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國民經濟學范文

        國民經濟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國民經濟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國民經濟學

        第1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國民經濟學發展碩士論文范文一: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摘要: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國,有著較高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在新的時期,要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需要緊緊抓住體育產業這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通過政策,經濟相關的扶持,發揮體育在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作用。體育經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關鍵詞:體育經濟;國民經濟發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體育本身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功能與價值都沒有被人們所接受與認同。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人們對體育的研究不斷深入,體育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展現地更加鮮明。發展體育經濟不僅能夠增加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甚至對于國民經濟的結構調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后,大眾體育與職業體育的興起與發展,體育產業已經被譽為我國的朝陽產業。因此,體育經濟作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構成部分,需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了解,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的發揮體育經濟的效用,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

        一、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的表現形式

        體育經濟的表現形式一般被分為兩種。第一,直接提供體育產品與服務帶來的經濟效益被稱為有形形式。第二,通過體育鍛煉使得國民的身體素質,國民生活質量提高被稱為無形形式,這也是社會效益的表現形式。但是任何一種表現形式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擴大市場、拉動體育經濟或相關產業發展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就體育經濟效益來說,它與體育在國民經濟的表現形式極為類似,也被分為直接經濟效益與間接經濟效益兩種。直接經濟效益指的是通過舉辦奧運會,亞運會等體育賽事獲得門票收入、體育紀念品收入以及其他體育用品收入等較為直接從體育本身中獲得的經濟收益。而間接的經濟效益則指體育能促進不同國家間的不同文化交流,提高國家知名度與國家旅游酒店行業發展等一系列潛在的經濟效益。

        二、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與國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的發展與進步;另一方面,體育經濟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就我國的經濟發展看來,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社會經濟水平都有了很大地提升,這成為了我國申辦北京奧運的基礎。而在成功舉辦奧運會后我國的知名度,經濟發展水平等也獲得了顯著的提高。就我國目前的體育經濟發展看來,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的經濟產值與一些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就體育產業創造價值所占GDP來看,我國僅為0.6%,而美國卻高達5%。而我國體育產業創造經濟產值較低的原因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考察,首先,我國體育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較低下,這是因為我國的體育經濟發展時間較短,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其次,體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利用率較低,相關產業尚未有效配合,體育市場沒有獲得良好的發育。在新的時期,要使體育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獲得提升,發揮體育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就業水平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就需要從多個方面出發,如擴大政府部門在體育產業及其相關產業的投入,完善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體育市場管理機制,使促使體育的資源利用效率達到最大化。

        三、體育經濟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很大程度上來說,體育經濟的發展與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30多年來的改革開放帶來的不僅是國民生產總值的大幅提升,還未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和市場條件,因此,體育經濟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驚人的發展成就。體育經濟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不僅是體育經濟的重要特點之一,更是體育經濟的一種常態。在計劃經濟時期,體育的生存與發展往往取決于國家的統一部署安排,不管是從資金的來源和體育的總發展方向都由國家進行統一調控,體育經濟高度集中,這時期的體育經濟更多被認為是福利性事業。而改革開放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市場經濟轉變了傳統體育產業的地位以及人們對體育的看法,體育不僅具有公益性同時也包含了一定的商業性。體育經濟的發展在市場經濟時期更加多元化,不僅能夠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社會效益。國家對體育在經濟與政策方面給予的扶持,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體育經濟的發展,如今,體育產業已經被認為是我國的朝陽產業。這是因為體育產業更具備持久發展的潛力,在經濟較為低迷的時期,通過舉辦奧運會等體育賽事能夠對國內的旅游業,酒店服務業,商業等多個相關產業起著良好的拉動作用,使得國家盡快的擺脫發展的頹勢。而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對于吸納勞動力,提高全國就業水平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體育業與很多其他產業聯系較為緊密,對其他相關產業的促進作用十分明顯。這些相關產業不僅包含了制造業、服裝業、信息業、交通運輸業,甚至包含了金融業、廣告業等多方面的內容,帶動這些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國民生產總值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總的來看,體育已經成為了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間的發展,它還將展現更大的發展潛力,作為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我國應該提高對體育產業的關注與扶持。

        四、發展體育經濟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

        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體育已經能夠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并能夠有效地促進就業,擴大社會需求的同時,還能刺激消費,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國應該積極發展體育經濟并使其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到達一個新高度。通過奧運會的舉辦我國就可以從中獲取一定的經驗,在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舉辦前,韓國的國際形象十分微弱,戰爭產生的負面影響還沒有完全消除,舉辦奧運會后,韓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同樣影響深遠,政府在申辦前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對北京的交通、能源基建、城市環境、體育館優化等多個方面進行了改造,促進了我國就業率的提升,且在向全世界的人民展現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科技水平法同時,大量游客和參賽隊伍的涌入也使得北京的國際知名度,旅游業,酒店業等獲得了較大的發展與提升。通過這些案例可以看出,體育的發展壯大對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要使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潮流,就要調整利益關系,同時加強對公共體育事業的管理。

        結束語:

        當前,我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經濟國,有著較高的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在新的時期,要提高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就需要緊緊抓住體育產業這一經濟的重要增長點,通過政策,經濟相關的扶持,發揮體育在就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提高整體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作用。體育經濟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失衡根源在于國民經濟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基于人的發展經濟學視角巫文強;改革與戰略2010-06-20

        2、外資促進了國民收入增長嗎?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錢學鋒;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7-11-15

        國民經濟學發展碩士論文范文二:體育產業與國民經濟發展論文

        摘要:體育產業是一種朝陽產業,在我國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歐美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發展相比,仍然存在著一些差距,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我們解決。

        關鍵詞:體育產業;國民經濟發展

        1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1還未形成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戰略

        當前,我國的眾多產業都在進行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戰略改革。這些產業實施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主要是為了幫助該產業的發展達到一個多元化的平衡狀態,使其產業發展、使其盈利模式能夠呈多元化趨勢。但是,體育產業在我國還屬于新興產業的領域,雖然體育產業的外延很廣泛,包括了體育本體產業、體育派生產業、體育相關產業等多個方面,但是我國的體育產業卻仍未達到一個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大部分體育產業能夠得到較快較好的發展,但是仍有一部分體育產業發展較為緩慢,二者之間沒能達到一個發展的平衡狀態。假如從一個長遠的角度綜合分析,應該努力吸收社會各方面的投資力量,擴大體育經濟投資規模,并且發展一個多元化的體育產業投資布局。多元化體育產業投資布局的形成,能夠有效激發社會各層次不同人士的投資熱情,從而增加投資力量。

        1.2體育產業發展規模有待提高

        由于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時間較短,當前其發展規模也較小,現如今還未能成為我國的一項支柱產業。但是歐美一些體育產業發展較早的國家,他們的體育產業在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后,現如今已然成為了支柱產業,給這些國家帶來了極為可觀的經濟收入,對帶動本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規模較小這一現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主要是由于我國在針對體育產業方面的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政府相關部門還沒有做到針對體育產業來制定出長期的發展規模,制定出科學的管理制度。

        1.3沒有充分挖掘出體育產業潛能

        當前,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體育本身,但是我國體育產業的潛能卻沒有得到充分的挖掘。通過分析發現,體育產業的附加值所創造的資產是十分可觀的,其價值還極有可能會超過體育本身。例如,在各類體育賽事舉辦的時候,其中各種各樣的輔助標識類、冠名權等所創造的價值便是附加價值,這些附加價值所創造出來的利潤甚至能夠超過體育本身。因此,在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中,應該充分挖掘體育產業的附加價值,使體育產業的價值能夠更好地實現。

        1.4國家沒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

        來支持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時間較短、起步較晚,當前,國家還沒有制定出完善的政策來支持體育產業的快速較好發展。在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當中,政府部門還沒有充分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除此之外,部分體育相關部門也未能將其工作的核心放在體育產業上。現如今,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依靠的還是社會力量,還未能夠形成一套完善的體育產業運行機制。許多體育職能部門仍然是將競技體育視為工作的重點,對社會體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我國許多知名的生產體育產品的企業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及競爭力也都較弱。從體育產業的經營與管理方面來看,我國的體育產業也缺乏一個長遠的發展戰略目標,從而使得在企業的規劃以及建設過程中存在著許多設置上不合理的現象。例如,許多體育相關企業,會因為缺乏科學的指導,盲目改變發展方向而出現投資偏差的現象。

        2體育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分析

        2.1體育產業較快較好地發展能夠更好地吸引企業投資

        2.1.1直接投資所謂直接投資主要指的是企業以直接獲利為目的,將資金投入到體育產業當中去的一種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也是當前我國企業對體育產業最為主要的投資方式,其投資進程及投資規律的發展都較快。體育健身健美俱樂部就屬于一種體育產業的直接投資方式。盡管我國體育產業的直接投資發展較快,但是由于管理體制還不夠完善,只有少部分企業能夠有效運用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來進行科學管理。

        2.1.2間接投資對體育產業進行間接投資,主要指的是不直接將資金投入到體育產業當中,而是通過另一種間接的方式從體育產業當中獲取利潤。例如,企業能夠針對某一體育賽事進行投資贊助,進而獲得該場比賽的冠名權,以一種廣告效應來擴大自身知名度以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最終獲得更大利潤。間接投資的投資方式,盡管不是直接地從體育產業當中獲取利潤,但是這種投資方式所獲得的利潤卻是難以估量的。體育產業,它通過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引導企業的投資,也能夠有效提高我國體育產業的國民生產問題,從而也能夠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2.2體育產業能夠起到擴大內需,刺激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科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可支配收入的增多,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當人們物質消費水平得到了滿足之后,就必然會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費。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開始追求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始進行體育健身鍛煉,以獲得較好的身體素質以更好地享受生活。我國居民關于體育相關產業以及體育相關活動的消費比例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體育消費水平的提升也必然會進一步刺激體育產業的發展,這也就加速了體育產業的模式化發展水平。與此同時,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也能夠刺激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從而能夠提升我國居民的體育相關消費水平。

        2.3體育產業能夠促進就業

        體育產業,它屬于第三產業的范疇,它是一種勞動密集型的服務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必然需要較多的勞動力,它能夠為人們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通過調查發現,在一些歐美體育產業發展較好的國家當中,其體育產業在其國家就業崗位當中占有較大比例,如在奧地利,其國家1/10的就業崗位就是體育產業所提供的。因此,針對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過剩這一特點,就應該大力發展體育產業,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緩解我國就業崗位供不應求的問題。

        2.4體育產業能夠有效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

        早在21世紀初期,我國國家體育總局就已經明確指出,要努力將體育產業的發展來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增長,使其能夠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新增長點。我國體育事業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公益性的,是非盈利性的,大部分都沒有包括經濟行為。有相關統計資料顯示,在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體育產業就能夠為美國帶來3000億美元的經濟效益。而在我國,2010年體育產業總產值僅為300億人民幣,而到2014年卻達到了3500億元人民幣,在短短4年時間里,增長超過10倍,可見我國的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仍具有極大的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挖掘。

        3結語

        體育產業是一種朝陽產業,在我國仍處于起步發展階段,與歐美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發展相比,仍然存在著一些差距,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我們解決。但是首先必須明確認識到體育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從而進一步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第2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我國正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放棄高度集中的、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計劃管理方式,并不意味著國民經濟不需要政府管理。我國政府對國民經濟運行實行以經濟手段、法律手段為主的間接調控體系,今后將在以下領域或經濟社會發展方面仍發揮重要的作用: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調控,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治理,經濟結構的升級換代,地區差別的解決,對外開放與國家經濟安全的協調,公共產品領域的資源有效配置和社會福利最優化問題,市場運行中壟斷與競爭關系的協調,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在立足于我國國情的基礎上,通過實踐和總結,逐步探索其規律,形成我國國民經濟管理的理論體系和學科體系。

        針對現實的國民經濟發展實踐,目前在高等財經類專業院校的教學中,部分院校設有國民經濟管理專業或開設國民經濟管理課程,為經濟建設培養了大批宏觀經濟管理人才。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深感目前出版和使用的各種《國民經濟管理學》教科書,其理論體系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該理論的發展。

        其一,缺乏一些基本理論范疇。事實上,每一學科都有一些基本的理論范疇。如統計學作為一門搜集、整理和分析各種資料數據的方法論科學,以總體、總體單位、變量、指標和標志等為其基本范疇是很明顯的。而正是這些基本范疇,成為一門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重要標志之一,并支撐起了一門學科的理論框架。

        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學》教科書,其基本理論范疇很不明顯,從而使其學科特點不明顯,影響了理論體系的完整性。

        其二,研究對象不明確。任何一門學科,必須首先明確自己的研究對象,作為教科書更是如此。這是因為研究對象關系到各門學科的發展方向和基本內容,各學科之間的區別是以其不同的研究對象為根本標志的。因此,研究對象的確定,對一門學科來講,具有重要意義。

        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學》教科書,多數沒有對其研究對象加以闡述和界定,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缺憾。也正是由于缺乏對研究對象的界定,使現有的各種版本的教科書,其內容差別較大。

        其三,學科體系安排不合理。具體表現為管理內容講得太多,而管理職能講得則不夠。國民經濟管理應是在揭示經濟運行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對國民經濟主要方面的有效決策、組織、調控等,實現經濟運行的既定目標。由此可以認為,國民經濟管理學是一門方法論科學,其體系內容的安排應以方法論為主體就像研究微觀經濟活動中的管理學一樣,重點放在講述管理的原理、職能以及方法上面,而不是在內容上大做文章。

        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學,給人的感覺不像是管理學,而像是宏觀經濟學,但又不如經濟學那樣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學科體系、內容安排不合理,集中表現為把管理內容作為學科的主體部分加以闡述。

        其四,傳統的管理方法闡述較多,現代的管理方法闡述較少。現代經濟管理,不論是宏觀經濟管理,還是微觀經濟管理,都有一種趨勢,就是越來越多地采用現代管理方法。現代管理方法集中表現為數量化方法。作為對實踐活動進行概括和理論抽象的國民經濟管理學應體現這一要求,即對現代管理方法著重加以闡述,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學遠沒有做到這一點,在闡述管理方法時,仍然是傳統的管理方法闡述得較多,現代管理方法闡述得較少。顯然,這樣將不利于現代管理人才的培養,也不能滿足現代經濟社會管理實踐的需要。

        國民經濟管理理論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經濟理論界和實際工作部門的同志共同努力。結合教學實踐,本文僅就目前國民經濟管理理論體系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完善的設想。

            1.完善國民經濟管理理論體系的原則。(1)國民經濟管理理論體系框架,要符合一般管理理論的要求,即整個理論體系的內容要按照管理職能來安排b把有關管理內容放在相應的職能中加以闡述。如對經濟增長率的確定、經濟結構的安排應放在決策職能中加以闡述,而對于經濟增長率的調控、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應放在調控職能中闡述。(2)突出重點,精簡適用。國民經濟管理無論從管理的內容,還是管理的方法看,都涉及到很多方面,要做到面面俱到,必然使內容龐雜,甚至會影響理論體系的清晰化。因此,在內容和方法的選擇上,要做到突出重點,精簡適用。(3)加強定量分析。國民經濟管理的本質在于應用性,而目前應用性的特征之一便是定量分析。因此,國民經濟管理理論的闡述,應建立在定量分析的基礎上,特別要注意一些決策模型、調控模型的應用和闡述。(4)充分吸收國外的一些現代管理理論和方法,并使其中國化。

        2. 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構想。按照上述原則,國民經濟管理理論體系的內容應安排如下:(1)導論,主要闡述國民經濟管理的含義、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學科性質等;(2)國民經濟管理模式,重點介紹國民經濟管理的不同模式和體制,分析不同模式選擇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關注主要的經濟運行機制,闡述它們的運行特點;(3)國民經濟管理目標和職能,主要闡述國民經濟管理的基本目標,揭示國民經濟管理的一般職能和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特殊職能;(4)國民經濟運行規律,主要應闡明經濟系統的協調性、國民經濟總量的平衡性、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經濟增長的周期波動;()國民經濟決策的理論、方法和內容,其中包括經濟與社會發展戰略的制定,中、長期計劃的制定和實施;(6)國民經濟管理實施的組織體系;(7)國民經濟運行的預警和調控,包括預警和調控的理論、方法和重點內容;(8)國民經濟管理的評價,包括評價理論、評價指標體系和方法等。

        本文認為,這種理論體系的內容安排^較之現有的《國民經濟管理學》教科書體系,最大的優點在于:它符合一般管理理論體系的邏輯順序要求,不至于使龐雜的管理內容的闡述,沖淡管理機制和職能的闡述,突出了管理學科的特點,因而也容易使人們把握學科體系的內容,使國民經濟管理學真正成為一門管理學。

        第3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ChinaPeople'sPoliceUniversity)是部屬高校,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本科院校,依托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成立的“中國維和警察培訓中心”,承擔著維和警察、維和警察防暴隊、常備維和警隊培訓的重要任務。

        學校1981年4月24日經國務院批準成立,1984年開始招收專科生,1985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18年9月6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正式更名為中國人民警察大學。

        截至2017年6月,學校占地面積1500畝,總建筑面積35萬余平方米;設有15個部系,設9個本科專業,6個授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

        (來源:文章屋網 )

        第4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is a hard and sophisticated systematic project. In the paper, the efforts i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universities or colleges, especially in China, have been extensively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which includes the internationalized administrative system, talent training target, talent training mode, teacher staff,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teaching mode, assessment approaches and the origin of student, and some suggestions and proposals have been made for private colleges.

        關鍵詞: 民辦高等院校;國際化;人才培養

        Key words: private college;internationalization;talent cultivation

        中圖分類號:P619.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24-0299-04

        0 引言

        隨經濟全球化發展,高等教育國際化已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重要戰略組成,并通過國際化教育在全球選拔頂尖人才,一些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等也正在通過高等教育的國際合作和資源重組從全世界獲取先進技術和先進經驗。我國《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教育必須適應“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的要求,必須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這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在全世界選擇優秀大學,并依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所學專業,因此國際化已經是現代大學的基本特征。

        與其他有多年歷史積淀的老牌院校相比,民辦院校由于缺乏充分的政府資源支撐,有許多不足和弱勢,如辦學時間短、師資質量低、科研實力弱、教學經費投入少。特別受上世紀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使近兩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適齡人數不斷下降,這直接影響到民辦院校招收學生的數量和質量。因此為避免在高等教育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民辦本科院校必須居安思危、把握機遇、積極主動迎接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挑戰,增強對國內外學生的吸引力,逐步走高端路線,為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贏得空間,而西方特別是美國私立大學的發展歷史也說明了這一點。

        本文對我國普通高校國際化辦學的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培養目標、師資隊伍組成、課程設置、教材、授課模式、對外招生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和總結,以期為民辦院校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國際化辦學之路。

        1 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實質是提供一種真正融入全球意識環境中的教育經驗,其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這種人才能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勞工組織(ILO)在《2008全球就業趨勢》中指出,大學要使 “畢業生具有積極參與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具備能夠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的語言技能和技術技能,具有與不同機構、不同文化打交道的技能”。因此大學開展國際化辦學,其人才培養目標應具有廣闊的視野,幫助學生了解多元文化,理解文化差異,具有同異國文化交流的文字能力、表達能力以及知識和素養[1]。此外對我國大學來講,其國際化培養目標還應與我國的發展現狀相結合,培養與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建設相適應的國際化人才。

        2 國際化辦學模式

        2.1 合作辦學

        目前與海外大學合作辦學是我國各高等院校加強國際交流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國際化辦學模式可分為學生輸出型、學生輸入型和學生互換型三類。前二者指先在國內培養,然后將學生送到國外大學由對方培養;后者指雙方互送學生,都為對方培養學生。其主要形式有[2-4]:

        ①3+1雙學士學位項目。

        3+1雙學士項目或2.5+1.5雙學士學位項目,要求學生前3年或2.5年在國內完成大學三年或2.5年的學業,最后1年在國外合作大學進行1年或1.5年的學習,最后獲得國內國外雙學士學位,或國內學士學位,國外結業證書。

        ②2+2 雙學士學位項目。

        學生先在國內培養2年,由中外籍教師共同授課,外方學院承認學分,然后在國外院校完成其余2年的學習,雙方均授予學士學位。如北京工業大學環境與能源工程學院和經濟管理學院與澳大利亞迪肯大學在工程、計算機、經濟管理三大學科領域實行的合作辦學項目。

        ③3+1+1碩士項目。

        要求學生先在國內大學完成大學前3年的學業,在語言達到規定要求后,經過選拔推薦,到國外合作大學學習1年,獲得國內大學授予的學士學位,然后繼續在國外大學學習1年,獲得國外合作大學授予的碩士學位。

        ④ 4+1碩士學位項目。

        “4+1”項目指學生先完成4年本科階段的課程學習,獲得學士學位,同時要求學業成績及語言水平要達到相應標準,經選拔推薦,到國外大學進行1年碩士階段的學習(一般為英國),或1.5-2年的學習(一般為美國),完成學業后即可獲得國外大學授予的碩士學位。

        5.5 開展國際化網絡課程的教育

        信息化教學因不受傳統校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國際化大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目前許多世界知名大學的部分網絡課程是開放的,如原創于麻省理工(MIT)的公開課程庫,自2000年發展至今,可在網絡上提供33個學科門類、1800門課程的課程材料(含課程大綱、教師筆記、視頻等)。因此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國際化網絡課程教育。

        5.6 提供海外學習機會

        建議國際化學校從經費和制度上確保每個本科學生至少有一次參加海外學習的機會。

        6 國際化的教材

        課程國際化的具體體現之一是使用原版英文教材。然而對于民辦高校,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可能會使學生理解困難,特別是一些較難理解的專業理論。因此可對一些重要專業課程的原版英文教材進行改編翻譯,讓其盡量淺顯易懂,保證重點,變成雙語教材,同時可增加一些與實際工作、生產和生活相結合的實例,提高學生英語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閱讀速度。

        7 國際化授課模式和考核方式

        7.1 雙語教學或全英文教學

        高校實現雙語教學的最佳途徑是選擇具有海外留學經歷的教師作為雙語教師,但是民辦院校中這樣的教師相對較少,因此要使雙語教學取得成績,學校合理選拔和培養雙語教師是關鍵,特別是理科工科教師,專業性和邏輯性很強,是雙語專業教師選拔的重點[11]。全英文教學則可由外國合作單位外派教師承擔。然而對于民辦高校,學生英語水平參差,尤其是低年級學生,一開始就接受全英教學有些困難,因此最好部分課程進行雙語教學,部分課程進行全英文教學,并將原版課程翻譯成雙語教材,循序漸進,方可取得有效成果。

        7.2 小班教學

        部分課程可采用“小班教學”或“圓桌化”的方式授課,使學生更自然地與周邊同學互動。小班教學是西方國家普遍推行的教學組織形式,班級平均人數一般不超過三十人。

        7.3 電子網絡互動學習

        網絡教育和移動課程已經成為未來全球教育的主流趨勢,可適當地將部分課程知識放在網絡上以微課形式傳授,同時使用智能電話、平板電腦、iPad等移動終端進行課內外的師生的交流、討論、學習以及提交作業。

        7.4 課程考核國際化

        國際化課程的考核評價,中外雙方一般均以教學大綱為準,考核過程均要求充分體現學生對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體現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外方的課程考核更以學生為本,強調過程化考核和多樣化考核[12,13],從考核內容上講,外方一般不會考察學生記憶知識量的多少,而是重點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以及學生的論辯與表達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國際化課程的考核應將過程形成成績納入國際化課程考核體系,強化學生對過程學習的重視。此外考試的形式還應依據課程的內容和性質進行多樣化考核,如以綜合技能比賽、課程講演、小設計、調查報告、分析報告、證書考試等形式作為考試成績納入考核體系。

        8 學生來源國際化

        學生國際化程度一般以赴國外學習交流的學生比例和招收國際留學生比例兩個方面進行衡量。例如香港中文大學自1965年起,與美國、加拿大、澳洲、德國、法國、日本等國的80多所大學簽訂了學生交流計劃和交流協議,可為校內十分之一的同學提供到海外學習機會,學習時限最少為一學期,同時還錄取同等數目的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使留學生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

        9 宣傳國際化

        對于民辦本科院校來說,一要積極建設、不斷完善和及時更新校園網主頁及相關單位的英語版和英語宣傳手冊,使校園網成為宣傳和聯系國際的橋梁,二要借助海外資源和海外教育展等各類活動做好對外宣傳,擴大國際影響,努力吸收外國留學生在本校就讀。

        10 加大經費投入

        國際化辦學是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和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這一切需要雄厚的資金作為保障。在民辦院校的國際化辦學進程中,不斷加大經費投入是必然的,由于其辦學經費基本來自學生學費,為保證學院國際化進程的健康發展,提高學生學費將不可避免。

        11 結束語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21世紀世界大學發展的時代潮流。借鑒國內其它高校在國際化辦學道路上的成功經驗,可以少出問題、少走彎路。民辦本科院校的國際化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主要內容包括:學生來源國際化、校務管理國際化、師資隊伍國際化、課程教材國際化、教授課方式國際化、教學考評國際化、科技研發國際化、招生宣傳國際化等一系列內容。不斷推進和完善這些系統工程不但可以促進民辦高校的國際化水平,還可提高民辦院校的教學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民辦院校的國際化進程中,要有意識地保護好中國的傳統文化和人力資源,因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國際社會的多元化。

        參考文獻:

        [1]張英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經管類專業國際化辦學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3,28(8):100 -102.

        [2]沃國成.高等教育國際化背景中推進上海大學國際化辦學的對策與思考[J].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3(5):153-155.

        [3]馬琳.對高等院校國際化辦學模式的幾點建議[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3,30(10):124-126.

        [4]姜傳松,宋彩萍.中國財經類院校國際化辦學現狀、問題與出路[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2):6-9.

        [5]張健儒,趙平.美國AACSB International、英國AMBA及歐洲EQUIS高等管理教育認證機構的比較對我國MBA項目的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6):74-77.

        [6]許家林,高文進,孫賢林.會計教育國際化的形成基礎:職業要求標準的變遷與影響[J].河南財政稅務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7(3):5-12.

        [7]遼寧省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情況調研組.高等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評價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4(10):1-6.

        [8]許軍華,邱延峻,蒲波.麻省理工學院國際化戰略特征分析及其啟示[J].江蘇高教,2014(2):70-73.

        [9]邱錫光,林鑾珠.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化辦學經驗與啟示[J].中國農業教育,2015(1):6-9.

        [10]歐陽衛平,裴然.高校國際化辦學案例研究與啟示[J].中國電力教育,2014,30(14):12-14.

        [11]解慶歡,鄭海榮,李凱,金成友.高校理科雙語教師現狀及培養途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27(9):33-35.

        第5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關鍵詞】玻璃墻;辯證關系;民企發展

        2011年的全國兩會,適逢“十一五”和“十二五”的交匯點。兩會代表委員中,民營企業家,是一個不小的群體。上下的共識是,從就業到拉動中國的經濟增長,民營企業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民營經濟是中國最具成長性的經濟力量之一。這些年來,國務院先后出臺多項政策,引導和鼓勵民營資本,不斷健康發展。但是我們也聽到,有一些民營企業家認為,政府對非公經濟的支持是政策很好,但執行不容易。探索和實踐新形勢下,民營企業發展的新途徑、新方法,提高市場經濟主體發展的時效性、針對性,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主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1.從內外因辯證關系原理解讀民企發展的“玻璃墻”

        1.1 “玻璃墻”形成的外部客觀因素

        1.1.1 民營經濟的融資困境

        在我國,外源融資是民營企業獲取資金的主要途徑,外源融資指從企業外部籌措資金,主要包括股票、債券、銀行信貸資金等。其中又尤以銀行融資代表的,間接融資渠道為主。與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和其對社會的貢獻不協調的是民營企業在使用外源融資時,一直困難重重。

        1.1.1.1 融資主渠道仍為自籌資金

        國際金融公司(IFC)于2009年,開展了一項針對民營經濟的調查活動,結果顯示:中國民營企業的融資,自籌資金是主要融資方式;截止到08年為止,民營企業自籌資金比例,平均達到70.5%。這一趨勢說明自籌資金在民營企業融資方式中占有的絕對統治地位。民間非正式金融,手續盡可能地簡單,融資方便靈活,利率在市場供求的驅動下自行決定。這些特點,都較好地滿足了民營經濟特殊的流動性資金需求。民間非正式金融,伴隨著民營企業規模和經營方式的變化,其融資方式已經發生重大的轉變。但由于其非組織性的“無機循環”,而普遍存在,金融效率低下和風險過度積累的問題,其結果阻礙了民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1.1.2 直接融資渠道作用弱化

        直接融資渠道,在解決民營經濟融資困境問題上作用甚微。一方面源于,我國證券市場將為國有企業改革服務作為首要任務,并且設立了嚴格的準入制度,這對于大多處于發展初期,尚未形成規模的民營企業而言,想通過在主板市場上市融資,存在一定困難;另一方面,由于近年來我國證券市場中,尤其是審批制度,隱含著政府以國家名義,保證發債企業有還本付息;使企業債券在某種程度,成為國債的延伸。這種“特權”,在賦予國有企業時,政府都存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民營企業更是難以分享。

        1.1.2 政府對民營經濟沒有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長久以來,我們看重“出身”,愛把企業分成三六九等。同樣是投資,姓“外”能享受稅費減免,還有政府親自保駕;姓“國”更有政府財政和銀行的扶持;姓“民”則兩頭不沾光,成了“三等公民”。

        1.1.2.1 市場準入方面的非國民待遇

        民營投資“”,是由我國目前壟斷的體制環境決定。民營經濟投資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領域,存在一系列進入壁壘;國家壟斷行業,壟斷經營限制了民營投資,同時,面向民營企業的低層次金融機構,發展嚴重不足,民間的非正規金融應運而生,并且屢禁不止;地區壟斷,導致民營經濟投資社會服務業,存在進入障礙。

        1.1.2.2 銀行貸款方面的非國民待遇

        民間投資的資金,來源主要是自身積累和借貸,甚至有不少來自地下錢莊。據不完全統計,截止到08年,民營資本70%是自籌,從國有銀行獲取的貸款不足30%;屬于最難獲得貸款的弱勢群體。民營經濟實現的產值已超過,包括國有經濟在內的,其他經濟創造價值的總和;但銀行卻對它們在貸款上,施以種種限制。

        1.1.2.3 稅賦和法律方面的非國民待遇

        從稅收立法上看,對民營經濟的稅收負擔還有失公平。在民營企業之間,因其性質不同,也會存在稅負差異。特別要指出的是,目前一些地方政府,越權減免稅的現象還比較突出,這也直接導致了,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稅負差異。從稅收執法上看,稅務機關對民營企業日常稅收征管偏松,方式方法簡單,服務不到位。客觀上增加了企業負擔,造成稅賦不公,影響民營經濟的發展。

        1.2 “玻璃墻”形成的主觀局限性原因

        內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根據,是事物自身運動的源泉和動力,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在外部客觀因素制約民營經濟發展的同時,其內部的局限性使得諸多矛盾具象化,與外部因素發生了化學效應,使得民營經濟步履艱難。

        1.2.1 民企經營者的管理思路老化

        當代中國成功的民營企業家很大一部分是改革開放后的私營經濟發展起來的,資本運營較為簡單,以非金融融資為主,資金來源有限,擴大生產能力受限;品牌化經營,重視程度仍有待提高。核心競爭力、企業文化和戰略管理是企業發展的“三駕馬車”,我國現階段民營企業創新性較低,獨特性較少,目標性不明確,導致核心競爭力不足,企業文化未成型,戰略管理不明晰,從原動力上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1.2.2 民營企業行業組織不成熟

        在經濟主體多元化的今天,組建行業協會已成為民營企業自身發展的客觀要求。但目前中國行業協會職能定位不明確,行業自律和價格協調作用不大,行業內存在惡性競爭現象,跨地區、全國性的協會較少,不能作為國內產業的代表發起反傾銷、反補貼調查,行業協會發展的配套設施不完善。

        2.從辯證唯物角度,談打破“民企玻璃墻”的哲學思考

        2.1 “杠鈴”、“脊柱”與“玻璃墻”的解析

        我們可以把民企面臨的內部和外部問題,形象的比喻成一位舉重運動員,所要舉得杠鈴和支撐運動員身體的脊柱。現在的狀況是:運動員,即民營企業,在將杠鈴扛到肩膀上,正準備發力時,發現脊柱與杠鈴的接觸面上,有一道無形的玻璃墻。若發力,則玻璃墻破碎,會傷其自身;若杠鈴太重,則直接壓碎玻璃墻,受傷的還是運動員。

        2.2 “民企發展哲學”的內外因辯證原理的綜合運用之道

        2.2.1 “杠鈴”重量要減負

        脊梁在這里理解為,影響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可表現為國家政策針對性不強,地方保護性政策多樣化、融資渠道窄且門檻高等。外因是事物發展的條件,是第二位原因,它影響事物發展的方向、速度和具體過程;在一定條件下起著特殊重要的作用。為了民營經濟扶正發展方向和提高發展速度,這就要求我們改造外部環境。從立法入手,在法律上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間;在機構上,建立民營企業的主管行政部門,使得政策和計劃的制定與執行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在政策上,加大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力度,拓寬發展道路。在金融上,降低信貸門檻,構建完善的企業信用等級評價機制,避免信貸危機與風險,提高民營企業的發展規模;這就在重量上減輕了杠鈴的重量,減輕了玻璃墻對脊柱的壓迫。

        2.2.2 增強骨質,挺直脊梁

        脊梁在這里理解為,影響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可表現為企業創新能力低、競爭形式仍較多地依賴于單純的價格競爭、缺少科學管理的戰略意識等。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第一位的原因。因為它是事物發展的自身的內在根據,歸根到底決定著事物發展方向、速度以及外因作用的效果大小。即便杠鈴的重量減少了很多,但是自身體魄不夠強健,挺不直脊梁,那么對于民營經濟這個運動員來說,依舊是不堪重負。

        這就要求我們改善自身問題,增強民營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使得骨質得到增強。從企業管理上,調整經驗管理和家族管理的模式,建立科學的現代企業管理機制;在投入上,增加產品的科技研發投入,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在競爭機制上,擺脫單一的價格競爭,從渠道競爭、品牌競爭、等多方面入手,開展品牌經營,實施品牌戰略;在行業上,建立行業組織,統一對外談判,拓展民營經濟組織創新,培育產業集群;在文化上,重視企業文化的構建,理順企業文化、核心競爭力和戰略管理的聯系,保證民營企業基業長青,民營經濟的綜合競爭力才能提高。在人才上,提高經營管理者隊伍素質,加強企業家塑造。這就使民營企業的脊柱骨質得到了強化,在重量減輕的情況下,能有充分的動力舉起杠鈴,化解玻璃墻的隔膜,讓民營經濟這個運動員站直身體,高舉杠鈴,取得成功。

        總之,民營經濟的發展是內因和外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我們在觀察現象、分析問題時,要堅持內外因相結合的觀點。面對民企發展的“國進民退”瓶頸期,我們應站在唯物辨證的立場,循序漸進的引導發展。正因堅信打破“玻璃墻”是民企發展的客觀規律所需,探索過程中,所遇到內部、外部的各種艱難困苦,才愈顯意義非凡!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關于建立民營企業產業資金鏈統計的報告(摘要)[R].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0(13).

        [2]黃海.聚焦民營經濟熱點[OL].2011,9,新華網:news.省略/politics.htm.

        [3]蔣三庚.民企發展政策環境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

        [4]邁克.費瑟通:《大國策---民營經濟發展戰略》[M].北京:譯林出版社,2002

        [5]孫立平.回顧民營經濟發展三十年[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本社,2009,1.

        [6]王樹林.民營經濟成長的地方管制性壁壘研究[J].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68.

        第6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關鍵詞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實踐教學改革

        現代社會使得大學與經濟社會聯系日益緊密,培養的學生是否能適應社會,是否具有實踐能力已成為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實際上也成為衡量大學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知識需要在實踐中深化,能力需要在實踐中磨礪,素質需要在實踐中提升,離開高質量的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就是空話。因此,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的關鍵環節,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但我國高校特別是民辦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實踐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應該加以全面審視和改革。

        一實踐教學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中的重要性

        1.社會的需求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社會產生了對人才的多層次需求。它不僅需要高層次的具有領導才能的精英群體,也需要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一線高素質員工。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國貿專業各類層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和國際商務專業應運而生。但是,畢業生中真正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卻寥寥無幾,出現了外貿行業急需要大批國貿人才,而國貿專業的學生卻無法就業或不在外貿崗位就業的現象。外貿企業需要的外貿人才,不僅要懂得外貿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外貿業務能力。據2005年麥肯錫咨詢公司對83家高等院校畢業生進行的調查,進入企業后馬上能夠勝任工作的僅占10%。這些年的情況也大體如此。如何培養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應用型國際貿易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面臨的一項新課題。

        2.培養目標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民辦高校是以培養實踐型、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又是操作技能很強的應用型學科,可以說民辦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與生俱來地具備應用型的特點。對于科研能力上不具備優勢的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而言,除了要掌握國際經濟和國際貿易方面的基本理論以外,更要具備很強的實踐操作能力。本專業培養的學生應在系統掌握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融資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的基礎上,掌握國際貿易實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熟練進行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融資業務的能力。成為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強,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及管理工作的應用型國際經貿高級人才。要達到這一培養目標,僅有理論教學是不夠的,因為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是教學、研究與關注真實世界問題的結合。也就是說,關注真實世界問題的實踐性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過程中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極其重要、不可或缺的。

        3.國貿專業的發展現狀決定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目前多數高等院校已經意識到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從專業培養方案到教學計劃的制定,都紛紛向實踐教學傾斜。但是許多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仍然過多地沿襲了舊的做法,重理論、輕實務,課程設置的調整還很不到位,沒有突出實踐教學的地位,實踐教學環節課時在整個教學課時中所占比例過低。即使在教學計劃中明確規定了實踐教學環節,但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也沒有嚴格的質量監控體系和檢查標準。我國的民辦高校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國貿專業的發展較滯后,競爭的激烈性和發展現狀決定了實踐教學在整個教學中的重要性。

        二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傳統的高校教育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則只作為理論教學的一個論證環節和補充而被擺在了次要地位。在這種教育觀念下,學生的實驗和實習被看成是課堂教學之外的輔活動,缺乏嚴格的要求和科學的指導;學校重視理論教師隊伍建設輕視實踐教師隊伍建設。實踐教學教師,特別是實驗教師往往被當作教輔人員看待,從而難以吸引高水平的人員參與教學;學校缺少對實踐教學的研究,以致實踐教學方法陳舊,不能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的要求;從學校到政府缺少對實踐教學投入的熱情,以致實踐教學設施、設備落后;對學生的評價以理論知識為主,不重視實踐能力的評價,因而學生對實踐教學活動缺乏參與的動力。大多民辦高校的辦學模式和指導思想沿襲了公辦高校的做法,由于人才的限制缺乏對實踐教學的系統研究。

        2.課程體系設置不當

        從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發現,仍然存在重理論、輕實務的傾向。課程設置的重點依然集中在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國際經濟學、計量經濟學、國際金融學等理論方面,實務方面也往往體現為兩門課程,即國際貿易實務和國際結算。而對于在實務中需要的海關實務、報關實務、商務函電等課程一般都為選修課,有些甚至根本就沒有設置。這樣的課程設置體現出普通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定位于研究型和管理型的人才。但是民辦高校的國貿專業應根據“三本”的實際,堅持“培養專業素質高、動手能力強,主要從事對外貿易基層工作的應用型人才”辦學特色和專業發展定位,加大實踐教學的設置和改革,以體現與“一本”、“二本”學校培養研究型的和高級管理、經理人才目標的區別。

        3.實踐教學缺乏系統性

        系統性是指實踐教學在組織實施過程中,必須堅持課內與課外相結合、校內與校外相結合、四年不斷線的原則。而在各高校的實際操作中,實踐教學基本上是理論教學的延伸,各高校根據自己現有的條件有選擇地讓學生進行實踐,其隨意性大,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

        針對高校實踐教學不規范的狀況,應加強實踐教學規范化建設。要建立高校實踐教學指導大綱,根據不同類別的高校,提出不同的實踐教學目標、教學環節、教學標準、評價標準等。在國家規范的基礎上,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制定各環節的教學目標、操作規范、評價方法、管理制度等,學院則根據這些制度和規范實施實踐教學。

        4.師資力量不足

        實驗教師數量不足、質量不高,“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我國高校實驗教師原本就數量不足,擴招以后,隨著學生和課程的增多,實驗教師更是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有些民辦高校根本就沒有實驗教師,實驗課大多是由理論教師指導,加上結構不合理,老年教師和青年教師居多,師資水平總體不高。而具有講授好國際貿易實踐類課程條件的潛在教師主要分布在對外經濟貿易工作的第一線,普遍不具有各學校要求的高學歷,即便愿意也無法調入相關高校。實踐經驗缺乏已成為我國高校教師的“硬傷”。民辦高校教師或是從外校返聘,或是新引進的畢業生,教師年齡出現斷層,教師來源從學校到學校,所學習的東西從理論到理論,實踐經驗普遍不足。

        5.校外實訓基地缺乏

        我國高校實踐教學基地缺乏,能真正起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地不多。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強調高校要適應社會需求,卻很少反思社會對高校的責任和義務。事實上,我國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支持缺乏積極主動的精神,這在對高校實踐教學的支持方面表現得尤為明顯。對學生實習,不少用人單位認為是高校“求”自己,是否接受往往看“關系”。即便是接收學生實習,真正能做到安排學生上崗并進行認真指導的單位也不多。在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上,不少單位視其為過場和形式,沒有進行認真的投入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缺乏成為制約大學生實踐能力的瓶頸之一。以上這些問題在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建設中普遍存在而且表現得尤為突出,需要加以重視。

        三民辦高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目前,在認識上各個高校基本統一,都認識到實踐教學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性,都在充分利用條件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浙江大學主要通過實驗室模擬操作來完成實踐教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是利用每年兩屆的廣交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來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還利用往屆畢業生的關系到相關單位進行現場實習;寧波大學采用了“平臺+模塊”的培養方式進行定單式培養,與企業合作開設特色班,包括物流班、期貨班和銀行班,把技能類培訓納入學科系統,加強專業內容的學習,另外,還要求學生必須參加暑假的社會實踐,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競賽,以賽帶練來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對于問題較多的民辦高校而言實踐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

        發達國家高等教育中的實踐教學成績比較顯著。北美地區的CBE模式——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教育教學體系,其特點是以職業能力作為教育的基礎、培訓目標和評價標準,通過職業分析確定的綜合能力作為學習的科目,根據職業能力分析表所列的專項能力從易到難的順序,安排教學和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學習計劃。該模式表現出極強的課程調整靈活性。還有德國著名的“雙元制”模式,其核心是以企業為主,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理論知識在學校學習,而實踐性教學在企業完成,是一種典型的校企聯合模式。就目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狀況,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有一定難度,主要問題是,企業界意愿與校方合作辦學存在較大難度,有條件進行校企聯合辦學的高校為數不多。

        結合民辦高校的實際情況和培養目標,借鑒其他高校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在實踐教學中借鑒CBE模式較為可行,即在課程設置中加大實踐性教學比例,同時效仿CBE模式,增強課程設置彈性,利用民辦高校辦學靈活的特點適當加大對校外實踐的力度,以此突出實踐性教學特色。可以建立“課堂教學實驗室操作培訓考證實習基地實踐畢業論文”的實踐教學培養模式,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不間斷的鞏固。

        1.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驗室操作同步進行

        本科教育是專業教育,能力與知識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知識的積累就談不上能力的增長,因此首先應保證課堂教學的數量和質量。應根據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結合專業的最新進展,與時俱進,不斷修改和完善培養方案,做到課程設置準確。其次準確設計實踐教學和考核體系,培養“雙師型”教師。實踐教學環節應占教學計劃總學時的40%。實踐教學體系包含了大學4年所有的實踐教學環節,需要不間斷地進行各種實踐,從質量和數量上保證實踐教學的實施。

        實驗室操作是校內實踐,是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通過較真實的場景模擬,使學生能夠在該模擬場景中完成相關的國際貿易業務,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國際貿易的現實過程,它可以提高學生在實踐中的操作能力,但前提是應保證教學軟件的真實性和先進性。因此,我們在校內可以進行課堂實踐環節練習和實驗模擬,例如:通過案例、習題、討論、小組作業等方式,使學生掌握理論應用的初步技能;信用證、商業發票、裝箱單、保單等國際貿易業務單據在實驗室模擬軟件中均應結合真實案例編制,交易磋商、合同簽訂、進出口貨物報關程序、貨款支付方式的選擇和階段、外匯交易等這樣的實驗課程訓練,使學生基本具備了在實際工作中的動手能力。相對于校外實習來說,實驗室操作可以克服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約束、可以由校方單方決定,而不用受制于企業,所以大多數學校將實驗室作為學生實踐教學的主要方式,是在當前情況下增加學生實踐能力的較好選擇。在這里,教學軟件的選擇至關重要,當然這需要學校投入較大的財力進行支持。

        2.課程教學與培訓考證相結合

        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目標是否科學正確,實踐能力強的標準如何確定,需要通過社會用人單位反饋,要經過社會的檢驗。有資料顯示,目前在外貿人才需求榜上分別名列1~6位的跟單員、外銷員、單證員、報關員、國際貨代業務員和報檢員等,都要求持有國家通用的資格證書才能上崗工作。因此,我們可以從社會用人單位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畢業生普遍要求獲取的證書中,選取幾個證書作為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畢業標準,如“報關員”、“國際商務單證員”、“國際貨運”和“報檢員”,要求學生畢業時應取得1個(含1個)以上的專業證書。這樣,通過考證一方面增加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又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社會的需求,降低工作時的入門門檻。

        3.加強實習基地建設

        實習基地建設是集中安排專業實習的保障。學生在完成課堂學習和實驗室模擬操作后,可以安排到實習單位進行實地學習。通過到相關單位的實習,學生一方面可以檢驗自己所學的知識,了解本專業最新的發展狀況,發現不足,及時更改;另一方面可使學生接觸社會,鍛煉能力,認識工作的性質,更加珍惜在校的學習時光。實習單位可以是相關的進出口公司、報關行,也可以是每年的投資貿易洽談會。這需要學校和學院下大力氣來聯系實習基地,建設過程雖然較難,但效果也是長久和有效的,值得去做。若效果好,這樣就可以一下打造實習—就業兩個平臺。

        4.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是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學生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環節,是畢業生總結性的獨立作業,是學生運用在校學習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去研究和探討實際問題的實踐鍛煉,是綜合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畢業論文所起的作用大打折扣。這主要是由于畢業論文通常放在第四學年,與找工作、考研在時間上存在沖突,學校為了追求就業率也放松對畢業論文的考核,使得學生不下功夫去找實踐中的問題而流于形式,對內容的把握不如形式上的把握,畢業論文只成為形式上的作業。因此,各高校應加強對畢業論文內容的重視,嚴把開題關、寫作關、答辯關,真正使大學本科4年不縮水。

        以上就是筆者對實踐教學改革方面的一些思考。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項系統而緊迫的工程,意義重大,關系到學校、學院和專業的長遠發展,需要全社會、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袁健.應用型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7)

        [2]施宏開.以實踐教學促高教質量提高[N].中國教育報,2008.4.17

        第7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關鍵詞: 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問題;銀行管理體制

        一、問題的提出

        民營企業融資是指民營企業根據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依照經營與發展策略的要求,通過一定渠道和方式,利用內部積累及業主個人儲蓄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

        隨著我國創業板市場的推出,中小民營企業的資金來源開始向多元化發展。但由于制度設計及企業自身因素的影響,中小民營企業融資仍受到諸多限制。根據美國聯邦中小企業管理局2004年的統計數據,成立不滿5年的中小企業各種籌資方式的利用率分別為:信用籌資占26.6%,設備融資占5.6%,擔保融資占7.9%,租賃融資占12.65%,企業間融資占5.9%,信用卡融資占2.3%,股東融資占39.1%。這說明,美國中小企業負債融資呈現多樣化的特點,股權融資的比例也很高。中小企業更多地依靠資本市場籌資,緩解了對銀行的壓力。我國由于資本市場不發達,中小民營企業很難通過這些渠道融資,現有的融資環境與企業希望的仍有較大差距,融資難仍是制約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二、中小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信貸供求的約束

        1931年,英國麥克米蘭金融和工業委員會在其一份調查報告中首次提出了“融資缺口”概念,后這個概念便被廣泛使用。融資缺口指中小企業對外部融資的需求遠遠大于市場能夠提供的數量。融資缺口可用圖1表示:

        圖中,S為外部資金供給線,D為中小民營企業對外部融資的需求線,E點為均衡點,rE為均衡利率。如果利率是嚴格受到控制的,可浮動的區間很窄,比如控制在r1附近,則會出現較大的融資缺口Q1Q2。融資缺口Q1Q2既包括信貸資本缺口,也包括權益資本缺口。

        由圖1可見,如果一國資本市場相對發達,則可以大大減輕對信貸資本供給的壓力。但是,我國的資本市場還遠未滿足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需求,所以中小民營企業把渴求資金的目光盯在了銀行貸款上,以至于銀行不堪重負。

        受金融抑制和信貸緊縮的影響,銀行對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慎之又慎是理。人為控制利率是典型的金融抑制,低利率會擴大金融缺口。在低利率條件下,對貸款的潛在需求會進一步擴大,而供給卻不能相應增加。隨著銀行一系列旨在加強風險控制措施的落實,供給反而會減少,供求矛盾更加突出,表現在Q1Q2間距離加大。信貸緊縮有多方面的原因,發展中國家由于金融市場不健全,進而調控手段因受市場機制發育程度不高的制約而難以使用,往往使用行政手段調控經濟,容易造成經濟大起大落,信貸擴張與信貸緊縮交替出現。發生信貸緊縮時,企業信貸難度加大, 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

        (二)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缺陷的約束

        第一,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尚未形成科學的公司治理結構。我國多數中小民營企業管理實行家庭式管理,其經營機制落后,內部管理混亂,缺乏符合現代市場經濟要求的企業組織形式,缺乏清晰的產權制度,企業行為不夠規范,導致中小民營企業面臨許多且在風險,市場有效競爭力不足,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差。當前我國中小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低,投資者的權益難以保障的現象,這些往往都是企業治理結構不健全所致。沒有規范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企業經營者的控制權就難以節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權利,單純的所有權(不參與經營)就沒有價值,必然使新投資者忘而卻步。

        第二,缺乏企業規劃、融資知識和融資信息,抑制了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能力。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在企業計劃或發展規劃方面相當薄弱。當投資者或貸款銀行詢問其產品、市場、未來發展計劃等問題時,他們提供不出一份真實描述企業發展規劃的文件,不能給投資者或申請貸款的機構提供一份好的資金使用計劃。除此之外,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識、財務管理技術及銀企關系方面的知識使他們的致命弱點,缺乏這些知識的關鍵原因在于缺少這些方面的人力資本。

        第三,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小,實力弱,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相對于大型企業的資產規模而言,設備落后、生產規模較小,一直是困擾我國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問題。因此,面對大型企業的挑戰,它們往往缺乏競爭力,這一點使得中小民營企業的信用能力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其融資能力。

        (三)銀行管理體制的約束

        第一,商業銀行內在的“身份”與融資歧視,加深了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的矛盾。我國商業銀行內在的“身份”與融資歧視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1)、國有商業銀行貸款管理制度的缺陷,造成了“規模性歧視”。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為了降低不良資產率,調整了經營策略,紛紛對大企業、大集團,優勢產業、優質客戶進行重點支持,強化了“規模論”、“成分論”的經營理念,強化了對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歧視。(2)、國有商業銀行的內部運行機制缺陷,造成“結構性歧視”,在經營指導思想尚對中小民營企業存在歧視。國有商業銀行的重點服務對象是大中型企業,留給中小民營企業的資金余地很小,企業規模大小和所有制的不同造成企業之間資金嚴重不平衡。

        第二,成本與信息劣勢。大銀行不愿意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主要理由有兩方面:一是對中小民營企業融資費用支出所帶來的收益太低,即成本收益比太高;二是大銀行與小企業之間存在極端的信息不對稱,首先,中小民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經營變數多、風險大、信用能力較低;其次,資金是一種特殊的服務性商品,在它的出租或委托經營中極易受到侵蝕,成為所謂壞賬而得不到歸還和補償,由此造成的經濟和社會影響具有連鎖性和整體性。

        第三,銀行管理制度的障礙。現行的信貸管理辦法大多針對國有大型企業指定的,缺少適應不同類型中小民營企業的信貸管理辦法,從而造成金融機構服務于中小民營企業時無辦法可依、無程序科循、基層部門無權、審批復雜、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力度被削弱的現象。

        三、對策及建議

        從企業角度來考察

        (一)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努力提高中小民營企業自身素質和信譽度。誠實守信的企業形象和良好的社會信譽,是中小民營企業進行外援融資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中小民營企業要認識到,只有保持良好的信用和獲得更多的信任,才會與社會各方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才更容易獲得融資,使經營進入良性循環。中小民營企業必須從自身做起,改善經營機制,建立健全規范的生產經營制度和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建設,打破傳統的家族式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強化財務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盡快形成規范的財務體系,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強化財務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財務管理制度,盡快形成規范的財務體系,確保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加強企業信用文化建設,培育企業家的信用意識,提倡和宣揚信用觀念,積極樹立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為企業融資創造好的環境。不僅使投資方敢投資,而且還可以使企業的信用升華為現代市場經濟進行中的一個重要資本形態,成為企業的無形資長,一種價值資源,為企業創造更多的融資機會。

        (二)實行記賬,提高企業資信度。中小民營企業一般規模較小、業務量少,為之所用的不少會計人員業務水平不高,會計信息失真,嚴重影響了中小民營企業信譽。通過中介機構,實行記賬,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辦法。一是可降低企業會計核算成本,減輕企業負擔,提高會計工作質量,達到規范會計核算的目的;二是可以為政府的會計管理部門、稅務部門減輕對企業實行會計監督的負擔,達到規范中小民營企業會計核算的目的;三是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真實度和透明度,為銀企雙方降低融資成本。

        (三)要積極尋找的融資渠道,勇于嘗試新的融資方式。現今,新的融資方式層出不窮,有租賃、典當融資、票據貼現、同業拆借等多種融資方式,中小民營企業可以尋求一種適合自己的融資方式加以嘗試。如果行行不同,還可以通過尋找合作伙伴、協議貸款、利用民間力量吸收多方投資等手段來解決融資問題。力求做到融資渠道和融資方式多樣化;融資規模和實現合理化;不挪用貸款用途,做到計劃用貸,合理安排資金,嚴格資金管理。第一,充分運用票據融資和同業拆借,打開融資渠道。第二,努力嘗試新的融資方式,通過金融租賃進行融資。租賃融資信貸、融資、融物于一身,兼有融資與融物的雙重功能,是一種新的融資方式,在發達國家稱為僅次于銀行信貸的又一重要融資渠道。第三,積極尋找風險投資。第四,中小民營企業還可以通過典當進行融資。

        從銀行機構角度來考察

        (一)建立健全信貸服務組織體系。商業銀行應專門成立為民營企業服務的部門,明確提出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的工作目標、實施步驟、考核制度;各股份制商業銀行要結合本行實際,在中小民營企業中篩選和培育優良客戶,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全面的信貸服務;城市商業銀行、城市信用社要結合各地經濟發展實際,強化“立足本地、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千方百計滿足中小民營企業信貸需求;適當調整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投放重點,在滿足農戶小額農貸需求的前提下,適當集中資金,積極支持縣域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建立民營銀行或民間互助金融機構,利用民間資金,疏通民間資本由儲蓄向投資轉化的渠道。中小民營企業難以從現有的國有銀行中獲得信貸支持有其歷史原因與制度的原因。建立民營銀行,利用民間資金不失為解決中小民營企業融資的一條有效途徑。第一,民間資金數額是巨大的,在我國,沉淀著10多萬億元的居民儲蓄,為建立民營銀行或民間互助金融機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第二,民營銀行與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在體制上有著天生的兼容性;第三,中小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額度一般較小,而且頻率打、隨機性強,而民營銀行有充分的經營自主性,經營方式靈活,特別是在發展初期,資金少,客觀上無法為大企業提供契機,在為中小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方面具有比較成本優勢;第四,經過長期的合作,民營銀行對中小民營企業經營狀況逐漸加深了解,有助于克服信息不對稱障礙,減少信息收集成本。

        參考文獻:

        [1]孫忠燕.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研究[D].廣州:廣東工業大學,2007.

        [2]王紅珠.新環境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的研究[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4).

        [3]梁力.民營企業金融支持體系構建分析[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8(3).

        [4]曹晨光.民營企業發展與金融支持問題研究[J].濟南金融,2007(4).

        [5]王深德.金融支持中小民營企業發展問題探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4).

        [6]張躍進.民營企業發展中的金融支持[J].科技經濟市場,2006(11).

        [7]王梅.芻議金融支持民營企業發展[J].南方金融,2006(7).

        第8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又好又快;發展

        中圖分類號:F06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08)t2-0011-02

        一、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科學內涵

        (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內涵

        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要做到以下幾點:一是總量平衡。要保持總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貨膨脹,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二是結構優化。要促進需求結構趨于協調,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差距;三是資源的節約。要狠抓節能降耗,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大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態良好。要控制并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保護和治理城鄉環境,促進生態修復和建設;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做到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礎上,要提高生產要素的利用效率,實現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

        (二)實現國民又好又快發展的奮斗目標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更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幅上升,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居民消費率穩步提高,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增長格局。城鄉、區域協調互動發展機制和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城鎮人口比重明顯增加。”這個要求,在充分考慮經濟總量增長的前提條件下,把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改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要求。

        二、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經濟增長的不穩定因素仍然存在

        這些因素集中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依然偏大,經常出現投資增長過快過熱傾向。雖然在每次宏觀調控中投資增幅都會受到一定抑制,但導致投資過快增長的體制性問題尚水根本解決,一些地區投資擴張沖動仍然強烈,投資反彈并引發經濟較大波動的風險依然存在。與此同時,連續多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快速擴張,使部分行業產能過剩。這也有可能導致未來投資增速的較大幅度回落。如果經濟出現大的起伏波動,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在經濟快速增長中防止“大起大落”,保持經濟運行的良好的平穩性,仍然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二)粗放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

        我國經濟增長雖然很快,但“四高一多”(高投入、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多占地)的粗放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轉變,經濟增長所付出的代價很大。特別是目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發展時期,由于能源和各種資源消費強度較高、污染排放較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來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路子再也不能走下去了。

        (三)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

        主要是:投資與消費關系不協調,投資規模過大,消費需求相對不足,特別是廣大農民和城鎮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費能力不強;一二三產業比例不協調,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比重較大,服務業比重偏低,農業基礎薄弱的狀況還沒有改變,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難度加大;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協調;外貿順差較大,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顯。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趨勢深入發展和國際產業轉移不斷加快的情況下,國際收支狀況對國內經濟穩定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

        三、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

        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這是關系國民經濟全局緊迫而重大的戰略任務,是一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

        (一)促進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首先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這就要求我們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調整和健全消費政策,通過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穩定居民消費預期;通過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的消費信心。促進居民擴大即期消費。要拓寬服務性消費領域,不斷開拓城鄉消費市場;繼續拓展住房、汽車、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熱點消費。同時,要適度控制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合理降低投資率。要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進出口結構,促進對外貿易和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使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發揮拉動增長的作用。

        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既是擴大國內需求的迫切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民仍然是我國人口的主體,農村是國內市場的潛力所在。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必須更加重視解決“三農”問題,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大力開拓農村市場特別是農村消費市場。要統籌城鄉發展,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同時,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有序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這是提高農民收入和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

        (二)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近些年,我國第一二三產業都有了很大發展,但仍存在農業基礎薄弱、工業素質不高、服務業發展滯后等問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鞏固第一產業,做大第三產業,提升第二產業,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首先,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鞏固、完善、加強支農惠農政策,逐步做到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經營方式推進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提高農業水利化、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其次,要不失時機地發展現代服務業。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方向,在繼續發展商貿服務、社區服務、旅游文化、住宅產業等生活業的同時,加快發展綜合運輸、現代物流、金融保險、信息服務、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盡快把服務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再次,要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依托重大項目,集中組織攻關,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培育產業集群,積極發展信息、生物、新材料、現代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環保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結構調整的契機,加快淘汰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煤炭、電力等行業落后生產能力,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由大變強。

        第9篇:國民經濟學范文

        關鍵詞:教學方式;生本教育;民辦高校

        教學方式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而采取教與學相互作用的活動方式的總稱,是指教師在要求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獲取學習方法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包括談話式、講授式、實踐活動式等) 。對于課堂教學方式的研究一直是許多教育工作者長期關注的焦點,作為民辦院校的一名一線教師,我和我們的課題組歷時1年時間對西安歐亞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本科人才課堂教學方式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一、課堂教學方式研究的意義

        首先,傳統教育長期形成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于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互不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民辦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生存下去就必須改變這一現狀,探索出有自己特色的課堂教學方式,以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國家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其次,進入大學之后,大學生學習有自身的特點。(1)廣博性。進入大學后,大學生普遍覺得知識浩瀚如海,他們渴望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的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2)專精性。大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種以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特征的社會活動,圍繞著如何使大學生盡快成為高級專門人才而進行。(3)自主性。大學生的學習雖然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但是不像中學生那樣絕大部分時間是被動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是有相當大的自主性。大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這就決定了大學生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學習計劃能力。(4)創新性。創新性是指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書本結論之外新觀點的尋求和鉆研。大學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就是要重視培養學生具備思考、探索問題的本領。

        最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掌握國際貿易學科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較強的學習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外貿業務能力與創新能力,畢業后能在外貿公司、跨國公司及各類企業的相關部門,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業務管理、市場推廣和營銷策劃等工作的高級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學生今后的工作環境除了讓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與人溝通交往與合作的能力。 [ Www.]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鑒于傳統教學方式存在弊端、大學生學習有其自身的特點及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應具備較強的與人溝通交往與合作的能力,我們提出了生本教育觀。具體來說就是在課堂上運用各種方法,為學生自主學習而設計好具體環節,把教轉化為學,以學定教,最大化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學,先學后教

        此法是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預學、嘗試練習等途徑,對研究對象的本質及內、外部聯系產生直覺地、感性地、綜合地認識或疑惑,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達到對知識感悟深刻、易于內化、增強學生創新思維的目的。如“國際商務英語口語”課的教學,在課前先給學生設置一些商務情景,學生在課下準備。在課堂上采取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討論,通過學生講解、角色表演、作業互改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開口講英語,提高英語會話水平[ 1 ] 。為了避免學生準備不充分、課堂氣氛不活躍,老師還可提出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討論。例如,在《公司及產品介紹》一章中,教師先講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禮儀等理論,然后,通過幻燈片給出一條英語新聞———2008年歐盟對中國貿易出口配額增加,并補充過去歐盟對中國貿易出口政策。學生通讀后,給出討論話題,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國與歐盟外貿公司之間的貿易有好的前景嗎?) ,用20min時間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要求每個小組根據老師講授,結合課本內容,提出自己的觀點并給出至少一個理由。教師應積極參與到各組中進行引導及答疑。最后每組找1~2位同學將各組觀點陳述,教師對其發音、觀點等給予糾正和點評。如果時間允許,教師還可以陳述自己的觀點,給學生做出示范。這樣,在課堂上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多,學生是真正的學習的主人。其教學模式:創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嘗試解決—師生合作—引導學生小結。又如“外貿單證”課的教學,教師利用外貿單證系統,給學生在課堂上布置作業,讓學生把在課堂上學到的制作單證的理論知識在模擬機上檢驗。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單據,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老師當場解決問題。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真正掌握了外貿制單的技能,為成功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 。

        教研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積極加強實踐性教學,比如:在教授“報關實務”、“國際貨運”課程時,授課教師與西安海關聯系,安排學生去西安海關觀摩,并邀請西安海關報關科科長就報關程序和海關法規等知識進行專題輔導。活動過后讓學生對此次活動進行小結,并就學生認為的實踐和理論脫節的部分進行討論,以增學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創設自主學習氛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取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方式,各組之間互相提出問題,互相解決問題。學生個人能解決的問題個人解決;學生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學生合作解決;學生合作解決不了的問題,師生合作解決。教師起著啟發、引導、幫助的作用,學生自主、主動學習,思維互啟,創新靈感增強。

        (三)加強學習方法指導

        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學生自學得到的知識是無限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我們要加強對學習方法的研究,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1)確定學習目標、科學安排時間。(2)指導學生學會學習。( 3)組織課外學生學習互助組, 如“一幫一”等。

        三、結果分析

        開展“生本教育下教學方式研究”1年余,體會如下:

        (一)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實踐表明:實施生本教育下的學生普遍要求老師繼續舉行生本教學,要求教師多布置任務。

        (二)學生從苦學轉變到樂學

        傳統的教學教師講得多,學生睡覺也多。由于生本教育體現了為學生為本而設計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式,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權,學生在學習上自主,所以,他們學習的熱情高、主動性強,創新意識強,維特別活躍,學習效率高。他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樂于學習。他們歡迎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分組討論在課堂上的使用。

        (三)有利于學生創造性和個性發展

        傳統教育以教為主,強調學生接受知識,視學生為容器,忽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視記憶,忽視創新。生本教育不是教師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運用源流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知識去探究、去品味、去熏陶、去感悟,學生的創造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發展。生本教育尊重了學生、尊重了學習天性,創設了自由空間,學生創新靈感較強、生命自身提升。

        生本理念下的教育,回歸了生命本體,把教育和人的生命發展聯系起來,尊重了學生的天性,學生就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實踐證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學生,普遍達到我要學的境界。生本教育樹立了“誰的事,誰來做”理念,學生學習積極性高,理解知識層次深、感悟大,學習成績普遍得到提高,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得到發展,從而培養了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有用人才。 []

        參考文獻: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永久免费中文字幕 | 在线国产视频伊人 |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 性爱网站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AV | 亚洲第一网址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