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試卷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從卷面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通過填空、選擇、畫圖、計算以及證明題的檢測。第二類是綜合應用,主要是考應用實踐題。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試卷能從檢測學生的學習能力入手,打破了學生的習慣思維,能測試學生思維的多角度性和靈活性。
二、學生的基本檢測情況:
總體來看,學生都能在檢測中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合格率都在84%以上,優秀率在58%左右。
1、在基本知識中,選擇的情況基本較好。應該說題目類型非常好,而且學生在先前也已練習過,因此正確率較高。這也說明學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良好思維的培養就在于做像這樣的數學題,改變以往的題目類型,讓學生的思維很好的調動起來,而個別學生缺少的就是這個,以致失分嚴重。
2、此次計算題的考試,是一貫有的代數式化簡及求值的題,共16分。大部分學生作的很好,個別學生審題不細心,第一步就用錯公式,例如孫景隆就因此丟掉8分。
3、對于《概率》和《變量之間的關系》應用題,學生在讀題和識圖方面考慮不周,失分較多。因此,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很關鍵。自己讀懂題意,分析題意在現在來看是一種不可或缺的能力,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這種能力而在自己明明會做的題上失了分,太可惜了。
4、對于三角形全等的證明題共22分,學生做的很好。
三、今后的教學建議:
從試卷的方向來看,我認為今后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改進: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而且數學的教學上要有意識地與高中數學接軌。
2、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尤其是在實際應用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展示,讓他們自己來分析題目,設計解題的策略,相互交流,讓有的學生從“怕”應用題到喜歡應用題。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學生說題目的算理,也許不一定會錯,但有時他們是憑自己的直覺做題,不講道理,不想原因。這點可以從試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來。只有多做多練,才能提高學生排除計算干擾的本領。
4、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多做一些與生活有關聯的題目,把學生的學習真正引向生活、引向社會,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5、關注過程,引導探究創新。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著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培養自覺發現新知、發現規律的能力。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知識有深層次的理解,又能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會探索的科學方法。讓學生的學習不僅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
一、試卷情況分析
本次考試試題注重了對基礎知識的考查,同時關注了對學生推理能力、計算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試卷以新課程標準的評價理念為指導,以新課標教材為依據,特別在依據教材的基礎上,考出學生的素質。突出的特點有:
1.知識點考查全面,讓題型為知識點服務,每一個知識點無不被囊括期中,真正做到了覆蓋全面。
2.形式靈活多樣,并且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應用,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
3.題量和難度都不大,重點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及熟練程度。
二、學生答題情況分析
三、總體情況分析
學生整體水平參差不齊,好多同學對基礎知識掌握的不牢固,在教學中對好壞的兼顧認識重中之重。
主要失分原因:一是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掌握不到位;二是學生審題不清、馬虎大意,導致出錯;三是對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缺乏應有的應變能力。
初一數學試卷分析(三)
一、基本情況
本次考試,7.2班參考人數23人,及格人數為12人,及格率為57.1%;優秀人數為10人,優秀率為47.6%;最高分為115,最低分為16,差距很大。
二、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特點:知識基礎,題型靈活,屬于中等偏上難度。
本次試卷共分三道大題:選擇題12個,填空題8個,簡答題6個。其中:
選擇題第2個、第4個、第8個、第10個為易錯題,錯誤原因多為審題不清,計算錯誤;
三、存在問題
1、從成績上看,兩級分化很嚴重。
2、在成績優秀學生中,因為粗心失分學生較多。
3、通過半年努力,有5名同學進步失分明顯,尤其是在計算題上,還有4名同學進步緩慢。
四、今后建議
1、堅持這個學期的“分層教學方法”,努力讓每個同學都能享受到進步的喜悅。
【關鍵詞】考試 試卷 試題 難度 區分度
Analysis of the higher mathematics test questions
Zhu Weixin
【Abstract】Examining is very common for students and schools. Whether the grade is good or not is decided by students’ daily learning degree and teachers’ teaching quality. What can not be denied is the quality of the test questions also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for the success of the examination. Taking our school’s higher mathematics examination of the year of 2007 and 2008 for example, the author has made a simple discussion on that.
【Keywords】ExamPaperTest questionsDifficultyDivision degree
我國是考試的發源地,科舉考試制度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我國同時也是考試大國,無論是考生人數還是考試種類,都是世界第一。國內外學者對教育考試的目的、開發和設計,考試結果的評價,都有整套理論和具體的測量方法和手段。本文對我院2007-2008年度高等數學考試試卷作簡單評價。
1.試卷、試題的評價指標。期末考試從考試性質上講,屬于常模參照性的學業水平考試,以某一考生群體(本屆學生)為參照標準,用考試分數來確定學生是否達到了課程的學習目標的考試。
通常,以難度和區分度來評價試題的質量;以平均分和標準差來反映試卷的難易度及其穩定性;以信度和效度來評價考試的質量。
1.1試題的評價指標。
試題難度反映試題的難易程度,是考生在該題上的得分率,即考生在該題上得分和該題分數的比,以p表示,0
試題區分度是指題目對考生加以區分或鑒別的能力,通常以考生在該題上得分與該題分數的相關系數,以r表示,-1
結合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可以把試題分為以下六類: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第五類試題,測量效果最好,試卷中應該有較大的比例,對于選擇性考試,(高考、研究生入學考試等)需要一定比例的第四類試題。
1.2試卷的評價指標。考生的平均分和標準差,是反映試卷的難易度及其穩定性的重要指標,和試題的難度和區分度有直接的聯系。一般考試中,平均分近似服從正態分布,第五類試題對標準差的貢獻最大。及格率指60%以上成績的考生在總人數中的比例,也與平均數和標準差有關。
1.3考試質量的評價指標。教育測量學認為考試的信度和效度是評價考試質量的重要指標。信度是反映考試可靠性的指標,常用的指標主要有:再測信度、復本信度、分半信度和內部一致信度( 信度)等;效度是指考試是否測量了想要測量的內容。常用的效度指標主要有:內容效度、效標關聯效度、構思效度等類型,這里不一一介紹。
2.試卷分析。
2.1總體評價。07~08學年的高等數學期末考試試卷,完全體現了并基本覆蓋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內容,無超綱題目,分數值分布合理、恰當;試卷難度適中并有層次,無偏題、怪題;試卷還包含了有一定綜合性的題目。總之,試卷較好地掌握了命題指導思想和命題原則,通過下面的各類統計數據,可以認為是較成功的試卷。
2.2統計數據分析。
2.2.1難度分析。
從上表中可以看到,三種題型的難度值均在中等難度范圍內,填空題、選擇題的難度值高于解答題,體現了不同題型的考查功能。填空題主要考查“三基”及數學這部分內容的重要性質,一般沒有較大的計算量;選擇題一般考查學生對數學概念、性質及其理解;解答題除了考查基本運算外,主要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綜合運算能力,相對難度較大。
2.2.2區分度分析。
從以上資料看出,分數近似服從正態分布,標準差24分左右。區分度也比較恰當,有兩個難度較小的填空題和一個難度較大需要討論的題目區分不好。沒有低于0.2區分度的題目。結合難度,第五類試題的分數占72%。
2.3反映的教與學的問題:
個別班級的學生整體表現出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基本運算掌握不熟,綜合能力訓練不夠的現象。
教育過程中不重視基本功的訓練,習題課學時少也是導致學生基本知識不扎實的原因。
試卷總體上,如果將填空題的分值降為2分每題,把分數放入最后第五大題上,各種評價指標將更完善。
一、試卷及學生答題分析:
本次的一年級數學試卷共有 9 題。各種題型都注重了基礎知識的訓練,整個試卷體現“數學即生活”的理念,讓學生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
綜觀整體,這次數學試卷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理念,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不斷獲得成功樂趣的同時,喚起對學習的興趣和人生的自信。
二檢測結果分析
二、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知識體系,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好教材中知識與課改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課下積極做好培優轉差工作。及時給學生補課,查缺補漏,找尋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盡快趕上來。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期末試卷分析
本次試卷的命題是依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大綱》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的要求,全面、系統的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各方面進行考查。
一 試卷內容分析
1、形式:這套試卷與往年相比,在試題類型和敘述方式上沒有明顯變化。
2、難度:試題整體來說難度中等偏下,命題綜合性不太強,但是題目題量雖然不太多,但是題目有一定的階梯性,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挑戰性。
3、考查知識及能力:這套試卷考查的知識,各個單元都有所涉及,試題比較側重學生對基本知識以及運用能力的考查。
4、試卷特點:這張試卷注重人文性,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人文性體現在給學生必要的提示,每道題都要求很細致,避免非知識非智慧非數學錯誤的產生,還體現在試卷的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給學生以親切感。
與生活的聯系在這張卷子上體現的更加充分自然。比如第五大題,都是根據圖形解決問題,所選擇的題目都是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 試卷結果分析
現將試卷情況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題 是計算題,學生基本沒有問題,只有幾個學生因為粗心而在連加連減的出錯。
第二題 是填空題,這里又細分為9道小題,問題主要是在第四小題中的,關于減數和被減數、加數、和的概念的考察,因為這類題目對大部分學生而言比較陌生,造成了學生對概念也會比較陌生,所以還是出現了很多問題。還有就是圖形的分類,這題錯的原因有幾個,有些是學生對于圓柱長長的立著是認識的,但是若換一下,讓圓柱倒一下就分不出來了,空間觀念還不夠強烈。再來就第九小題,題目出了整時和半時,還有就是分針不是指著12和6時,能不能識別大概時間。但是還是有些學生出現了把整時和半時搞暈了,而出錯;有些是格式寫錯了,語文上的格式和數學上的格式表達錯了。
第三題 分類。第一小題把圖形和分類混在一起,學生沒有具體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所以第一題他是按照直觀上的圓圓的和尖尖的來分。
第四題 一圖四式。學生對看圖能力都掌握得很好,正確率高。
第五題 用數學。有4道題目,做得比較好,學生在計算方面掌握的比較好。正確率很高。
總之,從這張試卷看,我兩個班級的學生大都掌握了課本提出的要求。在學生的能力上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動手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的教學思考
三、 改進措施:
1、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利用課堂教學及課上練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扎實程度。
2、加強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尤其是動手操作認真分析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培養。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審題,及時檢查,仔細觀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4、加強學習習慣的培養和學習策略的引導。使得后進生能吃到知識,好學生能吃飽知識,教師在重視基本算理和概念的教學的同時,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的練習。
5、教學中重視知識理解與形成過程,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還要面向全體,承認差別,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教師設計的提問和練習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好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富于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余地。學習的效果最終取決于學生是否真正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是否積極主動地思考,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
小學一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二)
一、主要成績
1、學生試卷卷面清晰,書寫認真端正,正確率高,有15%的學生得了滿分,及格率和優秀率都相當高,取得了滿意的成績。
2、第一題是直接寫得數的題比較簡單,由于平時在這方面加強了對學生的訓練,大多數學生能正確地進行計算,失分特別少。
3、第二題填空題中的第一小題,看圖填數題是看著計算器的圖來填數,題目明了簡單,學生一看就明白,大多數學生都正確。第六小題是考查學生用湊十法來算題,由于平時對學生在這方面加強了訓練,學生完成得較好。
4、第八題看圖列式是由兩道加法題組成的,學生做這樣的題比較容易,正確率較高,大多數學生比較細心,答卷的時間也比較充足。 二、學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學生學習習慣不好,馬虎現象嚴重,一些非常簡單的計算,好多學生卻因為看錯加減號而失分,一些非常簡單的題,有些卻因為缺乏審題習慣而導致錯誤。可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學習成功的保證。
2、第二大題的第二小題是先計算再比較數的大小,題目的難度大了一點兒,出現的錯誤就多了一些。這主要是有的學生能力較差。
3、第三大題是把不是同類的圈起來,由于給出的圖較小,印刷又不清晰,學生看不太清,圈錯的特別多。
4、第四大題是看圖數一數有幾個長方體,有幾個正方體,有幾個圓柱,有幾個球。學生數錯長方體的特別多,這是因為學生沒有把又大又薄的桌面數出來,學生的觀察能力有待培養。
5、第九題解決問題中的第二小題和第三小題由于印刷不清楚,學生看不清楚是幾只螞蟻、幾個人,數數數錯了,列式也就錯了。
(一)、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鉆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討教材,準確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學的素質。課堂教學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師除了備好課還必須具有多種課堂教學的藝術。包括組織教學的藝術、啟發引導的藝術、合作交流的藝術、表揚激勵的藝術、語言藝術、板書藝術、練習設計藝術和動態調控的藝術等等。
2、創設生動具體的情境。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
3、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任何一類新知的學習都要力爭在第一遍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操作、實踐、探索等活動充分地感知,使他們在經歷和體驗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中,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真正獲得屬于自己的“活用”知識,達到舉一反三、靈活應用的水平。
4、堅持認真寫好教學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數學教師要經常對自己教學中的得與失進行自我反思,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求改進的措施和對策,總結成功的經驗,撰寫教學案例和經驗論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課堂教學的素質和水平。
(二)加強學習習慣和策略的培養。
新教材的教學內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維要求高,靈活性強,僅用大量機械重復的訓練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教師一方面要精選、精編靈活多變的針對性練習、發展性練習、綜合性練習,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三)關注學生中的弱勢群體。
如何做好后進生的補差工作是每位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教師要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做好以下工作:堅持“補心”與補課相結合,與學生多溝通,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方法指導;嚴格要求學生,從最基礎的知識抓起;根據學生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努力使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小學一年級數學試卷分析(三)
本次一年級數學期末考試試題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的要求為依據,結合課改所倡導的新的教育理念,以數學一年級教材為基準命制。具體命制時,注重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準確反映課改的實施情況、實驗教材的使用情況和檢查小學一年級學生應有的簡單、基本的數學素養為出發點,力求體現基礎性、全面性和趣味性的命題原則,全面考查一年級學生對教材中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簡單基本技能的形成情況和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加強了對基本運算能力、用簡單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空間觀念能力的考查,避免繁難偏舊試題出現。現根據本次考試情況作如下具體的分析:
一、試卷綜合分析
這套一年級數學試題較好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內容豐富,涵蓋面廣
本試卷是以《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同時根據整套教材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發展總體結構進行設計的。比較全面地考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注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同時,適當考 查了教學過程,能較好地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從卷面看分這樣幾部分:
100 以內的數的認識及計算、認識人民幣、位置和圖形的拼組、認識鐘面、統計知識等。
2、 注重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在數學中有重要作用,它既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又是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比如給圖形找規律接著畫下去,換錢、排隊照相等這些活動具有挑戰性又有趣味性,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推理,感受了數學的思想方法,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同時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3、 注重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數學活動必須讓學生動手實際操作,組織引導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猜想、驗證的過程。本卷精心選材,考查了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按自己喜歡的規律涂色,畫統計圖等。老師在新課程理念下組織實施課堂教學,重視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讓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
二、學生考試情況
本班34 名學生,現結合本班考試情況,對試卷各題得分情況做具體分析:
1、填空題
填空題第10 題,左邊的圖形是由右邊的哪兩個圖形組成的?在你所選的圖形上畫“√”。此題中的第三個錯誤率較高,學生對圖形的形狀判斷不夠準確。
2、判斷題
3、口算題
4、數一數,填一填
此大題共10 分,得分率為88% ,主要考查了統計方面的知識及學生的動手能力。錯誤主要出現在數水果時出錯,這也是統計方法出現了問題所致。以及水果的總數計算錯誤。
【關鍵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試卷分析課
1.小組的組建
筆者在文中建議進行小組創建時,可以學習裴娣娜教授提議的“固定合作小組”創建模式。全體同學根據合理的原則,即“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分別劃分為由四人合作的學習小組,依照討論問題,選取一位組長,對課題討論開展活動進行負責。每個小組同學分配可以按照上、中、下學習能力劃分。每個小組之間的綜合水平應保持平衡,在競爭中提升學習能力。因為主要都是試卷分析課,所以雖僅以成績分組但也基本達到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
2.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1)試卷批改環節下發每組已完成的考卷,4人交換試卷進行批改。一般上游與下游的試卷交換,兩名中游的試卷交換,以提高批改的正確率。期間教師巡視,一是答疑解惑,主要是答案對錯的辨析;二是關注每組的狀態,批改速度、正確率;三是評價,給每個小組的批改試卷環節打分。(2)試卷獨立改正環節完成試卷批改環節后,每位同學對自己的試卷進行獨立改正。每道題目要求寫出思考過程,計算過程或錯誤原因,而非簡單的改個正確的答案即可。不會改正的題目則要求打上記號,以便小組討論時提出。期間教師對班級特殊學生進行個別輔導。(3)小組講解試卷環節針對獨立改正后的情況,由每組的小組長組織,按照試卷的題型依次詢問,每位組員提出自己不會的題目,由小組內會做的同學進行講解。這一環節還可小組互助,若本小組不能解答的問題,可由小組長詢問其他組,理解后回來講給組員聽。期間,教師可參與某一小組進行聆聽和指導,同時關注每一小組的情況給予打分。(4)集體分析評價環節此環節由教師主導,可每組提出問題,教師解答或教師請學生解答;也可教師針對本試卷講解重難點題目或知識點;或與檢查結合,提問任一小組任一人某道題目的思考過程,分析正確給予小組獎勵分數,分析不出來,給予小組扣分懲罰。最后通報本節課每一小組的得分情況。(5)回饋反思環節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批改好每個組員的試卷,收齊后交給教師。教師批閱每份試卷,重點檢查:一有無批改錯誤,二有無修改錯誤。然后對每位同學,每個小組分別給予評價分。最后試卷全部理清后下發給學生,不計字數的請每位同學寫出本次試卷的反思。
3.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效
(1)提高了試卷分析課的效率相較傳統課堂中教師針對每道題的詳解或選擇幾道難題進行講解。小組合作的試卷分析課大大提高了分析課效率,也真正使每位同學在最短的時間里弄明白了每一個自己不懂的題目。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了不同層次的學習合作。不僅讓每一位同學都得到了發展,更避免了低層次孩子提問的尷尬局面,提高了他們的學習信心。(2)讓小組合作成為孩子常態的學習方式我國傳統課堂教育中,通常會忽略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學生與教師本末倒置,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小組合作學習目的在于學生通過相互學習發散思維,擴展學習方式,讓他們不僅局限于課堂知識,而是對課外知識充滿求知欲,同學之間不僅是學習上的競爭對手,還是團結合作的小伙伴,彼此競爭、彼此合作的形式能夠促進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的獨立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得到應有的發展。
4.反思
短暫的一學期實施后,我也發現了很多問題,這也是我后期繼續努力的方向。(1)只有小組任務,沒有個人任務梅里兒•哈明在其《教學的革命》一書中論及任務與團隊合作技巧時提到,小組任務應以個人任務為基礎。我的試卷分析環節有個人任務,獨立改正環節,但對此環節沒有具體到每個人應該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一般是由小組自己決定。評價不明確使得學生對活動的操作感到茫然。這就造成課上完不成個人任務。(2)小組評估過多而個人評估太少由于評估都是以小組為單位,并不對個人進行評估,個人表現在評估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反映。由此看來,雖然小組評估可以借助小組的力量改善部分同學的行為,但在沒有老師現場監控的情況下,卻給惰性大的同學以可乘之機。所以,小組評估應該與個人評估相結合。(3)小組合作過多,個人指導欠缺小組合作學習階段,課堂教學主要以小組方式進行。教師布置任務以小組為單位,提問以小組為單位,信息反饋以小組為單位,評估也是以小組為單位。這樣個體就淹沒在整體之中,教師看到的全是共性的東西,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同時,個體指導的缺乏,也使學生無法得到教師一方的認可,不利于激發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熱情。因此,有必要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適時對學生進行個體指導。鑒于目前的現實情況,我將進一步優化實施過程,并在小組評估中會增加定性評價,減少定量評價,同時增加同學之間的互評,增加對合作學習過程的監控。
作者:夏小芬 單位:武進區湖塘橋實驗小學
參考文獻:
【摘 要】 試卷講評課能有效的幫助教師科學地分析教學中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本文從小學數學試卷的一般錯誤及應對方法、講評小學數學試卷的誤區兩個方面淺談一下如何對小學數學試卷進行講評分析。
關鍵詞 講評分析;應對方法;誤區
一、引言
眾所周知,考試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一直伴隨著學校教育教學的始終。而平時的檢測考試,如模擬考試等,其目的無外乎有二:一是考查一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及教師教學的反饋情況;二是給學生提供一個查缺補漏提升能力的平臺,但是我認為要使目的二真正實現,關鍵在于教師對考后試卷的講評。然而,筆者發現有些教師的試卷講評效果不佳,為了提高試卷講評的質量,筆者淺談一下對小學數學試卷的講評分析的認識。
二、小學數學試卷的一般錯誤及應對方法
學生答題時的錯誤一般可概括為知識性錯誤、方法性錯誤、計算性錯誤。知識性錯誤表現為對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對公式、法則、定義、定理等知識應用不當;方法性錯誤表現為思維方向偏差及思維能力沒有發揮;計算性錯誤表現為計算過程中由于心里緊張引起的筆誤及其他失常現象。教師要很好地完成試卷講評,應做好試卷講評的準備、講評和反思三個階段。
(一)準備階段
首先,教師必須對試卷進行認真演算,研究,對試題的難度、新穎度以及知識的考查力度有所認識。其次,要認真審閱學生的解題過程,對出現的錯誤仔細分析,剖析其思維的過程,不能只看結果是否正確,因為正確的結果可能就是錯誤的解法得到的。這樣才能真正弄清學生的錯誤類型,做到對癥下藥。即使學生的解法是錯誤的,我們也應該讓他知道怎么錯了,為什么錯了,從而通過試卷講評糾正錯誤。
(二)講評階段
講評階段中老師必須認真總結和修改來自學生的各種類型的解法,依據題型制定評講試卷的思路,做到講評具有針對性。在強調通常解法的基礎上講究思維的靈活性,避免小題大做,大題小做,根據學情實行抽象問題具體化,降低難度,回歸課本;特殊問題一般化,歸納總結,注重變題訓練,滲透多題一解選其優,多題一解,把握數學思想方法和解題靈魂。 點撥研討難點疑點,強調易錯點,重視熱點,善待冷點的處理問題方法。另外在講課時要展示學生的思維成果,應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學生的勞動成果受到教師贊賞,自然感到高興和自豪,從而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
(三)反思階段
反思的時候要讓學生明白一張試卷中百分之七八十是容易和中檔的題目, 考試的成敗取決于這些題目的解答情況,因此在試卷的講評中必須關注基礎知識的落實。對于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就是能力,抓住基礎知識就能以不變應萬變,所以試卷講評課要有重點,有方法,有收獲。在課堂上,學生既有對舊知識的復習,又有新方法的鞏固。既有對共性問題的解剖,又有對個別學生的處理反饋。每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既動腦,又動筆,都在不同層面上有所收獲。一張試卷講評后,學生不光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樣的講評才是成功的講評,這樣的考試才能真正發揮它的功能,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標。
三、講評小學數學試卷的幾個誤區
(一)忽視考情盲目講評
為了使試卷講評課做到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教師在講評課前應認真做好成績統計和試卷分析工作,如統計選擇題錯選的情況及解答題每題得分的情況。通過收集這些統計結果,去發現學生的錯誤之處和受阻環節。當然也可通過與學生座談去搜集學生錯誤的原因。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而避免盲目性,提高講評質量。可是在教學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有些教師為了趕時間和進度,根本沒有精力去統計和調查學生的得失情況。更有甚者,有些教師根本不批改。這樣一來,教師的講評完全脫離了學生的考情,如此盲目地講評效果一定不好。
(二)依賴答案忽視自我
一般來說,我們平時采用的考試所附的解答過程都是比較詳細的。這的確為我們講評試卷提供了方便,但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試卷提供的僅是參考答案,卻不一定是最優答案。如果教師為了圖省勁,不敢越雷池半步,試想這樣的講評有靈活性嗎?教師的主導作用能充分發揮嗎?筆者認為這樣做不是在講評試卷,而是為了完成解題任務而已。針對此種現象,教師應在講評前從各個視角弄透每一題,切不可讓參考答案所左右。教師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才能使自己的講評更有效。
(三)思維定式固步自封
講評試卷的重點一般是學生在試卷上反映出來的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對個別學生的新異解法中的合理性很少作過研究,只是憑借經驗主義不加思考的給與否定,結果使學生的創造性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反之教師若能仔細發現其中的合理成份,并對學生的解法予以肯定和指導,則可能會得到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
(四)就題論題忽視提煉
講評試卷并不是只要教師將試卷中學生不會的題及學生做錯的題講一遍就算講解完了,重要的是想以試卷中學生所反映的問題為載體去尋求一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到達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有些教師在講評試卷時就題論題,根本不去對解題方法進行總結與提煉,殊不知學生雖然暫時感覺“懂了”,但是一段時間后不少學生仍然不會做,更談不上解題方法的遷移了。出現這種“似懂非懂”的原因主要是教師在講評試卷時只是“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即教師只是給學生解題,而沒有評的因素,結果學生對于解題的突破口不了解,這樣評講當然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
四、結束語
總之,試卷講評課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注重反饋和總結。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的舞臺,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表述思維過程的機會,增加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討論問題的機會,允許學生對試題“評價”做出“反評價”。重視試卷的講評分析,從而真正達到以練促學,以評促教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余勵.淺談小學數學試卷講評課教學[J].小學教學參考.2013,36
1. 試卷分析
試卷分析是有效試卷講評的基礎,試卷講評前老師應該仔細認真規范地做一做要講評的試卷,剖析試卷,把握試卷的出題意圖和測試的目的,分別從結構(考點分布,分數分布)、題量、區分度、信度、效度來分析試卷;從典型題目、核心題目來分析試題的立意、情境、設問等,弄清楚測試的知識范圍、知識點及分布情況,清晰試卷中的題型,哪類題型學生已見過,哪類題型學生初次相見,哪些題是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哪些題是能力題,明了題目難易分布情況及所占比例的大小,對每個試題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等等。同時在閱卷的過程中注意收集相關素材,如學生在測試卷中試題不同的解法、學生的錯誤解答、整體卷面情況及存在較為普遍的問題等,除了對學生試卷中典型的錯誤加以整理之外,試卷中學生好的解法同樣需要進行整理,以便于向其他學生介紹,分享、激勵、促進全班同學的共同提高。
2.學情分析
只有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通過試卷來分析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是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還是學習方法不對;個別問題又出現在哪些個別學生身上,是概念、法則不清,還是計算能力薄弱,是單項知識沒掌握,還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強。看學生會在哪里出現思維障礙,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思維障礙精心設計,以此來確定在講解時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讓學生最好、最容易接受。分析學生對相關知識、方法的掌握情況,定出補救措施,設計好針對的訓練題,以利于講評試卷或今后課堂教學時對癥下藥。
3.巧設流程
根據所找出學生出現的知識錯誤及引起錯誤的原因,設計好教學流程。要善于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問題情景,特別是對全班錯誤率高的題目進行分析歸類好,選取好切入點,讓學生對試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設計好師生互動活動方案,設計好教學流程、教學層次、層次間的過渡、典型錯題的各種錯因、相應的各種解法、所體現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相關練習、備用習題,展示哪些同學的試卷,如何展示,何時展示等。
設計時務必要突出師生雙邊活動的設計,如知識點的回憶,不同學生的解題再現,試卷相關題目的講解等。突出學生自己思考,突出學生錯因分析、尋找解題方法,注意問題的拓展、延伸,體現老師總結、點撥的主導作用,注意在原有題目的基礎上設置或改編題目,可以設計一題一練,或一類一練等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以此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等。
4.注意事項
4.1引導糾錯,注重拓展
糾錯、拓展是有效試卷講評的重點,試卷講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糾錯與發展學生思維,教師要善于把學生試卷中的常見“通病”提取出來作重點講評,對典型試題要有針對性、有重點地評講,特別是共性錯誤的原因剖析、難題解決思路的分析,更要注意典型試題講評。講解典型試題時教師要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式講解,如一題多想,從一道題的條件、結論或解答過程聯想與之有關的內容,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一題多解,從解題思路和方法上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不同的思路,發展求異思維;一題多變,對試題條件和結論進行改變或添加試題的條件或結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層層遞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以此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又能使學生能力得到發展。在展示一題多解時,切忌只是多種解法的對比,應總結不同解法的特點,比較不同解法的差異,從而優選最佳解法。再現解題過程,講解如何增解題步驟使解答更簡潔更巧妙等。
4.2突出方法,凸顯思想
試卷講評的過程應突出數學方法,寓數學思想方法于具體的試卷評講之中。注意回歸課本,追蹤解法根據。講清概念的聯系,強調通性通法。
4.3分類化歸,集中評講
試卷講評時要盡可能地采用分類化歸,集中評講的方法。涉及相同知識點的題,集中評講;形異質同的題,集中評講;形似質異的題,集中評講;還可以把習題還原,就是運用轉化與化歸思想,結合考題的類型特征,追根溯源,找出它的原型。
4.4學生參與,激發興趣
試卷講評時要有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的自主參與是有效講評的保證,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試卷講評課不同于新授課,要講評的試卷學生都已經做過,學生對題目的解答已有自己的思路和解法,因此試卷講評,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講。展示再現學生試卷中具有典型問題的試題解答過程,讓學生剖析錯因、解題思路、注意事項等,教師要做好點撥、強調、總結、評價、激勵、訓練等工作。是否可以采取誰錯就請誰講,錯哪兒就講哪兒,同時發動其他學生適時補充和糾正.這樣的做法肯定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但講的同學積極性很高,聽的學生也覺得有意思,同時學生間的思維方式可能更接近些,聽者更容易接受。
4.5及時反思 ,認真小結
關鍵詞:試卷;講評課;金字塔;能力;轉化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2-021-03
一、問題的提出
試卷講評課是數學教學中一種重要課型,高三,將近有百分之五十的課型是試卷講評課,就我校而言,基本每周階段性測試,每月月考,再加上期中期末類終結性測試,讓學生能從重成績,教師能從重結果中走出來,試卷講評課的重要作用就更加顯現出來。
一方面試卷講評這種課型很重要,一方面教師的重視程度好像有所欠缺,筆者從教以來,聽到比較多的公開課一般以“概念課”、“新授課”為主,而試卷講評課屈指可數,同時難以定奪試卷講評課的評課標準;教學模式,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對于這種課型教學模式的探索還是相當必要的。
在傳統的觀念中,數學試卷講評課的教學模式大體都是“精講錯題,學生記錄,課后訂正”的傳統型接受式教學,而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成績也有上升,在筆者教學實踐中,有意義的傳統教學模式也有其可取之處,學生同樣有可收獲之處;但令筆者困惑的是:在每次講評完后的反饋作業即試卷訂正中,學生一次性訂正的通過率卻很少,通過率一般在30%左右,部分學生都要訂正兩三遍,更有甚者三四遍,相同的問題在下一次出現時,同樣的錯誤還會繼續犯,不僅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帶來沖擊,同時也增加了教師的教學負擔及教學壓力,因為教師認為自己已經把該講的全部講到位了,連解題的技巧也講給學生聽了,為何效果還是如此。殊不知學習本身就是學生自身的事情,老師一味的代替了學生該有的思考,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強占了課堂主人的位置,勢必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老師苦不堪言,學生毫無興致,往往會惡性循環。因而試卷講評課教學模式的改變勢在必行。
如何在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讓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即如何充分發揮這種課型的作用,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上都有所收獲。就此筆者查閱了很多的文獻,發現試卷講評課的研究大都側重于對“講評中”和“講評后”的理論研究,問卷調查分析多,具體的實踐甚少,且在講評中對板書的運用也很少:而對于試卷的分類,學生考試中對試卷的處理要求幾乎沒有,用金字塔理論指導試卷講評教學模式也沒有。那么數學試卷講評到底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怎樣才算是一節優質的試卷講評課昵?這就是本文所要探索的。
二、學習金字塔理論
利用學生的認識特征進行研究,各種教學方式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的保留率各不相同,知識的保留率用百分率呈現出來,從小到大排列成為金字塔的形式,因此叫做學習金字塔原理。美國學者、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在1946年最先提出該理論,如圖所示:
美國緬因州的國家訓練實驗室做過類似的研究,并提出了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也有人翻譯成“經驗之塔”,結論跟戴爾差不多,只是把閱讀和聽講交換了次序,認為閱讀比聆聽記住的東西更多,這個結論與我們的經驗更加貼近一些。下面兩圖是我們國內學習常見圖,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大家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兩周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lO%。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演示”,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習”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
愛德加?戴爾提出,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學習。
由此可以看出:學習方法的不同,可以產生大不一樣的學習效果。因此,在改變學生學習方法的同時,教師也應更多的思考自己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策略以及模式的改變,從而真正實現學生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并把所學知識記得更多,更準,更牢。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我校試卷講評課的現狀分析
通過平時的觀察,與各科教師間的交流,本教研組間的聽課評課以及與學生間的聊天,發現我校教師與學生存在著以下一些現象:
1、從教師的角度來看
講評過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由于學生基礎不扎實,教師對學生的“不放心”,講評時教師每題都作分析,不同程度的學生只能聽與記。
重解題過程,忽視方法指導與思維訓練。試卷講評課中,試卷中的填空題、選擇題采取對答案的方法,而解答題把重點放在哪道題錯了,哪一步錯了,正確的應怎樣解答,而錯的原因是什么?這樣的題應從哪些角度去思考?怎樣思考?為什么這樣思考等問題不重視,缺乏方法指導,更談不上挖掘試題功能進行思維訓練了。直接張貼答案。復習階段,課時有限,試卷多,以張貼答案來代替試卷講評,其弊端還是顯而易見的。
2、從學生的角度看
(1)學生參與度不夠。試卷講評課堂中,學生傳統的接受,傳統的聽,傳統的記,不究緣由,為了訂正而訂正;不提出問題,被動的學習,講評中,師生互動缺乏,抑制了學生“好動”的心理特征,與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理念相違背。
試卷講評中,學生在課堂交流中往往處于被動狀態,其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師與全班學生、學生個體間單向交流,(即教師提問,全班回答抑或是請某個學生回答):而教師與小組,學生與小組、學生個體與個體、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多向交流嚴重缺失,每個學生只是作為單獨的個體在學習,很難發揮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的作用。
(2)學生自主活動不夠。在教師講評時,比較注重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動自主發展和思維暴露過程的被忽略,學生的學習缺乏自主性,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性。①部分學生由于基礎的不扎實,知識體系的不完整,加上教師的不關注,從而產生畏難情緒,消極的學習態度,失去信心,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長期以往,對講評課產生厭倦情緒;或者看似主動參與,實則答非所問。②部分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眼高手低,對自身認識不夠,解題不完整,不嚴謹,粗枝大葉,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通過講評可以幫助自己積累經驗,完善認知結構,完成知識能力的轉化。
四、學習金字塔理論在試卷分析課的初步應用
1、初步教學構想
為了在試卷講評課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激活學生本身的能動性,結合金字塔理論中知識保持率很高的“做中學”“教別人”和“馬上應用”的學習方式來設計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聯動其感官,“看、聽、說、寫、做”一起運用到學習中來,激發學生潛能,引發學生創造力:而讓學生當小教師,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別人”的學習方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學生自身認知結構完整的前提下,不斷地進行知識網絡的重整,進而建構一套屬于自己的知識經驗,只有把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后,才有能力去教別人,這樣真正學會了從知識到能力的轉化。
一般過程為:
學生通過考試,充分暴露了思維中的缺陷和知識網絡中的漏洞,在講評課中能像小老師似地去教別人的學生,一般都己經有了自己的個人經驗,或者可以自我恢復(即影響錯誤的原因都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所造成的,可以很快通過自己的內化,達到重整知識的網絡),解決卷子中的問題。他們通過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教授過程中為了能讓同學聽懂,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語言和解題的方法。切實地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了探究性的學習。基本流程:
而教的活動方式具體有:(1)讓一個或幾個學生當其他學生的教師,其他學生可以對“小老師”進行提問和質疑;(2)學生相互當對方的老師,相互交流,討論,集思廣益,揚長避短;(3)學生自己當自己的教師,在“自言自語”中優化自己的思維。
2、方案設計
通過平時教學中的觀察,可以發現學生考完試后都會幾個幾個一堆,有的可能只是在對答案;有的則會對剛才考試中的難題進行熱烈探討,通過討論發現自己的錯誤點并及時進行知識結構的整改,因為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語“哎呀,我這個條件沒有看到”“哦,原來是這樣的”,“我又算錯了”“不對的,你的肯定不對的~‘……”實際上通過這些討論和交流,能就一些非智力因素所引起的錯誤自行解決,這樣這些題目就無需上課再花講解的時間來解答;還有一部分同學會繼續著剛才未做完的題目,進行著思維的延續,時而爆發出“啊!我做出來了,再給我點時間就做出來了”……
由此筆者在2014年11財(2)班做了初步嘗試,在批完試卷,做好試卷分析,及時返回給學生后,設計了如下的方案:分層一教師講解一鞏固拓展。讓不同層次學生分別實踐“親身體驗”,“動手做”,“給別人講”(根據理論學生學習的保持率可以達到90%);同時也“參與討論,發言” (根據理論學生學習的保持率可以達到70%)。
3、課堂嘗試
本人的第一次課堂嘗試是高三一模的數學試卷分析。課堂上為了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讓其能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活動中來,在每次的試卷講評之前都會做一個充分的準備工。高三第一學期期末的一模考試,滿分120,成績出來后先對整個班級情況作一個定量的統計(如下表)。
分別對各分數段學生人數,錯題序號,原因歸類以及妙解進行歸納和匯總,同時分析出他們各自的錯誤原因,由此統計出試卷講評課中哪些學生需提高,哪些學生需鞏固,哪些學生需輔導,這些統計都是試卷分析的前期準備工作,也是為了試卷分析時學生重組的依據。座位會因為每次的考試而進行微調。一般可以分成兩部分,第一組和第二、三組是提高和鞏固組,四、五兩組屬于輔導組。
因此在這次的試卷分析課前先進行了座位的重排(費時3―5分鐘),接著先把錯誤率最高的題目,進行全面的講解,即全班性的講解,接著一、二、三三組的同學可以自行地訂正試卷,然后又給這三組準備了相應的鞏固+提高型材料,他們可以在不影響講課的前提下輕聲地討論,這樣一來這部分學生覺得很新鮮,學習的興趣一下子濃烈了很多。這樣做的目的是還學于生,讓學生去學,而不是一味地教,把時間還給學生。同時也從他們的認知發展需要,豐富了課堂的環境刺激,在課堂上給他們提供了小組互動的機會,更給他們提供了充分探索的機會;也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整合,幫助其糾正錯誤的思維方式,而不是盲目地作出判斷。
四、五兩組接著分析,(或者請一、二、三三組的同學爭做小老師)分析他們錯的比較多的試題并在原題上進行變式訓練、一題多解,并且也給四、五兩組的同學以鼓勵,這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努力方向和目標,同時也大大提高了班級整體的學習效度和班級學習的氛圍。
目前,學生大多只會做題不會分析,不懂如何向其他同學解釋自己的解題方法,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我們必須注重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每一個人都有其成就感,哪怕是童年、少年。考慮到這一規律,筆者注意力求挖掘每個學生的最大潛力,多給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因此筆者就設想讓學生上講臺做小老師來分析解題,不僅鍛煉了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培養其主動參與精神,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筆者在前期準備工作中,整理了一些試題的變式,針對同一題目的不同解法,并在講評時有意讓學生來把自己的想法與解法介紹給其他同學。
例如,對本次一模試卷上的第三題,我題目改變成:已知二次函數 與x軸交于為A(2,0),B(-2,0),求下方圖像所對應的x的取值范圍。這題考查了學生對于一元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間的關系,解法有兩種:代數法和幾何法,相對幾何法,代數方法學生比較容易想到,幾何法不容易想到,但解題過程相對簡單,兩者相輔相成,大部分學生用的是代數法;同學甲講評:因為A、B兩點在拋物線上,所以先把兩點代入到解析式,求出b=0、c=-4,又因為圖像在x軸的下方,即y
這樣一來,一部分學生會把這個作為一種自我表現的良機,上課時會聽得更加仔細,認真,幫助自己以后上講臺能夠表達得更完善,給后續工作帶來了長遠的發展空間: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可以聽到各種不同講解題目的方式方法,來選擇性地聽取適合自己的方法從而有所改進。而且有的時候學生通過對老師方法的內化,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同一個問題,非但讓自己對這一知識點達到了觸類旁通的境界,并且讓其他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因而通過此次的嘗試,不僅學生自告奮勇上講臺來分析題目的慢慢變多了,而且他們也慢慢能講到題目的關鍵點上。做小老師,有助于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求知欲,從而形成強大的學習興趣,不僅提高了班級的凝聚力,而且整個班級也形成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五、收獲與反思
筆者直接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了一次試卷講評模式的嘗試,由于是第一次,所以自己新奇的同時,學生也異常興奮,當初的設計思路是:首先想讓成績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上能有自主的時間,而不是反復地聽他已經懂的題目,否則一來浪費他們的時問,二來也慢慢地消磨殆盡了他們的興趣;其次是想在錯題方面為成績落后的學生講得更細,更透,幫助他們真正掌握相應的知識點。
經過幾次的反復嘗試實踐和對學生長期的觀察,分析了一下采取這種模式后,學生學習狀態與效果的優缺點。
優點主要有:學生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成績優秀的學生更加投入到數學的學習中來,產生了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學生養成了一套習慣:課前自行訂正試卷,整理錯題,先思考,然后小組探討和交流,做“小老師”,開發了學生的智力,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課堂氣氛明顯活躍,競爭意識加強;教師從學生做小老師的過程以及優秀學生的自主學習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彌補教學中的不當。
缺點主要有:分組比較粗略,成績優秀學生鍛煉的機會稍顯多點,成績中等的學生在課堂中的發揮程度不夠;成績優秀學生在解題時缺乏嚴密性,“眼高手低”,解題過程中跳躍性比較大;部分學生對于試卷上有些講評過的題目還是不理解,不會訂正。
這種模式下,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得到足夠的鍛煉,同時在解題時也容易出現眼高手低,所以筆者認為講評課中在加強優秀生題目的鞏固和提高上,更要求其解題的規范性和嚴謹性:發現其他三個層次即中等偏上、偏下和成績落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自主學習不夠,參與不夠,討論不夠,交流不夠,學生沒法處于一個積極創造,認真思考的狀態,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所以筆者認為中等學生要向優秀學生邁進,必須要增加課堂的參與度,并不是在優秀學生的引領下來解決問題,而是要通過自己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討問題,最終再解決問題,達到彌補自己以往知識中的漏洞,重建自己知識的結構,要求知識的橫向聯系和縱向的拓展;而對落后學生加以關注,讓其也能在數學的學習中嘗到甜頭,樹立自信,獲得成就感。只有讓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的結論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學生才會由“學會”知識變成“會學”知識。
參考文獻:
[1] 顧 敏.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校管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1).
[2]林小珊 學習金字塔理論在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實踐[J]當代職業教育,2012(12).
[3] 崔 雪 樊亞東.“學習金字塔模型在。電工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ll(4).
【關鍵詞】高中數學;試卷講評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客觀世界的動態過程。怎樣去調控這一過程,使之得到優化?筆者認為,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聯系和反饋來實現。而考試后的試卷講評,正是這種聯系和反饋的重要而且可靠的手段之一。
我們要明確試卷講評課的教學目的:
(1)糾正錯誤——糾正學生答題中的各種錯誤,掌握正確解法。
(2)分析得失——通過試卷講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考試。
(3)找出差距——讓學生認識到自身與他人的差距,認識自身學習實際與學習能力的差距。
(4)提煉概括——對知識、方法作進一步的歸納,站到數學思想的高度認識所學內容。
一、研究試卷是講評試卷的前提和基礎
(1)認真把握試卷的特性。教師應該定點定時參加做試卷,親身體會試卷的難度、知識點的分布等情況,一套試卷里共有多少個難點,屬于基礎知識的有多少,屬于基本技能的有多少,哪些學生陌生,哪些是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等等,把握學生容易混淆、出錯處,做到“胸有成竹”。
(2)準確把握學生的完成情況。要認真統計、分析學生的答題情況,沒有電腦閱卷系統的教師可自己制作統計表,選擇題只填錯選的答案,填空題錯的打×,正確的不填,解答題填實際得分,據此分析試卷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什么?要統計每題得分情況和對錯情況,哪些題答得不好,哪個環節失分較多,共性的還是個別的,有哪些獨特解法,有哪些典型錯誤,尋找原因。
(3)確定講評教案。要面向全體學生,明確講評目標、重點。對不同難度的試題要側重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相對應的處理方法,講什么不講什么,哪些題適合哪些學生,同時總結成敗,做好個人反思,最終形成教案,有的放矢,有備無患。
二、多頭并舉,創建合作高效的講評課堂教學
(1)激發學生聽講評課的興趣,爭取學生積極參與。考試后教師要及時講評。一方面可以引起學生對考試的重視,另一方面學生還有印象,可以及時解除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提高學習效率。講評試卷時要以鼓勵為主,肯定學生的成績,表揚那些答題有新觀點、新思路的學生,照顧大多數學生的實際。要特別是要表揚中等生和學困生答題的閃光點,挖掘數學美,體現趣味性、實用性,激發興趣,增強自信心。
(2)分清主次,重點內容重點講。“淡化技能技巧,突出主干知識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察”是高考數學命題的主要原則。教師在講評時不能按試題順序面面俱到,教法以啟發為主,不能簡單地告訴學生答案或刻板的按部就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重點講解,細致分析其考查思路、角度和設置方法,提煉思想方法,充分暴露解題的思維過程和思想方法運用過程,調動學生去思考,強化學生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理解得透、記得牢,從而形成好的數學思維。
(3)落實考點,優化典型題型。落實高考考點是講評的核心。教師應該對試題中遇到的重要題型認真挖掘,深化典型題型的講解。抓住一道典型的題目,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討論,尋求多種途徑解決,引導學生找出各答案的優缺點及錯誤的原因,從中選擇或補充最佳解法,發展數學能力。
三、試卷講評的特點
講評除遵循一般的教學規律和原則外,還具有自身的教學特點。
(1)突出針對性教師要準確分析學生在知識和思維方面的薄弱環節,找出復習中出現的具有共性的典型問題,針對導致錯誤的根本原因及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評講,另外對內涵豐富、有一定背景的試題,即使這個題目解答無多大錯誤,也應以它為例并對它豐富的內涵和背景進行針對性講評,以發揮試題的更大作用以及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強調層次性講評是全體師生的雙邊活動,但不同學生存在的問題不盡相同,因而要調動各層次學生都積極參與講評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收獲。這就要求教師從整體上把握講評內容的層次性,使內容層次與學生層次相吻合。
(2)注意新穎性講評課涉及的內容都是學生已學過的知識,但評講內容決不應是原有形式的簡單重復,必須有所變化和創新。在設計講評方案時,對于同一知識點應多層次、多方位加以解剖分析,同時注意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提煉升華,以嶄新的面貌展示給學生,在掌握常規思路和解法的基礎上,啟發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和一題多解,讓學生感到內容新穎,學有所思,思有所得。通過講評訓練學生由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發散思維過渡,提高分析、綜合和靈活運用能力。
(3)講究激勵性學生的情感,經常表現出強烈的兩極性,一場考試后常會引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結果。因而試卷講評時,不可忽視各類學生的心理狀態,要用好激勵手段。對各種優點的表揚要因人而異,讓受表揚者既有動力又有壓力,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善意批評的同時,應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學生都能面對現實,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振作精神,積極地投入到下一階段復習中去。
當然,講評試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風格,模式也不盡相同,最終引導學生反思與總結,有效糾錯,矯正缺陷,力求在講評中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提高。上好講評課注意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關系,注意學生學法指導,要精選范例,突出重點,注意形式多樣化,調動興趣,使講評課真正起到糾正錯誤,鞏固知識,拓寬思路,提高能力的目的,為提高教學質量打下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元平.《試卷講評的重要性分析》
我班共有46位學生參加考試,總分4277分,平均分93分,及格率100%,優秀率76.1%。
二、試題分析:
一年級數學期中試題較好地體現了人教版《新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和目標體系。具有如下特點:本卷注重考查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養情況,也適當考查了學生學習過程。試題內容全面,共計七個大題。試題整體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本試卷題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況和知識經驗出發,選取源于孩子身邊的事和物,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盡管平時教學中講、練比較全面,但通過這次檢測仍發現了一些問題:
1、不會讀題或讀不懂題意,理解題意能力方面差,這是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這也是失分原因最多的一項的,這些現象應該提醒我們低年級的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課堂常規訓練。例如課堂上多給學生們說的機會,充分考慮每一層次的學生需求和學習能力,滲透數學語言并加強學生說的訓練,是我們今后的一個教學思想。
2、由于粗心造成的丟分。像加看成減,丟、漏題等。本來學生會做,但由于粗心而丟分,比如今后計算題我們可以這樣要求學生:第一,抄一個數、一個符號就要養成回頭看一眼的習慣,這樣為后面結果的正確提供了保障,第二,要求學生每計算一步要進行簡單的驗算。第三,做完后要看一下最終的結果是否寫在了符號的后面。這樣的要求在習慣形成的開始比較費時間,但學生的習慣一旦養成學習效率就會事半功倍。
三、典型錯題分析:
1、第一題:看圖寫數,無人丟分。
2、第二題:比一比。(1)比高矮,無人丟分。(2)比輕重。多部分學生失分,其原因主要是學生對間接地比較不理解或粗心造成錯誤。從卷面上看學生看圖的能力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較差。
3、第三題:填空題。共5小題。其中第(1)看圖比多少(2)填> < = 號(3)填寫序數(5)考核數的組成和分解。只有個別學生丟分。主要原因是由于平時練習時不夠靈活,學生沒有有效地學習方法,或因為粗心,導致個別學生丟分。第(4)小題,看圖填空,考核基數、序數和方位,此題丟分較多。有鳳英等5位學生掌握知識不好;學逸、陳蕾兩位學生不會讀題;紫儀等8位學生不注意辨別方位(前后、左右);兩位學生漏題不做;14位學生弄錯三只和第三只(這是我上課時調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但因考試前一天剛自行測試了同圖形的題,并進行了講評,導致這十幾位學生因粗心而丟分。
4、第四題:統計圖形個數。考查學生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認識,大部分同學掌握不錯,能夠準確認出圖形,填出數字,并進行合計。但也有不少同學出現了錯誤,其原因是個別同學對圖形的認識不清或是粗心丟漏,而數錯個數。
5、第五題:分類。丟分的學生不少。原因同第三大題的第(4)小題。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掌握不透或根本不理解。
6、第六題:計算。個別學生因粗心丟分(算錯或漏題)。
7、第七題:看圖列式計算。這道題考查出學生靈活運用課本基礎知識和分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事物的能力。4位學生錯了一道題,出現錯誤原因:是學生不理解圖意,分析、推理能力比較差,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從而導致錯誤。還有兩位學生計算的結果出錯。在課堂上,缺乏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指導,今后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如: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讀題、仔細審題的習慣等等。
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對學生學習習慣和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夠,過分關注對知識的掌握,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抓得還不夠。
2、課堂教學不夠扎實,個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得不好,當時應對其加以輔導。
3、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舉一反三的靈活性的思維有待于提高。
4、對學的知識缺乏廣度的關注,同時忽略質量,導致有的同學,學一道忘一道,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5、對個別學生關注不夠多。
五、自我反思與改進措施:
1、依據《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加強直觀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備好課,,每一課都要做到“有備而來”。聯系生活實際,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思維水平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
3、注重雙基。加強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使學生學有所得,學的扎實。
4、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如:聽課認真、審題細心、答題仔細、書寫規范、勤于思考、樂學善問等等。
5、關注生活,培養實踐能力加強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的聯系,讓學生適當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接觸一些開放性問題,改變數學教學過于追求“精確”、“答案”和“化”的狀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情感發展空間,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注重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思考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