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工儀表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電工電子實訓;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5-0124-02
《電工電子技術》是許多工科專業的基礎課或者限定選修課,電工電子實訓的目的就是使學生熟悉和掌握電氣電子元器件的結構原理、安全用電的基本知識、基本控制電路的設計、一些實際操作維修的基本技能和技巧等。我校自開設電工電子實訓教學以來,尤其是近幾年學校的大發展、人才引進,實訓教學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實訓中,我們遇到不少的困難和問題,通過不斷的探索與總結,積累了一些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經驗?,F介紹我校在電工電子實訓教學中碰到的一些問題和解決辦法,供廣大同仁參考。
1.電工常用儀表的使用和基本測量。常用的電工儀表有:萬用表、鉗表、兆歐表。實訓時,首先讓學生了解三表的基本結構和工作原理,然后對照儀表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使用它,最后結合元器件及線路介紹儀表的具體測量方法。實訓中存在的主要問題:(1)大部分學生都不太熟悉實驗室的儀器儀表,在使用萬用表進行基本測量時,經常出現轉換開關使用錯誤,造成測量數據不對或者誤差較大,甚至造成儀表損壞,紅、黑表筆插錯等。如用電壓檔測電阻;有的學生由于好奇心或者誤操作,用萬用表電流檔測電壓,有一次學生用電流檔測交流220V電壓,引起實驗樓總開關跳閘;用大量程測小容量等。(2)進行晶體三極管檢測時,部分學生由于不懂晶體三極管的結構原理,所以連管型與管腳的判別都不會。采取的措施:(1)對于指針式萬用表,首先向學生介紹它的結構原理,測量時首先要進行機械調零與歐姆調零,若要測量電流或電壓,應先進行機械調零;如果是測量電阻,則應先進行歐姆調零。測量前要先選好檔位,選對量程;初選時應從大到小,禁止帶電切換量程,量程選擇原則是“U、I在上半部分、R在中間較準”,使用時還要注意紅、黑表筆在插孔中的正確使用等。(2)測量晶體管或集成件時,不得使用R×1和R×10K量程檔。用萬用表識別晶體三極管的管型與管腳時,分兩步進行:第一,管型與基極的判別。將萬用表撥到R×100Ω或R×1KΩ歐姆檔,如圖1所示,將萬用表任一表筆先接觸某一個電極,另一表筆分別接觸其他兩個電極,當兩次測得的電阻均很?。ɑ蚓艽螅?,則前者所接電極就是基極,如兩次測得的阻值一大、一小,相差很多,應更換其他電極按上述方法重測。確定基極后,如果與基極相連的是黑表該管屬NPN型管,反之則是PNP型管。第二,發射極與集電極的判別。將萬用表的兩個表筆搭接到另外兩個管腳上測試,用手摸住基極和假定的集電極,但兩極不能相碰,將表筆進行對調測試,通過比較兩次的阻值大小,阻值小的一次測試中,(假定是集電極)表筆所接的管腳為集電極,另一管腳為發射極。我們知道,為使三極管具有電流放大作用,發射結需加正偏置,集電結加反偏置。據此,對NPN管:UC>UB>UE,黑表筆與假定的集電極相連;對PNP管:UC
2.照明線路安裝與運行。在家庭電路、辦公場合、車站碼頭等公共場所都少不了照明,盡管電氣照明的電光源與控制開關各不相同,但原理是一樣的,照明燈電路原理圖如圖3所示。
對于照明電路的連接,常見的問題有:電路的控制開關接在出線上,不符合安全用電要求;三孔插座的接線(如N線與PE線)接反,通電后造成控制線路的漏電開關跳閘;接好電路后沒有進行線路的檢查,容易產生短路、接地故障等。解決的辦法:對學生進行安全用電教育,強調控制開關要接在電源進線上,即電流先進開關后到用電設備;三孔插座按L線用黃、綠、紅,N線用藍或黑,PE線用黃綠雙色線,并且按如圖4接線;按要求進行通電前檢查等。
3.電動機控制電路的連接。存在的問題:不了解低壓電器結構,實物與原理圖對不上;接線不按規范,如一條線中間有接頭、導線的接頭太短或太長,容易造成觸電或接觸不良等;部分學生不會檢查線路,判斷所接的線路正確與否。解決的辦法:實訓時,首先讓學生了解熟悉所使用的工具、控制線路及其元器件;然后對照實物與原理圖,介紹元器件的線圈、觸點在控制電路中對應的圖形符號,讓學生學會按圖接線。實訓中強調接線規范、反復指導并示范電路連接操作;通電試機前強調要進行主回路、控制回路及主要元器件的檢測,防止如設備損壞等意外情況的發生,做到安全用電。
4.電子技術的實驗。包括:基本電子元器件的認識與測量;整流濾波穩壓電路;單管放大電路;基本的集成運算電路等驗證性實驗。實訓中常見的問題:測量數據不正確或者誤差較大,輸出波形不對,電路連接不正確等。采取的措施:首先讓學生了解掌握電子元器件的正確檢測方法和常用電子測量儀器(如:示波器、函數信號發生器)的使用方法;其次熟悉實驗電路的工作原理、特點并正確接線;檢查線路確認無誤后進行實驗數據的測量,如數據不正確或誤差較大,就應檢查線路的故障并排除。例如整流、濾波、穩壓電路,如果輸出的整流電壓、整流濾波電壓或者最后的穩壓不符合要求,就應逐一檢查電路中的整流二極管、濾波電容、穩壓三極管是否被擊穿或開路,電阻元件參數是否符合要求等,并及時處理。
5.數電、模電實驗箱的維修維護。在電工電子實訓教學中,數電、模電實驗箱是最常用的儀器之一,上學期我校進行了實驗儀器的專項維修維護工作,其中數電、模電實驗箱的主要故障及檢查處理情況如下:(1)高精密可調電位器、可調直流信號源不能正常使用,頻率計顯示不正常;經檢查是由于電位器的銅絲被扭斷或虛焊,信號源插口松動、老化、接觸不良,頻率計的芯片被燒壞。處理辦法:更換電位器與芯片,用酒精清洗插口并鍍焊。(2)函數發生器沒有信號輸出,+12V短路報警器不響,3DT6F(GPS)不能正常放大;經檢查是由于發生器中DDS芯片、蜂鳴器、3DT6F(GPS)被燒壞,更換后,已恢復正常。(3)部分電解電容無法正常使用,電源指示燈不亮、實驗箱不通電,電感線圈電阻為∞;經檢查是由于電容被擊穿或開路,電源開關熔斷器燒斷,線圈斷線,通過更換保險、電容和電感線圈,恢復正常。(4)數字觸發按鍵壞,數碼管顯示不正常,頻率發生器不起作用,單次脈沖源壞,十六位邏輯電平燈不亮;經檢查是由于按鍵輕觸三聯開關、數碼管驅動、單次脈沖源模塊及邏輯電平電路的三極管等元件被燒壞,更換后恢復正常。
電工電子實訓,培養和鍛煉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我校校內電工電子實訓基地已初具規模,除了完成相應的實訓教學任務外,還承接對外業務,支持學生進行電工電子類科技創新活動等,為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培養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閆孝姮,朱鳳龍.電工電子實訓教學常見問題分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8(1):157-159.
關鍵詞:電工電子技術;“教學做”一體化;教精學實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2)12-0099-02
《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是高職工科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程,傳統教學注重理論教學及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課程教學和學生專業脫節,教學方法和高職學生特點脫節、這種教學模式十分不適合高職學生實際,學生學習缺乏興趣,教學效果差。在教學改革實踐過程中,我校堅持“教精學實,夠用、適用、能用、會用”的教學原則,深入研究高職教育規律,實施課程建設。我校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職業行動能力為中心,以“工作過程”和“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項目為載體,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以電工電子實訓室為教學實踐基地,實行“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即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及任務的實施相輔相成。其實質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感受情景教學的氛圍,在項目教學中學習技能,獲得能力。在實施的過程中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同行的認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質量明顯提高。
改革教學內容,實現“教精、夠用、適用”
只有“教精”,才能“學實”,據高職學生實際,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把課程中適合高職學生的精華內容提煉出來,設置若干典型工作任務和學習情境,將“精華的”,“夠用、適用”的教學內容貫穿到各個學習情境中。將教學內容及職業技能訓練融入到學生的工作任務完成中,教師進行必要的知識教授和技能訓練,融“教學做”一體,學習情境按照簡單到復雜,學生主體作用增強的順序安排。將原有學科體系下的課程內容按職業要求分解為4個工作任務,分別為電工儀表的使用、交直流電路的分析、典型電動機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電子元器件的認識及應用。
任務1“電工儀表的使用”是以學生未來職業活動為導向,以“電工儀表的測量”為載體,進行學習情境設計(見圖1)。由于在學生將來從事的數控機床行業中,經常要對機床電氣設備進行維護和檢修,萬用表的使用技能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該學習情境的設計和教學,在利用萬用表對交直流電路的測量和研究的實際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利用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在完成每項工作任務的過程中,了解直流電路的基本規律,包括基爾霍夫定律、戴維寧定理等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及交流電路的基本規律,在這種學習情境中,避免了繁瑣的理論推導和習題,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對交直流電路的規律印象深刻,并鍛煉了學生的基本職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如任務3“典型電動機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是基于學生未來從事的職業活動領域——機床電氣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而設計的,以“電動機控制線路”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從簡單到復雜,摒棄了先介紹低壓電器構造原理,控制原理圖的分析,再做實驗的傳統教學步驟(見圖2)。
在教學中,通過運用任務驅動法,學生可在完成每項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對電動機各種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常用低壓電器及電動機的構造與原理,了解繼電接觸控制的原理,掌握電動機典型控制線路的控制原理與組裝、調試與故障檢測的基本技能。
改革教學模式,實現“學實”
我們在教學中摒棄了以往先理論后實驗驗證的傳統教學方法,融“教學做”一體,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法為主,以“引入—告知—任務提出—計劃—實施—檢查評估—歸納深化—創新”為教學基本模式,結合教學實際靈活掌握,學生完成任務時積極性高,完成任務后,獲得強烈的成就感,培養了基本職業技能,教學效率高,實現了“學實”。
如“電動機點動、連續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是工作任務3“典型電動機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中的典型學習情境,通過任務驅動法,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通過對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認識常用低壓電器及電動機的構造與原理,掌握電動機典型控制線路的控制原理與組裝、調試與故障檢測的基本技能。課程設計如下:
(一)引入
通過回顧學習情境“電動機直接啟動線路的組裝”,提出直接啟動電動機時,人與電動機的三相動力電路近距離接觸具有危險性,一般的設備都是用按鈕來啟動電動機,進而引入學習情境“電動機點動和連續控制線路的組裝和調試”。
(二)告知
通過工作任務單,明確知識目標和技能目標,即了解交流接觸器和按鈕的構造、原理、圖形及文字符號;掌握電動機點動和連續(自鎖)控制的控制原理。會組裝電動機點動和連續(自鎖)控制線路,會進行線路故障的診斷與調試,從而使學生有目標地完成任務。
(三)任務提出,計劃,實施
提出工作任務,即電動機點動、連續控制線路的組裝與調試。先完成電動機的點動控制的組裝,然后在點動控制線路的基礎上進行連續控制線路的設計和組裝,可以直接讓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計劃,根據學生實際,也可以先進行點動線路的實物演示,給學生以感性認識,介紹點動線路的特點與應用,引出點動控制線路的工作任務。
接觸器和按鈕的研究 通過點動控制線路的演示,教師引出線路中有兩個重要元件,即按鈕和交流接觸器,根據實物和學習資料,指導學生研究交流接觸器和按鈕的構造,原理及圖形和文字符號,先由學生自主研究討論,然后由學生介紹對元件的了解,最后由教師歸納深化。
組裝點動控制線路,學生自主計劃實施,教師指導 教師根據學生情況,根據控制原理圖簡單介紹點動控制的原理,然后學生進行組裝,也可以直接讓學生組裝電動機點動控制線路,并學會分析控制原理。請一組學生到演示臺進行組裝,組裝完請學生講解組裝方法和控制原理,教師總結。
設計組裝連續控制線路 提出機床在正常加工時,主軸需要長時間連續運轉,所以點動控制不適用,進而引出“電機連續控制線路”的知識點。為培養學生初步設計線路能力和創新能力,請學生在點動控制的基礎上對電路進行改裝,實現連續控制,同時明確連續控制的控制要求,讓學生討論,探究,動手組裝電路,教師啟發指導,學生討論,探究,教學做合一。任務完成后,請學生到前面介紹自己的設計線路,并對示教板的電路進行改裝,并講解。
歸納深化 教師歸納連續控制線路的設計思路及自鎖控制原理,連續控制線路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掌握知識目標。
(四)創新:典型故障分析與檢修
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會組裝電路,而且還要會對電路故障進行檢修,要會根據故障現象和控制原理,進行故障分析,找出故障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檢修。教師設置典型故障,根據故障現象分析判斷故障產生原因并進行檢修。學生觀察故障現象,分析故障原因,總結故障檢測規律。
加強技能訓練和考核,實現“能用,會用”
對課程在學生未來職業活動中的技能要求進行調研,根據專業需要,在教學中設置基本技能訓練項目,如電工儀表的使用技能,控制線路的設計、組裝與故障檢測技能,電氣識圖技能等。在學習情境中制定技能目標,從而使學生能有目標的進行技能訓練,每個工作任務完成后,學生技能水平都會得到提升,從而使學生不斷獲得成就感,提高了學習興趣。在技能訓練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教學效果,培養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敖虒W做”一體化教學的實施,提高了教學效率,節省了很多教學時間,可以進行逐一的技能訓練和考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真正掌握技能,得到學生的認可,特別是過去的“差生”,在新的教學模式下,表現絲毫不差,學習興趣大大增強,實現了“能用、會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路建彩,褚建立.工作過程導向課程開發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2).
[2]宋春燕,羅小平.以培養職業行動能力為核心的學習領域課程模式——德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8(8).
[3]朱亞興.基于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平臺建設[J].職業教育研究,2010(12).
關鍵詞:實訓;電工基礎;實用人才
目前我們許多職業學校高喊著讓學生“做中學”,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事實上仍停留在“學中做”。學生以學習老師傳授的知識為主,動手操作在極大程度上只是對教師所授知識的練習或簡單驗證,很少能體現孩子們的主體性探索,更缺乏創造性。因此,在職業教育中起主導作用的我們,需不斷改變教育理念,努力探索如何讓學生真正“做中學”。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將美國的“木匠教學法”引入到日常電子電工教學中,真正讓學生“做中學,學中做”,從而體現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的職教理念,將學生培養成既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實用型人才。
一、夯實理論,指導實踐
中職生普遍重操作、輕理論。在思想上更是愿意接受直觀實際、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排斥高深莫測的理論教學。他們在初中接觸過電工基礎的大部分知識,但不夠全面,不夠系統,而且他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尚有欠缺,無法全面掌握課程的理論基礎知識。學生的這一現狀,向我們中職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如何讓學生快樂地學習理論知識?
(1)巧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以其獨特的教學效果,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喜愛。巧妙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為學生營造現代教育環境,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活躍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效率。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聲、色、影、像向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從而解決了《電工基礎》理論性強,概念多,原理抽象,內容繁雜,公式眾多等造成的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問題。例如在電磁感應章節中的霍爾效應,該部分的重點是在磁場中通過電子走向判定電場方向,最終在磁場和電場的共同影響下電子受力平衡問題。傳統教學中板書很難同時表達出電子在磁場和電場共同作用下的走向,而且一般學校不具備這種實驗能力。這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知識學生實在不易理解,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搞清楚,學生就無法判定電場方向。此處用flash制作一個模擬電子在磁場電場中的運動軌跡,在課堂講解時邊播放邊進行講解,學生就一目了然了。運用多媒體不僅有助于學生對這個效應的理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更生動地回顧電場和磁場中帶電粒子的受力走向問題,整個教學過程變得事半功倍。
(2)借用木匠教學法。一度風行美國的“木匠教學法”就是給孩子們一些木塊和測量工具,讓他們自由測量木塊的長寬高,然后用木塊拼搭一些簡單的物體。這樣孩子們在對木塊的實際測量、拼搭等操作中既認識了尺子等測量工具,也理解了線段長短之間的加減關系等,真正體現了做中學這一理念?!澳窘辰虒W法”使孩子們始終處于一種具體的、操作性探索活動中,極大鍛煉了孩子們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孩子們有充分的機會發展其自主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在講解電子電工專業課《電工基礎》中的電阻及其測量時,可以從了解、發現和應用三個梯度進行教學設計。首先發給每位學生各種類型的電阻器,讓他們觀察形狀、外殼字樣,對電阻器有個感性認識,然后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如何測量電阻,結果全班學生的設計方案五花八門,雖然他們的設計未必全都正確,但他們真正了解了萬用表、兆歐表等常用儀器,又掌握了電路連接。學生的潛能被充分挖掘,他們通過參與探究,親身體驗到探索科學的艱辛及由此帶來的成功的樂趣。最后探究電阻定律,它是一種規律不是概念,因此可以從猜想開始設計實驗,得到數據后進行教學分析和討論,最后驗證。學生們帶著強烈的好奇心,經歷了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索,得出了令他們自己滿意又難忘的結論。這樣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了“再發現”或“重新發現”的過程,他們就成了一個“發明家”?,F代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很多知識很快被更新,只有讓學生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他們才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進步。
二、挑戰實踐,發展自我
職業學校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他們的專業素養將對他們的職業生涯有著深遠的影響。在學校期間是樂學,走向社會參加工作是熱心工作,這就要求中職生在校時不斷實踐訓練,不但練好技能,而且要鍛煉相關的意志。
(1)制訂合情合理的實訓目標。制訂實訓目標要充分考慮分析學生的興趣、能力和職業崗位要求等各種因素,既要有的放矢,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成功的果實,又要量力而行,穩步前進。對于操作簡單的如熟悉各類常用電子儀表儀器的性能與使用方法這類實訓項目,教師必須督促全體學生進行操作。尤其是動手能力差的學生,甚至必要時進行個別指導,教他們操作要領、竅門和方法,以保證他們能按時完成操作任務,順利過關。隨后幫助他們總結:出現問題時學會分析、判斷,找出問題所在,然后再進行處理,這樣學生完成了具體實訓項目的同時,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迅速得到了提高。對于那些動手能力強,操作熟練又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增加他們的實訓內容或實訓難度,擴充他們的技能和知識面,必要時將他們集中實施專項強化訓練,讓他們熟練掌握各項技能,為各級各類的技能大賽選拔作準備。
(2)選擇與時俱進的實訓內容。電工技能實訓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電工電子相關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技能,同時也為他們進一步掌握基礎知識、熟練運用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實訓內容不單單只考慮知識結構,還要充分考慮到實用性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如室內照明線路的安裝與排故,要求學生正確使用數字式萬用表、低壓驗電器及常用電工工具,能根據要求用塑料護套線、塑料硬線及線槽在木板上進行正確、合理的布線,會分析熒光燈電路的工作原理,知道家庭配電器件和導線的估算與選用方法,內容相當實用,學生操作積極性高。為了便于實踐,又采用了在木板上進行模擬安裝的方法,每個學生都會大膽細致地投入操作,實訓效果好。在這個實訓內容中,萬用表、兆歐表和鉗形電流表及電工常用工具的使用貫穿始終,學生完成訓練任務的同時,熟練掌握了基本電工儀表和常用工具的正確使用方法。
選擇與時俱進的實訓內容,適應當今電子技術應用的特點,實訓內容的設計一定要轉化。近年來電子產品成幾何級別出新,其內部基本電氣控制線路都大同小異。通過基本電氣控制線路項目實訓,讓學生學會組合開關、螺旋式熔斷器、按鈕、交流接觸器、熱繼電器、行程開關、時間繼電器等常用低壓電器的識別、檢測、選用和安裝;讓學生學會點動、自鎖、正反轉、位置、順序、星形—三角形降壓起動等基本控制線路的裝接與通電試運行前的自檢;學生會根據原理圖畫線路的布置與接線圖。學生掌握這部分實訓內容后,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上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3)在實訓期間發展學生能力。為適應社會形勢,我們的教學要密切注意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興趣和能力,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學習和更新知識,以此來適應這個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要以應用為主線,體現基本理論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突出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學會吸收和處理信息,能運用已學知識去學習新知識。另外,今后的工作崗位中必然存在無法估計的困難需要克服,因此在實訓中要不斷鍛煉學生的意志,鼓勵他們勇于克服由設備、技術、產品等更新所帶來的各種困難。
總之,《電工基礎》是職業學校電類專業中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技術基礎課,是學習電工專業知識必要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操作基礎。學生不但要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具備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作為專業課教師理論、實踐兩手都要抓,而且兩手都要硬。
參考文獻:
[1]徐榮亮.物理實驗設計與指導[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關鍵詞:計算機電路 教學大綱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157-01
1 關于教學大綱的修訂
在教學大綱的修訂上,應強調根據現代高職學的實際重基本理論的學習,基本方法的掌握,基本概念的理解 的原則。教學重點應放在強化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掌握及準確運用定律和公式,弱化某些推導和公式記憶上。比如,在講授電路的基本分析方法這一塊內容時,對于計算機網絡專業應該重點講授基爾霍夫定律,正弦交流電路;在講授電工技術時重點講授電工儀表的使用、供電與安全用電;在講授電子技術時重點講授且重模擬電子技術的集成運算放大器的應用和直流穩壓電源,數字電子技術的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等;且重在“使用”,而非“推導過程”。
按照傳統單一學科知識結構,要使學生全面掌握計算機網絡設計與安裝操作相關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傳統模式下學生素養相對較差,因此需要對計算機教學大綱內容進行修訂。在教學大綱修訂過程中,應以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實際需求與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從龐大且內容復雜的電路分析學科知識中篩選出有價值的內容信息,而后再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對計算機電路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定位與構建。當然在教學大綱修訂中可以會遇到一些難題,所以在修訂中對教學大綱教師的要求也分外嚴格,負責計算機電路教學的教師應與相應專業的教師做好密切溝通,以免在計算機電路課程教學中偏離主題。不僅如此,在教學大綱修訂中,還需要負責計算機電路教學的教師對計算機網絡專業知識結構與基本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理解其內在含義,也就是該教師需要具備淵博的知識面及一定的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能力。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并非簡單的刪減與簡化,而是集中力量將計算機電路基本定律及基本概念有效連接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知識點,強化學生對基本知識理論的掌握力度。
2 對強化和改革實踐教學環節的探討
傳統模式下的計算機電路實驗主要以驗證實驗為主,這種實驗方式所產生的教學效果并不是很突出,目前已經無法滿足高職院校教育的多種需求。對于學生而言,計算機電路課程不僅是電路知識的入門,同時也是計算機網絡布線專業與網絡技術專業技能的入門。因此應結合高職院校教育的需求,在實踐中不斷轉變教學模式,例如在計算機網絡技術技能培養中,可以借鑒“新手―高級學徒―合格者―熟練者―專家的培養模式,該培養模式可以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種階段性教學模式,這樣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際操作能力。
計算機電路試訓中包含了諸多內容,大致可以將其分為三部分,首先是電工基本技能訓練實驗,主要培訓學生對計算機線路的搭接、計算機網絡內部各個元器件的識別以及示波器與萬用表等多種通用儀器儀表的正確使用操作。其次是驗證性實驗,這是傳統計算機電路實驗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該實驗模式在計算機電路課程中已經形成一個相對完善成熟的實驗體系,利用實驗的方式可以驗證計算機電路理論知識,讓學生對電路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當然要達到實驗教學目的,教師應根據不同專業需要及實驗操作具體情況對實驗方式進行修整,以此達到理想的實驗教學效果。再者是工程應用型實驗,以學生專業需要為依據進行開發,例如對現有機房的信號線路以及電源線路中存在的故障進行檢修,獨立對需要使用的元器件及儀器儀表進行選擇,制定計算網路實驗布線方案設計方案,采取科學合理的測量方法。
過去的驗證性實驗一般安排在相應理論教學內容之后。我認為,應該根據授課內容的實際需要安排實驗時間。比如電路實驗平臺的使用實驗,安排在所有試驗之前做,并設置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通過該實驗,讓學生感覺是自己歸納總結出的平臺個按鈕的作用、平臺功能分區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項,使學生對實驗平臺的使用效果更好。再比如,在講晶體三極管各級電流之間的關系、三級管放大原理及各級間電壓的關系的概念之前,安排一個晶體三極管的研究實驗,給學生一個感性認識,并讓學生了解,基極電流的變化將影響集電極電流的變化,基極電流與集電極電流之和等于發射極電流。通過這個實驗,不但為概念的理解提供了感性認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實訓課要求應設計成工程技術與技能綜合應用型課程?,F以計算機網路實驗室布線方案的設計為例,作如下的設計和要求:(1)知道計算機網路實驗室布線所需的材料及器件設備有哪些;(2)掌握設備材料及其參數的識別、選擇與采購;(3)掌握電源線和網絡信號線安裝布設位置及固定和連接方法;(4)學會排查故障和維修;(5)學會萬用表檢測電源線的鏈接情況;(6)學會用網絡專用儀器檢測信號線的連接情況。
3 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
理想的課堂教學模式應該是教師在掌握多種教學模式,并了解不同模式的適應條件及其局限性的基礎上,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情境所選擇的最適當的教學模式。
最近,興起了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型。我認為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型對我們高職學生基礎差底子薄、理論思維差的實際情況更具有針對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068-02
一、項目教學法簡介
所謂項目教學法,指的是師生共同通過一個具體的、與日后工作環境非常類似的“項目”進行教學,并通過項目的實施得到一個具體的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產品。它的實施需要經過“確定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實施計劃、項目評估、歸檔或結果應用”等五個步驟來完成。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它主張先練后講,先學后教,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學生唱“主角”,而老師轉為“配角”,實現了教師與學生角色的換位。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根據項目的任務去制定計劃、獲取相關知識與信息、制定具體實施細節、完成項目、檢測成果、評價反饋等,學生要去自主的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學習方式由被動式的接受變成主動去探索;與此同時,教師從傳統的教學者轉變為指導者與管理者,對學生的學習進度安排、學生關系的協調、學生職業技能及職業習慣的養成進行指導和管理。項目教學法在有效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同時,不但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主要的是提高了其動手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及良好的職業素養,大大的縮短了企業需求與學生實際素質的距離,使培養出的學生更受企業的青睞。
二、《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程概況
作為電力系統的核心專業課程,《工廠電氣控制技術》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電氣類專業中的教學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這門課程難度不是很大,但因其知識覆蓋面廣、實踐性強,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常用低壓電器和電氣控制的理論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電氣控制裝置的安裝、布線、調試等實踐技能,因此,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按部就班的“先理論后實踐”地進行教學,很難取得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筆者所在學校采用的是湯煊琳主編的《工廠電氣控制技術》(項目式教材),該教材摒棄了傳統教材“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病,結合目前高職教育“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的課改方向,在教材的編排過程中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根據教材具體內容,結合本校實訓室的具體情況,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嘗試在本校五年制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工廠電氣控制技術》專業課上采用項目教學法,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項目教學法在工廠供電專業課上的應用
1.確定項目任務。針對五年制中職班學生基礎差、自我約束力不足、學習勁頭不夠的具體情況,參考教材內容及校內實訓器材的實際情況,確定以“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運行控制線路板的設計與制作”為具體項目,確保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同時,掌握斷路器、熔斷器、接觸器、繼電器等常用低壓電器的基本原理及動作特性,學會使用測電筆、電工鉗、萬用表、鉗形電流表等各種電工工具及電工儀表,并掌握電氣原理圖路的繪制原則及簡單線路的設計工作。
2.分階段實施項目。第一階段:項目的開發動員。為了確保項目的順利完成,在項目開始前,必須告知學生本項目的意義、應完成的具體任務、項目完成所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以及項目的開發流程和考核辦法等具體內容。在動員的過程中,通過展示案例效果,講述該項目對其日后就業的影響,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能主動地參與到項目的開發工作中來。第二階段:學習項目完成所必須的基礎知識及技能。要完成本項目,需掌握的知識有:常用低壓電器的種類及功能、電工工具及電工儀表的使用、導線的連接與絕緣恢復、電氣原理圖的繪制、電氣控制線路的基本規律和電氣裝配等。在這一階段,主要是學習掌握這些知識點及技能,為下一階段的開發項目模塊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的學習方式主要以自主學習為主。首先,教師通過具體的操作方法來講解所要掌握的新知識及技能,隨后,學生自己動手練習操作,完成具體項目。例如,導線的連接與絕緣恢復,教師在操作的過程中講解導線的剝削、連接方式及絕緣帶的包纏方法等知識點,教師示范一次后,由學生親自動手練習。這樣,通過在實訓室里講訓結合的方式去學習新知識的過程,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明顯。階段考核主要安排在每個模塊學習結束時。教師給出完成項目可能會涉及到的模塊任務,例如:常用低壓電器的識別與檢測、拆裝與檢修及控制線路中的故障檢修等,學生根據項目的具體要求去學習,完成后,小組內先自己評估,再由小組間進行比較,最后由教師進行總評。通過師生共同的評估討論,幫助學生解決處理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找出其優點與不足,為下一階段的實施打好堅實的基礎。第三階段:根據項目要求將其建設出來。此階段可通過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①成立項目開發小組。具體項目的完成,往往需要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教師根據項目的難易程度、所帶班級學生的人數及學生的個人能力,以5~6人為一個小組,使其分組完成項目。每個項目小組由其成員選定一個小組長,負責本組成員的任務分配、監督實施等各個方面的工作。②編寫項目計劃書。項目計劃書的編寫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計劃書樣本,解釋清楚項目的具體任務、實施步驟及計劃書的編寫原則和注意事項,指導學生完成該項目計劃書的編寫。③實施計劃,完成項目任務。項目的實施階段是項目教學法實施的核心環節。在此階段,教師要及時恰當的給學生以指導,解決學生遇到的具體困難,并督促其按時完成項目任務,達到教學目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期召開組長會議來了解各個小組的具體進展情況,并適時的給予提醒和指導,保證學生在原定的課時內順利完成項目任務。
3.項目評估階段。項目完成后,需對整個過程進行評估。評估方法可采用分組講解和展示效果的方法,再由學生自我評價和老師總評。自我評價可根據學生所參與項目的完成情況及質量、及個人在項目開發中的參與度、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多少來評判;教師評估不但要總結各個小組的完成情況及完成過程中的思路和技巧,還需要指導學生對項目進行拓展和延伸,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工作中能處理類似的問題。
四、應用效果評價
經過教學實踐,以“三相異步電動機正反轉運行控制線路板的設計與制作”為具體項目,在《工廠電氣控制技術》課堂內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相比于傳統教學方法,具有以下優勢:教學目的明確,為了完成既定項目,學生必須有目的的進行學習,否則不能完成任務;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例如在進行常用低壓電器的拆裝與檢修模塊學習時,事先設計出的故障點,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主動去探索新知識;教學效果明顯——通過項目的制作,與傳統教學方式相比,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較深刻,項目完成后,學生具有較強的成就感,對未來的工作躍躍欲試。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校硬件設施不夠完善,教師綜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教學過程松散,學生管理難度加大及所需課時量較大等。以上這些問題有待于我們進一步摸索和改進,力求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湯煊琳.工廠電氣控制技術[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威廉,H.克伯屈.教學方法原理——教育漫談[M].王建新,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的幾個關鍵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4.
引言
高職維修電工技能的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專業性: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課程內基本的概念及相關技術操作原理。另一方面該課程又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對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再有,隨著當前國民生產、生活環境的快速變化,對高職維修電工技能的創新性也提出了新的預期。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在新的時代環境中,高職維修電工技能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與此同時,也被時代賦予了新的要求。因此,打破傳統傳統重理論的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三階段訓練法”意義深遠。本文致力于高職維修電工技能“三階段訓練法”的探索及實踐研究,以期對當高職維修電工技能的科學培養提供有益理論支持和實踐引導。
1 “三階段訓練法”的內涵分析
1.1.“三階段訓練法”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觀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高職維修電工技能教育往往傾向于教材理論的傳授,把一個技能專業以單純語言信息機制開展顯然是不科學的,造成學生動手實踐能力不強,畢業后工作的開展面臨重重困難?!叭A段訓練法”強調把概念原理與實踐技能有機融合,以概念原理為基礎和指導進行實踐,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檢驗原理,并拓寬思路達成創新性思維。理、實、思三元促進,有機提升高職維修電工學生的綜合能力。
1.2.“三階段訓練法”的三元因子
首先,傳承性教學。技能的熟練掌握需要以系統的理論儲備為基礎,所以課本知識和教師的經驗是構建學生相關電工知識的基石。當然,理論傳授方式要盡量做到生動易懂。其次,培養性教學。打好理論基礎后,開展學生動手能力的教育,走向車間和實驗室,實踐訓練技能,檢驗理論。再有,創造性教學。繼傳承性教學和培養性教學之后的更高層次教育,明確理論間的邏輯關系,切實學生發現問題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走向崗位做準備。
2.“三階段訓練法”在實踐中的應用
2.1.基礎電工知識講解
電工基礎知識是電工技能入門的關鍵,是技能使用的必然要求的知識儲備。在高職電工知識教學中,《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和《電工儀表》“三段式”訓練法第一段的必學內容,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使理論教學更直觀和具體。雖然該階段以理論教學為主,但其最終目的還是為學生動手實踐環節教學創造基礎條件。
2.2.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
實踐能力是高職電工教學的最終評價準則,該階段是理論教學的延續,是電工基礎理論和動手實踐環節的轉折點。授課地點應轉到實驗室或試驗車間??刹扇“咐?,用不同情況的案例來培養學生的電路故障排除、元件組裝及電路設計等動手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拓展認識、鞏固知識。
2.3.創造能力的培養
理論指導實踐,實踐檢驗理論,在兩者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掘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在創造能力培養階段,訓練的方向應為充分融入具體作業環境,加強團隊式的互助合作??蓪W生分組,給予一定的課題考驗,最終進行理論創新匯總和操作實踐總結。經過教師的現場指導,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高職電工維修技術三階段訓練法教學實踐探討
3.1.教學情境設定在三階段訓練法教學模式中,情境設定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積極性的至關因素。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要注重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致力于把學生踏出校門后的工作環境還原到課堂學習環境中,使課堂任務的消解過程與現實問題解決進程相類似。例如在電工基礎課程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課程內容需安排在電工技能實訓室或者一體化教室進行。
3.2.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首先要對高職電工理論知識做全面的講解和闡述,然后適當的布置一些相應的任務,允許學生討論和研究,學生可以通過發現問題、研究問題進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能動性。其次,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在實踐課中教師要以身作則和學生一起動手,這樣可以更為直接的引導學生投身實踐課程當中,而且要提示學生,盡量讓學生獨立解決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3.3.教學小組劃分
首先對學生均量分組,3-5人為宜,再把分成的小組命名為不同的單位,挑選能力較強者為小組長,將已經規劃好的任務分給不同的小組[2],小組長負責記錄實踐情況,小組成員要嚴格地按照老師交代的任務去完成,如果遇到困難小組長要負責與其他小組互相交流和研究,前提是盡量組內解決,然后記錄下來讓老師指導。
3.4.考核體系建立
高職維修電工技術“三階段訓練教學”成果的考核,要做到科學嚴謹,就必然要求其由理論與實踐兩大板塊構成,而且需要突出實踐在教學成果考核中的地位。其中《電工基礎》理論筆試成績大體可占總成績的30%,任務實踐完成度考察占總成績70%左右,兩部分成績相加得出總成績。
4.結語
總之,在高職維修電工基礎課中教學中應用“三階段訓練法”,不僅能充分提升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且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職業素養提升,在走出校園之后,能夠更好適應新工作,更快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課堂模式;保障體系
作者簡介:黃光輝(1966-),男,四川內江人,內江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四川 內江 641000)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35-0062-02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中指出:高職教育要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的主要手段。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是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
一、以實踐教學為主體,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
1.定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面向生產第一線,培養知識面寬、職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分析本專業就業崗位群應該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確定相應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安排教學內容,確定實踐項目,制定技能訓練標準和考核標準,構建課程模塊,最終建立起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專業能力為主體的,具有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
2.定位高職學生的專業能力體系
學生的專業能力體系劃分為基礎能力、核心能力和綜合能力三個層次,這三種能力之間相互依存,螺旋上升,構成整體性的專業技術能力。
專業基礎能力是從事本專業工作的基礎能力。我們通過課程改革,實現教學內容項目化,教學活動理實一體化,落實實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過硬的基礎能力。
專業核心能力是高職教育的根本,根據生產中的典型環節確定實踐項目內容,開設專門教學周進行教學,強調知識對能力的指導,突出專業能力訓練,提高畢業學生就業時的核心競爭力。
專業綜合能力是職業發展的關鍵,要開設專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和就業培訓予以強化。
3.建立實踐教學對專業能力的支撐體系
根據專業能力的定位,豐富實踐教學形式,將技能訓練的形式分為三種類型:課內隨堂實訓、課程專周實訓和專業綜合實訓,以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目標,以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為支撐。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在制定專業教學計劃時,根據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職業崗位定位為:電氣設備的安裝、調試、維修和管理崗位。對學生專業能力要求為:電氣設備的操作能力;電工工具、電工儀表的使用能力;電機維修能力;單片機、傳感器的應用能力;PLC、變頻器的應用能力;電氣控制柜的安裝、調試能力;電源柜的安裝、調試、維修能力;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調試、維修、管理能力。學生的專業能力實訓項目有:照明電路安裝;電子產品制作;常用電機檢修;機加工技術;工廠電氣控制;PLC技術及應用;供配電技術;單片機應用;專業綜合訓練;頂崗實習。在本專業教學計劃中,實踐學時占總學時的一半以上,突出了實踐教學在高職教育中的主體地位,建立了職業能力培養的支撐體系。
二、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構建實踐教學的新模式
1.通過“教學做”三位一體的課內實訓模式,培養專業基礎能力
推行“教學做”三位一體的課內實訓模式,采用示范、講解、練習等方法,培養專業基礎能力。通常是在學生掌握了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基本的技術要領后,將課程中的技能點在課堂上進行訓練,實現理論與實踐相互融合。課內實訓的側重點在于儀器設備的選型及基本操作,難點在于選型的合理性和操作的規范性,目的在于熟練使用儀器設備,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在教學中,教師先演示技術動作全過程,在操作的同時向學生講解該技能訓練的要點,示范操作要規范標準,重點難點突出,動作步驟清晰可見,學生通過模仿練習,重復提高,教師要及時糾錯,及時總結,最終達到學生能夠規范熟練地完成該項技能操作。
在一系列的、全方位的、長時間的課內實踐活動中,要注意理論與實踐之間、各技能訓練點之間的聯系性和層次性,同時突出本技能訓練的針對性,實現學生基本能力的穩步提高。
2.通過模擬生產項目實訓,培養專業核心能力
采用模擬生產性的項目化實訓,培養學生的專業核心能力。根據生產實踐中的典型環節設置實訓項目,確定項目任務、知識連接、計劃與實施、評估與應用等環節的要求,進行模擬生產實訓。明確任務要達到的目標及重點難點;知識鏈接一般是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完成理論準備;任務實施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任務,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任務的評估與應用是鞏固知識和技能,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實訓的重點是要求學生規范操作和熟練操作,滿足技術文件要求,難點是靈活應用已有技能完成任務,在操作過程中,教師在技術文件使用、工藝編制、設備選型等方面進行重點指導,要求學生反復練習,獨立完成,總結提高。
要將實踐能力培養貫穿于課程的項目化教學中,達到學習一門課程,掌握一種能力,學會一門技術。如PLC應用技術的實訓項目有:PLC編程軟件的使用;PLC基本指令的使用;PLC步進順控指令的使用;PLC典型功能指令的使用。每個項目又劃分為三、四個子項目,形成以PLC應用為主線,各項目逐次遞進,螺旋上升的課程實踐教學體系,最終形成PLC的應用能力。
內江職業技術學院將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的專業實踐訓練劃分為九個模塊,每個模塊對應一項專業能力,所有模塊的綜合就是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能力目標。為此,我們將九大模塊設置為必修課程,單獨進行教學與考評,在教學進程中安排了專門的實踐教學周。根據模塊的側重點不同,實踐教學組織形式有三種:實習、實訓和課程設計。實習主要用于基本技能的操作訓練;實訓則要求培養運用理論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突出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課程設計則強調理論與生產實踐的結合,培養解決生產中的綜合性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產實踐,提升專業綜合能力
生產性實踐活動包括綜合實訓和頂崗實習,生產性實踐是培養學生技術綜合能力,形成職業能力的有效途徑。在生產車間的模式下進行分工循環、輪崗訓練,讓學生熟悉企業生產工藝流程,掌握行業標準和技術要求,培養學生對專業技能的綜合應用能力,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在制定綜合能力培養計劃時,要結合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要求安排訓練,以學生獲得相應能力等級證書為綜合應用能力實踐目標。與專項能力相比,綜合能力實踐的內容涉及面更廣泛,學科間知識的交叉更多,生產性更強。
三、加強軟件和硬件建設,建立實踐教學的保障體系
1.加強“雙師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軟實力
建設一支專業知識扎實、教學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是提高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人才保障。高職教育強調的是職業性和技術性,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雙師素質”,既能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又能從事行業職業實踐活動,并將理論知識、行業實踐能力傳授給學生。高職院校的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實踐能力;要具備履行生產崗位職責所必需的職業技能和技術應用能力,包括職業崗位群所要求的專業知識、技術操作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維修設備的能力;要具備較強的綜合協調能力,教師不僅要與各教學部門協調合作,還要與企業、行業人員交流溝通和配合,要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才能保證各項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
2.加強校內實訓室建設,改善實踐教學的硬件條件
在高職教育體系中,實踐性教學是主要的教學形式,多數實踐訓練都是在校內實訓室內完成的,實訓室的建設和管理水平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影響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和職業發展。建設設備先進、功能齊備、管理到位的實訓室,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實訓基地建設要有針對性,實訓基地的建設要符合學校發展的需要,要根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建設,實訓設備要符合專業實踐教學需要,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實訓基地建設要突出生產性,要營造出真實的生產環境,要符合標準的工藝流程和操作規范,使學生能夠按照社會職業崗位的技術要求得以訓練;實訓基地建設要有通用性,實訓基地既是培養高等應用型人才的場所,又是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培養單位,是高新技術應用推廣基地,是職業技能鑒定的依托;實訓基地要將專項技能訓練與綜合技能訓練有機結合,將技能訓練、技能競賽、技能考核鑒定、創業就業訓練和社會技術服務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綜合功能。
四、結論
建立立足于職業崗位定位、專業能力要求、知識點技能點分析的專業教育的課程體系,探索專業能力培養的方法和途徑,加強教師隊伍和實訓室建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職教育改革的永恒話題。
參考文獻:
[1]張小軍,徐建中,盧兵.高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探析[C].職業教育改革的理論探討與實踐,2007.
[2]郭揚.近年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七大轉變[J].中國高教研究,2009,(5).
[3]唐冬生.“教學做合一”高職教學體系構建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09,(8).
【關鍵詞】名校建設 機電一體化 創新和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2-0225-03
一、專業建設背景和分析
1.專業建設背景
我國相繼出臺了汽車、鋼鐵、紡織、裝備制造、輕工業等10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規劃方案中涉及到的都是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的產業,其中75%以上涉及制造業。“十一五”期間,山東省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先進裝備制造業及專用設備制造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于領先地位。以上支柱產業的高速發展擴大了我省對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為本專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背景。
山東省教育廳、財政廳聯合發出通知(魯教高字[2012]14號),公布山東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項建設單位。我院榜上有名,入選山東省高校首批技能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本專業入選為名校建設重點專業之一。
2.人才需求分析
通過對濟南市及周邊地區工業園區開展了機電專業人才需求調研,通過調研發現,隨著區域內經濟的發展,工業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及人力資源成本的上升,機電設備的廣泛使用,企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機電一體化技術人才的需求旺盛。調查結果顯示,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專業從業人員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占50%,而能夠對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復雜機電一體化設備進行維修的僅占15%,企業急需大量面向生產第一線的機電一體化專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
二、專業創新和實踐
1.組建理事會,完善指導委員會,形成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組建系校企合作理事會,理事會是電氣及自動化系校企合作指導機構,負責審定專業建設規劃、人才培養方案、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等;完善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建立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每年舉辦1次校企合作聯席會議,建設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進一步完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結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專業帶頭人、企業專家、專任教師及用人單位相關人員組成。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和企業生產的情況,及時將掌握最新技術、最新技能的專家教授和企業人員吸納補充到委員會中,使企業專家、專任教師、用人單位相關人員的比例基本保持1:1:1,提高委員會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制定校企合作章程和制度,構建成“多元主體、內外結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2.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實踐
貫徹我院“高端引領,特色立校,內涵發展,多元辦學”的辦學宗旨,按照“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要求,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實行“校企互通、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卓越技師”的人才培養模式。
(1)“校企互通、學做合一”培養模式
與對口企業共同實施“校企互通、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三年建設期內,引入山東棟梁科技設備有限公司和山東安迪斯電梯工程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繼續加大與“校中廠”濟南第六機床廠的人才培養合作規模,實現企業生產與專業教學零距離融合,學生在真實生產環境下由校企共同培養?!靶F蠡ネ?、學做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2)創新“卓越技師”人才培養模式
按照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要求,結合技師職業素質及技能要求,本專業2011年組建了“卓越技師”班,培養“??茖W歷+預備技師”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實現了高職院校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中人才培養的創新。
1)學歷教育與技能培養并重
根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高職學歷教育要求,按照卓越技師人才培養方案的安排,將二級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與課程標準對接,借鑒人社部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經驗,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開發制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校企共同開發課程內容、編寫一體化校本教材及培養一體化課程教師。
建成具有專業特色鮮明的技能大師工作室或教學名師工作室,通過大師或名師與學生采用“學徒制”的方式,將數控機床檢修技術、電梯維護維修技術及工業機器人調試維修技術等典型的機電設備電氣方面的維修與調試工藝引入課堂。
充分發揮“校中廠”(濟南第六機床廠等)的優勢,增強對“卓越技師”人才的實踐技能培養。本專業繼續加強與濟南第六機床廠的合作,總結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前往江蘇南通奔多電子新材料有限公司參與德國布魯克納電容膜生產線安裝項目的經驗,完善相關制度,增強學生一線實踐技能的提升。
2)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并重
堅持育人為本,突出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素質培養,堅持半軍事化管理與紀律作風建設相統一、堅持內強素質與外塑形象相統一、培養學生愛崗敬業、誠實守信、奉獻社會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作風;切實抓好實踐和實訓環節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
3)推行模塊式課程一體化教學
根據針對維修電工技師的市場調研與崗位分析,結合維修電工技師職業資格標準,打破傳統教材編寫模式,把知識、技能前后關聯及內容有重疊的各教材重新組織,同時引入企業對技師要求的新知識、新技術等,形成新的模塊式課程,如電工儀表與測量模塊、電子技術模塊、電機與變壓器模塊等。模塊式課程將理論知識、技能要求及職業素質融為一體,安排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實施一體化教學方式。
3.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強化實踐教學體系和頂崗實習
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參照行業技術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構建“層次+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強化學生頂崗實習,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1)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創新
在實踐教學課程體系中,以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為主線,以典型工作崗位的工作任務與過程所需的職業技術能力為基礎,突出職業素養建設,注重核心職業技能能力培養。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優化要根據專業調研及崗位分析結果,由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出不同的能力模塊,通過理事會審議通過后,形成對應的實踐課題,然后對所有的課題采用層次化教學過程逐步實施。
在實訓教學中實施“認知-體驗-領悟-歷練-崗位”的層次化教學過程,建立“層次+模塊”的實踐教學體系。以“認知和體驗”為目的的課前基本操作實訓安排在課程理論教學前,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合以“體驗和領悟”為目的校內實訓體驗專業技能、領悟專業技術方法和要求。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校中廠”讓學生投入到工程項目實踐中,把“認知-體驗-領悟-歷練-崗位”有機地結合,認知崗位環境和要求、體驗崗位任務和技能、領悟工作方法和要領、歷練職業能力和素質。在實訓項目選擇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厚技能”的發展特征,以適應學生畢業后在技能方面多方位發展的需求;層次化實訓教學過程如圖2所示。
(2)強化頂崗實習,實現工學結合
頂崗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進行,教學引入雙導師制,成立領導小組,加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制度建設,明確指導教師職責,制定成績評價及管理制度;本專業雙導師制頂崗實習實施過程如圖3所示。
1)頂崗實習管理。頂崗實習采用課程化管理,把頂崗實習作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共450學時;由企業指導教師、校內專業指導教師組成聯合教學團隊,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對每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管理過程為:
①成立以系主任為組長的校外頂崗實習指導小組,組織落實學生頂崗實習單位。
②專業教研室和企業崗位技術人員共同制訂實習計劃、頂崗實習教學大綱、實習指導手冊和管理辦法。
③認真選派專職指導教師及聘請兼職教師,細化崗位職責,突出全過程管理,進行專業指導,加強日常管理(通過現場指導、電話、郵件等方式進行),及時解答專業問題、生活問題。
④頂崗實習管理小組采取座談、中期檢查等多種方式不定期深入訂單企業、合作企業走訪,為校企雙方深度合作奠定基礎。
⑤頂崗實習結束,學生必須上交帶有實習單位崗位評價并加蓋企業公章的頂崗實習報告。
⑥按照學生頂崗實習成績考核辦法,重點強化企業對學生的技術能力、崗位適應能力、職業素質和工作實績的考核等,綜合給出頂崗實習成績。
2)頂崗實習教學內容的設計及成績考評。系部與企業共同制定頂崗實習計劃及頂崗實習任務,輔導員、頂崗實習教師和企業人員共同督促學生頂崗實習;考核成績由系部和企業共同確定,重點突出企業考核成績。
3)留崗就業。通過頂崗實習加強就業指導,拓寬就業渠道,使學生正式就業率達到65%以上,總體就業率97%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保持在70%以上,企業用人滿意度達到90%以上。
4.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教學團隊
建立重汽集團、機床二廠、棟梁科技3家雙師素質教師培訓基地,搭建教師企業鍛煉平臺,并對教師到企業研修鍛煉實行項目化管理。建設期內,企業半年以上實踐鍛煉的專業課教師達到50%,專業教師雙師素質達到98%,專任教師中、高職稱比例達80%,教師每年參加各種培訓和進修8人次,專任教師碩士及以上學位比例達到60%。
(1)雙師素質教師培養
按照每位教師的發展方向,定期安排教師到濟南機床二廠集團等合作企業從事生產實踐、技術革新和技術咨詢。
鼓勵教師考取二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書,加強職業資格培訓與考核,提高專任教師的雙師比例;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為新進教師制定培養計劃,選擇具有教學經驗豐富和實踐技能突出的雙師素質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提高教師的職業教育素養和教學水平。
(2)教師培訓
教師每年參加職業資格培訓、進修8人次,利用假期在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培訓,掌握實訓設備的操作技能,使教師獲得相應的高級工證書;讓教師參與專業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提高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及教學能力。
每學年系部開展2次教案評比或說課比賽、專業教師技能比武及教學能力測試等,并推薦優秀教師參加院級評比;每年對新進教師進行技能培訓,開展崗前教師業務能力培訓、企業實踐鍛煉、新老教師結對幫帶等。
安排專業教師參加企業實踐鍛煉、開展技術服務,提高教師的實踐操作能力及技術研發能力。
5.教學模式改革
以“專科+高技”的傳統教學模式為基礎目標,探討適應“???預備技師”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并逐步實現校企合作下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模式改革措施主要包括:
(1)教師課題負責制
根據課程知識點整合成新的教學模塊,模塊可分解為一個或多個課題;根據專兼職教師的特長,每位教師主要負責自己擅長的課題,實行課題負責制;既發揮教師的特長,又保證學生得到最好的教育。
(2)任務驅動
充分利用“校企互通”模式下“校中廠”的教學資源,進行任務驅動教學,如安裝設備,調試設備,維修故障等。學生根據任務要求從理論和實習兩個方面進行學習;通過任務驅動,使學生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掌握牢固,激發學習的興趣。
(3)注重課程設計,培養創新能力
根據教學模塊的知識要求,開展課程設計;由教師提出要完成的產品,從繪制原理圖到安裝調試的整個過程均由學生自主完成,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