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軍訓的記敘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新生軍訓通訊稿(一)今天是軍訓的第八天了。大家似乎都已經進入了狀態。習慣了這種忙碌而緊湊的生活,也感受到了這種快節奏的軍訓生活帶來的充實感覺。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干什么事速度都比以前快很多,節省了很多的時間。每天我們都按照要求整理我們宿舍,每件東西都擺放得井井有條,每一個角落都是干干凈凈。我想以后即使不再軍訓,可良好的習慣一旦養成,我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
每天在軍訓訓練場上的訓練都是很辛苦的,特別是在炎炎烈日之下,人人臉上都不停地冒出大顆大顆的汗珠,感覺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在燃燒,地面如此滾燙地烤著大家的腳板。偶爾,我們也會小聲抱怨,心里也在叫苦不迭。但這些,并不能說明我們軟弱。在惡劣的天氣之下,我們,堅持住了。并且,學會了在苦中作樂。休息時,新同學們優美的歌聲;操場上不斷響起激昂的口號聲。我們認識了更多朋友,更懂得如何去關愛幫助他人。
其實,在軍訓中,只要懂得“堅持”二字含義,我們就贏了!
軍訓通訊稿(二)今天是軍訓的第八天。經過前兩天軍事理論課和消防課后,訓練有重新步入正軌。
天氣依然酷熱難耐。陽光熱辣辣地照射在訓練場上,也無情地照射在同學身上。突如其來的高強度訓練卻沒有摧垮同學們的堅定,依然拼盡全力訓練。
同學們熱情洋溢。點點汗水折射出陽光的熱烈,訴說著青春的激情。訓練場上回蕩著稚嫩卻堅定的口號,展現著同學們的自信與堅毅。
在教官更為嚴格的訓練下,同學們都成長了很多。經過七天軍訓的洗禮,同學們的腳步整齊而堅毅,隊列劃一而自信,儼然已從一名象牙塔里的大學生蛻變為訓練場上揮曬汗水的士兵。
我們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其心智,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們今天的付出,是為了明日的輝煌!
新的開始 新的感悟 穿上新軍服,感覺真得很不同,就連面貌也煥然一新了!大家都用最快的速度沖到樓下集中。
在教官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足球場,沒有太多的寒暄,我們開始了最緊張的訓練。盡管訓練非常艱苦,盡管大家都覺得很累,但沒有一個人決定放棄,大家都堅持到了最后!
軍訓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讓大家在短短的十四天里就能鍛煉出強健的體魄,而是希望我們能在艱苦的訓練中培養出我們堅強的意志!
通訊稿(三):我們的軍訓“軍人精神”是一個叫人感到嚴肅的詞,開始新的學習生活之前,我們不免要嚴肅一回。于是我們期待又恐懼的軍訓之旅終于到來,匆匆開始。
聽著廣播里放著嘹亮的軍歌,我們滿懷激情地排隊出操。觀望著學校操場,掛滿的橫幅上,幾個鮮明大字映入眼簾“20xx新生軍訓”,心潮不由得更加澎湃了,身上鮮綠色的軍服也開始光
芒熠熠。整個操場全被一片綠光照耀,好閃眼!清晨的陽光很溫暖,懶洋洋地灑在我們身上,陽光下的我們更加精神了。軍訓開幕儀式不繁瑣,就像軍人簡明硬朗的線條。在觀看了教官們颯爽的英姿后,我們被帶入了正式的訓練。
我們的教官姓吳,個頭雖小,卻透露著一股逼人的英氣,嚴肅認真卻又幽默風趣。
開始,吳教官帶著我們學習了立正與稍息的正確姿勢,雖說有些乏味,但我卻學得很認真。我們站在陽光下感受從溫暖到酷熱的變化,感到時光從身邊悄悄地溜走。萬事開頭難,大家都有一點吃不消,可是卻并沒有打退我們高漲的激情。在這種激情的陪伴下,我們度過了汗水洶涌而又愉快的短暫的第一天。
接下來的幾天里,沒有了熾熱的太陽光,取而代之的是綿綿的細雨和習習的涼風。這天氣本該陰沉沉,但操場上涌動的綠色波濤,嘹亮的口號聲,整齊的腳步,抬頭挺胸的我們,連被雨滴壓得喘不過氣來的葉子,都變得更鮮明了。我們就像與這天氣陰沉的心情作對的太陽一般,亮了這片校園。
這天,我們一起唱響軍歌。
這天,我們一起大喊口號。
這天,我們一起堅持。
這天,們一起痛苦并快樂著!
一、作文教學現狀及原因
學生的寫作能力著實讓人揪心,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在整套教材中,沒有具體可操作的有序而有機的作文教學內容
作文教學內容包括“說真話,抒真情”、“觀察和描寫景物的特點”、“合理安排文章結構”等,依次安排在七上到八下的單元里,看似有條有理、由淺入深,其實這些作文要求完全可以在七年級上冊的教材里集中安排完教學內容,因為這些內容不是孤立的單一的,而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而且這些內容都是大方向性的口號性內容。對學生寫作方法沒有真正具體的指導意義,所以在七上教材內容上完之后,再安排一些具體的可操作的寫作方法指導和范例才最合適。教材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所以學生的寫作沒有方向、沒有方法、沒有范例。
(二)教師的作文教學隨意性太大
由于作文教學是一項主觀性的教學內容,大多數教師的作文教學也顯得主觀和隨意。沒有學年性的目標,也沒有學期性的目標,更不用說階段性目標了。作文課堂很可能就是隨意性地出題,所以學生的作文也就帶有隨意性。
(三)作文教學后續工作量太大,而見效速度又慢
學生一次作文完成后,需要老師大量的批閱時間和至少一節課的講評,這些都是作文課的后續工作。而認真地批閱又會耗費老師很多的精力,且學生的作文水平又不是靠一兩篇作文訓練就能提高的,所以一般認為一個學期對同一個學生的作文精批一兩次也就夠了,結果是,老師就會放松自己對作文批改的要求,學生的作文水平就更是遲遲不見成效。
二、六步訓練法初探
必須努力創造條件,通過多種途徑尋找恰當的作文教學方法。進行實踐以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從而適應課標的素質教育和實際的應試教育的需求。在此談談六步訓練法。
(一)巧妙利用文本的精美語言進行仿寫
例如: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中有一句話:“假如我變了一朵金色花,只是為了好玩,長在那棵樹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風中搖擺,又在新生的樹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
這句話寫得生動活潑,且運用了修辭手法,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句,就可以引導學生仿寫。仿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很快很容易的感受創作的,同時達到單個語句的訓練的目的。
(二)利用文本的精美內容進行改寫
例如:田曉菲的《十三歲的際遇》中一段:“驀然回首,我仿佛認出了兩年前的自己:短短的頭發,天真的目光,還不滿14歲,完全是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么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著藍色羽絨衣,在冰凍的湖面擲下一串雪團般四處迸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眼看87級新生穿著軍訓的綠軍衣滿校走,我才恍悟到自己已是三年級的“老生”了。悄立在朋友般親切的35號樓下,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這一段就可以讓學生仿照作者的獨特的思路,改寫成自己的文章,寫出自己的成長歷程中的變化。
對這段的要求雖然是改寫,學生寫起來也很容易,但是學生卻有很大的成就感,好像改寫的也是屬于自己的原創,都非常開心。我這樣做,不僅僅是讓學生寫出了內容,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寫出了興趣,這才是我最想要的。
(三)適時進行典型的環境描寫訓練
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進行典型的環境描寫和景物描寫。這是寫記敘文必不可少的訓練內容,對于這項內容的訓練,我會擇時而定,比如春天我會選擇楊柳吐蕊,這是最能給人鼓勵、給人力量的景觀;夏天我會選擇暴風雨來的景色,這些都是學生坐在教室里就可見可感的;秋天當然會選擇落葉飄零的景色,這些都是學生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景色。只有寫好眼見的景色才會有自己的創造,同時老師對學生的景物描寫方法進行正確全面的指導。
(四)仔細觀察身邊所熟悉的人物,對其進行細致的描寫
中學生作文寫事,先要從寫人寫起,要寫人先從身邊最熟悉的人寫起。對他們習慣性的表情、動作、語言、衣著等進行細致的描寫,這時老師要正確指導學生寫人的方法。
(五)對自己親身經歷的感觸最深的事情進行完整的敘寫
在以上的訓練基礎之上,進行完整作文的訓練,即加進去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當然同時老師要對學生進行作文結構方面的指導。
(六)舉一反三的訓練
關鍵詞:全球化;語用學綜觀論;大學英語閱讀
1. 引言
英語學習一般而言包括四項技能:聽、說、讀、寫。對于很多中國學生而言,閱讀一直是他們獲得信息最重要也是最可靠的源泉,即使在強調交際法教學的今天。原因很簡單:在中國,英語是作為一門外語來學習的,學生和英語本土人士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還是非常有限。
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里明確提出“我們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一定的聽、說能力和基本的寫作能力?!贝缶V里把教授閱讀放到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閱讀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重要技能。閱讀如此重要,難怪無論是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還是作為外語的學習者都額外重視閱讀。
目前,全球化進行的如火如荼,受全球化的影響,我們現在已經身處高等教育國際化時代。這一時代的特點反映在教育上就是各個國家都加大了對國際化課程和全英語課程的設置,全英文課程可以培養學生在自身所處的專業領域的競爭能力。在全球化時代,學習全英文課程增強了學生們把英語作為一門主要外語用來同他國交往,吸收和交流科技文化成果的能力。教育國際化對于中國的外語學習者則主要體現在通過閱讀英文原版資料,理解并吸收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成果。
2. 理論回顧
2.1 英語閱讀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所帶班級94名學生的調查,空余時間你在干什么?大一新生有15%說讀英文課外書,大二的比例只有9%。學生們雖然承認英語很重要,他們也知道如果在學好專業的同時,把英語也學好這將會有助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但同時他們也坦誠到:來自專業課的壓力太大,從周一到周五每天8節課,為了不掉隊,他們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都用來學習專業課程,無力顧及英語,盡管英語作為二外,課時已被壓縮為4個。
面對這種現實情況,我們如何幫助學生利用有限的課程時間,最大化和最佳化他們的英語學習成效?在此,我們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是選取了閱讀來探討。對于中國學生而言,95%的英語知識是通過閱讀獲取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于發展中國家身份的中國而言,我們需要一批批專業素質過硬,英語水平高的人才,他們能夠通過英語這一媒介讀懂并很好地理解專業文獻,從而實現洋為中用,他為我用。
2.2 英語閱讀教學模式
成功的英語閱讀要求老師和學生很好地理解閱讀的實質,任何時候任何理論的提出都不是空穴來風,它一定會受到當時盛行理論或實踐的影響。當行為主義和之后出現的認知心理學先后處于鼎盛時期時,閱讀教學也呈現出相應的模式:自下而上模式(bottom-up)和自上而下模式(top-down),前者認為閱讀就是把書面符號直線解碼理解意思的過程;后者則認為閱讀不是一個直線理解的過程,閱讀理解中讀者處于核心位置?,F在大家越來越贊同閱讀過程實質上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作用的過程。
學英語學到一定的程度后,大家普遍感覺到閱讀活動有時候很難進行。造成這一問題的起因很多,但讀者理解與作者的寫作意圖有分歧卻是主要原因。閱讀理解本身不僅是一種理解行為,更是一種領悟能力。大量的閱讀實踐活動可以使行為得到規范,各種閱讀技巧的教授可以提高閱讀能力。但是我們應該意識到閱讀理解屬于跨文化活動,除了語言因素之外,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會對閱讀理解產生影響。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出閱讀過程中涉及到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源于讀者、作者或者文本,但它們始終處于一種動態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閱讀能力強的讀者能夠時刻關注各方面信息,進行綜合處理。
下面我們通過研究看看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去適應全球化形勢。
3. 研究設計
3.1 研究問題
本研究試圖回答四個問題:
學生們在閱讀中使用了哪些策略?不同層次的學生出現了哪些差異?
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差異以及如何來解決?
這種解決辦法的理論基礎是什么?
如何把這一理論運用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3.2 研究步驟
第一步,選擇研究對象。本研究選用的是大連外國語學院公共外語教研部大一、大二的學生。根據需要,從2012年新入學的30個普通班中隨機抽出一個班級,二年級選擇筆者所帶班級。新生剛從高中上來,沒有系統地接受過閱讀方面的培訓;大二學生面臨四、六級壓力,在課堂教學中接受過系統的培訓。
第二部,選擇研究工具。本研究的工具是問卷調查,選取R.Oxford,1989,問卷包括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研究對象的個人信息,包括性別、年齡、專業、學習英語時間。第二部分是細化的六項策略。
Part What strategies are covered your average on This Part
A. Remembering more effectively ____________
B Using all your mental processes ____________
C. Compensating for missing knowledge ____________
D. Organizing and evaluating your learning _____________
E. Managing your emotions _____________
F. Learning with others _____________
第三步,搜集問卷及結果分析。大一新生問卷收集時間是2012年9月他們剛入學軍訓完,大二是2012年11月。通過對比分析,可以看出大一新生和大二的學生在閱讀中使用策略的種類與頻率有所差異。大一和大二的認知策略使用都比較頻繁,大一的平均值是4.5,大二的是4.1,但使用的具體策略有所不同:比如,新生更喜歡復視、猜測詞義等。大二的則更多地使用略讀、瀏覽等。大二學生閱讀策略的使用與語篇類型有很大關系,議論文最多,說明文次之,記敘文最少,并且他們還使用元認知策略。
語用學綜觀論對大學英語閱讀的啟示及應用
從分析結果來看,大一新生使用策略頻率很高,但是在詢問中他們并不清楚自己為什么那樣閱讀,他們過多關注單詞、語法,語篇分析能力不夠強,也不能根據文章的體裁和題材靈活使用各種策略。這就反映出他們對閱讀過程中各個因素之間的互動作用理解不夠,因此,閱讀時很難把它們順應起來,本文把這一現象稱為順應性失缺。大二學生經過四級閱讀培訓對各種閱讀技巧和策略了解比較系統,在使用中更靈活一些。但整體而言,學生的閱讀能力還達不到國際化課程或全英文課程的要求,也就是說他們的閱讀能力在全球化時代不具備很強的競爭力。那么,他們在閱讀中缺少了什么對閱讀形成了障礙?
Verschueren在其所著的《語用學詮釋》(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書中指出:任何語言活動都毫無例外地涉及到語言的發出者(utterer)、語言的收到者(hearer)、語言還有他們所處的語境,這幾者之間始終是相互作用的。過去,我們在分析語言使用時,傾向于只從語言的角度出發,實質上語言的使用時刻受到其使用者的影響,在使用語言時,使用者得考慮語言活動進行時的語境。因此,任何語言活動都需要從語用學綜觀論的角度出發去分析。閱讀就是使用語言的過程,閱讀理解是背景知識和語篇成份相互作用的心理過程。這兩者都是閱讀理解的重要因素。閱讀的過程就是使用語言的過程,說到底是“一個不斷的選擇語言的過程,不管這種選擇是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也不管它出于語言內部的原因還是出于語言外部的原因”(Verschueren,1999)。因此,語用學綜觀論是保證對閱讀做出正確分析的前提視角,順應理論則是語用學綜觀論的核心構成部分。
閱讀中出現的順應性失缺使得大學生很難跟上教育國際化背景對語言的要求,根據目前的相關調查,我們看到我國大學生在參加全英文的課程時,聽課抓不住重點,不知道怎樣有效地記筆記,整體聽課效率低下;即使在上完兩年英語課后,他們依然不太能用規范的格式寫出學術論文;他們的閱讀速度偏低,尤其是在閱讀英文原版教材或文獻時。專業詞匯量不足,不熟悉句子和語篇結構。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在實際的閱讀活動中這些要素之間是互動的關系,它們之間的動態順應使閱讀成為一個動態的、完整的有機整體。語用學綜觀是對閱讀做到全面、充分理解的前提。作者認為,在課堂教學中老師根據語用學綜觀理論設計出恰如其分的閱讀任務,可以實現閱讀中各個因素之間的互動諸如:通過實現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實現學生作為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動。老師在閱讀中真正地起到中介者的作用,以閱讀任務為紐帶從而使學生在閱讀時能做到真正的順應。
順應理論是語用學綜觀的核心。為了實現真正的順應,作者在社會建構主義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任務型互動式閱讀(見下圖)。這一模式指出讀者只有參悟到閱讀理解的各個層面以及各個層面與讀者之間的互動作用才能從順應的角度系統而全面的闡釋閱讀的動態過程;才能真正達到語用學綜觀論的要求。該模型真正地體現出閱讀的語用學實質,此外該模型還體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及學生作為閱讀者與文本之間的互動。
結論
全球化必然引起教育國際化,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國家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必須認清形勢,具有前瞻性,為即將到來的國際化課程趨勢做好準備。根據蔡基剛教授所言:“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方向只有一個:EAP和ESP,既不是基礎英語或通識英語,也不是三者并駕齊驅。”因此,無論是出于個人成長考慮還是響應國家的號召,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一定要提高閱讀能力,尤其是閱讀原版文獻以便借鑒、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成果的能力。本研究對于大連其他院校的英語閱讀教學具有一定可借鑒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們可以以語用學綜觀論為指導,在教學中開展任務型互動式閱讀。誠然,語言是一個有機整體,本文只是探討了閱讀方面,至于其他幾項技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進行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蔡基剛.教育國際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定位研究[J].外國語,2012(01).
[2]蔡基剛.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定位再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03).
[3]高黎,陳唐艷,曾潔.學習策略培訓對學習者元認知水平影響的歷史研究[J].外語界,2012(01).
[4]韓曉玲.語篇理解與外語閱讀[J].外語教學,2002(05).
[5]何自然,于國棟.《語用學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評價 [J].現代外語,1999(04).
[6]華惠芳.閱讀理解中的知識提取和信息加工[J].外語界,2001(01).
[7]孔燕平,劉海量.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模式—綜合式教學法[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1(12).
[8]劉惠君.自動性和元認知:英美閱讀ESL研究中的兩個熱點問題[J].國外外語教學,2003(08).
[9]劉龍根.“認知框架”理論與外語閱讀教學[J].外國語,1998(01).
[10]劉四平.閱讀心理與語篇教學[J].語言文化教育研究,2000(03).
[11]魯忠義.閱讀理解的過程和影響理解的因素[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9(04).
[12]滕錫平.大學英語閱讀的幾個層次[J].外語論壇,2002(02).
[13]徐錦芬.精讀教學中的綜合技能集成法[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06).
[14]張偉平.師資發展中教師的終身學習及其啟示[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9(03)3.
[15]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4.
[16]鄒啟明.讀者因素對第二語言閱讀理解的影響[J].現代外語,2002(03).
[17]Czilo, G. A. 1978. Differences in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The use of syntactic, semantic and discourse constraints.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334: 473-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