內,院校只能進行普通翻譯課程教學,講授英漢互譯的基本理論和技巧。而具有時代性特點的應用翻譯并沒有開設。
其次,教W內容雷同。在高校擴招與升格期間,英語專業已經在各類院校中廣泛普及,而地方應用型本科室升格與擴招的主要構成體。在英語課程設置與培養方面,應用型本科院校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由此造成人才培養同質化。受到英語教育部要求的影響,應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不再局限校際的差別,英語人才培養均采用標準化。由此造成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畢業生很難在就業中體現顯著的特點。教學內容的雷同性特點,導致人才培養難以達到特殊化的要求。
最后,軟硬件投入不足。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具備教學軟硬件設施的支持。如果教學軟硬件設施難以保證,那么教學質量就很難提升。從學校性質與人才培養模式來看,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的發展受到師資力量與教學環境的影響。學科性質決定了英語在文學與語言上的優勢,并對翻譯課程的師資力量要求較高。而我國翻譯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這一點并不僅僅體現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軟硬件設施不齊全,由此造成了教學質量不理想。
二、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非文學性轉向的思考
了解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了解我國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的基本情況,對此深思其非文學性轉向。
1.課程模塊。傳統的英語專業培養模式對非文學翻譯教學的展開并不能產生良好的效用。對此,就需要創新課程模塊,將其分為通識類、翻譯基礎類與非文學翻譯實踐類。通過創新課程模塊,才可促進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非文學性轉向。從課程目標上出發,通識類課程就是解決學生知識結構單一的現狀。非文學性轉向的難點就在于理工與經管類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學科詞匯、術語與獨特語言結構和使用慣例等。可通過與其他院系合作,在英語專業低年級階段開設理工、經管等學科知識概述類課程,普及這些學科的基礎理論和術語,為“多面手”人才培養打基礎。一般情況下,大二下專業四級考試后才會開設翻譯基礎類課程。在整合傳統英漢互譯課程利用60學時左右的時間,講授翻譯基礎理論與常用技巧,以此就能夠解決學生翻譯實踐中需要應用到的基本知識與技能。而在高年級就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設非文學類翻譯課程。此類非文學性課程應主要是通過特定文體與慣用語法進行實踐性翻譯,以此來強化學生的翻譯應用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與市場適應能力。
2.教學模式。從教學模式的角度來理解,應用型本科院校就應根據辦學的實際情況,靈活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模式。常見的就有任務型、情景式、批評性、探究式等,都能夠適用于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中。根據教師采取的教學模式將翻譯教學內容展現于學生的學習中。教師采取任務型教學模式中,就在學生學習中強調英語翻譯。通過翻譯真實化、課堂社會化,促使學生能夠在教師設計的教學任務中獲取到相應的知識內容。而情景式教學就強調學生擁有的翻譯能力能夠在真是的或模擬的翻譯情境中培養,并展現出市場化的需求,以此解決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翻譯問題。在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轉向非文學性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指導,能夠在多媒體環境中加強翻譯教學、虛擬團隊翻譯教學的研究,以此強化網絡資源的應用,輔助應用型本科英語翻譯教學非文學性的轉向。
三、結語
應用型本科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在我國英語教育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當前的社會現狀,就需要改革翻譯課程教學結構,推行非文學翻譯教學,以此才能夠豐富學生專業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關鍵詞:問題教學法 互動 核心范疇 問題延展與拓展
一、何謂“問題教學法”
專業理論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教學讓學生掌握本學科的基本范疇和基本原理。從事高校專業理論教學實踐的教師幾乎都會認為基礎理論的教學與藝術化的手段與方法無關,只要講清楚說明白就行,似乎“一言堂”是唯一的方式。因而,現實中基礎理論課教學過程往往缺乏互動。從學生這一受體角度來說,缺乏互動的課堂效果往往達不到課堂教學的“帕累托最優”(即通過教學讓學生全面準備地理解基本范疇和問題)的邊界。從動態角度,缺乏互動的課堂難以實現課堂教學的“帕累托改進”,即難以實現通過互動教學實現思想交流的1+1>2的效應。
問題教學法即通過設置激發課堂互動的問題,然后在問題的不斷探討和解答中完成課堂教學。從教者的角色擔當方面來說,這一教學法無疑突出強調了“師者,授業、傳道、解惑”中的解惑,把解惑看作了授業和傳道的手段。問題教學法內涵的重點包括兩個方面:問題的設置和答問方式,前者強調問題的激發課堂互動的功能,這意味著問題教學法中的問題不是教者單方隨意設計的問題,它必須照顧到學生的學科興趣起點,順應學生的知識結構與線索,激發互動思考;后者強調“問題意識”的即發性和解答方式的多樣化與多變性,以產生與學生更多的思維碰撞點,增強思想的產生和學生理解程度的深化。
二、問題教學法在企業倫理導論教學中的應用
下面以高校《企業倫理學》導論部分的課堂教學為例,說明這一教學法的應用。
企業倫理學是近年來在高校工商管理專業開設的一門課程,至今并沒有一本完全成熟的“本土”化的教材,但從學界的共識來說,大家基本上認為這一門課應該包括三個知識板塊:企業倫理的基礎理論、企業倫理的案例分析和企業倫理建設的實踐。這“三塊結構特征”從目前廣泛使用的兩本教材可以看出。其一是上海財經大學徐大建教授著的《企業倫理學》(注:這是目前國內最為成功的一本“本土化”教材,一方面其選用的案例幾乎全部是中國本土發生的,另一方面它的成功在于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和全新的闡述體系解釋了西方企業倫理基礎理論);另一本是上海交通大學周祖城博士編寫《企業倫理學》。徐大建教授的《企業倫理學》分為“企業倫理學的理論基礎”、“企業管理中的倫理問題”和“企業的倫理建設”三個部分[1],周祖城博士寫的《企業倫理學》也分為“企業倫理學基礎”、“企業經營中的倫理問題”和“道德管理”三個部分[2]。對于這門課的教者來說,許多教師認為第一部分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如何設置互動的起點問題?企業倫理學導論教學中,如果立足于與學生互動需要設置問題,首先應該換位思考,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思維特征和興趣點,從而確立從什么問題開始進入這門學科即確立“起點問題”。就企業倫理學的入門來說,一般學生不會從專業和純學術角度直接進入一門學科。諸如“企業倫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企業倫理學學科特征是什么?”此類的問題只是從學科知識傳授角度設置的“單向性問題”,即只代表了教師或研究的思考起點,這些問題盡管體現了教材的邏輯嚴謹性和知識系統性,但在教學中照搬很少能夠切合學生的思維起點,因而很少能夠產生思維互動。因此,即便使用的教材本著常規作了這樣的知識結構安排,也并不表明必須照本宣科。那么,如何得到切合學生的思維起點的“問題”?應該首先從備課的方式和內容改革著手,備課即對課堂教學的準備,其中包括教學方式、步驟、重點難點突破等方式的思考與安排,備課本質上是課堂設計,這一點在現實中并不被許多人理解,許多教師特別是文科教師會將備課理解成課堂教學內容的準備,因而把備課理解成“背課”,這種理解是不妥的,也是有害的于課堂效果的。在企業倫理學的第一次課備課中,應該將重心放在探索學生的思維起點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步驟:(1)換位思考,假設自己是對這門課一無所知、在已有知識結構和框架下如果進入這門;(2)找學生聊天,問他們對這門課程有什么想法;(3)以“試錯方式”提出問題,即嘗試提出一些問題,通過交談看學生是否有足夠的興趣,從交談中不斷尋找學生“參與率”最高的問題;(4)進行“簡單化和可逆交互檢驗”。什么是“簡單化和可逆交互檢驗” ?一般來說,教師不可能在備課中對學生的興趣點作足夠的了解,因而設置的問題一般只是教師對學生思維興趣點的猜測,所以最終需要對這些問題作檢驗,以保證它代表了學生思維興趣點的現實,通常可以進行兩個方面的形式檢驗,其一看形式上是不是簡單通俗,學生一般不會從一個很抽象很專業的問題開始,其二看這一問題對我和學生來說是不是可以進行有效討論。
對于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受已有的知識結構的影響,會形成三個基礎性問題:什么是倫理、道德?企業為什么要講倫理、講道德?企業如何講倫理、講道德?這三個問題是本人在與學生交談中受到啟發、進行換位思考設置的問題,具有簡單通俗的特點、經過了可逆交互檢驗是能夠激發互動的問題。
問題教學法的第二步是問題的延展和拓展,方向包括兩個:橫向和縱向。所謂橫向延展是指從與基礎問題相關的核心范疇出發引發學生思考相關的橫向并列的問題;所謂縱向拓展是指按問題之間的內在邏輯逐步引導學生利用歸納與演繹回答先前設置的基礎性問題。橫向延展的重點是應該順應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和邏輯思維,抓住核心范疇。比如思考什么是道德這個問題時,應該抓住“規范”這個核心范疇。規范的作用是告訴人們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其作用是調節人們之間的關系,而人與人的關系最主要的是利益關系,道德本質上是規范,其作用在于調節人們之間的利益關系。這一范疇的橫向延展意味著要引導學生將“規范”這一范疇橫向展開,思考規范的種類:法律、市民共約、集體守則、鄉規民約。規范有成文的有不成文、有來自外部的、也有來自于內心的,道德就是來自于內心的規范。接著應該讓學生集中思考道德與法律與風俗的區別與聯系。
本例中還應該通過將自然人與法人的進行類比,抓住“企業公民”這個范疇,理解企業公民遵守規范的重要性,這樣便可以從第一個基礎問題過渡到第二個基礎問題。這一過程的關鍵是教師要講清楚個體公民與企業公民的行為內容的區別與聯系。
總之,這一層次橫向延展的問題可以設置為“人們在生活中往往會遵循一定的規則與規范,請列舉種種規范”;“什么是法人?”;“什么是企業?”;“企業主要的行為是什么?”“企業要不要遵守一些規范?”“列舉企業需要遵守的規范?”
在“企業”這一范疇上,可以順應學生的已有知識結構進行縱向的延展:企業是什么?學生從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得到:企業是投入產出的“黑箱”或過濾器,是經營性組織或生產組織,科斯認為企業是對市場的替代;弗里德曼認為企業最大的任務就是為老板實現利潤;德魯克的企業觀認為企業是社會存在物。教師應該從德魯克的企業觀入手,指出企業應該遵守社會的規范,然后導入企業應該遵守哪些規范。
在“規范”這一范疇上的縱向延展意味著,必須從“什么是規范”這一問題過渡到“為什么要遵守規范”。首先要引導學生思考人為什么要在社會生活中遵守規范?學生自然會想到在現代文明社會里,如果不守規范就會受到懲罰。那么懲罰有哪幾種?可以在學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礎上總結:外在的第三方懲罰、報復(第二方懲罰)、內心的懲罰。其中第三方懲罰指的外在的社會強制機制給予的身體和經濟利益方面的制裁,也包括社會輿論給予的孤立和譴責。這是一個符合一般認識的結論:不遵守規范就會受到懲罰。對于企業來說,同樣可以從三種懲罰方面說明,企業如果不守規范,就會受到懲罰。但是應該結合企業的定義與主要職能指出,企業如果不守規范,其后果比社會成員不守規范更嚴重,因為企業“以提供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為生存以依據,通過為社會創新價值求得發展,所以它如果不遵守社會規范損害社會中一些成員利益,其存在的理由就一定會遭到社會否定。
對企業來說,不守規范的后果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1)不守法律規范會遭受罰款等由仲裁部門作出的制裁;(2)不守倫理規范,在經營過程間接損害了相關者的利益不僅會遭遇后者的一種“報復”,而且將喪失一種資產──名譽資產、其生存與發展得不到由社會這個系統的支持。不守人們共識性的道德規范的嚴重性在于,企業將失去戰略優勢,進而導致企業自身生存環境的惡化和長遠利益的喪失。一方面,法律往往就是“底線道德”,不講道德的企業最容易觸及“底線”直接遭受外在制裁;另一方面,倫理與“企業文化”及“核心競爭力”緊密相關。學生由于學過管理學知識,都熟悉“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這些范疇,應該分析指出,所有企業的文化基本內核是“顧客至上”和“人本主義”,所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內涵在于“利益相關者的廣泛支持”, 所以,這兩個范疇都與倫理道德有關,對企業文化和核心競爭力的強調無異于強調在行為層次上企業要講倫理講道德;對于一個自然人來說,不講道德也許意味著在社會中遭受孤立,但對于一個企業來說,不主動講倫理道德也許注定了企業的短命和做不大。
這一階段應該緊扣“不守規范就會受到懲罰”這一命題,將“懲罰”這一基本范疇進行拓展。然后從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角度將企業講倫理道德與企業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這兩個管理學的學科概念聯系起來,講解倫理道德對于企業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對上述兩個問題進行進一步縱向延伸,就會形成第三個基礎性問題:企業如何講倫理、講道德?可以從現象入手:幾乎任一企業,都會在企業的形象外展中看到口號,比如海爾集團的“真誠到永遠”等;許多企業在內部竭力形成共同價值觀即在員工中形成什么最重要、什么該做等問題的共識;更重要的是許多企業會實施值得贊許的對內對外的善舉。橫向來看,如何促進企業講倫理、講道德這一問題與一系列范疇有關:企業價值觀、企業慈善、企業領導的影響力、執行力。于是這一問題便轉化為;企業如何形成共同價值觀?企業如何實施自己的戰略?如何從組織機制和企業內在價值觀導向方面著力實現戰略規劃。
三、“問題教學法”的總結
總結起來,在企業倫理導論部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首先設置能夠激發有效互動的基礎問題,然后抓住每個問題的核心范疇進行橫向和縱向拓展,在互動式的思考與交流中實現課堂教學的目標。其具體的圖式如下:
可以將這一圖式轉化成一般性的表述:在專業基礎理論課教學過程,應該將問題教學法運用其中,其步驟包括;根據交互性試驗設置能夠產生互動的基礎問題,然后確立核心范疇對這個問題進行縱向和橫向延展,通過回答其他相關問題支持核心問題的回答。這一方法的運用可能產生的結果有三:一是有力增強了互動效應,提高了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接收率,增強了學生對所授專業知識興趣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二是增強了教師的主導意識和學生的主體意識,有助于形成和諧有序的課堂氣氛;三是培育了學生已有知識與新授知識的結合點,有助于打破知識之間的專業邊界,在形成支持課堂問題理解的知識體系的同時,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創新。
參考文獻:
[1]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王海明.倫理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4]徐大建.企業倫理學[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周祖城.企業倫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注釋:
【關鍵詞】預防醫學 本科生畢業論文 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9(a)-0110-01
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科學性、實踐性、群體性、綜合性和獨特性等特點。預防醫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將面對社會,面對職業群體,搞好社區的醫療保健和衛生預防工作,確保人員的身心健康,任重道遠。因此,要求學生不僅具有牢固的專業知識,還必須具有無私奉獻、克服困難、團結協作精神,又有領導、組織和指揮的能力。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是預防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重要的實踐環節,撰寫畢業論文是對學生綜合素質與科研能力的全面檢驗,其完成過程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知識的過程。因此,努力搞好和提高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是培養合格人才的重要環節。預防醫學本科生經過四年多的基礎、臨床和專業課的系統學習,掌握了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但缺乏技能和獨立工作能力的鍛煉,為此,在畢業實習期間應著重抓好操作技能和組織才能的全面培養。我校自1976年開始培養預防醫學專門人才,是國內較早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我們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在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加強畢業論文規范化、嚴格化管理
遵循教育規律,建立和完善畢業論文的規范化要求,加大管理力度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基礎性工作和根本保證。為此,學校制定了有關條例,對畢業論文工作有明確的整體要求,有完整的工作規范和系統的管理制度,有切實可行的質量評價標準和監督機制。各院系根據學校的計劃要求,制定出符合本院系專業特點、切實可行的工作細則并實施全過程的管理。2007年,我校已制定《廣西醫科大學本科生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管理辦法》,對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目的、指導教師的要求、開題、中期檢查、答辯、考核及成績評定等進行了細化要求。明確了教研室主任和指導教師的職責,并成立了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委員會。
2 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的好壞和總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和本科生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論文帶教,教師是關鍵。因此,對指導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指導教師要有認真工作的態度、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密切關注學生畢業論文進程,定期進行檢查督促和方法指點,及時發現問題并敦促學生適時調整和修改,以確保論文高質量按時完成。其次,指導教師應注重自身能力和學術水平的提高。積極申報各類科研課題或參與其他教師的科研活動,廣泛閱讀相關的書籍和刊物,把握相關領域的學術動態,這樣在指導學生論文時才能給予有效地啟示和幫助。其三,加強師德教育和人格修養。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也是一項重要的育人工作,指導教師的品德、文化素質、人生觀和才學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在指導畢業環節工作中,指導教師的人格感染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特別注意加強指導教師的師德修養,提高文化素養和思想素質。
3 抓好畢業設計選題和立題工作
這是搞好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的關鍵。因此,我們要求指導教師根據各人承擔的在研課題、橫向科技開發項目以及預防醫學工作實踐中存在的技術問題等要求上報課題,經教研室集中評議,并報畢業論文(畢業設計)領導小組綜合評定后公布,由學生填報選題志愿表,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則確定學生的畢業論文(畢業設計)題目,學生一人一題。
4 全方位培養
目前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死記硬背,思維僵化,束縛了學生能動性的發揮,因此在畢業實習階段注意發揮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積極討論,勇于探索是十分重要的。我們著重全面系統地培養畢業生的科研能力和組織能力,使學生踏上工作崗位就能盡快勝任本職工作。具體的做法是對每位畢業生嚴格進行包括課題選擇、文獻檢索、資料收集、文獻綜述、課題設計、專題報告、實驗室工作和現場調查、資料分析統計、撰寫論文及論文答辯等全過程的培養,使學生初步掌握了科學研究的能力。通過實驗室工作和現場社會調查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在資料統計分析和撰寫論文過程中,學生熟悉微機操作和統計軟件的使用,提高了科研綜合分析能力。經過全面系統的培養鍛煉使學生參加工作后能較快適應社會的需求。
5 加強過程檢查,保證進度質量
組織畢業設計初期和中期檢查,對任務書填寫、畢業設計進度、外文翻譯、學生及教師到位情況等方面進行檢查,并有詳細記錄。各個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也都提供了詳細的畢業設計進度計劃,100%的學生有畢業設計進度計劃,以便督促檢查學生的工作進度。召開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對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改進。
通過多年工作實踐,我們認識到做好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關鍵在教師。選定具有高度責任感和思想道德品質好、精通業務的教師作為指導教師是搞好畢業設計工作的關鍵,認真做好教學管理工作是該項工作的保證,消除學生畢業前的各種干擾,專心做好畢業設計,是本階段學生思想工作的重點。
要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與鍛煉,要使廣大教師真正認識到畢業論文(畢業設計)不僅僅是一個實踐教學環節,更重要的是實現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培養階段,是學習升華的重要過程,是學生綜合素質與培養效果的全面檢驗。因此,如何提高畢業論文(畢業設計)質量,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只有使教師認識到位,才能樹立責任感、使命感,以更加嚴肅認真的態度去完成這項工作。充分發揮老教師的經驗和敬業精神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加強青年教師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要他們充分認識到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的重要性,使他們盡快成長起來。要對教師中出現的某些問題,如指導教師精力投入不足、責任心不強等,僅靠規章制度的約束是遠遠不夠的,應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把對指導教師的工作考核與其切身利益掛鉤如提職、升級、評優、獎勵等,這樣才能引起教師對畢業論文(畢業設計)工作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周從鉅,梁炳釗,藍才武等.努力抓好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高教論壇,2003,(5):72-73.
《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是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在學校科研工作中,教師的研究成果主要以的形式公布。為反映全國高職(專科)院校教師的科研水平和能力等科研工作情況,現對近五年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在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情況和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情況進行分析。
一 資料
1.近五年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師情況
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科研處對學校教師2009年以來在全國公開發行期刊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匯總。
2.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學術性情況
根據《中國高教研究》對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研究》(武漢)、《教育發展研究》(上海)、《中國高等教育》(北京)、《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北京)、《中國高教研究》(北京)、《江蘇高教》(南京)、《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武漢)、《黑龍江高教研究》(哈爾濱)、《現代大學教育》(長沙)、《高教探索》(廣州)、《中國大學教學》(北京)、《復旦教育論壇》(上海)、《現代教育管理(原遼寧教育研究)》(沈陽)、《現代教育管理》(沈陽)共14家全國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進行匯總。
二 高職(專科)院校教師結果分析
第一,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明確要求:“高職院校要積極開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廣、生產技術服務、科技咨詢和科研開發為主要內容,積極參與社會服務活動。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果豐富或更新教學內容,在科技工作實踐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學術
水平和專業實踐能力。”全國各高校對教師開展科研工作,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教師在教學研究和科學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曲靖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現有專職教師180人,近五年來,年均在全國公開發行期刊上92.2篇,反映出高職(高專)院校重視科研工作,并給予必要的支持和鼓勵。
第二,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發表的論文多為教學研究或體會等方面的論文,具有較高研究水平和價值的論文少,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數量更少。《中國高教研究》對全國高職(專科)院校在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的匯總結果顯示,近五年來,高職院校教師年均358篇,僅占統計論文的10.21%,我校教師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上年均2.8篇,僅占教師的3.04%,反映出高職(高專)院校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不高。
第三,2013年,全國共有各類高校2841所,高職(高專)院校有1266所,占全國高校的44.56%。按《中國高教研究》對全國高職(高專)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統計結果,近五年全國年均有高職(專科)院校1257.6所,僅有171.6所高校在統計的全國14家高等教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僅占全國高職(專科)院校的13.65%;若與全國現有高校比,高職(高專)院校在中文核心期刊上的比例更低,只占6.0%;若再結合高職院校出版的專著、獲得的專利數、科技成果獎勵數等科研成果情況,高職院校科研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三 高職院校科研工作現狀不良的原因
1.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比較短
從職業大學的出現算起,我國高職教育的辦學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許多高職院校至今只有幾年的高等教育辦學歷史,多由中等專業學校升格而來,原來的中專教師普遍學歷較低,年齡偏大,教師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科研知識培訓,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識、科研能力和科研方法,科研能力和科研動力不足。新引進的教師,自身沒有受過太多的專業訓練,科研意識和科研習慣都未養成,科研成果較少,科研基礎極為薄弱。
2.認識不足
部分高職院校認為科研是本科院校特別是研究型大學的專利,高職院校是非研究型大學,其人才培養目標是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教師只要教會學生實踐技能操作即可,沒必要搞科研。高職院校中普遍存在“職稱科研”的現象,把科研工作看作是為評定職稱而發表幾篇文章,沒有養成良好的科研習慣,自覺參與科研的積極性不高。部分教師認為科研就是教研,教研活動就是科研工作,撰寫文章也多局限于教學心得等。由此導致高職院校科研氣氛不濃、風氣不正、水平不高、成果不多,急功近利現象嚴重。
3.科研時間、經費緊張
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科研經費渠道不暢通,學校資金主要用于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上,學校只能從緊張的財力中抽出微薄的資金支持或獎勵科研工作,教師能獲得的科研經費支持不足,也很少有機會外出培訓或參加學術交流,獲得科研信息較少。近年來,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迅速膨脹導致生師比嚴重超標,教師數量嚴重不足。教師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很難抽出時間從事科研工作。
4.課題數量偏少,項目層次偏低
受師資、經費等因素的影響,高職(高專)院校能夠申請到的課題數量非常有限,層次偏低,除學校自立課題外,主要是一些學會、協會等民間組織的課題,在教育主管部門、政府部門立項的課題以及有基金資助的項目很少,橫向項目更少,導致高職(高專)院校的科研工作難以深入開展的情形。
5.科研管理不夠規范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還存在科研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配備不足,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水平偏低等現象。科研管理缺乏宏觀指導和長期規劃,隨意性較強;科研評價體系不完善,獎勵制度和約束制度不到位,沒有形成科研工作的壓力和動力;科研管理部門對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的監督力度不夠;缺乏科研方面的專題培訓與指導;科研經費嚴重不足;對科研成果的轉化、開發等環節重視不夠等,需要正視問題,探尋改進途徑。
四 總結
高職院校通過開展科研,既能有效提高教師的素質,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應用到教學中去,有利于提高高職教育教學質量,又可獲得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經費支持,增強自身的辦學實力,增強學校的綜合實力。因此,科研工作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編輯點評:目前,教師論文現狀是怎樣的呢?以上是關于高職教師中的存在問題及現狀的相關分析。使高職教師在發表教育論文中可以借鑒其中價值。
英文名稱:Journal of Qiannan Medic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主管單位: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主辦單位: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貴州省都勻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008-4983
國內刊號:52-5030/R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8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