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國際貿易碩士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際貿易碩士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際貿易碩士論文

        第1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1.運輸業定義

        運輸業屬于第三產業,是指憑借運輸工具和交通線路、港口、場站專門從事人或貨物位移的物質生產部門,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過程中的繼續。

        2.運輸業產業構成結構

        運輸產業是國民經濟產業系統中的重要產業,運輸業的發達與否成為現代經濟系統的重要因素。按運輸方式來劃分,運輸方式有公路、水路、航空、鐵路、管道等單一運輸方式;按產業要素的來分,包括運輸基礎設施和運輸服務兩大組成部分。以公路和水路為例的劃分如圖所示。

        產業構成要素(公路、水運)

        運輸基礎設施運輸服務

        國際航運國內航運內陸運輸網絡樞紐輔助系統

        3.運輸產業供應鏈體系

        (1) 運輸業供應鏈前端

        運輸產業往往伴隨著經濟貿易的高速增長而發展,通常經濟的高速增長帶動相關制造業的迅猛發展,產品制造業的繁榮伴隨催生了繁榮的貿易市場,貿易量的大規模增長必然要求有高效快捷安全的運輸業與之相適應。

        因此,制造業、國際貿易產業可以視為運輸產業的前向產業,從產業鏈的角度分析,前向產業和后向產業在發展過程中呈現著時間上的不平衡性,后向產業往往滯后于前向產業的發展,表現在產業周期上往往是物流周期的波動往往之后于經濟周期的波動,上海海事大學劉紅等學者在其關于“牛鞭效應”的博士論文中對這一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運用了供應鏈牛鞭效應的相關理論對經濟、貿易、物流產業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2)運輸業供應鏈后端

        運輸產業和后向產業也存在密切的關系,運輸產業的后向產業主要是各類運輸服務業、集裝箱租賃業、航運金融業等以運輸產業為市場需求的相關產業,這類產業往往是伴隨著運輸業的發展而繁榮,對運輸產業的成長起到支撐性作用。

        二、促進運輸產業供應鏈整合的對策

        1.提升港口開放度,促進航運產業供應鏈整合

        對上海而言,航運業占據運輸產業舉足輕重的地位。提升上海港對外開放度,促進航運產業供應鏈整合,是促進貿易中心建設的首要策略。港口開放度是港口城市具備國際航運中心條件的核心指標,而這一指標在國際貿易中心的形成過程中也至關重要。對上海而言,隨著目前國務院對上海兩個中心建設進程的進一步加快,提升港口開放度將勢不容緩。

        目前,上海發展國際航運中心戰略中可以采用兩種具體措施提升港口開放度。1)第二船籍登記制度;2)啟運港制度。這一具體措施是提升港口開放度重要步驟。前面兩項具體對策將使上海港比大陸其他港區具有更大的政策自由度,接近香港,必將能夠促進航運產業供應鏈在上海港集聚,這種整合必將對未來上海建設國際貿易中心起到深遠影響。

        2.加快產業集聚,進一步促進運輸產業供應鏈空間整合

        運輸業的集聚,主要是指運輸服務業、第三方物流(如貨運公司、班輪公司等)在內的空間集聚。這種集聚需要政府在戰略上給予稅收優惠和商務成本的優惠。集聚效應能夠提升運輸業供應鏈的整合水平,給運輸業的供應鏈整合創造空間條件。

        3.探索通關制度改革,提升供應鏈整合效率

        從宏觀層面上看,“通關”也屬于“大物流概念”的范疇,科學高效的通關制度是供應鏈高效運轉的先決條件,因此,良好的通關制度成為了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貿易中心的重要保障。如果進出口貨物無法快速而安全地通關,那么海關將成為國際貿易自由和便利化中極大的阻礙,這也同樣影響著國際貿易中心的建設。

        關于通關制度改革,可以進行以下兩點嘗試。1)無紙化通關改革。上海口岸目前對部分企業實施“無紙通關、企業單證暫存”便捷通關模式。率先在浦東地區開展納稅人管理制度試點。2)區域通關改革。“屬地申報,口岸驗放”模式是區域通關制度的積極探索,促進貨物在口岸之間的快速流動。

        4.構建多式聯運系統,加速運輸業供應鏈整合

        高效的多式聯運系統可以加速運輸業供應鏈整合。現代運輸方式中,多式聯運系統的構建成為物流發展的重要標志,多式聯運系統中門到門運輸成為現代國際航運企業延伸運輸服務的核心內容。

        傳統的航運業和陸路運輸、鐵路運輸之間沒有有效的銜接,導致運輸的整體效率極為低下,造成的貨物的大批量在港滯壓,物流整體的服務效率下降。如果構建了高效的集疏運系統和多式聯運系統,可以促進不同運輸方式的之間的整合和銜接,從而極大程度提升客戶的物流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蘇筱玲.物流產業集群中的政府角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論文.

        [2]吳猛,李南.交通運輸產業的經濟特征與政府規制[J].上海海事大學學報,2005,6.

        [3]儲永萍,蒙少東.交通運輸業對上海國民經濟影響的衡量分析[J].科技與經濟,2009,12.

        第2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 企業財務管理 文獻探討

        一、國內有關研究

        1.財務管理的目標問題。已發表了很多論著,也提出了眾多觀點。代表性的有:(1)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并不相等。(李陸德,2001)分析了兩者的涵,說明在質上并不相同,在相同條件下兩者計算的結果存在差異,在數值上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2)相關者利潤最大化。(張國慶,2005)認為,在知識經濟時代,物質資本的地位將相對下降,知識資本的地位則相對上升,企業不再僅僅歸屬于股東,而且歸屬于相關利益主體,如債權人、經營者、員工、顧客等。

        (3)經濟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最大化。經濟增加值是公司營運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值,是衡量企業在某個特定年份中贏利抵償資本機會成本的指標(曾惠香,2004)。

        2.財務管理地位問題。(林建于,2004)認為,財務管理并不是以該部門或財務人員為中心,而是在探究管理從何著手的問題;不涉及管理與生產孰輕孰重,而就各種管理工作之間的配合作討論。

        3.所有者財務、經營者財務和經理人財務問題。(許美惠,2005)提出所有者財務問題,法人財產概念的提出,使原有集所有者、經營者、經理人職能于一身的財務管理機制,發展成為所有者、經營者、財務經營人員分工合作的財務管理機制,所有者財務由出資人進行,以確保資本安全和資本增值為目標。

        二、國外研究文獻

        筆者整理分類國外的財務管理研究,依各年代及應用方面將其分為融資財務、投資財務和資產財務3大方面為主,本文即將逐一提出比較。

        1.融資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00年代~1950年代)。19世紀初,西方國家股份公司開始迅速發展,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當時公司財務管理的職能主要是預計資金需要量和籌措公司所需資金。因此,這一時期稱為融資財務管理時期或籌資財務管理時期。

        1910年美國學者米德MEADE出版了本世紀第一部專門研究公司籌資財務管理的著作《公司財務》,1938年DEWING和LYON分出版了《公司財務政策》和《公司及其財務問題》。這些著作主要研究企業如何籌集資本,形成了以研究公司融資為中心的“傳統型公司財務管理理論”學派。

        2.資產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50~1964)。50年代以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買方市場趨勢的出現,公司部的財務決策上升為最重要的問題。最早研究投資財務理論的JOEL DEAN于1951年出版了《資本預算》,對財務管理由融資財務管理向資產財務管理的躍進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3.投資財務管理時期相關研究(1964~1979)。二次世界大戰以后,跨國公司日益增多,隨著市場日益繁榮,投資風險顯著增加。這對當時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60年代中期以后,財務管理的重點轉移到投資問題上,因此稱為投資財務管理時期。

        如在1952年,H.MARKOWITZ就提出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基本概念。1964年和1965年,美國著名財務管理專家WILLIAMF.SHARPE和J.LINTNER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簡稱CAPM)。此兩者揭示了資產的風險與其預期報酬率之間的關系,將證券定價建立在風險與報酬的相互作用基礎上,大大改變了公司的資產選擇策略和投資策略,被廣泛應用于公司的資本預算決策。

        4.財務管理深化發展時期相關研究(1979~迄今)。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遭遇了通貨膨脹。于是各國開始進行在通貨膨脹條件下行使有效財務管理的研究工作。嚴酷的經濟現實迫使企業財務政策日趨保守,主要是因通貨膨脹導致。

        解除完通膨危機后,隨著通訊和交通的迅速發展,世界各國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公司開始朝著國際化和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空前活躍,此時財務管理理論開始轉向國際財務管理領域。80年代后期,進出口貿易融資、外匯風險管理、國際轉移價格問題、國際投資分析、跨國公司財務業績評估等,成為財務管理研究的焦點,此時,企業財管進入深化發展的階段,并朝著國際化、精確化、網路化方向發展。

        三、總結

        今天,財務管理已發展成為集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于一身,以籌資管理、投資管理、營運資金管理和利潤分配管理為主要容的管理活動,并在企業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參考文獻:

        [1]Herbert Simon.(1994),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SPECIAL ISSUE.

        [2]JAMES, C.VAN HORNE; JOHN MWACHOWICZ,JR.(1998),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第3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摘要】在國際海上貨物運輸中,提單作為一種可流轉的有價證券在國際范圍內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隨著海運實踐中無單放貨現象的日趨增多,引起的糾紛屢見不鮮。無單放貨不僅動搖了單證交易的基礎,破壞了提單的信用機制,也制約著貿易業和航運業的健康發展,嚴重影響航運秩序。

        【關鍵詞】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

        1承運人無單放貨的含義、存在的問題以及法律責任

        無單放貨是圍繞``憑單交貨”的提單制度派生出的一種交貨方式,來源于英文 “Delivery of Cargo without 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Bill of Lading ”。無單放貨這一說法是在國際航運實踐以及審判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習慣說法,并不是法律所賦予的概念。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簡稱《無單放貨規定》)中使用了 “無正本提單交付貨物”的講法,可見,“無單放貨”正是它的簡稱。

        在國際貿易實務中,提單具有重要的地位,被譽為“推動國際貿易從實物交易走向單證交易的天才工具”。雖然航運實踐應當嚴格遵守“憑單放貨”的基本原則,但事實上,“無單放貨”現象卻大量存在,長期以來,已經成為困擾大家的共同難題,在立法和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無單放貨法律責任體系不夠完善;第二,審判實踐中對承運人責任的認定比較混亂。

        2國際公約以及我國關于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理論

        《1924年關于統一提單若千法律規定的國際公約》(簡稱《海牙規則》,《海牙規則》采用的是不完全的過錯責任原則,即承運人對于某些過失是能夠免責的,這與當時的航運實際是相符合的,但是隨著航運技術的發展,已經需要更新及修改。目前,我國的立法以及實踐領域,對于此類問題還不是非常明確,到底應用何種歸責原則在我國實踐的基礎上,對國外的一些先進做法進行適度的借鑒,進而作出合法合理的判斷。

        第一,過錯責任說。基于民法基礎理論,過錯責任作為民事責任中的通常原則,除了法律另行規定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

        第二,無過錯責任說。依照該原則,承運人在接收貨物之后,憑單放貨即為他的主要義務,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可能有過錯,也可能無過錯,其有無過錯對承運人的責任承擔并不產生影響,承運人無單放貨行為除非存在法定免責事由,否則就應承擔責任。

        第三,推定過錯責任說。我國《海商法》第71條的規定,根據無單放貨的事實推定承運人的過錯。據此,承運人實施了無單放貨行為之后,提單持有人只需證明確實存在無單放貨的實際情況,以及由此給自己造成了損失。

        第四、嚴格責任說。有學者就曾提出:“船東總逃脫不了要對無單放貨負全責,沒有例外,也沒有同情,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話:不準無單放貨”。

        目前,我國的《海商法》并沒有對承運人無單放貨的歸責原則單獨作出具體的規定,主要借鑒了《海牙規則》及《維斯比規則》的規定,將承運人的責任基礎規定為不完全過錯責任制。

        3我對承運人無單放貨的應對策略的建議

        無單放貨問題是伴隨著航運業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是以提單制度的存在為基礎,要在未改變提單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解決無單放貨行為是不可能的。為了使航運業順利的發展,只能采取一定的措施和策略對其進行有效的防范。我建議有以下幾點:

        第一,從立法上完善無單放貨的法律責任體系。實行無單放貨嚴格責任的歸責原則。對于承運人無單放貨的歸責原則,如果沒有法定或其他約定的免責事由情況,承運人應當承擔嚴格責任。

        第二,從司法上加強相關司法解釋,規范無單放貨案件的審理。立法機關應該先對《海商法》現有的相關條文給出合理的司法解釋,對無單放貨糾紛中的原則性問題統一行徑。

        第三,承運人自身加強無單放貨風險的防范。承運人無單放貨大多是根據提貨人是否出具可靠的保函或是否具有良好的商業信譽,對無單放貨危害性認識不足。要防范承運人的無單放貨風險,要在主觀上對無單放貨做好預防工作。

        綜上所述,鑒于知識及經驗的不足,更因承運人無單放貨法律責任問題的復雜性,這一問題的論述不夠深刻、構建完整法律體系的建議部分顯得不夠完善,懇請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參考文獻:

        [1]司玉琢.新編海商法學[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1999

        [2]司玉琢.海商法專題研究[M].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2

        [3]司玉琢.海商法學案例教程[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3

        [4]司玉琢.海商法專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5]司玉琢,蔣躍川.關于無單放貨的立法嘗試[J].中國海商法年刊,2003

        [6]楊良宜.提單及其付運單證[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

        [7]蔡海英.無單放貨下各方的責任承擔與防范無單放貨的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07(3)

        [8]郭瑜.海商法的精神―中的實踐和理論[J].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第4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 角色扮演法 國際貿易業務流程 職業技能

        《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國際商務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之一,也是其他經濟類專業普遍開設的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求學生了解國際貿易慣例、了解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熟悉國際貿易業務流程中合同條款的相關知識和技能的應用、掌握進出口業務各個環節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以適應世界貿易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我國自貿區突飛猛進的發展對應用型外貿人才的急劇需求。根據各種教學法的優缺點及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以角色扮演法為主,結合多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不僅教授理論知識,更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從知識、技能、能力、德育等多方面培養學生成為企業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一、角色扮演法的涵義及效果

        角色扮演(Role Play)法是指在培訓情景下給予受訓者角色實踐的機會,使受訓者在真實的模擬情景中,體驗某種行為的具體實踐,幫助他們了解自己,改進提高。針對國際商務專業的角色,要求學生對所扮演的外貿從業人員的角色進行人物分析,體會從業人員的職業需求和商務環境特征,并在和其他角色互動中做出專業的角色反應。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不僅理解了學習內容,而且提高了自我認識能力。在專業學習中,通過多樣化組織活動,增強了自我認識和觀察能力、團體合作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角色扮演法作為行動導向理念下的一種教學方法,在當代職業教育,尤其是中高職教育商務類課程教學的運用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和教學質量方面有著獨特優勢。比起傳統教學,角色扮演法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使知識、技能和態度諸方面得到提升,從而培養綜合職業能力。

        二、角色扮演法在《國際貿易業務流程》教學中的實施

        角色扮演法從教學中的實施過程看,可以分為:創設情境、小組討論分析、角色模擬飾演、總結評價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烘托課堂氛圍。以教材為基礎,根據教學內容、情景案例,創設進出口雙方、銀行、承運人、港口碼頭等場景,借助相關的輔助器材,比如多媒體教具、教學道具等,烘托課堂氛圍,引導學生參與進來,從而讓他們主動學習,激發學習興趣。

        創設生活情境能幫助學生理解比較艱深的教學內容,幫助他們借用生活場景理解書本上的知識,縮短教材帶來的距離感,從而走進課堂,把握主旨。情境對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要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才容易被學生理解、消化、吸收。

        2.小組討論,分析情景案例。全班分為若干個小組,每組5-6人,各小組熟悉情景案例,分析情景資料,考慮在角色扮演中應用到的知識和技能、注意哪些事項、如何進行模擬演練。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進行引導,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提示。學生通過討論,充分了解情景資料,積極思考,并確定扮演任務。

        3.角色分工,進行模擬扮演。小組經過討論,自行分配角色,根據情境案例的內容,可以由不同的組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在進出口業務流程的教學中,由各組分別扮演進出口商、進出口地銀行、承運人、商檢機構、海關、保險公司等;也可以各組內學生分角色扮演相同的情境案例,此時各組的任務基本是相同的,比如在學習國際貿易支付結算流程時,由各組內學生分別飾演結算過程中的當事人,確保小組內每個人都有相應的角色,進行角色模擬扮演。

        4.總結評價,激勵學生進步。這一環節可以分為三個內容,一是學生的自評,二是教師的點評,三是師生共同作總結。學生的自評可以來自本組,也可以由其他組同學進行不同意見的分析評價;教師的點評重在分析各組的角色扮演情況,并予以糾正問題和表揚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取得的成績;最后師生共同對課堂內容進行理論知識的總結,完善和豐富對職業角色的專業技能。

        三、角色扮演法教學過程中因注意的問題

        1.根據不同的情景案例,分組大小可適當調整。比如在《國貿業務流程》解讀商品品質的案例中,賣方可否“以次頂好”向買方交付貨物,主要涉及買賣雙方時,可以把學生分為買方和賣方兩大組,考慮在該商品的市場價格下跌時,買方是否還愿意接受賣方以次頂好的商品,兩組學生通過進入角色飾演能設身處地地考慮到不同市場價格行情下交易的結果、可能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并適當對賣方提出一些建議。比如如何通過和買方協商達成交易完成交貨任務,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注意在國際貨物買賣中,交付貨物必須符合合同中規定的品質要求,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特殊情況如何及時與對方協商,確保交易順利完成。

        2.關注小組、小組成員之間學習程度的差異。一方面,要注意在班級確定小組時,學習程度強的與學習程度弱的學生要適當組合,以強帶弱,生生互助學習、團結協作。學生通過小組交往,分享思考、經驗和知識,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這是學生獲得知識和發展能力的互動過程。另一方面,有些角色扮演活動是以團隊合作為宗旨的,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過度突出個人的情況,這也是角色扮演中很難避免的。因為,一旦某個人表現太富于個性化,就會影響團隊整體合作性,也會降低其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創設情境,把國際貿易業務知識的內容生活化。挖掘生活素材,把枯燥的國際貿易知識融入其中,國際貿易教學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融合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效策略。比如利用我校專業學生社團――國貿社與國際友好學校的真實貿易資料,結合實際讓學生學習一些對職業意識培養有用的國貿知識,扮演現實業務中不同的角色,探討相關問題,完成各項任務,不僅可以豐富教材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際貿易業務,培養專業素養。

        角色扮演法作為行動導向教學下的一種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也可以把它和模擬教學法或案例教學法結合起來使用,在實施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在此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雙向的。毫無疑問,這些教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授課方式的不足,有利于學生深刻領會知識,提高自我認識能力,培養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敏.“角色扮演式教學”的原理與評價.教育科學,2004.12.

        [2]王世平.角色扮演法在進出口業務實訓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高教論壇,2010.1.

        [3]張燕.行動導向教學在高職院校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碩士論文,2014.6.

        第5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新趨勢 對策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概述

        國際投資爭端是指在私人海外直接投資活動中,各類主體就與之相關的各種事項產生分歧而引起的各種爭端(劉莉,2010)。就爭端的主體而言,可分為三類:國家間的投資爭端;不同國籍私人間的投資爭端;外資投資者與東道國政府間的投資爭端。其中,第三類投資爭端較為特殊,也是本文主要探討的一類爭端。其特點:首先,爭端主體地位不平等,一方為國際法主體―國家;另一方為國內法主體――私人投資者,因為傳統的國際法并不認可將個人或企業納為國際法的主體范圍內。這就使該類爭端很難用傳統的爭端解決辦法來解決,且容易因為相關國家行使外交保護而引起國家間的爭端(黃進,2010)。其次,引起爭端的原因較復雜,如政治原因、法律原因等。

        當今主要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之分析

        (一)NAFTA爭端解決機制

        NAFTA爭端解決機制是一個區域性的爭端解決規則,其設置有國家-國家程序和投資者-國家程序。其特點:一是其對投資者的保護“是目前為止對投資者權利提供最高保護標準的投資條約,號稱外國投資者的‘權利法案’”(王鵬,2009)。無論在提起爭端的適用條件還是對“投資”、“投資者”的定義解釋來看,都最大力度地將外國投資者發生的爭議可訴諸該機制;且對東道國政府規定了很高標準的義務,無疑易損害東道國的公共利益。二是突破了傳統國際法主體范圍的界定,即個人可作為獨立的主體訴諸于該機制。

        NAFTA爭端解決機制雖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較為廣闊的爭議解決空間,但其因未平衡好投資者與東道國的利益而受到很多學者的質疑。此外,專家組做出的裁決只具有建議性質,其能否得到有效執行性也令人擔憂。

        (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

        ICSID成立于1965年,其宗旨主要是為公正解決投資者與東道國的投資爭端提供便利。其特點:一是明確了管轄權行使的條件,較為公正地定義“投資”“法律爭端”等關鍵詞;二是“中心”的排他管轄,規定只要訴諸“中心”的案件一律不得提交其他爭端解決機構或提起外交保護;三是確定了仲裁的法律適用。

        總體而言,ICSID不僅能公正地解決糾紛又兼顧了投資者和東道國的利益,且有效避免東道國和投資者間的爭端政治化。但其裁決缺乏一致性,效率低的缺陷也同時存在。

        (三)《多邊投資協定》(MAI)中的爭端解決機制

        MAI的制定,是全球投資領域發展的需要,同時也反映了構建統一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迫切性。但由于制定者利益的分歧,該協議最后無法實施。其特點:一是設置國家-國家程序和投資者-國家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投資者保護上存在的真空。二是確定了多種仲裁規則供投資者選擇。如東道國為MAI成員國,其適用的法律首選ICSID仲裁規則;如東道國不為MAI成員國,可選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仲裁規則或國際商會仲裁規則(夏蘭,2005)。

        MAI的制定由發達國家發起,因此在協議中體現投資者利益較多,且其規則主要借鑒一些雙邊投資協定和NAFTA爭端解決規則,并無創新之處。從MAI的失敗可看出,一個多邊性的投資協定如果僅體現一方的利益是行不通的。

        (四)WTO爭端解決機制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在GATT爭端解決機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機制因具有較強的司法性而備受關注。其特點是:一是爭端的強制管轄權,如爭端雙方經協商如仍不能解決爭端,只要爭端一方提出請求,即可設專家組(專家組的成立有一個限制,即除非在該會上 DSB 以共識決定不設立專家組,當在實踐中幾乎不會存在)。二是常設上訴機關的設置,使該爭端解決機制具有較強的司法色彩,為爭端的公正、公平解決提供保障;三是有效的交叉報復程序,平衡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利益。

        WTO爭端解決機制被國際社會譽為“世貿皇冠上的一顆明珠”,它有著嚴格的程序規則、明確的法律責任及可實施的執行機制,因此,也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最富有成效的爭端解決機制。然而,該爭端解決機制也未將個人納為爭端的主體。

        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面臨的新挑戰

        (一)爭端主體的范圍擴大化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企業和個人,特別是跨國企業對經濟全球化的作用明顯。以我國為例, 2013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6個國家和地區的5090家境外企業進行了直接投資,在這新增對外投資中,僅對非金融企業的直接投資就高達901.9億美元(劉德炳,2014)。而當今國際社會,只有少數幾個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將企業和個人納為爭端訴訟的主體,如NAFTA爭端解決機制及ICSID。許多傳統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都沒有將企業和個人納入機制調整的范圍。因此,一旦企業或個人與東道國發生爭端,卻不能得到有效救濟,無疑對國際投資的發展產生消極作用。

        (二)忽視東道國利益的傾向顯著化

        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都希望更多地引進外資,推動本國經濟的發展。因此,東道國在簽訂投資條約時往往作出讓步,當東道國為維護公共利益的行為違反投資條約時,常常要付出很大代價。然而目前的投資爭端解決機制較為忽視東道國的利益,卻在較大程度上偏向投資者的利益,如NAFTA因為其對投資者的高標準保護被稱為外國投資者的“權利法案”而飽受爭議;MAI試圖繼續維持NAFTA的“高標準”也是其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三)缺乏全面、協調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截至2013年底,國際投資協定制度的總數達到了4196項條約,目前還有許多新的國際投資協議正在進行談判。聯合國貿發組織投資與企業司司長詹曉寧表示,這數千項國際投資協議,再加上多種爭端解決機制,使得當今的國際投資協議制度已逐漸接近這樣的局面:其龐大和復雜程度令政府和投資者都難以應對;然而它仍不足以涵蓋所有可能出現的雙邊投資關系。這使得由此而產生的投資爭議更為復雜與多樣化,而現今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不僅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且缺乏協調還可能產生管轄權重疊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直接影響國際投資爭端的良好解決,也不利于國際投資的長遠發展。

        應然發展: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構建

        (一)建立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必要性

        當今的經濟全球化勢不可擋,相應地,在國際投資領域建立統一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從理論上說是可行的。雖然無論從全球范圍來說還是從區域范圍來看,都存在著解決投資爭端的機制,同時在縱橫龐雜的投資協定中也規定有爭端解決的條款,但是,面對著國際投資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挑戰,這些解決機制明顯地顯現出不足。且當前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的法律體系是松散且缺乏協調的,管轄權沖突問題也時常出現。因此,建立全球性的、統一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是時展的必然。

        (二)在WTO爭端解決機制基礎上構建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WTO爭端解決機制是當今最為先進國際爭端解決機制之一,在國際投資自由化要求下,國際社會應更充分地挖掘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潛力。將國際投資關系納入多邊貿易體制的調整軌道,依托司法性較強的中立機構,遵循完善的程序規則,以嚴格的糾錯制度――上訴審作保障,在規定的期限內和強有力的執行制度下公正地解決爭端,無疑會使其在眾多的投資爭端解決方法中脫穎而出(馬凌,2005)。然而僅僅照搬WTO爭端解決的方式是不足取的,若在其基礎上,吸收其他爭端解決機制優點,倒是一個較好的辦法。具體應從三點著手:

        1.設置投資者-國家的爭端解決規則,擴大調整的主體范圍。個人或企業已然成為國際投資的重要參與者,如果仍將其排除在爭端解決機制之外,對作為投資者的個人或企業顯然不公平。而目前的WTO爭端解決機制,卻恰恰缺少這一環節的規則,只設置了國家-國家的爭端解決規則。且僅僅依靠國家-國家規則,不僅投資者利益保護無法保障,更有投資問題政治化、復雜化的危險。因此,設立投資者-國家規則是對投資者利益最基本的保障,是構建投資解決機制不可或缺的內容。

        2.調整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強制管轄權原則。投資者-國家規則使投資者可直接訴諸于DSB,該爭端解決機構有當然的管轄權,但如投資者濫用該權利,不僅會給東道國在國際上造成一系列不好的影響,而且大量的案件也會給該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帶來沉重的負擔。《2013年世界投資報告》指出:鑒于投資者訴國家的投資爭端案件的龐大,對投資者訴諸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制度應實行限制。因此,在投資者-國家規則中,可設置一個訴諸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前置程序―“用盡當地救濟”原則的使用。

        3.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保護。在當前的投資中,投資的東道國多為發展中國家。而無論是ICSID或MAI,還是WTO,發達國家在其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廣大發展中國家則處于弱勢地位。然而利益均衡是國際爭端解決機制能否成功構建或長期有效運行的關鍵。因此,在構建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時,應兼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如涉及到投資者利益與東道國公共利益有沖突,公共利益的優先考慮應是該爭端解決機制所必須規定的條款之一。

        我國應對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策略

        (一)加強國內立法和完善法治,使之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接軌

        經濟全球化要求世界各國的投資立法與司法更加協調,然而我國的投資立法與司法還有諸多需改進的地方。因此,我國應對現行不合理的法律進行清理和修改,在符合我國利益情況下,增強爭端解決程序的透明度和參與度,提升法治水平,盡可能健全和完善能為外國投資者所信任的投資環境。

        (二)建立和完善我國的海外投資爭端解決機制

        由于國際投資環境的紛紜變幻,海外投資爭端也層出不窮,這也決定了中國海外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必須具有靈活性和多變性,在基本原則不變的情況下,能對一些具體操作事項作出較為靈活的適應性調整。

        (三)注重培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領域的專門人才

        目前我國的法學育已經取得很大成績,但缺乏在國際投資爭端實務中能得心應手地利用國際爭端解決機制解決爭端的專門人才。因此,培養國際投資爭端解決領域的實務人才是我國法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劉莉.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用盡當地救濟原則的適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博碩論文,2010

        2.黃進.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3.王鵬.NAFT投資者實體權利保護的新實踐[J].當代經濟,2009,3

        4.夏蘭.關于投資者與國家間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理論與發展[D],深圳大學博碩論文,2005

        5.劉德炳.中企海外投資將在2020年超萬億美元[J].中國經濟周刊,2014(6)

        第6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跨學科 創新團隊 產學研 環糊精

        中圖分類號:TS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336(2014)14-0071-02

        Abstract:The main responsibility for the university is to cultivate high quality talents with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areer consciousnes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exist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with innovation and career minds, the new science-process-trade combined cultivation model was exposed. Innovation team can be constructed by absorption of students majored in food scien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the core technology-industrial processing-market trade can be combined together to form a interdisciplinary-food related- innovation -career team. This conceive will provide reference for innovation-carrer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for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Key Words: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team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cyclodextrin

        黨的十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1]。創新的主體是人才,科技創新必須依靠高水平的創新團隊來實現和完成。擁有創新能力團隊的培養以及擁有創業精神的創新團隊的構建,不僅對于培養食品專業全面發展人才至關重要,而且對于促進學科交叉、搭建實踐型學科平臺、改進食品專業學生培養模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2]。針對食品專業學生因市場意識淡薄、對公司實際運營模式陌生等造成的“紙上談兵”型創新團隊,將創新與創業進行結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吸納包括食品、國貿、工商管理等專業學科的學生構成新的創新團隊,并且邀請國內知名教授和學者擔任專家顧問,充分與企業進行合作,達到以專業核心技術為支撐,不斷培養團隊食品研發創新能力,確保技術競爭優勢;以工業工程加工為途徑,確保研發產品順利生產;以市場營銷貿易為驅動,了解行業背景,把握市場動向,以市場需求反饋技術研發,促進創新成果快速孵化,形成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

        1 當前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存在問題解析

        目前高校在培養食品專業人才過程中主要集中在通識教育、專業知識學習、社會實踐等方面[3]。整體而言,立足市場前沿,結合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培養和創新思維結合的教育匱乏,使得當前沒有產品導向的單純創業思維訓練陷入死循環,沒有市場導向的創新技術很難實現轉化,失去現實意義。這就導致大學生創業沒有市場意識和風險意識,參與科研計劃也不知所指,不知所終,最后淪為研究生們的“免費勞動力”,這與培養大學生完善的創新能力和健全的創業素質背道而馳,這也使得心懷熱情的年輕大學生在參與了諸多的創新課題和創業培訓之后完全喪失了對于科研的興趣和對創業的期待。這與培養大學生捕捉機會的潛能培育、適應工作能力和解決實踐問題能力培養大相徑庭。學校提供所謂越多的機會,就將大學生退離創新創業越遠。

        2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構想及實現途徑

        以“工科”為基礎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發展離不開食品工業的強勢發展,同時食品工業的發展也大力促進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的整合及調整。在此基礎之上,國內不少食品相關院校均擁有良好的研發平臺和產學研合作途徑。以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為例,學院現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擁有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糧食發酵工藝與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食品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范中心(無錫)”,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中心等平臺,與65個校外實習基地以及與全國知名企業建立的戰略聯盟,與中糧集團、光明食品集團、益海嘉里集團、魯花集團、雨潤集團、中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安井集團、萌力優營養食品有限公司、美國奧特奇等70余家食品加工領域領軍企業建立聯合研發中心及長期合作關系,這為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構建新型的科工貿創新團隊,并提出團隊構想如下。

        2.1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的必要基礎

        在跨學科團隊構建初期,團隊人員的篩選、協作與分工是決定團隊命運的關鍵,對于隊員的專業特長及分工描述如下:

        技術人員,長期從事食品方面的研究工作的碩士或者博士,在食品開發及應用等方面均有豐富的學識及過硬的經驗,他們在本創新團隊中主要根據市場反饋信息進行針對性研究,開發新產品;對企業提出的實際問題開展相應研究,提出合理解決方案并付諸實施;對企業生產中所需改進設備等工程問題給予技術支持。

        管理人員,具有扎實的食品專業基礎及管理專業基礎(涉及專業為食品科學、工商管理),有在食品企業實習或工作的經歷;他們主要直接負責決策團隊發展戰略,協調團隊的全面工作;監督公司戰略執行和組織各項大型會議與活動。

        市場及營銷人員(涉及專業為食品科學、國際貿易),具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和飽滿的激情,良好的溝通和書面表達能力,善于學習、善于總結,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市場反饋能力,通過實踐做到對市場先知先覺,他們負責市場聯絡、市場分析和市場拓展,分析市場形勢,挖掘具備潛在價值的新產品;尋找行業潛在客戶,發展新的終端,加強與潛在客戶的溝通。

        2.2 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的立體培養

        對于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培養時,不僅要培養食品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而且需要培養學生的管理技能和運營決策能力,此外,還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創業創新團隊的競爭意識和把握市場風向的敏銳力。具體如下。

        2.2.1 依據團隊整體發展戰略設定培養目標

        在食品專業常規培養目標的基礎上,重新設定培養目標,從而提高學生利用交叉創新思維進行食品相關研究創新的能力,提升食品專業學生對于食品市場和食品貿易的認知能力。

        2.2.2 依據培養目標設定培訓項目

        按照新成員崗前入職培訓制度的模式,對團隊成員進行包括軍事訓練,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實際操作訓練三個部分的培訓:

        ①軍事訓練:培養員工的組織性、紀律性和吃苦精神。

        ②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團隊文化和制度培訓,使團隊成員了解團隊理念、團隊精神和研發范圍;學習和掌握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和道德行為規范;了解學校之外的公司、部門所述地點、內外環境、單位性質等。

        要對新隊員擬任崗位進行專業培訓,使其熟悉崗位職責、業務知識、日常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及操作要領。

        ③實際操作訓練:按照團隊“傳、幫、帶”責任制度,以案例形式講解團隊在創新活動中的經驗和教訓,使團隊成員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和工作要求,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模擬實習。

        培訓后進行考核,分為理論考核和實踐考核,結合平時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和學習成績綜合進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補考不合格者,不予錄用。

        通過以上對于創業創新團隊的多方位、立體培養模式探索,構建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

        3 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成員的成長

        在現有的研發團隊科研范圍內,聚焦研發產品之一(環糊精)組建跨學科創新團隊,構建了教授責任制下涵蓋食品、國貿、工商管理、會計等專業學科隊員的創新團隊。團隊分工合作,對環糊精的市場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對環糊精研況進行歸納總結,采用波特“五力模型”[4],分別從替代競爭分析,同行業競爭者分析,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分析,潛在進入者競爭分析,購買者的議價能力分析等方面分析了創新團隊在環糊精研發等方面面對的競爭實情,采用SWOT分析[5],分析了創新團隊的競爭優勢、劣勢,面對的機遇以及挑戰,為提高整體競爭力并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了參考。針對環糊精研發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實行差異化戰略,并實現后續的技術支持與升級。致力于環糊精技術的科技創新,不斷拓寬環糊精技術應用領域,實施科技創新導向的領先戰略,為國內環糊精生產、應用企業提供專業化、系統化、全方位的技術服務支持,引導企業的技術革新,推動環糊精在應用領域的規模化發展。結合環糊精市場分析,了解并把握環糊精現狀及未來走向,發現環糊精技術發展的新領域,建設起生產與研發的互動溝通平臺,參加國際交流的一體化研發戰略。實施人才戰略,建設開放而嚴謹的立體式招聘方式和系統科學的面試工具,吸納海內外精英,使團隊成員參與到為團隊的愿景目標奮斗的過程中,并為團隊成員提供發展平臺,使每個成員都有無限的上升空間,建立培訓教育機制,拓寬技術交流平臺,為團隊成員提供專業技術培訓,派遣核心技術人員到海外交流、學習,并將最新、最前沿的國際信息及時傳送分享。分別對技術風險、行業風險、經營風險、財務風險等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解決措施,使該創新團隊采取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科技為保障,將產品的實用價值與科技的無形價值相結合,最大程度上促進環糊精生產企業與環糊精應用企業對接,實現產學研一體化。

        通過以上跨學科食品創業創新團隊訓練,不僅激發了同學們的專業學習熱情,同時也為食品專業的學生積累了創業經驗,有效地促進了食品專業學生快速全面成長。例如,以團隊成員中食品學院的孫同學為例,該同學從大學二年級加入到該創新團隊中,經過創業實訓和創新技能培訓,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該同學隨后在大三實現了創業;再如團隊成員中食品學院的嚴同學,經過了系統的創業和創新培訓后,對公司運營和市場拓展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現已經收到了英國雷丁大學等世界知名高校的邀請函,準備在食品專業背景的基礎上輔修工商管理,為將來創業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跨學科食品科工貿創業創新團隊的構建和實踐探索表明,立足學科交叉,促進食品與工商管理及國際貿易等相結合,能夠有效改善創業創新團隊的培養模式和培養效果。此外,該培養模式可廣泛適于同時擁有食品、工商管理、國際貿易等學科的相關食品院校,具有非常廣泛的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張亮.淺論十報告關于“創新驅動戰略”的內涵[J].改革與開放,2013,4:7-8.

        [2]張耀亮.我國創新團隊建設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D].天津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3.

        [3]史雅倩.有關食品科學與工程的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2,01:164.

        第7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滬市 煤炭板塊 上市公司 投資價值 主成分分析

        一、研究目的及意義

        我國煤炭資源關乎國民經濟發展,是我國最重要的基礎能源產業,也關系到國計民生,同時也是當今全球很多國家戰略發展之重點。由于目前世界各國能源資源的緊張,對諸如煤炭等資源的需求量必將有巨大增加,這也將會促進整個煤炭行業的發展。

        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指標體系及主成分分析方法在投資價值評價中的應用

        考慮從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財務報表來分析公司的投資價值。由于不能做到全面分析,這里擇選行業常用的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指標構成指標評價體系。

        主要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以下七個指標:主營業務利潤、凈資產收益、每股收益、總資產周轉率、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

        根據上述指標建立研究煤炭板塊企業市場價值分析指標體系,收集整理上交所煤炭板塊21家企業的相關指標數據。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得出指標的累積方差貢獻率,并且進一步提取了主成分,再根據主成份綜合模型計算綜合主成分的值,并對這21家企業按綜合主成分值進行降序排序,就能對上市煤炭板塊的21家公司進行綜合評價比較。

        三、滬市煤炭板塊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的實證研究

        本文采用多元統計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來降維指標,這種方法實質上是將原來的所有指標結合為綜合指標,使得這一個集成指標能充分反映原來的指標的信息,也能使得這幾個指標之間相互獨立。

        本文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所搜集處理的數據進行降維處理。經分析得到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和特征值的方差貢獻率及其累積方差貢獻率。如表1所示,在累積方差貢獻率達75.024%的情況下可以提取3個主成分。

        表1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2.520 35.996 35.996 2.520 35.996 35.996

        2 1.560 22.282 58.277 1.560 22.282 58.277

        3 1.172 16.746 75.024 1.172 16.746 75.024

        Extraction Metho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依據主成分綜合模型就可以算出上交所煤炭板塊21家上市企業的降維到3個綜合指標的市場價值指數以及它們的綜合指數,并且可以對它們進行綜合指標的順序排列,并對滬市煤炭板塊各公司排名,即可對21家滬市煤炭板塊上市公司進行綜合評價比較,結果見表2。

        表22007年12月―2011年3月滬市煤炭板塊21家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綜合評價表

        股票代碼 公司名稱 主營業務

        利潤 凈資產收益率 每股收益 綜合得分排名 綜合

        排名

        601101 昊華能源 1.20 0.5 1.631 3.354 1

        601666 平煤股份 1.29 0.0 1.309 2.589 2

        600348 國陽新能 0.05 -0.2 1.865 1.682 3

        601699 潞安環能 1.29 -0.1 0.337 1.570 4

        600188 兗州煤業 -0.04 2.2 -0.768 1.393 5

        600395 盤江股份 -1.18 1.4 0.964 1.168 6

        601088 中國神華 0.61 1.3 -1.437 0.519 7

        601898 中煤能源 0.16 1.3 -0.933 0.509 8

        600997 開灤股份 0.95 -0.4 -0.012 0.500 9

        600546 山煤國際 0.41 -0.7 0.379 0.060 10

        600123 蘭花科創 1.11 -0.5 -0.645 -0.012 11

        600121 鄭州煤電 -1.26 -0.2 1.386 -0.038 12

        601001 大同煤業 0.18 0.8 -1.104 -0.085 13

        600508 上海能源 0.17 -0.7 0.379 -0.137 14

        600740 山西焦化 -1.08 0.3 0.046 -0.700 15

        601011 寶泰隆 0.52 -0.7 -0.487 -0.718 16

        600408 安泰集團 -1.13 0.4 -0.031 -0.778 17

        600971 恒源煤電 0.69 -1.8 -0.997 -2.108 18

        600179 黑化股份 -1.87 -0.5 0.188 -2.191 19

        601918 國投新集 -0.48 -1.1 -1.435 -3.013 20

        600197 安源股份 -1.60 -1.3 -0.637 -3.565 21

        從表1明顯顯示各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以及各主成份特征值載荷量來看,第一個主成分對公司市場價值的影響是最大的,其單個貢獻率達到35.996%。這第一、第二成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主營業務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說明此兩個成份反映和集中體現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運用SPSS分析系統求出λ1、λ2、λ3的特征向量。該矩陣即是原始數據進行一定標準化后的數據矩陣。進而可以列出三個主成分的線性表達式:

        F1=λ1F1+λ1F2+λ1F3

        F2=λ2F1+λ2F2+λ2F3

        F3=λ3F1+λ3F2+λ3F3

        以各個主成分中的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主成分綜合模型:

        F=[λ1/(λ1+λ2+λ3)]F1+[λ2/(λ1+λ2+λ3)]F2+[λ3/(λ1+λ2+λ3)]F3

        表2中綜合得分是通過以與每個主成分相對應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總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主要是將方差貢獻率作為權重計算從而得到主成分綜合模型。市場表現出的企業投資價值。分析結果如下:

        a. 總體上 601101昊華能源、601666 平煤股份、600348 國陽新能排名在前三,很大程度上說明其財務能力較好;

        b. 在實際價格與股票的內在價值有所差異,這影響因素比較多,主要是價值規律和政策的共同作用;

        c. 上述公司中,601088 中國神華、600508上海能源等股票的價值有可能被低估,主要是這幾只股票近段時間走勢起伏跌宕,但是由于這幾個公司資金實力雄厚,盈利能力以及償債能力較好,所以總的來說具有長期投資價值;

        d. 排名靠前的幾家企業主要是在不失去原有的優勢上,加強內部技術改造與引進,拓寬融資渠道、銷售渠道等措施,使得其經營能力較好,因而具有較好的投資價值。

        四、結論

        本文結合上交所煤炭板塊實際,對該板塊的21家企業進行基礎分析后,在運用計量模型和方法對其進行市場價值分析,結合其市場表現對其進行投資價值分析,這對投資者來說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威廉,夏普等.投資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9.

        [2]汪康懋.基本面分析:汪氏模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5,1.

        [3] 張曉峒.計量經濟學.3版.南開大學出版社

        [4]張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應用.理論與方法, 2005(12):31~34.

        [5]李從珠,單秀珍,王靈華.上市公司財務指標體系的統計分析與選股(三).北京統計,2000(3):44~46.

        [6]陳紅.上市公司投資價值分析:碩士論文.北方工業大學圖書館,2003.

        第8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 國際結算擔保 備用信用證 國際保函

        中圖分類號:D922.282.4 文獻標識碼:A

        一、國際結算擔保的含義

        國際結算擔保,是指為確保國際經濟活動結算關系中債權人的利益,由第三人對債務人的履約進行的擔保,即第三人與債權人約定,在債務人未能清償債務時,代替債務人履行償付義務。在國際貿易中,主要的國際結算方式有三種,信用證、托收與匯付。與之相呼應的國際結算擔保方式為:備用信用證、國際保理和票據保證。以下就這三種國際結算擔保方式及所涉及法律問題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備用信用證。

        備用信用證是指開證行根據開證申請人的請求對受益人開立的承諾承擔某項義務的憑證。根據備用信用證在實踐中的不同作用,ISP98將備用信用證分為八類,包括:

        1、履約保證備用信用證(PERFORMANCE STANDBY)――支持一項除支付金錢以外的義務的履行,包括對由于申請人在基礎交易中違約所致損失的賠償。

        2、預付款保證備用信用證(ADVANCE PAYMENT STANDBY)――用于擔保申請人對受益人的預付款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

        3、投標備用信用證( TENDER BOND STANDBY)――它用于擔保申請人中標后執行合同義務和責任,若投標人未能履行合同,開證人必須按備用信用證的規定向收益人履行賠款義務。

        4、反擔保備用信用證(COUNTER STANDBY)――又稱對開備用信用證,它支持反擔保備用信用證受益人所開立的另外的備用信用證或其他承諾。

        5、融資保證備用信用證(FINANCIAL STANDBY)――支持付款義務,包括對借款的償還義務的任何證明性文件。

        6、直接付款備用信用證(DIRECT PAYMENT STANDBY)――用于擔保到期付款,尤指到期沒有任何違約時支付本金和利息。

        7、保險備用信用證(INSURANCE STANDBY)――支持申請人的保險或再保險義務。

        8、商業備用信用證(COMMERCIAL STANDBY)――它是指如不能以其他方式付款,為申請人對貨物或服務的付款義務進行保證。

        (二)新興的國際結算擔保:國際保理。

        目前較為權威的定義是國際統一私法學會所制訂的《國際保理公約》中對保理所下的定義。保理指一方當事人(出口商)與另一方當時人(保理商)之間存在一種契約關系。根據該契約,出口商將其現在或將來的基于其與買方(債務人)訂立的貨物銷售或服務合同所產生的應收賬款,及債權轉讓給保理商,由保理商為其提供下列服務中至少兩項:(1)為出口商融通資金,包括貸款和預付款。(2)銷售分戶賬管理。(3)應收賬款的催收。(4)信用風險控制與壞賬擔保。在此基礎上,國際保理是指當買賣雙方處于不同的國家,買賣雙方之間產生的保理業務及為國際保理。

        具體操作方式甚為豐富,有雙保理機制、單保理機制、直接進口保理機制等,其中雙保理機制最為重要,以下重點介紹雙保理機制。

        雙保理機制(Two-factor system)是指由供應商所在國的保理商(出口保理商,Export Factor)與債務人所在國的保理商(進口保理商Import Factor)分工共同完成保理業務。供應商和出口商簽訂出口保理協議,由出口保理商向供應商負責提供保理的各項服務;同樣,出口保理商與進口保理商簽訂相互保理協議,有后者直接向進口商追收賬款。雙保理機制的當事人包括以下四方:出口商、進口商、出口保理商、進口保理商,主要有兩個協議:出口保理協議和相互保理協議。

        二、適用最廣泛的結算擔保方式: 票據保證

        在國際結算中,匯付主要以票據結算為多見,在較無保障的票據結算中,票據保證為票據結算增加了一道保險。票據保證是指債務人以外的第三人以擔保票據債務為內容的附屬票據行為。票據保證的當事人是被保證人和保證人。由于票據保證的被保證人必須是票據的債務人之一,如承兌人、出票人、背書人、參加承兌的人等均可作為被保證人。但對于票據保證人的限定,各國規定不一。按照英美票據法、我國大陸及臺灣地區票據法規定,保證人只能是票據債務以外的第三人。

        上述三種國際結算擔保方式的相同之處在于,三者都屬于金融信用的擔保方式,并且有一定的流動性。但差異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三者的獨立性不同。備用信用證不以交易合同是否有效為前提,完全獨立于交易合同。而國際保理是否有效的前提之一是自身對應收賬款債權的合法有效,也就是說國際保理完全依賴于交易合同的效力,沒有獨立性。對于票據保證而言,其獨立性介于二者之間。二是三者適用的范圍不同。適用范圍最廣的是票據擔保,凡是票據流通的地方,都可以使用票據保證。其次是備用信用證,備用信用證的適用范圍逐漸從單一違約擔保,擴展到了買賣雙方皆可受益的違約金支付、損害賠償支付、預約保證、以及投標、履約擔保及資金融通擔保。它僅僅適用于出口方以自己因提供商品或服務而產生的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保理商的方式,因此,國際保理的適用范圍相對較窄。三種擔保方式各有利弊,重點在于根據不同的經濟情況作出適當的選擇。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李柯麗.國際結算擔保法律問題.山東大學出版社.2010

        第9篇:國際貿易碩士論文范文

        [關鍵詞] 外向型中小企業 核心競爭力 和諧環境 比較優勢

        從國家統計數據看,近幾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出口總額一直以較快的速度增長,對我國出口貿易的貢獻率高達40%以上。但是,激烈競爭的國際市場與尚待完善的國內經營環境給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眾多挑戰。比如,在資源稀缺的當今時代,外向型中小企業如何利用國內新資源開拓國際新市場;怎樣在國際市場上與國內同行大企業角逐;如何改進技術工藝與國際標準接軌;怎樣規避金融風險;產品出口取消出口退稅后,如何重新定位國際市場……總之,一方面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由于特殊的成長歷程,從管理觀念、經營手段、資金基礎等方面表現出營養失衡;另一方面,國家對外貿易政策做了大幅調整,使得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面臨的“生存瓶頸”愈顯突出。筆者結合外向型中小企業運營現狀,產生如下幾點思考:

        一、挖掘比較優勢,培養外向型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

        關于“核心競爭力”,太多的經濟學家、管理學家以及企業管理者們,已經從產品、技術、信息、管理手段、品牌等方面都已總結了精辟的理論及行動框架。為此,筆者將僅就外向型中小企業如何深入挖掘外向型中小企業優勢、培養核心競爭力。

        1.量體裁衣,制定出口發展目標,謹防“張力”錯位

        按照科學發展觀,外向型中小企業必須充分考慮所屬產業特征和自身資源優勢,確定適宜的出口發展目標。切不能以利潤、資產規模的單純擴大為目標,更不能盲目地追求自身內在能力(如生產、技術、產品、信息、管理、人力資源、品牌等方面)的全面提高,導致為實現“優勢”而“張力錯位”。按目前狀況,雖然外向型中小企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企業發展戰略及管理理念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無統一模式可言。而盲目的追求利潤和資產規模,“追風上市”,不切實際地跟隨“世界級經營理念”之風,盲目地追求縮短與國際大企業的距離、效仿其管理模式等錯位的“張力”,容易因“四面出擊”而造成外向型中小企業“元氣不足”(資金、技術、設備、庫存、人力資源等方面不能滿足國際市場需求標準)。這有悖于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常理,并會因畸形發展而導致夭折。

        2.遵循國際市場規則,恪守商業信譽,放眼未來

        恪守基本的商業信條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國際市場因特殊的社會環境因素,有別于國內市場規則。外向型中小企業必須充分通曉國際市場規則、恪守商業信譽,才可能在開拓初期進展順利。而這一點卻恰恰是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嚴重的“內傷”。基于其自然成長過程,許多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目光被定格在眼前利益上,極力追求短期利潤或市場份額方面的一時優勢,忽略了國際市場規則,甚至放棄了企業倫理和商業信譽,放棄了企業的長遠規劃而僅圖眼前“蠅頭小利”,實為“舍大求小”,最終跌入“中小企業生命周期怪圈”(據資料統計,我國每年會新生15萬家中小企業,死亡10萬多家;60%的中小企業五年內破產,85%的中小企業十年內破產)。創造外向型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奇跡,“遵循國際市場規則,恪守商業信譽,放眼未來” 是根本。

        3.客觀分析利用外向型中小企業情感紐帶比較優勢,營造良好的、頗具團隊協作意識、適合外向型企業發展的文化氛圍

        外向型中小企業情感紐帶是其較突出的比較優勢。但是,“感情線條”過粗或過細,都不利于企業科學發展。面對國際市場,外向型中小企業應該身體力行,一方面要改變管理上過于粗放的線條,另一方面需及時吸納、培養適合本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以適應國際市場游戲規則,保持、增強企業內部的活性因素。但是,這種活性因素不應該屬于任何一個特定的自然人,個別人才的去與留絕不能影響其組織目標的實現。這一點往往是許多中小企業目前所面臨的“大難題”。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要懂得設立嚴格的制度,留住互補性的技能和知識,個別核心人才只能是這種技能和知識的有效載體,而不是終極載體。也就是說,核心人才與企業的發展密切相關,但絕不能讓其與企業發展無限捆綁。當然,在管理理論風云迭起的今天,許多外向型中小企業也感悟到了團隊協作、“企業文化”氛圍的重要性。但外向型中小企業自身特點,決定了往往管理者在要求員工素質提高的同時,自己卻置身其外,不能做到身體力行,成為 “外向型企業文化” 氛圍的不和諧音符。

        實踐表明,就培育企業核心競爭力而言,和諧的內部因素猶如種子,而和諧的外部環境則是其賴以生存的土壤。影響出口發展的外部環境因素很多,如文化因素、經濟因素、自然因素等。但從目前存在的問題看,與“和諧風景”不協調的因素還包括外向型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中的出口金融、保險等環節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僅就此談“和諧環境”的建設。

        二、加強金融信貸與保險的扶持作用,竭力優化外向型中小企業出口環境

        目前,外向型中小企業面臨的出口運營環境與改革開放前期比已大相徑庭。從來自國內的影響因素看,一方面隨著國家宏觀調控加強,比如新《交通法》的實施,超載問題得以較好地控制,但是外向型中小企業經營成本因此而上升。加上物價上漲、人員工資增加、資源短缺限制等原因,外向型中小企業產品總體成本已經達到較高水平,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勢正悄然逝去;另一方面,本著風險小,收益穩的經營原則,銀行普遍存在對外向型中小企業出口信用證抵押貸款、出口退稅質押貸款、出口押匯等多種融資工具和手段的使用實行限制政策。這與“金融行業支持中小出口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服務宗旨相悖。此外,出口退稅政策的改變(許多商品出口退說率大幅調整甚至取消退稅)、人民幣升值等都對外向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產生嚴重影響。那么,從金融、保險的角度,怎樣利用現有資源為外向型中小企業營造和諧的經營環境呢?

        1.提高金融服務創新意識,制定縝密方案,積極運用打包貸款、出口押匯、出口退稅質押貸款等多種金融服務工具和手段,為外向型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盡力幫助其改善資金緊缺的困難局面,實現“和諧環境”的資金保障性

        據統計,一半以上外向型中小企業國際市場的拓展,最終因資金短缺而流產,被迫采納“防守”策略。而“防守”之路又幾乎讓其窒息。事實上,世界上許多國家根據本國的國情和自身的需要,都曾采取過有效的扶持措施,為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和促進出口貿易提供便利和優惠。比如法國,自1982年以后,先后采取了簡化中小企業報關手續、提供出口信貸、建立“中小企業開發銀行” 等有利于出口貿易發展的措施鼓勵中小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美國,為了全面支持中小企業出口貿易增長,在1993年,克林頓政府提出“國家出口戰略”,建立了以“美國貿易促進與協調委員會(TPCC)”為核心、全面支持美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計劃體系。這一體系的建立和功能的實施,為美國中小企業帶來了無限生機。

        當然,目前我國也有幾家金融機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和中國銀行)經營出口信貸業務、出口信用保險與擔保業務以及出口融資業務。但是,基于“大企業、大項目”為重點的經營策略,難免會使金融機構在業務具體掌握上出現“情感偏倚”,側重于大企業、大項目,達不到真正起到全面促進外向型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發展的作用。

        2.恢復“國際保理業務”的辦理

        減少外向型中小企業在跟單托收方式下的出口貿易風險。實現“和諧環境”的安全防護性。

        跟單托收方式,是國際貿易中經常采取的一種收付貨款方式。與信用證方式相比,具有費用低、環節簡的優點,但是風險系數相對大些。“國際保理業務”正是為降低出口企業在跟單托收方式下的出口貿易風險而進行的業務。

        中國銀行作為首準的“國際業務保理商”,應充分發揮其國際地位與影響力(中國銀行在世界銀行業排名十五位),向有此項業務需求的外向型中小企業,提供盡可能詳細的國外客戶的資信調查、百分之百風險擔保、催收應收帳款、融通資金等的綜合性財務服務,努力提高外向型中小企業的金融安全服務質量。

        3.加大“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宣傳和推廣

        依靠金融環節,盡可能避免因國外進口商的商業風險或政治風險,給外向型中小企業造成的收不到貨款的損失。實現“和諧環境”的風險保障性。

        事實上,這一環節的工作比較薄弱。而西方發達國家如法國,早在1982年,基于政府的扶植便成立了“法國對外貿易保險公司(COFACE)”和“法國中小企業資本風險保險公司”直接為企業提供出展保險、考察保險、貸款擔保、貨幣兌換、貨款返保以及政治風險等,極大改善了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的風險防范效果,促進了出口貿易的飛速發展。

        總之,我國外向型中小企業的特殊成長歷程以及在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歷史作用,決定了中國加入WTO后,外向型中小企業只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挖掘比較優勢、潛心構建、培養其出口貿易的和諧環境與核心競爭力,才能在惡劣的競爭環境中生存,才能更好發揮其應有的潛質。

        參考文獻:

        [1]李大武: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剖析及對策選擇,《金融研究》,2001.7

        [2]林漢川魏中奇:中小企業存在理論評述,《經濟學動態》,2000.04

        [3]高明華:構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制,《金融理論與實踐》,2002.12

        [4]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企業評價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魯志強,“2003年中國成長型非公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報告”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 | 日本高级黄区免费 | 三级国产国语三级在线蔓延 | 中文字幕欧美爱亚洲 | 亚洲最大看欧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