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年輕的繼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父母沖突。認知評價,社會適應,青少年。
分類號 B844.2
1 問題提出
自家庭系統理論提出以來,親子互動的關系日益成為研究熱點。父母沖突是反映親子互動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以往研究發現,父母沖突是影響青少年適應的重要變量。近年來,有關父母沖突對青少年適應的影響機制受到研究者的高度重視,提出了很多理論。其中,Grych和Fincham于1990年提出的認知一背景理論為研究開辟了新視角。該理論強調婚姻沖突發生的背景因素和青少年對這些沖突背景因素的評價影響婚姻沖突和青少年適應之間的關系。沖突的背景因素包括沖突的頻率和強度、青少年先前經歷的父母婚姻沖突、青少年的性別和年齡、親子關系等。該理論認為青少年是一個積極的認識主體和問題解決者,他會根據自己以往有關父母沖突的經驗,理解并應對父母之間的沖突帶給他的壓力,對沖突的不恰當歸因和較低的應對效能感等是導致青少年問題行為的主要原因。而社會學習理論又告訴人們,孩子目擊父母的言語和身體沖突。可能直接產生對行為的接納和學習,從而導致適應的問題。因此,從這兩個理論出發,產生了極大的研究興趣:即父母沖突會直接對孩子的適應產生影響還是會通過認知評價產生影響呢?
目前,一些研究探討了父母沖突、認知評價與青少年適應的關系。Cilmmings等人的研究表明,認為父母沖突結果可怕或是認為自己應為沖突負責的青少年會產生負罪感、抑郁和低自尊。應對效能和威脅評價(對威脅的評價)能預測9~12歲男孩的內外適應問題,而自責評價能預測9~12歲女孩的內部適應問題。同時研究也證明了相對于母親的報告,青少年的自我報告是青少年適應問題的更好的預測者。在社區和婦女避難所樣本中都發現,青少年對父母沖突威脅和自責的評價在婚姻沖突和青少年內部適應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在婚姻暴力家庭研究中發現,婚姻沖突的威脅評價在婚姻暴力和男孩的焦慮關系中起中介作用,自責評價在婚姻暴力和女孩內部適應的關系中起中介作用。Clare的研究表明感知到的威脅和自責在父母沖突與7~10歲孩子的內部適應中起中介作用,沒有發現與外部問題的中介作用關系。池麗萍的研究也表明威脅認知在父母沖突與7~11歲孩子的內部問題行為中起中介作用,沒有發現與青少年外部問題的中介關系。而Mona等人的研究發現,自責和威脅評價是學齡初期青少年內部適應的重要預測者,同時威脅評價也是青少年外部適應的重要預測因素。
盡管研究有很多發現,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1)大部分研究選取的是學齡初期樣本,缺乏對學齡中期和晚期樣本的探討。因為較學齡中期和晚期的青少年來講,學齡初期青少年對父母沖突的認知評價水平可能會受到年齡、知識水平和沖突經驗的限制,由于這些局限,他們對沖突的覺察和判斷能力都可能較學齡中期和晚期青少年低些。同時也可能造成他們對父母沖突威脅的評價較高,而對自我應對效能的評價較低的情況。學齡中期和晚期的青少年可能與此不同。(2)在認知評價變量的選取上,以往的研究主要選取威脅、自責、應對評價等,本研究增加了青少年對父母沖突的解決評價,即青少年對父母沖突是否得到了解決所進行的評價。因為評價父母沖突是否得到了解決,也涉及青少年的內在認知過程,青少年要通過一系列觀察和判斷,評價父母沖突是否立即或以后會得到解決以及是否真正得到了解決,他們對沖突解決的評價會受到以往父母沖突經歷以及沖突嚴重程度的影響。因此,本研究也關注父母沖突是否通過青少年對沖突解決的評價來影響青少年的社會適應。(3)在威脅評價對青少年內外部適應的影響上還存在不一致的發現。(4)在我國已經進行的一項類似研究中,青少年適應問題是由父親和母親來報告的,而以往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自我報告是適應問題的更好的預測者。同時,在本研究中,把父母沖突具體化到沖突形式和沖突內容兩個方面,探討這兩種沖突的背景是怎樣影響青少年的認知評價。進而影響青少年適應問題的。
鑒于此,本研究著重探討父母沖突的形式和內容、青少年對沖突的評價與其社會適應的關系,并檢驗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適應間的中介作用,以期為預防干預工作提供實證依據。
2 研究方法
2.1被試
方便取樣法,選取遼陽市5所學校小學五、六年級,初中一、二年級各兩個班學生。共獲得有效被試446人,被試平均年齡為12±2.07歲。其中,小學生275人(男生132人,女生143人),初中生171人(男生81人,女生90人)。
2.2研究工具
2.2.1父母沖突形式問卷
父母沖突形式指父母沖突時的表現方式。采用3個項目評定父母之間的言語、身體和情緒沖突(指夫妻之間以冷戰、精神虐待等形式表現出的沖突,如故意冷落對方、生悶氣等)。詢問學生一年來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父母發生上述3種沖突形式的頻率,采用5點計分,從“從未發生” (1)到“每天幾次” (5)。分數越高表示該種形式的沖突越頻繁。
2.2.2父母沖突內容問卷
父母沖突內容指父母會在哪些方面發生沖突,即沖突的范圍或領域。所用問卷是根據lock Wal-1ace的“婚姻質量問卷”改編而成。共12個條目。詢問學生一一年來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父母發生各種內容沖突的強度,采用5點計分,從“非常平靜”(1)到“非常激烈”(5)。為便于統計分析,對12個題目進行因素分析,得到2個因子,分別為與孩子和與父母有關的沖突。與孩子有關的沖突包括學業、行為、日常生活安排和錢的問題4個方面。與父母有關的沖突包括工作、隱私、閑暇時間安排、業余生活、不良習慣、感情、人生觀、對待姻親的方式8個方面。兩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是44.87%。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64和0.80。分數越高說明被試報告的與內容有關的沖突越激烈。
2.2.3青少年對父母沖突的認知評價量表
選自Gryeh等人編制的青少年對婚姻沖突的感知量表,抽取其中3個維度進行測查。分別是
自我應對效能、對父母沖突威脅的評價和對父母沖突解決的評價。采用3點計分,從“正確”(1)到“部分正確” (2)再到“錯誤”(3)。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60、0.64和0.64。在統計時,對數據進行重新編碼,得分越高表示對威脅的感知越高,應對效能和對父母沖突解決的評價越好。
2.2.4青少年不良行為量表
項目選自方曉義的研究,共12個項目。評定采用4點記分,從“從未”(1)到“經常”(4)。為便于統計分析,對12個題目進行因素分析,得到3個因子:吸煙飲酒、輕微違法問題、學習問題。把吸煙飲酒、輕微違法問題統稱為不良行為,把學習問題作為一個獨立方面來評價。3個因子的累積貢獻率是55.24%,內部一致性系數分別為0.60、0.73和0.67。分數越高。表示青少年的行為問題越多。
2.2.5自尊量表
項目選自Rosenberg編制的自尊量表(SES)。采用4點計分,從“一點不像我” (1)到“非常像我” (4)。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0。得分越高,表明其自尊水平越高。
2.2.6抑郁量表
項目選自Radloff編制的流調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共20個項目。采用4點計分,從“偶爾”(1)到“多數時間或持續”(4)。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6。得分越高,表示心情越抑郁。
2.2.7社交焦慮量表
項目選自Fenigstein,Scheier和Buss編制的社交焦慮一自我意識量表。采用4點計分,從“一點不像我”(1)到“非常像我”(4)。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1。得分越高,表示社交焦慮程度越高。
2.3施測過程
主試由研究者擔任。研究者在征得校方同意后,隨機挑選實施問卷調查的班級,以班為單位,利用自習課時間進行,采取自愿的方式進行測查。
2.4數據管理
本研究采用SPSS10.0和LISREL8.53進行數據管理和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3.1 青少年報告的父母沖突、認知評價和社會適應的性別、年級差異
MANOVA分析表明,女生報告的父母情緒沖突顯著多于男生[F(1,279)=4.148,p
3.2父母沖突、認知評價與青少年社會適應水平的關系
為了解青少年社會適應水平在不同沖突形式、內容和認知評價水平上的差異,將沖突形式、內容和認知評價各變量進行再編碼,以平均數為標準,將低于平均數的規定為“少”,高于平均數的規定為“多”(在沖突內容上為“弱”和“強”;在解決評價維度上為“差”和“好”,在應對效能維度上為“低”和“高”)。結果見表。
由表可知,評價父母較好解決沖突的青少年,自尊較高,社交焦慮、抑郁、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較少:父母的言語、身體和情緒沖突越多,青少年的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越多,而身體、言語沖突越多時,其抑郁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低;與父母和孩子有關的沖突越強烈,青少年的自尊水平越低。其抑郁水平越高并且學習問題越多,而且與父母有關的沖突越激烈,青少年的不良行為也越多;青少年的應對評價水平越高,自尊水平越高,抑郁水平越低;威脅評價越多的青少年,社交焦慮和抑郁水平越高。
3.3父母沖突、認知評價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預測作用
為進一步了解父母沖突、認知評價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運用stepwise多元回歸方法,結果見表(自變量是原始分數)。
由此可知,對解決沖突的評價可顯著預測自尊、抑郁、社交焦慮和不良行為;應對效能也是自尊、抑郁的重要預測者;言語沖突可顯著預測學習問題;身體沖突可顯著預測抑郁、不良行為:與父母有關的沖突可顯著預測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與孩子有關的沖突可顯著負向預測不良行為:威脅評價可顯著預測社交焦慮。
3.4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適應關系中的中介作用
為更好地了解父母沖突、認知評價和青少年適應三者的關系,根據“認知背景理論”和已有研究結果的啟示,檢測了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適應中的中介作用。
以往研究證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沖突對其內部和外部適應問題的影響機制不同。因此,將采用結構方程模型分別檢測父母沖突對青少年內部適應和外部適應的影響。
是以認知評價作為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內部適應之間的中介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其各項擬和指數見表。
表可知,各項擬和指數達到統計學標準,說明模型能很好地擬和數據。具體而言,原來表示青少年感知到的父母沖突形式和內容(即預測變量)對其內部適應(即因變量)的直接作用的路徑系數顯著:為0.18和0.28,而加入認知中介變量后,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沖突形式和內容與其內部適應的直接作用路徑系數下降接近于0,且作用不顯著,而認知評價對內部適應的路徑系數顯著。這說明認知評價在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沖突與其內部適應間起完全中介的作用。
為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外部適應之間作為中介變量的結構方程模型,其各項擬和指數。
由此可知,各項擬和指數達到統計學標準,說明模型能很好地擬和數據。具體而言,青少年感知的父母沖突形式和內容(即預測變量)與其外部適應(即因變量)的直接作用的路徑系數顯著:為0.40和0.15,加入認知評價后,青少年感知的沖突形式和內容與外部適應的路徑系數都降低了,其中一個系數(沖突形式對外部適應)仍然顯著(0.35),另一個系數(沖突內容對外部適應)不顯著了(0.09),而認知評價對外部適應的影響也不顯著,這說明認知評價的中介作用不存在。
4 討論
4.1 父母沖突、認知評價和社會適應的性別、年級特點
研究表明,女生報告的父母情緒沖突顯著多于男生。這可能與女生本身細膩、敏感的個性有關。同時。女生的自尊水平顯著高于男生的現象提請我們注意,中小學生中經常受到老師批評和指責的往往都是男生。這可能會導致男生自尊水平的降低,還有待進一步驗證。
另外,初中生抑郁和學習問題顯著多于小學
生,自尊顯著低于小學生。這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初中生的內部和外部適應問題都越來越多。初中階段確實是一個值得探索的特殊階段。
研究還表明,初中生家庭與孩子和與父母有關的沖突都比小學生家庭激烈。這可能因為初中生的父母大多處在中年階段,“多事之秋、多重負擔的父母”加上“多事之秋、心理斷乳的青春期的孩子”,更增加了初中生父母的壓力和沖突的來源。因此,更好的對初中生進行心理和行為上的教育,以及教給初中生必要的應對父母沖突的方法和技能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研究沒有發現認知評價各維度顯著的性別和年級差異。這可能與選取樣本有關。因為選取的是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以及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他們的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差異不是很大,導致他們在對父母沖突的判斷和評價上有相似的水平。今后可考慮做年齡跨度較大或縱向的研究,可能會發現更多的差異。
4.2父母沖突、認知評價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
4.2.1 父母沖突、認知評價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關系
研究發現,父母沖突形式的多少、在沖突內容上的激烈程度、對沖突解決評價的好壞以及應對效能的高低和威脅評價的多少都與青少年社會適應存在密切聯系。
具體而言,父母沖突形式和沖突內容強度與青少年內部外部適應聯系緊密:父母言語、身體和情緒沖突越多,青少年的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越多,而身體、言語沖突越多時,抑郁越多、自尊水平越低;與父母和孩子有關的沖突越強烈,青少年的自尊越低,抑郁和學習問題越多,而且與父母有關的沖突越激烈,青少年的不良行為越多。這是因為觀察到的父母沖突的情況,無論從沖突的形式上還是從沖突的內容上看,都會使孩子感到家庭氣氛的緊張、壓抑,從而積累了很多負性情緒和想法,于是可能通過逃學、抽煙、喝酒等方法緩解自己的壓力。同時,當青少年身處壓抑的家庭環境中時,他們也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于學習上,因此也就更可能出現各種學習問題。
同時,研究的重要發現是解決評價的好壞與青少年社會適應關系最為密切:解決評價越好。青少年的自尊越高,抑郁、社交焦慮、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越少。這可能暗示,無論沖突過程怎樣。如果父母能較好的解決沖突,青少年的自尊會相應提高,抑郁、社交焦慮水平都會降低,而不良行為會減少。因為沖突是否得到了解決要依靠青少年的觀察和評價,如果青少年認為父母的沖突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會使他們感到家庭的力量,增強他們對父母和他們與人交往的信心,他們會認為父母雖然有矛盾,但矛盾最終是會解決的,所以他們不會表現出更多的負性情緒和想法,同時父母沖突的解決,也會減少他們用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來發泄心中壓抑的做法。而如果認為父母沖突解決不好,會使青少年更加擔憂和困擾,加劇他們的抑郁心境。同時觀察到的父母沖突的惡劣的解決狀況,也會使青少年在與他人交往時產生懷疑和不自信,特別是與異往時,這種情況更有可能發生,這一點在婚姻沖突代際傳遞的研究中已經得到證明,主要是因為孩子模仿了原生家庭父母不良的交往方式以及在原生家庭所習得的不良的異往觀念造成的。因此,沖突如果不可避免的要發生,父母們不妨想想如何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答復,如在事后或冷靜時向孩子解釋“矛盾會解決的,爸爸媽媽只是有點小分歧”或告訴孩子“沒什么,我們以后會把這件事情處理好”,或以幽默的形式等向孩子解釋和承諾沖突的解決,對孩子來講傷害都會減小。這一點在以往的研究中已經得到證明。總之,要么父母進行建設性的沖突,要么跟孩子進行適當的解釋,這樣就會把沖突對孩子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
研究還發現,應對效能和威脅評價與青少年內部適應聯系更為緊密。因為應對效能的評價更多的代表青少年自身面對父母沖突時所能采取的行動和有效應對的能力,應對的無效代表著一個人的能力水平低,隨之而來的是自我懷疑和否定。因此。對青少年應對策略的訓練和指導,應作為干預的重要目標。而威脅評價也更多的涉及青少年對父母沖突嚴重性評價的內部認知過程,對父母沖突的威脅評價越多,越可能使青少年在與異往時產生困難,也越可能產生恐懼、抑郁情緒,因為這可能直接影響到青少年的身體安全和情緒安全。
同時,在回歸分析中,進一步看到解決評價、應對評價和威脅評價是青少年內部適應的重要預測者。這是因為三者更多的代表了青少年在面對父母沖突時所進行評價的內部認知過程,因此與內部適應聯系更緊密。而父母沖突形式和沖突內容強度各變量是青少年外部適應的重要預測者。因為外部問題的形成更多的是青少年對父母發生沖突時行為表現的觀察學習和模仿的結果,而沖突的形式和沖突的內容強度可直接以外顯的方式作用于青少年,因此對他們外部適應影響更大。
研究還發現的一個有趣現象是與孩子有關的沖突可顯著負向預測不良行為。這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畢竟年齡較小,他們害怕因為自己的問題而引起父母嚴重的沖突,因此有可能收斂和減少自己的不良行為。也許這一結果只在我們的研究范圍內適用,還期待更多的研究去探討。
4.2.2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內外適應中的
不同作用
研究發現,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內部適應中起中介作用,沒有發現與外部適應的顯著關系。這與以往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這一研究結果是在彌補以往研究的不足基礎上得到的,可以做個大膽的推測,本研究和以往研究得到的這個研究結果可能帶有普遍性。這一研究結果同時說明,認知一背景理論可以很好解釋認知評價在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內部適應中的作用,而社會學習理論可以更好地說明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外部適應的關系。
以往研究指出,青少年內部和外部適應問題的性質、形成過程、表現和影響因素不同,應該在具體研究中加以區分。在家庭系統中,頻繁、強烈的父母沖突使青少年長期處于消極的家庭氣氛中,引起青少年長期的壓抑和恐懼,最終導致青少年表現出抑郁、自尊降低等內部問題;而外部問題的形成更多地是青少年對父母發生沖突時行為表現的觀察學習的結果,因此,對青少年外部適應影響更大的是可觀察的行為層面的因素和穩定的價值觀念等因素。而較少涉及對具體事件的解決評價、應對效能、威脅等內部認知過程。所以。父母沖突對兩種問題行為的影響機制存在差別是必然的。具體而言,當加入認知評價(解決評價、威脅評價和應對效能)變量后,發現了顯著的中介效應,即父母沖突不再直接作用于青少年內部適應問題,而幾乎完全借助認知中介變量起作用。而對外部適應而言,認知評價的引入,沒有帶來中介的效應,反而削弱或抑制了父母沖突形式和內容對青少年外部適應的相關因素的作用,從而使沖突形式和內容對外部適應的顯著影響降低,甚至變得不顯著。因此,沖突形式和內容對青少年外部適應的影響仍以直接作用為主。由此可見,認知一背景理論中所強調的認知因素正反映了青少年在沖突環境中產生壓抑和恐懼的內部心理過程,也正適合解釋父母沖突對青少年內部適應的影響,而社會學習理論則強調青少年對行為的接納、模仿和學習過程,對于解釋父母沖突與青少年外部適應之間的關系更有說服力。
5 結論
通過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1)男女生在大多數父母沖突和社會適應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只在父母情緒和自尊水平兩個方面。女生報告的情況顯著多于男生;初中生報告的父母沖突內容顯著多于小學生報告的情況,而且抑郁、學習問題顯著多于小學生,自尊水平顯著低于小學生。
(2)父母沖突的不同形式和沖突內容可以預測青少年不同方面的社會適應。言語沖突可正向預測學習問題;身體沖突可正向預測抑郁、不良行為:與父母有關的沖突可正向預測學習問題和不良行為:與孩子有關的沖突可負向預測不良行為。
關鍵詞:青年亞文化;傳播;電視選秀節目;全美超模大賽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5-0051-04
一、引 言
亞文化(Sub Culture)指與主文化相對應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現象。青年亞文化,是指在青年群體中存在的,不同于主流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它以顯著區別于主流文化的風格和樣式表現出來,為社會上處于從屬地位的青年所接受,其主要特征是邊緣性與抵抗性。
二、《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的跨國傳播模式
基于1948年由美國政治學家H.D.拉斯韋爾提出的,后廣為引用的“5W”大眾傳播基本模式,構建出以《ANTM》體現的青年亞文化跨國傳播模式:
(一)《全美超模大賽》的傳播者
《ANTM》大賽由2003年開始在美國UPN電視網絡播放,第三季開始每半年舉辦一次。2006年由于UPN和WB電視臺合并成The CW電視臺,由第七季起改為The CW播放。CW電視臺針對當今年輕的收視群體,成為了唯一一家針對18~34歲年輕觀眾的電視臺。
目前《ANTM》選秀節目已經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第15季由CCTV2播出,第17季奇藝被授權高清轉播,第18季、19季優酷被授權高清轉播。
(二)《全美超模大賽》的傳播內容
《ANTM》通過模特選秀節目的電視語言表達出的青年亞文化是傳播內容。在《ANTM》是特定符號代碼與實踐的復雜結合,符號與風格之間進行著編碼與解碼的過程。正如伯明翰學派霍爾等人所說“風格問題,更確切地說是一個時代的風格問題,對戰后青年亞文化的形成至關重要”[1],傳播內容需要以“風格”為核心問題界定。根據伯明翰學派迪克?赫伯迪格的亞文化研究路徑,整體而言,《ANTM》中的青年亞文化體現出明確的風格:在現代女性高度自覺情況下,以原有的、青年熱愛的亞文化社群風格為藍本,凝練出兼容并包的審美傾向和個性展示。由于它并不是單一青年亞文化的表現,而是多元化文化的凝練,使傳播內容在傳播受眾中具有普適接受性。
風格指向了一個方向那就是抵抗,作為“風格”的功能豐富了傳播內容的內涵。抵抗源于社會結構矛盾、階級問題、與之相應產生的文化矛盾,與中國青年群體的部分需求同源。那些在現實社會中被支配性邏輯所貶低或誣蔑的亞文化群體通過互聯網結成的人際關系網會更具凝聚力,亞文化內部成員在強烈的認同感召下,結成一個同呼吸、共患難的“我們”。
(三)《全美超模大賽》的跨國傳播渠道
1.互聯網媒介為主的小眾傳播
觀看《ANTM》的中國青年人無疑是一個經過界定小眾群體,傳播者至少是網絡技術的先鋒、英語熟練、對于美國文化有興趣與向往的一部分人,符合小眾傳播對于受眾的界定。小眾傳播的特點大致可以歸結為“內容更加專門化,接受者更為自由、主動,更富有選擇余地,傳播者更加關心和了解接受者的各種需要,利用互動的新型媒介進行傳播的傳收雙方,都必須具備較高的文化知識水平等。[2]”《ANTM》在從美國到中國的傳播運作中實際上走向了小眾化趨勢,它主要就是靠互聯網媒介這一非正式渠道傳播。小眾傳播注重受眾的反應,這是個雙向互動的影響過程。字幕組網站通過獲得受眾的反饋來決定傳播內容的。這種傳播方式,最大的特點就是改變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傳播關系和話語環境。受眾由簡單的旁觀者、被動的接受者變為參與者、選擇者。個人在互聯網平臺上選擇自己關注的話題,表達觀點、制造議題,而在這時傳統媒體形式又開始介入,傳統媒體的介入,又引起了新一輪的討論。如此循環,屬于互聯網的議程設置模式正在形成,即:
2.人際傳播
《ANTM》必然也會以“口口相傳”的人際傳播模式存在,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任何人的生存都離不開和他人之間的交往。青年受眾會將其推薦給現實生活中的朋友,以求獲得更大范圍的討論。在這個模式中每個人同樣也是信息的發出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即在影響別人的同時,也受到他人的影響。或者說,這是互聯網傳播模式植入現實生活中的存在,當普通人收看《ANTM》時又會重新回到互聯網中去,加入該傳播模式。
(四)《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在中國的受眾
觀看《ANTM》的觀眾成為青年亞文化的傳播受眾,根據理論分析可知這部分受眾多為青年人,并且會通過互聯網形成并加入青年亞文化集群,并且壯大該青年亞文化社群。《ANTM》借助于電視選秀節目這一視覺文化形態,用符號形成風格完成了意義、、身份認同的承載體與激勵體的“偉大使命”。青年人在抵抗中加深認同感,利用互聯網,聚合成社群,它形成了這樣的一個集群模式:
符號、風格與《ANTM》之間形成編碼解碼的相互關系。ANTM通過互聯網傳播給中國青年受眾,受眾通過互聯網產生認同感,并通過產生青年亞文化社群,社群在這一效果下不斷擴大,進而影響中國青年,中國青年中的一部分受到影響而成為中國青年受眾,并繼續循環反復下去。
1.認同感
青年亞文化群體渴望找到同類,找到屬于自己的集體風格,這既是青年人在青春期的心理特征,也是現代社會自我認同危機突出的表現。《ANTM》的風格從多個方面提供給中國青年缺失的認同感。《ANTM》提供了一種青年亞文化的視野:一切都可以成為審美的對象。象征死亡的吸血鬼、滴在揉皺了紙張上的鮮血、鼓噪刺耳的音樂、犯罪現場的受害者、一句刻薄的評判……《ANTM》將一切可能導致青年認同的反常美學現象收納進來。《ANTM》爭取到最廣泛的女性受眾的認同,充分說明“娛樂選秀節目的火爆,實質上是當今的受眾們特別是女性受眾的審美價值觀強烈的影像化訴求。[3]”
超模的“越軌行為”被節目解讀成獨特“個性”的展示。第5季中Lisa曾經在鏡頭前小便,自稱“Lisa媽媽”對別人說教、口無遮攔、認為自己唯一的缺點只是近視,公然與評委頂撞,在房間里醉酒并謾罵。但是她的這種傲慢、自大的個性卻成為她的“標志”并被挑選出來參與17季“全明星賽”最終奪冠。青年人從Lisa身上感覺到了一種身份,“這種身份是那些‘正派社會’給違背了令人尊敬的準則和期望的越軌者貼上的標簽,被貼上標簽,就是接受一種社會身份,接受一種社會生涯的可能性,這種社會生涯違背了‘體系’的規則和慣例。[4]”但被社會標記為“越軌”的情景、身份和職業恰恰是青年亞文化群體中的成員所具有的共性,他們的“越軌”在群體中成為“常規活動”給他們同舟共濟的感覺。
中國青年將《ANTM》當作一個遍布認同感的環境,無論興趣多么迥異、品位多么獨特的小眾人群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歸屬。他們加入這個環境中,以此來逃避現實與壓力。
2.互聯網平臺
當新媒體給予平臺,青年亞文化就有了進一步滋生、傳遞、擴散的土壤,其話語權通過融入、影響、改變主流文化得到實現。在網絡世界中,用戶可以丟掉現實世界里的包袱和身份,去承擔新的角色,從而體驗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更多”機會。網名是虛擬的“自我”,與精神的和身體的“自我”相分離。在網絡世界的亞文化集群當中,虛擬的自我比現實的自我更加強大,憑借互聯網強大的傳播力量獲得了話語權。
互聯網這一現代傳媒手段的豐富運用給予了青年亞文化表達自我的開放性空間,為青少年群體性的自我認同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資源。因為在創作者和欣賞者之間有著自由的互動空間,青年亞文化群體可以探索從前被當作威脅、被嚴格控制的意識傾向,充分表達個體認知的感官體驗和情感需求,在自己創造的審美世界中盡情釋放主體意識[5]。
3.社群
《ANTM》以模特為核心吸引力,構建了專屬于自己的一個符號體系,以符號作為“局內人”和“局外人”的標識完成身份認同的通關密語。基于此,《ANTM》愛好者在青年聚集的SNS網站形成社群,比如豆瓣網的ANTM小組,人人網的ANTM公共主頁,百度的ANTM相關貼吧。在其中,還進一步發展出“字幕組”亞文化群體。事實上,“字幕組”和貼吧之間無形當中形成了一種經驗和表意的斷裂,即在青年亞文化當中,開創者和追隨者的區分一直是必要的,這種區分會有一套復雜精細的身份體系,用于鑒別一個亞文化集群當中的頭面人物和平凡的成員。青年亞文化在團體內部表現為合作與支持,在團體外部則是競爭與對抗。這種對抗不僅表現在主流文化與亞文化之間,還會在亞文化內部區分出群體。
(五)《全美超模大賽》青年亞文化在中國的傳播效果
青年亞文化傳播在群體內達到的效果大多是偏向于正面的,而對于整體社會而言效果趨于負面,在警惕負面影響的同時,青年亞文化“反哺”功能的榮光尤為突出。《全美超模大賽》中的青年亞文化在青年亞文化群體內的傳播效果主要包括:為孤寂的中國青年提供群體歸屬感,為青年人提供了全新的角色認同,滿足中國青年的表演欲,作為負面情緒宣泄的出口,和帶動成員更加深入的認識、理解、融入社會及其運行模式。而在社會上的傳播效果則包括:過分抵抗主流文化,爭奪話語權,公眾“窺私”與“從眾”心態普及,西方消費主義思潮泛濫,社會群體意識引發沖突,不利于社會穩定和青年亞文化的“反哺”功能。
(六)青年亞文化的消解和收編
在電視節目的傳播過程中主流文化會對青年亞文化從意識形態與商業兩方面進行收編。第一種意識形態的收編方式中,主流文化會通過將亞文化界定為違準則,對亞文化進行邊緣化弱勢化,來對亞文化進行強烈的抨擊。較為聰明的媒體會選擇性地報道亞文化群體溫和的一面,加以“他們本質也是正常人”的解釋,忽略亞文化群體中不同于主流文化的部分,或將這一部分的重要性抹殺掉,來去除其差異性,它們看似解構了精英階層的話語權以及傳統媒介的霸權,完全站在草根的層面,從另一個“小眾”的視角來實現并最終完成整個亞文化的收編。
相對于意識形態收編而言,商業收編顯得較為隱秘和微妙。商業收編力量可以通過“長尾效應”滲透到青年亞文化社群之中。以在節目當中出現的各種亞文化服飾為例,經過《ANTM》的傳播效應,這些原本限定在個別亞文化集群中的服飾會成為主流社會中普通受眾追逐效仿爭相購買的對象,伴隨著激增的市場需求,大幅度提高其產量。在這一過程當中,為了迎合市場的需要,亞文化服飾當中難以被普通群眾接受的符號和信息將被替換掉而成為一種對消費者友好的服飾風格。商品和市場無處不在的觸手一方面對亞文化服飾進行了廣泛的傳播,另一方面不可避免地將亞文化服飾歸入潮流和時尚的范疇內。而很不幸地是,時尚會使得任何一種亞文化在時尚當中自行消解,從而成為一種主流文化。這是與篡改作用相輔相成但比其更加強大的一種收編方式,它利用了資本的力量將主流文化的國境直接延伸至亞文化的疆土之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各位校友、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秋風送爽,丹桂飄香;金秋九月,滿載收獲,播種希望。在全國人民滿懷希望喜迎黨的十勝利召開之際,我們迎來了關廟中學建校四十周年這個光榮而美好的日子!
今天,是個歡聚的日子——關心和支持學校發展的領導、朋友來了,從母校畢業的學子們回來了!
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新朋老友相約母校,共同慶祝關廟中學四十歲生日!
今天,是個分享的日子——園丁學子齊聚一堂,共同追溯分享近半個世紀的芬芳!
今天,更應是個感恩的日子——我們在校園舉行儉樸而又熱情的慶典,共同回憶曾經的關懷,共同回顧歲月的甘甜,共同點燃青春的激情,共同描繪未來的藍圖。
借此機會,首先請允許我代關廟中學全體在校師生,向出席今天慶典的各級領導、各位來賓,向曾經在關廟中學這塊熱土上辛勤耕耘的校領導、老同事,向熱情關注、支持母校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屆校友,向長期支持學校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最熱烈的歡迎和最誠摯的謝意!
1972年元月,隨著社辦中學熱潮的興起,關廟中學應運誕生了!四十年風雨滄桑,四十年奮斗不息。從建校之初的艱辛創業,到在改革開放春風里興校之路的探索,從新世紀教育改革大潮中強校之略的制訂,到“教育強市”“教育強區”發展戰略的實施。四十年來,學校始終擔負著播撒真知、傳承文明、樹德育才、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在黨的教育方針指引下,她從一株幼苗長成一棵充滿生機的大樹,根深葉茂,桃李爭榮。四十年來,學校已培養初、高中畢業生數以萬計,為國家和地方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建設人才。他們中有受人尊重的科技人才,有造福一方的黨政領導,有保家衛國的人民衛士,有引領一方的商海精英,更有許多默默無聞、埋頭苦干、無私奉獻的普通勞動者。
今天,在這樣一個喜慶而值得紀念的日子里,我們撫今追昔,感慨萬千。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各界人士——是你們數十年如一日的熱情關愛和大力支持,為關廟中學的發展和騰飛創造了良好的精神和物質環境;衷心感謝關廟中學的歷任領導——是你們以遠大的目標,執著的精神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學校的發展打好了基礎,為關廟中學的未來輝煌構筑了堅實的平臺;衷心感謝曾經在此工作過的所有教職員工——是你們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培養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為關廟中學人才的輩出,聲譽鵲起立下了汗馬功勞;衷心感謝關廟中學的歷屆校友——你們無論身處何方,從事何種工作,擔任何種職務,都積極投身社會,拼搏進取,勤奮工作,誠實做人,你們以關廟中學人特有的樸實嚴謹受到高校和社會的歡迎,為母校贏得了聲譽和好評;衷心感謝關廟中學現在的各位同仁DD學校的發展壯大,有著你們辛勤的汗水,學生的點滴成長進步,有著你們諄諄的教誨。你們用崇高的情懷,鑄造了能體現學校精神的一座豐碑,你們用堅實的脊梁,撐起了能象征學校發展的一片藍天!
四十年薪火相傳,四十年力鑄輝煌。學校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始終堅持“尚德立志,篤學進取”的校訓,形成了“惜時守紀、勤奮進取”的校風,“敬業奉獻、求實創新”的教風和“樂學善思、志存高遠”的良好學風,錘煉了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打造了一所“學生管理嚴,人文素養高,學習氛圍濃,生活環境好”的農村普通中學,積極探索適應新形勢要求的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改革新路,充分挖掘學校各方面辦學要素的潛能,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學校聲譽與日俱增,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更是一步一個臺階,一年一個輝煌。學校先后獲得區級“高考先進單位”、“校本教研示范校”,市級“素質教育優秀學校”、市級“衛生先進單位”、市級“綠色校園”、市級“園林式校園”, 省級“家長示范學校”、省級“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薪火相傳,教澤綿延。悠悠歲月留下了關廟中學人振興教育,矢志不渝的艱難步履,風雨滄桑留下關廟中學人勇于開拓、不斷前行的光榮歷程。關廟中學人憑著沖天的熱情,不懈的努力,深入的鉆研,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豐碩成果。教學質量穩步提升。2000年我校初中升學考試成績位列關廟老區之首。2003年“三試合一”考試,多個學科人均成績進入全區前十位,尤其是近十年來的高考,一年一個臺階,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績,去年和今年高考連續兩年超額完成了區局下達的目標任務。區教體局先后兩次到校祝賀,送來了賀信和獎金,全校教職員工深受鼓舞,干勁倍增。
在注重狠抓質量的同時,近十年來,學校多方爭取資金,加大硬件建設力度,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先后投資近千萬元,修建了教師宿舍樓、綜合實驗樓、學生公寓樓、行政辦公樓、水沖式廁所,新建了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備課室、圖書閱覽室、音樂美術室、理化生實驗室。硬化、亮化、綠化、美化、凈化校園,使得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在未來幾年里,學校在狠抓管理不斷提升辦學質量的同時,將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今年將修建圍墻,投資451萬元的餐住樓即將動工,增補的63萬元的校安工程也將開工建設,2013年,擬建塑膠跑道,標準運動場,翻新高中部教學樓,讓教室設備進一步現代化。我們將努力創建省級標準化高中,力爭建成江北片區省級示范初中。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全校教職員工付出艱辛的勞動,同時更需要各級領導、各屆校友及社會各屆人士的熱切關注和大力支持。
40年,或許只是一個短暫的歷史瞬間,面向未來,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深感農村基礎教育任重而道遠。學校管理有待進一步規范,教育教學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校園基礎設施有待進一步完善。我相信,我深深地相信有各位領導、各界人士、各位校友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我們的未來不是夢!不久的將來,一個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環境優雅,人文和諧的現代化的校園定會展現在這片土地上。我們將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深化改革,開拓創新,以未來輝煌前景為動力,以培養祖國建設人才為目的,秉承以德治校依法執教的光榮傳統,牢記神圣使命,爭一流的辦學條件,建一流的教工隊伍,求一流的學校管理,立一流的校紀校風,創一流的教育質量,育一流的現代人才,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更多高質量的人才,為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做出更大的貢獻。
1、男主叫真宇的漫畫叫《年輕的媽媽》又名《繼母》《臨界曖昧》。
2、《年輕的媽媽》是最近非常火爆的一部都市韓漫畫,故事很精彩,主要講述了男主真宇和年輕后媽荷妍之間的倫理故事。
3、漫畫中年輕后媽荷妍與男主真宇只相差10的年齡。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 教育;方法;暴力;攻擊;青少年
【中圖分類號】 R 39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9-1091-03
Association Between Paternal Styles and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in Community Youth/YAO Yu-hua*, CHEN Dao-yong, ZHOU Feng, et al.* Hongk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20008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aternal styles of community youth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violence prevention. Methods In this research, adolescents with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served as case group, and the ones without violence attack behavior were used as normal control group.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of community youth were investigated by case-control study using evaluation scale. Results The study showed that fathers' warmth of feeling & understanding(FF1), punishment(FF2), refusal & repudiation(FF5) in case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Education; Methods; Violence; Aggression; Adolescent
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暴力為“蓄意的運用軀體的力量或權力,對自身、他人、群體或社會進行威脅或傷害,造成或極有可能造成損傷、死亡、精神傷害、發育障礙或權益的剝奪”[1]。據WHO暴力傷害報告報道,2000年全球共有50萬人死于暴力,他殺率為8.8/10萬,并且90%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他殺比例最高的是15~29歲的男性,在青少年創傷死亡構成比中占居首位[2]。已有的研究結果顯示,在影響青少年犯罪暴力性傷害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養方式是很重要的[3-4]。父母教養方式(parenting style)是指父母對子女撫養、教育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相對穩定的行為傾向[5]。社區青少年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已輟學在家,無固定工作,認知能力和自制力均較差,極易發生暴力攻擊性事件。該研究通過對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青少年的父母教養方式進行調查,探討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青少年父母教養方式的特征,為預防暴力傷害提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15~26歲、小學以上文化程度、能完成測試的上海市社區青少年(具有上海市戶籍,年齡在16~25周歲,無固定工作和收入或已終止學業和尚未進一步就學的青少年)作為研究對象。
案例組是指調查對象能清晰回憶過去12個月有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調查表后共有81例,平均年齡為(20.42±2.72)歲,男性80例,女性1例;對照組與案例組居住在同一居委會、經過調查過去12個月無暴力攻擊行為的社區青少年,剔除不合格調查表后共304例,平均年齡為(21.87±2.48)歲,男性286例,女性18例。
排除標準:有腦器質性疾病及嚴重軀體疾病者;對調查不合作者;不能有效完成測驗者。
1.2 方法 暴力攻擊行為的判定標準:凡直接實施過以下任意一種行為1次者,認定為l次暴力攻擊行為;對他人惡意地打耳光;對他人惡意地推搡或朝他人扔東西;對他人惡意地在地上拖;對他人惡意地敲打、踢、抽打、扼、卡;燒和使用槍、刀或鈍器攻擊他人[6]。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資料問卷 由筆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年齡、性別、教育、家庭情況和其父母的一般情況,以及暴力攻擊行為發生情況。
1.3.2 父母教養方式評價量表(EMBU) 該量表為子女評價父母教養方式的問卷,由瑞典Umea大學精神醫學系Perris 教授編制。本研究采用的中文版是由岳冬梅等人修訂成中文版[7-8];共有66 個條目,其中父親教養方式有6個因子(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度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母親教養方式有5個因子(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度干涉過度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采用Likert 自評式4點記分:從“從不”到“總是”記為 1~4 分,要求被試者通過回憶成長過程中父母對自己的養育方式來進行評定。該量表的各因子同質性信度平均系數為0.75,分半信度平均系數為 0.76,重測信度平均系數為0.78。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4 統計方法 所有資料和數據均經EpiData 3.1錄入,采用SPSS 11.5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父母教養方式比較 案例組的父親FF1(情感溫暖與理解)、FF2(懲罰、嚴厲)、FF5(拒絕否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案例組的母親MM2(過度干涉過度保護)、MM3(拒絕、否認)、MM4(懲罰、嚴厲)與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案例組與對照組不同父親教養方式得分比較(x±s)
組別人數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過度保護
案例組8139.835±10.38920.265±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10.443±2.854
對照組304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9.835±2.686
t值-2.8083.5791.642-0.6142.9781.760
P值0.0050.0000.1010.5400.0030.079
表2 案例組與對照組不同母親教養方式得分比較(x±s)
組別人數情感溫暖與理解過干涉、過保護拒絕、否認懲罰、嚴厲偏愛被試
案例組8146.324±11.18536.930±8.90315.268±5.69215.366±6.46412.591±4.019
對照組30447.132±10.64634.637±7.38713.607±4.25312.929±4.10011.564±3.553
t值1.7002.2522.7523.9661.657
P值0.0920.0250.0060.0000.099
2.2 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性比較 通過對父母共有的5個主因素(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的一致性比較,結果顯示,案例組和對照組的父母在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等方面的一致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表3 案例組與對照組父母教養方式一致性比較(x±s)
組別統計值情感溫暖與理解懲罰、嚴厲過分干涉偏愛被試拒絕否認
案例組 父 39.835±10.38920.270±7.25120.962±5.32211.043±4.01911.608±4.118
母 46.324±11.18523.481±8.45936.930±8.90312.591±4.01915.268±5.692
t值-3.683**4.349**-13.487**-1.820-4.544**
對照組 父 43.533±10.37417.522±5.63220.021±4.27711.422±3.63510.323±3.179
母 47.132±10.65612.929±4.10034.637±7.38711.564±3.55313.607±4.253
t值-4.144**11.299**-29.262**-0.359-10.574**
注:**P
3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案例組與對照組比較顯示出較低的情感溫暖與理解、較高的拒絕否認、較高的懲罰嚴厲和過多的干涉保護。提示教養方式與人格的形成有關系:父親對子女情感溫暖越多、越理解子女,子女的情緒越穩重,性情越溫和,善于自我控制;反之,子女的情緒比較焦慮,遇到刺激有強烈的反應,以至出現不理智的行為[9]。父母的情感溫暖可使子女形成熱情、自信、有獨立性、有堅持性、積極情緒較多的人格特點,被認為是人格偏離的保護因子[10];在父母懲罰嚴厲等強制教育方式下, 子女容易形成情緒不穩、殘暴、缺乏同情心等人格傾向[11]。懲罰過重、過于嚴厲有可能使子女對他人產生怨恨、報復心理甚至進行犯罪活動。父親的過分干涉可能使子女的情緒不穩定,喜歡挑釁,殘暴沖動,更容易產生暴力犯罪;母親過度的保護、干涉方式會加劇子女的情緒不穩定,有強烈的情緒反映,如焦慮、擔憂、憂心忡忡。有研究表明,父親拒絕否認與子女強迫癥狀水平、偏執程度、敵對心理產生、抑郁形成和情緒不平衡都表現出顯著的相關;而母親拒絕否認與工讀生強迫癥狀、偏執、抑郁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焦慮、人際關系緊張與敏感都存在較為顯著的相關[12]。
教養方式對青少年自尊的發展也有顯著影響。父母對青少年兒童采取“溫暖與理解”的教養方式會促進其自尊發展,提高自尊水平;相反,父母采取“懲罰與嚴厲”、“過分干涉”、“拒絕與否認”、“過度保護”等教養方式,都會不同程度地阻礙青少年兒童自尊的發展,降低其自尊水平[13]。
父母在家庭中屬于2種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子女成長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義。父親在獨立性、自信心、社交能力、智力發展和社會規范等社會發展性、人生觀、價值觀等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母親則在情感、處事方式、生活態度等方面對子女有重大影響[14]。從研究結果可以看出,無論案例組還是對照組,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方式均存在分歧,與趙汗青[15]的研究結果不一致,但差異的趨勢基本一致,即2組父母在情感溫暖與理解上都是母親高于父親,說明母親給予子女的情感溫暖與理解多,2對子女的干涉更多些,對子女的拒絕否認而更多。父親和母親教養方式的適當差異可以起到一種互補作用,有利于子女心理健康;但如果差異過于顯著,會使子女缺乏是非判斷能力,產生神經質行為甚至產生問題行為[16-17]。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不良的教養方式與社區青少年暴力攻擊行為的發生有一定聯系。因此,預防青少年暴力攻擊行為要從青少年的父母和將成為父母的人們做起,倡導正確的教養方式:家長應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式,對子女多采取寬容的態度,而不是專橫、權威、獨斷,更不應是放縱、溺愛、百依百順的;家庭內部要建立起平等互愛、相互關心、互相幫助的關系,使家庭成員對生活的態度趨于一致,減少家庭的矛盾,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溝通引導, 使子女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從而盡量減少暴力攻擊行為的發生、發展。
4 參考文獻
[1] ETIENNE GK, LINDA LD, JAMES AM, et al.世界暴力與衛生報告.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3-4.
[2] 呂永富,胡麟,宗瑞錦,等.暴力性傷害研究概述.疾病控制雜志,2006,10(6):600-603.
[3] 李樹青.青少年行為形成的家庭根源及防治措施.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7:15.
[4] 張回美.男性青少年暴力犯罪相關因素研究.長沙:中南大學,2009:21.
[5] 桑標,程淵.與孩子一起成長.長春:長春出版社,1998:3-4.
[6] 羅家有,孫振球.農村中學生暴力遭遇的流行病學研究.長沙:中南大學,2007:1-2.
[7]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等.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61-167.
[8] 岳冬梅.父母養育方式評價量表//汪向東,王希林,馬弘,編.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3:122-129.
[9] 和麗梅.在押青少年罪犯的人格特征及其與父母教養方式的關系.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5:23-27.
[10]USLUCAN HH. Domestic violence, parenting styles and well-being of German and Turkish juveniles. Prax Kinderpsychol Kinder psychiatr, 2009,58(4):278-296.
[11]郭俊偉,楊德蘭,楊艷,等.青年暴力罪犯人格與家庭環境、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性研究.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08,33(3):349-351.
[12]楊四海.云南省工讀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人格-家庭環境-父母養育方式的關系研究.云南:云南師范大學,2006:47.
[13]魏運華.父母教養方式對少年兒童自尊發展影響的研究.心理發展與教育,1999,3:11.
[14]胡雯潔.單親家庭教養方式對青少年家庭教養方式影響因素的歸因研究.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6:38.
[15]趙汗青.犯罪青少年家庭教養方式研究.河南:鄭州大學,2005:7.
[16]ARRINDELL WA, EMMELKAMP PM, ERILMAN E, et al.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n inventory for assessment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A Datch Form of the EMBO Acta Psychiatr Scand, 1983,67(3):163-177.
[17]周宗奎.兒童社會化研究綜述.社會心理研究,1996,2:16.
十三歲那年,我已是一名初一的女生。
重要的是,我的雙乳已像兩只青澀的蘋果,在衣服內飽脹。這些變化來得如此突然,我幾乎被人提著來到一個時代,瞬間成長,美麗得令人窒息。
然而,沒有人告訴我這一切。
整個夏天,我都在玩安生留下的玩具。安生是我惟一的玩伴,小學畢業后,隨父母到上海生活,于是,我的生活沉靜如初。我的父親,煙草公司的老總,每天都有應酬不完的事,開不完的會,偶爾有的物質關懷,也是讓他的秘書小費轉交給我。
那時,父親會把一個女人帶回家,那女人很妖冶,細細的眼睛,胸部直挺。自從母親去世后,這是父親領回家的第一個女人。
我不喜歡她。甚至策劃過多起惡作劇,結果無非是被父親關在小黑屋里反省。于是,我在這樣沉默的空氣里,變成一個沉默的女孩。在新學校里,我也不再有朋友。然而,一些不明目光,總能穿越我年輕的身體緩緩充漲周邊的空氣,讓我無所適從。
軍就是在一個開著桃花的春日經過的。
他霸氣地攔住我,約我晚上去迪廳。他那不可一世的痞樣激惱了我,我把這臭名昭著的男生推到了臭水溝里。
年輕的班主任給父親打電話。
黃昏的時候,我透過辦公室的玻璃窗看到父親的秘書,小費叔叔。“這孩子太過叛逆”,班主任把我交到小費叔叔手里時,眼里隱不住的擔憂。小費叔叔輕輕一笑,這個三十六歲的男人,干凈白皙。那晚,他帶我去肯德基吃漢堡,路上,他說,他不會告訴我父親今天發生的事。
我是感激小費叔叔的。對于十三歲常年生活在孤寂中的女孩來說,陌生人的溫情是彌足珍貴的,何況是身邊的熟人?小費叔叔堅持留下陪我看一會電視,我答應了。我沖了澡,換了件干凈的碎花睡袍。而頭頂吊扇吹出的風,一下一下撩撥我的袍子,突然間,有一股電流從我的天靈蓋直沖而下。
然后是驚慌。
有一只男人的手正從我的大腿根部向上攀移,周圍的一切仿佛靜止,我嚇懵了,忘了尖叫,忘了反抗。小費叔叔的鼻息突然游到我的耳畔,他輕輕地安撫我:“別怕。”而后,他的吻像雨點一樣落到我的臉上和身上。
我失手碰翻了花瓶。尖叫一聲,飛奔到房里閉門大哭。我不知道他什么時候走的,那個晚上,我一直在洗澡。第二天,當我又跑到浴室沖澡時,我發現我的下面在流血,我不知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慌亂中,我用溫涼的水一遍遍地沖洗它,卻止不住。我嚇壞了,一個人關在浴室里不停在哭,不停在洗。我想,我是不是懷孕了,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要死了。種種的猜測讓我陷入巨大的恐慌和絕望中。
第二天上音樂課,我被老師叫起來唱歌,坐在后座的男生突然大叫:“血!血!”所有同學都圍過來,我無地自容,我想,我當時的面容一定慘白如紙。老師制止住他們。她把我帶到她的宿舍,從柜子里取出一條內褲和半包衛生棉,耐心教我使用。
老師問:“你媽媽沒有教過你關于青春期女孩的初潮知識?”我低頭,半天才言語。老師摸摸我的頭,又教了我一些基本常識。最后,她語重心長地說:“從今天開始,蘇木,你就是一個大人了,很多事情,因為沒母親,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我的淚在老師的視線外淌下來。那天,我穿越學校長長的走廊,看到白色的鴿子在風中起落,感覺體內突然注入了許多的力量。
荔枝是南方的特產。因采收期正值盛夏高溫、高濕的季節,采后呼吸作用旺盛,又因果實含水量高、營養豐富,較易被病菌侵染繁殖,故采后極易褐變腐爛。過氧化物酶在植物老化組織中活性較高,幼嫩組織中活性較弱,通常較高的過氧化物酶活性會加速組織老化,促使褐變,而過氧化物酶活性和溫度有著密切關系。植物有氧呼吸越強,有機物消耗就越多,而有氧呼吸的強度與溫度也有密切關系。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使用降低溫度的方法來抑制水果、蔬菜有氧呼吸、減少有機物消耗,同樣我們也可通過對保鮮溫度的控制來延長荔枝的保鮮時間。
本活動與課標的關系: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第5章第3節《ATP的主要來源――呼吸作用》是相當重要的知識點,課標要求學生能“掌握影響細胞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其在生產實踐中的應用”。本活動選擇與農業生產聯系緊密的荔枝保鮮作為研究對象,可幫助學生了解所學的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運用。
活動目標
掌握不同溫度下過氧化物酶活性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不同溫度下荔枝呼吸強度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理解簡易呼吸測定裝置的原理并自主完成保鮮溫度控制的實驗,培養實驗能力。
概念與方法
過氧化物酶:以過氧化氫為電子受體催化底物氧化的酶,能催化很多反應。
呼吸強度:指單位時間內、單位植物材料(鮮重、干重、細胞或組織)所吸收的O2:或放出的CO2的量。
愈創木酚比色法:在有過氧化氫存在的條件下,過氧化物酶能使愈創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質,可用分光光度計測量生成物的含量,以每分鐘吸光度變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
材料準備
用于測定過氧化物酶活性
荔枝、721型分光光度計、離心機、秒表、天平、研缽、磁力攪拌器、愈創木酚、冰箱、KH2PO4、過氧化氫。
反應混合液:100mmol/L磷酸二氫鈉緩沖液(pH=6.0)50mL于燒杯中,加入愈創木酚28цL,于磁力攪拌器上加熱攪拌,直至愈創木酚溶解,待溶液冷卻后,加入30%過氧化氫19цL,混合均勻,保存于冰箱中。
100mmol/L磷酸二氫鈉緩沖液(pH=6.0,配方如下):
貯備液A:NaH2PO4H2O 27.8g配成1000mL
貯備液B:Na2HPO4?7H2=O 53.65g配成1000mL
將87.7mL貯備液A+12.3mL貯備液B,稀釋至200mL即可。
用于測定呼吸強度
天平、廣口瓶、橡皮塞、移液管、玻璃管、石蠟、小燒杯、紗布、10%NaOH。
活動步驟
材料與處理
將上午采收的果實迅速運回實驗室處理:用0.03mm的PE袋包裝扎口,分別貯藏于5℃、10℃、15℃、20℃和25℃環境中(溫度梯度也可自行設計),不同溫度的設置可通過多臺冰箱來實現。
過氧化物酶活性的測定
從5℃、10℃、15℃、20℃和25℃環境中分別隨機抽取果實3份(即3個重復),小心剝下果皮,稱取1g,加20mmol/L KH2PO4 5mL,于研缽中研磨成勻漿,以4000r/min離心15分鐘,傾出上清液保存在冷處,殘渣再用5mL KH2PO4溶液提取一次,合并兩次上清液,貯于冷處備用。
每次取半徑1cm比色杯2只,于1只中加入反應混合液3mL,KH2PO4 1mL,作為校零對照,另1只中加入反應混合液3mL,上述酶液1mL,立即開啟秒表記錄時間,于分光光度計上測量吸光度值,每隔1分鐘讀數一次,讀數于波長470nm下進行。
以每分鐘吸光度變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即以A470/min?mg蛋白質(或鮮重g)表示之。
呼吸強度的測定
測定裝置
如圖1所示,包括廣口瓶(A)(于瓶塞上釘一金屬小彎鉤)、曲管(B)和燒杯(C)。燒杯內裝水(可加數滴紅墨水),廣口瓶內加入20mL 10%NaOH。
從5℃、10℃、15℃、20℃和25℃環境中分別隨機稱取果實3份(即3個重復),每份3g,然后用紗布包裹,并用棉線結扎懸掛于廣口瓶塞彎鉤上。然后蓋緊瓶塞,并用熔化的石蠟密封瓶口,記錄開始的實驗時間。
經一定時間后,測量水柱上升高度。
以上升水柱的高度表示相對呼吸強度:cm/h。
學生評價
是否能熟練使用分光光度計;
是否掌握不同溫度下過氧化物酶活性和荔枝呼吸強度測定的原理和方法;
能否很好地理解簡易呼吸測定裝置的原理及自主完成實驗操作;
能否設定相應的溫度梯度開展實驗,對實驗數據記錄和分析處理。
活動建議
使用分光光度計時,讀數建議由一位操作者完成。
讀取上升水柱的高度時,必須水平方向讀數。
簡易呼吸測定裝置必須嚴格密閉。
如實驗中酶活性過高可使各組實驗結果趨同(顏色都較深),可以對酶濃度給予相應稀釋。
活動拓展
這本書主要寫了一個家里有七個淘氣包,最大的已經十六歲了,最小的還只有三歲。他們的爸爸是個軍人,軍銜上尉,由于工作太忙總不在家,因此很少有機會和孩子們朝夕相處,不怎么了解這七個小孩。而他們的媽媽,說是媽媽,其實是繼母,因為只有最小的“將軍”是她生的。她只有二十幾歲,和最大的女兒梅格仿佛年齡。年輕的她不懂得怎樣照顧好孩子們。
書中朱迪和匹普因為貪玩,把將軍一個人放在父親的軍營里,就偷溜出去了。等他們回來聽到別人在背后議論自己的父親時,朱迪很勇敢地維護著父親的尊嚴,這是很讓人欽佩的舉動。雖然父親在家里會發脾氣,責罵自己,但是在家門之外,父親就代表了整個家庭,他的榮譽、尊嚴就是一家人的榮譽和尊嚴。這一部分最令我感動。
讀到這里,我心里不禁感到有些羞愧。在學校、家庭中,如果是我犯了錯誤我覺得我做得一定沒有朱迪好。
冬天到了,一切都凍得像石頭一樣硬,山頂和山谷都被大雪覆蓋著。一天,女人用紙做了件衣服,把她的繼女叫過來,說:“聽著,你穿上這件衣服,到森林里去給我采一籃草莓,我很想吃。”“天哪!”姑娘說,“冬天怎么會有草莓呢?地上都結了冰,大雪把一切都蓋住了,再說,我怎么能穿著這身紙衣服出去呢?外面冷得連呼出的氣都能凍起來。風會往這衣服里面吹,荊棘也會把它掛破的。”“你敢跟我頂嘴?”繼母說,“你快給我去!要是沒有采到一籃草莓,你就別想回來!”然后她又給姑娘一小塊硬梆梆的面包,說:“這是你一天的口糧,”心里卻在想:“你在外面不會凍死也會餓死的,別想再回來煩我。”
姑娘只好順從地穿上紙衣服,提著籃子走了出去。外面一片冰天雪地,連一棵綠草都找不到。她來到森林里后,看到一座小房子,里面有三個小矮人在向外張望。她向他們問好,然后輕輕地敲了敲門。他們叫“進來”,她便走進屋,坐在爐子旁的長凳上烤火,吃她的早飯。小矮人們說:“也分一點給我們吧。”“好的,”她說著便把面包掰成兩半,給了他們一半。他們問:“你大冬天穿著這身薄薄的衣服到森林里來干嗎?”“唉,”她回答,“我得采一籃草莓,否則我就回不了家了。”等她吃完面包后,他們遞給她一把掃帚,說:“去幫我們把后門的雪掃掉吧。”可等她出去后,三個小矮人卻商量了起來:“她這么可愛,又把面包分給了我們,我們送她什么好呢?”第一個矮人說:“我送給她的禮物是:她一天比一天更美麗。”第二個矮人說:“我送給她的禮物是:她一開口說話就吐出金子來。”第三個矮人說:“我送給她的禮物是:一個國王娶她當王后。”
姑娘這時正按照他們的吩咐,用掃帚把小屋后面的雪掃掉。她看到了什么?雪下面露出了紅彤彤的草莓!她高興極了,趕緊裝了滿滿一籃子,謝了小矮人,還和他們一一握手道別,然后帶著她繼母垂涎的東西跑回家去了。誰知,她進門剛說了聲“晚上好”,嘴里就掉出來一塊金子!于是,她把自己在森林里遇到的事情講了出來,而且每講一句,嘴里就掉出來一塊金子,弄得家里很快就堆滿了金子。“瞧她那副德行!”繼母的女兒嚷道,“就這樣亂扔金子!”她心里嫉妒得要命,也渴望著到森林里去采草莓。她母親卻說:“不行,我的好女兒,外面太冷了,你會凍死的。”可是她女兒纏著不放,她最后只好讓步。她給女兒縫了件皮襖,硬要她穿上;然后又給她抹了黃油的面包和蛋糕,讓她帶著路上吃。
這個姑娘進了森林之后,徑直向小屋走去。三個小矮人又在屋里向外張望,可是她根本不和他們打招呼,既不看他們,也不和他們說話,大搖大擺地走進屋,一屁股坐到爐子旁,吃起自己的面包和蛋糕來。“分一點給我們吧,”小矮人們說;可是她卻回答:“這都不夠我自己吃的,怎么能分給別人呢?”等她吃完,他們又說:“這里有把掃帚,把后門的雪掃干凈。”她回答:“我又不是你們的傭人。”看到他們不會給她任何禮物了,她便自己沖出了屋子。三個小矮人商量道:“像她這種壞心腸的小懶鬼,又不肯施舍給別人東西,我們該送她什么呢?”第一個矮人說:“我讓她長得一天比一天丑!”第二個矮人說:“我讓她一開口說話就從嘴里跳出一只癩蛤蟆!”第三個矮人說:“我讓她不得好死!”姑娘在屋外找草莓,可一個也找不到,只好氣鼓鼓地回家去了。她開口給母親講自己在森林里的遭遇,可是,她每講一句話,嘴里就跳出來一只癩蛤蟆,把大家都嚇壞了。
這一來繼母更是氣壞了,千方百計地盤算著怎么折磨丈夫的女兒,可是這姑娘卻長得一天比一天更美。終于,繼母取出一只鍋子,架在火堆上,在里面煮線團。線團煮過之后,她把它撈出來,搭在姑娘的肩膀上,然后又給姑娘一把斧頭,讓她去結冰的小河,在冰面上鑿一個洞,在洞里漂洗線團。姑娘順從地來到河邊,走到河中央鑿冰。她正鑿著,岸上駛來了一輛華麗的馬車,里面坐著國王。馬車停了下來,國王問:“姑娘,你是誰?在這里干什么?”“我是個可憐的女孩,在這里漂洗線團。”國王很同情她,而且又看到她長得這么美麗,便對她說:“你愿意和我一起走嗎?”“當然愿意啦。”她回答,因為她非常高興能離開繼母和繼母的女兒。姑娘坐到國王的馬車上,和國王一起回到宮中。他倆立刻就舉行了婚禮,正像三個小矮人許諾過的一樣。一年后,年輕的王后生下了一個兒子。她的繼母早已聽說她交上了好運,這時也帶著親生女兒來到王宮,假裝是來看王后的。可是看到國王剛出去,而且旁邊又沒有別人,這壞心腸的女人就抓住王后的頭,她的女兒抓住王后的腳,把她從床上抬下來,從窗口把她扔進了外面的大河里。然后,繼母的丑女兒躺在床上,老婆子從頭到腳把她蓋了起來。當國王回到房間,想和他的妻子說話的時候,老婆子叫了起來: “噓,唬,不要打攪她,她現在正在發汗。今天不要打攪她。”國王絲毫沒有懷疑,一直等到第二天早晨才過來。他和妻子說話,誰知她剛開口,嘴里就跳出來一只癩蛤蟆,而不像從前那樣掉出金子來。國王問這是怎么回事,老婆子便說這是發汗發出來的,很快就會好的。但是當天夜里,王宮里的小幫工看見一只鴨子從下水道里游了出來,而且聽見它說:
“國王,你在做什么?
你是睡著了還是醒著?”
看到小幫工沒有回答,它又說:
“我的兩位客人在做什么?”
小幫工說:
“她們睡熟了。”
鴨子又問:
“我的小寶寶在做什么?”
小幫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