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工實訓報告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能力培養 會計教學方法 “教學做”三位一體化
財務會計類專業是技術性實用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其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與考核方式都具有鮮明的專業特色。而高職院校培養的財會人才不同于本科院校或普通專科院校,他們畢業后更多會在企業直接從事一線的會計核算工作。要使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能力、適應職業崗位的變動能力和創新能力,就必須強化專業技能特色,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注重培養模式包括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如何根據會計類專業的特點,積極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具有鮮明高職特色的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是高職院校的重要課題之一。
一、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現狀
當前,高職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以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實訓為主要課程內容。從財務會計的教學方法來看,大多都是采用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步走,即先行理論教學,后進行財務會計的實踐教學;還有部分學校即使進行了實踐教學,但由于實踐教學實施方式、實踐內容的設計、組織方式不盡合理,教學效果較差;各類考試也均側重考核規則的記憶程度,學生則沿襲了應試教育下的傳統學習習慣,被動接受,缺乏獨立思考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難以系統地理解會計知識和會計思想,學生基礎理論不扎實,缺乏足夠的職業判斷能力和實際崗位工作能力,很難適應會計工作日益發展的職業要求。因此,改變原有教學程序,重塑新的教學思路,優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探索具有高職會計教學特點的課程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二、會計專業課程“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基本內涵及主要作用
(一)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基本內涵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高職會計專業屬典型的應用型專業,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應是技術型、應用型人才,主要為企業培養直接在一線工作的初級會計人員。其對應的目標工作崗位可包括出納、財產物資核算、工資核算、成本費用核算、財務成果核算、資金核算、往來核算、總賬報表、稽核、會計主管等。目標工作崗位與崗位職業所需技能是相對應的,每一個崗位都需要有相應的基本技能才能勝任其工作,這些崗位所需要的職業核心能力主要是會計核算能力,而這一核心能力主要通過財務會計相關課程的學習和實踐來培養。這是由財務會計、財務會計單項實訓、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財務會計綜合實訓和財務會計的真賬實訓構成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體系。因此,如何整合財務會計相關課程及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是培養高職財會專業適應社會職業崗位需求的合格學生的關鍵。根據長期的教學實踐總結和思考,本人認為會計專業課程采用“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可以實現會計專業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達到“畢業即上崗”的水平。
(二)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的主要作用
1. 深化加強會計理論知識
由于實行三位一體化教學(邊教邊學、邊學邊做)策略,通過實踐總結出理論知識,又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加強。
2. 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理論和實踐知識融為一體,抽象變得形象,理性變為感性,被動聽變為主動做,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
3. 提高學生的崗位實踐技能
一體化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的教學方法。因此,學生在老師和社會專業會計人員的指導下,通過實際操作來完成教學任務,崗位實踐技能必然大幅度提高。
4. 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縮短工作適應期
校內模擬實訓與校內真賬實踐相結合的教學過程,是按照企業會計崗位或公司的職位設置實踐內容,利用企業的真實業務開展實踐訓練,按照行業實際標準要求學生,使在“教室”操作的內容,成為相應真實崗位上的工作任務。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按照規范的職業標準開展項目實訓,學生是一個“準會計”,能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崗位適應能力,縮短他們的工作適應期。
5.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創新源于實踐,學生在記賬公司實踐過程中肯定會遇到許多課堂及模擬實訓中難以碰到的問題,他們會通過理論尋找辦法,或者迫使學生不斷去探索和思考,培養學生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能力。同時,在這種教學氛圍中,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群體溝通技巧和組織協調能力,形成綜合實踐能力、職業素質、職業道德、職業意識等綜合素質。
三、 實施“教學做”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具體內容
財務會計課程三位一體化教學方法具體是: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教學同步結合,融“教、學、做”于一體;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手工賬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相結合;校內模擬實訓與校內真賬實踐相結合,以期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水平,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一)理論教學與單項實訓教學同步結合,“教、學、做”一體化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做一體化”,是將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訓教學內容有機地糅合在一起,做到了系統性和實踐性的有機統一,將原來的課程同與之相配套的實訓課題有機組合。財務會計課程以會計職業崗位對會計核算知識的要求為目標,以對外報告的會計信息生成為主線,以四項會計假設為前提,以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大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為基礎,以通用內容業務具體準則為補充內容體系,最后以財務報告為總結,形成相應的內容單元;同時,將財務會計單項實訓課提前,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同步實施財務會計單項(各個內容單元)實訓,邊教邊學、邊學邊做。這種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使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操作的訓練在最短的時間內緊密結合,理論指導實踐,實踐又深化理論,并且與職業資格考證體系一致,使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做到課證融合,融“教、學、做”于一體,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對培養高職學生的專業素質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二)財務會計課程分崗實訓與綜合實訓相結合
會計核算需要一定的理論水平作為職業判斷的基礎,同時又要嚴格按照制度規定進行實務操作。《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課程以會計職業崗位對會計核算能力的要求為主線,突出會計核算業務操作。基于中小型組織將會計分為若干崗位,主要訓練出納崗位、財產物資崗位、往來結算崗位、成本費用崗位、財務成果崗位、資金崗位、總賬報表崗位等工作領域的業務操作;采用一崗一人或一崗多人形式,形成一個會計工作團隊,既分工、又協作。在組織方式上,按內控制度和不相容崗位分離原則,分為財務負責人、制單會計、記賬會計、出納、審核等崗位,共同組成一個實訓小組,定期輪換,達到掌握會計職業各個崗位、各單項技能的基本要求。
完成內容分崗、組織方式分崗實訓訓練后,獨立進行《財務會計綜合實訓》,這是會計分崗實訓在核算程序上的鞏固、內容上的更新。它基于小型組織將若干會計崗位集于一人,即一人多崗,每名學生獨立完成一套模擬資料的實訓程序。綜合模擬實驗的實習資料必須選擇有代表性企業的資料,并且進行設計加工。設計加工的目的在于將一個真實企業中可能涉及不到的業務,集中于一個典型企業,進一步增強資料的全面、系統與代表性,以收到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效果。財務會計模擬實習主要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綜合處理日常會計業務的能力,要求學生獨立利用已知資料編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使學生繼續熟練會計人員的基本技能,提高其獨立處理日常業務的能力。
(三)手工賬實訓與電算化實訓相結合
會計手工模擬實踐是基礎,它可以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和理解會計活動的全過程及其規律,而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踐是對手工模擬實驗的升華。它是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和手段,進行全面系統的會計電算化處理,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很多用人單位也將電算操作能力列為招聘的條件之一。根據社會的這種需求,在手工會計模擬實訓基礎上,利用手工模擬資料開展會計電算化模擬實訓。其方式是在上述手工完成綜合實訓資料――會計憑證填制、賬簿登記、會計報表編制的基礎上,將會計憑證輸入計算機,同時完成會計電算化的賬務處理及會計報表的編制,將兩者有機結合,相互滲透,鞏固學生會計業務的處理能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能熟練使用和掌握現代財務管理軟件,提高職業適應能力。
(四)校內模擬實訓與真賬實踐相結合
無論是財務會計單項實訓、財務會計崗位實訓、財務會計綜合實訓都是校內的模擬實訓,要實現零距離就業,需要有緊密型的實踐基地的實踐。校內外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訓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學生與職業技術崗位“零距離”接觸,鞏固理論知識、訓練職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的實踐性學習與訓練平臺。但是由于會計崗位的特殊性,校外實訓基地實際上很難讓在校學生接觸到真實、完整的會計內容。因此,在校內建立工廠化的實訓基地――會計記賬公司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 通過校內具有雙師資格、具有實踐經驗的會計教師,聘請相關企業的會計師、會計工作者共同研究建立校內記賬公司,爭取一定數量的企事業單位的支持,獲得會計業務。記賬公司可接納教師兼職頂崗工作、接受學生頂崗實踐,成為能給學生真賬實踐的基地。全真的資料,全真的操作,全真的感受,以一家典型企業的實際經濟業務為范例,讓學生按手工賬操作、電腦賬操作、納稅申報三大模塊對企業會計工作進行一系列的會計崗位工作操作。真實賬務流程、真實票據、親自參與報稅,獨立全盤操作賬務、稅務,系統地學習和掌握會計崗位所需的基本技能與專業技術,取得實際工作經驗,鞏固、綜合、強化實踐能力,實現學院職業教學、學生崗位素質培養、公司獲取盈利等的多贏。
四、結語
財務會計專業的相關課程通過循序漸進“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的實施,培養和提高學生會計職業核心能力及其綜合素質,培養出適應社會和企業一線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會計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鄭春龍.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2]蘇中天.高職院校會計綜合模擬實訓教學管見[J].財會月刊,2008(4):92-94.
[3]蔡秀勇.高職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基本形式――模擬實訓[J].會計之友,2007(23):36.
[4]沈應仙.高職財務會計課程群“一體三結合”教學模式探索[J].會計之友,2009(6):89-90.
[關鍵詞] 會計技能大賽; 教材建設;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3)20- 0093- 03
2012年教育部首次將“高職會計技能大賽”列入全國職業院校技能比賽項目,技能競賽就像一個“指揮棒”,指引高等職業教育的改革。通過技能競賽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發展”的目的”。會計技能大賽分為“會計業務手工處理環節”和“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環節”,賽題均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內容。會計技能大賽的形式和內容的要求完全與高等職業學校專業教學標準(試行)(財政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編)中會計專業的教學標準相契合,特別是充分體現了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內容和要求。具體為,在會計專業中需分別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選擇課程。其中專業核心課程中的最后一門課程是“會計綜合實訓”。“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主要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相關經濟業務進行實際操作訓練,講授財務報告編制等內容。通過本課程中的手工操作與財務軟件操作訓練,學生能夠掌握會計業務流程全過程的知識與技能”。為了達到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并且在會計技能大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全面推動財經職業教育穩步健康發展,則應在會計專業的教學中完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建設。
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建設包括確定教學目標、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應用、教材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等等。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教學方法的應用已經趨于成熟,課程中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任務趨動式教學法等教學方法,采用做中學,學中做的教學方式,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展開教學。而在我國的教學中,上課往往都是依據教材的內容開展,沒有一本得心應手的教材,則會給課程的實施帶來諸多的不便,甚至無法實現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思想。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及教材編寫的實踐,特別是在完成了“會計綜合實訓”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視頻精品課程及資源庫的建設之后,認為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應分別滿足會計技能大賽中的會計手工和信息化處理的能力要求,并且全部的業務內容應以原始憑證的形式呈現。因此,在會計技能大賽的引領下,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建設必須在完善教材建設的基礎上完善教學改革。
1 教材建設
會計綜合實訓教材應為主教材加教學課件的立體化結構。主教材的內容包括介紹企業的基本情況、企業內部的財務會計管理規定、企業的財務業務的初始數據及日常業務;教學課件部分既包括教師用課件又包括學生用課件,既包括實訓指導又包括教師用教學文件,還包括教學用不同階段的案例數據及操作視頻等。實現主輔教材相輔相成的立體化架構,分別滿足手工方式和信息化方式進行會計綜合實訓的需要。
1.1 先手工方式再信息化方式綜合實訓
按照會計專業的課程標準和全國會計技能大賽的要求,在會計專業的綜合實訓課程教學中,則應分別滿足手工綜合實訓和電算化綜合實訓的需要。使學生一方面充分感受從手工到電算化過度的強化訓練,另一方面充分感受手工和電算化的異同,為參加會計技能大賽和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筆者認為應最好在一個學期中先進行手工實訓再進行電算化實訓。在一本教材中,可以以一個模型企業的案例資料先進行手工方式再進行信息化方式實訓。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通過手工方式的實訓,學生完成從建賬、到日常業務中對原始單據的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到記賬再到年末業務的處理,直到編制會計報表并進行財務分析的全過程,把前面所學習的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等內容在這個綜合實訓課程中連接起來,對會計課程進行一次全面的復習。在這種情況下再進行電算化方式的實訓,無疑會使學生對企業所發生的各種業務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加之處理手段的改變,勢必使我們的學生大大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綜合實力。
1.2 業務出自企業兩個月的典型經濟業務
如果分別要進行手工和電算化的綜合實訓,那么案例中的業務內容和時間是需要特別地考慮的問題。一種方式是設計一套案例,分別進行手工和電算化方式操作。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通過手工和電算化的處理,分別體會同一業務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段的不同點,并且在完成業務處理后對兩種不同方式的處理結果進行核對。而其缺點在于,一本教材中一個案例只有一套原始憑證,當手工處理時需要把憑證附在記賬憑證之后并進行最后的裝訂等,而當用電算化方式進行業務處理時,案例很難有完整的內容。另外,如果用一套案例,學生所能處理的業務就會較少,也不能體會企業持續經營的特性,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再有,會計手工方式業務處理和電算化方式業務處理的流程存在較大的差異,不利于學生對不同處理方式的把握。筆者認為,可以分別設置兩個月的案例內容,其中第一個月的業務采用手工方式進行處理,而第二個月的業務采用電算化方式進行處理,并且為了讓學生對前面所學習的各專業知識進行全面的復習,可以把手工實訓的業務時間設置為年末,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復習和鞏固手工業務中從建賬到日常業務處理再到期末業務處理,還能夠全面地進行年末業務的處理,對企業的全部會計業務有一個總體的綜合的處理能力;電算化實訓的業務時間設置為第二年的年初,以一個企業的典型業務為主線,前后連貫呼應,脈絡清晰,如此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貼近企業的實際。因為,在企業中通常把財務管理軟件的使用時間安排在年初,這樣就可以方便地在系統中處理全年的經濟業務,一方面對財務管理軟件的應用會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從年末的手工業務轉向電算化處理的方法也會盡在掌握之中。
1.3 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內容
目前在職業教育教學中,對原始憑證的認知都是薄弱環節,看似已經開設了基礎會計實務、財務會計實務等課程,可是一遇到需要通過原始憑證進行業務處理時,都會覺得沒有把握。而在企業中所有的日常業務都是以原始憑證形式出現的,企業的財務及業務人員都會根據原始憑證來判斷業務的來龍去脈并進行相應的處理。在目前所能看到的會計綜合實訓課程中,基本上都是以原始憑證形式呈現業務的內容的,而在每筆業務發生時,是只列示原始憑證,還是在除了列示原始憑證之外還有一個文字的說明,每本教材的做法是有所不同的。在會計技能大賽賽題中,目前還是會對每筆業務進行一個簡單的說明,目地是讓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弄清該筆業務的來龍去脈,很容易地對業務進行正確的判斷。筆者認為,如果一筆業務是當下發生的,則不用做太多的說明,而該業務與前面的業務有聯系,特別是與以前月份的業務有聯系,只單從原始憑證中又看不出來,則應該做簡要的說明。比如,在案例中分別列示了一份采購合同(合同中列明,合同在簽訂之日生效,三日內發貨并開具發票,購買方收到貨物后次日付款),一張采購專用發票,一張轉賬支票的票根。對于這筆業務,文字的說明就是“采購材料”。而如果在案例中只列示了一張采購專用發票,一張轉賬支票的票根,沒有合同或采購訂單。對于這筆業務,如果不是本月份的連續業務,而文字的說明若只是采購材料,學生就無法判斷這筆業務有無全部驗收入庫,是采購的哪筆業務的發票等,這種情況下,題目上就要有收到的是哪筆業務的發票的說明了。
1.4 理實一體任務趨動
教材中從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到企業的日常業務全部均以任務的形式列示。學生可以在任務的完成中一邊做,一邊學習知識要點,知曉應該注意的問題,一邊進行業務處理,不知不覺中學習手工和電算化的會計業務處理的解決方案。會計綜合實訓課程應強化會計基礎能力、核心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會計業務分別在手方式和電算化方式下處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學到會計工作崗位之間的業務銜接關系和內部控制要求,以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從而完成從理論轉向實踐、從單項技能向綜合技能的過渡。教材中可以以一個小型制造企業兩個會計期間的正常生產經營發生的業務為實驗資料,以理實一體任務趨動方式,真正地培養手工和計算機結合的復合型的會計人才。全書可以設置兩個項目和兩個附錄,每個項目各包括三個任務。具體是“項目一 會計業務手工實訓”中的“任務1 了解企業基本情況” 、“任務2 處理經濟業務”及“任務3 編制財務報表并進行財務分析”;“項目二 會計業務電算化實訓”中的“任務1 系統初始化”、“任務2 處理經濟業務”及“任務3 編制財務報表” 另外的兩個附錄分別是“附錄1:全國會計技能大賽(高職)會計業務信息化處理模擬試題、附錄2:全國會計技能大賽(中職)會計電算化理模擬試題。
1.5 適用的教學課件
教材畢竟不是一門課程,教學課件不會像課程資源庫那樣,手段先進,面面俱到,但是,教材是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服務的,那么教材中的課件就應該想教師和學生之所想急教師和學生之所急。教師為了講授這門課程,除了具有相應的知識儲備之外,還應在課前備課,課中上課,課后輔導;為了保證學生能學習好這門課程,就要滿足學生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的需要。為了滿足教師備課的需要,教材中要提供完整的教學文件。包括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電子教案;為了滿足教師上課的需要要提供電子課件(教學用PPT),特別是分階段上課用的賬套(數據)備份,可以隨時調用、查看等;為了滿足教師不斷學習和解決疑難問題的需要,教材中還應提供來自于企業實踐的教師用書,從中查看綜合實訓課的準備和建議、手工和電算化方式操作的要點和答案等,查找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和軟件應用的技巧等;為了隨時和教師們進行交流,并分享教學經驗等,還應建立QQ群及答疑郵箱等,實現無障礙互聯。為了滿足學生課前預習的需要,教材中可以針對案例內容設置相應的知識鏈接,使學生在上課前能夠對將要處理的業務有一個事先的認識并進行有效的復習和預習,對上課用案例中較復雜的內容設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進行查看,對課后的復習部分,可以設計綜合實驗,讓學生不僅有一套案例的處理能力,還可以做到舉一反三。
2 教學設計
根據會計綜合實訓的教學標準和會國會計技能大賽的競賽規程內容要求,會計綜合實訓課程的教學設計包括明確教學目標和要達到此目標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以及要完成這些教學任務采用的具體方法手段,最后對該課程進行考核與評價。
2.1 教學目標
讓學生綜合運用會計理論知識和專項技能,按照實際會計崗位分工,對企業完整復雜的經濟業務,進行全面、系統地會計處理、會計核算、財務分析等。主要培養學生:在企業復雜的經濟活動中的職業判斷能力;在會計內控制度要求下的業務協同處理能力;在企業信息系統環境下的會計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在真實企業環境下的應變能力。
2.2 教學任務
2.2.1 認知企業與會計工作
按照教材內容了解企業概況,包括企業基本情況,企業組織結構。崗位設置及人員分工,產品及生產基本流程,市場與客戶;熟悉會計崗位與工作流程:包括崗位設置依據,會計主管、出納、會計及業務人員的崗位,會計基本工作流程;了解內部會計制度 包括會計工作組織。貨幣資金核算制度,采購與付款核算制度,銷售與收款核算制度,職工薪酬核算制度,固定資產核算制度,存貨核算核算制度,無形資產核算制度,成本與費用核算制度,稅金及附加核算制度等。
2.2.2 建賬
根據教材中的企業內部會計業務管理規定進行手工建賬和計算機建賬,手工建賬包括建立總分類賬、建立日記賬、建立明細賬、建立備查簿。計算機建賬包括建立會計賬套、財務分工、設置系統業務參數、建立基本檔案信息、設置會計科目、設置輔助賬、設置憑證類型、設置結算方式、輸入期初余額等。
2.2.3 日常業務處理
日常費用核算、繳納稅款核算、銷售與收款核算(一般銷售、預收貨款銷售、現金折扣核算、銷售退回、核算壞賬核算)、采購與付款(一般采購、預付貨款采購、采購退回)、收發存貨、固定資產采購、無形資產購進核算、融資核算、對外捐款核算等。
2.2.4 成本核算
水電費、修理費、計提折舊核算、職工薪酬核算、分配輔助生產費用和制造費用核算,計算與結轉完工產品成本和已銷售產品成本核算。
2.2.5 期末會計事項處理
費用與壞賬準備計提。稅費計算與賬務處理,利潤計算,利潤分配、期末對賬,期末結賬,會計檔案管理(裝訂憑證、賬簿、報表、文件歸檔)。
2.2.6 會計報表編制與財務分析
用于手工方法、Excel表和財務管理軟件中的報表模板三種方法,編制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進行財務指標計算、圖表分析、編制財務分析報告。
2.3 主要教學方法
采用項目教學法,進行分組和角色扮演,按照實際會計工作要求,開展項目實施。
2.3.1 組成小組、進行角色扮演
在上課時首先進行分組。建議每4-6人一組,組成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和業務部,假定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設置會計主管、出納、會計、采購員、銷售員和庫存管理員。這4-6個人分別承擔相應會計崗位和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小組共同完成公司的一套綜合性會計業務處理,可以進行各崗位的輪換,以便學會每個會計崗位的技能。
2.3.2 每一次課的學習過程
(1) 課程導入:回顧上次課實訓的內容并導出本次課的實訓內容。
(2) 工作準備(業務分析):做好工作準備,分析經濟業務概要。
(3) 任務部署:為學生下發任務單并強調任務要求(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任務單)。
(4) 編制計劃:根據業務描述和任務要求,編制小組詳細工作計劃(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工作計劃表)。
(5) 任務實施與過程控制:首先教師講解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流程(在教材的中列示典型業務處理流程圖),強調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由學生自主完成,教師進行個別指導。
(6) 提交成果與學生評價:學生提交完成的工作成果進行展示,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相互評價,教師進行點評(在教材的課件中列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及教師評價表)。
(7) 課堂小結: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本次課進行總結。
(8) 布置課后任務:一方面對本次實訓課內容進行復習,另一方面為下一次實訓課進行預習。
2.4 教學資源
2.4.1 實訓設施
(1) 辦公工位與崗位工牌,每小組按工位放置崗位工牌。
(2) 計算機及財務軟件。每個小組配備計算機、打印機,并組成局域網絡,安裝財務管理軟件。
(3) 會計辦公用品。每個實訓小組一套,主要包括印臺一盒、黑色記賬專用筆、紅色記賬專用筆、文件夾、資料夾等。
(4) 印章。每小組一套。包括企業的公章、財務專用章、會計的人名章等。
(5) 會計檔案保管柜。
2.4.2 學習資料
(1) 教材。
(2) 空白證賬表。銀行支票、稅務發票、記賬憑證、現金和銀行存款日記賬、各種明細賬、總分類賬、會計報表和各種納稅申報表等。
(3) 會計基礎工作規范。
(4) 會計準則及會計準則指南。
2.5 考評方法
本課程采用“綜合評價法”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該方法采用百分制,包括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兩部分,其中過程考核占60%、結果考核占40%.
2.5.1 過程考核
按學習單元或學習任務進行評價,并填寫成績表。構成成績的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工作質量、考勤情況、溝通協作情況、態度及效率等。
2.5.2 結果考核
關鍵詞:會計模擬綜合實訓 教學評價 問題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9(a)-0057-01
1 教學評價概述
教學評價指的是根據教育目標,按照一定的科學標準,運用一定科學手段,通過一定的判斷標準對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內容、環境、教學管理、師生表現等進行評價,本文所指的教學評價是對高職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隨著現代教學理論的不斷完善和教學評價體系的不斷健全,形成性評價逐漸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是在某項教學活動過程中,為了能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斷進行的評價。它能及時了解階段教學的結果和學生學習的進展情況及存在問題,獲得教學中的連續反饋,因而可據此及時調整和改進教學工作。
2 會計綜合模擬實訓的重要性及教學安排
會計專業需要很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對此,高校開展各種仿真會計實踐活動對高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用的。在會計專業中,綜合模擬實訓是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相當于會計專業的學生在正式上崗工作之前的一種綜合實戰演練。會計綜合模擬實訓通過一系列的實戰演練,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解決財問題的能力。該門課程要求建立一個類似真實的財務部門情景,并針對財務需求,劃分會計崗位,其中學生要嚴格遵守會計職業道德,并按照會計相關的工作要求和規范進行操作。在開始操作之前,要結合每一個會計崗位的需要、工作的內容、責任、義務以及職務所擁有的權限范圍,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一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訓練,每一個小組的成員要根據所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通過和其他成員的交流、配合,相互協調各方面的需要,以便共同完成會計實訓中的工作。
根據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以手工操作為主的特點,將其一般業務處理流程確定如下:建賬原始憑證處理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業務核算輔助賬管理月末轉賬期末對賬與結賬編制報表檔案管理。在組織教學過程中,把學生分組,安排每4名同學一組,組成一個模擬公司的財務部,設立虛擬部門。具體分為會計主管、出納、制單員(主辦會計)和記賬員4個崗位,明確各會計崗位與其主要工作職責,每個實訓小組內的學生,扮演各會計崗位角色的學生按照各自的職責協調工作,處理各種會計業務,同時,也便于小組開展討論學習,進行輪崗操作。
3 目前該課程評價方法存在的弊端
科學評價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對提高教學質量十分重要,合理的評價機制一方面能夠全面、系統的檢查學生在模擬實訓中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對課程的積極性和熱情;另一方面還能幫助教師認識到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以便提高教學水平。目前,我國各個高校針對這門課程制定的教學評價仍舊是傳統的評價模式,即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考核,其中平時占40%,期末占60%,而期末考核往往又只是試卷的形式,題型通常只有選擇題和業務題,由此可見,高校會計模擬實訓評價仍舊不健全,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現在:(1)評價次數只有兩次,太少,太過重視結果評價、忽視了過程評價。這樣一來就導致一些學生在平常的學習過程中,不認真,抄作業、逃課現象嚴重,而在考試之前僅需要考前突擊技能通過考試,不利于學生扎實的掌握會計專業知識。(2)忽視了實踐能力評價。在進行模擬實踐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但是在期末考試的業務題中只能反映學生理論知識的記憶程度,不能準確客觀的真是的展現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3)不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模擬實訓過程中,學生要進行崗位工作,在每一個崗位中學生能夠掌握怎樣處理每個崗位的關系,了解財務部門和企業其他部門之間的關系,學會遵守相關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規范,但是在評價過程中,這些都沒有很好的體現出來。學生在接受完模擬實訓之后,仍就不知道如何開展會計工作,不能將所學的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的操作中,不能適應社會對高級會計人才的需求。
4 采用實訓綜合評分法改進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教學評價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根據會計工作的特點和業務流程,進行過程評價、結果評價以及其他方面的評價。
4.1 過程評價
在模擬實訓中,往往是就企業一月的業務財務狀況,在操作中常采用科目匯總表的形式來登記總賬,通常科目匯總表需要每十天一編制,并登記到總分類賬。因此,每當學生做完一張科目匯總,并按照要求登記到賬簿后,就針對這次工作進行一次評價,該次評價要包括10%的組內評價,10%的自我評價以及80%的教師評價。
4.2 結果評價
到了每學期末,學生要完成財務會計報告編制、憑證裝訂、實訓成果歸檔以及撰寫實訓報告等實訓任務,以小組為單位匯報本學期中小組開展的會計模擬實訓情況,學校根據學生的匯報進行評價,結果評價除了組內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的評價,還要找一些專家和企業財務工作者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的內容包括:會計檔案、實訓報告、小組匯報等。最后學校綜合全部的評價結果對學生進行綜合的結果評價。
5 結語
總而言之,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教學的重要組成內容,因而優化會計模擬綜合實訓教學,對于提升高等院校會計教學成效和發展學生綜合會計實踐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不但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要具備極強的實踐能力,這對會計人才來說也不例外。對此,高校要重視對學生的模擬實訓鍛煉,通過仿真的財務場景,讓學生學以致用,并在實訓過程中,學習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還能培養學生同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不斷積累知識,總結教訓。同時,高校還要針對這些實訓制定一套完善的、合理的評價機制,通過學生的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以及社會評價等多方面的評價機制,來提高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從而綜合的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趙浚,沈應仙.“雙重”會計綜合實訓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3(3):93-94.
[2] 張岑.會計模擬實訓應處理好幾個關系[J].教育教學論壇,2013(3):209-210.
[3] 尤敏.談改進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評價[J].經濟視角(中),2012(5):134-135.
[4] 陳娟娟.會計綜合模擬實訓.中手工會計與電算化會計實踐教學探討[J].商情,2012(41):223-224.
關鍵詞:中職學校;技能訓練;教學過程
大多數中職學校生源是初中畢業未考取普通高中的學生,他們生文化基礎薄弱,知識水平較低,對理論知識的學習缺乏持久力,對自身的期望值較低,人生目標不明確。但他們較為好動,比較活躍,動手能力較強。針對中職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操作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中,應充分發揮中職學生較為好動、比較活躍、喜歡手工制作的長處。
一、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
對操作技能訓練的興趣,是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技能訓練,并在穩定而樂觀的情緒中增強學習活動的原動力。
1.創設學習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激發學生對操作技能訓練課程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創設操作技能訓練的學習情境。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參觀,也可以在學校操作技能訓練場地進行教學時,模擬企業生產一線的生產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課堂管理。
2.讓學生充分享受勞動的快樂和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在操作技能訓練課上,指導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提前加工完成的作品,讓學生觀看,使學生產生加工同樣作品的動機。注意觀察并發現學生在訓練中取得進步,并給予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系統的實訓以前,老師先鼓勵并帶學生去作簡單有代表性實物,鼓勵學生只要好好地學下去,一步一個腳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趕上和超過老師,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培養“我能”的心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精心備好操作技能訓練課
指導教師的備課工作要求,概括起來主要是:領會大綱,吃透內容,熟練操作,目的明確,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時間合理,講練結合,精講多練,檢查指導,因材施教,方法得當,有問有答,總結概括,條理清晰,板書工整,教具齊全,管理嚴格,安全第一。
1.備教學內容
正確理解實訓大綱和實訓教材,是實訓指導教師的基本能力之一。教師要根據實訓大綱和實訓計劃的要求,確定實訓內容;要充分理解操作技能訓練教材內容,找出重點和難點內容。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內容,歸納出方法、步驟、動作要領和技巧及注意事項。
2.備實訓對象
想要實訓有的放矢,需要了解學生以下基本情況:①學生的文化知識基礎;②學生的專業理論、技能基礎;③學生的畢業崗位要求;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興趣;⑤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
三、規范實訓課教學過程
1.實訓課前的準備工作
首先對實訓的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平時對學生性格、愛好以及動手能力的掌握情況,將學生合理地分成幾個小組,使每一個小組在技能訓練中能夠團結協作,動手能力強的能帶好動手能力差的,從而提高整個教學效果。
2.強調操作安全,介紹課題內容,講解工藝方法,演示操作要點
在操作技能訓練課程的教學中,一定要保證學生的操作訓練安全地進行。因此,首先要強調課題操作中的安全問題。然后介紹課題內容,講解課題所涉及到的工藝方法和加工注意事項,演示課題的操作要點。
3.指導各個小組編制加工工藝文件,完成工件的加工
在做完上述工作后,指導教師巡回指導各個小組開始編寫本課題加工工藝文件。在這個過程中,指導教師應解答學生提出的疑問,并給出合理的建議。每個小組的加工工藝文件編制完成后,指導教師應對文件進行檢查,指出文件中存在的問題,并由學生小組進行修改。接下來各個小組進行工件的加工。
4.評價各個小組的成績
上述教學過程結束后,實訓老師要用5至10分鐘的時間對各個小組組內分工協作情況、編制的工藝文件和加工工件的質量進行評價。
5.清理實訓場地,養成文明生產的良好習慣
操作技能訓練課的最后,實訓老師要及時組織學生小組將工、量、刃具按文明生產的要求進行歸類、擺放,恢復操作前的狀態。然后將訓練設備擦拭干凈,并進行合理的保養。最后情操訓練場地,保持實訓場地整潔干凈。
6.課后作業――完成實訓報告
實訓結束后,要求學生完成課后作業,即寫出本次訓練的實習報告。實習報告的內容包括:實訓題目、任務要求、實訓過程、實訓總結等。
探討、研究中職學生實訓課的教學,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作為一名中職教師應從專業實訓課的特點出發,結合中職學生的生源特點,注意積累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學生技能水平中心,不斷提高技能實訓課的教學質量。
模具拆裝實訓目的
模具拆裝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綜合實訓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對模具典型結構設計安裝調試有全面的認識,為理論課的學習和課程設計奠定良好的基礎。
2. 模具拆裝實訓的要求
掌握典型塑料模具的工作原理、結構組成、模具零部件的功用、互相間的配合關系以及模具安裝調試過程:能正確地使用模具裝配常用的工具和輔具;能正確地繪制模具結構圖、部件圖和零件圖;能對所拆裝的模具結構提出自己的改進方案;能正確描述出該模具的動作過程。
二、模具拆裝實訓前的準備
拆裝的模具類型 常見注射模具一套。
2. 拆裝工具 游標卡尺(大小各一套)、內六角扳手(公制)、橡皮錘、螺絲刀子等常用鉗工工具。
三、實訓地點
實訓樓二樓刀具實驗室。
四、模具拆裝時的注意事項
拆裝和裝配模具時,首先應仔細觀察模具,務必搞清楚模具零部件的相互裝配關系和緊固方法,并按正確的方法進行操作,以免損壞模具零件。
2. 分開模具前要將各零件聯接關系做好記號。
3. 不準用錘頭直接敲打模具,防止模具零件變形。
4. 導柱和導套不要拆掉。
5. 畫出模具的裝配草圖和重要的工作零件圖。
6. 模具拆裝完畢要清楚模具的動作過程及每個零部件的功用。
五、裝配步驟及方法
確定裝配基準
2. 裝配各組件,如導向系統、型芯、澆口套、加熱和冷卻系統、頂出系統等。
3. 擬定裝配順序,按順序將動模和定模裝配起來。
六、實訓報告要求
(1)按比例繪出你所拆裝的模具的結構圖和工作零件(上模、下模)圖;(計算機繪圖、手工繪制均可)
(2)詳細列出模具上全部零件的名稱、數量、用途及其所選用的材料;若選用的是標準件則列出標準代號;
(3)簡述你所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動作過程);
(4)簡述你所拆裝的模具的拆裝過程及有關注意事項。
(5)對模具拆裝實訓的體會和收獲進行總結(要求300字)。
拆裝的塑料模具的類型、結構和工作原理
類型: 注 塑 模 系列——斜頂模
結構圖
工作原理:
將已熔融狀態(即粘流態)的塑料注射入閉合好的模腔內,經固化定型后取得制品的工藝過程。
注射成型是一個循環的過程,每一周期主要包括:定量加料—熔融塑化—施壓注射—充模冷卻—啟模取件。取出塑件后又再閉模,進行下一個循環。
凸模
凹模
模具拆裝實驗注意事項
1、模具拆裝時,注意上下模(或動定模)在合模狀雙手(一手扶上模,另一手托下模)注意輕放、穩放。
2、進行模具拆裝工作前必須檢查工具是否正常,并按手用工具安全操作規程操作,注意正確使用工量具。
3、拆裝模具時,首先應了解模具的工作性能,基本結構及各部分的重要性,按次序拆裝。
Abstract: For accounting professional,practice teaching is the necessary step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nd professional judgments,as well as a necessary means to make the students meet the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market,and reach the employing standard of employing units. The concept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kspractice teaching arrangements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build a structured,well-targeted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framework and to protect its reasonable implement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status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and builds overall framework of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and explains organiz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essentials of practice teaching taking the case of four basic accounting practices.
關鍵詞: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框架;構建
Key words: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overall framework; build
0引言
2007年教育部、財政部的“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育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加強實驗、實踐教學改革[1]。“社會責任”理念也要求教師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一方面要將一批有創造力的學生培養成研究型人才,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為各行業培養實用型人才。對于會計學專業而言,實踐教學是學生運用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專業判斷的必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適應就業市場需要,達到用人單位用人標準的必經途徑。
1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現狀分析
1.1 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高校教師多自學校畢業即任教,理論功底扎實,實踐經驗缺失;長期以來,教師普遍重視理論課的備課和教學,對于實踐課,很少有充分認真的備課過程。以致于教師自已對實踐技能掌握不牢,對實踐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不能解釋,更談不上對學生進行啟發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如何去進行判斷,尋找正確的答案。
1.2 實踐教學環境制約校內實習缺少對與會計主體外單位的環境模擬;校外實習一是實習基礎難找,二是接納能力有限,三是實習崗位單一[2]。編排合理,內容經典的實踐教材一書難求。諸多不利影響了高校的實踐教學質量。
1.3 實踐教學體系不能滿足培養需要從目前各高校開設的實踐計劃上看,其一,實踐內容大多以在一般工業企業為例,缺少對特定行業(如金融企業)會計實踐。有的高校還取消了會計手工模擬實習,這對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了解會計信息的輸入和處理、輸出過程極為不利。其二,單課程實驗較多,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銜接,各自為政,沒有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其三,實踐教學體系沒有根據高校的定位進行設計,教學研究型大學體系與研究型大學、高職教育沒有區別。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諸多不足,原因有主觀的也有客觀的。解決問題要“綱舉目張”,本文就實踐教學中的“綱”――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進行探討,并以四項基本實習為例說明實踐框架的組織實施。
2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框架的構建
2.1 實踐教學分類筆者認為,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可分為基礎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兩類,前者為必修,后者為選修。創新性實踐包括指導學生參加商業計劃大賽,大學生挑戰杯比賽,進行社會調查及指導學生對會計某一專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撰寫論文等,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基礎性實踐包括單項課程隨堂實驗,單項課程實驗室實驗,綜合實訓,以及畢業實習等環節,這些是每個學生畢業時都需要掌握的基礎。在組織過程中,經過恰當的教學,同樣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提高其職業判斷能力。可這些實踐教學環節并非簡單羅列,各環節之間有著邏輯的先后順序。因此,有必要對各教學環節進行分析,提出一個整體框架。下文主要對此進行探討。
2.2 實踐教學整體框架構建本文結合南華大學會計系實踐課程設置,對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分析,并整合成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框架(見圖1)。
從圖1可以看出,會計實踐教學分為兩類,一類為基礎實踐,一類為創新實踐。
基礎實踐教學中,又分為四個前后緊密聯系的階段。
2.2.1 課程隨堂實驗教學階段。在理論教學完成后安排。教師先把具體的操作方法與技巧介紹給學生,然后指導學生親自動完成。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并結合在實際操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講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2 單項課程實習階段。是針對會計學專業主干課程(如基礎會計學,成本會計,財務分析,財務管理等)完成之后,在校內實驗室進行的基礎性實習,運用本門課程的內容進行分析,并寫出實習報告。
2.2.3 綜合實訓階段。這一階段,我們堅持手工模擬實習與會計軟件實習相結合,一方面,是因為對于南華大學這類教學實踐型學生而言,學生畢業后面對的會計工作環境,可能是計算機環境,也有可能是手工環境;另一方面,手工模擬實習能讓學生清晰得看到會計數據的中間處理環節,從而對會計信息的生成有深刻的感性認識。綜合實訓階段,我們還安排了審計實習,審計實習雖然是從形式上看,雖然是審計課程的單項實習,但由于其內容的綜合性,因此安排在綜合實訓階段。
2.2.4 畢業實踐階段。綜合實訓結束后,學生掌握了會計的基本理論與實務,理解了會計處理的標準和操作規范,并形成初步的職業判斷能力。此時,再進入畢業實習中的校外實習基地實踐,就能有的放矢,迅速將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結合起來。同時,學生也可以評價實習企業的會計處理,學習與工商稅務部門及與企業其他部門溝通的方式。這一畢業論文是本科學生四年學習的總結與升華,也是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在指導畢業論文時,并不能簡單的視為基礎實踐或創新實踐,指導應因人而異。
3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框架的組織實施――以四項基本實習為例
張五常曾指出:“任何學術都是從幾個單元的基礎互輔而成,然后帶動千變萬化的應用。學得越精,所知的就越基本。若忽略了課題之間的連貫性,就不得其門而入。”[3]會計實踐亦是如此,在組織實施別要注意各階段的聯系。
3.1 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整體框架實施要點高校會計學專業每種實踐教學都應包括:實踐教學的目的,實踐項目設計,實踐指導手冊,實踐環境布置及實驗總結與評議等,并通過相應的形式組織實現。會計實踐教學整體框架組織實施的要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3.1.1 統一的目標體系。實踐教學整體框架的總目標是讓學生運用理論,掌握會計行業操作規范。階段實習有階段目標。隨堂實驗是檢驗學生對理論的初步理解;單項實習讓學生認識會計,財務管理及成本會計操作流程;綜合實訓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系統的解決問題并進行模擬操作;畢業實踐則是將學生與社會聯系起來。
3.1.2 統一的實踐基礎資料。世界是一個整體,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為了方便教學,會計才會分為基礎會計,成本會計,中級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進行講解。最終,學生要對會計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因此,在實踐教學安排中,相關的實踐基礎資料要統一,并據此編寫各自指導手冊。
3.1.3 統一師資培訓安排。除各課程的隨堂實驗由任課老師負責外,對于參加其他幾個階段實習指導的老師,要進行統一培訓。使指導老師清晰了解每個階段的實習目標,實習內容,實習流程和實習考核方式。
3.2 會計四項基本實習的組織實施下面以南華大學會計系的四項基本實習為例,說明整體框架的組織實施流程。四項基本實習指會計學專業學生的認識實習,會計手工模擬實習,會計電算化實習和審計實習。
3.2.1 會計認識實習在《基礎會計學》課堂教學中,主講教師將賬、證、表掃描,利用多媒體教學向學生展示了會計所用的載體,并在隨堂讓學生做了填制憑證,過賬等實驗,但學生對于會計循環缺乏系統認識。會計認識實習彌補學生認知不足。該實習屬于第二階段――單項實習,時間安排是《基礎會計學》結課后的數周,其目標是加深學生對會計循環的認知。在實習組織中,南華大學會計系組織學生到實驗室查閱以前年度學生手工模擬實習所形成的檔案。閱讀前,指導學生本次實習的重點在于了解會計數據從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再到總賬、明細賬,最后經過分類匯總,形成會計報表上的信息整個流程;引導學生去追蹤具體某些業務的來龍去脈;提示學生注意觀察會計實務中會計信息的載體。
3.2.2 手工模擬實習與會計電算化實習手工模擬實習歷來是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的重點,是學生對所學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主干課程的綜合運用,以培養學生的職業判斷。該實習中,學生3-4人為一組,分別模擬主管,會計,出納等崗位,實習過程中實行定期輪崗,共同完成一家企業從建賬到編報會計報表手工操作全過程。該項實習教學關鍵在于實習環境的布置。教師負有指導學生,模擬銀行,稅務機關部門等職責。
手工模擬實習結束之后,學生可以根據同一套資料,通過財務軟件來進行處理,從而比較兩種模式下的區別與聯系。湘潭大學實行的“雙重會計實習”[4],北方民族大學實施的“手工+EPR軟件財務會計校內實習”[5]的組織實施正是如此。
3.2.3 審計實習審計實了審計實踐指導書之外,還需要有被審單位的基本資料。審計中的詢問等方法,需得到被審單位的配合。渤海大學李玉珍認為應給學生一套特殊的賬,有意識地設計有代表性的案例,讓學生去審計[6]。但我們從會計師事務所和歷屆畢業生反饋信息來看,事務所一般不會將風險大的項目安排給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審計實習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各種審計程序,并規范地編制審計底稿。因此,在本項實習中,我們安排各小組交叉審計本班同學在前述手工模擬實習中完成的財務檔案,包括各種明細賬、總賬、憑證和報表等,同時,教師模擬銀行,客戶等外部單位,接受函證并回函。學生在審計過程中,對賬簿有疑問的,可立即與被審方聯系。各組執行審計程序,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同時可以互相查證被審小組在手工實習環節是否有錯誤。
這四項實習中,所用基礎資料統一。如06級學生進行手工模擬實習,再經過電算化實習驗證實習結果,該學期審計實習以手工實習結果為基礎進行交叉審計。修改后的手工實習資料又可作為07級學生的會計認識實習資料。組織實施難點在于實習所用教材的選用。教材應以會計事項為單元,從多個維度還原每個會計事項,讓手工會計處理,ERP中的輔助核算及管理所需信息,審計調查等實習能從中調用數據,各取所需。然而,市場目前還沒這樣的教材,為此,南華大學會計系組織自編了一套。
學生在完成實驗室的實習后,進入企業進行校外實踐和畢業論文階段。這部分實踐組織另文規范,在此不再探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z].教高(2007)1號.
[2]樊千.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探索[J].中國大學教育,2008,(2):81-82.
[3]張五常.讀書的方法[M]. 香港:花千樹出版社,2000,(5).
[4]黃昌勇,陽杰.雙重會計實習模式探索[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6,(4):60-62.
關鍵詞:會計實務教學;“雙肩并行”模式;會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23X(2011)11-0217-03
在高校,會計專業課程主要是“先理論教學,后實務教學”,即先教授比較基礎的會計學原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等課程,再教授中等難度的成本會計、管理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實務、經濟法等課程,然后教授比較深奧的稅法、財務管理、高級財務會計、高級成本會計、高級管理會計等課程,另外還教授一些在內容上和行業上有交叉的課程,比如統計學、納稅籌劃、銀行會計、國際貿易實務等課程,在最后才教授會計實務的課程和進行生產實習。如此安排從傳統觀念上來理解,有一點“重理論,輕實務”的味道。從反映的教學效果來看,會計的專業課程單靠課堂教學,并不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而畢業前的會計實務教學往往被看做是走馬觀花,更不利于學生系統、連貫、全面的掌握會計業務。筆者認為,要想提高會計教學的質量,必須改變這一教學模式,必須足夠重視會計實務教學,要走會計理論教學與會計實務教學“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
一、會計實務教學和“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的概念
(一)會計實務教學的概念
關于會計實務和會計實務教學的概念目前尚無定論,但傳統觀念理解會計實務是指企業具體經濟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包括手工和電算化等,而會計實務教學就是指進行會計業務模擬手工操作的教學,一般是對工業制造業企業的會計業務進行模擬,也包括會計業務在模擬的財務軟件上的操作等內容。具體的講,在講授完所有會計理論課程后,老師開始教授會計業務模擬手工和電算化操作課程,而學生在學習完全部的會計理論知識后,再進行的會計手工賬和會計電算化的會計實踐的練習,甚至有些學校都不安排會計電算化練習課程。
筆者認為,根據會計工作非常強的技術性和綜合性,我們應重新認識真正意義上的會計實務和會計實務教學的概念。
首先我們來定義一下會計實務(或者叫會計工作)。在實際工作中,一個企業無論大小和人員的多少,它的會計部門承載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你拿單子我下賬”的工作了,如今的會計工作已經被定義為一項管理工作,會計工作的內容可以涉及企業的進銷存系統、生產系統、日常辦公管理系統、決策管理系統等等,會計部門不但要有其特有本質功能,有時也必須具有企業資源調度功能,日常辦公功能,甚至決策功能。
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轉變對會計實務教學觀念的理解,把會計實務教學定義為在教授學生會計手工和電算化記賬的基礎上,與報稅實務、審計實務、企業日常經營管理實務和會計職業道德實務、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實務、會計職業技巧等知識全面的結合,進行全方位長時間仿真模擬練習與實踐。這樣才能培養出良好的會計人才,才能使學生在畢業后馬上勝任復雜環境下的會計工作。
(二)“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的概念
“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要平行安排理論教學課程和實務教學課程。一方面要求老師在授課時,在進行理論授課后,馬上根據理論授課內容進行實務授課;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學習時,在學會理論知識后,馬上根據理論知識動手去模擬操作練習。這種教學模式,在機電專業教學、計算機專業教學、物理化學專業教學等理工類專業教學上已經運用非常廣泛,為什么呢,因為學生學習理工類知識時,如果不通過去做實驗,學生很難理解和記住這些內容,而且這種教學都是在學生上完理論課后,馬上安排實驗課。那么,會計專業教學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教學模式,即會計專業課與會計實務訓練課結合開設的“雙肩并行”的教學。
二、會計實務教學的重要性
要想足夠重視會計實務教學,我們必須了解會計實務教學重要在哪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社會的各個方面對會計人員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要想成為一名高水平的會計人才,就必須具有較高的理論修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強烈的法律意識,較強的動手能力。這幾個條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但是,會計實務教學不應該單純的被理解為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會計實務課程不是單純的教會學生作憑證、登賬簿、出報表,會使用財務軟件。會計實務教學應該具有更廣泛意義和重要性質。
(一)通過會計實務教學可以使學生充分理解和吸收會計的理論知識。
有句老話叫做“理論從實踐中來,實踐又被總結到理論中去”學習就是這樣,其實我接觸到的很多人都認為工作能力是在工作中不斷提高的,有時候回想起老師課堂上教的知識點,當時不是很理解,等到工作當中接觸了才知道是怎么回事。會計實務教學就是會計教學的第一步,有時候就是這樣,老師在課堂上孜孜不倦的講授一個知識點,而學生在課堂上由于不能第一時間聯想到該知識點而沒有聽懂,開始聽不懂后邊也就聽不懂,這行下去就形成了惡性循環,對于學生來說后面的課程也就“泡湯了”,而會計實務教學能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它能夠幫助學生第一時間呈現該知識點,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這就給學生下一步的學習奠定了基礎,所以說會計實務教學與會計理論教學是不行該分開的。
(二)通過會計實務教學可以規范學生的會計工作行為
我們在會計理論學習時,要學習會計學科知識、會計職業道德知識、相關法律法規知識、會計操作知識,那么我們在會計實務學習時,也應該包括會計職業道德實務和會計相關法律法規實務。有一部分學生在會計手工賬的練習中抄襲他人,為了應付而“偷工減料”這就是嚴重違反會計職業道德和相關法律法規的現象,應該被及時糾正,如果放任就會把這個習慣帶到工作中去,這種行為就是違法行為,嚴重的會帶來重大的經濟損失,甚至追究其刑事責任。老師對這種行為聽之任之就是對學生的嚴重不負責任,對社會的不負責任,是一種變相的犯罪。那么老師如何更好地糾正學生的種種錯誤呢,一般情況下都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問,或者出一些選擇題和判斷題,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對大部分學生的教學效果并不好,或者說大部分學生并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具體去做,這樣我們就必須通過會計實務教學讓學生去體驗實際的工作環境。如果及時跟進會計實務教學,并且在學生學習時,老師第一時間把學生體現的不良行為糾正,這樣對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三)通過會計實務教學可以使學生提前進入實際工作狀態
無論是專科學生還是本科學生,甚至研究生,學校培養的學生,都應該到相應專業工作的第一線工作,也就是說出了校門的學生應該馬上能夠勝任一線的工作,甚至可以說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尤其是職業技術學院培養
出來的學生,出了校門就是一個技能好手,不應該在工作之后再一點一點地適應那些基礎技能。所以說,我們在會計教學的時候就應該把學生的專業技能教好,同時也要讓學生的專業技能練好。而往往把學生教好也許是比較容易的,例如,課程結束后,老師出卷子,學生考一個及格分就一切“OK”啦,但是“讓學生練好”就沒有下文了,當然這里說的“讓學生練好”肯定不是說復習題(或是練習冊)練得好,而是一門學科或者是一種技能的實際操作。會計理論教學可以出一份考試卷子,但是實際的工作狀態是考試卷子給不了的,因為在考試卷子里體現不出人與人之間的那種微妙關系,為了使學生畢業后就馬上能夠勝任工作環境,進行會計實務練習模擬出真實的工作環境,應該是學生提前進入實際工作狀態必不可少的一步。
(四)通過會計實務教學可以使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單純的會計理論學習是枯燥的,而沒有理論只有實務的會計學習又是盲目的,只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會計學習才是完整的,是充滿活力的。充滿活力的會計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老師的教學效果就會提升到最高。
(五)通過會計實務教學可以提高教師會計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當然,如果使會計實務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步進行,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出一個最好的實際工作環境,這對教師各方面要求是很高的,因為教師不僅扮演著一個教師的角色,而且他還必須扮演這一個企業的財務部門負責人或者是企業負責人的角色,甚至也可能需要扮演稅務機關工作人員的角色,這樣對教師有很好的激勵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
三、會計實務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會計教學長期以來遵循著同一個方式已經很長時間了,目前很多高校也都在嘗試進行改革創新。我個人認為“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是切實可行的,但是目前的問題還是出在會計實務教學環節,下面我就結合我個人在這方面的一點教學經驗,提出幾點建議。
(一)采用反復會計實務實訓教學形式
相信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有的知識或技能只要一看就忘不了,有的知識需要反復的學習、練習才能掌握。對于會計學習也是如此,除了極個別人外,學生要想全面的徹底的掌握會計知識,肯定不是一看就會,應該有一個練習的過程,但是會計專業學制較長,包含的知識有很豐富,學生在學習時會有學會后面的知識而忘了前面的知識的現象。這樣會顯得學生掌握知識不嫻熟。為了應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采用反復實訓的方法。我們可以通過隨堂實訓,即對課堂理論學完就練;期末綜合實訓,即對本學期知識點進行綜合實訓;最后綜合實訓和會計電算化實訓,即對學過的所有會計知識進行實訓和會計電算化綜合練習。這樣設計會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反復練習同樣知識點,這樣就能夠使其更嫻熟。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雙肩并行”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培養實訓師資隊伍。
(1)聘用教師時,選用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會計人才來擔任;
(2)鼓勵教師進修或脫產學習,補充實踐知識的不足:
(3)強化會計教師的終身學習思想,把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化;
(4)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聘請職業會計師來校任課或舉辦講座,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等,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還可以對在校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三)會計實務教學應該融入多能力實訓
在會計理論教學時,我們開設的課程是比較多的,但是在會計實務教學中,往往只針對會計的專業知識進行實訓,這樣做其實沒有公平的做到“雙肩并行”的教學。會計實務教學應該在內容上加入稅務、工商、財政、事務所等政府行政部門和社會監督部門的實務業務內容。“稅務”要介紹具體詳細的納稅申報工作,甚至稅務機關的組成結構,有問題找哪個部門都應該傳授給學生。“工商”要介紹公司在經營過程中涉及工商局的事項,例如企業工商注冊事項,工商監管檢查事項,工商年鑒問題。“財政”要介紹對會計人員資格任職情況,繼續教育情況,還有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監管情況的內容。“事務所”要介紹企業與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師事務所的業務情況,包括企業在何種情況下,在何時間段,進行審計工作,如何配合審計工作,等等。除此之外,還應該在會計實訓中加入辦公能力實訓,職場能力實訓,心理素質實訓等。
(四)開展綜合競賽
有些時候,通過開展比賽可以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記住和運用知識,但是目前“會計比賽”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都是在單一環境下的單一會計知識競答比賽,參與的學生也只是少數,也不能模擬真實的工作情況。針對這一弊端,我特制定“你做賬,我來評,他來查”的競賽模式。
第一步,“你做賬”就是指由第一組來扮演企業會計角色,在特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會計工作,包括完成全部會計資料,納稅申報,向企業經營者提供財務分析報告等;
第二步,“我來評”就是指由第二組扮演注冊會計師及其會計師事務所的角色,對第一組學生的財務成果進行審計,并代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
第三步,“他來查”就是指由第三組扮演稅務專管員和稅務機關角色,對第一組的財務成果和納稅情況進行稅務稽查,及第二組出具的審計報告進行檢查,并代表稅務機關對稅務稽查工作進行總結,并出具稅務稽查情況說明書。
第四步,由老師評委分別對三組同學的完成情況進行打分。
計算機實訓報告格式【范文一】
一、實訓目的
1、 貫徹堅強實踐環節和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增加學生對專業感性認識的深廣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為后續課程奠定較好的基礎,計算機實訓報告。
2、通過實習,開闊學生眼界和知識面,獲得計算機硬件安裝和系統維護的感性認識。
與此同時安排適量的講課或講座,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培養學生良好的學風。
3、實習中進行專業思想與職業道德教育,使學生了解專業、熱愛專業,激發學習熱情,提高專業適應能力,初步具備職業道德觀念。
4、通過對專業、行業、社會的了解,認識今后的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使學生確立學習方向,努力探索學習與就業的結合點,而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實訓內容
實習的主要內容為計算機硬件組裝,故障檢測,bios系統的設置,簡單硬件故障的排除,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系統的安裝與備份,系統還原,軟件的安裝與調試,系統維護等,并撰寫實訓報告,實習報告《計算機實訓報告》。
此次實訓由專業教師陳莉莉、梁金宏同志負責。
此次實訓主要安排以下幾個方面的任務:
1、 計算機硬件工作原理的了解,硬件之間的相互協調性了解。
2、 計算機硬件組裝,故障檢測與排除。
3、 bios系統設置
4、 硬盤的分區與格式化
5、 系統的安裝、備份、還原
6、 常用軟件的安裝與調試,系統維護。
7、 撰寫實訓報告。
第一節:計算機組裝維修
1.1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1.1.1 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組成
一個完整的計算機系統是由計算機硬件系統和計算機軟件系統兩部分組成。
硬件是計算機的實體,又稱為硬設備,是所有固定裝置的總稱。
它是計算機實現其功能的物質基礎,其基本配置可分為:主機、鍵盤、顯示器、光驅、硬盤、軟盤驅動器、打印機、鼠標等。
軟件是指揮計算機運行的程序集,按功能分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
如圖1.2.1所示。
1.1.2 存儲程序控制的基本概念
“存儲程序控制”的概念,是美籍匈牙利數學家馮 · 諾伊曼等,如圖1.2.2所示。
于1946年提出的設計電子數字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思想,概括起來有如下一些要點:
1. 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裝置和輸出裝置五大基本
部件組成計算機,并規定了這五個部分的基本功能。
2. 采用二進制形式表示數據和指令。
3. 將程序和數據事先放在存儲器中,使計算機在工作時能夠自動
高速地從存儲器中取出指令加以執行。
這就是存儲程序概念。
這樣一些概念奠定了現代計算機的基本結構,并開創了程序設計的時代。
半個多世紀以來,雖然計算機結構經歷了重大的變化,性能也有了驚人的提高,但就其結構原理來說,至今占有主流地位的仍是以存儲程序原理為基礎的馮 · 諾依曼型計算機。
如圖1.2.3所示。
結果
1.1.3 計算機硬件各部件的主要功能
計算機系統的硬件主要是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等幾部分組成。
由于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三個部分是信息加工、處理的主要部件,所以把它們合稱為“主機”,而輸入、輸出設備及存儲器則合稱為“外部設備”。
又因為運算器和控制器不論在邏輯關系上或是在結構工藝上都有十分緊密的聯系,往往組裝在一起,所以將這兩個部分稱為“中央處理機”(cpu)。
計算機實訓報告格式【范文二】
實習目的: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設計專題的主要內容,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并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實習任務:
對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歸納總結,并查閱資料為畢業設計做準備。
實習內容:
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作為信息載體的計算機日益顯露出其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今社會已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將成為新世紀的主導產業。
伴隨計算機的逐步推廣和使用,計算機已在科研、生產、商業、服務等許多方面創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徑。
我們應該盡快使用現代化管理設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中的廣泛使用,改進了統計手段,改革了統計方法,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并將為開創學生信息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創造條件。
目前,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來進行報表處理,檔案管理,文書編輯,信息查詢,綜合分析。
手工方法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劣勢,使人們慢慢意識到管理現代化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科技手段。
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數學方法、系統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論方法、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等科學方法,而先進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服務。
電子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學生信息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已經開始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各種多種信息管理。
管理現代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
近幾十年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綜合性越來越強,現代化科學技術也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分化,不斷綜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體的微觀、宏觀方向進軍。
現代化管理的內容很多,關系很復雜,它包括人、資金、物質、信息和時間等諸要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是人。
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處于雙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動性。
可見人是現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學生信息管理在整個復雜的管理大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現代化管理的實施需要協調發展,學生信息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統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也需同步進行,才能使現代化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起到放大和增產的作用。
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使從事管理工作由原來憑個人或少數人的經驗作決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內在規律的科學高度辦事,做到物質與精神相結合,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現狀和未來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
至于先進的科技手段,除科學地運用原有的生物、化學、物理、機械等手段外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服務。
研究學生信息管理,必須研究這個系統所處的環境,即研究政治系統,經濟系統,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統,人物系統和大管理系統對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影響以及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反影響。
離開周圍的事物,去研究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是注定要失敗的。
所謂系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
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在系統理論中,系統分析是指對系統性能的理解。
系統最佳化是系統設計成綜合的內容。
系統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或優化,把傳統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并使之數值化。
用系統工程來分析系統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學生信息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目前尚無統一的說法。
根據我校學生信息管理的工作的現有材料和工作特點分析來說,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我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
1.確定學校紀,校規
2.確定獎罰制度
3.開學注冊、學雜費用
4.異動情況
5.班級管理
66.畢業
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有關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的有關理論資料,提高對管理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嘗試去利用計算機來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的現代化。
比如現在有些學校和學生信息管理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從事計算機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從事多年學生信息工作的老師的幫助,他們:
首先,開發了“學生信息技術管理”軟件系統。
其次,將學校學生的檔案內容的所需數據,存儲在計算機的磁盤里,需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方便地進行查詢、檢索、維護,還可以將有關數據打印出來。
第三,還用計算機進行了日常辦公現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時收集、加工、整理、存貯、檢索新的變化數據。
使其學生信息管理初步實行計算機化,讓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中得到初步應用。
使管理者總是根據準確、及時的信息來進行決策,實現管理。
只有計算機才能將現代化社會中,成倍增長的信息量,進行及時收集、加工、整理、貯存、檢索、傳遞、反饋給決策者。
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即:(1)對輸入的學生信息數據,進行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求解各種問題。
(2)對學生信息進行加工來解決各種數據處理問題,為決策者在決策時提供依據。
(3)對學生信息管理的各種資料數據和計算機順序,具有記憶存貯的能力。
實踐證明,當管理的信息量和復雜程度達到某一限度時,即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必須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計算機技術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和存貯等,可以使用學生信息基礎信息,高效、合理、恰當地管理。
這樣,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隨著計算機的應用、發展而不斷完善,計算機在學生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為如此,實現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信息管理工作效率。
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學生信息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般來說,計算機在學生信息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有:
(1)計算機能夠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價值的學生數據;
(2)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新的學生數據;
(3)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加準確的學生數據;
(4)計算機能夠比人處理更多的學生數據等等。
正因為如此,我們利用計算機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學生信息系統,即計算機學生信息系統,其主要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處理、存貯學生信息,大幅度地提高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時掌握整個學生管理系統的全面情況,提供系統的準確的學生信息,可以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及各項管理制度與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種加工處理了的學生信息,適應新形勢對教職工隊伍提出的新要求,幫助選擇方案,實現優化決策。
當前,不少單位對于計算機的應用還僅限于簡單的單機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任務的復雜、用戶的需求,其應用還會更加廣泛。
總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今天我們運用計算機進行了學校學生信息管理的初步現代化的開發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它把教師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精力從事創造性的管理活動和其它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去;它能使決策、計劃和其它管理活動更加科學、精確、靈活。
因此,建立計算機學生信息管理系統是一種客觀發展必然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的,人才開發管理的加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促進使用計算機的學生信息管理現代化。
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
關鍵詞:業財融合;實操訓練
一、什么是“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指的是財務部同其他業務部門建立親密的合作關系,打破原來部門各司其職的現狀,讓財務部參與到業務部的數據分析過程,其中涉及業務經營活動內容,以此提及科學的、合理的建議。業財融合,作為財務部門業務延伸,幫助部門價值鏈重構的一種方式,是財務、業務、信息三者融合的重要表現。就2018年的中國會計研討會上,便有提及業財融合的概念,目的是幫助指導老師參與到教學創新與教學變革,為會計人才的培養奠定理論基礎。業財融合的好處在于,能利用會計實踐教學來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做好會計職業定位,并努力開展實踐教學改革工作,以此增強學生的業財融合能力,避免學生在崗位就業中,存在財務不知、業務不懂,無所作為的尷尬處境。[1]
二、為什么要進行“業財融合”
(一)內因:企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企業管理扁平化,崗位規模與業務內容的拓展,企業面臨的風險增多,管控意識遍地開花,業財融合能幫助企業增加其利潤渠道。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尋找到發展契機,就務必要學會成本降低、提高經濟水平,繼而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從財務到業務是日常管理的步驟,只有從源頭加強與實現開源節流,方可優化各流程,了解到成本與費用變化的主要原因,方便知道后續工作業務開展的內容。
(二)外因:新技術應用的外在推動
大數據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是現代管理職能改變的關鍵。信息技術的優勢,在于節省企業成本,優化企業系統,特別是企業各類數據工具的使用,使得信息化系統能符合各類標準、各種用途的數據報告。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對會計人員提出的要求
(一)強化溝通能力
會計在企業中的作用,是為企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不同于業務員是為了公司業務著想。會計人員是實現業務與會計連接的基礎,只有強化業務人員的交流,掌握同其交往技巧,方可實現業務與會計之間關系融洽,解讀財務數據背后的業務概念。會計人員的溝通能力,將是財務部、業務部掌握實用信息,提高其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基礎。
(二)提升專業能力
財務會計隸屬于報賬型會計。會計人員依據業務內容記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出具會計報表,要完成基本的對賬與核算工作。僅對其基本賬務處理、財務核算等專業能力提出了要求。管理會計隸屬于經營性會計,其主要職責是會計決策、會計考核以及會計控制等,注重對未來發展的規劃。會計人員務必要掌握一定的會計知識,精通成本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管理會計報告和分析、內部控制等管理會計專業知識。業財融合的好處在于,財務是業務晴雨表,業務是財務發展的重要表現。會計人員只有主動參與到管理會計之中,方可了解行業會計的發展情況,從管理者角度出發,掌握對行業的預測能力、戰略定位能力、風險投資能力與管理咨詢能力乃至稅務籌劃能力等。[2]
(三)提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業財融合同現代化信息技術是緊密聯系的。業財融合通常是基于財務信息化的基礎上,建立合理的、符合企業常規的流程,實現數據與信息的整合工作。會計人員只有不斷適應行業的發展,方可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為企業的財務管理出謀劃策,提高企業的經濟價值。一方面,會計工作者加強學習,讓信息技術成為提高技能的工具,而不是被現代技術所淘汰。另一方面,會計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能,便能在技術交融過程中積極進取,讓信息技術為自己服務,讓自己在會計工作中實現自我價值,提升自我。
(四)學生的溝通能力得到提升
基于業財融合的角度分析,財務人員參與到企業銷售業務活動范疇,是為了支持業務的有效開展。業務人員能準確應用財務信息,并得到相應的財務支持與幫助。就實際處理來看,財務部與業務部通常是無法互相理解,由此,有必要進行“業財融合”。讓財務知識融入到業務管理之中,好處在于:第一,促進財務部與業務部之間的理解,避免各自為政的情況;第二,財務部說服業務部改進工作內容,是其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3]
四、“業財融合”理念在本門課程中的體現
(一)企業經營及會計核算實操訓練課程設計
本課程較好地將教學理論與社會實踐融合,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主動參與其中,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融合。就整個實踐來看,學生務必要親身經歷,按照自身的角色扮演,來負責市場營銷、采購管理、庫存管理等多項管理的職責,并完成相關任務。通過業務運營、財務數據分析、財務決策分析,學生能感知企業管理的流程,比如企業的原材料投入、產品產出與產品銷售等。從學生參與培訓的角度,充分了解企業的財務狀況、營銷狀況等。實踐過程中,逐步檢驗學生的財務能力,比如資金運籌帷幄能力、財務賬單處理能力,乃至對整體公司的運營掌握能力等。學生在參與培訓的過程中,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勢必能提升其自身的決策能力與風險把控能力,乃至是團隊合作能力。
(二)實踐教學模式的轉變
本課程主要是實現從教學生學習會計,到學生主動去掌握會計知識,獲得會計技能。教師利用寒暑假時間,主動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了解企業業務處理基本流程,實現通過實踐活動提升專業技能,從而引導學生從經營管理層角度深入了解企業財務數據。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逐步創設良好的環境,方便學生開展角色扮演,讓學生在實踐中逐步提升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同時學生能增強其團隊合作意識,并在實踐過程中熟知業務內容與業務流程,乃至企業的價值鏈,較好地解決在工作中可能面臨的諸多問題。只有回歸現實工作情境,才能體現“業財融合”在實際工作中的價值。
(三)學生通過崗位分工,明確相應的責任
通過模擬企業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企業工作中能擔任出納、總賬會計、財務經理等職位,就此類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與了解業財融合的益處,同時提升其學習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學習興趣。就實踐教學活動中,我們能將課堂逐步延伸到實訓公司。
(四)加強仿真實訓,提升業財融合效果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專設采購部、宣傳部、財務部、人事部、資產部等各部門,學生憑借自身的興趣,參與到工作中去。同時班級成員將依據部門劃分成不同小組,每個小組成員都各司其職,并在模擬崗位上擔任自己的崗位職責,另外崗位實施輪崗制,讓本專業所有學生更加全面地關注各部門崗位職責與崗位細節。通過上述方式,讓學生能在其崗位工作中,了解到自身職責,并逐步掌握崗位實踐技巧與方式。與此同時,在業財融合的基礎上,建立起新型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為學生傳授企業運營、財務管理等知識,解決過去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能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體驗,提高學生在學習中的實踐能力與職場適應力,以此實現高職院校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培養。[4]
(五)細化部門教師指導流程
1.采購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采購部經理以及采購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采購部經理制(修)訂《采購部崗位職責》、《采購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采購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工作;(4)指導采購部人員進行商品詢價工作;(5)在資產部對商品進行編號前,指導采購部人員完成商品定價工作;(6)指導采購人員填寫費用報銷單,做好費用報銷工作;(7)對采購工作中的典型案例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2.銷售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銷售部經理以及銷售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銷售部經理制(修)訂《銷售部崗位職責》、《銷售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銷售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工作;(4)指導銷售部經理制定本學期銷售計劃以及銷售實施方案;(5)定期核查銷售臺賬、督促銷售人員做好商品入庫以及出庫登記工作;(6)每月末指導銷售人員對存放于銷售部商品進行盤點清查,指導銷售人員編寫盤點報告;(7)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已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3.宣傳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宣傳部經理以及宣傳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宣傳部經理制(修)訂《宣傳部崗位職責》、《宣傳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宣傳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指導宣傳人員擬定本學期宣傳活動方案(包括宣傳時間、活動形式、活動具體內容);(5)指導宣傳部人員做好宣傳活動的實施和總結工作;(6)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4.財務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財務部經理以及財務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財務部經理制(修)訂《財務部崗位職責》、《財務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財務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指導財務人員進行日常的賬務處理工作以及期末結賬、盤點等工作。(5)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5.資產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資產部經理以及資產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資產部經理制(修)訂《資產部崗位職責》、《資產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資產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指導資產部成員對新品進行編碼;(5)指導資產部人員對直銷組庫存商品進行月末盤點,并編制盤點表;(6)提醒資產部人員盤點時注意清查貨物的保質期,如發生賠償責任,協助資產部人員對責任進行劃分;(7)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6.人事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人事部經理以及人事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人事部經理制(修)訂《人事部崗位職責》、《人事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人事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指導教師協助人事部人員不斷完善崗前培訓PPT,并做好實訓人員崗前培訓工作;(5)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7.監管部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監管部經理以及監管部工作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監管部經理制(修)訂《監管部崗位職責》、《監管部工作流程》等部門相關制度;(3)指導教師對監管部人員進行崗前培訓;(4)指導監管部人員做好監管部相關日常工作;(5)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8.手工賬實訓指導流程(1)指導教師參與手工賬實訓部門人員的選聘工作;(2)指導教師指導實訓部工作人員做好實訓人員小組分工(4人一組),并選出每組組長;(3)指導教師負責制作手工賬實訓PPT、并做好手工賬實訓培訓工作;(4)協助實訓部人員做好手工賬的檢查工作;(5)指導實訓部人員做好實訓部相關日常工作;(6)對工作中的典型問題進行收集和整理,以書面形式交由案例開發小組進行案例開發。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背景下,會計教育將掀起一場革命,高職教育要想在這場革命中把握機會,凸顯自己的辦學特色,則需要通過教學改革的方式來實現。在改革的過程中,應與業財融合趨勢相結合,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形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打造“雙師型”隊伍,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使我國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社會所需的應用型、全能型的會計人才。
參考文獻:
[1]郭永清.中國企業業財融合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7(15):47-55.
[2]梁慶海,劉桂濤.基于業財融合的會計人員轉型思考[J].財會學習,2018(20):94-95.
[3]謝湊多.業財融合視角下會計實踐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8(12):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