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愛國名言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以文引詩,拓寬視野
中學語文課本中許多文章都有詩句的引用,借以描繪事物,說明觀點,拓展內容,增添情趣,還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雨中登泰山》一文時,文中引用杜甫《望岳》一詩中的四句,借以說明泰山之高,云海變化之莫測。我把這首詩補充完整,“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通過對整首詩的學習,可以使學生得到比較,在比較中促進對詩文的理解,進一步領略泰山的神奇壯觀,增強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在教學《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時,引用蘇軾的《嶺南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作嶺南人。”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表現人們對荔枝的喜愛。用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表現統治階級為了吃鮮荔枝而不顧人民的苦難,不惜勞民傷財的罪行。
二、 以詩歌來映照課文
記敘文中的一些描寫,倘能恰當好處地用一些詩句來描述,無疑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共鳴,使學生得到更高層次的審美享受。如《長江三峽》的第一段提到“我像在一支雄偉而瑰麗的交響樂中飛翔。”它體現出作者那種興奮、激動,以致神采飛揚的興致。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讓他們背誦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對文中有關兩山對峙的描寫,用李白的《望天門山》加以映照,“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描繪了三峽雄奇瑰麗的景色,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荷塘月色》一文時,先引用宋代詩人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來激發學生對荷塘景色的想象,更好地體味作者對荷塘月色美景的描繪。
三、 以詩歌來延伸課堂內容
《鴻門宴》一文刻畫出項羽妄自尊大,目光短淺,胸無城府,優柔寡斷的性格特點,導致他以后在烏江自殺,結合此事,我引用了幾首詩供學生分析、評議、延伸內容,鍛煉學生的文筆。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杜牧的《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的《七律 人民占領南京》“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蒼桑。”這三首詩各有各的意旨,學生可以依據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更清晰地看楚漢爭霸,認識楚霸王,從而寫出一些不錯的評論文章,這就把對課文的理解,對歷史的理解,作文的訓練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謂一石三鳥。
四、 以詩歌為主搞活動課
定期舉辦詩歌朗誦活動,開展活動課要有主題,可以是“愛國名言”、“寫景之句”、“佳句對接”、“思鄉集景”、“詠月情結”,當然搞活動課應注意競賽機制,以提高興趣、活躍氣氛,并要給學生較長的時間準備,有了較長的準備時間,學生就能在準備的過程中接觸大量的詩歌,在閱讀中理解詩句,選擇詩句。讓學生在靜思、感悟中受到感染,提高審美情趣。其鑒賞水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提高。鼓勵學生嘗試寫作詩歌,通過寫作深化詩歌閱讀,更深刻地領悟詩歌內涵。
五、 以詩歌進行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