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音樂素質教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方面,素質教育對音樂教學具有一定的促進的作用。受到人文科學的影響,不同的地域、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特征,正是這種不同的文化特征才能創(chuàng)造出不同風格的音樂。因此我們在學習音樂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地理、歷史、民俗等有關的人文科學知識,用這些在音樂中學到的來充實自己的文化素質,陶冶情操。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我們的學生需要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也要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同時,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我們不斷地豐富自己的知識,在這種不斷地學習中,我們的音樂也可以得到提高。另一方面,音樂教學也對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影響。第一,音樂教學可以培養(yǎng)人們高尚的道德品質和思想感情,而在素質教育中也強調要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所以,音樂教學在素質教育中的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有利于我們人格的健全發(fā)展,有利于我們未來的發(fā)展。第二,音樂教育可以激發(fā)青少年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正是我們我國素質教育的目標。
二、在素質教育中發(fā)展音樂教學
我國的素質教育是以培養(yǎng)提高受教育者的知識能力、品質等基本素質為目的進行的教育活動。而音樂教育是對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在當前我國提倡素質教育的環(huán)境下,我們的音樂教學應當以鼓勵為主,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的教學中,從而實現(xiàn)師生的互動。第一,營造音樂氛圍,培養(yǎng)音樂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而這種思維在音樂教學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學應當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只有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才可以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真正成為主體,而不是那種被動的參加教學的方式。想象力在人類的實踐活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而且是人的智力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個想象力豐富的人,在他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會有異于他人的想法,會用自己的較強的想象力來創(chuàng)造出不同的作品。第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可以從以下的幾方面著手:一,通過音樂表演教學,來提高學生的素質。在音樂表演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親身參與到教育中,真正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學??梢詾閷W生舉行文娛晚會,組織學生參加文藝表現(xiàn),發(fā)揮學校的作用。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美感與情感。審美是音樂教學的核心,只有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才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音樂作品,讓同學們對音樂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這種交流中提高音樂素養(yǎng)。三,以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在音樂課堂中,不僅僅的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可以在音樂課堂上鼓勵和指導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來獨立的創(chuàng)作,在這種不斷地創(chuàng)作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的融入音樂教學。第三,在音樂教學中提高身心健康素質??茖W證明,音樂教學可以提高人的身心健康,陶冶人的情操,愉悅身心。所以,在學生緊張的學習之余,可以通過音樂教學使同學得到放松,使學生在課堂上精力集中,提高學習的效率。
三、結語
在以往高中音樂教學中,常常采取相同的考核內容、統(tǒng)一的考試要求與評價標準,以“一把尺子”來評價每位同學,而忽略了學生個性特點與原有基礎,就有可能扼殺了他們的個性與潛能。如有的同學擅長器樂,卻不善舞蹈;有的學生擅長舞蹈表演,卻不善聲樂、演奏……倘若在音樂考核時,教師只憑學生某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予以評價,顯得隨意、不全面。而素質教育注重“全體發(fā)展”與“全面發(fā)展”,力求發(fā)掘每位同學的優(yōu)勢與特長,讓每位學生均能釋放音樂潛能,有所收獲與進步。
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在高中音樂考核時,教師要改革現(xiàn)有考核評價制度,打破音樂課程考核內容與標準的絕對化,尊重個性差異,由“知識能力考核”轉向“全面評價”,避免考核變成一種形式與任務,遠離音樂教育本質與素質教育要求。如根據(jù)音樂課程特點,既對學生在音樂常識、音樂欣賞、器樂與歌唱等方面的評定,考核音樂基本技能。同時,也還要重視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個性發(fā)展等方面的考核,將單一的考核內容轉變成綜合音樂素質測定。如設計“我與音樂”等話題,讓學生書面表達自己對音樂的認識與感受,關注他們體驗與評價音樂的情感。另外,考慮學生的音樂基礎,制定分層性的考核目標、選擇性的考核內容,讓學生結合自身條件,揚長避短。而后教師再結合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進步幅度,調整評分標準,以便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信心,使其保持學習動力與熱情。
二、創(chuàng)新考核方法,“單一考試”變?yōu)椤熬C合評價”
由傳統(tǒng)音樂課程考核形式看,通常是筆試(理論性試題)與口試(學生唱歌與表演)。這樣的評價方式單一而枯燥,標準較為統(tǒng)一與絕對,偏重結果,以考試分數(shù)為評量尺度。這樣,雖然可看出學生某方面的學習效果與素質,但很難反映出不同智能優(yōu)勢與綜合藝術素質,容易抹殺他們的個性特點,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動力與熱情,與素質教育倡導的“育人為本”,建立發(fā)展性評價體系,開發(fā)學生的智慧潛能,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是相違背的。因此,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進行高中音樂課程考核時,教師要豐富音樂考試手段與方法,探究更具綜合性、深受學生歡迎的考核形式,由“單一考試”變?yōu)椤熬C合評價”,讓音樂考試變得更靈活有趣,幫助學生更好的展示自我,張揚個性。
如①整合指定、自選與抽簽的考試方式。比如者規(guī)定若干測試主題,同學抽簽選取測試題目,再結合自身特長與智能特點來自選表現(xiàn)方式,譬如自彈自唱、以曲填詞、自編自蹈等;②組合表演或編演短劇的考核方式。如期末考試,可組織戲劇表演: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自選主題,自由組合,融入多樣音樂形式與項目,比如舞蹈、小品相聲、器樂等,進行戲劇競賽表演,并將競賽情況按存入學習成長檔案袋,納入期中與期末考核成績之中。由考核現(xiàn)場來看,同學們熱情高漲,準備充分,帶來了豐富多彩的表演內容、多元新穎的音樂組織形式,突顯了他們的智慧才能、協(xié)作表演能力。此外,還有音樂分析短文、觀察記錄等形式,多視角考核學生,使其在音樂考核中感受音樂之美與樂趣。
三、拓寬評價主體,“單邊武斷”轉向“多元評價”
在傳統(tǒng)高中音樂教學中,考核主體趨向單一化,通常是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側重技能考核,帶有較多的片面性、獨斷性、隨意性,而少了些許民主性與互動性。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考核與評價并非單邊武斷,而是多邊互動與對話協(xié)商,要打破“老師說了算”的考核弊端,將學生家長、社會以及學生等主體引入評價體系,讓考核變得更民主化,更具互動性與多樣性,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生主體意識與個性發(fā)展。因此,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要拓寬考核與評價主體,尤其是增加學生自我評價,從過去評價主體的“單一化”逐步向“多元化”轉變,更公平、更公正、更全面的評價學生,以考核促進師生交流互動,以評價提高學生自我反思能力。
如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音樂內容,組織諸如音樂作品賞析、討論、音樂會等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評與互評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自我管理意識與自我評價的能力。如《高山流水志家園》的欣賞教學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設置情景與情節(jié),明確人物,配樂戲劇表演。每組表演后,其他小組則予以點評,最后師生進行綜合評價,選出最佳編劇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以及最佳表演獎等等,得到一定的分數(shù)。而后在期末考核時,教師再根據(jù)每組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給他們加上相應的分數(shù)?;蛘卟扇 皩W習檔案袋”的方式,將學生自評、家長評價、生生互評、老師評價等有機結合起來,兼顧學習過程與結果,進一步保持與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學習熱情。
關鍵詞: 音樂教育 人文關懷 素質教育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認為只有經(jīng)過“樂”才能達到人格完善的境界,因此提倡禮樂并重,并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的育人成才規(guī)律。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也是提倡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其中對藝術的欣賞和理解也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是高素質人才不可缺少的方面;音樂教育所帶來的心靈的啟發(fā),恰恰是音樂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人文精神的領悟,從而提高音樂審美能力,從優(yōu)秀的音樂中獲得情感體驗和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成為當代音樂教育的一個重點。由此而見,“音樂不僅僅是音符、節(jié)奏和旋律的簡單組合,它既包含了人類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一種充滿著思維力量的展現(xiàn),又包含了一種深刻的思考,促使人們懂得透過音樂作品去理解人生,品味人生,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詮釋美”。用音、用藝術的美去引導人們思考,能夠主動地、充分地使其感性和理性、情感和理智得到協(xié)調共處,使其多方面得到較好的發(fā)展和完善。
人文精神是一種人文的關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xiàn)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fā)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獨特的精神文化。而音樂作為人類所創(chuàng)造和不斷發(fā)展的一種藝術形式,其核心正是透過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宣揚人文的精神,倡導“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宣揚人文精神。關注學生的生活態(tài)度,對人和事物的情感意識和價值取向,以及寬容樂觀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這些都體現(xiàn)了在音樂教育中宣揚人文精神的必要性[1]。
從音樂教育的過程來看,學生們通過學習音樂知識、欣賞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培養(yǎng)對音樂深層次的理解,激發(fā)學習興趣、讓音樂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帶給更多的愉悅。與此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與人為善的品質和愛國報國之心,具有自強、自立、自理的生活能力,且具備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正確理解人類美好的生活。以學生為本,注意個性發(fā)展,提倡學科交融,弘揚民族教育,拓展教育的人文渠道必將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使人類的優(yōu)秀人文知識成果和其所蘊涵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人生態(tài)度、審美情趣、思維方式內化為受教育的品格。要求養(yǎng)成學生的良好個性與品格,滿足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使其個性得到發(fā)展與完善,提高注意力,培養(yǎng)想象力,進而極大地實現(xiàn)賞析的人文教化作用和審美功能[2]。
由此可見,人文教育與音樂教育兩者是相互交融的,人文教育熏陶的是全面的人性,而音樂教育則造就學生的藝術審美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能力,兩者的交融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精神品質,如:第一,真與善的交融引發(fā)出巨大的精神動力??茖W求真,人文務善,求真要求人們遵循客觀實際及其規(guī)律;務善應體現(xiàn)對人與社會的終極關懷。求真務善的交融,在教學上相互融合有助于學生樹立高度責任感。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人們就會擁有永不衰竭的積極向上的強勁動力,從而促使內心深處激情的升華,以迸發(fā)出藝術創(chuàng)造力。第二,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工作能力要求工作者不僅有高潔的人性作動力,而且要有非凡的靈性作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突出表現(xiàn)為善于學習、善于思考、積極實干。學習是基礎,思考是關鍵,實踐則是根本,三者的緊密結合是我國教育一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博于問學,明于睿思,篤于務實,志于成人”的傳統(tǒng)成為典型的范例。音樂與人文交融,對于人們工作能力的提高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完備的知識基礎,另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這主要體現(xiàn)在科學思維的保證、藝術的原創(chuàng)性和良好的實踐能力上。
音樂的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充滿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有著迥異的風格,既表現(xiàn)著人類各式各樣的文化,又記錄著人類思想的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各不相同,觀看或聆聽中國各族的音樂作品,可以讓學生知道不同民族有著不同的音樂風格和特色,也在對音樂的學習中接觸到各族的文化,同時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無窮魅力。這無疑對培養(yǎng)學生愛家、愛祖國的人文意識有著很大的幫助。
柏拉圖曾說:“音樂教育是至高無上的,因為任何事物都不能像節(jié)奏與和聲那樣深達人類內心深處并給予最強烈的震撼?!保?]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應將音樂銘刻于心,正如所言,音樂之力量在于它不僅僅是某些音符的組合、某些演奏技巧的表現(xiàn),而是音樂中所蘊涵的音樂家對外在世界和人類內心世界的一種探索。長期以來人們只關注音樂課程的外在價值,而忽視了音樂課程的精神實質,人文精神才是音樂中精華的東西。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處處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育觀,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精神。新時代的音樂教育在于培養(yǎng)有著正確人生觀和價值觀、健全的人格、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的新一代人才。這要求我們應該讓人文精神成為音樂教育的靈魂并貫穿到音樂教育中去,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陳俊光.音樂教育中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4,24(4):399-342.
課題名稱:
試論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積極影響
學生姓名:
系 別:
音 樂 系
專 業(yè):
音 樂 學
指導教師:
一、綜述國內外對本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說明選題的依據(jù)和意義:
《中國教育政策和發(fā)展綱要》指出:“當今世界風云變幻,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世界范圍的經(jīng)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從這個意義上說,誰掌握了21世紀的教育,誰就能在21世界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zhàn)略地位?!痹诮裉爝@個異彩紛呈的世界里盡管人們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但舞蹈仍以其獨特的美的表現(xiàn)傳達著人類共同的享受,共同追求的情感。它為我們展現(xiàn)的人類心靈深處的情感不僅為特定民族所接受,而且也引起全人類心的共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與外部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學生可以通地藝術這一窗口領略到世界各國的文化,共同體驗對人類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真善美的渴求和人生的珍重。學生感受到自身的情感的波動和他人情感的交流,形成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于自己和他人,以審美的態(tài)度對于社會和生活,從而有利于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互動和團結,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求。
長期以來,我國舞蹈教育的價值曾被人們所低估,許多人認為,舞蹈能力的培養(yǎng)只對少數(shù)將來要專門從事舞蹈工作的人是必需的,對一般的學生來說只是點綴,中國的小學教育一直到大學教育從來沒把舞蹈課列入課程中,只有少數(shù)條件較好的學校在課外活動中加入一些舞蹈活動內容。面向21世紀的時常經(jīng)濟和技術革命的挑戰(zhàn),學校不但要重視素質教育,更要從學校的教學內容的課程體系,以及觀念上加以改革,讓舞蹈教育徹底溶入心理素質教育中,且充分發(fā)揮它的積極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基本內容:
1、舞蹈、心理素質的含義。
2、舞蹈教育對中小學生的作用。
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目前中小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存在的問題。
2、如何通過舞蹈教育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
三、研究的步驟、方法、措施及進度安排:
1、網(wǎng)上、圖書館搜集相關資料;
2、請教指導老師陳文紅副教授,確定選題方向;
3、與同學共同討論本課題,互相交流意見;
4、寫好開題報告;
5、根據(jù)已選題目進一步搜集資料,并擬好論文提綱;
6、論文寫作;
7、論文修改并定稿。
進度安排:
1、依據(jù)論文參考選題,作好論文先期搜集工作;
2、選題,寫開題報告;
3、開題報告定稿,接受畢業(yè)論文任務書;
4、論文寫作階段完成初稿并接受論文中期檢查;
5、修改論文階段;
6、論文答辯。
四、主要參考文獻:
[1] 王國賓,平心,矯立森.關于舞蹈美育與素質教育的研究[C].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352-375.
[2] 朱培科,馬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的必要[J].舞蹈,2019,(3):48-49.
[3] 探索舞蹈藝術教育對少兒素質教育的作用[EB/OL].
,2019-03-22 .
[4] 淺談兒童舞蹈教學中的素質教育 [EB/OL].
,2019-11-22.
[5] 安潔.素質教育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作用[J].音樂天地,2019,05.7-9.
[6] 楊仲華,溫立偉.舞蹈藝術教育[C].人民出版社,2019.293-294.
[7] 隆蔭培,徐爾充. 舞蹈藝術概論[C].上海音樂出版社.2019-03.
[8] 劉沛譯.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J].舞蹈,2019,(4):36.
[9] 武霞.淺談如何在舞蹈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D].2019.
[10] GB/T 7-303-06069-3,教育心理學考試大綱[S].
五、指導教師意見:
簽名:
六、教研室意見:
論文摘要:舞蹈教育作為陶冶心靈的藝術,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用舞蹈培養(yǎng)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更深層的意義。通過對舞蹈教學的實踐發(fā)現(xiàn),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作為意識形態(tài),舞蹈總是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審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賞和娛樂的藝術形式,也具有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
世界著名舞蹈教育家特德·肖思說過:“我認為真正的舞蹈教育也是人的全面教育——他的身心、情感將在舞蹈中獲得滋養(yǎng)、熏陶和鍛煉?!蔽璧附逃鳛樘找毙撵`的藝術,具有獨特的素質教育功能。用舞蹈培養(yǎng)高品位的“文化”人,是舞蹈教育推動素質教育的更深層的意義。
我作為一名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通過對舞蹈教學的實踐發(fā)現(xiàn),舞蹈教育與素質教育密切相關。舞蹈是以經(jīng)過提煉、組織和藝術加工的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xiàn)手段,表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作為意識形態(tài),舞蹈總是鮮明地反映出人們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的審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賞和娛樂的藝術形式,也具有宣傳教育的社會作用。
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為目的,以提高國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身體心理素質為宗旨的基礎教育。如何通過舞蹈教育推動大學生素質教育,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以舞蹈教育推動德育教育
我國著名舞蹈家吳曉邦曾經(jīng)說過:“藝術以它的感染力去培養(yǎng)人們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質,鼓舞人們的樂觀主義和進取精神?!蔽璧副硌萁虒W,能夠發(fā)展大學生對生活情感的客觀體驗,讓他們能夠掌握運用一定的舞蹈藝術形式表達情感。舞蹈創(chuàng)作教學能夠激發(fā)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以舞蹈教育推動智育教育
在舞蹈教學中,大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自身專業(yè)技能的提高,更多的是對潛能的全方位開拓與挖掘。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tài)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它可以豐富學生的想象與觀察力,舞者必須進行仔細觀察,才能領悟到其韻律、風格、特點。舞蹈從體裁、主題、表現(xiàn)形式等都是豐富多彩的,學生在舞蹈的學習、排練、表演過程中都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力、思維想象力和對音樂舞蹈的感受力與表現(xiàn)力。
三、以舞蹈教育推動體育教育
美國著名舞蹈家沃爾特·特里說:“把舞蹈素材用于教育,去發(fā)展身體肌肉,調整肌肉,保持身體平衡;舞蹈練習、舞蹈節(jié)奏。用于治療,可以幫助受傷的肉體和挫折的心靈復原。舞蹈在這一方面便是一種鍛煉了?!?/p>
首先,舞蹈教學訓練可以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體形和姿態(tài),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育。其次,舞蹈教學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再次,舞蹈教學與訓練還可以提高學生身體的協(xié)調性、柔韌性、靈敏性、靈活性。舞蹈教育之所以是有顯而易見的體育教育功能,是因為它不僅可以強健學生體魄、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m而且在增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觀念,培養(yǎng)堅韌的意志品質、健康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協(xié)作精神,激發(fā)和強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沖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審美能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 轉貼于
四、以舞蹈教育推動美育教育
舞蹈教學是推動審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最好的途徑。舞蹈藝術審美的過程是經(jīng)過人的大腦的形象思維方式并伴隨人的情感體驗完成的。在實施舞蹈教育的過程中,學生通過對舞蹈韻律的把握產生抒情、聯(lián)想與想象,從而喚起美的感覺,美的欲望,美的理解,進而起到美育的作用。持之以恒的美育教育,有助于大學生形成自身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道德情操美,使學生的外在形體和內心人格形成美的統(tǒng)一。
舞蹈教育的欣賞教學。能夠培養(yǎng)大學生的藝術審美情趣,并形成審美經(jīng)驗和審美能力。舞蹈是依靠千姿百態(tài)的人體動作來塑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因而人們稱舞蹈為人體動作的藝術。它集人體動作、音樂、服裝、色彩、舞臺美術、燈光和情節(jié)于一體,又是一種表情性的時空藝術。舞蹈中的動態(tài)與造型,恰恰證明了“舞蹈是活動的雕塑,流動的畫卷”這一名言。
總之,高校舞蹈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為了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專業(yè)的舞蹈家,而是把它作為一種審美教育、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提高舞蹈欣賞水平,最終送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提高新一代的藝術素養(yǎng)。
由于舞蹈藝術教育以全體性、全面性、主動性為宗旨而展開,它不僅作用于受教個體,而且作用于全體大學生,它不僅從審美的角度引導大學生,而且從審美的諸多方面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的修養(yǎng)。舞蹈藝術教育能夠調動大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使大學生獲得一門專門的藝術技能,并且在體能上得到鍛煉,意志品質上得到磨練,智力上得到發(fā)展。同時,豐富情感,提升人格,凈化心靈,提升大學生的藝術素質和藝術感悟力。
隨著社會對全面素質人才的高度重視與需求,尤其是在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發(fā)之后,正確認識舞蹈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將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提高,確實具有獨到的、顯著的、無可替代的功效。
參考文獻:
[1]王繼恩,舞蹈培訓中家長心理的探測與引導[J],舞蹈,2006。(06):14。
[2]杜燕,淺談舞蹈藝術培訓與少兒全面發(fā)展的關系[J],青海教育,2005,(23):33。
[3]吳紅,舞蹈的作用與影響[J],今日教育,2007,(06):45。
[4]賈建文,舞蹈人才的培養(yǎng)[J],河北教育,2005,(15):35。
[5]李濤,淺析舞蹈的教育作用[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6,(05):58。
[6]劉鈞,談訓練與少兒的生長發(fā)育[J],藝術廣角,2000,(03):63。
關鍵詞: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1-0254-02
在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它有著非常強烈的感染力,可以直接作用于人心,使其多種素質整體躍升。音樂對人的心理也有著很大的影響,有助于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自身境界,陶冶情操,使人性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音樂來源于生活,同時又為生活增添色彩,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缺乏藝術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要實施藝術教育,音樂課就顯得非常重要。音樂教育是通過唱歌、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欣賞等富于情感的音樂形象對學生進行的美學教育,它對于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情操的養(yǎng)成等都有獨特作用。
1.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重慶市是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以山而聞名,有"山城","霧都"等之稱。開縣、梁平、巫山、云陽等是重慶市東北部偏遠的區(qū)縣。經(jīng)濟和各個方面的發(fā)展自然不如那些臨近主城區(qū)的區(qū)縣。這次去到了梁平的偏遠山區(qū)支教的所見所聞,而對重慶市農村音樂教育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見。
1.1音樂師資隊伍緊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雖然每年都有一部分音樂院校畢業(yè)的學生分配到了農村,但大多留在條件較好的縣城或城鎮(zhèn)中心學校,不愿前往農村任教。許多農村小學建校幾十年也不曾有過一個音樂教師。由于多年來傳統(tǒng)思想的禁錮,音樂教師成了可有可無對象,他們認為音樂是人人都可教的課,音樂教師當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紛紛改行,使本來就缺乏的音樂教師就更加缺乏。
1.2音樂教師素質低。在鄉(xiāng)村音樂教師師資力量中大部分是當?shù)孛褶k教師。缺乏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沒有一個對音樂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多種思想的禁錮下使農村音樂教師缺少自主與自信, 缺少創(chuàng)新探索, 更缺少思想和心理上的解放。當面臨音樂教學上的困難, 選擇的不是努力提高自身的音樂素質、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探索適合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之路, 而是因循守舊、敷衍塞責。這一現(xiàn)象嚴重制約著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發(fā)展。
1.3音樂教學設施嚴重不足。教學設施是學校教學工作得以正常開展的重要保障,同時又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物質基礎。農村經(jīng)濟落后,財政收入困難。地方政府在教育上投入很低,在音樂教育上的投入更是少。許多學校沒有最基本的音樂設施,更別說專業(yè)的音樂教室、多媒體設備、鋼琴等。各種設施不完善,教學條件得不到保障,成了開展音樂教學的阻礙。
1.4音樂教材與實際不符?,F(xiàn)在的音樂教材都是城鄉(xiāng)統(tǒng)一發(fā)放,教材的內容與農村教學現(xiàn)況嚴重不符。許多老師的自身水平不高,無法教授專業(yè)知識,學生也因多年來的影響對于音樂知識不感興趣。而音樂教材當中卻多是一些樂理知識,面對著復雜的音樂教材,讓許多教師也無能為力。這也是為什么農村學校的音樂課變成了唱歌課的原因之一。
1.5缺乏自信心,感知能力低。在和孩子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夠大膽,大多為成績優(yōu)良的孩子。這些孩子嚴重缺乏自信心,從來沒在公共場合唱過歌,所以就非常怕。有一部分學生雖然非常喜歡音樂,但對于音樂知識卻一無所知。即使有條件好好上一堂音樂課,下面的學生也是云里霧里不知所向。更多的學生喜歡看動畫片聽流行歌曲。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和長久以來農村教育模式的根深蒂固,音樂教學效果也與新課標規(guī)定相差甚遠,從而無法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2.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
2.1經(jīng)濟原因。近年來人民的生活經(jīng)濟水平越來越好,在各個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城鄉(xiāng)之間的差距依然很大,特別是文化上的差距。重慶群山環(huán)繞,農村因交通不便,資金不足等多種原因,許多文化娛樂設施未走進農村家庭。農村小學每年的教育資金有限,沒有多余的資金來購買一些基本的音樂教學設施。
2.2社會原因。在廣大農村中,音樂是毫無地位可言的。平時休閑時聽聽音樂唱唱歌是可以的,可是要把音樂放在課堂上,就是不務正業(yè)的表現(xiàn)。在廣大農村中他們認為,喜歡音樂都是成績差的表現(xiàn),只有數(shù)學語文成績好你就是驕傲。所以在農村中家長都不會支持自己的孩子學習音樂。
2.3學校不重視的原因。雖然我國正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并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大多數(shù)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和領導的教學觀念,應試教育依舊主導著各個學校。由于音樂成績不加入統(tǒng)考中,這讓許多學校找到了突破口。農村小學的各個條件都落后于城市一大截,為了追趕,以至于許多偏遠山區(qū)學校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即使安排了音樂課也只是為了應付上級領導的檢查,毫無意義。這是一個素質教育的時代,音樂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中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更加要注重農村教育的發(fā)展,農村教育又數(shù)音樂教育尤其重要和落后。
3.由農村教育現(xiàn)狀而引發(fā)的思考與對策
3.1更新教育觀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想改變這長久以來的觀念,應大力倡導新的音樂教育理念。各級教育部門的領導,更要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把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提到日程上。要嚴格按照《音樂教育大綱》和《音樂課程新標準》來執(zhí)行實施。
3.2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音樂教師專業(yè)素質。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緊缺是農村音樂教育發(fā)展緩慢的首要問題。由于農村中小學師資緊缺,教學設施簡陋等諸多問題。首先我們要穩(wěn)定現(xiàn)有的音樂師資隊伍,加強音樂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音樂教師的素質。把熱愛音樂基本能勝任音樂教育的本土教師進行定期專業(yè)培訓,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用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加快加緊培訓兼職音樂教師,使他們具備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提倡頂崗支教,讓更多的高等師范校和中等師范院校的學下到農村教育事業(yè)中,這樣有助于他們了解農村基礎音樂教育。因此,要幫助他們樹立到農村去發(fā)展的觀念,幫助他們克服思想上的負擔和困惑。另外,相關部門對這樣的畢業(yè)生在生活上要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3.3增加農村音樂教育的資金投入,改善教學條件,提高音樂教師的待遇。小學音樂教育中,音樂教學設施是確保音學教學正常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各學校應加大音樂教育的投資,置辦相關音樂器材,音樂教學設施。條件稍好的學??梢赃m當配置一些高檔樂器和教具,如鋼琴、風琴、多媒體音像設備以及打擊樂器,名族樂器和西洋樂器等。條件較差的偏遠山區(qū)的學校也應配置一些音樂教學基本教具,如電子琴,音樂播放器等。音樂教學設施的不斷完善才是農村音樂教育健康發(fā)展的有利條件。
教師待遇差是農村學校留不住教師的重要原因之一。條件越艱苦越差的地方,待遇往往也越差,試問有幾個不愿意待在舒適又有好待遇的地方。農村廣大的音樂教師在職稱、晉級、專業(yè)教學、社會環(huán)境等方面都受到了許多不公正的待遇,這使得許多農村音樂教師工作倦怠。各級領導應提高對農村音樂教育的認識,統(tǒng)一思想,真正從內心重視音樂教育,給音樂教師以足夠的重視,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穩(wěn)定教師的音樂教學工作。
3.4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適合農校小學音樂教育的途徑。目前的各種音樂教材音樂資料都是依照城市化的標準來制定的,這對于長久以來忽視音樂教育的農村來說,教材內容過于偏深。音樂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特長,在不破壞學生興趣的條件下,適當加入一些音樂基礎專業(yè)知識。教學內容上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單純唱歌模式,注重學生全方位的培養(yǎng)。同時可以根據(jù)當?shù)貙W生的基本情況制定出適用于他們的音樂課程標準。
3.5創(chuàng)建一個音樂美育的環(huán)境。學校上下課的電鈴聲,可以用小段音樂來代替。孩子們的課外活動通常是打鬧嬉戲,經(jīng)過課間十分鐘的"奮戰(zhàn)",學生們的情緒難以很快平靜下來。而優(yōu)雅的音樂聲較急促的鈴聲更可平靜學生的情緒。課間,學校也可在廣播中播放適合小學生欣賞的歌曲和音樂,既不多占用其他時間,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減少打鬧,上課時就有更多的精力放于學習上。
開展校園藝術活動,鼓勵學生多多參與 。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和興趣參加,教師應從旁指導。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可以使學生得到學習鍛煉、施展才華的機會。讓學生積極參加音樂社會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和課外實踐活動緊密的結合起來,激發(fā)他們的音樂才能,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常年忽視,作為老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們參加各類音樂活動,把它作為讓學生走進音樂了解音樂,并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一條重要路徑。
4.總結
農村人依然把知識當成唯一能走出山里的方法,所以長久以來都把文化知識作為他們全部的寄托。這導致農村全面素質教育嚴重失衡,過分重視文化知識教育,導致農村小學生缺乏思想品德、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培養(yǎng)。 在農村小學校園里,如果教師不在場,課間的走廊上、操場上,盡是難以入耳的臟話。一位六年級的學生,在同學留給他的留言簿寫了滿滿的各類臟話,非常生氣的另一位同學又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由此可見素質教育是多么的不可缺少。
我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主要人口居住在農村。改革農村小學音樂教育更是迫在眉睫。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是否能得到相應的重視,音樂課程的新標準是否能在農村小學中得到實質性的進展,離不開各位辛勤的教育者和每個社會成員的支持。我們應盡快嚴格地實施中小學音樂課程新標準,加強學生的全面素質教育。 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已經(jīng)容不得我們忽視了,不要讓音樂教育成為城市孩子的特權,也不要讓音樂成為農村孩子的夢。
參考文獻:
[1]音樂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朱名燕彭志修音樂教學實施指南[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3]王峰峰;農村中小學音樂課現(xiàn)狀淺談[J];新課程(教研);2011年07期
[4]謝征,李豫虔;農村學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及改革思路[J];美與時代;2004年07期
[5]郭聲健藝術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6]王安國. 我國學校音樂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對策研究[J].中央音樂學院,2004.
[7]史艷;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N];黔西南日報;2010年
[6]潘金標;邢臺市小學音樂教育現(xiàn)狀調查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2年
[8]木子;我們的音樂教育怎么辦?──普通音樂教育現(xiàn)狀側記[J];中國音樂教育;1995年04期
[9]肖隆興;貧困地區(qū)音樂教育現(xiàn)狀及思考[J];貴州教育;1996年06期
[10]中小學音樂教育.杭州:浙江文聯(lián)創(chuàng)意圖編總社,2000,3.
[11]素質教育全書.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497.
[12]吳宏超;;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的困境與出路[A];2006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6年
[13]郭清揚;;我國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關鍵詞:音樂欣賞,視覺圖像,語言提示,形體動作,綜合記憶
音樂欣賞教學是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途徑,但如何通過音樂欣賞教學進行素質教育呢?我認為,設法使學生準確理解音樂形象是音樂欣賞教學的關鍵,對于中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歸納為以下四種方法,供同仁在音樂欣賞教學時參考。
一、視覺圖像法
視覺圖像法就是以圖片、顏色、圖解等方法使音樂成為可視的形象。欣賞課是讓學生通過聽來接受知識、信息,但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所以時間一長,就會造成聽覺疲勞。如果將聽到的音樂用看到的圖片來表現(xiàn),讓學生通過視覺接受信息,分擔部分聽覺任務,聽覺系統(tǒng)就可得到適當?shù)男菹ⅲ瑥亩徑馄?,提教學效率,如:欣賞教材六年制小學音樂第九冊第七單元小提琴獨奏曲《苗嶺的早晨》時,聽覺并舉,我利用了錄像,在學生欣賞時,我一股腦地播放錄像,電視上出現(xiàn)了一個晴朗的早晨,苗族山寨的農舍頂上冒出了裊裊的炊煙,樹林里的小鳥從窩里探出了小腦袋……學生從畫面上看到了苗嶺山寨春意盎然的秀麗景色,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再通過讓學生涂顏色(紅黃綠等)的方法把自己體會到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如綠色表示悠靜,黃色表示舒暢如柔和,紅色表示歡快的情感等。把聽覺獲得的信息通過可視的顏色來表現(xiàn)。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最后讓小朋友根據(jù)欣賞的內容作一幅想象畫,畫的主題在表現(xiàn)歌曲的基本情緒和內容,學生可一邊畫一邊反復聽音樂。
以上圍繞一首欣賞曲,通過讓同學們看、涂、畫三種不同的形式來完成對作品的欣賞,加深了學生對作品中音樂形象的理解。
二、語言提示法
在欣賞樂曲的關鍵處是簡潔生動的語言加以提示,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教師啟發(fā)式的語言可在樂曲開始前或欣賞的中間,也可在樂曲結尾處,可根據(jù)不同的樂曲采用這幾種方法。如在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六年制小學音樂試用課本第八冊第六課樂曲《瑤族舞曲》時,可以在開始前用幾句精煉的朗誦詞來對樂曲作基本情緒的介紹:鼓咚咚敲、木葉聲聲叫?,幷矐c豐收年,樂陶陶。話音一落,音樂立即開始。
在欣賞教學的過程加以富有創(chuàng)設情境的語言,會使學生更進一步理解音樂作品。如在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下冊《鴨子拌嘴》時,可在初聽音樂時邊聽音樂邊作解說:晨,大鴨子和小鴨子撲扇著翅膀先后走出舍門來到池塘,水打鬧,拌嘴饒舌,然后又小心滿意是地搖搖擺擺走回鴨舍的生動情景。在欣賞結束時用概括性的語言對樂曲內容對樂曲內容進行總結。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一年級下冊《玩具進行曲》學生復聽完全曲之后,用幾句富有詩意的話作為語言提示:同學們聽完樂曲之后,在我們腦海中是否出現(xiàn)了一幅這樣的景象:深夜,孩子們進入夢鄉(xiāng),隨著玩具箱子里響起的輕輕的軍號聲,靈巧可愛的玩具精神抖擻地從箱子里列隊走出來,調皮的玩具兵隨著樂曲歡跳起舞,天快亮了,玩具兵司令一聲令下,玩具兵們爭先恐后地爬入箱子,轉眼間,一切都銷聲匿跡。
三、形體動作法
形體動作法可用身體(包括站立、行走、蹦跳等)來表現(xiàn)聽覺體驗。在欣賞音樂時讓學生借助身體的動作表現(xiàn)樂曲中音樂形象,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下冊樂曲《猴王進行曲》時,讓學生模仿“獅王”行走,把“獅王”的吼聲學一學,讓學生都來積極參與,從中感知音樂、理解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又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一年級音樂《我是人民小騎兵》,可讓學生自己或分組進行,通過各種不同的形體動作表現(xiàn)樂曲情緒的變化,一開始用具有濃郁的內蒙民間特色的動作塑造小騎兵威武活潑,揚鞭催馬在草原上巡邏的形象,再用優(yōu)美抒展的形體表現(xiàn)美麗遼闊的大草原,抒發(fā)對草原的熱愛,接著用剛強有力的動作描繪小騎兵頂風冒雨同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表現(xiàn)出英雄的氣概,最后再用揚鞭催馬的動作表現(xiàn)氣氛的熱烈歡快。這些都對學生理解音樂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綜合記憶法
綜合記憶法就是以音樂欣賞為中心把多門學科內容融洽進去,協(xié)助搞好欣賞教學,使學生不但能提高音樂修養(yǎng),同時能獲得多方面的知識能力。
如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六年級音樂上冊《渴望春天》時,先把詩歌《春曉》與音樂教學結合,讓學生在朗讀詩歌、理解詩意的同時熟悉樂曲,接著聯(lián)系自然課學到的有關知識編成律動:播種、插秧、收割等動作編成律動,最后結合手工課的教學內容,用各種樹葉樹本制作為我們報春的布谷鳥或蝴蝶等動物造型,這樣將語文、自然、律動、手工各科教學合為一體,使學生在讀、做、唱、跳中輕松地學到了知識,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力,也豐富了其他學科的知識,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滲透。
參考文獻:
[1]管惠璇.以學生音樂能力整體發(fā)展為目標 改進音樂欣賞教學[J].科教文匯,2010(7).
[2]高職音樂欣賞教學芻議[OL].互聯(lián)網(wǎng)-學科教育論文-項目管理-道客巴巴.
[3]吳柯蓉.有效重復:音樂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3(5).
[4]柯達伊教學法[OL].互聯(lián)網(wǎng).
[5]彭小芬.淺析音樂教學中的音樂欣賞[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6(7).
[6]束燕.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耳朵[J].文理導航,2012(6).
以下是一名基礎教育工作者的思考。
談美育,必須從德育談起,當下教育者的共識是:學校德育工作難度大。原因有很多,有社會、家庭、教師、學校等方方面面的影響,如果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看,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我們對德智體美這四者的關系沒有理清。我國的教育方針是以德育為先,實質上應該是以育人為本,以德育為核心,德育是方向,德育既是獨立的教育,同時應貫穿于教育的各個面向,智、體、美三育均應貫穿德育的主線,這才是四者正確的關系,所以真正的教育者講美育必先講德育。但教育的現(xiàn)實卻把德育孤立,德育成了班主任的工作和《思品》學科的任務,既然有人負責,又是一門獨立學科,好像就分工明確、任務清晰了,于是智、體、美三育好像就與德育沒有太大關系,所以學校中的怪現(xiàn)象就是:除了班主任和思品課教師,一些教師只教書不育人,只傳授知識,不教學生做人,拿成績衡量品格的行為比比皆是,最終班主任壓力大且精力有限,思品教師教育空間有限,如此一來,德育成了孤家寡人,如何不難!
另一方面,很多教育者把美育異化為“術”,功利化傾向嚴重,忽視了其道德教育的本質。美育的提出,源于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張,他提出“美育者,與智育相輔而行,以圖德育之完成者也”的觀點,希望通過美育獨特的精神性、超脫性、創(chuàng)造性、社會性代替對道德教育的作用。至20世紀80年代美育和德、智、體三育正式成為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從美育觀點提出至今,就一直糾纏在“術”和“育”之間,特別是基礎教育改革以來,全國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很長一段時間里,音、體、美等就成了素質教育的代名詞,美育被狹隘化為藝術教育,更糟糕的是異化為“術”――升學捷徑和課外輔導的實用之術,于是,美育成為應試教育和市場經(jīng)濟的傀儡,浩浩蕩蕩的藝術生和人潮涌動的藝術班也掩蓋不住美育的虛假繁榮。于是藝術教師覺得教授繪畫、手工、聲樂、器樂等技藝就是在進行美育,“技術審美”的教育觀占主導地位,培養(yǎng)出不少“技法純熟情感空虛”的學生。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第四屆中小學藝術教育論文報告會上,教育部藝術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蔭昌先生指出:藝術教育要歸位到“育人”的本質上來,正是對當下不良教育現(xiàn)象的警示和提醒。中國人民大學美學研究教授王旭曉撰文呼吁:藝術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美育,她只是實施美育的一種途徑。這更是對美育“異化”的審視和批判。
所以,教育者必須對美育進行再認識:美育是采取美感的教育形式,以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的教育目的,其本質是審美情感的教育,更是“立德樹人”的教育。
在基礎教育中,美感的教育形式是什么?絕不僅僅是美術、音樂、戲劇、建筑、文學等形態(tài),這些僅僅是“美之物化”的形式,而美感的教育形式應該是“美的文化”――以“審美”為核心的三個維度的和諧建構:審視作品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之美,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懷之美。
審視作品創(chuàng)作表現(xiàn)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內容、形式和技巧,經(jīng)典性和代表性的作品能讓學生感受到藝術本體之美,啟發(fā)人的創(chuàng)造思維;感悟作品人文背景之美,主要指作品的內涵、背景和創(chuàng)作者的人格魅力,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藝術氣質之美,豐富人的精神世界;感受教育者人文情懷之美,主要指教師和家長對“育人”本質的理解,以美的思想、語言和人格影響人,讓學生浸透在和諧的師生、家校關系之中,涵養(yǎng)人的道德品格。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教育部實行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構建符合素質教育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終生探究的樂趣,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新課標要求,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A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fā)展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增強實踐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在全國各地掀起了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大潮。它將使我們的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的行為發(fā)生重大的轉變。本論文主要從建立和諧師生關系和改變傳統(tǒng)口語教學模式以及提高英語口語教學策略三方面來闡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分析
“師生關系”是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里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情感的過程,是教育和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媒介。外語教學過程中師生、學生之間相互交往是學生獲得有效輸入和內化課內外輸入并逐步轉化成輸出的最理想的途徑,外語教學只有通過相互交往活動,才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因此,為了保證交往活動的順利進行,我們更應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中,二千多年以來,師道尊嚴在中國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在封建社會里,為師之道,尊嚴是至關重要的。教師是知識與真理的化身,學生對教師俯首聽命是天經(jīng)地義的。教師的核心地位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教師中心主義,“傳”、“授”、“解”都是強調一個發(fā)送者的主體地位,一種至高無上的尊者地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就是要具有現(xiàn)代社會人的存在的前提要求:平等與民主。新型的師生關系本質上不再是一種知識的傳授過程,而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平等的精神上的交流,是教師的價值引導和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統(tǒng)一的對話過程。我們提倡,對話就是一種平等的交流,對話包含著平等和民主的核心思想;民主、平等旨在表明教師與學生之間不是一種簡單的給予和被動接受的關系,而是一種互相尊重、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平等民主的交往關系。因為,教師離開了學生,或者學生離開了教師,都是不可能的,兩者是相互依存的??谡Z教學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改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師角色的主體地位思想,而是讓教師和學生相互成為主體,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不完整的主體,只有他們相互依存才能互為主體。
二、改變傳統(tǒng)英語口語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教學觀念中,一直以來,由于各級各類考試還不重視口語能力的考查,重讀寫、輕聽說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認為讀寫重要的學生遠多于認為聽說重要的學生。大多數(shù)大家長和學生都認為口語并不重要,英語成績是靠最后的一張考卷來評定的。一部分教師甚至也有這種想法,因而忽視了平時的口語訓練。同時,我們的學生恰恰缺少良好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除了課堂外,學生使用英語的機會很少。即便在課堂上,如果教師不能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的說英語的情境和氛圍,學生也不會樂于參與。加上由于師資力量限制,我國小學絕大多數(shù)學校都是大班教學。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口語教學模式也就顯得更重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以及發(fā)展需求,小學階段英語課程教學的目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最終使他們形成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三、提高口語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如何具體提高小學英語口語教學的有效性呢?我們認為,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外語不同于母語教學,興趣是學生學好外語的首要前提。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事物本身很有趣、很新鮮才能激起他們這種認識事物的興趣。對于學生們羞于開口這種情況,教師應當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漸漸消除他們的害羞心理。同時,為了鞏固強化,教師還應想方設法給學生提供口語練習機會。其次,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利用音樂、美術、游戲、競賽、表演等多種形式組織好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一旦形成,學生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各種英語學習活動,并從中獲得樂趣。學生學得興趣盎然,樂于開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口語能力。再次,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把生動形象的畫面和單詞結合起來,用吸引學生主意力的場景代替書本上枯燥的句子,并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表演,在娛樂中學習了英語口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的改革中,如果我們不清楚改革在教學內容上的變化,不理解教改觀念的轉變,就必將在改革大潮中落伍?;A教育課程改革正在深化和發(fā)展,新課程體系有了重大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場改革給我們教師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同樣也給我們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正是因為這次課程改革,我才有幸及時地轉變了教育觀念,改革課堂教學,從中得到鍛煉和提高。而小學英語口語改革又是小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重中之重,務必要引起我們的重視,并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不斷思考如何改變教學方法,而從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小玲.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反思型教學[J]. 當代教育論壇,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