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周樸園的長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遵循教育教學規律,洞悉學生的思想特點,高度重視“適度”課堂提問的意義,掌握和挖掘課堂提問的技巧,就能充分發揮問題的導向作用,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社會領域,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健康發展。我相信:教師的思想有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課堂提問是教學的重要手段,對創設個性化教學極具影響力。在語文課教學中,有效的提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開發學生智力,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應對問答能力,促進學生有個性發展,使整個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教學中教師如果能掌握和運用課堂提問的“三度”,那么就能喚醒學生的課堂學習的參與意識,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設置的問題要有寬度
新課程提倡教學活動化,指的就是教學的實踐性。教學活動并不單純指課堂中學生的演示、討論、探究等活動,也不單純指課堂以外的社會實踐活動。新課程下的教學活動,既有課堂上的活動,也有課外的活動;既有外顯的行為活動,也包括內在的思維活動。
現行的高中語文教材,更加注重教學的實踐性,設計了大量的實踐性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教師應該設計一些探究類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空間有多大,探究的空間就有多大。學生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探究問題,可以激活思維,更加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識。
比如講授《雷雨》這一課時,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問題: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是真的還是假的?問題一提出,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筆者頓時便靈機一動,讓學生開展一場辯論賽。正方:周樸園是真愛魯侍萍的;反方: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愛是假的。筆者讓他們準備十分鐘,最后辯論開始了。正方同學的觀點:周樸園是真愛魯侍萍的,這可以從他三十多年來的家具擺設看出來。懷念一個人,并且保持她的某些生活習慣,堅持三年也容易,但堅持三十年卻是很難,一般人是難以做到的。正因為周樸園對魯侍萍深摯的愛才讓他有如此感人的舉動。反方同學的觀點:提出如果周樸園真的愛侍萍,三十年后,當她站在自己面前的時候,何以用這樣的口吻對待自己心愛的女人,以及用這種方式對待自己的長子呢。顯然,這是作為資本家的自私、虛偽在作怪,至于他保留著以前侍萍的生活習慣,只是因為他的婚姻生活太不順心,所以他很懷念年輕時和侍萍度過的美好時光,所以他是徹頭徹尾的偽君子。最后教師總結:三十年前我們應該肯定周樸園對侍萍是有感情的,他之所以當年要拋棄她,是基于當時的封建家長制度,但是后來作為資本家的他,自私、虛偽心占上風,所以我們應該從兩方面去看待這個問題,當然有不同意見的同學下課后可以繼續交流。
二、設計的問題要有厚度
課堂主問題不應過于淺顯,而需要對文本進行深度的挖掘,要有厚度,一節課中圍繞一定目標,使學生活動的“量”達到理想的程度, “質”達到理想的程度,“趣”也達到理想的程度。
如教學《山居秋瞑》時,對“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進行賞析時,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姑娘們洗的是哪些人的衣服?”表面看來,這個問題似乎與教學目的無關,離題太遠,但實際上,這個問題對把握詩的主題,了解王維的歸隱之“留”,有著極為重要的因果關系。在教學實踐中,這個問題提出后,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是給父母洗的,有的說是給丈夫洗的,有的說是給弟妹們洗的,有的說是給心上人洗的等等。我進一步追問,這表現了山中姑娘們什么樣的情懷?這就涉及到性格美、人情美等問題。我總結道:正是因為山中景色美、人情美,是世外桃源,于是王維就有“留”的意味。這就使學生豐富了詩意的理解,加深了對意境的體味,更把握了詩的主題。
三、設置的問題要有深度
戲劇是演員將某個故事或情境,以對話、歌唱或動作等方式表演出來的藝術。人物形象是戲劇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人物形象才能傳達作品所要表現的時代強音。那么,如何分析戲劇中的人物形象呢?考生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分析:
一、從人物自身表現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著重分析人物的獨白、對白、動作。心理活動最能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獨白就是戲劇人物的自言自語,表現的是其心理活動。比如《竇娥冤》中竇娥看到婆婆與張驢兒父親互相推吃羊肚湯的心理唱詞,就表現出]娥對婆婆行為的不屑和指責,表現出她對女人貞潔的堅守和剛烈的性格特點。對白就是人物之間的對話,這也是最能表現人物形象的方式,比如《麥克白》中麥克白夫人對麥克白在弒君時猶豫不決行為的嘲諷,表現出麥克白夫人的狠辣和心思縝密。戲劇人物動作也是其性格的反映,比如《雷雨》中,繁漪被逼喝藥時的抗拒行為,表現出繁漪對周樸園的反抗和對生活的絕望。考生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便可準確把握人物形象。
二、從戲劇沖突解讀人物形象
戲劇沖突最能體現人物性格,考生得注意戲劇人物在沖突時的表現,從中解讀人物形象。《雷雨》中周樸園的性格特點表現在多次沖突中,比如:他逼迫繁漪喝藥時與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三十年后他與魯侍萍再次相見相認時的沖突,他與魯大海見面時的沖突,從這些沖突中可以看出周樸園的殘酷無情、虛情假意、道貌岸然。
三、從生活背景理解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必須將其放到生活背景中去分析,才能做出正確客觀的評價。比如《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遇事優柔寡斷,讓人遺憾感嘆。但結合哈姆萊特的生活背景,可以看出他從小生活在皇宮,沒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就是溫室中的花朵,所以他面對著巨大陰謀,難免要逃避、猶豫。從人物生活背景出發去分析的話,就不難理解哈姆萊特的優柔寡斷,也更能理解其恐懼心理和逃避行為了。
四、從其他人的評價多角度還原人物形象
我們在分析人物的時候,還要善于從其他人物對這個人物的反應、評價中去分析,多角度還原人物形象。比如《日出》中對金八爺的評價,從王福升對陳白露救助行為的制止,從陳白露的“閻王”評價中,可以看出金八爺橫霸一方的和眾人對金八爺的恐懼,也更能顯出陳白露的俠肝義膽。
總之,對人物的分析要從多方面著手,既要分析人物本身的語言動作,也要分析劇本所反映的時代背景,要能運用歷史的眼光和發展的觀點品評人物,感受戲劇文化的魅力。
【閱讀訓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問題。
下面是大型歷史劇《秦王李世民》中的一個片段。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李元慶是四兄弟,他們輔佐父親李淵取得了天下,其中以李世民功勞最大。已定為王位繼承人的長子李建成一心想除去登基的隱患李世民。這樣,四兄弟為爭權勢形成了兩派。以下節選就是表現李建成借為李元吉出征餞行的名義,欲加害李世民而引發的一場斗爭。席間,李建成提議各人均作一首以古代英雄為內容的小詩為酒令,于是便出現了以下情節:
李元慶 (擲筆大叫)成也!
李世民 念來!
李元慶 《盧城懷古》!――漢家名將李廣,曾駐守古北平盧城,匈奴稱其“飛將軍”,數年不敢入侵,李將軍功高威重如此,朝廷卻無意封侯,反逼他自殺身亡。(誦)“縱馬狼山外,彎弓瀚海間,泉臺飲恨去,血濺九重天!”
李建成 (強笑)元慶不愧少年英雄,血氣方剛,壯士豪情,溢滿字里行間。
李元慶 (冷漠)大哥很懂詩情。
李元吉 小弟也很有詩才(與李元慶灼灼相視)。
李建成 (忍耐不住)孤也得一首!
李世民 (一笑)世民從小愛聽大哥吟詩。
李建成 《淮陰懷古》!
李元吉 淮陰?此系何物?
李元慶 (放聲大笑)二哥,此非物品,而是地名,漢家名將韓信封侯的地方。
李建成 不錯!此人助漢高祖奪得天下,竟想自立為王,利令智昏,叛逆謀亂,終在長樂宮中一命歸天!
李世民 大哥此詩用意頗深……
李建成 二弟聰明!(誦)“狂徒淮陰客,自詡天下雄,一曲黃粱夢,嗚呼長樂宮!”
李世民 (凜然地)《孟津懷古》!
眾 人 孟津?
李世民 當年周武王在此會集八百諸侯討伐暴虐無道的商紂王!(誦)“云涌九州動,龍飛四海驚!武王除暴虐,萬眾慶升平!”
李建成 (突然大笑)三弟之詩,風云縱橫,氣象豪闊,經奪魁首!為兄當舉杯祝賀!
李元吉 (急應)舉酒!舉酒!
(選自《秦王李世民》,有刪改)
1.在以李世民與李建成為中心的斗爭中,李元吉站在 一邊;李元慶站在 一邊。
2.李元吉的臺詞“淮陰?此系何物”對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是( )
A.說明李元吉生性耿直,有什么說什么。
B.李元吉有意引出對詩的解說,有心計。
C.李元吉故意裝糊涂,迷惑他人。
D.李元吉是一個莽夫,缺乏文化涵養。
3.李世民詠《孟津懷古》后,李建成“突然大笑”,又“為兄當舉杯祝賀”。對李建成這一言行舉止分析不正確的幾項是( )
A.說明李建成喜怒無常,性格怪異乖張。
B.說明李建成隨機應變,機敏過人。
C.說明李建成明白李世民有所準備而決定不再謀害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