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婚禮歌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出發的日子定在情人節的第二天。一大早,萊特和瓊絲就帶著早已準備好的必備器具,在富有希望的8點,告別親友,踏上征程。
來到山腳,兩人緊緊地握著手,靜靜地看著對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開始了這一艱難的攀登。他們清楚地知道,這次行動也許會讓他們永遠地離開人世,因為那時還沒人能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瑪峰頂,并安然無恙地返回。
開始的兩天,還算得上天朗氣清,一切正常,攀登也進行得很順利。可在第三天,天氣驟變,大雪紛飛,狂風大作,整座山峰都被狂風暴雪彌漫。萊特說:“我們搭帳篷避避吧。”瓊絲搖搖頭說:“抓緊時間,繼續走吧。”他們捏著拳頭,互相揮了揮,義無反顧地闖進風雪之中。
好不容易,他們攀上一道雪崖,正要松口氣,突然,萊特腳下一虛,崖邊的雪塊嘩啦一聲崩塌了,他的身子在雪塊間掙扎著慢慢往下滑落。
“萊特……”瓊絲順手扯下背包邊掛著的繩子,扔向萊特。萊特一伸手,竟奇跡般接住了。就這樣,瓊絲拉著繩子的一頭,萊特拉著繩子的另一頭,懸掛在了半空中。像拔河一樣,瓊絲趴在雪地里,與萊特僵持在山崖邊。
萊特清醒地知道接下來的后果,他大聲喊叫:“快松手。否則我們都會死的!”
瓊絲含著眼淚,揪心地回答:“不!我要救你上來。我們的攀登還沒完成,我們的婚禮還沒開始,我還沒做你的新娘。就算要死,我也要和你死在一起。別胡思亂想了,相信我,你會平安無事的!,,
耳邊的風雪呼呼作響,肆意咆哮。沒有太多的話語,因為他們都知道,在這種情況下說話太多,無疑是加速死亡。他們擁有共同的信念,這就夠了,就有足夠的力量面對任何狂風暴雪和災難。
瓊絲試著使勁,想把萊特慢慢從山崖下拉上來,可是哪里還有多余的力氣!她只能死死地躺在雪地里,雙腳勾住石塊,死死地拽著繩子,與萊特下墜的力量抗衡,
兩個小時過去了,四個小時過去了……冰雪已經把瓊絲凍結,寒冷、饑餓和干渴,使她越來越接近崩潰的邊緣。她頭目眩暈,她似乎看見死神就站在自己面前,猙獰地對著萊特笑。她鼓鼓勁,把繩子拉得更緊。瓊絲的手被繩子磨破,開始流血了,灑在雪地上,鮮紅耀眼。時間一點一滴地流走,鮮血浸透了手中的繩子,瓊絲已經忘記了一切,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拉緊繩子!拉緊繩子!
風雷狂妄地繼續著。一天過去了,鮮血染紅了周圍的積雪,還是堅持。第二天,大雪停了。只是那潔白的積雪,變成了鮮紅色,像要燃燒整座珠穆朗瑪峰。
十多個小時以后,萊特和瓊絲終于被救援隊發現了。
[關鍵詞]藝術歌曲 混響 混響時間
本文將以藝術歌曲的混響為前提,簡單論述混響在藝術歌曲錄音作品中的簡單制作思想。
一、什么是藝術歌曲
所謂藝術歌曲(Lied),是綜合了抒情詩、歌唱者和鋼琴伴奏的一種抒情歌曲形式(發展了由管弦樂團伴奏的“新式”藝術歌曲),盡管這種編制非常簡單,然而“是一種透過音樂及詩作共同激發靈感、營造氣氛形成知性的感官知覺,讓聽者能夠透過某種語言清楚地感受得到的一種音樂形式。而這并非其他音樂形式,例如,歌劇,能夠辦得到的”(費雪迪思考語)。藝術歌曲誕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浪漫主義時期,有不少學者認為,舒伯特是藝術歌曲最早的也是最好的作曲家,他在17歲時創作的《紡車旁的格里卿》被認為是藝術歌曲歷史上的開山之作,《美麗的磨坊女》和《冬之旅》則更成為藝術歌曲中的佼佼者。繼其之后,舒曼和勃拉姆斯也是最優秀的藝術歌曲作曲家。他們成功地把天才文學家歌德、席勒和海涅等所寫的詩文譜成音樂。另外,門德爾松、李斯特、瓦格納、、沃爾夫等也都是藝術歌曲創作的行家里手。
藝術歌曲的主要特征如下:
其一、藝術歌曲是詩與音符的結合。作曲家根據詩歌中的語氣語調,加上自己的想象創作旋律。使得音樂的情緒與詩歌原作盡量貼合。同時,作為原作讀者的作曲家不可避免地會將自己對于詩歌意境的想象放進音樂中去,由此便使得音樂呈現出了作曲家對詩歌的主觀理解,融入其自身的風格。
其二、藝術歌曲是獨唱與鋼琴伴奏的結合。藝術歌曲中的鋼琴伴奏,其地位和作用已不僅僅局限于和聲的烘托與節奏的敲打,而是配合歌唱旋律與歌詞意境的進行,用特定的音型和更精致、更獨特的織體,營造出一個人琴合一的融合空間。其實用鋼琴來作為藝術歌曲的唯一伴奏樂器。比使用整個管弦樂隊來說是更加困難的,因為管弦樂隊的音色千變萬化,而鋼琴卻相對統一一,所以要制造出復雜的意境與心理變化,鋼琴自然比不過交響樂隊。然而,這里的鋼琴已不僅僅是一架鋼琴而已。不能因為“伴奏”兩個字降低了鋼琴在藝術歌曲中的地位。如在舒伯特和舒曼的藝術歌曲中,音樂的開始并不在于歌唱的開始。而是鋼琴前奏響起的那一刻。在這里,鋼琴有其特殊的主導性,它的前奏、間奏和尾奏都不能被僅僅看作是歌詞進行的中斷和結束,而是音樂整體不可缺少的的一部分,是與歌唱者進行“對話”的一個角色。下文中,將詳細闡述在錄音制作中。如何把握鋼琴與人聲混響的整體效果及其相對關系。
其三、藝術歌曲的內容十分豐富。因為藝術歌曲的歌詞都來自詩人的詩篇,所以內容豐富、內涵深廣是必然的,達到了歌詞與音樂一體化的境界。把握這樣的藝術作品,光有好嗓子是不夠的,歌者,亦包括鋼琴伴奏者,只有是經歷過一定歲月洗禮的藝術家,才能真正把握住其精髓所在。
其四、藝術歌曲的結構非常精致。藝術歌曲一般都可以算是“小品”,短小精悍,濃縮精華。因此,在細節上往往會有大文章,一個變化音或是一個休止,可能都是有意安排的,稍加琢磨可能會大有發現。
其五、藝術歌曲要求演唱者具有較高的演唱技巧與音樂修養。正是由于藝術歌曲以上的這些特點,使得演唱藝術歌曲較一般的民歌甚至歌劇更有難度。它要求歌唱家既有細膩的聲線,又有完美的音質,既有清晰的咬字,又有恰當的情緒表達能力。一位演唱家是不是合格,藝術歌曲是很好的考核材料。著名歌唱家翁得里希曾說:“涉獵藝術歌曲很晚,并不是我對它們不感興趣,而是因為我知道我只能在自己完全學會控制自己的聲音之后才能去唱它們。……藝術歌曲是檢驗歌手水準的標尺。”
其六、在演出環境上,藝術歌曲與室內樂、器樂奏鳴曲類似。它不適合在大教堂,也不適合在大型的交響音樂廳演出,而是適合在中小型的音樂廳、音樂俱樂部或者一般符合聲學條件的房間里唱響,因為這些地點聲音干凈,混響適中。有一種寧靜、祥和、溫暖感。
以上是藝術歌曲最有代表性的六個特點。當代藝術歌曲的范疇有所拓寬,廣義上來說,也可以把管弦樂隊伴奏的嚴肅音樂歌曲統稱為藝術歌曲。但本文所指的的藝術歌曲是狹意的,特指僅有鋼琴作為伴奏的歌曲。
二、混響及其在藝術歌曲中的使用
混響(Reverberation),即當一個連續發生的聲源,在達到穩態聲場后聲源突然停止震動,即停止發聲,從聲源停止發聲到室內聲能密度衰減到原來的百萬分之一(60dB)所經歷的時間,稱為混響時間T60。一個房間的T60隨不同的頻率是有所變化的,通常以500Hz聲音的混響時間為代表。混響現象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當聲波在室內傳播時,要被墻壁、天花板、地板、室內物品等反射。而每反射一次,聲能都會被障礙物吸收掉一些,而未被吸收的聲能則將繼續反射,直到最后被吸收干凈。所以,當聲源停止發聲后,人耳仍能夠聽到聲音在持續并減弱,這就是混響現象。自然混響時間的長短取決于室內的聲學環境,如建筑的內部形狀、室內溫度以及由不同的室內物品或吸聲材料造成的不同的吸聲系數。
一般地說,語言演播廳的混響時間不宜過長。比如我們說“你好”這兩個字,也就是一秒鐘之內的事兒。假如房間混響超過一秒,那么“你”字后的“好”就會嚴重地受到“你”字混響聲的干擾,那么,一句較長的話就會混混沌沌,什么都聽不清。當然,混響時間也不能太短,否則會影響響度,從而影響清晰度。但是,音樂廳和劇場的混響時間可以稍長一些為宜,一般是1.5~2s,但也要因不同的情況而不同對待,如輕松活潑的通俗音樂,要求比較短的混響時間;而嚴肅的古典交響音樂,則要求相對長一些的混響時間;而對于藝術歌曲這樣需要聽清楚歌詞的古典嚴肅音樂,混響時間是需要控制的否則,即使音樂做到了連貫舒展,但歌詞的含糊不清,也會使“歌曲”這兩個字失去意義。
圖中直達聲是由聲源直接到達聽音點的聲音,早期反射聲是指第一次和第二次反射聲,混響聲是指多次反射形成的聲音。初始延時是指直達聲與早期反射聲之間的時間間隔,混響延時是指早期反射聲與混響聲之間的時間間隔,混響時間是指聲源停止震動后室內聲能密度衰減到60dB所需時間。所以,混響時間并不是廣義上的“混晌”的全部內容。只是在現實生活中,如在我們的家庭影院系統,或者民用卡拉OK娛樂設備上,時常僅會用單個“混響”旋鈕控制混響時間,這盡管給用戶提供了方便,然而卻在傳播著一種對于混響概念的錯誤觀
念,導致許多人認為,混響就相當于回音。
好在在專業領域中,對于混的概念還是相當清晰的,專業的混響器是能夠針對不同的具體參量進行單獨調解的。一般的調整參量有以下幾種:混響時間、高頻信號的混響比例、擴散、初始延時(或預延時)、混響延時、反射聲密度、效果電平與直達聲電平比例,等等。另外,我想要強調的是,如果前期錄音場所選擇在聲學效果極佳的音樂廳,那么后期一般就不用再對其的混響作進一步加工了。傳統音樂的錄音室幾乎都是混響時間一定的自然音樂錄音室,在這樣的環境中聲波的擴散狀態良好、聲場分布均勻,其聲學環境接近于擴散聲場。而傳統音樂的演奏更加離不開混響的“配合”,不論是巴洛克時期的《康塔塔》,還是海頓、莫扎特的交響曲,或者舒伯特的藝術歌曲,混響都是音樂的一部分。
然而音樂類型的不同,混響的具體情況也不同,因為不同形式的音樂演奏的場所并不一樣。對于藝術歌曲這樣的傳統音樂,我堅持認為,后期工作的核心是讓音樂的音響效果盡量貼近自然廳堂的聲音,而不是隨心所欲地添加一些只存在于錄音師想象中的“美妙”聲音,那樣只會破壞藝術歌曲本應具有的意境魅力。所以,在混響制作上要符合這樣的“原則,’要求,一個大前提就是要使人聲和鋼琴處在同一個聲場之中!這就要在靈活使用混響器的同時,牢牢把握一個“原則”的尺度。
關鍵詞:黔北苗族音樂;苗族民歌;文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J6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9-0016-01
我們知道,貴州是少數民族的聚集區,在此地苗族不僅是一個人數多,而且也是分布較廣的少數民族。其中分布于貴州黔北地區的苗族,由于居住環境與漢族、仡佬族等交融,在這樣的地理和人文環境下,其音樂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其他民族的影響與滲透,尤其是漢族文化。因此黔北地區的苗族音樂的變化,可以說,是展現了在多種民族文化影響下發展的軌跡,而這樣的嬗變軌跡,正是本文想著重探討的。
黔北地區苗族散居在遵義的各個縣市,雜處于漢族、仡佬族、土家族等人文環境中。相對集中的地區是桐梓縣的馬鬃、習水縣的東皇、桑木、正安縣的華爾山、遵義縣的洪關、仁懷縣的后山、赤水縣的磨盤山和務川、道真等縣,其文化特征帶有濃郁的各民族文化影響的痕跡,他們所唱的苗歌也在慢慢發生變化,融入了各民族音樂文化的影響。據我們實地走訪、考察得知,由于黔北地區的苗族居住環境相對邊遠、生活條件艱難,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與黔北地區的仡佬族相比,保留了較多的民族個性。但改革開放以來,不少苗族走出大山,接受了新的文化教育,毋庸諱言,他們接受的是漢文化的教育。黔北苗族地區的雙語教學只到三年級,是為了讓從小在苗文化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初步了解漢文化,為進一步學習漢文化打下基礎。而進入高小后,學校學習的都是漢語,他們的觀念、語言、服飾、生活習俗無不受到漢文化的影響,漢文化處于絕對的優勢,以至于他們日常交往大多采用漢語,穿漢服,苗語交際被逼到家庭狹小的空間,只有在苗族的重大節日里才會穿上她們本民族的盛裝。而電視的普及,給許多小孩感官上的刺激,也是他們從小不僅從父母出習得母語,還在電視中習得漢語,不僅聽、唱本民族的苗歌,也聽唱各種流行歌曲,漢文化對他們的全面沖擊,使黔北苗歌顯得不那么純粹,但它分明還是苗歌。下面我們就以黔北地區早期的苗族婚禮歌與現在黔北地區的苗族婚禮歌為例來對比進行分析。《婚禮歌》是黔北桐梓縣苗族比較早的一首在婚禮時所唱的歌曲.其譜如下:譜例(1):
這首《婚禮歌》是g角調式,它是一首敘事性體裁的民歌,音域不寬采用了同音反復的手法,弦律較為平緩,唱詞密集一字一音,采用了誦唱的方法,音調較為簡樸,從節奏來看,這首苗歌基本上是自由的無節拍苗歌,沒有以小節為單位的強弱規律,演唱時強弱對比不太明顯,在演唱過程中更多的取決于演唱者的生理條件而不是預定的規則。 從這首苗歌來看,它的特點是每個音的力度較為均衡,幾乎沒有輕重音的區分,演唱速度較快,具有地道的苗族民歌風格。
這首遵義縣的《婚禮歌》是一首較早流傳在遵義縣苗族婚禮上的婚禮歌,也是一首敘事體裁的苗族民歌,唱詞密集,旋律流暢、簡樸。它同樣是一首 無節奏、自由誦唱的一首苗族婚禮歌,這首《婚禮歌》的特點也每個音的力度較為均勻,輕重音不太明顯,演唱時有隨演唱者的情緒來決定歌曲的速度,極具苗族民歌風格。
《夢中的婚禮》這首曲子是法國作曲家及音樂制作人保羅·塞內維爾(Paul De Senneville)和奧立佛·圖森(Olivier Toussaint)為理查德·克萊德曼量身定制的,出自理查德·克萊德曼的《水邊的阿狄麗娜》,帶有一點憂傷。
2、《Happy Birthday》鋼琴譜
隨著英語的廣泛應用,越來越多的人用英文來表達祝福。現在過生日唱《生日快樂歌》,會先唱一遍中文再唱一遍英文。由瑪德里德·希爾譜曲,柏蒂·希爾填詞。
3、《一閃一閃小星星》鋼琴譜
《一閃一閃小星星(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是英國經典兒歌,歌曲原名為“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在全球廣泛流傳2個世紀。音樂風格是雙語兒歌,搖籃曲,外國童謠,兒歌。
4、《river flows in you》鋼琴譜
《river flows in you》是一首由李閏珉Yiruma譜曲,李閏珉Yiruma編曲,李閏珉Yiruma演奏的純音樂歌曲,該歌曲收錄在專輯《初戀》中。2011年Carl Doy在專輯《East West》中重新演繹了這首鋼琴曲,而非坊間流傳的Carl Doy原創該曲。
5、《天空之城》鋼琴譜
【關鍵詞】甘洛白彝民歌;整理;現狀研究
一、甘洛民歌現狀
作為涼山北大門的甘洛是舉世聞名的“南絲綢之路”邁進橫斷山脈的第一段,是成都平原的“南城門”,因而,甘洛成為漢、唐設關御敵之要津,成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中原文化與西南少數民族文化的交匯點。甘洛縣境內尼日河西北一帶的以玉田、田壩、蘇雄聚居的彝族自稱為“曲伙”,俗稱白彝,這里就是彝語北部方言區的田壩土語區,與漢族、藏族雜居,在文化、生活等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有著和其他彝區不一樣的豐富的民歌資源,無論是勞動間隙,還是年節婚喪,都要以民歌抒發其情緒。
彝族民歌不僅是婚喪嫁娶、喜慶節日、迎賓宴請風俗性禮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社會生活中閑暇自娛、排憂渲泄也出口成歌,而甘洛田壩土語方言區的民歌是彝族民歌當中比較獨特的一支,不論從彝族歷史,人文以及文化等對民歌的影響來講,甘洛縣田壩土語區具有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田壩土語區的彝族民歌伴隨著彝族先民的生息繁衍而發祥,隨著母系制消亡父系氏族制的確立,民歌作為禮儀和風俗活動的組成部分得到充分發展。社會由“畜牧為事”轉向農耕和半農耕,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豐富了民歌的形式和內容。而如今,受到現代文明與時尚潮流的沖擊導致對歌曲的審美方式的改變,當地交通的改善,原本偏遠和封閉的居住環境被打破,流行歌曲的介入,以及漢語言與彝語言的沖擊,人民對民歌的意識處于淡薄的狀態。更讓田壩土語區民歌的傳承處于瀕危狀態,在城鎮已面臨消亡與斷代的危機,而且消亡的趨勢已由近郊向邊遠農村蔓延。
二、對甘洛白彝民歌的整理及分類
根據對甘洛田壩土語區的田壩、玉田、蘇雄等幾個片區的調研后,對甘洛白彝民歌作了以下簡單的整理和分類。甘洛白彝民歌可以分為婚禮歌、喪葬歌、節慶歌、山歌、勞動歌、敘事歌六大類,各類民歌均有它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特點,特定場合唱特定的民歌,一般很多民歌在很多時候都不能隨意就唱,而且有的民歌還分了性別唱,而本文試著從甘洛民歌中比較重要的婚禮歌,喪葬歌,山歌進行分析和梳理。
1、婚禮歌
彝族的婚禮儀式及婚俗文化是彝族民俗文化的主要內容之一,甘洛白彝的婚禮程序相當復雜,內容十分豐富,儀式也非常熱鬧,其間圍繞婚禮要唱的民歌也有很多。
在舉行結婚儀式的前一天晚上,女方家的姑娘們都集中在一起,女方家父母為她們準備許多消夜的美食,姑娘們要唱舉行婚禮時女子們唱的歌,有《熱達》、《石尼諾古》、《古呷》、《阿呷姬姬》、《阿嫫嫫果》、《牛牛》、《略略》、《阿木阿里》、《覺比》等。
彝族有哭嫁的習俗,《熱達》又稱《哭嫁哥》,是女兒出嫁將要離開父母時,婦女們唱的一首欲留住女兒的歌曲。“熱達”是拉住之意,歌曲主要的意思是不要把女兒嫁到遠方去,不要做買賣婚姻的罪人,賣了女兒也不會改變窮境,要把女兒留在身邊。這是由兩個婦女對唱的長歌,第一人領唱,第二人起合的作用,歌詞完全相同,回憶姑娘出嫁前在娘家的生活情況。這是過去四川世居彝族婦女都會吟唱的婚禮歌,但各地的曲調不同。很多在座的人們聽著婦女們優美而悲傷的歌聲,不少人會想到在娘家時的回憶,想到家鄉的親人,想到經歷的辛酸和苦難,會情不自禁地留下眼淚。
其中《古呷》(大雁)是一首流傳在田壩、蘇雄一帶的彝族長歌,采用小孩問天上飛的大雁之形式,反映了思念父母的心情。這首悲傷的彝族民歌在涼山有好幾個不同曲調的版本,圍繞這個民歌的傳說也不盡相同。其中有一個傳說是:有一位美麗的姑娘因父母包辦婚姻而被迫出嫁,但姑娘始終不喜歡她的丈夫,幾次逃跑都被抓回,最后丈夫家的人把她關進一個碉樓里。有一天,空中飛來一群大雁,姑娘觸景生情地唱起了悲傷的《古呷》。當父母籌足金銀來換取她的自由時,她已受盡折磨而自盡。后來姑娘出嫁時都要唱這首悲傷的《古呷》。
2、喪葬歌
甘洛地區的彝族人除了婚禮以外,一般老人的葬禮也辦的很隆重。在彝族人看來,六七十歲以上的老人去世就如竹筍脫殼,是自然規律,不用過分悲傷,要把喪事當作喜事辦,讓老人走的安心、高興。所以在舉辦喪事時還有摔跤、賽說、賽唱等活動,所以在甘洛保留了很多在喪葬時唱的民歌。這些民歌歌詞內容豐富,唱法較多,總的來說都很感人,曲調悲涼凄美。收集到的有《阿吉木惹》、《扎皆喔喔》、《阿木麻芝》、《塞茍溜惹》、《扭扭》、《沙列》、《阿古》等。
其中,《阿吉木惹》是流傳在甘洛彝族地區的民間故事歌曲,敘述了孤兒阿吉木惹一生的悲慘遭遇及之后被繼母殘害致死,姐姐最后為其報仇的故事。《阿莫麻支》是流傳于田壩、蘇雄、玉田一帶的彝族古調,敘述了阿莫麻支一生的經歷,死后人們對她的悼念。《塞茍溜惹》是一首流傳在甘洛彝族地區的古調民歌,也可在葬禮時唱,敘述從前彝族打仗之有理,并求天神保佑,使之戰神對手。《沙列》是在流傳極為廣泛的彝族悲調,系喪葬時所唱,敘述孤兒瑪支烏合的悲慘一生。《阿古》是一首流傳甘洛彝族地區的悲傷送葬歌曲,敘述了對死者的悼念及送葬的經過。
3.山歌
山歌在彝族民間音樂中占有相當大的數量,是一種節奏較自由的民歌形式,很多山歌的歌詞是歌者自己口頭即興創作與自由發揮的,其中情歌的比重很大。彝族人在上山放牧和打獵、下地勞動休息或在趕集路途中都喜歡唱山歌。以前小時候在家鄉時,放牧和勞動時經常能聽到山歌,有時夜晚也能聽到山上走夜路的人唱山歌,除了表達感情,夜晚還可以壯膽。這些山歌的內容很豐富,抒情和敘述性強,有的高亢、豪放、音域寬廣、節奏自由,屬于高腔形式,一般在山上放牧、打獵等單獨活動時演唱;有的曲調婉轉、平穩、節奏鮮明,旋律優美動聽,屬于平腔形式,這一類的山歌男女老少各種場合都可演唱。《阿呷拉惹》是流行甘洛縣田壩一帶的彝族民歌,敘述了阿呷拉惹姑娘趕場購買東西的喜悅心情。《阿底母基》敘述了集市貿易的的熱鬧場面及阿底母基趕場的經過。《戀愛山歌》是流傳田壩、玉田、蘇雄、普昌一帶的山歌,曲調甚為普及,敘述了思念情人的心情。《阿的羅夫》是流傳田壩一帶的彝族民歌,描寫了阿的羅夫一家的富裕生活。《久久勒合》也是田壩一帶的彝族民歌,描述了春天到來,萬物復蘇的景色。
民歌作為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白彝民歌除了本身的藝術價值,它還深刻、直接地反映了當地的歷史、社會、勞動、風土人情、愛情婚姻、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人文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吉古夫鐵.涼山彝族民歌簡述[J].涼山大學學報,2004,6(4).
[2]李向京.論福建傳統民歌的繼承與創新[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01).
[3]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M]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當我第一次聽到《夢中的婚禮》時,單純地認為這是一首優美的鋼琴曲。我愛上了這首曲子,于是把它放在音樂播放器上,每天都聽一下。
聽了沒多久,我開始仔細地品嘗這《夢中的婚禮》中的韻意。我聽著,聽著,好像聯想到了什么。為了更讓自己體會這首歌曲的意思,我打印出這《夢中的婚禮》的曲譜,開始自己用鋼琴演奏。當我可以熟練地彈奏這首曲子的時候,我好像發現當中有一個凄美的故事……
剛開始,是一段優美的旋律。給我的感覺,好像是一對情侶在大教堂舉行婚禮。婚禮順利地進行著,所有的人都為這對新人感到開心,為他們祝福。只是,新娘的臉上好像有一點不愿。
琴曲進行著,開始第一段地增幅,進入第一次——忽然有一個男子人撞開了教堂的大門,很明顯,他是來搶新娘的。從剛才新娘的表情,不難聯想到新娘應該是被迫與新郎進行婚禮,或許那個新娘家里迫于新郎家給的壓力,才準備犧牲新娘。這時,新娘真正喜歡的人就來鬧事了。
那個人被保鏢打得滿身傷痕,扔出了教堂。新娘眼里泛起水霧,卻不能讓任何人看見。舒緩的音樂響起,婚禮繼續順利地進行。
交換戒指的前一秒,那個男子又闖了進來!音樂開始了第二段。婚禮的音樂響著,新娘看著兩人理論,到了最后,最終的掀起——兩個男子開始互相搏斗,剛才被打出去的那個男子忽然變得格外勇猛,最后的結果,卻是兩人同歸于盡。新娘終于跪在地上,抱頭痛哭。
婚禮變成了喪禮,音樂繼續進行著,好像在無情地嘲諷這殘酷現實。
評委介紹
Visionl(V1視覺)技術總監、V1學院培訓總監。從事影視行業10年,婚禮拍攝8年。前后期全能型選手,技術、硬件控,酷愛鉆研各類技術手去及影像器材。黯熟于客戶需求與藝術創作的平衡與把控,對婚拍攝像師的培訓與指導有著獨特的見解和豐富的經驗。周培:全片主要以新娘旁自來貫穿,規避了新郎表現力偏弱的缺憾,思路的設計也是揚長避短。影片第一部分很吸引觀眾,畫面和音樂搭配的恰到好處,構圖和光影都展示出了攝影師扎實的功底,色彩上做了一些類似膠片的風格化處理,唯美清新,加上新娘的旁白,意境的闡述很到位!少許高速升格鏡頭畫面更是提升了逼格,表現力極佳!第二部分新郎的表現欠佳,美感拉分不少,音樂的選擇可以再多些嘗試,第三部分畫面感接著第一部分的風格,也是頭尾呼應,不失為佳作!
《數碼影像時代》:這個片子整體風格非常具有日系風格,畫面清新淡雅,色調柔和。在拍攝過程中以第一人稱的講訴為主,配以大光圈淺景深,配合慢動作,以高調的影調展現人物的心理情感。整個影片畫面唯美,節奏緊湊,是一個高水平的婚禮電影。
評委介紹
RECPLUS藝術總監,作為一支從英國愛上拍攝回到北京創業的年輕視頻團隊成員,有著豐富的拍攝經驗,多次拍攝明星婚禮。不矯揉造作,只專注于技術上的修養與提高,做可以走心的片子。
Will:《證明題》影片結構完整,拍攝上表現的很棒,導演和攝影師思路清晰。多元化的鏡頭運用在5-6分鐘的微電影中會讓觀眾忘記時間,手持攝影的呼吸感讓觀眾完全融入到影片劇情中。剪輯方面對音樂情緒的選擇很恰當,帶入感強而且歌曲不俗,在寫實寫意中轉換的游刃有余,主題貫穿由始至終,文案方面也很出色。如果非要雞蛋里挑骨頭的話.就是調色的問題,色調不太統一容易讓對顏色敏感的觀眾出戲。另外個人對劇情的方面有一點建議,開始女生在思考要不要嫁給男生的時候.如果不是客戶強烈要求沒有必要提,畢竟是婚禮微電影,直接給主角表情特寫、音樂轉場就足夠了,這類文藝的微電影有時候虛實結合才能更加引人入勝!
《數碼影像時代》:這是一部微電影作品,簡單對話的開頭之后是大篇幅的回憶,整個回憶過程完整暖心。整個片子節奏較為平緩,大光圈的運用帶來的淺景深,營造了一定的電影感,同時它采用的手持式的拍攝手法,帶來的晃動、逆光不但不會讓人不舒服,反而增加了不少現場感。女孩獨自的過程在剪輯中進行了很好的推敲,整體應用第一人稱視角串聯起了整個故事。整體的畫面處理的干凈自然,風格清新。但調色上缺乏對人物的情緒變化做相應的處理,更加細致的調整后質量會更好,整體來說是個不錯的微電影作品。周培:視頻開篇是亮點,選用了一段NEW AGE風格的音樂,畫面配合大量淺景深的升格鏡頭,給人感覺純凈、縹緲、虛幻。新娘幾句旁白的點綴,情感的流露,儀式的莊重,一股古典婚禮風油然而生。
1、鳳凰傳奇男的叫曾毅,曾毅1979年11月6日出生于湖南益陽,中國內地男歌手,鳳凰傳奇組合中的男主唱。 2011年11月20日,曾毅在家鄉湖南益陽舉行了婚禮。歌手江濤、陳思思見證了兩人的婚禮。
2、鳳凰傳奇,中國內地演唱組合,由楊魏玲花、曾毅組成。1998年組合成立。2004年4月正式出道。2005年組合在“星光大道”獲得年度亞軍,同年發行組合首張專輯《月亮之上》開創“民族流行風”類型音樂先河。2007年發行專輯《吉祥如意》。2009年發行專輯《最炫民族風》。2010年舉行“荷塘月色”北京演唱會。2012年憑借歌曲《最炫民族風》獲得百度音樂2012十大金曲冠軍。
(來源:文章屋網 )
【關鍵詞】新疆塔塔爾族;民歌傳承;薩班節音樂
1.塔塔爾族概述
塔塔爾族民歌概述:
塔塔爾人先祖韃靼人自古就有能歌善舞的藝術傳統。早在盛唐時期,活躍在漠北與陰山地區的韃靼人就與唐朝建立了親密的臣屬關系,每次朝貢慶典,總要獻演精彩的民族歌舞。宋朝時,韃靼國曾派遣歌舞藝妓隨史團前往臨安(今浙江杭州)表演《韃靼舞》。元朝時期上演的韃靼樂曲《額寽蘇》、《棟丹巴》與《錫里森》,一時朝野上下傳為佳話。
塔塔爾族民歌是塔塔爾族民間音樂中主要的藝術形式。塔塔爾民歌在塔塔爾民族不斷遷徙和融合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相伴成長,形成了鮮明的、兼收并蓄的民族特點,堪稱塔塔爾族文化的藝術瑰寶。按照民歌體裁塔塔爾族民歌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1.1勞動歌曲
勞動歌曲包括了塔塔爾族農耕時的勞動歌曲以及人們放牧時自由抒發的牧歌。在長期的農牧業生活勞動中,塔塔爾人民與大自然和睦相處,對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感情。在勞動歌曲中有不少是直接或間接描繪和贊美馬、牛、羊等牲畜及各種飛禽走獸和其賴以生存的大自然。如《黑森林》、《柏樹》、《月兒高高》、《駿馬和馬嚼子》等。當人們在表達對田園生活的熱愛、向往和豐收的喜悅之情時,較有代表性的歌曲有《收割之歌》、《歡樂的撒班節》、《鐮刀姑娘》、《閃閃發光》等。在《歡樂的撒班節》中人們唱到:
“豐收就是歡樂的節日,
節日里歌唱又跳舞。
從黑夜唱到太陽升起,
敲著美麗的小鈴鼓。
人人都要努力勞動。
辛勤播下晶瑩的汗珠。”
……
1.2愛情歌曲
愛情歌曲在塔塔爾族中占有重要地位。情歌反映了塔塔爾族人民渴望自由戀愛,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從而刻畫出塔塔爾族人真摯樸素的愛情和高尚的情操,許多情歌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價值。情歌內容豐富、曲調優美、風趣幽默,結構較為自由,形式除獨唱外,還有對唱,用來表達互相的愛慕之情。這類歌曲中經常運用比興的手法象征男女青年的愛情。如以姑娘的名字為歌曲命名的有:《孜來魯克》、《薩柯達》、《瑪依拉》、《別爾達吾孜凱》、《薩利亞》等。在《薩利亞》這樣唱到:
“有一只歌唱的夜鶯薩利亞,
鳴唱在絢麗的花叢中。
年輕的朋友歡聚在一起節日里多高興,
年輕的朋友齊聲唱吧唱得東方露朝霞。”
……
在一首對唱歌曲《窗外》中表達了小伙子對姑娘的愛慕之情:
(女)“你為什么總是看著窗外,
(男)因為那窗外的大雪啊,格外白。
(女)你為什么臉兒又瘦又黃呦,
(男)因為那是我日夜把你想。”
……
以動植物命名的有:《我的夜鶯》、《野櫻桃》、《芬芳的花朵》、《白蘋果》、《鴿子》、《姑娘似鮮花》、《覆盆子》、《粉紅色的花》、《蝴蝶》等。
1.3頌贊歌
塔塔爾族人民熱情奔放、樂觀開朗,對家鄉、民族有著深厚的感情。他們純潔美好的情感常以歌曲的形式借以抒發。《阿吾勒的歌》、《故鄉的歌》就是兩首熱情歌頌家鄉的歌。
1.4習俗歌曲
這類歌曲分為搖籃歌、婚禮歌、祭祀歌。
1.4.1搖籃歌
塔塔爾人把嬰兒降生看作是人生大事,十分重視。當嬰兒出生七、八天時,要設宴請客舉行“搖籃禮”。在此場合長者要吟唱《搖籃歌》為新生兒祈禱。
1.4.2婚禮歌
婚禮歌在民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喜慶熱鬧的婚禮場面上,歌聲不斷。塔塔爾族舉行婚禮時,常由一些歌手即興編唱,內容多為對新郎、新娘的贊頌和祝福。有些民歌在長期而廣泛的流傳中,曲調已經基本固定下來,而歌詞則可以即景生情,自由靈活的即興填詞演唱。
1.4.3祭祀歌
塔塔爾族在歷史上曾是一個在漠北游牧的民族,其祖先是曾信奉過原始而古老的薩滿教(后改信伊斯蘭教),故民間遺留下許多反映的《祭祖歌》、《祭奠歌》等。
2.塔塔爾族的薩班節
2.1薩班節的起源
2.1.1薩班節之名稱
塔塔爾族“薩班節”的漢語書寫形式曾有過“撒邦節”、“撒班節”,但現在塔塔爾人在節日會場的布置上或需要寫成漢語時都用“薩班節”這一書寫形式,“撒班節”與“撒邦節”只是音譯的不同而己。
2.1.2薩班節之歷史
關于薩班節起源于什么時期,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一些塔塔爾族老人說它己有2000年的歷史了;《塔塔爾民俗文化》一書中說它已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人根據史料認為塔塔爾族的薩班節應該產生于12世紀至13世紀初。早期由于人口少等原因,塔塔爾人一開始并沒有舉辦過薩班節,直到解放后伊犁地區的一些塔塔爾人開始自行舉辦薩班節,但在中又中斷了。直到1986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烏魯木齊市首先恢復了薩班節,地點是在烏拉泊,當時全疆各地都派來代表共同歡慶薩班節。自此新疆塔塔爾族聚集的地方都開始舉辦薩班節了,而且是越辦越熱鬧。許多塔塔爾人都說“薩班節是一個拾起來的節日”。
2.2構成薩班節的傳統要素
一個完整的薩班節一般都含有如下活動:薩班節前有一個收集祝福毛巾并宣布舉辦的時間、地點的儀式,地點一般都選在風景優美的野外;節日當天等大家到齊后首先是駿馬拉犁儀式和長者的講話,現在只是在現場張掛表現駿馬拉犁儀式的布景;文藝表演活動;飲食活動;體育競技活動。
3.薩班節文化的現代意義
3.1文化記憶的重要形式
所謂文化記憶,就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集體記憶力。集體記憶是“指一個社會群體,無論是民族、宗族還是其他的社會團體,往往也和個人一樣,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回憶和記憶的能力”。在交流形式上,文化記憶所依靠的是有組織的、公共性的集體交流,其傳承方式可分為“與儀式相關的”和“與文字相關的”兩大類別。任何一種文化,只要它的文化記憶還在發揮作用,就可以得到持續發展。
3.2提高民族自信心的重要途徑
民族自信心是維護民族尊嚴與文化本位的精神基礎,一個民族如果缺乏自信,就會在精神迷茫中失去自己的民族位置。特別在當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經濟一體化的擠壓下,民族自信心顯得更為重要,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證。而民族文化則是牢固民族自信的根本。假如一個民族失去它的文化根基,它可能就不只是缺乏自信,而是失去了自己民族的精魂。
3.3文化創新的基礎與憑借
在現代化的快節奏生活中,人們重新發現傳統中的人性意義,親近自然、親近身邊的人正成為現代休閑生活關注的中心內容。薩班節正是塔塔爾族生發強調這一傳統的最佳時機,薩班節要在野外舉行,現在地理空間的變化,使得賽馬等體育競技活動無法舉行,有的地方甚至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舉辦薩班節的場地,這使人不得不重新重視、思考人與自然的關系。在生活節奏加快的情況下,人們很少有機會去鄰居或親朋好友家串門,而薩班節正提供了這樣的一個好時機。
4.結語
通過前文的描述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薩班節作為塔塔爾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是塔塔爾文化傳播與傳承的重要載體;是構成塔塔爾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塔塔爾族自身文化的集中展現。所以要探究塔塔爾文化,就得解讀薩班節的文化內涵,如薩班節中的駿馬拉犁儀式正說明了塔塔爾文化中農牧文化并存的典型特征。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薩班節,對于它的傳承保護更為迫切,這需要塔塔爾民眾、民間組織、政府、學者及媒體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之所以要傳承保護,是由薩班節在民眾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及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大意義決定的。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