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業設計分析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工業設計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1、工業設計創新體系基本沒有形成
第一,工業設計仍然沒有納入國家創新戰略。一是政府缺乏專門的管理部門。由于對行業的整體發展缺乏總體規劃,行業發展基本處于“散兵游泳”,自生自滅狀態。二是缺乏產業促進政策支持。由于工業設計在經濟發展和自主創新中的先導性作用,許多國家都制定有關工業設計促進政策,為設計機構提供財政、稅收、融資等支持,而我國至今尚未出整的設計產業促進政策。
第二,行業協會服務職能基本缺位。目前,中央及地方都組建了工業設計協會,這些協會普遍缺乏行業管理的職能和調控手段,多數地區工業設計協會因經費緊張難以運轉,許多協會缺乏固定的辦公場所,人員流失問題較為嚴重等。這些問題影響了協會職能的發揮。
第三,企業設計創新意識和動力仍然不夠。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許多企業沒有設計創新活動。二是設計開發費用投入普遍較低。尤其是中小企業普遍以模仿為主,缺乏設計費用投入。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許多制造商處于代工階段,二是設計模仿抄襲成本遠遠低于創新成本。由于設計得不到企業應有的重視,設計價值不能得到充分體現,影響了國內設計市場的成長,也制約了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2、設計公司稅賦高、融資難、資金缺乏問題較為嚴重
由于國家長期以來對工業設計發展投入不足,導致設計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面臨困境。
第一,稅賦偏高。多數設計公司反映,目前工業設計公司所得稅普遍高于高新技術企業標準,很難贏利。第二,融資困難。目前國內設計公司以民營小企業為主,資金規模普遍較小,獲得銀行信貸支持十分困難,又缺乏其他融資渠道,多數公司只能依靠自我積累發展,擴張速度十分緩慢,許多公司往往在發展的關鍵時期因缺乏融資支持而停滯不前或萎縮夭折。第三,缺乏資金。由于工業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的先導性作用,以及以小企業為主體的特殊性,許多發達國家都設立專項資金用于扶持設計公司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政府沒有設立任何專項資金。設計公司參加國際展覽、國際投標等商務活動費用全部需要自己支付,許多中小型設計公司由于資金缺乏,失去了獲得各種大型商業活動和國際外包業務的機會。在承接跨國公司外包業務時,多數公司無法滿足跨國公司資金規模的要求,更缺乏資金進行國際化人才招聘、員工崗位培訓,以及更新設備等方面的投入。
3、工業設計人才普遍缺乏
缺乏設計專業化人才不僅成為制約我國工業設計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我國承接國際設計服務外包與印度、新加坡等發展中國家競爭的重要因素。據調查,80%以上的設計公司認為尋找合格設計人才“難”或“很難”。
主要表現在知識結構單一、缺乏國際化視野、缺乏國際語言溝通能力、缺乏熟悉國際標準、國際行業規范、技術規范、法律規范的專業人才以及缺乏項目經理人才等這五個方面的問題。
4、缺乏設計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
據調查了解,目前,無論是企業工業設計機構還是專業工業設計公司,都存在設計成果被侵權的現象。侵權類型主要分為以下幾種。一是設計實施過程中的侵權泄密;二是設計公司在無償競標中落選時,設計成果被客戶企業盜用;三是一些小型公司或自由設計師抄襲模仿;四是公司內部設計師在發生跳槽過程中將原公司設計創新成果盜用。目前外觀設計抄襲模仿現象尤其普遍。
設計侵權對行業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導致設計公司利潤減少,設計師收入降低,影響了創新積極性;降低了設計價格,降低了對工業設計的市場需求,影響了設計服務市場的發展和產業規模擴大;影響了國際設計服務業轉移的速度和規模。加入WTO以來,從DVD、彩電、摩托車到數碼相機、汽車、電信設備等,我國企業知識產品糾紛引發的經濟賠償累計超過10億美元。
造成設計侵權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第一,知識產權保護的社會意識淡薄,造成了許多新產品設計上市后迅速出現模仿抄襲。第二,法律懲治處罰力度小,造成設計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第三、知識產權保護措施單一。第四,專利申請效率低。
5、缺乏行業統計體系和服務體系
目前,我國一直沒有將設計作為獨立的行業納入國民經濟統計體系,行業協會等中介服務組織也沒有建立相應的數據庫。首先,由于統計數據缺乏,影響了對行業研究的針對性和前瞻性。其次,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尚不完善。此外,設計公司業務缺乏信息來源問題突出。目前,技術服務平臺主要設立在各地園區,主要為園區企業提供快速成型、數據計算、檢測等基本服務,缺乏全國性的技術服務平臺,造成一些共性科研成果難以信息共享。尤其是在汽車等技術復雜、科技含量高的設計領域,建立行業數據庫時間跨度大,資金需求大,單個企業難以構建這種高難度的公共服務平臺。
6、缺乏規范的行業準入和市場引導
目前,國家對工業設計企業、設計從業人員、設計產品進入市場缺乏資質條件認定。造成設計公司良莠不分,設計師隊伍參差不齊,設計師缺乏職業道德,設計作品粗制濫造等問題,損害了客戶企業利益,影響了設計公司信譽和社會影響力,不利于設計公司的行業自律,影響打造我國工業設計的著名品牌。此外,由于我國設計產業起步較晚,目前仍然沒有形成規范的價格交易機制和有序的市場競爭。同一地區、同一行業的設計價格千差萬別,造成企業之間為了爭奪業務,價格戰十分激烈,其結果一方面降低了設計價格,影響了設計公司利潤;另一方面影響了承接國際設計外包業務的對外談判能力,損害了我國設計公司的國際形象。
積極提升我國工業設計競爭力的政策建議
1、設立國家專門機構對工業設計發展加以規劃和引導
國家設立專門機構對工業設計加以規劃和引導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美、英、德、日等發達國家及韓國、我國臺灣等地區在振興工業設計時期,政府都設立了專門的管理部門,其主要職能是制定國家工業設計發展規劃,實施行業管理和指導等。為此,建議設立“國家設計委員會”,由發改委牽頭協調組織有關部委共同參加,主要職能是制定中長期國家工業設計發展規劃并指導實施,制定工業設計產業發展促進政策,實施行業宏觀調控等。2、加強產業政策支持,為工業設計發展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第一,提供稅收優惠政策支持。設計企業稅收可視同高新技術企業對待,享受其優惠政策;鑒于我國工業設計處于起步階段,政府可延長減免稅期限。
第二,設立政府工業設計發展專項基金。主要用于補貼、資助設計公司承接國內重大設計項目、承接國際設計外包項目;用于支持設計公司參加國內重大展覽、國際展覽、開展國際商務談判、開拓國際業務渠道等活動,尤其要支持承接重大的國際設計項目招投標活動,提高我國設計公司的國際影響;用于鼓勵設計公司為國內中小制造商從事專業化服務;用于鼓勵設計師培訓、與國外設計機構互派交流,以及邀請國際設計大師到國內學術交流、舉辦國際論壇等提高設計人才素質的活動;用于獎勵重大的設計創新項目以及獲得國內外大獎的設計作品和設計師團隊等等。
第三,融資與信貸支持。政府應提供必要的信貸和擔保支持,為設計公司迅速擴張和規模化發展創造條件。可根據承接外包的重大項目和創新程度提供低息或無息貸款;鼓勵一些主營中小企業業務的商業股份制銀行為設計公司提供融資便利,政府應為設計公司融資提供擔保創造條件;積極支持條件成熟的設計公司上市融資。此外,要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設計服務業,加速擴大產業規模。
第四,建立工業設計市場準入制度。國家有關部門會同行業協會制定工業設計市場準入標準,可參照發達國家相關辦法和條例,對于設計公司資質、設計師從業資格進行相應的規定,使工業設計市場運行有章可循。對于一些資質差、質量低、缺乏行業道德,在業內造成不良影響的設計公司要予清理。
3、加快培養適應市場需求的設計專業人才
第一,積極探索與市場需求相適應的教育模式。要使中國設計教育與社會需要同步,與國際設計服務業發展趨勢接軌。一、推動教育部門在工業設計專業規定課程的設置中,進一步普及創新理念和開展創新意識教育,樹立“原創光榮、尊重他人成果”的理念。二、根據國內外市場需要動態調整課程設置。針對市場發展引入、增加設置相應的課程,如軟件、法律、知識產權、國際商務談判等。三、根據區域產業發展的主要特點設置專業。四、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考核方式,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意能力上下功夫,應注重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的社會實踐活動,與設計公司聯合建立實習基地,使他們有機會接觸到企業的具體設計活動。
第二,加強職工在崗培訓。一、聘請國外設計師參與設計項目,帶動本公司設計師的成長,這種做法香港、臺灣、日本都采用過,實踐證明是有效的。其次,利用國際交流機會,組織設計師出國培訓,迅速掌握國際設計的新趨勢、新進展,掌握新的行業國際規范、國際標準、商務談判知識等。此外,設計公司還可與高校聯手進行職工基本技能的培訓。
第三,建立社會培訓體系。應由行業協會承擔,可動員民間設計教育機構、咨詢機構廣泛參與,建立起社會培訓網絡。
第四,建立人才激勵機制。一是建立設計師職稱資格評定體系,以鼓勵設計專業人才愛崗敬業,不斷穩定、擴大設計專業人才隊伍。二是政府設立人才獎勵基金,用于獎勵具有較大國際影響,為我國設計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設計師和設計管理人才。三是不斷提升設計師的品牌價值。企業可根據產品的銷售量給予設計師獎勵、銷售提成。可參照國際做法,一些優秀設計作品可在產品上標注設計師姓名,以不斷激勵設計師的創新意識和社會影響力。
4、建立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機制,完善規范設計服務市場
知識產權保護的有效程度直接影響到設計創新的積極性。發達國家之所以不斷出現“好的產品設計”,重要的經驗是注重知識產權保護,使生產企業不得不對設計進行投資,由此激發了設計師的創作熱情,提高了設計公司經濟效益。為此,應著力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適當調整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現行法律存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過高、標準模糊等問題,利于模仿行為存在。因此,建議將目前側重于保護國內設計能力不強的中小企業利益的侵權判定標準進行適當調整,力爭保護設計者的每一分勞動創造。第二,綜合運用專利、版權、著作權等各種保護手段,更有效地保護設計創新成果。第三,改變目前專利申請周期長、手續復雜、效率低等狀況,簡化申請手續,縮短申請周期,切實提高專利審查效率,延長專利保護時間。第四,降低維權成本,提高侵權代價,有效遏止侵權行為。要加大對設計侵權行為的處罰力度,要打破地方保護、行業保護等傾向,增強執法的公平正義。要建立商業道德的有關法律,規范設計專業人員行為,對于人員流動中違約,出賣、盜用原企業設計創新成果等侵權行為要予以追究。第五,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教育,提高企業、社會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設計公司設立知識產權機構,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引導企業、設計機構依法建立商業秘密管理制度。第六,規范設計服務市場。可由協會制定行業指導價格進行引導和規范,運用行業自律規制,對相互壓價,擾亂市場的行為予以行業內曝光,此外,發揮企業設計聯盟等自發組織作用,聯盟成員統一價格,聯合抵制價格競爭。
5、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政府有關部門應投資建設各種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的工業設計公共服務平臺,各地工業設計創意產業園區應加強網站建設、數據庫建設,購置快速成型、計算機、軟件、測試等專用設備。公共服務平臺應在政府主導下,鼓勵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外資等各類資本進入,鼓勵集群龍頭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相關機構參與投資運營。對于民營資本建立的各種公共服務平臺,政府尤其要給予資金補貼、稅收政策優惠等方面的支持。要充分發揮網站等信息化服務優勢,解決設計公司所需的各種國內外業務信息;有針對性地搜集主要國家的文化、法律、行業規范等信息,為設計公司承接國際業務提供便利;加快對國外技術規范的引進和翻譯工作,盡快使國內規范與國際接軌;加強工業設計研究工作,為設計公司提供可靠的判斷依據;尤其要加強行業基礎性條件平臺建設。
6、加強園區建設,提高設計產業聚集程度
發揮設計園區的聚集作用,對于促進工業設計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具有重要作用。為此,要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配套設施,提高信息化服務質量,為入園企業登記注冊、生活環境,以及舉辦展覽、開展業務交流等提供便利,不斷吸引設計公司安家落戶;不斷完善政府服務職能,提高服務效率,降低入園企業的服務成本;嚴格設計企業入園標準,提高入園企業設計專業化程度,使園區真正成為設計服務企業聚集度高、質量好,產業帶動能力強的產業示范區。目前,一些城市正在采取不同的優惠政策支持園區發展。超級秘書網
7、積極承接國際設計外包,培育設計公司的國際競爭力
利用國際設計服務業轉移的機遇,積極發展國際設計外包,培育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設計公司。第一,堅持扶優扶強原則;第二,加強國際合作;第三,通過承接國際設計外包加快國際化發展。
論文摘要:論述了基于虛擬產品設計模式和虛擬環境的產品創新設計、人機工程分析、形態組構、設計管理等產品造型設計方法的應用,認為在 現代 工業設計中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將極大地加快產品設計周期,降低產品開發的成本,對工業設計方法的創新有著巨大影響。
0 引言
虛擬現實 vr (virtual reality)是一種高度逼真的模擬人在 自然 環境 中的視 、聽、動等行為 的人機界面。 簡單地說,是一種可 以創建和體驗虛擬世界的 計算 機系統。虛擬現實技術是 20世紀末興起的一 門新的綜合性信息技術 ,它融合了計算機圖形學、多媒體技術 、人工智能、人機接口技術 、數字圖像處理 、 網絡 技術 、傳感器技術及高度并行的實時計算等技術,它不僅指那些戴著頭盔和手套的技術,而且還包括一切與之有關的具有 自然模擬、逼真體驗的技術和方法 ,它的根本目標就是達到真實體驗和基于 自然技能的人機交互。
工業設計是建立在 科學 技術基礎之上 ,以賦予工業產品 藝術 性為目的的一項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相互融合的工作。工業設計的程序有具體的方法和整體的戰略進行指導和支持,不同國家、不同時期面對不同的設計對象時,工業設計的程序與方法也是各不相同,大體上有以下幾種:創新設計法 、人機工程學法 、形態組構法 、系統設計方法 、caid方法 、價值工程與價值創新法、設計管理法等 。將虛擬現實技術引入工業設計中,在設計的各個階段利用虛擬數字模型方便快速地進行各種調查和試驗,可以取得適用面更廣、更接近真實狀態的試驗數據。同時,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產品設計工作將更具科學性和客觀性,給工業設計的方法論 以新的理念。
1 虛擬現實技術在國內外研究的現狀
1.1 國外的研究情況
隨著虛擬技術的不斷成熟與 發展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在很多領域 中應用了虛擬設計 ,也成立了許多與虛擬技術相關的實驗室、課題組,其中著名的有美 國貝卡羅來那大學(unc)的計算機系 ,其主要的研究課題是物理建模與仿真項目和建筑漫游項 目,此外還有美 國的密歇根大學虛擬現實實驗室,主要研究 vr在轎車車身設計中的應用以及虛擬現實技術在產品開發中的應用。瑞士蘇黎士理工大學計算機圖形實驗室主要的研究課題包括動畫與虛擬平臺、協同虛擬環境 (collaborative virturalenvironment)等。美國宇航局(nasa)的ames研究中心利用流行的液晶現實技術和其它零部件研制出了虛擬飛行器,彌補了飛行模擬器成本過高的不足。美國麥道飛機公司采用沉浸式的虛擬現實系統進行新型號發動機的輔助設計。
1.2 國內的研究現狀
相對于國外虛擬設計的發展。國內虛擬技術的研究和應用還比較落后。自20世紀 80年代 vr技術開始起步以來,至今我國在 vr的基礎圖形技術領域 已經具備了堅實的基礎。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已有 34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 企業 正在開展虛擬制造技術的研究、開發及初步的示范應用工作 ,有 4家企業參與了這種新的探索,其主要的研究內容包括:① 產品的虛擬設計;② 熱加工工藝模擬;③加工過程、裝配過程的仿真;④ 虛擬軸機床和虛擬量儀的研制和開發;⑤虛擬企業。總體來看,我國虛擬制造技術的研究多數 是在原先的cad/cam 及仿真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而系統 、全面的虛擬制造技術的研究尚未開展,還很少能將成熟的虛擬技術應用到實際開發中,尤其在產品的創新設計中,虛擬技術還未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應用水平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由此來看,我國重視產品設計水平的提升,將虛擬技術應用到設計領域已成為當前國內產品開發的重要環節。
2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工業設計方法
2.1 創新設計法
創新是工業設計 的靈魂所在。當代社會 經濟 條件下 ,市場產品沒有創新就猶如失去了靈魂,很難在競爭對手如林的市場上取得優勝。在當今全新 的經濟背景下,設計創新將引導消費、把握機遇,成為決定產品生命力的重要條件之一,以思維創新、行為創新、方式創新為核心的工業設計將在企業產品開發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如圖 1、2所示 ,在傳統 的工業設計中,人們一直沿用著平面 圖來表達設計思想。即使應用計算 機三維 軟件,最終也只能得到某個視角的立體效果圖,難以真實完整地表達 出設計者的意圖。而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工業設計方法將 以數字化的三維模型作為設計思想的載體,全面表達設計者的意圖。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任意放大、旋轉模型 ,主動索取信息,從而實現工業設 計由 面表達 向體表達 的突破 ,使設計師有更充裕 的時間來考慮設計的細節 問題這無疑對工業設計的方法創新帶來了革命性的沖擊如圖 3所示。
此外 ,虛擬現實技術與網絡技術的結合,將可以構建一個全新的開放式設計平臺,以三維數字化模型作為設計思想的載體 ,全面表達設計者的意圖。打破地域限制,實現用戶與設計 、開發人員的良好溝通和互動。
2.2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產品人機工程分析
(1)人機工程學參數的采集與分析。傳統的人機工程學在參數的采集和分析中存在諸多問題:①采樣數量 、測量和數據分析的工作量均很大,且成本高 、周期長;②無法進行動態修訂;③缺乏對于企業具體產品的針對性;④參數多為二維模型。若在具體的采集和分析中使用三維掃描技術 (獲取靜態三維數據 )、 動作捕捉技術 (獲取動作特征數據),即可生成虛擬被試三維動態數字模型 。這些數字模型在被更新前一直可以 “活在”虛擬現實技術平臺上,通過對虛擬被試三維動態數字模型的關鍵點控制 ,實現實時數據的不斷更新。 (2)虛擬人機工程設計與評價 。虛擬人機工程設計借助于虛擬樣機 (virtual prototype)系統進行設計 ,故也稱其為虛擬人機工程學環境。設計人員和不同技術背景的人可以直觀地觀察到各種虛擬人體三維數字模型的實時情況,精確研究產品的人機工程學參數 ,直接與設計的產品進行交互,并評價產品的性能。
在傳統產品設計的人機系統中,人是操作者 ,機器只是被動的反應 ,而在虛擬產 品設計的人機系統中,人成為主動參與者 ,復雜系統中可能有許多參與者共同在以計算機網絡系統為基礎的虛擬環境中協同工作。在基于人機工程的傳統產品設計中,人機分析和評價必須是在產品設計完成后的樣機模型中或者在試制的產品中進行.而在基于人機工程的虛擬產品設計中,人機設計分析評價又是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同時進行,也可與產品使用者進行各種實時的交互。
如圖 4所示.基于人機工程的傳統產品設計的人機評價是在樣品試制后才進行,若人機評價結果達不到要求 ,就需要進行重新設計 和樣 品試 制 ,再進行人機評價,這樣反復循環指導方能達到要求,這種評價方式既浪費時間又耗費資源。而圖 5基于人機工程的虛擬產品設計全過程采用協 同并行式,人機設計 、人機仿真和人機評價實現交互式。不需要樣品試制的過程 ,而且和虛擬加工 、虛擬制造形成并行 ,大大 的節省 了時 間和資原,也加快 企業 新產品的開發進程。
2.3形態組構法
有研究表明,“看”是人類五種感覺中最為重要的感覺,因此,形態與色彩在設計中占據著尤為關鍵的地位。嶄新符號的合理創造,依賴于深入觀察理解生活與 自然 形態,及隨后進行的創造性抽象思維活動。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通過對自然的學習、研究、分析,進一步升華創造出富有生命力的形態這一過程,必須遵循 科學 的研究方法與程序[5]。圖2所示的電錘,其頭部造型形成了電錘強勁的沖擊力,而整體的外形設計不僅有傳統電錘的風格,更有本款造型個性設計的明顯特征;錘前端典型的電錘圓鼓造型構成了錘的共有特征,但也被賦予了更明確的時尚個性,線條形式隨錘體輕微向外彎曲,以至前端產生運動感,海魚般的外形與原有造型相比更是有著大膽的突破,但那正體現了電錘靈活的運動特征。在采用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本產品的造型設計時,設計師借助于freeform系統,依照科學的方法從虛擬立體的觀察和人機交互中不斷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見圖6,找出形態變化的一般 規律 ,使其在固有的限定條件下自如地進行聯想、抽象與創造,把思維與創造力帶入一個“美的自由王國”。
2.4設計管理法
設計管理常以并行工程為模式[7],設計過程引入虛擬現實,將使參與產品開發的所有專業人員可采用并行工作模式系統地將市場需求、工藝制造水平、裝配、維修、產品推廣等來實現協同工作。圖6所示的freeform建模系統即可以在設計過程中滿足直觀交流這一要求,設計師利用力反饋輸入設備進行模型的塑造,也可在原來產品的基礎上進行不斷地修改,并在短時間內完成新的概念模型。為了讓更多的專業人員參與到設計中,還可利用增強式虛擬現實系統,在真實的環境中增加虛擬物體、裝飾、結構部件,改變樣式,將信息與生產準備階段的反饋信息相結合,選出最后方案。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設計管理能很好地遵循“賦予工作的喜悅”的理念,設計中注重理性因素的表達,使設計更加大膽地運用前衛個性的動物外觀形態的處理手法,將產品的目標市場牢牢抓住,本文電錘產品便是作者為無錫銳克電動工具有限公司進行設計的典型范例。目前電錘產品包括八個系列,在虛擬設計中能感悟到該品牌的每一款產品,設計集個性、高性能、完美美學和實用樂趣于一身,在虛擬使用電錘中感悟到高科技,感悟到電錘凸形腰線的形態美,及至高境界的精神美。
關鍵詞:彝族家具;設計分析;地域性;傳承發展
家具作為一種具有強烈社會屬性的工業產品,它的發展與社會生產力、經濟水平息息相關。彝族家具市場對彝族地區經濟的發展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彝族作為具有豐富文化財富的民族,其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專門針對彝族家具進行開發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數千年來,彝族受所處的自然、社會環境影響形成了民族自有的人生觀、價值觀、生死觀。民族的歷史、文化、藝術構架起了彝族的民族特質。而今,社會迅速發展、多元文化交融,對彝族文化傳統必然會造成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對彝族家具設計的研究迫在眉睫。
1現代彝族家具設計問題及解決措施
整個彝族地區經濟水平相對全國都較低,涼山腹地的問題尤其突出。雖然與外界溝通逐步緊密,但是觀念、語言、交通等局限性嚴重影響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作為經濟板塊之一的家具產業,彝族家具的發展目前還存在下文所提到的幾點問題,針對問題提出配套解決措施。
1.1發展局限性
1.1.1設計具有局限性,缺乏變通性
彝族現代家具的使用范圍尚且局限于餐廳、酒店以及富裕人家,由于環境的特殊性,對于彝族家具多是采用過渡裝飾以烘托氣氛。較少考慮現代彝族家具的民主設計、人性化設計、綠色設計方向。經過多次對新建水泥房的“彝家新居”的調研發現,大量住戶對現代室內環境的不適應[1]。彝族家具設計的局限性,在以下兩個方面表現突出:彝族現代家具生命周期短。相比傳統家具幾十上百年的使用年限,彝族現代家具因為受材質、造型、做工、與彝族居民現代生活方式不匹配等因素限制,通常更替速度較快,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彝族現代家具使用空間局限性。通過第五章的分析可見,彝族現代家具的使用主要是在商業場所或是彝族居民較為寬敞的自建居住空間當中。彝族家具目前在建筑空間中僅作為輔助陳設,尚且不能成為獨立的多樣商品供人們挑選,用以搭配不同的居住生活空間[2]。
1.1.2靈活設計,擴展創意維度
在設計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傳統設計元素,深度挖掘彝族文化、審美觀念中蘊藏的設計靈感。打破局限性,加大關注面,放大彝族家具產品的創意區域。許多傳統家具的優點被遺忘,如噶幾的附加功能、柜體的結構便于拆卸等,可以通過設計復興彝族的工藝遺產。在設計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這些優點,設計既具有便于拼裝、結構多變,又具有精神象征的服務于現代生活的家具。通過創新實現傳承,延展彝族現代家具的生命周期。在家具設計的初期階段以彝族居民的生活方式為出發點,著眼于彝族家具設計的內涵本質,優化材質、造型、工藝,從而發揮彝族現代家具的設計價值。適當延續傳統建筑和家具的功能和用途,有利于保持它的原貌和功能格局。細分彝族現代家具市場,按照建筑空間類型、用戶需求、場所氛圍等范圍進行設計。例如在設計過程中,將彝族現代居住空間家具作為設計對象,則需根據愛好、生活習慣、生活水平等對用戶進行精準劃分,匹配于不同的色彩、材質、結構設計,以實現彝族現代家具的差異化,豐富家具產品種類,充盈彝族現代家具市場[3]。
1.2缺乏專業性
1.2.1工匠人數減少,缺乏專業人才
彝族年輕人大部分在外求學,打工,熟練掌握木工技藝的師傅們也年齡越來越大,缺乏創新力。由于工匠人數大量減少、房屋修建周期長,建造者沒多余的精力放在室內家具陳設設計上,導致設計發展遲緩。加上原本彝族傳統家具種類少、研究基數少,總體來講彝族家具發展相對彝族地區新房建設的速度是及其緩慢的。
1.2.2加強職業教育,產學結合
開辦職業培訓班、解決就業、培育市場、提高薪酬待遇,鼓勵年輕人學習木工工藝,與設計院校、行業合作,推動彝族家具行業的發展。例如,筆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現有的技藝較高超的彝族木匠大部分是以個人形式承接房屋或家具建造工作,以團隊形式的較少。也存在少量以團隊出現的隊伍,但是技術水平欠缺,需要另聘師傅指導。針對這一現象,可以深入開展彝族木匠工藝培訓,依托當地的西昌學院、農校等教育資源,將彝族現代家具設計鑲嵌于高校設計教育、職業技術教育之中。例如,涼山州農校的彝繡班、彝族銀飾班都是采取了將傳統手工藝、現代職業教育、滿足市場生產需要、解決學生就業相結合的產學一體教育模式。為了實現彝族現代家具設計的進步,同樣可以效仿這一模式,為彝族家具設計生產培養大量的技術、設計人才[4]。
1.3生產水平低
1.3.1家具生產能力低,缺乏創新
彝族的家具完全是由手工制成,材料也為實木,這樣做出的家具雖然工藝好、品質高,但是成本高、耗時長,不能為廣大市場消費者服務。本土家具材料緊缺,涼山的林木在過去一段時間大量被砍伐,現在可用于生產林木的面積有限。現有的彝族現代家具產業鏈零碎,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產業鏈,嚴重阻礙了家具生產的發展。短期生產制造、幾乎沒有設計時間和工作成本、只顧眼前利益等缺點造成了彝族現代家具不足以稱為產業的原因。極大了損失了彝族家具的文化和經濟價值,也造成了大量人力資源的閑置和流失[5]。
1.3.2更新生產工藝,優化生產鏈
將傳統彝族家具依靠手工藝的加工方式和現代機械加工結合。展開對新材料的探索,合成板材、木頭與金屬構件配合使用等。彝族家具的發展,需要不斷的創新,從設計、生產、工藝、材料等多方面進行創新研發,放大發展領域。優化的過程中要注意“人性化”是創新的前提,產品研發需要注重研究消費者。彝族地區的彝族家具設計歸屬于文創產業當中,設計生產者應借此申請相應資金,更新家具生產設配。整合彝族地區的人力資源、社會化分工協作,在設計、制造、物流、安裝、售后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在提升優化產業鏈的同時,解決大量的勞動就業問題[6-7]。
2.現代彝族家具市場發展方向
在21世紀,彝族的居住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認識到,變化不僅僅是物質上,因為建筑空間不僅僅是用磚和砂漿建造而成的,建筑也是思想的結晶。以家為例,家既是幸福之源又是物質之源,表現為家既是美的場所又是效率的場所。家庭陳設中個性價值突顯:它成了一種能夠獨立地思考和表達情感的標志,能夠在經濟車輪的一旁擁有生活的標志。家既是一個私人幻想的工廠,又是一份現成趣味、價值和觀念的目錄。正是這樣一個事實使得家中的一切設計如此神奇地揭示出現代社會的種種特點[8-10]。在西昌等地,由于中產以上的彝族家庭在不斷增多,因此,對彝族特色項目或產品的多樣性要求也在相應提高,如彝式婚慶、彝式簡餐、室內陳設中的現代彝式家具等。目前,現有彝族家庭使用的家具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市場上的家具在設計上單一地追求形式美,成本高,不實用,批量或定制化的彝式家具幾乎沒有,不能滿足彝族家庭希望既能保留傳統又能融入現代化生活方式需求。彝族家具有市場訴求,也是市場的缺口,為此,為了促進彝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滿足市場需求,筆者認為彝式家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善:①傳承文化與提升新生活方式有機融合。既要在現代彝族家具設計中充分利用優秀的文化資源,豐富和提升家具的傳統文化內涵,使文化資源逐步變為文化資本,提升人們生活水平。②加強現代彝族家具設計和激活活態文化有機融合。進一步挖掘傳統村落建筑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要加強與家具設計融合,因地制宜發展農村手工藝、鄉村旅游、地方土特產等旅游文化產業,體現鮮明的地域性[11-12]。③現代建筑的特點與家具的特點有機融合。在家具設計中融入更多文化元素,把現代設計的科學性、實用性、舒適性、宜居性和傳統建筑的民族性、地域性、文化性、和諧性有機融合,不斷細化彝族家具設計規范,不斷提高和改善家具設計品質,形成風格協調、文化氛圍濃郁的家具設計,發揮彝族家具的現代風采[13]。
3.結語
家具作為載體連接了時間、環境、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時代性。所有的探討都是希望彝族家具設計能夠高度尊重文化傳統,并且能對現在和未來的社會發展產生積極作用。發現彝族家具發展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通過整合資源,推動市場良性發展。彝族人民是彝族建筑空間和家具的服務主體,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直接影響家具、空間的改變,反之,彝族建筑空間、家具的發展也引領人們生活方式的提升。按照工業設計流程通過概念所得出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進行論證,因此總結彝族家設計原則。讓現有的家具設計工作更加規范化,為今后的設計實踐進行初步探索,目的使彝族家具產品合理有效地被生產使用.
參考文獻:
[1]朱文旭.彝族文化研究論文集[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
[2]許柏鳴.對當前中國家具業的幾個問題的思考[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1):15-16.
[3]朱怡芳.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與政策研究:文化、社會、經濟的視角[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3.
[4]許海峰,王菊雅,樊超,等.東陽木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實踐路徑與提升策略[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7,(01):72-73.
[5]劉潔.四川彝族家具造型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8.
[6]山偉.楚雄和涼山地區家具設計比較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4.
[7]翁素馨.西南民族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內涵初探[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12):118-119.
[8]范晉玲.涼山彝族建筑文脈表達及其在現代城市中的傳承與發展[D].重慶:重慶大學,2012.
[9]張方玉,楊顯川.彝族的建筑文化[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2003,(05):72-73.
[10]劉妍.“棟梁之才”與人類學的視角下的彝族建筑營造[J].建筑學報,2016,(01):49-53.
[11]許美琪.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供應鏈[J].家具,2011,(03):109-111.
[12]許柏鳴.未來中國家具制造業的格局與形態[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6,(0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