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維導圖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思維導圖;數學;復習課;梳理;鞏固;提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15-0083-03
在一節普通的復習課上,筆者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是看書復習“多邊形面積”這個單元,然后出現了如下對話:
師:這個單元學了什么知識?
生:多邊形的面積!
師:說具體一點。
生(興奮地說):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還有嗎?
過了許久沒人舉手,筆者有點不高興了,強壓著心中的怒火,問道:“你們昨天晚上沒復習嗎?”
師(隨手指著一個女生):你來說!
生(竊竊地說):老師,我忘記了……
是啊,整整一個單元的內容,學生通過看一會書,怎么能完全記住呢?如何幫助學生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重新回顧、梳理綜合、結構重組,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正確的認知結構,從而形成一個條理化、排列有序、知識之間關系清晰分明、可視的系統呢?思維導圖恰恰是一個知識可視化的工具,它僅用關鍵詞、圖形和連線等,便可以把一節課、一個單元的知識“梳理”并“壓縮”成一張圖,大大減輕了記憶的負擔。因此,把思維導圖應用于數學復習課,能起到“梳理、鞏固和提升”的作用。梳理即利用思維導圖力求學習形式的新穎;鞏固即利用思維導圖追求知識的完整性;提升即利用思維導圖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一種基于思維導圖的復習課教學模式:課前準備――生成思維導圖課中實施――完善思維導圖課后延伸――再創思維導圖。
一、課前準備――生成思維導圖
課前準備環節主要在課前階段完成。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內容,看書回憶并找出相關問題,制定學習計劃和復習方法,通過作圖來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完成思維導圖初稿,要求上課前交給老師,以便在課堂上和同學分享。
1. 教師活動
由于復習課涉及的知識點很多,信息量很大,在學生初繪思維導圖之前,就要做好三件事:首先要分好學習小組。分組遵循同組異質、自愿自由的組合原則,根據學生的學業水平、個性特長,每4人一個小組,實現異質互補,便于小組內部的交流協作和幫助。其次,教師要鉆研教材,根據復習內容及相關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充分把握復習課的主題,并把主題分解為若干個問題,使學生通過這些問題的引導,明確復習的任務及所要達到的要求。最后,批改導圖,把握起點。教師在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后,分組、分主題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分析與思考,對在思維導圖中體現的錯誤知識與事實用紅線標注,并思考學生的思維脈絡,追根溯源,找到問題所在。
2. 學生活動
學生在組建小組、領取任務之后,首先是看書回憶,即將零星散布于頭腦深處的知識不斷提取、不斷再現的過程。其次,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主題畫一張思維導圖,每個人依據自己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完成基于思維導圖的知識網絡構建,再通過聯想,在各知識點之間建立聯系,完成獨立構圖。再次,小組內依據自己對重要知識點的認識和理解展開交流和討論,找到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通過這一過程完成對知識的溝通、梳理、總結和完善,并生成一幅聯合思維導圖。
如:在上“多邊形面積的整理和復習”前,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
問題一:多邊形包括了哪些知R?
問題二:它們的面積是怎么算的?
問題三:這些面積計算公式是怎么推導出來的?
問題四: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多邊形面積的知識?
通過這些問題,促使學生對知識進行回憶和整理,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也就逐漸完成了對知識的溝通和梳理。再通過小組成員討論、重構,于是就有了這樣一些典型的圖:
二、課中實施――完善思維導圖
完善思維導圖主要通過各種活動,結合學生自評作品、互評作品、教師點評學生作品、小組合作再構圖、思維導圖的演示匯報等活動,促使學生從反思自己不同階段的構圖和教師、其他同學的構圖兩個角度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發現自己對知識點、知識塊及它們之間內在聯系理解的不足,進而延伸到對思維導圖學習活動的總結、反思,最后到自身學習經歷的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反思中不斷成長,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發展思維的目的。具體步驟:說圖評圖改圖再說圖。
1. 說圖
上復習課前,教師把備注與批改的單元知識結構圖發還給小組學生。上課時,選取幾張構圖思路各不相同的思維導圖,由各小組組長代表小組上講臺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并講述自己小組的思維導圖,陳述自己對知識梳理的過程和想法,接著,再邀請其他學生提問,讓他們進行解釋。此外,還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參與討論。這一環節,目的就是集思廣益,實現知識的交流和共享。
2. 評圖
在學生說圖后,教師再參與其中,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對知識認知的正確性、知識梳理的完整性、知識溝通的合理性等方面來對其進行評價。當發現仍然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師可以給予提示、啟發和補充,作出適當的點評,使復習做到全面而準確。在這一過程中,發給每個學習小組一張思維導圖問題單,以記錄學生和教師對于本組繪制的思維導圖的意見和建議,以便為自己的思維導圖做補充,優化自己的復習思維導圖。
【教學片段】評圖
師:聽了剛才兩組組長的闡述,你們有什么要說的?
生1:本單元學的都是多邊形的面積,像圖1一樣以三角形、梯形為中心不全面,應該以多邊形面積為中心。
生2:我覺得雖然圖1中心沒找好,但是就具體這一塊知識來講畫得比較全,把公式的推導過程也畫出來了,可以借鑒,在圖2上也將公式的推導過程畫出來。
生3:……
師:同學們說得都有道理,現在老師發給你們每組一張思維導圖問題單,用來記錄聽了同學和教師的點評后對于本組繪制的思維導圖的意見和建議。
(學生小組討論,填寫思維導圖問題單。)
3. 改圖
通過學生說圖、師生共同評圖后,對照思維導圖問題單,學生進一步補充、優化小組的思維導圖,從而使學生的知識體系趨于嚴謹、完善。教師出示一張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這張思維導圖不能太完善,必須有錯誤、有空白,目的是通過讓學生認真審視思維導圖,找出錯誤和空白,激活學生的思維。上課時,教師把思維導圖層層展開,讓學生發現錯誤和空白,并修改完善。要注意的是:改圖必須用一種特定顏色的筆,便于學生分清改前與改后的區別,了解自己對于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在改前與改后存在的差異,明白自己的缺點,明白自己與其他同學的差距,進一步完善自身的認知結構,從而更好地理清知識點,構建知識網絡。這樣,一張內容緊湊、圖像豐富的單元知識思維導圖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就構建成了。
4. 再f圖
請一兩位組長講解自己小組修改后的思維導圖,講解的重點在于講清自己小組在課前對這一知識的理解和梳理及現在對這一知識的認識和構建,比較修改前與修改后的區別,說明為什么要這樣修改。這樣就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比較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比如,在“多邊形面積的復習”一課中,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就形成了以下思維導圖(見圖4),使學生輕松地掌握了本課的重要知識點。
三、課后延伸――再創思維導圖
課后,看著一張張近乎完美的思維導圖,筆者在高興的同時心里總感覺有些不安。思考許久,終于明白自己的擔心:我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學生真的只能畫出這樣的思維導圖嗎?能不能讓學生在這節課的基礎上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對此,筆者設計如下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目的是讓他們換一個角度去思考問題:如多邊形面積的重點是什么?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一定要以長方形為基礎嗎?并且讓學生將今天所學的主要內容、遇到的問題和受到的啟發及教師的建議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重構和再創造。幾天后的一個早上,筆者發現幾個學生圍在一起在討論著什么。走近一看,原來他們在就這么一張思維導圖爭吵(圖5)。
筆者一看這張圖,心中暗喜,制止了畫圖學生的解釋,對其他幾位學生說:“你們確定他畫的是錯的嗎?”過了一會兒,一位學生興奮地喊道:“老師,我明白了!當梯形的上底為0時就變成了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積=(a+0)h÷2=ah÷2,同樣,當梯形上底與下底相等的時候就成了平行四邊形。”可見,只要教師提供足夠的空間,學生就能重構和再創思維導圖,發現新的知識點。
總之,小學數學單元復習課中應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在幫助學生分析問題、疏導思路,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方面起到了積極的效用。相對于文字的說明,思維導圖可以使知識梳理和思維過程可視化,雖然在應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習初期,部分學生的效果不明顯,但隨著應用的深入,這已經成為學生整合知識結構、進行輕松復習的必要選擇。
參考文獻:
[1] 楊青.思維導圖在化學復習中的運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2).
[2] 賴輝煌.博弈論視覺下的高中“文理分科”探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9,(2).
[3] 宗冬娣,沈祥飛.運用思維導圖,構建高效的高三數學復習課堂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學研版.2009,(2).
[4] 孟祥東.思維導圖在高中物理綜合復習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8.
[5] 夏恩偉.思維導圖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6] 丁建國.宇宙單元整理課教學分析[J].科學課,2011,(6).
[7] 伍宇軍.讓“思維導圖”在物理教學中綻放[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