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通事故案例分析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高校;交通心理學;教學模式;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01-0085-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把教育資源配置和學校工作重點集中到強化教學環節、提高教育質量上來。”當前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教學模式的創新。因為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學理念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形成的較為穩定的教學活動結構和程序,反映了課程設計者與實施者對待教學的態度,并且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1]
交通心理學是研究交通運輸系統中人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的科學,是現代社會中工程技術與人因學相結合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2]通過系統地學習交通心理學課程,學生能夠掌握交通環境中人、車、路之間的相互作用規律,以及在交通過程中,駕駛員、行人、乘客的心理變化規律,從而掌握駕駛員心理選拔的技術和交通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并能具體應用到汽車駕駛、駕駛員培訓、交通管理等工作領域。
一、交通心理學的課程特色
(一)立足學術前沿
交通心理學的研究始于1913年,德國工業心理學家Münsterberg開展的電車駕駛員和船員的勝任特征研究。經過100余年的發展,在研究問題方面,從最開始只關注單一的駕駛疲勞問題,到目前從駕駛員的年齡、經驗、性別、危險知覺、警覺、決策、情緒、駕駛風格等多個角度、多種因素考察駕駛過程中人的因素對駕駛安全、運輸效率的影響。近期,還有研究者開始關注交通文化方面的問題,例如不同文化氛圍中駕駛員違規行為、禮讓行為及車語使用等方面的差異。[3]在研究方法方面,從最開始單一使用量表法、反應時法,到目前綜合使用駕駛模擬器(或實車測試)聯合腦電測量法、眼動測量法及生理多導儀全面系統考察駕駛員駕駛過程中的行為指標和生理指標。[4]
由于交通心理學學科知識體系的更新速度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教學內容立足學術前沿。既要融合工業心理學、人類工效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方法,又要注重應用心理學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應包括:影響駕駛安全的生理及環境因素、駕駛員視知覺、駕駛員注意、駕駛員危險知覺、駕駛決策、駕駛員情緒、駕駛員人格、駕駛員培訓及教育等。講授內容要厘清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的研究源流,以近5年的大量實證研究資料為堅實基礎,力圖向學生反映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的最新進展。
(二)課程體系嚴謹
根據布魯納的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地形成認知結構,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對學科基本結構的理解,學生理解了學科的基本結構,就容易掌握整個學科的具體內容,促進學習遷移、促進智力和創造力的發展,并可以提高學習興趣。[5]為了促進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發展,交通心理學課程體系必須系統而嚴謹。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是一門研究駕駛過程中人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其影響因素的科學。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交通事故都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涉及到駕駛員特質(年齡、性別、駕駛經驗、駕駛員狀態、操作熟練性、人格)、路況復雜程度(交通條件、天氣條件、路況、乘客數量和類型、車倉的人體工效學設計、車速)、分心干擾、駕駛員的文明素質、交通文化氛圍等多種因素的動態調節。[6]該課程應向學生全面系統闡述駕駛員在駕駛汽車過程中的感知、注意、決策、情緒、駕駛行為風格等心理活動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形成嚴密的知識體系。根據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只有當知識體系以網絡化的形式內化于學生的認知結構中,學生才能把知識作為主體經驗加以遷移和應用,以科學的眼光,對交通事故的成因進行人、車、路和環境綜合分析,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和提出事故預防策略。
(三)注重聯系實際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教學不能無視學生的已有經驗,而是要把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7]高校課堂教學,更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原則,《交通心理學》課程本身就是一門與現實交通生活非常貼近的應用心理學學科。國際應用心理學協會第13分會即為“交通和交通運輸心理學分會”(Division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Psychology)。如果我們把“應用”理解為嚴格利用程序來解決實際利益問題,那么應該指出,應用科學應符合三大標準:實用、迅速和方便。其具體要求如下:應用科學處理的是特殊、具體的問題,它的研究對象比基礎科學的研究對象更為明確;應用科學最后得到的結果一般并不廣泛擴散;應用科學仍然像基礎科學一樣應該適應實際情況和接受檢驗的可能性,應用科學比基礎科學更容易接受實踐的檢驗。
著眼于特殊情境的研究工作通常被認為是應用研究,基礎研究涉及的是根本性問題,總的原則或理論。應用研究直接用來回答現實某一具體問題有關的疑問。而交通心理學恰恰具備現實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實證性和實效性特點,因此,在授課過程中要注重聯系實際。集合大量事故案例分析,從問題出發,展開理論闡釋。并在每章之后,結合相關實證研究,針對人、車、路、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傳授學生如何制定預防和干預交通事故的方案。
二、交通心理學教學模式改革的內容
(一)依托團隊建設,開發教學資源
《交通心理學》是一門新課,即要求教學體系嚴謹,立足學術前沿,但是教學資源積累薄弱。迫切需要開發教材、演示文稿、教學案例、實踐項目等教學資源。針對這一問題,有研究者提出:要想把某一門課程培育好、建設好,需要充分調動教師團隊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發揮集體的力量與智慧。精品課程的建設要求系統開放化、成員團隊化、連環互動化(師生、師師、生生可以實現連環互動)。它是以學生的培養為主線、以課程的邏輯聯系為紐帶、以教師團隊合作為支撐、以質量效益為抓手、以深化教學改革為動力的新型課程建設模式。[8]
因此,主講教師應建立《交通心理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團隊。例如,可由一名經驗豐富的主講教師,帶領多名年輕教師和研究生組建教學團隊。團隊成員在教學過程中,會向學生滲透最前沿的科學知識,讓學生獲得專業化的學習指導。團隊一方面對課程進行系統研究,明確教學內容和課程之間內容銜接關系,另一方面,以課程教學大綱為藍本,結合承擔完成的其他各類交通心理學課題,進行案例規范化處理,并將其形成教學范本引入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設計中,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全員參與教學組織活動,這不僅可以全面提高團隊成員科研能力和項目研發水平,開發大量交通心理學教學資源,而且有利于將專業人才培養的精髓――團隊合作精神灌輸到課堂教學中。
(二)完善課程內容,擴充知識體系
《交通心理學》課程要求立足學術前沿,課程體系嚴謹,理論聯系實踐。國內外駕駛員安全心理的研究迅猛發展,新的研究手段以及新的研究領域層出不窮,為了緊跟學術前沿,還要不斷搜集新的研究內容,特別以往教學發現,由于大學生駕駛經驗少,案例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瓦根舍因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基本性、基礎性和范例性為標準,選擇典型案例和關鍵問題,通過講授和探討,帶動學生理解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從而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9]教學團隊需要不斷根據新的研究進展,擴充課程內容,結合豐富案例,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理論,擴充學生的知識體系。
(三)豐富組織形式,提升學習興趣
《交通心理學》課程如果嘗試使用團隊教學模式,就需要改變原有的課堂組織形式,依托教學團隊的力量開展教學活動。課程有一名主講教師,貫穿整個學年教學進程,由他介紹交通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研究歷史及研究任務等基礎知識,同時,他負責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日歷,安排教學團隊成員到課堂授課。這一組織形式并不是簡單的輪流上課,所安排的教師一定是熟悉該章節,或正在從事該領域研究的人。授課人可以將交通心理學的基礎知識融入到自己具體的研究中去,給學生全面展開該領域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和應用成果,這樣做一方面可以帶給學生最新的前沿知識,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對某一領域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將基礎知識及時應用到實際的生活和研究領域。這將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而且這也有利于學生開拓視野,訓練了邏輯思維,培養了科研視角,深刻領悟團隊精神,培養創新意識。
(四)更新方法手段,提升教學效果
《交通心理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單靠書本知識和教師講授很難給學生直觀認識,例如,關于駕駛員危險知覺、駕駛員視盲、駕駛員分心等領域的課程內容,需要依托形象生動的案例分析。由于駕駛本身是一種動態過程,一種操作行為,因此,文字說明和圖片演示都不利于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興趣。但是,又不能讓每一名學生都進入駕駛室進行演練。因此,需要找到新的教學方法來提升教學效果。此次課程改革將嘗試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搜集典型的交通事故視頻影像資料,通過特殊的視頻剪輯軟件,將網絡視頻、已有的行車記錄儀影像進行剪輯,萃取最典型的片段,在課堂演示并輔之以案例分析。并結合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幫助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掌握交通心理學知識,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能夠做到學用結合。
(五)結合實踐項目,培養創新精神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基于問題的研究性學習過程,即把學習置于有意義的比較復雜的問題情境中,旨在讓學生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從而掌握科學知識,形成問題解決技能,培養自主創新精神。[10]還有研究者提出,研究性教學在高校的實現方式是項目式教學,是以研究項目為核心重組知識體系和重構教學組織形式。[11]
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更深入地了解交通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過程,課程改革可以結合大學生創新實踐項目,開放交通心理實驗室,鼓勵學生進入實驗室開展駕駛模擬器研究和眼動研究,在科研實踐中訓練學生的應用技能。并由此改變以考試成績作為學業績效評價標準的做法,而是要求學生期末時上交一份實驗報告或科技論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王文靜.中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學為導向”綜合型課堂教學模式[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18-24.
[2]常若松.汽車駕駛員安全心理學手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2.
[3]Atchley P,Shi J,Yamamoto T.Cultural foundations of safety culture:A comparison of traffic safety culture in China,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and Behaviour,2014,(26),Part B:317-325.
[4]馬錦飛,常若松,陳曉晨,等.音樂對駕駛警覺的影響及其理論模型[J].心理科學進展,2014,(05):782-790.
[5]布魯納.教育過程[Z].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65.
[6]馬錦飛,常若松,陳曉晨.認知分心對駕駛安全的影響及調節因素[J].人類工效學,2014,(01):92-95.
[7]姚恩全,李作奎.高等學校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嵌入模式研究――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應用[J].教育科學,2009,(06):47-50.
[8]龍春陽.課程群建設:高校課程教學改革的路徑選擇[J].現代教育科學,2010,(03):139-141.
[9]段華洽,王朔柏.深化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高校本科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09,(04):35-37.
[10]羅三桂.現代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方法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9,(06):11-13.
[11]周光禮,姜嘉樂.研究性學習:本科教學改革的主導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09,(20):40-42.
Traffic Psychology Teaching Model Reform Research for Universities
CHANG Ruo-song,MA Jin-fei
(School of Psychology,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29,China)
關鍵詞:比例原則;警察法;顯著性標準
警察權兼具有強制性、裁量性、高度壟斷性等特性,其權力所能觸及范圍相當廣泛。警察權同時具有裁量性,這與法律本身不能概覽無余有關,而且在警察權涉獵范圍廣泛的情況下,其裁量權也會隨之擴大。“法律終止之處實乃裁量起始之所。”①強制性意味著警察權具有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可能性,裁量權則意味著當這種傾向沒有邊界時,其可能造成的危害的廣泛性。
比例性原則包括三項內容,適當性原則、必要性原則、均衡性原則,強調目的與手段之間的關系,功能在于實現控權。比例性原則最初就誕生于警察法上,屬于“舶來品”。其在中國的適用一直存在爭議以及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現象。本文主要通過考察警察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并以此為出發點,對比例原則在警察法上的適用提出個人微建。
本論文在第一部分主要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下稱“行政訴訟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下稱“人民警察法”)的部分內容進行分析,第二部分將主要通過案例分析我國公安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第三部分則是結合在前述部分暴露出的問題提出建議。
一、立法觀察
(一)對《行政訴訟法》分析
最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第一條、第二條主要規定了制定該法的目的以及提起行政訴訟的起因。根據第一條“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可知,我國目前的行政訴訟法的制定,將合法性原則放在第一位,而有關合理性范疇的規定有所欠缺。也就是說,當公民個人的合法性權益受到侵害時,對行政機關的審查內容包括作出的行政行為是否屬于其職權范圍內、程序是否合法等。
《行政訴訟法》第十二條和十三條,主要規定了受案范圍。通過法律內容可知,我國的受案范圍以列舉方式為主,概括式和否定式為輔的方法。在具體行政行為種類上采用了列舉方式,在職權標準、行為標準、結果標準上采用了概括方式,最后通過否定方式排除了不屬于受案范圍的類型。②明確列舉的款項對于公民個人的教育意義、對法院的指引作用更為顯著。同時,這種方式明顯限縮了我國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即使規定了兜底條款,在某些情況下還是變成了法院不受理行政案件的防護武器。據統計,2002年之后的幾年間,全國的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徘徊在10萬件左右,平均每個基層法院約30件,占法院辦理各類案件的1.8%,這與受案范圍不夠寬,有些案件不敢受理等因素有關。③“行政案件受案數如果與行政機關每年作出的數以億計的具體行政行為相比,則更不成比例:行政機關作出一千件以上乃至幾千件的具體行政行為,法院受案數才有一件,才有一項具體行政行為被行政相對人訴至法院。”④這并非是行政機關行政執法的效率以及質量高所造成的,而是我國的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狹窄造成的。另外,在十二條最后一項內容中,將行政訴訟法所保護利益限制在了人身權和財產權范圍內,顯然過于狹窄。行政機關的權利事關生活方方面面,其有可能侵害的利益也多種多樣,人身權與財產權的范圍內并不足以包含。行政指導⑤、抽象行政行為侵犯公民權利時的救濟途徑仍然是空缺的。這與本法第二條的內容也相違背。
《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主要規定了人民法院可以撤銷或者部分撤銷,并判決被告重新做出行政行為的幾種情況,主要集中于證據、法律適用、程序、濫用以及超越職權、明顯不當等情況。與第一條反應的問題相同,主要集中于合法與否的審查上。雖然明顯不當屬于合理性范疇的規定,但是過于原則化,并無對明顯不當的具體解釋。
(二)《人民警察法》
《人民警察法》第二條主要規定了我國的警察的任務以及主體范圍,是維護國家安全,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保護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財產,保護公共財產,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監獄、勞動教養管理機關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警察。第六條規定了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職責。法律結合實務可知,我國警察權力過大,警察權力高度壟斷與混同。我國警察權的廣度、深度與強度之大在世上罕見,涉及治安行政領域和刑事偵查領域,同時還擁有一系列的強制處分權。⑥與警察權力過大不相匹配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自由裁量空間的過大。
我國警察種類很多,為能夠集中討論問題,因此在下文中主要針對公安機關的警察進行討論。
二、案例分析
下面對2000年以來在《人民法院公報》⑦上的公報案例中有關公民個人警察的案例進行分析。通過搜索發現2000年以來涉及到警察執法的案件包括廖宗榮訴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二支隊道路交通管理行政處罰決定案,焦志剛訴和平公安分局治安管理處罰決定行政糾紛案,尹琛琰訴盧氏縣公安局110報警不作為行政賠償案,羅倫富不服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案,李治芳不服交通事故責任重新認定決定案。
(一)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與法律意識缺失的矛盾
上述的多數案件中警察在執法中,利用其權力優勢,警察在執法過程中較為強勢。依附于其強勢地位,在多數情況下不會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執法。例如不聽取當事人的辯解,未采取聽證會等等。可以看出,我國警察并沒有較強的程序意識,以及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意識。在前所述我國法律規定較為原則性,給予了警察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在這種情況下,警察法律意識的缺失帶來的危害性不可想象。
另一矛盾之處體現在,因為法律的原則性,在實務中公安機關依據大量的部門規章、地方規章等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事實上我國存在大量的部門規章、地方規章違反上位法的情況,通過上述案例也可看出,警察實際上對于具體的、細化的規章爛熟于心,但是對于上位法的原則性的規定并不是很熟悉。因此也出現了加重處罰等明顯違法的行政行為。還有將部門內部的一些指導文件,在對外執法時作為法律依據適用。
(二)行政不作為案件具有特殊性
在上述案例中,公安機關對于自己的行政不作為行為從未予以否認,在審理過程中對于對方所說所有事實均予以承認,僅對賠償數額有異議。最后法院認為被盜損失的主要原因來自于盜竊者,而非公安機關的不作為,因此只判決公安機關承擔50%的損失。根據我國的法律規定,該判決合法,且并無太大爭議。本案中公安機關對于自己的不作為從未予以合理的解釋,為何在面臨這種情況下采取了這樣的手段。最后賠償數額也并非巨大。可是深究即可發現其背后巨大的隱患,如果在賠償數額很少并且可預期的情況下,公安機關都選擇了不作為的方式,那么后果不堪設想。嚴格依照法律判決似乎并不能達到保護社會治安,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最終目標。
上面的分析揭示了過分強調“依法行政”、忽視比例原則背后所隱藏的負面效果。缺少手段與目的相適應的觀念,缺少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缺少應將公民的損害降到最低的意識。上述案例中,許多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連最基本的適當性原則的要求都沒有達到。
三、建議
(一)將比例原則列為警察法上的基本原則
基本原則是一種概括性和抽象性的規定,“是直接對確定而具體的事實狀態做出預先規定,也沒有明確的權利與義務內容,并賦予其一定的法律后果”⑧。“比例原則來自權利的基本性質。這種性質對于行政權的運作具有內在的支配作用,這種支配作用就體現為行政手段與目的之間的均衡比例關系。比例原則是公平正義的具體化。”⑨正如古希臘先哲所言,“公正,就是合比例;不公正,就是破壞比例。”⑩行政手段與目的之間的均衡比例實際上就是公平正義觀念的量化體現。比例原則內涵豐富,主要表現為手段與目的的平衡關系學以及控權觀念。在這一點上與警察制度目前存在的缺陷有著很強的貼合關系。
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行政主導的國家,因此公民個人權益往往受到行政權力的壓制,無法從其威嚴下得以解放。例如根據法律規定,在做出行政行為前,行政相對人是有申辯的權利,同時警察也應該聽取當事人的申辯。但在上述多個案例中,這項權利被剝奪。又例如道路交通執法。道路上的事故均是瞬間發生,無法采用很詳備的程序,否則因為處理效率低下,無法達到交通執法的目的。因此在實務中,多以警察的一人之言便對行政相對人的行為作出決定,誠然并非所有情況都會出現差錯,但是一旦出現錯誤,鑒于行政相對人的立場非常弱勢,很難為自己爭取到合法權益。在這種情況下警察的法律意識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比例原則除了可以直接指導警察執法,還可以從理念上、意識上規制警察的等行為。與合理性原則相比,比例原則提供了一個量上的參考系,在進行利益衡量時多了一種方法,更有利于指導警察的執法。法律基本原則“是對法律最基本的價值與精神的總體反映和概括”,B11“指導法律的具體適用中作為法律解釋與法律推理依據的準則”。B12有必要將其列為警察法上的基本原則。
部分學者認為比例原則存在著內在矛盾性,不適合作為基本原則。“無人有義務做不可能之事”的正義原則意味著比例原則一方面可能在某些情況下,法院對行政機關的苛求; 另一方面,在部分情況下,行政機關利用“無人有義務做不可能之事”正義原則,借比例原則“結果導向性”從事違法活動的可能性。B13但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可通過制定比例原則使用的標準,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必須運用“情景化”的推理方式而避免。這并不能影響比例原則成為基本原則。
(二)完善立法
1.適當減少法律中原則性的規定,增加細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
為避免法律的過于僵化,無法適應多變的現實情況,法律內容不可避免地要有一些原則性規定。但是我國的法律在這方面的問題較為突出,原則性的法律規定過多,導致警察機關的權力過大。通過增加細化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定,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避免裁量空間過大而導致的等問題。
2.加大我國的行政訴訟受案范圍
司法救濟是公民保護個人權利的最終手段,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受案范圍的提高是公民個人尋求司法救濟的前提,只有將更多的侵犯公民利益的事件列入到受案范圍內才能夠有效保護公民個人權益。在受案范圍的列舉方式上,應該通過概括式取代現有的列舉式,從而拓寬受案范圍,將保護范疇擴寬到更加廣泛的權益范疇內,而非是現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范圍內。概括式的另一大優點是可使受案范圍不拘泥于已有的行政行為分類上。事實上,目前有很多行為無法說出具體類型,如果通過列舉式列出,這類行政行為將無法。列舉式可以運用到排除否定條款上。
在行政行為上,部分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指導、行政內部行為等都具有可訴性,可以列入到訴訟范圍內。在這里以抽象行政行為為例。對于抽象行政行為,經2014年的修改后已經有了質的改變。但是對于部分抽象行政行為應該采取可以直接的方式,而非附帶審查。抽象行政行為的作出,有可能造成大面積的行政相對人的實際損失。“例如,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商品包裝箱有中英兩種文字,其英文字體稍大于中文字體。某日,一行政機關規范性文件,規定商品包裝箱上的英文字體必須小于中文字體,否則,每件商品罰款若干。”B14在這個案例中規范性文件的頒布會導致大量的貨物積壓,直接導致廠家遭受損失。同樣對于部分的內部行政行為、行政指導等也有直接侵犯公民利益的情形。在此應注意的是要注意區分內部行政行為、抽象行政行為、行政指導的具體類型,根據不同的類型,詳細分析其性質,再予以考慮其可訴性,而非統一全部地都納入受案范圍。
(三)比例原則的適用必須達到顯著性標準
作為一種較為抽象性的標準,比例性原則在具體適用中缺失存在一些困難,尤其因其本身包含利益衡量的含義,在適用中就會遇到更多問題。第一,在存在多種可能性的情況下,警察機關在做出具體行政行為前就必須充分考慮好每一個方案可能造成的損失,為此還必須經過小試驗。在高度專業的領域里這無疑加重了警察的負擔,造成不必要的損耗,甚至可能會錯過解決事情的最佳時間點。第二,涉及到數量的行政行為,如處罰數額,將很難達到所謂的剛好符合比例原則的平衡點上。如對于違反交通規則的處罰 19元還是20元,這將是一個永恒的難題。第三,不同的手段往往由不同的利益主體構成,由此最小侵害的結論本身還是會多種多樣。同時侵害的比較背后可能又存在侵害因素利益的比較,這是由目的與手段之參數的“異化維度”造成的。B15第四,司法適用必然意味著司法權對行政權的“長驅直入”。B16如果過于嚴苛則會將無限壓縮行政權的自由裁量空間,如果過于寬泛等于形同虛設。
筆者認為上述問題可通過顯著性標準加以解決。這里的顯著性標準包括下列內涵:第一,有關具體數量的問題和高度專業化的問題應當限制比例原則的使用,B17只有通過量的累積引起質變的情況下,才可適用比例原則。例如罰款數額并非是19元與20元之間進行比較,而是19元和2000元之間進行比較。在這里是否引起了質變要考慮的因素包括法律規定、行政相對人的職業經濟條件等、當地的收入水平等多種因素。第二,當不同種方案對于不同利害關系人造成的損害缺失有大小之分,只有這種大小之分超出“一般理性人”范圍的才能夠適用比例原則。第三,對于警察在執行任務時所造成的意外的、事先無法預料到的損失,不適用比例原則,而是應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如此一般可以避免警察在執法前的顧慮。
四、結語
立法、執法、司法,任何一個環節對于警察權力的制約、警察權力的正確使用、對公民權利保障都有很大的影響,必須從三個方面同時規制,才能保障比例原則的正確適用、廣泛適用。比例原則的優勢顯而易見,但在具體適用過程中確實存在著一些困難。并非在我國的法律土壤中自然孵化誕生的比例原則,想要根植于我國的警察法,在具體適用中以及在適用規則的選擇時,必須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包括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情況、法治發展情況、公民權利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提高程度、司法情況等。將這些實際存在的問題反映到立法、執法、司法環節中去。具體包括將比例原則視為警察法上的基本原則,適當降低原則性條款、增加具體規范,擴大受案范圍,制定符合我國實際的比例原則適用標準――顯著性標準。(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
注釋:
① 許韜:《警察法總論》,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年4月,第7頁。
② 參見莫于川:《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08頁-312頁。
③ 轉引自余凌云:《論行政訴訟法的修改》,清華法學,2014年,第2期,第10頁。
④ 姜明安:《擴大受案范圍是行政訴訟法的重頭戲》,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第22頁。
⑤ 并非所用行政指導都不具有強制性。這里指的是實質上具有強制性的行政指導。
⑥ 參見同上,第14頁。
⑦ 之所以選擇公報案例是因為公報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夠反映出我國司法實踐中普遍問題。
⑧ 轉引自翟翌:《比例原則的正當性拷問及其“比例技術”的重新定位》,法學論壇,2012年11月,總第144期,第126頁。
⑨ 張坤世:《比例原則及其在行政訴訟法中的適用――由一個具體案例引發的思考》,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2期,第18頁。
⑩ 轉引自同上。
B11 付子堂:《法理學初階》,法律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第139頁。
B12 同上,第138頁。
B13 參見翟翌:《比例原則的正當性拷問及其“比例技術”的重新定位》,法學論壇,2012年11月,總第144期,第125頁。
B14 姜明安:《擴大受案范圍是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重頭戲》,廣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1期,第24頁。
B15 參見蔣紅珍:《論比例原則――政府規制工具選擇的司法評價》,法律出版社,2010年,第351頁-354頁。
一、齊心協力、扎實工作,促進教育事業新發展
(一)基礎教育工作穩步推進。建立和完善了幼兒早期教育體系,0-3歲兒童早期教育得到充分發展,0-6歲兒童家長及看護人員普遍受到科學育兒的指導。適齡幼兒入園率達到90%,少數民族適齡幼兒入園率達到82%;比去年同期增長18.5%。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均達到100%以上,今年我區三所民校高中畢業率達到100%,全區高考文理科總上線率為84.05%,十四中學的阿依古麗•艾買提、第十二中學的夏提古力•阿克拜同學分別以427、413分位居全市民語文科第一、二名,漢語言600分以上的8人。同時積極發展特殊教育,繼續辦好十九小學附設的特教培智班,目前有8名智力障礙兒童就讀。積極做好殘疾兒童隨班就讀工作,依法保障了殘疾兒童享受同等教育的權利。
(二)各類創建工作圓滿完成
本學年,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重視和支持下,在市教育局的指導和幫助下,十六小學、遠征幼兒園成功創建成為市級規范校和市級示范園,截止到目前,我區共有5所示范化校(園)、7所規范化校(園),全區規范化校(園)創建率達到100%,示范化校(園)創建率達到41.7%;同時,十七小學被授予“市級德育示范校”稱號,十六小學和二十小學順利通過市級德育達標校的督評;今年6月,遠征幼兒園、北坡幼兒園被命名為市級“綠色學校”,目前區屬12所校園中有11所創建成為市級以上“綠色校園”,創建率達到91.7%。
(三)辦學條件、育人環境不斷改善
一年來,我們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努力改善各校、園的辦學環境和辦學條件,為各學校、幼兒園新配置筆記本電腦444臺,教育信息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為各校園會議館室配置空調104臺,并為校園購置各種教育教學儀器、設備、物品等,為校園教育教學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強化管理,注重實效,基礎教育再添新成果
(一)堅持育人為魂,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化育人
第一、在教育行政部門、學校、社會之間建立德育工作的反饋機制,利用學校、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和監管網絡,不斷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切實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定期舉辦“家庭教育”專項培訓,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與社區、家長的互動中,達到了“三位一體”的合力教育效果。如組織少先隊員到敬老院開展慰問活動,到社區開展聯誼活動,深受老人和居民的歡迎。各學校還充分發揮校園及課堂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以品德課程為核心,以各學科課程為輔助,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努力營造“教育管理無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管理無閑人,人人皆育人;教育管理無盲區,處處皆育人;教育管理無空時,時時皆育人”的良好氛圍,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第二,以活動為載體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建設教育活動。一是利用我區中小學德育教育基地、綜合社會實踐基地,組織全區中小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社會道德實踐活動。本學年共組織278個班次約1.1萬人次的中小學師生參加了城區和生態林保潔活動,既增強了師生環保、文明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為區容區貌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二是組織師生參加公民道德建設月、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月活動、“廉政文化進校園”活動等;三是利用節假日、紀念日,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開展安全法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青少年安全法制意識。四是在汶川發生特大地震后,組織區屬教育系統廣大師生涌躍捐款,849名教職工和5529名學生、幼兒共捐款142191.09元,交納特殊黨費40910元。通過這些活動,營造了濃厚的中小學思想道德教育氛圍,突出了中小學教育“以人為本,德育為首”的教育理念。區教育局被評為“捐書惠農”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先進單位和全國小公民思想道德建設實踐創新活動先進集體。
第三,堅持樹立以德育課題研究促進教育工作全面發展的理念,重視德育課題成果的轉化工作。通過課題研究實驗,學生的文明行為習慣有了很大進步,能堅持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從每天身邊的小事抓起,《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熟知率、執行率均達到98%以上,守法率達到98%以上。目前8所學校申報了“十一五”德育課題實驗研究,參與實驗教師300多名,參與實驗學生近5000人,參與率達95%以上。本學年十九小學、十八小學被評為國家級“十一五”和諧德育課題先進實驗學校,*、*等10人被評為先進個人;*、*等11人被評為先進實驗教師;64個“十一五”和諧德育課題成果獲國家獎項。
(二)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促進基礎教育工作更加規范扎實有效
教學案例和課例研究制度化。長期以來,區教育局堅持組織教師開展案例研究,鼓勵教師從鮮活的教學實踐中,選擇問題,開展研究,并積極開展教學反思和同伴交流,促進教師把課改新理念轉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努力把教學實踐經驗提升到理論高度。一是各學校、幼兒園已形成案例分析反思制度,定期舉辦案例或論文研討會,利用教研網絡平臺發表教師個人的教學隨筆、反思、日志,給教師搭建了思維碰撞的平臺;二是成功召開了*區第五屆學風建設案例研討會。8位教師、2個學校進行了學風建設經驗交流,一個個生動真實的案例無不體現著我區廣大教師在學風建設中所付出的愛心與辛勤,同時也體現著我區學風建設的良好效果,受到了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評價;三是編輯出版了*區幼兒教師優秀案例集——《唱響的旋律》和中小學教師優秀論文、案例集——《教育之豐教學之果》,記錄了區屬各校(園)校本教研、園本教研實踐情況,記錄了各校(園)教師專業成長歷程,反映了教師在教育教學改革中的感悟與成績,是我區教師結合自身實踐創作的智慧結晶;四是組織全區教師積極參加不同級別、學科的課堂教學、錄像課和案例、論文、教學設計等比賽活動,為教師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十九小學*老師作為自治區唯一代表,參加第七屆全國新世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研討課比賽獲一等獎;十八小學路萍老師代表長沙市參加自治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閱讀教學觀摩比賽獲一等獎,十九小學呂夢琦老師參加“自治區中小學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培訓及選拔賽”獲一等獎,十八小學趙紅老師作為全市唯一代表,參加自治區小學英語優質課大賽獲二等獎。
一年來,全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論文等比賽,獲個人國家級一等獎49人次、二等獎90人次、三等獎75人次、優秀輔導獎及優秀獎109人次;自治區級一等獎23人次,二等獎26人次,三等獎21人次,優秀輔導獎24人次;市級一等獎67人次、二等獎67人次,三等獎148人次,優秀輔導獎及優秀獎52人次;區級一等獎24人次,二等獎45人次,三等獎46人次,優秀輔導獎及優秀獎116人次。截至到目前,累計獲得各級集體獎178個,個人獎982人次。
課題研究和教育科研實用化。一年來全區中小學幼兒園開展各學科教育科研國家級課題7個。在“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個性化發展研究”課題年會成果評審中,教育局、十八小學獲先進集體獎,十八小學王敏老師獲《歇后語編故事》錄相課特等獎,同時有3人獲優秀科研和課堂指導獎,5名教師被評為先進個人,27名教師獲課題教學論文、課例、教學設計獎,294名學生分別獲得作文一、二、三等獎,26位教師獲全國學生作文輔導獎;在全市英語課題實驗校特色展示課活動中,3位英語教師代表*區為130位教師展示了課堂教學風采;在長沙市第二屆幼教年會上,區教育局被推選為交流單位,對我區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成功經驗做了重要發言,3位教師作了專題發言。晨光幼兒園代表“自治區級課題園本教研制度的建設”實驗園進行了成果展示,現場開放了教研活動。在區教育局統一要求和引領下,各校(園)課題研究制度日趨完善,研究過程日趨規范,課題研究工作朝著更加實用、有效的方向發展,廣大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課堂教學觀摩研討”經常化。一是各學校積極開展課堂教學評比展示與觀摩活動,引導教師學會課堂教學的自我評價和反思,逐漸形成“研究課”、“公開課”與“常態課”、“常規課”多元并存的課堂教學思路,從優化教學設計著手,進一步細化和落實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引導更多的教師解決好教學目標的課堂達成和落實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年來在全區中小學幼兒園組織不同學科、不同層次的“課改研討觀摩課、示范課、實踐活動課”約180節,約1860人次參加。二是以校(園)學科中心組為依托,開展區級教學教研活動約30次,以此帶動全區校本、園本教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形成了全區教師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的良好教研氛圍。三是積極參加并協助承辦上級組織開展的各類教學教研活動,一學年來,協助市局教研所在我區組織了約30次,共計1000多人次參加的大、小型教學研討活動。活動富有實效,在我區開展的教研活動,均得到了專家的肯定,*區教師嚴謹的工作態度、面對困難團結拼搏、勇于挑戰的精神多次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稱贊。
(三)重視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發展,開創“雙語教學”新局面
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區領導為組長、教育局局長為副組長、區相關部門領導及各學校校長為成員的“雙語”教學領導小組,及時組織各學校特別是三所民校積極行動起來,認真開展各項工作。如在民族學校開設漢語學前班,為一年級雙語教學工作奠定基礎;在漢族學校開設“少數民族學生學母語”興趣班,增強少數民族學生上漢校的信心;組織開展*區少數民族少兒雙語口語大賽活動,為各校、園少兒展示雙語才藝搭建了平臺;組織教師參加了自治區第一期MHK考試,有113名教師達標;選派81人次教師參加各級長短期派外培訓,其中一至兩年期的培訓為11人;組織教師參加教研活動和課題研究;自治區漢語教學專家劉軍來我區進行調研和指導時,對我區的雙語教學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對我區民校上課教師給予了高度評價。十四中學作為全市“1+5”試點學校不開設母語課,其他學科全部用漢語教學模式進行;本學期實現了十一中學和十七小學的合并工作,民漢合校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四)實施精細化管理,進一步規范校園管理和教育教學行為
各學校、幼兒園統一思想,形成校(園)長、教務處、教研組三位一體的管理網絡,并從常規化管理的精細化入手,使校園的各項工作都具體到人、責任到人,關注細節、注重落實。特別是在教學管理上,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目的,力求教師在每堂課、每個教學環節上都努力追求科學、規范、高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實行校(園)長、副校(園)長、教務主任、教師聽課、評課制度以及蹲點、蹲學科制度,學校領導做到切實掌握教學的第一手材料,及時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抓好課堂教學過程的管理;堅持不斷探索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建設,樹立長期質量效益觀,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學校教務處、幼兒園教研組對各教研活動記錄、聽課情況、作業批改、教案反思等做到每月一查,實現“常規常抓,有序有效”,從而促進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區教育局不斷完善和創新年終考核制度,在充分征求各校、園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調整和完善《考核細則》及《獎懲辦法》,采取年終考核與平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區屬校、園的各項工作進行全面檢查和考核,及時召開檢查情況反饋會,總結成績,發現問題,為各學校、幼兒園工作成效的展示搭建平臺,為區屬各校、園提供借鑒學習和交流的良好契機,切實通過抓好常規管理,全面提高我區中小學幼兒園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工作的生命線,為了全面地掌握、及時地調控全區中小學的教學情況,促使教師改進教學工作,保證教學質量穩步發展,區教育局建立健全教學質量監測制度,每學年進行質量抽測和畢業考試工作,同時定期召開質量分析會。各學校繼續堅持各學科階段性抽考制度,教育局加大對畢業年級教學質量跟蹤檢查的力度,形成了較為科學的復習迎考工作制度,為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基礎。
(五)倡導全面發展,走“特色亮校”、“特色育人”的發展之路
近年來,我區各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在狠抓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重視特色教育,為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個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一是各學校根據本身的文化底蘊,社會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及本校教師的專長、學科教學成果,創特色學校。十六小學開墾了600平米的養植基地,將實踐勞動列入課程,形成了“我勞動、我快樂、我成長”的辦學特色。十七小學“德育教育”和“大閱讀”一直保持著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十八小學結合區情校情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以國防教育和業余稅校為龍頭,彰顯體驗教育的辦學特色;十九小學以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和社會道德實踐活動凸現出自治區“科技特色學校”和“德育示范校”的特點,被評為區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二十小學結合教情、校情、學情,開設了兔子舞、搏擊操、新疆舞等必修課和其他選修課共計26種校本課程,積淀校園文化,突出辦學特色;十一中學以良好的師德凝聚人心,獲得年終考核師德建設先進獎;十二中學以其扎實推進的雙語教學和工作成效獲得雙語教學先進獎;十四中學以連續2年的全市民語言高考文科狀元詮釋了教育教學提高獎的含義。
二是以豐富多彩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為切入點,培育“底氣、文氣、靈氣、大氣”的學生。一年來我區各校、園充分發揮教師特長,紛紛開展各類興趣活動,全區組建成立了100多個興趣班,內容豐富,涉及面廣:樂器、舞蹈、書法、繪畫、武術、健美操、鼓號、腰鼓、電腦、棋類、主持、朗誦、手工、科技、編織等,既豐富了廣大學生和幼兒的校園文化生活、培養了特長,又為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得好成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市教育局開展的“巧手創新”兒童手工作品比賽中,北坡幼兒園獲得巧手創新獎,中興幼兒園獲得主題創意獎,區教育局獲得優秀組織獎;在市教育局組織的20*年慶元旦文藝匯演中,我區選送的3個節目,十九小學獲一等獎,十八小學獲二等獎,十二中學獲三等獎;在第十七屆全國“六一”兒童節計算機表演賽新疆賽區比賽活動中,十六小學、十九小學獲先進集體獎,區教育局獲優秀組織獎;在全國中小學生迎奧運作文大賽活動中,區教育局被評為優秀組織獎。
一年來,我們組織學生、幼兒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活動近30種,約6000人次,累計獲得個人獎項2513個。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69人次,二等獎280人次,三等獎334人次,優秀獎348人次;自治區級一等獎25人次,二等獎72人次,三等獎101人次,優秀獎114人次;市級一等獎79人次,二等獎201人次,三等獎309人次,優秀鼓勵獎107人次;區級一等獎62人次,二等獎95人次,三等獎147人次,優秀鼓勵獎70人次。
三是開展各種體育、藝術比賽活動,展現校園文化建設成果,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區教育局、區屬各中小學幼兒園每年以元旦、六一、教師節、國慶等重要節日、校園文化藝術節以及區委區政府大型慶典活動為契機,組織開展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為學生的特長發揮提供了展示的機會。2007年10月,區教育局組織開展了陽光體育大課間比賽活動,二十小學、十九小學獲一等獎,十八小學、十六小學獲二等獎,十四中學、十七小學和十一中學獲三等獎;今年4月成功舉辦的*區第六屆小學生田徑運動會,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贊、特別是在校中小學生的歡迎。
三、穩步推進,多措并舉,師資隊伍建設再上新臺階
——加大對在職領導和后備干部的培訓工作。選派中層以上領導參加崗位培訓和提高培訓,共組織了20名中小學中層以上領導參加長沙市校長高級研修班,并組織14名干部分期分批到南京、烏魯木齊等地掛職培訓。
——充分發揮“名師”示范、引領作用。重新修訂了《*區中小學、幼兒園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選拔和管理暫行辦法》,完善了區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評選制度及對骨干教師的考核管理制度。目前我區有自治區、市、區級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共計51名。這支骨干教師隊伍在教育教學教研工作中發揮著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2007年10--11月,在市、區兩級“骨干教師個性作品展示交流活動”中,我區23位骨干教師分別從不同角度、用不同主題介紹了自己多年來積淀的教育教學經驗,為全區教師提供了可學習借鑒的典范作品,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也從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骨干教師的綜合水平。
——加強教師培訓力度,走“師資興校”的發展之路。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師德建設和學風建設系列教育活動,深入推動全區師德建設、學風建設水平的整體提高。如:各學校在開學典禮上全體教師進行誓詞宣誓,并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召開校級、區級學風建設案例研討會,推廣成功經驗;開展“師德標兵”及各類先進評選,樹立典型等,落實了學風建設年各項工作。
在區委、區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區教育局進一步加大了教師繼續教育和外出培訓的力度,本學年先后選派行政領導和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學習、研討交流、觀摩活動共計1554人次。今年暑期,區教育局組織中小學273人次參加教師繼續教育培訓;同時邀請專家對500多名教師、家長開展“師生心理健康”、“和諧家庭教育”、“綜合實踐活動”專題講座,組織學校領導開展“校園管理”專題講座等培訓活動;區屬各學校還組織廣大教師開展了現代信息技術教育專業知識、技能專項培訓等。在組織教師開展繼續教育和外出培訓的同時,進一步強化《*區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做到學習必匯報,達到以點帶面的培訓效益,有力地提高了我區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今年我區16名教師取得普通話培訓和測試合格證書;217名小學教師參加《課程標準》測試,及格率達100%。
四、真抓實干,求真務實,教育行風建設再現新氣象。
——“法制進校園”工作順利開展。各校園認真貫徹落實區教育系統“五五普法”規劃,推行“法制副校長及法制輔導員”工作制度,充分發揮法制副校長、輔導員作用,切實開展各類普法教育活動,提高學生自覺學法、守法的意識;加強預防未成年人調研與交流,不斷研究探討富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新方法。一年來各學校、幼兒園分別邀請法制、交通、消防、衛生、消協等校外輔導員進行法律法規、消防安全、食品衛生安全的專題講座達到30余次。
——校園維穩、安全工作成效顯著。區教育局始終將學校、幼兒園維穩、安全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簽訂綜治、安全、糾風等目標責任書,嚴格安全教育制度,加強安全教育管理,定期對學生進行防火、防電、防震、防盜、防食物中毒、防交通事故等各類安全教育;在學期初、節假日前、傳染病多發季節,多次開展學校幼兒園安全工作大檢查和事故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加強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活動,確保學生的交通與飲食安全;在市、區疾病控制中心組織的衛生保健、計劃免疫和傳染病預防等工作和檢查中,我區5所幼兒園因工作突出扎實而多次受到表揚;組織3所民族學校開展禁毒宣傳教育,開展師生參加宗教活動和佩戴宗教服飾專項教育、管理與整治活動;區教育局為6162名在校學生、在園幼兒辦理了意外傷害事故團體保險,保險金額達到3*10元。以上措施的落實和活動的開展,營造了安全、和諧、健康的校園環境。區教育局被評為區年度優秀工作部門、糾風工作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達標單位、先進單位、代表建議辦理先進部門、檔案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巾幗文明崗等,區屬6所校園被評為區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學校,12所校園被評為區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達標學校,達標率為92.3%。區教育局還被市綜治委評為市級“平安單位”。
——規范教育收費,關注弱勢群體。認真按照“一費制”教育收費標準、“兩免一補”和*區的優惠政策等規定,進一步規范收費管理和完善減免手續,各校、園通過公示欄、學生會、家長會、信箱監督等形式,實事求是反映收費項目與金額,落實九年義務教育“一費制”和收費公示制度。為困難群體學生家長解決后顧之憂,07年秋季免教科書人數120人,免雜費人數117人,合計減免費用16531.17元;為1685名學生減免借讀費67.4萬元;為175名困難戶、低保戶學生減免雜費和課本費33268.52元。保證了義務教育階段沒有一個學生輟學。
——強化民辦教育管理,促進我區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依據《長沙民辦基礎教育評估細則》,區教育局依法對我區的2個民辦幼兒園進行了審查和清理,對這兩個辦學單位學習貫徹《民辦教育法促進法》情況,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管理制度情況,以及組織與活動、資產與財務管理、教育與教學、師資與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硬件建設等情況,進行了全面的審查,對檢查出的問題,責令及時整改,使民辦教育逐步走向規范化的軌道。
五、企校共建,扶持教育,為教育事業發展再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