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學年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在單位擔任出納會計工作,我的工作宗旨就是“為全體xx人服務”。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全校有223名在職職工,62名離退休人員,50多名臨時工。我無論老少,一視同仁,全心全意為大家做好服務工作。
首先是工資。工資是大家的經濟命脈,也是人們最關心,最關注的,我認真做好工資表的編制,工資項目仔細核對,做到萬無一失,不能讓任何一個人的個人利益受到損失。由于人員比較多,工資項也比較多,所以工作量很大,必須不厭其煩,認真仔細。一年來,我沒有一次失誤,順利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現金的發放也是一件繁瑣的工作,200多人的結構工資,過節費,值班費等,每個月都多次有現金的發放,不能出任何差錯。我一個人現場辦公,要身手矯捷,要心細如發,要監督簽字,要催促領款,有時中午都不能休息。
其次是個人所得稅和公積金。大家都是教師,覺悟都非常高,個人所得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我為了完成大家積極自覺納稅的心愿,每個月都要進行兩次所得稅的核算工作,月初還要進行網上上報,并把稅款按時交到銀行。住房公積金是大家的福利,每年6月,我要根據每個人的年收入測算公積金數額,然后上報,并在每個月的月初到公積金管理處進行全校的公積金匯繳工作。公積金的提取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需要提供很多文件,在我的幫助與努力下,已經為100多位教師提取了公積金。
再次是公費醫療。我還負責單位職工的公費醫療事項,門診費報銷,區外住院費報銷,產前檢查,外出就醫證明等。一年來,門診費報銷20多萬元,區外住院費8人次,產前檢查8人次,這16人次每人都要填2張表,跑兩次勞動局。單位有6位享受離休待遇的老教師,他們每月都有門診費報銷,所以我每月都要給他們收單據,核算,輸機,報勞動局,等款項撥付后,還要取款,發放。周而復始,每年12次。今年又一次公費醫療改革開始了,收醫療手冊,選三家醫療機構,輸入電腦,打印表冊,上報勞動局,制作新的醫療手冊……
最后是其他雜項。由于學校人員較多,組成比較復雜,各種情況都有,我要負責的事情就比較多。有事業編制的,要向教委,人事局,財政局報表,有參加社會保障的人員和臨時工,要向勞動局,統計局報表。每年都會有工資變動,這就會令我的工作量增加很多。職稱變動,工資項目就要變動4項;退休、調動,要收復印件,填申請表,變工資,變醫療手冊,公積金變動,社會保險增減;薪級、年終獎、教齡等變動,每年一次,橫表、豎表每人都要制三四張。
另外,會計的日常工作我也完成的很好,每月按時結賬、對賬,跑銀行、教委、勞動局領任務,交表,網上統計局報表,校內接待財政局、教委、物價局等上級單位的檢查等等,工作忙碌而充實,樂在其中。
二、 臨時工作
說是臨時工作,也已經干了三年了,那就是學校基建手續的辦理。今年我經手的項目有三個。宿舍樓的開工,食堂加層規劃審批、圖紙敲定,操場看臺驗收備案。一提到這些涉外事項,我是一肚子的苦水啊。辛苦不說,求爺爺,告奶奶,起早堵門找人,耗時費力等人,點頭哈腰求人,這一切都是為了xx人。
基建手續相當復雜,一個項目從立項到驗收成功,大約需要100多個手續,也就需要100多個章。學校的這三個項目立項申請、可行性研究報告都是我自己寫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專業性很強,涉及辦學政策,氣候,水文,地質,施工,預算,招投標,固定資產等多項知識,我20年一直在學校工作,兩眼一抹黑。讓我做就是趕鴨子上架,但我還是查資料,尋證據,修改若干次,終于完成了《報告》并通過了審批。還有就是竣工報告,驗收報告,結算證明,消防申請,工程說明等都是我獨立完成,并通過了驗收和審查。
食堂加層由xx第四設計院設計,為了完成規劃、發改委的審批,我多次往返于設計院和xx之間,最累的一次是我和xx校長走了5里路然后坐公交車回xx,我們兩個早上出來辦手續,回到家已經晚上7點了。
[關鍵詞]會計學教學 教學方法 設計
[作者簡介]張春穎(1971- ),女,吉林永吉人,長春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與財務管理理論與實務;張興東(1964- ),男,吉林榆樹人,長春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會計理論與實務。(吉林 長春 1300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2年吉林省教育廳重點研究項目“高等學校加強大學生創業素質培養的途徑和方法的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JZD12-01)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4)02-0151-02
隨著經濟發展,我國會計人才在推動營利單位與非營利單位財務規范化管理、提升主體核心競爭力、保障投資者與債權人等利益相關者、促進民間資本合理流動、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會計人才作用的凸顯,市場對高級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正在悄然增長。為了適應市場需求,會計學專業在部分高校的招生穩中有升。但我國會計高等教育還存在一些培養方向不明確、培養方法陳舊等共性的問題,大多數院校都有強烈的對會計專業培養方案進行改革、教學方法進行創新等需求。本文在培養高級會計專門人才的目標下,對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設計與實施進行探討。
一、教學方法與培養目標
教學方法的設計應符合培養目標的要求,這就要求會計學專業應首先明確培養目標。從會計職業來看,會計已從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等反映職能為主拓展到管理會計領域的趨勢。學生不僅要精通會計業務處理知識,還應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相關經濟法律法規、財務預算與決策、資金管理等相關知識,解決較為復雜的經濟業務問題。而目前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的高層次復合型會計人才嚴重缺乏。財政部出臺的《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年)》(財會[2010]19號)中明確提出要加大高級會計專業人才的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會計專業人才后備培養計劃,推廣以高校專業培養為主體,以企業事業單位、政府部門實踐為補充的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這個目標要求會計高等教育采取超常規教學方法和手段,積極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
二、傳統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面臨的挑戰
目前以教師“教”為主的教學方法在高校教學中還占有相當比例,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規的理論教學方法,但這種單向理論知識流動屬于重“教”、輕“育”的教育思想,已經不能適應信息快速發展的世界,在會計學這種應用經濟學方向的專業,傳統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顯得更不合時宜。調研發現,有些學生到了大學三年級還不明白會計學的規則。會計高等教育要在傳統教學方法的基礎上,設計更為靈活、并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教學方法,既注重理論培養又注重實踐能力培養,既注重專業教育又注重素質教育,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得以充分發揮,解決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實現終生發展的問題。
三、會計學專業教學方法的設計與實施
1.強調“教”,更重視“育”,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理論教學中,學生處于被動狀態,主動參與教學的熱情未被激發,部分學生上課只出于通過測試的考慮,知識掌握效果不明顯,知識轉化、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在學校期間都沒有完成。轉換教師在教學中角色要求教師從完全“教”的角色中走出來,將會計理論教學“形象化”“簡單化”,將會計和財務管理的概念、原則、程序、方法融入身邊的事件、已經了解的理論中,并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解決問題,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地學習,分組討論、激辯、演講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得以提高,重視“培育能力”,這是高等教育的目標。學生從學校學到的不再是一知半解的知識,而是自我學習能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演講等形式提高了學生的心理素質和邏輯思維能力,是自信養成教育很重要的手段,學生每天接受一些枯燥的學習和工作,實現一個小目標。專業基礎扎實、有自信和耐力,這對會計學生非常重要,會計學是人們根據需要長期設計并不斷完善的一個學科,枯燥、死板是人們對會計學及其工作的印象,資金流動是工作的核心,這不僅需要專業知識,自信、自控和有耐力的素質和能力,更需要長期的培育過程。
轉換教育理想后,教師在課堂上講的相對少了,但對教師的要求卻更高了。能將會計學理論教學“形象化”,對于教師是非常困難的,對理論能深入淺出的“簡單化”更難。在調研中發現,有部分教師在這方面進行了一定程序的探索和努力,將難以理解的會計理論知識與實際相聯系,甚至結合發達國家的教材將教學計劃的順序進行調整,這些教師已經從機械、大量的講授中脫離出來,積極設計教學了。改變后,教師不再是教學生每個科目的性質和內容、報表生成,而是通過對教學大綱中要求的知識點的深入分析研究,結合理論研究的前沿和實際,將要講授的內容分成不同層次的問題,在課前布置下去,在課程中采取講授與多方式教學相結合,有收有放,把握全局,與學生共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與學生進行廣泛的討論后做出總結,提出更合理或合乎法律規范的方法,以及實踐工作中面臨的問題,指出主流觀點、觀點差異。教師在教學實施中還要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反應,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性評價,教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者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可能影響一個學生的一生,這種影響力往往是隱性的,教師不僅教書還要育人。
2.引入實例,優化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法近年來已在各專業的高等教育中廣泛應用,而實例教學比案例教學法更有優越性,實例更有時代感,與當前各種理財環境相吻合,無需背景陳述,并且可比對象具體化。
上市公司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定期公告企業財務報告,這為實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料,無論是會計方法選擇,還是財務報表分析,再或是價值評估等,都可以引用實例進行學習,并且可以同行業比較學習。教師引入實例教學時,要精心選擇實例,所選實例應突出其典型性,體現會計學專業課程內容的特征,并且正反案例都應關注。國內還未見到出版這方面比較優秀的書籍,國外MBA案例教學方面的書較多,所選實例大都具有特點,如500強企業、訴訟案件涉及企業、迅速發展中的企業等。
實例一般要提前布置,時間的提前量取決于教學設計中預期達到的效果,如需要一項研究報告,這就需要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研究該企業和相關企業的資料、參考文獻和相關法律條文。實例教學的第二階段是教師反饋,可以用評語方式評述,對個別具有代表性的問題可以引入課堂進行討論和教師講評。討論可以采取就某一觀點進行廣泛自由的發言方式進行;也可以采取就相背觀點進行分組討論,然后代表發言的方式進行。討論中教師一方面研究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階段性干預討論的方向。最后教師應做好實例討論的總結。教師在總結中肯定學生所做出的努力,提出存在的不足,引入理論依據,指出實踐中出現的新研究方面等,并提醒學生關注該企業的后期財務狀況變化,以此驗證自己預測結論存在的問題或完善的手段,這樣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和選擇能力,不但能鞏固本次實例教學成果,還引起再一次學習的可能。
3.借助網絡平臺,發展開放式教育。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在培養人才方面主要采用教師面授為主,以教師為中心,在成人教育中普遍推出了網絡教學。本文認為全日制教學也應該建設網絡平臺,進行開放式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公共郵箱、網絡討論室等方式為學生進行答疑、開展討論,形成網上多角度互動教學,這為有些在課堂中沒有機會參與討論的學生提供了發言的機會,教師或課程組成員時刻把握探討式學習的節奏,適當引入新問題。同時借助網絡平臺可以加強會計學優秀課、精品課建設,向學生、社會開放,增進相互學習,為會計教育提供更多的途徑。
4.豐富實踐教學,模擬與實戰并重。設置專業實踐教學環節,如會計大作業、專業認識實習、財務管理模擬實習、審計模擬實習、創業實訓、畢業實習、崗前培訓及就業指導,以強化學生在會計學、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培養;支持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如參加“大學生創業大賽”“沙盤模擬大賽”“金融投資模擬大賽”等,選有指導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上述實踐教學大部分屬于模擬教學。模擬教學可謂歷史悠久,從手工模擬已發展到計算機模擬。目前,會計教學中普遍采用金蝶、用友等公司開發的教學模擬軟件。調研發現,我國各高校會計學教育中對模擬教學方法還沒有從深層加以重視,單純地依靠一些模擬軟件,認為多建一些規模大實驗室就可以了,但軟件是一個模板,只能提供一種模式、一種環境,某些軟件的開發可能只重視某一方面,購置后還不能隨時根據外在環境進行更新,并且教師也沒有將教學需求融入其中。這種單一性和固定性,以及開發方一廂情愿的設計是無法完全適應目前的教育需求的。會計專業培養方案中應探索多形式的模擬教學,用不用計算機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培養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和團隊精神,如創業實訓,在沒辦法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的院校更應重視這類模擬教學。
專業認識實習和畢業實習屬于實戰環節,尤其是畢業實習,有些企業為學生提供長期實習機會,通過畢業實習鞏固學生所學的會計與財務管理理論知識,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動手能力,加快知識向能力的轉化,為今后步入社會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5.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文獻,定期撰寫學期、學年論文。論文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提高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在分析和解決問題過程中創新能力得以培養。高等學校普遍在實踐環節設置畢業論文,但研究發現各學校對畢業論文尤其是學士論文的去留問題意見不一。本文認為,畢業論文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是因為前期缺乏配套的實踐環節,一方面是實習不到位,另一方面是沒養成學生寫研究文章的習慣或能力。論文不僅包括畢業論文,還可以是學期論文、學年論文,這樣的學習環節的設置比學習成績考核中分數的高低更能體現學生能力培養目標實現的狀況。但沒有大量的閱讀是寫不出論文的,只會讓學生進行復制、粘貼、打印。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是本科教學非常重要的工作,教師應有目的地選擇推薦文獻,限期完成,一組文獻后要求學生寫短文總結評述,幾組鍛煉后再讓學生寫論文。學期、學年論文在選題上應按照命題、有范圍自選、完全自選題順序進行,并且始終要求選題對理論拓展和對實踐有指導意義。在論文寫作指導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培養學生如何觀察問題,如何選取分析問題的角度,如何調研,如何將將社會經濟環境影響因素納入問題分析中,如何在構建模型時設置假設條件等。
[參考文獻]
[1]張春穎,姬霖.在明確培養目標下的教學方法選擇――財務管理專業教學方法的設計[J].長春大學學報,2009(4).
[2]財務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會[2010]19號)[Z].2010-09-21.
[3]張春穎,唱曉陽.論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培養模式的架構[J].長春大學學報,2007(8).
伴隨著大學擴招的逐步深入,社會人才的供求關系出現了極大的變化,大學生就業市場逐步由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大學生也越來越成為了就業的弱勢群體,而作為招聘方的企業也在不斷地抱怨新進大學生缺乏應有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因此,如何使更多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適應社會需求,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就業市場上找到自己的合適位置,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嚴峻考驗, 也是普通高等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需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基于這一現實,學術界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相關問題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本文整理了與經管類會計學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相關的文獻,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概念和內涵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同時調研了唐山市多家招聘單位的招聘要求,從招聘單位的視角分析大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并結合分析經濟管理類會計專業畢業生所認為的大學生應具備的實踐能力,考察了招聘方要求和學生觀點之間的差別,以期對經濟管理類會計學本科專業大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等制定產生積極影響。
(一)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 大學生實踐能力主要由一般實踐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構成。其中,一般實踐能力指所有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及未來工作、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應具備的基本實踐能力,主要包括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健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吃苦耐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在表現能力、內在品行能力、一般經驗能力、誠實勤奮精神、敏捷思維能力、勇于開拓精神、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邏輯能力等方面;專業實踐能力則指專業大學生在學習、生活及未來工作、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應具備的專業性實踐能力。
(二)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實踐能力的構成 經濟管理類大學生除了具備所有大學生均具備的一些基本特點外,還體現在他們接受了經濟管理類的專業學習和初步科研訓練,同時還表現在他們未來所從事的工作將基本限于具有經濟管理行業背景的企業或者其他企業的經濟管理類崗位。經濟管理類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將必須首先滿足大學生實踐能力的一般實踐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具備學習能力、表達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心理健康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身體健康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吃苦耐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外在表現能力、內在品行能力、一般經驗能力、誠實勤奮精神、敏捷思維能力、勇于開拓精神、創新能力、應變能力、邏輯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同時,經濟管理類大學生還必須具備包含專業經驗能力、專業態度能力、專業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專業道德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等在內的專業實踐能力。所謂專業經驗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經驗;所謂專業態度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形成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態度,主要包括工作責任心、勤懇敬業精神、細心認真精神、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態度及事業心等方面;所謂專業知識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起來的與未來工作相關的專業知識,從專業知識的來源看,專業知識包括從學校的書本中學到的知識和從相關實踐經驗中獲得的知識,則專業知識能力中也涵蓋了專業經驗能力的一些要求;所謂專業工作能力是指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養成的處理業務的相關能力,包括工作作風、工作抗壓能力和專業業務能力等;所謂專業道德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起來的與潛在良好職業道德形成相關的品德能力;而專業創新能力是指大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培養起來的以及在專業業務中不斷創新進取的專業能力。
目前的文獻指出了經濟管理類大學生不僅應該具有一般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一般實踐能力,同時,還必須具備專業經驗能力、專業態度能力、專業工作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專業道德能力和專業創新能力等專業實踐能力。然而,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僅僅指出了經濟管理類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構成,并未對相關的能力要求展開闡述;同時,也未結合會計學專業的特點對會計學專業大學生的實踐能力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問題
近年來,與市場對會計人員素質要求的不斷提高相適應,高校的會計學教育方向特別是會計本科教育逐步向能力導向型轉變,在進行理論知識傳授的同時,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會計學專業建設中,如何完善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整合會計系列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研究會計系列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會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與技能,提高創造性地應用會計信息進行經濟決策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會計學專業的發展潮流要求教育工作者以人為本,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形成來自于他們親力親為的實踐感受,來自于模擬現實工作環境場景下手與腦的自如配合以及知識的靈活遷移。這些活動的實現,都要依托于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與安排, 而這恰恰是現有會計實踐教學體系薄弱之所在。具體表現在:
(一)體系中各環節間的邏輯關系不清晰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構成。 但這些環節之間并非等量并重的處在同一層面上。就社會實踐與學年論文、畢業論文而言,三者之間是有邏輯上的先后順序的: 沒有實踐就難以形成論文,特別是會計學本科論文多要求以當前實際存在的會計問題作依托、體現實際應用價值;而實驗與實習、 社會實踐之間可以并列,屬不同的認知途徑。由此可見, 將實驗、實習、社會實踐、課程設計、學年論文、畢業論文等環節簡單羅列在一起,是缺少系統性思想作統馭的, 邏輯關系不夠清晰。
(二)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會計學專業也莫不如此。會計學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要求學生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更注重他們對實際業務的操控能力,而這種實際操控能力來自于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感受和感悟,它不能脫離“干前學”,但它更依賴于“干中學”。它是學生在實踐教學中親力親為的切身感受,是學生對專業認知的必然階段和過程,是不能被代替和剝奪的。在實踐教學中,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該怎樣做”,他們才是教學的真正主體,這與理論教學中習慣以教師為主導的理念是不同的。然而,目前學生的主體地位尚不明確,教學觀念的改變是迫切的。
(三)校外會計實習效果不佳 現在一般高校組織學生到校外企業實習很容易流于形式,原因主要是缺乏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由于企業的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一般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在本單位進行會計實習,因此各高校在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時往往會遇到來自企業的阻力。其次,校外實習點多面廣,教學管理難度大。由于企業財務工作比較忙,其辦公場地空間有限,每個單位一次只能接納2~3個學生。這樣每位指導教師要負責幾個企業的學生實習,困難較大,加上有些企業對實習學生管理不嚴,放任自流,常常達不到預期效果。第三,實習時間安排與理論教學脫節。從各學校的教學組織來看,校外會計實習主要集中在學生全部專業課學習結束后進行,一般需要實習的內容較多,但學校受實習經費的限制,往往安排的實習時間有限,再加上會計理論教學與實習時間上存在差異,學生很難及時有效地解決書本上沒有搞清的問題,不利于學生及時消化書本所學的知識。最后,學生對校外會計實習的興趣不大。在企業的會計實踐中,會計人員必須遵循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業務處理,并承擔相應的會計責任,而指導會計實習的人員由于擔心出現賬務處理的錯誤而不愿意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生在實習單位很難接觸到原始憑證等會計資料,因而實習中“只看不干”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學生對校外的會計實習失去興趣,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得不到鍛煉,實習收效不大。
(四)忽視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2007年起實施的新會計準則,更加強調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和對金融及其衍生品的駕馭能力,對企業合并、債務重組、非貨幣性資產交換等特殊業務事項的掌控能力,對公允價值的靈活運用能力。新準則的出臺,是應經濟全球化潮流而生,這勢必在客觀上導致會計學研究對象更加復雜和多變。不僅如此, 對一名會計從業人員來說,僅僅將這些復雜多變的經濟業務作出專業處理遠遠不夠,還要善于與環境溝通:與工商稅務保持良好的溝通界面,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交流順暢, 與生產銷售部門分工協作等。高質量的會計人才不是在書齋中長大的, 也不是通過完善的理論邏輯訓練達成的,從學生成長為一名高質量的會計人才,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安排是重要保證。 學生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體會和認知, 才有可能激發出靈感,創新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正是社會所期望的。
三、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
實踐環節間邏輯關系的理順,學生主體地位的凸現,在更寬視角下進行教學資源的配置,用好、用足校外企業資源,以及重新審視和看待會計學研究對象的復雜性與動態性是當前實踐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鑒于此, 基于突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實訓、實作為主線, 筆者提出構建創新型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一)基礎性實訓模塊 會計學專業的基礎性實訓模塊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如會計學基礎、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單科結束后,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基礎性實訓。在實訓資料的選擇上,應首選企業真實業務和數據,盡量減少驗證性實驗的數量。同時,注意學生的主體性,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推廣運用虛擬、仿真等技術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廣泛運用計算機等現代工具,提高實踐教學含金量。為了更好地熟悉會計準則中有關金融業務與產品的規范,應增加適當比例的金融專業實訓課。在實訓中應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協作,培養溝通能力,使其盡量適應會計研究對象的復雜性。
(二)綜合實訓模塊這是在專業主干課程的理論教學基本完成之后進行的綜合性實驗。 此時, 學生已將升入大四, 一方面應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另一方面也應重視學生與企業的交流,并積極搭建兩者溝通的平臺。在實訓階段,應盡量以企業真實業務為依托,保證實驗資料的鮮活。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地進行試驗程序的設計。 針對具體業務,要求學生充分發揮其“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形成開放式的答案和個人見解。
在實訓階段雖然還要依托學校的綜合實驗室,但在指導教師的配備上,應優先選擇有科研項目以及具有雙師背景的教師,同時還應邀請相當比例的企業會計實務專家來共同完成,這也是優化資源配置的內在要求。通過實訓教學模塊的訓練,學生已基本具備獨立完成企業一般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能力,為下一步進入企業開展實作做好鋪墊。
(三)實作模塊 經過在校內的基礎性和綜合實訓后,學生對一般會計操作流程已較為熟悉了,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準。為了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以及體驗真實的會計工作界面與場景,就必須將其放在更大的專業背景中。因此,在教學實踐中需要安排最重要的環節――實作模塊訓練。實作,即在真實的專業場所進行實際工作的訓練。學生對特殊業務的處理,與工商稅務界面的溝通,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審計監督部門的交流,以及與企業內其他部門的協調等工作能力的培養,均是通過實作教學環節來實現的。實作教學模塊的目標決定了該環節只能在校外的專業場所進行,這也有利于學生的實戰鍛煉。
(四)專題寫作與畢業設計環節 無論是專題寫作(包括學年論文)還是畢業前的綜合論文的設計與形成,均是以基礎性實訓、綜合性實訓及實作三大模塊為基礎形成的,是對前面實踐教學環節的總結和認識上的提升,也是實踐教學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該環節應注意對學生寫作思路與方法的指導,領會前期三大模塊環節形成的數據的經濟含義,全面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悟性、創新思維和科研意識,使其盡快成長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人才。
除了上述在實踐環節教學內容的創新外,為了保證會計實訓的系統性、仿真性、趣味性,還應改革現有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基礎會計課程實訓》可以選擇由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全部模擬實驗的形式,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練習全部崗位的模擬實驗內容,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全面地熟悉和掌握整個企業的會計業務。而《中級財務會計課程實訓》可以選擇分組、分崗共同完成實驗的形式,將會計模擬實驗室布置成一個模擬財會科,分設若干個會計崗位,如:出納崗、資金崗、存貨崗、成本崗、往來結算崗、總賬崗、稽核崗等,此外還應設置開戶銀行結算處、納稅申報處等。在每個崗位上要標出崗位名稱、崗位職責、規定每個崗位分管的會計科目及所屬的賬簿、確定經濟業務發生后憑證的傳遞程序等。采用這種實驗形式,學生可以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增強會計實驗的仿真性、趣味性。
四、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的建立
創新型實踐教學體系能否達到預定目標,關鍵在于是否建立配套的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并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
(一)高校要主動與企業建立起合作平臺 高校應在與企業溝通中闡明這種合作平臺的搭建,是以雙贏為基礎的, 是雙方共建共享的資源。高校對企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向企業提供受過良好教育的畢業生。為了適應企業需求,高校應主動與企業建立聯系, 對專業方向、 課程設置、 教學內容等做出調整, 為企業培養高質量人才。同時, 高校提供多種形式的短期培訓和在職教育機會,為企業舉辦員工培訓班, 做專題學術講座,以提高員工綜合素質和經營管理水平。 相對應的,企業接納學生參與企業會計實作,為高校學生提供實作場所、資料、場景,增強學生的綜合業務處理能力, 也培養了學生的協調和溝通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崗位需要達到零距離。該合作平臺的建立,一方面,高校提高了實踐教學質量, 能夠為社會培養所需專業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可以較低的成本擁有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儲備。單純的高校研究容易脫離實際,單純的企業研究容易就事論事,而雙方結合,可以互補互利,形成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共同承擔課題研究,實作教學基地為高校教師承擔科研課題提供了條件,為科研數據的取得提供便利;企業在與高校的科研合作中,利用高校科技資源,增強了企業會計人員的科研能力。
(二)導師的配備由具有一定比例的企業會計實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構成 在校內實訓期間,要有企業會計實務專家入校對學生進行實踐輔導;在入企實作期間,要由企業會計實務專家與高校教師共同組成實作導師組,共同負責實作環節指導,隨時把握實作新變化。同時,專家與導師之間應加強聯系與溝通,更大限度地產生協同效應,充分發揮和利用高校教師的特長為企業服務,同時也使高校教師更多地了解企業實際,更好地為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服務,使學生、企業、學校均受益。
[本文系唐山學院教育科學基金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00133)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商丘學院
一、前言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了38年的發展,我國民辦高校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一環。但與公辦高校相比,在生源質量、師資隊伍、就業機會、政策扶持等方面還有很大不足之處。2016年1月省教育廳在《關于促進普通高等學校分類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啟動實施高校分類發展計劃,提到重點建設示范性應用技術類型本科院校方面。截至2016年12月河南省民辦本、專科高校近40所,雖然圓了許多中原人的大學夢,但如今卻面臨著嚴峻的高校改革新趨勢。《成本會計》是高校財會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在當前經濟環境和高等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如何適新形勢是民辦高校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研究現狀及意義
(一)研究現狀
目前國際上成本會計教學發展模式比較流行的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教學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教學模式。美國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以集體教學為基礎,輔之以經常及時的反饋,為學生提供差別化的幫助,鼓勵開放性思維。德國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常常注重實用性,以案例研究為主線,使學生能夠從個別到一般進行理解與總結。日本高校在成本會計課程講授中根據課程結構和理論基礎,把教學環節分解成多種教學技巧,加以小組討論,培養其獨立思考和團隊協作能力。國內民辦高校的成本會計課程在講授中常常帶有中式傳統家庭式的教學模式,老師帶著學生去學、去思考。吳志林,李麗(2013)在《成本會計崗位實務》一書中運用案例教學方式,對接職業標準和崗位要求,針對性的訓練學生技能,提高實際操作能力。楊南,魏曉博(2015)在發表的論文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提高對成本會計課程的重視;二是適當的運用案例教學模式,使學生主動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三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在掌握好理論的前提下,提高實踐經驗,多走向企業、車間,從實際問題指導出發。徐敏,李朝光(2015)在發放表論著中提出創新改革措施:設計規劃實踐課程、構建多媒體網絡輔助教學系統、對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目標進行重新審視和明確。
(二)研究意義
黨的十以來,高等教育發展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著力提高教學質量、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方針為指導。本文通過大量收集國內外成本會計教學實況資料,針對目前成本會計教學中的問題進行詳細、具體的分析,提出相應的對策和指導性建議。為成本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與發展提供指導,同時也有利于我省民辦高校相應課程的建設。
三、河南省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現狀
(一)教材選用方面
在當今知識經濟的時代,社會需要的一種能夠依托財務、會計、管理和信息技術整合的信息化會計人才,這就需要在教材的選用上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然而調查發現:我省近40所民辦高校在2013—2017學年中選用人大版《成本會計學》教材的有28所,商丘學院也是選用此教材。此教材非常經典,但理論性太強,實訓環節偏少,對民辦高校的學生來說難理解。教材中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方法缺少系統性的理論與實踐支撐,實際操作可行性差。列舉的例題僅限于生產型工業企業,在企業生產條件發生變化時,學生們往往很難獨立的進行成本核算與分析,更不可能編制出企業實際需要的成本會計報表了。
(二)課程教學方面
調查顯示:我省民辦高校學生希望成為應用型人才的占55%,希望成為復合型人才的占43%,希望成為研究型人才的占2%,如下圖1所示。由此可知98%以上的學生希望成為以實踐能力為主的應用型復合人才。然而我省民辦高校師資力量、教輔設備、政策支持等力量薄弱,而成本會計課程的關鍵是各種數據的邏輯構建,其來龍去脈常常借助各種表格展現。但是大部分教師采用填鴨式的傳統教法,很少進行實踐、練習以增強學生們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加之課時限制、考核指標繁多,憑證、表格和賬簿無法進行連貫性、生動性的展示,很容易出現知識斷點,最終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生源素質方面
我省民辦院校高考生源錄取時多數放在第三批,相對生源素質、能力和質量差距很大。研究分析商丘學院近三年錄取分數線和期初摸底考試成績發現:分數線集中在本省三本線10分左右的學生內占比95%,二本線10分左右的學生占比5%;65%的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刻苦勤奮程度弱、自學能力不強。這樣的客觀情況往往導致其在以后的學習中發散性思維窄,課堂集中度低,獨立動手能力差。但是這樣的學生們思維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方法。因此,在培養計劃制定時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特點,進行相關方面的改革與完善。
(四)師資力量方面
我省民辦高校的師資力量由專、兼職教師組成,具體為:返聘退休教授、自培副教授、中青年講師三類。但是由于區域、地理環境和經濟實力相對弱小,對退休教授和副教授來學校就職吸引力差,且現有人才流動性大,只能招聘“211、985”高校博士、碩士畢業生進行自培。調查發現:我省民辦高校師資中85%以上具有研究生學歷,且年齡處于28—40歲的中青年講師,教授、副教授比例不足15%。雖然中青年教師具有活力、勤奮、認真的優點,但是學術科研能力不足,實踐實習歷練短、教學經驗不足,對于需要豐富的實踐、實習經驗的成本會計課程而言,中青年教師在講授中對方法、課堂把控、知識點鏈接等方面顯得不足。
四、河南省民辦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措施
(一)構建科學的課程結構體系
新時代下社會需要的綜合型信息化人才。首先,在教材的選訂上,要著重理論與實務結合度較高的教材。其次,必須將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成本會計課程中,由于成本會計是在會計學原理、經濟學、財務管理等基礎上開設的專業核心課程,融入的知識點龐大,在構建教學體系時要考慮全面,打破傳統學科與課程的束縛,在不同學年中安排實踐性課程。最后,結合現代企業管理的要求,搭建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多學科知識點,形成特色的教學體系。
(二)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
民辦高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但其基礎差、底子薄,因此,要探索科學的培養模式。可以制定“一主一輔”的教學計劃,“一主”是對學生強化輔導,在大一學年的基礎課程講解中力求詳細、具體和透徹,保證學生們能夠理解和打好基礎,大二、大三學年的專業課程深化講解,并結合社會、企業實情變化,調整培養方案。“一輔”是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大四學年組織系統的實習,在企業、單位進一步提高其數據運算能力、邏輯思維水平及人際交流技能,以滿足當今時代對人才的需求。(三)改進傳統的教學方法技能首先,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結合成本會計課程與學生的特點,采用自主授課、案例分析和“咖啡屋”團隊學習方法,發揮學生主動性,讓其充分參與進來。其次,實施導入式教學。在每章節內容開始時,加入新穎的興趣點或社會熱點,使學生們在充分了解企業宏觀和微觀環境下,主動思考、團隊協作,帶著問題和思考進入課程學習中。最后,加強實訓練習。充分借助多媒體、實驗室、實習基地等資源,增強仿真模擬效果,使學生們對成本會計工作有直觀的認識,達到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效果。
(四)推動師資隊伍的全面建設
一方面加強教師的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能培養,我省民辦高校的中青年教師占比高達85%,雖然科研能力相對不足,但是潛力巨大,可以引導教授、副教授進行教改指導或合作申報,同時把最新成果引進教學環節中,使學生們了解到最新學科動態。另一方面加強信息化復合型人師資隊伍建設,盡最大能力引進“實踐高”和“理論強”的復合型教師,既要懂信息技術,又要有豐富的實踐水平。同時對青年教師進行信息化技術進修,充分發揮“老、中、青”三級搭配的能效。
參考文獻
[1]于富生,黎來芳,張敏.成本會計學(第七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320.
[2]楊南,魏曉博,汪麗麗.民辦高校本科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企業導報,2015,06:101-102.
[關鍵詞]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探索;問題;對策
1管理會計學概念
管理會計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包含了會計學科、經濟學科、管理學科,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構建了現代企業會計體系。管理會計的目的是通過會計信息處理系統有效提升經濟效益。管理會計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計量、確認、歸集、分析、編制、解釋、傳遞等等,其內容信息能夠為企業經營提供決策依據。
2實踐教學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必要性
2.1適應現代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高等教育改革在不斷深化,對于經濟管理應用型高級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新形勢下,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需要具備更高的綜合素質水平,不僅要具備理論知識基礎,還要具備動手能力和理論應用能力,這也是企業對于當前經濟管理應用型人才的新要求。近些年來,高校擴招情況比較普遍,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加,同時畢業生數量也在增加,就業形勢卻不容樂觀,不僅企業提升了準入門檻,人才之間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這種情況下,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更加提升自身要求,以學生良好的發展為要務,以社會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在教育教學方面順應時展的要求。管理會計的應用性很強,僅僅依靠理論教學所達到的教學效果是有限的,實踐教學與理論相結合才是當前管理會計教學的出路,只有培養出符合社會企業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才能夠使學生在社會競爭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更好的擇業和就業。
2.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的需要
管理會計的學習是從理論開始的,由理論逐漸過渡到實際操作中去,這就要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管理會計學科相對而言是較為抽象的一門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的講解是較為枯燥的,學生也難以對純理論課程提起興趣,這樣發展下去的結果是理論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掌握情況也不理想。因此,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非常重要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實踐教學,能夠使學生對管理會計理論知識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同時能夠使學生對管理會計學科的學習提高興趣,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3實踐教學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可行性
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內容設計還不夠成熟,但是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可行性條件是具備的,在管理會計教學發展過程中,需要對其可行性條件及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探討。
3.1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
管理會計在實際應用中與高等數學有著多方面的聯系,例如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線性規劃、運籌學等等,管理會計中包含多方面高等數學的知識。以往傳統的手工模擬實踐是很難實現教學效果的,相對于手工模擬操作,較繁瑣,還需投入大量的時間成本,而且結果易出錯。隨著電子計算技術的發展,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可運用多種軟件和程序,使工作流程更加簡便,結果更加精確。
3.2建立會計電子實驗室
目前各大高校都建立了各種會計實驗室,這為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提升會計管理教學實踐的效率,例如,會計手工實驗室的建立、會計電算化實驗室的建立等。硬件設施的完善,為會計管理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撐,同時也加強了學校的硬件能力,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3.3借鑒其他高校的成功經驗
雖然管理會計實踐教學并不普及,但仍有一些學校在教學改革方面走在前面。如天津科技大學的蘇萬貴教授在管理會計教學過程中,以全面預算為核心,將預測、決策和預算的內容結合在一起,設計了一套實驗教學內容,每學期均安排8至10課時的時間給學生上機和手工實驗,教學效果較好,學生畢業后很受企業歡迎。江蘇鹽城工學院的張思強提出了在管理會計教學中應加入全面預算、資本支出預算等的實踐教學內容,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這些成功的經驗為我們開展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提供了思路。
4會計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
4.1對于會計實踐教學的教材缺乏
就目前而言,會計教材的種類較多,品質良莠不齊,但總體上看精品較少。會計的教材編寫主要是由教師或從事會計事業從業人員編寫。而這兩種編教人員,前者重理論,后者重實踐,兩者不能很好的結合,這樣的教材在教學實踐中不利于知識的系統化培養。
4.2會計教學中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夠準確
在會計實踐教學中往往把實踐環節作為補償課程或附屬課程,得不到充分的重視,在開設課程中分配的學時較少,不能給學生以實踐操作足夠的時間。較多的高校會計教學培養中,只注重了對學生對會計知識體系的理解,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這就使學生無法真正的理解會計核算的真正含義,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4.3畢業實習走形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將畢業實習期放在最后一學年中,但最后一學年對于學生,有部分為考研做準備,有部分忙于找工作或寫畢業論文,對于實習來言就只能是走過場走形式,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即便是有實習環節,但對于企業而言會計核算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有些數據作為企業的核心機密,因此,對于實習生根本無法解除到實實在在的企業賬務,以及更不可能操作會計核算。所以,這樣的形式實習,對學生對會計實踐意義較小。
4.4師資力量的不足
在會計教學中,往往很多教師是讀完本碩博后直接入學進行教學工作,在社會實踐中沒有較多的工作經驗,因此,這樣的教學會重理論輕實踐。而較為有實踐經驗的老教師,在教授課程中的對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等又不夠熟悉。這就造成了在教學過程中,師資力量的分配不均衡,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師較少,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的突出問題。
4.5實踐內容及設計不完善
基于會計核算為基礎的會計實踐課程是目前許多高校所社里的主要會計課程,例如,財務操作軟件課程,模擬手工帳等。而這些課程的開設僅是能夠使學生會記賬等操作,很少有從企業發展的高度培養學生對管理會計、財務管理和審計的操作和理解,學生技能培養缺乏,無法將會計實踐運用于課程實踐中。
5會計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會計實踐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和措施需要以學生為本,培養能夠直接入職無需更長時間的崗前培訓的專業人才。學生進入企業工作崗位是會計核算的基層干工作,因此理論知識要扎實,同時要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根據會計實踐教學的問題分析,要制定相應的對策進行探討和改進。
5.1統籌各科實踐教學
目前管理會計實踐課程教學劃分有重復的情況,而在進行管理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需要以企業的實際崗位情況進行合理化設計,以某企業情況為基礎,通過對企業中經濟業務的模擬訓練,通過管理會計理論知識的運用,使學生自己動手實現會計核算組織程序、會計數據的采集、賬套的初始設置、登賬、期末會計處理事項到期末的會計報表編制等等。通過會計信息數據處理,使企業決策能夠有據可依。統籌各科實踐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不同企業財務崗位中實現職業技能的綜合性提升。
5.2校企合作編寫精品教材
目前高校教學與實際企業崗位情況有一定的脫節,這是由于高校教師教育教學內容的局限性,理論的學習并不能都反應在具體的實踐應用中,并且時代在發展,企業財務部門的架構、信息技術水平、綜合能力要求也都在不斷發生這變化。因此,可以設想促進校企的深度合作,共同編寫精品教材。教師通過對企業情況的調研了解,歸納總結企業當前對于會計崗位人才的實際要求,企業對高校人才培養方式也進行了解,教師與企業精英相互合作編寫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前瞻性的精品教材,不失為提升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重要舉措,能夠從教學內容方面及時的進行改革,逐漸以實踐能力水平為具體人才培養方向。
5.3加強師資培養和人才引進,強化會計實訓軟硬件建設
市場需求是多元化的,高校管理會計實踐教學的發展探索與思考更需要一直先進的師資隊伍。對于當前在職教師,也要進行積極的實踐,根據校企合作情況,將教師派遣到企業中進行會計實踐操作,對企業崗位情況、能力要求、操作要點等等進行更深入的體驗。同時積極組織培訓學習,系統的將企業情況和要求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加深師資隊伍的培養。鼓勵任職教師進行會計資格水平的不斷提升。還可以聘請企業優秀會計精英進行實踐教學。
5.4重視企業反饋
互聯網的發展使得信息化建設成為主旋律,企業面臨的社會環境是復雜的,社會環境的變化、政策的變化、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都可能造成企業的變化。校企之間需要更加緊密的合作和聯系,及時掌握最新信息資源,根據信息反饋對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提出指向性要求,同時制定更加靈活的實踐教學計劃,為企業培養出更加符合要求的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
5.5改革課程考評方式,建立合理的考核方式
教學評價體系一直以來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考評方式需要更加客觀和全面,考試并不能夠作為知識掌握程度的唯一標準。管理會計實踐教學是為了培養更加具備操作能力、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而建立更加符合當前人才能力檢驗的考核方式是重要的改革方向。在實際的考評內容和形式上,可以以考試為基礎,拓展實踐考試、課程實訓、畢業實習等多方面內容,綜合的對學生能力進行考核,建立更加客觀全面的考評制度。
6結語
關鍵詞:案例;生活化;高職;基礎會計;教學
《基礎會計》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生必修課程之一,也是其走進會計世界的鑰匙,學好基礎會計知識,有利于學生之后專業學習的順利開展。但是,剛剛開始會計專業內容學習的高職學生來講,他們沒有會計專業知識基礎,對于基礎會計這樣理論性較強的學科還比較畏懼。學會基礎會計知識,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其會計學習思維的完善。單一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的會計知識學習積極性,利用生活化案例豐富高職基礎會計課堂,會讓課堂學習氛圍更加濃厚,更會促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一、 高職學生的基礎會計課程學習特點
第一,學生的基礎會計學習興趣整體不足。在高職階段,《基礎會計》是會計專業,甚至經濟管理、電子商務等相關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一般來講,學生需要在剛入學的第一個學年學習基礎會計知識。高職院校的生源質量較差,他們沒有經過高中階段的學習,數學能力較弱,自然在會計專業學習會出現理解力不足的問題,因此,無形中加大了基礎會計教學的難度。學生在基礎會計課程內容的學習中有困難,會影響學生的會計專業學習熱情,影響學生的基礎會計學習興趣。
第二,學生對于基礎會計學科重視力度不足。作為一門重要的會計專業理論課,基礎會計課程的作用就是為學生之后的會計學習做好鋪墊。同時,基礎會計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中的必考科目,只有重視并且學好基礎會計課程,才能讓會計專業學習更加牢固。但是,許多高職會計專業學生并沒有認識到基礎會計課程的重要性,也沒有認識到基礎會計學習對于自身專業素質提高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意識到基礎會計學習對于個人成長的作用,對于生活實踐的指導作用。
第三,學生的思維特點。從高職學生的中考成績來講,這些學生大多是沒考上高中的學生,他們的文化素質水平不足,思維方式有所限制,很難在進入高職院校后快速轉換自己的學習思維。因此,一年級的學生往往會利用學習數學的方法去學習會計知識,遇到理論知識就去機械化地記憶與模仿,或者死記硬背去掌握,沒有自主去構建知識體系,影響了基礎會計的學習效果。
二、 生活化案例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將生活化案例引入到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活動中,需要教師開動自己的腦筋,從高職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使生活化案例的入手,可以服務于學生基礎會計知識學習質量的提高。
(一) 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化案例
要將生活化的案例成功應用于基礎會計教學活動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師選擇科學合理的生活化案例,是應用其進行教學的重要前提。什么樣的案例才是合適的案例呢?能夠為學生理解,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案例才能對高職基礎會計教學活動進步起到積極作用。教師要重視課前的生活化案例設計過程,通過有效的設計,讓生活化案例在課堂中的呈現具有意義。比如在講解有關于會計的科目與賬戶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理解會計科目與會計賬目這兩個概念的區別,雖然通過課本閱讀,一些學生可以了解二者的區別,但理解的深度不足。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就可以結合生活化的事例,給學生進行形象地描述。教師將會計賬戶比喻成藥店時放藥的抽屜,而會計科目則是那些被貼在抽屜上標明藥物品種與名稱的標簽。
除此之外,高職基礎會計課堂中所呈現的生活化案例一定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不是從教師的生活經驗出發去選擇。將新鮮的會計理論與日常生活中在案例進行整合,有利于學生理解學習內容,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比如在講解課本中有關于企業材料采購的知識時學生需要對采購費用的分攤問題以及會計核算問題進行解決。在這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采購問題進行做好鋪墊,使教學過程由簡到難發展。像“李麗、王佳與趙安三位同學要去超市購物,李麗買了三包,王佳與趙安各買一包,平均每包物品的價格100元。三人一起乘坐出租車回宿舍,車費15元,那么每人應當承擔多少運費呢?”用這樣的生活案例引導學生討論,有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 利用生活化案例切入知識點
具有生活化特點的案例,往往有助于學生理解。基礎會計課本中的知識理論性較強,教師通過生活化案例的切入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理解,可以減少專業術語帶給學生的理解障礙,也能讓書面化的語言變得口頭化起來。
比如在學習前文采購費用分配問題時,教師提出生活化的案例,讓學生去討論,并給學生一段時間說出他們各自不同的看法,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討論點。一些學生認為這一問題十分簡單,就是李麗9元,其它兩人各3元。面對學生不以為然后回答,教師可以反問“為什么不是平均分配車費呢?”學生會快速給出他們的理由,因為三者買的東西重量不同。這時,就引出了新的問題,在采購費用分配時,是以重量為依據嗎?在生活化案例的引導下,學生在不斷的分析與討論中深入到問題的思考里,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問題,學習積極性有所提高,有利于新課內容的引入。
(三) 利用生活化案例理解解題思路
生活化案例在基礎會計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會讓學生的會計專業內容學習難度下降。在之前的學習之后,學生會了解基本的會計知識。在前文中提到的生活案例鋪墊之后,教師給學生呈現一道標準的會計業務題目,有利于學生解題思路的明確。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設備去營造一個真實、形象的題目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圖片配合或者聲效的使用,讓學生理清解題的思路。
比如,在呈現了生活案例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出一個這樣的題目:宏大企業采購A、B兩種材料,A材料100件,每件50元,買價總共5000元,增值稅發票上注明進項稅額850元。B材料150件,每件40元,計買價6000,增值稅發票上注明進項稅額1020元,運費總共1200元,讓學生去分配購買A、B材料的采購費用。根據之前的生活化案例,學生的解題思路會更加明確。
總結
綜上所述,生活化案例在高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學習興趣,像調味品一樣讓會計學習變得更加樂趣。當然,教師要選擇合理的生活素材,讓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可以服務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內容。將生活化案例與高職基礎會計教學結合起來,需要教師積極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也需要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讓生活化的教學成為基礎會計教學的吸引點。(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參考文獻:
[1] 吳藝娟.巧用實踐教學法提高教學效果――淺談實踐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科技視界.2013(23)
[2] 雍華平.案例教學法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運用[J].職教通訊.2010(12)
在當今世界經濟日益全球化,資本市場日益國際化和跨國公司迅猛發展的環境下,會計國際化應運而生,目前我國不斷地推進本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為了更好的實現會計的國際化,我們還應當學習、分享不同國家間的會計思想、實務及教育等問題,以培養高層次的會計人才。作為培養專業研究生人才的各大高校,應當在會計國際化的大背景下,對研究生培養方案進行恰當地調整,從而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廣闊的國際視野、優秀的跨文化溝通意識和能力、對于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的國際會計人才。
我國會計研究生培養現狀及SWOT分析
目前,絕大多數培養單位沒有明確的對會計學碩士研究生培養目標進行定位,但通過分析各高校會計研究生課程設置可以看出,學術型會計學碩士作為學歷教育,注重專業理論知識的把握,側重于知識的傳承與創新,而專業型會計碩士作為職業教育,側重于知識和技術的應用,注重于實務問題處理能力的培養。兩類研究生畢業后的就業情況相較本科及以下學歷更為樂觀,相當大比例的會計研究生都能進入到大型國企、事業單位及各領域內翹楚的私企、外企、會計師事務所等,值得一提的是,就目前來看,入職后的研究生在單位的發展大多呈良好趨勢,這與其在校期間獲得的扎實的理論功底息息相關,再加上入職后的實務鍛煉,工作及社會經驗的積累,多數研究生都能夠在單位獲得來自各方面的肯定,單位自然愿意為研究生制定清晰的職業規劃。另外,會計研究生的基本聘用薪酬、福利與各地經濟發展、工資狀況等有關,但基本上都能達到較高水平。
會計研究生的優勢:結合近幾年的統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會計研究生的錄取雖然有擴招的現象,但是錄取比例卻在逐年減少,因此,能夠得到研究生就讀資格的學生必然有其自身的優勢,而對于有資格培養會計研究生的各大院校,國家教育部對每個會計碩士導師培養研究生數額有明確規定,以保證研究生的質量,這對于會計研究生優勢的形成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另外,國家對學術型會計研究生的在讀年限規定為三年,專業型會計研究生的在讀年限規定為兩年,從而使得研究生有充分的時間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素質,根據調查了解,兩類會計研究生在校期間課程安排基本都于第一學年完成,這樣一來,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彌補自己其他方面的不足,事實上,除了學生自主安排這些時間來完善自己各方面能力之外,導師也會參與進來,對自己的學生給予合適的引導,因此,一般不會存在盲目學習的狀態,大多會計研究生都能夠在鞏固本專業學習之外,在導師的推薦下結合自身能力、興趣,合理、有效的吸收其他知識。
會計研究生的劣勢:由于實際情況的限定,會計研究生在讀期間接觸到會計實務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學校畢竟由于教學資源有限,很難提供大量的實踐教育機會,案例教學也只存在于個別學校,還無法做到全面地推廣,導致會計研究生實務方面的處理能力相對較差。盡管有不少學校及會計碩士導師關注到這個方面,并且盡可能的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機會,但是由于會計崗位在公司的性質比較特殊,學生們被允許接觸的往往是實訓課上學習過的內容,很難做到對于會計實務的真正認識和掌握。可見,會計研究生在鍛煉實務處理能力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而實務處理能力是高層次會計人才必備的技能,因此,實務處理能力較差是會計研究生的一大劣勢。
會計研究生的機遇: 近幾年來,會計專業畢業生的社會需求總體有縮減的趨勢,但高層次會計人才的需求還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狀態,例如大公司的財務總監、會計主管以及各研究機構的高級分析師等少有人能夠勝任,再加上目前跨國公司、國際性單位等的涌現,無不要求會計人員具備高能力高素質,這給有充足時間完善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會計專業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因為脫離了本科及以下學歷的傳授式教學模式,該文原載于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主辦的《環球市場信息導報》雜志http://總第528期2013年第47期-----轉載須注名來源會計研究生在校期間擁有更多的專業內外的學術交流機會,通過這種方式,研究生能夠很快具備會計復合型人才的條件,獲得全面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他們所具備的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可以使其在解決問題時有更為清晰的思路,這正是用人單位所看重的。而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這一事實,加強了各大培養單位對國際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力度,會計研究生基本具備全球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可以有效地協作其供職企業在國際會計事務上的處理,因此,在會計國際化趨勢下會計研究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改進我國會計研究生培養方案的建議
作為會計研究生培養單位一定要結合實際情況制訂好培養方案,盡可能的杜絕研究生不能很好的融入企業、服務社會這些現象的出現,鑒于當今經濟形勢和國際化會計的大趨勢,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課程體系的合理設置:由于各大高校會計研究生教育都是根據研讀方向分別安排導師及其所修課程的,因此,所修課程沒有統一的設定,但我們應當統一課程體系,尤其是在會計國際化的趨勢下,應當特別注意國際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因此,在傳統授課內容上,學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最直接的就是對國際會計準則的學習。眾所周知,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趨同是必然趨勢,各大高校必須圍繞這一點,同時將課程體系進行國際性的系統完善,才能保證培養出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廣闊的國際視野、優秀的跨文化溝通意識和能力、對于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的快速適應能力的國際會計人才。
關鍵詞:高職學生;中外合作辦學;會計;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1-0035-01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中美會計專業自2010年得到省教育廳批準,國家教育部備案后,目前已招收四屆學生。根據2015年自主招生報名情況來看,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希望報考本專業,專業發展前景良好。然而,由于生源及中外合作辦學本身的特殊性,中美會計學生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1.對學校的軟硬件要求較高
不同于普通專業,中美會計學生全部來自浙江省內,家庭經濟較為寬裕,對物質條件要求也較高。在教學設施方面,學校為他們配備了專用教室,安裝了較為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在生活設施方面,學校也特別為他們統一安排了四人間,保障了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很多學生認為自己交的學費遠高于普通專業學生,應該配備更好的設施。曾出現學生因為宿舍條件不理想,集體去學工辦抗議。
除了硬件設施外,學校對中美會計專業的軟件配備也較為重視。由于每個學期在校四至六個班級,因此都會保證有四名外教分別教授語言課和專業課。為了解決學生和外教的交流障礙,專業還會為每門課程配備一名助教。然而由于大部分高職學生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還遠不能適應全外教的授課方式,即使在有助教協助、翻譯和講解的情況下,教學效果還是無法達到大部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另外,專業課外教由于各種原因每年更換一次,也不利于學生對教師的了解及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由于文化、環境等各方面差異,外教適應教學環境和新的授課對象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通常一個學期過后外教能夠漸漸適應我們的文化和了解我們的學生,學生也能漸漸接受外教的授課方式和習慣要求。一個學年過后,雙方都能較好的相互適應。然而這個時候又會更換新外教,雙方又需要重新進入適應周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
2.學習動力普遍不足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及家長在填報大學志愿時往往會選擇競爭力較強的專業。國際合作項目在這種需求下很受青睞,成為報考熱門。中美會計的學生在完成項目全部課程后可同時獲得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高等專科(高職)畢業證書和美國卡普蘭大學寫實性證書。因此無論從學到的技能方面考慮還是從為了就業所提供的證書考慮,很多家長都要求自己的孩子報考本專業。從對學生的調查表明,學生中有將近一半并非自己選擇了中美會計專業,而是聽從于父母的安排。這部分學生往往自己對這個專業并沒有太大的興趣,因此學習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在這里學習主要是為了獲得文憑而非提高自身技能,因此就會出現作業抄襲、文章剽竊、考試作弊等不良現象。
另一方面,由于學生需要完成中方和美方共同設置的專業課和語言課,課業壓力較大。再加上全英文授課的挑戰性,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對自己學好課程漸漸喪失了信心,導致學習興趣下降。表現在學生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熱情反而降低,學習主動性不高,需要靠人監督,得過且過的心態。甚至有學生坦誠,他們不曠課主要是礙于學校的規章制度而非自己想聽課。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關心且沒有要求,因此即使知道自己成績跟不上,也不會在課后主動去學習。
3.對未來的就業方向較為迷茫
雖然大多數中美會計的學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十分重視,但是對以后的就業方向卻較為迷茫,或者說對現在所學和將來從事工作的關聯性并不明晰。有的學生家里經濟條件較好,想要創業,父母也答應提供一定的啟動資金。但是這些學生對怎樣創業一無所知,僅僅只是懷揣美好的憧憬,甚至因此而認為以后不從事會計工作,現在所學并不重要,及格就好。有的學生雖然報考了中美會計專業,但是對從這個專業畢業以后應該從事什么工作十分迷茫,找不到方向。有的學生僅僅希望將來從事一份普通的財務工作,他們認為現在沒有必要花那么多時間來學習英語,因為將來并不會用到,對外教上課也持"聽不懂,不想聽"的態度。甚至還有學生對學習本身就不感興趣,加上家長對其也沒有要求,讓他們念大學只是因為年齡太小找個地方待上幾年,再通過現有的社會關系找一份工作。這四類學生都需要通過老師的引導來確立目標,但是也有部分學生通過引導也還是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4.出國深造意愿不強
中美會計的學生在完成國內全部課程后可獲得高等專科(高職)畢業證書,畢業以后再去美國攻讀一年的專業課可獲得美國卡普蘭大學寫實性證書。就目前中美會計四屆共八個班的學生來看,很少有人愿意出國,甚至在報考本專業之初就沒有想過出國。學生出國意愿不強一方面原因來自于經濟壓力,大部分家庭對于出國留學將近十萬一年的費用感覺無法承受,也對花這么大代價去讀書,回國以后是否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來"賺"回這個成本表示懷疑。另一方面原因來自于語言能力,即使在校期間三年的強化,大部分學生還是無法進行良好的英文溝通,因此也認為自己無法在美國學習生活。第三個原因來自于對陌生環境的畏懼。這種觀念主要來自于學生家長。他們曾經從多種途徑看到的有關美國治安方面的負面新聞,讓他們不放心把孩子送去美國念書,只希望子女平平安安在國內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不要出去"冒險"。三個原因當中,后兩個原因占據主導,因此即使學校對2015屆中美會計的畢業生出國留學進行廣泛宣傳和大額資助,仍然只有四位同學愿意去美國進行深造。出國意愿的不強烈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提高自身英語水平方面動力不足,沒有在學習上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5.總結
中美會計專業的發展深受學校領導的重視,學生家長的關注。在辦學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共同面對、探討和解決。希望通過各方的努力,中美會計專業能夠良性發展,培養出更具社會競爭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 才宇舟,趙慧娥. 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商科大學生的職業力――以中外合作辦學為例[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10(1)
[2] 朱曉波. 全文高校提升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水平策略分析[J].商情 - 2013(19)
【關鍵詞】會計;本科教育;教育理念;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方法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體,在人才培養中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在新的會計教育環境下,在科學的發展觀引領下,如何正確確立會計本科教育的理念,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會計本科教育的改革,對于促進我國會計本科教育的辦學水平,提高會計本科教育的質量,使所培養的會計本科人才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的需要,乃至進一步發展我國的會計教育事業、提高整個會計教育的人才培養水平均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一、我國會計本科教育應確立的理念
理念是愿景及方向的指引原則。科學的教育理念能夠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征,明確教育的方向。會計本科教育理念決定著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培養的模式、教學的課程體系與內容以及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明確教育的理念是進行我國會計本科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根據我國會計本科教育的所處環境及其存在的問題,現階段我國會計本科教育應該確立五個方面的理念。
(一)素質教育理念
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理念,這里的素質包括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我國會計本科教育在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技術發展、誠信危機與本科教育大眾化環境下,確立素質教育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會計的產品——會計信息直接影響著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以及整個社會的經濟利益分配,而會計信息系統是一個人造的信息系統,盡管這一系統的運行受到會計規范即會計準則的約束,但仍然受到人為因素的干擾,良好的職業道德成為了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當前誠信危機的市場經濟環境下,尤其需要強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其次,會計是一種特殊的職業,在提供會計信息的過程中需要與有關利益方進行溝通、質詢與解釋,對于出現的新的經濟業務需要進行思考、分析與推理,對于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業務需要作出判斷等等,要求所培養的會計人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文化素質與專業素質。
(二)終身教育理念
終身教育理念認為,通過一次本科教育不可能就獲得享用終身的知識。為此,需要通過一次本科教育獲得能夠學習的能力,從而通過不斷的自我學習獲得終身享用的知識。這一理念也就是我國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僅供數餐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在當今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知識經濟時代,新的問題在不斷出現,新的知識在不斷形成,任何人都不可能經過一次學習就掌握全部的專業知識與相關知識,更不可能掌握未來的知識。如果缺乏終身教育的理念,忽視學生學習方法的傳授,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單純地傳授知識,盡管學生在校期間給予了完整的專業知識,但學生跨出校門就會感到知識的局限,對環境的任何變化,都會感到不相適應。這些年來,我國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從部門會計制度到與國際會計準則的接軌、協調、趨同與預期的等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許多受過會計本科教育的會計人員感到知識的不夠用與不適應,原因在于缺乏終身教育的理念,在會計本科教育中重視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能力的培養。美國會計教育改革委員會(AECC)在反思會計教育的有效性時,提出了“為日益拓展的會計職業界作準備”的會計教育目標,認為會計教育的目的并非是要讓學生在剛剛從事會計職業時即已成為專業的會計工作者,而要使學生具有作為一名會計人員所應具備的學習能力。美國對會計教育的這種認識是正確的,也是值得借鑒的。顯然,終身教育理念是一種著眼于學生發展的教育觀,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強調學生在接受本科教育期間著重掌握工具性的知識,掌握繼續學習的技能,使學生能夠適應變化極快又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境,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
(三)創造性教育理念
創造性教育是在創造性環境下,通過創造型教學方法培養出創造型學生的過程。創造性教育改變了傳統教育主要以教師為中心,采用教師向學生單向傳授書本知識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能力,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教學過程,把培養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會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發展,面對不斷變化的會計環境,會計人員不僅需要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且需要具備創新的能力。具體表現在根據經濟業務的發展對會計核算工作進行變革與創新;根據外部環境的變化,改善、創新經營管理與內部控制等等。隨著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信息技術的發展,創新能力在會計人才能力結構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創造性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之一。可以認為,繼承式教育屬于低層次的教育,創造性教育屬于高層次的教育,會計本科教育必須建立起創造性教育的理念。
(四)人本教育理念
人本教育認為教育就是發現人的價值,即人的應有地位、作用和尊嚴;教育就是發揮人的潛能,即每一個人都存在的與生俱來的潛能;教育就是發展人的個性,即每一個人都具有的獨特色彩的個性。人本教育從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出發,在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學生看成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指導者,重視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征與認知、情感、興趣、動機以及潛能的發揮,使學生的學習充滿樂趣。人本教育理念在會計本科教育中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會計是一種在準則引導下依賴于會計職業判斷的一種職業,往往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會計方法與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需要會計工作者具有多思性、多問性、開放性與綜合性的思維能力。為此,在會計本科教育階段,就應該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善于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問題,敢于質疑問題以及能夠解決問題的習慣。
(五)國際化教育理念
在包括資本市場全球化、經貿活動全球化以及企業收購與兼并全球化在內的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作為國際通用商業語言的會計,其國際化趨勢日益顯現。會計規范的國際化,是經濟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從降低本國會計規范的制定成本、降低本國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的籌資成本與交易成本、助推本國企業的跨國經營以及國際收購與兼并、提高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為代表的國際會計規范受到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關注與遵從。另一方面,我國加入WTO后,會計市場已超越國界,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已迅速占有我國注冊會計師業務的相當份額,但我國卻鮮有會計師事務所到國外進行會計執業。為此,我國的會計教育應該順應會計規范國際化與會計執業國際化的趨勢,按照會計國際化的要求來進行會計本科教育,加強其在國際范圍內從事會計執業的能力。
二、進行會計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
我國會計本科教育應以科學的發展觀為統領,根據教育的理念來實施改革。具體的思路是調整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整合會計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與內容,創新會計本科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一)調整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
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著會計本科人才培養的模式,直接影響著會計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與內容以及教學的方法與手段,最終制約著會計本科教育的質量。會計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應該根據會計本科教育的理念來進行調整,具體可以分四個層次來確定。
1.從本科學生的培養層次明確會計本科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這一作為本科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應該在所有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間是大致相同的。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這一層次的要求可以描述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符合國家經濟建設需要的基礎性人才”。這里“基礎性人才”是試圖根據本科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中的基礎地位,將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與高職高專層次的培養目標、研究生層次的培養目標區別開來。2.從財經類本科學生的培養層次明確會計本科學生培養的要求。這一作為財經類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應該在所有的財經類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間是大致相同的。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這一層次的要求可以描述為:“具備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一層次的目標要求表明著所有的財經類本科學生作為專業基礎應該具備經濟學、管理學與法學等方面的知識。
3.從會計本科學生的培養層次明確會計本科學生培養的要求。這一作為會計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應該在不同高等學校的會計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間是大致相同的。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這一層次的要求可以描述為:“具備會計職業的能力”。這一層次的目標要求意味著作為會計本科學生應該“為日益拓展的會計職業界作準備”,這一層次目標也可以被認為是會計本科學生在會計方面的“通才”教育。各高等學校會計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可以到這一層次不加拓展,也可以根據會計人才市場的需求以及本校的教學資源與特色作進一步的拓展,這樣就構成了下一個層次的培養要求。
4.從會計本科學生具體的方向培養層次明確會計本科學生培養的要求。這一層次的培養要求,應該在各高等學校會計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之間是有差異的。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這一層次的要求可以描述為:“擅長財務會計(或管理會計、審計、電算化會計、金融會計、物流會計等)”。提出這一層次目標是試圖構筑在會計本科學生在會計方面“通才”教育基礎上的某一會計領域的“專才”教育模式。根據這一層次的培養要求,會計本科專業方向可以按會計學的內容體系如財務會計、管理會計、審計來設置,也可以按會計的職業如注冊會計師、企業會計、非營利組織會計等來設置,還可以按行業如制造業會計、金融會計、物流會計等來設置。是否對會計本科專業設置專業方向,應視各校的具體情況來確定。實質上,我國目前為數不少的高等學校在會計本科專業中已經設置了具體的專業方向,說明了有必要提出會計本科教育培養目標這一層次的培養要求。
從目前我國會計教育的環境看,一些高等院校根據會計本科人才的需求情況與自己的教學資源設置會計專業方向進行這一層次人才的培養是可取的。首先,我國會計本科教育規模如此之大,有必要有差別地進行會計本科人才培養;其次,根據會計本科人才的需求進行某一會計領域人才培養,可以提高會計本科教育的效率;再次,根據各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優勢教學資源以及辦學特色有重點地進行某一會計領域人才培養,可以形成各高等學校會計專業的辦學特色;最后,從教育主體來看有利于實施人本教育,尊崇會計本科學生的個人發展。
(二)整合會計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與內容
會計本科教育的理念與培養目標是通過課程體系與內容以及教學方法與手段來實施的。根據上述所確立的會計本科教育理念與培養目標,需要對會計本科教學的課程體系與內容進行整合。
會計本科教學課程體系按培養目標層次要求的整合框架如圖1所示。
本科公共課程指高等學校應為所有本科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滿足本科學生培養的總體要求,包括政治理論類課程、人文社科類課程、藝術與體育類課程、外語類課程、數理類課程、計算機計算及信息技術類課程。其中在人文社科類課程中應專門設置“倫理道德”與“科研方法”課,用于對本科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與科學研究能力培養;計算機計算及信息技術類課程中應專門設置“計算機應用原理”、“管理信息系統”課,用于對學生計算機操作與信息處理技能的培養。
財經類公共課程指高等學校應為所有財經類本科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滿足財經類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包括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原理、統計學原理、會計學原理、財政學原理、稅收學原理、金融學原理、理財學原理等課程。
會計專業課程指高等學校應為會計本科專業開設的課程,主要滿足會計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包括會計發展史、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國際會計、行業會計比較、財務報告分析、會計制度設計、會計理論、會計科研方法、會計信息系統等課程。
會計專業方向課程應根據具體的專業方向進行設置,主要滿足某一會計領域會計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包括內部控制制度、政府及非營利組織會計、稅務會計、制造業會計、金融企業會計、農業會計、施工企業會計、基本建設單位會計、商品流通企業會計、物流企業會計、外幣折算會計、重組合并會計、法務會計、計算機會計、計算機審計、會計準則專論、審計準則專論、環境會計、人力資源會計、戰略成本管理等課程。具體實施中可以按會計專業方向在這些課程中進行選擇與整合而構成一定的課程模塊。
根據會計本科教育的理念,會計本科教學課程體系及其內容是應該相互交融與促進的,需要從會計知識掌握、會計科學研究能力培養、會計誠信品格塑造、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形成、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養來進行整合。其中會計知識掌握主要以“會計學原理”課為起點,從各門會計課程的理論講授與實際操作兩個方面展開;會計科學研究能力培養以屬本科公共課程的“科研方法”課、屬會計專業課程的“會計科研方法”課以及學年實習與學年論文、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為主線,并融合在有關會計專業課程與會計專業方向課程中來實施;會計誠信品格塑造以屬本科公共課程的“倫理道德”課、屬會計專業課程的“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課為主線,并融合在“會計學原理”以及各門會計專業課程與會計專業方向課程中來實施;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形成則應從“會計學原理”課著手,融合在各門會計專業課程與會計專業方向課程中來實施;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養則以屬本科公共課程的“計算機應用原理”、“管理信息系統”課,屬會計專業課程的“會計信息系統”課為主線,融合在各門會計專業課程與會計專業方向課程中來實施。會計本科教學課程體系及其內容按會計知識掌握、會計科學研究能力培養、會計誠信品格塑造、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形成、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技能培養整合的框架如圖2所示。
(三)創新會計本科的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體系及其課程內容確定以后,如何通過有效的方法與手段來實施教學,是體現教育理念與培養目標的關鍵。
首先要創新會計本科教育的教學方法,形成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不斷拓展會計教學的開放性、互動性、自主性,實現會計本科教學方法的創新與多樣性。具體的途徑可以有:改進案例教學方法,關注“會計事件”特別是證券市場上發生的“會計事件”,根據其來編寫案例,不僅具有典型意義,而且容易引起學生的討論興趣,通過組織與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的專業綜合分析能力和職業判斷能力;實施團隊教學,通過一定的選題,由團隊協作分工,每一位參與的學生獨立承擔某一部分內容的思考,進行團隊研討,使每一位學生參與其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進行問題導入式教學,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會計專業知識講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對所學知識的前因后果理解得更加深入等等。創新教學方法要體現以人為本,以需求為動因,以問題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發現式、探索性的學習,即要了解學生的求知需求,把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新的探索式、研究式學習方式,使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能夠主動地去尋求知識、拓寬知識領域,逐漸形成獨立發現問題、善于分析問題、積極解決問題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