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道德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要實現道德認同,需在知識灌輸的基礎上,獲得介體支持,一方面應對受教育者積極關注,并引導其參與體驗德育過程。
(一)積極關注
第一,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的態度應該樂觀、積極,愿意相信每位受教育者都是樂觀向上的,都希望自己能夠提升德行和修養。這就是積極關注的前提。道德認同就是個體對社會道德體系中諸多規范的認可程度和接受程度。德育認同是“教”、“學”雙方相互作用的互動過程,如果教授者一開始就對受教育者缺乏信心,則在教授或灌輸環節容易應付、缺少責任心,影響德育認可的效果。
第二,要尊重受教育者,重視其價值、尊嚴和個性特征。德育過程中,要客觀面對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注意發現其內在潛能和價值,及時對受教育者展現出的正能量、正面價值給予認可和鼓勵。這是幫助“教”“學”雙方相互信任、增進交流,營造良好氛圍的有效措施,同時也更能促進受教育者學習、提升自身德行修養的熱情和主動性。
第三,教育者要做好受教育者接受能力有強有弱的客觀現實。充分發揮積極關注在價值觀念多樣化和德育個性化方面的作用,對不同的受教育者采用恰當的、靈活的教育方式和評價機制,不生搬硬套,不循規蹈矩,堅持以人為本,幫助受教育者逐漸了解自己的德行潛能并使之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積極關注既體現了對社會道德規范的堅持,也體現了對個體道德認知力的充分尊重,有助于二者的辯證統一。社會道德要求和規范決定了德育的放心和目標,個體道德認知力的差別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且使德育更符合實際。
(二)參與體驗
道德圍繞生活,道德的根本目標既為著生活,生活本身就包括了生活的目的、過程和內容,生活這個過程也是完成并實現道德理想的過程,道德融匯在生活之中,且“圍繞生活而展開,為著生活”。把德育過程限制于學校的課堂之內是不能取得實效的,它表現出明顯的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的脫節。
理論聯系實際是任何一門學科領域都無法避開的方法論原則,德育也不能例外。更重要的是,德育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個體德性的養成不僅體現在對德育理論知識把握得深刻和準確程度,而且體現在個體行為之中?!爸薪y一”是中國傳統德育思想的精髓,它要求受教育者不僅知更在于行。在受教育者獲得了德育理論知識之后,通過積極關注使受教育者萌生了內化于心的意志需求,參與體驗就成為德育認同模式鏈條中“行”的環節。參與體檢的含義就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方式將德育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之中,讓受教育者在參與該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接收德育信息、體會德育的合理性,接受并轉化為德育規范和形式準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教育者的影響。在個體社會化的過程中將會經常面臨矛盾與沖突,教育者要及時引導,幫助受教育者實現道德認同?,F實中,“知而不行”問題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者沒能在參與體驗環節對受教育者產生積極影響。這個影響與受教育者形成道德能力的形成至關重要。需要指明的是,這里的積極影響通過隱形方式對受教育者的感官、情感、直覺等產生沖擊,是潛移默化的,有股像榜樣示范作用一樣的熏陶感染的力量作用在受教育者的道德判斷和道德選擇環節。
二是德育知識的內化。德育認同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參與體驗是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內化已經獲取的德育知識是其重點。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積極影響和教育者所選用的方式方法影響德育知識內化的效果。常用的方式主要有社會角色體驗、共情體驗、換位體驗等等。
社會角色體驗就是通過讓受教育者親自參與角色期待、角色領悟、角色實踐環節,認識到社會中不同的角色有著不同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和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從而,使受教育者體會到各種社會角色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增強社會責任意識,實現道德養成。共情體驗則是通過扮演他人的社會角色,達到體會他人所處的立場、內心感受,進而接受并理解他人行為的道德意義的方式。換位思考是處理社會活動的一種常規思維模式。換位體驗是換位思考的延伸,是在社會生活中引導受教育者暫時扮演他人的社會角色,從他人的立場參與社會活動的一種自我體驗,以達到培養換位思考的能力,影響個體的道德認同。
二、自律創新是構建現代道德認同模式的關鍵環節
自律創新是德育認同模式的邏輯終結,也應該成為德育追求的目標。它包含兩個層次:即道德自律和道德創新。
道德自律是德育應該達到的低層次目標,就是受教育者在德育理論指導下,認同社會道德準則,自愿、自覺踐行道德規范的社會活動。認為“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道德作為維護社會秩序、推動社會發展的基本手段,主要依靠內心信念和社會輿論來維系。內心信念就是個體的自律意識,而社會輿論則是體現了外界的監督和約束,我們可以稱之為“他律”??墒?,通過“社會輿論”約束個體的“不道德”是需要以個體存在內心道德信念為前提的,對于沒有道德信念的人來說“社會輿論”的約束作用微不足道。所以,自道德產生之初就體現了自我約束的核心內涵,拋開自律精神的道德規范就演變成了制度或法律。自律是德育評價的最基本標準,也是德育認同首要達到的目標。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顯著特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是時代要求。創新的基本內涵是“突破”,是標新立異、破舊立新,可是,創新似乎對德育產生了“雙重效應”,一方面德育同樣需要創新以適應社會需要、促進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創新所倡導的“突破”理念又“消化”了個體的社會道德責任感,當社會個體以“突破陳規”的借口為自己的不道德行為進行“合理化”辯解時,德育就陷入了迷途。創新對于德育而言究竟是無奈還是契機?我們又如何能夠在創新時代做到德育認同?
當我們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探討時,所有的一切都回到了原點。德育培養的是“循規蹈矩”的道德規范服從者還是具有獨立精神的道德信仰者?如果社會需要的是絕對服從的道德傀儡,那么德育的確與時代的創新要求存在悖論;如果社會需要的是個體獨立的道德信仰者,德育則需要讓受教育者學會選擇。眾所周知,網絡不道德已經成為突出的社會問題,當我們普遍認為是網絡普及導致道德問題并致力于健全網絡道德約束機制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應該感激,因為網絡折射的道德問題反映了德育認同所欠缺的東西。有人認為傳統德育注重灌輸、強調服從,促使受教育者借助網絡表達叛逆,這種觀點確實描述了一種社會現象。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網絡不道德者不僅僅是在表達叛逆和不滿,更多的是他們欠缺道德能力,因為不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所以網絡行為“隨心所欲”也是順理成章。
生活中存在這樣一些現象:那些不道德行為者甚至觸犯了法律的犯罪者,并不是他們不知道道德要求及法律規范,他們之所以無視道德與法律的存在是因為不具備理解道德及法律問題的能力。我們呼吁社會道德應該尊重個人的需要和選擇,但是,社會個體首先要知道自己的道德需要是什么、如何去選擇?否則就會導致權利濫用。德育認同中的創新就是要使受教育獲得精神獨立、學會道德選擇。
德育本是倡導、傳達社會發展與人的發展積極向上的價值維度,創新不是刻意去打破既定的道德規范,而是對自身道德能力的超越,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參考文獻:
[1]孫培青.中國教育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黃炎培.職業教育該怎么樣辦——中華職業學校十五周年紀念(黃炎培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3]王永祥.從“勞工神圣”的新倫理到“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3,(04).
附1:《教師職業道德高于其他職業道德的原因及探討》
參考文獻:
[1]李樹青,薛德合.禮儀與教師職業道德的價值實現[J].禮儀與文明,2002(1):51-55.
[2]王清風.加強和改進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8(1):37-40.
[3]經柏龍.教師專業素質的形成與發展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8.
[4]楊春茂.論新時期中小學師德建設[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9):25-27.
[5]石文明.新時期的教師修養[J].中國冶金教育,2003(1):89-92.
附2:《會計職業道德滑坡與職業道德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1]羅宏、朱開熹.2002.“不做假賬”與會計學素質教育.會計之友.(1)
[2]廣東省財政廳會計人員繼續教育教材編委會.2003.會計職業道德.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3]于書林.2002.論會計人員道德觀.現代會計.(1)
[4]殷國濱.2002.淺談新經濟下的會計人員素質.現代會計.(2)
[5]財政部編.會計基礎工作規范.財會字[1996]19號
附3:《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提升公務員職業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健.論我國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D].內蒙古大學,2013.
[2]申慧英.關于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思考[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2(11).
摘要: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發展,市場營銷競爭形勢愈加嚴峻,一些企業為了應對市場激烈競爭,維護自身利益,采取不道德手段,嚴重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本文試圖總結市場營銷中幾點主要不道德行為表現,并給出幾點加強市場營銷中人員職業道德的途徑建議。
關鍵詞:市場營銷;職業;道德
不管我們做什么工作,都必須具備職業道德,這也是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在市場營銷活動中,良好職業道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生存發展,會對市場經濟環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企業以及市場營銷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這樣才能維護市場環境穩定,促進市場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營銷職業道德的涵義
營銷職業道德指的是企業及其利益關聯主體必須遵守的一切行為規范。從根本上說,營銷職業道德要求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協調處理好企業利益、客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三者關系,在遵守道德規范前提下獲得經濟效益,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企業不僅要盈利,更應該滿足市場消費需求,發揮消費導向作用,樹立良好社會風尚,促進社會健康發展。
二、市場營銷中不道德行為表現
(一)竊取市場營銷中情報信息
是否可以準確、有效獲取市場信息,特別是掌握競爭對手的信息,對于企業生存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長期實踐表明,只有準確掌握市場信息、了解競爭對手情況,才能把握市場競爭主動權。在市場競爭中,企業不道德行為一種表現就是不通過正常合理渠道展開市場調研,而是利用不正當手段竊取他人信息。比較常見的像派人竊取其他企業的商業機密,賄賂其他企業內部人員,從而獲取情報信息等。
(二)采用非正常營銷渠道競爭
在企業營銷戰略組合中,渠道營銷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渠道營銷戰略必須符合自身實際,這會對產品銷售和營銷效率產生直接影響。從實際營銷情況來看,一些企業往往通過欺詐手段進行產品銷售,或者利用自身競爭優勢,排擠其他企業,搞市場壟斷等,這都是不道德營銷的行為表現。
(三)運用不道德的價格營銷策略
作為企業的一種重要營銷戰略,價格營銷戰略必須科學合理,這會對企業產品銷售和經濟效益產生重要影響,同時這也直接關系到客戶切身利益。有的企業只為滿足自身利益需求,違背市場經濟規律,不按法律規范進行銷售,采用不道德競爭手段來謀取私利,比較常見的像胡亂定價、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價格壟斷等,這些不正當營銷行為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破壞了市場經濟秩序,違背了公平競爭原則。
(四)欺騙性的產品營銷策略
在企業營銷活動中,產品營銷處于核心地位,產品營銷策略是否科學有效,直接影響到企業生存發展。一些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忽視消費者實際需要,通過不正當手段來謀取私利。比較常見的像生產假冒偽劣產品、偽造商標、不提供售后服務、生產經營過程中資源浪費嚴重、環境污染等,這些行為對于市場經濟健康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嚴重損害了社會公眾利益。
三、加強市場營銷中人員職業道德的途徑
針對當前我國市場營銷中幾種主要不道德行為表現,我們需要從企業自身和外部多方面加強市場營銷中人員職業道德建設,促進市場營銷正常運營開展。下面提出幾點途徑建議:
(一)加強市場營銷職業文化建設
加強市場營銷職業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有利于營銷人員更好理解職業道德規范、職業行為、職業內容和職業意義,促使其更加愛崗敬業;其次,有利于加強營銷行業和其他行業的溝通交流;再次,有利于政府制定、實施營銷政策,促進營銷職業健康發展;最后,有利于提高營銷人員職業素養,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
(二)重視企業自身營銷道德建設
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樹立良好信譽形象。除了遵守社會基本道德規范外,企業還要努力打造職業道德體系,體現自身特色,通過各種方式把企業道德文化傳遞給社會大眾,從而擴大企業影響力。所以,職業道德較好的企業會根據營銷人員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營銷道德規范,并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把它放在優先位置,建立全面、科學、有效的道德標準體系,主要涉及到客戶服務、產品開發、廣告宣傳、價格制定等方面。
(三)加強市場營銷相關法規建設
國家法律規范是企業營銷活動的重要依據,也是企業必須遵守的底線和原則。就目前實際來說,和完善法律制度相比,我國更需要的是嚴格執法。有關報道指出,美國亨聯公司在我國北京、成都、大連等地發現很多盜用商標、包裝的假冒亨聯產品,為此,亨聯公司花費近6萬元,幾經周折才找到制假源頭原來是廣東汕頭的一家小作坊。而最終法院判決結果僅僅是對制假者處以罰金200元。有關政府部門必須加強執法,嚴厲打擊一切違法犯罪行為,并公開處理結果,警示其他經營者。另外,政府要充分利用好新聞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在營銷職業道德建設過程中,新聞媒體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夠宣傳國家法律政策,給社會樹立道德榜樣,通過輿論力量杜絕違法犯罪行為發生。
(四)發揮社會組織的監督作用
在我國,有很多社會組織機構可以監督企業行為,像企業行業協會就是其中的代表。行業協會是同一行業內部的企業管理組織,負責規范監督行業內部企業營銷行為,維護行業共同利益。從實際情況看,少數企業的不道德營銷行為會損害行業共同利益,破壞行業整體形象,所以,行業協會要根據行業內部實際,對于企業不道德營銷行為采取有效監管措施,制定嚴格規范的行業職業道德標準。行業協會還要發揮好溝通協調作用,有效調解知識產權糾紛,保證企業產品服務質量安全,維護行業共同利益,創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道德是一個人的素質體現,而職業道德是企業以及營銷人員的素質體現。為實現企業健康發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穩定,營銷活動必須嚴格遵守職業道德規范,協調處理好道德和利益的關系,遵循誠信原則,展開公平競爭,實現互利共贏。不斷完善職業道德體系,促進營銷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邵陽學院)
參考文獻:
[1]付震.營銷人員職業道德建設相關問題探討[J].大觀周刊,2012年52期
作者:羅桂全 單位: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主專題設計的針對性教學由于高職生注重動手實踐、學習特長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因此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解讀往往會令高職生反感。實踐教學具有生動形象、現實直接、感染性強等特點,能夠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和思考的主動性、積極性,特別適合擅長動手能力的高職生。針對高職生的實踐教學方式方法更要生動靈活,貼近生活、貼近高職生的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重要思想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高職生的頭腦里。如結合當前熱議的《身邊的雷鋒,青島的哥“愛心車隊”》,與高職生探討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追求,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實踐教學只有根據當代社會發展的形勢,根據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現實性、針對性和獨特性,通過實例、事例來講清道理、情理、事理,使學生從心里接受、接納、認同、追隨并付諸實踐。實踐教學是教師展示師德的重要載體教育部非常重視高職教育的德育教育,要求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高等職業教育的全過程。特別是實踐教學對教師的師德要求非常高,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高職院校的教師作為高職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具體實施者和主要影響者,他們的立場、觀點、思想感情及工作態度等也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作用,對高職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最直接的影響。高職院校的教師只有自身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影響和教育自己的學生,才有可能“令其行”。
不少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思路受限、范圍較窄、活動較單一,教學效果也不明顯。因此,正確地理解實踐教學的內涵有利于打開思路,找到更多提高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途徑。實踐教學的內涵應從廣義上理解,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就是理論教學之外,所有與實踐相關的教學方式都屬于實踐教學,它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也可以體現在課堂教學之外,不能簡單地將實踐教學理解為社會實踐?;谶@樣的理解,除了社會實踐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外,還可以重點在以下三方面開展實踐教學,提升高職生思想道德素質。打造有思想的校園文化,營造氛圍古時“孟母三遷”的故事人盡皆知,環境對于人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生來說,住校的封閉校園成為影響其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環境。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優化高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環境,是提升高職生道德素質的重要保障。好的校園文化氛圍需要從軟環境和硬環境兩個方面來構建。軟環境建設主要從學生社團的建立和開展的活動、校園文體活動等方面引導高職生參加有意義、有思想的社團活動和校園文體活動。如開展人生規劃的創意比賽、最有公益精神的社團評比、和諧共贏的產業鏈創意PK等活動,通過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的社團活動和校園文體活動,為高職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樂于助人、和諧共贏、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祖國和人民、熱心公益事業的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每一個身在其中的高職生都為之努力,為之改變。此外,學校的硬環境,如設施、設備的愛惜和維護也是培養高職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載體。挖掘優秀的高職生現身說法,典型示范受到社會的偏見,人們對高職生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學生的評價嚴重影響了高職生的職業規劃和職業發展。其實,目前社會對優秀高職生的需求遠遠不能滿足,只要擁有較好的職業技能和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高職生的發展空間將非常之大。因此,同伴教育、同齡教育,優秀高職生的現身說法對于提升高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
作為處于成長階段的高職生,對于社會大是大非的認可處在模糊狀態,特別是由于思想處于半成熟狀態,對于老輩的教育接受程度不如同齡、同伴特別是同樣是高職生的現身說法有作用。在實踐教學中,如能邀請知名技能專家、行業專家、模范人物、先進人物,特別是本校畢業的優秀高職生來校講學,用他們自己親身經歷與真實的感受,向高職生們介紹對人生價值的思索、對工作的熱愛,介紹他們是如何成就今天的成績,如何克服各種艱苦磨難,如何做人、做事,使高職生們能近距離地感受到、聆聽到這些成功人士的酸甜苦辣,使他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使高職生們向先進典型學習、趕超的過程中,自覺提升自我的思想道德素質。重視個體高職生思想教育,心理輔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會發現有的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較好,有的較差,而且往往會碰到幾個特別需要關照的學生。在針對全體學生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教師應根據學生情況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對部分思想道德素質表現較差的學生進行特別的關照。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好人,也沒有一個人生來就是壞人,教師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要采取區別對待、分層教育。要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的主體地位,對于個別思想道德素質表現較差的學生可以采用與學生家長建立聯系,形成家庭、學校共同做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導與疏導;也可直接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信任關系,與其定期談話、溝通等,隨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定期組織分析研究他們的思想情況,找出其問題,并在日常關心中教會他做人做事,學會與人合作共處,幫助其走出不良思想的影響,引導其融入和諧的校園氛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論文關鍵詞:社會轉型農村特征核心價值論文關鍵詞:社會轉型農村特征核心價值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農村社會發生了深層的變革和快速的轉型。在某種意義上說,今天中國農村的個別地區大都具有了一些“現代性”甚至“后現代性”的生活元素。與之相應,農村人口的精神風貌和生活方式也因而有了很大的變化。
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結構的變化,不僅使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在農村地區進行核心價值建設也顯得更為迫切和必要。因此,在當前中國農村社會的轉型與變革之中,必須重視農村成員經濟自救與道德建設的結合,以保證農村社會的健康轉型和全面發展。尤為重要的是,必須認清農村基本特征,堅持正確的價值方向,促進社會道德建設,以文明科學的現實生活促進農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
(一)農村社會成份的混合性
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運行機制的深層變革加劇了中國農村的社會轉型。這種轉型從社會形態上看,是從傳統的農業社會向現代農村社會的轉變;從個體勞動者的角度看,是從傳統的依附于土地的“農民”向現代的農業勞動者和“農民工”的轉變。三十年來,這種社會經濟轉型的量和質的積累,使廣義上的中國農村成為一個處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具有多種經濟成份和社會元素并存的混合體。
整體上說,中國既有東南沿海地區較為現代的農村生產方式和經營方式,又有中西部地區相對落后的農業生產。與傳統農業社會相比,在同一農村地區,其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社會組織形式也有著不同的表現,農村社會勞動力的構成等生產和生活要素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此相應,其經濟成分、所有制形式、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和經濟成份也就愈加復雜。甚至在同一個村莊,在不同的生產者那里,其經濟形式、生產和經營方式和水平也都可能大相迥異。
顯然,不論是宏觀上還是微觀上,當代中國農村的一個最大特點即是其社會生活和經濟元素愈來愈具有強烈的混合性。
(二)農村社會成員個體屬性的模糊性
身份認同的危機是當代工業社會中的一個重要的文化和社會心理現象。隨著正在加快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大量傳統農村人口以不同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于城市。由于現在城鄉二元結構的對立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消除,即使他們已經在城市中扎下了根,但在心理上和現實處境上他們仍然被認為或自認為是“農民”。加之農村勞動力的持續轉移,還有一部分農民在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地之間頻繁地往返,一部分農村勞動力在“農民”和“農民工”、農業和工業之間不斷地改變身份。這些都造成了“農民”的社會屬性變得更為復雜和模糊,他們亦工亦農亦商亦城亦鄉,但受制于現實的社會經濟原因,他們又仿佛非工非農非商非城非鄉。
中國傳統農業社會正在變成一個具有多種經濟成分和水平的混合體,農村中的每一個勞動者都成為一個社會屬性相對復雜的個體,身份的復雜性和模糊性造成他們對自己個體屬性的認識模糊。“我是誰”已經成為許多農民工心理上一個揮之不去的困惑,造成了他們對自身主體價值的懷疑。在他們的生活方式選擇中:一方面是心中對都市文明的向往,是對身份逐漸改變的喜悅;另一方面又有著對自己未來不確定的不安。正是由于對陌生的現代道德的仿徨和恐懼、向往和模仿,也造成了他們在情感選擇方面的徘徊。
由于他們在就業、醫療、子女求學等方面沒有得到充分的“市民”待遇,使許多人有著一種社會邊緣人的心理,或者自我邊緣于城市主體社會。這不僅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問題,也影響到城鄉社會的和諧發展。事實上,與經濟問題一樣,今天農民工身份的模糊性間題已經成為困惑和影響農民工精神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農村社會信息傳播的復雜性
隨著教育的普及和經濟的發展,現在農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狀態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由于信息來源渠道的豐富性、信息傳播方式的多樣性,這就決定了信息傳播內容的復雜性。
第一,隨著農村人口在城市和鄉村、沿海和內地之間的頻繁往返,重商主義、市場經濟和都市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已經影響到曾經相對簡單、純樸的農村社會和文化生活,影響了傳統農村社會中占主導地位的人際關系及其原則;第二,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教育的相對普及,使農村人口的文化水平得到相應的提高,他們對一些事情有了不同于傳統的看法。由于有了一定的法制觀念,他們基本明白自己的權利,并知道得到這種權利的方式。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敢于主張這種權利;第三,以電話和電視為代表的現代通訊手段和信息傳媒為農村社會造就了一個異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尤其是通過影響力和受眾面越來越大的衛星電視和網絡的力量,國外的一些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通過電視劇和新聞節目,也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曾經閉塞的農村,西方政治形態、西方社會文化思潮也對農村和農民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力;第四,傳統的封建迷信內容往往以新的形式、以科學的面目在農村得到繼續傳播,甚至有時在一些地區造成十分明顯的負面影響。
如何正確認識這些紛繁復雜或光怪陸離的多元文化,解決它們對農村人口造成的精神困惑和道德建設上的干擾,是在農村地區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城市,有公共圖書館,有各種免費的公益講座和討論,可以有助于人們對各種社會思潮內涵的認識。但是,由于農村的具體情況,有些人不僅不能正確吸收其中的有益因素,甚至可能因為對其內容良秀不分而影響到廣大農村人口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從而也對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四)農村生活方式的多元性
農村勞動者個體身份的不斷改變,一方面造成了他們面臨著自己既不是農民也不是市民的身份認同的困惑,并因之造成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種種挫折和人格分裂;另一方面,他們又因受到工業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對傳統社會沖擊的影響,而日漸動搖自己長期以來從父輩那里繼承和習慣了的根深蒂固的道德信念。在生產方式改變的同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傳統思維模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傳統農業社會已經被打上現代都市生活的重重痕跡,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也因之帶有了濃厚的重商主義特點,長期融于農村生活之中的生活方式不僅有了明顯改變,甚至也因打工者的不斷返鄉而融人了學者所言的后現代社會的某些道德觀念,從而造成農村和農民生活方式和價值判斷的多元性。
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眾多的農村人口在價值觀和道德觀方面也正在進行著一次巨大的變革。這造成了中國農村深受現代思潮和現代風尚的多重影響,這種變革又反過來促進了農村社會成員生活方式的巨大轉變。由于農村經濟成份的混合性和發展的不平衡性,與其相應的道德選擇和生活方式也因之充滿著矛盾,這種矛盾都多元地存于現實的農村生活之中。在當前農村社會中,這種艱難的取舍和多元的共存、這種道德生活的復雜性、變動性和混合性,反映的不僅僅是農村人口在傳統與現代之間進行道德選擇的困境,事實上,其背后的根源仍然是經濟因素和社會角色面臨轉換時的激動與焦慮。
論文摘要:本文對病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規范進行探討,認為七個方面的內容。
病案管理是一種既不同于臨床醫護工作.又不同于一般檔案管理的職業,因而它的職業道德規范必然有其自身的特點.那么,病案工作者的職業道德規范應包括哪些內容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七點:
1熱愛病案工作,獻身病案事業
熱愛病案工作,獻身病案事業,是病案工作者職業道德的首要要求,也是核心。只有熱愛病案工作,才能兢兢業業地做好病案收集、整理、裝訂、保管等細致而繁瑣的工作;只有熱愛病案工作,才愿甘當人梯,為臨床、科研、教學利用病案提供優質服務;只有熱愛病案工作,才能在工作條件差、待遇低、職稱低的環境中,做到守清貧而樂道,淡名利而自強,受困苦而不移志,安心本職,克盡職守,為病案事業貢獻力量。
2作風嚴該,心細如發
所謂嚴謹,就是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收集、整理、保管病案,不能隨心所欲,別出新裁。所謂心細如發,就是要工作認真負責,耐心細致,一絲不茍,不出錯漏。一個病案室所藏病案少則幾萬份,多則幾十萬、上百萬份,要使這浩如煙海的病案始終排列有序、雜而不亂,用時如“探囊取物”,如果病案工作者沒有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是不可能做到的.
3求真尚實.維護病案的真實性
病案是醫護人員臨床實踐的原始記錄文件,保持其原始性、真實性是病案的特殊價值之所在。因此,維護病案的原始性、真實性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對病案工作者的一項重要的職業道德要求。求真尚實,就是在收集、整理病案中,要維護病案的原始性、真實性,不允許任何組織、任何個人墓改病案內容和外形特征,也不允許任何個人隨憊“鑒別”病案;無論何時何地,在何種情況下,都要堅持據實立檔,據實用檔,同一切篡改病案、損毀病案的行為作斗爭。
4維護病案的完整、安全
維護病案的完整與安全,是病案工作者最起碼、最墓本的職業道德要求、維護病案的完整性,就是在收集病案時,盡量收集齊全,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單個病案,從住院到出院中的病程記錄,各種檢查報告單、醫囑單、護理記錄單等.均應收集歸檔,無一缺漏;二是從總體上看,無論是普通病案,還是特殊病案,都要收集歸檔,以備查閱。
5遵紀守法,保護病人的隆私權
保護病人的隱私.就是對病案中記錄病人身體缺陷、個人身世、感情生活等方面的情況,要嚴格保密,守口如瓶,不得外泄,不得張揚,更不能把這些“個人隱私”作為“談笑之資”.同時,還應提醒借閱、利用的人員在撰寫文章時不要指名道姓的公布病人不愿披露的病史,尤其是涉及病人隱私的內容。否則,就可能傷害病人的名譽、利益.
6熱情主動為所有利用者提供公正的服務
保存病案的目的在于利用.病案的潛在價值只歲在利用中才能得以實現。因此,熱情、主動地為所有病案利用者提供公正、優質的服務,就成為病案工杯著職業道德的內在要求。所謂熱情,就是對借閱病案者要態度和藹,文明禮貌,不厭其煩,“徽笑服務”。所謂主動,就是要改變“坐堂待客”的被動服務方式,主動想利用者之想,急利用者之急,幫利用者之需,積極協調利用者查找目錄、檢索、病案等。所謂公正,就是對利用者,不分院內、院外,不分親疏,不分職務、職稱的高、低,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以合作的精神答復他們提出的有關問題,并盡可能提供他們所需的病案;對暫時不能開放的病案.應向利用者解釋其原因,以取得利用者的理解.
現代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應具備什么樣的經營理念、在處理環境問題時應具備什么樣的責任意識并在實踐中身體力行,這既是現時代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又是時代對當代企業提出的要求。
1.企業生態道德責任是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一項浩繁的系統工程,所牽涉的層面非常復雜,它的順利進行依賴于眾多條件的支持。穩定完整的自然生態環境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地位或作用已經逐漸凸現出來,所以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使“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首次寫入黨的政治報告,這是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新發展?!吧鷳B文明是文明的一種形態,是高級形態的文明。生態文明不僅追求經濟、社會的進步,而且追求生態的進步,它是一種人類與自然協同進化,經濟一一社會與生物圈協同進化的文明。”。
近年來,我國環境保護工作雖然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但是環境形勢仍然嚴峻,長期積累的環境問題尚未解決,新的環境問題又不斷產生,一些地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已相當嚴重。
未來幾十年,工業化的程度還將繼續深化,如果只是一般性地在政策上做些小的調整,或僅僅是在原有的政策框架內“加大力度”,很難徹底解決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德國當代經濟倫理學家P·科斯洛夫斯基于1987年寫道:“經濟的發展需要重新奠定經濟倫理學和倫理經濟學理論的基礎?!蓖ㄟ^對生存危機的反省,人們很容易在觀念上過渡到人類自身應對擺脫危機承擔責任的問題上來。再進一步追問,我們是通過什么方式來承擔責任的,或者說通過什么方式來自覺地把責任承擔,這時我們也不難想起倫理道德對現實責任的承諾。
現時代的經濟倫理觀念有其共性的一個方面就是它沒有認識到經濟在人類所有的制度結構中僅僅只占了一部分。而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同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曾指出,這種把屬于整體之一部分的經濟,置于絕對優先的地位,是現代的一大錯誤;如果放任這種經濟的孤立發展就會使得人類在地球上喪失生存權利。企業的經營行為雖屬于經濟范疇,又由于是在一定的生態環境系統中進行的,因此它與生態環境系統必然存在著密切的聯系。企業責任對象的范圍應當從人拓展到生態環境中去,把其他存在物的利益納入道德思考的范圍,將經濟活動、生態智慧和倫理關懷融為一體,最終轉變那種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片面發展模式,走向一條社會經濟協調發展的可持續性道路。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必須把生命聯合體的利益作為道德的終極目標。
2.企業生態道德責任是迎接國際挑戰、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保證
自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已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社會責任運動浪潮,這一運動要求企業在贏利的同時,承擔環境保護等生態責任。在國際貿易中,各國貿易保護也都紛紛將環保作為一種有效措施來限制其市場準入,并將其發展為一種綠色貿易壁壘。他們通過對進口產品制定環境檢測標準、限制沒有環境標志的產品進口、審查進口產品生產中對環境的影響等,來保護本國工業免受進口產品的沖擊。因此,只有強化企業的生態責任意識,才能保證其產品順利進入國際市場,才能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而我國,由于長期以來忽視綠色產業的發展,盲目開發出口產品,放松對產品安全和污染標準的監督檢驗工作,沒有形成相應的管理體系,許多產品并不符合環保標準,難以與先進企業進行競爭。環保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個重要因素。
隨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規則壓力和商業競爭發展,使得企業的競爭不再僅僅是產品和服務,企業化時代里的企業所需要承擔的倫理責任達到特別重要的程度。這一切正如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在上個世紀70年代末指出的那樣:企業責任的內涵遠遠超出了經濟的范疇而拓展到了生態、就業、信息、政治和道德等領域。由此看來,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對于我國企業的挑戰“與其說是核心競爭力的挑戰,不如說是核心價值觀的挑戰;與其說是經營行為的挑戰,不如說是倫理品質的挑戰。”企業的生態道德責任意識決定企業的競爭實力。
企業應有其自身生態道德責任,其原因不是因為生態道德價值觀本身,而是因為它能指引企業邁向成功。企業生態道德責任品質直接關系并影響著企業的競爭力,是企業重要的“道德資本”,是企業參與競爭所應具備的條件??梢?,企業只有強化生態道德責任意識,促使企業盡快獲得參與國際競爭的通行證,才能使我國企業煉就自身競爭優勢,企業產品才能順利進入國際市場。唯有如此,企業才能從傳統的不贏即輸、水火不容的敵對關系轉向現代企業間的合作關系,以共謀利益的“雙贏”或“多贏”。
3.企業生態道德責任是企業倫理文化建設的需要企業文化最初形成于組織創立之初,伴隨企業的成長,企業文化中較深層面的價值觀、道德準則和較淺層面的行為準則就形成了,正是基于此點它具有凝聚、導向、激勵、約束、規范等重要的特性,成為指導企業發展的觀點和經營的理念。
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的特倫斯·迪爾教授和麥肯錫咨詢公司顧問阿倫·肯尼迪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他們在1981年7月出版的《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一書中,以豐富的例證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業都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即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而然的約定俗成而非書面的行為規范;并有各種各樣用來宣傳強化這些價值觀念的儀式和習俗。正是企業文化——這一非技術、非經濟的因素,帶來了這些企業的成功??梢哉f,我國有相當多的企業都沒有能夠建立一套與現代商業競爭相適應的文化價值觀體系。有的企業雖然提出了一些企業精神、價值理念,但往往由于缺乏務實精神,使之成為擺設,成為空洞的說教,或者流于形式;有的企業雖然規章制度嚴明,但企業沒有明確的文化理念和價值倡導,從而導致企業缺乏活力、死氣沉沉或一盤散沙。我國企業與今天的市場競爭不相適應的恰恰是文化體系。海爾公司的成功,就在于它始終把環保作為其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保護人類環境,預防環境污染”作為自己的經營理念,“清潔生產,綠色標志,綠色運動”,強調企業的社會責任,成為我國唯一一家全部產品整體通過綠色產品論證的企業,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市場占有份額連續增長。
不難看出,一個企業持怎樣的倫理價值尺度,不僅最終將影響到企業的生命周期、企業自身的組織不斷學習能力、企業的長期競爭優勢及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地位與作用,而且對于人類的未來和我們賴于生存的地球環境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重要意義,作為企業處理與利益相關者關系行為準則與規范的企業倫理逐漸顯化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企業生態道德責任乃是企業履行與利益相關者長期隱含契約的內在要求。
二、企業生態道德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我們認為,對于企業生態道德責任的基本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工業化進程中,在經濟發展與社會和人的發展關系上,人們往往片面強調經濟發展,甚至簡單地把經濟發展等同于物質增長、GDP增長,忽視了人文、資源和環境等其他重要尺度與這一片面強調經濟增長觀點相聯系并構成支撐的,是片面強調利用和戰勝自然的狹隘觀念。早在19世紀末就受到恩格斯的批評。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對都我們進行報復?!蔽覀兠客白咭徊蕉紤涀。骸拔覀兘y治自然界,決不像征服者統治異族人那樣,決不是像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們連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是屬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循環經濟思想正是針對現存工業生產方式給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造成的危害和困境而提出的。循環經濟在資源的開發利用上,要求企業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綜合利用資源,力爭用最少的資源產出最大的經濟效益。它通過技術更新,積極采取無污染或只有輕微污染的新工藝和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使產品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副產品能重新使用或出售。即通過自然資源一清潔生產一綠色消費一再生資源這一生產流程來推動技術創新沿著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循環經濟的方向邁進。這樣,既提高環境資源的配置效率,又保護日益稀缺的環境資源;同時還要使經濟發展符合生態效率,追求物質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廢物產量的最小化。
由此,企業可以通生產模式轉變,它從三個方面履行了生態道德責任:一是對環境的起碼責任,即通過降低資源消耗量,使生產成本下降,從而不污染環境。二是積極責任,通過減少污水廢氣排放、主動進行固體廢棄物處置。三是理想責任,開發綠色產品,實施綠色營銷,倡導綠色消費,促進和改善環境。提高企業信譽,全面提高企業競爭力”這樣就完全改變了“環境保護不經濟”的觀點,從而。這樣企業不僅改變傳統的經營理念,更為重要的是使環境保護為企業可以并樂于接受樹立新的行為準則?,F代企業應當克制自己對環境無限制的索取,勇于承擔治理環境的道德責任,從而實現人類的可持續發展。
2.樹立可持續發展觀,維護和諧發展、代際公正現代經濟理論認為:企業的發展取決于經濟的、社會的、政治的和自然環境的諸多力量的平衡。因此,企業在發展戰略上,要將生態保護上升到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在發展的布局上,要遵循自然規律,結合全國生態功能區劃,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功能與承載能力,按照國家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的要求確定企業在具體地區的發展模式,引導各地合理選擇發展方向,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發展格局。在具體的經營活動上,調整企業產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具體的實施上,要實行最優化的生態保護措施。清潔生產取代過去那些污染嚴重的落后的工藝和技術;生態成為建設項目能否批準的首要考慮因素??偟膩碚f,作為資源的消費者和產品棄物的生產者的企業,從人與自然關系出發,確認自然的價值和權利,尊重生命和自然界,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企業的經營活動符合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糾正企業經營中損害生態的不正義行為,發展可持續經濟。
一方面企業作為一經濟組織,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必須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它為了自身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又必須保護生態環境?,F代化的發展必須求得一種合乎公正或正義的發展。這種公正性既表現為實現人類代際問的公正,同時也要求代內之間的公正。就是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也要滿足子孫后代的需要,必須承認后代人同當代人一樣也擁有一樣也擁有生存權和發展權,他們的這些權力也應當受到尊重,不能因為他們現在沒有發言權就剝奪了他們的權利。當代人在實現自己需要的過程中不能損害后代人滿足其生存和發展需要的根本條件。
3.培育生態道德意識,建設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就是全社會都采取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建立人與環境良性互動的關系。具體來說,就是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和生態損耗強度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材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有效保護、改善環境為內容,以最少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效益。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第一,人與自然的和諧就成了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基礎。第二,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需要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作物質保障。企業作為社會系統的子系統,它與人們的生活關系密切。我們人生價值的實現也往往依賴于各種企業的發展,并且人類對自然的作用更多是通過企業這個中介組織實現的。我們可以說: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最終的落腳點是企業與自然的和諧。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對于企業的要求已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修正工業文明弊端。企業在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構建過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企業首先承擔起生態責任,我們才真正邁出了構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第一步。企業應成三個方面積極承擔生態道德責任:一是經濟發展的方式要從重經濟增長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二是從環境保護滯后于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三是生產方式上要發現消費者的需求、滿足其需求,而且要對其需求進行引導,建立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從反面的角度看,企業若不承擔生態道德責任,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其他方面的建設只能是空中樓閣。若作為基礎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產生了動搖,會對社會發展和社會關系和諧構成挑戰,會產生一系列社會問題:資源環境分配不公會加重社會不公;若不能很好地實施“分配的環境正義”和“參與環境的正義”,作為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核心的“公平正義”會遭受侵蝕;生態環境的破壞會降低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則不再名副其實。
三、企業如何履行生態道德責任
企業經營行為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而生態環境的發展則需要得到最大的護,二者經常發生矛盾。作為現代企業生態道德責任建設來說,其本內容就是協調好經濟與環境的關系,使它們達到和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企業價值目標上確立生態道德責任
生態道德是關于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行為規范的總合,它總是通過協調現實的人與自然的利益關系來發揮其約束或導向作用的。這具體表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利益導向上,按照生態道德的基本要求來確定企業的利益取向。美國的H·R·鮑安在其所著的《實業家的社會責任》中寫道:“其社會責任是說,實業家有義務制定對今天的社會目標和價值來說有益的方法和政策,并據此開展其活動?!逼髽I在這一價值理念的指導下,利益最大化的對象就不僅僅是股東與企業管理者和員工的利益,更應該包括生態環境與子孫后代的利益。因此,企業形成了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的義務觀,把利益平等原則從人和社會擴展到生命和自然界整個生態系統。作為規范企業行為的生態道德,它以生態人道主義、生態整體性、生態永久性為原則,把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企業價值觀念、活動決策、生產和銷售等各個方面,形成企業的自我約束力。第二,在管理理念上,不斷拓深“以人為本”理念的內涵。“以人為本”的這其中“人”的含義有兩個方面,其一,它不僅僅是指企業內部成員,還包括企業以外的人和社會;其二,它還包括后代的子孫“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理念要求企業積極主動地設定自身生態環境的目標,自覺承擔生態會責任。這就避免了企業做出“吃祖宗飯、造子孫孽”,破壞根基,自毀家園的事情來。
在這一核心觀念層的指引下,企業經營行為表現為:它是在一定的倫理價值觀的指導下受制度規范的影響而產生的具體行為。穩定、持久、健全的企業倫理行為可以促進經濟秩序和經濟運行的穩定健康發展,它為企業提供行為動機基礎意義支撐、價值導向和合理的目標。正確的倫理價值取向,可以保證企業能營造積極向上、充滿生氣的精神范圍。生態道德可以為經濟行為主體提供科學準確的經濟預期,減少個人組織和社會獲取信息進行決策選擇的成本;降低宏觀經濟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經濟效益。
2.提升員工生態道德素質
“從經濟的角度看,所有企業的運作過程,都是通過員工的生產行為統一表現出來的結果。同時對員工行為的分解有助于分析其中任何可能的缺點,并進行改善;而對員工行為的多角度反復整合,則有利于提高產品品質或開發新品種從倫理價值角度看,對員工工作行為的分解和整合,既是對作為個體的每個員工倫理規范的反省或檢測,也是對作為集體的全體員工的教育。這種分解和整合可以延伸到員工的其它生活領域,從而促包括企業倫理在內的社會倫理水平的提高?!鄙鷳B倫理學的發展要求企業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要求形成一種新的文明形態,但是在歸根結底的意義上,它要實現的是對企業員工的改造即實現素質的轉換和再造,以此體現出道德的屬人的規定性。正如彼德斯·沃特曼所言,“員工做出不同凡響的貢獻,從而也就產生有高度價值的目標感這種目標感來自對生產、產品的熱愛,提高質量、服務的愿望和鼓勵革新,以及對每個人的貢獻給予承認和榮譽”。
企業生態道德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企業可以通過實行綠色設計、開發綠色產品、選用綠色材料、制定綠色生產流程、實施清潔生產采用綠色包裝、制訂綠色價格、開展綠色促銷重視國際標準和產品認證工作等,使承擔生態責任的理念滲入到企業的每一個行為。池田大作也認為,廣泛普及倫理意識,使正確的價值觀念扎根于每個人的精神之中,并把它傳給子孫后代,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再構人類與自然的均衡通過這些方式,企業才能錘煉自己的隊伍,形成自身獨具的風格,這樣培育出來的企業生態道德理念才能深深植根于廣大員工之中。具體來說,門可以通過這樣的方法來培養員工的生態道德素質。一方面,企業自身培育環保人才、建立環保技術創新的獎懲制度。另一方面,廣泛開展生態宣傳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層面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政策和法律法規,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3.企業生態道德責任的系統工程
決定企業經營行為的生態道德環境的出發點是消除企業經營中反人性、的行為,并努力促進社會的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正如日本經營倫理學會會長水谷雅一說:“經營倫理學的出發點僅在于消除因只偏重于‘效率’和‘競爭’的思維方式及依此進行的企業活動給人或社會帶來的弊病。”生態道德環境建設是一個艱巨的系統工程只有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使現有的生態道德環境得以改善。企業的道德環境的改善。
首先需要企業從自身做起,由此產生的輻射作用將引領著整個道德環境趨于良性化發展。生態道德環境建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營造優秀的企業文化氛圍。它包括企業價值觀、倫理觀的基本內涵和外在表現。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及其員工共同具有的精神狀態和思想境界,它主要包括價值觀念、理想信念、經營理念等,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價值定位,反映了企業內部衡量事物的根本標準。
其次,企業應根據環境的變化建立合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在新型的管理制度中企業的經營行為對生態環境產生的各種影響的信息是透明、公開的,每個人都有獲得此類信息的平等機會與權力,每一個員工不僅僅要了解自己工作中涉及到的對生態環境影響的情況,更要了整個企業發展對社會與生態環境的發展同樣具有可持續性的情況,并且有決策參與權。
再次,企業實施生態道德責任審計制度。“通過環境審計,對于本企業的環境狀況進行客觀的自我檢查與評價,及時發現并解決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出現的環境問題,有助于企業的投資決策、環境成本和環境效益的評審,從內部監督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有利于企業自主調整其經營活動。”最后,這些制度或管理的真正到位,歸根結底要通過輿論和教育,引導員工的情感和意識,形成員工正確的生態責任意識,并使之內化為員工信念。惟有如此,才能有助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向著綠色化的可持續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湘溶.生態文明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P·科斯洛夫斯基.倫理經濟學原理[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3]湯因比,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紀[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86.
[4]歐陽潤平.企業核心競爭力與企業倫理品質[J].倫理學研究,2003,(5):28—32.
[5]劉光明.企業文化[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6]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Bowen,H.R.SocialResponsibilitiesoftheBusineMan.HarperBrothers,1953.
[9]陳紅兵.現代企業倫理制度建設[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30—34.
[10]池田大作,B·威爾遜.宗教與社會[M].成都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11][日]水谷雅一.經營倫理理論與實踐[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9.
[12]鄧翠華,陳墀成.科學發展觀視野下的企業生態責任[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28—31.
[13]唐一之,李倫.SA8000企業社會責任的倫理解讀[J].倫理學研究,2008,(1):28—31.
一、運用教材,深挖內涵,產生想象性的道德情感
思想品德課教材蘊含了極其豐富的情感因素,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內涵,積極引導學生想象,使之進入情境,從而獲取成功的情感體驗。
1.找準激情點。激情點就是教材中最能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引起情感共鳴的關鍵點。在選取激情點時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是要根據教學重點選定,二是激情點本身要具有強烈的情感因素。如江西省編三年級(下冊)教材,第九課《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中有一個小故事:雷鋒得知小周父親得了重病,悄悄地以小周的名義給小周家寫信、寄錢,小周得知后,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這一事例充分表現了雷鋒不為名,不為利樂于助人的高尚品德,這是課文的重點。同時,小周非常感動,不知說什么好,具有強烈的情感因素,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抓住這一關鍵點,激發學生情感。
2.積極引導,充分想象,進入情境。確定激情點后,要引導學生充分想象,進入情境,要抓住故事中人物情感變化的原理進行剖析,引導學生充分地想象人物的心理狀態,使學生產生情感體驗。如上例,老師就要抓住小周由“樂——愁——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感情變化的線索進行分析,并啟發學生去想象小周的內心世界??梢宰寣W生進行如下分析:①小周是個樂觀的小伙子,接到家信后,笑話不說了,家鄉小調不唱了,為什么?因為無錢給身患重病的父親治病,心里非常焦急難受。②雷鋒是怎樣知道小周的父親生病的呢?雷鋒發現小周情緒發生了變化,就主動詢問,小周不說,雷鋒就設法打聽。這說明雷鋒主動關心同志。③雷鋒為什么悄悄給小周家寄錢、寫信?雷鋒把同志的困難看作自己的困難,幫助他人不圖名、不圖利。④小周“感動得不知說什么好”。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心理狀態?小周內心對雷鋒深深地敬佩和由衷地感謝。經過上述分析,雷鋒的精神深入到學生的心田,通過引導學生想象,使學生獲得了小周的情感體驗,崇敬雷鋒,熱愛雷鋒,學習雷鋒的情緒被調動起來了,起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情感效應。
二、設置情景,情緒感染,激發直覺情感
直覺道德情感是由某種情景、某種氛圍直接引起的一種情緒體驗,在教學中可通過情景教學、情緒感染,激發學生的直覺情感。
(一)情景教學。所謂情景教學就是通過故事、圖畫、實物、表演等手段設置道德環境,形象直觀地表現某一個道德觀點,說明某一個道理,提出某一個行為要求或喧染某一種氣氛,通過情景還可以化靜為動,化遠為近、化抽象為具體,對學生的感觀產生強烈的刺激,常常會激起豐富的直覺情感,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對產生良好的道德行為動機將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1.喧染氣氛,造成良好的教學氛圍。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尤其是少年兒童情感的產生與特定的環境和氛圍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在充滿歡樂的氣氛中容易產生愉快的感覺,在哀傷的氣氛中容易產生悲痛的感覺。如:在一年級《我愛爸爸、媽媽》這課書教學時,父、母對孩子無私的疼愛,孩子對父母無比的依戀,這種體驗是每一個小朋友都有的。教師根據這一實情,在引入新課時,請一個小朋友獨唱《我的好媽媽》,歌聲使同學們沉浸在一片溫馨的氣氛之中,父、母疼愛照顧自己的許多場面在同學們腦海里浮現。此時愛父母的強烈的情感體驗油然而生了。緊接著老師組織同學討論:“你們愛你們的父母嗎?為什么?”同學們積極舉手發言,激動地敘述著父母是怎么愛自己的,自己非常的愛父母,在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中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直覺情感。
2.理解觀點,產生體驗,達到情理交融。有些道德觀點,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必須借助于情境教學,產生情感體驗,才能理解和掌握它。如:在講授三年級(下冊)第二課書《要有民族自尊心》時,什么是“民族自尊心”?這一概念比較抽象,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老師通過圖片,介紹亞運村規模宏大,結構新穎,設備先進,這一切受到國際友人的交口稱贊。通過這一情景教學使學生產生國家強盛,受人尊重而感到自豪的體驗,同時學生也理解了民族自尊心的含義。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思想體現在鮮明形象時,兒童才能理解它?!蓖ㄟ^情境教學達到了既明理,又激情,情理交融的目的。
(二)情緒感染。情感是有感染性的,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影響別人,使之產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系的情緒。
1.以言激情。語言是表達情感的主要形式,教師以生動、形象、富有真情實感的語言去進行教學,使學生受到感染,產生情感體驗。如:在《建設祖國,人人有責》的教學中,教師滿懷豪情、熱情奔放地介紹祖國建設的巨大成就,大講前輩為祖國的建設無私奉獻、努力奮斗的動人事例。教師的情感通過語言轉移給了學生,學生倍受鼓舞,情緒激昂。又如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教學中,老師首先播放了《十里長街送總理》,錄音機里以低沉、悲痛的語調描述了十里長街的悲壯場面以及首都人民發自內心的深切的哀悼。此時,教室里寂靜肅穆,學生眼含熱淚,沉浸在極其悲傷的氣氛中,學生產生了對無比崇敬的情感體驗,的偉大形象深入到孩子們的心里。
2.以情激情。對于一些有不良行為習慣和消極情緒的學生,教師要以真情與愛心去關心、親近、了解和激勵他們,使他們向老師敞開心扉,與老師進行情感交流,產生情感共鳴。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緒,產生積極向上的情感體驗。
三、開展道德評價,深入明理,產生倫理性道德情感
判斷是非,辨析明理是思品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過的道德觀點對人們言行的是非、善惡進行判斷、分析的評價活動。在評價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分清是非,深入明理,還能與自己的情緒體驗聯系起來,從而產生強烈的倫理性道德情感。
作為好朋友,我首先要介紹的是,丁教授1家4口人。丁教授本人,他太太,女兒,兒子,4個人都是北大生,1家4“北大”,很不容易,可以稱得上是“天下第1家”。我來這里“服務”,就是丁教授夫人安排的。
此行,我帶了1個團來,是到嘉興去開同學會的。我曾在嘉興青年中學讀過書,那是在5105年前,現在我們這些老同學都已經是7、810歲的人了,大家都想回自己的母校去看看。從而可以看出,學校對人的影響有多大,什么都不看,就只想看看自己讀過書的地方。雖然,現在這個地方已經變成醫院了,但是大家還是想回到老地方,看看那些房子,可見1個學校對人的深遠影響。從臺灣我帶了3108個人,在這里我還找到了1210個同學,聽說我們要來,都從4川、福建、廣東趕來,大家聚合在嘉興,找了個旅館,見了個面,吃了頓飯,到自己母校門前照了張相,徘徊徘徊,然后各自解散。這次,以這個理由,我帶著這個團到這邊來,順便到了寧波。丁老先生說,難得到寧波,去寧波大學正好可以做個服務工作,并說寧波大學這兒正在做1個系列專題講座“做人、做事、做學問”,專題講演內容與我所講的思想內容很符合,正好可以去做個服務。我說,我講得不好,他說,沒關系的,講錯了也不“挨打”,因此我來了。最近,丁教授經常介紹我到大陸來,他甚至陪我到過這樣如此偏遠的地方。我的年齡也大了,今年7102歲,學校也有人接班,閑著沒事就常跑出來“玩”,全國各地我差不多都快跑完了。主要做些什么事呢,就是利用自己剩余的價值為國家多做點事,想著怎么樣把仇恨消除消除,把誤解開通開通,把文化交流交流。兩岸相隔510多年,太沒道理了,早點回歸,早點見面,早點團結,早點建立大中華、大中國,這才是我們的愿望。至于我們具體應該怎么都不用去管它,只要大家愛國就行了,誰來愛都1樣,為什么非要你來愛,只要大家都愛就行了。
所以,在沒有開始巡回講演之前,我已經找事來做了。我在臺灣組織了1個大學教授籃球隊,全部是大學教授,沒有助教,也沒有副教授,全部是博士級的教授,組織了大約1百510個人,不打籃球也不能參加這個隊,隊的名字叫“4君子”籃球隊。“4君子”籃球隊基本上都是7、810歲的老頭,我們每年到大陸的各個大學去訪問,請出他們的教授籃球隊和我們比賽,保證盡量不準有體育系的參加,不考慮輸贏的結果。海峽兩岸沒有輸贏,我們還要考慮輸贏嗎?你打贏了我有什么光榮,我戰敗了你有什么利害,我們就是要在1起玩玩,最為重要。今年3、4月份,我帶了幾10個人,訪問了長春吉林大學。吉林大學現有5萬多人,主校合并了4所大學,非常寵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學校。然后,我們又到了沈陽師范大學,結果它和吉林工大、農大也要比賽。這兩所大學的校長看到我,就說,我講演來了長春6趟,他們學校怎么1次都沒來過,這次非去不可。我說,好。離開那里,我就趕到長春去補這個人情。明年我是以顧問身份帶領球隊,臺灣的顧問是我,大陸的顧問是丁教授,明年丁教授會帶領這支球隊到處去打球。我們老了,還有老的玩法。
今天,丁教授和我講了很多,也合了書記要求講演的主題。他說,高震東先生當爸爸像爸爸,當老師像老師,當兒子像兒子。這句話很重要,我就從這兒開始吧。道德也好,1切也好,都是從做人開始的。當什么像什么,就是“位”的思想,最早《易經》里有記載。中國的學問,也是先從“位”字開始的,中國有本書《中庸》里也講到“位”。“位”,就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我們每個人都有1個證——身份證,告訴你是什么身份。身份證的目的,就是時刻提醒你做人的道理。這就是中華文化,中華文化來源于中華文化的精神,讓你永遠守住自己的位置。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兒子,要對父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先生,要對太太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長官,要對部下負責任;不要忘了自己是誰的部下,要對長官負責任。處處告訴你責任,責任來自于哪里?來自于你的身份,你沒有這個身份,又怎么會有責任呢?你1切的責任、權力、義務都來自于你自己是個什么?所以,必須先要找到自己是個什么,這是今天要談的問題。
1切的道德教育都是從這里開始,1切的道德教育都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是產生道德的基礎。道德是油,密切合作而永不磨擦,密切合作而永不高熱,不會發生沖突,永不矛盾。形象是絕對矛盾的,內容是絕對合作的,外表是矛盾的,內容是合作的,這就是道德。各位同學,懂得什么是道德,這實在是太重要了。中國《易經》里告訴你的儒家的道德觀和老子的道德觀,又是不1樣的,千萬不要把老子的《道德經》當作是道德教育,那完全是兩碼事。《道德經》的來源是由老子的8101章5千言,它1開始就說“道可道,非常道,民可民,非常民”是取得上經的道,下經第3108章是無道講德,無德之德視為有德,因此取名為《道德經》。它和道德是兩回事,更妙的是在于它是從天理講到人理??雌饋?,老子完全脫離人理,實際上不是的,它從天理進入人理,讓唯證者不要離開了天理,違反了就會失敗。儒家剛好相反,儒家從人理進入天理,到最后,天人合1。在哲學上,已經為道德思想提供了1個研究的觀念。1個是從天理進入人理,1個是從人理進入天理,兩種不同的道德觀。道德,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又有距離又有合作,怎樣讓它不產生磨擦,太重要了。人的道德來自你和你的關系,我和我的關系,我們倆的關系搞得很好,這就是做人的道理。我們眼中有仁,心中有世,這就是愛國。關鍵就看你,心中有誰,心中裝得越多越偉大,裝得越少越平淡。道德范圍的大小,就看你心中裝的人的多少,心中有沒有“仁”?!叭省弊趾軍W妙,仁者就是仁愛的人,告訴你這個世界不是只有1個人,它是有3個人的。你心中有他叫仁愛,你做什么事都想到另1個人,這就叫有道德了,有仁愛了。
我到新加坡、菲律賓去參觀,1下飛機,1個導游小姐就上來給我們“上課”,他說,各位先生,新加坡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地方,是1個從來沒有人貪污的地方,是1個不能隨便吐痰的地方,是1個不能隨便抽煙的地方。講得我們都害怕了,那怎么辦呢?她說,如果大家要吃水果,趕緊把皮扔給她,要不然,會邊行邊挨湊的。還舉個例子,說美國的1個小孩跑到他們那里不守法,結果讓他們拿著鞭子打,美國總統寫信道歉,用美國的國旗保證,用美國的國格要求,仍舊照湊不誤,綁在柱子上,用帶刺的鞭子打,打了3遍,打完之后住院,住完院再打第2遍,再住院,住完后再照打,直到懲罰完全為止。并警告我們不要隨便吐痰,亂干就會遭打,凡是要小心為上。我年輕的時候認為抽煙不好,連煙都沒有抽1支.人生枯燥,不能白來1趟,我規定自己從610歲開始,抽到710歲。我創辦的學校,有4個信條,不抽煙、不打架、不作弊、不留級,違反了“定斬不饒”,1違反就開除。我的這個學校,每年要開除2、3百人。道德教育就是從生活細節,點點滴滴開始的,任何1個行為都是從小地方看。檢查學校再漂亮的圖書館不用看,只需檢查廁所、廚房、儲藏室,這些小的地方就可以了。只要這些小地方做好了,這個學校就夠資格做教育,管理。外表的1切都沒有意義,教育是從細節開始的。在新加坡,我問哪兒可以吸煙,導游小姐說,各位,頭頂青天,腳踩地,就可以吸煙了。這根本做不到,后來,她說,老先生,告訴你吧,公共場所不能吸煙。我問,何為公共場所?她回答說,2人以上,即為公共場所。今天,舉這個例子的目的就是為了告訴大家,2人以上為公共場所嗎?法律的規定當然不是這樣,而中國的仁字就是這樣寫的。2人以上即為仁,心中有仁最為重要。
今天辦任何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心中有仁,眼中有世。仁為道德、位置,要把自己的位置搞清楚,定好位。老子說,道蘊含在所創造的事、物、理中即為德,認識道德從守分開始。合理的身份,它不能爭取,是自然而然地創造出來,自然而然地成長起來的。在座的各位同學有1個共同的身份——學生,學生2字從何而來?孔子曰“學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也”。為什么叫學生,而不叫學死呢?中國的教育法談到,學生就是根據任何1個朝代訂的教育宗旨而來的,根據朝代的政治需求所訂的,它隨著時代的變遷而變遷。由此,定名為學生。學生有3個生。第1,學生活的基本常識。電腦已成為基本常識,要懂得電腦上網,跟上時代進步的腳步。第2,學生存的技能。1個人不僅要生活,而且還要能生存。生存靠服務,讀書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不知道的別人服務的。要有1技之長,先他人而后己。人是從動物進展而來的,從動物性往上進展到人的生活,到了某1程度,講的是道德、氣質、人格、人性。要學的是,生命的意義與價值。最后,必須學死,?!叭松怨耪l無死”,人生最難的是死,死得其實,死得其所,是讀書人所要學的。人與野獸不同,是因為人有自己選擇和控制死的權利,有選擇的機會和本領,而動物沒有。當敵人對聞天祥說,只要你投降,你可以繼續擔任宰相,聞天祥說“我生則國死,我死則國生”,我只是被你暫時的控制和壓迫而已,并不是投降。浩然之氣,視死如歸的偉大氣魄,值得后人借鑒和學習。所以,老師以學生的心作墳墓,偉人以老百姓的心作墳墓,那才是最好的歸宿?!吧聘杪暿谷擞浧渎暎平陶呤谷擞浧渲恰?,這就是讀書人應有的態度。人活著不是為了基本需求,而是為了實現最高的理想與目的。榮譽高于生命,榮譽1切,1個人必須永遠維護屬于自己的榮譽,不能為了改善1時的生活而喪失了榮譽,這都是不值得的。
古人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古文化,首先得認識文字,其次要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科學。我們要咬牙切齒學英文,在忠信教育法別強調,學習英文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自身的能力。學英文是另有主張的,是迫不得已的?,F在其它1些國家都在使用我們的語言,這是我們祖先所創造的威望,然而,現在我們不但不能繼承,還得去學其他國家的語言,站在國人的立場上是很慚愧的。所以,我們要認清自己的目的,要讀懂文字,還要配套和加強后代子孫延續中華的文化,否則,我們將“丟失”我們自己的文化。管子說過,國之亡必亡其所長。日本最厲害的是軍事教育,最后就死在軍事上,德國也是如此。我勸大家多讀管子的書,道德教育就是向管子學的。管子的時代是訂制度,以德治國,以法制國,1個國家必須立法,1切按制度來,官不能隨便封,也不能隨便建。古時候的封建,就是帝王向將相封賞,沒有官位就隨便建1個。要想加強道德制度,就必須立法,訂制度,提出的1個口號就是以禮治國,“禮義廉恥,國之思維,思維不張,國乃滅亡”。1個國家要搞道德教育,必須記住這4個綱領。用白話文講,禮即1個人做事規規矩矩的態度,1切重于道理,要說肯定的話,不能搖搖擺擺,溫恭謙讓,這是君子應有的態度。義即正正當當的行為,廉即明明白白的辯駁,恥即徹徹底底的覺悟,1個人要自我覺悟,懂得了才不會做的事?!吨杏埂芬哺嬖V我們這樣的道理。這里的“義”不==“江湖”上的義氣,我們所提倡的義是有利于人群,有利于法理,有利于天道,是該做的事。
道德是從文化中磨合而出的東西,不是規定出來的,是慢慢成長起來的。儒家強調自強不息,當代中國的學生都應該做到規規矩矩做人,實實在在做事。能不斷實實在在做人,就是自強。1個人能夠不斷自強不息,誰又能羞辱你。當代的學生常犯這樣的錯誤,他說,老師,你傷害了我的自尊心。其實,他錯了,那不叫自尊心。靠他人的尊重,靠他人的諒解,靠他人的原諒,靠他人的不敢侵犯,我自己絕不做錯事,絕不做讓別人批評的事,為了尊重我自己,所以我永遠都不做錯事,那才叫自尊心。搞清楚兩者的定義,也就沒什么不可理解了。忠信教育法特別強調,學生有犯錯的權利,認錯不罰。忠信教育學校內,有1個商店屬于福利性質,它也是培養學生人格和君子自強的場所,它不用任何強制手段或措施。
辦教育是國家的1個過程,是到了某個程度非辦不可的,是天道,是自然之理。現在我們的國家富了,臺灣很多人不自愛,素質低下,極易引起大陸同胞的反感。認為10年之前回大陸的臺灣同胞是神,現在回大陸的是普通人,10年之后回大陸就是鬼,這里就涉及到1個道德教育問題。1個國家幾10年能和平相處,是很不容易的,海峽兩岸是有骨肉之情的。因此,我們也應該借助這個機會好好建設我們自己的國家,這也是忠信教育法特別強調的第1件事就是愛國。愛國從愛家開始,愛家就要從孝敬父母開始。否則,道德就無從談起。1切道德從近身開始,從小利、小禮、小廉、小恥開始,教導小孩子要從簡單的日?;径Y貌開始。從實踐來看,辦校310多年來,學校沒有犯罪記錄,就是從小處抓開始的。道德從孝敬父母開始,孝敬父母從態度開始,承認父母的辛苦,認同父母的身份。所謂態度,是對他人所表示的1種行為。
今天所講的以德治國,就是簡化了的以道德治國。道德不是規定的,而是來自于文化的磨合。道德是文化的1部分,而文化在古時文與化分開用的,到了漢朝才開始合用。到目前為止,“文化”1詞在古老的中國還沒有確切的定義,任何國家都沒有,所以眾說紛紜。有人說文化像空氣1樣是不可分離的,有人說文化是1個族區的生活習慣,有人說文化是人類從古到今創造出來的社稷,這些社稷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非理的,有些是反理的,但這些都是對人的行為的指導。還有人說,文化是文明的綜合體,它包含藝術、宗教等等各種有形的和無形的。簡而易之,今天的文化就是包含了萬象的1切。文化是1個不可或缺的東西。文明是1個相對詞,文明是屬于全人類的智慧文化。文明可以創造。文明有的可以回歸文化,有的不能回歸文化,文化可以創造文明,文明可以滋長文化。但不1定個個文明都可以回歸文化,當文明進入到生活成為不可或缺的時候就成了文化。文明的相對詞是野蠻,人類脫離了野蠻進入文明,就是明白了事理、道理、人理。文明包含了文化,文化也包含了文明,反反復復,也就變成了沒有對錯。文明是不比是非的,它只能比厚與薄,豐富與貧窮,精華與糟粕。立場不1樣,也就決定了不1樣的文明。文化是客觀存在的。由于道德包含在文化當中,因此,道德教育就是倫理教育、人倫教育。人倫有它的倫理,根據倫理就有人的定位,根據人的定位產生人的行為。這就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