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機械實訓報告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實訓教學設計理念
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實訓教學的設計理念是“以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實用為原則,以夠用為尺度,以就業市場為導向”,突出高職特色,重點強化工程機械技術營銷和技術服務等實踐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
1.1 以職業能力為目標,重視職業能力的培養。培養職業能力是職業技術教育的核心,按照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工作人員的工作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和教、學、做一體化的思想構建實訓課程教學體系,大力開展與工程機械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的“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加強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突出實踐能力培養,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和專業技能。
1.2 以實用為原則,以夠用為尺度進行實訓課程設計。教育內容是根據工程機械專業領域的行業發展對高職教學的要求,安排教學內容的深度上本著理論夠用的尺度,淡化理論教學部分,強化了工程機械技術營銷與技術服務工作崗位實際操作的方法和技能。
1.3 以就業市場對本專業的要求為最終目標來組織實訓教學內容。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因此實訓課程的開發設計始終圍繞當今社會工程機械營銷和技術服務領域實際工作崗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要求和服務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目標。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借鑒工程機械4S店的職業培訓模式,注重職業能力的培養,強調實用性,突出工程機械銷售崗位和技術服務崗位的實用能力,使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得到極大的提高。
二、實訓教學設計思路
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實訓教學的設計思路是依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確定工作崗位,再以實際的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崗位工作為主線、按照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崗位的職責要求,歸納出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策劃和工程機械銷售兩項工作任務;然后以完成這兩項具體工作任務為驅動、以完成過程為導向進行實訓課程設計。具體思路是:從分析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崗位實際工作過程所需要的職業技能需求入手,確定崗位任務;根據崗位任務確定崗位需求的知識和技能要求。
三、實訓教學具體實施辦法
3.1 課堂教學實訓
具體形式包括:主題辯論、角色扮演、策劃競賽等。
1.主題辯論
由任課教師針對課程內容提出辯論題目,全班分組進行,目的是訓練學生的敏捷思維和思辨能力。對主題辯論實訓的分析評估是必不可少的,分析評估包括:自評、他評和實訓教師的總評。總評主要從商務禮儀、營銷知識、論點分析、主題演講、辯論技巧和總結陳詞等方面進行。
2.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主要運用在工程機械產品推介上,由學生分別扮演顧客、銷售顧問等角色。通過角色扮演這種方式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分析思考能力,同時還可以相互啟發、廣開思路、相得益彰。
3.策劃競賽
策劃競賽主要是對工程機械的銷售進行策劃,由學生分組制作完成策劃方案,并且要求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上臺演示自己的策劃內容,并回答評委老師和其他小組同學的提問。
3.2 電腦模擬實訓
由于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課堂教學需要了解大量的企業經營實際情況,直接深入企業,往往給企業造成負擔,企業難以接待。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理論教學更為貼近實踐。電化教學能將實踐中發生的事例,企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形象的再現出來。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比單一、空洞的語言教學效果更好。
為有效進行電腦模擬實訓,可以建立工程機械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仿真實訓室,配備電腦并購置相關的專業教學軟件,從而讓學生有機會在復雜的模擬環境中演練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體驗企業從工程機械市場調查、競爭戰略制定、營銷策略分析,到具體的營銷活動組織的全部過程,培養學生自主思維能力,提高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
3.3 案例分析實訓
案例分析實訓,是指任課教師印發與所講課程內容有關的案例材料給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行補充材料,進行分析判斷,最后,進行案例匯報,并由老師總結點評。通過案例分析實訓,培養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對實際經濟現象進行考察、分析和評判的能力。
案例分析可以有多種形式,例如小組討論、口頭敘述、書面報告、角色扮演等,或者是多種形式的組合。案例分析重在學生參與,主要責任由學生承擔,強調獨立學習能力和自學效果,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和督促。因此,案例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應當是雜亂無章的原始資料,學生必須認真思考、仔細分析、去偽存真,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工程機械市場營銷案例分析實訓,是把學生放在設定的工程機械市場環境中,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對工程機械企業營銷活動進行分析。案例分析教學,最主要的功能在于能為學生提供一個逼真、具體的工程機械市場營銷問題,讓學生處理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具有鮮明的教學目的性和仿真性兩個特點。
3.4 專題調查實訓
工程機械市場調查實訓的教學形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形式:
1.課堂模擬調查
教師提前準備相關案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調查方案設計、問卷設計、選取調查方法、模擬實地調查、整理分析調查資料、撰寫調查報告等。最后小組匯報,接受其他小組和教師提問。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帶著調查任務來學習市場調查的專業理論知識。
2.校內實地調查
這一環節安排在課堂模擬調查之后,學生在系統學習了市場調查的專業理論知識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從指導老師處領取一個校內調查的實際項目,從調查方案設計到調查匯報的整個調查過程中,在指導老師的引導督促下,學生自主完成。
3.校外實地調查
由學校負責聯系工程機械4S店等銷售企業,承擔企業委托的調查任務,由學生和老師一起完成。這種方式的教學特征較弱,與課堂教學的協調有一定的難度,調查時間、調查課題的確定都較為被動;但它的真實性是完全的,其課題成果、調查資料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因此,校外實地調查在完成實訓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以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
3.5 崗位模擬實訓
關鍵詞:發動機 教學 實訓 靜態 動態 研究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1)01(a)-0000-00
1 “靜態”實訓背景
1.1 工程機械專業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實際情況
《工程機械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是工程機械使用與維護專業的主干專業課程,其內容是在該專業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改革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置的;首先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就業崗位(工程機械維修),并確定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最后確定具體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
但長期操作中,工程機械專業《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教學除授課程過程中發動機結構各總成拆裝外,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增加了“維修”實訓內容,發動機整體拆裝。也只是個整體過程拆裝。沒有檢驗過程也無法檢驗拆裝質量。學生也只是按部就班的按要求完成發動機的整體裝配,不知道自己裝配能否符合實際要求,對自己“工作成果”沒有檢驗。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脫離生產實際內容,學業結束對自己工作能力失去信心,沒有充足的把握勝任維修工作。畢業生調查反饋內容重點是實踐工作能力差。畢業后還必須經過崗前強化培訓,才能夠適應工作。失去了高職教育培養一線工程技術人員的意義。
1.2職業教育發展趨勢
伴隨我國高級職業教育的發展,教學的深入改革,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變化,在遵循職業教育規律的同時,更加強調職業能力培養(動手能力,實踐技能)的培養。國外職業教育先進經驗情境教學法 “六段論”(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應用,強調基于工作過程實訓的加強,更加突出職業教育特色,適合社會需要,貼近企業生產實際。要求工程機械使用與維修專業必須“市場化”,引入“動態”實訓概念。
2 “動態”實訓意義
2.1 工程機械“動態”實訓特點
根據企業用人標準,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的設置應根據學生的培養方向加大本專業領域的生產實訓,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踐技能。強調培養的是學生能力和素質。使學生上崗后就進入工作狀況;“動態”即運動狀態, 只有“動態”實訓,才能夠保證大幅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及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態”實訓是與企業實際用人需要相符合的最接近實際生產內容的實訓。實訓內容更加注重安全與環保及團隊配合。實訓過程建立“三級”檢驗制度(裝配前檢驗、過程檢驗和總檢驗)及檢驗報告,作為考核的根據。同時“動態”實訓要求實訓教師具有更高標準的內涵。實訓過程必須確保安全、實訓教師嚴格認真負責,同時提升實訓教師的內涵。
2.2 “動態”實訓管理特點
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修理“動態”實訓同時帶來了實訓中心實訓管理內容的根本改變。為保證實訓收到良好效果和順利進行,必須建立完善的科學管理制度。
建立實訓中心實訓指導教師工作能力考核制度是實訓能夠順利進行的基礎;名師出高徒,只有有“實力”教師才能夠培養有“能力”的學生;“動態”實訓的實施,首先必須進行實訓教師能力培訓、考核,建立實訓教師考核制度,持證上崗,才能夠確保發動機“動態”實訓教學質量;
建立合理科學的實訓中心管理制度是實訓順利進行的保障;建立設備維護管理制度、配件采購制度、配件管理制度(包含領用件管理制度)、工具管理制度和不斷補充完善制度,并確保實訓管理制度的實施。
引進科學的考核機制,建立實訓進度監控制度、維修質量保證制度。是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加強教學督導和評估,定期對“動態”實訓教學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引導其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建立實訓人員管理制度。考慮專業招生人數,確定實訓分組率;合理確定實訓內容,配備合理數量專業實訓教師;為提高動手能力,“動態”實訓分組率每組不超過4人,確保實踐技能培養。
3 動態實訓具體操作
3.1實際“動態”實訓工作計劃表
按照工程機械施工企業崗位維修班組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動態”實訓工作計劃表,明確發動機維修任務,細化工作內容,落實工作責任。并實施情境“六段”教學法(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貫穿每一項的學習內容。見表3.1發動機維修實訓工作任務計劃表
工作序號 工作內容 工作要求 完成時間 備注
1 1發動機檢測
2發動機整機拆卸
3發動機解體 檢測項目規范合理
安全環保
拆卸順序正確合理 1小時
1小時
6小時 安全
安全
零件擺放規范不落地。
2 1零件清洗
2檢測
3采購計劃
4外加工計劃 清洗徹底與環保
檢測項目規范合理
配件明細價格
外加工明細價格 1小時
2小時
2小時
2小時 環保
檢測結果分析判斷
詢價
詢價
3 1曲柄連桿機構組裝
2缸蓋組裝
3正時組裝
4外圍組裝 裝配順序規范合理
裝配順序規范合理
裝配順序規范合理
裝配順序規范合理 2小時
2小時
2小時
2小時 階段裝配檢測
階段裝配檢測
階段裝配檢測
階段裝配檢測
4 1發動機整機裝配
2氣門間隙調整
3油路水路電路檢測
4起動及檢測 安全操作
兩次調整法規范操作
操作順序標準規范
安全 2小時
2小時
2小時
2小時 安全
階段裝配檢測
階段裝配檢測
安全
5 1工作場地徹底清掃。
2工具歸類。
3實訓報告。 無塵
工具清潔、歸類
3000字內容齊全 2小時
1小時
5小時 設備擺放合理
合理歸類
檔案保存
表3.1發動機維修實訓計劃表(學生用表)
3.2:“動態”實訓考核:
由實訓指導教師每天階段填寫發動機維修實訓考核表(教師用表),見表3.2,單項任務20分,全項工作任務滿分共100分總成績。
建立實訓工作表現、實訓報告、考勤等扣分標準制度,確定實訓總成績。重點突出“業績”維修結果的表現。
姓名 班級 學號
實訓任務
考核項目 考核標準 成績
資訊決策
計劃實施
檢查評估 合理使用資訊條件(0.5分)團結合作正確決策(0.5分)
合理的單項工作計劃(1分)計劃順利實施過程(0.5分)
單項工作過程的檢查(1分)單項工作結果的評估(0.5分)
工具選擇
工具使用 根據題目正確選用拆裝工具(1分)每選用錯誤一次扣0.25分;合理正確使用工具(1分)每使用工具不當扣0.5分;工具亂放扣0.5分
拆裝考核 正確的拆裝步驟(4分)
拆裝步驟錯誤一次扣2分;零件亂放一次扣2分
檢測考核 正確的檢測步驟(2分)
檢測步驟錯誤一次扣1分;零件亂放一次扣1分
檢測結果 檢測結果正確(2分)
結果正確2分;結果基本正確1分;不正確0分
工作臺場地
清潔 工作臺 場地清潔(2分)
工作臺清潔1分;工作場地清潔1分
零件工具
擺放 零件工具擺放(2分)
零件擺放(1分),工作結束工具清潔歸檔(1分)
考核時間 20分鐘(2分)
每超過5分鐘扣0.5分
違章操作 違反安全操作規程:總成績0分
考核教師 考核日期 總成績 滿分20分
表3.2發動機維修實訓考核表(教師用表)
備注:參照國外先進的培訓理念,設計每天工作量,制定工作計劃;每天工作內容含拆裝、檢測、清洗、維修等內容,按考核標準歸類,完成“動態”實訓內容“設計”; 突出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結合實際工作內容安排合理階段檢查評估。
4 實際應用情況、效果分析
工程機械使用與維護專業經過兩屆“動態”實訓應用,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每天工作任務,在發動機試車過程中,都能夠確保發動機著車后不漏油、不漏水、發動機無異響。效果非常理想。通過“動態“實訓,即鍛煉了實訓教師隊伍,同時培養了學員細致認真踏實工作作風。畢業后“敢”于投入工作,企業反映良好。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機械數控;加工實訓;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產組織形式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升級,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尤其側重學生社會能力、實踐能力及其他關鍵能力的培養。機械數控加工實訓是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它可以讓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掌握完成項目的流程,學到有關的操作知識。因此,如何才能高效地利用實訓課和實驗設備是當下教師們亟待解決的任務之一。下面從項目教學法概述入手,就其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給后續有關方面的研究提供幫助。
一、項目教學法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中的應用概述
項目教學法實際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共同完成一個完整項目的教學活動。項目教學法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來安排適宜學生的項目,其操作具有極佳的靈活性。項目教學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完成整個項目,讓其所學的數控加工的理論知識、實際操作技能得到豐富和提升,同時也可以給學生一個獨立制定任務計劃并實施的機會。學生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過程中可以按照教學要求來自行制定、組織和安排學習計劃,從而達到培養自身實踐能力的目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該項目開展過程中,學生應盡量運用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來克服自己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項目教學法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中的應用可以使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編程和數控工藝等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極大地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二、項目教學法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中的實施過程分析
1.項目任務布置
數控編程和零件數控加工工藝是“機械數控加工技術”理論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機械數控加工實訓所側重實習的內容。通過實訓教學活動來讓學生綜合運用其所學到的編程和數控工藝知識,從而深化其所學的知識,讓學生系統、完整地掌握必要的數控機床操作技能和工藝編程知識。
指導教師在為學生安排實訓活動的時候,需要為學生設置一些具有難度,且能體現學生綜合操作技能和知識的零件,這樣也可以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實訓過程中除了要讓學生注重項目的完成情況外,還要讓學生對于實訓過程中的情況和問題進行及時的總結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除了要求學生交出滿足項目精度要求的加工工件外,還需要教師及時提交自己所寫的實訓報告,包括加工操作過程、數控程序、刀具軌跡圖、工藝卡片以及實訓體會等。此外,教師作為實訓活動的參與者,除了指導學生外,還要確保學生在整個實訓過程中的安全。為了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教師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讓學生開展實訓活動,一般一組可以安排3~4人。
2. 學生完成項目過程分析
(1)機械數控加工前的工作。對于剛學完機械數控加工理論知識的學生而言,他們由于沒有接觸過完整的項目操作流程,所以不可避免地會在接到任務單的時候感到茫然。大多數學生都將編數控程序作為完成項目的第一步工作,這樣一來,學生后期的可操作性很差。這時候,指導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項目。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中,學生可以以小組的形式來展開數值的分析和討論,但是需要學生自主安排學習計劃。
有了比較系統、完善的工藝設計參數和思路后,學生在編制數控程序的時候也就有了重要的依據。為了提高學生們的理論知識,學生們可以在編程的過程中采用互相討論的學習方式。為了確保程序運行的安全性,在程序編制完成后還需要對其可行性進行及時的驗證。學生編制的程序大都不全面,這樣在驗證的時候不但會占用大量的時間來進行數控程序的驗證,同時也可能造成工件與機床上的運動部件之間發生碰撞。因此,學生所編程序的驗證一般采用計算機仿真軟件來進行虛擬的模擬驗證。
(2)數控機床操作中的工作。首先,學生需要將驗證合格的數控程序傳輸至數控銑床和數控車床的控制臺中。其次,學生按照零件的制作步驟將各種加工材料放到加工機床特定的部位來進行機械車床加工。需要特別注意的一點就是,如果需要考慮工件的裝夾問題,則需要將數控銑床上U形槽和正六邊形等的加工安排在數控車床加工回轉體部分之后;指導教師對于學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需要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從而促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項目教學法在機械數控加工實訓教學活動中的應用,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實訓的積極性和熱情,充分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動手實踐能力方面,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工件加工過程中出現各種不利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實訓的主體,自主地掌握實訓的真正流程,增強自身的操作能力,這樣才能順應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華麗娟.項目教學法在數控加工實訓中的應用[J].上海電機學院學報,2006(04):43―46.
關鍵詞:職業學校;機械;課程體系;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8?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2-0282-02
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課程是從生產一線和職業教育的需要出發,通過課程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初步的分析、解決生產中實際問題的能力。由于機械類課程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復合型、實用型的中等技術人才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積極探索和開發課程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一、機械類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和教材不適應。目前機械類課程的教學仍以課堂理論教學為主,教學涉及的檢測技術、機械維修、零件加工質量控制等內容,學生難以理解,嚴重限制了機械類課程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再之,目前在教學中所采用的教材,在針對性和實用性方面不能適應對中職生專業知識、職業素質的培養需要,因此需要進行校本教材的編制。
2.評價體系不合理。教學效果評價體系依賴于固定的百分比——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各按一定比例計入總評。但這樣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過于片面,對學生在整個課程學習期間的表現不能客觀、靈活、全面地給出科學的評價。建立全面、有效的課程體系勢在必行。
二、機械類課程體系的開發
針對中等職業教育機械類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實用型技術人才為目標的課程建設需求,結合職業學校實際情況,筆者提出機械類課程開發與實踐的一系列新思路:建立系統性實踐教學及評價體系,強化實踐與理論的聯系及融合;根據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規律,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注重課堂理論知識與工作實踐的整合;構建以項目任務為驅動的模塊化、層次化、綜合化的課程模式,優化機械加工課程結構。結合學校具體教學環境及機械加工企業工作過程,將課程轉化為五個工作任務進行實踐教學。例如:在“常用測量工具的知識和使用”中,要求學生掌握幾何測量的基本概念,計量器具基本技術性能指標,測量方法的分類,量塊、游標尺、千分尺的正確使用,機械比較儀的工作原理及項目報告填寫和記錄方法。在“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中,要求學生知道表面粗糙度的概念、標注方法和評定參數;能進行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掌握表面粗糙度對零件的加工、使用性能的影響的知識等等。改革方案還要求達到理論課內容與相應任務項目的緊密對應和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看實驗、記結果”,轉變“做實驗、重分析”。引導學生參與到工作任務實施的相關準備、工作任務進行、任務分析和效果評價的全過程,讓學生充分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并靈活運用,從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力爭做到知識的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針對當前機械類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考試評價重視了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的紐帶作用,把學生在實踐環節的表現及其評價納入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并明確其份額。通過任務項目考核、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的方式,開展理論教學效果評價。通過“工作任務項目單項評價+工作過程綜合評價”的方式開展實驗教學效果評價。將上述評價結果與學生平時考勤、作業評價結果、期中成績、期末成績綜合評價相結合,完成教學質量的基本考核。
三、機械專業課程理論體系的實踐
1.公共基礎課。公共基礎課由文化課程類、工具課程類、能力培養課程類構成。文化課程類包括政治、數學和體育等課程。文化課程是機械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基礎,是學習專業和提高文化素質的需要。工具課程類包括英語和計算機課程。隨著科技發展的信息化、國際化,外語和計算機作為一種必不一可少的工具已日益突出。外語應全面加強讀、寫、聽、說能力的培養,計算機應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例如:我校在教學管理中已明確要求機械類專業的學生需獲得全國計算機操作者等級證書。能力培養課程類包括法律基礎、職業道德、經濟管理、公文寫作等課程,可根據學生個人興趣選修其中的若干門課程。這類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
2.專業理論課。專業理論課包括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理論課的設置應以“適度和適應”為標尺,既不能片面追求學科知識的廣搏,也不能片面追求單一職業技能的精深,應盡力在有限的教育教學時間中發揮課程學習的最大效益。機械類專業的理論課程,包括機械設計模塊、機械制造模塊、機電測控模塊和數控技術模塊、基本技能模塊。
3.專業技能課。專業技能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專業技能,教學環節包括專業理論課的課內實驗、基本技能課、專業技能課、集中實踐、畢業設計與實訓等。各實踐教學環節應達到的技能要求:鉗工技能實訓要求學生掌握鉗工的基本技能;金工實習要求學生掌握熱加工的基本方法、特點和作用;機加工技能(車或銑)實訓要求學生掌握車床(銑床)操作;機床精度檢測要求學生掌握普通機床精度檢測方法及儀表使用;數控編程與操作要求學生掌握數控編程方法及數控機床操作;生產實習要求學生了解生產現場的生產組織、技術管理及典型零件制造的全過程;機械零件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機構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基本設計和計算方法,會使用手冊查閱參數;機械制造課程設計要求學生掌握典型設計、數控編程、機床調整及維修技術,得到較為全面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和創新能力。
四、機械專業課程實訓體系的實踐
將每門機械課程的實訓分為認識性實訓、驗證實訓、設計性實訓三大模塊,基礎性實訓構成逐次遞進的關系,實訓教學時數為占總教學時數的65%,實訓教學方法采用自主化:實訓教學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由“能做”轉為“會做”,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置。
1.增難減易。適當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訓,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實訓,使學生通過做機械裝配、維修等基礎性實訓,掌握常用儀器及設備的使用方法,培養嚴謹治學的科學態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進行設計性、綜合性的實訓,例如:設計、組裝、調試等,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創新精神。
2.鼓勵引導。鼓勵和引導學生對現成的實訓內容、步驟、要求等質疑問難;鼓勵、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設計方案和解題途徑;并能從中優選最佳方案和途徑:鼓勵學生細致觀察實驗現象,并深入思考其本質,激發靈感,把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技法的培養納入實訓教學內容體系,更重要的是貫穿滲透到實訓教學環節中去。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訓課教學要精講多練,在教師的有效引導和組織下,以學生獨立活動為主,教師則要重視興趣激發、思路開發、方法引導、安全教育、作風培養等,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而實訓方案的制定、具體實訓操作,直到實訓結果的處理和總結等,凡是能夠由學生自己動腦動手解決的問題,盡量讓他們獨立完成。
4.開放教學。培養選拔責任心強、學習基礎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強的學生,盡快掌握訓教學的基本目的、要求、規律、特點和方法,擔任實訓課“小教員”,從而培養和發揮他們的興趣與特長,一方面,實訓室對學生開放,不論自習、業余時間,學生愿到實訓室做實訓,搞小設計、小發明、小革新、小制作等,都要予以熱情接待、指導,并提供保障條件;另一方面,把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乃至社會課堂結合起來,組織課外參觀見習、技術創新、實訓課學習方法交流、創新成果評獎等活動,拓展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空間。
中等職業學校機械類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不是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和知識的生硬重組,而是對教育理念的重建和更新,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對人才本身能力和素質結構的重塑和完善。只有學校、企業多方位、多層次的協調和合作,從整個課程體系著手,在教學中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方法才能實現改革目的,而改革的成果必能讓學生真正掌握該課程的知識,具備相應的機械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玉平.高職高專機械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新余高專學報,2009,(4).
1課程的特點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課程不同于其他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基礎課,具有如下特點:
(1)實踐性強。課程涉及大量具體工程的特殊施工機械、復雜施工方法等,學生普遍缺乏工程實踐經驗,對講授的內容不容易理解。
(2)知識面廣。本課程的學課本內容之外,還涉及到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工程力學、建筑結構、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水力學、水工建筑物、水電站等課程相關內容的運用。
(3)政策性強。本課程的學習涉及到大量國家、地方和行業有關工程規范、規程、標準、法規的運用。
(4)靈活性高。對應一個具體施工過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機械、施工方法,同時一個時期常用的施工機械、方法是與當時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和經濟水平相適應的,因此本課程的內容必然是靈活的。
2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建設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是我院水利工程類專業的重點建設課程之一,我們無論是在課程內容、授課方式還是在課程體系上都做了一些改革。本課程的內容是非常繁多和雜亂的,章節之間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要把所有的內容都講完,課時即使增大一倍也是不夠的,同時也是沒有必要的。這就需要對所講授的內容進行重新組織和安排,做到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邏輯清晰,有針對性地做到一部分內容精講、一部分內容略講、一部分內容不講。如鋼筋混凝土工程這幾章,由于其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范圍最廣、牽涉的施工工序比較復雜、影響質量因素非常多等特點,是授課的重點和難點,需要精講;砌體工程這一章節,雖然其應用范圍也較廣,但其施工工藝相對較為簡單,故而對其略講即可;吊裝工程,因其應用范圍相對較少,可留給學生自學。從課程內容上繼續強化常見工種的學習,要求掌握常見工種的施工工藝、施工機械、質量安全要求,通過這些學習結合施工實習,學生可以取得中級鋼筋工或混凝土工職業資格證書;建筑物施工將原來的各單項建筑物施工按類型合并為土石建筑物、混凝土建筑物、地下工程等,將原有各類型建筑物共有的內容合并,重點學習各種類型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方法、施工質量安全保證措施等。實踐教學內容包括課內施工機械設備演示、施工工種技能訓練、施工方案擬定綜合練習等,學習施工操作技能及制定施工方案的能力,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工程施工的理解。
3師資隊伍建設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課程的特點之一是實踐性強。可以想象,如果一個教師沒有參與過具體的施工過程,而要求其生動地講出來,那么他所講的內容必然不豐富、不實用,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我院非常重視這門課程的教師培養,授課教師由三類人員構成,一是大學本科或研究生畢業后直接從教的;二是從施工單位引進中級職稱以上的工程技術人員;三是有針對性地聘請施工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對前者,我院安排他們在施工單位頂崗實習1~2年,從事工程實踐鍛煉,并在我院的企業———水源建設監理公司兼職,這樣不僅有教學經驗,而且有實踐經驗;對從施工單位引進的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我們著重進行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培訓,引導他們如何將具體工程實踐與教學工作結合起來,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此外,我們還有針對性地聘請一些工程技術專家給學生作專題報告,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這三種方式,我們培養了一批教學經驗豐富、能進行具體工程實踐的“雙師型”骨干教師隊伍。他們既熟悉工程實際,又了解畢業生的職業要求與崗位群;既能進行理論教學講解,又能從事實踐教學工作,還能承擔一些實際工程的設計與工程監理,產學研緊密結合,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目標的實現。
4教學方法與手段建設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這樣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完全依靠課堂的講授是不夠的,還要補充以直觀性的教學手段來增強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在實踐中我們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
4.1采用實物、圖片教學
在授課過程中輔助以真實的施工機械、設備、工具、過程的圖片以及部分實物或模型,可以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院建有施工實訓中心,有水利水電工程常用施工機械設備。在講到某一工種的施工時,我們將學生帶到施工實訓中心進行教學。同時在網上收集資料,給學生展示教師利用各種機會拍攝的施工機械設備、施工現場照片,如爆破鉆孔、裝藥、起爆、鋼筋綁扎、組合鋼模板拼裝、混凝土攪拌、運輸、混凝土澆筑、截流施工、隧洞爆破開挖等照片,增強學生對施工過程的認識。
4.2現場參觀實習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有關資料表明,現場參觀所獲得的信息量比在課堂上單純聽講要大得多,且印象更加深刻,同時現場參觀又是一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手段。于是我們在授課過程中,注意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結合附近可供參觀的建筑工地進行介紹。在專門的施工實習期間,安排學生去在建的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現場實習,參與各種工種施工,從中熟悉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現場布置、工程施工進度安排等知識,加深學生對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的認識。
4.3采用多媒體教學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是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過程,一般短的可能1~2年,長的可能5~8年,更長的甚至十幾年都是有可能的。短暫的現場參觀不太可能對一個建筑物的施工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還有一些特殊的施工工藝、施工機械、施工事故案例等平時不容易看到,多媒體教學恰恰可以起到此方面的彌補作用。我們水工教研室結合《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通過兩年多的建設,收集了大量施工圖片,制作了施工導流動畫,錄制了300余分鐘的視頻。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形象直觀的多媒體教學,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各工種、各種建筑物的施工方法及所采用的施工機械設備;課后學生還可利用網絡課程進行復習鞏固,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學習效率。
5考試考核方法建設
根據高職教育的目標定位和課程特點,考試形式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然而,我們以往基本偏重的是卷面考試這一形式。最終的成績評定則以期末和期中成績的一定比例綜合而成,不注重平時的形成性教學測評。這種考察評價機制,實際上僅僅反映了學生的記憶能力,綜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無法體現。而且,這種考試形式會造成學生產生“重學輕用”的觀念。考試改革的的基本思路是:
(1)考試考核成績組成
總成績=基本操作技能40%+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施工工藝閉卷考核40%+施工組織、施工方案的討論及分析10%+網絡資源利用、施工新技術的認知報告10%。
(2)實施方案
①模擬實際操作考核結合《水利工程施工》操作性強的特點,在校內施工實訓場所模擬實際工程,進行鋼筋、模板工種的實際操作,考察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操作技巧。
②閉卷考核結合施工工程,以閉卷的形式考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施工工藝,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③施工組織、施工方案的階段性討論及分析在某些相關章節內容后,模擬工程的施工組織、施工方案進行討論,針對學生的分析、現場答辯進行綜合評定。④對施工新技術的認識學生利用網絡資源,熟悉國內外施工新技術,并寫出心得體會,根據“報告”的內容評定成績。
一、關注課堂教學,強化目標管理
“以學論教”是現代課程教學評價的指導思想。這里的“學”是指學生能否學得輕松,學得自主,能否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是否具體有效,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機械基礎》的教學應擺脫傳統的學科教學系統性、完整性的束縛,強調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注意實際應用,適當引入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以求在較短的學習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
《機械基礎》中的機械原理,研究的是機器中機構的運動特性性能和設計問題。這與一般的基礎課程存在不同之處:第一,一題多解;第二,只要能實現給予的運動要求,其方案都是對的,而差別在于考慮現實問題的周到性和合理性;第三,不限于邏輯推理的結果。例如,在講解機械傳動時,從傳動是把機器動力部分的運動和能量傳遞給執行部分的這一目的入手,引出傳動的類型、特點和應用;最后,根據機器的功能和要求選擇合理的傳動方式。機械零件部分是學習通用零件的結構、功能和特點,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在熟悉零件結構、功能和特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通用零部件的選用方法和裝配技能等。這種引入目標意識的發散思維,往往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因此,課堂教學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培養學生的目標學習意識。
二、抓好課程設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的啟發誘導和學生的積極思維相結合,是當代興起的“情境教學”的成功經驗總結,符合課堂條件下心理活動規律。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引用在當今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能夠不斷啟發學生,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面臨一定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積極思考、活躍思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它可以是直觀啟發、比喻啟發、對比啟發、練習啟發、演示啟發等各種方式的相互使用。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生動具體的語言描繪,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就會感到新奇,并逐漸通過學習在知識上有所長進,在精神上有所享受。例如,在講解滾動軸承時,出示各種類型的軸承,讓學生觀看,然后讓學生分析、歸類、總結它們的使用性能;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的類型時,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用硬紙板和圖釘做成四桿機構,并通過改變相關桿的長度來演示各種基本機構之間的轉換,并體會他們的運動特性。這樣,通過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效果極佳。
三、重視實踐教學,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機械基礎》不僅是一門技術基礎課程,也是一門能直接用于生產,與現實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課程。很多學校已形成了較完善的多媒體課件,利用這些課件能將一些黑板教學不易描述清楚、學生難以理解,甚至于有些是在實驗中看不到的現象,直觀而形象地展示出來。例如,液壓傳動部分,只利用掛圖講解,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而利用課件,把液壓的動態過程直觀形象地演示出來,學生很快就明白了。然而,技工教育是針對生產一線培養技術工人的教育,加強學生動手能培養,是其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這種與工程實際緊密相連的課程,教學中的多媒體課件不能取代實踐性教學環節的作用。例如,在講授機構部分時,除了用多媒體形象展示各種機構的運動外,還要讓學生觀察各種機構模型、動作演示裝置。實驗課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理論知識、基本原理,實踐課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學中還要安排一些有較強實用性的實訓課,如帶傳動中心距的調整、齒輪間隙的調整、減速器拆裝等。實訓前,要求學生認真預習,掌握基本理論。實訓中,指導學生正確使用各種工具,按照操作步驟認真操作;安排一定課時去工廠車間見習,向工人師傅學習操作經驗和竅門;結束后,要求學生按時按量地完成實踐報告,特別要把觀察到的現象、操作的步驟和自己分析、感受寫在報告中。這樣完成實踐課,既增強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強化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地位,鍛煉了動手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 鉗工實訓教學 增強效果 改變思想 更新理念 改革評價制度
據上學期對本校機械專業的學生調查統計發現有30%的同學不愿意學鉗工,50%的同學認為可學可不學,只有20%的同學覺得有必要學。大部分學生認為隨著先進的機械設備的不斷涌現,現代化機械加工技術沖擊著鉗工的手工操作,機械加工則可以完成鉗工某些基本操作,靠手工作業不但花費時間,而且消耗體力,又臟又累,鉗工的前途受到質疑,因而在科技不斷發展,鉗工技能要求精益求精的時代,勢必要加強鉗工實訓教學,提高鉗工實訓教學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以下就提高鉗工實訓教學質量提幾點看法。
一、改變思想認識
機械設備的半自動化、自動化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學生誤以為鉗工操作是落后的手工加工方法,將會被現代化技術取代,學了也沒有用武之地, 對鉗工專業片面認識從而產生消極心理,造成思想偏見。所以鉗工實訓教學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先改變學生的思想認識。
首先,明確地告訴學生雖然先進制造設備及工藝在不斷改進,鉗工的某些基本操作確實可以用機械加工的方法完成,但是目前市場對產品的精度要求越來越高,對于那些不適合機械加工,或者采用機械加工不能提高效益的操作,更應該依靠鉗工完成,而且對鉗工的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鉗工的各項操作技能非但不能取消,反而應該加強、提高。
其次,在新技術不斷更新,要制造出更先進的機械設備時,就凸顯了鉗工技能操作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為機械設備測量、裝配、修理都必須用到畫線、鏨削、鋸削、銼削、鉆孔、攻、套螺紋、刮削、研磨、測量等鉗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因此機械設備制造離不開從事先進的工、量、模具等工藝裝備制造的技術工人;離不開高技能的裝配工人;也離不開對機械設備進行維護、維修的具有專業知識和較高技能的機械維修人員,即工具鉗工、裝配鉗工和機修鉗工。
最后,讓學生深入了解鉗工,在思想上有充分的認識。在鉗工實訓剛開始教學時,指導教師不要急于進行項目教學,多花一些精力和時間講好入門知識,向學生闡述學習鉗工的目的、意義、社會價值,組織學生參觀本專業的設備、工作環境、工作程序及所制造的產品等,使學生理解鉗工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鉗工在行業中的地位和作用,鉗工的過去與未來的發展,引導學生進入鉗工的大門,看到鉗工的面貌,看到鉗工的勞動價值,逐步加深對鉗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從事鉗工的自豪感和榮譽感,對學習鉗工技能產生興趣和責任感。讓學生認識到學好鉗工操作技能是機械行業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發展及競爭的需要。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程度,激發學生對鉗工操作技能的學習熱情,促使其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二、更新教學理念
現有的教學理念雖然是將課堂與車間一體化進行實際的教學,改變了過去傳統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的狀況,且本著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將教學目標分解成三大模塊:第一模塊為基本功訓練模塊。第二模塊為綜合訓練模塊,第三模塊為考證強化訓練模塊。教師順著固定模式,以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卻忽略了學生在固定模式教學中會產生疲勞、厭倦的心理,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因而要不斷完善和更新現有的教學理念。
首先,讓學生全程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實訓教學的實效。著名的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該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取過程的主動參與者。”教師要引導學生全程、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實訓活動中。一是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教師用親切的態度對待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激勵;當學生操作有錯時,教師更應該給予鼓勵,為學生營造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盡情地“自由參與”與“自由表達”,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敢于質疑,達到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體驗情感,促進發展的目的。二是留有充分合理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根據實訓內容的需要,確定參與時間,一般不少于三分之二;同時要防止教師唱主角、滿堂灌,盡可能多擠出一些時間讓學生多看、多想、多操練、多實踐。三是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全程參與實訓活動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根據學生年齡與性別、興趣與愛好、知識與技能、設施與工位的狀況,組建若干學習小組,在引導每個學生主動學習和獨立操作的基礎上,要求小組成員互相合作,廣泛交流,引導學生向對方學習,向優秀學生學習,收到在交往中碰撞、在爭論中啟發、在觀摩中長見識、在討論中增長技能的良好效果。四是巧設任務,使學生都參與。根據實訓內容及學生的能力差異,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實訓任務,對于學習較困難的學生只要求完成基礎的、單一的、帶有模仿性的實訓任務;中等生要求完成略為綜合的、略有變化的實訓任務;優等生可布置一些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有利于培養創新能力的實訓任務。這樣,既讓中等生、學困生“吃好”,又讓優等生“吃飽”,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實訓過程,都有任務可做,有新技能可學。
其次, 提高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由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天生的,可以在鉗工實訓教學中,適當穿插講述本工種的前景、老一輩鉗工的先進事跡,介紹本校歷屆鉗工畢業生在生產崗位上發揮的骨干作用、在生產中的發明創新及鍛煉成長的情況,等等,用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生動事例,從正面啟發誘導,培養學生對鉗工工種的熱愛,鼓舞學生奮發努力,刻苦訓練。在教學中,教師不怕苦和累的精神,文明生產,熱心幫助學生的良好的職業道德,正確的操作姿勢,嫻熟、優美的鏨、鋸、銼等動作演示,以及以物說理的生動講解和廣博的文化素養,在學生的心目中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自覺由欣賞到模仿至對鉗工的熱愛。心理學家研究證明,只有當某種知識領域中的實際知識的積累達到了一定水平時,才能產生對這一領域的興趣。所以在教學中,要有計劃地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教師通過優化實訓內容,精心設計實訓課結構,采用靈活多樣的實訓教學方法,從學生實際掌握技巧的進程出發,結合項目課題計劃,逐步實施。只有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感到學有所得,才能使學生對鉗工產生追求心理。最終使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學好鉗工操作技能。
三、改革評價制度
學校對教學效果的評判通常采用結果評價方式,對技能教學的評價大多采用專業技能等級證的獲取率是否達到規定的比例來作為評價的參數。這種重理論輕技能、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制度造成教師過于注重技能等級證書的通過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實訓課質量的提高。同時實訓課堂評價制度不健全,現有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與實訓課特點不相符合,學校以理論課評價標準來衡量教師所上實訓課的好壞,誤導了實訓教學。改革實訓教學評價辦法完善實訓教學評價辦法是加強實踐教學管理,促進學生技能提高的重要措施,也是促進實訓教學過程優化,提高實訓課教學實效的重要環節,關系到師生平時怎么想、怎么學、怎么教、怎么練的導向問題。一是建立實訓課評價制度。從實訓教學的目標、內容、結構、教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制定實訓課量化評價標準,在此基礎上,采取推門聽課、隨機聽課、片段式聽課等方法,對實訓課進行經常性的檢查評價,促使教師上好每一節實訓課。二是改革考試評價制度。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導向,進行以考試內容、考試形式為重點的考試改革。強調考試內容既要有理論知識,又要有操作技能,還要有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綜合能力考核。考試形式應隨著考試內容的改革發生相應的變化,采取筆試、動手實操、產品制作、作品設計、綜合分析報告和現場解決問題等多樣化的考試形式,建立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課程形成性考試與總結性考試相結合、理論考試與實踐考試相結合,開卷考試與半開卷考試、閉卷考試相結合,課堂考試與現場考試相結合,筆試與口試、答辯相結合的開放式、多元化考試評價制度,引導師生重視實訓教學,提高實訓質量。
總之,提高實訓課教學質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是職業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需要廣大職業教育工作者提高認識,從影響教學質量的教育觀、學生觀、教師的教學理念、實訓課管理與評價等因素入手,進行深入持久的研究與探索,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書第,劉圣德.技工教育學[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4.
[2]楊彩虹.實習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內江科技,2006.02.
[3]于萬成,王桂蓮.深化實踐課程體系改革,加強學生綜合能力培訓,2007.02.
關鍵詞:職業教育實訓教學“雙師型”教師技能型人才
實訓教學,是職業學校完整的教育教學體系中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技能型人才,實現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因此,職業學校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提高實訓教學的質量。
近年來,“用工荒”,特別是“技工荒”問題頻繁出現。然而,面對如此好的就業形勢,我們畢業生的就業穩定率并不樂觀。筆者對2009—2011年650名機械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穩定性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在調查中發現,畢業生就業后技能操作生疏,專業知識面狹窄,工作效率低,試用期長,就業穩定性差。而這,實際上是由于學生的技能水平不高所造成的。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機械類學生就業穩定性情況
當前,機械類專業實訓教學質量總體水平不高,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內容陳舊。現有部分實訓課教材內容陳舊,實踐性差,所學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嚴重脫節,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
二是模式落差。實訓課教學普遍采用“普教”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單一、相對死板,實訓課堂教學部分甚至存在“放羊式”管理。
三是設施不足。學校現在普遍存在“機少人多”的現象,實訓課時安排少,學生上機操作時間少,實訓效果不好。
四是資源欠缺。“雙師型”教師嚴重匱乏,實訓教師對企業生產實際了解不足,技能水平不高。
五是考證不嚴。當前,學生職業資格考證存在把關不嚴,與學生實際技能水平不符現象。
六是制度不全。實訓車間管理存在很多不盡如意的地方,學生的技能培養目標不明確,考核機制不到位。因此,提高機械類專業實訓教學質量是當前中職學校的迫切任務,它直接關系到學校的競爭力和今后健康發展。筆者通過長期從事實訓教學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明確實訓項目,做好實訓準備工作
實訓的準備工作是搞好實訓教學的基礎,也是有效開展實訓工作的前提。在開學之初,實訓教師要按照本專業工種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實訓教學大綱的要求、學校的實訓計劃,將實訓工種細分成若干個實訓項目(包括內容、目標、時間、器材、場地及學生分組情況等),并制定好實訓方案批準后執行,有計劃有步驟地根據教學項目開展教學實訓。在每次上課前,實訓教師都要根據實訓項目寫好實訓教案,可以共同探討,開展集體備課。同時,實訓前要準備好實訓材料、刀具、量具、夾具等,并檢查機床是否完好。針對專業的特點,要準備好統一的工作服和鞋帽等。如車工實訓,還要準備好護眼鏡。
在實訓之前,實訓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實訓總動員,部署本次實訓的任務,使學生了解實訓的目的和內容,避免實訓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實訓。機械類專業實訓的工種有鉗工、普車、數車、數銑、電焊等,對學生開展各種專業工種的崗位教育、安全教育和質量教育,利用案例教學,用許多經驗教訓讓學生知道:實訓過程中不能出現安全事故,特別不能發生人身傷亡和設備損壞等重大安全事故。
二、以職業資格為標準,規范實訓教學過程
嚴格按照國家職業資格標準的內容和考核要求,并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制訂出實訓教學計劃,確定實訓內容,以便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確保實訓教學效果。教師要掌握標準、精通標準,對標準要做到“弄懂、吃透、融化”,把標準融會貫通。同時,要結合本專業工種的實際需求的能力培養,做到實訓內容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實用性。實訓過程首先由教師進行操作示范,采用慢速示范、分解示范、重點示范、講和演結合示范等方法,學生動手練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能夠獲得良好的效果。
實訓初期,教師要把所教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進行講解,并多給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為走上實訓崗位做好鋪墊。示范操作的同時,再結合理論知識為學生講解操作的步驟及要領,力求示范步驟清晰、動作準確、語言生動形象、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三、采用“小先生制”,讓每一位學生從新手成為熟練操作者
針對目前實訓教師嚴重不足、實訓設備不夠等現狀,學校要善于“借生為師”,采用“小先生制”和“錯時制”,可以有效提高實訓效果。筆者所在學校從2008年開始,從每班選拔一批對專業特長的學生組建了數控和普車的“高技能”班,對他們進行單獨教學,強化他們的實踐技能,把他們培養成操作能手,同時讓他們以“實訓小老師”身份指導學生實訓,大大緩解了“一個老師帶四五十人”的現狀。另外,采用“錯時制”,做到“停人不停機”,不同班級錯時休息,提高機器利用率,增加學生實訓的時間。
機械類專業學生96%以上是男生,他們文化程度參差不齊、學習主動性不好、學習目的性不強,但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強、對實踐操作比較感興趣。因此,針對學生實際,實訓內容力求從簡到難,逐步推進,根據學生不同能力或技能水平開展分層次教學,將能力水平相近的學生放在一起實訓,提高實訓的教學效果。同時,給他們確定相應的目標,要求80%以上學生通過技能訓練后達到本工種的中級工水平。例如,最低目標:人人會操作機床,會加工較簡單零件。較高目標:能熟練操作機床,會加工較復雜零件。通過因材施教,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位學生從新手、合格者到熟練者。
四、采取“上掛橫聯,內提外引”,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
實訓教師不但要懂理論,更要會實踐,不但會動口,更要會動手,不但是教師還應當是技師。一個優秀的實訓教師應該是“發動機”,要不斷增加“新能量”“新動力”;不能只是“一桶水”,而應該是一潭“泉水”。學校采取“上掛橫聯、內提外引”的方法,加強實訓教師隊伍建設。上掛——選派實訓教師到浙江工業大學、浙江機電職業學院等高校參加普車、鉗工、數控車(銑)、加工中心等高技能培訓;橫聯——與企業聯合,聘請企業技能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能工巧匠來校兼課擔任“特聘技能訓練師”;內提——定期選派專業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加強校本培訓,定期開展實訓教師技能大比武;外引——向全國招聘優秀機械類專業高水平專業人才。通過這些舉措有力地提高實訓教師的實踐技能水平,培養一批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雙師型”實訓教師。
五、規范實訓考核,嚴把實訓質量關
要牢固樹立實訓“質量第一”的意識。實訓質量的好壞,關鍵在于考核和落實。要加強實訓考核,做到嚴格把關,確保實訓質量。
學生實訓成績的評估是實踐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評估學生實踐技能成績是實訓教學中最精細的工作之一。評定要做到認真、公正、準確,絕不能敷衍了事。對學生的實訓成績評定有以下幾個方面:實踐技能考核成績、學生的實訓總結報告、實訓指導教師和班主任對學生的評定。每個實訓項目實訓結束后,要對學生進行相應考核,并有成績(評價)記錄。要對每位學生建立實訓反饋表,內容包括出勤、思想表現、文明生產、安全生產方面、遵守學校實訓制度方面、技能訓練情況、實訓階段考核等項目,便于檢查和成績的最終評定。同時,在日常的實訓教學管理中,及時了解學生的表現,并作出分析和評價,做好有關記錄。
結合實訓指導教師對學生的了解和巡回檢查情況,對每一名同學在實訓中的成功經驗、操作技術存在的問題、紀律等進行客觀公正的分析評價,重點指出在技能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便于學生實訓中及時改進和提高,迅速形成熟練的操作技能,達到實訓的目的。為了展示學生的實訓成果,激發學生熱愛本專業的熱情,增強學好本專業的信心,在實訓結束后,舉辦操作技能比賽或展示等活動。這樣做,一是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二是能夠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水平。如開展鉗工操作技能比賽、車工操作技能比賽、數控車(銑)操作技能比賽等。
六、積極營造企業氛圍,讓學生與企業“零距離”
學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必須有真實的生產氛圍。因此,學校要加強實訓中心管理,引入企業的“7S”管理模式,按企業生產和教學雙重職能設置機構,即“實訓中心企業化,實訓教室車間化,實訓學生工人化”。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開展安全教育、敬業和精業教育、創業和創新教育,同時向學生滲透企業文化,營造企業氛圍,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一絲不茍的精神和敬業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
在實訓中,要突出能力本位,增強學生動手能力。以教師指導、學生獨立操作為主,學生在加工產品時,要認真分析加工工藝過程和產品的技術要求、質量要求,注重操作的嚴謹性,使學生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在加工過程中得到強化,同時也還原了真實的企業生產
氛圍。
總之,提高實訓教學質量,牢固樹立以提高學生技能為核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規范實訓教學各個環節,實訓教師要嚴格要求和正確指導,做到計劃周密,目標明確,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成績評定和嚴格管理相結合。只要堅持努力,常抓不懈,一定能夠達到良好的效果,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實用性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平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概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2]徐曉玲.多途徑提高生產實訓效果[J].職教論壇,2008(3).
[3]徐靈敏.如何抓好機械實訓的質量[J].職業教育研究,2010(2).
實訓過程管理
嚴格的實訓過程管理對實訓質量起著一個監督、保障的作用。可根據實訓內容、性質對實訓環節分散或集中進行。如:機電產品認知實訓中的講座、企業參觀等就可分散進行,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舉行。為保證良好的實踐動手效果,其他實訓建議停課在實驗室集中進行。實訓過程包括以下環節:實訓開題動員、實訓專題技術講解、學生集中設計和制作、實訓驗收答辯、實訓論文提交等。在實訓動員時具體告訴學生詳細的實訓時間安排、實訓內容、實訓檢查、實訓考核方式等,讓學生完全進入實訓狀態。根據題目難易程度和學生能力可把實訓專題講解放在實訓初或實訓中。如電子技術實訓是學生接觸的第一個專業基礎實訓,那么最好在實訓初給學生具體講解一下每個題目的大致思路和實訓報告的撰寫方法。機械設計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可讓學生拿到題目后首先自行設計,在學生設計過程中發現問題后再針對問題進行講解。實訓過程中相應地安排指導老師在實驗室值班,負責學生考勤、答疑、指導和實驗室管理等工作。在此期間,學生按班次、時間段到實驗室分批設計和制作。一般,實訓最后幾天為實訓驗收或答辯時間。排好時間段,幾位指導老師共同驗收,根據學生做的實物進行提問。最后,學生提交實訓報告。實訓報告撰寫方法原則上同畢業設計論文寫法、格式相近。這也是為學生畢業設計的論文撰寫奠定基礎。
實訓耗材的可持續利用
對機電類專業來講,由于學生必須制作實物,因此實驗耗材開支較大。如果每次實訓都購買耗材,這將是極大的浪費。系統性的實訓內容安排已為循環利用實驗耗材做好保障。每一學期的實訓作品都是下一學期實訓的地基,猶如必須一步步做好底層才可以最后建造出金字塔來。如何在保證作品質量的前提下,合理、可持續利用實驗耗材是實訓管理中較難解決的問題。例如,從實訓性質來說,電子技術實訓和檢測與控制實訓主要讓學生做電路板來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兩個實訓的主要成品都是電路板。可以在這兩門實訓結束后,由實訓負責老師把電路板收集起來統一放在大紙箱里集中保管。機電產品認知實訓部分內容,如電子元件識別、電路板焊接就可以使用這些保存的電路板讓低年級學生練習,大大節省電子元器件的開支。機電產品認知實訓購買的電氣元件可以繼續為電氣控制系統實訓服務。當然,實訓中常用的各種電子、電氣元器件可以由實驗室早期統一購買,實訓時到實驗室領取并做好登記。不常用的,或有些特殊的,由學生提出申請,指導老師同意后方可購買。由于大學四年的實訓內容是系統性的,如果嚴格做好實訓耗材的進出管理,妥善保管好每一次實訓作品,都可重復、循環使用實驗耗材,為節約實訓耗材成本提供保障。四結論本文提出的機電實訓體系構建是根據我系對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和理論課程設置總結出來的。實訓體系的合理構建為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奠定基礎,滿足社會對高技術人才的需要。我們將在今后的實踐教學中根據各方反饋的信息加以調整和完善此實訓體系。
本文作者:李靜工作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信息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