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涼茶文化范文

        涼茶文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涼茶文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涼茶文化

        第1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字粗糙集;量化容差關系;不完備信息系統;熵;知識依賴

        1引言

        粗糙集理論[1](RoughSetsTheory,簡稱RST)是一種用于處理含糊和不精確性問題而又不同于模糊集理論的新型數學工具。Pawlak提出的RST僅僅適用于所有屬性值都已知的完備信息系統,然而現實世界中由于各種原因存在著大量的不完備信息系統(IncompleteInformationSystems[2],簡稱IIS),因此如何使用RST處理IIS正逐漸成為RST研究領域的一個熱點問題。使用RST處理IIS,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方式:1、間接處理,即數據補齊或數據刪除方法;2、直接處理,對基于不可分辨關系(等價關系)的RST模型進行擴充。由于間接處理方法會損害到數據的原有分布特征,挖掘出的規則往往帶有不確定性,因此使用直接方法處理IIS就具有其獨特的優勢。

        隨著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已經涌現出了很多擴展RST模型以處理IIS,如容差關系模型[2]、量化容差關系模型[3]、限制容差關系模型[4]、相似關系模型[3]等等。由于量化容差關系是一種推廣的容差關系,量化容差類是一個用關于參考元素的容差度作為成員函數的模糊集合,因此文中主要圍繞量化容差關系在RST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

        2量化容差關系

        2.1容差關系

        一個IIS是一個二元組:,其中U是一個被稱為論域的非空有限的對象集合;AT是一個非空有限的屬性集合。

        對于任意a∈AT,有a:UVa,其中Va是屬性a的值域(可包含空值,文中用〝*〞表示);V為全體屬性值域,即;定義f為信息函數,對于,有f(x,a)∈Va.

        定義1.1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則由A決定的容差關系如下表示:

        2.2量化容差關系

        量化容差關系是容差關系的推廣,在容差關系中加入了描述對象之間的相似程度這一參考因素。

        令S為一IIS,其中.假設對于,x在屬性a上取值的概率為(表示集合Va的基數).

        定義1.2令S為一IIS,對于,x,y在屬性集合上取等值的概率(容差度)為,

        其中表示x,y在屬性a上取等值的概率,其取值如下所示:

        定義1.3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則量化容差關系定義如下:

        若假定容差度為1,量化容差關系就退化成定義1.1中的容差關系。

        定義1.4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對于,x關于的量化容差類定義為:

        .

        一般來說,在IIS中,量化容差關系對于論域構成了一個覆蓋而非劃分,若令表示覆蓋,則.

        3基本概念

        a)近似精度及粗糙熵

        定義2.1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對于,X關于的上、下近似集合可表示為和,其中

        定理2.1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若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

        證明:對于,因為,所以.若,則必定有;反之則不一定成立。所以.同理可以證得.

        定理2.1說明粗糙集合的下近似集隨著容差度閾值的減小而不斷減小,上近似集卻隨著容差度閾值的減小而不斷增大。

        定義2.2令S為一IIS,且,容差度閾值λ∈[0,1],則X關于的近似精度,粗糙性分別如下所示:

        定理2.2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對于,有.

        證明:利用定理2.1的結果,易證。

        定理2.2說明隨著容差度閾值的減小,粗糙集合的近似精度在不斷減小,粗糙性在不斷增大。

        定義2.3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容差度閾值λ∈[0,1],則知識A的粗糙熵定義為:

        定理2.3令S為一IIS,,若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

        證明:對于,因為,所以.于是可以得到不等式

        .

        擴充這個不等式就可以得到.

        為了對粗糙集的不確定性進行更為精確的測量,已有學者開始研究各種不同的粗糙集的粗糙熵[5]。根據量化容差關系,可以定義如下兩種不同形式的粗糙集的粗糙熵。

        定義2.4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容差度閾值λ∈[0,1],對于,X關于知識A的粗糙熵定義為:

        定理2.4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若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對于有.

        證明:利用定理2.2及2.3的結果,易證。

        作為一種特殊的容差關系,量化容差關系當然也滿足容差關系下的一些性質,如定理2.5所示。

        定理2.5令為一IIS,屬性集合,若容差度閾值λ∈[0,1],則,,,.

        b)知識依賴

        利用對象的分類,可以方便地研究兩個不同屬性子集,即知識之間的依賴關系[6]。

        定義2.5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屬性集合B對于屬性集合A的依賴關系表示為,當且僅當對于,若,則必定有.

        定義2.6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則知識A與B之間存在等價依賴當且僅當且.

        知識的部分依賴表示知識之間的推理可以是部分的,換言之,只有部分關于B的知識可以從A推導出來。知識的部分依賴一般用知識的正區域來表示。

        定義2.7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則知識A對于知識B的正區域表示為:

        .

        定義2.8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知識B以程度k依賴于知識A,表示為,其中.

        當k=0時,知識依賴表示為;當k=1時,知識依賴表示為.

        定理2.6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λ3∈[0,1]且,如果有知識依賴,,那么.

        證明:對于,根據定理2.1,因為,所以,即.所以.

        定理2.6說明隨著知識依賴的被依賴部分的容差度閾值逐漸減少,依賴部分對于被依賴部分的依賴程度逐漸減小。

        定理2.7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λ3∈[0,1]且,如

        果有知識依賴,,那么.

        證明:對于,因為,所以.

        對于,若,則,反之則不一定成立,所以,即.

        定理2.7說明隨著知識依賴的依賴部分的容差度閾值逐漸減少,依賴部分對于被依賴部分的依賴程度逐漸增大。

        定理2.8令S為一IIS,若且容差度閾值λ∈[0,1],則有知識依賴.

        證明:對于,若,則.因為,所以,即.滿足定義2.5,所以.

        定理2.9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如果有知識依賴,那么.

        證明:對于,若,則,即.對于,可以得到,于是有,即.

        定理2.10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如果有知識依賴,,那么.

        證明:類似于定理2.9的證明,對于,有.

        對于,若,則,反之則不一定,所以,即.

        4基于量化容差關系的覆蓋

        1)覆蓋粒度

        定義3.1在一IIS中,,分別為論域U的兩種不同覆蓋,若對于,必定使得,并且對于,必定使得,則稱覆蓋比覆蓋更為精細,或者說比更為粗糙,表示為<.

        定理3.1令S為一IIS,,若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

        證明:對于,因為,所以.滿足定義3.1,所以.

        定理3.2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若,則.

        證明:對于,因為,所以,即,滿足定義3.1,所以<

        定理3.1和3.2說明在量化容差關系下,隨著容差度閾值的減小,覆蓋的精細程度也在不斷地減??;隨著知識的不斷增加,覆蓋的精細程度不斷地增大。

        2)覆蓋修正

        令,由定義1.4可知,中的所有元素都只是與x之間存在量化容差關系,而對于,并不一定能保證m,n之間也存在著量化容差關系。因此有必要重新定義由量化容差關系所產生的論域覆蓋,以保證覆蓋中任一模塊中的任意兩個元素之間都具有量化容差關系。

        定義3.2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容差度閾值λ∈[0,1],則論域的覆蓋表示如下:

        .

        3)相關性質

        定理3.3令S為一IIS,屬性集合,容差度閾值λ∈[0,1],則

        證明:(1)對于,有,于是,使得.所以.

        又因為y為中任意取得,所以

        (2)對于,必定使得且.而此時根據量化容差類的定義,有.又因為y為中任意取得,所以有綜合(1)(2),定理得證。

        由定理3.3可得看出,覆蓋相比于覆蓋更為精細,即.

        定理3.4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1,λ2∈[0,1]且,則對于,必定,使得.

        證明:對于,令,則,因為,所以,即必定有使得.因為x,y為M中任意取得,所以.

        定理3.5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對于,必定,使得.

        證明:對于,令,則.因為,所以,即必定存在使得.因為x,y為M中任意取得,所以.

        定義3.3令S為一IIS,,容差度閾值λ∈[0,1],對于,論域覆蓋為,X的上、下近似集合可表示為,其中

        定理3.6,.

        證明:(1)令,則∩.根據定理3.3,必定,使得且M∩X≠Φ,即.所以.

        令,則使得x∈M且M∩X≠Φ.由定理3.3可知,,即∩,.所以.

        (2)令,則.由定理3.3,對于且x∈M,必定,即.所以.

        5結束語

        作為一種RST擴展模型以便于直接處理IIS,量化容差關系用容差度描述對象之間的相似程度,是容差關系的進一步拓展。

        本文對基于量化容差關系的RST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覆蓋的精細程度、粗糙集的近似精度、粗糙熵、知識的粗糙熵以及函數依賴進行了討論,研究了容差度閾值的變化對這些概念的度量的影響。分析了由量化容差關系產生的論域的覆蓋,發現在這個覆蓋里,任一模塊中的元素都只是與模塊的生成元素存在量化容差關系,于是重新定義了基于量化容差關系的覆蓋,使得任一模塊中的任意兩個元素之間都具有量化容差關系,并聯系原有覆蓋進行了相關性質的討論。

        參考文獻

        [1]Pawlak.Z.Roughsetsandintelligentdataanalysis[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s.2002,(147):1-12

        [2]Kryszkiewicz.M.Roughsetapproachtoincompleteinformationsystems[J].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s.1998,(112):39-49

        [3]Jerzy.Stefanowski.Incompleteinformationtablesandroughclassification[J].Journalof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2001,(17):545-566

        [4]王國胤.Rough集理論不完備信息系統中的擴充.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02,39(10):1238-1243

        第2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詞: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優化;糧食風險基金

        中圖分類號:F32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176X(2010)08-0100-05

        一、引言

        農業補貼是各國政府保護農業、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最主要和最常用的政策工具。在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里,盡管農業補貼的方式和力度不盡相同,但其核心均為糧食補貼。就糧食補貼的分類而言,按照補貼對象受益程度的不同,通常將農民直接受益的補貼方式稱為直接補貼,而將農民間接受益的補貼稱為間接補貼。自2004年起,我國先后密集出臺了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糧食最低收購價和農資綜合直接補貼等一系列補貼政策,業已初步形成了綜合性收入補貼、生產性專項補貼和最低收購價政策相結合、兼顧國家糧食安全和種糧農民收入的糧食補貼政策體系。其中,糧食直接補貼因具有符合WTO《農業協定》要求、受益直接、簡便高效和價格扭曲程度較低等優點而備受青睞。簡言之,糧食直接補貼是指政府為實現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等目標,在生產環節直接給予糧農一定經濟補償的轉移性財政支出。

        關于我國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現實目標定位問題,學術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是主張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導向。二是力求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目標定位的不同,在相當程度上直接決定著糧食直接補貼具體要素設計上的差異,其中,與保障糧食安全目標相適應的補貼方式是掛鉤支付,而與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目標相吻合的補貼方式則是脫鉤支付。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及財政支付能力的現狀直接決定了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應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要務。在此目標導向之下,本文試圖以糧食直接補貼制度要素設計所遵循的基本理念為標桿,以糧食直接補貼措施的要素為架構,分析我國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政策優化的具體建議。

        二、基于補貼要素的糧食直接補貼現實問題考察

        自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實施以來,在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和創新糧食補貼制度諸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此應該給予充分肯定。然而,由于糧食直接補貼的實施時間較短、直接補貼的近期和長遠目標定位尚有待于進一步明確、農戶數量多(約2.68億戶)、財政能力有限及省際間具體情況差異較大等原因,目前糧食直接補貼中仍存在著許多值得關注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可以通過對糧食直接補貼諸要素中所體現的政策和制度缺失展開分析。

        1 補貼對象和范圍的區域性差異

        實踐中各地區確定補貼對象和范圍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三種(如圖1所示):(1)以所有生產糧食農戶為補貼對象,即所有農戶均可以獲得一定數量的補貼,湖南、湖北和安徽等多數省份采用這一方法。(2)僅對糧食主產縣內的農戶進行補貼,如河南、山東便實行這種做法。(3)只補貼出售商品糧的農戶,采用這種補貼方式的省區包括新疆、福建、廣西和貴州等。由于從事糧食生產本身就意味著為糧食安全做出貢獻,所以,獲得政府補貼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對于只補貼糧食主產縣內農戶的省區而言,非主產縣的農戶顯然會因未獲得補貼而使其種糧積極性受到影響,由此帶來的負面效應是顯而易見的。對于只補貼出售商品糧農戶做法所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可以做類似的分析和解讀。

        2 補貼依據的復雜性與補貼目標定位的不確定性

        從補貼依據看,2004年起實行的直接補貼分為三種類型(如圖1所示),各地在糧食直接補貼的具體依據方面也存在著形式各異、種類繁雜的問題。這三種類型的補貼依據包括:其一,與當期播種面積和價格脫鉤,而主要以計稅面積或計稅常產為補貼依據,采用這種方式的有遼寧、吉林、青海和河南等省份。按照這種補貼方式,無論在耕地面積上種與不種或者種植何種作物,均可以領取補貼,該方法似乎較為簡便,但卻或多或少地給了糧農一個“種糧吃虧”的信號,不利于穩定糧田面積,甚至可能會導致耕地轉向種植收益比糧食高的經濟作物。如果農民領取補貼與種不種糧食、賣不賣糧食給國家并無直接關系的話,那么勢必導致國有糧食企業難以掌控糧源,使國家宏觀調控失去不可或缺的載體和資源。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種糧大戶所承包的耕地是村集體所有的農田,在農村稅費改革中,這些耕地并未計入農業稅征稅范圍,此時,如果以計稅耕地面積為補貼依據,那么這些農戶就難以得到承包地的補貼,這顯然與制定直接補貼政策的初衷相抵觸。其二,與當期實際種植面積掛鉤,以農民實際種糧面積為補貼依據,北京、江蘇、山東、浙江和廣東等多數省份實行的便是這種做法。從總體上看,這種補貼模式有利于鼓勵擴大糧食種植面積和刺激糧食生產,但仍然存在著計算復雜、工作量大和操作成本高的問題。其三,與農民實際出售商品糧數量掛鉤,即按照農民實際出售商品糧的數量為補貼依據,采用該方式的地區包括新疆、福建、廣西和貴州等。按照這種補貼辦法,雖然農民生產的用于自身消費的糧食與農民出售的商品糧同樣對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但卻仍然存在著無法獲得相應補貼的問題。

        從另一種補貼依據的劃分角度來看,實踐中有若干省區采用脫鉤補貼的形式,即以計稅面積、計稅常產或基期商品糧數量為計算依據,補貼的對象為所有承包土地的農戶,而不論其是否種糧。這種脫鉤補貼形式實際上是以提高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為糧食直接補貼的主要目標。與此不同,與當期實際種植面積或農民實際出售商品糧數量相掛鉤的補貼形式,實質上是與保障糧食安全目標相適應的,脫鉤補貼與掛鉤補貼兩種方式并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目標定位的模糊性和非一致性。

        3 補貼標準有待進一步調整和提高

        糧食直接補貼資金主要來源于糧食風險基金。①按照目前分散化的管理辦法,各省在核定糧食風險基金包干基數時考慮的因素各不相同,這進而會導致省際間糧食風險基金包干基數也存在著差異。具體到用于直接補貼的基金數額的確定時,基本上大都根據財政支付能力進行安排,事先并未確定合理的糧食直接補貼標準;不是根據補貼需要來確定直接補貼預算,而是先有預算支出控制數,然后再確定補貼的標準。同時,各個地區之間需要補貼的種糧面積也有很大差異,在這種情況下,各省區總體財力水平和需補貼的種糧面積之間的地區差異,共同決定了補貼標準和水平的地區間差異。這具體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糧食主產區內部存在著補貼標準的差異,以同為主產區的江西和江蘇為例,江西按照水稻種植面積給予農民10元/畝的補貼,而江蘇則按照水稻種植面積給予農民20元/畝的補貼,相差一倍之多。二是糧食主產區的補貼標準低于主銷區,這主要表現為位于發達地區的糧食主銷區的補貼標準要明顯地高于許多糧食主產區的補貼標準。

        由于受收支壓力的約束,制定的補貼標準較低,所以對于許多財力狀況拮據的地區來說,直接補貼政策的效應也受到限制和影響。如果將糧食生產過程中的其他成本因素考慮進來的話,那么,糧食補貼后的收益根本無法達到農業生產要素競爭性用途的平均收入水平。而低標準的直接補貼很難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財政部經濟建設司的研究發現,在直接補貼政策實施的第一年,補貼從無到有,隨即調動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此時直接補貼政策的效應為最高。而當補貼一旦穩定下來,成為農民相對穩定的收益之后,直接補貼政策的邊際效應就呈現出遞減的態勢。這一現象的存在,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思考。

        4 糧食直接補貼發放過程中的操作成本問題

        現行的糧食直接補貼發放程序較為復雜和繁瑣:先由各行政村村民委員會組織對本村各農戶的實際糧食種植面積進行調查摸底,據實填報清冊,在村內張榜公示,其間若無異議,可上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通常會責成農業部門會同鄉鎮財政所核實后逐級上報批準。整個發放過程之中,涉及土地、農業、糧食、財政和農業發展銀行等多個單位,但卻沒有專門的負責機構出面進行協調管理,由此導致整個補貼流程費時、費力,增加了工作量和操作成本。據對一些縣的典型調查表明,糧食直接補貼的行政成本約占補貼總額的5%~10%之多,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但在國家發放的直接補貼資金當中,并未包含對直接補貼執行成本的彌補,即糧食直接補貼項目中沒有列支行政成本,該項費用完全由地方政府自行承擔,這也給地方財政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5 糧食安全成本分擔機制有悖成本與收益對稱原則

        我國糧食風險基金始建于分稅制改革初期的1994年。作為直接補貼資金的主要來源,糧食風險基金由同級財政部門負責籌集,即中央糧食風險基金由財政部負責籌集,省級糧食風險基金由各省級財政廳局負責籌集,這體現了分稅制改革所遵循的劃分收支、分級理財的理念。按照《糧食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從1998年起,糧食風險基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分別按照1:1,5的比例分擔,缺口部分則按照1:1分擔。在我國,糧食主產區提供了大約80%的商品糧。但在目前的糧食直接補貼資金來源結構下,糧食主產區對國家糧食生產和安全做出的貢獻越大,其地方政府承擔的財政補貼壓力也就越重;而糧食非主產區對糧食安全貢獻小,其承擔的補貼壓力也小。相比之下,糧食消費地區承擔的糧食補貼負擔更小。所以,目前條件下的糧食補貼資金來源結構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糧食主產區承擔部分非主產區、消費區的糧食安全成本現象,使糧食主產區的糧食補貼資金及其效應外溢到了非主產區和消費區。這種現象和結果既有悖于糧食安全成本與收益對稱的原則,同時也使原本就深陷財政困境的糧食主產區中的許多省區財政收支狀況雪上加霜。

        三、糧食直接補貼的目標定位與要素設計

        從理論上講,糧食直接補貼的政策目標可概括為兩點:一是彌補種植糧食取得收入與同等農業生產要素的競爭性用途取得收入之間的差額,提高種糧的比較收益,促使糧食種植業獲得平均利潤,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二是彌補和縮小城鄉居民之間收入的差距,提高整個社會的經濟福利水平。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目標的現實選擇,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補貼需求和財政支付能力的高低。對于經濟發展水平低且財政收入規模較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選擇只需較低補貼標準就能夠實現的保障糧食安全作為現實目標;與此相反,就經濟發展水平高且財政收入規模較大的發達國家而言,可以將需要較高補貼標準才能實現的彌補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作為現實目標。應該說,這兩個目標的層次是各不相同的,所需要的財力保障水平也各有差異,然而兩者之間并不能截然分開,前者是必經階段,前一個目標的達到有利于后一個目標的實現?;谖覈默F實情況,糧食直接補貼政策應該以穩定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確保國家長治久安為主要目標,同時兼顧提高農民收入的長遠目標。這樣的目標定位,決定著糧食直接補貼的要素設計應體現以下基本理念:

        1 糧食直接補貼政策設計應有助于保障糧食安全

        作為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大國,我國以不到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人口總數2l%的人口,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但還需要認識到,我國2008年約有耕地面積18.26億畝,人均僅為1.4畝,而世界人均耕地為5,5畝。我國糧食目前年消費量高達5億噸,而世界糧食的年貿易總量僅為2.4億噸左右。隨著一定時期內我國人口的持續增加,糧食年消費需求呈剛性增長。糧食是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如果糧食消費主要依賴進口,必將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我國糧食生產的制約因素較多,其中包括水土流失面積增大、土壤沙化加劇、水污染嚴重和耕地面積逐年減少等。從耕地面積的變化情況看,全國耕地面積已從1998年的19.45億畝逐年減少至2008年的18.26億畝,由此帶來的糧食壓力是可以想象的,保障糧食安全任重而道遠。保障糧食安全,最重要的渠道是保證基本糧源。在工農業產品倒掛的價格體制下,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長期受到壓制,基本糧源的供給能力下降,對糧食安全構成直接威脅。通過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糧食直接補貼政策必將會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2 補貼標準制定應遵循合理補償的原則

        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和保障糧食安全,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將耕地和農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限定于糧食生產,這有可能導致農民種糧的比較收益低于同等條件下農業生產要素的競爭性用途所獲取的收益。為了彌補這種收益差額,客觀上就需要給予種糧農民一定數額的直接補貼。農業生產要素在糧食和非糧食生產用途上的競爭性,取決于種糧收入與非種糧收入的比較,競爭的臨界點是農業生產要素生產糧食與非糧食收入相等。維持農業生產要素用于糧食生產的最基本前提,是該要素糧食生產取得的收入不低于非糧食生產取得的收入。這意味著,糧食補貼后的收益至少應等于農業生產要素競爭性用途的平均收入水平,補貼標準應該力求等于農業生產要素(主要是耕地和農村勞動力)競爭性用途與種糧收益之間的差額,使糧食種植業獲得平均利潤,從而確保糧食生產的穩定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糧食直接補貼的補貼標準應該依照合理補償的原則進行設計。

        3 糧食直接補貼對象選擇的橫向公平與補貼標準的縱向公平

        所謂糧食直接補貼對象選擇的橫向公平,是指無論糧食主產區、非糧食主產區抑或糧食消費區的農戶,只要從事糧食生產,就應該獲得相應的補貼,且補貼標準相同(即標準統一)。補貼標準的縱向公平,則是指按照農戶對糧食安全貢獻的大小給予不同數額的補貼,貢獻大者多補貼,貢獻小者少補貼。糧食主產區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貢獻很大,但非糧食主產區和消費區內的糧食生產也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如此,就應該按其貢獻的大小,分別給予相應的、不同程度的補貼。

        四、若干政策建議

        1 統一補貼對象和范圍

        直接補貼政策應體現公平的原則,無論處于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或是糧食主銷區,所有生產

        糧食的農戶均應被納入補貼對象的范圍之內;不論生產出的糧食用于自身消費還是銷售,都同樣為糧食安全做出了貢獻,應將農戶生產的全部糧食納入補貼范圍。從補貼的糧食品種來看,考慮到補貼效率問題,應將小麥、玉米、水稻和大豆等主要糧食品種納入補貼范圍。

        2 以實際糧食產量作為補貼依據

        在發達國家,實施糧食補貼政策主要是以“農民收入平價”為目標,即通過補貼使農民收入維持在與城鎮居民收入大體相當的水平上。相比較之下,我國目前糧食直接補貼的目標更強調保障糧食安全,與此相適應,糧食直接補貼應以農戶對糧食安全所做貢獻的大小作為依據,而測度糧食安全貢獻大小的最佳指標便是實際糧食產量,以實際糧食產量為補貼依據更符合糧食直接補貼的政策目標??紤]到我國農戶數量多、規模小、各農戶種植糧食作物種類多等特點,若在實際操作中以實際糧食產量為補貼依據,有可能導致出現操作成本高的問題。有鑒于此,可以用統一的計稅總產量(計稅面積與計稅單產之積)作為替代性指標。這樣做,不必具體區分品種,更簡便易行,降低了操作成本。

        3 提高補貼標準,適度向產糧大縣(戶)傾斜

        如前所述,維持農業生產要素從事糧食生產的最基本前提是農業生產要素生產糧食的收入高于生產非糧食。糧食補貼后的收益至少應等于農業生產要素競爭性用途的平均收入水平。從理論意義上講,每單位糧食的補貼標準,應等于生產每單位糧食所需同等農業生產要素競爭性用途取得的平均收入與種植每單位糧食取得的收入之差。從實際運行狀況看,很多地區(尤其是糧食主產區)的實際單位補貼標準低于理論上的單位補貼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糧食直接補貼的政策效應。針對這種情況,應視各級財政收入的增長情況逐年提高單位糧食的補貼標準,并逐步使之統一起來。同時,為更好地發揮產糧大縣種糧的比較優勢和規模經濟效益,應在統一補貼標準的基礎上向產糧大縣和產糧大戶適當傾斜。還可以考慮實行超額累進式的補貼標準,使補貼標準的設計更加合理。

        4 強化對糧食直接補貼資金的監管

        目前糧食直接補貼政策的實施涉及多個部門和金融機構,存在著多頭管理、權責不清的狀況。為此,可以考慮將分散在各個機構的相關職能集中起來,交由一個專門機構負責糧食直接補貼事宜。要適度簡化糧食直接補貼資金的發放程序,降低政策操作的成本。對糧食直接補貼資金實行專戶管理,??顚S茫坏媒亓?、擠占和挪用。各市、縣(區)、鄉(鎮)政府及農業、財政、土地和糧食等部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對種糧補貼的申報、撥付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予以糾正。審計部門對直接補貼資金實行全程監督審計,確保補貼資金如數兌現給符合補貼條件的農民,減少補貼發放過程中的資金漏損,提高補貼資金的使用效果。

        第3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詞:物理教育文化;差異;學生

        中國和美國有著不同的科技、文化傳統,教育制度、教育方法也不相同,兩國不同的教育理念也體現在學校的物理學教育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可略見一斑。

        1 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中國傳統物理教育強調按部就班的教學方式,提倡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這有利于學生打下堅實的物理知識基礎,但這種物理教育方法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因為它忽視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使學生只知念死書,全盤接受所學的知識,最終走到一個越來越窄的道路上去。美國教育制度倡導自由式的物理教育方法,學生常常是在亂七八糟之中把知識學了進去,是在不太清楚的過程中一點一滴地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是一種與中國的按部就班的學習方法不同的稱之為“滲透式”的學習方法,這種方法培養出來的學生雖然知識體系的漏洞非常之多,后勁略顯不足,但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能在混亂的思維中孕育出真理,并且能把握先進科技的發展方向,能很快站到物理科學的最前沿。

        現代科學發展有兩個突出特點,即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一方面門類越分越細,另一方面由于各學科廣泛滲透,并由此產生許多綜合性的邊緣學科,所以,我們不僅要強化物理知識,還要注意物理與其他相關學科,如化學、生物、天文、計算機之間的聯系,很多學物理的留學生到美國以后才發現自己選錯了專業,有的幸運地改到了自己適合的專業,有的改得不太成功,吃了很多苦頭,這就是中美物理教育文化的差異造成的結果。

        2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要求學生謙虛向上,倡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樣的觀念。這種物理教育的優點是使人更加扎實,你不了解情況就免開尊口。但是其缺點是使人變得謹小慎微,使學生不愿意去參加跟自己研究方向無關的討論,浪費了增長新知識的機會。美國的物理教育方式與此相反,特別強調人的個體能動性的發揮,提倡創新精神,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這可以激勵學生思索前人還沒有發現的東西,并與原有的物理知識融會貫通。

        當然中國學校的課程設置造成了中國學生的知識面不寬,由于知識面不寬,在參與討論的時候也就沒有切入點從而失去發言的機會。中國的學生在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就已經確定了入學以后要讀哪個專業,比如系統物理和固體物理是兩個不同的專業,并且從大一開始不同專業就開始開設不同的本專業課程。而美國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并無專業之分,而是先按照一定的要求學習一些公共科目,只有到了大學三年級的時候,才有機會選擇自己所感興趣的專業,并且會有各種學術顧問給學生做專業方向的指導。在確定了專業后,學生開始學習專業課程。所以美國的物理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知識廣度方面有顯著的優勢,能夠讓畢業生保持對物理學的興趣。

        3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比較注重于理論和抽象思維能力的訓練,但是比較輕視動手和實驗能力的培養,這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觀念有關。這種物理學教育體制培養出來的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強,且習慣于從理論到理論,但在中國目前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這樣的人才并不是最需要的。美國物理教育傳統注重于發展學生的動手和實驗能力,注重于培養學生從實跋到理論的科學的思維方法。雖然這樣的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較中國學生差一些,但他們對于所學的東西不是全盤吸收,不會分不清主次,而是對物理學科發展有一個基本的判斷,能夠較好地選擇自己的發展方向。

        1945楊振寧來到紐約,經費來推薦成了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的學生。他在芝加哥大學寫了一個實驗物理的博士論文,之后就開始做實驗,但楊振寧的試驗工作并不順利,他逐漸認識到自己和很多中國留學生一樣動手能力較差,他的同學最喜歡講的話就是“哪有爆炸哪就有楊振寧”。后來,在泰勒的建議下楊振寧決定轉攻理論物理學。

        4 中國傳統物理教育要求學生虛心地向“先賢”、老師和書本學習,學生從小就被訓練得習慣于聽從教師和父輩的教誨。這種方式培養出的學生通常訓練有素、守規矩、進取心強,且學習成績極佳,但不習慣于懷疑和考證,更難以自覺地發現問題,難于做出創造性的貢獻。美國物理教育則完全相反,它鼓勵學生自由發展,注重個性的培養,雖然這從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對學生某些方面的要求,但這種學生敢于懷疑,敢于創新,他們從不滿足于現狀,有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這種精神正是現代物理科學所需要的。

        第4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文化差異 英漢語言差異

        一、前言

        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它是文化的承載體。語言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承載文化信息的多方面內涵。跨文化交際和文化緊密結合,翻譯是在其中將一種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意思用另一種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文化活動。各個民族在歷史、政治、文化、地理、風俗、宗教等方面都存在文化差異,不同民族的語言交流實質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視文化內涵,處理好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才能克服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語言障礙,達到文化交流的目的。在語言交流的過程中,不同民族的人能否溝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語言所負載的文化內涵是否理解。

        二、文化差異

        1.地域文化差異

        地域文化主要指地理環境、自然環境方面的文化,表現在不同民族對同一種現象或事物采用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由于地理位置和環境的差異性,導致中西文化的差異。如英國是大西洋上的一個島國,四面環海,屬于溫帶海洋氣候。英國的夏季正是溫暖宜人的季節,常與lovely(可愛),warm(溫和),nice(美好)相連。而在漢語的文化氛圍中,夏天常與“酷暑炎熱”等詞語聯系在一起。又如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農業大國,與耕牛朝夕相處。耕牛是勤勞的象征,漢語中有“老黃牛精神”、“俯首甘為孺子?!钡攘曊Z。而西方人起源于游牧民族,與奔馬感情深厚,在英語中有大量帶“馬”的習語,如a will horse(勤懇認真的人)等。那么在跨文化交際中,就可以將“老黃‘牛’”翻譯為a will “horse”。若對地球位置、氣候條件、國家概況等缺乏了解,就很難理解英語語言所表達的真正含義,反之,對于漢語也是如此。

        2.風俗習慣的差異

        風俗文化指貫穿于日常社會生活和交際活動中有民族習俗、習慣形成的文化。英漢習俗差異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中國人打招呼的方式之一便是問對方“吃飯了沒有?”。若外國人聽到,他不會認為這是一種“問候”的方式,而是對方拋給他的一個真正的“問題”,他首先會想“吃沒有吃”是自己的私事,然后猜“是不是對方要請吃飯了?”。又如中國人做了一桌子菜請客,卻說“菜不多請慢慢吃?!蓖鈬瞬徽J為這是“客氣話”,反而當真,他們就會想:“菜不多請我們吃,菜多會不會就不請我來了?”這就是風俗習慣差異造成的誤解。在跨文化交際中必須注意,漢語的“吃過沒有”應翻譯為“Good morning.”或“Hi.”等招呼用語;“菜不多”為客套話,按英語的習俗就是“Help yourself.”。

        3.和歷史典故的差異

        和歷史典故已深深滲透到語言當中,形成文化的個性差異。儒家、道教、佛教、歷史典故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如“借花獻佛”、“玉帝”、“開天”等。在西方,許多歷史典故來源于古希臘和羅馬神話及圣經故事,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點),meet one’s waterloo(一敗涂地),Penelope’s web(永遠完不成的工作),Pandora’s box(災難、禍害的根源)。有這樣一個句子:“Without Ceres and Bacchus,Venus grows cold.”在希臘神話中,Ceres,Bacchus,Venus分別是谷神、酒神和愛神。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沒有飯吃,沒有酒喝,愛情再深也干涸。每個國家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歷史背景,使得一種文化所包含的信息并不存在于另一種文化之中。

        4.價值觀念與審美情趣的差異

        中西方民族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念和審美取向,不同的價值觀、審美觀、審美習慣給跨文化交際帶來的困難可想而知。價值觀念因文化的不同而各異,是個人在社會文化過程中長期耳濡目染形成的。在漢語中,“龍”象征著力量、智慧、權力,但在英語中,“dragon”象征邪惡。“他的兒子可謂天壤之別:一個是龍,一個是蟲?!庇凶g者誤譯為:There i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like a dragon,while the other a worm.若了解英國文化,便知道這樣的理解十分荒謬,把“龍、蟲”的漢語比喻原封不動套到英語上去了。正確的翻譯為:“There is a world of difference between his two sons:one is very capable,while the other is extremely incompetent.”

        5.思維差異

        思維方式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區域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所形成的一種思維定勢。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著持某種語言的民族群體千百年來形成的語言心理傾向,體現著持該語言民族的思維特征。英漢兩種語言也毫不例外。如,“我發現你的工作信心不夠。”根據英語思維,“工作信心”即“confidence in one’s work”若譯為“working confidence”就成“中式英語了”。由此可見,跨文化交流的翻譯不僅僅是兩種語言的轉化,更是兩種思維方式的轉換。由于英漢思維的差異導致了這兩種語言內容與形式上的差異,翻譯時要根據英漢民族的思維方式和表達習慣作必要的調整,提高交際質量。

        三、結語

        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面對文化差異,應根據各自民族文化特點,運用替換原來喻體、調整原語序等方法,使其做到達意又傳神。要想在兩種文化之間無阻地交流,除了通曉兩種語言文字之外,還必須了解兩種文化,深刻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盡量減少在跨文化交流中出現誤解和誤用,讓交流更加清晰準確。

        參考文獻:

        [1]楊自檢主編.英漢比較與翻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杜學增.中英文化習俗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包惠南.文化語境與語言翻譯.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4]賈秀海.論中西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4,(5).

        [5]黃志梅.從翻譯中看英漢邏輯思維的不同.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5).

        第5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詞:電影片名 文化差異 翻譯 中美兩國

        理論上來說,電影是用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展現的一種社會生活的反映。其特點完全可以滿足人們想要通過更豐富更真實的方式去感受生活的愿望。因此,人們越來越關注電影和它本身的文化,無論是對本國的還是外國的電影片名顯示出更多的興趣,并嘗試弄懂原片譯名背后所蘊含的文化特征。美國電影正是牢牢抓住了大眾文化的本質,并依賴于電影本身輕松娛樂,精彩卓越的內在特性建立起其在中國乃至世界電影市場上不可撼動的商業地位。顯而易見,電影片名提供了直接有力的功能,不僅可以顯現影片內容,傳達語義信息還能樹立起整部影片的感情基調??梢哉f,一個合適的片名能引起人們的觀影熱情,進而增加票房收入。因此,當美國電影想要進入中國市場時,片名翻譯對其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它不僅具有商業效益同時還受到中國影迷的關心與熱愛。然而,翻譯工作者必須要尊重一定的翻譯原則與方法,并掌握大量的文化知識與深厚的語言專業技能。另一方面,還需意識到翻譯并不是一對一機械地相對應,它需要基于影片內容和在中美兩國之間不同的文化接受能力。自從我們知道電影片名蘊含羞深厚的文化背景,與其對語言的理解能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此一來,我們在翻譯片名的時候需要尋求其差異中的共性并盡最大可能地保留其原片的文化意義與語言風格。嚴格地來說,翻譯工作者不應該僅僅為了追求純粹的經濟利益而忽視翻譯原則與影響翻譯的文化因素。

        本論文將分析討論美國電影片名的翻譯,從中發掘并解讀中美兩國間的文化差異。通過原片片名與譯名版本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美兩國的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分別是:價值觀念的差異,審美觀念的差異,思維方式的差異,社會習俗的差異,的差異。

        一、電影片名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一般來說,文化指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歷史、地理、本土風俗和實踐經歷、傳統節日、生活方式、文學、藝術、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思考方式等等。具體而言,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隨著時間流逝由人們創造出來的產物,因此也是一種歷史現象,社會和歷史的累積。事實上,文化就是一種積累,我們可以稱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為文化。然而,文化的概念能隨著社會進程而不斷發展,其內容也隨著時代的步伐不斷提升。能確信的是,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會創造不同的文化觀念與價值。因此,當兩種不同的文化進行交流時會不可避免地產生>中擊究其巨大的差異。

        要想更深入地了解文化與電影片名的關系,我們必須先我們必須找出文字和文化之間的關系。根據基本理論知識,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以及文化的一種反映,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時,單詞是語言的載體,語言可以由字符號來表示。文化與詞之間的關系妙不可言,不同地方文化顯示出不同差異。電影是現代藝術的交流媒介形態,它是屬于文化,展示了其特殊的文化表達的內涵。電影翻譯不僅包含了字幕翻譯,還有電影片名的翻譯。當然,電影片名是電影翻譯的第一和最主要部分。電影片名是由語言構成的一種表達方式,因此電影片名可以直接提供和體現其一定的文化。翻譯版本就是用目標語言的文字來轉述原來的版本。顯然,哪個國家用自己的文字來概括和表達電影片名這就準確地反映其內在的文化,這種特定的文化是區別與其他國家的。因而,電影片名翻譯必須到關注文化因素。人們可以通過電影片名的翻譯獲取并了解有關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

        二、中美文化差異在電影片名翻譯中的體現

        (一)價值觀念的差異。一部美國喜劇,Meet Parents講述了一個男人準備向女友求婚的故事,但得到的獲準之前,他還必須要征得他女友父親的同意。男主角不得不直接面對女友的父親,而在這一個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鬧劇。這部電影的標題并沒有直譯為《去見父母》,而是翻譯為《拜見岳父大人》。譯者運用“拜見”,“大人”這樣一些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詞語,吸引到更多的擁有傳統的價值觀的中國觀眾來觀看這部影片。這部片名的翻譯顯示出在中國和美國之間價值觀念的文化差異。美國價值觀崇尚個人自由與個人權威,這種價值觀念使得美國人對社會地位與等級差異的觀念意識不強。相反,中國傳統價值觀念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則充分尊重倫理道德,強調社會地位與等級觀念。這部片名的翻譯就能反映出中國人對長輩的一種尊重態度。

        (二)審美觀念的差異。The CuriousCase of Benjamin Button是由大衛-芬奇導演的一部美國浪漫幻想劇。影片的主演布拉德-皮特,與年齡反向的女主角由凱特-布蘭切特飾演,上演了一場愛與奇幻的糾葛。該片在北美上映于2008年12月25日,講述一個人,出生時是一個老頭,幾十年后越活越年輕,最終又變成一個嬰兒在襁褓中死去的這樣一個奇異的故事。所有在他身邊,他知道并愛著的人都先于他老去,最終一步步先于他死去。當影片在中國發行時,其譯名沒有直譯為《本杰明-巴頓奇事>,而是翻譯成《返老還童》。這個由四字成語組成的中國文字,不僅形式優美,表達適當,還高度概括了影片的主題。

        中庸的哲學思想完全影響了中國的文化,所以中國人特別強調平衡之美的審美觀念。在美學中,中國人更喜歡和諧與平衡的音韻標準,并經常使用四字這種獨特現象的詞匯在翻譯的過程中。無論原版的文字有多長,總是能運用四字成語來概括與表達影片主題內容。但是美國并不過多注重文字的美學,強調文字的平衡音韻標準,或者他們根本不需要用詞匯的平衡音韻來顯示其語言之美。而關于在文字上的審美觀念差異在其他美國電影片名的翻譯版本中均有體現。像是,While You Were Sleeping《二見鐘情》,Dead Poets Society《春風化雨》,Flipped《怦然心動》,Catch Me If You Can《逍遙法外》,Waterloo Bridge《魂斷藍橋》,Gonewith the Wind《亂世佳人》,Of Mice andMen《蕓蕓眾生》。

        (三)思維方式的差異。美國電影,theThird Man,美國百部經典影片之一,最初翻譯為《第三者》。看到這個片名,觀眾很容易誤解為這是一部道德。事實上,影片所指的第三個人是在一場車禍里的第三個證人。考慮到影片所要傳達的內容與信息,中文譯本改為《黑獄亡魂》,比之前的版本更貼合主旨。因此,從這部美國電影片名的翻譯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思維方式的差異。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但它們都具有相似性的差異,理解不同思維方式的差異,是減少和消除跨文化交際的障礙的重要舉措。中國文化非常重視倫理道德,而其語言不僅形式優美,也寓意深遠,蘊含道德觀念。但美國文化與之不同,它更強調邏輯思維推崇直接簡潔的表達方式。

        (四)社會習俗的不同。美國電影Dragon Heart,直譯過來就是《龍的心》。然而在中美文化中對龍的理解與認識卻是存在差異的。龍被視為神圣的圖騰和民族的象征在中國歷史文化里,但在美國文化里,龍是一種巨大兇猛的怪物,是殘暴和邪惡的象征。由于社會習俗的差異,中國觀眾會認為《龍的心》是關于愛國主義或善良正義之類的影片,但事實是,龍在這部影片里是邪惡的化身。考慮到其差異,電影被翻譯成《魔龍傳奇》,而不是《龍的心》。我們知道,語言是傳統文化與社會習俗的產物。中國與美國的社會習俗差異必然反映在其各自的語言中。也就是說,同樣的事物在一種文化里會被充分尊重,而在另一種文化里未必產生同樣的共鳴。

        第6篇:涼茶文化范文

        摘要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中國語言對于外國學習者來說一直是難以攻克的學習領域。中國的東方傳統形象受其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的影響,始終帶著神秘的面紗。語言,作為文化的表達方式,無法與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相分離,是其社會特點的重要體現。對于不同文化之間差異與共同點的研究,是全球化的內在需要。由經濟技術發展而蓬勃發展的文化特色,也會影響到其表現形式――語言的變化。所以,對文化差異的研究是進行語言研究的重要策略。本文從5大方面對中、英兩國的文化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其對英漢語的影響。

        關鍵詞:文化 差異 語言 宗教

        中圖分類號:H08 文獻標識碼:A

        一 引言

        與傳統的語言學理論不同,語言不應該被看做為一種孤立的、處于真空狀態的現象。語言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的次領域。文化比語言更復雜。一個人也許可以通過5年的潛心鉆研學習一種語言,但他卻要花費至少20年才能對一種文化相對完全地掌握。

        從本質上說語言根植于文化。想要解釋語言,則必須與其更廣泛的話語內容相連接。語言只有在與文化相聯系的時候才能被理解。1911年,語言學家Boas進一步發展了文化的主要內容,討論了語言、思想和環境之間的聯系。Boas認為,語言本身并不是構成思維障礙的主要原因。語言、思維和文化之間存在著重要的聯系。語言的形式一定會受其所處的文化模式的影響,最終,文化塑造其語言。

        二 英漢文化差異的表現

        盡管不可否認的是,中英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之處,但二者的差異也存在于各個方面。這是由他們的歷史、地理環境、社會結構、種族、習俗、價值觀、思考模式、宗教和道德觀等決定的。作為文化載體的一部分,語言一定會在其各方面特性中表現出這種差異。本文將對中國和英國之間的宗教文化差異進行重點討論,探討宗教因素在影響語言使用程度方面的作用。同時,在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社會習俗和歷史方面,本文也進行了進行討論。

        三 中英文化在宗教方面差異

        宗教,作為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廣泛而深遠地影響了人們社會生活中的語言交際。英漢宗教文化上的差異勢必且已經影響到了英語、漢語的語言行為以及兩國的人民。

        大多數的英國人都信仰基督教,教堂在英國十分常見。作為一個神圣的場所,教堂里是不販賣食物的,所以教堂里的老鼠往往會因此餓死,這就產生了一個語言習語“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貧如洗,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樣)”。此外,英國人堅信上帝、天堂、地獄、惡魔的存在,受圣經的影響,很多英語習語包含了宗教成分。以“God”(上帝)為例:“My God”(天啊),“God bless me”(上帝保佑),“Thank God”(謝天謝地),“God forbid”(上帝不允許),“God knows”(天知道),“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God damn you”(上帝詛咒你)等。

        來自《圣經》的另一個例子就是:“there is a bit of old Adam in us all”(每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個亞當)。“old Adam”的人物形象來自圣經,與特定的文化內涵相關。亞當是人類的祖先,但他卻由于人類本身邪惡的自私品質背叛了上帝。也就是說,上句話的含義是“人人皆有惡”。

        在中國,佛教盛行了千年之久,中國人信佛,所以寺廟是中國非常常見的建筑。中國的習語中常常會涉及到以佛、寺廟和和尚為代表的宗教形象。例如:“借花獻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薩心腸”,“臨時抱佛腳”,“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等等。當中國人想要取得成功的時候也會祈禱“菩薩保佑”。

        四 影響中英宗教文化的因素

        由上文可見,宗教對語言的影響已經滲透在語言表達的各方面。那么宗教文化,確切地說是文化,也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最終反映到語言本身。

        1 中英在地理環境上的文化差異

        語言根植于其本土的環境。英國是一個由多島嶼組成的國家,漁業和航海業是英國經濟的兩大主要產業。中國是陸地國家,人民的生活與土地緊密相連。所以,在漢語中找到與英語習語完全對等的話語表達是十分困難的,例如英語中的“rest on one’s oars”(在船槳上休息),“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頭要保持在水面之上),“all at sea”(一些皆在海上),“have other fish to fry”(換條魚炸),“drink like fish”(像魚一樣飲),“all is fish that comes to one’s net”(只有魚會碰網),“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絕不要教魚游泳)等一些習語表達,就無法找到對等的漢語表達。

        另一個影響英漢語言的因素是二者的氣候差異。中國坐落在東半球亞熱帶,主要氣候是大陸性氣候。所以中國人喜歡東風,因為它是春風,帶來生命和力量,而西風卻是帶來蕭條和悲傷的標志。然而,英國坐落在西半球北溫帶,主要氣候是海洋性氣候。所以對英國人來說,西風帶來了春天,帶來了稀缺的雨水,給萬物以生命和活力。英國最偉大的詩人Shelley的Ode to the West Wind《西風頌》,正是歌頌了西風的到來。相似的是,在中國,夏季往往與似火的酷熱聯系在一起,漢語中有“赤日炎炎似火”和“驕陽似火”等表示夏季的炎熱。與其相反,在英國夏季是一個相當涼爽的季節,人們描述夏季的詞匯往往是“lovely”(可愛的),“nice”(美好的),“tender”(溫和的)等等。在Shakespeare的十四行詩中就可以找到證據: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這首詩中,詩人就是將他的愛比作了夏天。

        2 中英文化在生活習慣上的差異

        不同的生活環境產生了不同的生活習慣,這些也會體現在語言中。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英國坐落在北溫帶,主要的工業產品是小麥,畜牧業也在其生產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英國的主要生產成品是面包和牛奶。所以這兩種食物出現在英語中就不足為奇了。例如,“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ne”(一半面包總比沒有好),“earn one’s bread”,(掙某人的面包),“know which side one’s bread is buttered on”,(了解哪面面包涂了黃油),“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body’s mouth”(從別人的口中奪面包),“don’t quarrel with your bread and butter”(不要和你的黃油面包爭吵),“cry over spilt mike”(為灑了的牛奶哭泣),“butter to butter is no relish”(過多的黃油就不再是美味)等等。

        然而在中國,由于其歷史悠久的水稻耕種產業,中國的傳統食物是大米而不是面包。在漢語中,與“飯”相關的詞匯隨處可見。如“飯碗”指代事業,“夾生飯”指代不成熟,“魚米之鄉”指代美麗富饒之地,“生米煮成熟飯”暗示了結局已定,不能在改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暗示了沒有最基本的條件,再有能力的人也無法成功。

        3 中英文化在社會習俗方面的差異

        語言是人們的生活經歷和社會習俗的產物。正是由于不同的社會經歷和習俗,中英的價值觀和審美觀也存在很大差異。

        中國人和英國人對待動物方面各有其不同的認知觀念和情感。以獅子為例,在英國,“lion is the king of animal”獅子是百獸之王,象征了勇敢、強健和力量。英國的獅子可以代表這個民族。一些與獅子相關的英語習語有:“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入獅穴捋獅須),表示挑戰力量強勁的對手;“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頭置獅口),表示處在危險當中;“A lion in the way”(路上的獅子),表示巨大的困難,相當于漢語中的“攔路虎”;“The lion’s share”,指代最大的利潤。

        但是在中國,與力量、強健和高地位相關聯的動物是“虎”而非“獅”。中國人把虎看做是百獸之王,所以在中國習語中有“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狐假虎威”等。更重要的是,漢語中“虎”象征了勇敢和力量,我們有“虎符”,“臥虎藏龍”,“生龍活虎”等。當然,與英語相通的是“虎”也象征了危險,如“虎口脫險”。

        除此之外,兩個民族在表達同一情感時,也會有兩種不同的動物形象去表述,而對于同一動物,往往也有不同的情感趨向。

        漢語中,“hare”(野兔)常常與“靈活敏捷”相聯系,我們有“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來描寫一個人動靜皆宜,轉換快速。但是在英國,“Hare”是膽小的標志,如“as timid as a hare”(兔子一樣的膽?。?/p>

        相似的是,另一種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也產生相反含義的是“dog”(狗)。在漢語中,狗是一種卑微且討人嫌的動物。大多數與“狗”相聯系的習語都具有貶義色彩。如“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仗人勢”,“走狗”,“落水狗”,“狗仗人勢”,“狗急跳墻”,“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相反,在英國,“dog”的形象是正面積極的,因為狗對于英國人來說是最忠實的朋友,英語中有“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a lucky dog”(幸運者),“every dog has his day”(每個人都會有時來運轉的一天)。

        4 中英文化在社會歷史背景下的差異

        中英文化在社會、歷史背景方面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中國是一個具有5000年文化歷史的古老民族。中國的文化承載了強烈的封建、帝王色彩。根植在中國傳統封建統治社會文化之上的中國語言特點,透露出強烈的封建系統特點。例如“打官腔”,“官官相護”,“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等等。

        在英國歷史上,其經常受到外來勢力的入侵,所以在英語中可以明顯體會到其他文化的滲透。例如一些來源于拉丁語和法語的習語:“fortune favors the bold”(幸運青睞膽大者),“art is long,life is short”(生命是短暫的,藝術是永恒的),“two dogs over one bone seldom agree”(垂涎于同一根骨頭的兩只狗達不成協議),“after dinner,mustard”(飯后吃點芥末)。除此之外,一些語言表達方式也來源于希臘神話。例如:“Achilles’heel”(阿喀琉斯的腳后跟),比喻致命弱點;“Penelope’s web”(佩內洛浦的織物),指代永遠完成不了的工作;“Pandora’s box”(潘多拉的盒子),指萬惡之源。

        五 結語

        從以上5點,我們可以看出文化的魅力是無處不在的。對于外來語言學習者來說文化是充滿神奇,難以完全掌握的。從個人角度上來講,如若沒有出生,成長在目的語文化社團中,就只有通過后天辛勤的努力來了解文化。根據文化學家Hall的觀點,文化可以被分成3個層次:技術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非正式的文化既是無意識的文化,也是文化最難掌握的部分。的確,語言根植于文化,一個掌握了語言的人不等同于完全掌握了其語言所處的文化。作為文化核心之一的宗教,其對語言掌握能力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由本文可見,除卻宗教文化外,很多因素對語言能力都有影響,由此,我們對語言的研究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 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History,Culture:A Sourcebook,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 David Crystal: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3] Linell Davis: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cti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4] Mildred L Larson:Meaning based translation.A guide to cross-language equivalence,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84.

        [5] 顧嘉祖、陸升:《語言與文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 錢谷融:《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 吳克禮:《文化學教程》,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第7篇:涼茶文化范文

        攻心為上,正是“加多寶拳法”的靈魂,從這點出發解讀加多寶的一系列運營行為,會恍然大悟。

        “攻心為上”說來簡單,真做起來,非有一整套“拳法”方能實現。在這方面,加多寶無疑是“攻心拳法”的最佳注腳,也是最佳的學習對象。

        渠道掌控,制勝“步法”

        關于渠道。

        當加多寶與廣藥在機場、電視等地方血拼廣告時,其實把差距拉得最大的,反而是加多寶默默無聞的渠道。2012年,多半消費者對新“加多寶涼茶”和新廣告語的真切感知,是從那些或大或小但無孔不入的銷售終端接收到的。

        當各個銷售終端里,新的“加多寶涼茶”已經占據顯要位置,讓消費者滿目紅罐時,新的“王老吉涼茶”卻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甚至在一些地區為廣藥打前陣的反而是“王老吉綠豆蓮子羹”等讓人驚愕的“新品”。

        我們之所以把加多寶渠道看得如此重要,既因為這種懸殊的差異,也因為《中外管理》在采訪時聽到的類似評價:與娃哈哈等企業把渠道運營包給經銷商不同,加多寶最大的特色是自己嚴控渠道,在全國掌控著約1萬人的銷售隊伍。這讓加多寶“攻心”的陣地,占據著各個城市最顯要的位置。

        當2012年必須進行品牌切換時,在全國范圍內無空白市場的加多寶,已經具備第一時間向千千萬萬個銷售終端“直接訴說”的能力……

        在中國的傳統武術中,密不外傳的往往是一些“不起眼”的步法。加多寶“攻心拳法”里,渠道正是這樣的“底盤”功夫和制勝步法。

        錘煉團隊,“力量”訓練

        關于團隊。

        攻心拳法的運用自如,需要一個有凝聚力、執行力的團隊。從領導班子來說,如同特勞特中國公司和其他許多人感受到的,加多寶是一個高管團隊非常有凝聚力的公司。2012年遇到危機以后,凝聚力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和運營效率。

        另外,加多寶對龐大銷售團隊的錘煉,在關鍵時期的攻心戰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約1萬人的銷售隊伍,可以做到幾乎一夜間在全國各地貼上一模一樣的海報,讓所有業務員與終端講同一句話。而這支龐大隊伍的流失率不到行業水平的一半。在關鍵時刻能做到這些,足以說明平時功夫的積累!

        武術里有一種說法,功夫再高的師父,年老后也不要輕易與年輕人交手,因為體質和力氣已經不行了。

        常年錘煉團隊的功夫,正是加多寶拳法的“體質”保證。

        迅速反應,以快制敵

        關于速度。

        一位餐飲行業資深人士對《中外管理》講,在他看來,在加多寶換標過程中,贏就贏在決策速度夠快上,至少要比它的對手快。

        從種種市場跡象來看,其實加多寶在2012年商標官司敗訴之前,就已經為品牌切換“幫助”消費者做心理準備。比如: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各地超市里“總也賣不完”的一面加多寶一面王老吉的紅罐涼茶。這些渠道行為已經在敗訴前,就為品牌切換打下了相當的基礎。

        從記憶規律看,最先進入人們頭腦的市場行為,將最有可能先入為主,在攻心對局中擊倒對手。

        功夫比拼,往往拼的就是個快字。

        直指人心,洞察借勢

        人人心里有桿秤,這對紅綠之爭也適用。當很多人知道:加多寶用了十幾年時間,才把“王老吉”從地方品牌做成品牌資產千億元的“中國第一品牌”時,他們為自身遭遇鳴不平的行為,也是很容易引起共鳴的。

        這并不是老百姓偏心眼兒,因為就算從法理上這也是解釋得通的。法律的基本理念是:各個社會主體的權利、義務必須平衡。既然加多寶為“王老吉”承擔了十幾年責任,那么,相應的權利自然應引人關注。

        而相應的,對社會心理的變化保持敏感,并把這種心理當做資源,為其所用,就是加多寶的功夫了。

        如同《中外管理》在采訪中得到的信息:攻心為上的精髓就是要洞察人心,并且去打動消費者。

        既然是攻心戰,就離不開這種洞察和借勢。

        用戰略“打拳”

        關于戰略。

        對于加多寶2013年的營銷目標,品牌管理部副總經理王月貴說:“2013年加多寶將繼續夯實涼茶行業領導者地位,繼續以傳承與弘揚涼茶文化為企業使命,將涼茶文化及其所承載的中國傳統文化推向全世界。”

        這很“官方”的文字里,恰恰極有深意。成為弘揚涼茶文化的領導者,自然也就成為涼茶品類的領導者,以及最正宗者;成為把涼茶文化推向世界的品牌,自然也在國際上成為中國涼茶的代表。

        第8篇:涼茶文化范文

        最新王老吉廣告詞“怕上火,認準正宗王老吉”

        1.180余年正宗秘方,王老吉從未更名,購買時請認準王老吉涼茶,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2.拜年好禮王老吉,體面吉祥,過大年喝王老吉,美滿吉祥。過吉祥年,喝王老吉!

        3.everybody move on !(齊來參與)。亞運有我,精彩之吉!

        近日,王老吉在廣州召開媒體溝通會,正式對外2014年“品字形”發展戰略,將從時尚、文化、科技三大板塊進行品牌營銷戰略部署。新廣告詞“怕上火,認準正宗王老吉”同日正式。

        第9篇:涼茶文化范文

        [關鍵詞] 中醫藥;客家;民間醫藥;藥用植物

        [收稿日期] 2013-03-19

        [通信作者] 鄔偉魁,碩士,從事中藥學、藥品質量研究工作,Tel:(0753)2319696,E-mail:

        梅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其地形多為丘陵和山地,環境較為偏僻,交通不便,為了克服缺醫少藥的困難,客家人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民間傳統用藥和飲食習慣。值得注意的是,當地群眾多把“藥食同源”資源(如五指毛桃)當作“寶貝”,憑經驗用來煲湯食用,缺乏科學的指導。面對這一現狀,對客家民間醫藥知識進行系統研究刻不容緩。

        1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研究概況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傳統醫藥”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1],并將其定義為“古代的,或以文化為基礎的醫藥實踐體系”,并將其引伸為包括目前被認為屬于原住民的、民間的和非官方的醫療體系??图颐耖g醫藥是漢族客家民系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經歷相當長的實踐歷史,目前流散于客家民間的獨具特色的診療技法和用于治療疾病的植物、動物與礦物質的總和。其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通常掌握在少數民間醫生手中,甚至瀕臨失傳,是中醫藥體系的一個重要分支,是保護客家民系群眾身體健康的一支重要力量。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多為群眾應用青草藥防治疾病的經驗和一些簡單的民間療法,至今未形成相對完整的診療體系。究其原因:①挖掘工作起步晚,一些民間醫生已相繼謝世,寶貴的臨床經驗疾病沒有留下文字記載;②民間醫藥主要依靠口傳心授傳承,缺少文獻資料記載,一些樸素的醫技難免逐漸被淡忘;③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醫療條件有了較大的改善,隨著現代醫學知識的普及,多數年輕人對民間醫藥了解不深,甚至存在排斥心理。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的挖掘、整理、研究、應用面臨后繼乏人的局面。

        客家民間醫藥文化源于中醫藥文化,研究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有利于更好地研究中醫藥,有利于新一代客家人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亦可為我國多元文化的更加繁榮做出一定的貢獻。

        2 梅州客家民間醫療方法

        梅州客家民間醫療方法很多,僅外治療法就有刮法、搓法、挑法、捏抓法、熏法、吹法、熨法等。但是這些療法多為祖傳技藝,是民間醫生謀生的看家本領,挖掘難度大。作者通過走訪大埔縣和梅縣的數名民間醫生,收集整理了發痧和藥浴二法。

        2.1 發痧 客家人在與疾病斗爭的實踐中不斷認識痧癥,遂漸形成了“百病起于痧”的理論和比較完整的發痧療法。發痧是治療痧癥的法則,是客家民間醫術中最具特色的治法之一,民間醫生仍傳承和掌握著多種發痧技術,如“刮痧”、“拍痧”和“夾痧”等。痧癥的病因廣泛而復雜,民間將身體不適、精神不爽、頭痛胸悶、四肢乏力、嘔吐、腹部脹痛等,統稱為“痧”。

        2.2 藥浴 藥浴是用含有藥物成分的水洗浴全身或局部的一種方法。中醫藥浴的形式多種多樣,梅州客家民間較常見的是洗全身浴的“藥水澡”和局部“足浴”。煎藥方法一般是將藥物粉碎后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把藥物放在鍋內加水煎煮。大埔湖寮民間習慣在端午節采收牡荊枝葉,曬干備用,婦女坐月子時,用以煎水洗澡,可祛風寒并預防產后風濕,還可防治皮膚病。而梅縣城北農村婦女坐月子的時候,習慣用楓樹枝葉煎水洗澡,起祛風之效。在大埔鄉村,村民冬天常用蘿卜嫩葉煎水泡腳治療腳趾凍瘡。

        如何把長期流散在民間的有一技之長卻因無證而不能合法從事醫療保健工作的能人志士集中起來,通過交流以及專業培訓等形式,使他們的醫術發揚光大,是客家民間醫藥面臨的一大難題。

        3 梅州客家民間藥物

        Au等[2]報道了廣東梅州客家地區習用藥用植物94種(隸屬40科,77屬),其中約32%來源于4個科:菊科(11種),馬鞭草科(7種),薔薇科(6種),豆科(5種),有些品種未在中醫藥文獻中記載, 有43種被《中國藥典》(2005年版)收載;藥用部位包括全草(39%)、葉(21%)、根(20%)和其他(20%);94種植物藥被用于30多種疾病的防治,其中14種藥用于肝病防治,12種藥用于皮膚病防治。梅州民間習用鮮藥,“隨手采來順手醫”是群眾常用的醫治方法,如治跌打損傷、止血、膿腫等常用鮮草藥搗爛外敷。

        梅州客家民間常用草藥名稱的一大特點是根據性狀、顏色、氣味等形象化命名,極其生動,便于辨認和傳播(表1)。

        表1 客家民間常用草藥名稱舉例

        Table 1 Name of some common Hakka folk herbs

        4 梅州客家民間驗方及其開發

        2008年,廣東省老中醫謝震強編撰的《客家人村居實用驗方》出版[3],該書共收集200多個小驗方,如苦楝子塞肛治蟯蟲病,仙人掌外敷治毒蜂蜇傷,山梔子外敷涌泉穴治肝火失眠等,涉及普通常見病、小兒外傷、內科、婦科等疾病的醫治,對基層醫療衛生的實用性較強。在民間偏方、驗方、秘方的基礎上,梅州醫院生產的濕滯片、通絡片等中藥制劑療效良好、臨床需求較大;梅州制藥企業研制的雙料喉風散和雙料喉風含片等全國獨家品種療效確切、市場前景廣闊。梅州客家民間偏方如同散落的珍珠正逐漸消失,發掘偏方是繼承與發展的一個緊迫課題。

        5 梅州客家民間藥膳與涼茶文化

        在長期遷徙的過程中,客家人為了克服水土不服,長期以各種野菜、草藥果腹養生,在草藥的運用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梅州人在運用草藥時,不僅發明了各種藥劑,還將草藥與食物相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間藥膳與涼茶文化。

        5.1 梅州客家民間藥膳 梅州客家飲食文化頗具特色,藥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許良政等[4]報道了梅州的野生食用植物有 72科 150屬 198種,分析了梅州野生食用植物的利用現狀并提出了相應的開發對策。常作為藥膳湯料的有艾、貓尾射、淮山藥、土茯苓、葛、白花醬、雞矢藤、溪黃草、馬齒莧、臺灣榕等[5],這些藥材配以雞、骨、肉等煲湯,集防治于一體。大埔縣的“藥根雞湯”是客家藥膳的典型代表之一。為方便食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對其進行深加工已成為“藥食兩用”資源開發利用的主流方向。劉志偉等[6]比較了不同提取方法對溪黃草提取物得率、主要成分及口味的影響,為溪黃草藥膳方便湯料制備提供了依據。客家藥食同源品的流通形式多樣,主要有農貿菜市場出售新鮮的青草藥;草藥店鋪出售一些干燥草藥;超市銷售帶簡易包裝的“客家土特產”藥材;通過網店銷售給在大城市奮斗的老鄉。

        常用藥膳舉例如下, 早餐常喝“三及第”湯(枸杞葉、豬肝、小腸、瘦肉)。以五指毛桃作為香料制作客家美食,如五指毛桃鹽雞,五指毛桃香雞爪??图颐耖g習慣采摘“糖罐子”(金櫻子Rosa leavigata Michx.的干燥成熟果實)制成金櫻子膏燉肉食用。值得注意的是,小金櫻子[8]為同屬植物小果薔薇R.cymosa Tratt.的干燥果實,產于粵東地區,如梅縣河源等地,功效與金櫻子有別,不能作為金櫻子藥用??图夷锞疲S酒)是用糯米加紅曲米[8]釀成的酒,常婦坐月子時制“姜酒雞”食用,可活血補血。

        近年來,重金屬超標已經成為食品和藥品領域的一個突出問題,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已漸受重視,但尚存在一些問題[7],①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集中在少數品種;②檢測的重金屬元素有限;③檢測方法集中;④缺乏快速、有效的檢測方法;⑤忽略對元素不同價態和不同形態的測定;⑥缺乏統一標準。加強對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安全評價, 研究其在藥食同源品的安全限量,建立符合國際市場要求的評價標準,是藥食同源品走向世界的必然條件。

        5.2 梅州客家涼茶文化 客家涼茶的種類繁多,如溪黃草、夏枯草、車前草、淡竹葉、魚腥草等。民間還盛傳一些客家涼茶歌謠,如客家來自“山卡拉(山區)”,青山綠水出涼茶;本草綱目來搭配,老人“細俚(小孩)”都中意??图覜霾璧牧魍ㄐ问蕉鄻?,主要有客家涼茶店,如“客家三寶”涼茶連鎖店,經營各種盛夏解暑、消熱和保健功效的客家涼茶;市售灌裝涼茶飲料,如梅州制藥企業已生產出有清涼、降火、解暑功效的灌裝客家涼茶。

        客家涼茶的另一種形式,是“仙人”,即仙人凍,由仙人草(即涼粉草)制成膏狀,形狀、色澤、口感似龜苓膏。仙人草性寒、甘、淡涼,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等功效,用于治療中暑、糖尿病、高血壓、黃疸等[9]。2009年梅州平遠縣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仙草之鄉”稱號,目前為我國仙草種植面積最大的縣。朱芳坤等[10]測定了梅州仙人草中8種元素的含量,發現其中鉀(K)、鈣(Ca)、鎂(Mg)、鐵(Fe)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含量非常豐富,為進一步開發仙人草提供了依據。

        梅州客家涼茶是廣東涼茶的一種,也是中國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用《專利法》、《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律對其知識產權進行保護,加快客家涼茶的現代化和產業化,讓其成為梅州的支柱性產業之一,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

        6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是我國傳統醫藥的重要分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多元文化互相影響,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的發展既存在機遇又存在挑戰。

        6.1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面臨的機遇 作為“世界客都”和“華僑之鄉”,梅州在發展客家醫藥方面具有地理、文化等多方面的優勢。梅州有多家制藥企業,有雙料喉風散等名優藥品,客家民間醫藥驗方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已具備了一定基礎。另外,世界人民越來越喜歡使用傳統醫藥防病治病,海外華僑為客家特色醫藥走向世界搭建了平臺。

        近年來政府大力扶持民間醫藥工作。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加強民間醫藥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推動民間醫藥工作,201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了《民間醫藥近期重點工作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斗桨浮肪唧w提出要在12個方面突出做好工作,每項任務都詳細列出了負責部門以及完成時間表。國家鼓勵中醫藥無償捐獻,鼓勵社會力量和資本參與,加強組織領導,積極開展合作,爭取科研立項,推進考核管理,大力推廣應用,完善專利保護等舉措成為《方案》的重點和亮點。隨著我國扶持民間醫藥政策力度的不斷加大,客家民間醫藥正迎來新的機遇。

        作者建議有關部門結合《方案》,開展以下工作:成立“客家民間醫藥研究中心”;制定《客家習用藥材標準》,加強質量標準體系建設,為客家民間醫藥的研發、生產、監管等環節提供法定的質量技術依據;鼓勵有關部門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客家鄉村,進行座談、訪問、現場調查,開展搶救、發掘整理行動,將大量散落在民間的診療技法和驗方、秘方進行系統分類整理,并進行必要的實驗驗證[11],編撰客家民間醫藥的歷史源流、藥物學、臨床經驗等方面的著作;建立“產學醫教研體系”,培養特色人才,加強高校和企業的項目合作;加強客家民間醫藥的學術交流和宣傳報道,讓更多的人認識并接受客家民間醫藥,只有這樣,客家醫藥才能獲得更大的發展前景。

        6.2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民間醫藥無人管理,連傳承下去都成了問題。《方案》為民間醫藥發展鋪平了道路。雖然《方案》為搶救民間醫藥提出了時間表,但是一些地區和部門目前對民間醫藥的挖掘整理、篩選評價重視不夠,民間醫藥知識產權持有人的知識產權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民間醫藥捐獻相關渠道不夠暢通,亟需進一步挖掘整理,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梅州客家民系雖然已形成了客家傳統醫藥知識,但還沒有形成、也未能整理出客家醫藥理論體系,加之客家民間醫藥鮮見報道,使得研究較為困難。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發展最大的隱憂是后繼乏人,瓶頸是科研能力及水平偏低,制約因素是投入不足,核心問題是保護與發展[12]。

        6.3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繼承與發展 梅州客家民間醫藥曾經為客家民系的繁衍發展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是客家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值得挖掘、繼承、創新與發揚。建議有關部門實施以下工作:開展客家民間藥用資源的調查,首先要調查掌握常用品種和稀有瀕危品種的資源;在深入研究代表性醫藥文獻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民間醫生的工作狀況、民間醫藥的療效和當地民眾對客家民間醫藥的依賴程度;調研民間藥的研究和應用情況,把特色民間藥的開發作為開發客家地區醫療保障體系建立的重要內容之一。摸清民間藥用資源分布、品種及其鑒別方法,為民間藥用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提出新思路。

        7 結語

        作為中醫藥學的組成部分,客家民間醫藥知識豐富了中醫藥知識??图颐耖g醫藥知識包含著豐富的合理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成分,值得進一步研究應用??图颐耖g藥用植物知識對應急治療某些疾病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存在價值。梅州藥用資源種類多、蘊藏量大、經濟價值高,建議加大珍稀瀕危藥用植物資源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研究、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可持續開發[13]。另外,江西省贛州市的純客家縣之一――上猶縣已將“客家民間傳統醫藥”列入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值得包括梅州在內的其他客家聚居市縣學習。

        [參考文獻]

        [1] 淮虎銀,裴盛基.藥用民族植物學及其研究進展[J].植物學通報,2002,19(2):129.

        [2] D T Au, J L Wu, Z H Jiang, et al.Ethnobotanical study of medicinal plants used by Hakka in Guangdong, China[J].J Ethnopharmacol,2008,117(1):41.

        [3] 謝震強.客家人村居實用驗方[M].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08.

        [4] 許良政,廖富林.梅州市野生食用植物資源及利用現狀與開發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2):99.

        [5] 賴萬年,許良政.客家民間藥膳中草藥資源調查和開發利用[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2(6): 52.

        [6] 劉志偉,王宏輝,張晨.不同方法提取客家藥膳草藥溪黃草的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4(6):55.

        [7] 孫艷,趙余慶.藥食同源品中重金屬的檢測方法與思考[J].中草藥,2011,42(11):2351.

        [8] 廣東中藥志編輯委員會.廣東中藥志.第一卷[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4:567,826.

        [9] 全國中草藥匯編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8:474.

        [10] 朱芳坤,曲黎,范文秀.梅州仙人草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分析[J].光譜實驗室,2011,28(3):1119.

        [11] 孫志蓉,杜遠,陶育照,等.四川平武白馬藏族醫藥的初步調查[J].中國中藥雜志,2012,37(23):3669.

        [12] 朱佳卿.我國民族醫藥發展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中藥雜志,2008,33(24):2995.

        [13] 盧杰,蘭小中.拉薩市珍稀瀕危藏藥植物資源調查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3,38(1):127.

        Study on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in Meizhou

        WU Wei-kui, CHEN Fan-hua, YAN Qian-ru, SONG Wei

        (1.Meizhou Institute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 Meizhou 504071, China;

        2.Meizhou Municipal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izhou 514000, China;

        3.Hu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ollege of Pharmacy, Xianning 437100, China)

        [Abstract] Traditional or folk medicine, a multi-discipline subject, has gained much attention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t present.Based on the previous literatures, the overview on the recent advance of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was summarized.The key questions of folk medicine used by Hakka were also highlighted.I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精選范文推薦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三级a做片免费观看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中文AV影院 |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AV | 亚洲导航一区二区 |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