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安全工程專業就業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核安全工程專業為2011年新增專業,專業代碼081008S,屬于工學大類,環境與安全類。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本專業為國家新批準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主要培養具備較深厚的安全科學及技術、輻射防護基礎理論知識及扎實的專業技能,具備終生學習能力和進一步深造的潛能。畢業后能在核電站、核燃料加工及廢物處理企業、鈾礦山、非鈾礦山、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環境保護部門、工礦企業、研究院所和高等學校等從事核與輻射安全和工業安全工程方面的設計、科研、評價、監督和管理等工作的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二、新設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特點
1.新設專業社會認可度不高,高校與企業缺乏交流。由于新設專業開設時間短、招生規模小、知名度不夠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專業的社會認可度。以南華大學環境保護與安全工程學院核安全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首屆學生只招收了一個班,僅30余人。由于該專業成立不久,與學校的一些成熟的老牌專業相比,社會知名度較低,很多招聘單位并不了解學校有這一專業,學校和單位缺乏相關信息的溝通,為就業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2.學生對專業了解程度不夠,導致對自身定位不準。作為新開設的專業,與比較成熟、開設時間較長的老專業相比,由于已畢業生人數較少,其他專業學生進校后,常常向高年級的學生詢問專業就業情況、工作待遇等諸多的就業相關問題,而此時新設專業的學生無法從本專業的高年級的學長學姐那里獲得相關就業方面的信息與指導,很多學生對將來從事的工作比較迷茫,不知道能夠從事什么工作,待遇水平如何,對自身的定位不準。盡管老師會不斷給新設專業的學生介紹工作單位的情況,做了很多的宣傳和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先例較少,學生中存在諸多就業方面的困惑,甚至有學生會出現碰運氣、退縮、猶豫等不正常的心理。
3.新興學科的知識結構復雜,導致學生出現選擇恐懼癥。新設專業大多都從一些傳統學科專業上發展和分支而來,體現了專業最新的發展方向并和行業發展緊密聯系。有些新設專業將現代高新技術融入傳統的學科,同時實現了多學科的交叉。因此新設專業學生學習的廣度都要超過相關傳統專業的學生,在讀大學期間教學計劃中知識結構復雜,這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大的學習壓力。以南華大學核安全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屬于安全工程、核工程、輻射防護和鈾礦開采等學科交叉融合的新興學科,學生本科期間所學的課程包括安全類的基礎課程(安全學原理、安全系統工程、安全管理學、安全人機工程學、安全檢測技術等),核工程類課程(原子核物理、反應堆物理分析、核電廠運行與控制等),輻射防護類課程(輻射劑量學、核輻射安全等),鈾礦開采類課程(地質學與鈾礦地質、采礦概論),所學知識涉及面很廣,該專業學生就業時可以在核電站、核電建設單位、輻射檢測站、鈾礦等跨度很大的企業間選擇自己的就業方向,由于對不同企業的實際情況、工作待遇、生活條件等問題了解不全面,如何根據自身的意向、能力選擇合適的單位,成為很多學生比較糾結的問題,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選擇恐懼癥。
4.交叉學科與老牌成熟專業競爭時存在一定的劣勢。新設專業大多為交叉學科專業,雖然交叉學科體現了當今科學技術和工程實際發展的前沿動向,但是在本科階段的知識結構中強調了學生所學知識的廣度,由于教學條件和學習時間的限制,難以保證足夠的知識深度。
以南華大學核安全工程專業為例,該專業主要是核類專業與安全工程兩個專業的交叉學科,在應聘時,現階段還難以找到與核安全完全吻合的工作單位和崗位,于是該專業學生大多選擇某一方向就業。例如在核電建設或土建單位應聘時,需要與安全工程專業競爭;在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應聘時,需要與核工程、核技術、反應堆工程等專業競爭。
5.新設專業就業工作經驗不夠,與用人單位無長期合作關系。傳統老牌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在就業工作方面積累的大量經驗,與用人單位一般都建立的長期的合作關系,合作單位往往每年都向該專業招收一定數量的學生,為老牌專業的就業工作開展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新設專業處在起步階段,沒有經驗可循,更沒有與用人單位的聯系,因此在就業問題上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多借鑒相關專業的經驗,積累與用人單位的合作關系,
三、高校新設專業學生就業情況的對策
1.確立雙向就業的思想。學院充分考慮到福島核事件的影響和企業接受核安全專業的過程,不盲目擴大核安全專業的規模和人數,同時也認識到核安全專業學生都實現在核單位就業不現實,學院領導研究確立雙向就業思想在核單位就業和安全領域就業。安排系主任、就業專干在學生中進行教育和動員,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積極開拓核單位就業市場。學院在與核單位交流過程中,主動宣傳學院核安全專業,并就核安全專業學生的培養與核單位共同探討,爭取核單位對核安全專業的了解,同時通過修訂培養計劃,提高核安全專業在核單位的適用性。
3.多方法全力保障就業。要為保障核安全專業就業提供許多支持,全力保障和提高核安全專業學生就業。具體有以下幾點:(1)牢牢把握在核單位的就業機會。針對與核專業相關的企業,學校學院要高度重視,對于要招核安全專業學生的崗位,學院領導和就業專干都分別與前來招聘的單位領導溝通,要不遺余力地推薦核安全專業學生,尤其是優秀的學生。(2)建立與用人單位的長期聯系。學院重視與用人單位的交往,每年都熱情招待前來招聘的用人單位;與在核單位工作的畢業生聯系,了解各單位招聘計劃;主動前去用人單位交流、寄賀卡等,與用人單位建立良好的關系。(3)提供經費保障學生就業。對于新專業的就業,學校有必要提供經費支持,一部分可以用作拓展經費,一部分可以用作學生就業補助,發給學生。學院對用人單位來校招聘,制定了系列周到規范又符合政策的接待程序,增進與用人單位的感情。
4.鼓勵學生報考研究生。核安全專業學生普遍成績較好,學院鼓勵學生考對口專業院校的研究生,兩年來,核安全專業考研率達14.2%,大部分學生讀的是與核類相關專業的研究生。其中羅潤、于愛民、馬黎三位同學是西安交通大學核類專業碩博連讀,張顯生、王遠遠同學在中國科技大學核類專業學習。
5.做好重點畢業生就業幫扶工作。實施就業重點幫扶計劃,積極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及就業困難畢業生的就業重點幫扶工作,優先安排雙困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積極向用人單位推薦雙困畢業生。學院對雙困畢業生安排一名老師進行一對一幫扶,幫助他們實現就業。開展心理關懷行動,對因經濟貧困、身體殘疾、專業就業困難等原因存在擇業心理壓力的學生,組織心理咨詢教師開展團體輔導和一對一的職業發展咨詢輔導活動,努力改善其就業心態、減輕其就業心理壓力。
6.以教學促進學生就業。設立新專業的學院要在教學方面下功夫,務必科學規劃新專業的培養計劃,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和實訓性,適應社會的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堅持邊教邊改,保障實驗開課課時充分,提升教學質量,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目的。
7.政策支持,積極引導畢業生面向基層和生產一線就業。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除執行國家、地方規定的優惠政策外,學校給予自愿到基層服務的畢業生以下配套優惠政策:凡參加全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湖南省三支一扶計劃的志愿者,學校也應該在畢業生檔案管理、就業手續方面提供政策性保障。再就是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專業;技工院校;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20-0000-01
Computer Network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l in Technicians
Institute
Ma Wenjing
(Zhengzhou Commercial Technician College,Zhengzhou450121,China)
Abstract:The current mechanic schools for professional computer network set up status and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social network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computer networks,and thu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and employment problems,and propose suggestions personnel training,to develop practical talents for the purpose of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system and curriculum,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grated education,strengthe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attention to teaching staff.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 major;Technicians institute;Training mode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網絡技術滲透于國民經濟及全社會的各個領域。21世紀已進入計算機網絡時代。在這種大環境的趨勢下,全國技工院校的計算機網絡專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開展。但現狀是大部分技工院校培養的計算機網絡畢業生缺乏良好的工作能力,不能很好地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網絡化的世界需要什么樣的計算機網絡人才,技工院校如何根據就業調整培養方向及教學方法,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更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網絡化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要求
在過去的十年間,現代社會網絡無處不在,我國上網人數呈現出連年高速的增長態勢,計算機網絡在經濟、生活等各個領域中日趨重要。由此,社會需要大量的網絡技術人才來支撐國民經濟的發展,網絡技術人才迎來了一個“牛市”。就業崗位包括:計算機網絡管理、網站建設、網絡設備安裝調試、網絡架構工程師、網絡集成工程師、網絡安全工程師、數據恢復工程師、網絡安全分析師等。本文主要針對網絡化社會對技工院校培養的網絡技術人才的要求,來論述培養目標和模式。
二、技工院校網絡專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生源復雜,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技工院校生源來源復雜,多以初高中畢業,未能順利升入上級學府的學生為主。這類群體有鮮明的特點。首先是缺乏自信心,大部分同學存在懷疑自己,存在“自己不是學習這塊料”的悲觀情緒。其次缺乏學習興趣,因為自卑,考試失利,使得技工院校的學生大都不愿意學習,尤其是枯燥的理論知識。但同時,技工院校的學生又大都思想活躍,獨立意識強。過早的社會生活,使得這類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對于學習實踐技能這一塊,有極高的熱情。這就需要我們針對生源問題,來合理調整計算機網絡專業的培養方向。
(二)教學設備、實訓場所的限制
在寫本文之前,筆者就網絡設備及實訓基地等方面的問題咨詢并實地考察了多家兄弟院校,就目前為止,大部分技工院校開設的計算機網絡或相關專業都缺乏相應的硬件設施配套。在很多人的思想里,認為計算機網絡專業僅僅需要的是計算機機房等簡單的電腦設備,殊不知,該專業需要大量的網絡設備,調試工具,網絡連接設備,安全防護設備等。硬件設施達不到,也是目前制約計算機網絡專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
(三)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由于計算機網絡專業良好的就業前景,很多技術實力雄厚的人才大部分選擇國內外一流的企業或國家政府部門任職,技工院校由于其能提供的薪資待遇有限,往往不能吸納優秀的網絡人才來進行教學工作。這就導致了在技工院校中,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師普遍缺乏的現狀。
三、更新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根據學生特點、就業單位需求,合理設置教學課程,加大實驗課程
首先,針對技工院校學生特點,準確定位。在我國多樣化的教育體系中,技工院校培養的是技術工人,而不是做科研的高端型人才。用人單位需要的是畢業生到崗后,經過短時間的培訓,能很快投入到工作崗位上去。這就需要院方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加大實驗課程力度,開發實驗課題,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其實要結合就業,經過走訪調查,筆者發現,目前就業單位對技工院校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網絡組建布線人員、設備安裝調試人員、網站建設維護人員等。針對這一情況,需要院方及時調整教學大綱,優化課程設置,以培養計算機網絡工程人才,網站建設維護人才為目標,使學生接受能有效促進就業的課程。
(二)更新教學設備,實訓場所
古人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針對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培養,院方首先要提供的便是實訓場所的支持,教學設備的采購,首先,基礎的計算機機房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專業的網絡設備安裝調試實訓室。該實驗室應提供滿足網絡設計、網絡組建、網絡管理、網絡安全和網絡應用的實驗設備;滿足學生親自搭建網絡、親自動手調試和配置網絡的需求。
(三)充分利用校企合作
眾所周知,德國的技工教育一直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推廣。近年來,我國的技工教育也在不斷學習這種先進理念,大力推廣校企合作。計算機網路專業更應該“請進來”、“走出去”。校企合作,可以通過為企業培養定向班或者定期為企業提供專業人才的方式來實現。通過加大校企合作,由企業提供師資為我們學生進行培訓,可以部分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同時,學校作為獨立個體,教學能力和實訓能力有限,將學生直接送到單位去實習,通過實地操作,更能切實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四)加強教師培訓
關鍵詞:科技采礦;采礦工程專業;實驗實踐平臺;校際合作交流
作者簡介:柴修偉(1980-),男,安徽亳州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講師;張電吉(1963-),男,安徽靈璧人,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院長,教授。(湖北 武漢 430073)
中圖分類號:G4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5-0082-02
近年來,隨著國民基礎建設的穩定增長和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采礦業作為經濟基礎建設的基石,既面臨著行業發展的巨大機遇,又要迎接實現科技采礦的挑戰。[1,2]科技采礦的提出對采礦工程專業人才需求量在逐年增加,對采礦工程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和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時期采礦業發展的趨勢是推動高校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的原動力,針對當前礦業發展的需求,國內很多學者對高等采礦專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方式,從專業設置到教學方法、產學研的探討等進行了探討和改革研究,[3-5]認為全面推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高級專門人才是適應目前形勢的迫切要求。[6-8]本文以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基本情況為背景,探討采礦工程專業的實驗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可行思路,加強“三基教育”,即“實習基地、實驗基地、實踐基地”教育,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新觀點。
一、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概況
武漢工程大學礦業工程學科是培養化工礦山專業人才的學科,和全國其他高校一樣,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由于礦業類行業處于低迷狀態,學校對采礦工程專業進行停招。隨著我國經濟的復蘇,礦產資源的需求及礦業技術的發展,對采礦工程專門人才的需求也急劇增長,學校抓住機會,在2008年通過自愿調劑專業、自愿報名、專業老師面試選拔的方式在2007級理工類學生中選取26名其他專業的學生進入采礦工程專業,組建了武漢工程大學采礦工程專業停招后恢復的第1個采礦班――2007級采礦工程01班。
二、采礦工程專業實驗實踐平臺現狀
1.實驗平臺短缺
停招前采礦專業的實驗儀器和模型,如采礦模型、運輸提升模型、通風系統模型等大多已不存在,剩下一些大型儀器,如壓力機等也基本喪失其功能,現在采礦專業的實驗只能通過認識實習、生產實習來代替。
2.采礦專業礦山實習基地問題
由于長期失去與礦山企業的緊密聯系,2007級采礦01班的各種實習多是通過專業教師的私人關系聯系的實習地點,造成實習環節安排不能自主,如生產實習安排是大三暑假在南京梅山鐵礦和大四開學前兩周在湖北黃麥嶺磷礦兩個地點實習,對實習效果影響比較大。
三、采礦工程實驗實踐平臺建設思路
采礦工程專業實踐性及實習、設計環節多,大學四年學生需經過金工實習、地質實習、測量實習、專業認識實習、專業生產實習及專業畢業實習等許多實習環節及許多相關課程的實驗等,由于采礦工程專業中斷的時間很長,很多實驗實踐基礎都基本處于報廢狀態,恢復招生后學校又不可能將這些實驗實踐平臺一次性全部配備齊全。采礦教研室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實驗實踐平臺的建設。
1.實驗教學平臺建設
除了購置一些基本的采礦教學模型外,為配合采礦工程專業實驗教學建設和提高采礦工程專業科學研究的硬件設施,采礦教研室擬購建一套中型充填系統和一系列充填材料試驗設備。既能給學生進行演示實驗,也能進行相關的科學研究,使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以及科學研究共同協調發展。
2.實踐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積極推進與礦山企業緊密聯系,建立長期穩定的實習基地模式,探索由校企雙方共同建設、歸雙方所有、由雙方使用和經營的模式來實現實習基地的長期穩定發展,與大冶鐵礦共同建設了武漢工程大學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9]
武漢工程大學黃石市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位于湖北省黃石市大冶地區,由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于2005年開始建設,屬于校級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并于2008年成功申報為湖北省高等學校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示范中心主要依托黃石市大冶鐵礦豐富的實踐教學資源為主體,并輔以大冶鐵礦周邊區域相關單位的實踐教學資源,可滿足我校采礦工程、選礦工程、安全工程、土木工程等多個專業學科的各類實踐教學需要。
大冶校外實踐教學示范中心實踐教學體系是按新世紀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高素質綜合性、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需求,以專業培養目標和市場需求來編制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計劃,并同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由淺入深、相互交融地合理設置實踐教學項目。按此原則并結合中心實際情況,示范中心設置的主要實踐教學項目內容具體包括相關專業的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課程實習、課程設計以及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等,這些實踐教學項目均體現在各專業培養方案之中。通過這些實踐環節的教學,不僅可達到理論知識學習與工程實踐訓練的協調統一,而且可全面培養學生的工程實際應用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加強校際交流合作
武漢市有三所礦類專業學校,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和武漢工程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的采礦工程專業屬于原來的武漢建材學院的,主要是針對建材類礦山;武漢科技大學原名武漢冶金科技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冶金行業特色的大學,其采礦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學生就業去向多為以金屬礦床為代表的固體礦物開采領域。武漢工程大學礦業工程學科是培養化工礦山專業人才的學科,全國化工礦山企業的負責人或技術骨干大多數出自該校。
2011年初武漢理工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和武漢工程大學三校礦類專業建設交流會在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會議室召開,探索通過師資、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的整合和共享,達到現有資源的充分合理應用,開展更為廣泛的校際合作。其中武漢工程大學2007級采礦工程的“礦山運輸與提升”專業課是聘請武漢理工大學的專業教師講授,“爆破工程”實驗課在武漢理工大學爆破實驗室進行,“采礦學”實驗課是在武漢科技大學的采礦模型實驗室參觀學習的。
四、結語
新形勢下采礦業的發展為采礦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也對采礦工程的畢業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高等院校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方向。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高級專門人才是適應目前形勢的迫切要求。另外礦產資源開發行業的跨越式發展使得礦類專業的建設投入也逐漸增多,出現了采礦工程專業建設資金的相對寬裕,本著建設節約型社會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針,加強校際合作、校企合作,通過師資、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可以達到現有資源的充分合理應用,讓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欽禮.中南大學采礦工程特色專業建設的方法和途徑[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11-13.
[2]高喜才,伍永平.西部采礦工程專業特色實驗教學示范平臺建設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5):27-29.
[3]弓小平,木合塔爾扎日,黃滾,等.我國采礦工程專業改革現狀與問題[J].高等理科教育,2010,91(3):58-63.
[4]曹樹剛.論我國采礦工程本科教育及其改革[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1):82.
[5]吳寶貴.關于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層次思考[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4(3):115-119.
[6]陳清運,趙飛,張電吉,等.全球礦業發展趨勢及采礦工程專業培養導向[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32(6):106-109.
[7]華心祝,楊科,涂敏,等.采礦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S1):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