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社會醫學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重視對道德規范和準則的切實認知,是孔子德育思想的突出貢獻。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仁”是眾德之總,也是孔子道德教育的核心內容。孔子所說的“仁”內容十分廣泛。他對“仁”的解釋也是多樣的,最基本的含義包括三個方面,即“仁者愛人”“克己復禮為仁”“孝悌為仁之本”。在“仁”的統攝下,孔子提出一系列的德育概念,如恭、寬、信、敏、惠、剛、毅、木、訥、勇、敬、儉等。孔子主張“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強調不是出于外界的強制,而是通過自身的理性自覺從而對道德規范和準則加以認知、認同。“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孔子認為,學習道德知識是德育過程的開端,某些道德品質必須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才不會發生偏差流弊。同樣,培育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曉之以理,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充分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內涵,讓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明確的認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的高度概括有著豐富而深刻的內涵。高校要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黨團活動、校園文化建設、網絡平臺等多種方式,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表現形態、通俗易懂的語言,充分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價值觀的確立不是外部可以強加的,是一個陶冶養成的過程,是一種人們價值選擇的自我內化過程。”高校思政教育者在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涵時,如果能從影響中華民族文化心理結構兩千年之久的孔子儒學的角度娓娓道來,讓大學生知曉這一深遠的歷史文化淵源,就能喚醒大學生深層次的文化心理需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緣起產生探求的興趣。因此,學習了解孔子德育思想的過程,既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探尋,也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深刻理解乃至認同的過程。誠如孟子所說:“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孔子的德育思想非常重視君子人格的塑造。“君子”一詞在《論語》中出現107次,并被賦予深刻的道德含義,孔子對君子提出“三戒”“三畏”“九思”等諸多要求和贊美。孔子認為:“圣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人人未必能達到“圣人”的境界,但一般人通過努力就能達到“君子”人格的高度。誠如所言:“孔子指出一種理想的模范,作為個人及社會的標準,使人‘擬知而后言,儀之而后動’。他平日所說‘君子’便是人生品行的標準。”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啟發大學生依照孔子倡導的君子人格,引導大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探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文化淵源,并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特點,借鑒吸收“君子人格”的有利因素,充盈自身的人生品行。
二、“情”———道德情感階段
重視道德情感的陶冶,是孔子德育思想的顯著特點。道德認知如果未能上升為道德情感,那么這種道德認知大多是不穩固的。孔子說:“心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孔子很注重對學生道德情感的培養,通過正面的情感教育,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善良本心,使之時時處于警覺狀態。孔子重視詩教和樂教在完成人的德行中的積極作用,主張“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他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認為由“知之”到“樂之”,是低層次情感到高層次情感的轉化。因此,孔子很重視情感在教學中的應用,他對學生傾注了關愛和真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道德教育。他的學生顏淵曾說:“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就是對他們動之以情的過程。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抓住“情感”這一促進大學生個體發展的內在動因,才能激起大學生對教育者情感上的接近、尊重與信任,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及其要達到的目的,并產生強烈的追求、實踐的欲望。大學生這種情感活動的發生、進行,是他們追求、內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目的的推動力量。孔子對“仁”的解答因人而異,但從未離開具體生活。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要真誠關注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交友、心理健康等與大學生關系密切的各種元素,讓大學生真切感受到關心,從而拉近與思政教育者的距離。此時思政教育者再以發生在大學生身邊的事件和社會上各種新聞熱點為例,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大學生對各種事件進行分析說理,引導大學生的道德覺悟,從而循循善誘地引導大學生悅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思政教育者要特別注意和大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自尊和受人尊敬是人的一項基本需求,在尊重和平等的前提下,大學生的深層次需求和自身的主動性才能激發出來。”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借助師生之間思想、知識交流,對大學生的情感乃至價值觀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意”———道德意志階段
優秀道德品質的養成過程十分艱苦,孔子很強調道德意志的培養。孔子認為,一個人為學修德首先要立志,要具有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即“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其次,要對“志于道”有信心、有信念,故曰“我欲仁,斯仁至矣”。最后,要有恒心。明確了志向,堅定了信念,還要經得起各種欲望的誘惑和艱苦環境的磨煉。孔子認為,人生活在社會上,不應該以個人眼前的物質生活為滿足,還應該有精神上的更高追求。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引導大學生立足現在,面向未來,確立志向,樹立人生的目標和理想,作為個人努力的方向。孔子說:“君子不器。”意思是作為一個君子不應該過多地追求功利性的東西,而應該崇尚“道”,追崇那些看似無用實則頗為有用之“道”,這種“道”要求君子有遠大的抱負。只有達到“不器”之境的君子,才是真正的君子。對大學生而言,好好學習,將來找一份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人生不能僅止于找到一份好工作,因為工作只能解決生活生存問題,并不能解決人們追求生活價值、人生意義、心靈拯救、精神慰藉等安身立命或終極關懷的問題。目前,大學生群體存在“道德危機”“信仰危機”等問題,究其根源,在于缺乏理想信念的引導。大學生需要科學、正確的理想信念來指引人生的方向,讓大學生活以及未來的人生追求更加有意義、有價值。因此,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確立為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不僅是黨和國家對大學生的殷切期望,而且是大學生個人思想不斷成熟、確立精神家園的需要。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借鑒孔子“克己內省”的自我道德修養方法,在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上,引導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孔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他認為,“克己內省”是日常必用的修養方法,應積極提倡。經常自我反省,省察改過,不斷提高道德修養,就能做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說是自我認識、自我教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雖然會受到很多外在環境的影響,但最終還是取決于個體有無自我教育的自覺性,孔子說的“為仁由己”就是這個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全面、及時了解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心理需求、道德標準等新變化,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客觀評價自己,引導大學生進行經常性的自我反省,啟發大學生的道德覺悟,使大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激發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發展的潛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和內容“內化”為他們自身的道德思想、情感和意志。
四、“行”———道德行為階段
關鍵詞:藝術設計;繪畫基礎;教學;評價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美術高考熱”不斷升溫,每年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日趨增加,藝術設計學科逐漸成為熱門的學科,全國各大專科院校也紛紛增設藝術設計專業,如平面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包裝設計、服裝設計等專業。但對于報考藝術設計專業的考生和已經進入高等藝術院校的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不能簡單地把設計專業等同于繪畫專業,尤其是在藝術設計專業中的繪畫基礎教學方面,不能輕易認為用繪畫造型可以替代藝術設計中的造型基礎,從而忽略藝術設計造型基礎的獨特個性。藝術設計中的繪畫基礎教學定位的是否準確,直接影響到我們藝術設計教育培養目標的實現。
素描、色彩,是所有學習美術專業學生必修的基礎繪畫課程,在藝術設計教學體系中,把它們作為基礎繪畫教育課程,有我國多年藝術教育的歷史原因。長期以來,素描、色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但在學習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很難把基礎繪畫課和設計專業結合在一起,只注重繪畫寫生和技法的訓練,而忽視藝術設計的專業性,牽制了學生設計思維的發展。在過去,我們的藝術教育強調基礎,強調繪畫功底,在這種情形下著實培養了一批批寫實功夫和藝術表現力過硬的畫家,以至于這些畫家至今還陶醉于花費數月表現一個比真的還真實的手工繪畫作品的滿足感受中。現在的書店里,我們會經常看到一些素描、色彩書籍被命名為“正規畫法、正規范畫”的字語,難道除了他們的畫法外,其他人的繪畫風格都是旁門左道嗎?何謂“正規”,藝無止境,但凡形成一定的范式或風格,即是走到了終點,接下來就是必然要打破它,超越它,這樣藝術才能進步,我們才能創新。如今是一個數字技術、多媒體影像可以輕松去復制作品,可設計藝術卻不能去重復、去拷貝,因為設計追求的是原創性和創新性;目前我們的創新設計、原創設計和國際上一些優秀的設計相比顯得有些滯后,看看近年來一些產品造型專業的萎縮狀況,一些大型的優秀建筑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都來自于國外的設計師即可而知。我們的一些設計師的創造力相對就顯得有些蒼白,這是不是過分強調基礎忽視創造力培養的結果,是不是所謂“正規”的繪畫基礎教育造成的?這就需要每個從事設計藝術教育工作者重新思考、重新定位我們的“繪畫基礎”和功底的了。:
過去,我們傳統的素描、色彩繪畫基礎課的教學內容過分強調物體的造型、色彩搭配、明暗調子、質感、體積、透視關系等方面的要求,這在傳統繪畫教學中能體現出其合理的教學目的性。因為那畢竟是在培養畫家;但在現在的設計教學中如果還過分強調虛實、強調素描明暗調子,而忽略藝術設計教學目標的目的性,忽視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花上過多時間去進行追求光影的虛實和物象的體積、質感的表現時,會不會覺有些得太奢侈,會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呢?既然我們培養的是設計人才,而不是畫家、藝術家,那么它的必要性又有多少呢?一味的對著物象去表現、再現,對著石膏像磨來磨去,會使我們學生失去自己敏銳的觀察力和表現力,更談不上創造、創新了。所以把傳統的繪畫基礎課放在課下,把能培養學生快速造型的設計素描、設計速寫、設計色彩放在教學首位,不失為一種目的明確的基礎訓練。
關鍵詞:靜脈血栓栓塞癥;醫學生;臨床帶教
靜脈血栓栓塞癥(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了肺動脈栓(pulmonaryembolism,PE)和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兩種臨床表現形式。VTE是住院患者常見的疾病,是醫院內非預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醫療保健問題[1]。深靜脈血栓形成除與患者年齡、血液粘稠、衰竭性疾病等因素有關外[2],與患者所接受的治療也密切相關。骨科作為臨床VTE高發的臨床專科,對于VTE的治療及教學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從平時理論教學及臨床帶教工作中發現,許多臨床實習生感到VTE疾病相對隱匿,很難掌握,不少實習生對VTE疾病相當陌生。由于該類癥候群相關授課學時少,難以全面深化,加之臨床病例相對較少,集中的實習專科主要為骨科等手術科室及呼吸內科等相關科室,因此臨床實習機會相對偏少,學生難以全面掌握。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該類疾病的臨床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是我們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的骨科學帶教實習中不斷總結經驗,對VTE疾病教學進行了有效的探索,現總結如下。
一、以典型病例為中心,通過“導入式教學法”鞏固疾病相關基礎知識
我們在臨床教學工作中發現,很多的臨床醫學生對于書本知識的記憶停留在理論背誦階段,對于典型病例的臨床實習并不能很快地與相關理論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例而言,盡管學生在靜脈血栓理論大課的教學中學習到了靜脈血栓相關三種因素:①血管壁的改變;②血液成分質量的改變;③血流的改變等[3]。在理論大課的授課中反復強調這些病理生理學及解剖學相關知識,但是,進入臨床后,這些知識便成為書本上的“豆腐塊”,很難在腦海中建立起三維的理論構架,從而進行臨床應用。因此,在VTE疾病的實習課中必須以病例為中心,在病例中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這種病例導入式教學法(casebasedstudy,CBS)在很多的教學論文中被反復提及[4-5]。CBS是根據PBL教學法原理設計以病例為引導的教學方式,其基礎在于病例的引入。研究表明,以病例為中心的教學法較傳統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病例分析水平。我們在2009級臨床碩士研究生帶教過程中應用CBS教學方法進行了VTE疾病的教學,以臨床關節置換術后VTE患者為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驗證,通過實習生對患者病史、臨床癥狀、體征的全面評估,參照書本理論,提出初步診斷、診斷依據及鑒別診斷,然后提出自己的相關輔助檢查,并進行相應治療方法的設計。最終,較之前的臨床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二、以多元化科室診治為依托,通過臨床多科室協同“三維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
VTE疾病的臨床發病具有隱匿性、復雜性、個體化等特征,要求臨床醫生具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縝密的臨床思維能力[6]。VTE包括了PE和DVT兩種臨床表現形式。這兩種臨床疾病又是逐步發展的臨床過程。臨床中很多患者首先出現下肢癥狀,主要表現為下肢腫脹及疼痛。為了排除DVT可能,需要下肢靜脈超聲診斷的介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提前與超聲醫學科帶教老師溝通,設計教學方案、教學內容以及實踐觀摩,組織實習生利用部分學時進行超聲影像診斷實踐,實際操作中理解血栓的解剖學位置、形態,更好地理解超聲影像學診斷對于DVT診斷的必要性,提高實習生疾病診斷臨床思維能力。臨床還有一部分患者對于DVT疾病需要放射介入治療,包括靜脈濾網植入、靜脈血栓取出等手術,這些臨床實踐課則由放射影像科帶教老師進行臨床實習帶教。但是,畢竟這類患者臨床少見,治療期與實習期不能很好地吻合,我們則通過手術錄像和視頻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講解,也能夠讓實習生更為真實地掌握放射介入治療方法。部分患者除了發生DVT外,會出現致死性的PE。各臨床相關科室都會將這類患者轉入呼吸科或重癥醫學科進一步救治。因此,學生在這兩個科室實習期間,我們安排了相應帶教老師對PE的相關臨床知識及治療原則進行帶教實習,補充并全面完成VTE疾病多元化的診治方案學習,綜合性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我們將這種由臨床多學科協同參與的帶教模式稱為“臨床三維教學”法,即治療中心(臨床科室)、診斷中心(影像科室)及培養對象(實習生)三維互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在統一的帶教方案下各帶教單元制定各自的帶教模式、流程、時間與考核方法,以實習對象為中心進行全方位的診療臨床思維培養,讓學生不局限于單一實習單位的生產實習,全面的提升實習生的實習興趣,同時潛移默化地提高實習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2009級臨床型碩士研究生帶教過程中,我們就應用三維教學防范對VTE疾病的教學,以臨床關節置換術后VTE患者為例進行了教學方法的驗證。骨科承擔主要的臨床實習平臺,超聲醫學科及影響醫學科提供診療技術平臺,呼吸科及重癥醫學科提供再次的臨床知識講授,實習生對臨床出現的VTE患者從基礎到臨床,從診斷到處置,全面地接受了相關基礎知識及診治原則培訓,最終,我們發現實習生對VTE疾病診治有了深刻的理解,掌握了什么樣的患者需要警惕、考慮VTE患者需要進行什么樣的檢查、如何提供治療方案原則等知識,較之前的臨床教學效果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三、以復雜的疾病轉歸特點為切入點,通過典型臨床案例培養學生醫德醫風,同時提高規避臨床醫療風險能力
現代醫學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7-8]對臨床實習醫生的醫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階段,我國的醫患矛盾比較突出[9],而醫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的學習及人文情操的培養不足。因此,我們在VTE疾病的帶教中有意地利用臨床失敗案例所積累的經驗教訓來啟發學生,讓他們認識臨床不光是對疾病的診療,更是對人文的關懷,一定要以醫德為重心,倡導道德素質與技術素質并重,這樣才能讓實習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展現醫學人文情操,更好地利用自身醫學知識服務于人民群眾。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對典型臨床失敗案例的病例討論,將臨床失誤及治療差錯的相關背景介紹給學生,通過與學生的互動交流讓他們從內心中體會到臨床治療的縝密性,逐步培養臨床思維能力。讓他們認識到醫療無小事,再小的醫療忽視都可能會造成難以挽回的結局。通過帶教老師的示范,從日常查房到風險談話告知,學生可以在實習過程中學習如何完善診療細節、規避診療風險,提高臨床工作中規避醫療差錯及風險的能力。
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研究式教學法”培養科研思維及創新意識
醫學生必須注重臨床與科研兩方面的培養才能符合創造型、開拓型、實用型的培養目標。培養研究型、復合型醫學人才是我國醫學生培養的方向。楊煉紅等[10]在八年制的神經病學見習中提出了研究式教學法的概念,并發現該模式不僅能提高學員的理論考核成績,還提升了學生對見習的滿意度。我們借用了“研究式教學法”這一概念,在日常的生產實習中將VTE疾病近年來所提出的診療指南進行講解,將目前臨床遇見的新問題進行提問,以發散式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文獻查閱,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具有研究價值的問題并進行小課討論。最后由帶教老師將問題凝煉后指導學生搜集相關資料,形成具有一定研究價值的科研材料。在此過程中,實習學生的科研思維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有些甚至寫出了具有臨床研究意義的臨床論著。我們在以往的帶教實習中,在VTE疾病B超診斷方法的教學過程中,有同學結合血栓的病理學基礎提出是否能夠通過利用血栓的軟硬程度進行血栓的診斷。受這個思路啟發,我們進行了臨床資料收集,最后與超聲醫學科合作完成了《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聯合超聲彈性成像對初次全髖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分期診斷價值》臨床研究論文[11]。由此我們認為,研究式教學法對于醫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五、結語
臨床實習是臨床醫學生向臨床醫師轉變的關鍵環節,是醫學臨床工作與科研工作的基礎。我們在臨床醫學生VTE疾病的帶教過程中,以典型病例為中心,通過導入式教學法鞏固疾病相關基礎知識,以多元化科室診治為依托,通過臨床多科室協同“三維教學法”培養臨床思維能力,以復雜的疾病轉歸特點為切入點,通過典型臨床案例培養學生醫德醫風,同時提高規避臨床醫療風險能力,以臨床問題為導向,通過“研究式教學法”培養科研思維及創新意識,克服臨床實習期短、教學難度大的困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VTE疾病的臨床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臨床實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中國骨科大手術靜脈血栓栓塞癥預防指南[J].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3):602-604.
[2]關振鵬,陳彥章,宋弈寧,等.體重指數年齡對人工關節置換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06,20(6):611-615.
[3]馬驪,王欣,蔣麗華.人工髖關節置換后的深靜脈血栓形成:發生因素及其預防策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9):1677-1680.
[4]孫麗麗,吳鳳霞,李玉宏,等.PBL與CBS教學法在超聲診斷學實踐教學中的綜合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4,20(5):485-488.
[5]宋高臣,申梅淑,崔榮軍,等.PBL與CBS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4,17(2):110-112.
[6]王海平,林常清.加強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6,5(9):869-870.
[7]梁淵,田懷谷,盧祖洵.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論構成[J].中國社會醫學雜志,2006,23(1):13-15.
[8]杜治政.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實踐與醫學整合[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9):1-5.
[9]顏婕,田清華,李詠.對當前醫患矛盾關系的思考[J].西部醫學,2011,23(8):1619-1620.
[10]楊煉紅,劉淑瓊,呂瑞妍,等.研究式教學法在神經病學八年制臨床見習中的應用及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