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家校教育結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校教育結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校教育結合論文

        第1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論壇開幕式由本屆論壇輪值主席、廣州市教育裝備中心主任龍樹基主持,邀請到了廣東省教育裝備中心主任薛彪、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吳強致開幕詞并做重要講話?!吨袊F代教育裝備》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叢林、藍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華、城市論壇下屆輪值方成都市教育技術裝備管理所所長劉曉平也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

        出席本次論壇的嘉賓還有:上海市教育技術裝備部主任羅一華,南京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辦公室主任后有為,北京市教育技術設備中心主任楊立湖,太原市教育物資裝備中心主任許原芝,鄭州市教育局實驗教學裝備管理中心主任張玉洲,青島市教育技術裝備辦公室主任劉后起,沈陽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書記郝麗敏,福州市電教館副館長傅瓚,唐山市教育局副局長楊文,珠海市教育局教育裝備與信息中心主任唐凌,惠州市教育局儀器站站長梁惠專,佛山市教育局儀器站副站長區建峰,蘇州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管理辦公室主任陳紹義,淮安市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主任陳東勤,鎮江市教育裝備與勤工儉學管理中心書記吳善亮,張家口市教育技術裝備站站長高星火,南充市教育技術裝備所所長陳興無。深圳、廈門、南昌、武漢、寧波、長沙等城市教育裝備部門也派出了代表蒞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論壇還邀請到了臺北市教育局聘任督學韓長澤先生以及臺北市幸安國民小學校長吳宗哲和高雄市大寮區山頂國小校長莊明廣參會,擴大了交流覆蓋面和論壇影響力。

        本屆論壇除規模大、規格高、影響廣等突出特點外,論壇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化,開創性地采取了“論壇+考察”式的議程模式。為期3天的論壇,每天的議程安排都是上午進行論壇報告,下午組織代表參觀考察廣州特色學校和企業,動靜結合的論壇活動安排,受到了與會代表的一致好評。

        論壇圍繞“實驗室建設促進實驗教學”“數字化校園建設”與“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等相關議題,結合論壇報告、分組研討、互動交流、新產品新技術展示等多種形式展開。議題緊扣教育發展現狀及當前熱點,呈現出與時俱進的時代特點。論壇上,各地教育裝備部門相關領導、學校校長、優秀企業代表分別上臺演講,從不同角度與大家分享了教育裝備的工作經驗、教學改革的有益實踐和現代化的教育技術,進一步深化了交流合作,堅固了交流紐帶,筑牢了合作平臺,達成了廣泛共識,收獲了豐富的論壇成果,可以說本屆論壇取得了圓滿成功。

        “第二屆城市教育裝備合作與發展論壇(EECF)”達成的初步成果主要有:

        1.重新梳理教裝工作思路,促進全國各地教育均衡發展

        在數字化校園建設愈演愈烈的趨勢下,教裝工作的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使命更加光榮。論壇上,大家重新認識了“教育現代化”的含義,圍坐下來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熱潮進行冷思考,并重新梳理了教裝工作思路,對教裝工作的未來做了有效規劃。

        通過論壇這一平臺,來自全國各城市教育裝備部門的領導和相關人士共聚一堂,切磋交流,相互學習,互通有無,并希望在后期開展有效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帶動各地教育裝備水平的整體提升,這將為促進我國教育均衡發展做出貢獻。

        2.促進兩岸教育教學的溝通交流和資源共享

        臺灣在校園信息化建設方面經驗豐富,此次論壇,臺北市和高雄市兩所小學的校長分別介紹了學校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情況,為大陸數字化校園建設帶來可借鑒性經驗,有利于今后兩岸在教育教學方面的進一步溝通和合作。另外,此次論壇上,在《中國現代教育裝備》雜志社的牽線搭橋下,臺灣兩所學校與太原市的三所學校達成結為友好學校的意向,進一步促進了兩岸教育教學方面的溝通交流與合作。

        3.增強裝備意識,提高教裝隊伍素質

        第2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幼兒園論文2200字(一):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培養論文

        摘要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通過日常的生活,運動,游戲,學習等主題活動來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過分的保護和過多干預成長的觀念不僅會影響到幼兒的自我意識的萌發,還會影響到幼兒的智慧發展。中班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及認知水平有限,所以要根據幼兒的自身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采用多種方式,創設適宜的區域環境,教給孩子一些實用的技能和方法,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強化幼兒自我服務意識。

        關鍵詞幼兒園;一日活動;幼兒;自我服務意識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A

        1注重觀察幼兒的日常生活

        幼兒教師需要對所有的幼兒日常生活進行全面、詳細和深入的了解、觀察,然后針對幼兒所存在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問題,進行適當的反思和干預。由于心理發展水平的局限,特別是認知發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總體水平還是比較低的。他們還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獨立客觀的評價,往往根據成人的評價來評價自己或他人。這時候需要幼兒教師更多細致的觀察,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更好的提升幼兒的自我服務意識。例如:中班幼兒日?;顒又?,在學習如何正確的使用筷子,采取更多個性化的內容。幼兒教師多注重觀察中班學生在使用筷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認真分析總結,如何更好讓幼兒提升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力??梢圆扇∮螒蚧顒樱曜訆A乒乓球、筷子夾玻璃珠等等。不斷的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并在自己的嘗試中逐漸完成結果。其他的活動如何更好的幫助中班幼兒學會自己穿衣,拉拉鏈,幼兒教師可以提供視頻,圖片幫助學生自己練習;如何更好的疊衣服,教師應在日常中細致的觀察,提供指導性幫助,不要身體力行給幼兒疊。中班幼兒與小班幼兒比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識,也更愿意參與日常實踐,所以不能過分保護,過分干涉中班幼兒的身心成長。通過多種日?;顒拥木毩?,幫助幼兒掌握自我服務技能。所以,幼兒教師在幫助中班幼兒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做到對所有的問題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根據分析結果,采取適當的方式幫助幼兒進行適當的改善。

        2教學方式利用有趣的玩教具

        幼兒對玩具具有特殊的愛好,有趣的玩教具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那么可以把有趣的玩具投放到活動區域內,這樣可以在游戲中,不斷鍛煉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活動區域內,幼兒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用樂高積木搭建出所需的游戲場景,需要搭建房子時,首先幼兒要對房子的輪廓有初步的認識,通過圖片,視頻演示房子的結構,自己動手來搭建,培養基本的動手能力,并鍛煉了手腳協調能力,綜合應用能力。同時可以在搭建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創新,中班幼兒一般具備一定的動手和創新能力,可以進行更大層次的發揮與改造,更能激發中班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積極性。同時中班幼兒還能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有趣玩教具,玩具不再單一,而是富有變化的可以自己發揮創造力的積木等搭建,更好的實現各種生活技能的練習,對幼兒的四肢協調進行有效的鍛煉,有利于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提高和鞏固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3創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

        針對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分析,確認幼兒存在不足的地方,然后針對性加強,可通過視頻或者是PPT展示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然后通過正確的示范,由幼兒自主進行練習,目的是讓幼兒擁有正確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經驗。由于中班幼兒為集體服務的意識已經發展了,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有了責任感。中班幼兒更需要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會更多的技能,才能更好的提升在我服務意識。例如在教學活動中,開展我會沖廁所、我會整理圖書、我會提褲子和穿鞋等,在這些教學活動中,都能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自我服務理念,并不斷提高其能力,同時還能有效提高為集體服務的意識。

        4采取各種方式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環境下,教師可與家長實現實時交流,那么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通過電話、微信等各種方式實現與家長溝通交流,向家長詳細說明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目的是讓家長清楚了解到自己孩子的成長情況,在自理能力方面的表現情況,同時老師也可以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經驗,目的是讓家長能夠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實現家校合作的方式,并要求家長在家多為孩子創造更多的動手機會,最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在區角活動和環境創設進行有效的滲透

        在幼兒園教學過程中,環境創設對教學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選擇物質材料時,必須要確保該材料具有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和有趣的特征,并在開展活動中,幼兒能夠良好的互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質量。中班幼兒已初步對外在世界的探索認知,愿意更多的探索,實踐。所以,幼兒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創設一個幼兒喜愛的自我服務活動區角,激發中班幼兒的好奇心,這樣才能確保為幼兒創造更多的學習活動機會,這樣就可以在潛移默化的活動中,實現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6結語

        綜上所述,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促進幼兒更好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幼兒的手腳協調力和獨立能力、自理能力,另外還能培養幼兒具備良好的品質,促進幼兒更好的成長。所以,教師和家長必須要積極配合,有目的、有策略的對幼兒進行教育,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幼兒的自我服務能力。

        幼兒園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論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融合論文

        【摘要】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依靠著中華兒女采取各種方法與途徑進行傳承與發揚。其中幼兒美術教學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徑之一。新時代,國家號召培養有能力、有擔當、有道德的,創作能力較高的人才。我們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信息化的社會,信息技術有許多種,而且也有一個很好的教學內容,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去提高幼兒園小朋友們的創作水平,我們需要從小就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關鍵詞】信息技術;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融合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就是重要的方法途徑之一,要求幼兒園美術的教學中應該融合有信息技術的創作教育,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幼兒園美術教學這方面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如果幼兒園的小朋友沒有想象能力,沒有自己的思想,這樣畫出來的畫作是沒有靈魂的。信息技術教育應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融合信息技術的培養創造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利用信息技術去提高幼兒園小朋友的畫畫能力,以及培養創造能力。接下來,我們就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教育方面的方法來進行分析討論。

        一、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分析

        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對幼兒園小朋友進行教育,有利于幼兒進行自主操作和探索,有利于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學習,有利于幫助幼兒解決學習中的重難點。美術教育在重要性上應該排在所有科目的第一位。首先,因為幼兒美術中的創作能力與每一位工作者的工作、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相關。信息技術對創作素材是重中之重,需要從小鍛煉。除此之外,從篩選人才的維度看,如果考試設計合理,美術考核的是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不需要背什么知識,其實主要看個人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想象是每一位幼兒園小朋友都要經歷的,幼兒園小朋友是祖國的花朵,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的美術的創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對于教育的改革,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要想取得較快的成就,就必須加大改革力度,對信息技術的教育尤其是美術的創作能力方面,投入大量腦力、體力。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很愛玩,那么我們老師就可以利用做游戲的方法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得到教育。比如在課堂上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情景模擬,分配給不同的小朋友不同的角色,這樣以來,既能使學生充分理解和深刻記憶畫本知識,并且還能夠對學生進行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引導。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把信息技術和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提高幼兒園小朋友們的學習能力,讓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一個很好的成績,并且也都培養他們擁有想象能力和創作能力,需要從小就培養這些能力。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使用信息技術在幼兒園中進行教學有許多方面的應用,比如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利用信息技術創建教學情境,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評價,推動家園合作。我們從小就開始接觸畫畫,接觸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當然我們也應當提高創造能力好的思維能力,還有想象能力。這些能力我們都需要從小開始培養,從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要開始學習。當然幼兒園的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也就屬于基礎方面的教育,是為了以后打基礎的。從古至今,幼兒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一直被人們所推崇。畫作也是衡量一個人思維能力高低的標準。畫作是每一位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要經歷的,幼兒園的小朋友是祖國的花朵,國家未來的接班人,他們的美術創作能力教育更不可或缺,因此在幼兒園中的美術教學中應該融入信息技術教學。而對于教育的方法,我們還需要深入的探究。然后進行推行利用信息技術對幼兒園的美術教育進行教學。雖然國家明令推行信息技術教育,但是具體的制度還沒有得到完善,導致改革力度不夠大,改革不夠徹底。教育里,成績是衡量一個學校教學質量好壞、一個孩子學習好壞的唯一標準。這種觀念已經被根深蒂固地植入了人們的心中,難以改變,因此信息技術教學教育的推行仍面臨著很大的考驗。

        第3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日本數學家米山國藏指出:多數學生進入社會后,幾乎沒有機會應用他們在學校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學生出校門后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人們從事什么業務工作,那種銘刻于大腦的數學思想卻長期在他們的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為便于進行“數學思想”的教育研究,本文圍繞“數學思想”的內涵、分類、特點和功能等問題作些基礎工作。

        二、數學思想的內涵和分類

        數學思想是幾千年數學探索實踐所創造的精神財富。根據數學哲學的近代研究,所謂數學思想指的是數學活動中的價值觀念和行為規范。數學思想的內涵十分豐富,主要有數學創新思想、數學求真思想、數學理性思想、數學合作與獨立思考思想等。限于篇幅,本文重點僅就其中三種數學思想進行論述。

        三、數學創新思想

        1.創新思想的概念

        結合新情況、尋找新思路、解決新問題、創立新理論,這種思想叫創新思想。

        2.數學創新思想的幾個特點

        首先,問題是數學創新的起點。群論的創造是為了解決四次以上代數方程是否有根式解的問題。超限數的創立是為了進一步弄清數學分析的基礎,為了解決畫家怎樣把立體的東西畫在平面上,產生了射影幾何?!梢哉f:“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創造?!?/p>

        再者,創造的自由性在近現代數學中表現得越來越明顯。德國數學家康托說:“數學的本質就在于自由?!彼鲝垟祵W家自由創造自己的概念,而無需顧及是否實際存在。這個認識使康托有可能超越有限的世界,以數學家的嚴密性建立起集合論和超限數;使幾何學家超越感覺想象的空間,去研究非歐空間、n維空間;使公理數學家有可能建立抽象的純數學和種種特異的數學來?!傊?,使數學家永葆創新思想,推動數學永往直前。

        3.數學創新思想的教育功能

        創新是科學的本質,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由于數學創新的典型事例多、創新實踐對外界條件要求較少、創新成果易于展現,所以通過數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想是一條事半功倍的途徑。通過數學創新思想的培養,能夠克服學生唯書、唯師、唯上,照抄照搬的陋習,增加學生探索研究問題的主動性,提高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廣闊性、流暢性及靈活性。

        四、數學求真思想

        1.求真思想及其意義

        求真思想是不懈追求真理的思想。真理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形成的對主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認識。人類只有掌握了真理,才會能動地改造世界。因而,求真是科學的首要目的,求真思想是科學發展的內在動力。

        2.數學求真思想的特點

        數學不同于其它科學,它是人類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抽象建構起來的,它的真理性必須經受邏輯和實踐的雙重檢驗。

        數學求真的艱難歷程,磨練了數學特有的求真思想。

        首先數學求真比任何學科都重視邏輯。波利亞說:“對選擇恰當的實例進行檢驗,這是生物學家肯定猜想的唯一方法。但是對數學家來說,對選擇的實例進行驗證,從鼓勵信心的角度來看是有用的,但這樣還不能算是數學里證明了一個猜想?!?/p>

        其次,數學求真要不輕信經驗。非歐幾何的平行公理和許多定理是與我們的經驗不相符合的,但它們卻構成了一個相容的幾何系統,并在現代物理學中得到應用。“全體大于部分”在常識中是當然的事,但在無限領域中卻不成立。這是因為經驗只能反映事物的表象,不能揭示事物的實質。

        再則數學求真要勇于批判。非歐幾何的誕生可以追溯到對歐氏平行公理的懷疑。勒貝格積分的建立是由于發現了黎曼積分的局限性。希爾伯特創立形式公理化方法,是因為認識到了歐氏公理系統的不嚴格。這說明,不同觀點的論爭同樣是數學發展的重要動力。

        還有,同所有科學一樣,數學求真也離不開刻苦鉆研。瑞士數學家歐拉一生忘我工作,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還口述了400篇論文和好幾本書。正是這種思想才促成了他的豐功偉績。

        3.數學求真思想的教育功能

        數學求真思想能夠激發人們追求和堅持真理的勇氣和自信心。養成獨立地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不懼怕困難、不屈服挫折。教育人們客觀公正地看待一切,不輕信經驗,不迷信權威,不隨波逐流。

        五、數學理性思想

        1.數學理性思想的內涵

        依靠思維能力對感性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綜合,以形成概念、判斷或推理,這種認識稱為理性認識。重視理性認識活動,以尋找事物的本質、規律及內部聯系,這種思想稱為理性思想。

        2.數學理性思想的形成

        雖然理性思想在不少學科都有表現,但它最早卻是由數學引入的,并逐步成為數學思想的核心和靈魂。

        早在公元前6世紀,希臘數學、哲學之父泰勒斯就看到:僅僅以個別測量實例的需要為目標,埃及人中流行的測量土地的方法是笨拙的。他認為:人類不但可以從實際經驗中獲得知識,也可以從已認可的事實出發,經演繹推理得出新的知識。如果作為出發點的事實正確,推理方法正確,所得的結論也必然正確。據此,他提出測地術應上升為建立在一般原理上的演繹的幾何學。

        在泰勒斯將演繹推理引入數學后,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接著提出:數學中的數、點、線、面及各種數學概念是人思維的抽象及概括,與實際事物截然不同。雖然思考抽象事物比思考具體事物困難的多,但數學的抽象概括卻給人類帶來了最大的好處:研究對象一般性及所得結論的普適性。

        演繹推理與抽象概括相結合初步形成了數學理性思想。希帕索斯發現不可通約量后,人們開始認為感性認識是不可靠的,只有理性認識才是可靠的,并且漸漸地把演繹推理作為檢驗數學真理的必經途徑之一。

        3.數學理性思想的教育功能

        理性思想是數學對人類文明的最大貢獻。數學理性思想的教育可以使人類看到理性的力量,增強利用思維推理獲得成功的信念。提高思維的嚴謹性、抽象性、概括性、深刻性,養成重視理論、勤于思考的習慣。其中的公理化思想還能培育法制觀念和法制社會。

        六、進行“數學思想”教育研究的相關建議

        筆者認為,“數學思想”教育研究可分為基礎研究和普及研究兩方面?;A研究包括:如何從數學認識論和數學實踐中發掘“數學思想”的內涵、特點,如何從數學史、數學家傳記中發掘“數學思想”的巨大作用和典型事例等。筆者相信,只要我們將上述基礎研究和普及研究有機結合,就一定會使“數學思想”的教育取得長足的進步,也一定會使“數學思想”的教育獲得突破性飛躍。

        【摘要】本文闡明了“數學思想”教育研究的重要意義,介紹了“數學思想”的分類,詳細地論述了三種“數學思想”的內涵、特點和教育功能,提出了“數學思想”教育研究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數學理性思想數學求真思想數學創新思想

        參考文獻:

        [1]馬忠林,鄭毓信.數學方法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第4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支配下,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探索適應時展和社會需求的外國文學教學改革。我們從文學與文化、文本與人本、知識與智慧、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的結合和統一,開掘教學內容的新領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

        外國文學不僅是普通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也是成人教育中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必修課程,有著紛紜復雜的思想內容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特別是在現代教育視野下,如何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課題,為了深化外國文學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的思維空間,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鑒賞水平,塑造學生的主體人格,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作了以下的改革和探索。

        第一,文學與文化的結合,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

        外國文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學習外國文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外國文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理解、鑒賞、分析外國文學作品的水平,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傳統的講授方式大多從文學和政治、經濟等社會層面探討紛紜復雜的文學現象,而忽略了深層的文化底蘊。因為文學是人類文化系統中最接近精神文化的子系統,是人類文化的特殊形態,所以我們應從哲學、宗教、民族文化心態、審美心理等角度探討深層的文化傳統對文學的影響。這就要求我們在傳授外國文學基本知識,把握外國文學史的發展脈絡時應樹立文化觀念和全球意識。因為在全球的文學大合唱中,每個民族的文學都在其中演奏自己的聲部,唱出自己的聲音。如歐洲文學,作為一個文化圈,其深層的文化底蘊是古希臘精神、古羅馬精神以及后來的日耳曼精神。一部歐洲文學史就是這三種深層文化結構的互相融合和嬗變,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積淀和強化在人們心靈深處的觀念形態、思維方式、性格特征、價值體系、認知結構和集體潛意識等深層文化結構。站在這樣廣闊的歷史背景下傳授外國文學史,不僅把握了外國文學發展的外部規律,更為重要的是揭示了文學發展的內部規律,了解和掌握文學的豐富性、獨特性和本質屬性。

        在外國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把文學和文化結合起來,可以使學生形成開放的現代意識和世界意識,在更為廣闊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下闡釋文學。

        第二“,文本”與“人本”的融合,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高爾基曾說:文學就是人學?!拔牡挠X醒”和“人的覺醒”是西方文學發展的“兩位一體”的靈魂。他們有時是互相依存,融為一體,有時又各具特色,互相輝映,共同演繹西方文學的壯麗詩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圍繞這兩個基本點,使學生自覺地追求人性美,關注藝術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進而培養健康與健全的人格。

        “文學發展的歷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的觀念的變遷史”。人,這個宇宙間最輝煌、最瑰麗、最神奇的生命現象,隨著歷史的不斷向前發展,人類對自身的認識也逐漸的趨向復雜和深邃。致使歐洲文學自始至終貫穿著一種強烈而深沉的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一文學傳統中的人力資源,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使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張揚。

        在外國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把“人本”與“文本”結合起來,不僅使學生了解歐洲文學的深層的文化哲學意蘊,而且還可以與世界級的大作家進行靈魂的對話與交流,從中可以認識到人不只是為了追求眼前的物質利益而活著,人還有一種超越現實世界的一種形而上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學生崇尚真善美,認識到自身價值并看重自身的價值,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乃至對國家負起責任。

        第三,知識與智慧的統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倡人文教育,決不意味著忽視能力的培養;重在培育“素質”,也不意味著拒絕培養“技能”。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注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基本的研究能力,使學生在掌握外國文學知識的同時,使他們擁有來自文學的智慧,立足于蓄志養心,陶冶心靈,怡情悅性的整體人文素質和審美素質的培養,塑造其主體人格。 轉貼于

        教師不僅要對外國文學的發展脈絡進行宏觀的文化哲學意義上的整體觀照,而且對某一文學流派及作家作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微觀闡釋。特別是在新方法層出不窮的今天,要求教師在傳授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及時地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術動態介紹給學生,以滿足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求新心理。所以教師必須“起著提供新理想、新思維、新觀念、新的資源、新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視野,以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開啟文學研究的新領域。例如在評價古希臘的神話、史詩、戲劇時,如果恰當運用神話原型批評方法,會使分析既有深度又切合作品的實際,可以發掘隱藏在其中而延續至今的西方文學的感情—心理原型,可以透過一系列具有象征意蘊的神話人物看到西方民族性格的深層構架。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作為“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難者”的形象,成為人類精神追求之原型。奧德賽的故事體現“趕路——追求”的人生模式,對后世文學的影響很大。又如用結構主義分析《巴黎圣母院》人物的圓心結構和多層次對照,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分析哈姆萊特的復仇動機和憂郁延宕的復雜性格,用系統論的方法分析于連的形象,揭示出其性格中單一性元素和二重性元素的組合關系,披露出這一復雜人物的豐富的心理內容和情感演變的軌跡。英國文學批評家大衛·洛奇用原型批評的方法分析經典作品《簡愛》時,他別具慧眼的從一個縱貫全篇的原始意象“火”入手,把它作為把握整體作品的一把鑰匙。洛奇指出,火是人類生活所必需的光和熱之源。在英國的氣候下,它是社會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象征?;鹩袝r常被用來暗指,即欲火,它能帶來歡樂,也能毀滅一切?;疬€可以代表基督教的精華和永恒懲罰。《簡愛》中有一百多處提到火,上述各種意義都可以找到,只是隨著不同的語境而起不同的作用。簡愛和羅切斯特之間的激情關系表現為燃燒的火,而這種斷裂關系表現為石、冰、雨、雪等,簡愛和弗里斯之間格格不入的情況甚至暗喻在弗里斯司的名字里,勃朗特不僅常把說冷的激流的含意用在他身上,而且弗里斯的名字Revers一詞本身就是指河水,簡愛的內心獨白曾用“火山”意象,有效的傳達出他對羅切斯特那種敬畏和相交織的矛盾心理。羅切斯特也正是愛上了簡愛那如火的叛逆性格,屢次表明它是能夠欣賞這種火的人:“我已經看見了,你生氣的時候,可真像個火神?!薄澳憷洌驗槟愎陋?,沒有和什么人接觸把你內心的火激發出來?!眱深w孤獨和冰冷的心碰到一起,立刻燃燒起愛情的火焰。當兩顆心心相印的以真誠、坦率、平等為基礎的愛情就要締結良緣時,羅切斯特的瘋妻卻成了一大障礙,使簡愛遭到了基督的懲罰,在荒原上流了三天三夜。羅切斯特的莊園也被大火化為平地,自己也成了獨臂眼瞎的殘廢。但兩顆心心相印的欲火始終沒有熄滅,最后完成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佳話,沐浴在基督愛的光環中。通過以上的粗略的分析,使學生看到了以前未曾看到的深層內涵,看到了夏綠蒂·勃朗特是怎樣把寫實主義的具體性、日常性與浪漫主義的激情和幻想及詩意彼此統一在“火”的原始意象及其語義變奏中,引導學生進入審美判斷的新境界和文學思考的新層次,使其領悟外國文學所蘊含的人類智慧,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開啟學生的智力潛能,進而發掘學生的創造力,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開辟新的學術視野。

        第四,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培養學生的現代意識和開放視野。

        面向未來的教育美學屬于一種新型的視賞美學,必然要求教師不斷地革新課堂教學的界面。為此,本課程從2002年開始開展全員全程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電影文學名著的視覺資源、西方美術名作的視覺資源、西方歷史文化圖片的視覺資源,以及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動畫于一體的CAI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視覺資源,將課堂教學打造成了一部彩色的史詩。新世紀的時代最強音無疑是對創造精神的呼喚,這種巨大的創造期待是本課程建設的強大動力。本課程重構課程體系,強調教學內容的原創性、當代性與開放性,追求教學方法的現代性與靈動性,規范學科活動的常態性與實踐性,無一不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創造精神自由地飛翔,既是本課程畢生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本課程建設的最大特色。 轉貼于

        改革傳統的評價體系,創建發展性評價體系。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是“以學生為主,以教師為輔”的評價方法,教師的教的主體性不僅體現在傳道授業解惑上,而且還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支持者、引路者、評價者,教師的主體性要體現為主動地、能動地、創造性地開發學生潛能,引導學生成才和塑造良好人格。這樣的教師會贏得學生的高度評價。而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一改一張試卷定乾坤的傳統考試模式,而是采用多元評價標準,構建出由平時的作業、小論文、閉卷考試、課堂表現、創新實踐等內容組成的綜合考核體系。對學生的學習做出科學的評價,從而引導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里施展才華。提高學生的自我評價在“教”的評價上要強調以提高學生培養質量為目標;而“學”的評價上則強調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業務素質為目標;改變傳統的只注重結果不重過程的評價體系,建立了評價主體與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動態化師生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劉再復.性格組合論.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版,第17頁.

        第5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研究生工作站具有產學研合作的獨特優勢,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責任。如何在這種研究生工作站模式下更好地做好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促進研究生培養質量和研究生就業競爭力的提高,完善可持續發展的產學研聯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研究生工作站的模式

        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是指高校和企業共同主導研究生培養工作,企業投入較多資源、比較深入地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工作。典型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交大-寶鋼模式”

        2004年,上海交通大學與寶鋼集團合作創立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是近年中國研究生培養機制創新的典型代表。在“交大—寶鋼”研究生培養模式中,第一階段以上海交通大學培養為主,完成學校與寶鋼共同規定的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學習;第二階段以寶鋼培養為主,研究生深入到寶鋼集體參加工作實習、實驗和論文設計,培養其工作實踐、技術應用和科研開發能力。這一模式打破了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中培養主體單一化和封閉式的格局,企業不再處于從屬地位,而是積極參與研究生的培養工作,與高校并列主導人才培養過程,研究生教育的學習和實踐等實現聯動。

        2.企業工作站模式

        企業工作站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華北電力大學與一些大型企業的合作。2006年開始,華北電力大學先后與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華北電力公司等53家電力企業共同建立研究生工作站,采用“兩段式、雙導師”制模式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其運作特點主要有:校企雙方共同管理企業工作站;合作內容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培養企業方的研究生進修生、工程碩士等,高校根據企業方生產和科研需要選派一定數量的全日制研究生進站培養,為企業員工提供繼續教育,定期在校企雙方舉行各種形式的學術交流;培養時間分階段安排,研究生在校內學習課程1年,在企業工作站開展科研與完成學位論文工作2年;研究生由校方導師和企業方導師共同指導等。企業工作站模式與“交大-寶鋼模式”有許多共同點,但合作的內容更豐富,綜合性更強。

        3.企業培訓基地模式

        許多大型企業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需要,選拔一批優秀員工委托高校培養,并采取高校在企業辦研究生班的方式,可稱之為企業培訓基地模式。2004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與松下電器合作,在調查企業需求的基礎上,以MBA教學體系為藍本,規劃培訓和指導方案,為其培訓高級經營人才。該模式的特點在于:培訓工作主要在企業實施,企業提供場地、實踐項目等資源,師資力量主要由高校提供,高校與企業共同確定培養對象和培養計劃并合作實施。

        研究生工作站對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挑戰

        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使高校人才培養過程與企業緊密聯系,增強了研究生對社會的適應性,為研究生就業工作積累了有益的經驗,但對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考驗。

        一是如何對長期進駐研究生工作站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如何保證其及時獲得學校的就業招聘信息,如何保證其選擇其他就業單位(指所駐企業之外的其他公司)的權利,如何解決駐地之外企業的筆試、面試和就業手續辦理問題。

        二是如何進一步推廣研究生工作站的影響力,將研究生工作站的獨特資源與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結合起來,如何讓研究生就業工作站的優勢資源服務于校內學生的就業工作。

        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探索

        1.拓寬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的內涵,融入就業指導工作

        目前,國內外對研究生工作站的定位側重于“科研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而忽視了研究生工作站的另外一個潛在職能,即對在站研究生的就業指導功能。

        每個企業都有職業規劃經驗和用人經驗非常豐富的人力資源部,可以說這些專業的HR對職業規劃的理解,以及他們的職業規劃建議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遠遠大于普通高校單純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教師和講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任課教師。同時,企業內有處于不同年齡段、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專業背景的員工,他們的經驗和感受對在工作站學習的研究生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因此,在設立研究生工作站時,建議校企雙方通過協商,在企業內部開設針對進站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工作,由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主管和企業員工代表定期或者不定期對在站研究生進行專門的就業輔導,以便使研究生深入了解公司文化和行業趨勢,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作出理性、恰當的職業選擇。

        2.轉變思路,調動企業資源,為在校研究生就業指導工作助力

        目前,國內外校企合作研究生工作站在運行中,側重于“企業與高校聯合培養進站研究生”,而忽視了企業資源對在校研究生的巨大作用,使得研究生工作站的受益者僅僅局限于進站研究生身上。

        正如上文所述,每個企業內都有豐富而極具借鑒意義和可操作性的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資源。高校內研究生就業指導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并積極調動這些資源,在將部分學生輸出到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培養的同時(傳統的“單向流動”模式),也要將企業的優質就業指導資源引入學校,構建資源“雙向流動”模式,通過對企業資源的整合、篩選,建立起合理、長效的合作機制,真正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互動多贏,為高校的學生就業指導工作開辟新的發展方向,將高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3.利用現代化手段,完善對研究生工作站學生的就業服務工作

        鑒于研究生工作站基本上都在校外,駐站研究生回校時間一般集中在10月底,因此就業指導工作及就業手續辦理事宜需要提前告知,建議通過以下兩種途徑予以解決:

        一方面,提前錄制就業手續辦理講解和就業政策講解視頻資料,并購買和建立研究生就業指導多媒體資料庫(如講解簡歷制作、面試經驗的光盤資料),上傳到網絡,可以使在站學生通過VPN聯網及時了解相關資訊,獲得相應的就業指導。此外,對于由學校舉辦的重要的就業政策講座,可通過電視電話會議的形式,對在站學生進行集中培訓和答疑。

        另一方面,開展在站研究生與校內班級“結對子”,設立研究生就業崗,由校內的班級就業崗學生及時整理校內招聘信息和就業相關通知、通告,及時迅速傳達給駐外研究生工作站的學生;工作站的學生發揮自己熟悉行業、了解企業的優勢,將企業需求和社會發展動態傳遞給校內的學生,幫助研究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和價值觀,促進就業質量的提升。

        4.加強頂層設計,共同構建行業創新型人才儲備

        第6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電氣工程專業;實驗班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06-0033-03

        2010年3月,國家教育部啟動了“國家拔尖人才培養計劃”。這個基于在基礎學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計劃,率先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全國11所高校試點,開設了生物、物理等相關重點實驗班。重慶大學根據“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國家發展戰略,為了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1],實現重慶大學“在建校一百周年時,成為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總結十年來我校試辦“理工綜合實驗班”經驗,于2010年3月成立了“弘深學院”?!昂肷睢倍衷醋杂凇吨貞c大學籌備會成立宣言》中“當有完備弘深之大學一所”之“弘深”一詞?!昂肷睢闭?,“寬廣深沉、博大精深”也。弘深學院主張實施通識教育模式下的寬口徑專業教育,集中全校的優質教學資源,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管理模式,充分挖掘學生潛質,發展學生特長,培養具有重慶大學特色的創新型、研究型本科拔尖人才,為研究生教育輸送基礎扎實、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優秀生源。電氣工程學院(原電機系、電氣工程系)始建于1936年,是重慶大學歷史最悠久、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之一。為了實現強強聯合、探索新的辦學模式,2011年弘深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等聯合,共同創辦了電氣工程專業、機械工程專業等5個實驗班。實驗班的學生培養由弘深學院和專業學院共同負責。弘深學院集合學校人文與數理學科資源,主要負責學生的通識教育,包括電氣工程學院在內的各專業學院重點負責學生的學科專業教育。

        一、建立弘深電氣實驗班的意義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與自動化本科專業每年級學生約450人,有15個行政班,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與問題如下:

        1.大一統的人才培養模式。由于學生眾多,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必須兼顧大多數,難以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實施個性化培養,導致拔尖創新人才難以脫穎而出,不利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選擇成長方式,多規格成才。

        2.功利性的專業學習動機。電氣工程專業面向電力行業,長期以來就業形勢很好,導致很多學生把取得學士學位證書等資質作為獲得好工作和品質生活的途徑與目的,缺乏追求真理、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難以培養和激勵學生探索真理、科學研究和學術創新的精神。

        3.陳舊的教學模式[2]。長久以來,教學內容與教材體系陳舊、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單一是難以根除的詬病。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完善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學到的是支離破碎的“死知識”,更不利于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4.有限的工程實踐設施與條件。由于學生人數眾多,缺乏巨額的經費投入就不能實現實驗室真正意義的開放。學院只能通過選拔,對少量優秀學生給予經費資助和教師指導,參與每年一屆的數學建模競賽、力學競賽、國家大學生創新基金、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SRTP)等項目。

        為解決上述矛盾與問題,重慶大學組建弘深電氣創新實驗班,建立弘深學院與電氣工程學院聯合培養優秀人才的平臺,進行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綜合改革的試點工作。這對于推動我校“質量工程”向縱深方向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實驗班培養模式改革的探索

        弘深電氣學生的培養模式是“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求創新”?!昂窕A”旨在既要突出數理基礎知識的深厚,又要突出人文社科知識的寬廣;“寬專業”旨在專業知識涵蓋控制論、系統論和信息論等主要課程,還要求跨學科選修專業課程;“重實踐”要求每個學生必須適當參與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科學研究、學科競賽和社會調查、志愿者服務等社會實踐;“求創新”要求學生不斷接受新的培養模式的熏陶和沖擊,增強創新意識,開拓創新精神,積蓄創新能力。為體現上述精神,實現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弘深電氣實驗班在培養方案、師資培養、課堂教學、科技實踐、學術交流[3-7]等方面進行了多方位的探索與規劃。

        1.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充分體現通識教育模式下的寬口徑專業教育。推進高校創新教育理念,以培養創新人才為中心論題,以大力加強人文教育和學術教育為兩翼。實驗班強化人文素養和科學精神相結合的通識教育,拓展學科交叉與綜合背景下的寬口徑專業教育,通識為本,專業為用,通專結合,協調發展。學生在低年級進行通識教育,完成通識教育課程和學科大類課程學習;在高年級完成寬口徑專業教育,鼓勵跨學科修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有眾多相通之處,在廣袤的知識吸收與思考過程中,學生易形成廣闊的學科視野,在學科邊界獲得突破。

        2.在師資培養中大力激發教師的教學改革熱情與學術創新精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需要配備高水平的教師。教師要認真研究人才成長規律,研究教育理論,減少學生的課堂教學時數,不斷追求技術輔助教學的創新,積極探索研究性學習平臺的建設。教學相長,課堂與實驗室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和為學生提供科研機會的場所,同時也把一些學富五車的學者和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放在一起,讓他們在充滿想象與思辯的研討中擦出智慧的火花,出學派,出人才。

        3.在課堂教學中推廣研究型教學和探究式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模式由“灌輸式”向“引導型”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的演繹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歸納式轉變,建立一種基于研究探索的教與學模式。將學習、研究、實踐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興趣、啟迪思維、挖掘潛能。使學生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在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探究學習過程中,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全面協調發展。

        4.在科技實踐中培訓科研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198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切赫(Cech)認為,“研究型大學給學生具有震撼力的教育并非來自課程學習,而是讓本科生進入研究實驗室。他們在那里獲得個人體驗。他們接觸最新設備和尚無答案的問題。這些經驗是他們5~10年后也不會忘記的”。我們提出“堅持科技實踐四年不斷線”的思路:一、二年級以學科競賽為主,二、三年級以科研訓練和創新實驗為主,三、四年級以挑戰杯等綜合競賽或為主。方式上,低年級以學院組織為主體,高年級以導師及其科研團隊組織為主體。組織上,主張以團隊參與為主體,提倡不同年級組隊,不同層次(本科和研究生)組隊。為此,專門建設弘深學院創新實踐中心,并提供經費支持科技實踐的開展。

        5.在學術交流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拔尖人才。充分利用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良好的研究條件和濃厚的、開放的學術氛圍以及豐富的特聘專家與訪問學者等人才資源,定期安排國內外知名學者開辦系列學術講座或者對實驗班學生授課。通過聯合培養、暑期學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分期分批將有潛力的學生送到國內外一流大學進行學習和交流,盡快融入學科前沿和科學家的群體當中去。

        三、實驗班運行管理模式的改革

        1.成立弘深電氣實驗班工作小組。由電氣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牽頭,包含分管學生的同志、班主任和專業教授,組成弘深電氣實驗班工作小組。專門負責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專業教育、教學管理和聯系弘深學院,并處理學生有關專業和學習的相關事務。

        2.四年統籌,分階段培養。弘深電氣實驗班的人才培養方案涵蓋四年本科段全部內容。并且,進入實驗班的學生本科四年都是弘深學院的學生。前兩年以弘深學院管理為主,重點進行通識教育,后兩年以電氣學院管理為主,加強專業培養。

        3.競爭淘汰機制。通過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興趣和發展潛質,每年從一年級新生中挑選出學習成績優異、有志于科學研究與學術創新、接受通識教育理念的三十余名本科學生組建創新實驗班。實行動態管理,建立榮譽資格制度和優補與退出的競爭機制,在每學期末將不適應的學生淘汰回原專業,讓符合增選條件的學生進入。

        4.全程導師制。根據雙向選擇的原則,為每名進入創新實驗班的學生配備高水平專家學者作為學業導師。這些導師每月約談學生至少2次,指導學業規劃與學習計劃,指導學生科學實踐,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主構建個性化的知識結構,綜合能力和素質不斷提升。

        5.研究生預備制。經過3年本科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即獲得推薦免費研究生資格。第7學期末通過雙向選擇確定研究生導師,參與研究生研究課題,扎實完成開發和科研任務,進行本科綜合論文訓練,確保每個學生至少在某一領域受到基本的科研訓練。同時,根據本科培養方案要求,學生在第7、8學期可選擇修讀部分研究生課程,這些課程同時計算本科學分和研究生學分。

        大學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是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研究精神的關鍵點。通過弘深電氣實驗班的拔尖創新人才改革試點,逐步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因材施教、個性培養,把充分挖掘學生的學術創新潛能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把科學研究平臺作為人才培養的優質資源,必能將拔尖學生培養為出色的研究型人才。同時,通過積累人才培養經驗,轉變教育理念,改革教學內容體系與評價體系,逐步推廣到普通班學生,可推動本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更新。

        參考文獻:

        [1]劉延東.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高等教育,努力實現高等教育的歷史跨越[J].中國高等教育,2010,(18).

        [2]周光禮.把握契機探索拔尖人才培養新途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1,(1).

        [3]蕭德云,張長水,王雄.創建研究型自動化教學體系,培養創新型專業拔尖人才[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31).

        [4]劉堯.創新人才培養需要轉變的教學觀念[J].中國高等教育,2010,(1).

        [5]王剛.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

        [6]李大可.關于理工科大學生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的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11,(8).

        [7]袁劍波.獨立學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大項目,編號:0614019

        第7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關鍵詞]數學文化 創新型人才 數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20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012-0064-02

        一、 數學文化教學在理工科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較高水平的綜合素養可以造就創新型人才更為開闊的知識視野,人文科學素養可以賦予理工科創新型人才在理性思維之外的感性思維能力,為其在創新活動中的成功起到助推作用。例如,英國數學家羅素(B. Russell)也是著名的哲學家和歷史學家,是1950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他在人文科學領域的造詣促進了其在數學與邏輯學方面的創新突破:他發現的羅素悖論是著名的悖論之一,指出了作為現代數學基石的集合論的漏洞,由此引發了第三次數學危機,推動了現代數學的發展。而且,從人類科技發展的進程來看,理工學科與人文學科是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關系,當今世界科技的許多創新成果就來源于文理的交叉融合中。所以,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也應建立在文理素養的全面發展基礎之上。而作為一門涉及數學、歷史學、哲學、文化學等的交叉科學,數學文化將數學教學與人文科學知識普及、科學素質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有機融合。通過數學文化這條紐帶,理工科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可以接受人文科學領域的養分,提高其綜合素養,為其將來在創新活動中的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幫助學生掌握一些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的正確運用可以幫助創新型人才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和創新。例如,吳文俊院士在研讀《九章算術》、《周髀算經》等中國古代數學典籍之后,發現了中國古代數學不同于西方數學的算法性、構造性的數學機械化思想,從而導致了他在數學機械化方面的創新工作并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大學數學理論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比如:公理化思想、最優化思想、抽象與概括方法、觀察與類比方法、歸納與猜想方法等。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最優化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用盡可能少的試驗次數盡快找到生產中的最優方案。數學文化教學能將數學思想方法內化為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和實踐的武器,并成為其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對創新型人才至關重要。數學文化教學可以給予學生以創新思維的啟迪,促進其發散思維和逆向思維等創新思維水平的提高。例如,自歐氏幾何誕生之后,有無數數學家投入到歐氏平行公理獨立性的證明之中去,但他們沒有跳脫歐氏幾何的窠臼,因此種種努力都以失敗告終。這種狀況直到1826年才被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N. Lobachevski)所改變。他用與歐氏平行公理相矛盾的命題代替它,從而利用公理法創立了一種與歐氏幾何不同的非歐幾何――雙曲幾何。通過數學文化教學的開展,我們可以還原教學內容的來龍去脈,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講述數學猜想的研究過程,讓學生領會破除思維定勢和習慣思維的重要性。

        (四)給予學生的創新人格以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

        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尋找合適的工具來給予學生的創新人格成長以正面的引導。而數學家們是數學文化的構建者,數學文化中包含了由他們的創新精神和意志凝結而成的精神財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意志的重要工具。例如,解析幾何的創始人笛卡爾(R. Descartes)的著作和觀點在他生前一直被法國教會視為異端,身體孱弱的他被迫長年流亡國外;古埃及柏拉圖學派的領導者――女數學家希帕提婭(Hypatia)更因為自己的學術信仰而付出生命的代價。這些鮮活的事例遠比空洞的說教來得有效,能幫助學生正確對待學習、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

        二、 在理工科大學開展數學文化教學的措施

        (一)拓寬教學途徑

        我們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在理工科大學開展數學文化教學:一是開設專門的數學文化課程,二是將數學文化教學有機地融入現有理工科大學數學課程教學。結合我校近年的教學實踐情況和對兄弟院校的調研情況來看:限于學時,專門的數學文化課程在理工科大學的數學、經管等部分專業中開設情況較好,但在理工科其他大部分專業中開設情況不佳。而通過后一種途徑,教師可以在不增加學生課時壓力的前提下,以數學課程為載體讓學生領會數學文化的精髓,并提升相關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這兩種途徑可以互為補充,滿足理工科大學不同專業開展數學文化教學的需要。

        (二)發揮教學主體的積極作用

        教師在教學中居于主導地位,是數學文化教學的實施者,肩負著實施數學文化教學的重任。因此,數學課程教師必須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數學文化修養。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編寫了一些優秀的數學文化書籍,它們為數學課程教師提高數學文化修養提供了有益的幫助。同時,數學課程教師應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文化教學水平: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積極尋找數學文化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點,精心篩選能夠啟迪學生創新思維的數學文化教學素材,主動思考以何種新穎獨特的方式進行教學設計。

        同時,我們還應充分發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近幾年來,我們結合理工科學生的專業情況有針對性地對數學與相關學科的交叉與應用情況做了一些專題的數學文化研究。在此過程中,發動學生參與創新案例、專業背景情況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同時,我們將這些研究成果應用于相關課程的教學,以此增加學生對數學課程的親近感,為他們將來從事相關學科創新活動奠定基礎。我們還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撰寫對課程教學內容、學科發展歷史情況、課程應用等認識的小論文,并計入課程平時成績中,以此引導和激勵學生自覺地進行數學文化學習。

        (三)創新教學方式

        數學文化的教學價值更多地體現在對數學思想、方法和精神的揭示上,數學文化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數學修養、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而這一目標的達成主要依賴于學生自身的能動性,所以數學文化教學應堅持啟發創造、正面引導的原則。一方面,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其主觀能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在《高等數學》中,我們圍繞著微積分產生的背景、第二次數學危機等開展微積分的研究性教學,以問題和討論等形式增加師生的交流互動,幫助學生加深對微積分理論的創立和發展情況的了解,獲得對數學的理論創新方式的認識。另一方面,我們用創新事例給學生以正面引導。例如,羅巴切夫斯基為捍衛自己在非歐幾何方面的見解所做出的努力:他發表了八本著作來構建非歐幾何的體系。即使在其晚年雙目失明的情況下,他仍以口授的方式完成了《泛幾何學》的寫作。這樣的創新榜樣可以給學生以正能量,讓學生明白堅韌不拔的創新意志對創新活動的重要性,促進學生創新人格的形成。

        (四)創設學生的直覺和想象力得以有效激發和運用的教學情境

        直覺和想象力是創新思維活動的重要構成要素,是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創新活動過程中的作用正如錢學森先生所指出的:“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的思想往往開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币虼耍庇X和想象力的培養是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重要內容。而直覺和想象力是與緊張、功利性的環境相對立的。在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學也以嚴格的證明和計算為主,數學結果多以嚴謹的公式與定理出現,這樣過于理性的教學環境容易抑制學生直覺和想象力的發生和發展。我們要善用數學文化中蘊含的數學典故、名人軼事、詩詞名言等來創設知識背景清晰、寬松自由、啟發創造的教學情境。一首優美的數學詩歌、一段數學家的生平軼事、一則有趣的數學典故都能給數學課堂教學帶來一抹亮色,賦予理性的數學課程教學以感性色彩,增強數學課程教學的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其直覺思維和想象力得到有效激發和運用。

        [ 參 考 文 獻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N].人民日報,2006-02-01.

        [2] 顧明遠.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 齊民友.數學與文化[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第8篇:家校教育結合論文范文

        [關鍵詞]大學教師 課程與教學 基本特征 學校責任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1)06―0014―03

        [作者簡介]張昊,吉林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吉林吉林 132013);遲宏偉,吉林農大發展學院(吉林長春130600)

        課程與教學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形式和核心內容,也是大學的基本使命。教師是大學基本使命的守護者與捍衛者,在課程與教學發展中時刻用自己的生命詮釋著大學存在的意義。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是教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基本特征,從制度保障與評價機制、賦權增能以及制度規約與心理契約三個方面確保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是大學組織的神圣使命。

        一、大學功能的擴展與課程和教學基本使命的堅守

        課程與教學是我們研究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學校責任問題中的核心概念。為什么把課程與教學概念作為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來詮釋與解讀大學之為大學的本質存在,這是我們完整把握大學是什么問題不可忽視的重要前提。課程與教學,雖然為兩個獨立概念,但兩者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本文把課程與教學作為整體概念提出的初衷。大教學觀認為,課程屬于教學論研究范疇。我國學者吳也顯教授就提出了“課程是教學系統中的構成要素之一”的觀點。大課程觀認為,課程系統由前期研究、課程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組成,其中課程實施即為教學。杜威的整合論則認為課程與教學是一致統一的。這些思想都證明了課程與教學是相互聯系、互為條件、不可分割的整體。可以說,研究大學的基本使命,忽視了課程意義單純談教學是不符合邏輯的。大學功能的擴展與課程與教學基本使命堅守的判斷從大學的發展史中可以得到證明?!耙粋€人如果不理解過去不同時代和地點存在的大學概念,他就不能真正理解現代大學”。大學自誕生以來,不同時期對大學的功能都有不同的判斷和陳述。英國的教育家約翰?亨利?紐曼在《大學的理想》一書中明確指出,“我對大學的看法如下:它是一個傳授普遍知識的地方。這意味著,一方面,大學的目的是理智的而非道德的;另一方面,它以傳播和推廣知識而非增擴知識為目的一。紐曼堅持教學是大學的唯一功能,認為大學為傳授知識而設,而不是為科學研究而設。18世紀末19世紀初,德國教育家威廉?馮?洪堡對大學的單一教學職能提出異議,他說:“如果規定大學的任務僅僅是教學和傳承科學,……,這對大學顯然是不公平的”。為此,在他看來,大學具有雙重職能:道德的修養與科學的探索。1904年當選威斯康星大學校長的范?海斯提出了“教學、科研和服務都是大學的主要職能”,并提出“作為一所州立大學,它必須考慮每一項社會職能的實際價值”。進入21世紀,大學的功能又在原來基礎上得到擴展。除教學、科研以外又增加了引領社會文化發展功能。從以上幾個階段對大學的基本判斷和陳述我們可以看出:首先,上述四種觀點不是孤立存在的,是大學對當時社會發展觀的一種折射。其次,社會發展是導致大學發展的永恒變量。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功能的內涵和外延是不斷變化的。第三,無論大學受到何種挑戰,大學的課程與教學作為基本功能沒有改變,都以強烈的責任感堅守與捍衛大學課程與教學的基本使命。雖然幾個階段對大學功能與基本屬性的認識存在差異,但課程與教學的基礎性受到各個時期大學的普遍認可。第四,對大學科研、服務以及引領社會文化使命的賦予,并不是大學課程與教學本質屬性的改變或遷移,而是對其課程與教學形式的補充,也可以認為是課程與教學方式的延續。詹姆斯?杜德斯達以下論述對我們把握大學基本使命的準確涵義頗有啟發。他說;“大學作為我們文明中的一個社會機構保持了其輝煌而持久的地位。在一千多年中,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堅守人與傳承者,曾經改變了它所在的社會,甚至成為變革中的巨大力量。然而,在大多數歷史時期,大學的變革卻以緩慢增長的線性進度在進行。無論是改進、擴張、縮小還是改革,大學都沒有改變我們最基本的任務、道路與結構?!闭材匪?杜德斯達論述中的“最基本的任務”就是通過課程與教學這一永恒的形式來實施人才培養。在大學功能不斷擴展的今天要處理好堅守與超越的關系,“現代社會最能被預見到的特質就是它的不可預見性。我們不再相信明天會和今天差不多。大學必須要尋求保留它核心價值中最珍貴的部分,同時還要開拓新的道路來熱切回應這個飛速發展的世界所帶來的種種機遇”。大學既要堅守,又要超越,更要主動接受挑戰,這應成為我們認識和把握大學本質屬性的理論依據。進入21世紀,大學如果僵化地堅守課程與教學這個基本教育形式,而不從社會發展需求出發來認識課程與教學,甚至不及時回應社會對大學的種種期盼,高校勢必被邊緣化、勢必會重新被戴上“教會式”大學的帽子。上述歷史發展邏輯的分析為我們理性認識大學的本質屬性提供了事實和理論依據,對我們在大學不斷受到挑戰的情況下堅守與捍衛大學課程與教學基本使命、肩負起人才培養的重任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意義與基本特征

        顧名思義,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是指教師在一定的時期內逐漸接近與契合課程與教學維度的要求,成為專門職業并在此維度獲得相應的專業地位的過程。認識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意義與基本特征是大學組織為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提供保障的前提條件。

        (一)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意義

        為什么要強調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主要基于以下兩點考慮:一是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體現教師對大學基本使命的堅守與實踐。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直接指向于課程與教學,其具體角色是大學課程與教學使命的守護者與捍衛者。大學的功能依次順序為教學、科研、服務與文化引領,后者以課程與教學基本功能的存在為前提,是前者的邏輯延續,這個順序是不可本末倒置的,即使定位于研究型的大學也不能違背這一邏輯順序。但目前大學卻出現一種怪象,把科研擺在了基礎地位,把課程與教學擺在次要地位,無論從國家導向上還是從大學自身發展上,都把培養研究生的數量、獲得課題資金資助的額度、在核心以上刊物上發表的論文篇數作為學校發展評價的依據。這是一校之長不懂大學的基本使命嗎?不是。其根本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大學不能在生態狀態下發展,不能擺正自己在高等教育結構中的位置,不善于在同類高校中尋求自己的發展空間,教師的發展非教學化,把主要精力放在功利的追求上。二是教育經費扶優保重使大學不得不向“優”和“重”方向發展。三是國家在大學評價中并沒有把課程與教學置于重要的地位,這也是國家近年來為什么重點強調大學本科質量工程建設,為什么《國家中長期

        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強調要“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的原因所在。強調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正是大學教師對大學基本使命堅守與實踐的具體體現。教師伴隨著大學的誕生一路走來,可以說教師是大學發展的內在根據。中世紀的大學有兩種稱呼:一是“探索普遍學問的場所”,二是“教師和學生的社團”。這足以證明教師在課程與教學實踐中重要意義的命題。然而,不同時期教師地位是不同的。在泰勒課程觀時代追求的是“技術理性”,教師是完成預設課程與教學的工具;施瓦布時代的實踐性課程開發理論追求的是“實踐理性”,強調教師與其他要素的相互作用;多爾與派納時代的課程觀以“解放興趣”作為基本價值取向,強調“教師與學生能夠自主地從事課程創造,在自我反思和彼此交往的過程中達到解放與自由?!苯處熢谡n程與教學中的地位如何,直接影響著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的價值取向,如果把教師置于泰勒的課程觀中,教師則成為完成預設課程與教學的工具,教師的意義就凝固在課程與課程文本的復制和傳聲筒的作用之中;如果把教師置于多爾與派納時代的課程觀中,教師的意義就在于能主動地把握課程與教學,進而達到發展課程與教學的目的。

        (二)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基本特征

        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基本特征直接體現于教師課程與教學實踐。一是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常態性與長周期性。然而,也正是因為這個特征常常使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被忽視。教師的天職是教學,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責任,但在一些高校中,這一首要責任則成為教師發展的一般性要求。課程與教學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具有周期性長的特點,人才培養質量往往在短時期內難以顯現,這正是造成了高校及教師不重視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而特別關注容易顯現量化的學科發展的主要原因。二是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內隱性與模糊性。課程與教學的作用有時難以明確化,它以整體性方式產生影響,使人在無意狀態下接受潛移默化的效力。為什么有人有“課程即教師,教師即課程”的判斷,其要義在于課程一經滲透到教師心里,就再也不是原來的文本,而是在教師心里形成一種符合教師意愿的新的課程知識結構形式,這是后現代課程與教學觀理念的集中體現。由于教師課程與教學實踐的內隱性不易被察覺,所以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也就常常得不到組織的關注。也正是這個特征,使高校組織對教師以及教師間的業績難以作出公正、客觀的評價,這同樣是造成高校及教師不重視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主要原因。三是教師課程與教學實踐的自主發展性與非強迫性。教師的課程與教學實踐行為大多為非群體的個體勞動,而且主要憑借教師的個人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在少有約束的環境中開展工作。因此說,教師在課程與教學實踐中具有自主發展性與非強迫性。計劃經濟條件下,我國強調整齊劃一的教師培訓,借助所謂的教師發展學校――全國大區的教師培訓中心,各省、地區的教育學院以及縣、市教師培訓學校對教師進行培訓。這雖然在教師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卻忽視和泯滅了教師的自主發展特性,使教師成為實施國家課程、預設課程的工具。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課程與教學的自主發展成為教師發展的主流,特別是后現代課程與教學理念被廣大教師認可后,教師的自主發展水平則上升為一個新的高度。教師自主發展方式的存在使教師與教師之間在發展上產生了差異性,而這種差異性正是教師的不同個性特征、不同特色、不同發展水平與選擇不同發展路徑的體現,這種發展是教師自覺的、無須強迫的發展,也是教師真正意義上的發展。

        三、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學校責任

        從高等教育系統分析,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的責任主體有三:一是國家層面的責任主體,主要負責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從宏觀上為教師發展提供制度環境。如《綱要》中提出的“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這為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提供了法律依據。二是大學層面的責任主體,這一層面的責任主體具有二重性,對上是國家委托的人,負責具體落實國家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的方針政策,責任是采取相應舉措確保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對下是通過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確保大學課程與教學的地位和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的權力。三是教師層面的責任主體,這一層面作為大學課程與教學實施的載體,直接通過課程與教學作用于大學的人才培養,是國家層面、大學層面責任主體要求的具體化、終端化。在三個主體中直接作用于教師發展的、與教師發展關系最緊密的尚屬大學層面的責任主體,因為它既反映國家層面的意愿,又反映教師群體的意愿。伯奎斯特和菲利普在1975年出版的《高校教師發展手冊》中,根據教師發展項目關注的重點將其分為:教學發展、組織發展以及個人發展,這里的“組織發展”就是指大學組織的責任。因此說,大學組織對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大學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組織保障。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直接指向于課程與教學?;谶@個指向,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的學校責任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一)大學在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中的制度規范與評價機制

        《綱要》中提出的“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首要內容”,為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提供了合理性辯護。在確保課程與教學在大學的地位的同時,建立以課程與教學為核心內容的大學教師評價體系是大學落實《綱要》要求的緊迫任務。在制度建設上,應重新設計大學制度建設框架,特別是在“十二?五”發展規劃中應重點強調以教學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的發展理念,重點強化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各教學單位在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中的主導與指導作用。觀念是一個人長期對某一事物的心理傾向與判斷,在其心中有足夠支持其觀點的事實與根據。為此,轉變觀念是高校領導者的一項艱巨任務。在高校領導理念上,應以高度的責任心與崇高的使命感,理直氣壯地肩負起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數以千萬計專門人才的重任,要大力提倡和積極支持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在導向上,把課程與教學發展置于教育發展的首位。在制度上,對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有明確的規范,大力倡導教師參與課程與教學,把課程與教學業績作為教師評職晉級的重要依據。在評價體系上,加大課程與教學內容的權重系數,根據教師課程與教學內隱性與模糊性、自主發展性與非強迫性的特點,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以定性評價為主,確保教師的業績得到客觀公正的評價。

        (二)大學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的賦權增能

        賦權增能為既賦予和擴大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發展的相關權力,又通過擴大權力增強教師課程與教學能力?!百x權增能包括‘權’和‘能’兩個方面,就‘權’而言,可以通過改革學校結構,讓教師有機會參與學校范圍內重大事項的決策,從而賦予他們基本的權威和責任。就‘能’而言,可以設立更高的教師人職標準,使教師在達標的過程中提高自身能力,……,從而達到賦權的目標”。在賦

        權增能問題上應重點解決兩個關鍵問題:第一,下放權力,由以往的教師“被發展”走向教師的自主發展。學校切勿給教師明確發展的條條框框,定出明確的不可變更的發展目標,更不能以領導的理想來左右教師的發展。因為教師的勞動具有個體性,根據個體情況的自主選擇是教師自主發展的根據,任何形式的強加都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徒勞的。下放權力絕不是放任自流,無論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中如何選擇自主發展方式,但還必須統一于學校的教師發展規劃,學校還要加強對教師發展的宏觀指導,下放權力必須以教師善用權力和會用權力為前提,否則,就會出現難以控制與駕馭的混亂局面。第二,教師參與。教師參與課程與教學決策是一種新型的管理理念,也是學校實施民主辦學過程中的一種具體的管理制度和運作模式。其目的在于,教師有機會參與課程與教學方面的決策,增進教師對決策過程的了解,以激發其責任心以及為組織目標的達成而貢獻力量。教師參與課程與教學決策主要體現于參與國家課程和校本課程的決策。參與國家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有效的教學實現教育目標,參與校本課程的目的是為更好地把握課程的有效性。在參與課程與教學管理中,教師既是責任主體又是第一責任人。應該認識到,教師的民主參與是大學民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成功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教師課程與教學發展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三级人妇久 | 中文字幕一本精品在线 |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 日韩欧美在线一区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