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視察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基本情
二、存在的問題
市作為煤炭、鋼鐵、電力、建材為主的工業城市,廠礦企業、建設項目多,給貨運車輛提供了飽和的運輸條件和良好的發展空間,各大型企業和電廠及煤氣用煤,煤焦外運和新建項目的建設,使得我市的治超工作任務艱巨。交通路政部門目前已在主要國道、省道開展依法整治超限運輸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有:
1、由于超限檢查工作大多數是定點、定線管理,大量超限車輛繞道支線公路行駛,逃避檢查,造成支線公路急劇損壞,不少路段面臨斷車危險,部分地區公路養護進度跟不上損壞速度。
2、電煤、煤氣用煤、大型企業如水鋼等用煤的汽車運輸,在全國統一認定的限載標準基礎上放寬5噸(全國統一限載標準:二軸車20噸、三軸車30噸、四軸車40噸、五軸車50噸、六軸以上55噸)。放寬部分按省物價、財政規定標準收取公路賠(補)償費,不予罰款、不予卸載、不予滯留。對此,其他貨運車輛駕駛員反映不公平,增大了治超難度。
3、對鮮活農產品運輸,實行綠色通道,不收費、不罰款、不卸載、不滯留,缺乏有效的鮮活農產品超載運輸車輛制約機制。
4、未設治超檢測點的線路,尤其是治超死角、盲點區域的短途駁載運輸,超限超載現象十分嚴重。
5、地方保護主義、部門利益增大了治超困難。如有的地方引進投資后,對投資方超限運輸車輛要求放寬治超標準;有的部門不計公路損失,為本部門利益要求放寬治超標準,甚至要求減免公路損害賠(補)償費。
6、按國家八部委的要求,交警和路政應當統一在經批準的治超檢測點按照各自分工進行治超。但事實上,在治超檢測點執法的只有交通部門,有的地方交警對超限車輛罰款了事,既不進行檢測,也不實施卸載,給治超工作增加困難。
7、地方公路管理里程長,專職路政人員少。全市縣鄉公路2000公里左右,專職路政人員只有15人(每縣、區3人),工作量太大。
三、建議
1、提高對治理超限運輸重要性的認識。治理超限運輸對我市具有重要意義:一是增加公路的使用年限,使全社會用路的同時愛路、護路;二是確保運輸安全;三是為保障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運輸秩序。因此,各級黨委、政府,尤其是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領導,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把治超工作抓好,管好。
2、采取強有力手段,統一政策標準,使治超工作有法可依。
3、補充人員,明確職責,保障有足夠人員開展工作。
4、保障必要的經費投入,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該收的收足,該撥的撥夠。
5、路政部門日夜上路,四處阻擊,但公路點多線長,一時難以控制。因此,治理車輛超載必須采取“立體式”的全社會行動,多方配合。
6、地方政府應根據公路法和交通部《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管理規定》,加強超限運輸源頭管理,并強化路政、運政、交警、農機、安監等部門的綜合執法,加強當地超限運輸車輛和配載中心的源頭管理,實行聯合執法,歸口管理。
7、有關部門應加強宣傳教育,隨時掌握當地超限運輸動態,對屢教不改的司機要吊扣駕照,依法重處;同時在公路進出口處按照公路技術標準和實際承載能力設置明顯的限載標志。
8、鄉鎮黨委、政府要加強鄉道公路的保護意識,對轄區內貨源企業要制訂車輛限量裝載規定,并動員沿線村委會積極開展本村運輸車輛的禁超安全教育,及時向路政部門舉報繞道的超限車輛或本地超限運輸情況,協助路政部門舉證當事人超限運輸違法行為,使超限運輸車輛寸步難行。
今天,你們不辭辛勞來到學校,對我們學校教育工作進行視察和評議,這是對我們教育工作的關心、鼓勵和幫助。在此,我代表全鄉三所學校,1千多名師生,向各位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感謝鄉黨委、政府以及兩萬一千多父老鄉親多年來對我們學校教育的關心與支持。
一、學校基本情況
鄉現有中心小學1所,初級中學1所,九義校1所,村級小學3所,民辦幼兒園5個。中學有教職工總數43人,專任教師41人,專科18人,本科25人;中級職稱15人,高級職稱3人;教學班9個,在校學生361人。小學有教職工總數51人,專任教師50人,中師17人,專科24人,本科10人;小學高級教師13人,有小學高高級教師2人;教學班21個,在校學生808人。
二、鄉黨委、政府及上級領導對我鄉教育的關心與支持
1、鄉黨委政府把教育事業的發展納入了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作為完善配套功能的重要基礎,分年落實重點建設,并逐步按規劃實施,每年籌集一定資金用于改善教學設施、中小學畢業班的獎勵以及慰問教師。
2.黨委、政府經常召開教育工作專題會議。每期開校或期末,鄉黨委政府的夏書記、楊鄉長以及分管教育的田鄉長等領導同志親自深入學校檢查開校工作,并明察暗訪,狠抓安全與收費工作,發現問題現場辦公,及時糾正、指導、解決,并慰問全體教師,提出新學期的要求。平時也經常深入學校檢查安全工作,了解教學工作進展情況,解決學校發生的重大問題。
3.實施目標管理,學年初學校與黨委政府簽定了《學校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學校畢業班工作目標責任書》等,明確任務,責任到頭,年終考核獎勤罰懶,有效調動了學校管理和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
三、學校規范運作,嚴格管理。
學校先后制定了《關于加強學校內部管理的意見》、《中小學教學過程管理意見》、《學校安全工作管理實施意見》、《中小學畢業班評估獎懲制度》等內部管理制度,完善了校長、主任、教研組長、班主任職責,擬定并完善了教職工崗位聘任方案和各級崗位職責,制定了有關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等實施意見和教育科研規程等,有效地保證了整個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教職工辛勤耕耘,教育教學大幅提升
近年來,我鄉學校多次獲縣委縣府及教育主管部門教育工作目標考核等級獎。年度小學被縣評為學校安全工作先進集體;中學獲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縣三等獎,評為“縣文明單位”;翻水九義校獲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縣三等獎。年度我鄉獲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翻水九義校獲縣中職送生一等獎。年度我鄉評為學校安全工作先進集體、縣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縣素質教育示范學校”;中學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分別獲縣二等獎、中職送生二等獎;翻水九義校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綜合評估分別獲縣一等獎。年度小學被評為少年百科知識競賽集體一等獎,翻水九義校初中教育教學綜合評估獲縣三等獎。
我鄉有市級學科帶頭人1人,市級骨干教師4人,縣級知名教師1人,縣級骨干教師14人;近年來,獲縣表彰的優秀班主任14人次,獲縣表彰的優秀學科教師27人次;獲縣表彰的優秀班集體10次,獲市表彰的優秀班集體4次;年獲縣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競賽先進集體獎;中小學生參加百科知識競賽獲省級獎15人次,獲縣級獎28人次;積極開展教育科研,主研的縣級課題《課題導入中愉快教育實驗研究》順利結題,課題成果獲得縣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主研的市級課題《初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實驗研究》年順利結題,課題成果獲得資陽市第二屆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其成果正在推廣。其成果正在推廣。廣大教師積極撰寫科研論文,近年來,論文獲國家級等級獎6篇,獲省級獎7篇,獲市級獎26篇,獲縣級獎99篇,在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20余篇。
五、存在的問題
1、的萬家溝村與鼓樓村兩所村小校舍均是七十年代末修建的石木結構校舍,每年維修經費太大。急需改建。
2、翻水小學的學校無學生公寓,學生住宿條件差、簡陋;無規范的學生食堂。
3、翻水小學綜合樓樓蓋彩鋼嚴重銹蝕、腐爛,長期漏雨、積水,無力維修更換,設備受到嚴重影響,師生在水中上課學習;學校圍墻無法完善,無公示欄,無文化長廊。
六、今后的工作打算
1、進一步向上級爭取專項資金,完善硬件設施,使我校教育硬件設施進一步趨于規范、完善,逐步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為推進我市地產蔬菜直銷網絡建設,根據市政協常委會工作要點和主席會議安排,市政協農村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由馮霞副主席帶領,于9月上旬對我市該項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視察組深入市供銷社、市果品茶葉副食總公司北批發部、西礦街百合盛農副產品交易中心、南上莊青創天泉物流配送中心以及水西關等地的終端生活超市、社區經銷點進行了視察座談。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制定地產蔬菜直銷網絡建設規劃,高標準構筑“菜籃子”惠民工程
市委、市政府對“菜籃子”惠民工程建設高度重視,為加快構建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緩解市民“賣菜難、買菜貴”問題,促進農民增收和城市居民安全、便捷、實惠消費,市委、市政府高層會議周密部署,市供銷社等部門協調配合,以提升為農服務能力、保障城鄉居民消費安全、降低流通成本、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為宗旨,制定了我市地產蔬菜直銷網絡建設方案,并列為今年市政府重點工作,高標準規劃,高起點實施,精心組織,強力推進,收效顯著。
(二)加大建設改造力度,努力建立完備的蔬菜銷售網絡體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新建150個蔬菜直銷店和100個平價商店的目標,加快肉類蔬菜追溯體系建設,構建15分鐘商圈。各連鎖店內銷售的生鮮蔬菜和名特優農副產品,通過供銷社自身網絡優勢直接從蔬菜基地及農民專業合作社采集,減少了流通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使區域內社區居民可以便利地享受到新鮮、質優、價廉的水果、蔬菜等農副產品。規劃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增加3000余人就業,具有很大的社會效益,是一項惠民、利民、便民的民生工程,該項工作由市商務局、物價局、供銷社承擔,目前項目建設正在穩步推進。
(三)科學統籌網絡布局,分步推進項目建設
根據全市的規劃布局,今年將建設完成20個蔬菜直銷店及社區生活連鎖店。2014年建設完成50個店,保證蔬菜直銷店及社區生活連鎖店增加至70個。到2015年,全部完成150個蔬菜直銷店及社區生活連鎖店的任務。委員們通過9月開業的水西關店了解到,店內的生鮮果蔬及快餐受到周邊居民的廣泛好評。開業當天,營業額就突破30000余元。
二、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地產蔬菜直銷網絡建設程序繁多,高層協調提高效率是當務之急
地產蔬菜直銷網絡建設工程是一項直接關系民生的系統工程,要由多部門聯動配合共同完成。其中蔬菜網點的選址需要商務部門和規劃部門共同審批確定;蔬菜基地對接需要農業部門協調解決;蔬菜直銷過程涉及抑價銷售、企業讓利內容,需要物價和財政部門予以資金支持。而目前我市還沒有一個高層協調機構來宏觀指導組織這項工作。
(二)健全改造網絡體系資金不足,制約了工程的健康推進
承建蔬菜直銷網絡工程任務的市供銷合作社是合作經濟組織性質,無政府行政職能,承擔具有社會公益性質的政府工作能力明顯不足。蔬菜直銷網絡工程建設不只是把本地蔬菜送進城,還要在蔬菜生產旺季把本市消化不了的蔬菜送出去,在蔬菜生產淡季把外地蔬菜引進來。具體實施建設任務的企業面臨組建配送中心、購置產地直采蔬菜運輸車輛、改裝流動銷售車等工作,資金壓力巨大。
(三)城市環境變化多端,銷售終端成本提高
今年以來我市開展大規模城市改造,市內許多門面房及社區商業用房租金大幅提高,造成銷售終端成本提高,蔬菜網點的選擇難度加大,直接影響了工程的質量和效率。
(四)老舊設備不甚重負,改造更新任務緊迫
目前我市正在運行的一批蔬菜中轉設施,大都年久老化,急需改造更新。如市果品茶葉副食總公司冷庫建于上世紀70年代,屬氨制冷,設備老化,存在安全隱患,現正進行設備拆除。由于缺乏資金,新設備投入使用在時間上無法保證,公司蔬菜直銷過程的冷藏、冷凍工作無法正常銜接,設備問題急待解決。
三、建議
(一)成立高層領導協調機構,統籌全市建網工作
建議由市政府牽頭,盡快成立由發改委、財政局、人社局、農委、商務局、物價局、規劃局等部門組成的領導組,在蔬菜直銷網絡建設的選址、布局、用工等方面統一協調,統一步驟,強勢運作。實現全市一盤棋謀劃,一站式決策。做到蔬菜的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標準、統一銷售、統一定價。保證市政府確定的這項重點工作高標準,高質量的按時完成。
(二)搭建集聚資金平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地產蔬菜直銷網絡系平價蔬菜銷售平臺,承擔著穩價惠民的任務,通過提高蔬菜銷售組織化程度,達到規模化經營,實現規模化效益,最終實現降低蔬菜價格,提供物美價廉生鮮蔬菜的目標。工程建設前期投入較大,配送量如達不到一定規模,就沒有利潤空間,也無法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因此,建設初期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僅靠供銷社企業完成,經濟實力明顯不足。建議市有關部門積極爭取中央及省財政項目支持,市政府要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組建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的融資平臺,以優惠政策引進集聚社會各方資金,加速新建和老舊網點改造步伐,保證這項惠民工程的健康穩步推進。
(三)建立網點建設配套機制,拓寬基礎設施改造路子
根據安排,在**縣人大常委會的精心組織下,我們于200*年9月25日至26日就新農村建設中的土地流轉情況開展了專題視察調研活動。視察調研組以城關鎮為主要調研對象,實地察看了該鎮龍頭村、普濟寺村新村建設、產業發展、土地流轉情況,并與鎮、村負責人、產業大戶和農戶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視察結束后,召開了專題視察調研座談會,聽取縣政府相關部門的情況匯報,各位省市人大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對進一步推進**縣新農村建設及土地流轉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議。現將視察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農村土地流轉現狀與特點
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是優化農業生產要素、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投入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農產品優質率的有效途徑,是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的必由之路。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土地流轉工作,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針對農村土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探索以土地為主的農業資源流轉,采取“政府引導、市場調節、農民自愿、依法有償”的運行機制,通過試點示范,穩步推進農業資源的有序流轉,有效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的提升和主導產業建設步伐的加快,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據調查了解,止目前,全縣流轉土地面積已達2.3萬畝,占全縣農用耕地總面積的5%,涉及茶葉、絞股藍、蠶桑、中藥材、畜牧業和實施退耕還林等方面,其中茶飲產業流轉土地1.5萬畝,占總流轉面積的三分之二。從調查的情況看,**縣的土地流轉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土地流轉形式多樣化。在目前全縣土地流轉面積2.3萬畝中,水田約4000畝,旱地約1.4萬畝,流轉坡地實施退耕還林4600畝,涉及流出2081戶,流入754戶。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轉包型,即原承包方將部分或全部土地的經營權轉移給其他業主,承包方與發包方原承包關系不變,這種類型占60%以上;二是互換型,為了耕種方便、發展規模經營或發展優勢產業的需要,農戶之間或農戶與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則串換承包地;三是租賃型,即承包方將土地租賃給其他業主生產經營;四是入股型,即承包方將土地以股份的形式參與經營,實行按股分紅;五是轉讓型,即原承包方申請并經發包方同意,將土地承包經營權讓渡給他人經營。
2、土地流轉主體多元化。2001年前,土地流轉主要在農戶間自發進行,以轉包為主。近年來,流轉主體逐步拓展,參與農村土地流轉的除一般農戶外,農村產業大戶、外地能人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個體工商業主等也都紛紛租地、包地開發農業產業,積極參與和擴大產業規模經營。
3、土地流轉價格市場化。土地流轉的本質是土地使用權的商品化,農民在出租或轉讓土地使用權中獲得收益,近年來,**縣堅持和完善實物地租的形式約定流轉費,按國家頒布的相應糧食中準指導價折價計算兌現,有效保護了流出流入戶的利益。
二、取得的成效
**縣是一個自然環境優越、綠色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厚實的山區農業縣。隨著土地流轉的逐步深入,農民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不斷提高,流轉的規模逐年擴大,產生了比較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隨著土地流轉的深入實施,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加快,農業區域特色進一步凸現。目前,長安、八仙、廣佛、洛河、三陽、大貴、正陽、城關等鄉鎮茶葉產業彰顯優勢,絞股藍產業在長安、城關、大貴、三陽初具特色,興隆、西河、老縣、三陽、女媧山、洛河等鄉鎮的蠶桑初成規模,八仙、正陽、廣佛的中藥材生產蓬勃興起,以生豬為主導的養殖業在全縣呈燎原之勢。據調查統計,全縣茶園面積已達到11萬畝,絞股藍種植面積2.5萬畝,產茶達到2560噸(其中絞股藍茶650噸),茶飲綜合產值達到2.3億元;全縣生豬、白山羊、家禽飼養量分別為38萬頭、20萬只、100萬羽,全縣養殖業收入2.5億元;全縣桑園面積9萬畝,年養蠶6萬張,蠶業收入(不含工業)3600萬元;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值5000萬元。特色產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綠色農業在縣域經濟中占居重要地位。
農業規模化經營進一步推進。通過土地有序流轉,使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大戶、龍頭企業集聚,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的主導產業基地,促進了主導產業適度規模經營。據調查顯示,培育百畝以上茶飲大戶74戶,年養蠶10張以上大戶226戶,年出欄50頭以上生豬養殖大戶500戶(其中年出欄100頭以上的正大模式養殖示范戶312戶),種植50畝以上中藥材大戶104戶。一批各具特色的產業專業村、一批新型的產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等農業產業主體正在形成。
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通過土地流轉的推進,促進了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形成和發展。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扶持和資源融合培育發展了女媧茶業、女媧銀峰、女媧茗茶、八仙云霧、農盛絞股藍、五和飲品、眾鑫繭絲、八仙臘肉等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特色產業龍頭和骨干企業,引資建成了天寶制藥和北醫大藥業生產基地。發展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79個,其中茶葉專業協會22個,養殖專業協會30個,蠶桑專業協會25個,中藥材專業協會2個。龍頭骨干企業與合作組織的發展,明顯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科技興農戰略進一步深入實施。通過土地流轉和規模開發,為科技興農戰略的深入實施搭建了平臺。土地、產業、技術、品牌、資金等要素資源逐步向能人大戶和龍頭企業集聚,科技培訓直接到大戶或龍頭企業主,由龍頭企業和大戶培訓帶動千家萬戶的農業生產,農業科技入戶的效果更加明顯。如長安鎮洪善存依靠科技特派員幫助修訂完善了茶葉、絞股藍生產、加工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準,申請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頒布了《女媧有機茶標準綜合體》和《無公害絞股藍標準綜合體》,填補了**地方農業標準和陜西省有機茶、無公害茶飲品標準的空白,依靠科技特派員幫助引進采茶、制茶、修剪成套機械化設備和技術,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帶動了全縣茶業的發展和進步。
農村勞動力轉移和農民增收步伐有所加快。通過土地有序流轉,有效解決了耕地撂荒和產業園棄管的現實問題,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就業轉移,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流出戶農民不但從土地流轉價格中得到實惠,而且部分農民轉化為農業產業工人,在提供勞務中獲取勞動工資收入,使眾多農民不出家門就找到了就業渠道。如長安鎮中壩村大戶凌久成流入本鎮中原村茶園180畝,流轉本村農戶水田75畝建立高效茶園,年均收入達到150萬元,每年支付租金8萬元,支付農民勞務工資30萬元;長安鎮中壩村女能人田珍流入鄰近梁橋村農戶精品茶園250畝,每年收入過百萬,向農戶支付租金12萬元,向農民支付勞務費20萬元。
三、存在的問題
從視察調研的情況看,**縣推行的土地流轉,對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發展現代農業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于土地流轉工作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當前仍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
思想認識有待提高。一是多數農民對土地流轉的認識還存在誤區,有的認為土地仍為生活保障的主要來源,戀土情結濃厚結不愿流轉,有的甚至撂荒也不愿流轉,有的認為土地流轉就是對承包地的重新調整,也有的怕轉出后,政策一變失去承包權,就會沒有依靠和不安全;二是不少農民小農經濟意識比較嚴重,小富即安,投資興業怕擔風險,務工經商怕丟地權,滿足于守土經營或交親戚耕種比較放心;三是部分業主怕土地流轉政策不穩定,不敢大膽投入;四是部分承包業主認為土地流轉期短的多,期長的少,這種情況容易出現短期行為,不利于土地的可持續利用。
配套服務不到位。一是農村社會保障服務不到位,養老保險、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完善,部分農民仍主要依賴土地收入解決就醫看病、子女上學、養老等問題;二是土地流轉工作服務不到位,雖然鄉鎮已成立土地流轉的服務機構,但由于受交通、人員、經費等限制,不易及時有效地為農戶提供土地流轉的供求登記、信息、土地評估、法律政策咨詢、調解合同糾紛等服務。
勞動力轉移空間小。**縣城鎮化、工業化相對滯后,農業產業規模較小,流出戶的農民就業環境仍不寬松,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的能力有限,農民進城還存在許多困難與問題。不少農民文化素質低,轉移就業能力較差,從事其他行業打工不易取得比經營土地更好的效益,一些農民仍然是一邊務農,一邊到社會打零工維持生計,因而農民轉移就業能力差仍是制約我縣土地流轉的重要因素。
強勢能人大戶、龍頭企業形成難。由于原始積累普遍不足,現有的產業大戶進一步聚集大規模農業資源的能力十分有限,新的產業大戶形成較為困難。一是受山區自然條件所限,**縣農村坡地自然分布較為分散,無形中加大了承包者的投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著土地流轉;二是由于部分農民素質不高,經濟實力不強,有能力大規模經營土地的能人大戶還只是極少數;三是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緩慢,從事農業開發和經營的投資者仍偏少,土地規模經營缺乏有效載體;四是農業比較效益整體偏低,農業開發又受市場和自然災害雙重風險的影響,外來業主對投資開發農業極為慎重,真正有實力的民營企業或業主參與農業資源流轉、實施規模經營的比較少。
資金扶持力度尚需進一步加大。一是財政資金十分有限,扶持龍頭企業、產業大戶力不從心;二是從事高效農業開發需要較大額度的資金投入,而承包業主在流轉初期一般缺乏雄厚的資金實力,從金融信貸部門貸款往往必備條件不足,資金受限,使其規模難擴大,效益難提高;三是農業項目偏少,比較效益低,風險相對大,致使招商引資難,項目實施難。
四、建議和意見
代表們通過視察調研,經過分析思考,對推進農村土地流轉進程,提高農村土地流轉質量和效益,提出以下五點建議:
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提高農民流轉土地的積極性。農民是農村土地流轉的主體,讓農民意識到土地流轉的優越性,是加快農村土地流轉的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種行之有效的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的意義,引導農民增強流轉土地的自覺性。要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中央省市農村土地流轉的有關政策要求,引導農民知曉農村土地流轉的原則和政策,做到依法、自愿、有償,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通過典型示范,使廣大農民和承包業主看到土地流轉帶來的實際效益,從而轉變思想觀念,加快土地流轉。
提供優質服務,為土地流轉營造良好的環境。這種服務應當是實實在在的、優質高效的服務,一要建立健全組織體系,繼續切實把土地流轉工作納入縣、鄉兩級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強有力的組織機構,綜合協調、統一領導當地的土地流轉工作。二要積極發展市場中介組織,發揮其作用,使土地流轉進入市場,依靠市場調節完善流轉機制,推動土地流轉的健康運行。三要認真解決土地糾紛這一土地流轉后易產生的遺留問題,如果解決不到位,勢必影響整個土地流轉工作。針對農村土地糾紛的實際,縣、鄉兩級應考慮建立強有力的專門仲裁機構,著力解決糾紛,化解矛盾,理順情緒,排除隱患。四要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加強以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大病保險、子女教育等為主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把長期以來農民主要依靠土地作為唯一社會保障的現象逐步引向依靠社會保險和保障功能上來,真正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
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拉動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勞動力轉移是土地流轉的重要拉動力量。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必須為廣大農民創造更多的非農就業機會,使其獲得穩固的非農產業收入,保持土地流轉制度的穩定。各級各相關部門應當把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作為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的重要措施來抓。一要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開拓農民就業門路,最大限度地增加就業機會。二是要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民培訓,全面提高農民的技術素質和就業能力。三要加快發展小城鎮,增強小城鎮的載體功能,吸引更多的農村勞動力進入城鎮務工經商。四要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有序輸出勞動力資源,實現農村勞動力跨區域流動,為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開辟更加廣闊的空間。五是對沒有輸出條件的農村勞動力,也要扶持引導其就地發展二、三產業,穩定增加收入。
一、公安“三基”建設取得的主要成就
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我區公安機關從20__年開始,進行了為期三年的以抓基層、打基礎、苦練基本功,全面推進正規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三基”工程建設,積極解決長期以來制約公安基層基礎工作的體制性、機制性和保障性難題,增強了基層實力、夯實了基層基礎、激發了民警活力,提升了公安機關維護國家安全、處置突發事件、駕馭治安復雜局勢和服務發展的能力。
(一)民警執法素質和水平明顯提升。各所隊通過領導帶頭、群眾監督、全警參與等形式,抓學法、抓用法,抓練兵、抓考核,筑牢了“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思想基礎,民警執法理念、自律意識、體能技能和執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市社區民警“八清五熟”競賽中,大通派出所獲得了第一名好成績。
(二)警務保障條件明顯改善。投資近800萬元新建和改建了5個派出所。安銅、銅山、灰河、郊所等四個無房所全部用上寬敞整潔、設施規范齊全的辦公用房。基層所隊裝備明顯改善,達到了一級所隊的配備標準,較好滿足了信息化建設和基層工作需要。全面推行以便民服務為內容的一站式辦公。先后出臺和實施了多項從優待警的規章制度,有效激發了干警積極性,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基層隊伍實力明顯增強。據調查,我區基層警力達到了總警力的86%,近幾年來,招錄60多名保安巡防隊員,充實派出所力量。各級黨政以及轄區企業也以各種形式,從人財物上,對公安“三基”建設給予有力支持。安排現有五個派出所所長進入同級鄉鎮辦黨委班子,主抓綜治工作。每年劃撥一定資金,補充公安經費的不足,努力滿足基層公安工作需要,基層所隊“拴心留人、干事創業”的環境初步形成,有效推進了基層所隊的正規化建設,
(四)警務信息化建設全面達標。全面完成了派出所基礎信息采集、情報信息系統和警務信息綜合平臺建設,建立了全警采集、全警錄入、全警應用的信息化工作新格局。全區五個派出所和基層所隊全部接入公安內部局域網,開通了遠程視頻系統,實現了“網上辦公、網上管理、網上服務、網上辦案、網上追逃”,增強了信息化實戰能力,提高了警務效能。
(五)治安防控體系逐步健全。全區構建完成了依托人防、物防、技防有機結合的治安防控體系。實現了視頻監控對轄區重要地段、復雜場所、要害部門的全覆蓋,提高了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轄區重點企事業單位技防安裝率達100%。以轄區各社區、農村警務室為平臺,整合各類治保力量,完善了群防群治的防控網絡。
(六)現代警務運行機制進一步完善。目前,全區已建成17個社區、農村警務室,配齊配強了警務力量,全面推進社區(農村)警務戰略,警務室作為基層社會治安的第一道防線,在維護治安、密切警民關系,服務群眾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推行了農村治安中心戶長制、1+1+2社區警務模式、網絡化巡防、警企聯動、多警聯勤協作等治安防范新機制,實行了主副班工作制、彈性工作制等警務工作法,真正做到警務前移、警力下沉,有效提高了對動態社會環境下社會治安的管控能力。
(七)駕馭和保障社會治安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三年來,基層基礎建設不斷加強,公安機關的綜合打擊效能得到提高,可防性、多發性、系列性案件明顯下降,刑事案件發案率與20__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社會治安形勢得到好轉,社會政治穩定,群眾安全感和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逐年上升,公安隊伍的整體形象進一步好轉,公安工作總體實現了年年上臺階、三年大跨越的預期目標。
二、存在的若干問題與困難
一是治安防控難度較大。我區轄區點多、線長、面廣,加上近郊又與城區相互交織,不成片的大跨度地理區位,構成了郊區特有的區域社會治安環境,治安防控難度較大。
二是基層警力仍顯不足。警力不足依然是制約我區公安工作的突出問題。我區公安警力轄區比例僅萬分之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邊遠農村警力不足尤顯突出。
三是部分所隊用房難以滿足實戰需要。目前區公安分局和大通所現有用房面積低于“三基”工程建設標準,滿足不了實際工作需要。同時,也影響了一些重要警用設施配置到位,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工作開展。
四是綜治考核部分項目設計不夠完善。綜治考核中要求發案率年年下降、破案率年年上升的指標設定,還不盡科學,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快所帶來治安任務不斷加重的實際現狀相矛盾。
五是民警綜合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三基”建設成果的轉化應用率不高,干警們應用現代科技技能遏制犯罪的能力以及主動創新意識有待增強。部分所隊也還存在硬件資源浪費現象。如安銅所的350兆
移動臺因遠離市區,與市局對接聯系難度大,難以發揮作用。
三、鞏固和深化三基建設的幾點建議
為鞏固和深化我區公安“三基”工程建設,進一步將全區公安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階段。為此,建議:
(一)黨委、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公安工作的領導,鄉鎮辦事處繼續堅持與公安部門的密切配合,不斷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及時解決公安工作和隊伍建設中的困難,繼續從經費保障、裝備配置、警力補充等方面對公安工作予以大力支持,為不斷發展的公安工作提供堅實保障。
(二)為從根本上解決基層警力不足問題,切實應對不斷發展的公安工作和持續變化的治安形勢需要,通過市政協渠道,建議市公安部門盡可能創造條件,盡快將郊區公安分局申報為城區公安機構,擴增警力配置比例,力爭使郊區總警力達到全省平均水平。要根據實際管轄人口數量和警務需要,盡力向基層特別是工作任務重的派出所傾斜警力。同時,逐步增加公安經費投入,建立解決民警職級待遇的長效機制,對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兢兢業業的民警給與適當待遇,進一步激發基層干警工作積極性。
(三)作為區公安機關自身而言:
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干警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民警體能技能和執法能力等綜合素質。以新一輪公安“三項建設”為載體,繼續持久地深化大練兵活動,狠抓警務信息化建設尤其是信息化應用,充分發揮科技強警作用。在處置問題上,既要嚴格執法、維護社會治安和全區大局工作需要,又要堅持慎用警力,善用警力,做到合理用警,防止因用警不當激化矛盾。
貫徹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是穩定和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基本法寶。年初,政協將我縣民族宗教政策落實情況列為今年協商監督的項目,得到了縣委的支持。近日,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和縣委統戰部、民族宗教局負責同志,在縣政協副主席海妙強的帶領下,對我縣各鄉鎮及巴州種畜場民族宗教政協落實情況進行了視察。通過與宗教人士及統戰干部座談及察看宗教活動場所等方式,認真了解了我縣黨的民族宗教政策落實情況。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博湖縣是由漢、蒙、維、回等18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多宗教的地方,全縣人口5.66萬人,其中漢族3.78萬人,蒙古族4154人,維吾爾族8367人,回族5807人,其他民族430人。全縣有宗教活動場所46座,其中清真寺41座,喇嘛廟1座,基督教活動點4處。有宗教教職人員65人,其中伊斯蘭教教職人員41人,喇嘛教教職人員20人,基督教活動點負責人4個。有宗教團體2個,其中伊斯蘭教協會1個,佛教協會1個。
多年來,我縣黨委、政府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各民族之間團結互助,共同發展,信教群眾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為全縣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我縣改革發展處在關鍵時期,穩定工作面臨新的情況,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尤為重要。
二、存在的問題
1、一些干部甚至個別負責民族宗教工作的干部,對黨的民族宗教政策掌握不牢,不能及時準確判斷有違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苗頭性活動。
2、宗教人士向信教群眾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力度不夠,致使個別信教群眾做出與黨的宗教政策不符之事。如最近才坎諾爾鄉一教民請和靜縣一阿訇在其父的葬禮上做站禮;縣城一些信教群眾請沒有阿訇資格的人從事一些宗教活動等。
3、基督教實行“三定”管理以后,原塔鄉的信教人員劃入本布圖鎮活動點活動,但由于路遠且交通不便,很少來參加活動,有人反映塔鄉的信教人員私自開展活動。
4、個別宗教活動場所建筑老化、墻體開裂,是否需要維修或重建。
5、王樂泉書記在民族宗教工作座談會上提到“要把宗教人士當作非黨的農村基層干部看待”,一些宗教人士多年來從事宗教活動,為維護社會穩定發揮了很大作用,但也耽誤了生產,有些宗教人士是從外地來的,沒有土地,生活很困難,希望能享受到政府生活補貼。
三、幾點建議
一、充分認識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民族宗教無小事。”我縣有17個少數民族,1.87萬人,漢族基督教信教群眾有371人,兩項占總人口的34%以上。少數民族群眾與漢族群眾、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風俗習慣、信仰等方面的差異,構成了人們生活方式的多元化。隨著改革的深化和各種利益關系的調整,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增多,有些問題會反映到民族宗教問題上來,如果處理不當,將會直接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性,認真分析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按照十六大的要求,切實做好新時期的民族宗教工作,全面推進我縣的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深化開展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的宣傳教育
把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納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四五”普法的重要內容,由統戰、民族宗教部門牽頭,宣傳、教育、司法等部門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民族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黨在發展民族關系中“三個離不開的”的思想,宣傳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基本方略,使“維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思想深入人心。努力營造各族人民相互尊重、團結互助的濃厚氛圍。要教育漢族群眾尊重少數民族;也要教育少數民族尊重漢族群眾。對少數民族群眾不僅要講關懷和照顧,也要講義務和奉獻;不僅要講平等和團結,也要講法制和原則,引導他們自覺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積極承擔社會義務。要在各民族中強調:在熱愛本民族的同時,更要自覺地強化熱愛中華民族的意識,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要教育教職人員和信教群眾依法從事宗教活動,堅決防范和抵制非法宗教勢力的破壞活動。要通過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各民族群眾的中華民族整體意識,形成促進民族團結光榮、破壞安定團結可恥的社會氛圍,共同維護社會穩定。
三、妥善處理涉及少數民族群眾的矛盾和糾紛
妥善處理民族間群眾的矛盾糾紛,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重要保障。各有關部門要定期對轄區內涉及民族宗教的問題進行認真排查,做到心中有數。對涉及民族宗教問題的糾紛和事件,要采取“特別慎重”、“十分嚴謹”、“周密考慮”的態度,絕不能簡單地對待和處理。要嚴格區分民族矛盾與非民族矛盾,不可盲目地把不同民族公民之間發生的民事、經濟糾紛和民事、經濟、治安、刑事案件與民族問題混為一談。
四、有關部門應排查工作,摸清不符合政策的宗教活動情況,尤其是加強對基督教活動的管理,進一步規范宗教事務活動,落實好、維護好黨的民族宗教政策。
結合當前工作需要,的會員“sz_1306”為你整理了這篇關于政協關于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范文,希望能給你的學習、工作帶來參考借鑒作用。
【正文】
關于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
為進一步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4月23日,縣政協主席魯曉芳帶領部分縣政協委員深入西岔河村、譚家河村、十畝地村、五四村、郭家壩村和龍寺村,對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行了專題視察。現將視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推進情況
通過視察,委員們認為,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鎮辦和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發力,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促使我縣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向好,鄉容村貌明顯改觀。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建立健全工作體系。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縣委副書記、縣長為組長,縣委副書記及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為副組長,縣委辦、組織部、住建局、環保局等23個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并先后制定印發了《佛坪縣人居環境綜合整治2018—2020年三年行動方案》《佛坪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方案》,明確目標任務,夯實工作職責。同時各鎮辦及各村也分別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了縣、鎮、村三級各司其職、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為保障整治工作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多措并舉、抓點示范,充分發揮樣板作用。各鎮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統籌推進”的原則,均選擇1—2個條件相對較好的村作為整治工作推進示范村,不斷創新工作舉措,確保整治活動取得實效。如,袁家莊街道辦成立了檢查組,定期檢查,發現問題立即指出,責令限期整改;西岔河鎮建立了農村環境衛生月檢查、月評比制度,實行流動紅旗管理制度;陳家壩鎮實行“門前衛生”三包制度,明確了村民的責任義務;大河壩鎮、石墩河鎮制定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標準,實行“紅黑榜”動態管理。通過抓點示范,為全面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發揮了帶動作用。
(三)加大投入、突出重點,整治工作扎實推進。一是加大環保項目建設投入力度。近兩年來,縣委、縣政府整合力量,累計投資7278萬元,新建垃圾中轉站、垃圾填埋場、垃圾熱解氣化站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項目167個,積極為各鎮村配備垃圾車、垃圾箱,為各戶配發垃圾桶等垃圾處理設施,垃圾基本實現了戶分類、村收集、鎮辦轉運、縣處理模式。二是不斷強化環境衛生管理。積極探索制定衛生保潔等制度,各村均配備了2—3名保潔員,建立了日常保潔機制,農村環境衛生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三是突出重點集中整治。各鎮辦緊盯農村集鎮、移民小區、交通要道和人口集居區域,通過扎實抓好“八清一改”、切實做到“八不八保”,利用“清明”“五一”“端午”等節假日和旅游旺季,積極組織開展“村莊清潔攻堅戰”“生活垃圾殲滅戰”“庭院衛生保潔戰”“亂貼亂畫亂搭亂建清理戰”等特色活動。同時,縣農業農村局等職能部門通過通報曝光、建立紅黑榜、下發督辦單等方式,定期對全縣7個鎮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進行專項檢查,進一步激發了各鎮辦、各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積極性。通過集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四)廣泛宣傳、正面引導,積極營造良好氛圍。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相關職能部門和各鎮辦利用電子顯示屏、懸掛橫幅、張貼標語、召開群眾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環境衛生整治的重要意義及有關環境衛生管理法律法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縣44個行政村累計懸掛張貼標語98條,召開群眾會議53場次,通過移動公司群發短信10萬余條,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做法和工作亮點先后被《陜西農村報》《漢中日報》省市媒體刊載,營造了良好工作氛圍。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雖然我縣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總體向好,但與新農村建設及推進鄉村振興發展的要求相比,仍然面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資金投入不足,渠道單一。一方面,由于自然條件制約,我縣農村居民居住分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點多面廣,生活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造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涉及范圍廣、所需投入大、運行成本高,且僅僅來源于財政資金的投入,難以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鎮村受制于某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引進社會資本投入農村環境整治難度較大,目前全縣各村不同程度存在主導產業弱、村集體經濟積累不足等問題,致使各村自籌資金整治環境衛生的能力不足。
(二)工作推進不均衡,環境整治不徹底。一是部門、鎮村之間工作進展不均衡。個別部門和鎮村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沒有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的高度去認識和站位,存在等待、觀望心態,整治工作僅停留在應付性、臨時性的層面。二是部分鎮村農戶房前屋后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排亂倒現象仍比較嚴重。三是部分移民集中安置點綠化率低,質量不高,環境美化不夠。
(三)協調配合不緊密,作用發揮不夠充分。一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農業、環保、住建、水利、林業、旅游等多個政府職能部門,具體工作開展過程中,各職能部門協作配合不夠,沒有形成“一盤棋”的思想。二是缺乏有效考評獎懲機制。目前,各鎮村還缺乏長效管理、監督和獎罰機制,存在時松時緊的現象。三是大部分村聘用的保潔員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管理相對松散,缺少考核、監督、激勵等一整套機制。
(四)宣傳教育氛圍不濃,群眾積極性不高。由于受傳統習慣和落后觀念的影響,部分農村群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環保意識差;加之宣傳教育的氛圍還不夠濃厚,對于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意義認識不足,配合參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意識不強,等、靠、思想嚴重,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影響了整治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幾點建議
(一)統籌資金、拓寬渠道,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一是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整合各類相關資金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使財政資金的引導、支撐和保障作用,得到充分顯現。同時各職能部門要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的爭跑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道路、垃圾處理、污水管網等基礎設施,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硬件基礎。二是積極探索建立多元化資金籌措機制,探索通過村企協作共建、金融資本參與等方式,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拓寬投融資渠道,并積極探索政府直接購買服務的模式,委托專業公司參與環保設施管理維護工作。三是按照縣委、縣政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9-2022年)》的通知要求,探索建立垃圾污水處理農戶付費制度,通過“一事一議”和以免代獎的辦法,向村民適當收取垃圾污水治理費用,由村級集中管理使用。四是正確處理發展和治理的關系,充分認識農村環境改善和產業發展的相互促進作用,栽好“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通過良好的生態環境、整潔的村容村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發展,積極發展養老養生、休閑觀光等產業,進一步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實現鄉村振興與人居環境改善的良性發展。
(二)明確重點、厘清責任,確保整治工作統籌推進。一是將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納入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規劃,重點圍繞整治環境污染、完善基礎建設、提升村容村貌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劃,并綜合考慮各村地域分布、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合理設定整治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推進。要進一步細化各鎮辦、各職能部門及各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任務和責任,重點圍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以“清潔村莊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扎實開展“八清一改”,做到“八不八保”,著力解決全縣村莊環境臟亂差問題。二是加強環保基礎設施的管理維護。制定管理制度、落實責任人,切實解決農村環保設施重建輕管的問題,確保各類環保設施正常運行,充分發揮作用。三是加快農業生產生活方式轉變,提倡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促進農業綠色循環發展,資源持續利用。四是嚴格按照《陜西省異地扶貧搬遷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及縣委、政府要求,積極推進舊房拆除、舊宅騰退、土地復墾工作,拆除閑置破舊房屋,進一步提升村莊整體面貌。同時加強對群眾集中居住點公共綠化的建設力度及農戶庭院綠化美化的指導,切實改善人居環境。
(一)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為構建和諧大同營造穩定的社會環境。全市檢察機關始終把維護穩定作為首要任務,在履行批捕、職責的過程中,把寬嚴相濟的刑事司法政策貫穿始終,努力做到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寬嚴適度,使執法活動既有利于震懾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又有利于化解矛盾、促進社會和諧。全年共批準和決定逮捕各類刑事犯罪案件830件1333人,同比分別上升7.5%和10.3%;提起公訴800件1198人,同比分別上升9.6%和12.4%。堅持依法從重從快方針和“兩個基本”的原則,積極參加“打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共審查批捕危害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嚴重暴力犯罪、多發性犯罪和黑惡勢力犯罪案件512件730人,提起公訴476件635人,分別占到批捕、總人數的55.8%和53%。批捕制售偽劣商品、金融詐騙、偷稅漏稅、侵犯知識產權等嚴重擾亂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案件24件36人,提起公訴9件15人。
(二)積極查辦和預防職務犯罪,為構建和諧大同營造清廉的執政環境。2006年,全市檢察機關堅持“一要堅決,二要慎重,務必搞準”的原則,共立查職務犯罪案件139件154人,其中貪污賄賂案件77件91人、瀆職侵權案件62件63人,抓獲在逃犯罪嫌疑人3人,挽回經濟損失700多萬元。在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一是加大了查辦大要案的力度。共立查貪污受賄、挪用公款大案57件,要案7件;立查瀆職侵權重特大案件23件,占立案總數的37.1%。二是突出了辦案的重點。共立查行政執法部門人員33人,司法機關人員35人,煤炭系統人員20人,農村基層組織人員10人,糧食系統人員6人,金融保險系統人員9人。
(三)加強對訴訟活動的監督,為構建和諧大同營造公正的司法環境。全市檢察機關始終把促進司法公正作為訴訟監督工作的追求目標,注重突出監督重點,拓寬監督領域,完善監督機制,各項訴訟監督工作協調推進,監督效果不斷提高。
在刑事立案和偵查活動監督中,共監督糾正偵查機關應當立案而不立案的案件170件189人,不應當立案而立案的案件17件。在監督立案的案件中,已有108名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責任,有罪判決率達57%,高于全國和全省的平均水平。對應當逮捕而未提請逮捕的,依法糾正漏捕87人。對應當而未移送的,依法決定追訴81人。
在審判監督中,刑事審判監督方面,全年共調閱案卷31卷、備案審查694案、派員列席審委會202次,對9件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判決、裁定,提起了抗訴,省院均已支持,現法院已改判1件,其他正在審理之中。民事審判和行政訴訟監督方面,全年共提請抗訴和建議提請抗訴109件,同比上升9%;抗訴47件,同比上升60%;法院已審結16件,其中改判7件,調解4件,抗訴改變率為68.6%;支持弱勢群體10件;提出再審檢察建議9件,法院采納7件,改判1件;提出刑事附帶民事訴訟13件,勝訴9件。
在刑罰執行和監管活動監督中,協調有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了提審證使用期限和監外執行罪犯“月簽到”制度。共發現并糾正超期羈押13人。進行安全防范檢查533次,消除事故隱患63個。糾正監管活動中的各類違法行為58起。審查減刑、假釋、保外就醫手續130份。有力地促進了監管機關嚴格執法,維護了正常的監管秩序和被監管人的合法權益。
二、踐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不斷加強和改進檢察工作
(一)集中開展專項行動,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一是積極參加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共立查國家工作人員商業賄賂案件21件26人,案件數量是2005年的3.5倍。二是在集中查辦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瀆職犯罪專項活動中,結合我市實際,查辦重大安全生產事故背后的職務犯罪案件21件21人。三是開展了打擊制售偽劣農資產品犯罪立案監督專項行動。四是開展了集中處理涉檢上訪專項工作。堅持檢察長接待和領導包案制度,認真落實首辦責任制。一年來,兩級院檢察長共接待群眾來訪575人次,批辦案件172件,已辦結149件,辦結率為86.6%。上級院督辦的27件涉檢上訪案件已全部辦結,其中當事人表示息訴罷訪的23件,息訴率為85%。
(二)扎實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不斷提高執法水平和辦案質量。一是加強了業務指導和內部制約。在查辦職務犯罪工作中,嚴格執行下級院決定立案、逮捕的必須報上一級院備案,決定撤案、不的必須報上一級院批準的制度。二是健全了執法辦案制度。通過對7個主要業務部門工作流程、規則的補充完善,進一步規范了辦案行為、辦案流程和績效評價,把容易發生問題的關鍵部位和環節全部納入管控之中,有效地防止了執法行為的隨意性。三是嚴格了督促檢查。市院對全市檢察機關2005年以來作不捕、不訴、撤案和抗訴處理的657件案件進行了專項檢查,對落實辦案安全防范措施和執行扣押凍結款物管理規定等分別進行了專項督查,并就發現的問題進行了通報,責令限期整改。
(三)堅持把檢察工作自覺置于全社會的監督之下,促進公正、廉潔行使檢察權。一是深化檢務公開。對按照法律和有關規定應當向社會公開的事項一律公開。二是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兩級院共向同級人大報告全面工作12次、專項工作15次。人大交辦、轉辦的15件案件,已全部辦結,并及時報告了情況。共邀請人大代表視察30多次,走訪各級人大代表90多人,向代表寄送工作總結726份,征求意見和建議87條。三是繼續推進人民監督員制度試點工作。
三、貫徹落實中央《決定》,努力提升隊伍和基層院建設水平
(一)狠抓領導班子建設。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了市院黨組成員分片包點、列席縣區院黨組民主生活會和適時進行廉政、誡勉談話等制度。市院班子成員、縣區檢察長和市院內設機構負責人都通過了年度工作述職評議。結合縣鄉換屆,積極協助地方黨委圓滿完成了11個縣區檢察長的交流、選任工作,縣區檢察長的平均年齡由52歲下降到44歲,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占到82%,年齡和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二)加強機關制度管理。建立健全了黨組會、檢察委員會、檢察長辦公會等議事決策制度,規范了機關黨務、政務、業務的決策程序;完善了內設部門的工作職責和崗位責任制度,做到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實行了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中層干部試用制和任期制。
(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廣泛開展了以提高執法能力為核心的業務培訓和崗位練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全市檢察機關有13名干警通過了國家司法考試,是前4年的總和,通過率達25%,大大高于全國、全省平均值。
(四)大力推進基層院建設。市院堅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層,進一步完善了基層院綜合考核辦法,對基層院班子、隊伍、業績、機制、形象等方面進行量化考核。
200*年,全市檢察機關共有22個集體和36名個人受到市級以上表彰。12個單位、部門榮獲和保持了縣、市文明單位稱號,市院繼續保持了“省級文明單位”榮譽。 20*年工作要點
1.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檢察工作。加強檢察隊伍的思想建設和作風建設,牢固樹立“立檢為公、執法為民”的執法觀,堅持把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能作為服務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途徑,把是否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作為衡量檢察工作的重要標準,把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作為促進社會和諧的生命線,把化解矛盾貫穿至執法辦案工作的始終。
2.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維護社會和諧穩定。辯證地理解和把握寬嚴相濟,既要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一概從重從嚴打擊的思維方式,也要防止寬大無度、放縱犯罪問題的發生。
3.加大職務犯罪的查處力度,推進反腐敗斗爭深入開展。重點查辦國家工作人員利用人事權、司法權、審批權謀取私利的犯罪案件、商業賄賂案件、失職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導致重大安全事故的犯罪案件,非法拘禁、刑訊逼供等侵犯人權的犯罪案件,以及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其它職務犯罪案件。
實施區域供水工程,是踐行科學發展觀,關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市政府多年來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工程。為了解該項工程的推進情況及面臨的矛盾和困難,為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建議意見,市政協于4月中旬組織部分委員對我市區域供水工作進行了視察。委員們實地察看了區域供水配套管網東線工程丁平線段管道鋪設現場、鵬鷂水務公司,聽取了市住建局的情況匯報,并進行了認真的協商。現將有關情況匯報如下:
一、我市區域供水工作現狀
(一)主管網建設工程推進有力。
自底該工程實施以來,我市即成立了市區域供水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部圍繞“早開工、早建成、早受益”的目標,協調一致開展工作,克服了過江頂管(900多米)、高速公路頂管(600米)、取水頭部自流引水頂管(雙管450多米、口徑1.8米)等技術難題,想方設法克服了資金不足、拆遷任務重(累計拆遷250戶)等困難,于底,全面完成了主管網一期工程(鵬鷂水廠—十里墩水廠)并實現供水。
在一期工程順利實施的同時,市住建局及早部署,積極做好了主管網二期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多次現場踏勘的基礎上,提出了二期工程四套管線走向方案,并與海安縣進行了初步協商和探討;邀請有關方面專家學者對主管網二期工程方案進行了初步可行性論證;調整充實了市區域供水指揮部成員,明確了初步的實施時間和步驟;兩縣(市)政府組織了前期可行性論證、勘測、設計招投標工作。目前實施主體已進場開展工作,有望于今年12月底完成所有前期工作。
(二)配套管網對接工程進展迅速。
初,我市制定了區域供水一期工程與沿線各鎮的配套管網對接方案,并進入實質性設計和施工階段。到底,一期供水的8個鎮(區)已完成近30公里的配套管網工程,總投資約4500萬元。為加速區域供水一期工程配套網管的全覆蓋,市政府將配套管網西線工程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通過一年的努力,總投資約6000萬元的43公里配套管網西線工程于該年底竣工,并順利通水。與此同時,還完成了配套管網東線工程的踏勘、測量、可行性研究、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為今年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奠定了基礎。目前,總投資2億多元的東線配套管網工程已全線開工,其中丁平線段(雪岸至林梓路段)的管道鋪設任務已基本完成,9月底管網鋪設將全部到位,確保10月底全線通水。
(三)城鄉供水價格制定合理。
為實現區域供水的順利對接,市相關部門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對新一輪水價進行了認真測算評估。在充分考慮廣大群眾的承受能力及各自來水廠現有生產設備的折舊、維護、保養成本等因素的基礎上,參照周邊縣(市)區域供水價格,與鵬鷂水務及海安縣反復磋商,確定了城鄉供水價格方案,于3月正式實施。新的水價出臺后,相關部門通過多種形式,全方位宣傳區域供水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出臺新水價的背景和依據。市政府對居民、工商業用水和“低保戶”、“特困職工”的生活用水分別實施了補貼政策,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四)運行管理機制初步建立。
為保證區域供水工程的順利運行,市政府先后出臺了《市政府關于加強區域供水工程運行管理的實施辦法》、《如皋市供水管道及其附屬設施保護規定》等政策文件,對工程運行管理的原則、主體、范圍、職責等進行了明確,為工程運行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在市住建局組建了市區域供水管理處,具體負責區域供水日常監督管理,加大了沿線管網、已接水廠的巡查、督查力度,確保區域供水安全運行。
二、存在的問題與矛盾
(一)配套管網東線工程作業量大、工期緊、任務重。
區域供水配套管網東線工程是我市實行區域供水全覆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80多公里,沿線涉及13個鎮(區)、36個村(居)。實施的主要工程有80多公里的球墨鑄鐵管道敷設,34條大、中型過河節點,1個日產5萬噸的增壓站以及相關鎮(區)清水池(貯水罐)的建設等多個項目。目前,該項工程除丁平線段管道鋪設已基本完成外,其余部分均剛剛開工,對照市委、市政府確保10月底全線通水的時點要求,工程的推進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大。此外,管材價格的上漲、相關部門行政許可費用要價過高等問題也對工程進度形成了不小的阻力。
(二)水源地污染源眾多,且管理難度較大。
我市區域供水取水口位于如皋港開發區南端,取水口控制區域附近就是船只過往頻繁的港區,如果放任船只在該區域內亂停亂排或發生沉船事故,必將嚴重污染水源。密布于取水口上游的化工、機械制造等極易造成環境污染的工業企業,一旦發生有毒物質泄漏,后果將不堪設想。此外,作為備用水源的市鎮兩級老水廠部分水源由于長期不用,或是污物淤積嚴重,或是靠近污染企業,如不及時加以管理整改,一旦主管線出現問題,將再無備用水源可用。
(三)凈水廠及輸水管網存在安全隱患,風險較大。
我市鵬鷂凈水廠是一家外來民營企業,職工個人素質尤其是安全責任意識參差不齊,如水廠與外界發生糾紛或內部職工與企業主發生矛盾,個別人的極端行為將造成無法估量的后果。一期主管網工程管材質量標準不高,長達100多公里的輸水線路上,違章建筑到處可見,違規施工時有發生,一旦引起某處發生爆裂就會造成全線癱瘓。
(四)民營小水廠違規供水現象嚴重,影響區域供水質量和效益。
全市共有民營小水廠28家,過去這些水廠都是獨立經營,各自為政。與區域供水工程實現管網對接后,部分小水廠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不惜采取截斷區域供水流量儀表電源或偷制劣質自來水等手段,盜用、阻撓輸入優質水源,既給合法經營企業造成損失,也給廣大人民群眾的用水帶來了衛生安全隱患。
三、對策及建議
(一)倒逼時點,強勢推進區域供水配套管網東線工程。
一是要高強度推進工程進度。市住建局要根據工程實施計劃,進一步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掛圖作戰,對照序時節點認真研究、編制施工組織方案,重點就工程進度計劃、節點施工工藝,特別是過河、過橋、過路以及增壓泵等施工技術要求較高的工程,盡早拿出具體實施方案。二是要高效率協調問題和矛盾。施工過程中,市住建局對內要協調好勘測、設計與施工項目部之間的矛盾,盡可能地減少設計變更,充分發揮好總監的職能,理清各方面關系。對外要加強與沿線各鎮(區)及交通、水利、供電、電信等職能部門的溝通,盡量降低建設投資成本,減少擾民頻率,消除安全隱患。遇有涉及全局的重大問題,市政府分管領導要及時牽頭協調解決。三是要高標準把好工程推進的關鍵環節。市住建局要會同工程總監把好材料、施工工藝、施工安全三道關,進場材料無論是甲供還是乙方購買材料,都必須通過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上道工序沒有驗收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要認真執行安全文明措施,對安全文明措施費實現動態管理,確保整個工程安全文明施工。
(二)未雨綢繆,建立健全區域供水安全保障體系。
一是要盡快制定供水安全應急預案,形成相應組織體系。市政府要盡快建立分管市長牽頭,各職能部門參與,統一協調,責任明確的供水安全領導小組,制定出符合我市供水安全特點的應急預案。對預案中的監控機制、應急措施、搶險救援等措施要進行細化;對重點區域、企業要進行責任分解,明確到人,確保一旦發生事故,應急供水馬上啟動。二是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水源水質安全。市環保部門和如皋港管委會,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港區污水管網的建設,強化對港區精細化工等園區的企業和污水處理廠設施的運營監管,在長江取水口上游設立幾級監測斷面,安排專人定時定點進行巡查和取樣檢測,杜絕污水和有害物質進入水源控制區。三是要嚴格水廠內保制度,嚴防人為破壞。公安部門要幫助凈水廠及各鎮(區)水廠健全內部安保制度,實行封閉式管理。各水廠要安排專職人員對供水設施特別是露天貯水和輸水設施進行24小時巡查,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四是要加強對配套管網及備用水源的管理維護,防患于未然。各鎮(區)政府和市相關部門對管轄范圍內配套管網及備用水源,要盡快制定維護保養和管理措施。在管網埋設的地方要設立永久性警示標志,對周圍的違章建筑必須堅決予以拆除,一旦發現有危及管網安全的施工要及時制止。要加強對老水廠取水口的保護和改造,必要的可由政府出資,建設備用深水井,以備不時之需。
(三)多措并舉,努力提高區域供水售水量,確保實現共贏。
一是加強宣傳,提高廣大人民群眾飲用優質自來水的積極性。要利用多種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廣泛宣傳飲用水安全科普知識,提倡飲用優質自來水。二是重拳出擊,杜絕違法違規用水現象。各鎮(區)黨委政府及市相關職能部門要密切配合,統一行動,對部分民營小水廠盜水、自制劣質水以及少數企事業單位和群眾偷采偷用地下水的現象,采取綜合措施予以制止,必要時要進行嚴肅查處。三是引入競爭機制,保證水價保持在合理水平。現有鵬鷂水廠制水成本較高,市政府及相關部門一方面要在加強對該企業服務的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做到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另一方面又要從長計議,考慮將我市區域供水網與南通市供水網實施對接,實現多渠道供水,這樣既引入了競爭機制,促使自來水價格長期保持在合理水平,又提升了供水安全度。
(四)深化改革、理順關系,強化區域供水監督管理。
市政府要責成相關部門對全市民營小水廠進行調查摸底,本著有利于加強監管、保證水質、提高效益的目標,在借鑒周邊縣、市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及早拿出符合我市實際的改制方案,改革民營小水廠現有經營模式,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管理,從根本上消除劣質水的來源,保證區域供水質量和整體經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