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學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是指導性。畢業論文是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畢業論文作為大學畢業前的最后一次作業,離不開教師的幫助和指導。對于如何進行科學研究,如何撰寫論文等等,教師都要給予具體的方法論指導。在學生寫作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獨立進行工作,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創造精神,幫助學生最后確定題目,指定參考文獻和調查線索,審定論文提綱,解答疑難問題,指導學生修改論文初稿,等等。學生為了寫好畢業論文,必須主動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刻苦鉆研,獨立完成畢業論文的寫作任務。
二是習作性。根據教學計劃的規定,在大學階段的前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學好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專門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大學的最后一個學期,學生要集中精力寫好畢業論文。學好專業知識和寫好畢業論文是統一的,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為寫作畢業論文打下堅實的基礎;畢業論文的寫作是對所學專業基礎知識的運用和深化。大學生撰寫畢業論文就是運用已有的專業基礎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活動,分析和解決一個理論問題或實際問題,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實際訓練。寫作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將來作為專業人員寫學術論好準備,它實際上是一種習作性的學術論文。
三是層次性。畢業論文與學術論文相比要求比較低。專業人員的學術論文,是指專業人員進行科學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寫的論文,一般反映某專業領域的最新學術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科學事業的發展起一定的推動作用。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質量方面要求相對低一些。這是因為:第一,大學生缺乏寫作經驗,多數大學生是第一次撰寫論文,對撰寫論文的知識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數大學生的科研能力還處在培養形成之中,大學期間主要是學習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運用知識獨立進行科學研究的訓練。第三,撰寫畢業論文受時間限制,一般學校都把畢業論文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而實際上停課寫畢業論文的時間僅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要寫出高質量的學術論文是比較困難的。當然這并不排除少數大學生通過自己的平時積累和充分準備寫出較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1貯存科研信息
在科學研究完成之后,需對其研究結果立即加以總結,并以論文或報告的形式闡明其發現及 發明。否則,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其發明與發現逐漸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復前人所 做的工作,發生不必要的人力與物力的浪費。因此,學術論文的寫作就是貯存這些科研信息 ,使它成為以后新的發明、發現的基礎(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學技術事業的延續 和發展,不斷的豐富人類科技寶庫。人類文明的延續與發展,正是憑借著這種連續性不斷地 積累、創造、再積累、再創造的過程中實現的。因此學術論文是貯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載體, 而寫作論文則是總結科學發現的重要手段。
2傳播科研結果
早在19世紀,英國著名科學家法拉第就曾指出,對于科研工作,必須"開始它,完成它,發 表它"(to beginto endto publish)。因為,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研究與發明,都是社會 成員的個體勞動或局部承擔的科研活動的結晶。對于全人類來說,很有必要將少數人的成果 變成全人類的共同財富,這就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利用(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科學技術沒有國 界),才能使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而相互交流的方式之一就是利用科技論文付諸實施 的。這種傳播方式可以不受時間與地域的限制,也可以傳播到后代。如1997年2月27日出版 的英國《自然》雜志,首次報道了利用克隆技術(無性繁殖)培育出的一只綿羊,它無疑是基 因工程研究領域的一大突破,在世界引起了強烈的震動。因此學術論文也是傳播科研信息的 重要載體。而且按照公認慣例,科學成果的首創權,必須以學術論文的形式刊登在學術期刊 上,方能得到承認,而新聞媒體傳播,是得不到正式承認的。
3交流實踐經驗
從事臨床及醫療工作一線的其他人員,通過不斷地實踐,積累出較多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 教訓。而這些經驗與教訓是十分寶貴的。將它們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總結,并以論文形式發表 交流,就能發揮巨大的指導與借鑒作用,造福于人民。
4啟迪學術思想
在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并發展起各種學術思想,這些學術思想通過論文 的形式不斷地探索與交流,并相互啟迪,形成新的學術思想,以促進科學事業的發展。
5提高研究水平
科技論文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勞動,它凝聚著巨大的艱辛。在寫作的過程中,隨著思維 的深化,可提高科技工作中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科研水平的提高。
批評性言語學術論文語篇分析
一、批評性言語的概念
學術研究者的最基本要求是求證核實,追求創新。研究者在進行文獻回顧的過程中,必然要采用一些修辭策略對前人的結論觀點進行評價,指出其研究中的不足或空白,這就是批評性言語行為。Martin-Martin& Burgess和Salager-Meyer等的研究發現學術批評性言語一方面是顯性的,針對某位學者或某種觀點,指出其研究中的不足之處;另一方面是隱性的,不出現直接批評的詞句,而是指出研究的空白,說明整個學術社團并沒有進行該方面的研究,把學術社團作為批評的對象。批評性言語隨著時間、學科、國別不同而變化。
二、批評性言語的類別
根據Martin-Martin and Burgess的研究,學術批評性言語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類。
1.作者調節(±writer mediation)
分為有作者調節、無作者調節與轉述的批評性言語。有作者調節的批評指的是作者通過使用I,we,me等人稱代詞顯性出現在批評性言語中,對他人的批評完全負責,見例a。相反的是無作者調節的批評,即作者不直接出現在文本中而是采用the findings, the study,等詞語來表明結果的客觀性,如例b。此外,作者會在文中轉述他人的批評,這些批評行為與作者本人無關,是由另外的作者在另外的文獻中提出的,參見例c。
(a)Unlike Krashen, however, I have claimed thatmany learners develop extensive explicit knowledge and can make use of this in both formulating message in the L2 and monitoring their output. (有作者調節)
(b)The present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different language learning growth accruing from the use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direct comparison with more conventional summative assessment procedures in a longitudinal design.(無作者調節)
(c)Suchman and Jordanargue that“interactional troubles” cannot be so easily eliminated or set aside as the public opinion researchers would have it.(轉述的批評行為)
2.批評對象(±personal)
分為有人稱所指的與無人稱所指的批評性言語。前者指的是被批評的對象在文中被直接明示,見例d;后者指的是被批評的對象為整個的學術團體,而非某個具體的研究者,見例e。
(d)However,McNellis and Blumstein’s workis also characterised by very small lexicons in their case only four words and although they consider that their work is "a reasonable first approximation to the system we envision with respect to much larger size vocabularies,"proof of this claim is explicitly left to further work. (有人稱所指的批評)
(e)There is, however, very little empirical work on young children’s language play in L2. Much of the recent work has concernedstudents or it has primaril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無人稱所指的批評)
3.實現方式(±hedging)
分為采用模糊限制語的間接批評與不采用模糊限制語的直接批評。模糊限制語是用來表達不肯定或沒有十分把握的修飾成分。
(f)It seems to me, however, that the work reported in the previous paragraph does not really tak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twork idea seriously.(有模糊限制語)
(g)Work in the discourse tradition has shown that when metaphor in real language use is closely examined and when metaphor theory is applied to empirical discourse data, difficulties and questions arise. (無模糊限制語)
三、批評性言語的應用
1.不同文化間的對比研究
學術論文中的跨文化對比研究側重對摘要的分析。Martin-Martin對英語、西班牙兩種語言社會科學領域160篇論文摘要進行研究發現西班牙語論文摘要中批評性言語的數量要低于英語論文摘要,從實施批評性言語的修辭策略來看,西班牙語學術論文摘要中更多地采用有人稱所指的、直接的批評方式,而英語學術論文摘要中則較多地采用無人稱所指的、有模糊限制語的間接批評,這主要是因為兩種文化背景下的學術論著發表的壓力以及作者與言語社團的關系不同。
2.不同學科間的對比研究
不同的學科進行學術批評時所選擇的語用手段不同。Fagan & Martin-Martin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領域學術論文中批評性言語進行了對比研究。該研究以心理學與化學兩個學科為例,分別選取了論文25篇,從批評的直接、間接程度,有無作者調節以及批評的目標三個層面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化學論文中批評性言語出現頻率遠遠低于心理學論文;化學論文更多地采用非人稱的、間接的批評,而心理學論文更傾向于采用無作者調節的,直接的,針對個人、有人稱所指的批評。
3.不同時間內的對比研究
Salager-Meyer等通過對1930年至1995年間發表的醫學領域內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三種語言的學術論文的批評性言語進行歷時的、跨文化的研究發現:首先,從歷時的角度看,自1990年以后,西班牙語學術論文中的批評性言語開始采用更為掩飾的或者說英語學術論文慣常采用的“政治正確”(politically correct)的基調來表達對同行或前人研究的批評;與之相對,法語學術論文中的批評性言語歷時變化不及西班牙同行明顯,但也在慢慢地、持續地向間接批評的方向變化。其次,從跨文化的角度看,西班牙、法國的學者對于批評性言語的使用要比英語學術論文學者頻率高,而且更多地采用直接的批評方式。與其他語言相比,英語學術論文更多地采用間接地、多用模糊限制語的方式進行非針對個人的批評。
四、小結
如今信息的便捷增進了國際間的學術交流,通過對國際學術論文批評性言語的研究,發現他們在信息呈現方面的慣常做法,可以幫助國內學術論文作者了解國際刊物的寫作規范。同時有助于提高國際交流人員及英語學習者的英語論文寫作水平。國內對于學術論文的研究大都集中在語類分析層面,較多地關注立場語、模糊限制語和評價資源的使用,對于學術論文中批評性言語的研究卻很少,僅有的研究也局限于學術論文摘要這一語類。因此關注學術論文的批評性言語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Martin-Martin, P.The Rhetoric of theAbstract in Englishand SpanishScientific Discourse[M].Bern:Peter Lang, 2005.369.
[2] Hyland, 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 London:Longman,2000.203.
1.論文致謝意義
在字數超過數萬字的碩士博士畢業論文中,一般會出現致謝詞。畢業論文致謝詞用于畢業論文的結尾處,寫在正文末與參考文獻之間。其主要作用是表對導師或者對論文寫作起輔助指導之人的感謝之詞。
畢業論文出現致謝詞是對論文指導者或者合作者勞動的一種尊重的表達。它的出現有效促進形成互幫互助的社會風氣,有效展示了團隊合作價值所在。
致謝詞提供了簡略的論文寫作背景和寫作過程信息,提供的信息對讀者研判論文的寫作過程和論文價值也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致謝詞寫作有完整程序,不能任意行文。首先態度要端正,其次措詞要恰當,另外有嚴格規范的格式。
2論文致謝作用
但是致謝態度要端正,措詞要恰如其分,致謝中可以在文尾直書其名,也可寫敬稱,如某某教授、某某博士,致謝一般寫在正文末與參考文獻之間。致謝一般用于字數超過數萬字的碩士、博士論文。
3論文致謝格式
首先是對論文指導老師的致謝(致謝方向為:導師對本論文的貢獻及對論文作者的教導、影響)
然后是對論文寫作過程中提供過幫助的老師的致謝(致謝方向為:該老師師對本論文的實驗部分提供的幫助及指導,對論文實驗部分出現問題的解決等)
最后是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對幫助過您做試驗或者查資料的師兄、師姐、同學、師弟、師妹、朋友及家人的感謝。
致謝詞示范一:
大學生活一晃而過,回首走過的歲月,心中倍感充實,當我寫完這篇畢業論文的時候,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感慨良多。
首先誠摯的感謝我的論文指導老師**老師。她在忙碌的教學工作中擠出時間來審查、修改我的論文。還有教過我的所有老師們,你們嚴謹細致、一絲不茍的作風一直是我工作、學習中的榜樣;他們循循善誘的教導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給予我無盡的啟迪。
感謝三年中陪伴在我身邊的同學、朋友,感謝他們為我提出的有益的建議和意見,有了他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我才能充實的度過了三年的學習生活。
致謝詞示范二:
本研究及學位論文是在我的導師***老師的親切關懷和悉心指導下完成的。他嚴肅的科學態度,嚴謹的治學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深深地感染和激勵著我。*老師不僅在學業上給我以精心指導,同時還在思想、生活上給我以無微不至的關懷,在此謹向*老師致以誠摯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我還要感謝在一起愉快的度過畢業論文小組的同學們,正是由于你們的幫助和支持,我才能克服一個一個的困難和疑惑,直至本文的順利完成。在論文即將完成之際,我的心情無法平靜,從開始進入課題到論文的順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師長、同學、朋友給了我無言的幫助,在這里請接受我誠摯的謝意!最后我還要感謝培養我長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謝謝你們!最后,再次對關心、幫助我的老師和同學表示衷心地感謝!
經統計,收錄論文最多的前10種期刊如表1所示。從影響因子來看,發文位于前10名的期刊影響因子均不高,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我校學術地位的評價。但是,從表1中可以看出,TEXTILERESEARCHJOURNAL(紡織學科著名期刊)收錄的論文篇數有19篇,說明我校在紡織方面的科研實力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二、學科分布
SCIE數據庫的學科分類(subjectcategory)是指期刊的學科分類而不是文章的學科分類。通過Webofscience的分析功能,可以了解這10年來我校學術論文的學科分布情況,如表2。由表2可知,我校論文產出數量較多的學科集中在傳統優勢學科(紡織、材料、化學及與此有關的學科),在數學、物理、計算機科學、機械、電子電氣等方面的論文數量所占比例較小,這表明我校優勢學科特色明顯,其他學科的科研實力還有待提高。
三、結論
SCIE收錄武漢紡織大學學術論文在數量上大幅度增長,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也逐步提升,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論文的影響力與國內的一些高校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評價科研人員的科研水平,不僅要重視其發表的論文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發表在什么刊物上,影響因子為多少,被引用次數多少,這些也都應該作為考核科研水平的指標。要實現學校的辦學目標,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提高科研水平是關鍵,而科研作為一項激勵目標,不但與科研人員自身抱負、能力等有關,還與學術氛圍、科研條件等息息相關。
(1)加強科研獎勵制度建設。從統計數據分布的年限可以看出,我校近幾年產出的SCIE論文在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與學校的科研獎勵政策密切相關。科學合理的獎勵政策極大地激勵了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學校可以對高產出量、高被引率、高影響因子的論文作者加大獎勵力度,制定版面費資助制度,鼓勵高水平論文的科研成果產出。當然,在保證科研獎勵政策連續的同時,還要重視科研環境的建設,改善科研條件,做好科研設備的配置和購買[2]。
(2)加強學校對外交流合作。學校可以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和合作,讓科研人員真正做到與國際接軌,提供多種途徑了解國際領域的科研動態和科研水平,了解和認知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國際上的研究動態,掌握世界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使自己的研究工作得到國際同行的熟知和認可,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
(3)充分利用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圖書館信息咨詢部提供了定題服務、數據庫培訓服務、科技查新服務、投稿指南服務等等,科研人員應該與圖書館密切合作,及時了解最新的SCIE收錄期刊和影響因子,了解各種期刊的收錄范圍和相應的寫作格式,在投稿時做到有的放矢,胸有成竹[3]。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術論文;統計分析
學術論文是科學研究成果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一個機構在公開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和質量是其科學研究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近來來,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發展,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科研工作。本文對湖北9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和國家骨干高職院校2003-2012年學術論文統計分析,從發文量、被引頻次、下載頻次和H指數等方面說明湖北9所高職院校學術論文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數據來源
利用CNKI(中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中國引文數據庫》進行檢索,鑒于得到檢索結果的準確性,檢索策略為機構分別選擇湖北4所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和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和5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十堰職業技術學院、鄂州職業大學和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發表時間選擇“2003-2012年”,來源類別選擇“全部期刊”,匹配方式為模糊。
2.統計結果及分析
2.1發文量統計分析
發文量是衡量一個單位學術成果的重要指標,不僅能體現其科研水平,同時也能說明其學術氛圍。湖北9所高職院校2003-2012年共計發文21472篇,表1展示了湖北9所高職院校近十年學術論文發文排名:
從圖1可知,黃岡職業技術學院發文量最高,即4694篇,占總發文兩量的22%。在從近十年總體趨勢來看,湖北9所高職院校2003-2012年學術論文發文量呈現增長趨勢,說明了湖北9所高職院校的學術成果和科研水平在穩步提升。
2.2被引頻次統計分析
被引頻次是評價論文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情況下被引頻次越高,該論文的科學知識生產質量越高,原始創新的成分越多。應用《中國引文數據庫》查詢,湖北9所高職院校近10年總被引頻次為29731次,它們多數發表在專業期刊上,而專業期刊的讀者群較集中,表明了這些論文的學術關注度較高。從表2可知近十年湖北9所高職院校被引頻次排名,其中襄陽職業技術學院被引頻次最高,即6458次。從總體趨勢來看,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職院校被引頻次呈現增長趨勢,說明了湖北9所高職院校的學術論文的質量也進一步提高。
2.3下載頻次統計分析
下載頻次是一個日漸公認的評估指標,直觀上能夠與該文獻的被閱讀次數相對應,是一個日漸公認的評估指標。被引頻次越高,學術影響力越大;下載頻次越高,說明讀者對期刊的興趣越大。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職院校總下載頻次為1765319次,從表3可知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職院校被引頻次排名,其中襄陽職業技術學院下載頻次最高,即378183次,年均下載頻次37818篇。從總體趨勢來看,2003-2012年湖北9所高職院校下載頻次呈現增長趨勢,讀者關注度進一步增加。
2.4H指數統計分析
H指數(H index)是一個混合量化指標,可用于評估研究人員的學術產出數量與學術產出水平。H指數是2005年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物理學家喬治·希爾施提出的。
一個人在其所有學術文章中有N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N次,他的H指數就是N。h指數也可以推而廣之,用于到對某一個機構的科研績效評價。機構的H指數是指該機構至多有H篇論文分別被引用了至少H次。如一個機構發表的900篇文章中,有100篇論文被引用了100次以上,他的H指數是100。從表4可以看出,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和黃岡職業技術學院H指數最高,同為15,高于其他7所高職院校的H指數。
3.結語
本文數據源是CNKI,由于存在一些期刊論文沒有被CNKI收錄的情況,或者在收錄期刊年限等問題上的一些差異,會導致統計結果存在一定偏差。但本文所作的統計分析能在整體上概括湖北9所高職院校2003-2012年學術和科研的情況,希望能為高職院校建設發展提供參考。(作者單位: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圖書信息中心)
參考文獻
討論是試驗研究類論文正文的必要要素,宜單獨成章。
討論是對研究結果進行全面、細致、深入地分析、解釋和闡述的過程。討論具有探索性,在某些情況下含有推測或呈現不同見解的不確定成分。討論宜包括以下內容:
--解釋和分析結果的內在原因和機制,探討研究對象的本質和規律;
--將本研究結果與理論結果、前人研究成果、預設的研究目的或假設進行比較,分析異同,說明理由,突出本研究的創新性;
一、學術現狀
目前,在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的影響下,伴隨著對國家對學術研究的重視,本科生、研究生也參與到這場學術洪流之中。大學生做課題、發論文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質量水平卻越來越低,學術泛濫問題凸顯。有人認為可以調動大學生做科研的積極性,為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基礎;而有人卻認為這僅僅是一種學術上的浮夸(數量多但價值含量低),是對學術研究嚴肅性的不尊重。面對這樣一種現狀,全國各高等院校也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以規范學術風氣。
二、研究內容
首先,對“價值對比”中的“價值”二字進行界定。“價值”不僅僅是指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還包括學術論文的質量,更包括著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動機。其次,通過對學術政策方面的研究,尋找有關學術論文方面的政策,認真分析、思考學校對于學生的態度、做法,從而形成自己的結論。
通過對浙江師范大學部分講師和教授的調查,了解當前教師對發表學術論文的態度和期望值,為論文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礎性資料。通過教師還可以了解到時下關于本科生、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價值性爭論的焦點,進而探討兩者的價值性對比。通過對浙江師范大學部分大學生的調查,了解當前大學生對發表學術論文的心理和出發點,并了解本科生對于數量和質量的具體要求,導出本科生的價值。通過對浙江師范大學部分研究生的調查,了解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心理和出發點,并了解研究生對于數量和質量的具體要求,導出研究生的價值。了解學術論文的國內狀況,并對比分析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價值,結合有關方面的調查,形成規范大學生學術風氣的調查報告。
三、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調查問卷結果的分析,以及教師訪談的總結,得出三類人群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看法。
1、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對比
本科生中大部分人(超過37%)發表過一到三篇論文,只是接觸過一門論文寫作指導課,短短的幾個課時難以掌握論文的要領和精華之處;本科生發表過論文的人數比率竟然高達55%。相比之下,研究生雖然的比例高,但是畢竟研究生人少,其總量遠遠沒有本科生多。因此,單從數量上看,本科生發表的論文數量超過研究生。
2、 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質量對比
由上可知,本科生的數量超過研究生,但從質量來看,就不容樂觀了。本科生發表的論文絕對部分都是三級刊物(該比率高達98%)。而研究生發表的論文大部分集中在二級刊物上(比率也達到了61%),但已經有很多研究生發表過一級及以上的刊物。通過調查,大部分人不知道學術論文的抄襲是怎么回事。因此,從論文質量上看,研究生論文價值性更大些。(具體統計結果見表6)
3、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心理動機對比
大部分本科生的目的就是單純地加能力分(超過67%)或者便于今后找工作(占到了21%);但是學術研究類的文章最不感興趣的就是學術研究(僅僅占到10%多一點)。相比之下,研究生對于加能力分的舉措顯得不是那么重視(只有10%)。本來就是做研究之用,因此出于功利性的動機來寫文章必定會對論文的質量和數量有影響。(具體統計結果見表7)
4、本科生和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的態度對比
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本科生對于的態度還是持弊大于利(占到調查人數的42%);而認為利大于弊的本科生也有30%,說明本科生的態度還是具有明顯的差異性的。而研究生相對來講對于態度較為明確,超過60%的人認為利大于弊,而只有13%的人認為弊大于利,因此,研究生期間,幾乎所有人都會,而且他們的態度也較為明確。
四、反思與對策
本科階段是知識擴展和充實的重要階段,大多數同學不能寫成具有一定質量水平的文章。但本科生的數量卻超過了著力于學術研究的研究生,且質量水平低下,這一現象反映出本科生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因此,要從學校、教師、學生自身三方面談一下規范本科生的建議。首先,學校方面。適當提高加分標準,讓物質對發表學術論文的誘導減輕;并開展相關的學術規范的講座。學校應該提高獎勵標準,比如說:本科生必須在二級即以上刊物才可以享受學校獎勵的200元錢;這樣不僅有利于減少本科生的數量,而且可以提高的質量。同時,學校還應該提高能力分加分標準。比如:從現在的三級刊物論文第一作者加8分,減少到2分;這樣就會降低本科生的功利性動機,從而減少論文數量,相應地,提供論文質量。學校還應該多開展一些學術論文指導的講座,引導學生鍛煉自己的論文寫作能力,多思考,多修改。這樣,會活躍學術氛圍,營造整個學校的科研氛圍。
其次,教師應該多給予同學們以指導。在他們平時讀書的過程中,有問題的進行精心的指導;對于不知道看什么書的同學們進行閱讀的指導;對于想發論文的同學嚴格要求,指定必須看完那些書才能開始寫作,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同時也減少了的數量。
最后,本科生自身要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面,增加閱讀積累,為今后高質量論文寫作奠定基礎。
本科生要減少的數量,提高的質量。要有發一級刊物論文的雄心,而不僅僅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發表一些“學術垃圾”。要多多請教教師、研究生學長學姐,以便自己能夠提高論文寫作水平。(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繼宏.《本科生有多難?》
[2] 楊海,魏甲亮.在本科生發表學術論文的價值初探.[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3] 杜興梅.《學術論文寫作》
因礦產資源濫挖濫采造成的農田重金屬污染,已經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中國經濟周刊》實習記者 李妍|北京報道
阿月是一位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的少數民族姑娘,來自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某村,剛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個大學生,她說:“我能來北京上學,是很幸運的。”
談及家鄉,阿月情緒復雜。
云南個舊被稱作“錫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萬,錫的保有儲量為90多萬噸,占全國錫儲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錫儲量的六分之一。
在這里,所有的人都與錫緊密相關。
阿月的爺爺曾在錫礦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錫藝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錫工藝品進出口生意,阿月撫摸著陪伴她18年的小錫鐲,它已經緊緊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錫,讓這片土地變得熱鬧異常,隨處可挖的錫礦讓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來,出嫁的女兒身上,都會綴滿沉甸甸的錫飾。當地人認為,錫是神靈賜予他們的珍寶。
但與錫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據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的公開論文資料顯示,在我國,砷作為錫的伴生礦由于利用價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廢棄的尾礦。截至2008年,我國至少有116.7萬噸的砷被遺留在環境中,這就相當于百萬噸的砒霜被散落在曠野中,任雨水沖刷,注入河流,滲進土壤……
于是,這片因錫而富裕的土地也在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爺爺死于砷中毒引發的肺癌。阿月的三個伯伯也是老礦工,因同樣的病癥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來離開了錫礦,可是已經染上了嚴重的砷中毒,連劈柴的力氣都沒有,好在后來學了點手藝活,以維持生計。
從此,阿月的家鄉被稱為“癌癥村”。這里的癌癥病發率一度高達2%,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壽命不足50歲。
上世紀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開展了整頓和治理工作,所有錫礦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經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難以修復,沉重的歷史并沒有過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輩。
阿月的哥哥視力很差,太陽下山了就看不清東西;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輕人都瘦弱無力,經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來有十二畝地,種煙葉和柿子樹,每年能有上萬元的收入。“煙葉早就沒了,誰敢抽‘砒霜煙’啊?柿子樹上結的柿子都黃澄澄的,撥開了核兒都是黑的。媽媽原來最愛吃柿子,我這輩子都不會吃柿子了。”
這片曾經富饒的土地已經無法耕作,農民們沒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幾百里外的鎮上買,入不敷出的生活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背井離鄉。
記者問阿月,畢業了會回家鄉工作嗎?阿月沉默了很久,小聲說:“我也不知道。”
痛苦
類似的案例不只是出現在云南個舊。
2001年,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突如其來的天災摧毀了家園,可是,更大的痛苦卻在洪水之后。
洪水沖垮了上游廢棄的尾砂壩,導致下游萬余畝農田有害元素最高超標246倍,農作物基本絕收,臨近的刁江100多公里河段魚蝦絕跡,沿河地區全部污染。直到2004年,仍有60%的農田寸草不生,成為荒漠,刁江下游的河池市長老鄉多年來報名應征入伍的青年,竟沒有一個能通過體檢關。
曾有調研專家估算,“毒水”將經刁江進入珠江水系,整個珠三角都將因此遇難,污染會很快蔓延至百萬畝土地,影響過億人口,修復年限超過百年。
除了云南、廣西,還有湖南、四川、貴州等重金屬主產區,很多礦區周圍都已經形成了日漸擴散的重金屬污染土地。
國土資源部曾公開表示,中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而這些糧食足以每年多養活4000多萬人,同樣,如果這些糧食流入市場,后果將不堪設想。
掩蓋
曾有一位從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學家告訴了記者一個意味深長的故事。
就在前幾年,這位科學家受邀到某地檢測土地重金屬污染情況,實驗結果出來后,科學家大為震驚,因為這塊全國著名的糧食主產區污染情況已經嚴重到令人咂舌!科學家親自將監測報告遞交給當地的一位高級官員,這位官員在沉思良久后說道:“這個情況確實非常嚴重,我們也一直很重視,但是,我們目前無力治理,所以請不要告訴任何人我看過這份報告。”
記者通過多方搜集,找到了權威機構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的多篇學術論文,這些論文尚未在社會上公開披露。
根據論文資料顯示,廣東連南、廣西南丹、湖南常寧、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著大量砷渣廢棄,導致礦區周圍農作物含砷量超過國家標準幾百倍的情況。
湘江,全長856公里,流域面積9.46萬平方公里。這條灌溉了半個湖南的“母親河”如今卻因為接納了大量工業廢水,使河水中的砷、鎘、鉛的總量占全省排放總量的90%以上。
課題研究組還做了農作物重金屬含量實驗,實驗結果證明,從衡陽到長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鎘、鎳、鉛含量與國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標準比較,超標率分別為95.8%、68.8%、10.4%和95.8%。而這些“超標農作物”不僅被當地農戶每天食用,還被運送到更多的鄉鎮和城市……
論文中還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鋅的含量還要高于菜地。據科研專家介紹,由于水對重金屬的吸附能力更強,水稻等水田農作物的重金屬含量會更高。
2008年,湘江中下游農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屬污染調查實驗結果全部出爐,但是僅作為科研成果在學術刊物上發表,并未能在社會上公開以得到足夠的重視。
據湖南省政府門戶網站消息,2010年,國家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重要工程立項,并于6月投資4.6億元建設基礎設施,9月獲得國家環保部專項治理資金的支持,“湘江再見清水指日可待”。
但據科研學者介紹,按照調查論文中所提及的污染區域計算,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至少需要百億投資和十年以上的恢復周期。
那么,這些“污染重災區”的糧食是否流入市場,嚴重影響糧食安全呢?
2010年11月,記者致電湖南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接線人員稱,糧食重金屬含量檢測對設備和技術人員的要求都極高,目前國內能做出權威檢測的機構很少,他們目前還沒有相關檢測項目,因此不能表態。
今年2月16日,記者再次致電湖南省糧油產品質量監測站,該站負責人員稱,從儀器設備和技術水平上而言該站可以做糧食重金屬含量的相關檢測,但是,“我們單位沒有做過湖南任何地區的糧食重金屬含量的檢測,所以沒有數據。”
兇手
大規模的土壤重金屬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漸形成的?
曾對礦業市場做過多年深度調研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羅仲偉認為,自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內實行的是“大礦大開,小礦放開,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結果就是地方政府擁有中小礦產資源開發的審批權,‘一哄而上’全民辦礦的局面就此形成。” 羅仲偉認為,正是因為采礦權的混亂導致了我國礦業多年來一直存在著集中度不足,開采工藝落后、統籌規劃欠缺的“三大短板”。
據了解,在我國已探明的礦產儲量中,共生伴生礦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礦山綜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礦產綜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說,我國絕大多數礦山都只是為了開發極少數礦石,將更多的礦產資源破壞和廢棄了。
有媒體曾報道,在廣西環江,絕大多數礦山都沒有石排場和尾礦庫,大量廢石和尾礦就堆放在山上,這不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還容易在暴雨來臨時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礦中的有害成分在伴隨雨水逐漸擴散到更大的范圍,危害在時刻發生著。
另一個“定時炸彈”是裸露堆放的礦渣。
在云南個舊,冶煉廠、電鍍廠非常密集,礦石在這里經過加工就可以身價倍增,同時,大量的礦渣被生產出來,廢棄在礦山和礦廠附近。
據了解,在云南個舊老廠礦田竹葉山礦段,十幾萬噸砷渣已經裸露堆放在曠野里幾十年,為了阻擋砷渣對農田的污染,農民們在砷渣周圍堆砌了“土壩”,但是,砷還是通過雨水進入了地下水系統,據檢測,該礦段附近的農作物含砷量超標100多倍。
而砷渣還只是重金屬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還有汞、鎘、鉛、鉻等重金屬廢渣。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我國累計產生鉻渣600多萬噸,其中僅有200多萬噸得到處置,“五渣”總數更是難以計算。
另一個污染的來源則是化工企業排放的污水。
除此之外,農戶們過度使用化肥也能使土壤重金屬含量急速攀高。
救贖
在湖南省郴州市蘇仙區鄧家塘鄉,綠油油的草長滿了整個農田,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青色的水稻。在這塊已經被重金屬嚴重污染、無法農耕的土地上,被稱作“土壤清潔工”的蜈蚣草卻生長得郁郁蔥蔥。
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介紹說,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當于普通植物的20萬倍,通過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內,這片土地就可以“恢復健康”,在郴州已經有修復完工的土地恢復了耕作。
現在,蜈蚣草已經在湖南郴州、云南個舊、廣西環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廣西環江,蜈蚣草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畝~2000畝,成為世界上最大面積的砷污染農田修復項目。
蜈蚣草的“同盟戰友”還有東南景天,這是在廣東種植的專門修復鎘中毒農田的植物,現在東南景天在全國也有上百畝的試驗基地。
在西北,300多畝鹽堿土地上種植了被稱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僅耐寒、耐旱、耐澇、抗鹽堿,還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鉀,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成分。
陳同斌介紹說,植物修復法更接近自然生態,從經濟投入、修復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慮都是目前的最佳選擇。
但是,植物修復法的進行卻并不順利,以云南個舊為例,目前治理修復面積還不到100畝,而污染面積卻在20萬畝以上。
杯水車薪。
雖然植物修復法已經非常“實惠”,修復一噸污染土的成本已經低于200元,但是修復面積的龐大使總投入數額驚人。陳同斌舉例說,廣西環江受污染土地達萬畝,如果要全部修復,總投資至少需要幾千萬到1億元,這對當地財政來說是個不小的數目。
在廣西河池市,蜈蚣草就與桑葉或甘蔗、苧麻等經濟作物間作,使污染土地修復的同時,農民也有較好的經濟收入。
但陳同斌仍然強調,并不是所有的修復地區都能夠實現經濟利益的兼顧,土壤修復還是需要政府的引導和補貼,否則,修復規模就很難擴大。
另外,種苗繁育也并不容易。目前發現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種苗繁育存在較大的技術難度,實現大規模種苗就更加困難,所以現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種再移植到修復區的辦法,這無疑會增加成本和操作難度。
而且,類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國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則很少發現,這使植物修復法的影響范圍大大受限。
對于當地村民來說,最為痛苦的則是三至五年的修復周期過于漫長,他們守在不能耕作的試驗田旁,除了等待,他們毫無辦法。
更為殘酷的現實是,很多污染地區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復法,而選擇了“客土法”。
“客土法”也稱作物理修復法,簡而言之就是將被污染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達到的25厘米以下,用這種方法修復一畝污染土地就要花費上百萬元,而且污染土壤仍然存在,甚至會繼續擴大。但是,因為修復方法簡單,花費時間少,這種飲鴆止渴的方法被廣泛應用。
求解
“只有掐緊了準入、統一了管理、明確了監督,才能夠合理開采礦產資源,將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遏制住。”羅仲偉的觀點也得到了陳同斌的認可,“礦產不合理開采是導致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管住了開礦,就管住了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最大問題。”
羅仲偉認為,我國礦業管理立法相對薄弱,多方插手、政出多門是導致權利、責任歸屬不清的重要原因;其次,我國沒有形成統一的礦業管理體制。在管理方面,我國實行中央為主、地方為輔的權益分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對資源的關注點不同,利益取舍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在法律法規的執行上都會有偏差和扭曲。
羅仲偉認為,應該取消地方政府的礦業審批權,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參股礦業企業,建立礦業開采的利益協調機制。
另外,在礦業監督上,羅仲偉建議,成立專門的政府主管部門對礦業實行監督迫在眉睫。
“雖然礦業管理涉及到諸多部門和多方利益,調整和改革面臨困境,但是,生命的代價也迫使所有相關方都不得不變,國家政策和專項治理也在不斷加強,破解僵局并非難事。”羅仲偉表示樂觀。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全國環保專項行動成果中,截至9月30日,共排金屬排放企業11510家,取締關閉584家,在14個省(區、市)確定了148個重金屬重點監管區域,19個省(區、市)確定了1149家重點監管企業,其整治力度和監管效應都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