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長恨歌賞析范文

        長恨歌賞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恨歌賞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長恨歌賞析

        第1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在同程旅游網站能訂票。

        長恨歌》演出觀眾席類似影院,前低后高,分成了各個區域,每個區域的票價不一樣,中區是觀看演出絕佳位置。兒童1.3米以下且不占座位,可以在家長陪同下一同觀看。

        《長恨歌》是西安華清池景區的一場實景演出,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就發生在華清池,所以看這個演出的時候,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演出處處體現大唐盛世的宏偉華麗,加上無人不知的傳奇故事,真是讓人過目難忘。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白居易《長恨歌》出現在選修課本《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該教材作為作為單元賞析示例出現,文后有賞析文章,便于同學們了解詩歌內容,把握詩歌主題。高二的學生,學生有了較高的詩歌鑒賞能力,也更樂意展示自我。

        我在班里提出課堂微課的要求。以自愿的原則,學生可圍繞白居易《長恨歌》的某個點進行閱讀和研究,確定好主題,向老師提出口頭申請,老師根據學生描述,確定該選題是否具有課堂展示價值。有幾位同學的選題,內容新穎,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我將他們選為展示課題:《的寫作背景及敘事情節》、《之“恨”》、《主題――“愛情說”》、《看安意如的作品中如何解讀李楊愛情》、《從李楊愛情看愛情故事里的物是人人非》、《文W作品中如何寫美人》、《從看唐代的頭飾》。

        學生平常課業繁重,住校期間也不太方便查閱資料,安排兩周時間來備課。并召開微課教員小會議,提出備課要求。要求做到微課內容能夠展示教學重點,內容詳實,資料使用合理,考慮同學們的學習實際,環節設置清楚、靈活,能使聽課者從中有較多收獲。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可參考的資料;并積極鼓勵大家認真準備,展現出自己的綜合素質,鍛煉能力。在上課前三天,各位微課承擔者向我提交教案和PPT等資料,我和他們每人交流了備課內容,給出了修改的建議。

        上課的時間選定在聯排的兩節課上,共計80分鐘。除我之外,另有兩位語文組老師慕名來聽課。整堂課,課堂容量大,內容各異,講法各有千秋,講課者準備非常充分,所以課堂張弛有度,講授和互動結合,關鍵是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學生微課結束了,比任何時候都聽講認真的同學們給講課這報以熱烈的掌聲。關于這次微課展示,我稱其為“《長恨歌》盛宴”,每個同學都為自己的微課做了最精心的準備,我表揚了A同學講解時的自信和大方,B同學的內容主題突出和語言優美,C同學的資料翔實和板書考究;D同學的課堂氛圍融洽;E同學的功底扎實;F同學的視角獨特;G同學的內容新穎。同時也委婉地指出了幾位同學的某些不足,以期他們以后改正。并贈送每人一個小禮物,表示感謝。

        學生的微課讓我看到了學生創設課堂的極大潛力,聽課的老師們對學生的表現給予了極大的肯定。把課堂的主動性還給學生,尊重學生的學習和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學生微課絕不是老師放手讓學生去教。老師的主動性體現在“隱”但絕不是“退”。創設有利的學生微課環境,才能達到微課的良好效果。下列問題是該課型設計時的關鍵:

        一、教學內容選擇必須慎重

        教材內容選擇是否恰當是該課型成功與否的核心問題。并不是所有的篇目都適合學生微課的課型。教師要考慮文本內容,文體、題材、年代等各種因素,量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自己對于文本的細讀和把握程度,資料搜集的難易程度等。一堂微課成功的前提是,課堂內容所圍繞的教材是否合宜。王榮生教授曾說過,合宜是一堂好課的標準。 關于此類課型的嘗試,也許教師會有滿心期待但卻最終失敗的結果,進行反思時,首要的還是要思考,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否匹配。

        二、督導學生備課

        學生微課不是為了解放老師,也不是專為那些想更省心省事教學的老師們提供的方法。老師的“退”和“隱”是成就這類課堂的又一充要條件,老師要從課堂里的掌控者,講臺的獨霸者,變成課堂的組織者和“幕后導演”。教師要合理的建議學生選題,聽取學生對于課堂程序的設計,控制教學內容的總量,建議和幫助學生搜集資料,對課堂內容的難以程度做出判斷,跟進學生備課的進度,修改學生微課教案和PPT,鼓勵講課學生充滿信心,做好班級學生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內容的動員工作。

        三、課堂安排要精心合理

        該課實施的時間一定要認真考慮,鑒于學生對于課堂的把控能力沒有教師強的原因,時機是否合適對于課堂實施成功與否也很重要。盡量在一段比較安定的教學階段展開,避開考試前后,避開學生大型活動前后,避開各種干擾課堂教學實踐的因素。建議盡量安排在兩節聯排的時間,教學內容可以完整呈現。

        講課者的排序也是門藝術。細節也得追求到極致。考慮到講課者的各種因素,綜合衡量,盡量安排出合理的順序。

        四、指導和點評到位

        學生微課一定是熱鬧的課堂,組織好學生聽課,很有必要。

        第3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問題意識;細讀文本;對比分析;設置問題

        問題意識是主動探究問題的創造性思維,是學生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課程以賞讀先秦至近代三千年的經典文學作品為主要內容,旨在培養學生閱讀、分析、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其文學素養和人文修養。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顯然不能很好地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注重培養其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創新思維,是實現預期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關于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筆者結合學界相關理論成果,依據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總結出易于操作、成效顯著的如下三種方式:細讀文本,關注細節和深度;對比分析,拓展思維和視野;設置問題,引導思考和質疑。

        一、細讀文本,關注細節和深度

        對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學生往往停留在中學教科書和大學作品選教材注釋解題的層面,甚至奉其為至論,深信不疑。究其原因,就是不求甚解,忽略細節的賞析。所謂“細節”,就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而言,除了語境、人物、語言、場面、環境以外,還包括韻律、典故、意象、詩眼等獨特的因素。把握這些細微之處,不僅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體味作品的藝術特色,而且能促使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創新之見,拓展鑒賞作品的深度。為了提高學生細致解讀文本的能力,并由此培養其問題意識,筆者作了以下努力:一是掌握文本細讀的方法。文本細讀,其實就是“用放大鏡讀每一個字,捕捉著文學詞句中的言外之意、暗示和聯想”,分析詞義,理解語境,并把握其修辭特點。[2]具體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就是細致把握上文所說環境、語言、典故、意象、字眼等“細節”。比如,只有知悉“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這一典故的含義,才能體會《江城子•密州出獵》中蘇軾希望重新被朝廷重用、馳騁疆場的思想情感;[3]128要理解“柳”意象所承載的離別相思情感,才能更好地理解王昌齡《閨怨》中的“怨”;[3]52王安石“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字作為詩人精心鍛煉的詩眼,其妙處就在于將盎然的春色形象化,如在眼前。[3]22掌握了具體的文本分析方法,把握住所讀作品的關鍵點,解讀作品就不至于無從入手了。二是強調知識的積累與貫通。要準確細致地賞析作品,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并能融會貫通。比如,要深入解讀柳宗元“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墻”,[3]186“芙蓉”“薜荔”是關鍵。二者出自屈原的《離騷》,“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攬木根以結茝兮,貫薜荔之落蕊”,[3]233是“美人香草”之喻,詩人借以象征自己及同黨的高尚品格和情操。若不知其出處和含意,也就很難理解詩人以“驚風”“密雨”比喻朝中小人,以“颭”“侵”寫出小人對自己和同黨不遺余力地打擊的深刻用意了。有鑒于此,筆者有意識地設計相關課堂教學環節或者課外作業,如典故競賽,搜集、比較運用同一意象的詩詞、運用相同寫作手法的作品,等等,督促其豐富知識,同時引導其將知識縱橫貫通,為我所用。

        二、對比分析,拓展思維和視野

        和文本細讀著重于細致解讀作品不同,對比分析則是以其他作品為參照,通過對比來發現、思考并解決問題,力求對作品進行探究式的賞讀。一是相同題材作品的比較。由于寫作背景、創作思路和寫作手法等不同,不同作家寫作同一題材的作品,往往會表現出明顯的差異。比如,同樣是寫李、楊愛情故事,陳鴻《長恨歌傳》、白居易《長恨歌》、白樸《梧桐雨》和洪昇《長生殿》在主題和藝術性上都各有特色;湯顯祖《荊釵記》雖取材于唐代傳奇小說《霍小玉傳》,其宣揚“至情”的主題和《霍小玉傳》的悲劇主題卻全然不同,以此為參照,就更容易理解《牡丹亭》“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4]的愛情至上的情感內涵了。在教學中,筆者注重培養學生在比較中發現問題、探索答案的能力,也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效果。曾有一位學生通過對比《杜麗娘慕色還魂話本》,對《牡丹亭》的主題、柳夢梅人物形象、舞臺效果等進行了創新性的解讀。這位學生將這些頗有創見的成果以PPT的形式在班級展示并開展討論交流,學生都獲益匪淺。二是影視戲曲與文本的比較。根據文本改編的影視戲曲是對文本的一種闡釋,卻不是文本本身。我們強調細讀文本,從作品中發現問題,同時,也提倡對照影視戲曲,在比較中尋找思考問題的新視角。1987版電視劇《西游記》深入人心,很多學生談起此劇口若懸河,甚至將其與小說混為一談。筆者在課前留了一個預習題目:細讀《西游記》的某一章回,對比其與電視劇相關情節的異同。這個題目猶如當頭棒喝,使學生意識到了閱讀文本的意義,也在探究性學習中獲得了深入的思考。《水滸傳》中十惡不赦的潘金蓮,在2011版《新水滸傳》中被演繹成了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悲情女子。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編演的越劇《琵琶記》將戲曲原文“全忠全孝”“一門旌獎”的完美結局,改編為張太公對“不忠不孝”“生不養,死不葬”的蔡伯喈的指責和鞭笞。發現了這些細微的差異,再從時代、作者、文化等角度分析導致諸種差異的深層原因,這正是在問題意識驅使下進行探究性、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三、設置問題,引導思考和質疑

        第4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關鍵詞】高中生 古詩鑒賞 鑒賞能力

        古代詩歌鑒賞是高中學習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查項目。為了快速地提高學生的詩詞鑒賞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以下一些經驗。

        一、指導學生積累古詩鑒賞知識

        (一)指導學生了解詩歌文體知識

        首先應該指導學生了解詩歌的發展歷程、不同時期的詩人和時代背景;其次,重點向他們介紹重要的詩歌類型和特征,比如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詩歌,《詩經》《楚辭》《漢樂府》唐宋詩詞、元曲等;其三,還應讓他們對詩詞的格律有比較清楚地了解,諸如用韻、對仗、詞牌、曲牌等知識。

        (二)教會學生把握詩詞種類

        學生明白詩歌的分類,對詩歌的把握就會更加精確到位。一般來說按表達方式分類,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按詩歌內容分類,可分為山水田園詩、送別詩、詠物詩、邊塞詩、詠懷詩、詠史詩等;按格律分類,可分為古體詩、近體詩等。

        (三)讓學生了解主要的詩歌語言風格

        分析詩歌語言也是高考的一個重要考查點,因為只有準確地理解了作品的語言,才能對詩詞有更精準的評價和鑒賞。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風格特征:清新、平淡、絢麗、明快、含蓄、簡潔、哀婉等。

        (四)強化詩詞的意象分析規律

        意象是詩詞中投射了作者感情的事物。透過意象,學生就能把握形象后面所蘊含的言外之意,這是鑒賞成功的重要因素。例如,“楊柳”暗含傷別懷遠或輕薄多變,鳥象征自由,梧桐、寒風、落日等抒發悲傷凄涼的感情等。因而,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特定的意象含義,可有效地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

        (五)準確掌握詩詞的表現手法

        詩詞的情感和思想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來實現,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層層深入、先總后分、先景后情、過渡、鋪墊、伏筆等。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排比、反復、雙關、象征等。其他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象、語序倒置等。

        二、傳授給學生科學鑒賞詩詞的步驟

        (一)仔細推敲標題

        標題是詩詞的眼睛,經常反映詩詞的背景,交代詩詞描寫的內容或相關背景或情感或主旨,如杜甫的《天末懷李白》交代了時間(天末)和內容(思念李白)。因此有時抓住了標題,就抓住了賞析的關鍵。

        (二)緊扣作者實情

        解讀詩詞,必須知人論世,要結合作者的時代背景、生平經歷、思想觀念和創作風格來進行,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理解更加精準深刻。如李賀,就是一個自認為才情超群,卻不得所用的皇族遠親,因而詩中常有怨恨之氣,內容多為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苦悶,意境多是迷離詭譎。對詩人的詩詞,能聯系與作者相關的因素來解讀,這樣就可能迎刃而解。

        (三)細讀關注注釋

        注釋往往是解開這個謎題的重要線索,它可以解開詩詞寫作的背景,詩詞中的典故、詞語,或告知陌生作者的經歷。這樣就可能是在暗示主題思想、情感基調或語言風格等。

        (四)逐句解讀詩詞

        讀懂全詩必須逐句解讀詩詞,把詩歌變成我們自己的語言,做到每句必解,每句必懂。具體入手上:

        1.讓學生掌握并習慣詩歌語言的獨特性。詩歌語言有自身的獨特性。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樂美,給讀者留下藝術想象和再創造的空間,這些是詩歌解讀的重點。1)煉字就是煉意,常常改變某些詞語的詞性,這些詞往往就是“詩眼”,如王安石的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名詞變動詞,使得靜止的景象變成了動態,同時又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詩句自有一種新奇的表達效果。2)顛倒的語序,是詩人的真實意圖與情感的斟酌。一是主語后置。崔顥詩“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本來的語序是“晴川漢陽樹歷歷(可數),鸚鵡洲芳草萋萋”。二是賓語前置。杜甫詩“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還原應為“香霧(沾)濕(妻子的)云鬟,清輝(沁)寒(妻子的)玉臂”。三是主賓換位。如白居易《長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門戶生光彩)。四是定語位置的前置或后置。定語前置,如陸游《晝臥》詩“香生帳里霧,書積枕邊山”應為“帳里生香霧,枕邊積書山”;定語后置,如《春夜喜雨》詩“花重錦官城”應為“錦官城花重”。

        2.仔細體會詩詞中用法特殊或意味特殊的詞語。1)動詞:這是重點,特別是具有“多重含義”的動詞。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一句中,“怨”字用了擬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的怨戰之心。2)形容詞:多做修飾語,如“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一個“忽”字,將情緒的突然變化寫得淋漓盡致,耐人尋味。另外還有疊詞、數詞、擬聲詞和色彩詞。

        (五)分析詩詞表現手法

        第5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關鍵詞: 自選模塊 古詩鑒賞 備考策略

        2008年12月,浙江省考試院組織了一次新高考樣卷測試,自選模塊樣卷語文模塊第二題是要求學生“自選一首中國古代詩歌,運用緣景明情的方法”進行賞析,它主要是測試學生“理解表達、分析綜合、鑒賞評價”等能力,題目的開放性前所未有。從樣卷的答題情況來看主要存在以下三個問題:

        1.知識點不熟悉,概念不清晰。意象、虛實等概念知識不清,答題沒有針對性,所以學生答題的內容不突出,許多學生很籠統地回答欣賞題。緣情明景概念不清或答題不到位,如選出詩歌后并不從景的內容入手,只整體分析,或不抓住景只從其他內容分析。

        2.答題結構不規范。對于欣賞題沒有整體答題的思路。分析詩歌意象,突出意象,但忽略與意象相關聯的情感分析。只答意象不答情感的較多。文本內容與答題聯系不密切,答非所問,不注意采分點。

        3.審題不清。關于選題,第一要熟悉,第二要有景物描寫。有些學生所選詩歌不是太長,(如《長恨歌》等)就是太簡單(如《靜夜思》等),或沒有完整地寫出詩歌或所選詩歌無景物描寫,更嚴重的是所選不是詩歌,如《赤壁賦》等。

        “自選模塊”考試是目前學生和教師最難以捉摸、最難把握的內容,考試的選題技巧很強,學生較難有效答題。但是我們仔細分析發現,其實自選模塊試題并不神秘,總體上還屬于常規性試題,只是要求理解得深刻一點,思考得周全一點。在缺少復習資料和考試經驗的情況下,學生應該如何備考呢?下面以中國古詩鑒賞題目為例,談談2009年語文自選模塊的備考策略。

        一、做好知識貯備,提升鑒賞水平

        平時可以看看相關詩歌散文欣賞的經典文章,如《唐詩鑒賞辭典》《宋詞鑒賞辭典》之類中的大家文章,還可以準備相關題材的詩歌散文鑒賞文章,以備應試之用。積累與古詩文閱讀鑒賞關系密切的古代詩詞格律知識和古代文化常識。比如在古代詩歌體制方面,知道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分,懂得近體詩中律詩和絕句在句數、字數、平仄、對仗、用韻等方面有嚴格規定。詩歌從內容上可以分為抒情詩、敘事詩,但是敘事詩篇幅過長,不便于考核,因而考核的詩歌主要是抒情詩。抒情詩又可以分為三種:寫景抒情類、托物言志類和懷古抒情類。先分清類別,然后體會景與情、物與志、古與今之間的關系,就能了解、把握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知道詞的體制大致有小令和慢詞的區分,詞的平仄四聲,知道散曲體制可分為小令和套曲,在了解作者所處時代、社會背景和個人遭遇處境的基礎上,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體會作者的情感態度,把握作品的美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二、結合選修教材,熟悉基本概念

        樣卷中的這個題目,要求“自選一首中國古代詩歌,運用緣景明情的方法”進行賞析。如果連什么是“緣景明情”都不知道,就遑論如何進行賞析了。緣景明情“就是要根據作品中意象自身的特點,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間的關系,采取相應的欣賞方法,體會獨特的意境”。這是第二單元的重點(置身詩境,緣景明情),簡言之,就是根據意象體會意境。

        由此可見,掌握教材中的重點知識點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在備考的時候必須弄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對IB模塊要進行系統復習疏理,包括知識點、能力點、重點課文、重要作者的品性、風格、代表作等,尤其要重視單元知識與方法的整理復習。

        三、仔細審題,規范答題

        由于這類題目大多屬于探究性題目,開放性較強,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因此在鑒賞的過程中要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激發濃厚的鑒賞興趣,充分展開聯想和想象,對作品進行多元的開放性的解讀,對作品的意蘊力求有新的發現;學習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就思想內容或藝術特色的某一方面作出富有創意和個性的評述。

        比如,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題目。

        虞 美 人

        宋?蔣捷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西風。

        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

        選擇一個角度,寫一段不少于100字段鑒賞文字。

        本題的答案是開放性的,應該包括所選的角度,以及圍繞這個角度對這首詞的鑒賞。答案應該體現一定的層次。詩歌鑒賞說到底是鑒賞主題、個人情感與作品、詩人的投合。將自己真實而生動的體驗具體化而又有一定的針對性是解答此題的難點。考生可以從詩歌的意旨、意境、技巧當中選擇一個角度進行欣賞。如詞中的少年、壯年、而今三個代表性時段,歌樓、客舟、僧廬三個典型地點以及聽雨這個常見而又貼切的背景情節,都是我們在答題時要涉及的要點。

        再如,王維的《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要求探究情與景的關系,寫一段品味頷聯與頸聯所描寫的意境。所考查的重點雖然是頷聯和頸聯,但是要注意整體把握全詩,同時注意“流水”“暮禽”“荒城”“落日”“秋山”等意象的內涵,并領會這些景與詩歌表達的“情”的關系。

        第6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針對以上課堂詩歌意境引入出現的問題,筆者聯系我國語文情境教學理論系統的提出者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方法及其它教學理論及個人教學實踐提出以下意境引入策略:詩歌誦讀導入意境在詩歌教學中,采用多種朗誦方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情感和內容,漸漸進入詩歌之境。聯系生活展現意境由于社會閱歷較少,缺乏足夠的生活經驗和人文積累,學生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往往會存在誤讀。對此,詩歌意境引入時要聯系當代社會和學生的周圍生活。例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輕輕地我走了”,“輕輕地”不能被“悄悄地”代替,因為前者是對動作的一個形象描寫,包含悄然無聲之意,后者只是安靜無聲之意。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走入詩中淡美淡愁的意境,我們可以舉母親上班的例子。可以問“媽媽去上班了,她走時關門,我們應該說是輕輕關上門還是悄悄的關上門呢?”一句現實的生活例子,讓兩個形容詞的區別形象起來,學生也因此更好的融入詩歌的意境之中。圖畫、表演、語言描繪等多方式學生主體創造體驗詩歌意境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活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造。”詩歌教學意境引入可以通過圖畫再現意境,表演體會意境,語言描繪意境等多種教學方法,多方調動學生感覺器官,增強詩歌意境美感品鑒效果。例如:納蘭性德的《故園》教學中,可以設計學生場景語言描繪、作畫等方式,其中的孤舟、大雁、場景、言語情感交流從而讓學生與作品產生共鳴,感受到詩人的漂泊生活以及思鄉之情。再聯系詩人的生平,從而讓學生對詩歌意境進入更深一層的自我體驗。又例如,聞一多的《發現》,通過講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末一個海歸青年回國的故事情景,使學生消除時間和空間上的隔閡,走入詩中意境。

        二、音樂渲染意境

        思想家卡萊爾曾經說過:“詩是音樂性的思想。”選取與詩歌意境和情感表達相一致的音樂,為學生走入意境制造氛圍。例如,鑒賞白居易的《長恨歌》可以選用古樂《漢宮秋月》,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播放曲子《愛情故事》配樂朗讀。音樂和詩歌相呼應,激發學生產生直接的聽覺形象和相應的情感及豐富的想象力,推動學生步入詩歌意境,通過意象導入意境意象是組成意境的建筑材料,是以小范圍構建大范圍。只有對意象有了深刻而清晰的認識,才能對詩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全面而深入的把握詩歌,產生深摯的審美情感。通過文化常識介紹導入意境有意境的詩歌通常都是融入一定的文化積淀的,這就需要對文化常識進行一定的介紹。通過文化解讀來理解詩歌作品。意象的傳統象征意、詩歌流派,詩人風格和生平等等文化常識都應該指導學生逐步積累,從而服務于理解詩歌,走入意境的。通過典故導入意境典故也是詩歌中經常借鑒的,只有對典故有所了解,才能真正理解詩中的意蘊,走入詩人創設的意境。例如為進一步深入曹孟德《短歌行》中求才若渴的心情,可以給學生講“蕭何月下追韓信”和同時代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典故。通過品味語言導入意境我國自古就有“推敲”之說的美談和“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的千古名言。在講究語言的高度凝練性的詩歌中更是如此。首先是富有表現力的妙字佳句。有時,這些妙字佳句會對主題的表述。意境的深化、形象的突出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王安石《泊州瓜州》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個“綠”字從最初的“到”字、“過”、“入”等千余次修改,始定為“綠”。正是一個“綠”字讓人從視覺角度直觀鮮明地感受到春意特有的一片生機,這與當時他奉昭回京,重施變法的喜悅心情相諧和。

        三、關注語法結構特點

        第7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為更好地領略、學習好古詩,我認為古詩教學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統籌規劃,啟發學生思維。

        有些教師在教學古詩時,一般從字詞著手,逐詞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詩弄得支離破碎,也使學生學習失去了新鮮感,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探索性。我認為,要想講好一首古詩,教師必須深入鉆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學過程,從全篇著手,從整體出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索積極性。例如,教學《賦得古原草送別》這一首詩時,教師就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問題:你認為這首詩描寫的是什么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學生帶著問題自學古詩,興趣倍增。他們通過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相互討論等辦法尋求答案,各抒己見,當然,教師還要加以適當的點撥,對一些古今差異大的詞句,一定要幫其理解透徹。

        二、多法并用,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

        古詩詞教學中情感教學的首要條件,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主動參與到古詩詞的學習中。柳永的《雨霖鈴》本身就是一幅優美的畫,教師要抓住柳詞的畫意美,深入意境賞析,感覺詞中真切的情感,以及柳永真摯的心靈和一腔真情。為此,在實際教學前,可讓學生結成學習小組,繪制詩詞意境圖。古人作詩作詞講究“詩情畫意”,讓同學們用圖畫來表現詩詞的意境,不僅能激發學習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理解詞意。

        多媒體的運用在古詩教學中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如講授《念奴嬌·赤壁懷古》,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蘇詞豪放之特點,教師可以將“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畫面展示出來,再輔以轟鳴的濤聲,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感受詞境的開闊、詞人的豪邁,想象詞人當時的心情。

        總之,通過聲、光、電的綜合運用,學生可以從屏幕上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響中感受“處處聞啼鳥”。可在觀摩中欣賞到“霜葉紅于二月花”之艷麗,又可在聆聽中感悟到“兩岸猿聲啼不住”之感慨。

        三、加強誦讀,讓學生品味詩意。

        古詩詞教學的方法很多,而誦讀教學法無疑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受到歷代語文教育大師的重視。葉圣陶先生認為:“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能駕馭文字。”對于古詩詞,同學們要反復誦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其實古詩的語言極富音樂美,它和仄壓韻,本身的節奏、音律就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學生通過正確朗讀,更能理解詩詞的內容,領會詩詞表達的意境。《將進酒》、《長恨歌》、《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皆以豐富優美的辭藻、婉轉流暢的音樂節奏,真實而細膩地抒寫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讀來令人心曠神怡。通過誦讀可以感悟其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四、靈活方式,調動學生抒情的積極性。

        課堂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因此,我們必須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必須建立真正的課堂對話機制,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完成一個個問題的探討。可以將古詩中的名句引發的不同見解和思考設置成話題,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探討和研究,以增進學生對作者的了解、對作品主題思想的把握,對作品蘊含情感的體驗,以達到語文情感教學的真正目的。以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例,我們可以設置如下的問題:一個自己茅屋都被大風刮破、“床頭屋漏無干處”、“嬌兒惡臥踏里裂”的人卻想著“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是自不量力還是虛偽呢?通過提問與討論,引導同學理解我國儒家思想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領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情,從而體會到一個窮困潦倒又心系天下蒼生的偉大的“詩圣”形象,激發同學們的憂患意識。結合此詩,可進一步發散話題:為什么職業學校的學生要按時收看《新聞聯播》?其實,這就是要開闊我們的心胸,培養我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的胸懷,有“事事關心”的心態,以便將來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服務。

        第8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1.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臨江仙?送王叔濟

        [宋]張元干

        玉立清標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壺。畫船歸去醉歌珠。微云收未盡,殘月炯如初。

        鴛鷺行間催闊步,秋來乘興鳧趨。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茅無。

        (1)“冰壺”在詞中比喻什么?這個詞語讓你想起了王昌齡的哪一句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云收未盡,殘月炯如初”渲染了什么樣的氛圍?表達了詞人什么樣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煩君為我問西湖。不知疏影畔,許我結茅無”寫法精妙,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游終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

        即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

        (1)本詩前四句寫出了終南山的哪些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賞析“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兩句中“驅”、“拂”二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沒蕃①故人

        張籍

        前年伐月支②,城下沒全師。

        蕃漢斷消息,死生長別離。

        無人收廢帳,歸馬識殘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

        [注]①蕃:指少數民族政權。②月支:漢代以來西域古國,此處指吐蕃。

        (1)詩歌的頸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此聯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白庵詩評》評價本詩的尾聯“結意深慘”,請結合詩句加以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京口

        陸龜蒙

        江干古渡傷離情,斷山零落春潮平。

        東風料峭客帆遠,落葉夕陽天際明。

        戰舸昔浮千騎去,釣舟今載一翁輕。

        可憐宋帝①籌帷處,蒼翠無煙草自生。

        [注]①宋帝,是指南朝宋武帝劉裕。

        (1)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盛贊宋武帝北伐的是哪兩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抒發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賞析“蒼翠無煙草自生”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滿江紅

        王清惠①

        太液②芙蓉,渾不似、舊時顏色。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名播蘭簪妃后里,暈潮蓮臉君王側。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

        龍虎散,風云滅。千古恨,憑誰說?對山河百二,淚盈襟血。驛館夜驚塵土夢,宮車曉碾關山月。問妲娥③、于我肯從容,同圓缺。

        [注]①王清惠,宮中昭儀(女官)。南宋滅亡后,作俘北上。途經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遂在驛站墻壁上題寫本詞。②太液,原皇宮太液池。③妲娥,即嫦娥。

        (1)詞中的對比是由哪兩個句子領起的?哪個詞語可看作“舊時顏色”的具體描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聲、鼙鼓揭天來,繁華歇”句,除了化用《長恨歌》“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之外,還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舉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問姬娥、于我肯從容,同圓缺”句的思想情感與上文相比出現了怎樣的變化?請聯系全詞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乙亥歲除漁梁村

        黃公度

        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

        爆竹一聲鄉夢破,殘燈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領略春。

        想得在家小兒女,地爐相對說行人。

        [注]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是農歷乙亥年。這年十月,秦檜死了,在輿論壓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檜打擊迫害的官員。詩人也奉詔回朝,大年三十行經閩北漁梁村時寫下了這首詩。

        (1)這首詩頸聯蘊含了詩人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賞析本詩的尾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春陰

        朱弁①

        關河迢遞②繞黃沙,慘慘陰風塞柳斜。

        花帶露寒無戲蝶,草連云暗有藏鴉。

        詩窮莫寫愁如海,酒薄難將夢到家。

        絕域東風競何事?只應催我鬢邊華!

        [注]①朱弁,曾出使金國,被拘留十五年,此間他拒絕金人的威脅利誘,不肯屈服。此詩就寫于他被拘金國時期。②迢遞,高遠的樣子。

        (1)詩中的前兩聯描繪了金國之春怎樣的景象?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詩的后兩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登宣城謝北樓

        李白

        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

        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

        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誰念北樓上,臨風懷謝公。

        (1)頷聯寫登樓遠眺之景,請說說為什么寫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聯言簡意明,意味卻深沉豐富,請簡要賞析其中的思緒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閱讀下面的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端居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該詩是作者滯留異鄉,思念妻子之作。②端居:閑居。③素秋:秋天的代稱。

        (1)“遠書歸夢兩悠悠”正是詩人在盼遠書而不至,覓歸夢而不成的情況下,從心靈深處發出的一聲長長的嘆息。請賞析“悠悠”二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三、四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藝術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閱讀下面的宋詞,回答問題。

        鷓鴣天?桂花①

        李清照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②。

        [注]①北宋黨爭期間,詞人和丈夫趙明誠“屏居鄉里十年”之久,這首詞寫于這段時間。②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之美德,唯獨桂花不在其列。

        (1)這首詞刻畫了怎樣的“桂花”形象,試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評價這首詞“風格獨特,頗得宋詩之風,即以議論入詞”,請結合具體的句子談談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閱讀下面的元曲,回答問題。

        [正宮]小梁州?九日渡江①

        湯式

        秋風江上棹②孤舟,煙水悠悠,傷心無句賦登樓③。山容瘦,老樹替人愁。

        樽前醉把茱萸嗅,問相知幾個白頭。樂可酬,人非舊。黃花時候,難比舊風流。

        [注]①九日:重陽。江:指長江。②棹:劃船。③漢末王粲去荊州投奔劉表,未被重視,偶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抒寫心志。

        (1)本曲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全曲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容瘦,老樹替人愁”這一句主要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請作簡要賞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后面的題目。

        途經秦始皇墓

        許渾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云亦是崩。

        一種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漢文陵①。

        汴河②懷古(其二)

        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注]①漢文陵:漢文帝劉桓的陵墓,即霸陵,與秦始皇墓距離近。②汴河:即大運河,即隋煬帝時疏浚開掘的通濟渠。

        (1)這兩首詩從寫作內容的角度看,都屬于______詩,許渾的詩借古墓而寄寓觀點,皮日休的詩則借大運河表達對______和對開鑿運河的肯定。

        (2)兩首詩都運用了對比的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踏莎行?惜余春

        賀鑄

        急雨收春,斜風約水,浮紅漲綠魚文起。年年游子惜余春,春歸不解招游子。

        留恨城隅,關情紙尾,闌干長對西曛①倚。鴛鴦俱是白頭時,江南渭北三千里。

        [注]①西曛:斜陽。

        (1)從全詞看,詞人的情感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人評價“春歸不解招游子”有“無理之趣”,請對此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簡要賞析“鴛鴦俱是白頭時,江南渭北三千里”這兩句的藝術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望遠行

        碧砌花光照眼明,朱扉長日鎮長扃。余寒欲去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

        遼陽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窗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①生。

        [注]①二毛:指頭發斑白。

        (1)上片前兩句的環境描寫有哪些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賞析“遼陽月,秣陵砧”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黃金窗下忽然驚”一句中“驚”字蘊含了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木蘭花

        韋莊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斑紅淚滴。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

        (1)詞中一、二兩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詞中刻畫了一位怎樣的主人公形象?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兩句,俞陛云在《五代詞選釋》中稱之為“情至之語”,請作具體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歌頭?盟鷗①

        辛棄疾

        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先生杖屨無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鷗鷺,今日既盟之后,來往莫相猜。白鶴在何處?嘗試與偕來。

        破青萍,排翠藻,立蒼苔。窺魚笑汝癡計,不解舉吾杯。廢沼荒丘疇昔,明月清風此夜,人世幾歡哀?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

        [注]①此詞寫于宋孝宗淳熙九年,作者被主和派彈劾落職閑居帶湖之初。

        (1)“千丈翠奩開”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帶湖的哪些特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借鷗鷺表達自己的孤獨之情,請從內容上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全詞,說說“東岸綠陰少,楊柳更須栽”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綿谷回寄蔡氏昆仲

        羅隱

        一年兩度錦江游,前值東風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礙馬,好云無處不遮樓。

        山牽別恨和腸斷,水帶離聲入夢流。

        今日因君試回首,澹煙喬木隔綿州。

        [注]錦江在成都南,綿州在成都東北,綿谷在綿州東北。

        (1)“前值東風后值秋”一句中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請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頷聯和頸聯是如何融情人景的?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聯在全詩中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眉峰碧

        無名氏

        蹙破眉峰碧。纖手還重執。鎮日相看未足時,忍便使、鴛鴦只。

        薄暮投村驛。風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葉上心頭滴。

        (1)開頭兩句寫了哪兩種離別心理?二、三兩句和柳永《雨霖鈴》中的哪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結尾兩句表達感情形象生動,請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詞寫法上很有特色,請作簡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感皇恩?出京門有感

        李俊民

        忍淚出門來,楊花如雪。惆悵天涯人離別。碧云西畔,舉目亂山重疊。據鞍歸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腸千結。敢向青天問明月。算應無恨,安用暫圓還缺?愿人長似,月圓時節。

        (1)“楊花如雪”這一寫景句在詞中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說明這首詞上闋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三秋,寸腸千結”一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巴丘書事

        陳與義

        三分書里識巴丘,臨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聲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陽樓。

        四年風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亂洲。

        未必上流須魯肅,腐儒空白九分頭。

        (1)首句中提到的“三分書”具體指哪部作品?首聯在詩中起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頷聯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全詩的內容,說說詩歌表達了詩人哪些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賣花聲

        張舜民

        樓上久踟躇。地遠身孤。擬將憔悴吊三閭。自是長安日下影,流落江湖。

        爛醉且消除。不醉何如。又看暝色滿平蕪。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

        (1)詞的前三句刻畫了一位什么樣的主人公形象?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看暝色滿平蕪”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試問寒沙新到雁,應有來書”包含了詩人怎樣的期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雪晴晚望①

        賈島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注]①該詩寫于賈島長安應舉落第,與從弟釋無可寄居長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時。

        (1)后人認為這首詩體現了賈島詩歌“清冷”的特點,請從景物和情感兩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詩妙在寫景,請分析詩歌的寫景手法之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閱讀下面這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

        西塍廢圃

        周密

        吟蛩鳴蜩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

        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一、二兩句表現了廢圃的景色,請簡要賞析其表現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說,這首詩用詞淺近清新,意境妙合自然,雖為“廢圃”,卻“廢”而不冷。請結合詩句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眼兒媚?遲遲春日弄輕柔

        朱淑真

        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清明過了,不堪回首,云鎖朱樓。

        午窗睡起鶯聲巧,何處喚春愁?綠楊影里,海棠亭畔,紅杏梢頭。

        (1)概括上闋作者感情的細微變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云鎖朱樓”中“鎖”字的妙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詞的下闋是如何表現“春愁”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落日悵望

        馬戴

        孤云與歸鳥,千里片時間。

        念我何留滯,辭家久未還。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臨水不敢照,恐驚平昔顏!

        (1)“孤云”、“歸鳥”兩個意象表達了什么情思?由此聯想到陶淵明《飲酒》詩中寫日暮鳥歸的哪兩個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六兩句景物描寫有什么特點?“入”字有什么表達效果?請作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首詩景情分寫,作者是如何層層遞進抒發自己的情感的?請作簡要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悲陳陶①

        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陳陶澤中水。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群胡歸來血洗箭,仍唱胡歌飲都市②。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軍至。

        [注]①陳陶:地名,在長安西北。公元756年唐軍與安史叛軍在此交戰,幾乎全軍覆沒。②都市:指唐都城長安。

        (1)本詩以一“悲”字貫穿全篇,請對此作具體說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曠天清無戰聲”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詩有“詩史”之稱,這首詩是如何體現“以史人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

        玉樓春

        辛棄疾

        風前欲勸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

        鏡中已覺星星誤,人不負春春自負。夢回人遠許多愁,只在梨花風雨處。

        (1)“未隨流落水邊花,且作飄零泥上絮”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的下闋前兩句寫出了哪些“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篇:長恨歌賞析范文

        動靜結合的手法在古詩詞中的運用比較復雜,筆者僅結合自己在教學中的一點體會,略舉幾例,淺談“動”與“靜”的關系及其藝術效果。

        第一,以動襯靜,動中寓靜。王維的《鳥鳴澗》云:“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該詩主要寫春山夜靜,而花落、月出、鳥鳴都是動景,詩人正是通過這些動景來襯托春澗的幽靜。《山居秋瞑》也是以動襯靜的典范之作,詩云:“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中描繪的景物動中有靜,以動襯靜,構成了一種美妙動人的意境。第二聯寫物,“明月松間照”是靜景,是所見,使人仿佛看到月光透過松枝灑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則是動景,是所聞,耳中仿佛聽見那清泉流過石上的潺潺之聲。第三聯詩人用“竹喧”烘托山靜,是所聞,用“蓮動”襯托水幽,是所見,可謂見聞交錯,“喧”幽互襯,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南朝梁時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寫深山老林,數聲鳥語,看似破山林之寂靜,實則以局部喧鬧,反襯整個山林之幽靜,這兩句因以聲襯靜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賈島《題李凝幽居》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舍“推”選“敲”更是講究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的典范,一直被傳為煉詞佳話。以聲襯靜的藝術效果,正如錢鐘書先生所說的“寂靜之幽深者,每得以聲音襯托則愈加其靜”。

        第二,以動寫靜,化靜為動。王安石的《書湖陰先生壁》云:“茅檐常掃凈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這是詩人為鄰居楊德逢寫的一首詩,后兩句是寫屋舍周圍的遠景環境的,彎彎曲曲的小河穿流于農田之間,門一開就能飽覽山上草木青翠蔥蘢之美景。可詩人用“護田”和“排闥”寫出了青山河水的動態美:河水有意護衛綠田,青山破門而入,把青翠的山色殷勤地“送”進屋里,供主人觀賞。這就把無生命的靜態的山和水寫成有生命的動態的且富有情感的了。詞《沁園春?雪》中有“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之句,其中“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是動態描寫,大有活潑奔放的氣勢,加上“欲與天公試比高”一句,表現“山”“原”與天相連,更有一種奮發的態勢和競爭的活力。“山”“原”都是靜物,可在詩人筆下能“舞”會“馳”,這是一 種浪漫的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飄飛中遠望山勢和丘陵綿延起伏,確有“山舞”“原馳”的動感,更因詩人巧用了以動寫靜,化靜為動的藝術手法,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顯得生機勃勃,異常活躍。再如“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紅杏枝頭春意鬧”中的“鬧”,均因得一動詞,使原本靜態的景物盡顯生機勃勃的動態之美。

        運用以動寫靜,化靜為動的手法描寫人物更是惟妙惟肖。白居易《長恨歌》寫楊貴妃“天生麗質”、“雪膚花貌”、“云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如面柳如眉”,都不引人注目,而“回頭一笑百媚生”、“玉容寂寞淚闌干”這兩句通過眼神笑態、涕目愁容的動態描寫,才盡顯她的千嬌百媚,萬種風情,令人拍案叫絕。

        第三,以主襯客,主客互動。蘇軾36歲那年去杭州赴通判任,路過安徽,乘船出潁口,初見淮山,曾賦詩一首《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寫下了從船上觀山的感受。該詩云:“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平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詩人在船上看淮山,煙霧迷蒙,遠近難辨。但是,那青山卻像行船一樣呈高低起伏狀。這是詩人當時的真實感受。舟中看山,那山和船一起時低時昂。其實,作為客體的青山并未低昂,而是船在水中起伏,作為主體的人在船上也隨之波動,看岸上青山似乎也在顛簸起伏。蘇軾《江上看山》云:“船上看山如走馬,倏乎過去數百群。前山槎牙忽變態,后嶺砸沓如驚奔。仰看微徑斜繚繞,上有行人高縹緲。舟中舉手欲與言,孤帆南去飛如鳥。”按照常理,人立舟中,舟向前行,主體是運動的,客體的山是靜止的。而詩人卻反過來,賦予靜止的客體以運動,讓群山在眼前飛馳,看眾嶺向身后驚奔,這樣以主襯客,使整個畫面呈現出一種輕快而壯麗的動態美。蘇軾的不少詩篇中都運用了這種以動寫動的手法,表現過類似的感受。

        第四,以靜寫動,化動為靜。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四句中三句都是直接從動態的角度展現廬山瀑布奔涌而下、氣勢磅礴的動態美,唯獨第二句則從靜態的角度惟妙惟肖地表現瀑布傾瀉噴涌的動態美,“掛”雖為動詞,但把傾瀉而下的瀑布比成一條巨幅白練,掛在山川間,即變動態為靜態,極為傳神,這是“遙看”瀑布的真實感受。偌大的瀑布誰能有如此巨大的偉力將它掛起來呢?顯然,這正是以靜寫動,化動為靜產生的神奇的藝術效果,更顯瀑布從天直下的壯觀氣勢。

        第五,動靜互襯,交相生輝。辛棄疾的《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這首詞中心是“說豐年”,而著重表現的是作者因年豐而引起的歡快情緒。詞的上闋著重于“面”的渲染,一、二兩句“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靜中有動,而偏重于靜境的描繪,鵲驚、蟬鳴,則愈顯其環境的幽靜;三、四兩句“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動靜交錯,而著重于動境的點染,蛙聲一片,稻香陣陣,又鬧又靜,烘托出一片濃濃的豐年喜慶氣氛。上闋對“面”的渲染,以形成歡快喜悅的氛圍。詞的下闋一、三兩句“七八個星天外”,“舊時茅店社林邊”寫靜,二、四兩句“兩三點雨山前”、“路轉溪頭忽見”寫動,而一、二句的“四二”句式,節奏輕快,跌宕起伏,句末的“轉”字、“忽”字更使詩人的喜悅心情躍然紙上。全詞挑選了明月、驚鵲、清風、鳴蟬、稻花、蛙聲、星斗、夜雨、茅店、溪橋等典型的農村景物,以動襯靜,以靜襯動,動靜相映,構成了一幅夜色清幽、氣氛恬靜,富有野趣、豐收在望,歡快活潑、優美動人的江南鄉村月夜圖,給讀者帶來了極大的愉悅和豐富的美感。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在线你懂的观看 | 亚洲啪精品视频网站免费 | 亚洲五月婷婷久久综合色 | 色吊丝中文字幕资源在线 | 久久精品日韩免费 | 欧美成αⅴ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