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職教理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職教理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職教理論論文

        第1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黨校目前開設的政治理論課由于受到課時及教材框架的局限性影響,使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比較枯燥?;谏鲜鲈?,為了提高政治理論內容學習的教學效果,可采取先進行串講再進行重點選取專題內容進行講授的方式,但兩者都要符合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可以使學員大體把握教材內容,再深層次對重點及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理解與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對教材的總體內容進行細致備課,還要對教材中的重點及難點進行專題講授。在對教材的重點及難點進行分析與講授前,要注意對教材內容的合理取舍。對符合并能提高教育效果的內容要進行精講、細講、專講,而對于有些內容則采取一略而過的串講方式,讓學生不僅能掌握真正的理論性內容,還能縱觀與領會全部教材內容。

        二、黨校教學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堅持理論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眾所周知,思想是指導一個人行動的指揮棒,通過政治理論課教學讓學員認識并具有的正確主導思想,并不失崇高的理想與信念是考查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的主要方式??疾楹土私鈱W員的思想現狀可以從多個方面進行。例如,通過與學生談話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并及時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知其道德素養(yǎng)和道德品質。也可通過詳細的問卷調查及隨堂小測試等方式來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對于正確的主導思想,教師要及時給予肯定,對于錯誤的思想認識,教師則要給予糾正,雖然學生都具有一定的思想認識和判斷水平,但教師還需要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互動與交流,把正確的主導思想及時傳達到每一個學生的思想中。

        三、黨校教學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堅持口頭面授與課件教學相結合

        通過對教學理念的新認識,教師應該知道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只是簡單的口頭傳授,還需要教師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來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谡卫碚摰牟糠纸虒W內容不易于理解與掌握的特點,教師可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進行傳授政治理論知識。一方面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及貼切的語言和具體的實例來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多媒體視頻教學也開創(chuàng)了政治理論學習的嶄新領域。對于有些易于理解與掌握的理論內容,教師可通過口頭面授的方式,而對于一些略顯枯燥且不易理解與掌握的內容,則可通過多媒體課件教學來向學生講授。

        四、黨校教學政治理論教育必須堅持言教與身教相結合

        第2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將終身教育作為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今后若干年內制定教育政策的主導思想”。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終身教育的理論進入了蓬勃的發(fā)展期,主要標志是世界各國對終身教育和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并相應的以法律法規(guī)的形式表現出來,成為各國開展終身教育的最高準則和依據。法國國民議會在1971年制定并通過了一部比較完善的成人教育法《終身職業(yè)教育法》,而且還在1984年通過了新的《職業(yè)繼續(xù)教育法》對一些問題作了補充規(guī)定。教師繼續(xù)教育是以終身教育為指導產生并發(fā)展起來的,20世紀90年代前,我國中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處于在職培訓時期,主要進行學歷提升培訓和技能提高的補償教育,使其能勝任基本的教學工作。90年后期,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把教師態(tài)度、知識、技術和能力方面的專業(yè)發(fā)展內涵有機地結合起來,實施知識、技能、情感一體化教育,中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重心開始向質量提高階段轉移。目前中職校的繼續(xù)教育是在終身教育理念指導下開展的,其目的是為了,促進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提高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提升職校辦學水平。

        二、職業(yè)規(guī)劃是發(fā)展舉措

        職業(yè)規(guī)劃也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就是對職業(yè)生涯乃至人生進行持續(xù)的系統的計劃的過程,一個完整的職業(yè)規(guī)劃由職業(yè)定位、目標設定和通道設計三個要素構成。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與管理學說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并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從歐美國家傳人中國,它是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是指教師的職業(yè)素質、能力、成就等隨著趕時間而發(fā)生變化的過程。教師職業(yè)發(fā)展階段研究的先驅者,富勒(FrancesFull—er)在《教師關注問卷》中提出了四個階段:任教前關注、早期生存關注、教學情境關注、關注學生,使人們認識到教師是由關注自身、關注教學任務,最后才關注到學生的學習能及自身對學生的影響這樣的發(fā)展階段。

        在對教師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理論研究過程中,比較成熟的是費斯勒1985年提出的周期動態(tài)模式,他把教師的職業(yè)生涯劃分為八個階段:職前教育階段、入職階段、能力形成階段、熱心和成長階段、職業(yè)受挫階段、穩(wěn)定和停滯階段、職業(yè)低落階段、職業(yè)退出階段。教師職業(yè)專業(yè)化是指教師職業(yè)具有自己獨特的職業(yè)要求和職業(yè)條件,有專門的培養(yǎng)制度和管理制度。1966年,《國際標準職業(yè)分類》第一次正式認可教師職業(yè),將各級各類教師列入“專家、技術人員和有關工作者”這一大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66年在《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文件中,明確提出:“應當把教師工作視為專門的職業(yè),這種職業(yè)要求教師應經過嚴格持續(xù)的學習,獲得并保持專門的知識和特別的技術。”眾所周知,教師專業(yè)化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主要包括:職前知識、技能的準備階段、在職實踐階段,而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點是在職的實踐階段。

        繼續(xù)教育的重點就是,提升中職教師在職時的知識、情感、技能,這也是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我們只有認清教師在職業(yè)生涯發(fā)展過程中的規(guī)律以及專業(yè)化教師隊伍的要求,才能針對性的開展繼續(xù)教育,做到科學合理的安排,對于剛入職的年輕教師,要實施“青藍工程”重在培養(yǎng)引領教師全面業(yè)務達標;對于中青年教師要加大扶持力度,實現質的飛躍,通過專家引領、校企合作培養(yǎng)“頂梁柱”;對于處于穩(wěn)定性和停滯階段的中老年教師而言,要通過“傳幫帶”形式激發(fā)其積極層面。由此可見,認清到職業(yè)生涯理論中的普遍規(guī)律,對繼續(xù)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和個人成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三、生利主義是師培宗旨

        1918年,陶行知在《生利主義之職業(yè)教育》一文中指出,生利主義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是指能生產出有利之物,如農業(yè)生產出谷物、工業(yè)制造出各種器具等;二是指能生產出有利之事,如商人通過商品流通使商人和顧客互通有無、醫(yī)生為人們解除病痛。職業(yè)教育的目標是“生有利之物”與“生有利之事”,就是生產出有利于社會與人群的物質財富,培養(yǎng)出服務于社會與人群的技術本領?!胺拆B(yǎng)成生利人物之教育,皆得謂之職業(yè)教育?!边@是整個職業(yè)教育的宗旨。陶行知認為建設一支有生利能力的師資隊伍,是辦好職業(yè)教育的保證。在對“生利主義之師資”的論述中,他指出要成為職業(yè)教育的合格教師,第一,必須具備“生利之經驗”,也就是必須具備從事職業(yè)的實際本領或者專業(yè)實踐技能。第二,必須具備“生利之學識”,也就是必須具備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知識,沒有學識作為經驗指導,便會固步自封,不求進取。第三,必須實施“生利之教授法”,也就是教育方法,不同的專業(yè)各不相同,職業(yè)教師應該熟悉學生的心理及教材的性質,教、學共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職業(yè)教師的培養(yǎng)途徑和方法的論述中,陶先生指出三種方法:

        (一)收錄普通學子教以生利的經驗、學術與教學。

        (二)收錄職界之杰出人物教以生利的學術與教學。

        (三)延聘專門學問家與職業(yè)中有經驗者同室試教,使其互相砥礪補益,成長為職業(yè)教師。

        不同的職業(yè)學校,可以根據自己職業(yè)的特點和需要,采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中職教師繼續(xù)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一支生利的師資隊伍,而生利的最直接經驗來源于企業(yè)的生產實踐,對于中職專業(yè)課教師而言,每年都有50個學時的企業(yè)實踐要求,這一規(guī)定較好的體現了校企合作的意圖,達到了培養(yǎng)生利之師資的目的。因為專業(yè)老師進入企業(yè),深入生產第一線,參與企業(yè)生產與研發(fā),能帶動與加快教學內容更新和教學改革,便于教師在繼續(xù)教育中快速成長。其次,企業(yè)的技術專家也可以走進校園,實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結合,企業(yè)骨干還可以參加專業(yè)委員會的工作,參與研討、制訂專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人才培養(yǎng)計劃。兩者的有機結合可以設計出高質量的、實用的課程資源,這些資源對于培養(yǎng)合格的中職畢業(yè)生是中職校所迫切所需的。

        最后,校企合作還可以解決職校教學設備不足的問題,通過校企的深度合作,可以實現設備的資源共享,老師可以接觸到先進的教學設備,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技能操作水平。對于今天的中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來說,我們要在做好技能大賽、課堂教學大賽、創(chuàng)新大賽的同時,重點做好校企合作的文章,爭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的投入,對企業(yè)進行對口培養(yǎng),讓更多的企業(yè)主動參與校企合作中來。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專業(yè)教師的生利之經驗,圓滿完成社會實踐的要求,達到繼續(xù)教育的目的。

        四、結束句

        隨著經濟的不斷的發(fā)展,我國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對于承擔職業(yè)教育的教師而言,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我國中職教師的繼續(xù)教育相比西方發(fā)達國家而言,起步晚、發(fā)展遲,這些因素讓我們認識到,只有不斷加強理論研究,遵循教師發(fā)展的規(guī)律,才能探索出科學有效的、適合我國國情的師培之路。

        【參考文獻】

        [1]金林祥,胡國樞主編.陶行知詞典[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夏冰.中職專業(yè)課教師繼續(xù)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D].天津大學,2010

        第3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1.1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和性質的客觀選擇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每個高校生的必修課。其授課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和掌握的方法、觀點和立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學生以后堅持黨的重要思想和基本路線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由于該課程的內容和性質的特殊性,傳統的教學方式太過于束縛和阻礙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也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大部分學生都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因此,勢必要通過新的教學方式來改變這種現狀,比如教學案例法。通過引進案例,可以讓學生直接參與案例的討論和思考,通過師生間、學生間對案例的分析、理解和探討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他們對思想政治理論和概念有效性地消化和吸收。

        1.2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和性質的有效選擇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并不完全類似于做思想工作,學生的道德和思想既受社會經驗的影響,也有自身選擇和設定的部分,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有機結合,也是學生意志和社會意志的綜合體。如果沒有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教學方式和方案,很難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特殊要求。因此,有聲有色的案例教學法是根據該課程內容和性質而做出的有效性選擇。通過案例教學,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相關政治思想基礎理論等知識,引導學生設立問題情境,并將已掌握的理論知識融合到自身的政治和道德水準中并加以運用。幫助學生用科學的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看待事物、分析問題,達到汲取教學的真正目的。

        2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教學法的使用原則

        2.1主體性原則

        案例教學法的主要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案例分析和討論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都是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主體性發(fā)展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學效率的高低。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課堂上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優(yōu)勢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重要。尤其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中,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更能激發(fā)學生對知識追求的渴望,也是學生促進自身發(fā)展的必然需求。因此,從案例的選擇到案例的分析、討論再到教學評價等都需要發(fā)揮學生的選擇性、參與性和自主性,從而真正體現出案例教學的真正價值。

        2.2目的性原則

        目的性原則是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本質需求,體現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目的性原則要求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性質,針對性的選擇案例、使用案例,根據具體的政治思想基本原理和概念來引導學生發(fā)現、討論并解決切實可行的問題,符合政治教育的教學目的。與此同時,在案例教學的組織和評價體系的建設上,也要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和目標。

        2.3實踐性原則

        案例教學法是最具實踐性的教學活動之一。所謂的“實踐性”并不是真正的讓學生去動手實踐,而是根據案例的具體情境來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疑惑,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分析來解決遇到的實際問題。案例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它能夠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案例所述的具體情境中,同時,促進他們去探索和理解新時代的思想道德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針對性的案例教學可以鍛煉和豐富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達到教學的原始目的。

        3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案例教學法的使用注意事項

        3.1協調好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關系

        在案例教學法的使用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處理好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關系。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案例教學能夠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學習。作為教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再單純的“傳道以授業(yè)”,而是在發(fā)揮學生主體的基礎上,營造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體會到他們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同時,作為學生,應該在教師的激勵和引導下,積極地參與到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中,從一位“傾聽者”轉變?yōu)?ldquo;參與者”,培養(yǎng)和鍛煉自己的思考、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有教師和學生間達到一種良好的互動關系,才能更有效的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真正作用。

        3.2協調好傳統教學模式與案例教學模式的關系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整體教學目標是系統化的理論,通過學習來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利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活動即要系統化的講解理論知識和基本概念,也要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和價值觀的培育。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協調好傳統教學與案例教學的關系。對傳統教學和案例教學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比如,可以案例教學前引導性的開展小段時間的傳統教學,或者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穿插著傳統教學,類似的方案可根據具體的授課情況而定。

        4小結

        第4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多元智能理論是由美國霍華德加德納在《智能的結構:多元理論》中所提出,并受到了教育界的廣泛關注。多元智能理論是對一個學生從多元的視角進行評價,使得教育者可以重新的審視教學中的思維以及教學中的策略。對于傳統的教育而言,對學生的教育主要側重于數理化以及語文等方面的教育,并沒有從語文的空間上以及數理的邏輯之上進行教育思考。就學生的自身而言,每一位學生都擁有不同方面的智能,如運動、音樂、人際關系以及內省等,由于每位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及性格的不同,對這些智能所表現出來的程度也大不相同。一些學生在某些領域內處于優(yōu)勢,但是在其他的領域內卻處于劣勢,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同時,要應用多遠智能理論,不斷的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二、思想政治教學實踐中的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分析

        當前,我國很多高校將多元智能理論應用在對學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多元思想政治教學中注意應用情景教學的方法。

        在多遠智能理論當中,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人類的智能表現形式主要受所處環(huán)境的影響。在實際的思想政治教學當中,如果想使得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思想政治的理論,就要將思想政治理論應用在實際的實踐當中來,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環(huán)境當中不斷的去學習與發(fā)展。就傳統的思想政治教學而言,通常教師都會以講教為主,利用多媒體所顯示本課的教學重點,強制性的讓學生對其進行記憶,以便應付考試。教師沒有認識到這種課堂情景會令學生感覺到無比的壓抑,學生被動的去獲得知識,對這些知識并不理解,很難記憶。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一些比較有帶表性的人物的語言,再講其應用到實際的教學案例當中,將實際生活的場景與思想政治的內容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對各種圖片的觀察,使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教學內容的內涵。

        (二)多元思想政治教學中注意應用差異教學方法。

        作為思想政治教師,首先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風格以及學習的水平進行一定的了解,這些是實現差異教學的前提條件。多元思想政治教學對于教師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這種教學需要教師全方位的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作出不同的分析。在學生的學習生活當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領導者,需要不斷的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與方法等,這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在學習中的不同的差異,從而根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及特點,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的學習當中來,完善自身的發(fā)展,以有效促進未來社會的發(fā)展。

        (三)多元思想政治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由于思想政治對提升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不同的物質條件與精神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課堂上,教師可制造不同的樂趣,積極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還要保持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文化氛圍,確保學生在思想政治的課堂上能夠愉快的學習,避免為學生施加壓力,也要避免課堂上出現壓抑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思想政治的學習當中來,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將理論與實踐想結合,為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知識基礎。眾所周知,現代社會中合作與競爭并存,學生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一些事情單單的靠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實現的,而思想政治的教學,可以使學生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為此學校必須高度的重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掌握學生差異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與自己相匹配的教學情境。

        三、總結

        第5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一、物理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堅持的五個原則

        (一)堅持全員性原則

        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主要是掌握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過程,觀察、實驗、掌握物理方法等技能都穿插和滲透在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于客觀上知識的相似性及不同學生個人人為的同義性,造成混淆客觀上并不相似的事物;由于不習慣展開想象或用靜態(tài)想象代替動態(tài)想象,常常以回憶代替想象,從而產生片面性的分析。導致錯誤;由于不能用發(fā)展的、開放的、全面的方式思維而以個人日常經驗和從日常概念出發(fā),以想當然或片面的方式思維,草率地得出結論,從而不能自覺地把握整體、深入本質,造成錯誤。還由于認知水平的差異及其它心理因素的障礙,妨礙學生正常地接受物理的概念和規(guī)律,使一部分學生從心理上覺得物理難學。一些物理教師針對好學生進行偏愛性教育,加重培養(yǎng),對“差生”歧視或根本放棄,這樣做只會使一部分學生在關愛下得到較好發(fā)展,而使另一部分學生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自信心受到打擊,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因此,物理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全面、科學地采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面向全體學生,不以“人人升學”為目的,而以“人人成才”為方向,以全面提高民族的科技素質為己任。

        (二)堅持全面性原則

        智育,是物理教學中的基本成分,它包括知識教育、能力培養(yǎng)、技能訓練等等。另一方面,物理教育的德育、美育、勞動技術教學成果,又在意識和實踐的領域以某種高于或異于智育的效果發(fā)揮著能動作用。應試教育重視的是智育,側重于物理基礎理論的學習和測試,忽視了實踐,忽視了物理學與科學技術發(fā)展及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關系,單純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好壞,以升學率判定教學的優(yōu)劣,使得物理教育只側重于學科的專業(yè)性而失去了德育、美育、勞動技能等多種教育功能。

        (三)堅持有效性原則

        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長期有效性集中體現在:物理學使用的、物理教學倡導的科學思想方法,物理學所培養(yǎng)的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yǎng)學生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科學態(tài)度。

        2.樹立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信念和求實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相互合作和善于同別人合作的習慣。

        4.重視培養(yǎng)意志力,使學生以堅定的信心克服學習上的一切困難。

        (四)堅持差異性原則

        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由于在智力水平、已有的知識基礎以及在掌握生活經驗多少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都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從而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就要求物理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把每個學生看成是一棵棵不同品種的小樹,要給他們提供適合自身生長的條件,幫助他們按其特定的能力和自然趨勢發(fā)育成長。即選擇不同的方法,有針對性地對每個學生實施最優(yōu)化教育,促進學生的智力和能力最大限度地發(fā)展。

        (五)堅持主動性原則

        學生們對物理學科的學習往往具有強烈的興趣和好奇心,物理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科優(yōu)勢,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的自然興趣進一步升華,讓他們像科學家一樣去自行發(fā)現規(guī)律、解決問題,堅定他們學好物理的信念,使他們由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角笾R,使智力潛能得以充分發(fā)掘。

        二、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的實施應把握以下四個具體的操作環(huán)節(jié)

        (一)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在進行物理理論知識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心理特點來選擇適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在建立概念時,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如:力的概念就是對生活概念(如推、拉、提、壓等)的概括和抽象,突出了相互作用這一本質?!皠蛩僦本€運動”、“光滑面”、點光源”這些理想化的過程和模型,就是對生活中復雜的現象和物體,采取條件單純化的近似處理后形成的。

        2.在運用概念對事物、現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結論的思維過程中,可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隨小車一同向前運動的物體,在小車突然停止時向前傾倒,是因為物體具有慣性,在這一過程的分析、判定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力。

        3.在進行規(guī)律教學時,培養(yǎng)推理能力。如對串、并聯電路,以為基本依據,推導總電阻與分電阻關系的過程可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

        4.在進行抽象知識教學時,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對分子模型的想象及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模擬,可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5.在理論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通過對公式的分析中,讓學生懂得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是由P、L、S三個量值統一決定的,再通過比較,從中“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

        (二)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把握:物理實驗是實現物理教學目標的基本手段,是實現腦、眼、手綜合運用的過程,是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非智力因素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1.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yǎng)觀察能力。

        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對概念和規(guī)律的學習側重于實驗演示,而教師就要根據這一特點來合理地安排演示、講解與練習的順序,引導學生正確地觀察和分析。以“牛頓第一定律”為例,教師可首先安排學生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粗糙平面上運動的實驗,并提出問題由學生回答。然后再安排學生觀察同一小車在不很粗糙平面及在較光滑平面重復這一過程的實驗,并比較三者的不同。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現象,引導學生設想若平面絕對光滑,小車會怎樣運動。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出牛頓第一定律。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演示、提問、分析,最好得出結論的過程,可使學生自始至終集中注意力,跟隨教師的思路,從個別到一般,從現象到本質,在嚴謹的分析推理中培養(yǎng)思維能力和科學素質。

        2.組織好學生實驗,培養(yǎng)操作能力。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分組實驗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分組實驗中,學生既是實驗的主體,又是觀察的主體。實驗前教師要安排并指導課前預習,實驗中可安排些與實驗有關的小競賽,以調動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yǎng)實驗操作的興趣和技能,將學生從對觀察的興趣轉入對操作的興趣,進而體會物理中常遇到的邏輯關系,進入主動實驗者和研究者的狀態(tài),在無意識中提高物理實驗能力。同時,還要不斷地從實地中發(fā)掘出素質教育的基本因素,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勇于探索、實是求是的科學品質。

        3.通過嘗試實驗,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實驗前。教師可安排學生預習實驗的目的、實驗所用的儀器、實驗的步驟及處理數據的方法。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可鼓勵學生尋找更好的方法去安排實驗,或用其它可替代的儀器改進實驗,并在學生已完成規(guī)定實驗的前提下,為學生提供可能的條件幫助學生完成他們自己設計的實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規(guī)定實驗中或學生自行設計的實驗中,學生觀察到的現象、取得的數據會有與預想的或已知規(guī)律不符的情況,應教育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并認真從理論上探討實驗結論與規(guī)律不符的原因,以培養(yǎng)獨立思考能力和發(fā)散思維。

        (三)習題及測驗環(huán)節(jié)的把握:

        1.課堂提問深淺要適中教學過程冉不開教師的提問與學生的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學生感到有興趣,才能把問題討論下去,因此教師的提問應注重深淺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要使他們“跳一跳才夠得著”。教師的提問還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除了教師設置問題啟發(fā)學生之外,學生之間也可提問題進行互相啟發(fā),這樣可以減輕學生個體的思考壓力,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敢于發(fā)問、各于發(fā)問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理的信念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練習要精確、得當。在物理教學中如果搞“題海戰(zhàn)術”,只能使學生機械地記憶一些習題的固定解法,對解題的必要知識及為什么這樣做不求甚解,達不到通過習題加深對知識理解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做習題時,要側重練習用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物理知識建立準確的描述物理過程的模型,讓學生學會善于從習題敘述的句子中找出隱含的條件,然后搜尋解決該問題相關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并按照正確、科學、嚴謹的思路去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測驗要靈活物理測驗的試題要靈活多樣,并盡量與生產生活實際相聯系,通過試題的立意、情境設計、問題設計等著重考查學生掌握知識及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要通過對實際物理事實、物理現象和物理圖象的分析和對動態(tài)變化的物理過程的分析中考察學生的思維水平,鑒別學生的科學素質水平。

        第6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ISO9000族標準是國際化組織于1987年頒布的世界通用的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是全世界質量科學和管理技術的精華,是管理思想和經驗的總結。如今已被1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采用,其應用范圍涉及39個行業(yè),包括哈佛大學在內的許多國外教育機構都已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的認證。高職院校用國際統一的標準規(guī)范學校管理,將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在更多方面與國際教育管理接軌,為我國高職院校走向國際高等教育市場、參與市場競爭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二、高職院校引入ISO9000族標準的可行性

        1.ISO9000族標準的思想方法適用于高職教育

        ISO9000族標標準的八項質量管理原則是在總結質量管

        理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高度概括的語言所表述的最基本、最通用的一般規(guī)律,是組織做好質量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原則。具體為:1.以顧客為關注熱點:組織依存于他們的顧客,因而組織應理解顧客當前和未來的需求,滿足顧客需求并爭取超過顧客的期望;2.領導作用:領導者建立本組織統一的的宗旨和方向。他們應該創(chuàng)造并保持使員工能充分參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部環(huán)境;3.全員參與:各級人員是組織之本,只有他們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組織帶來受益;4.過程方法:將相關的資源和活動作為過程來進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預期的效果;5.管理的系統方法:識別、理解和管理作為體系的相互關聯的過程,有助于組織實現其目標的效率和有效性;6.持續(xù)改進:組織總體業(yè)績的持續(xù)改進應是組織的一個永恒的目標;7.基于事實的決策方法:有效決策是建立在數據和信息分析基礎上;8.互利的供方關系:組織與其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關系可增強雙方創(chuàng)造價值的能力。在上述質量管理的八項原則中,若把“組織”指定為“高職院校”“,顧客”定義為“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等”“,供方”理解為“提供生源的學校和教學設備供應商等”,可以清楚地看到,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同樣也是高職院校教育質量管理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2.ISO9000族標準的定義表明高職教育屬于適用范圍

        ISO900族標準雖然目前更多地在加工制造業(yè)中應用,但該標準具有通用性,同樣適用于教育管理領域。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引言中明確指出“:標準規(guī)定的要求是通用的,可以適用于各種類型、不同規(guī)模和提供不同產品的組織,不是專門為某一具體工業(yè)行業(yè)或經濟部門而制定的。質量體系的設計和實施會受到組織變化的需要、其特定的目的、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及所涉及的過程和具體實踐的影響。”可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在制定和實施中就已包含了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根據ISO9000族標準對品的劃分和定義,教育屬于39類產品中的第37類,屬于一種“服務”。職業(yè)教育提供的是教育服務,世界貿易組織將教育服務列為貿易項目的第13類,我國在產業(yè)劃分中,也把教育作為服務產業(yè)劃入第三產業(yè)范疇。從這個定位看,ISO9000族標準所適用的“服務”就包括教育,所適用的“各種類型的組織”就包括從事教育服務的各類院校。將ISO9000族標準的質量管理體系引入高職教育,并不是要取代以往的教育及教育管理手段,而是要融合新的內部質量管理平臺,對質量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進行檢查和監(jiān)控。3.ISO9000族標準的基本特點表明高職教育屬于適用范圍國家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介紹總結ISO9000族標準的結構和內容與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管理結構和內容十分相似,是彌補現行教學質量管理各種缺陷的有效性標準。現摘錄如下:1.標準的結構與內容更好地適用所有產品類別,不同規(guī)模和各種類型的組織;2.強調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與效率,引導組織關注顧客和其他相關方產品與過程;3.對標準要求的適用性進行了更加科學與明確的規(guī)定,提倡組織在確保有效性的前提下,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管理的特點做出不同的選擇,給予組織更多的靈活性;4.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在標準中得到充分的體現;5.采用“過程方法”的結構,同時體現了組織管理的一般原理;6.更加強調最高管理者的作用,包括對建立和持續(xù)改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承諾,確保顧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滿足;7.顧客和其他相關方滿意或不滿意信息的監(jiān)視作為評價質量管理體系業(yè)績的一種重要手段;8.突出了“持續(xù)改進”是提高質量管理體系有效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ISO9000族標準在高職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中的應用策略

        1.深化全員質量意識

        全員參與作為ISO9000族標準的八項原則之一,要想有效運行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首先要深化全員質量意識。為此,要注重加強全體教職員工的宣傳與培訓。各高職院校應制定宣傳和培訓計劃,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所有教職員工進行培訓。作為學院的最高管理層領導,要了解管理思想的發(fā)展、策劃的思路等。對于學院的質量管理的主要力量,如各部門的負責人、內審員等,不僅要牢固樹立管理思想,還要對體系各項基本要求熟練掌握,并切身參與策劃學院的質量管理體系;對于新進員工,要及時進行質量管理知識的專門培訓。通過培訓,讓每位教職員工真正理解學院建立運行質量管理體系的目的及意義,準確把握學校質量管理的指導思想,銘記學院的質量方針及質量目標,對體系相關的程序文件、作業(yè)性文件的運行給予理解和支持,努力通過自身的行動為學院順利通過每年一度的體系運行外審盡一份力。在進行培訓的同時,還要做好相應的檢查與考核工作。這樣才能有效促使每一位教職員工牢固樹立起質量意識,并把質量管理轉化為個人工作的自覺行動,高職院校才能最終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2.強化組織領導

        建立和實施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對于高職院校是一項面廣量大的工作,是一項全方位、全過程、全體人員參與的工作,涉及學院上上下下各個部門、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和所有的教職員工。如在內、外部評審時,一旦發(fā)現不合格項,需要給相關部門開不合格單,并要對其整改情況跟蹤驗證,整個工作組織起來難度較大,如果僅僅依靠某一個部門推進,一般很難達到預期效果。因此,學校在建立和運行ISO9000I質量管理體系的初期,借助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地推行,需要高職院校的領導層對質量管理工作給予充分和高度的重視,做好體系的頂層設計工作,協調好各方的關系,尤其要在制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內審、管理評審等工作中充分發(fā)揮領導作用,創(chuàng)造并保持良好的內部環(huán)境,促使師生員工將貫標轉化為自覺的行動,充分參與實現組織質量目標的活動,從而促進體系的順利運行。

        3.以服務對象為關注焦點

        學生、用人單位及社會—作為高職院校的顧客,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服務的對象。高職院校在運行教育質量管理體系過程中,必須把學生、用人單位及社會的需求作為關注焦點,需根據其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相應的服務,使學院的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和持續(xù)改進。SCI要在充分調研學生、用人單位、市場及社會需求的基礎上,調整學院的專業(yè)設置、制訂與之適應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定期及不定期地通過一調查問卷調查、座談會等多種方式,收集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乃至教職員工對學院各項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意見及建議,及時調整和完善學院教育質量管理體系中的相關文件,切實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傊挥懈呗氃盒5拿课唤搪殕T工都時刻關注、了解及掌握學生、用人單位及社會的需求,并將“以服務對象為關注焦點”全面落實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才能切實提高教育教學各項工作質量。

        4.持續(xù)改進質量體系

        持續(xù)改進作為質量管理八項基本原則之一,同時也是質量管理的目標所在,因此,需貫穿于高職院校各項工作,尤其是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各個過程。只有使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得到完善和持續(xù)改進,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培養(yǎng)出滿足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需求的合格畢業(yè)生。持續(xù)改進質量體系的主要措施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加強討體系文件的控制,高職院校要根據顧客的要求、學校的實際情況、ISO9000族標準的改版等情況及時對質量體系文件進行修訂和改版,使使用的各項體系文件始終保持其符合性。其次,要注重質量管理隊伍的建設,如針對管理人員及內審員的調動或離職,要及時進行補給,除了在數量上保證外,還要定期對他們進行培訓以確保掌握不斷更新的質量量管理知識。第三,要加強內審、管理評審及外部審核工作,通過內審了解各個部門對體系運行中存在的意見或建議,并及時發(fā)現體系中的不合格項和缺陷:通過管理評審,及時對體系中存在的缺陷進行專門研究,并分析不合格項產生的原因,提出改進的具體方法和措施;通過外審,糾正查出的不合格項,并制定相關預防措施。

        5.促進質量管理體系的校本化

        第7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教育為政治服務,體現出的是國家意志。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教育以傳“道”為第一要務,這里的“道”主要是指規(guī)律、方法、信仰、道德、社會制度等。在不同社會制度下,“道”有著不同的內容。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其中傳承的是儒學之“道”,從漢武帝采納“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以來,經過漫長的封建傳道士的不懈努力,從啟蒙教育開始,一直到仕途科舉,著力灌輸、渲染孔孟之道,導致社會出現為官為宦、安邦治國均遵從孔孟之道,最終“儒術”被完全地確立起來,幾乎婦孺皆知,達到貫穿國人靈魂,規(guī)范國人行為之地步。雖然后來經歷了多次對“儒術”否定的社會革命,如等,但是,時至今日,它仍有根深蒂固的影響。今天,我國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所傳之“道”,就是將理論作為科學真理,在一代又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之間永遠傳承下去。這就是黨和政府要求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時,賦予社會主義高校的神圣使命。是科學理論,學習、傳播、豐富、發(fā)展這個科學理論,需要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修養(yǎng)作基礎。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際地確立根本指導思想的地位,離不開理論工作者、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堅持不懈的努力。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工作者在向高校青年大學生傳之“道”時,將傳道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相結合,通過對理論的學習和研究,去廣泛傳播、豐富和發(fā)展,以推動全面社會化,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凈化社會靈魂。

        二、高校“思政課”教育:塑人靈魂的工程師

        1.高校“思政課”教育為大學生的專業(yè)學習和研究提供科學世界觀方法論指導。有部分學生認為,我既不信奉唯物主義世界觀、也不信奉唯心主義世界觀,我信奉我的專業(yè),因為我將來只靠它吃飯。這種觀點不僅錯誤、而且在

        實踐中有害。雖然,大學生想努力學習專業(yè)知識,以便將來能夠成為某一方面的專家、學者無可厚非。但是,任何人的思想都離不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任何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在不同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所作的行為。世界觀是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任何專門學問的研究只是對世界某一方面的研究,而任何研究都離不開世界觀方法論指導。

        2.有益于大學生修煉良好的人格魅力。

        要想將來當專家,不僅要受世界觀支配,而且還必然受一定人生觀、價值觀支配。一個人不管他能否成為專家,學生時代首先面臨的問題是:將來要如何做人、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培養(yǎng)自己一個什么樣的人格。即使成為專家,也存在著一個具有什么人格力量的專家的問題。已經成為了專家,在個人的榮譽、地位、利益等系列問題上,如何對待?已經成為專家,將自己的智慧用于為自身個人利益而努力奮斗還是造福于人類社會?當科研受到挫折和失敗時,是氣餒、退縮,還是迎難而上直至成功?遇到科學研究的社會環(huán)境不理想,是抱怨、發(fā)泄還是積極克服、主動進???如此等等系列問題,都需要作出明確的、毫不含糊的回答。不僅是科學的世界觀,也是科學的人生觀,以它為思想武裝十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德才兼?zhèn)?。大學生只有以這樣正確的人生觀作為人生行為的指導,努力學好專業(yè),將來才有可能成為受到國家和人民歡迎和重用的、有人格魅力的專才、專家。

        三、高校“思政課”教育:授業(yè)育才的引路人

        1.解決人才發(fā)展的正確方向。

        長期以來,有部分人認為高校教育是通過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教育教學來實現,與“思政課”教育沒多大關系。這是對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偏見,好多高校思政課教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畢業(yè)這一現象的出現就是明證。事實上,專業(yè)知識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的特征之一,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與專業(yè)課教育教學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兩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授業(yè)育才的雙輪車。而高校“思政課”教育教學顯得更加重要,因為能夠解決將大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為誰服務、代表誰的根本利益的專家、學者,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帶有方向性的根本問題。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適用于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fā)展的普遍規(guī)律。所有的學科、所有的領域的知識,大到宇宙天體演化、社會形態(tài)更迭,小到基本粒子的結構演變,還無一不遵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都可以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guī)律作為指導思想,去進行分析與研究。當然,科學方法論的普遍原則,不能等同也不能取代具體的科學研究方法,但是我們不能以具體科學方法的不可取代性,排斥理論的普遍指導作用。

        2.引領實事求是作風的樹立。

        任何學科科研成就的取得,都離不開科學方法論的指導,也離不開科學精神的引領。實事求是,不僅是我們黨的正確思想路線,也是一種科學精神。實事,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這是任何科學研究都必須遵循的出發(fā)點,堅持實事出發(fā)就是堅持唯物主義。求,即探索、研究,任何科學研究都是對其對象的未知領域進行求證、求解、求新。一個“求”字凝聚了科學研究必須具備的精神,如嚴謹治學精神、刻苦鉆研精神、甘于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等。是,即規(guī)律,科學研究的目的是為了揭示客觀事物運動發(fā)展的客觀必然規(guī)律、建立關于規(guī)律的知識體系。為了達到此目的,就必須做到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傊魏稳〉贸晒Φ目茖W研究都是實事求是精神的結晶。

        3.引導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第8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從理論淵源上看,認知理論屬于心理學研究的范疇,不同學派對認知理論有不同的認識和理解。認知心理學最初是由新行為主義的代表托爾曼提出來的,他通過大量的動物實驗研究,提出了以目的行為主義為中心的認知理論,由此開辟了新的心理學研究領域。托爾曼所提出的認知理論是以“行為”為中心的。在他看來,行為背后的認知更為重要,只有對行為產生的心理認知過程進行分析,才能準確理解做出該行為的原因。而格式塔學派則認為,認知過程才是認知心理學的關鍵所在。格式塔學派的代表人物魏特海默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分析了整體、模式和結構在認知心理中的作用,并突出了人在感覺信息輸入中的能動性,這為信息加工心理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總體來看,格式塔學派認為,個體的認知并不是沒有原則的,必須堅持知覺方面的組織原則,具體包括圖形與背景原則、接近性原則、連續(xù)性原則和完整原則。隨后不久,格式塔學派進一步提出了心理場的概念,并將其作為認知心理學理論中重要的認知結構??梢哉f,各心理學派從不同的角度對認知理論進行了論述,極大地豐富了認知理論的內容。本研究認為,無論是以過程為中心的認知理論還是以行為為中心的認知理論,其最終目的都在于通過對行為人心理展開研究,對其將來可能發(fā)生的行為進行預判,并提出一定的行為規(guī)制方案?;诖?,可以對認知理論作如下定義:認知理論是以認識過程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識別、重構、提取等一系列的加工,進而探討認識過程對人的行為會產生何種影響,并提出塑造建議的理論。關于道德,馬克思曾進行了相應的界定。在馬克思看來,道德是調整和約束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行為規(guī)范的總稱。不僅如此,馬克思還將道德視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馬克思認為,道德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最大的區(qū)別,在于道德要依靠善與惡、公正與偏私、正義與非正義、誠實與虛偽等觀念來把握現實世界的“實踐精神”。由此,如何形成正確的觀念應是發(fā)揮道德指引“實踐”作用的前提條件。認知理論對于大學生道德教育而言,其最為重要的作用在于能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認知素質。高校以一定的道德教育目標為出發(fā)點,有組織、有計劃地向大學生進行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從自身需要出發(fā),積極主動地把各種道德教育要求轉化為內在的成善、公正、正義和誠實等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進而形成自我道德評價標準,并逐漸將其外化為良好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受教育者需要通過各種媒介對教育者所傳達的道德內容進行接收、感知、消化和吸收,這是一個不斷認知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說,道德認知是認知理論與大學生道德教育的理論契合點。

        二、認知理論視角下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基于認知理論的視角,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道德認知水平相對較低、道德認知過程缺乏主動性和道德評價標準缺乏合理性等。

        1.道德認知水平相對較低

        從社會道德和個人道德的角度,可將道德認知的內容劃分為兩個類別:第一類是對社會公共道德的認知;第二類是對個人自身人格道德的認知。大學生只有形成了這兩個方面的道德認知,才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按照科爾伯格的觀點,人的道德認知水平是一個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他將道德認知水平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前習俗水平,此層次道德認知的主要特征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交流意識與權威意識;第二個層次是習俗水平,此層次道德認知所體現出來的特征是懂得換位思考問題,具備一定的交流意識,但社會價值觀與道德觀嚴重缺失;第三個層次是后習俗水平,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認知特點是道德主體開始坦率地考慮社會公共道德準則,并將個人道德準則很好地融入其中,具有良好的契約精神。一般而言,我國大學生已經步入了成人階段,屬于成人群體,相對開放的大學校園也使得大學生的生活處于半社會化狀態(tài),有些大學生甚至在大學期間就走入社會,比如工作、生孩子等等?;诖?,從應然的角度來看,大學生道德認知水平應該已達到后習俗水平層次。但從實然的角度來看,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總體認知水平仍處于習俗水平,他們懂得換位思考,具備了交流的意識和能力,但缺乏鮮明的社會公共道德感。在道德實踐中,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期待奉獻與收獲能夠兼顧,“利己但不損人”是很多大學生所奉行的道德準則。這反映出在市場經濟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道德觀呈現出功利化的傾向,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認知水平偏低。

        2.道德認知過程缺乏主動性

        從前面的論述可知,道德認知本質上是一種自發(fā)的心理活動。因此,道德認知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必須由相關主體主動來完成。目前,我國大學生道德認知的過程,更多體現出被動性。在以90后為主的大學生群體中,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而相對于非獨生子女而言,獨生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往往會受到特殊的照顧,不僅僅有來自父母的關心,還有來自于雙方四個老人的特殊“照顧”,相對優(yōu)越的成長環(huán)境使得他們即便進入大學之后,與社會接觸的機會也十分少,家長往往只關心子女的學業(yè),而對于子女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往往缺乏有效的引導。不僅如此,即便是有些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子女進行了相應的道德教育,但基于他們的成長經歷,往往也會教導孩子以利己和保身為主。這使得大學生在進入高校之后,在對道德問題的判斷上,往往缺乏主動性,要么是遵從父輩的教導,要么是隨大流,以至于有些大學生甚至將一些非道德的理念視為道德潮流,由此導致的后果可想而知。

        3.道德評價標準缺乏合理性

        道德認知的過程必然涉及道德評價。只有在合理的道德評價標準范圍內,大學生才能對自己的行為是否符合道德標準進行一定的預判,才能對道德的本質有一個較為全面而準確的認識,進而使得其最終所選擇的行為符合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當前大學生道德評價中存在的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道德評價標準十分單一,無論是對他人進行道德評價還是對自身進行道德評價,大學生們習慣于簡單地以好惡為評價標準,如此缺乏合理性的道德評價標準使得他們在道德認知過程中顯得無所適從。從根源上看,大學生道德評價標準缺乏合理性的背后所反映的是西方社會價值理念對我國道德理念的沖擊,我國原本有著優(yōu)良的道德傳統,經過數千年的沉淀,已經形成了固有的道德評價標準。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西方先進的生產力在影響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其價值理念也沖擊著我國傳統的道德倫理體系。筆者認為,重構大學生道德評價標準體系,是認知理論視角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三、認知理論視角下加強大學生道德教育的路徑

        應針對當前大學生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將德育過程與認知過程相結合,加強主體性教育,建立并完善大學生道德評價體系,充分發(fā)揮認知理論在大學生道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1.應將德育過程與認知過程相結合,提高大學生道德認知的水平。

        具體來看,可以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六大環(huán)節(jié)中提高大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高校道德教育的六個環(huán)節(jié)如下:一是注意和預期;二是激活原有的道德知識;三是選擇性知覺;四是工作記憶;五是新道德信息的鞏固與轉化;六是道德知識的轉化。在第一環(huán)節(jié)和第二環(huán)節(jié),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情感陶冶、師生談話和理想激勵等方式激發(fā)大學生對高尚道德境界的追求,以增強大學生學習道德知識的積極性。而道德教育的第三和第四環(huán)節(jié),是大學生道德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邏輯分析法對道德認知的三個層次進行深刻剖析,以促進大學生的道德認知向更高一級的水平發(fā)展。在道德教育的第五和第六環(huán)節(jié),高校道德教育工作者要積極組織學生進行道德實踐,讓他們在實踐中反思自己的行為,磨礪自身的道德意志,以此強化道德認知的過程。

        2.加強主體性教育,發(fā)揮大學生在道德認知過程中的能動性。

        所謂主體性教育,就是要充分尊重大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打破過去大學生在道德教育過程中總是處于被動地位的局面。在科學發(fā)展觀提出之后,我國高等教育已開始轉變過去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落實了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這在客觀上為主體性教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就要求高校道德教育要轉變過去“師道尊嚴”的理念,關注學生的道德知識學習需求,在課堂上營造平等、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與此同時,高校道德教育還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比如可以由教師引出相應的道德案例,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匯報,如此既能提高學生參與道德教育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也能夠逐漸使學生將道德知識內化于心中。

        3.進一步完善大學生道德評價體系。

        第9篇:職教理論論文范文

        在這個科學技術發(fā)達,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的的時代,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高校普遍把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實踐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廣受學生和老師的歡迎,有著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和特點。首先,教學內容豐富,拓展了大學生的認知廣度與深度。多媒體教學的一個顯著優(yōu)勢是能通過畫面和超鏈接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直觀、形象、生動地展現給學生,這樣教師不但能節(jié)省大量書寫時間,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從而提高學生的接收和理解程度,使課堂簡單化、效率化,同時恰當地在教學中引入相關的課外知識和熱點、焦點問題,擴展學生的知識和閱歷,提高其人文素養(yǎng)和道德修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其次,生動直觀,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教學一改傳統課堂的枯燥與乏味,用精彩的畫面和悅耳的聲音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愿意主動學習和接收所學知識,一定程度上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在這樣一個輕松、有趣、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生通過視、聽、說等各種感官來學習,更容易吸收和消化所學內容,課堂教學變得直觀、生動和有趣。最后,課件精煉,提升了教師教學的能力。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具備較高的教學技巧和水平,還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首先,在備課時,教師要掌握、吃透教材,認真鉆研教學大綱,明確教學重難點,并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從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其次,在制作課件時,教師要追蹤最新研究學術成果,精選素材,注意課件的技術水平、內容的精簡度、畫面及顏色的正確搭配等,制作出易于理解、精煉、生動形象的課件;最后,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重難點的講解和分析,恰當地把課件和講解結合,并注重與學生的課堂交流。由此可見,新興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很高的要求,反過來看,多媒體教學也能促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但是隨著多媒體技術在高校的不斷推廣與運用,其局限性也逐漸顯現出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出現教師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只是一味地照著課件念,一味地將信息灌輸給學生,教師成了播音員或講解員,全然不顧學生的理解和吸收程度,不顧與學生的交流。而學生則因課件的快速播放而手忙腳亂,只忙著埋頭抄筆記,因老師的“播音”和忽視對教學內容掌握不夠。此外,學生因可通過多媒體獲取現成知識,而產生學習的惰性,不愿思考和想象,不愿鞏固和消化課堂內容,從而又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和思考的發(fā)展空間。長此以往,學生不懂的內容會越來越多,思維和想象力的發(fā)展也會長期被限制。這樣一來,多媒體教學使教學由傳統的“人—人”模式轉變?yōu)椤叭恕獧C”或“人—機—人”模式。因此,反思多媒體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應用狀況,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一個能更好使用多媒體的途徑顯得極為迫切。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

        多媒體教學的異化,是指由于對多媒體教學手段與目的辯證關系理解的偏差,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利優(yōu)勢,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與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不能充分結合的一種相反狀態(tài)。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由于對多媒體技術的不當運用,使教學效果和所預想的走向反方向,違背教學一般要求的情況。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異化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教學效果異化。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一些老師對多媒體的引用反而使教學效果異化。教學課件一味地強調色彩、動畫、文字、技術,而忽視了教學內容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導致學生過多地被這些花哨的形式吸引,卻忽視教學內容;在課堂中,教師只是一張一張的把大段的文字和形式展示給學生,不能在展示課件的同時,加以恰當地講解和說明,不能將教學思維融入課件中,不能啟發(fā)學生思考,沒有與學生的適當交流,這樣一來,學生只能接收感性知識和表層化的信息,不能完全的把握和接收教學內容;而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課件播放過快,讓人目不暇接,學生只能忙著埋頭抄筆記,無法正確處理聽講與記筆記的關系,形成理解與聽講阻斷,課上對所學知識一知半解,課后對所抄內容無法理解,從而無法復習和鞏固,更不用說有自己的思考和想象。這樣,學生沒有理解和消化所學內容,只有著表層化、瞬間化、碎片化的認識,久而久之,學生的疑問會越來越多,對學習也越來越缺乏興趣。

        第二,重多媒體課件演示,忽略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一些教師為了節(jié)約時間和精力,省去板書,把課本的內容大段大段的照搬到課件中,課件只是對課本的再現,沒有一個合理的、有邏輯的安排,在課堂中也只是一頁一頁的播放課件,一味地追求用直觀的圖片、音像、視頻和現有的文字去刺激學生的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減少了生動的講解,以及和學生的溝通。這樣一來,沒有教師的激發(fā)與引導,學生在這些現成的內容面前,只專注于視聽,只一味地接收信息,形成懶得動腦思考和分析的壞習慣,最終喪失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分析能力。

        第三,過多運用多媒體課件,導致教師主導地位缺失。在多媒體技術的引入上,很多老師對其產生了嚴重的認識誤區(qū),過分強調如何把幻燈片做得漂亮、生動、形象以吸引學生的眼球和興趣,卻忽略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完全依賴課件,忙于操作相關設備,沒有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沒有發(fā)揮其對學生的主導作用。學生則“坐享其成”,被動地接受著教師和課件的灌輸,沒有參與教學中,沒有主動學習,其個性的、獨立的、主體的學習沒有得到展開。

        第四,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參差不齊。作為多媒體教學的制作者和使用者,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掌握及使用程度影響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使用情況,關系到整堂課的教學質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存在的一個普遍的問題是,很多教師對多媒體技術還沒有熟稔的掌握,只會一些簡單的操作,因此課件制作水平還很低,只是簡單地把課本上的內容復制和羅列到屏幕上,或是插一些不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課件僅僅是代替了黑板。還有一些老師雖具備一定的多媒體技術,但是思想不夠解放,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只是過分地追求形式,沒有對已有資源進行取舍和利用,課件花哨,信息量卻不高,價值不大。

        第五,異化還表現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沖突上。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使用上,一直有兩種比較片面的、偏激的觀點。一種認為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不適用,把多媒體教學的不足過分放大,認為多媒體教學的使用不斷打斷教師的思路,同時又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它使得教學變得松散、膚淺,讓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產生懶惰的心理。這種觀點的持有者主要是中老年教師,他們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在思想上排斥多媒體教學,以阻止多媒體教學對他們傳統教學方式的威脅;而反過來,很多青年教師則過分強調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認為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在教學中減少自己的勞動,還能使課堂新穎化、現代化、潮流化,而傳統教學則是無趣的、乏味的、落伍的,因此,完全忽視傳統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也有對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同樣重視的老師,但是,他們還是無法轉換教學觀念,在教學實踐中存在著不能將傳統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問題,把課堂從“人—人”的灌輸變?yōu)闄C器的灌輸。

        三、多元路徑: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完善

        面對多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異化問題,如何優(yōu)化、完善多媒體教學是一個需要深思的問題。

        第一,合理運用多媒體。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豐富,教師要選擇最合理、最有利的教學方法來教學。在對媒體技術的選擇上,教師要有一個理性的思考。多媒體技術并不適用于每一節(jié)課,它的濫用只會使教學效果本末倒置。因此,教師要根據本堂課的目標、要求及學生現有的水平等因素來決定是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還是傳統教學模式。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講授方法的合理性,充分展現多媒體教學的長處。教師首先要恰當設計教學流程。要熟悉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目標、大綱及教學重難點,在掌握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合理設計教學流程和教學方式,把講解與課件展示、板書及課堂交流等環(huán)節(jié)相結合,使得教學流暢、緊湊;準確把握教學節(jié)奏。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及理解能力調節(jié)教學節(jié)奏,改變學生埋頭抄筆記而忽略教學內容的狀況,必要的時候,可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所學內容;合理使用多種教學手段。

        第二,加大對學生思維的培養(yǎng)。在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對學生感官的刺激和興趣的引導,只注重多媒體課件在制作上的精美化和有趣化,全然不注重講授的技巧和作用。在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教學方法,是為了讓教學更為生動、更為容易理解。教師要在熟悉教材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巧妙地運用媒體技術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和學習興趣的同時,還要充分發(fā)揮講課技巧和方法,把課件與講授相結合,以自身的魅力來帶動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讓學生主學習和動腦,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三,明確師生在教學中的處境。教學是一個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主導學生學習,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要主動學習,這樣把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結合的課堂才是一節(jié)好的課堂。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課件與講授相結合,同時,設計提問、討論等環(huán)節(jié),鼓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中,引導學生學習、接受新知識,啟發(fā)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也要發(fā)揮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會主動學習,積極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善于動腦思考,對在課堂中沒有完全理解的內容,要勇于探究和思考,敢于問問題,做到不懂就問,此外,還要不斷鞏固所學內容,達到進一步的、更深刻的理解。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伊香蕉大综综综合久久 | 亚洲乱码国产乱码精品精98 | 亚洲高清专区日韩精品 | 日本韩国野花视频爽在线 | 亚洲日韩在线高清96 | 亚洲男女在线视频流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