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生課堂教學常規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課題的確定
無錫市小學英語課程從1975年在全市開設以來,在各級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門領導的關心支持下,發展比較 平穩,教育質量比較穩定,在省內外有較好的影響。為了總結經驗,認真推廣,發現缺漏,及時彌補,我們對 92年所聽的100節課進行了分析(見表二)。
調查情況分析顯示,我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總體情況尚好,課堂教學方法好、較好占58%;課堂教學效果 好、較好占52%;教師素質基本功好、較好占67%。有值得推廣的經驗,但也不容樂觀。因為事實上還有40% 的課教學效果一般,另有8%教學效果為差。 這說明在當時我市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的表象后面,還有相當比例 的教學成績的獲得是依賴于課后師生的加班加點。另外,調查分析中發現教師的基本功一項尚有31%屬于一般 ,甚至有2%屬于較差。顯然教師素質的差異, 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鑒于國家教委和省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關于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 的指示,我們確定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樣一個專題進行研究。
二、研究目標
1.理論研究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從教學理論的角度解決如下認識問題:(1 )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2 )提高課堂 教學質量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關系,(3)影響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4)優化課堂教學與實施英 語素質教育的關系。
2.實踐研究
總結篩選出我市小學英語教學中已有的成功經驗。在理論研究的指導下,從教學實踐的需要出發,制定出 可供操作的教學工作常規以及主要教學方法的模式,例如:(1)小學英語教學常規(修訂稿),(2)小學生 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序列,(3 )探索出適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幾種教學法及其教學模式,(4 )總結推廣 一些學法指導的經驗和方法。
三、研究過程
1.成立專題研究組。研究小組由市教研室吳建琛書記、李振權主任以及市、區教研員、直屬學校英語學科 組長組成。各區根據研究總課題,結合各自的子課題,確定實驗學校,挑選實驗教師組成相應的專題研究小組 。
2.確立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完整的整體系統。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約和影響,為此本課題的研究分設以下8個子課題:(1)優化教學目標,(2)優化教學內容,(3)優 化教學過程(環節),(4)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5 )優化學法指導,(6)優化教學評估與反饋,(7)優 化作業布置,(8 )修訂教學常規。
3.分階段分層次探索實踐各子課題。各區根據各自的子課題組織實驗學校教師按照總課題研究的要求,先 從學習《課堂教學理論選編》、《英語教育學》以及《英語教學新概念》等教學理論書籍開始,提高對本課題 研究的認識,增強積極參與實驗的自覺性;從調查分析課堂教學現狀著手,總結出教學中比較成功的經驗,在 實驗學校實踐,并從教學理論的高度去再認識,從實踐中探索出可供操作的教學模式樣式,并在向面上學校推 廣的過程中,求得完善。
4.修訂完善《小學英語教學常規》。在實驗的第一階段,我們認真貫徹實施《小學英語教學常規》(試行 稿),以此確保課堂教學正常有序地進行。在這過程中,我們又根據新大綱新教材的特點,結合教學的實際情 況,修訂完善《小學英語教學常規》,使修訂后的《小學英語教學常規》更好地體現新的教育觀,適應新教材 對語言知識和技能等諸方面的教學要求。
5.制定《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序列》。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互協調發展的過程。學生 有效的學習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提高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為此我們通過調查分 析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習習慣的關系,從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有重要影響的上課習慣、作業習慣、預習與復習 習慣以及其他方面的習慣等四個方面制定《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序列》,在試點學校取得經驗的基礎上 ,向面上推廣。
6.定期小結。五年來我們組織了10次市級專題研討會,開了42節市級研究課,各區還結合子課題共開了約 180節示范課、研究課。 教師從聽課、說課、評課、議課中去思考自己怎樣改進課堂教學,及時總結,從而使 這一省級課題的研究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四、研究的成效
1.確立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效率觀。
教學質量高不等于課堂教學效率高。對于課堂教學效率的評價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單位時間 內輸出信息量的多少。 一般說來,一節課內輸出的信息量越大,課堂教學效率越高。(2 )單位時間內學生接 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學生在課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課堂教學效率越高。一般說來,只有當學生接收的信息 量與輸出的信息量的比值達到70%以上,才算高效率的課。(3 )單位時間內學生受益面的大小。一般說來只 有當70%的學生都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才是比較高的。總之,一堂教學效率高的課,應 達到兩個70%:即70%以上的學生獲得70%以上的信息量。也就是說:以盡可能少的時間投入,讓盡可能多的 學生在課堂上收到盡可能多的實效。這是我們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的努力方向。
2.修訂了《小學英語教學常規》,使素質教育的要求作為常規中的規范要求,推進課題研究健康發展。
小學英語教學常規是根據教學工作中的成功經驗總結出的關于英語教學的規范要求。在本專題的研究過程 中,為了使我市在91年制訂的小學英語教學常規更好地反映新大綱新教材對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使《常規》 成為每一位教師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我們課題組的成員對原有的《常規》進行了認真的 修訂。修訂后的常規充分體現了現代外語教學的新觀念,對小學英語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提出可操作的具體要求 。尤其在認真上課方面,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態度、教學過程、教學結構、教學方法與手段,以及操練的密 度、廣度、深度等方面,作出更為科學具體的規范要求。
3.制定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序列》,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積極主動、自主地學習。
在本專題的子課題優化學法指導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充分認識到好的學習習慣能保證學習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我們在認真分析和總結小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探索和研究,從上課習慣、作業習慣、 預習和復習習慣以及其他方面的習慣等四個至為重要的方面,制定了《小學生英語學習習慣培養的序列》。并 通過反復的探索與實踐,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模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因學習得法而在課堂教學中表現 得積極主動,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效果逐步顯現,請見表一。
表一 學生英語學習習慣養成情況調查
(錫師附小)
時間 95年 96年 97年
等級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調查項目 每天聽錄音和自覺朗 讀不少于15分鐘 53% 45% 2% 75% 23% 2% 78% 20% 2% 在老師進行教學示范 時, 做到認真聽老師 的讀音, 仔細看老師 的口型, 不急于插嘴 模仿 74% 20% 6% 76% 18% 6% 80% 15% 5% 能按老師要求進行復 習 48% 45% 7% 63% 32% 5% 75% 21% 4% 初步學會制作學習卡 60% 34% 6% 67% 28% 5% 70% 25% 5% 收看英語電視節目或 收集生活日用品上的 英文商標等 74% 80% 90%
4.形成了教學法的教學模式和操作簡表。
幾年來,我們先后在河埒中心小學、塘南中心小學、花園弄中心小學、沁園小學、泗堡橋小學等10所小學 對情趣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直接教學法、簡筆畫教學法、五步教學法等5 種小學英語學科中最常用的教學方 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在充分領悟各種教學法的理論依據的基礎上,探索其操作原則,拓展了可供廣大教師在 教學中可操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操作簡表。這些操作簡表以課堂教學中各教學環節為縱向系列,以教學目的、 教學形式、對學生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為參照要點,明確了教師在各教學環節中的操作細則,這樣幫助教師 把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愿望實實在在地落實到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知 識的傳授和語言技能的訓練之中,實現了理論到實踐的轉化。
5.初步總結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經驗。
五年來,各區子課題組以及試點學校的全體老師通力協作,歸納出以下幾點主要經驗:
(1)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和要求
課堂教學目標要科學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規律,又要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 性。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目標要建立在由英語學習態度、語言知識和智能三方面組成的目標體系上,使每一堂課 都有培養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要求。同時教師要根據所教內容在整冊教材中所處的地位、所教班級學生的接 受程度,將傳授語言知識以及訓練聽、說、讀、寫等語言技能的目標具體化,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語言能力的目 標也要建立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內容要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將教材內容實行科學的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組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和能力結構,使教學內容具有邏輯意義,做到條理清楚、重點突出、難易適度。教師要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 和關鍵,要加強知識間的相互有機的聯系,重視語言知識的系統化、技能訓練的程序化,并且科學地安排教學 順序和層次,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3)優化課堂教學過程
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要使教師教的過程與學生學的過程相互適應、協調發展。要優化教學情境,建立和 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熱情高漲的英語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各種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不知 不覺地積極投入學習過程,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為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飽滿的熱情執教,激勵 學生積極學習;以多種教學手段創設語言學習的情境、擴大語言的輸入量;以清晰、準確到位的示范幫助學生 理解、模仿、操練和活用語言;以教學活動的變化為依據,變換自身的角色;以緊湊合理、過渡自然的教學環 節以及科學有序的訓練,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語言實踐中扎實地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發展能力,嘗試成功,樂 學會學,從而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4)優化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是課堂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學內容,符合小學生 學英語的認識規律和一般教學原則;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和電教設備,創造各種語言情景,讓學生利用各種感 官參與英語學習的實踐活動,加速語言材料的吸收和運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恰當合理地運用多樣化 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游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游戲中自然地、積極 地學習與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在游戲活動中喜學愛學。
(5)優化學法指導
優化學法指導要從研究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方法、習慣等方面著手,把學法研究與教法研究結合起來并 將學法指導落實在課堂教學之中。為了使課堂教學過程成為教師傳授知識、指導學法和學生接受知識、學習技 能、掌握學法的過程,就要保證課堂結構的整體性、科學性、有序性。即從教學內容整體、課堂教學結構整體 出發,設計一個科學有序的學法結構,在各個環節上設計學法“點”,并把學法“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環環 相聯,以利于學生循序領悟,掌握學法,使學生能生動活潑地、自主地學習。
(6)優化課堂教學的評估與反饋
課堂教學中的評估應根據教學目標,對語言知識以及聽、說、讀、寫語言技能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達成度 進行全面的評估。評估時既要評估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和掌握學習方法的情況,也要注重對教學方法、過程和 效果的評估,評估時要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評估的指標要明確具體,語句表達力求精練、準確,既簡單易行、 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學生的學習水平。
課堂教學的反饋要適時、具體。學生練習正確時,表揚要簡明扼要、恰如其分;練習出錯時,要講出原因 ,并提供同類練習,及時強化訓練;對學習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的學生要多提供參與機會,多鼓勵,多表揚 ;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既要肯定成績,又要指出努力方向。總之,教學評估與反饋必須有利于調動和激發學生的 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7)優化作業布置
作業布置要體現鞏固性、實踐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語學科的特點,因此英語作業應包括書面、口頭和聽 力三部分。作業內容要緊扣所學的語言知識,作業的形式要精心設計,作業的要求要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 作業總量要控制;作業時間要合理(一般不超過30分鐘。其中聽力約5分鐘,口頭作業約10分鐘,書面作業約1 5 分鐘),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的過程成為自我提高的過程。
通過五年來由點到面的研究與實踐,我市小學英語教師對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意識大大增 強,他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對在1997年中所聽的100節課進行統計分析, 教學效果 好和較好的由實驗前(1992年)的52%提高到71%,研究成效顯著(見表二)。
表二 實驗前后100節課情況分析表
時間 1992年 1997年
類別 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項目 教學目標 19 42 30 9 25 50 21 4 教學結構 17 40 33 10 21 51 25 3 教學方法 12 46 35 7 18 50 28 4 基礎訓練 13 27 52 8 20 49 26 5 能力培養 14 36 41 9 21 50 23 6 教師基本功 18 49 31 2 21 53 25 1 教學效果 15 37 40 8 20 51 26 3
6.促進了教研員和實驗教師素質的提高。
五年的研究與實驗,促進了教研員和廣大教師素質的提高。具體體現在:(1)更新了教育觀念。(2)學 習了教學理論,積累了教育科研的經驗。(3)教研員、 實驗教師進行教學研究與實踐的能力以及撰寫文章和 實驗報告的能力有所提高。先后有5位教師被評為學科帶頭人,有14位教師被評為青年教學能手,有40余篇教學 經驗論文被評為市級優秀論文,其中有些論文在《無錫教育》、《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雜志上刊登。
五、啟示
1.優化學法指導與優化教法相結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并努力確保學生在課堂 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為了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數教師往往在研究教法方面功夫下得較多,而 對學生是如何學的研究甚少,甚至不重視。外語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學習過程的優劣具有決定性的作 用。這就需要我們在研究教法時必須以研究學生的學法為基本點,即根據學生學習外語的心理過程、方法、習 慣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采用、教學練習的設計、教學手 段的運用等都符合學生外語學習的認知規律,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在組織學生積極、主動 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法,并通過長期有效的訓練,使科學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生良好的學習習 慣。從而使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達到優化和諧的結合,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提高小學英語教師素質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根本保證。
當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學校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師素質直接制約著素質教育的實施。五年來 的研究與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課堂教學中每一個研究成果的推廣與應用,最終都要通過教師去實施。因此 ,小學英語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對實驗后100節課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還有25 %的教師基本功一般。所以建立一支合格的新型的小學英語教師隊伍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根本 保證。
3.樹立永遠追求課堂教學優質高效的目標。
課堂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小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的最基本的語言知識和培養為交際初步 運用語言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實現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的 優劣,因此,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系統。課堂教學中學與教的過程也是一個多維度、多層次、多因素的復雜系 統。也就是說,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結構、過程、方法、評價以及課堂 教學的情景、語言和教學技能等。在本課題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總結出了優化課堂教學目標、內容等七個方 面的行之有效的經驗。五年來的研究實踐使我們更深切地感受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一個系統 工程,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必須建立在整體優化的基礎上,而課堂教學的整體優化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本課題的研究雖然通過了鑒定,但我們清醒地意識到我們的研究與實踐不能就此止步,形勢要求我們把已經總 結出來的經驗有計劃地向面上推廣,并進一步完善已經形成的情趣教學法教學模式和五步教學法等操作簡表, 爭取更大的成效。
1.章兼中 《小學英語教育學》
2.凌國偉 “讓所有的學生都揚起前進的風帆”
3.江坤才 “集體教育操作的實驗研究報告”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現狀;對策
一、前言
小學語文教學屬于啟蒙教育范疇。近年來,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對語文教師及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是,受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小學生的母語學習熱情普遍偏低,綜合素質難以提升,對該學科發展產生了嚴重制約。學校和教師應認識到語文學科對小學生未來發展的影響,應使學科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樣化。
二、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一)豐富小學生文化底蘊
語文學科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精髓所在。小學生處于人生的初級階段,尚未形成固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語文學習中,其能夠體味古詩詞的魅力,了解現代文學,掌握漢字書寫、詞匯句法等,對中國文化具備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經日積月累,具備良好的語文基礎,文化底蘊也更加豐富。
(二)提高其他學科學習成績
語文學科特點決定了其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等。語文學科的學習,不僅服務于語文成績,還有助于政治、歷史、地理、英語等學科的學習。因而,小學語文教學為各學科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便于小學生快速掌握其他學科知識,對其未來發展極為有利[1]。
(三)提升寫作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學科不僅是對課本知識的學習,也是對中國傳統乃至現代文化的學習。小學語文中,包含很多名家散文、古詩詞等,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定會受其影響,不斷積累優美詞句,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淀,為后期寫作練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提供豐富的素材,有助于其寫作水平的提升。同時,語文屬于標準現代漢語范疇,是素質教育的主要形式。小學生經過長期語文知識學習之后,能夠不斷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三、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一)未突顯小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程改革很注重學生的主體性。但是當前仍有部分語文教師秉承傳統的教學觀念,并未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仍然采用灌輸式的授課模式,沒有給予學生表達自己意見和建議的機會,不注重對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考察。而教師也未根據W生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及策略,導致教學內容過于單一,教學方法適用性不強,很容易使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反感情緒,難以激發其語文學習興趣[2]。
(二) 教師備課目的性和針對性不強
部分語文教師并未認識到備課的重要性,具體教學中,僅依照參考資料來開展日常教學活動,不注重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普遍偏低。教師也沒有依據小學生的個體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任務,使日常備課缺乏針對性,難以實現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教學手段單一枯燥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于單一和枯燥,語文教師僅僅借助書本和粉筆來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教學內容也多以課文和漢字教學為主,很容易使學生出現反感情緒,無法使小學生充分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中來。加之部分語文教師授課能力不足,日常課堂教學中普遍缺乏創新和思考,教學內容及形式過于固化,難以滿足小學生的學習需求,不能夠達到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3]。
(四)語文教學尚未實現生活化
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更容易接受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但當前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生活化這一概念缺乏認知,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并未對其進行充分應用,不注重將語文學科與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難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導致小學生對該課程認可度普遍偏低。
四、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一) 加強識字教學,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技巧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識字教學既要使小學生掌握漢字的正確書寫方法,又要注重對小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指導,教給小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使其明確基本的書寫技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漢字的練習和書寫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提高對小學生寫作姿勢及書寫習慣的關注度,使小學生在書寫過程中更加正確、端正、整潔[4]。
(二)明確小學生主體地位
語文教師應依據新課程及小學生日常學習要求,將其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思維及理念,認識到小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為小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及發言空間,鼓勵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其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其次,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應給予小學生充分的尊重,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給予其幫助和鼓勵,加強與學生交流及溝通,使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構建的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 教師應認真備課
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不能過度依賴參考資料,要依據小學生的日常學習要求,深入分析教材知識,使課堂教學更加有效。語文備課過程中,教師需要考察的內容比較多,既要對本節課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進行梳理,也要增加課堂教學中的創新點,提升課堂吸引力,帶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備課時,既要研究教材,又要兼顧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等,以此為基礎,實施針對性教學,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應針對個體學生喜好及要求,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使每位學生的知識水平都有所提高。
(四) 實施教學方法創新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方法的多樣化與該課程教學效果具備直接相關性。語文教師應依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要求,對以往教學方式進行創新。以《亡羊補牢》 為例,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播放該寓言動畫片,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語文學習興趣。同時,語文教師也可以將猜字謎、小卡片等趣味性較強的助教游戲應用到識字教學中,降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難度,便于小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生字詞,了解文本內涵,為其后期語文學科的學習及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極為多樣,教師應依據小學生的特點及需求,實施優選,降低語文學科學習難度,激發小學生的語文興趣[5]。
(五)教學貼近生活實際
小學語文教學講求生活化,便于小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降低學科理解難度,實現預期教學目標。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其理解能力普遍較弱。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用簡單易懂、生活化的語言,能夠使小學生快速理解所學內容。同時,教材講解過程中,多采用舉例的方式,確保列舉的例子符合生活實際,更容易被學生所理解,以增強語文課堂有效性,使小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實現課堂效率提升。
(六)堅持人本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致力于每一位學生的健康、積極、主動、活潑發展。小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極為重要。語文教學中,除了常規知識教育之外,還應引導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語文教師可引導小學生堅持練字,使其漢字書寫更加工整、規范;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詞句積累和摘抄習慣,使其終身受益。
(七)注重體驗式教學
將體驗式教學應用到小學語文教育中,能夠喚醒少年兒童的主體意識,使孩子主動成長,并實現少年兒童基本素質的培養。例如,除了常規課堂教學外,學校和教師還可定期開展優秀作業展示、書法評比、作文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小學生體會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并在該過程中收獲快樂,提升小學生的素質,實現綜合語文教學目標。體驗式教學使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及形式更加豐富,在當前教育環境下極具適用性[6]。
(八)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公平的評價
學生評價是語文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征決定了其渴望被教師關注和表揚。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予以表揚,不能因為部分學生成績不好,便忽視對其評價,不給其應有的關懷。教師評價學生時,也要公平、合理、公正、實事求是,肯定學生的能力和優點,但也不能一味地對其進行夸大或貶低,以免學生產生驕傲或自卑心理。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的母語啟蒙階段,語文學習尤為重要,為小學生未來學習及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思維及觀念,認識到語文學科的重要性及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依據小學生的特點及語文學科學習要求,加強識字教學,使小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技巧及方法,將小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實施教學方法創新,使語文教學更貼近實際,堅持人本教學理念,注重體驗式教學,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及小學生綜合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吳愛萍.探究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1):58-59.
[2]李曉平.淺析小學語文中識字教學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3):113.
[3]陳尚.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22):74-75.
[4]張秀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應注意的問題[J].學周刊,2013(23):164-165.
【關鍵詞】小學體育 課堂教學 教學對策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2-0132-01
近年來,我國小學階段體育教學受到了極大的關注和重視。因而無論是基本的教學場地設施還是體育師資力量的配置,以及體育課堂教學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進步。但受現代教育理論的影響及各個地區實際條件的差異,如何根據小學體育課堂的特點展開教學,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仍是一項有待進一步研究的課題。
一 小學體育課堂的特點分析
在探討有效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方法與對策之前,有必要正確認識小學階段體育課堂教學的基本特征和內在規律。
1.教學對象的特征分析
從身心發展規律來看,小學體育課的教學對象(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十分明顯。主要表現為:有意注意時間短,興奮過程和無意注意占優勢,如好奇、好動、好模仿、好競爭等。同時,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緒等心理活動的變化也是不同的。這也提示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組織教學。
2.課堂教學組織特征分析
體育課的教學效果如何,與課堂教學組織有著密切的關系。基于小學生體育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課堂的教學內容也就更注重于教學常規的貫徹執行和學生體育意識與興趣的培養方面。因此,在進行課堂教學組織中,教師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教育,抓好整隊集合、服裝、精神狀態、禮貌行為、組織紀律、學生守則、場地器材的布置與收拾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3.教學效果評價特征分析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目標主要包括技能目標、知識目標、情感目標這幾個方面。因而對體育與健康知識的掌握,通過具體的體育運動項目學習激發其參與運動鍛煉的興趣與熱情,通過體育課堂教學常規來培養其遵守紀律并與同學形成團結互助等方面的品質,就成為教學評價的主要構成內容。
二 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對策
1.激發學習興趣是獲得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
興趣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行為的內部動力,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因素。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觀下,針對小學體育課教學如何激發和培養小學生體育意識與興趣,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首要問題。為此,體育教師應當從以下方面進行探索:一是做好課堂導入工作。課程導入好比一場戲劇的序幕,要一開始就引人入勝,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誘發出最佳的心理狀態。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場地的設置、活動的內容及組織形式方面精心準備。二是結合游戲開展教學。針對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特征,如果硬生生地進行體育練習,容易使其喪失興趣甚至不出現配合的情況。因此結合游戲開展體育教學可實現教與玩的結合。游戲的內容要豐富多樣,生動活潑,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提高其參與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三是有效開發新的課程資源。從現有的小學體育教材來看,其內容往往難以滿足各個學校的實際需求。因此要實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往往需要體育教師善于開發新的課程資源,比如引入新型的、輕松的、愉悅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例如,將瑜伽引入柔韌性訓練中,將滑輪引入平衡訓練中等。這不但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助于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教學風格。
2.嚴格的課堂組織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
針對小學體育課的基本特征,要實現有效教學,就必須對體育課堂組織進行優化。體育教學過程是由開始、準備、基本、結束四個部分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情緒各不相同,教學中教師要靈活地組織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上課前,教師要組織學生布置好場地器材等。上課開始時的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抓住學生大都還處在課間休息活動的興奮狀態中的特點,采用趣味游戲,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訓練法”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使他們興奮的情緒穩定下來。基本部分,教師應力求做到精講多練,并不斷改變練習方法;結束部分,學生的情緒極易松懈,此時教師的組織教學更不能忽視,應采用一些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的放松性練習,保持學生興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等,同時作好課堂的小結。
3.有效教學的實現必須借助于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
小學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的實現,離不開有效的教學方法支撐。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如果教師總是使用同一種教學方法,往往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賦有創新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一旦不斷重復地加以運用,仍然可能導致學生產生厭倦的情緒。所以教學方法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變化,通過適時的變化進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從當前體育課的教學方法來看,體育教師主要采用教師講解動作概念并示范,學生跟隨教師模仿練習,組織練習,教師指導這種模式,這是體育教學的精髓所在,但不妨靈活運用,從而使教學方法更加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規律。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課從其教學對象、教學目標、組織方法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都有著鮮明的自身特征。因此,要實現有效的體育課堂教學,就需要體育教師掌握小學體育課的特點,合理利用教材特點組織教學過程,采取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新課改 合作學習 小學英語
引言
小學階段英語教學是常規教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階段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小學生英語學習狀況的好壞都會對后續英語學習產生明顯影響。新時期下,運用創新理念進行小學英語教學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依托創新理念,應用創新教學法到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也是主要的趨勢。部分小學英語教師雖然認識到了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要性,但其對合作學習理念的運用較為茫然。基于這種現狀,探尋出適合合作學習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路徑也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一、小學英語教學現狀
小學英語教學近幾年受重視程度較高,作為基礎性學科教學,小學英語教學當前進行改革和調整的壓力也相對較大。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中機械式教學法依然是主要的教學選擇。大部分小學英語教師極度重視課堂教學中知識的講授,教師進行“流水賬”式的知識講解,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灌輸是普遍性的課堂教學模式。在相對陳舊且機械的教學模式下,小學生普遍存在著英語綜合能力偏低,學習興趣逐漸減弱的狀況。部分小學生即使可以在最終考試上取得較好成績,但“啞巴英語”這一現象依然大量存在。部分小學英語教師忽視了小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過度強調學生對英語基礎知識進行死記硬背的做法更是導致小學英語教學整體質量難以迅速提升。
二、合作學習理念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學習。合作學習理念強調的是學生個體參與到集體之中,在一起共同研究以解決具體學問問題的形式。合作學習理念在當前各學科教育匯總都獲得了較大程度認可,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入合作學習理念也具有多重價值。首先,合作學習理念能夠較大程度活躍課堂環境與氣氛,學生在合作學習理念下有更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所想,通過與其它同學進行交流也能較好提升其英語學習成績。其次,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師可以更好對課堂教學進行把握,在合作學習影響下系列創新教學策略在應用上的阻力會相對較低,實際應用效果也較為明顯。
三、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的教學設計
1.增強合作學習形式的課堂教學占比。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設計中需要增強合作學習的實際占比,在課堂教學總明確合作學習的程度和頻率。小學英語教師應當結合學科教學實際,對于教材中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分割。結合課時安排,對于那些課時適合運用合作學習進行教學等進行細化。在具體的合作學習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結合作學習的時間以及預期目標等進行確立,有目標地進行要求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建議小學英語教師將常規教學中的基礎知識教學,習題解答等作為合作學習的主要應用節點,在學生能夠對合作學習有充分了解和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合作學習在整體教學中的大面積應用。
2.將探究性內容作為合作學習任務。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師需要將探究性內容作為合作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布置一定的任務以便于學生在合作學習時保持方向上的明確。例如,在新學習單詞的造句學習上,教師可以將五個生詞作為造句備選詞匯,要求每個小組選出三個詞匯進行三個句子的造句學習。在各個小組將將合作學習成果進行展示時,教師應當就學生存在的共性錯誤進行指導。通過學生選擇生詞的頻率進行分析,教師可以發現學生不愿選擇的低頻詞匯,這部分單詞往往是學生實際掌握不扎實的生詞。小學英語教師應當對于此類生詞進行二次講解,確保小學英語教學中關鍵性知識能夠被學生扎實掌握。
3.師生互動確保合作學習應用效果。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對師生間的良好互動給予關注,在具體的英語教學設計中,也應當明確出師生互動的頻率和程度。由于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不同,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部分學生即使存在學習困難也羞于表達。小學英語教師在合作學習理念下進行的課堂教學應當照顧到部分后進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固有困難。例如,在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時,教師應當要求部分后進生進行發言人對于最終的合作學習成果進行表達。在具體的合作學習分組時,教師也要將后進生進行一定分散,確保其能夠在基礎知識較好的同學帶動下較好參與到合作學習之中。合作學習理念下,將教學互動作為發現學生學習困境,解決教學難題做法也是值得推崇的一種有效策略。
四、結語
合作學習理念下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務必要保持與教學實際相互吻合,在充分尊重教學實際與學生實際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創新也是首要原則。小學英語教師最為實際課堂教學的發起者,其應當對于合作學習理念下不同形式的教學策略進行不斷評估與比對,結合實際效果進行教學策略與方式方法的調整。在大多數小學生對合作學習理念下各種教學方法不甚了解的情形下,小學英語教師更是要循序漸進進行合作學習理念的滲透,避免操之過急從而對常規教學產生負面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景教學;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所謂的情景教學就是指,為學生積極創設出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行為中,扭轉當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可情景的創設一直都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所在,但不可否認,教學中一旦可以成功為學生創設出一種教學情景,那么學生的學習效率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了,為此,很多教師都在這個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究。
一、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出一種適合他們的教學情景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學習的能力通常是通過模仿來獲取的,還沒有達到自主學習的年齡。在小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他們的這種心理特點,不能僅僅只是通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教授,還應該積極加入適合文本的情景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課堂教學通常僅僅只是以單純的理論知識傳授為主,學生只能很被動地接受這些知識。而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年齡小,自制力不是很高,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知識通常都是以記憶為主,這就擴大了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教師可以打破常規的教學模式,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可以為學生們創設出輕松、活躍的教學情景,就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為他們創設出一種符合他們學習需要的教學情景,以此來達到提高他們課堂學習效率的目的。
二、 結合多媒體的特點進行情景教學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多媒體逐漸走入小學的課堂教學。多媒體因為具有圖文并茂和聲像具備的特點,得到了很多教師的青睞。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多媒體的使用給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小學語文的課本內容主要是由寓言故事和簡單的散文組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僅僅只是根據文本內容,對學生進行口頭的講解,學生只能在抽象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很顯然這種教學模式很不利于學生對于新知識的掌握。現在,多媒體走進了普通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在多媒體課件中嵌入與文本內容相關的圖片或是音樂。通過這些課件的播放,學生可以通過直觀的形象、濃烈的情緒氛圍來掌握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所以,多媒體的使用為學生創設出了符合文本的教學情景,使得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從而提高他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積極發揮學生的表演能力,親自創設教學情景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僅僅只是起到了指導他們學習的作用,但在很多的課堂教學中通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這種現象也是時有發生,一旦學生失去了課堂的主體性地位,那么學生就只會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課堂學習的效率自然是不會高的。小學生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通常都具有故事性極強的特點,而小學生正處于好動、愛表現的年齡階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妨鼓勵學生進行短劇表演,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間,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他們。在短劇中,可以讓學生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文本中人物之間的對話,使得他們可以體會到人物的情感特征以及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這也是一種創設教學情景的方法之一。不同的是,這種教學情景是由學生自己構建的,不可否認這種方法的使用,調動起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教學情景的創設是很有必要的。
四、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景時應注意的一些問題
雖然在課堂教學中添加教學情景是提高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有效方式,但事物總是存在著兩面性,在創設教學情景的過程中,免不了會有一些問題出現,這就需要在創設教學情景的同時,還要解決一些問題。
1.注重情感性
教學情景強調的就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入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才能達到情景教學的目的。在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是學生進行學習的導航儀,他們對于學生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教師的言談舉止都會在無形中進入學生的腦海,直接影響著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小學語文的文本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一旦教師在教學中,缺乏情感性,就會使得文本內容失去意義,那么語文課的存在價值也就會大打折扣,教師的情景教學也就失去了價值。
2.注重整體性
課堂教學是學生和教師之間的學習行為,不是個人進行的行為,同樣,教師教學情景的創設也是在眾多學生的配合下才得以實現的,而且情景教學也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情景教學要求要適合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到每個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因此,教師在創設教學情景時,要有整體性的把握,以實現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的目的。
五、結語
情景教學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各種條件,創設出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情景,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課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在英語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的重要性
課堂管理,或課堂教學管理,是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斷地組織學生、管理紀律、引導學習、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達到教學目標的行為;它包括課堂紀律的維護、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和課堂氣氛的調動等(付建中,2010)。由此可見,紀律管理是課堂管理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而制定的要求每個成員遵守的規章、制度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精神,指“人的思維活動、心理狀態、意識等”(沈米成,宋福聚,2005)。合而言之,紀律精神就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并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行,個體成員在思維、心理和意識之中形成的自覺主動地遵守規章、制度等的狀態。小學生紀律精神的養成,有助于他們形成社會認可的行為規范,從而對社會、對個體和對教育產生積極的影響。對社會來說,紀律精神可以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維和創新能力,可以幫助小學生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從而為成為適應社會的合格才人打下基礎。對個體來說,紀律精神可以幫助小學生養成自我管理能力,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適者生存,可以推動他們道德人格的發展,然后體驗道德人生的幸福、崇高、人格尊嚴與優越。對于教育來說,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可以推進有效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促進小學生的智、體、美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認為紀律精神是道德的首要要素的法國教育家愛彌爾?涂爾干說過,紀律精神的首要要素就是對生存的常規性偏好,而小學生的行為完全不具備常規性的特點;他們的興趣并不是很長久,他們的性情絕對不是穩定的,他們在觀念和情感上都帶有同樣的反復無常的標記,個人行為也同樣地缺少連續性。小學生的出發點是“心靈無休無止的運動,是一種名副其實的變化多端,瞬息萬變,是一往無前,竭而后止的情緒性行為”(愛彌爾?涂爾干,2006),這是教育的實然;而教育的應然和目的地是“對常規行為和節制行為的偏好”(愛彌爾?涂爾干,2006)。教育必須使小學生能夠用幾年的時間培養起紀律精神,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和機會,最佳最優地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國家教育委員會在1993年3月26日頒布的《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各科教學的任課老師要在全部教學活動之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促使學生養成文明行為習慣……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經常的路徑”(傅建明,2009),這也就是說,各科教學的任課老師可以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之中依據一定的課堂規范進行合理的課堂管理,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為他們指明自我約束的方向,提供自我管理的章法,以培養他們的紀律精神。在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多樣化、選擇性和個性化”的需要,是有針對性、常規性、連續性地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需要,是在學校教育體系之中把德育教育做到最全面、最深化、最優化的需要。因此,各科教學的教育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之中,要遵循德育教育的基本原則,使用各種切實可行的方法,在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
2在英語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的原則
“德育原則,是教育者實施思想品德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準則和要求,是制定德育計劃,選擇的與內容、方法和組織德育過程的依據”(胡中鋒,2007)。在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必須依照以下德育原則來展開:1)把握方向,聯系實際:教育者在課堂管理中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必須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教育方針和各項政策,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和德育認知發展出發,引導小學生把人生價值、理想追求和個人修養、日常品行相結合,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的意識和文明行為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意志、品格。2)提高認識,指導實踐:教育者依照德育教育的原則,在課堂管理中運用制定規范、建立信譽或明確獎懲的控制技巧,采用創設情境、榜樣示范或道德評價的方法提高小學生對紀律精神的認識。在指導實踐中,當小學生表現出與德育一致或者相反的行為趨勢時,教育者必須依照課堂規范,及時、明確地對小學生進行疏導,對行為給予公正的評價和正確的引導。教育者要講明道理,疏通思想,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以正面教育為主,培養學生的紀律精神。3)尊重、熱愛,嚴格要求:尊重、熱愛學生是指教育者尊重學生的人格、意見,提倡民主,不打罵學生,不體罰學生,對成績好壞的學生一視同仁,公平、民主地對待學生,傾聽學生的心聲,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但與此同時,教育者要樹立起教師威信,對學生嚴格要求,因為“如果沒有威信,那就是說,師生之間沒有正確的相互關系,就缺少了有效地進行教學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條件”(贊科夫,1980)。4)長生之善,救生之失: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表明,人類的智能發展不是均衡的,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因而教育者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善于借助這些閃光點來激勵學生,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良性循環,以促進學生其他智能的發展和提高,達到多種素質的全面發展。另外,教育者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避免和學生正面沖突,而要迂回地把學生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5)集體教育,個別教育:集體是由個體組成的,個體的行為會影響集體的活動,而反過來,集體的活動也深深地影響個體的發展。因此,教育者既要對小學生進行個別教育,提高個體的認識和素養,又要對他們進行集體教育,讓他們形成正確的輿論和優良的風氣,從而更好地促進他們紀律精神的養成和維持。6)因人施教,因境施教:《小學德育綱要》指出,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要有針對性,“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的基本規律,運用生動感人的題材、形象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要針對不同年級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分清層次,由淺入深,由近及遠,從具體到抽象,循環反復,不斷加深;要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學生的思想品德實際以及個性差異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傅建明,2009)7)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連續性:傳統意義上的“一致性”,指的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或者各科教學的德育教育的一致性,但是在課堂管理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指的是教育者在課堂規范沒有做出新的調整和修改之前,對于相同事情的處理方式要前后一致。并且,教育者這種對于事情的處理態度是連續的,是以持續性地培養小學生的紀律精神為目的的,是以維持小學生的紀律精神而長期持有的。
現代心理學證明,注意力集中的小學生,聽課效率和學習水平遠遠高于注意力分散的小學生。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有意注意保持時間短。我覺得學生的分化,即孩子分為學習好的和學習不好的時候,是在課堂上分化的。有的孩子在課堂上卻東張西望,胡思亂想,老師講什么不知道,這樣,學生的學習慢慢就會出現滑坡;而有的學生注意力非常集中,總是跟著老師走,他們就很容易成為好學生,學習成績也會優秀。所以說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習好的第一步,針對這些特點,培養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常規的教育與訓練外,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語言力求兒語化和趣味性。激發學生認真聽講的興奮點。
數學教學內容本身比較抽象,枯燥,如果教學語言生澀、呆板,小學生學起來就乏味、疲倦,很難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學語言在精煉、準確的同時,更要生動、活潑,增加形象思維的色彩。
2 小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通過聽講獲得知識的。聽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重要途徑。
課堂上學生聽得是否專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數學知識具有漸進性、連續性,某些知識聽不懂,就影響后面的學習。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搞好組織教學,使學生始終能聚精會神地聽講。為了使小學生始終保持專心聽講的學習情緒,必須講究課堂設計,單調、機械的練習形式會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渙散了注意力,因此,培養小學生專心聽講的習慣,應在課堂設計時讓小學生多動手、多動口、多動腦,課堂設計要注意思考性、趣味性、科學性、層次性的有機結合,在講授的過程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動手擺一擺,動筆練一練,讓小學生始終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中。
3 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學而不思則罔”,通過思考得來的知識,才能真正掌握,靈活運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學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圍,激發起學生思考的興趣,鍛煉學生思維的能力。同時,教給他們分析、綜合、比較、假設、轉化等思維方法。獨立思考是學生學習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生見解。有見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又可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得到訓練,思考能力隨之提高。學生有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漸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4 養成踴躍發言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師生間信息輸出與輸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問與發言為媒介,學生的課堂發言既是衡量學生掌握新知識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師實行教學調控的重要依據,教師要經常啟發和鼓勵學生勇于講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要十分珍惜和愛護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對表達能力較差的學生必要時應給予耐心的啟發和幫助,使他們能說清楚、講明白。
讓小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課堂教學中如果過多地讓小學生被動地聽教師講授,這種聽講勢必缺乏一種“我要學”的參與意識,缺乏內在的學習動因,對于培養專心聽課的習慣是極為不利的。只有處于積極主動學習狀態下的聽講,才能真正做到專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讓每一個小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以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 教師課堂要注意多鼓勵。少批評。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趣味性十分強的學科。這一學科的特點是跟小學生心智發展水平密切相關的。小學生進行學習的主要動機源自于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所學內容的興趣。興趣越高,學習動力就越大,學習的效果也就越好。然而,在小學階段是否能培養起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對其今后學習信息技術的態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要突出趣味性,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都應該重視挖掘和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趣味性,重視激發、培養和引導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讓“趣味”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
一、樹立創新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努力嘗試,營造積極探索,具有創造性的課堂氣氛。鼓勵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強調在課堂上,只要敢于嘗試,就是成功。例如,在平時教學中,鼓勵學生不以老師和同學所做的作為標準,強調自己的作品要與眾不同;同時注意學生的作品,讓其進行展覽,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就會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另外,結合學校的各項活動,讓學生學以致用,參與創新。這樣逐漸幫助學生樹立了創新意識。
二、培養學生合作能力
小學生好奇心強,持久性差。課堂上如果教師講得過多,學生會感到厭煩。所以在設計課堂教學時應當多考慮小學生的特點,應當做到各方面的合作,即師生合作,學生之間合作。課堂上,學生有問題可以與老師交流,尋求幫助;學生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體現合作。
三、讓學生積極參與
在課堂上,教師要采用各種形式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對學生可采用問答、游戲、比賽等形式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第一課上,介紹第一臺計算機時,讓學生想一想,它是哪國人發明的?如果讓你自己來設計一臺電腦,你想會是什么樣子的,有怎樣的功能?課堂上,全體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到教學之中。在歡快的氣氛中,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中,既學會了知識,又得到了參與。
四、因材施教分層次學習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注意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識規律,以“趣味”當作小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領路人,嘗試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我們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游戲激趣
根據小學生喜歡玩,尤其愛玩電腦游戲的特點,在平時上課時可以適當安排使用一些游戲來進行教學。比如,一開始上課,免不了常規的知識介紹:鍵盤的功能與操作、指法的姿勢與練習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內容,對于剛接觸計算機的小學生來說已被教師說得暈了,更不用說26個字母用哪個手指去操作,以及一些功能鍵的作用了。如果老是讓學生進行指法練習,學生很快會感到單調,從而慢慢降低學習計算機的興趣與熱情,感到索然無味,原有的學習積極性不斷下降,甚至導致不愿意學習。對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采用一些適合小學生學習的軟件,例如金山打字通等適合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教學軟件。這樣一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被激發起來。通過這種游戲教學方法,不但能使老師的教學既能滿足學生的興趣、愛好,也能得到開發,更能培養學生操作電腦的基本技能。
2、競賽激趣
一、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創新教學意識
創造性作為有別于常規的一種思維觀念,人人都有。有些人的創造性在學習和實踐中表現出來了,有些人的創造性卻處于萌芽狀態沒有激發和發揮出來,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還處在萌芽階段,創造性地學習是其主要表現,即在學習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用自己獨特的新設想、新方法,富有成效地學習。教師是小學生學習和思維的引導者、教育者,要改變過去把課堂教學當作簡單分析教材、傳授書本知識的陳舊觀念,改變過于傳統單一的教育教學方法和模式,教師要調整好自身角色,在課堂中努力創設生動而有活力的教學環境,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培育,用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或基本知識激活學生的潛能,真正把教學當作學習交流和自主探索的過程。首先,在思想意識上,小學教師要認清和把握學生所處的思維水平和認知能力,把學生看作是有人格的、平等的、具有創造潛質的人,從而做到用新的現代教育觀念因材施教,不管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和學習能力如何,要相信每個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發展獲得成功;其次在實際操作和運用上,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水平,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小,外在的環境和氣氛對其影響很大,在寬松、活潑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比平時更加活躍,參與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也比較高,容易在交流和討論中閃現創新的火花。因此,教師要改變知識權威者的形象,用探討、商量式的親切口吻組織教學,不斷啟發和激勵小學生針對教學內容大膽設問,大膽參與探討與交流活動,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要鼓勵小學生圍繞主題表達出與眾不同,甚至是讓人感到荒誕可笑的想法,進而尊重和引導小學生創造性地思考問題。第三,在行為方式上,教師應該確立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相長的教學觀念,努力融入到小學生群體之中,在師生身份界別不明顯的創設環境中,三尺“講臺”也就成了師生共同的舞臺,教師與學生一起學,通過挖掘教材知識中潛在樂趣,變枯燥的知識為生動活潑的事例,著力創造沒有界限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下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并在參與和體驗中讓所有的學生都品嘗成功的喜悅。通過教師的行為方式,促使學生樂于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培養操作性思維,提高創新意識。
二、注重引導啟發,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會學”本領
小學生的知識儲備、社會閱歷和社會實踐還非常淺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總體還處在萌芽狀態,但是,小學生對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以自己獨特童真角度去感受、去了解事物,如“皇帝的新裝”故事描述的那樣,也許他們的一個簡單設問,就是一個石破天驚的“秘密”。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對小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中,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素養和能力,側重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態度、學習的方法,促進他們帶著求知的興趣大膽思考、大膽質疑,在發現新問題、新知識中提出解決問題的新路徑。教師課堂教學的“教”轉變為教師的“引”,學生被動的“學”也轉變為主動的“學”對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引”的步驟設計和情景創設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一是要讓學生感到新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引導有方,學生就會對課堂內容充滿新奇而感到有趣,提高創造性思維;二是要貼近學生。學生對與自己有關的知識、事例總有親切感,教師要以學生的視角發現學生身邊的案例,使學生感到知識并不深奧,并非遙不可及,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主動性;三是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小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和了解知識的能力還非常淺弱,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創設一些比較直觀的、淺見的,甚至是腦筋急轉彎的事例,吸引學生敢于動腦思考,敢于發揮想象,引導學生創造性思維;四是把握一定的深度,坡度。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不能苛求一步到位,要在課題教學中注意深入淺出、循序漸進、循循誘導,逐步引導學生隨著教師的步驟從表象到實質,從知識到方法,一點一點培養創造性思維。
教師講究教法,積極引導學生,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更好地掌握學習的方法,另外,教師還要十分注意學生的學法,注意學生“學”的設計。比較常見和適用的方法是,教師在課前把問題拋出來,讓學生思考去預習、去自學,這樣學生會對新知識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獲取“首次見面”的印象和思考,并把疑問記錄下來,慢慢掌握自我學習的技巧,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重要步驟和基礎。同時讓小學生在學習中多帶著“為什么”,通過不斷設問,去理解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達到對新知識解決問題辦法的認同,這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關鍵環節。另外,教師應該認識到,創新意識的形成,不是一年半載,一課兩課能實現的,只有日積月累,堅持引導,注意方法,注意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逐步教育和形成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重視提供探索材料,積極培養學生突破常規的創造性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