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大學生審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大學生審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審計論文

        第1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我們在引用他人的論點、數據等內容載錄下來,在論文引用的地方標注出來,把它的來源作為參考文獻列出來就可以了。關注學術參考網,查看更多優秀的論文參考文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關于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張勝利.局域網內網格計算平臺構建[J].碩士學位論文,西北工業大學,2007.3.

        [2]殷鋒,李志蜀,楊憲澤等.基于XML的校園網格應用研究[J].計算機應用研究,2007.12.

        [3]殷鋒.網格關鍵技術及校園網格應用研究[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6.

        [4]王海燕.基于.net的校園網格異構數據統一訪問接口[J].計算機工程,2010.6.

        [5]韓旭東,陳軍,郭玉東,等.網格環境中基于Web服務的DAI中間件的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7.5.

        [6]鄭榮,馬世龍.網格環境下基于XML的異構數據集成系統[J].計算機工程,2008,34(22).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李春霞,齊菊紅.校園網安全防御體系的相關技術及模型[J].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4(1):122-124.

        [2]智慧.計算機信息安全技術在校園網中的應用[J].信息安全與技術,2014(3):94-96.

        [3]高楊.淺談網絡安全技術及其在校園網中的應用[J].科技與創新,2014(11):135.

        [4]樊建永,薛濱瑞.網絡安全審計系統在校園網絡中的應用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7).

        [5]李斌.學校網絡安全審計系統的研究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4).

        校園網論文參考文獻:

        [1]沈卓逸.校園網貸規范發展策略[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5):812.

        [2]包艷龍.“校園網貸”發展情況調查與分析[J].征信,2016,(08):7375.

        [3]謝留枝.如何解決大學生網貸出現的問題[J].經濟研究導刊,2016,(19):7374.

        [4]林麗群.網貸視域下當代大學生科學消費觀培育探究[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3):4850.

        [5]馬俊.淺談高校校園網的管理[J].長沙醫學院學報,2008(7):93.

        第2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伴隨著大學擴招的逐步深入,社會人才的供求關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大學生也越來越成為了就業的弱勢群體,而作為招聘方的企業也在不斷地抱怨新進大學生缺乏應有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適應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嚴峻考驗,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需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谶@一現實,學術界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相關問題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與經管類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相關的文獻,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概念和內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同時調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單位的招聘要求,從招聘單位的視角分析大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并結合分析經濟管理類會計專業畢業生所認為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學生觀點之間的差別,以期對經濟管理類會計學本科專業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等制定產生積極影響。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 大學生實踐能力主要由一般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構成。其中,一般實踐能力指所有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及未來工作、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健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吃苦耐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在表現能力、內在品行能力、一般經驗能力、誠實勤奮精神、敏捷思維能力、勇于開拓精神、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邏輯能力等方面;專業實踐能力則指專業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及未來工作、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應具備的專業性實踐能力。

        (二)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 經濟管理類大學生除了具備所有大學生均具備的一些基本特點外,還體現在他們接受了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學習和初步科研訓練,同時還表現在他們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將基本限于具有經濟管理行業背景的企業或者其他企業的經濟管理類崗位。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必須首先滿足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一般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備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健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吃苦耐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在表現能力、內在品行能力、一般經驗能力、誠實勤奮精神、敏捷思維能力、勇于開拓精神、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邏輯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經濟管理類大學生還必須具備包含專業經驗能力、專業態度能力、專業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專業道德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等在內的專業實踐能力。所謂專業經驗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經驗;所謂專業態度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形成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態度,主要包括工作責任心、勤懇敬業精神、細心認真精神、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態度及事業心等方面;所謂專業知識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的來源看,專業知識包括從學校的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和從相關實踐經驗中獲得的知識,則專業知識能力中也涵蓋了專業經驗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謂專業工作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養成的處理業務的相關能力,包括工作作風、工作抗壓能力和專業業務能力等;所謂專業道德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起來的與潛在良好職業道德形成相關的品德能力;而專業創新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起來的以及在專業業務中不斷創新進取的專業能力。

        目前的文獻指出了經濟管理類大學生不僅應該具有一般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般實踐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專業經驗能力、專業態度能力、專業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專業道德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等專業實踐能力。然而,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僅僅指出了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構成,并未對相關的能力要求展開闡述;同時,也未結合會計學專業的特點對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

        近年來,與市場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相適應,高校的會計學教育方向特別是會計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導向型轉變,在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會計學專業建設中,如何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會計系列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研究會計系列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與技能,提高創造性地應用會計信息進行經濟決策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會計學專業的發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形成來自于他們親力親為的實踐感受,來自于模擬現實工作環境場景下手與腦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識的靈活遷移。這些活動的實現,都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安排, 而這恰恰是現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薄弱之所在。具體表現在:

        (一)體系中各環節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構成。 但這些環節之間并非等量并重的處在同一層面上。就社會實踐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而言,三者之間是有邏輯上的先后順序的: 沒有實踐就難以形成論文,特別是會計學本科論文多要求以當前實際存在的會計問題作依托、體現實際應用價值;而實驗與實習、 社會實踐之間可以并列,屬不同的認知途徑。由此可見, 將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簡單羅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統性思想作統馭的, 邏輯關系不夠清晰。

        (二)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會計學專業也莫不如此。會計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更注重他們對實際業務的操控能力,而這種實際操控能力來自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脫離“干前學”,但它更依賴于“干中學”。它是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親力親為的切身感受,是學生對專業認知的必然階段和過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剝奪的。在實踐教學中,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該怎樣做”,他們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這與理論教學中習慣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學生的主體地位尚不明確,教學觀念的改變是迫切的。

        (三)校外會計實習效果不佳 現在一般高校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實習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企業的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在本單位進行會計實習,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時往往會遇到來自企業的阻力。其次,校外實習點多面廣,教學管理難度大。由于企業財務工作比較忙,其辦公場地空間有限,每個單位一次只能接納2~3個學生。這樣每位指導教師要負責幾個企業的學生實習,困難較大,加上有些企業對實習學生管理不嚴,放任自流,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三,實習時間安排與理論教學脫節。從各學校的教學組織來看,校外會計實習主要集中在學生全部專業課學習結束后進行,一般需要實習的內容較多,但學校受實習經費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實習時間有限,再加上會計理論教學與實習時間上存在差異,學生很難及時有效地解決書本上沒有搞清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及時消化書本所學的知識。最后,學生對校外會計實習的興趣不大。在企業的會計實踐中,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業務處理,并承擔相應的會計責任,而指導會計實習的人員由于擔心出現賬務處理的錯誤而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實習單位很難接觸到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因而實習中“只看不干”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對校外的會計實習失去興趣,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實習收效不大。

        (四)忽視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2007年起實施的新會計準則,更加強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對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駕馭能力,對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特殊業務事項的掌控能力,對公允價值的靈活運用能力。新準則的出臺,是應經濟全球化潮流而生,這勢必在客觀上導致會計學研究對象更加復雜和多變。不僅如此, 對一名會計從業人員來說,僅僅將這些復雜多變的經濟業務作出專業處理遠遠不夠,還要善于與環境溝通:與工商稅務保持良好的溝通界面,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交流順暢, 與生產銷售部門分工協作等。高質量的會計人才不是在書齋中長大的, 也不是通過完善的理論邏輯訓練達成的,從學生成長為一名高質量的會計人才,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安排是重要保證。 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體會和認知, 才有可能激發出靈感,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正是社會所期望的。

        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

        實踐環節間邏輯關系的理順,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在更寬視角下進行教學資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業資源,以及重新審視和看待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與動態性是當前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 基于突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實訓、實作為主線, 筆者提出構建創新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基礎性實訓模塊 會計學專業的基礎性實訓模塊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單科結束后,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基礎性實訓。在實訓資料的選擇上,應首選企業真實業務和數據,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同時,注意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推廣運用虛擬、仿真等技術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廣泛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工具,提高實踐教學含金量。為了更好地熟悉會計準則中有關金融業務與產品的規范,應增加適當比例的金融專業實訓課。在實訓中應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量適應會計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二)綜合實訓模塊這是在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教學基本完成之后進行的綜合性實驗。 此時, 學生已將升入大四, 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學生與企業的交流,并積極搭建兩者溝通的平臺。在實訓階段,應盡量以企業真實業務為依托,保證實驗資料的鮮活。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地進行試驗程序的設計。 針對具體業務,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其“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開放式的答案和個人見解。

        在實訓階段雖然還要依托學校的綜合實驗室,但在指導教師的配備上,應優先選擇有科研項目以及具有雙師背景的教師,同時還應邀請相當比例的企業會計實務專家來共同完成,這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內在要求。通過實訓教學模塊的訓練,學生已基本具備獨立完成企業一般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為下一步進入企業開展實作做好鋪墊。

        (三)實作模塊 經過在校內的基礎性和綜合實訓后,學生對一般會計操作流程已較為熟悉了,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準。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以及體驗真實的會計工作界面與場景,就必須將其放在更大的專業背景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環節――實作模塊訓練。實作,即在真實的專業場所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學生對特殊業務的處理,與工商稅務界面的溝通,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的交流,以及與企業內其他部門的協調等工作能力的培養,均是通過實作教學環節來實現的。實作教學模塊的目標決定了該環節只能在校外的專業場所進行,這也有利于學生的實戰鍛煉。

        (四)專題寫作與畢業設計環節 無論是專題寫作(包括學年論文)還是畢業前的綜合論文的設計與形成,均是以基礎性實訓、綜合性實訓及實作三大模塊為基礎形成的,是對前面實踐教學環節的總結和認識上的提升,也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該環節應注意對學生寫作思路與方法的指導,領會前期三大模塊環節形成的數據的經濟含義,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悟性、創新思維和科研意識,使其盡快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除了上述在實踐環節教學內容的創新外,為了保證會計實訓的系統性、仿真性、趣味性,還應改革現有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痘A會計課程實訓》可以選擇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全部模擬實驗的形式,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練習全部崗位的模擬實驗內容,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個企業的會計業務。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訓》可以選擇分組、分崗共同完成實驗的形式,將會計模擬實驗室布置成一個模擬財會科,分設若干個會計崗位,如:出納崗、資金崗、存貨崗、成本崗、往來結算崗、總賬崗、稽核崗等,此外還應設置開戶銀行結算處、納稅申報處等。在每個崗位上要標出崗位名稱、崗位職責、規定每個崗位分管的會計科目及所屬的賬簿、確定經濟業務發生后憑證的傳遞程序等。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增強會計實驗的仿真性、趣味性。

        四、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建立

        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能否達到預定目標,關鍵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并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高校要主動與企業建立起合作平臺 高校應在與企業溝通中闡明這種合作平臺的搭建,是以雙贏為基礎的, 是雙方共建共享的資源。高校對企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向企業提供受過良好教育的畢業生。為了適應企業需求,高校應主動與企業建立聯系, 對專業方向、 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等做出調整, 為企業培養高質量人才。同時, 高校提供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和在職教育機會,為企業舉辦員工培訓班, 做專題學術講座,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 相對應的,企業接納學生參與企業會計實作,為高校學生提供實作場所、資料、場景,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 也培養了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崗位需要達到零距離。該合作平臺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 能夠為社會培養所需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較低的成本擁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儲備。單純的高校研究容易脫離實際,單純的企業研究容易就事論事,而雙方結合,可以互補互利,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實作教學基地為高校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提供了條件,為科研數據的取得提供便利;企業在與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校科技資源,增強了企業會計人員的科研能力。

        (二)導師的配備由具有一定比例的企業會計實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構成 在校內實訓期間,要有企業會計實務專家入校對學生進行實踐輔導;在入企實作期間,要由企業會計實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組成實作導師組,共同負責實作環節指導,隨時把握實作新變化。同時,專家與導師之間應加強聯系與溝通,更大限度地產生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教師的特長為企業服務,同時也使高校教師更多地了解企業實際,更好地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服務,使學生、企業、學校均受益。

        [本文系唐山學院教育科學基金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0013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第3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誠信是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它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規范和完善市場經濟的前提條件[1]。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是大學生健康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社會誠信教育的構成部分[2]。誠信缺失已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突出問題,并體現在思想、學習、生活、工作各個層面。如何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成為擺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問題。

        1 大學生誠信缺失的表現

        1.1 在教育領域的表現

        1.1.1 考試作弊:大學生的誠實更多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在現實中考試作弊現象很多。據《中國青年研究》報道,一份對892名大學生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82.74%的大學生曾有過作弊行為,包括夾帶紙條、傳答案、代考、高科技舞弊等[4]。作弊者手段越來越高,忘記了誠信對他們的約束。

        1.1.2 抄襲作業及試驗數據:在學習上缺乏興趣和刻苦鉆研精神,只想坐享其成。抄襲作業和畢業論文等現象比比皆是。畢業在試驗中調整試驗數據,抄襲剽竊別人論文。這在許多學生學習生活中已習以為常了[3]。

        1.1.3 借圖書館資料不還:部分大學生借圖書館資料不歸還,更有甚者撕下自己所需要的資料章節。以及涂畫圖書現象。

        1.1.4 就業資料弄虛作假:現在大學生實行雙向擇業,在利益的驅動下,在求職就業中弄虛作假,偽造假文憑、假證書等。

        1.2 經濟上的表現

        1.2.1 拖欠學費:國家規定大學生實行繳費上學,有部分學生確有家庭經濟困難,一時拿不出應繳全部學費,學校不容易分清誰是最困難的學生,這就給有意欠費者造成可乘之機。就出現部分學生產生從眾心理,互相攀看,將父母所給的學費存入銀行或挪作它用。

        1.2.2 不及時償還助學貸款:國家采取的助學貸款方法,對家境貧困的同學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其中部分學生畢業后不及時償還貸款,讓學校和銀行處于尷尬的境界。調查資料結果顯示,一年級欠繳學費最少不足5%, 二年級后,不按時繳還助學貸款利息和本金的學生大約20~30%,畢業班成了欠費追繳工作的老大難。還有一份調查結果表明,國有商業銀行國家助學貸款還賬比例高達10%[2]。其結果也使后來的貧困大學生上大學之路越發艱難。

        1.3 生活上的表現

        1.3.1 手機惡意欠費:部分學生利用電信部門購手機卡不需登記本人詳細資料,以及話費結算時間的可以滯延,就頻繁換號,有意欠費。

        1.3.2 戀愛動機不誠: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在校談戀愛結婚的成功率不足12%。對大學生戀愛動機進行分析,其中性滿足、情感親密、自我確認、自我證明占較大比例,結婚動機的比例很小。很多大學生對戀愛呈現出非責任化,對戀愛的態度不嚴肅,缺少最基本的誠信。

        1.3.3 人際關系淡漠:北京某大學在對420名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在“對他人的態度上”有近一半的人缺乏對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對“與陌生人打交道時要小心”的回答中,表示完全贊同的達45.8%,而完全反對的只有0.5%。現實中部分同學沒有把誠信作為自己做人的準則。

        2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

        2.1 加強誠信教育: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包括三方面,教育工作者要讓大學生自覺建立道德防線,把誠實守信作為做人的基本道德標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也要做好學生的表率,從各方面給孩子施以影響。還要深入社會,在參與和體驗社會生活中受到教育。教育工作者也要學習和借鑒發達國家在誠信教育中的好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使誠信更富實效。

        2.2 完善監督機制:在誠信教育中,不僅要增強誠信意識,培養誠信理念。而且要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對不誠信行為進行規范、監督、約束和制裁。北京大學生首次實行信用卡,讓信用成為一張社會“通行證”、“公證書”。通過制度建設,嚴格規范每個人的行為,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1)建立有效的輿論監督機制和獎懲制度:為了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有效的輿論監督機制可產生一定的約束和規范作用,另外,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如設立光榮榜、標兵網等,以宣傳和樹立典型榜樣為主,表彰鼓勵“誠信”的好人好事。對失信行為給予相應的懲戒,既可以在道義上譴責,也可以政治上予以懲處。(2)建立信用政策法規和監督機構:建立信用政策法規是構建大學生誠信管理體系的前提,使大學生在誠實守信方面有章可循[6]。建立大學生信用監督機構,對大學生的信用情況進行檢查和監督。(3)創建誠信測評體系:誠信測評體系主要用對大學生誠信狀況進行測評,測評結果要作為大學生評優評先、組織發展、信用貸款發放等的主要依據。這樣,誠信問題才能引起大學生的足夠重視。趙宏強等[5]設計測評體系包括四個方面,分別為學習誠信、經濟生活誠信、精神生活誠信、擇業誠信。并劃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守信、較守信、不太守信、不守信四個等級。定期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和老師評議,考核學生的誠信狀況,三者的評分分別為20%、50%、30%。

        2.3 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建立大學生誠信檔案,有助于督促學生重視誠信,自覺維護自己良好的信用。朱慧媛[4]認為大學生誠信檔案應包括:誠信承諾書,誠信紀錄的個人意見,部門意見和學校意見,誠信測評結果等。這份誠信檔案應與學生的人事檔案一起,將誠信記錄延伸到社會,這一全過程是對大學生最好的誠信教育。

        參考文獻:

        [1] 姬道興. 大學生誠信教育機制探索[J]. 河南商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7,20(5):114.

        [2] 高 健,譚 沖.淺談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途徑[J].職業圈,2007,(19):78.

        [3] 黃笑偉.大學生誠信缺失及誠信教育[J].工會論壇,2007,13(5):116.

        [4] 朱惠媛.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7,4(3):108.

        第4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一、會計教學模式改革的現狀

        近年來,會計專業招生在逐年升溫,但是受當前經濟增長及國內企業發展狀況等因素影響,大學生創業、就業難,已成為他們面臨的嚴峻現實。從產生大學畢業生擇業難、就業難的根本原因來看,不外乎以下幾點。

        1. 學校方面

        一是重理論、輕實踐。雖然有部分高校在大力提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但在實際實施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困難。教師在上實踐課時只是照本宣科,大學生只能了解膚淺的實際工作過程,教學效果不理想。二是重講授、輕消化。在教學學時分配上往往是理論學時大大高于實踐學時,有的甚至把習題課都省掉讓學生自己去做,教師給學生對答案或發答案。由于受到總學時的限制,教師上課時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直在講授新內容,給學生自我消化的時間少之又少。三是教學方法單一。在會計教學方法上,目前還存在填鴨式滿堂灌的舊的教學方法,沒有充分采用科學的案例教學、啟發式教學、大學生討論式教學、實驗教學、模擬教學、互聯網教學、線上線下互動教學、場景教學等現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內容多注重會計理論,忽視了理論與實務的密切結合,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拓展性。四是教學手段落后。目前,部分學校的會計教學,依然是用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支粉筆或一臺多媒體作為會計教學的主要教學工具。再加之教材的滯后性及教師學習能力不強,一些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不能及時融入教學之中。五是考核體系不科學。會計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的試題相對簡單,且大多以一些記憶性的問題為主,分析性綜合題和會計實務題比重偏低,無法進行各部門業務往來程序的考核,而這正是大學生畢業后在會計崗位上需要完成的實際工作。因此,畢業生缺乏基本的實踐常識,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上手速度過慢,培訓成本太高。

        2. 大學生方面

        一是本科教學中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重理論、輕實踐、少經驗,眼高手低,所學知識脫離實際。二是不愿從基層做起,缺乏吃苦耐勞精神,人際關系處理能力不足。三是薪酬要求高于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等。

        3. 用人單位

        一是用人單位需要有工作經驗的或上手快的大學生。二是要求上崗人員專業能力強且是復合型人才。三是需要溝通能力、寫作能力、應變能力強的大學生。

        上述三方面情形即形成了就業難的局面。就學校教育而言,如何突破現有辦學理念,增強人才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激發其發展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理念

        1. 以教育供給側改革為導向深化會計專業建設

        針對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和市場上所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供給不足的矛盾日前突出,化解結構性矛盾的出路就是教育供給側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技能型人才。會計是具有技術性、應用型集成特點顯著的專業,應該積極投身于教育轉型的浪潮。未來會計教學應重點發掘專業發展潛力,突出專業特色,適應經濟發展的財會類人才需求和專業發展動態,進行專業建設是會計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要樹立培養應用型技術性人才的理念,以適應經濟發展的人才需求變化。

        2. 以創業大潮為助力改革教學模式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形勢下,創業教育的大潮洶涌澎湃,如何讓創業教育在財會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是一個新的課題。為適應創業教育的需要,教師就應在會計教學模式上進行系統、深入的改革。

        三、互聯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新舉措

        針對未來職業發展的走勢,為了提高就業質量,高校會計教學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重視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重視職業規劃指導工作,重視個人特色培養,重視校合作機遇,避免過度形式化、同質化。

        1. 構建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就業需要的實踐教學平臺,培養有較強能力的會計人才。形成模塊化、全過程、全方位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實現點、線、面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方案。根據市場動態需求設置實踐性教學內容與方法,以實現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對會計人才需要為出發點,設定多個實踐教學模塊;在教學活動中由第一至第八學期八個學期不斷線地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活動中的全過程;從理論教學中的單項實訓、獨立的課程實訓、崗位和業務流程實訓、會計軟件的仿真模擬,到線上線下的互聯網實務操作實踐;再到企業實際業務實習,實現模擬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

        (1)模塊化。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模塊化是指根據會計實踐業務、崗位、項目和流程等設置實訓模塊,進行單項技能與綜合能力的模塊化訓練。實施方案分為業務實訓模塊、崗位實訓模塊、項目實訓模塊、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1)業務實訓模塊分為一般業務模塊和特殊業務模塊,一般業務模塊包括會計憑證模塊、會計賬簿模塊、錯賬更正業務、會計報表、申報納稅等,特殊業務模塊包括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外幣業務等。2)崗位實訓模塊由記賬會計、成本會計、主管會計、出納會計、審計、納稅會計實訓模塊等組成。3)項目實訓模塊由企業經營流程實訓模塊、ERP沙盤模擬實訓模塊、VBSE財務版實訓模塊、審計之友模塊、財稅一體化實訓模塊、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模塊、VBSE綜合版實踐教學平臺(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模塊組成。4)商戰演練及競賽模塊分為校內和校外,校內有ERP沙盤模擬、會計手工技能大賽、財商技能大賽,校外有會計知識大獎賽、會計手工模擬競賽、會計信息化競賽、中華會計網校財會大賽、大學生創業經營模擬大賽、ERP竟賽。

        (2)全過程。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過程是指實訓教學不間斷地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的始終。第一學期基礎會計實訓,第二學期財務會計(一)實訓,第三學期財務會計(二)實訓,第四學期成本會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第五學期審計實訓、稅務會計和會計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第六學期財稅一體化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綜合業務模擬實訓、VBSE財務版實訓,第七學期會計崗位模擬實訓、VBSE綜合版實訓,第八學期企業實習。

        (3)全方位。

        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全方位是指實現模擬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環境的全方位。1)模擬教學內容全方位,分為專項實訓和綜合實訓。專項實訓:基礎會計實訓、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財務報表編制與分析實訓、審計學實訓、納稅實訓、網上報稅實訓、網上報表實訓;綜合實訓:綜合會計業務模擬實訓、沙盤對抗模擬實訓、會計崗位綜合實訓、企業經營流程實訓、財稅一體化實訓、虛擬商業社會環境實訓。2)模擬教學形式全方位,采用典型案例教學、場景模擬教學、崗位角色轉換、分組討論、課堂辯論、企業參觀、社會調研、寒暑假到企業見習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方法;采用真實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審計報告、納稅申報表、網上報稅、網上報表。3)模擬教學環境全方位,分類硬件環境和軟件環境。硬件環境: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計算機多媒體綜合模擬實驗室ERP沙盤模擬實驗室財務軟件應用實驗室會計崗位綜合實驗室大商科會計模擬實驗室。軟件條件:用友財務軟件金蝶財務軟件成本會計軟件審計之友軟件會計手工模擬軟件沙盤模擬系統納稅申報軟件、財稅一體化軟件、VBSE財務(綜合)版教學軟件。

        2. 探索有特色的創新教學方法和考核手段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傳統的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可以同知名網校進行合作,實現產學研一體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改變高?,F有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利用網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和在線教學平臺,拓展大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渠道,聆聽會計實務專家實際操作技巧和方法;通過會計云平臺創建產業基地提供會計實習崗位,使用學習行為分析系統記錄大學生學習過程產生的各類數據,形成分析報告和大學生能力肖像,為企業提供匹配的人才,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

        (1)專業共建。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和云平臺技術,為高校提供教學資源和教學支持(如師資培訓、精品課講義、配套作業題庫、機考試題庫、名師課程),大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和考核過程都有記錄。利用掌上高校APP支持教學互動搭建無線網絡可實現免費學習的機會。(2)真賬模擬。由網校提供真實企業的會計業務,高校教師和網校實務專家共同授課,通過線上線下、手工和電算化混合式教學模式,云平臺電算化,隨時隨地反復操作演練,提高大學生的實務操作能力。(3)崗位實習。通過會計云平臺計算,由網校向各地的創業基地提供本單位所需要人才進行會計實習。進而促進高校與用人單位的完美結合,達到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4)就業推薦。利用大數據手段對大學生日常理論學習、真賬實訓、崗位實習成果進行記錄和分析,產生學習檔案和能力肖像供企業準確識別大學生能力。精準地匹配企業所需崗位人才的特征,并對就業情況進行跟蹤,提供后續教育服務。(5)考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力求達到學歷教育+職業教育、現場授課+遠程講解,混合式教學培養雙證人才。通過這樣的學習和考核方式,改變了以考試成績為準的考核模式,能促使大學生在畢業時既有本科畢業證,也有職業資格證,又有實務操作能力,真正實現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3. 特色的雙師培訓

        通過雙師隊伍建設,提升高校教師教學水平。鼓勵教師考取專業職業證書,提高其專業理論水平。利用網校信息資源進行教學活動拓展,掌握多種教學方法運用能力。利用PPT演示、思維導圖、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手段實現混合式教學。定期進行網絡交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應試技巧和總結,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保證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第5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應用型;會計學本科;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E232.5

        應用型會計學本科以能力為本位,重視知識和技術的應用能力培養,突出理論學習能力、社會實踐能力、技術應用能力,強調綜合素質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把知識、能力、素質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以能力培養為重心的高素質人才培養體系。其人才對應崗位為“中小型企業的會計主管、大型企業的會計、財務工作人員、會計師事務所項目負責人”等,主要從事財務管理或會計實務工作。其培養目標應定位為面向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培養企業或組織需要的、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有足夠的基礎理論,重點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較強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較好適應性和自我發展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技術人才。為了達到這些培養要求,本文著重從課程體系建設方面探討如下。

        一、理論課程的設置

        課程體系建設是大學教育為實現其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是學科建設和發展的支撐點,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的高低。國外應用型本科教育對學生進行的是厚基礎、寬口徑的通識教育,重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領導能力、全球意識和應變能力。合理設置應用型會計學本科專業課程是實現其培養目標的重要一環,它圈定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范圍,涉及到學生學習的知識能否為將來的工作、深造和立人服務,綜合素質能否全面提升等問題。

        (一)公共基礎課設置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是一種應試教育,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是圍繞高考而準備,因此造成了學生知識面窄、綜合素質和生活能力差。學生進入大學后,高校有必要對他們進行這些方面的再教育。

        對大一新生來說,進入高校是人生的一大轉折,此時,他們或許非常迷茫,所以高校需要對他們進行“職業規劃與人生規劃”教育,讓他們明確自己將來干什么,明確努力方向,制定大學期間的學習計劃,按照單位用人的要求不斷塑造自己。常言道:“要做事,先做人”,在學校要做一個遵守校紀校規的好學生,走上社會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大學生在法治社會必須知法守法,大學要加強“校紀校規與普法”教育,否則,學生被開除學籍或身陷囹圄后已悔之晚矣。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說,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禮儀禮貌素養和語言溝通能力,這是高素質人才的外在表現形式,因此,大學必須開設“口語表達與禮儀”課程。作為中國的大學生,必須要知道本國的國情,了解中國的發展歷史和建設情況,將來能夠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所以大學生有必要學習“中國特色理論”。大學生不僅要能說,而且對各種實用文書要熟悉和會寫,所以大學生需要掌握各種實用文書寫作?,F代信息社會計算機已成為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大學生在大一必須學習計算機基礎(如word、windows、excel和網絡應用)等知識。作為社會人,我們的衣、食、住、行等都離不開市場,我們的任何計劃和行動希望有序高效,大學生掌握市場營銷知識和管理學知識對今后的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為了學生以后能夠深造,為了學生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大一學生需要開設實用英語、經濟應用數學、體育等課程。

        (二)專業基礎課設置

        大學二年級,應用型會計學本科要開設專業基礎課,如會計學原理、微觀經濟學、統計學、會計電算化、金融學、財政學、會計信息系統、稅收學等,實用英語可以繼續開設,此學期要為大三學習專業課打下基礎。

        (三)專業課設置

        大學三年級,應用型會計學本科要開設專業課,如商業企業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現代會計學(英文版)、審計學、財務報告分析、會計綜合實訓、審計電算化、國際會計、電子數據處理會計等。這些專業知識能為學生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四)方向選修課程群設置

        大學四年級第7學期開設方向選修課程,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專業愛好去選擇某個方向的3至4門課程學習,有利于學生個性化發展,更好地適應社會實際需求。可選擇的專業方向如:財務管理方向、注冊會計師方向、國際會計方向、其他相關方向等,每個專業方向可選修3-4四門課程。這一學期同時進行學生綜合素質訓練,使學生在生活自理、心理素質、自主創新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五)畢業準備

        大四第8學期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用理論指導實踐,強化動手能力,熟悉工作流程,并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和論文答辯,準備畢業。

        四年制應用型會計學本科8個學期課程安排參考資料:

        這種教學計劃注重基本素養和專業基礎技能的培養,夯實基礎;其次,可以突出專業的核心課程,科學地構建專業大類共同的知識平臺;再者,設置專業方向課程群,學生可以根據當時的市場需求和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方向,體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這樣既適應了市場需求,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能夠較好地實現應用型本科的培養目標。

        二、實踐教學的設置

        實踐教學包括模擬實訓、頂崗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它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為了保證實踐教學取得好的效果,要認真編制教學大綱,加強專業實訓室、專業實習基地的建設,注重實踐教學的強化和創新,將實踐教學與正常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畢業時真正成為實用型人才,為此,應用型會計學本科一方面要注重校內專業實訓,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外頂崗實習。

        (一)校內專業實訓

        校內專業實訓是理論課的實踐操作,是培養學生動手、動口能力的初級階段。理論課與實踐操作課的課時比一般為7:3,比例高一些則為6:4。學校必須要加大應用型本科專業實訓室建設的投入,確保本專業所開課程學生的實訓,努力做到讓學生把知識由理性認識上升到感性認識,然后化為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期的校外頂崗實習打下基礎。

        (二)校外頂崗實習

        校外企業頂崗實習是應用型會計學本科進行人才培養和為社會服務的又一個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把理論知識上升為實際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素質的有效途徑。學校應積極探索校企合作教育模式,雙方共同打造實用型人才,學校要根據實習學生規模,與企業合作建立一定數量的校外實習崗位,為學生提供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確保學生頂崗實習的順利進行,校外實習基地對校內實訓室的建設和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等也具有很強的支持作用,教師也可通過與企業接觸了解社會改革動向,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

        三、素質拓展訓練

        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不僅要懂會計理論、會計實務、法律、政策,具備較強的專業判斷和溝通能力,而且要有較強的綜合素質。當今的大學生必須要進行專門的綜合素質訓練才能成為高級人才。綜合素質訓練包括通過獨立生活訓練使大學生能夠生活自理,通過社交能力訓練使大學生能夠彬彬有禮、溝通自如,通過團隊精神訓練使大學生能夠以大局為重、合作協同,通過自主創新訓練使大學生能夠開拓進取、與時俱進等等。此外,學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期,組織大學生積極參與職業訓練、科技創新、專業競賽、社會實踐等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及個性發展。

        因此,學校要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會計學本科人才,必須設計合理的培養機制,科學地設置教學體系,包括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拓展體系等等,并且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培養和訓練,使學生真正成為德才兼備,具有社會責任感,分析解決問題果斷,具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能與他人團結合作,有創新意識,深受企業歡迎的應用型人才。只有這樣,應用型會計學本科才能實現其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潘懋元,吳玫.高等學校分類與定位問題.復旦教育論壇,2003(3)

        [2]湯正華.新辦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江蘇高教,2006(4)

        [3]韓伏彬.新建本科院校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思考.衡水學院學報,2007(9)

        [4]高晶.金陵科技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與方案設計研究

        第6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教學模式

        畢業論文的撰寫是本科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所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以及從事科學研究能力的綜合考核。搞好學生的畢業論文工作,對全面衡量和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運行狀況不容樂觀,許多見怪不怪的行為時有發生。為了使畢業論文回歸它的初衷,改革和創新傳統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傳統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存在的缺陷

        (一)寫作周期太短,難于達到預期效果

        很多高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都習慣于將畢業論文作為一個獨立的教學環節安排在最后一個學期,寫作周期約三個月。然而,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僅僅靠論文指導教師通過短時間的突擊指導是很難見效的。一個完整的畢業論文實踐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確定畢業論文題目,查找文獻資料,寫開題報告,制定調查方案,進行調查和資料整理,撰寫畢業論文,答辯等。如此多的實踐教學環節,要在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內完成,其難度是不言而喻的,更何況每一個環節都有一個理解、熟悉和消化的過程。特別在此之前缺乏前期性的訓練,部分學生就更加感到困惑了。比如,許多學生面對眾多的參考選題茫然不知所措,處于“什么題目都可以選,什么題目又都不能選”的矛盾之中;又比如,如何收集資料,收集哪些資料,如何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什么,一籌莫展。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學士學位,迫不得已,部分學生只好趕鴨子上架,走向另一個極端,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文抄公”、“摻水”現象不時而生。

        (二)就業壓力過大,論文寫作應付了事

        由于目前大多數院校實行的是學年學分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畢業論文大都安排在第八學期,且這一學期又是畢業生求職的時期,所以二者的重合給畢業論文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一方面,學生為了在限定的時間內找到好的工作崗位自然會把畢業論文放到從屬地位;另一方面,即使找到了工作,用人單位要求學生提前上班,致使這些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所以無論是找到工作與否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畢業論文的撰寫。

        (三)寫作基礎薄弱,撰寫論文力不從心

        本科畢業論文的寫作要求學生綜合運用專業的知識和理論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論是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還是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都需要扎實的知識和理論的支撐。沒有寬厚的知識和理論背景,就很難有什么新發現。目前學生缺乏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畢業論文指導課,在校時各門專業課的考試又大多以試題考試為主,學生在校期間幾乎沒有受到專業論文的寫作訓練。即使在畢業論文寫作前,學校安排了幾次專題講座,但不少學生實際動筆時仍感覺到困難重重,不知如何展開研究工作。教師在指導畢業論文教學中,發現有相當多的學生非常缺乏論文寫作能力,在論文寫作時對于自己所論的問題、論點、例證和論證步驟不清晰,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事無巨細的將一堆材料沒有邏輯聯系地堆砌在一起。

        二、畢業論文教學模式的重構與創新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如何妥善解決其中的矛盾,本文探討了“3.8.2.1”畢業論文教學新模式,具體思路就是構建一套有理論支撐,有實踐基礎,具有漸進性、階段性訓練特點的畢業論文教學模式。具體模式見圖1:

        模式中的“3”是指開設《大學語文》、《寫作基礎知識》和《經濟文獻檢索》三門課程,開設這三門課的目的旨在為撰寫畢業論文奠定寫作基礎。其中《大學語文》安排在第一學期,《論文寫作基礎》安排在第二學期,《經濟文獻檢索》安排在第三學期。這種安排既保證了課程先行后續的合理性,同時又保證時間上的銜接性,而且也體現了大學與中學知識的延續性。

        模式中的“8”是指圍繞教育部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會計學專業指導性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學、財務管理、會計電算化(或會計信息系統)等八門主干專業課程進行課程論文訓練,通過課程論文寫作達到畢業論文前期性專業寫作訓練的目的。課程論文的寫作形式可多種多樣,如讀書體會、學習心得、文獻綜述、調查研究、案例分析、小論文等形式均可。具體要求可視課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確定。比如剛學習《基礎會計》時,考慮是專業入門課程,要求學生寫學習心得或讀書體會即可;《財務管理》可考慮案例分析,等等。專業主干課程論文時間安排與課程安排同步。通過這一系列的寫作,既可初步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為畢業論文寫作打下專業基礎。

        模式中的“2”是指開設論文專題講座和進行一次學年論文寫作訓練,時間可安排在第七學期前半學期完成。首先,安排論文指導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講授2至3次論文專題講座,主要是結合專業特點,進行論文研究方法和論文規范性的培訓,使得學生能夠把握論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查詢資料的方法、論文寫作的規范性、摘要的寫作等。隨后安排5~6周時間進行學年論文寫作,為畢業論文奠定基礎。在寫作學年論文時,可以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和教學問題,事先擬定選題,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并通過師生交換意見,實現雙向選擇。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尋求學生感興趣的科研切入點和師生之間協調的結合點。學年論文的寫作目的旨在為畢業論文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此階段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是為后期撰寫畢業論文選好題。論文選題無論來自教學或科研,都應有一定的先進性和可行性,難度太大和太小的題目都不宜作為學年論文的選題。難度太大,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完不成任務;難度太小,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達不到學年論文的質量要求。題目的難度應以學生經過努力能夠完成為基礎。其次是深入實習單位,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學會如何搜集材料,如何整理材料等,此階段要達到畢業論文寫作前期模擬訓練的目的。

        模式中的“1”是指在最后一學期,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畢業論文撰寫全過程。在操作上筆者建議盡可能圍繞學年論文確定的題目作進一步的調查研究,使研究不斷深化升華,使內容不斷充實。理想狀態應是學年論文的揚棄而不是拋棄,這樣做的目的是減輕最后一學期畢業論文的壓力,使研究具有延續性,將畢業論文與學年論文連為一體,同時也有利于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也能較好地解決就業求職與畢業論文撰寫的矛盾。

        按照上述模式組織畢業論文教學,至少有如下幾方面的好處。其一,能較好地解決目前畢業論文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利于調動學生撰寫論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能較好地解決求職與論文撰寫的矛盾。其二,循序漸進,分階段訓練,有利于夯實寫作基礎,提高學生論文寫作能力,達到提高畢業論文質量的目的。其三,這種新模式能克服原來的畢業論文環節孤立、封閉、滯后及時間不足的弱點,將平時的專業課程論文訓練、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有機地結合起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須注意的問題

        首先,本科會計學專業畢業論文的改革與創新是一項涉及專業建設、教學改革和教學管理的交叉性課題之一,是一項系統工程,它與學校日常的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和實踐教學以及教育理念、培養目標等密不可分。只有在不斷轉變教學理念的過程中形成共識,明確思路才能提出創新的教學方案。其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方案的有效實施離不開指導老師、學生和教學職能部門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只有三者形成共識,密切配合,實施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再次,畢業論文教學模式改革是動態的,是一個由不太完善到逐步完善的過程,這其中需要我們不斷總結經驗,不斷補充和完善,特別是規范各階段具體操作規程,并制定相應的保障機制,做到有章可循,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否則難于達到預期目的。

        【參考文獻】

        [1]趙華,蔡曉波.關于提高財經類本科教育畢業論文質量的對策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1,(1):54-57.

        [2]徐群.法學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北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2):23-26.

        第7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關鍵詞:審計;批判性思維;創新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0-0158-02

        一、批判性思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它是以邏輯方法作為基礎,結合人們日常思維的實際和心理傾向發展出的一系列批判性思維技巧。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在我國,《高等教育法》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在教育部教高[2007]2號文件里談到“樹立科學的質量觀,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要努力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交流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在這兩份文件里都談到了“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對社會的科學發展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言而喻。那么如何開發并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創新可以認為是對舊有的一切所進行的替代、覆蓋,也可以說創新是建立在對舊思想或具體事物批判的基礎上的。批判性思維是一個主動思考的過程,是創新的基礎和前提,批判的目的和本質是創新。由此可見,批判性思維在我國的教育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批判性思維與審計的聯系

        從已有文獻來看,審計產生的原因存在著不同的觀點。主要觀點有審計源于會計觀、理論觀、財政監督觀、信息經濟觀、保險理論觀、沖突理論觀、受托經濟責任觀??偨Y分析,受托經濟責任是審計產生的根本原因。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其目的是確定或解除被審計單位的受托經濟責任。

        蔡春教授指出:“批判性思維是一種有目的的,自我校準的判斷?!边@種目的性體現在審計里是審計人員基于被審計單位的財務報表以及其他有關資料的基礎上,以審慎的態度和質疑的思維方式重新審視一切,去偽存真,透過現象揭示經濟活動的本質,最終做出合理的判斷,提出恰當的審計意見,對被審計單位是否有效地履行受托經濟責任提供合理的保證。由此可見,審計判斷的過程實質上是批判性思維的過程。

        莫茨和夏拉夫在論述會計和審計的關系時指出:“......審計與會計計量和認定的基礎有關,審計是分析性的,而非構建性的;審計是批判性的、審查性的?!边@是關于審計批判性的經典論述,也是審計與批判性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的強有力的論證。

        審計人員在執業的過程中要保持職業懷疑態度,這種基于客觀事實、但不盲從權威、不被表象所迷惑的理性反思,與批判性思維是一脈相承的。

        三、批判性思維在審計教學中的缺失

        審計人員的職業懷疑態度是批判性思維在審計中的具體體現,它應該貫穿于審計執業的始終。批判性思維的運用有助于促進審計目標的有效實現,有助于高質量的完成審計工作。所以審計人員應該具備批判性思維。

        學校應該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而會計、審計類專業學生將來會從事審計工作。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但是從目前的教育環境來看,批判性思維在審計教學中實際上是缺失的。原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巨大的升學壓力、繁重的學業負擔,使我們的學生從上學伊始就很少有時間去多想老師所說的一切。而在一切以分數為主的形勢下,家長也會灌輸“老師就是絕對權威”,不允許孩子“瞎想”。在以升學率高低作為學校好壞的評判標準下,學校不可能開設批判性思維課程,在教學中也不可能花大量的時間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漸漸地,我們的學生不愿意去主動思考,只懂得全盤接受,失去了思想的主動性,喪失了去探索、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這種慣性思維一直會延續到大學,習慣了被動聽課,聽課只是為了考試,以考證為目的。

        其次,具體到審計課程的設計上,也很少關注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第一,沒有引入邏輯性課程,不培養逆向思維,沒有將與批判性思維訓練相關的課程納入審計專業課程體系中;第二,在教學方式上不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引導,而是大多局限于老師講、學生聽的傳統教學方式,這樣就會存在“重知識、輕批判,重接受、輕思考”的傾向。第三,對專業的考核側重于知識點的記憶,考核的內容強調知識點的掌握,忽略了技能的訓練。

        四、在審計教學中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建議

        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應該在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各個年齡層次都進行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鼓勵多提問,敢于質疑,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同時只有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素質的教師,才能通過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具體到審計教學中,有以下幾點建議:

        (一)繼續推廣案例教學

        現在大多數的學校已經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以案說理,通過案例進行實景再現,給學生展現一個真實情景的同時,可以為理解知識提供一個深入分析的范例。因此被普遍認為是一種培養批判性思維的有效策略。比如在講解審計抽樣發展歷程中的三種抽樣方法:任意抽樣法、判斷抽樣法、統計抽樣法的區別時,老師可以以一個項目同時用三種抽樣法,讓學生自由討論不同的方法得出的效果如何。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又可以牢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二)開展實踐教學

        案例教學使得學習內容從枯燥乏味變得生動活潑,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它只局限于學生想、老師講或學生講、老師補充的“紙上談兵”的階段,而沒有進行真正的實務操作,學生無法在真實環境中進行感知。實踐教學通過增設模擬實訓課堂或者創建實習基地等方式,模擬審計活動,讓學生在仿真的環境中實際操作,既可以增強審計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增加學生對審計實務的感性認識,又可以讓學生在參與中自然而然地進入角色,引發他們的批判性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訓練逆向思維能力

        審計通常與會計信息系統有關。事實上,審計大多數的證據也是來源于會計信息系統。因而審計與會計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從本質上看會計是一個產生有用的、可定量的經濟信息的創造過程;而審計通常不產生任何新的經濟信息,它只是一個收集有利于作出判斷的信息的鑒定過程。通過信息的鑒定,判斷真實的經濟狀況,進而復核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因此,審計是對包括企業財務信息在內的全面信息的解構過程,它實際上包含著一種逆向思維,即從結論進行反方向思考。作為審計工作的一種基本方法,逆向思維訓練可以加強學生行為的目標和推理思維的技能,是培養批判性思維有效可行的方法。

        例如某企業的財務信息顯示,本年度購入的原材料明顯比上一年度多,審計人員就需要采用逆向思維進行分析來獲得本年度多購入原材料的合理解釋。在了解到本年度的生產規模和上年相仿以及生產工藝沒有發生變化后,審計人員來到倉庫,盤點原材料,發現賬實不符,那么賬面比實際多出的那部分原材料哪去了呢?最后通過查閱原材料明細賬和核對原始憑證發現,企業有一筆退貨沒有做賬,隱藏了銷貨方開來的用于沖銷的紅字增值稅發票,制造了購進原材料的假象。實際上企業這么做的真實目的是為了逃稅。老師可以再課堂上對學生這一系列推理加以引導,目的不在于是否正確地回答了問題,而著重考察學生分析問題的整個過程。

        (四)進行總結評價,樹立“開放型”作業觀念

        建議在每個大知識點教學完成之后,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里表述出經過思考后的觀點,對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和評價,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提出至少一個有爭議或者需要解決的問題,老師可以先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篩選,找出一到二個重點,讓學生自己先去查閱資料、相互討論,這樣有助于喚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心,激發批判精神、有助于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去辨別是非。比如審計的技術方法中的順查法和逆查法如何運用,兩種方法對于什么樣的審計目標會起到怎么樣的作用,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找些實例進行對比,加深知識的理解。同時,老師還要經常布置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要求每人完成一些小論文,這些小論文必須是經過嚴密的思考后寫出的書面評論或小短文,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各抒己見。因為寫作不僅有利于創造思維的形成,更有利于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8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重點項目(SGSY2009ZDO28);江蘇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大研究課題(09SJB790004)。

        作者簡介 黃海艷(1973-),女,江蘇阜寧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后,南京審計學院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謝茂拾(1958-),男,湖南長沙人,南京審計學院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

        摘要應屆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日趨嚴峻,文章在文獻梳理與訪談的基礎上,確定應屆本科畢業生的求職行為的主要表現,運用大五人格量表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分類,并進行求職行為的測試,運用方差分析不同人格特質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在求職行為上的差異,分析結果顯示:五種人格類型在“您會積極通過求職網站來獲取職位信息嗎”這一問題上差異不顯著,在其他題項都存在顯著差異。

        關鍵詞求職行為;人格特質;應屆本科畢業生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10)06-0061-04

        求職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非常主要的環節,是一個長期且持續的過程,對應屆畢業生來說也是一段痛并快樂的歷程。求職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關鍵組成部分,有效的求職行為可以提高求職成功率并縮短求職周期,節約求職成本。求助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著重研究五種人格特質的大學生求職者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分別在求職行為的哪些指標上的差異顯著。期待研究結論能夠更好的指導大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工作的選擇;大學生培養單位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就業指導;用人單位也可借助研究結果在招聘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員工。

        一、理論回顧:國內外關于求職行為以及人格的研究

        1.求職行為的相關研究

        求職行為定義的定義很多,從職業探索角度來看主要有三種[1]。Steff,Shaw和Noe從信息搜尋角度來定義,認為求職行為是求職者對職業信息的數量和適用性進行探索的行為。Bretz,Boudreau和Judge也是從信息搜尋角度來定義:求職行為是花時間和精力獲取有關勞動特定行為,包括準備求職行為和實際求職行為,不包含求職動機因素及求職結果。Soelberg認為,求職是包括識別理想職業、制訂搜尋計劃并選擇工作、確定并接受選擇結果等四種彼此相關行為,該定義仍關注信息搜尋和制訂決策,沒有關注準備求職簡歷和參加面試等行為。Kanfer等將求職行為定義為:動態的、循環的自我調適過程,是一種有目的并受主觀意愿驅動的行為模式,開始于就業目標的識別,進而為實現就業目標付出努力[2]。在上述幾種定義中,都將求職行為當作是指向目標的活動,目的是為了縮小目前狀態與就業目標之間的差距。

        西方學者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個體的求職行為,建立了個體求職行為的心理學模型。西方學者一般都以態度―行為模型為基礎來構建個體求職行為的心理學模型,其主要包括費西賓和阿正(Fishbein,A jzen)的緣由行為理論、阿正(A jzen)的計劃行為理論,菲澤爾(Feather)的期望―價值理論及布蘭特(Bryant)的前景理論[3]。西方經濟學家的求職模型中大部分是研究失業者的求職而對在職人員的求職研究較少。西方主要關注求職行為、求職結果,預測因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對象主要包括畢業生、失業者、待業者和在職人員等,研究求職行為時,主要從求職者對工作信息資源的利用、求職強度和求職努力性等角度進行描述與衡量。目前中國針對大學生的求職行為的研究,主要有陳儀梅、周紅萍和張淑華[4] (2007)運用實證方法得出大五人格特質對求職行為的預測作用,研究結果表明,大學生外傾性人格特質與其求職行為顯著相關,其中開放性特質的個體,在求職活動中,表現出積極、向上,敢于冒險,善于嘗試,不怕失敗,研究結果未顯示神經質與求職行為的相關性。

        2.人格特質的相關研究

        人格指一個人習慣化的思維、情感和行為反應方式。人格受先天遺傳和后天環境的影響,成年后比較穩定。嚴格地說,人格并無好壞之分,但是人格會影響個體與環境的互動方式,會成為一個人成長的有利或者不利條件。因此充分的認識自己的人格特征,善于發現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一個人就能更好的適應環境和社會。Kobasa[5](1979)人格與應對方式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一定的人格特質包括對自身的贊許、對環境的積極態度、正確的自我觀念和內部控制等在應對壓力事件中起積極作用。Kanfer(2001)研究表明人格、期望、社會動機等與求職行為成顯著正相關。

        “大五人格”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是由人格研究者們在人格描述模式上達成較為一致的共識而提出的人格五因素模式。大五人格主要包括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五個人格傾向。適應性主要表明個人情緒和行為的穩定程度,強適應性的特點為能自律和克制,情緒反應較平緩,接受規則;社交性則表明一個人的內外傾向及其程度,高社交性者往往很熱情、較能接納他人,有信心、樂觀、渴望成功;開放性主要表明自身對外界和自我內心的開放和接受程度,高開放性者對新事物敏感,追求新奇,易于溝通,樂于接納自己,也希望給外界留下良好印象;利他性主要表明個人的社會生活取向和環境認同程度,這方面較好者往往很謙虛,適應他人和環境,不易發生沖突;道德感則主要反映個人的誠信、責任心及道義感,高分者重視個人誠信,愿意承擔責任,富有同情心。

        實踐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能有效預測人類行為,如Salgado選取歐共體的研究做元分析,結果表明責任心和情緒穩定性對所有職務和所有績效的效標都有很高的預測效度,并能很好地預測培訓成績效標(丁立平,2004)[6]。在求職行為中,Wanberg(2000)的一項研究表明大五人格模型中的外傾性、責任感與求職行為呈顯著正相關[7]。

        根據對現有文獻的梳理,提出研究假設1.大學生的求職行為在人格特質有顯著差異。

        二、數據調查與分析

        1.調查對象與問卷

        本次調查共在南京6所高校的大四學生中進行,從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這段時間為應屆本科畢業生求職高峰期。筆者認為,在此段時間他們對求職行為的感受最深,也最感興趣,對問卷的回答比較認真。調查中將大五人格量表與大學生求職行為問卷一起發放并回收。共調查了500個樣本,其中女生為307人,男生為193人;專業包含經濟管理類、工程類、計算機類等。問卷主要請教師或班長組織班級集中現場發放并回收的方式。回收493份,其中有部分問卷的大部分題項的選擇為1或5,認為該部分被調查對象在填寫問卷時的態度或狀態有點問題,故在統計中去掉了該部分問卷。有效問卷為439份,有效回收率為87.8%;其中外傾性80人,所占比例為18.3%,神經質97人,占22.2%,開放性75人,占17.1%,隨和性90人,占20.2%,盡責性97人,占22.2%。

        大五人格量表是建立在大五人格理論的基礎之上,由美國心理學家科斯塔和麥克雷在1987年根據大五人格理論編制的,編制者前后共經過兩次修訂,并于1992年出版了NEO人格問卷的修訂版(NEO-PI-R)。NEO人格量表自中科院的心理學家張建新教授修訂并引進之后便被國內不少學者使用,由于NEO人格量表良好的信度與效度在廣泛的實踐中已經被證實,因此,能夠較為準確地測量大學生目前的人格特征,并作研究與分析,為大學生人格培養提出正確對策。本大五人格量表共25個題目,并分適應性、社交性、開放性、利他性和道德感五個維度進行測評,每個維度設置了5道題目。本研究采用的量表是由張建新教授修訂后的。

        大學生的求職行為問卷主要借鑒了山東大學的王同軍(2007)的碩士論文《大學生的職業歸因風格――職業價值觀――職業決策自我效能與求職行為的關系》中的求職行為的問卷的一些條目,以及暨南大學汪璞的碩士學位論文(2008)《廣州市應屆畢業大學生的求職行為結構及相關研究》的有關研究成果,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初步的題項,根據初步設計的題項對30名求職已經成功的大學生進行訪談,進而確定求職行為的主要表現。最終確定18個題目,具體問題見表1。問卷采用利克特5點記分,項目計分從1到5為“從不”到 “非常多”,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0.880,2符合研究需要。

        表1. 求職行為問卷的題項

        2.差異性分析

        本研究者用SPSS for Windows 11.5對數據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 “主成分分析法”和“最大方差”,去除因子負荷小以及雙重負荷、甚至多重負荷的條目,建構應屆畢業生求職行為的初步模型。根據黃勝兵(2002)和周志民(2003)的觀點,項目在因子分析中,單獨成為項目的因子應首先刪除,其次經旋轉后因子負荷值小于0.4或者同時在兩個因子上的負荷值都大于0.4者刪除。本研究在第一次因子分析中根據特征值大于1,旋轉因子負荷大于0.4的原則,共提取了6個公因子,其中第9題和第16題的因子負荷較低,在除去這2道題后,再次進行因子分析,共提取了5個公因子,具體數據略。

        運用方差分析五種人格特質在求職行為上的差異,分析結果見表2。描述性統計數據(具體數據略)表明,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行為具有一些共性,同時不同特質的大學生在求職行為上的表現各異。

        (1)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行為具有一些共性。在16種大學生求職行為中“您會等待家人幫忙張羅工作嗎?”總體均分最低,說明現在的大學生的自立意識比較強,不會依賴父母幫助尋找工作。“為找工作,您會買價格不菲的正裝,或做美發等嗎?”、“您會合理的緩解求職的心理壓力嗎?”以及“您會積極復習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嗎?”得分均較低?!盀檎夜ぷ?您會買價格不菲的正裝,或做美發等嗎?”得分較低,說明大學生在求職中更多關注的是自身素質,而不是外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經濟問題,如支付不起高檔服裝或其他美容項目費用?!澳鷷侠砭徑馇舐毿睦韷毫帷钡梅值?可能源于目前大學生就業形勢的嚴峻,對能否找到合適的工作抱有懷疑態度?!澳鷷e極復習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嗎?”得分較低,可能也源于大學生求職的壓力,不是每個大學生都能夠尋找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往往會選擇一些與專業不相關或相關度很低的崗位。“您會有針對性的準備簡歷嗎?”總體均分最高?!澳忻鞔_的就業目標嗎?”、“您會通過諸多求職網站來獲取職位信息嗎?”、“網上搜到的相關職位,您都會網投簡歷嗎?”、“您會積極學習有關求職的禮儀嗎?”4個題項上得分也偏高,說明大學生對求職定位有很好的認識,會利用網絡這一比較便利、便宜、快捷的求職手段,在求職過程中為保證求職成功會有意識的學習有關求職禮儀。

        (2)不同特質的大學生在求職行為上差異。外傾性的人在“您會有針對性地準備簡歷嗎?”,

        “除在高校所在地的求職活動外,您會去遠一點的地方參加面試、筆試或者招聘會嗎?”,“您會等待家人幫忙張羅工作嗎?”3個題項上得分最低。在“您會合理的緩解求職的心理壓力嗎?”、“您對自己找工作方面的事情充滿信心嗎”,“您會努力爭取有可能的面試機會嗎?”、“您能客觀地接受筆試、面試結果嗎?”、“您會通過諸多求職網站來獲取職位信息嗎?”5個題項上得分最高。神經質的人在“您會積極主動地向他人尋求與自己求職有關的幫助嗎?”,“您對自己找工作方面的事情充滿信心嗎?”2個題項上得分低。在“面試或者筆試前,您會積極搜集單位的筆試、面試題目嗎?”,“您會積極總結自己的筆試面試經驗嗎?”,“您能合理的緩解求職的心理壓力嗎?”,“您能客觀地接受筆試、面試結果嗎?”,“網上搜到的相關職位,您都會網投簡歷嗎?”,“找工作,您會買價格不菲的正裝,或做美發嗎?”6個題項上得分最高。開放性的人在“面試或者筆試前,您會積極搜集單位的筆試、面試題嗎?”1個題項上得分最低。在“您會有針對性地準備簡歷嗎?”,“您會積極學習有關求職的禮儀嗎?”,“您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嗎”,“除在高校所在地的求職活動外,您會去遠一點的地方參加面試、筆試或者招聘會嗎”4個題項上得分最高。隨和的人在“您會積極復習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嗎?”和“您會等待家人幫忙張羅工作嗎?”2個題項上得分最低。在“您會努力爭取有可能的面試機會嗎”,“您有明確的就業目標嗎?”,“您會通過諸多求職網站來獲取職位信息嗎?”,“找工作,您會買價格不菲的正裝,或做美發嗎?”4個題項上得最高。盡責性的人在“您會積極學習有關求職的禮儀嗎?”,“網上搜到的相關職位,您都會網投簡歷嗎?”2個題項上得分最低?!澳鷷e極總結自己的筆試面試經驗嗎?”1個題項上得分最高。

        “您會通過諸多求職網站來獲取職位信息嗎?”這一問題上,五種人格類型都沒有差異,都表現出對網絡利用的較高熱情,均分為3.710,7。其他題項在人格類型上都存在顯著差異。研究假設1.絕大部分得到驗證。

        三、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研究假設絕大部分得到驗證。說明了不同人格特質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的行為有顯著差異,這其中有些行為是有利于與求職成功的,有些則會導致求職的失敗,如“不能合理緩解就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求職的積極性,有時還會造成更大的后果,如自殺等。不重視“復習專業及其相關知識”,可能會導致在求職的面試或筆試中得不到好的成績,而與期望的職位插肩而過,導致求職失敗。

        2.建議

        大學生作為求職過程中的主體,掌握求職行為的主動性,應在正確認識自我人格特點的基礎上,科學地定向培養自己的人格傾向,努力向積極的方向發展,優化自身優勢與崗位的配置,讓人格特質為自己的成功求職加分。在求職過程中,大學生應平衡自己的心態,在面試官面前做到不卑不亢,展現真實的自己,用自己的知識積累、技能素養來打動面試官。

        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方面,可以根據大學生的不同人格特質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求職的大學生,應該清楚自己人格特點中的優勢與劣勢,合理地學習各種求職技巧、緩解求職壓力,在求職過程中合理地展示自己的實力。招聘單位可以在招聘過程中,在考察求職者的專業能力的同時,也可通過考察其求職行為來挑選適合招聘職位的員工,做到人崗匹配,提高招聘的成功率,以節約招聘成本。

        [參考文獻]

        [1]汪 璞.廣州市應屆畢業大學生的求職行為結構及相關研究【D】.暨

        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Kanfer R, Wanberg C R, Kantrowitz T M.. Job search and employ-

        ment: A personality-motivational analysis and meta-analytic review

        [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2001,86 (5):837-855.

        [3]劉永安,趙曙明.西方個體求職行為心理學模型述評[J].商業研究,

        2008(3):30-32.

        [4]陳儀梅,周紅萍,張淑華.大學生人格特質對求職行為作用機制研

        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90-95.

        [5]Kobasa S C. Stressful life events, personality, and health: an inquiry

        into hardnes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79,

        37(1):1-6.

        [6]丁立平.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是人格與社會不適應[J].山西財經大

        學學報,2004(1):7-11.

        [7]Connie R W, Joseph T B, Rtuth K.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net

        working intensity among unemployed job seekers [J]. Journal of Ap

        plied Psychology Washington,2000,85(40):491-503.

        Differences in Job Searching Behavior of Fresh Graduates with Bachelor Degree in Perspective of Personality

        Huang Haiyan,Xie Maoshi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Nanjing 210029,China)

        第9篇:大學生審計論文范文

        (唐山學院,唐山 063000)

        摘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會計學專業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能力成為衡量會計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可以通過全程化的創業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 創新能力;創業教育;會計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3-0222-02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廳“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唐山學院“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階段性成果;唐山市科技計劃項目“唐山市大學生創業狀況調查與創業教育模式研究”(13140210a)部分成果。

        作者簡介:劉朝閣(1979-),男,河北廣宗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哲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 引言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創新型國家,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

        1 創新能力對于大學生就業的重要意義

        受國際和國內經濟不景氣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陡增。要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勝出,大學生就要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而包含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技能的創新能力正成為就業能力的關鍵因素,日益成為用人單位評價畢業生的主要指標。據筆者對唐山市某高校經管類畢業生及其所在單位的調查,對影響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因素評價中,87.5%的畢業生認為創新能力很重要。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習能力、人際溝通、團隊合作、語言表達、文字表達、組織協調、時間管理、分析能力、信息處理、抗壓承受挫折能力、執行能力、情緒管理、創新能力等諸多能力的評價之中創新能力得分最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工作任務的復雜化,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畢業生創新能力的缺乏正在嚴重影響著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影響著其職業生涯的長遠發展。

        2 會計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現狀

        創新能力不足同樣存在于會計學專業畢業生之中,形勢不容樂觀。調查顯示,對影響就業及職業發展的因素評價,只有50%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生認為創新能力很重要。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各項能力的評價,創新能力同樣是比較缺乏,用人單位給學校的建議集中在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專業應用能力、人文社科素養的培養方面。會計學專業學生本身對創新能力不夠重視,沒有意識到創新能力在今后處理會計實務、進行財務分析與決策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這就直接導致了學生培養創新能力的自覺性、主動性、積極性的缺失。造成會計學專業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現實的影響,主要與我國傳統教育理念、教學方法與當今的教學制度和教育環境等方面密切相關。大學教育中重知識傳授輕理性養成,重結果輕過程,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創新性教學方法使用程度不高,教學評價手段單一,往往通過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標準答案限制了師生的創造性,使學生滿足于單純的知識識記和基本技能的機械重復。大學會計教育應強調對終身學習所需的技能和能力的培養,強調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及富有創造性[1]。

        3 培養會計學學生創新能力需要開展創業教育

        從廣義上講,創業不僅包括創辦自己的企業,也包括在原有的崗位上創建自己的事業。創業教育不單純是指導學生創辦企業、培養少數企業家的教育,從本質上說是素質教育,是培養創業者所具備的基本素質的教育,包括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它關系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和大學人才培養的質量,關系我國未來人才體系構建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因此,創業教育成為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進行創業教育,傳授創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引導學生進行創業實踐,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使學生在今后的工作更具靈活性和適應力,另一方面它也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會計學專業學生可以通過接受創業教育提高其創新能力,在創業訓練中培養創新思維和開拓進取的能力,有助于成長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業型、復合型會計人才。

        4 會計學專業實施創業教育的途徑

        4.1 把創業教育融入專業教育,構建和完善會計學人才培養方案 就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者而言,許多高校教育管理者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針對少數大學生的創業實踐和就業行為,他們很難真正理解其人才素質培養的內在價值,因而不愿在教學層面推進全校性的創新創業教育,更不用說將其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了[3]。創業教育是適應時展高校人才培養的需要,是一種素質教育,必須納入學校的人才培養規劃,列入常規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調整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增加通識教育課程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創建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以開展全員化系統化創業教育,結合專業核心課程進行創新創業意識滲透,這是會計學專業進行創業教育的核心。在課程設置方面,把《創業學》、《大學生創業導論》、《創業管理學》、《創業財務管理》等課程作為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普及創業知識,同時加強對創業有很大幫助、實踐性強的原有課程,例如《審計實務》、《審計案例分析》、《財務會計案例分析》、《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灌輸創業的意識,培養學生的理財能力和風險規避能力。

        4.2 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采取主體互動式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需求,不利于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調查顯示,案例教學、情景教學、校外實踐、小組討論這些創新性的教學方法更受學生歡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討論交流、團隊合作、頂崗實習,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性、主體性,形成教與學的有效互動,提高創新性教學方法的使用程度和實際效果,可以有效激發會計學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就會計案例、審計實務、企業營銷案例進行分組討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理性思維。

        4.3 依托第二課堂營造創新創業氛圍,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 會計學專業第二課堂實踐活動是會計專業課內教學實踐活動的有益補充和發展,主要注重學生創業創新意識、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最能體現創業教育的特點和性質,最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為實現學生的創業活動面向現實需求創造了條件[4]。利用第二課堂活動,注重塑造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組織舉辦會計信息化比賽、會計案例大賽、點鈔大賽、沙盤模擬大賽等學科技能競賽,組織 “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創意作品大賽、營銷策劃大賽、課外科技學術作品大賽,組織學生廣泛參與社會調查,鼓勵學生參與科研項目。豐富的第二課堂活動,有利于鍛煉和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其自信樂觀、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的創業品質。

        4.4 搭建創業實戰新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把創業教育融入實習、實訓、創新性實驗、開放性實驗、社會實踐、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充分利用實踐環節對學生專業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提高的積極作用,提升會計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戰略,加強校企合作,創設創業基金,建設高校創業園或建立校外創業實踐基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吸引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入創業園進行實習,對于比較成熟的創業項目,可以在創業園中成立工作室或創辦公司,進行創業實戰。會計學專業學生可以結合專業提供創意,成立財務管理與咨詢類的公司開展業務。

        參考文獻:

        [1]楊政,殷俊明,宋雅琴.會計人才能力需求與本科會計教育改革:利益相關者的調查分析[J].會計研究,2012(1):25-35.

        [2]李家華.創業教育亟須突破三大困境[OL].jyb.cn/high/sjts/201206/t20120615_498742.html.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综合网站久久久 | 在线免费农村A网站 | 亚洲欧洲日本综合久久 | 中文字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浓毛少妇毛茸茸 | 久久久综合色88一本到鬼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