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陪伴英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班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我有幸參加了“國培”計劃教師培訓的學習。在此期間,我認真聆聽了很多專家的精彩講座,積極完成作業(yè)。專家們精湛的教藝,先進的理念和獨特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我的頭腦增添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情感教育讓我收獲了一份快樂心情。我努力將專家經驗和自身所學有機結合起來,豐富自己的課堂,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對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變革有了新的理解;讓我對做一個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師充滿了希望;解開了我在語音教學中的存在的迷惑,異文化滲透教學讓我更加喜愛英語,為自己是一名小學英語教師而感動自豪,再次疏理了我在撰寫教學論文時的一些不清晰的思路,讓我知道了如何有效的開發(fā)課程資源,更好的利用課程資源進行教學,為培養(yǎng)我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指明了方向,并學會了實現自我的價值,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用陽光燦爛的心態(tài)面對工作和生活。這幾天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有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1、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至少要做好三件事:教會學生做人,教學學生思維,教給學生知識(尤其是要教給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要正確高效地影響學生,我們自己首先要有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們應引導學生做高尚、智慧和勤奮的人,應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教給他們中國最傳統的東西,教會他們如何愛國。
2、陽光心態(tài)。
好的心態(tài)使你成功,壞的心態(tài)毀滅你自己。事情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對它的態(tài)度。當你看到反面的時候,不要灰心,因為調過來就是正面。改變不了事情,就改變對事情的態(tài)度。再說,是好是壞還不知道呢。把問題當成成長的機會,人生就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為小事高興,會有更大的高興出現。我們應該為自己的當前滿意,相信自己的生命,要睜著眼睛去旅游,牽著蝸牛去散步,享受生命的過程,活在當下,才能精彩每一天。
3、終身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審時度勢,做終身學習的典范。唯有如此,我們的教學才能從不斷的學習中汲取營養(yǎng),充實知識,提高本領,勝任工作,充分發(fā)揮模范帶頭作用。否則,我們就會落后于時代,就難以完成肩負的職責任務。
通過本次緊張而短暫的培訓,讓我品嘗到了一頓最豐富、最美味、最營養(yǎng)、最有價值的“知識文化大餐”。我要重新審視自己,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英語教師,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與技能,不斷的充實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在教學中通過自身的素養(yǎng)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從心底里信服老師。同時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要努力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積極將本次培訓所學的經驗及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教育教育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努力實踐、勇于開拓,為我校的小學英語教育事業(yè)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附1:小學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周三下午全縣英語教師在二中階梯教室聆聽北京海淀區(qū)小學英語教研員的講座,使我在思想上、業(yè)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明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奮斗目標,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一、不斷充實自己,掃除自己在英語知識方面的盲區(qū),尤其要扎實課堂用語。教師除了要熟悉書本上的詞匯、短語、句子外,還應結合生活實際,熟悉一些生活常用語,尤其是在課堂中要使用的句子,教師要達到熟練使用。比如說教室里的每個物件用英語怎么說,學生打報告應怎么說,教師應怎樣回答等。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只有教師達到在課堂上能無所顧忌地使用英語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去談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結合學生實際,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老師提出了許多非常好的做法,有很多是經驗之談,但經過我在實際中的實踐反思,我發(fā)現有些方法不一定就實用于我所教學的班級,因而,我覺得作為教師,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關于教師培訓心得體會范文摸索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教學方法,借鑒并變通使用別人成功的做法,要常反思,常調整,進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三、合理使用直觀教具,充分發(fā)揮教具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提到直觀教具,我們首先想到的將會是多媒體設備,但通過參加培訓以及和老師們的交流,我覺得,多媒體設備的確有其先進的一面,但如何用好它,在什么時候用,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一個課題。老師們在培訓中告訴我們,他們使用圖片、簡筆畫、實物進行教學,同樣取得了成功,由此可以說明,不管是什么教具只要用得合理,就會有它的效果,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地研究如何去用好各種直觀教具。
四、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使英語學習成為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愛好。培訓中,老師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就是學生不喜歡學英語,學校里沒有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問題提出來后,我就在思考,沒有氛圍,那我們就應該去營造氛圍,就應該從自身做起,首先,教師要做好榜樣,在平時教學中或和學生的交流中要盡量使用英語,至少在自己教學的班級是可以實現的,雖然這做起來的確有些難,就像普通話的推廣一樣,這么多年了,依然還存在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我們要知難而上,我們還是應該努力去嘗試,只要你做了,就總會有收獲的,當你通過努力使一部分學生喜歡使用英語說話、交流,喜歡學習英語的時候,你會覺得你沒有白付出。
總之,本次培訓對我來說的確是受益匪淺,從中不但開闊了我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吸取了不少新的教育方法和理論,但是在我心中還有一點遺憾,就是自己所學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今后的教學中多開展一些類似的培訓活動,多給我學習的機會。
附2:初中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201x年8月21至22號,我參加了初中英語新課標和教材的培訓,通過兩天的培訓,我對新課改有了一定的認識。新課程改革對于我們每一個老師都是一種挑戰(zhàn),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通過這次培訓我認為要想有效的實施英語課堂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一、 明確目標。
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把“掌握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學目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課程標準要求把“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英語策略,發(fā)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時,提倡教學中要以“口語交際”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 改變英語教學方法。
過去的在英語教學中總是老師講,學生記。教師是課堂的主角,學生是聽眾,學生自由練習很少,口語、聽力非常差。現在我們要轉變這種模式,在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把主動權還給學生。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處于主體地位,提高學習效率呢?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學中應把時間和空間多留給學生。合作學習前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沒有獨立思考就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將流于形式,質量不高。有準備的討論交流,才可能是高質量的交流。提出一個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如何分配,直接反映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就是一句空話。
2、精心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要在于老師的調動。在學生消除心理障礙后,就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模仿、會話、口、筆頭操練、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激起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活動中。雖然我們的教學條件有限,但我們可以根據實際運用實物、自制教具來使課堂形象生動。
3、充分利用學生的差異。在以往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要求是整齊劃一,束縛了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發(fā)揮。教師要重視尊重學生的個性,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去塑造和評價學生。不能用一個水平衡量學生,那是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學生的不同理解和認識,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揮個性的天地,成為自我賞識的樂園。
4、創(chuàng)造性運用教材。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簡單地“教教材”。教材只是書面的東西,而且所載的信息是有限的。傳統的教學與新課程教學有很大的區(qū)別,以往的教學只是要求講解知識點,而現在的新課程強調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如何學習的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也發(fā)生了變化,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學生的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從獨立學習轉向了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變化,從接受學習轉向探究式學習。
5、要讓課堂“活”起來,學生“動”起來。怎樣能使學生動起來:(1)激發(fā)學生在課前準備階段動起來。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要認真地鉆研教材,研究學生,設計教法。我們在備課時,不僅僅局限于我們老師自己備,同時也可要求學生參與。(2)引導學生在導入新課階段動起來。是否成功地導入新課直接關系到這堂課的順利進行。我通常都是都是通過值日報告來導入,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口語,一方面訓練其他學生的聽力。這種方法有一定的效果,但每天如此會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如果教師能增加一些新花樣,變換一下方式的話,學生的注意力一定會保持集中。如可以小競賽、講故事、做游戲等等。(3)鼓勵學生在練習中動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形象、直觀的情景下輕松、愉快地掌握所學的知識。新課程改革強調能力,但更應注重基礎。處于基礎教育階段的初中英語教育,可謂是英語學習基礎的基礎。初中英語基本上是大部分地區(qū)英語教育的啟蒙教育,其目的應是學習一些基本知識和培養(yǎng)一些基本技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而不應是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教師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中心,扎實抓好課堂教學,讓學習落到實處。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但是初中學生連英語的皮毛都尚未弄懂且情緒極易波動,他們不是很明白教學的重難點,所以我個人覺得課堂的主動權還是應該屬于老師的,老師來安排和調節(jié)課堂教學活動,監(jiān)控教學過程。
以上幾方面就是我對這次新課程培訓的心得體會。
附3:暑期英語培訓心得體會
這一段時間的英語培訓讓我感觸頗深。請允許我在這里真誠地表達我的謝意。感謝教育局領導,組織了這次讓我終身難忘的特殊的培訓經歷,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
說心里話,剛開始時心里挺不情愿的。可是,畢竟是領導的安排,我心里再不愿意,也還是按時參加培訓。
真正開始上課,才發(fā)現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樣。上午的課聽完后,心里有了很大的轉變。心情被專家的激情所感染,試問如果我們平時也這樣授課,我們的學生對外語還會反感嗎,上英語課時還會睡覺嗎?目前,我們授課形式還是以傳統教學方法為主,以課教課,教學的關注點主要還在知識的傳授上。由于受到這些觀念的影響和支配,在課堂教學中語言信息量小,教學過程干澀,課堂操練機械單調,作業(yè)布置死板,評價手段單一低效,而且不能很好地利用和開發(fā)教學資源。因此我們必須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提升自己的英語教學質量。我想,教育局教研室領導也是出于這方面的考慮,才專門對我們進行專門的培訓。從而先讓教師從自己做起,突破自己的口語關,然后才有可能在課堂上,盡可能的用口語和學生去交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提高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和能力.
我們每天都是在非常輕松愉悅的氛圍和環(huán)境中,去領略真正的英語,去暢談各種話題。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的日常教學活動,如何才能讓學生也想我們一樣,去體驗用英語交流的快樂和成就感呢?我想了很長時間,也在不斷的總結和嘗試。在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一定要重體驗、重實踐、重參與、重創(chuàng)造。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設計上要貼近生活,符合學生興趣的需求,我們給學生設計的教學內容要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寓言故事、會話表演、游戲等;教學的語言材料要真實、實用。學生在課上通過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說到這里,我又想起了外教給我們教的動聽的英文歌曲、小詩歌等等,試想,連我們都喜歡這樣的輕松的交流風格,何況是學生呢?因此,不要放棄使用各種材料和教具,不要放棄使用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去組織教學.盡管以前我們在寫論文或是教學中也知道這樣的理念,但真正用在課堂上的卻少之又少,這樣就沒有完全達到我們課堂應有的教學效果.我想這也是我從這幾天的培訓得到的一大收獲,就是要嘗試各種你能想到的途徑去創(chuàng)造語境,交流平臺、環(huán)境,千放百計吸引和鼓勵開口,這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民辦院校;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問題;成因
近年來,隨著各地培訓機構及中小學教育等的蓬勃發(fā)展,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的市場需求在同等本科英語類專業(yè)中一直占有較高的比重,但就英語教育專業(yè)本身而言,其專業(yè)對口率卻相對較低。以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下文簡稱“華橋”)2016屆畢業(yè)生為例,16屆英語(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生共計61人,其中22人從事教師類工作,對口率僅為36.1%。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除社會原因(如就業(yè)形式普遍嚴峻)和學生個人原因(如一些學生不想從事教師類工作)外,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等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原因。本文將就其基本情況、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等進行簡要分析。
一、國內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基本情況
國內的英語教育專業(yè)是“英語+專業(yè)”的復合型培養(yǎng)模式之一,它掛靠在英語學科下。也正是由于這樣的“背景”,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設置主要可以分為英語語言基礎知識(為其提供必備的語言基礎)和教育方向專業(yè)知識(為其提供行業(yè)方向的專業(yè)知識)。就其人才培養(yǎng)模式來說,我國英語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除傳統教學外,主要采取模塊式教學、實踐教學等。一些院校還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或地方需要等在英語教育人才培養(yǎng)時將多種模式相結合以體現本地特色或滿足本地需求。而就民辦本科而言,這一點尤為明顯,由于其體制原因,在英語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往往能夠體現其靈活機動性。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盡管目前國內對民辦本科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研究較為匱乏,現已有較多針對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相關研究,其中一些也主要探討了其存在的問題等。在此基礎上項目組成員對華橋的英語(教育)專業(yè)本科學生進行了調研,本文以此研究結果為輔助,結合專業(yè)實際情況,得出民辦本科英語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目標定位和實際需求有出入
目前大多數開設英語教育專業(yè)的高校能夠做到讓學生明確學校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以華橋為例,在調查中發(fā)現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不了解的學生僅占13%。這一點和過去研究中調查出的數字相比,有很大提高,學生也表示對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了解有助于他們對自己未來發(fā)展目標的定位等。但比較遺憾的是,由于社會就業(yè)形式等原因,目前畢業(yè)生應聘的相對對口崗位中以少兒英語培訓類或是培訓機構的行政管理類的崗位居多,而大多數的民辦本科英語教育類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主要對口的是中小學教育。這也就造成了培養(yǎng)目標定位和實際需求有出入的現象。
(二)課程設置相對市場需求滯后
有學生反應學校目前所設的課程很好,但并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實習和就業(yè)需求。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和第1點所述原因一樣,由于目前社會就業(yè)形式的變化,一些課程的設置相對于市場實際需求而言已經相對滯后,而高校在開設課程時雖然也會做相應的市場調查,但是由于消息滯后和主要滿足大多數等原因,課程的設置很難滿足每個學生的實際需求。在這樣的情況下,高校可以多在選修課上做文章,如選課人數有限,“不足以開課”,則可以考慮和其他高校進行聯合性教學。
(三)師資力量不足,外聘教師教學質量存疑
大多數民辦本科院校出于人員配比等原因,常常在出現突發(fā)狀況(例如教師出國進修、休產假等)時,出現師資分配捉襟見肘的現象,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會選擇外聘教師來兼職上課。當然,一些民辦本科主打從名校聘名師,這種兼職教師上課的現象會更多。而這種外校教師來兼職上課的現象是優(yōu)勢與劣勢并存的。就優(yōu)勢而言,大多數受聘教師都是有多年從業(yè)經驗,并在相關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獲得了一定的知名度。這在學生學習知識和經驗以及教師互相學習等方面都有諸多好處。同時,外聘教師的知名度越高,其在學生中的受歡迎程度往往越高,這也可以起到帶動學生積極性的目的。但外聘教師也存在其劣勢,有學生反應一些外聘教師“名不副實”、上課內容“敷衍”、對該校學生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不了解導致課程內容和需要不符,或是由于缺乏和本系教師的溝通,存在上課內容“重疊”等現象。這些現象背離了選擇外聘教師的初衷,也給英語教育人才培養(yǎng)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四)實踐教學不足,實習崗位數量有限,國際交流項目對口性較差
初三英語接班老師為了提高“優(yōu)生”的自主和自覺學習能力,進一步鞏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學習成績,幫助“后進生”取得一定的進步,讓“后進生”在教師的輔導和“優(yōu)生”的幫助下,逐步提高學習成績,并培養(yǎng)較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應該先盡快了解學生,對“優(yōu)生”,開小灶;對“差生”,補溫火。
一、了解學生的實際是實施“培優(yōu)補差”的前提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所以,在初三實施英語教學前,我往往去通過查看學生入學成績,初一和初二期末成績進行調查。向已教過他們的各個老師咨詢各位學生的情況,并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談話,摸底測試等一系列方式,摸清了每個學生的底細。了解到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后,對于每名學生,都逐一建立了學生個別檔案,便于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二、培養(yǎng)學生英語的興趣是提高成績的保障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活學生學習動機,增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應付為主動探求知識,使之成為樂之者。在培優(yōu)補差中起先有不少基礎差的同學對英語并不感興趣,向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我一方面想盡辦法,盡量上好每一堂課,借助于實物、圖片,盡量用貼近生活的例子,使單調、乏味的反復練習變得輕松生動。如在教形容詞后加名詞的搭配的用法時,我就用了這樣一個譯音為:“英明”會靈活運用的學生是真正的英明學生。如在教動詞后加詞的搭配的用法時,我就比喻成勞動至富(副)等,這樣,學生產生了興趣,有了興趣,積極性也提升了。教學也就輕松多了。
三、教學上落實培優(yōu)補差工作
我在課堂上采用分層教學,備課時要策劃好上、中、下的施教層次,對優(yōu)等生鼓勵他們超前學習,對差生以“低起點,小步子“的訓練方式,具體引導,逐步完成,表揚他們的成績,并時時鼓勵他們向中層次趕超。比如:遇到語法或句型等對成績不好的學生來說比較吃力的內容時,我先提問成績較好的學生說出其用法,或檢查他們掌握的情況,然后再讓基礎很差的學生馬上重復,每節(jié)課都這樣進行。時間長了后者也養(yǎng)成了認真聽講的習慣,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由于連重復別人說過的內容都不能做到而被師生抓到不認真聽講的證據。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學生開小差的情況,可以基本上保證英語程度差的學生跟上課堂進度。另外在請學生過關英語知識點時,要求程度高的學生一次性的過關一個單元的單詞、短語和句型。這樣也就提高了對他們的要求,只有反復識記、強化這些內容他們才可能順利過關,所以可以保證他們長時記憶所學知識。而對于程度差的學生來說,我要求他們可以把每個單元的知識點分成幾次來完成。這樣可以降低難度,這部分學生會認為可以過關,即“跳一跳就可摘到桃子”,在學習上也有了信心。
四、心里永遠裝著學生
初三學生,學習科目多,學習壓力大,哪個老師對他們好,他們就自覺學習哪個科目。無論我們有多么忙,心里永遠要裝著學生,在課堂上多鼓勵,少批評。鼓勵是他們積極參與英語課堂活動動力。在遇到講題或講語法時,哪怕最容易的內容,我也讓“優(yōu)生”當小老師認真講,讓每個學生學懂所學知識,有機會記下當堂課的要點。每節(jié)課下課,我都關心每一個學生,親自檢查他們的筆記和掌握的情況,讓他們養(yǎng)成認真聽講和動手做筆記的好習慣。利用課余時間不斷地給學生做思想工作,讓他們認識到英語的重要性,并加強自主學習的意識。我還在電腦里儲存有兩個班的學生過程性評價表,動態(tài)記錄他們的學習與考試情況以及在英語課堂上的表現,不定期地給他們看某段時間的學習記錄。同學們有了學習的激情,平時學英語主動多了,而且還很愛表現自己的優(yōu)點。
五、程度不同的同學之間形成互助小組
我把每個班分成至少十五個學習小組,基本上一個成績好的學生(組長)幫帶一、兩個程度差的學生。要求差生不會的知識可以向組長請教,而組長必須解答,解答不出來再找我。平時組員要向組長默寫單詞、短語、句型甚至語法。組長大多情況下向我匯報本組的學習情況,而且組長本人一般也要找我檢查他們掌握這些知識的情況。在我抽不出時間的時候,組長之間也可以互相檢查對方的過關情況。
六、幫助學生感受成功和榮譽
【關鍵詞】裝配式板橋;體外預應力;施加方法
Prestressed External Prestressing Method of Fabricated Slab Bridge
Li Yong-hui1,Wang Hai-you2
(1. Henan Pingdingshan Zhongya Road and Bridg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PingdingshanHenan467000;
2. Pingdingshan Highway Administration BureauPingdingshanHenan467000)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ice and method of externally prestressing exerted by the three-index control method to the assembled plate bridge body. The method is simple, clear, intuitionistic, convenient for verification, simple in technology, material and construction equipment, high in technical maturity and easy to master. , To facilitat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pacity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can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bridge structure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Key words】Prefabricated slab bridge;Externally prestressed;Application method
1. 前言
(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公路交通事業(yè)得到了迅猛的發(fā)展,截至2014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446.39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19萬公里。橋梁是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公路建設的迅猛發(fā)展,橋梁數量也在迅速增加,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現有各類橋梁約50萬座,每年開工建筑的橋梁約為1萬余座,我國正由世界"橋梁大國"向"橋梁強國"邁進。
(2)裝配式板橋是公路橋梁中量大、面廣的常用橋型。它結構簡單、受力明確,可以采用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能做成實心或空心,能夠進行工廠化生產,因此,各類各級公路和城市道路橋梁廣泛采用。
(3)裝配式板橋容易出現以下問題:一是橫向連接較弱;二是由于使用過程中預應力損失等因素導致承載能力下降;三是同一孔橋板的承載能力差別較大。再加上嚴重的超載超限和大交通量,導致橋梁承載能力相對不足,結果經常造成橋面鋪裝過早破壞,形成單板受力。不但影響橋梁使用品質和通行能力,存在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另外,有些橋梁原設計標準低,在升級改造時需要提高承載能力。
(4)JTG/T J22-2008《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guī)范》指出,體外索可根據原結構的構造及斷面形式布置在梁體的外側或內側,并給出了簡支梁橋常用的體外索布索形式。對于裝配式板橋來講,板間設計距離只有1cm,實際距離往往不足1cm,而預應力束以及其它裝置的幾何尺寸遠大于1cm,因此把體外索布置在橋板外側是不可取的;再者,對于實心橋板,體外索不可能布置在內部,對于空心橋板,空心部分的幾何尺寸往往只有幾十公分,人進不去,安裝體外索以及其它裝置十分困難,即使能夠安裝,維修保養(yǎng)也十分麻煩和困難,因此把體外索布置在橋板內側也是不可取的。
2. 一種裝配式板橋體外預應力施加裝置結構
圖1是一種裝配式板橋體外預應力施加方法,通過對裝配式板橋施加體外預應力,提高裝配式板橋的承載能力,延長板橋的使用壽命。
3. 預應力施加方法
預應力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3.1第一步,確定體外索使用根數和各橋板的預拱度目標值;
3.2第二步,把轉向器分別與端部鋼板和中部鋼托梁連接備用;
轉向器安裝在體外索每個轉向處,即每根體外索有三個轉向處,當需要多根體外索時,轉向器平行于橋板橫軸線布置,張拉后端部轉向器與錨具之間的體外索平行于橋板底面;端部鋼板由兩個豎板和一個水平板焊接而成,端部鋼板橫向的長度等于橋板寬度,其縱向的長度應方便施工時千斤頂的安放與移去,端部鋼板的水平板以上豎板部分的高度為橋板厚度的1/3~1/2,端部鋼板的豎板靠橋中心一側與水平板下方之間形成的夾角焊接三角鋼板加固;中部鋼托梁和中部鋼墊板的長度不小于橋板寬度或者在需要施加體外預應力的橋板寬度和基礎上再加上100mm,中部鋼托梁采用剛接或者鉸接,中部鋼墊板采用剛接。
3.3第三步,在端部鋼板的水平板上墊薄層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備用;
3.4第四步,抬起橋板,安放端部鋼板,并且使端部鋼板的豎板頂緊橋板端部;
3.5第五步,修整中部螺桿螺母連接處橋板側面;
3.6第六步,安裝橋板就位;
3.7第七步,端部鋼板的豎板與橋板端部之間的間隙用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填滿;
3.8第八步,在橋板中部及其兩端分別固定安裝橋板中部螺栓連接裝置及橋板端部螺栓連接裝置,橋板端部螺栓連接裝置對稱布置,橋板中部螺栓連接裝置及橋板端部螺栓連接裝置與橋板之間墊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
橋板中部螺栓連接裝置包括中部螺桿、中部螺母、中部鋼墊板,橋板與中部鋼托梁通過中部螺桿與中部螺母螺紋連接,中部鋼墊板與橋板之間墊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橋板端部螺栓連接裝置包括端部螺桿、端部螺母、端部上鋼墊板、端部下鋼墊板,端部螺桿下端穿設橋板、水平板及端部下鋼墊板,其上端穿設端部上鋼墊板與端部螺母螺紋連接,端部上鋼墊板與橋板之間也墊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
3.9第九步,安裝體外索;
3.10第十步,體外索張拉;
(1)體外索張拉采用三指標控制法,以橋板預拱度為主、以張拉力和體外索伸長量為輔,其中針對某一塊橋板以張拉力為主要控制指標,體外索伸長量是輔助控制指標,張拉的最終結果是一塊橋板使用的所有體外索拉力相同;就整孔橋來講以橋板預拱度為主要控制指標,張拉力是輔助控制指標,張拉的終極結果是整孔橋所有橋板預拱度都達到目標值,當體外索應力最大部位的張拉應力達到其標準強度的80%時,橋板的實測拱度值還沒有達到預拱度目標值,則應考慮增加體外索的使用數量;
(2)體外索張拉分為預張拉和張拉兩個階段,整孔橋或者一塊橋板的所有體外索同時張拉,或者分級一根一根地張拉,對于某一塊橋板應盡量對稱張拉,當體外索數量為奇數時,體外索張拉順序為"……⑤③①②④……",當體外索數量為偶數時,體外索張拉順序為"……③①②④……"。
3.11第十一步,緊固中部螺母,切掉多余的體外索,但錨具外保留體外索的長度應滿足再次張拉的需要,對體外索進行防腐處理。
4. 實施例
4.1一座9m寬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橋面凈寬8m,縱向水平,橫坡度1.5%,上部結構套用標準圖進行設計,設計橋板8尺寸為:長×寬×厚=1996cm×99cm×85cm、荷載為公路-II級、混凝土標號為C50、200mm的橡膠支座9高度為35mm、墊塊10高度為11cm、預拱度為40mm、支座9中心線與橋板8端最短水平距離為21cm、支座9中心線與蓋梁11邊沿最短水平距離為80cm,橋下凈空沒有要求,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10h抗壓強度達到40MPa;
4.2參見圖1,面向道路前進方向自左向右給橋板8編號,那么九塊橋板8分別被稱為1#板、2#板、3#板、4#板、5#板、6#板、7#板、8#板、9#板,它們的實測拱度分別為37mm、25mm、23mm、25mm、26mm、25mm、24mm、26mm、38mm;
4.3原橋面鋪裝在橋板8縫處切開,鉸接縫混凝土已鑿除,橋板8之間的連接已斷開,中部鋼墊板5和端部上鋼墊板16處的橋面鋪裝也已鑿除;
4.4要求使用原橋板8,采用體外預應力進行加固,恢復原設計承載能力。
4.5該預應力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4.5.1第一步,確定體外索1使用根數和各橋板8的預拱度目標值
根據試驗結合經驗決定,兩側橋板8不必施加體外預應力,每塊中間橋板8各使用四根體外索1;1#板和9#板的預拱度目標值為實測值即37mm和38mm,2#板~8#板的預拱度目標值均為40mm;
4.5.2第二步,把轉向器2分別與端部鋼板4和中部鋼托梁6連接備用。
(1)端部鋼板4用30mm厚的鋼板焊接而成,水平板規(guī)格寬990mm×長2300mm矩形,最端部豎板高度100mm+30mm+425mm;
錨具3的豎板高度150mm,兩豎板之間的水平凈距1800mm;錨具3的豎板上關于橋板8縱中軸線對稱均勻布置九個20mm穿索孔,穿索孔中心到錨具3的豎板下端面的距離為30mm,相鄰穿索孔間距100mm,自左向右給穿索孔編號,那么9個穿索孔分別被稱為1#孔~9#孔,對應穿索孔的水平板上布置9×4個螺栓孔,用于安裝固定轉向器2;
(2)對稱均勻布置的兩豎板靠橋板8中心一側與水平板下方之間形成的夾角用10塊100mm×100mm或者10塊150mm×150m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鋼板焊接加固;
(3)1#板和9#板不施加體外預應力,它們不需要端部鋼板4,橡膠支座9與橋板8之間墊30mm×200mm×200mm的鋼板,調整橋板8的高程,此鋼板共需2×4塊。
(4)轉向器2由支座、轉向軸和轉向套組成,轉向套上帶有15.24mm的半圓形凹槽,轉向器2共需7×4×3個;
(5)中部鋼托梁6用20mm厚的鋼板焊接而成,橫截面為寬300mm×長500mm矩形,中間1010mm段水平,向兩端各3050mm段有1.5%的M坡度,對應橋板8縫處留8個螺栓孔,對應端部轉向器2布置9×4個螺栓孔;
(6)中部鋼墊板5用30mm厚的鋼板焊接而成,長7980mm×寬300mm矩形,對應橋板8縫處留8個螺栓孔;
(7)端部上鋼墊板16、端部下鋼墊板17分別用30mm厚的鋼板制成,長500mm×寬300mm矩形和長50mm×寬50mm矩形,它們的中心處分別留1個螺栓孔;
(8)根據體外索1的布置情況,相應的把轉向器2分別與端部鋼板4和中部鋼托梁6連接備用,端部轉向器共2×7×4個,中部轉向器共7×4個;
4.5.3第三步,在端部鋼板4的水平板和30mm×200mm×200mm鋼板的上墊薄層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備用,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的強度10h達到40MPa;
4.5.4第四步,抬起橋板8,安放端部鋼板4和30mm×200mm×200mm鋼板,并且使端部鋼板4的豎板頂緊橋板8端部;
4.5.5第五步,修整中部螺桿12與中部螺母13螺旋連接橋板8側面;
4.5.6第六步,安裝橋板8就位;
4.5.7第七步,端部鋼板4的最端部豎板與橋板8端部之間的間隙用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填滿;
4.5.8第八步,安裝固定中部鋼墊板5和中部鋼托梁6以及端部上鋼墊板16、端部下鋼墊板17和中部螺桿12、中部螺母13、端部螺桿14、端部螺母15,中部鋼墊板5、端部上鋼墊板16和中部鋼托梁6與橋板8之間、端部下鋼墊板17和端部鋼板4之間墊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中部鋼墊板5和中部鋼托梁6通過中部螺桿12、中部螺母13在橋板8間隙處連接,端部上鋼墊板16、端部下鋼墊板17通過端部螺桿14、端部螺母15在橋板8間隙處連接;
4.5.9第九步,安裝體外索1。
體外索1采用標準強度為 1860MPa的15.24mm 的鋼鉸線, 2#板~8#板所用的體外索1都穿于2#孔、4#孔、6#孔和8#孔內;
4.5.10第十步,體外索1張拉。
(1)將第七步中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填滿10h以后張拉體外索1,張拉體外索1的方法是:張拉體外索1分為預張拉和張拉兩個階段,預張拉為了使體外索1張緊并且使所有體外索1拉應力達到相同,預張拉應力為200MPa,然后進入張拉階段,每一塊橋板8所用的四根體外索1分別用四個穿心千斤頂同時張拉;在張拉階段,每塊橋板8每次張拉應力增加200MPa,并測量該橋板8的拱度,然后換另一塊橋板8張拉,……;每次張拉都要測量四根體外索1的伸長量,伸長量差別不大則可繼續(xù)張拉,差別大則應查明原因并在問題解決后繼續(xù)張拉;當拱度接近40mm時,每次張拉應力增加量應區(qū)別對待,在張拉過程中隨時測量橋板8的拱度,當拱度等于40mm時張拉暫停,之后進行最后一次張拉,使張拉應力增加50MPa,持荷不少于兩分鐘,作為超張拉應力;
(2)每一根體外索1安裝后便可進行預張拉,使其應力達到200MPa,所有體外索1預張拉完畢后即可進行張拉,本例從實測拱度最小的3#板開始張拉,張拉順序為:3#板7#板6#板4#板2#板8#板5#板,之后進行下一個循環(huán),第一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張拉應力都達到400MPa,鋼絞線伸長量基本相同,按順序各板實測拱度分別為26mm、26mm、27mm、27mm、28mm、28mm、28mm;第二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張拉應力都達到600MPa,鋼絞線伸長量基本相同,按順序各板實測拱度分別為29mm、29mm、30mm、30mm、31mm、31mm、31mm;第三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張拉應力都達到800MPa,鋼絞線伸長量基本相同,按順序各板實測拱度分別為32mm、32mm、33mm、33mm、34mm、34mm、34mm;第四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張拉應力達到1000MPa,鋼絞線伸長量基本相同,按順序各板實測拱度分別為36mm、35mm、37mm、36mm、37mm、37mm、38mm;第五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各板實測拱度都達到40mm,按順序各板張拉應力分別為1260MPa、1350MPa、1200MPa、1250MPa、1200MPa、1200MPa、1100MPa;最后一個循環(huán)張拉的結果是:在第五個循環(huán)張拉的基礎上,使每根鋼絞線的張拉應力均增加50MPa并持荷3分鐘,即按順序各板張拉應力分別為1310MPa、1400MPa、1250MPa、1300MPa、1250MPa、1250MPa、1150MPa;
4.5.11第十一步,上緊中部螺母13;檢查中部鋼墊板5和中部鋼托梁6與橋板8之間是否填滿環(huán)氧樹脂水泥砂漿7,否則應補充填滿;切掉多余的鋼絞線,但是兩錨具3以外端部鋼絞線保留的長度各為100mm~120mm;按相關規(guī)范要求,對所用所有鋼材進行防腐處理。
5. 結語
該預應力施加方法的有益效果為:(1)提高了橋梁的承載能力;(2)與更換承載力不足的橋板相比,節(jié)約了投資,縮短了工期,減少了交通影響;(3)增加了橋梁安全系數;(4)加強了橫向連接,荷載橫向分布能力增強;(5)維修加固方便,預應力損失時可以隨時張拉補充,需要更換體外索時只需限制交通,而不必中斷交通;(6)體外預應力應用靈活,可以應用于部分橋板甚至是一塊橋板,也可以應用于整孔橋梁;可以作為橋梁通過超重車輛的臨時加固手段,又可作為永久提高橋梁荷載等級的措施;既可用于預應力混凝土板橋,也可用于鋼筋混凝土板橋;(7)進行預防性的養(yǎng)護加固,當部分橋板出現承載能力不足或者預應力損失時,針對性地施加預應力,防止了橋梁壞后再修;(8)用預拱度作為施加預應力的終極控制指標,簡單、明了、直觀、方便驗證;(9)工藝、材料和施工機具簡單,技術成熟度高,容易掌握,方便推廣應用;(10)用途廣泛,可用于新建橋梁、已建橋梁的升級改造、舊橋的加固等,也可用于其它橋型。
參考文獻
[1]JTG/T J22-2008 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guī)范.
ぃ酃丶詞] 英文原版電影;跨文化交際;語言;文化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指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2007: 5) 在對學生英語能力的一般要求中,明確要求學生“能在交談中使用基本的會話策略”。(2007: 2)可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聽說等基本語言技能外,還包括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美國的社會語言學家海姆斯(Hymes)提出,指運用目的語進行有效語言交互活動(Linguistic Interaction)的能力。海姆斯(Hymes)認為擁有交際能力的人不僅需要掌握語言規(guī)則本身,還需要掌握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從而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語言交流時既不產生誤讀,又能講出適合當時情境的話。
隨著大學英語改革的深入,我國的外語教學已開始普遍使用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利用視頻材料進行教學和讓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各種視頻材料已成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的常用形式。而英文電影因其語言材料的真實性、語言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以及圖文并茂、視、聽、說三位一體等呈現出的趣味性成為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素材。
一、英文原版電影的特點及優(yōu)勢
(一)語言和場景的真實性
英文原版電影源于現實生活,以使用母語的人們?yōu)閷ο螅鶕藗冋鎸嵉纳钋榫尺M行制作,具有真實性的特點。一方面,電影材料在語言輸入上是真實的。電影展示給我們的不僅有真實的詞匯、語音、語調,還有根據人們不同身份、不同特點而設計的各種委婉語、詼諧語以及隱喻、雙關語等各種用法;另一方面,以影像資料為媒介的電影展示了真實的非言語行為。為了塑造某個人物,使其表現更符合情境,演員們力爭演繹出真實自然的非言語行為,如面部表情、手勢以及說話人的距離等。此外,英文原版電影作為一種載體,折射出西方的社會文化、交際方式以及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文化內容。學生通過欣賞英文原版電影,接觸到真實的西方文化,更容易掌握到真正的語言使用的社會規(guī)則。
(二)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英文原版電影題材廣泛,涉及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傳統習俗、等方方面面,而各種題材展現出會議、聚會、訪客等不同生活場景。學生通過欣賞不同題材的英文原版電影,調動大腦中對應的認知區(qū)域,體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下意識地將西方思維和中式思維進行比較,從而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此外,英文原版電影形式多樣,不僅有英文原版電影的教學軟件、電影VCD和DVD,還有互聯網上的各種在線影院,不僅打破了學生學習的地域限制,而且電影視頻上的中英文字幕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三)多方面呈現出的趣味性
電影不僅是語言和文化的載體,而且是藝術的體現。英文原版電影圖文并茂,視、聽、說三位一體的立體性,曲折或懸疑的故事情節(jié)以及呈現出的情感和思想,比任何一種語言教育材料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電影《理智與情感》為例,美麗的英國鄉(xiāng)村風景,女主角和男主角的愛情故事,英國19世紀初的社會文化和生活場景以及美妙的鋼琴配樂,輕松地把學生帶入電影,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刺激學生最大限度地吸收電影里包含的社會、文化、思想等與跨文化交際相關的各種知識。
二、運用英文原版電影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方法
(一)英文原版電影的選材
英文原版電影數量繁多,但由于教學對象是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選材關系到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效果,非常重要。在電影的思想性上,應選擇內容健康、思想積極、主題鮮明且具有思想性或幽默感等高水平的電影,如《加菲貓》《阿甘正傳》。在材料的難易度上, 應針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選擇視聽難度略高于學生總體英語水平的電影材料,且發(fā)音清晰,畫質優(yōu)美。在題材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能充分反映西方國家人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思維習慣、生活習俗和交際準則等方面的電影。以美國電影為例,《燃情歲月》《當幸福來敲門》《耶穌受難記》等反映西方社會歷史文化、社會生活和宗教的電影都是不錯的選擇。
(二)英文原版電影的語言教學
語言層面是跨文化交際最明顯的表現。這里的語言指的是廣義的語言,既包括詞匯、短語、句子的語義層面,又包括非言語行為。
1.語義層面
在所有語言要素中,詞匯、短語、句子的語義層面與文化關系最直接,也最明顯。以詞匯為例,有的學者甚至把詞匯分為一般詞匯和文化詞匯,并明確指出“文化詞匯是指特定文化范疇的詞匯,它是民族文化在語言詞匯中直接或間接的反映”。(張雪松,2006)因此,了解詞匯、短語、句子在不同文化里的內涵意義對跨文化交際非常重要。在詞匯層面,如“dog”和“狗”的內涵意義在中西方文化里具有明顯差異。在西方,“dog”常帶有褒義,被認為是人類的忠實朋友,如“l(fā)ucky dog”被用來形容幸運的家伙。而在漢語中,“狗”雖然也有忠誠的含義,但在大多數情況下是貶義,如狗腿子、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等。在句子層面,如“Are you married?”(你結婚了嗎?)在西方國家被認為是侵犯隱私,甚至是一種禁忌,而在中國,打聽別人結婚與否很常見。在運用英文原版電影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首先梳理影片中存在著內涵差異的表達(詞匯、短語、句子),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
2.非言語行為
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人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語言使用的得體性上,而忽視了非言語行為。其實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非言語甚至比語言的使用還要重要。著名人類學家Birdwhistell(1970)指出非言語交際占信息傳達的65%。非言語行為是自發(fā)的、無意識的,其形成既有個人因素,又有群體性的因素,即文化因素。因人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不同國家的人們往往存在非言語行為上的差異。以“OK”為例,在美國文化里表示“很好”,在法國文化里卻表示“無價值”。又以會話距離為例,不同國家的人們對會話距離有不同的要求,如美國人的會話距離往往大于中國人。因此,在欣賞英文原版電影時,要指導學生對非言語行為進行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非言語行為的分析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不同文化導致的非言語行為的差異;二是人物角色本身導致的具有個人特質的非言語行為。由于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把重點放在第一個方面,即不同文化導致的非言語行為差異。
3.英文原版電影的文化教學
除了通過書本和對外交流等方式了解某民族的歷史文化以外,人們還可以通過影視對該民族的文化進行研習。如前所述,英文原版電影反映了西方國家真實的社會生活、以及歷史地理等眾多文化內容,在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上具有優(yōu)勢。利用英文原版電影進行文化教學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文化差異的微觀分析;二是文化差異的宏觀透視。前者主要包括某些具體的社交禮儀和生活習俗,是易察覺的、表象的,如時間觀念、餐桌禮儀和問候語的差異等。后者是對文化現象源頭的探索,觸及文化的深層含義,涉及歷史、宗教、政治、經濟等領域,往往可用于解釋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習俗、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的差異。以中西文化稱贊語為例,中國人一般會否定別人的稱贊,這與中國人含蓄內斂的群體性特征有關系,也是“中庸”等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體現。而西方人崇尚力量的展示,這從希臘神話里對神的描述就可見一斑。同時,受近代西方社會的民主政治風潮以及自由經濟影響,西方人在展示自信和才能方面更直接,如果過于謙虛則被看做是無能的表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欣賞的影片進行案例分析,使得學生能夠真正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淵源和社會文化,保障跨文化交際的成功。
三、教學實踐
運用英文原版電影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可以是片段性的,即在大學英語課程的讀寫譯課程和視聽說課程中適當加入運用英文原版電影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教學活動,也可以是系統性的,如在英文電影欣賞和跨文化交際等選修課程中的運用。筆者以選修課英文電影欣賞為例,運用之前所述的方法進行講解。在課程開設初,即正式進行電影欣賞活動前設定專門的跨文化交際板塊,向學生講解跨文化交際的基本內容、英文原版電影的特點以及非言語行為等基本概念。在欣賞某一具體電影前,要求學生在課外做足功課。一方面要求學生查閱與電影相關的歷史地理和政治經濟等背景,這需要教師根據不同電影所凸顯的信息對學生進行要求。以《阿甘正傳》為例,可要求學生查閱電影中出現的幾個重大事件以及當時美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情況;另一方面,將電影對白文本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在課外找出文本中具有中西方差異的表達并進行闡釋,之后教師對學生作業(yè)進行統計分析。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從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兩個方面設計課堂活動,如在欣賞影片前,告知學生影片中出現非言語行為差異的次數,要求學生進行查找。在欣賞影片的過程中,教師可根據作業(yè)的統計分析情況,針對學生遺漏和存在誤區(qū)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欣賞結束后,教師針對電影中的具體內容設計文化方面的問題。對于重要的、典型的表達和非言語行為上的差異以及文化差異,教師還可以補充資料進行擴展,如針對餐桌禮儀,教師可收集多個關于餐桌禮儀的中英文影視片段,補充關于餐桌禮儀的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西方餐桌禮儀的差異。
四、結 語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英語原版電影具有真實性、多樣性和趣味性的特點,與其他語言教育材料相比,在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方面具有顯著優(yōu)勢。在教學中,教師應從電影選材、語言教學和文化教學三個方面對英文原版電影進行分析,并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高素質外語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2] 張紅玲.跨文化外語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3] 李世令,劉亞非.淺談英美原版電影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輔助作用[J].山東外語教學,2007(03).
[4] 楊盈,莊恩平.構建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 [J].外語界,2007(04).
一、 關注個體差異,保證整體水平
在傳統的大班教學中,老師往往以班級學生太多,教學任務太重等理由來忽視中等生和學困生的發(fā)展,小班化英語教學可使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使班級的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想在小班化教學中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興趣關鍵在于教師課前要精心設計教學。
1.分類要求,杜絕一刀切
英語教師一定要正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注意學生的性格類型。外向型的學生,由于參與活動的欲望強,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多提供一些活動讓他們參與;內向型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害怕開口,害怕出錯,教師在教學中應對他們多啟發(fā)、多鼓勵、多表揚,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教師應使他們處于一種“活動狀態(tài)”,如單詞接力、男女生比賽讀課文等。只有讓學生參與到有趣的教學活動中來,他們的英語水平才會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分層要求,共同成長
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首先,在備課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客觀地顯示知識的梯度,使學困生能接受,能消化,使中等學生能“吃飽”,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能“吃好”,并能不斷地超前發(fā)展。其次,作為教師要建立“人人均有進步”的學生觀,相信自己的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提的問題應以簡單和中等難度為主,且要給學生充分的考慮時間,不同層次的問題,要抽不同層次的學生回答。對于綜合性較強的語句翻譯、課文復述由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來操作,一般的問題如課本的Role play,可由中等生來表演,單詞的復讀由學困生來進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心理滿足,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第三,對發(fā)展水平不同的學生,布置作業(yè)要分層次,輔導時要要有針對性。對于后學困生,教師要多花工夫,細心引導,把輔導的中心放在單詞的拼寫、朗讀以及重點語句的掌握上,讓學生在老師適當的幫助下努力解決問題,從而激發(fā)其興趣,賞識成功的快樂。
3.給學生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特長
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賞識,切記“滿堂灌”。課堂上,教師要有“控”有“放”,留足學生發(fā)展的空間,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把課堂變成一個小小的舞臺,在教師的精心編導下,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齊心協力,盡情發(fā)揮,演出一出不同類型,個性發(fā)展,共同進步的戲劇。
二、 分組教學,合作學習
在小班化教學中實施分組教學,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意識、合作意識、激發(fā)學生的潛能,為學生的英語學習提供更多的機會。
1. 合理分組,提高協作
教師可把全班同學分成幾組,每組以4-6人為宜,并保證每個組實力均衡。每組由任課教師選定文化成績較突出、協調能力較強且樂為同學服務的學生為組長,組長在課堂與課后負責監(jiān)督、檢查小組的學習,并適時對學困生予以輔導。另外,組與組之間還可以展開競爭,這種組間競爭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高漲情緒,又維持了良好的課堂秩序。同時,由于它把學生個體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間的競爭,也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自尊,培養(yǎng)學生的成就感和團隊精神。
2. 讓人人都有機會發(fā)言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學生必須要“說”才能學好。農村的學生膽量較小,平時很少開口說英語,小組協作可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45分鐘內都有“說”的機會。Pairwork或Groupwork是最適合小組活動的,這種活動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圍繞教師所給的話題進行討論或操練對話。另外小組加分競賽的形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在學到“food”一單元時,讓各小組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說出食物單詞,說得最多的小組勝出。學到“job”名詞時,出示簡筆畫圖片讓學生用一般疑問句“Does she work in a ...? Is she a ...?”來競猜,學生爭先恐后,非常激烈。對于要求較高的口語表達可讓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不再是老師點誰誰就講,而人人都可以發(fā)言了。
三、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教師在發(fā)揮引導作用的同時,更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 建立和諧的師生合作關系
眾所周知,教學不僅是教與學的關系,同時也有師生之間雙方情感的交流。學生們同樣是獨立的,有人格的,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師生關系會直接影響學生情感意志和認知活動。和睦的師生關系十分重要,從學生進入班級學習之初,老師的友善態(tài)度,哪怕只是上課時的一個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學生在課堂上會踴躍發(fā)言,不怕犯錯,并勇于糾正別的同學的錯誤,甚至是教師的錯誤。我們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應當以研究學生,幫助學生,保持與學生平等的姿態(tài),去做學生的合作者,只有在民主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才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水平設計問題,使學生有話可講;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可用“have a try”、“good”、 “excellent”之類的話鼓勵學生,使學生消除顧慮有話敢講;在學生發(fā)現問題的過程中,贊揚第一個發(fā)表見解的“勇敢者”,鼓勵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挑戰(zhàn)者”使學生做到樂學、會學、優(yōu)學。
2. 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
多數農村學生在剛開始接觸英語時對英語學習都有很濃的興趣,但隨著學習進程的深入,不少學生變得不愿意學英語,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傳統的大班教學環(huán)境下教師無太多的精力在學困生上,導致學困生成績不理想喪失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小班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精心地構思教學設計。雖說農村中學的學生相對于城市地區(qū)的學生來說不太愛表現自己,但是只要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啟發(fā)、鼓勵并穿插些游戲來增加課堂教學活動的吸引力,學生也會表現出和城區(qū)孩子一樣的喜愛。如在復習單詞時可用“Touch the word, Bingo, High voice and low voice, Guessing game”等游戲讓學生興趣高漲;在教 “clock”時,用謎語來引入;在復習“animal”名詞時,可運用猜謎的方式,小組學生掌握得很好。此外,老師還需要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情緒變化,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得到培養(yǎng)并得以保持。同時,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雖不能節(jié)節(jié)課用,但可以穿插使用,讓學生的學習場所和學習方式變得有新鮮感從而維持學習興趣。總的來說,小班化英語教學中的任何一節(jié)課,都是多種教法的綜合運用,教無定法,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我們都應該提倡。
四、 導入文化知識,保持學習興趣
小班化英語教學,不能和傳統的教學模式一樣,教師應適當引入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文化知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避免學生在交際時出現尷尬,消除因不懂中西文化差異而出現的使用錯誤,激發(fā)學生對英文的求知欲,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對不同文化差異的敏感性,讓學生與英語文化產生共鳴。
1. 演示英語使用者的體態(tài)語言
體態(tài)語言(Body language )能非常直觀地傳遞信息,學生樂于模仿,如聳肩且張開雙臂表示沒有,當教師說There aren’t any... 時,就可有此動作。讓學生在小組內邊說英語邊伴隨一些表情、動作,讓語言的交際性更加凸顯,會增加課堂趣味,活躍氣氛,強化語言的記憶。
2. 展示具有英語文化特色的實物或圖片
農村中學的學生對于英語國家所知甚少,教師可以尋找或從網上下載些英美等國家的實物或圖片,來加強對英語國家的了解。這些實物或圖片要有文化特色,如郵票、照片、貨幣、食物等,讓學生對英語國家的印象更具體,也加濃了班級的文化氛圍。教師也可以對照中外功能類似的物品予以解釋,如本人在講解Hamburger時,就和本地人的面食“潮牌”在一起進行講解,并形象稱之為 Xuzhou Hamburger,大大加深了學生對漢堡包的了解。
3. 背誦諺語習語
諺語習語在特定環(huán)境中脫口而出可收到貼切、生動、幽默、風趣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喜歡去學,樂意去用,在背誦使用的同時也加強了對英美文化的感知。諺語習語可由學生以小組方式去總結,每個星期展示一次就可以了。
五、 多樣化的評價方法
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多樣化的評價方法,更加客觀。雖然當前的升學考試還是以一張試卷來評判學生,但在平時的教學檢測當中,我們應當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機制,讓學生的自我認識更為客觀,更加喜歡學習英語。
1.語言評價
“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每個人都有被他人肯定的需求,農村中學的學生也不例外。相對單純的農村孩子更渴望得到稱贊、表揚。評價的整個基調應該是積極的、肯定的。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自覺地按照學習目標去努力。
2.形象評價
在小班化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運用形象化的手段,設立一些獎勵,可以是物質獎勵,如發(fā)幾個作業(yè)本之類的;也可以是精神獎勵,筆者每個月都會在班級中選出表現最為出色的一組,由他們共同來決定大家一起欣賞的英文電影,以此作為獎勵。這些手段都可以充分激發(fā)孩子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3.自我評價
關鍵詞:常規(guī)學習活動;課堂的主角;情感與鼓勵教育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新課程帶給學生的是全新的面孔與思維方式,而帶給老師的是全新的挑戰(zhàn),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的過程。面對素質教育的今天,這就勢必要求我們教師要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高效率的教學課堂。要想學好英語,必須做到“聽、說、讀、寫”全面發(fā)展。但我們中國學生尤其是新疆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在班里總能找出很多這樣的學生:筆頭作業(yè)優(yōu)秀,筆試成績遙遙領先,但一旦落實到張嘴講,上講臺馬上就臉紅,結結巴巴地講不出幾句英語來,即膽怯,又有自卑感。還有些同學上課回答問題時,旁邊其他同學常常笑他們,究其緣由,主要是學生始終接受的是被動型英語教學,學的是“啞巴英語”。
針對以上現狀,我采取了幾項相應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措施,來激發(fā)同學們學英語、講英語的興趣,從而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英語,并讓學生由衷地感覺到學習英語是快樂的。
一、逐步使課堂教學英語化,教學表情化、動作化。
學生學習英語缺乏英語語言環(huán)境,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組織和進行教學,給學生提供濃厚的英語語言學習氛圍。每節(jié)課我都盡量使用英語進行教學,除語法課之外,。從簡單的課堂用語開始,并逐漸增加句數。經過日積月累,大部分學生基本上適應了我用英語授課,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覺得只要堅持,聽說英語并不難,為素質教育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學生的英語思維空間有很大的局限性,怎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聽說英語?這就要求我們英語老師在教學中做到表情化、動作化。老師用一顰一笑、一舉一動來演示說明教學內容。如在區(qū)別一些難記易混淆的詞,如pull和push,就是在黑板上簡單畫只小船,作推拉狀,這樣既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又加大了學生聽說英語的練習密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堅持輪流用英語演講,每天至少用英語講一句話的常規(guī)學習活動
每天我讓學生堅持做值日演講,內容從簡單到復雜,話題廣泛,形式多樣,有猜謎語、講故事、唱歌、笑話、小品等等。生動形象,又具有趣味性。久而久之,學生通過上臺演講體驗到上臺演講后的成功感和愉悅感,進一步激發(fā)了同學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了自信心和學習英語的毅力。此外,每天輪流讓一個學生在黑板的左上角寫上一句英語,內容為格/言、諺語或常用的口語表達,,通過逐漸的積累,學生的詞匯量也加大了,作文水平和口語水平也隨之提高了。實踐證明:沒有什么比親自參與記憶更深刻。
三、課堂上采用探究式、互動式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
我的學生在課堂中,不只是個傾聽者、接受者、被訓練者,還作為一個主動參與者、實驗者、探索者參與進來的。讓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成為課堂活動中的真正一員,是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關鍵。因此,我指導學生采用研究性的學習方法,通過開展小組活動,積極合作,相互學習,由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一切可利用的渠道查找、制作,并講解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作品。通過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創(chuàng)設情景,“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學習。例如,當我們學到必修2的unit5 music時我就讓學生在課前分小組進行資料搜集,有l(wèi)ight music、pop music、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jazz、hip—hop,etc.然后通過小組活動進行presentation,學生自由發(fā)揮,有的小組講解時配以精美的課件,有的小組有歌曲吟唱來伴講,還有的小組分門別類來進行展示等等,這樣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并且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緊接著由學生擔當評委進行點評,互相交流,自然地引入了評價機制。在這樣一個和諧民主的氛圍里,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
四、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新課改的英語教材內容新穎,與時代聯系非常緊密,且涉及面廣,有人物傳記,風景介紹、生物科學、戲劇小說等,人文科學氛圍濃厚。在教學中,我常使用的方法有“競賽法”、“故事法”、“游戲法”、“表演法”等。例如,在課堂上,為了讓學生開口講英語,我經常采用競賽和游戲法,通常把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有時根據活動的需要還分過12個小組。以搶答的形式進行競爭,比賽的內容包括搶答詞匯,背誦句子、閱讀理解等,然后累計各組的分數,對成績好的一組進行表揚和鼓勵,并且在個人考核上給予加分,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符合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許多學生躍躍欲試。得到老師表揚和加分的,很是神氣。學生學習英語積極性自然會提高。最重要的是學生在一堂課里學到與他人合作與分享的意識,這會使他們終生受益。互動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嘗到了學習英語的甜頭。我們的作業(yè)講解也是分工協作的,學生參與的意識較強。
五、利用情感與鼓勵教育,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關鍵詞:閱讀策略 策略培訓 課堂教學
1.引言
閱讀策略是“學習者為解決閱讀中的困難而采取的行為過程”(Johnson &Johnson,1998:333)。Anderson(2004)把24項具體的閱讀策略歸為三大類:認知閱讀策略、元認知策略和補償閱讀策略。略讀、跳讀、綜合性推理和推測詞義策略是認知閱讀策略中常見的四項具體策略。閱讀策略培訓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能夠自己設定閱讀目標并為此采用相應閱讀策略的獨立的流利的閱讀者”(Silberstein,2000:12),“這就要求教師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找出并運用閱讀策略來處理閱讀材料的意識”(Nuttall2002:37)。
國外培訓研究主張顯性的訓練方式(explicit training),即學生被告知策略使用的價值,訓練的原則、目的及預期效果等。在此基礎上,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究者們提出將策略培訓與外語教學融為一體,使之成為外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Cohen,1998)。國內對閱讀策略的研究剛剛起步,且多是比較優(yōu)、差學習者使用閱讀策略差異及與閱讀成績關系等的描述性研究(例如,劉丹丹,2002;劉亦春,2002;楊小虎,張文鵬,2002)。孟悅(2004)以沈陽體育學院2001級兩個英語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對大學英語閱讀策略訓練進行了實證研究,但是以民辦院校學生為對象的策略訓練及其效果的實證性研究還不多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問題
本文試圖驗證將課堂閱讀策略訓練與日常教學相結合的新教學模式是否適合民辦院校的學生。本研究涉及以下三個問題:(1)課堂閱讀策略訓練對于增強民辦院校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是否有效?(2)策略訓練對民辦院校學生不同類型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差異?(3)策略訓練對民辦院校學生的閱讀速度是否會產生直接影響?
2.2研究對象
參加該項研究的對象為江蘇某民辦學院數學系大學二年級兩個班的學生。1班為實驗組,2班為對照組,不接受培訓,只參加培訓前后兩次閱讀水平測試。英語課由同一位教師承擔,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進度相同。
2.3研究過程
策略教學在開學初進行,持續(xù)8周,分3個階段。策略教學采取顯性訓練方式并與教材《新視野大學英語-3》講授有機結合,主要利用每單元處理課文的時間進行。在第一階段,教師講解并演示策略,詳細闡述策略教學的意義及訓練計劃,各項具體策略的使用價值、用法和場合。首先,教師根據課文設計問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并報告其思維過程。然后,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解決該問題的最佳途徑。最后,教師引出相關策略,介紹該策略的定義,結合問題演示該策略的用法,顯示其實用價值。教師通過上述方式向學生介紹本研究涉及到的四項閱讀策略:略讀、跳讀、綜合性推理和推測詞義策略。該階段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意識到學習閱讀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第二階段,教師指導學生強化練習使用策略。教師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文章著重訓練學生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遇到短篇小說,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已知信息或某些細節(jié)推斷下文的發(fā)展趨勢及結局;遇到科技說明文,可以讓學生快速閱讀文章大小標題并對文章主題、結構和大意作出預測。這是一種非結論性的問題,應積極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必在意對錯。因為在閱讀過程中根據遇到的新信息閱讀者會不斷更新自己的圖式結構。此外,還可以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快速瀏覽文章,查找人名、地名、數字、日期等細節(jié),或是根據上下文推測生詞含義及代詞指代對象等。該階段教師應注重對策略應用的分析并及時反饋給閱讀者,以便使其明白何時何處怎樣使用某項具體的閱讀策略。在第三階段,學生獨立練習使用策略來完成新的學習任務,提高其閱讀的速度和理解的準確性。該階段教師在布置完學習任務以后主要起到監(jiān)控作用,幫助學生解決在獨立使用閱讀策略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對個別運用策略有困難的學生可給予單獨輔導。
2.4研究材料
A、B卷各有3篇閱讀理解文章,共計15道閱讀測試題。所有文章均選自大學英語四級考試(CET4)中的閱讀理解部分。A卷閱讀總詞量為1641個詞,B卷閱讀總詞量為1523個詞。參照馬德高、張兆剛(2003:21)對CET4閱讀理解試題的閱讀技能檢測點的歸類方法,本研究將這15道多項選擇題分為1道主旨題(main idea questions)、9道事實和細節(jié)題(factual or detailed questions)、3道綜合性推理題(global inference questions)和2道推測詞義題(lexical inference questions)。主旨題和細節(jié)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中心大意,從文章中找出某些具體內容和細節(jié)等淺層理解能力;綜合性推理和推測詞義題考查學生推斷作者觀點、意圖或詞義、代詞指代對象等深層理解的能力。
2.5數據收集及分析
本研究通過閱讀水平測試的途徑來收集數據。培訓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同時進行了受訓前閱讀水平測試(A卷)。策略訓練結束時,兩班又同時進行B卷的測試以對比閱讀策略教學的效果。測試開始前,教師要求受試學生在30分鐘內完成閱讀任務及測試題目,同時在試卷上填寫完成測試的時間以對比策略訓練對學生閱讀理解流利性的影響。
本研究共回收有效試卷194份,其中實驗班98份,對照班96份(對照班有一名學生未參加B卷測試)。閱讀理解每答對一題得1分,每位受試的兩次分數按照主旨題、事實和細節(jié)題、綜合性推理題和推測詞義題分別統計。此外,將A、B卷的總詞數分別除以每位學生完成測試相對應的時間(以分為單位)得出其閱讀速度。筆者利用SPSS11.5對上述數據進行分析并統計出其平均值、標準差、獨立樣本t-檢驗和配對樣本t-檢驗。
3.結果與討論
3.1策略訓練對學生整體閱讀理解水平的影響
表1報告了實驗組與對照組兩次閱讀理解水平測試的統計分析結果。獨立樣本t檢驗顯示訓前兩組學生在整體閱讀水平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327>.05),而訓后兩組學生成績差異顯著(p=.014
3.2策略訓練對學生做不同閱讀理解題的能力的影響
表2列出了實驗組和對照組兩次測試四種題型各自的平均分、標準差及兩種t檢驗結果。實驗組學生在受訓后四種題目得分都有所提高(+.22,+.63,+1.22,+.62),且前后成績差異顯著(p=.021,p=.041,p=.018,p=.024)。對照組學生在主旨題、細節(jié)題和詞義題方面均有所提高(+.13,+.77,+.21),推理題成績反而有所下降(-1.27)。經配對樣本t檢驗,對照組學生除在細節(jié)題方面明顯進步以外(p=.007),處理主旨題和詞義題的能力未見顯著性提高(p=.159,p=.886>.05)。該結果表明,課堂閱讀策略教學使得實驗組學生把握文章主旨、進行綜合性推理及推測詞義的能力有所提高,特別是綜合性推理能力提高最為顯著,而其查找細節(jié)的能力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對照班按照傳統的自下而上的模式教學,學生查找細節(jié)的能力因而顯著增強,但是其綜合性推理的能力卻下降了。筆者分析這可能與B卷推理題難度偏大有關,但同時參加測試的實驗班還是取得了顯著進步,這也證明了策略教學對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進行綜合推理的能力影響最大。
3.3策略訓練對學生閱讀流利性的影響
表3描述了實驗組、對照組組內及組間閱讀理解流利性的對比情況。實驗組的平均閱讀速度提高了0.91個詞匯,配對樣本t檢驗表明這種進步具有顯著性(p=.048.05),而訓后實驗組的閱讀速度則大大超過對照組(p=.001)。該結果表明課堂閱讀策略教學對提高學生閱讀速度具有積極的影響作用。筆者預期對照班速度會略有提高,但數據顯示其速度下降。據表2分析,筆者認為有可能是B卷題目對綜合性推理能力要求較高,而對照班學生未經系統訓練,故表現較差。
表3 實驗組、對照組組內及組間閱讀理解流利性的對比情況
4.結語
4.1結果及意義
(1)在民辦院校環(huán)境下,課堂閱讀策略教學尤其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他們閱讀英語材料的信心,有利于學生整體閱讀理解水平的提高。(2)除了查找細節(jié)的能力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以外,課堂閱讀策略教學使得實驗組學生把握文章主旨、進行綜合性推理及推測詞義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特別是進行綜合性推理能力的提高最為明顯。這表明民辦院校的學生普遍缺乏這些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并進行綜合性推理的能力有待提高。(3)接受課堂閱讀策略教學的學生閱讀速度顯著提高。上述研究結果證實了在民辦院校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培訓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有效性。英語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傳授閱讀策略,幫助起點較低的學生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最終使其成為成功的閱讀者。
4.2問題及思考
在該實證研究的過程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引發(fā)了筆者的思考。(1)很多研究在培訓前后采用同一套試題,這是一種測試可信度的較為常見的形式。(Song,1998;Selinger & Shohamy,1998),如孟悅(2004)以沈陽體育學院兩個英語班學生為對象做的實證研究。但是,筆者認為盡管相隔一段時間,學生仍會對部分題目特別是細節(jié)題留有印象,因而同一套試題的兩次測試結果不能客觀地反映其水平的變化。出于上述考慮,筆者在四級題庫中選編了A、B兩套測試卷,但是很難控制詞匯量和試題難度。希望研究者今后能夠利用先進的軟件編制出比較理想的測試卷。(2)本研究未采用問卷調查,主要考慮到問卷只能提供描述性的數據而且問卷調查結果還有效度問題(文秋芳,2004)。但筆者發(fā)現統計數據只是顯示了整體的趨勢,并不能反映學生的個體差異,建議以后在測試后立即采用訪談方式要求學生報告策略使用情況,這會有助于結果的分析。(3)筆者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有很多變量難以控制。學生個體差異巨大,除了性別、生源地、家庭背景、性格等因素都會影響學生接受策略培訓的效果。教師變量也應考慮在內,教師的水平、經驗甚至授課時的情緒都會直接影響培訓效果。如何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效地控制變量,如何解釋諸多變量對閱讀策略訓練結果的影響等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Anderson,N.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Issues and Strategi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3.
[2]Cohen,A.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98.
[3]Johnson,K & Johnson,H.Encyclopedic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A Handbook for Language Teaching[M].NY:Blackwell Publishers Ltd,1998.
[4]Nutt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5]Seliger,H.W.&Sc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6]Silberstein,S.Techniques and Resources in Teaching Read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Press,2002.
[7]Song,M.Teaching Reading Strategies in an Ongoing EFL University Reading Classroom[J].Asian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1998,(8):41-54.
[8]劉丹丹.中國英語學習者的閱讀策略研究[J].外語界,2002,(6):13-18.
[9]劉亦春.學習成功者與不成功者使用英語閱讀策略差異的研究[J].國外外語教學,2002,(3):24-29.
[10]馬德高,張兆剛.大學英語考試題型透析與歷年真題精解[M].中國人口出版社,2003.
[11]孟悅.大學英語閱讀訓練策略的實驗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24-27.
關鍵詞 民辦院校 英語專業(yè) 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的高等教育國情決定了,我國民辦教育與全日制高等教育相比有著一定的差距。民辦院校無論是在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還是學生來源方面與公立學校都有著一定的差距。在社會承認度上民辦院校也不能與公立學校相比。因此,民辦院校要想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就要取得社會的認可,提高民辦學校學生的就業(yè)率對于市場經濟如此激烈的我國而言對于民辦院校的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英語專業(yè)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迅速發(fā)展的一個專業(y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尤其我國加入WTO之后,社會對于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人才數量還是人才質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國外語教學也取得了很大發(fā)展。這種對英語人才需求大量增加的形式,對我國民辦院校英語專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有力的契機,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問題。
根據 2008 年 5 月 5 日 中國教育報 公布的全國高校數目, 截止 2007 年底, 全國共有普通高校 1908 所, 獨立學院 318 所,其中民辦高校 297 所。民辦院校的英語教學處于一種極為尷尬的地位,在其前面有實力雄厚的一本、二本院校,在其后面還有高職高專院校,因此,民辦院校的英語教學面對兩面的壓力,發(fā)展形式極為不利。我國民辦院校的英語專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面對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壓力和挑戰(zhàn):(1)全日制普通高校;(2)不同類型高校的其他學科專業(yè);(3)社會偏見;(4)嚴峻的就業(yè)市場。①面對這些壓力和挑戰(zhàn),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我國民辦院校的英語專業(yè)要想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就要改革教學模式。
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增大了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求量,但是同時也對英語專業(y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說,單純的英語專業(yè)人才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培養(yǎng)復合型英語專業(yè)人才是社會對英語專業(yè)人才的需要。
英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課題,但是以往的英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多是局限在工科方面即將英語專業(yè)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但是很少涉及英語專業(yè)和社會科學的結合。這種情況很顯然是不合適的,英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是指基礎材料——專業(yè),加上增強材料——附加專業(yè)及多種技能復合而成,因為新的就業(yè)形勢對外語人才的知識結構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②因此,英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不是單純的英語和技術的結合,而是將社會需要的專業(yè)和英語專業(yè)結合起來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英語專業(yè)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融入更多的社會需要的學科。在需要融入的學科中,學科的職業(yè)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提高社會對英語專業(yè)人才的承認度。
LCCLEB 是英國及國際商會組織唯一證書授予、具有百年歷史的國際性權威考試機構,目前已經在世界上包括中國在內約90個國家設立了考試中心。LCCLEB文秘課程包括基本的寫作基礎、商務管理和商務實踐等三個方面,LCCLEB的宗旨是服務于工商業(yè),因此它與世界各地工商企業(yè)界關系密切,所發(fā)展設計的百多項考試皆符合公司對員工職業(yè)技能的嚴格要求,其證書的價值在國際上有口皆碑。③可以說,LCCLEB不僅是學生英語能力的體現,也是學生文秘能力的體現。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加入LCCLEB文秘課程是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我院作為一個民辦院校,在英語教學中加入LCCLEB文秘課程對我院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將會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英語教學中加入LCCLEB文秘課程是加強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一個方面。英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是個復雜的過程。一個優(yōu)秀的英語復合型人才需要掌握以下的技能和知識:一是外語專業(yè)方面的素質、基本技能與方法,包括扎實的語言(外語和母語)基礎知識,熟練地進行外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學習外語的方法等。二是合理的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三是綜合能力,主要包括獲取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工作適應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僅僅開設LCCLEB文秘課程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拓寬專業(yè)口徑。復合型人才的定義就決定了我們培養(yǎng)的既不是單純的專才也不是單純的通才,而是專才和通才良好結合的適應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應用人才。這就要求我們要拓寬專業(yè)口徑,在教學實踐中拓寬專業(yè)口徑的做法有: 一是加強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教學,二是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寬度與深度的合理搭配,三是加強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重視多重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培養(yǎng)。④
同時加強學生的跨學科、跨專業(yè)學習也是非常重要的。英語學科是一門語言學科,也是我們進行交流的工具。這就意味著,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的和人進行交流。要想更好的和人交流就必須了解對方的文化背景,這就要求我們的學生要有豐富的社會文化知識。實現跨學科、跨專業(yè)學習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實現。一個方面是鼓勵學生自己去主動的學習非外英語專業(yè)的課程。另一個是在課程設置的過程中,設置一些非英語專業(yè)的課程。但是不管那是一個方面都要注意英語是學生學習的根本,“外語是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中的“根”,是穩(wěn)定的、不變的,其他輔修專業(yè)只是增加人才培養(yǎng)的多樣性,增強人才培養(yǎng)的適應性,擴展外語這一主要專業(yè)的功能和應用范圍。”⑤
其次,重視實踐教學。英語專業(yè)是一個應用性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決定了學生的就業(yè)能力,因此加強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一個重要方面。由于學校教學的局限性,使得在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我們重視是課堂教學,而恰恰你忽略了實踐教學。因此,我們要改善實踐教學環(huán)境。產學結合是進行實踐教學的一個很好的措施。學校可以和企業(yè)相結合,這一方面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實踐的機會,另一方面還可以解決企業(yè)對人才的需要,最關鍵的是這可以為學生的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后,就是改善教學評估體系。教學評估是教學的指揮棒,決定著教學的發(fā)展。傳統的試卷考試使得老師和學生重視的都是單純的知識的學習。而復合型人才就決定了學生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在教學評估中,我們要采取多元化的評估體系,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踐能力。
民辦院校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只有培養(yǎng)出更加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激烈的競爭中取得更好的發(fā)展。只有將我們的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復合型的人才,才能獲得更好的就業(yè)機會。
本文系陜西國際商貿學院2011年校級科研基金成果之一,項目名稱為“民辦院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市場認同度及影響因素調查研究——以陜西國際商貿學院為例”
注釋
① 張福林.民辦院校外語人才的定型與培養(yǎng)[J].知識經濟,2010(17).
② 任瑞.論工科院校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A].李聞海.畢研韜.漢英語言與文化[C].北京:航空工業(yè)出版社,1987:407.
③ 任瑞.民辦學院英語專業(yè)新方向探討[J].蘇州城市建設環(huán)境保護學院學報(社科版),2002(2).
④⑤王靈玲.高校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研究[J].教育探索,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