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月球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北京人秋野到現在還住在府學胡同,約朋友見面往往是約在過客酒吧,過去的“過客”是一個很小的園子,往往是坐了六七個人就滿了,大家對彼此都充滿好奇,往往一句搭訕就成了朋友。人們談論的話題是UFO、音樂、戲劇、讀詩、畫畫,喝完酒之后玩行為藝術――酒炸,站在大馬路大喊攔車!那時候的環境是人很少,建筑就是它本來的樣子,沒有像現在這樣涂抹和刻意。
現在漢口便是在“過客”遇見,認識也裝不認識,嫌麻煩,沒話聊。生活比過去刻意,年輕的時候也很隨意,不會太多地去考慮自己的形象,不會從別人的眼睛里面評判自己,現在人變得矜持了。他自己也開始在唱歌之余涉獵話劇,演了幾出之后,他在《北京我愛你》中自導自演,成為最出彩的那一個角兒,他的故事是在譏諷,譏諷的目的還是愛!
“北京我愛你是由不得我去選擇的,愛是動詞,由一個故事連著另外一個故事。這里有我的故事,雖然它充滿了血雨腥風,只有在這里才生活得有滋味。”
BQ=《北京青年》周刊QY=秋野
BO:《北京我愛你》這個話劇的緣起是怎樣?
OY:這是一個實驗話劇,不是常規的言情劇或者搞笑劇,被關注是因為是新生事物,其中的五個導演在各自的領域里面有一些特點,所以也是它的特色。
這里的地鐵是泛指的,地鐵在北京更像是經絡和血脈,每條地鐵路線有不同階層的人流,奔向不同的地方,本身演繹著不同的故事。從城市來說,地鐵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剛有地鐵的時候,感覺地鐵很豪華,很先進,每個站的顏色和設計都有不同,那時候的地鐵站人很少的,有時候只有兩個人。現在在地鐵里面會有窒息感。
BO:在北京你通常混跡在哪里?
OY:舞臺、酒桌、家里,朋友談事,就是飯局。北京那么大飯館那么多,年輕的時候在這里喝酒玩鬧,發生過很多的故事。鄉謠酒吧、后海、南鑼鼓巷,玩完了就去簋街,喝酒、唱歌、侃訕、談哲學、時事,聊地球之外的事情。一晃20年就過去了,最重要的是有朋友們在,和地方沒關系,圈子還是那個圈子,大家審美一致,對事物的感受是一致的、現在三里屯變成了聲色場所了。
BO:你覺得什么是愛?
OY:愛有很多種,有對物質對歷史對城市的,這幾個劇本都看了,因此這個話劇是從內在的情感去表達,我們不想做表面常規的東西去表達情感,而是深入骨髓。那時候對人和事物充滿好奇,現在人的心氣好像不一樣了,人們的好奇心越來越少。那時候腦子里想得沒那么多,現在的人腦子里面喜歡三心二意。
我覺得我們這幫人,不像以前那么較勁了――以前遇到一個問題,掰開了揉碎了地研究。我們還是愛這個城市的,所以憂患這個城市,那是直接到骨髓的愛。
BO:這是一個會有奇妙事情發生的地方么?
OY:奇妙在于,很多傳說在這里竟然是真的存在。有很多是我們聽到的傳說,也有很多是我們臆想出來的效果在這里也真實存在。
BO:在這里你通常和哪些人做朋友?
OY:我交朋友不是在照鏡子,我希望看到和我不一樣的人,希望能聽到不同的聲音。在這里我通常和安靜得能hoId住自己的人做朋友。北京包容,這跟制度有關系,北京人整體的習慣和本性是好侃,不說小事說大事;客氣、要里兒要面兒;善良、不壞。這是一個講道理的群體,不像其他城市那么排外,有族團性。北京是允許別人跟自己搶飯吃的,城市的管理體制也不是小家子氣的。
BO:有哪些你愛的地方消失了?哪些地方還在?
今天,我讀了《跳上月球》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做什么是都要有自信。
《跳上月球》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在灑滿月光的后院里蹦蹦跳跳。他媽媽問他做什么,他就回答說:“媽媽,我一定要跳上月球。”這個男孩子長大后真的跳上月球,他就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表達了他有自信。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有自信,你做任何事情除了要努力之外,還要有自信。
我看過一個故事,是說阿倫烏斯年輕的時,把有關“電離理論”研究告訴母校的老師后,遭到無情的諷刺。但他依然充滿自信,阿馬斯又把論文寄給歐洲四位有名的化學家,最后獲得了諾貝爾獎。我讀了這個故事后知道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月食是由月月食是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指當月球運行至地球的陰影部分時,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的地區會因為太陽光被地球所遮閉,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塊。也就是說,此時的太陽、地球、月球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地球在太陽與月球之間,因此從太陽照射到月球的光線,會被地球所掩蓋。以地球而言,當月食發生的時候,太陽和月球的方向會相差180度。古代月食記錄有時可用來推定歷史事件的年代。中國古代迷信的說法又叫做天狗吃月亮。月食可分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種。當月球整個都進入本影時,就會發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進入本影時,則只會發生月偏食。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時,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見的,這是由於太陽光在通過地球的稀薄大氣層時受到折射進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紅銅色。視乎月球經過本影的路徑及當時地球的大氣情況,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會有所不同。
有時月球并不會進入本影而只進入半影,這就稱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發生期間,月亮將略為轉暗,但它的邊緣并不會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擋。不過看月全食必須在晚上看,而且觀看月食的機率比日食的機率少的多。
關于月食,還有一個故事:16世紀初,哥倫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買加,與當地的土著人發生了沖突。哥倫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個墻角,斷糧斷水,情況十分危急。懂點天文知識的哥倫布知道這天晚上要發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來,就不給你們月光!”到了晚上,哥倫布的話應驗了,果然沒有了月光。土著人見狀誠惶誠恐,趕快和哥倫布化干戈為玉帛。
朱行小學五年級:貝貝
飛船在廣漠無垠的太空中飛馳,透過窗戶,我看見湛藍的地球離我們越來越遠。無數星星晶瑩閃爍,有的像一眨一眨的小眼睛,有的像活蹦亂跳的小火苗,有的與我們的飛船擦肩而過,像在熱情地歡迎我們從地球上來的朋友。我望了望窗外,問姐姐:“月球在哪兒呀?”姐姐指著不遠的一顆星球,說:“瞧!那就是月球,你可不要以為她離地球很近,其實,月球離地球足有38萬多公里呢!”“哇!”我不由得發出感嘆,出神地望著那潔白如玉的月球,一股強大的吸引力迫使我恨不得馬上登上那美麗而神秘的星球上去。
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耳機里傳來了宇航員的聲音:“降落開始倒計時,大家做好準備,系好安全帶,躺在椅子上,等待降落……“5、4、3、2、1”,話音剛落,一聲巨響,我們的飛船在月球上著陸了。
下一步,我們將在月球上進行考察。我們背好氧氣瓶,小心地在月球上行走著。在月球上走路可真輕松,每走一步好像都可以跳起似的,輕飄飄的,這就奇怪了,難道我會飛了不成?不!同行的一位阿姨告訴我:“這是因為月球的引力非常小,只有地球的14%,所以走起來就會有像飛一樣的感覺。”我點了點頭,繼續走起來。這時,一位黑胡子伯伯拉著我,走到一座環形山跟前,神氣地問我:“你知道這是什么嗎?”“當然知道啦!”我不服氣地說,“這叫環形山,是由太陽系中的石塊造成的,在太陽系里,有數不清的石塊,它們也和星球一樣旋轉,這些石塊的撞擊力很大,它們直接撞在月球上,當然砸得到處是坑啦!”黑胡子伯伯驚訝地說:“這小家伙還不錯嘛,真是后生可畏呀!我也該退居二線了。”這句話逗得我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過了一會兒,謝叔叔指著手表對我們說:“再過5分鐘就可以看到日出了,我們來的真是時候,月球上要27天才可以看到一次日出,機會難得呀!”又過了一會兒,太陽真的慢慢升起來了。在月球上看日出是截然不同的,在月球上看日出,太陽剛露出一個小點兒,白天就瞬息而至,好像夜晚開電燈一樣,眨眼間就由黑暗變為光明,整個過程沒有五彩繽紛的霞光,只有一個金燦燦的球體升起。雖然已是大白天了,可天空卻是黑乎乎的,在月球上看日出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呀!
當夜,“嫦娥”攜帶著“玉兔”,在億萬國人的注目中,安全平穩地著陸月面,至此中國成功實現了地外天體的軟著陸。按照中國科學家的說法,其落月地點虹灣恰好就是中國古人所稱的廣寒宮所在地,而古老傳說中的嫦娥正是廣寒宮的主人。
2013年12月14日的夜,給古往今來無數中國人帶來美好情思遐想的廣寒宮不再清虛寂寥。中國人千百年來期盼登月的夢想,終于由“嫦娥”變成現實。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如果宋代詩人蘇軾在世,至少在當晚,他的詩句或許不會如此惆悵。
在隨后一段時間,嫦娥三號探測器將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月表物質成分和可利用資源調查、地球等離子體層探測和月基光學天文觀測等一系列科學探測任務。
其實不僅僅是中國人對月球充滿幻想與渴望。從上世紀50年代起,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時,人類便開始著手探測月球。
與蘇聯、美國相比,中國一直都扮演著探月“追隨者”的角色。雖晚,但持之以恒。
從1991年,中國科學家提出中國也應開展月球探測活動的建議,到2000年《中國的航天》白皮書首度披露將“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到2004年國務院批準繞月探測工程立項,再到2007年10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2010年10月1日,中國探月工程二期先導星嫦娥二號發射成功。
20多年間,中國科學家用堅持和努力,終于等到了探月工程中的關鍵一步——“落月”。中國神話故事中的“嫦娥”,由此成了絕對主角。
歐陽自遠,一位為了這一天的到來而畢生付出的老科學家的夢想,也得以實現。
神秘的月球:“僵死”的星體
探測神秘的月球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夢想。
自古以來,月球在人們的心目中似乎就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中國很早就有嫦娥奔月的傳說。其實除了中華民族,世界上其他民族都有月亮神的傳說。所有的月亮神都是女性,代表了人類對女性的崇敬和對于女性的依戀。但月亮在從事專業研究的歐陽自遠眼里,遠沒有這樣撩人、神秘,“月球表面的環境最大特點是真空,這樣就產生兩個結果,第一就是沒有聲音傳導,因此在月球上是聽不見任何聲響的:第二就是沒有熱的傳導。所以在月球上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凡是能照到太陽的地方溫度高達110到130攝氏度,而沒有太陽直射的地方則可以低到零下130到零下150攝氏度”。
歐陽自遠認為,月球是可以被認識的,并且人類已經對月球取得了一些認識。他以對月球演化歷史的研究,得出月球是一個古老的“僵死的”星體。月球的“地質時鐘”停滯在31億年之前,這對研究地球早期和地球未來的演化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談到月球的能量時,歐陽自遠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日本一位科學家建議給月球系一個腰帶,將太陽能輸送到地球就可以解決地球的能源問題。因為只要系一個全球性腰帶就永遠有半個球暴露在太陽之下。哪怕地球人口增加到100億,這樣的能量還是綽綽有余的。”
中國20年前開始論證探月
進入20世紀以來,人類對于月球的探測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58年到1976年掀起的探月,第二個階段是1976年到1994年的寧靜期,而從1994年以后,人類又開始重返月球,重新掀起一場探測月球的。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人類重新對月球探測產生興趣?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我國把探月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對于這個問題,歐陽自遠有著自己的理解。
人類重返月球的第一個原因就是月球上有著豐富的資源。這些能源中不但包括太陽能,還包括可控核聚變發電能源等。歐陽自遠認為,氦-3可以作為可控核聚變的能源,而月球上氦-3儲量豐富,至少可以提供整個人類今后幾千年甚至上萬年的能源需求,這就是為什么人類要重新認識月球和探測月球。
人類重返月球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開發利用月球特殊的環境。月球表面引力只有地球的1/6,沒有污染,沒有磁場,因此可以生產許多地球上無法生產的產品。此外,歐陽自遠還認為,人類重返月球的一個不可忽略的目的就是占領軍事制高點。他指出:“中國必須具備一種能力,否則對于月球各種各樣的利益,中國就沒有話語權。”
其實早在20年前,中國就開始了月球探測工程的論證。歐陽自遠回憶說:“從1993年起,我們就向國家提出我們能不能探測月球的問題。國家要求我們提出開展月球探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論證,論證了3年,我們的結論是中國完全有本事搞。”之后探月工程的論證進行得非常順利。1999年歐陽自遠和他的同行們完成了《中國開展月球探測的發展戰略和長遠規劃》,并提出了現今被廣泛接受并作為立項目標的“繞、落、回”三步走設計思想。
2003年,兼具地質學和核物理雙重專業背景的歐陽自遠被任命為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2004年總理親自批準了我們首次月球探測。我們當時向國務院報告的總經費14億人民幣,我說相當于北京市修2公里地鐵的全部經費,我們就可以建設全球月球探測的基礎設施。”
我國的登月歷程
圍繞我國探月工程的推進,歐陽自遠院士娓娓道來,在探月一期工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國曾遇到過四個方面的難題。“第一個難題是軌道怎么設計?衛星第一次跑38萬公里外的太空,我們還沒有相關經驗,就先讓衛星繞地球旋轉,然后再不斷的加速,穩扎穩打,積累經驗。”據歐陽自遠介紹,一期探月遇到的第二個難題是三軸穩定的問題,由于太陽、地球、月球相對位置隨時都在變化,所以計算難度非常大。第三個難題就是38萬公里的遠程精確測控。歐陽自遠和他的團隊經過科技攻關,終于找到了解決辦法:“我們在北京、上海、昆明、烏魯木齊建立了4個觀測點,這樣我們就有4個三角形來精確布控。”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38萬公里的數據接收問題。“無線電傳輸的能量衰減非常厲害,我們經過很多技術改進,這個問題完全解決了,用40米和50米天線直接接受數據,非常成功!”
中國探月工程分為三個階段:探——就是無人探測:登——就是載人登月,精細探測月球;駐——就是常駐月球,并建立基地,開發利用月球資源。
歐陽自遠介紹說,嫦娥二號的使命是演習嫦娥三號要完成的各種動作,所以是嫦娥三號的先導星。嫦娥二號的科學目標主要是獲取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以及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等。
據歐陽自遠介紹,嫦娥二號傳輸的數據量非常大,其速度可達每秒12M。嫦娥二號上裝備的相機有兩個視角,非常像人的眼睛,盡管相機只有數碼相機那么大,但拍出來的照片卻非常清晰。
“目前我們已圓滿實現嫦娥三號登月在月面上軟著陸的目標,中國人不僅能夠降落在月面,我們還要在月面上用著陸器挖掘周圍的土壤,選擇一些地方打鉆、取樣,然后把所有樣品裝回返回倉。”歐陽自遠說。
歐陽自遠說,探月工程第三期需要發射的東西太多、太重,因此對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新型火箭——五號現在已經在天津濱海新區研制。此外,火箭較大的直徑也增加了運輸的困難,只能采用海運,因而我國在海南建設了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發射場。
對于中國探月工程的未來發展,歐陽自遠充滿了信心:
“探月工程第三期將證明,中國人第一能夠到月球,第二能夠降落在月球,第三還能安全返回地球。把這三部分做完了以后,我們要把中國宇航員送上月球,要實現載人奔月,甚至進一步建設月球基地。”
希望寄托在年輕一代身上
對于我國在空間科技領域面臨的形勢,歐陽自遠有著清醒的認識。他用8個字來形容我國的處境:“前有阻擊,后有追兵。”
歐陽自遠把目光聚焦到了美國的空間發展計劃上來,指出美國的計劃是繼2008年將無人駕駛的探測器送上月球之后,在2015到2020年之間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并在那里建立美國的月球基地。繼而以此為跳板,在2030年后將宇航員送上火星乃至更遙遠的宇宙空間。“美國有三個目標,第一保持美國空間科技的引導地位,第二控制未來的能源,第三占有能源的優勢。”
與之對比,俄羅斯、印度等國也都制定了各自的登月計劃。俄羅斯計劃利用10年時間(2010-2020年)探索月球資源,并在2020年至2050年實現載人登月并建設常設基地。而印度媒體則認為,隨著經濟發展、衛星發射技術的成熟,印度將在,2020年實現載人登月,將比中國早4年,可以奪回主動權。
面對“前有阻擊,后有追兵”的形勢,歐陽自遠把希望寄托在了年輕一代的身上:“嫦娥一號的任務是全球性、整體性的探測月球,我們要建設全部的基礎設施、工程設計,還要培養一批嫦娥工程的人才。這批年輕人是完全值得信賴的,他們一定會挑起重擔,而且會比我們這幫老頭子做的更精彩!”
不會停息的探月步伐
嫦娥三號的成功登月意味著,中國航天器實現了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月面巡視探測。此前,全球只有美國、蘇聯成功實施了13次無人月球表面軟著陸。
這意味著,中國成功加入國際“深空探測俱樂部”,終于有權力與發達國家共享月球上的資源。
這意味著,中國首次實現對月面探測器的遙操作……
相較于過去的月球探測,中國邁出的這一步,蘊藏著巨大的突破。如嫦娥三號有80%是全新的科技,而它所攜帶的“玉兔”月球車更是百分百中國造,顯現出中國科技發展的高度自主性。
當然,中國航天人不會忘記,他們邁出的每一步,都是在突破層層阻力的背景下換來的,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自身科研能力的修煉。
事實上,早在中國探月工程立項時,就有科學家擔心,美蘇兩國的宇航員和探測器,在20世紀60、70年代就已登月,中國今天走這一步會不會是重復別人走過的路?為何中國不能跟其他國家合作共享月球探測資料?它的科學與工程目標是否得當?
這一系列問號和困擾,曾讓中科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高級顧問歐陽自遠如鯁在喉。
對此,他回應說:“雖然現在航天商業化了,但美國在航天領域禁止與中國合作是不爭的事實,只要是含有美國敏感器件的衛星,他們都不會準許由中國來發射”,“中國曾經跟蘇聯關系那么好,而他們的月球探測器帶回300克左右的月球樣品,中國連1克也拿不到……”
中國人想突破的核心技術,只能“自力更生”。
與此同時,中國在探月工程中的艱難探索,卻伴隨著“太空”、“太空爭霸”等“雜音”,發達國家習慣了獨享太空這塊“大蛋糕”,中國的后來居上,在他們看來顯得“格格不入”。
如今,“嫦娥”如愿抵達“月宮”,中國的探月步伐,將迎來新的征程。而中國的神話故事,也將會有更精彩的續篇。
2888年,被選為月球探險隊隊員,這個隊伍由五個人組成,專門到月球上去探險,我能被選上真是我的榮幸呀!第二天,我和其他四名隊員一起登上飛船,去月球探險了。15個小時后,飛船在月球上降落了。突然,月球表面一個洞口張開了,我們順著樓梯走了下去,先是黑漆的,突然間亮了起來,走出了一個人不像人,龍不像龍的東西,把我們都嚇了一大跳,那人突然說:“歡迎來到‘蔬菜世界’,我是這兒的首領,請多關照。”他說著便唱起了《春天的故事》這首歌,他唱得好好聽聽呀!跟董文華唱得沒什么兩樣,莫非他知道中國現在流行這首歌?接著我們走進了“蔬菜世界”。
里面真是一個神秘的植物天地,有白菜樹林,蘿卜花園,蘑菇房子,毛豆鋪成的小路,土豆汽車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東西。
我們五個人和這個世界的人一起,蹦蹦跳跳,吃這個世界特有的蔬菜碎粒飯,喝著這個世界特有的土豆水,開開心心和這兒的小小朋友玩,大家玩得正高興的時候,警報拉響了,首長讓戰士們把我們安排進防空洞,一場太空大戰就這樣七始了。打完做仗后,我聽到一位士兵說:“我軍僅傷亡五人就把敵人全部殲滅,另外俘虜兩人。”我問首長這是怎么回事,首長說:“那是天王星的人,我們跟他們有仇,現在他們聽就我們這兒有幾個地球人,一定是想把你們搶去做實驗。放心吧,我會派人保護你們的。”我們聽了后點了點頭。
一、目標定位
明確的目標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綜合性學習的目標要求有兩個鮮明的特點:綜合性和實踐性。具體到探究性綜合性活動課的目標定位,便又側重于質疑和探究,根據不同的主題就可以制定出目標。如《探索月球奧秘》中就可把目標定位為1、初步了解月球的天文知識和月亮文化,培養科學探索精神和對天文知識的興趣;2、學習利用圖書和互聯網獲取資料的方法;3、培養對信息的梳理整理和加工創造的能力;4、能用科學的語言條理清楚的介紹科學現象;能據提供的條件說話和寫作。
二、課前準備(活動準備)
由于綜合性實踐活動課具有實踐性和開放性,需要學生親身參與具體活動或搜集信息,因此,課前準備就變得尤為重要。可以說沒有課前充分的準備,就不能上好這類課。一般來說,課前準備包括教師準備和學生準備。需要教師準備的如:聯系多媒體、投影儀、話筒等搜集圖片、與活動有關的資料、學生有興趣但又不容易知道的材料;幫助學生確定探究學習的目標;還需要幫學生分組選派組長并根據活動小組的需要劃分區域,讓各小組分布相對集中。需要學生準備的是根據自己愛好自由組組,選取自己喜歡的任務并上網搜集材料。如在《探索月球奧秘》中教師就上網或查閱書籍搜集了許多有關月球的知識,包括月球的起源、月球的地質構造、月面、月相、月食、潮汐、開發月球、人類登月等,隨時準備學生咨詢。并把學生分成了月球知識組、月亮詩詞組、月亮成語組、月亮謎語歇后語組、月亮對聯組、月亮故事組六個小組,選派了組長,分配了具體任務。然后分頭查找資料,并幫助整理好資料,確定展示形式和主持人,指導課外訓練好展示節目。
三、情景導入
本環節一般根據主題或影視視頻導入或詩歌導入。把學生帶入具體的情景中,激發其探究的興趣。在《探索月球奧秘》中就可先播放“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錄像,之后導入:隨著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成功,人們加緊了對這個神秘星球探索的步伐,為進一步揭開蒙蓋著的一層神秘的面紗。同學們,前面我們上網查閱大量有關月亮的知識的資料,后來又加工整理梳理。現在,我們來看看同學們的精彩展示。
四、活動展示
此環節學生仍然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要做的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整個過程完全是在學生的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在《探索月球奧秘》中課前分成的六個小組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分別作了展示。天文知識組以知識問答的形式作了展示;月亮詩詞組展示了今古詩歌;月亮成語組展示了成語片段,成語故事;月亮謎語歇后語組展示了有趣的燈謎妙趣橫生的歇后語及自己改編的相聲;月亮故事組展示了《嫦娥奔月》《廣寒宮起源》的故事;月亮對聯組展示了異彩紛呈的對聯。期間生成了許許多多異常精彩的閃光點。例如:展示的成語片段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又到了月缺花殘之夜,月兒溫柔了許多。我走在湖邊,望著皎潔的星空真心地祝福,。月光如水似玉,湖面折射著星斗的明輝,秋風蕭瑟,水波蕩漾,水中的月碎了;正如他鄉游子的心——-碎了。這幾年披星戴月的打拼如水中撈月,如竹籃打水——一場空,這都是彩票惹得禍!哈哈,要是買中了,可得眾星捧月,愿那花好月圓之夜早點來到。日新月異的故鄉呀,我不再海中撈月,光風霽月是我的希望。多少次樽前月下對故鄉的思念將托付今天的殘月帶回。
這樣,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在搭建的舞臺上盡情的展示自己的才能,有綜合、有開放、有聽說、有讀寫、有自主、有合作、有探究,在質疑聲中學會了創造。
五、活動總結
很古老的時候,中秋源于對月亮的崇拜,月亮是陰性力量的象征,她與日是相對的存在,月光的清冷與日的焦熱相對,有月有日是黑白的輪回,有陰有陽是生命的輪回。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供大家參考。
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1相傳,遠古時候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直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
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余的太陽。
后羿立下蓋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奸詐刁鉆、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不久,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
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氣得后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絕的后羿,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
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2遠古的時候,天上曾有十個太陽,曬得大地冒煙,海水干枯,老百姓苦得活不下去。
有個叫羿的英雄力大無比,他用寶弓神箭,一口氣射下九個太陽。最后那個太陽一看大勢不妙,連忙認罪求饒,羿才息怒收弓,命令這個太陽今后按時起落,好好兒為老百姓造福。
羿的妻子名叫嫦娥,美麗賢慧,心地善良,大家都非常喜歡她。
一個老道人十分欽佩羿的神力和為人,贈他一包長生不老藥,吃了可以升天,長生不老。羿舍不得心愛的妻子和鄉親,不愿自己一人升天,就把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起來。
羿有個徒弟叫蓬蒙,是個奸詐小人,一心想偷吃羿的長生不老藥,好自己升天成仙。
這一年的八月十五,羿帶著徒弟們出門打獵去了。天近傍晚,找借口未去打獵的蓬蒙闖進嫦娥的住所,威逼嫦娥交出可以升天的長生不老藥。
嫦娥迫不得已,倉促間把藥全部吞下肚里。馬上,她便身輕如燕,飄出窗口,直上云霄。由于嫦娥深愛自己的丈夫,最后她就在離地球最近的月亮上停了下來。
聽到消息,羿心如刀絞,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進月亮也進,他退月亮也退,永遠也追不上。羿思念嫦娥,只能望著月亮出神。此時月亮也格外圓格外亮,就像心愛的妻子在望著自己。
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嫦娥走出月宮,默默地遙望下界,思念丈夫和鄉親們。她那美麗的面孔,使得月亮也變得格外圓格外亮。
羿和鄉親們都在月光下祭月,寄托對嫦娥的思念。從此年年如此,代代相傳。由于八月十五正值中秋,就定為中秋節。
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3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太陽出現,一個名叫后羿的人,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運足神力,拉開神弓,射下九個太陽。后羿就受到百姓們的愛戴,后羿娶了一個美麗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把不死藥交給妻子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蓬蒙,看見了,他想吃不死藥成仙。過后,后羿帶徒狩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闖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她轉身打開百寶匣,把不死藥吞下去了,嫦娥吞下藥,飛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到了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 花好月圓 2明天日全食(打一字)。 ———月3嫦娥下凡(打一花名)———月季4秋的節日佳品是什么(打一水果)————柚子5月是故鄉明——(打一農業名詞)光照名師。
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4去年的中秋,一場細雨似乎不想讓傷感的月亮出現,免得讓更多的人融景生情。月亮也許怕自己穿著的一件黃色薄薄紗衣,抵擋不住雨水的“洗禮”,被淋濕凍壞身子。也許月亮擔心自己一旦出現,會使無數顆思念之心痛上加痛,于是月亮咬咬牙趁著細雨來臨,藏在厚厚云層中。
我望著窗外黑漆漆的夜空,想到月亮可以用悄悄地走,不帶一片云彩的方式,讓等了整整一年的人們,目睹它美麗容貌地期待成為泡影。此時我心里感到空蕩蕩的,覺得今年的中秋少了節日應有那份味道。媽媽看到我失落的樣子,摸摸我的頭說,我給你講個中秋的故事吧。我搖揺頭,因為媽媽講的有關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以及廣寒宮里小玉兔等中秋神話故事,我都聽很多遍,已經耳熟能詳了。
媽媽說,吃一塊圓圓月餅,明年學習上會有進步。在媽媽的誘導下,我吃下一塊月餅。中秋賞月的美夢破滅后,我早早上床睡覺,在睡夢中我圓?了一回奔月夢.我乘坐中國制造的嫦娥飛船, 向遙遠的月球飛去。當飛船接近月球時, 我發現月球原來是個圓球體。
飛船降落在月球上, 我走出飛船大門,頓時感到整個人身輕如燕、力大如牛,提起幾噸重的物體輕而易舉。 抬眼望去,整個月球一片漆黑。平常我們在晚上看到的那個閃著柔和、皎潔光亮的月亮, 其實并不是月球本身發出的光,而是太陽光照射到月球表面產生的光亮,月球在我眼中并沒有我們神話中那么美麗。
我在月球上走了一會便喘不過氣,呼吸困難。原來這里沒有空氣和水,沒有云霧也沒有風雨,根本不適應人類居住。我趕緊戴上氧氣罩,繼續尋找嫦娥姐姐居住的廣寒宮,還有那只可愛的玉兔。當我走到一座環形山前, 一塊高聳直立的巖石告訴我, 月球上根本不存在廣寒宮, 也沒有嫦娥和玉兔。這塊巖石帶著嘲諷的口氣說,神話傳說你們人類也信了。不過我們這里可是個長壽的地方, 我們繞地球一圈需要大約28天,在我們月球呆一天,相當于在你們地球生活28天,不過你們人類要想呆在我們這里, 你們自已要創造生存條件喲。
我的奔月夢在飛船返回地球時產生的巨大火花中結束。我睜開眼看到自己還躺在床時, 我心中樂了, 奔月經歷讓我明白有關中秋神話,對于我們已經不重要,我們需要的是對親情的思念。
中秋節嫦娥奔月故事5我最喜歡的節日是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與春節、端午、清明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它起源于唐朝時期,那時,以賞月為中心。到了清明時期,成為“民俗大節”。
中秋節那天晚上,我們一家人就要團團圓圓在一起賞月,吃月餅,看電視上的《中秋晚會》。去年的中秋節,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說說笑笑,可開心了。在這月圓之夜,我們分享著美味的月餅,月餅象征團圓,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那天的月亮雖沒有往年的中秋節那么亮。不過,也挺美的。月亮時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風哥哥夸她幾句,就躲到云層后面,蒙上一層細紗,顯得更加嬌氣,真迷人;時而又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把臉露出來偷看我們過節呢!真好玩!
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能記住那個老電影《英雄兒女》,具體的情節我也是恍恍惚惚有些印象,但是里面的英雄王成對著步話機大聲喊著“向我開炮!向我開炮!”的形象卻好像是記憶猶新。2009年10月9日,NASA決定向月球開炮,可是我們好像根本就沒有聽到過月球在向我們大喊:向我開炮!向我開炮吧!是月球喊不出這樣的豪言壯語,還是我們根本就不聽呢?
NASA向月球開炮的原因是要研究月球上是否有水的存在,人類將來也許要到月球上去生活,科學家們認為進行這項研究最可靠的辦法就是從月球上取回巖石樣品,在實驗室里進行分析和測試。月球畢竟離我們很遙遠,惟一的辦法就是通過衛星向月球投放重型炸彈,來收集月球上的巖石樣品。這一切聽起來好像合情合理,而且對宇宙的探索和征服也是人類夢寐以求的理想。可是,月球究竟是屬于誰的,我們有沒有權利向月球開炮,轟炸月球的后果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10月9日這一天,天下所有熱心人的天文望遠鏡都對準了月球,可是觀看的結果卻讓他們大失所望,轟炸月球并沒有想象中的那種壯觀和艷麗,轟炸的結果只不過就是讓人們看到了兩股輕輕的煙塵。有人戲言說要辦好這事兒,NASA應該去請好萊塢的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如果讓他來導演這出好戲,一定會觸目驚心,令人終身難忘。與此同時,美國的一位作家Amy Ephron卻在Twitter上展開了一場挽救月球的活動,她的主題是“Help Save The Moon”,她擔心這種科學實驗的結果會使我們人類最終喪失月球。我們是宇宙的主人嗎?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對宇宙進行控制嗎?她并不反對對宇宙空間進行探索和研究,可是究竟什么是我們科學研究的底線呢?
有人會以為這一切都是小題大做,只不過就是為了取點月球的巖石樣品進行研究,哪能有這么嚴重的后果呢?月亮不還是月亮嗎?沒錯,今天的月亮還是月亮,可是,如果我們人類征服的欲望不斷地惡性膨脹的話,那么我們明天還會有月亮嗎?如果我們人類成千上萬年來理所當然地認為會永存的月亮有一天突然不復存在的話,那又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場景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沒有月亮會給天下所有的戀人所造成的麻煩,千百年來,月亮一直是浪漫的象征,多少文人墨客筆下都以月亮為題,寫下了無數動人的詩篇,述說著相思相戀的寸寸柔腸。如果沒有了月亮,我們還能說月亮代表我的心嗎?按照“月上柳枝頭,人約黃昏后”去做的戀人們,如果沒有了月亮,怎么能知道什么時候去赴戀人的約會?科學巨人愛因斯坦也曾經說過:I like to think the Moon is there even if I am not looking at it. 如果沒有了月亮,那么愛因斯坦會不會在地下輾轉反側,永不瞑目呢?如果沒有了月亮,我們人類會不會真的是應了蘇軾一首詩里寫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呢?
我們今天向月球開炮,那么明天我們又要干什么?科學的進步究竟給我們帶來的是什么呢?趙鑫珊在《穿長衫讀古書》這本書里,講了一個《莊子?天地》中的故事,說的是子貢經過晉國,在漢陰遇到了一位澆灌田地的老者,老者用一個水罐取水澆地,一次一次十分費力。子貢不解地問道為什么不用一種先進的叫槔的澆水機械工具,而一定要用這種笨拙而古老的方法呢?老者回答說:“我聽我老師說,人使用投機取巧的工具,就會做投機取巧的事,做投機取巧的事就會產生投機取巧的心理(機心)。一旦有了機心,人的心靈便不會純凈了;心靈不純凈,心神則不定;心神不定便遠離了大道。我并不是不知道有這種機械,而是不愿意使用它。”一席話,說得子貢啞口無言,不知道NASA的科學家們聽了這樣的話,會有什么樣的感想?科學技術可以日新月異,也許有一天我們會主宰宇宙,然而人心人性也一定要只爭朝夕嗎?
我無意反對對月球進行的科學研究,兩顆炸彈也不可能會毀滅月球,但是即便是月球上有水有空氣,我還是不想去月球上居住。我不是沒有這樣的想象力,而是覺得我們自己都沒有管理好我們現在居住的地球,到了月球上就一定能建立一個美好的家園嗎?月球上會不會有戰爭,會不會有環境污染,會不會有種族歧視,會不會有原子彈,會不會有貧窮和饑餓,會不會有丑惡呢?如果我們有一天把地球糟蹋得無法生存下去了,難道我們就不會在月球上犯同樣的錯誤嗎?如果有一天在月球上也無法生活下去,那么我們的下一站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是天王星、海王星,還是火星呢?難道真是像蕭伯納說的那樣:我不知道月球上面是否有人類居住,如果真有人類居住的話,那么我想他們一定是把我們的地球當成自己的瘋人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