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公德演講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學校社會工作 高校學生工作 研究綜述
當今大學生處在一個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現有體制下的學生教育工作無法徹底化解學生遭遇的社交、學業、經濟、暴力、情感等諸多問題,在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的保障工作方面,還存在明顯漏洞。西方發達國家高校采取的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相結合的模式近年來越來越多地獲得國內學者的認可:將學校社會工作整合到高校學生工作中,能夠在價值觀、工作側重點、工作方法上與高校學生工作形成互補,更好地為學生成長服務。然而,社會工作作為“舶來品”在與學生工作整合時需要尋找科學的契合點,國內相關研究仍處于起步階段,研究內容比較分散,研究成果尚未形成體系,本文試圖整合現有的國內外相關文獻,理順研究脈絡,為下一步更深入地開展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一、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
學校社會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一個專業化分支,亦稱教育社會工作。20世紀初的美國,多元文化、移民大規模擴張等社會問題造成了大批青少年在成長中產生迷茫,吸毒、酗酒、犯、未婚先孕、自傷、暴力、犯罪等不良現象在學校中屢見不鮮,學校開始意識到僅靠教師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是不現實的。學校需要社會工作的配合,協調社會、家庭、學校等各方因素,形成合力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學校社會工作從只幫扶學生弱勢群體,發展成為涉及學生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職業教育、全面發展等多層面、全方位的服務體系。
要真正理解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首先要理解“學校系統”(School Community)的含義。對“學校”科學的定義不應局限于地理或物理層面,而應該是所有投入于教育過程中的要素的集合系統,包括家庭、教師、學生、甚至政府機構。基于這種觀念,學校社會工作應成為與學校教職員工同樣重要的崗位,一旦“學校系統”中出現不利于學生學習、成長的情況,就需要學校社會工作者(school social worker)運用專業手段協調各種資源化解問題。顧東輝(2005)認為,學校社會工作是依據社會工作原則,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知識、技術和方法,解決存在于家庭、學校和社區中可能引發及影響學生發展的問題的專業服務。范明林,張潔(2005)認為,學校社會工作是將社會工作專業的原則、方法與技巧應用于教育機構及其設施中,通過與家長、學校、社區的互動,解決學生問題,促進學生成長,形成“家庭――學校――社區”三者的良好關系,構筑“教”“學”“成長”的和諧環境,使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陳奇娟(2008)認為,學校社會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促成家庭、學校和社會之間的良好互動,協助學校形成教學相長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尋求個性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健全人格,習得適應現在與未來生活的能力。
我們不難從現有文獻中抽離出一些共性的觀點,對學校社會工作的內涵做出如下解構:第一,其工作對象是全體學生;第二,其工作領域擴及學校、家庭和社區,包括與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及社區人士;第三,其工作目標是協調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學生成長,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
二、將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首先,當今社會的經濟、文化環境日新月異,大學生處在一個復雜、多元的社會環境中,極易遭遇社交、學業、經濟、暴力、情感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通過現有體制下的學工小組或者心理指導中心無法徹底化解,在為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提供的保障工作方面,還存在明顯漏洞。其次,“教育”和“管理”仍是國內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主要方法,這種單向性的工作模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缺乏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培養,不能滿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需求,嚴重滯后于“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學校社會工作以全新的、專業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對于解決這些問題具有明顯的優勢,社會工作者可以發揮其專業優勢,整合各個領域的有效資源,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服務(谷慧玲,孟子焱,2011)。高校社會工作的理念是充分尊重個體,工作方法由個案、小組和社區工作相結合,有利于因材施教,其最終目的是創建“學校――家庭――社區”的和諧環境,幫助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相比與傳統的經驗性的德育的方法,社會工作的專業技巧會大大促進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傳統的德育教育多是憑經驗進行,缺少科學的理論依據,在操作中易陷入表層化、形式化。因此,社會工作專業工作方法的引入必將大大推動德育教育的發展(彭玉美,2004),學校社會工作是對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必要補充和完善。
2.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可行性
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教育工作有較高契合度,二者是互補的關系,存在導入的可行性。黃志祥(2011)認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有著共同之處,同時在其發展中也存在各自的優勢與不足。他總結了三點共通之處:以學生為主要工作對象;以個體的社會化為最終目標;以生為本的價值原則。而二者的差異在于:本土化程度不同;推行方式不同;價值取向側重點不同;工作方法不同。彭玉美(2004)認為,在工作者所起的作用及工作方法的社會性等方面,社會工作較心理咨詢與德育教育有更多的相通性。劉揚、章國昌(2011)認為,學校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管理在目標上有很大的契合性;有相同的價值理念;二者的結合助于提升素質教育的成效。
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校社會工作在工作內容上各有側重點,是不能夠互相替代的,但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借鑒社會工作的理念和專業方法以增強其實效性卻是可能的。隨著社會的進步,各行業愈發強調人才的綜合素質。高校社會工作以其獨特的工作方法和理念,成為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漸漸得到政府和學校的關注。學生社會工作在高校學生工作中有良好的發展前景,主要是如何實現本土化發展,構建“教、學、成長”的和諧環境。學校社會工作是一項普惠性的工作而不是針對特殊群體的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有許多共通點,都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以實現學生全面成長為目的;同時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工作又在工作方法、工作理念上互為有益補充,二者完全具備實現整合的先決條件。
三、將學校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學生教育工作的路徑選擇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國內高校學生教育工作若要突破目前的瓶頸就需要整合學校社會工作,在理念上整合完善,在實踐中運用推廣,在制度上改革創新。美國學者安德遜(Anderson,1972)提出,根據作用的對象和個體不同,學校社會工作介入模式可分為傳統臨床模式、學校變革模式、社區學校模式、社會互動模式等四種工作模式。經過多年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檢驗,這四種模式已經在美國學校中運用得相當成熟,這對于我國高校社會工作的導入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借鑒意義。國內學者對導入路徑的研究主要分兩類,一類是外生路徑,從制度、社會環境層面對學校社會工作進行催化。另一類是內生路徑,通過高校內在變革,逐步形成有利于學校社會工作存在和發展的條件。
1.外生路徑
大多數學者都提出要推進我國社會工作專業化、職業化的進程。在目前國內的大學體制下,各級政府部門仍是政策力量的主導。因此,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首先需要政府出臺強有力的相關政策構建有利的外部環境。2006年7月,人事部、民政部聯合頒發了《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評價暫行規定》和《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實施辦法》,2008年開始舉行每年一次的全國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考試,標志著國內社會工作專業和職業認證制度的建立。2010年,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被列入《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并作為主要任務之一。針對目前絕大多數國內高校均未配備社會工作崗位的情況,一些學者也主張由政府牽頭實現人員到位。如劉揚、章國昌(2011)提出,可由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推動,在高校現有的學生管理體制框架下開發或設置專門的社會工作崗位。除了政府,學校社會工作的推進還需要借助社會力量。以發達國家和港臺地區為例,相當一部分校園社工是由校外的社工機構或非政府組織派遣,因此,非政府組織應當成為學校社會工作服務的重要提供者和執行者。劉麗晶,陳英(2006)提出,政府應加大力度支持建立專門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可派駐專職社會工作者進學校。同時要給予社會工作者固定的編制,并且在職稱評聘與使用上給予充分考慮。
2.內生路徑
國內學者從理念滲透、工作模式變革、工作機制的完善等方進行了探討。姜峰等人(2010)提出:導入社會工作的理念,可以使學生工作者更加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可以優化教育策略,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發掘其自身潛能,增強其自我幫助、自我學習自我提高等能力;有助于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提高服務意識,提高學生自省能力,發揮其在自我發展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工作者的身份從“管理者”變成“教育、管理、服務與支持”四位一體的工作角色,更容易貼近學生,了解學生,從而提高學生工作的實效性。學校社會工作想要發揮作用,必須主動地爭取在學校行政體制中的作為空間,視自己為學生工作的創新組成部分或者有益助手,為開展學校社會工作盡力贏得原有學校體系的理解、信任和支持(王思斌,阮曾媛琪,2009)。姚進忠,鄧瑋(2012)也提出,當前的有效方式就是結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具體情況,在原有的學生工作體系中尋找某一方面,如心理健康教育、貧困生工作、新生適應教育、志愿者建設與培訓等項目的介入,穩步地開展工作,展示社會工作專業的魅力和服務效果,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工作機制。
通過內生與外生路徑解決學校社會工作與學生教育工作的整合問題,是國內教育環境下更為合理、科學的選擇。外生路徑的建立直接決定了內生路徑的導入效果,國內必須盡快構建完善的社會工作體系,要做實社會工作的人才培養、資格認證、人員配備、工作督導等各個環節。
參考文獻:
[1]顧東輝.社會工作概論[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277.
[2]范明林,張潔.學校社會工作[M].上海大學出版社,2005.
[3]陳奇娟.學校社會工作:一項專業的高校學生工作模式[J].社會工作(理論),2008,(1).
[4]劉楓,王成奎.學校社會工作視角下高校學生工作缺失的思考[J].教書育人,2006,(2).
[5]谷慧玲,孟子焱.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工作問題研究綜述.才智,2011,(01).
[6]黃志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校社會工作:比較、借鑒、整合.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
[7]彭玉美.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滲透專業社會工作的價值理念和方法[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5(3):65.
[8]劉揚,章國昌.學校社會工作介入高校學生管理的可行性及路徑分析.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
[9]劉麗晶,陳英.高校開展學校社會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16(3).
[10]姜峰等.學校社會工作對創新學生工作理念與方法的啟示.經濟師,2010,(8).
一、活動宗旨
弘揚我校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宣傳廣大教師在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感人事跡;講述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學習、相互關愛的真情實感。建設一支師德高尚、素質全面、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二、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演講比賽活動開展的組織領導,學校成立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領導小組:
三、活動安排
1、理論學習(3月10日—3月21日)
各年級部組織本部教師學習“”精神,學習《公民道德綱要》、《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教師文明用語》等,把“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刻苦鉆研、嚴謹篤學;勇于創新、奮發進取;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基本要求滲透到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之中,大力弘揚“敬業奉獻、誠實守信、孝老愛親、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文明風尚,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和行為習慣,整體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全面提升廣大教職員工道德素質,為促進教育教學的科學和諧發展提供堅實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撐。
2、推薦參賽人員(3月21日)
各級部必須高度重視此次師德師風演講比賽活動,推選出代表本級部師德形象的優秀教師2-3名參加比賽,并于3月21日上午8點將名單報工會。
(注:報名單時參賽教師上交演講稿,演講稿用A4打印紙打印,標題用2號宋體,正文用4號仿宋,第一頁左上角用5號楷體注明“師德演講比賽演講稿”字樣)
四、演講主題
立德樹人,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五、演講內容
1、演講內容要求圍繞《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以自己或身邊的先進典型為題材,大力宣傳中小學師德規范和先進模范教師的典型事跡;充分展現我校教師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開拓創新、無私奉獻的師德風范。
2、圍繞演講比賽活動的主題,結合教師敬業愛崗、廉潔執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神圣職責,講述個人在學科教學、班主任工作等教育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關愛教育的認識感受和心得體會。
3、結合教學工作實際,講述自己和身邊的優秀教師關愛學生的感人事跡,展示本年級組、教研組教師為人師表、教書育人的精神風貌。
六、演講要求
1、本次比賽采用命題演講,即圍繞演講主題,自擬題目,務必原創。
2、主題明確,語言精練,普通話標準;表達流利,脫稿演講;富有啟發性,有較強的感染力和號召力;外表整齊,整體形象良好。
3、每個參賽選手的演講時間控制在5到7分鐘,少時或超時酌情扣分。
七、比賽時間及地點
20XX年3月28日(周五)晚7:00學校大會議室(全體教職員工參加)。
八、表彰獎勵
學校將組織有關人員擔任評委,對參賽選手進行評選,榮獲獎勵的教師將作為學校參加縣級師德標兵評選的候選人。通過評委現場打分亮分,對參賽選手分別評出一、二、三等獎。設一等獎1名,二等獎2名,三等獎5名。
文明禮儀,從我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把文明禮儀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讓文明禮儀真正伴隨我們成長。共同閱讀小學二年級文明禮儀演講稿,請您閱讀!
文明禮儀演講稿1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爭做社會小標兵》。
你們也許會看到一些身強力壯的小伙子,旁若無人地坐在公交車的老弱病殘席上;也許會聽到兩個高談闊論的時髦姑娘,如何興高采烈地發出“他媽的”之聲;也許會遇到有人撞了你一下,不打招呼便揚長而去的情況。每當你看到這一切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這與我們物質文明的發展是多么不相稱!但是,當前社會上仍然有些人對于這些不文明禮貌的行為不以為恥不以為怪,并且為之辯護說:區區小事,何足掛齒。難道這真的是區區小事嗎?我們要向有這種思想的人大喝一聲:“你們錯了!如果任其這樣發展下去,那么文明何在?禮貌又何在呢?”
我們偉大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于世,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十分注重文明禮貌。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多少名人志士以禮待人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泛傳誦,“融四歲,能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生活中最主要的是文明禮貌,它比最高的智慧、一切的學識都重要。我們共同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大家庭中,文明禮貌地處事待人,是我們每個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必修的一課。因此,我們一定要養成講文明禮貌的好習慣。
為了做一個講文明禮貌的社會小標兵,我們要養成哪些習慣呢?比如說,你在公共汽車上,不小心踩了別人的腳,請先說聲“對不起”;別人幫你做了事,要對別人道一聲“謝謝”;在校內外,見到老師要熱情打招呼問好;吃飯時,要把最舒適的座位讓給長者,等等,這些都是講文明禮貌的起碼要求,有了這些習慣,才算具備了文明人的基本素質。但這些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逐漸養成。
那么怎樣才能養成講文明禮貌的習慣呢?首先要重視自身的道德修養。一個人的思想、行為,對別人、對社會是有益還是有害,要有一個衡量的準則,我們通常把這種衡量和指導人們思想、行為的準則,叫做道德。而禮貌與道德是互為表里的。禮貌是道德的外衣,道德是禮貌的內涵,因此,我們要認清哪些是我們應該做的,哪些是我們不應該做的,以此來規范我們的行為。其次,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培養習慣。比如,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在放置著“不準踐踏草地”、“請您足下留情”告示牌的公園里、綠化帶中,照樣有人踐踏青草。光靠布置告示來提醒,對有些人看來是無效了,他們對這些告示倒不一定是故意違反,因此,在沒有養成好的習慣的時候,采取一些強制手段也是十分必要的。
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建設祖國的主力軍,共同擔負著創造物質文明的重要使命,更擔負著創造精神文明的神圣職責。讓我們從身邊做起,做一個文明養成文明禮貌習慣,爭做社會小標兵。
文明禮儀演講稿2各位尊敬的領導、老師、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站在這里,我是既感且愧,感動的是有幸被邀請以家長的身份參加這個“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的啟動儀式,并做簡短發言。慚愧的是我心里很清楚,我和我的孩子距離文明的要求還有一段很長的差距。所以站在這里之前,我已經無數次地對自己說,就讓今天成為我們走向文明的一個新的起點吧!這樣,我才有勇氣站在這里開口講話。
要成為一個文明的人,必須接受文明之教育,就像一塊礦石,想要成為鋼鐵,必須投入熔爐接受烈火的冶煉。我把孩子送進學校,就是想讓他們在學校這個文明的熔爐里被煉成一塊純鋼。成績的好壞并不是最要緊的,作為家長,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成長,期望他們能在老師的教導下成為一個文明的人、一個優秀的人。老實說,我不期望他們一定會成為棟梁,但我希望他們至少是一棵綠樹。
無庸諱言,當前的社會風氣并不令人滿意,許多不文明的流行性病毒時刻都有可能侵害孩子們的身心。所以我真誠的希望學校的教育能給孩子們接種抗病毒疫苗,好讓他們即使走出校園也可以免受那些流行性病毒的感染。這個要求也許有點冒昧,但請理解一個家長把他的孩子交給社會時那種戰戰兢兢的心情。拜托了,教化文明的學校!拜托了,尊敬的各位老師!
同時,我們知道,文明的培育需要文明的氛圍。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學在一個集體里,能夠真誠相待,和睦相處,多一點寬容,多一分善良,講文明話,做文明事,當文明人。
當然,作為家長,我們也絕不能推卸家長的責任。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其實家長一直都是孩子的老師。我們仍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當合格的家長,做孩子的榜樣。由于歷史、現實和個人的原因,我們作家長的身上也有不少的缺點,甚至有不文明的習慣,希望孩子們能辯證地看待你們的父輩,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長江后浪推前浪,我相信,不,我堅信,在座的所有的同學一定會超越你們的父輩,成為二十一世紀的優秀青年。
讓文明之風吹遍校園,吹遍社會,伴隨同學們健康幸福的一生!
謝謝!
文明禮儀演講稿3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后,有些男孩兒便橫沖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出一兩句臟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
文明禮儀不在于嘴上功夫,而是在于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正體現新世紀小學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文明禮儀演講稿4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姚憬鋒,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成長》。
文明禮儀,像一縷陽光,溫暖我的心靈;像一泓清泉,滋潤我的心田;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我心中,陪伴我成長。
中華民族,是一個文明古國,是一個禮儀之邦。通過學習《禮儀之美》,我深深知道,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動作,都可以體現一個人的修養。見到老師,主動向老師問好;進別人房里前,先敲門;坐公交車時,主動給老人讓座,這些都是文明美德。
文明禮儀,時刻在我心中,讓我養成了好的習慣。記得小時侯,我有亂丟亂扔垃圾的壞習慣。有一天早上,媽媽送我去幼兒園,我一邊走,一邊隨手把雞蛋殼扔在了地上。媽媽看到了,就悄悄的把雞蛋殼撿了起來。當時,我還沒意識到自己的不對,竟然還是邊走邊扔。媽媽便嚴肅地對我說:“小鋒,還記得我們看過的漫畫《文明只差一步》嗎?你怎么能亂扔垃圾呢?”聽了媽媽的話,我羞愧極了,馬上撿起地上的雞蛋殼,飛快地扔進了垃圾桶。此后,我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每次見到地上“流浪”的垃圾,我都會主動把它們送到垃圾桶里。
文明禮儀,時刻在我心中,讓我學會了講禮貌,懂禮儀。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記得小時候,我比較膽小,家里來了客人,我不僅不敢向他們問好,而且連看都不敢看他們。這是很不禮貌的。后來,我們學習了文明禮儀知識,我真為自己深深地感到慚愧。現在,我不僅能主動、大方地向別人打招呼;而且,家里來了客人,我還能主動為他們倒茶,拿水果。大家也都夸我是個講禮貌、懂事的好孩子。
文明禮儀,就像一面旗幟,指引我們;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前進。我們不僅要懂得在家里的禮儀,還要懂得在學校的禮儀、在社會的禮儀。我們要遵守交通規則,要樂于助人,要尊老愛幼,要勤儉節約,要講文明、守禮儀,要做一個知法、懂禮的小公民。
最后,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深深地刻在心中;讓文明禮儀,陪伴我們快樂成長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文明禮儀演講稿5古人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學習禮儀不僅可以內強個人素質、外塑單位更能夠和改善人際關系。
作為具有50__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我們身在社會中,身份、角色在不停地變化之中。我們這一刻討厭別人,下一刻往往成了別人討厭的對象。這些無非都是“不拘小節”的行為所致。
當我們身為游客的時候,總是依著自己的興致,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涂;當我們是市民的時候,又是對隨地吐痰、亂寫亂畫的現象深惡痛絕。
當我們和同學相處的時候,總會埋怨同學的“不拘小節”,無論是工作上還是生活上的說話、借東西;而我們自己又往往懶得去理那些“小節”。
當我們乘坐公共汽車的時候,總是為能搶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從不屑于說對不起;當我們被人擠到或踩到的時候,總是對對方不說聲抱歉的話而耿耿于懷甚至拳腳相加;當我們是老人的時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車上,總是渴望能有人為站立不住的自己讓個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的越來越高,就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毫無疑問,在當前的形勢下,禮儀已不是個別行業、個別社會層次的需求,而是全民所需。
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在家里,如果家長能夠帶好頭;在學校,如果師長能夠帶好頭;在單位,領導如果能夠帶好頭;在窗口單位,窗口工作人員如果能夠帶好頭……推而廣之,要在全中國推廣、普及文明禮儀,如果首都一千多萬人民能夠帶好這個頭;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一、演講者要有先進的、科學的思想
演講者演講的目的是教育人、啟迪人,提高聽眾的思想認識、文化水平。這就要求演講者本身必須具備先進的、科學的思想,這樣才能遠見卓識,高瞻遠矚,識前人所未識,講前人所未講。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演講家如德摩斯梯尼、西寨羅、林肯、馬克思、恩格斯,他們無一不是偉大的思想家,他們的演講也無時不在閃爍著真理、科學、智慧的光芒。今天我們提倡的“要給別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也就是這個道理。尤其在科技高度發展時代,新知識、新學科不斷涌現,更需要演講者努力學習,迅速掌握各種新思想、新科學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務于聽眾。
二、演講者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
古人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從某個側面說明了演講者道德品質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任何一種行為都會直接或間接地與他人或社會發生關系,并受到一定社會規范的限制和協調,演講也是如此。作為演講主體的演講者,更應以一個具有高尚道德水準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帶頭恪守社會道德規范,并應具備以下四點。1、政治道德。即應當有高度的政治覺悟、良好的政治品質、堅定的理想信念。2、職業道德。演講者必須遵守自己從事職業的道德,如醫德、師德等。3、社會公德。演講者在一舉手一投足間都應講究文明禮貌,彬彬有禮。4、倫理道德。演講者必須具備高尚的倫理觀、戀愛觀、婚姻觀,以此才能把正確的倫理觀念傳播給聽眾。
三、演講者要有豐富的學識
演講者要有豐富的學識,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需要,也是演講成功的基本條件。古今中外的演講家無一不是學識淵博的,他們之所以能旁征博引,妙語驚人;之所以能把生動、具體、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組織到演講中,就因為他們博覽群書,知識宏富。在當今科技發展時代,各種科學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演講者如果不了解新知識,跟不上現代科學文化發展步伐,就不會使演講充實、新鮮、生動。
有了思想、品德、學識等方面的修養,演講者必須具備以下幾種能力:
1、敏銳的觀察力。敏銳的觀察力體現在三個方面:準備演講時,有了敏銳觀察力,就能從普普通通的生活中獲取大量素材,通過分析和判斷,從中發現能反映生活的本質和社會主流;在演講中,有了敏銳觀察力,可以了解聽眾的表情、心理及場上的氣氛變化,及時調整演講的內容、方式、節奏;在演講后,有了敏銳的觀察力,可以從周圍的反映中綜合分析自己演講的成敗得失,以使自己的演講臻于成熟。
2、豐富的想象力。在演講中,想象力如同“點金術”,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千里”,才能使演講內容充實、新穎而多采,才能將各種各樣的事物與演講主題巧妙地組合起來,講起來才能文思泉涌,增強演講的濃度、廣度和感染力。這需要演講者努力培養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力,對任何問題都拿出認真鉆研的熱情,對任何事物都要有一種興趣和求知欲望,并逐步增加生活經驗,這是想象力的基礎。
3、較強的記憶力。演講者在演講前的準備階段,博覽群書,吸取豐富知識,掌握大量材料和信息,當寫演講稿時,憑著記憶力,才可以如囊中取物一樣,迅速、準確地組織到稿中。在演講中,也要靠記憶力,才能將演講稿的主要材料、觀點、事例等牢記于心。這樣講起來才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檢察院演講稿:平凡崗位也須清正廉潔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平凡崗位也須清正廉潔”。
又到春天了,這是一個美麗的季節,百花盛開,楊柳風拂面,隨著幾天前的幾場春雨,真正感受到了春的氣息,心中豁然開朗。如果說腐敗像冬日的陰霾籠罩著人們的視線,渾濁了人們的思想,但愿這次活動讓我們加深對清正廉潔的認識,讓廉政像春的清風吹徹我們的心靈。
在新世紀,檢察隊伍中,涌現出許多人民滿意,清正廉潔的好檢察官,無一不以他們公正、高效、文明、廉潔的形象為人民服務所敬重,他們代表了檢察隊伍的主流。當我們被這些優秀檢察官身上所體現出的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深深震撼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在金錢的侵蝕下,在私欲的誘惑下,一些意志薄弱的檢察官見利而忘義,背棄了檢察官的執業準則,辜負了黨和人民的重托,最終倒在了糖衣炮彈之下。
我們要正確認識和處理“為誰掌權,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的根本問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構筑起抵御各種腐蝕的思想道德防線。
恪守檢德,促進清廉,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深刻理解“為誰執法、靠誰執法、怎樣執法”的本質內涵,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宗旨意識,恪盡職守,公正廉潔的工作態度,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確立積極的人生評價,切實做到公正廉潔執法。
恪守檢德,促進清廉,要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檢察官的職業決定了檢察官要有高于一般行業的道德準則。他既要模范遵守法律和社會公德,又要忠于職業操守。一名檢察人員必須時刻以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為參照,修身養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以高尚的道德品格去贏得社會的尊敬,引導社會價值取向,以公正的執法去獲取法律的公信力,構建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
恪守檢德,促進清廉,要加強自律。一名檢察官要抵得住誘惑,守得住清貧,時刻做到“慎言、慎行、慎獨”,既要嚴格遵守司法禮儀,也要規制八小時以外的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檢察官的舞臺不在觥籌交錯的酒桌上,也不在高談闊論的喧囂中,檢察官的舞臺只在平凡的崗位上,只在莊嚴的法庭上,只在高懸的國徽之下。
我的“媽媽”濮陽,她越來越“美麗”了,越來越“文明”了。但是,還是有一些不“文明”存在,在我心中,也有一個“文明城市”。
我希望多一些綠色, 綠色家園,綠色產品,綠色通道,綠色行動……時下,“綠色”的字眼充滿了我們的眼簾。草木茂密顯示出綠色,綠色是大自然,城市樸素而普通的顏色。
我想要天更藍,水更清,空氣不再渾濁,變得十分清爽。街道四通八達,更加寬敞。馬路上汽車行人都可以暢通自如,不會再有堵車的現象。人們亂扔垃圾的現象越來越少,隨地吐痰的現象越來越少,用一次性、塑料的東西的越來越少。讓汽車多在家休息,不讓它發出可惡的尾氣。人人都有環保的意識,讓整個城市更加干凈、環保。
我期盼更加和諧。沒有小偷,沒有劫匪,沒有搶和偷,任何時候能夠放松,不用那么警惕。沒有說臟話的人,沒有吵架的聲音,任何時候都能心平氣和,人與人之間沒有距離,像一家人一樣。人們的素質越來越高。讓“謝謝你”、“對不起”、“沒關系”,這樣的話語多在人們口中;尊老愛幼,給婦女讓座,傳統美德記在心中;多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讓愛心溫暖每一個角落。
我向往更加有序。人們有交通安全意識,不會再闖紅燈,不會再違反交通秩序,排著隊一個一個按順序走,不插隊,不搶道,人們自覺的“讓一讓”。不在有車禍,不在有悲劇,不再因為車禍而住進醫院。管理有序,不再混亂。
我喜歡人與動物成為朋友。不宰殺動物,不虐待動物,讓動物成為我們的知心朋友,與它互訴心聲,讓世間的一切都平等、和諧。
希望一切都能夠美好,和諧,讓文明之花處處盛開!我相信,不久的將來,濮陽一定會和我心中的文明城市一樣美麗美好,我也堅信,濮陽的明天一定會更加輝煌!
爭做文明學生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中華美德,爭做文明學生。
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當代社會,“文明”二字已深入人心,每一個人時時刻刻都在與文明交談。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文明信息。記得日本曾經成功舉辦了一次亞運會,當運動會閉幕式結束、曲盡人散之后,人們發現六萬人的體育場竟然沒有一張廢紙。全世界的媒體都為之驚嘆,覺得大和民族是“可怕而又可敬的民族”。
由此我特別想說: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良好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那些上課愛講閑話、下課愛講臟話、亂扔垃圾等,沒有良好行為習慣的同學就目無紀律,擾亂了整個學校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人人都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是良好的、有序的。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造出優秀的學習成績。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的道德素質建設,那我們縱然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應該先成人,后成才。不要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同學們,讓我們用文明之風,輕輕地吹走那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用文明這堵墻,擋住罵人的嘴、打人的手;用文明這把掃帚,把一切危害健康、污染環境的陋習通通掃除。讓我們共同努力,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弘揚中華美德,爭做文明學生。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爭做文明學生演講稿范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杜新,我性格開朗、活潑可愛,是老師的小助手,是同學們的好朋友。
今天,我很榮幸站在這個講臺上參加本屆文明學生競選活動。
我和大家一樣,都為崇文街小學而感到自豪!在校長、老師和同學們的教導下,我從一年級,一個不懂事的孩子成為了一名五年級的優秀少先隊員,過去取得的成績,是老師和同學們一起給予我的,在此,我要感謝大家,感謝那些曾經幫助我、鼓勵我的所有人!
我熱愛書法在學校被評為十大童星,還連續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
校園安全教育演講稿范文
有人說,生命是寶藏;有人說,生命是黃金。我說,生命是花,就像春天絢麗多彩的花。世界因如花的生命而精彩,可是,有的人卻輕易地讓生命之花過早地凋謝了。
大家知道,人類最基本的需求——除了對空氣、水和食物的需要外,就是安全了。報紙、電視、新聞的內容越來越讓人感到恐懼,如火災、礦難、洪水、海嘯、地震、車禍、戰爭、恐怖襲擊、暴力等等,我們已經確信自己生活的環境不能100%的安全了。
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學生因交通事故、建筑物倒塌、食物中毒、溺水、治安事故、暴力犯罪等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人,相當于每天有一個班的學生失去他們如花的生命!樓房擁擠造成學生受傷,課間追逐打鬧造成骨折,課堂上被鉛筆頭扎傷、實驗過程中被燙傷、溺水身亡、學生打架斗毆以及車禍等意外事故令人防不勝防。枯燥冰冷的數字,這些令人心顫的事實背后我們看見了什么呢?逝者以他們的鮮活而短暫的生命向我們提出了哪些警示呢?望老師、同學深思!
盡管生活中有不可避免的突發災難,未知遭遇常讓我們膽戰心驚,手足無措,但研究表明,通過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若能在災難和傷害降臨的初期,及時采取正確的措施,80%的傷害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小學生正處于生理的發育階段,心理非常單純,最容易受到各種各樣的傷害。但是,生命總是眷顧有安全意識的人,而安全意識是從日常行為中體現出來的。比如:遵紀守法,遵守交通規則,自覺抵制暴力、黃色信息和,遇事要冷靜,做事多想想后果,做到三思而行,同學間有了矛盾要冷靜解決,不要以非對非。學會求助他人,學會躲避風險,如:遇到火災要及時報告大人,或撥打119報警電話,不能貿然只身去救火,因為我們小學生人小無能力;遭遇暴力(以大欺小)一定要想辦法及時脫身,報告老師或撥打110電話報案,要學會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或不良誘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知識很簡單,但如果做不到,我們的健康甚至生命就可能收到威脅,同時我還希望同學們做到“四防”,即:防火—— 嚴禁玩火,禁止把火源帶入學校,杜絕火災事故發生,一旦遭遇火災,要學會正確的逃生方法(班主任按要求指導學生);防水——嚴禁私自下河堰洗澡,杜絕溺水事故的發生,如果發生同伴溺水的危急事情,要馬上就近找到大人求救,千萬不能因為害怕而逃離現場;防盜——關好門窗,注意自身財物的保管;防自身安全——自覺遵守公共秩序、社會公德和學校安全常規,嚴禁課間或戶外活動時不聽從老師教導、追逐吵鬧傷害事故的發生。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500 篇【1】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三字經中有這樣一句話:“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意思是說:做子女的,年少時就應當學會尊敬師長,親愛同學,學習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禮節。
那么,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觀念。
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比如:下課鈴聲響后,有些男孩兒便橫沖直撞地跑出教室,和其他同學大聲說笑,有時還說出一兩句臟話。還有的同學,可能因為一點口角紛爭而不依不饒,甚至拳腳相加。這些不好的風氣大家一定要制止、杜絕。
有些同學認為要好做到講文明,懂禮貌可真難。其實,從許多生活中的小事就能體現出來:在撞到別人時的一聲“對不起”;得到幫助時的一聲“謝謝”;在和他人告別時的一聲“再見”。只不過這些小事微不足道罷了。
文明禮儀不在于嘴上功夫,而是在于真真正正的實踐。我想: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失去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都行動起來,做文明禮儀的小主人,讓我們的校園失去粗言,充滿歡聲笑語,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中萬紫千紅的盛開吧!
有時,一句誠實、有禮貌的語言可平息一場不愉快的爭吵;一句粗野污穢的話可導致一場軒然大波。“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就是這個道理。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過程中,我們做為二十一世紀的小學生,每個人都要學會使用文雅樸實、健康向上的語言,用文明語言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正體現新世紀小學生優秀的精神風貌。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500 篇【2】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
我是三年四班的周書媛。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禮儀伴我行。
文明禮儀是人類不可缺少的品德,作為具有5020xx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樹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主要方式。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哲學——孔子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孔子是想告訴大家:人,要把守禮、行禮作為立身之本。
生活中,人們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能體現自己的品德和修養。一個講究文明禮儀、擁有優秀品德的人經常能夠感染周圍的群體、感動整個的世界,劉朝華叔叔就是這個閃亮群體中的一員。
劉朝華叔叔上初中時,一位平時和他并不怎么說話的同學,生病在家一個星期沒來上學,聽到這個消息后,他就組織班上幾個同學去看他。去的時候,生活并不寬裕的他們將吃早餐的錢湊在一起,全部買了雞蛋和水果。當他們冒著風雨,踏著泥濘,走過崎嶇的山路,將水果送到同學家時,那位生病的同學早已泣不成聲。
參加工作后,劉朝華叔叔將“義工”做為自己的事業,他還組建了“炎陵縣義工社”,將自已微薄的工資全部投入到助學幫困活動之中。(ok收集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他的足跡走遍了炎陵的15個鄉鎮,近百名特困生受過他的資助……
他,只是一個普通人,卻以一已之力凝聚起千萬人的愛心,呼喚起千萬人的責任。
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盡我們的一份力、發我們的一份光,為建設文明而富強的祖國奮斗吧!
文明伴我行演講稿500 篇【3】敬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文明伴我行》。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它可以表現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也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友誼。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是人類歷史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禮儀之邦。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代代傳承了許許多多的傳統和美德。從孔融讓梨到張良拜師,從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到做好事不留名的雷鋒叔叔,他們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具體體現,他們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是我們每一位小學生應該學習的楷模!
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世界的未來,我們必須做一名文明的小學生!但是,如何才能做一名文明的小學生呢?我們首先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因為儀表、儀容、儀態可以讓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養;遇到老師、同學,主動問好;上下樓梯,人多擁擠,注意謙讓;講究衛生,不亂扔果皮,見到紙屑隨時撿起;愛護公物,不亂寫亂劃;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能和睦相處,共同學習。做到得理讓人,失理道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家里來了客人,熱情、大方、有禮貌地招待;在外面,遵守交通法規,不亂扔果皮紙屑,保護環境衛生;尊老愛幼,幫助別人,做到處處為別人著想。
迎奧運講禮儀演講稿---注重我們的禮儀
什么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于個人來說什么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么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么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試想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