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調歌頭朗誦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宋)親愛的同學們,
(合)大家下午好!
(汪)新的鐘聲,新的
(宋)新的希望,新的未來
(合)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了!
(汪)回首XX年,我們感動感恩
(宋)感謝老師們的默默奉獻和辛勤耕耘!
(汪)展望XX,我們期許期待
(宋)希望我們的明天更加燦爛美好!
(汪)祝愿我們可敬的老師們在新的一年里
(合)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宋)祝愿我們可愛的同學們在新的一年里
(合)學習進步,天天向上!
(汪)xx大xx小306班XX年元旦聯歡會即將開始!
(宋)1、小朋友們,你們聽過一首好聽的樂曲嗎?樂曲名叫《小羅曼絲》,下面有請劉xx用吉他彈奏給大家聽吧!
(汪)2、你們知道熱巴鼓是哪個名族的樂器嗎?告訴你們它是藏族人民跳舞時使用的樂器,下面請欣賞朱xx帶來的舞蹈《我愛我的熱巴鼓》。
(宋)3、拉薩的春天美如畫,《春到拉薩》這首曲子就寫出了拉薩春天的美麗景色,讓我們一起聆聽張xx用笛子奏出的拉薩美景吧!
(汪)4、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表達了詩人樂觀曠達的情懷,請聽詩歌朗誦《水調歌頭》,表演者王宇皓。
(宋)5、我們班有個小歌手,他的個兒小小的,但聲音很洪亮,唱歌很好聽,他是誰呢?有請駱xx給我們帶來一首《勿忘心安》的歌曲吧。
(汪)6、欣賞完駱xx的歌聲,讓我們再來品味一下長笛演奏,有請張xx演奏《彩云追月》。
(宋)7、歌舞、長笛…….,我們都欣賞過了,接下來楊力為我們表演一段跆拳道吧!精彩的拳腳一定會讓我們熱血沸騰,有請楊力!
(汪)8、《楠溪江美麗的江》,江水清清,波光蕩漾,讓我們一起欣賞孫xx來演奏吧!
(宋)9、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啊,你就像我的小馬車一樣飛快地向前跑!請聽傅xx用電子琴演奏《時間像小馬車》。
(汪)10、長笛的笛聲悠揚美妙,前面張xx為我們演奏過一曲,但是我們還沒聽夠呢!讓我們再來聽一聽刁靜然長笛演奏《小河滴水》。
(宋)11、詩能抒情,酒能解愁,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胡笑塵的詩歌朗誦《將進酒》。
(汪)12、有一首歡快的新疆歌曲,表達了新疆的民族風情,有請劉謙榮電子琴彈奏《新疆舞曲》。
(宋)13、讓我們盡情玩鬧,讓我們放聲大笑,我的快樂我主導,下面請欣賞何xx、楊xx、余xx帶來的舞蹈《夢月精靈》。
(汪)14、小提琴是廣泛流傳于世界的弓弦樂器,具有高難度的演奏技巧,下面有請張xx小提琴演奏世界名曲《雪絨花》。
(宋)15、春天是多么美麗,春天一到百花盛開,讓我們來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有請羅xx、周xx表演《春天在哪里》。
(汪)時間總是這么短暫
(宋)揮手告別XX
(汪)熱情擁抱XX
(合)讓我們大聲歡呼“元旦快樂!”
(宋)聯歡會到此結束
今天,是新的一天,早上升旗時我校舉行了“經典文學起航”儀式正式開幕。
初一初二的學弟學妹們給我們朗誦了道理深刻的《弟子規》,激情上演了蘇軾的《水調歌頭》,引人深思,以小見大的《木蘭詩》誦讀感想,此刻,“弟子規,圣人訓”還縈繞耳邊,體會到了蘇軾“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對美好生活的愿望,贊揚了木蘭代父從軍,愛國孝順的精神,感悟了我們更應該居安思危,少年志,則國志,少年強,則國強的深刻道理。日后,我們要融入經典文學,感悟深刻道理。
月考過后的今天做了月考質量分析,被老師狠狠地教導一番。我們也從中明白了許多道理,我從試卷中得到的最深感悟就是做事要認真仔細,在細節方面扣了不少分數,看錯題的也很多,我會記住我范的錯誤并改正,盡力在下次考試中不再犯低級錯誤,減少失分,沖向最終的中考,我相信我會成功的。為自己加油!
我感到生活是多么幸福。但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卻過得更有意義。我在教室里和老師、同學、阿姨一起度過了一個美好的節日。
那天是星期一,老師、同學緊張地忙碌了一個下午,一切準備就緒。課桌圍成了圓形。每張桌子上都擺滿了石榴、糖果、瓜子、月餅等食品。黑板上“中秋月兒圓”的版畫給我們的教室增添了喜慶的氣氛,教室里的燈光顯得格外明亮。
六點整,聯歡會正式開始。薛春明、建宏赫兩位小主持人走上臺,他們笑容滿面,聲音甜美,一段精彩的臺詞拉開了聯歡會的序幕。
首先是同學們齊聲朗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同學們深情的朗誦,把老師和幾位阿姨都陶醉了。接著,男、女生分角色合誦《少年中國說》,那雄壯有力的聲音在教室里回蕩,那少年的豪情也在我們心中激蕩,朗誦到時,老師也情不自禁地加入我們的朗誦。
緊接著,同學們一個個爭先恐后的上臺表演。那些多才多藝的同學這回可大顯身手了,一首首優美的小提琴曲,悅耳的葫蘆絲,悠揚的笛聲,讓同學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
該我和好友趙晨靜上場了,我們兩人是表演小合唱《讓我們蕩起雙槳》,一上臺,我們都有點緊張,我們的心怦怦直跳,像懷里揣了個小兔子似的,雙腿不由自主的打哆嗦。看著老師和同學們鼓勵的目光,我們深吸一口氣,努力使自己慌亂的心鎮定下來。開始唱了,剛唱了兩句,我就不緊張了,我還像個小演員似的,神態大方,隨著甜美的歌聲,翩翩起舞,趙晨靜動作也很自如,笑容很甜。臺下的同學們給我們輕輕打著節拍。“咔嚓”老師為我們拍下了最精彩的瞬間。我們的歌聲剛落,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心里美滋滋的。
隨后,又有許多同學上臺表演了節目,有讓人捧腹大笑的笑話故事,還有現代舞,相聲等,節目精彩極了。看到同學們興致這么高,老師也很高興,紀老師給我們唱了一段豫劇,班主任李老師也給我們唱了一首自己兒時的《禮貌歌》。教室里掌聲連連,我們幸福的笑聲飄出窗外…………….
中秋聯歡會過去很久了,但我記憶猶新,我不能忘記那個充滿歡笑聲的夜晚,不能忘記學校領導給我們這些身在異鄉的孩子送來的關懷,更不能忘記那次聯歡會上老師和同學甜蜜的合影……………..
校慶正式開始前的20分鐘,人群就開始陸陸續續地涌進了電影院。不過五分鐘,人頭攢動,就出現了“人擠人”的形式。電影院已經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擠滿了。來觀看這次校慶的,大多是孩子的父母。二樓是整裝待發,躍躍欲試的我們,頭一回上臺,未免有些緊張。
紅幕布在七彩的燈光下緩緩地拉開了:四位光彩照人的主持在群眾的歡呼聲和雷鳴般的掌聲中宣布了青海油田第三小學二十周年校慶文藝晚會正式開始!
舞臺前的一排禮花帶著“呲呲”的響聲射向天空。五顏六色的點點火花伴隨著人們心中的喜悅,伴隨著我們激動的心情飛向了空中……
我們是第四個節目,老師帶領著大家來到了后臺,做好了心理準備,邁著整齊的步伐,面帶著微笑踏上了亮堂堂的舞臺。當時微風輕拂,我們女生的裙裾微微動搖;當吟唱《水調歌頭》時,兩邊伴舞的同學們在柔美動聽的樂曲聲中,緩緩進場。飛天漂浮著的絲綢時起時落,優美的舞蹈在人們眼中成了人間仙境……
最令我震撼的是三年級的名句朗誦:“少年新,則國新!少年強,則國強!”這一聲聲震撼而有力,發自內心深處的誦讀,把校慶推向了!
中秋之夜是個美好、祥和的夜晚。家家戶戶歡聚一堂品嘗月餅和瓜果享受天倫之樂。“每逢佳節備思親”誰都希望在中秋佳節能夠得以全家團聚這是人之常情但又總不能家家如愿。我爸爸是位電視新聞工作者因為忙于工作就有好幾個中秋節都不能和我們一起度過。想到這里我不禁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晚上我和媽媽回奶奶家過節。吃完團圓飯我就和弟弟一起上天臺賞月。
月亮害羞地蓋著層層面紗過了很久才輕輕地掀起它的面紗漸漸地露出它的那張能發光的臉蛋。我仔細地抬頭望月心里對遙遠的月空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弟弟看著這一輪高空中的明月側過臉俏皮地問:“姐姐這是白銀盤嗎?”我聽了這句話覺得好氣又好笑他一定是想起了我教他的古詩《古郎月行》故意在賣弄呢。于是我們沖著月亮大聲朗誦起來:“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我倆邊聊邊津津有味地吃月餅有五仁的、蓮蓉的、叉燒的……我最喜歡的還是雙黃的咬一口甜甜的味道好極了!
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夜已深了我們只好戀戀不舍地回家了。不知明年的中秋節會是怎樣的呢?
關鍵詞: 情境教學 高職語文 教學方法
目前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以致感到厭惡,也有少部分意志薄弱的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這是語文教學長期處于付出與收效不平衡的嚴重現象。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象,筆者嘗試探究了情景教學在高職語文課堂中的操作和運用。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或氛圍,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情境教學,是在對社會和生活進一步提煉和加工后才影響學生的。諸如課內游戲、角色扮演、詩歌朗誦、繪畫、體操、音樂欣賞、旅游觀光等,都是寓教學內容于具體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必然存在潛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1.音樂熏陶,讓學生感受意蘊美
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導入的巧妙與否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引人入勝起著十分關鍵作用的是音樂,能激蕩人的心靈,《樂記》云:“凡音之起由人也。”當下學生的興趣廣泛,生活多元化,早已脫離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習境界。學生喜歡音樂超過了喜歡語文。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將音樂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就必定能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意蘊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幫助學生記憶所學的語文知識。例如教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播放王菲演唱的歌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時,并請有演唱技巧和能力的學生代表演唱,可讓全班同學進行課堂學唱,一是激發興趣,二是體會作者的創作背景。在學唱中背誦,音樂與語文知識和諧結合,讓學生享受音樂的同時掌握語文知識。音樂像文學一樣,也有豐富的語言、鮮明的形象和廣遠的意境,配上舒緩悠揚的音樂,為學生創設了快樂的意境。例如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進行配樂朗讀,在悠揚舒緩的音樂聲中學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審美能力得到提高,對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體會得更加深刻。用音樂渲染情境,勝過老師喋喋不休的條分縷析。用學生喜歡的音樂融入語文課堂,可以調節課堂氛圍,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語言特點;能讓學生對課文的體會更加深刻……
2.再現圖畫,讓學生享受意境美
課文用語言描繪的情境,通過圖畫再現出來,一下子變得具體。因此,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例如教授《長江三峽》時,教師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可用多媒體打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的圖片,讓學生領會三峽的特點:雄、秀、險,不僅畫面有“形”還有“境”,不僅有“形”還有“情”,這樣,學生才有可能由此進入教材描寫的情境之中。
3.角色扮演,讓學生享受形象美
角色扮演能讓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再現,重現課文內容情景,同時高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授課文《化裝舞會》時,可模擬人物口吻、人物心理、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讀,進而可選愛表演、膽量大的學生扮演文中人物――“爸爸”、“媽媽”、“我”、“施蒂娜”(課前要做必要的準備),教師要作現場指導、總結。在角色扮演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用生活經驗解決學習問題,改變學生的心態,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享受到文中的人物形象美。
高職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很重要,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讓學生探索、創新,營造崇尚真知;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境。高職語文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高職語文教師要清楚自身責任的重大和知識理論更新的必要性。
參考文獻:
[1]劉麗華.職業技術學校中語文情景教學改革初探[J].才智,2013(11).
[2]李玉平.閱讀課的情景教學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5).
[3]嚴永健.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法[J].學園,2014(04).
[4]華向娟.論高職語文教學中的情景教學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8).
一、 效仿性模仿的啟蒙價值
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起,人類就本能地進行模仿,無意識地靠感覺器官,接受外在世界的表象信息來充盈自己的認識。模仿,讓人類這一群體向更高的水平發展。這就是效仿性為我們所呈現的啟蒙價值,它的主要特點就是離開模仿對象,模仿活動就無法進行。關于語文課堂教學,教師也應該將這種效仿性模仿的啟蒙價值帶給學生,讓學生在效仿對象中總結經驗,在模仿過程中達到認識的一次飛躍。
效仿性模仿是一種對模仿對象進行機械、直觀的重復的活動。雖然如此,在學習中這種活動依然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啟蒙價值。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體現這種模仿活動的啟蒙性作用。以郭沫若《天上的街市》這首詩為例。這首詩中無數的虛象聯袂成飽含象征性意味的虛境,通過虛境,我們會洞察到詩人內心苦悶夾雜著期待、盼望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復雜矛盾的心情。詩歌離不開誦讀,關于讀,有許多種:默讀、誦讀、朗讀、大聲讀、小聲讀,流利地讀等等。這些對學生的學習有不同的影響。但凡種種,都離不開感情,不介入感情的讀無疑是殺死詩意的利器。在這里,教師就可以利用效仿性模仿的啟蒙性作用,為學生播放名人朗讀,并讓他們閉上眼睛用聽覺去感受,讓身體所有的感覺細胞活動起來,共同挖掘詩意中的微妙感情。然后,教師再讓學生效仿名人配樂朗誦。這朗誦不是無用的口頭表演,它是抵達詩文感情境界的一項藝術活動,通過效仿性模仿的朗讀,學生一方面可以鍛煉自己的朗讀水平,另一方面又通往了觸碰到了詩的感情世界。
二、 延遲性模仿的啟蒙價值
延遲是時間上的不同步,是空間上穿越和位移。我們可能在一定的空間、時間里,對某事物或某種符號有了印象,這種印象存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促成我們形成對它的一個記憶。當進行另一項活動的時候,我們無意識地介入這個記憶空間,模仿大腦中所儲存的表象。在模仿的過程中,我們介入自己的想象、思維和意識,擺脫與模仿對象的直接的時空聯系的枷鎖,并借助其他的物質創造出另一些別于模仿對象的物質實體。可以說,模仿者的模仿行為與模仿對象的行為產生了時間差,在這個時間差里,模仿者顯得更加自由自主,將模仿對象或模仿對象的行為進行再造、鍛煉、變形,出爐后的模仿產物定然是與模仿對象或模仿對象的行為有種種的不同之處。在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循序漸進使學生體驗這種延遲性模仿,并讓其在心中描繪創新的雛形。
以劉禹錫的《陋室銘》為例,寥寥數筆,短小精悍中卻包含無盡的生命哲學。作者別具一格,隨遇而安,恬淡靜雅的內心世界無不令我們向往。本文融抒情、議論、描寫為一體,將高潔、不慕名利、安貧樂道的人生主題提煉出來,讓人驚嘆:“陋室,何陋之有?”高于常人的精神使陋室增輝而顯雅致,這與本文開頭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相呼應。當然這是劉禹錫眼中的陋室。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延遲性模仿活動,讓學生畫出或用語言表達出自己所認為的“陋室”。于是,學生就會向大腦求救,搜索寄存在腦海中的影像,并進行影像模仿。借助畫筆或語言將印象中的陋室再造出來。這樣一來,課堂教學變得豐富,陋室不再是書本上的陋室,也是學生的陋室,喚起學生自己的生命體驗。
三、 創新性模仿的啟蒙價值
伏爾泰說:“充滿深思的模仿滋發一種獨創能力”。模仿不是單純的照鏡子,它富有創造的意味。可以說,模仿與創新就像硬幣的正反面,翻過這面是創新,翻過那面可能就是模仿。這就涉及到創新性模仿。在某一時間、空間中,某事物的優點可能會給我們啟發和靈感,我們將這一事物作為模仿對象,來進行創新性模仿活動。如魯班從草葉的鋸齒上受到啟發,進行創新性模仿創造出對人類生活有巨大幫助的鋸。當然,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利用創新性模仿這種啟蒙價值,讓學生從某事物中受到啟發,并創新性地模仿,再造出另一事物。這對于學生創新性思維的培養有重要的幫助作用。而且,學生在創新的過程中也有效地利用模仿對象這一資源,使模仿對象延伸出更多的創新性東西,繼而豐富語文課堂,豐富學生自身世界。
以蘇軾的《水調歌頭》為例,作者妙筆生花,將中秋之月象、境之美不落窠臼地娓娓道來,讓人對那種美心馳神往。不僅如此,作者還飽含哲思,將中秋月的象征意味與人間的種種悲歡離合相聯系,委婉道出人生哲學。在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這首詞的啟發下,圍繞中秋月,再進行創新模仿,挖掘中秋月的另一些隱喻。例如,教師可讓學生圍繞中秋月創作一首押韻古詩,或者創作一首現代詩,寄托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所表現出的主題。在創新性模仿活動中,學生既能充分地認識該詞的主題,又能在模仿的層面創新,將中國語言的精髓運用自如。
模仿活動的存在有它的合理性,它本身所呈現的啟蒙價值就像啟明星一般為語文課堂帶來光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在恰當的時候運用模仿這一啟蒙價值,幫助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體驗、創新,達到自身認知的一個飛躍。
在南方,每到中秋,多數人家會像《紅樓夢》里那樣,擺上月餅、石榴,端上剛上市的螃蟹,喝著黃酒。在北方,人們也會合家團聚,燒上一桌好菜,端上酒杯,敬老人,敬兄長,飲酒賞月。
中秋應是僅次于春節的團圓日,中國的節日總是離不開酒的。從杜康造酒到如今,喝掉的酒也該有個長江了,這個說法是否夸張不說,中國的酒文化卻是博大精深,光盛酒的器皿就有幾十種之多,連增趣的酒令也是五花八門,什么游戲令、劃拳令、文字令、拆字令。喝酒的禮儀也有很多規矩,還要分獻、啐、酢、酬等等。
在我國,中秋與酒自古就有著不解之緣。
五代王仁裕著的《天寶遺事》中說:唐玄宗在宮中舉行中秋酒宴時,接受近臣蘇碩“清光可愛,何用燈燭”的建議,君臣們在燈燭熄滅后,移筵到月光下進行“月飲”。
《東京夢華錄》中記載了北宋汴京(今河南開封)中秋節的盛況: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市人爭飲。
宋人筆記《潛確類書》記載:詩人蘇軾與朋友游覽金山,恰逢中秋,入夜“天宇四垂,一碧無際,加江流涌,俄月色如晝”,眾人便相呼相偕登上山頂的高臺,酒酣之際,蘇軾約請好友袁淘清唱《水調歌頭》,他自己則隨著節拍翩翩舞蹈起來。
明清時,中秋飲酒賞月之風,仍沿習不斷。
清代詩人陳澧曾寫過一首《秋夜即事》詩:“中秋一醉不嫌遲,莫負今宵把酒卮,人有幽懷愛深夜,天將明月答新詩。四山雨氣全成水,一桁樓陰倒入池,野鶴閑鷗都睡了,此時清興有誰知。”記述了中秋月下暢飲和歌舞至深夜的情景。
中秋飲酒賞月,吟詩作賦,是文人墨客心馳神往的樂事。唐代詩人韓愈曾被中秋之夜那傾輝的明月、撲鼻的酒香陶醉,因此而發出“一年明月今宵多,有酒不飲莫奈和”的感嘆。南宋葉夢得所著《石林詩話》載:宋代詩人王琪備好酒肴,想在中秋之夜賞月飲酒吟詩,偏巧陰晦無光。王琪隨口吟出“只在浮云最深處,試憑弦管一吹開”佳句。他到好友晏殊家朗誦,晏殊正為中秋無月而悶悶不樂,聞之大喜,立即穿衣起床,與王琪“相與樂飲達旦”。由此可見,中秋夜明月當空也好,暗淡無色也罷,似乎均無所謂,只是那酒萬萬不可少。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詩詞復習 “變”
詩詞,一顆璀璨的明珠。它以其高度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成為中國文學藝術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認識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上,詩詞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的語文教育非常重視對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小學到中學的各種版本語文教材中都安排了古代詩詞的學習內容,各省市的考題中也均有對學生詩詞積累情況的考察題目。例如:2008年河北中考題,(1)往矣,_______,還看今朝。(《沁園春?雪》)(2)________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3)最是一年春好處,________。(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再如:2008年河南中考題:運用修辭,能使詩句靈動、表意雋永。“忽如一夜春風來,_______”,巧用比喻,為寒冷的邊塞增添了無限春意;“烽火連三月,__________,運用夸張,表達了杜甫對家人的強烈思念;“落紅不是無情物,________”,運用擬人,使落花有情,表現了它無私奉獻的精神。從這些題目看,初中階段對詩詞的考察主要側重對學生詩詞的積累以及詩詞內容的簡單理解上。基于中考的這種導向,從初一到初三,詩詞的復習也就成了語文基礎知識復習的重要內容。那么,詩詞復習課應該怎樣上才有味,怎樣上才能使學生愛上呢?
首先,一些老師的復習模式要更新。從以上所列兩省詩詞的考察題型看,大多數是完成簡單的詩詞填空,或根據對內容的理解寫出相應的詩句。這種考試模式就造成了目前詩詞復習的一種應試狀態――以學生的背誦默寫為主,就是對于需要理解的詩句,老師也往往會直接給出題目,學生直接填出答案就可以了。于是,詩詞復習課就被有些老師簡單處理為“背誦――老師抽查”、“背誦――學生默寫”、“背誦――過關測試”等簡單的模式,雖然這種反復記憶、反復檢測的手段在應試中也能幫助學生較順利地完成題目,但靜思其弊端卻著實不少。這種教法注意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了嗎?在各個學科齊頭并進、緊鑼密鼓的復習階段,這種簡單而又枯燥的復習方式會有高效率嗎?此外,復習就僅僅等于知識的簡單回顧和重現嗎?這種復習方式對“溫故而知新”又作何解呢?復習應該達到在原有理解認識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學生體會得更透些,領悟得更深些,其最終目的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服務,況且,詩詞是中國文學藝術的瑰寶,這其中蘊含很多耐人尋味的精髓。簡單背誦能體會到詩詞的意境、詩詞的美嗎?能感受到詩詞煉字的精妙嗎?能悟透詩作的情感嗎?所以我認為,這種應試的復習模式應該休矣。語文老師應該給詩詞復習課加點“鹽”,讓課更有“鮮”味。那么,具體到日常教學,老師們可以怎樣做呢?我認為不妨在以下幾個“變”字上出招。
一、變自由背誦為才藝朗誦
自由背誦時,學生往往追求背會背熟即可。而朗誦講究節奏、重音以及情感,精彩的朗誦或低回婉轉、或高亢激昂、或慷慨悲壯,朗誦者能用她的聲音傳達出詩作的內涵情感。在這個過程中,不論是朗誦者還是欣賞者都能被詩歌所創造的意境所感染,而這讀詩的趣味也在朗誦中產生。這絕非自由背誦所能比得了的。
二、變簡單抄寫為每周書法
干干凈凈一張紙、或橫或豎幾道格、或硬朗或娟秀的鋼筆字,無論給誰看都是一種享受,學過的這些詩詞經過學生的精心雕琢,一下子就以另外一種氣質展示了出來,我想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抄了一遍詩這么簡單。
三、變“大雜燴”為“整齊劃一”
這個方法體現的是詩歌復習的篩選分類。老師可以幫助學生按照內容將詩歌巧妙分類,例如:鄉情系列、愛國系列、四季系列、田園系列、親情愛情友情系列、山川秀水系列,等等,相信學生從這些類似的素材中一定會獲得深刻的感悟。
四、變考試為競賽
學生都有一種表現自我的欲望,老師就可以為他們創設一個可以展現自我的輕松愉快的平臺,詩詞復習就是一個絕好的素材,可以組織學生比比誰積累的詩詞多,誰對古代詩人最有研究,看一看誰對詩詞有獨到的見解。精心挑選兩個學識氣質俱佳的小主持,認真撰寫出具有一定語文水準的主持詞,再加上兩隊嚴陣以待的男女生賽手,精心設計的詩詞題目,相信這堂課一定比埋頭苦寫來得有意思得多。
五、變簡單記憶為自由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