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日本飲食文化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日本飲食文化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日本飲食文化論文

        第1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文化跨文化 飲食文化 傳播文化 翻譯

        一、中華飲食文化與翻譯

        飲食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具有文化的共性。語言是文化的載體,翻譯是文化的傳通。對于翻譯,傳統(tǒng)觀念認為,就是兩種語言間的轉(zhuǎn)換,而忽視了翻譯的文化問題。事實上,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者遇到的最大困難不是語言,而恰恰是文化。翻譯本身就是不同文化間交流的產(chǎn)物,是跨文化傳通。20世紀下半葉,翻譯的研究出現(xiàn)文化轉(zhuǎn)向,目前,在翻譯研究界,人們把對翻譯的意義和作用推向了另一個新的研究方向――文化交流與傳播。人們把目光投向了翻譯承載的使命,把翻譯置于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進行考察。因此,飲食文化的翻譯研究也應置于中國與世界接軌的大背景下進行。

        經(jīng)歷了五千多年歷史的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人民的光榮與自豪。目前,文化與翻譯的研究大多著眼于宏觀,而專門討論文化某一領(lǐng)域翻譯比較少。據(jù)悉,北京為了迎接2008奧運,針對菜單翻譯問題,向社會各界征集對《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的意見,,收錄了2700多條菜單及酒水的英文,另外,還專門組織了專家研究討論有關(guān)菜名的翻譯,旨在讓國外旅客更方便地了解中國飲食文化。菜名實際上是一國文化的體現(xiàn),老外對中華飲食文化的了解很大一部份就是從中國菜中體現(xiàn)出來的,如果外國人能明白我們的一些菜名的寓意,或是把這些菜名弄明白,實在是在學習一門藝術(shù),他們定會因此而更了解和喜歡中國。

        二、飲食翻譯中的文化身份問題

        基于文化研究的廣闊視野來探討華夏飲食文化的翻譯,就不能不涉及到其文化身份問題。文化身份通常被看作是某一特定文化的特有,同時也是某一具體的民族與生俱來的一系列特征(蔣紅紅,2007)。無論對于一般意義上的文化還是某一特殊領(lǐng)域里的文化,在翻譯中識別文化身份可以強化本民族的文化特點和文化特性。不同的國家和民族的飲食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這種差異就是文化個性或民族特性,構(gòu)成著獨特的民族特色文化,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中華飲食文化形成其固有的文化身份,是文化中最珍貴的部分,是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予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并有效傳播的部分。

        具有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國特有的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文化飲食翻譯中,要求譯者必須對中西文化都有充分把握,用西方人最喜歡的方式去翻譯中國的文化內(nèi)容。筆者認為,漢英翻譯的目的之一在于讓世界了解中國,促進中華走向世界。但不斷交流與融合的世界文化使人類共性的認識逐漸擴大,隨著經(jīng)濟政治的全球化,各民族間的差異不斷在縮少,而中華自身的文化身份卻變得模糊。正如A.L克魯伯所說“每一種文化都會接納新的東西,不論是外來的,還是產(chǎn)自本土的,都要依照自己的文化模式,將這些新的東西加以重新塑造。”當我們自豪地看到偉大的中華文化被廣泛傳到世界各地時,我們要注意中國也在不斷受到外來文化的沖出和影響。筆者認為,在世界全球化和文化的趨同過程中保持中華飲食文化固有的個性和特征,保證中華飲食文化身份的清晰度,顯得尤為迫切與重要。

        要保持中華文化身份,使之有效地得以傳播,首要的是保護文化的核心價值不受到損壞(李慶本,2004)。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互為尊重,互為補充,以達到人類心靈的溝通,應該是多元文化語境下的一種理想追求。美國著名漢學家約翰.J.迪尼教授指出:“每一種語言都從文化中獲得生命和營養(yǎng),所以我們不能只注意如何將一種語言的內(nèi)容譯成另一種語言,還必須力求表達兩種文化在思維方式與表達情感方面的習慣。”那么,翻譯作為跨文化傳通,如何才能發(fā)揮其本質(zhì)價值,讓世界人民都認識中華飲食文化,是值得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

        三、中華飲食文化翻譯中的“痛處”――可譯性與不譯性

        在翻譯研究中出現(xiàn)了可譯與不可譯的爭論。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先生提出了“文化意味”不可譯這一問題,是指文化中的意義,即這種文化意義對本文化群體而言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對不同文化群體的成員來說,則是陌生的。我們知道,由于世界各國人民所生長環(huán)境的地理、氣候及風俗習慣等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差異,相互而言有許多新鮮事物。如中國有許多像“狗不理”“麻花”“糯米雞”“雙皮奶”等這些有名的民間食品,要把它們翻譯出來介紹給外國朋友認識確實不容易。因為這些傳統(tǒng)的食品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不能從英語語言的文化中找到相應的詞來表示,而且它們當中還隱含了不少歷史典故,并非能用三言兩語道清楚。

        關(guān)于如何更好地解決飲食文化翻譯中的“文化”問題,金惠康教授認為,對于這種存在的語言不可譯和文化不可譯,“從翻譯技巧的角度看,譯者若緊扣原語的含義,不死摳字眼,至少能對作者的意思進行詮譯或引申,這樣可實現(xiàn)和提高跨文化的可譯性”。筆者認為,根據(jù)翻譯中的對等原則,這種對等是沒有絕對的對等,在文化翻譯這方面尤為明顯。因此,翻譯時只能通過尋找相通點而不是相同點,使原語者和目的語者能達到一個共識,這是從實踐中已經(jīng)證明可行的,因為文化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作為譯者就要充分了解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

        我國的外交政策提出要做到“”。在翻譯研究中,有學者也提到,翻譯是個的行為過程。由于文化翻譯具有跨文化性,翻譯必須做到尊重原文化與目的語文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手段,努力使譯文保持原文化的意義與內(nèi)涵,達到宣傳和發(fā)揚原文化的目的。

        四、存在問題

        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從北京各大涉外飯店搜集了3大箱菜譜,共30000多個菜名的翻譯。有關(guān)翻譯小組人員研究后,發(fā)現(xiàn)其英語翻譯五花八門,有的讓外國客人不知所云。筆者認為,以上所舉雖是小事,造成的卻是國家間的誤解。可見,翻譯的跨文化性意義是不容忽視的。

        筆者從網(wǎng)絡以及相關(guān)一些書籍上收集了幾百個中餐菜名的英文翻譯,并對此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存在著三大翻譯上的問題:

        1.翻譯得不知所云

        “水煮鱔片”翻譯成‘the water boils the shan slice’,如此按字面來翻譯成的英文實在令人啼笑皆非。還有把“麻婆豆腐”翻譯成“滿臉雀斑的女人制作的豆腐”,“紅燒獅子頭”翻譯成“燒紅了的獅子頭”,“四喜丸子”翻譯成“四個高興的肉團”,看了會叫人跑掉。因此,對于菜名的翻譯,譯者切忌沒理解清楚其真正的含義而直接用字對字的方法來譯。這些翻譯或是有明顯的語法錯誤,或是嚴重歪曲原名的意思,使外國人讀后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不能達到通過翻譯進行交流的目的。

        2.表達不一,讓人糊涂

        在中國飲食文化翻譯中,往往會看到一些用詞不一致的現(xiàn)象。由于不同的英語單詞,它所指代的事物,表達的意思都是有所差別的。這個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對點心類的翻譯上。如:

        把“饅頭”譯成:steamed bread; steamed bun

        把“湯圓”譯成:pudding, dumpling, ball

        把“粥”譯成:gruel, soft rice, porridge

        一個食品竟然派生出好幾樣不同的東西來,確實讓人費解。因此,翻譯此類食品時,譯者一定要理解清楚各種食品的性質(zhì)特點,找準相關(guān)的詞來翻譯,不能張冠李戴,更不能順手牽羊,東拉西扯一個詞來湊合,此做法是對文化極大的不尊重。對此,盡管譯者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進行翻譯,因為翻譯方法是靈活的,但應盡可能地保持原文化的意義與內(nèi)涵。如“宮保雞丁”這道菜有常見的3種譯法:

        Gong Bao Chicken;

        Sauteed Chicken Cube with Peanuts;

        Diced Chicken with Peanuts in Chili Sauce(2007-12-13).

        3.不夠準確

        由于文化上的差異,在飲食翻譯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中國特有的東西是不能在英語字典里找到相關(guān)的詞來表示的。另外,有些食品,我們可以用英語表達出其基本意思――一個籠統(tǒng)的意思,而不能道出其細節(jié)。如:中國菜當中,有很多是以“肉丸”為主材料而做成的。可是一個“丸”字,都用‘meat ball’來譯的話,筆者認為十分不準確。難道外國人天生來就會知道中國制作‘meat ball’里頭究竟是豬肉,牛肉,雞肉還是魚肉?在此,譯者要注意一點,某些教徒是不能吃某類肉的,如伊斯蘭教徒不吃豬肉。因此,筆者認為翻譯的準確性不僅是翻譯的一個行為標準,也是一個道德標準,是尊重各國人民文化的表現(xiàn)。而且,這種籠統(tǒng)的翻譯,往往會失掉地方飲食文化的特殊性――文化身份。

        再如,中國人除了三餐主食之外,還喜歡吃糕點,糕的品種可謂不勝其數(shù)。廣東人喜歡吃的早點有“蘿卜糕”和“芋頭糕”,有人翻譯成:‘Fried white radish patty’和‘Taro cake’。筆者查閱了《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和《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兩大權(quán)威詞典,比較了patty,cake,pudding,pastry,dumpling,和bun的詞意,認為在翻譯兩種食品時,根據(jù)它們的選料(蘿卜,芋頭,粘米粉,水),做法(蒸),及特點(軟塊狀),最佳的選詞是‘pudding’。

        五、飲食文化翻譯的方法

        為了能更好地翻譯出中式菜名,筆者認為,了解中國菜名的命名方式尤為重要。根據(jù)王秉欽教授在《文化翻譯學》一書中所提,可歸納出六種方式:以寫實物法命名,以寫意手法命名,以人物、地名、數(shù)字以及顏色命名。從這些命名方式中可以看出,除了以寫意手法命名的一些菜名之外,大部分的菜名都顯示出菜肴的主材料,作料,烹調(diào)方法,口感,口味等信息,有些就以菜肴的發(fā)源地和發(fā)明者來命名,也有些菜名本身是個歷史典故。有了這些信息,譯者就可根據(jù)菜肴的特點來確定翻譯的方法。

        另外,從翻譯的內(nèi)容和本質(zhì)來看,筆者認為與文藝性的翻譯相比,飲食文化的翻譯更多的屬于科學翻譯,因為它是以傳達實用信息為主的翻譯活動,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維活動和語際活動(黃忠廉,李亞舒《科學翻譯學》,2004)。而且,飲食文化翻譯有很明顯的“準確性,有效性,程式化”(黃忠廉,李亞舒《科學翻譯學》,2004)等科學翻譯的特征。至于怎樣譯,就“要由譯者面對文本,綜合各種因素做出最后決定”,是“討價還價”的結(jié)果。(賀微,2006)基于此特征與目的,筆者對飲食文化翻譯的方法歸納如下:

        1.直譯法

        對于中外兩國都有的食物或食品,就用現(xiàn)有相應的詞或表達來翻譯。如各種蔬菜、水果、肉類等名稱可從字典中找到相應的詞來翻譯。如果是一些外國有而本國沒有的食物,我們也可以找出相應的英語單詞來翻譯。可是對于一些本國有而外國沒有的食物,如果外國人有現(xiàn)成的說法,翻譯時就可直接采用,如廣東有一種瓜,當?shù)厝朔Q作“絲瓜”,外國朋友稱為‘Chinese cucumber’;如果沒有相應的詞來翻譯的話,就得改用別的方法,避免前面所述的那些不該發(fā)生的笑話。

        2.音譯法――創(chuàng)中國特色

        音譯法可以用來翻譯一些本國或本地特有的食品。事實上,國內(nèi)許多食品的名稱如“香檳”(champagen)“芝士”(cheese)“吐司”(toast)“漢堡包”(hamburger)等都是從地道的英語所翻譯過來的,久而久之中國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東西了。那么,我們也可以直接用我們的讀音來翻譯本國特有的食品,讓外國人都熟悉中國的說法及認識它們,據(jù)了解,在美國和歐洲的中餐館中,中文菜單翻譯英文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音譯”,這種方法簡潔而直接也很有特色,如豆腐,更多的用‘TOFU’來翻譯,美國人點菜時已經(jīng)會正解地說“TOFU”,還知道它是有益健康的。這才真正做到了傳播本國飲食文化精髓的目的。諸如此類的,又如“驢打滾”(Ludagur),“狗不理”(Goubuli,后來據(jù)此讀音定為:Gobelive);再如“饅頭”,“餃子”,“湯圓”不如直接音譯為:Mantou, Jiaozi, Tangyuan,這樣一來,外國朋友也就知道這是地道的中國風味小吃了。

        3.混合法

        雖然音譯法直接而且很能體現(xiàn)中國的特色,但是,對于一些初次接觸中國飲食文化的外國朋友來說,確實有點為難了他們。為了更好地解決跨文化理解上的問題,譯者還最好在音譯之后稍加注解或補充說明。如,對“狗不理”可加注‘steamed meat bun’的解釋;在翻譯“河粉”時,可加注‘cantonese style’使之更準確。

        另外,對于一些以人名,地名等來命名的菜名,翻譯時可采用音譯與直譯混合的方法來處理。如“宮保雞丁”可翻譯為:‘Gong Bao Diced Chicken’(筆者譯),“麻婆豆腐”譯為Ma Po Beancurd 或Ma Po Tofu (注beancurd)(筆者譯),“東坡肉”譯為‘Dong Po Stewed Pork’。

        4.意譯法

        以寫實手法命名的菜名,往往其體現(xiàn)了菜肴的很多基本信息,因此比較多地采用意譯,主要把菜肴的主料,口味,口感,烹法等基本信息翻譯出來,或者再加用‘with+輔作料’。如:braised beef with brown sauce紅燒牛肉

        Sliced chicken with seasonal vegetables時菜雞片

        Tender stweed fish水煮嫩魚

        Sliced fish with tomato sauce茄汁魚片

        Satuteed Slice Mutton with Scallion蔥爆羊肉片

        Roasted Lamb Leg烤羊腿

        Fried Eggs with Ham火腿煎蛋

        Traditional Assorted Sweets Beijing Style京味什錦甜食

        5.圖文聲并用

        用意譯法來翻譯菜名,使翻譯有更高的準確性和更強的有效性,但有時候會顯得過長,不簡潔。為此,筆者認為可以用簡潔的翻譯加附上相應的圖片,這樣的效果會更佳。而對于一些含有歷史典故的菜名,更好的是通過服務人員現(xiàn)場解說,或者讓外國朋友翻譯出有關(guān)背景資料供閱讀。

        六、結(jié)論

        隨著經(jīng)濟政治的全球化,文化也不斷全球化。事實上,中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對外的交流。如西漢的張騫出使西域,唐朝高僧鑒真東渡日本等,這些跨文化交流,使中國有機會吸收外來的先進文化,同時也把華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發(fā)揚并傳播到世界各地。那么,在跨文化的環(huán)境中,各國人民是通過什么樣的方法途徑,才得以如愿有效地相互交流呢?本文就是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來探索文化翻譯的另一新意義――文化的傳播。為此筆者想對中國飲食文化的翻譯展開討論,通過討論,探討目前中國飲食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歸納出一些相應的翻譯策略用以處理翻譯中的問題,使翻譯真正實現(xiàn)交流,傳承,溝通,創(chuàng)造與發(fā)展的本質(zhì)價值。

        參考文獻:

        [1]金惠康.跨文化交際翻譯續(xù)編.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4.

        [2]呂俊.跨越文化障礙――巴比塔的重建.江蘇: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

        [3]王秉欽.文化翻譯學.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

        [4]許鈞.尊重、交流與溝通――多元文化語境下的翻譯.中國翻譯研究論文精選.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5]龔光明.翻譯思維學.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

        [6]拉里A.薩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與傳播方式――跨文化交流文集.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

        [7]單波,石義彬.跨文化傳播新論.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8]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3).

        [9]賀微.譯學研究的視角與選擇[J].中國外語,2006,(5).

        [10]朗文當代高級英語辭典.外語教學與究,2002.

        第2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李里特教授在2005年撰寫多篇論文闡述“食育”理論。作為國內(nèi)首先提出這一概念的專家,李教授從事食品研究工作二十多年,深諳食育對于傳統(tǒng)文化、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國民健康的重大意義,為此本刊專訪了李里特教授,為我們更深入解讀“食育”。

        食育由來已久

        也許,有人沒有聽說過“食育”。也許,有人納悶吃了這么多年飯,現(xiàn)在反倒要學如何吃飯了。實際上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形成自己的飲食偏好,而這些偏好大多數(shù)都受環(huán)境的影響,尤其與家庭、父母的影響有關(guān)。

        其實,食育一直以各種方式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從我們在母腹中就受到來自母親的飲食教育,在源自母親、家庭、地域的飲食習慣中,我們從小就接受著樸素自覺的飲食教育。各個民族、各個省份、南方北方不同的人對食品的喜好,一生都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嚴格地說這都是食育的過程。比如有人從小愛吃辣椒,有人從小就聞不慣大蒜味,山東人口味比較重,江浙人飲食偏甜。所以,那么多帶有家鄉(xiāng)味、母親味的食物,讓人一生懷念。但是,一代代傳承的飲食習慣和口味,經(jīng)歷時代變遷時卻遇到了問題。

        專家們希望通過食育讓人們在無數(shù)的選擇和誘惑面前,科學合理地選擇自己的生命基礎――日常膳食,而并非單純的沿襲多年的口味偏好。

        食物越豐富越需食育

        食品短缺的年代,人們對飲食營養(yǎng)的認識局限于“吃飽肚子”,為了能夠?qū)⒋蛛s的食物吃下去,很多地方烹調(diào)時油鹽較重,形成了偏咸喜油的口味。

        近二十年來,隨著農(nóng)業(yè)技術(shù)、食品工業(yè)的發(fā)展,我們已經(jīng)進入飽食時代。人處于不受節(jié)制的食物世界中,飲食結(jié)構(gòu)更多地受欲望和習慣所左右。在這種情況下,過去的不良飲食習慣和不正確的飲食知識對健康產(chǎn)生了嚴重影響。許多國家做營養(yǎng)調(diào)查時,發(fā)現(xiàn)了此類問題。

        率先提出食育概念的日本也遇到同樣的問題,“在國民飲食生活中存在偏食、飲食不規(guī)律、肥胖、生活習慣病增加、過度減肥等問題。此外,還有新出現(xiàn)的食品安全、食品依賴海外進口和食品信息泛濫成災的問題。”

        “從改善飲食、確保飲食安全方面人們需要知道‘食’應有的狀態(tài)。先人在綠色和水的恩惠

        的自然中哺育出的帶有地域多樣性、豐富的味覺、充滿文化氣息的日本食文化有逐漸失去的危機。”于是,我們看到日本的食育教育從嬰幼兒就開始抓,走在了世界前沿。在幼兒園中,通過顏色豐富的搭配,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選擇食物的全面性,也把膳食搭配的概念通過日常飲食灌輸給孩子們,讓他們養(yǎng)成終生的健康飲食好習慣。

        弘揚中華食文化

        李教授在國內(nèi)首先提出食育概念也正是憂心于“國民吃什么、怎么吃、吃哪國的食品,不僅關(guān)系到國民健康,更關(guān)系到本國農(nóng)業(yè)興衰”。

        食育的問題也是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著重于人的健康,還關(guān)系一國的農(nóng)業(yè),維系本國農(nóng)產(chǎn)品的市場,和食品戰(zhàn)略安全。當今很多發(fā)達國家利用他們的食品工業(yè)化、營銷的優(yōu)勢努力改造世界食品消費最大的中國人的食物構(gòu)成,借此打開自身農(nóng)產(chǎn)品的銷路,對我國傳統(tǒng)食品產(chǎn)生很大影響。比如如果中國人都愿意吃面包,而中國的小麥恰好比較適合做饅頭、面條,那么中國的小麥、大米生產(chǎn)就會受到影響。現(xiàn)在很多孩子口味改變更喜歡吃面包,這實際上對農(nóng)業(yè)是一個很大的威脅。而和饅頭、面條相比面包并無營養(yǎng)上的優(yōu)勢。

        所以印度、韓國、法國都引導國民欣賞并喜愛吃本國傳統(tǒng)食品。韓國提出的“身土不二”、我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從營養(yǎng)和基因組學上找到了證據(jù)。“水土不服”主要是吃的東西改變后,不適合于腸胃的消化,引起腸胃的疾病。

        而李教授也從多年的研究和食育倡導中受益,逐漸改變了口味。“過去食物短缺,吃不上肉,生活水平提高后曾一度喜歡吃肉,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肉、奶酪吃多了對身體并不好,豆?jié){和豆腐更適合中國人吃”。現(xiàn)在李教授的早餐里必有豆?jié){,傳統(tǒng)的面食饅頭也是他的最愛。

        李教授強調(diào),弘揚中華飲食文化包括繼承發(fā)揚傳統(tǒng)中科學合理的東西,也包括學習吸收世界一切有益的食文化,克服傳統(tǒng)中的愚昧和陋習。

        食育誤區(qū)糾正

        1.食育不僅僅是通常所說的營養(yǎng)知識普及,而是許多吃的實踐。通過實踐使每個人形成對健康飲食的牢固印象,使人們把良好的飲食習慣,對健康有益的食譜和攝食方式,變成自己的嗜好習慣,自覺地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

        2.食育不是枯燥的知識學習,而是滿足身心需要的愉快實踐。食育必須吸收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的一系列成果,通過對人們?nèi)粘o嬍成顮I養(yǎng)的分析、改進,讓人們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習慣。食育當然還要體現(xiàn)人類和自然和諧的原則。

        第3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摘要:日本的動漫文化,近年來在中國廣為流行,其與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間的聯(lián)系也日益緊密。本文試論日本的動漫文化對高校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及其變化。

        關(guān)鍵詞:日本動漫文化;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

        近年來,日本的動畫和漫畫作品席卷了中國乃至全世界。動漫文化已經(jīng)成為日本現(xiàn)代文化的代表之一。動漫作品也被視為日本文化的窗口,或作為日語學習的手段而被廣泛應用。與此同時,動漫也逐漸由日語學習的內(nèi)容或手段,演變成了日語學習的動機之一。國內(nèi)也偶見關(guān)于日語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但是涉及日本的動漫文化與其聯(lián)系的論文卻是鳳毛麟角。由此筆者試在小論中,論述近年來日本的動漫文化對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及其變化。

        日本的動漫,可以稱之為了解日本的窗口之一。櫻井孝昌(2010)在其著作中說道,“(日本的動漫作品)反映了日本的社會、文化、時裝和傳統(tǒng)文化等。從榻榻米到飲食文化,從制服到原宿的時尚服飾等等,動漫把日本所有的一切都盡情展示給了全世界的青年們”。可見動漫的宣傳力及其影響力之大。

        以日語的動漫詞語“KAWAII(かわいい)”為例,中文音譯為“卡哇伊”,百度百科解釋為,“網(wǎng)絡時尚用語,意為可愛”。這個詞,很久以前就成了網(wǎng)絡流行語。不只在中國,甚至世界各地都在使用“KAWAII(かわいい)”。櫻井孝昌(2009)稱,“KAWAII(かわいい)這個日語詞匯已經(jīng)成為了世界通用語”。不僅如此,日語的“anime(アニメ)”和“manga(漫畫)”,“動畫”和“漫畫”這兩個詞本身也變成了英語單詞。此外,還有 「bishōjo(美少女)、bishōnen(美少年)、cosplay(コスプレ)、dōjinshi(同人誌)、otaku(御宅)、seiyu(聲優(yōu))等等眾多與動漫作品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日語詞匯,也融入到了英語詞匯中,風靡了全世界,我國也不例外。因為喜愛日本動漫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青年人日益增多,進而開始學習日語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

        關(guān)于“日語學習動機”,日本的國際交流基金也有相關(guān)的調(diào)查和研究。“關(guān)于海外日語教育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以日本國外的日語學習者為對象(其中82.8%的人為初中、高中和大學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研究。該調(diào)查從1990年實施以來,1993年、1998年、2003年、2006年和2009年,已經(jīng)進行了6次。

        其中,2009年的調(diào)查報告《海外的日語教育現(xiàn)狀(概要)》中寫道,整體來看,“日語學習動機”中,諸多選項中排名靠前的依次為:選擇“對日語本身感興趣”的人為58.1%,所占比重最高。其次是“交流的需要”,為55.1%。接下來就是“想了解有關(guān)動畫和漫畫的知識”,為50.6%,列第三位。而且,從“日語學習動機”的類別來看,“知識取向”所占比率最高。2009年的調(diào)查研究中,特別強調(diào)了這一點:即在“知識取向”中,選擇新增選項“動畫和漫畫的知識”的人占50.6%,高于選擇“歷史、文化知識”的47.7%。而在以往的調(diào)查中,包括2006年的調(diào)查,“日語學習動機”中,“想了解有關(guān)動畫和漫畫的知識”這一選項從未出現(xiàn)過。

        因此,在2009年的調(diào)查中,從“動畫和漫畫的知識”被列入了“日語學習動機”這一點可見,日本的動漫對全世界青年人日語學習的影響之大。我國也是如此,從前述的諸多源于日本動漫的網(wǎng)絡用語之流行便可見一斑。

        國內(nèi)關(guān)于大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多為對英語專業(yè)的二外日語或日語公共課學生的研究,以日語專業(yè)學生為對象進行的日語學習動機的研究屈指可數(shù)。其中,蔣慶榮(2009)把“娛樂動機(看動漫影視等)”列入了為8個學習動機(注一)之一。蘆媛媛(2010)也把“喜歡日本動漫”列入了14個日語學習動機(注二)的選項之一。由此可見,近年來,日本動漫文化的影響已逐漸顯現(xiàn)出來,其作為國內(nèi)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一,已經(jīng)開始受到了關(guān)注。

        以筆者所在的山西大學日語專業(yè)為例,2001年入學的日語專業(yè)學生中,無一人是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而2008年入學的日語專業(yè)學生中,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學生幾近半數(shù)。之后的2009到2011年,同樣地,因為“對日本的動漫等感興趣”而開始學習日語的學生也是只增不減。由此可見,作為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之一,“對日本的動漫感興趣”已經(jīng)成為不可或缺的要因。從2000年左右的名不見經(jīng)傳,到2008年至當今的必不可少,日本的動漫,已經(jīng)成為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日語學習當中,一如既往地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成為學習動機之一的同時,也還是促進日語學習效果的催化劑和日本文化的窗口之一。

        從以上論述可見,近五年左右,日本的動漫文化,已經(jīng)成為了高校日語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在日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顯。如何抓住這一新特征,并在今后的日語教學中靈活運用,進而提高日語專業(yè)學生的日語學習效果,將會成為新的課題。

        注一:

        8個學習動機為:1、信息交流動機(通過報刊資料等獲取信息、與日本人交流)。2、文化動機(對日本、日本文化感興趣)。3、興趣動機(喜歡日語及其老師等)。4、娛樂動機(看動漫影視、玩游戲、聽歌曲)。5、考試競爭動機(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通過等級考試等)。6、留學深造動機(去日本留學、工作、深造)。7、現(xiàn)實動機(多學一門外語、容易就業(yè)、畢業(yè)需要)。8、易學動機(日語好學)。學習動機由強到弱依次為:考試競爭、興趣、信息交流、娛樂、留學深造、現(xiàn)實、文化、易學。娛樂動機居中。引自蔣慶榮(2009) 《關(guān)于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研究》。

        注二:

        14個日語學習動機為:1、覺得日語很有趣。2、想通過日語學習,了解日本文化。3、想通過日語學習、掌握該語言的技能。4、喜歡日劇。5、喜歡日本動漫。6、喜歡日本偶像。7、喜歡玩日語版的電子游戲。8、受國內(nèi)日語熱的大氣候影響。9、想繼續(xù)讀取日語研究生。10、想將來利用日語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11、想取得日語能力認定資格證書。12、感覺掌握日語技能,會比較有優(yōu)越感。13、感覺會講日語,會被別人羨慕。14、想去日本留學深造。

        動機高的要因主要有,“想將來利用日語技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想通過日語學習,掌握該語言的技能”“想取得日語能力認定資格證書”。動機低的要因主要有,“喜歡玩日語版的電子游戲”、“受國內(nèi)日語熱的大氣候的影晌”、“感覺會講日語,會被別人羨慕”。“喜歡日本動漫”的學習動機也居中。引自蘆媛媛(2010) 《關(guān)于中國高校日語學習者的日語學習動機》。

        參考文獻:

        [1]桜井孝昌(2009)《世界カワイイ革命》PHP新書

        [2]桜井孝昌(2010)《日本はアニメで再興する》アスキー新書

        [3]蔣慶榮(2009)《關(guān)于專業(yè)學生日語學習動機的調(diào)查研究》《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9.1.第5卷 第1期

        [4]蘆媛媛(2010)《關(guān)于中國高校日語學習者的日語學習動機》《知識經(jīng)濟 》2010年04期

        第4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語伴;留學生;差異;交流

        引言

        國際全球化所帶來的影響不僅限于政治和經(jīng)濟,全球各地的文化越來越緊密交融起來。因此,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當代青年的身上顯得越來越重要。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現(xiàn)今不光是語言類專業(yè)的學生需要掌握,非語言類的相關(guān)專業(yè)的學生也需要掌握。語伴合作交流學習為雙方提供了跨文化交際的實踐機會,使得雙方都可以用所學語言進行交流學習,可以說語伴合作學習是教學實踐活動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項活動。

        語伴與留學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是我們越秀外國語學院針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所開展的一項教學實踐活動。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課本上的知識的同時需要一個實踐的機會來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所以作為留學生的語伴就為他們在課堂之外提供了一個實踐的平臺。而留學生初來中國學習漢語,在對漢語的學習與掌握上還有一定的難度,這時候語伴的存在就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一定的便利。

        在對實際情況的調(diào)查研究中我們得知,語伴與留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效果尚有待提升,很多語伴與留學生之間的交流基本停留在簡單的小對話上,語伴在幫助留學生學習中文上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沒有很好地提升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所以筆者擬對語伴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進行較為深入的研究。

        1.語伴與留學生之間的文化環(huán)境差異

        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chǎn)物,包括物質(zhì)文化和精神文化,霍夫斯坦特曾對文化下過這樣一個定義:所謂“文化”,是在同一個環(huán)境中的人民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程序”。所以由于各國家和民族在時間、空間和地域分布上的差異,而形成了各具自身特色的文化,這就造成了文化差異的出現(xiàn)。人們由于受到自身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定式,當非本族人員進入有別于自身成長的文化環(huán)境時,必然會產(chǎn)生諸多的問題。故而,文化環(huán)境的差異對跨文化間的交際起著很大的影響,在探究留學生與語伴之間的有效交流途徑時,文化環(huán)境差異需要列入考慮范圍。

        1.1 宗教文化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

        宗教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tài),對人們的文化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跨文化交際中也起著重要作用。

        在西方國家主要是以基督教為主,西方文化又被稱作“基督教文化”。在中國則是以佛教為主,中國文化受到佛教的影響,但是佛教傳入中國后又進行了本土化的演變,佛教中融有中國本土的文化,其中儒家文化又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西方國家是一神論,且他們的信仰很堅定;中國則是一個多神論的國家,講究現(xiàn)實的功利性。又因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而文化同時制約著語言,語言學習需要了解文化,所以留學生在校學習漢語時,必然會產(chǎn)生某些宗教文化上的沖突。

        例如,在給留學生講中國的神話故事時,他們可能會不解,因為在他們的觀念中神就是上帝,只有一個,但是中國的神話中卻有許多的神,很多神都是由人修煉而成的,而且這些神的名字一般也翻譯不成英語,這樣就會給留學生在學習上造成影響。

        1.2 飲食文化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

        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每個民族都有其特別發(fā)達的文化,往往是這種文化越發(fā)達,相關(guān)的語言表達也就越豐富。

        在以食為天的中國,飲食文化尤為發(fā)達,同樣飲食詞語也特別豐富,而且這些詞語通過不同的隱喻手法融入到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在西方國家中飲食文化相對而言就沒有中國這么發(fā)達了,飲食詞語也不是很豐富。這樣的差異就造成當留學生學習漢語中的飲食詞語時無法理解這些意思。例如,單單一個“味”,就可以組成很多詞語,比如“品味”、“意味”、“京味兒”、“夠味”、“回味”、“乏味”等等,這些詞都源于飲食生活,卻又高于飲食,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這些詞語的學習對留學生來說都有一定的困難。

        1.3 漢語熱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和經(jīng)濟力量不斷的提高,世界范圍內(nèi)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這股漢語熱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來中國學習漢語。

        這股漢語熱潮促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他們被神秘的中國文化吸引著,渴望去了解中國的文化,所以外國留學生都帶著一種主動的興趣來學習漢語,而這種主動性有利于留學生對漢語的學習。因為當你處于一個文化環(huán)境中,又主動的融入進去,主動的去獲得這些語言文化知識時,學習就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而能使你更快的學到語言知識。

        2.留學生的第二語言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種第二語言教學,留學生來學校學習漢語,學習一種新的語言,就是在進行第二語言的學習。第二語言的學習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制約,所以不能單靠“習得”,而主要得通過“學得”來掌握第二語言。

        2.1 留學生的年齡差異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兒童和成年人在第二語言的學習上是有所不同的。在幼兒階段進行的教學時,孩子們會比較容易接受,模仿和記憶能力都比較強,但是沒有很強的自律性,所以學習需要經(jīng)歷很長的系統(tǒng)過程;成年人的學習中,學習者的自律性強,學習目標明確,但是會受到來自第一語言的干擾,而影響到學習的進程。

        2.2 留學生的學習目的不同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學習的目的大體上可以分為受教育目的、職業(yè)工具目的、職業(yè)目的、學術(shù)目的和臨時目的等,而學習目的的不同也會影響對漢語的學習。而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目的大多數(shù)又是職業(yè)工具目的。所以對留學生進行教學時,都會偏向于一些商務工作上的語言詞匯教學,這種目標明確式的教學有利于留學生接受。

        2.3 留學生學習起點的高低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留學生的學習起點的不同對漢語的認識、興趣、接受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差異。例如,筆者學校的留學生來自許多不同的國家,像韓國或者日本的留學生他們在學習漢語的能力上就比西歐國家的留學生要強。因為韓語和日語本身就是由漢語發(fā)展出去的,所以他們學習漢語就可以相對的容易一點;而西歐國家的留學生他們的母語所帶來的遷移對他們學習漢語的影響大,他們想要學好漢語肯定是要費力一點的。

        2.4 留學生學習時限的長短對漢語學習的影響

        學習時限的長短會對教學目標和教學內(nèi)容起限定作用,因為一門語言的學習是需要時間的,而且教師也需要更具留學生所在中國的時間制定教學的內(nèi)容,以求能最大程度的讓留學生學好漢語。

        但是很多留學生來中國學習的時間都不會很長,一般只有一年左右,有些留學生甚至只學習一個學期的時間就離開中國了。這就造成了留學生無法系統(tǒng)的學習漢語,而且時間進度很緊張,要學的內(nèi)容又很多,留學生往往會只是走個過場而無法學好漢語。或者當他們剛開始可以深入時,又得離開這個語言學習的環(huán)境,不利于他們對漢語的學習。

        3.留學生與語伴合作交流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為了能讓留學生盡快適應學習環(huán)境,更好的進行學習,語伴與留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途徑探討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校的四十名在校留學生被分成了四大組,分別采用了四種不同的學習交流途徑,來探究哪種途徑相對于留學生和語伴來說是最有效的:

        3.1 固定時間地點的課堂式互教互學

        讓來自不同地方的語伴組成小組,輪流給留學生上課,主要是講一些中國各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或者是留學生們比較感興趣的中國文化。但是文化環(huán)境差異使得雙方間的交流變得復雜起來,例如:語伴跟留學生講“大禹治水”的故事時,因沒有特定的英語單詞解釋“大禹”,故而需要用其他的英語單詞來代替解釋,既不能失去中文中原有的意味,又要使留學生明白。所以在這樣一個雙語環(huán)境中,既鍛煉了語伴們的口語組織能力,同時也幫助留學生學習漢語。

        雖然留學生語伴掌握的教學知識可能還不是很全面,但是每天固定時間和地點的教學確實是有收獲的。日積月累的類似于課堂的小班制學習,而且是根據(jù)留學生感興趣的中國文化來教學,留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也相對較快較好。而對于留學生語伴來說,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中,他們的外語水平得到了提高,他們的對外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成熟。

        3.2 無固定時間地點的聊天談心式生活口語練習

        筆者的學校原本就會對在校的留學生安排一到兩個語伴,幫助留學生盡快適應在校的生活和學習。在無固定時間地點的聊天談心式學習中,語伴與留學生也可以在生活上進行交換交流,畢竟雙方的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是不同的。在體驗對方的生活方式的同時收獲學習,在生活中學習,學習一些常用的有用的生活口語。而且這種途徑也使得留學生和其語伴的交流時間比較自由,只要雙方都有空就可以進行交流,即使交流時間不長,也可以在這種輕松自由的途徑中學習生活口語。

        但是這種交流途徑也是有局限性的,隨意自由的交流固然可以學習到一些語言知識,但是這種隨意自由也有其不利之處。學習時間較短且松散,這會對留學生的二語教學有影響,語伴和留學生之間的交流話題可能會過于單調(diào)及時間上的隨意性使得兩者之間交流學習所得到的知識不能及時的穩(wěn)固,會容易忘記。

        3.3 跟隨對方上課并從旁幫助的陪學式輔導

        這一組的語伴是陪同留學生去上課,并從旁輔助他們學習。語伴可以在留學生課堂學習時,給予適時的從旁幫助,因為課堂上或許老師有時不能顧全到所有的學生,而且留學生的學習漢語的起點不同,雖然會對留學生進行班級的分配,但是有些漢語起點低的留學生仍需要多照顧,這時候語伴就可以給留學生解答他們的課堂疑問。而除聽說讀寫的正規(guī)課程之外,留學生也可以與語伴一起去上一些形體藝術(shù)課(如:體育,舞蹈,繪畫,音樂),在放松的環(huán)境中交流也是有助于學習的。在這些不分國界的課程中應該能勾起雙方的共鳴,有效的進行學習交流。

        但是語伴從旁幫助的陪學式輔導畢竟是沒有進行過事前的準備,留學生產(chǎn)生的疑問也是課堂學習時隨機產(chǎn)生的,所以有時會出現(xiàn)語伴不知道如何回答留學生問題的情況,兩者的交流就會中斷。

        3.4 結(jié)伴出游購物的體驗式旅游用語學習

        在筆者學校學習的留學生們,也會利用節(jié)假日出去旅游,了解中國的山川風景、歷史文化遺跡、傳統(tǒng)小吃等。語伴陪同留學生一起去旅游,可以讓留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的文化和風景,而旅游的過程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

        但是在旅游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是有難度的,雖然可以學習一些簡單的旅游時常用的詞匯,例如:問路時會常用到的,但是如果要給留學生介紹旅游景點的特色或者其文化內(nèi)涵,那就相對比較難了,所以這種途徑的學習效果相對最差。

        4.總結(jié)

        留學生與語伴之間的交流學習會受到文化差異的影響,也會受到許多不同因素的干擾,但是語伴合作學習在現(xiàn)今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交流學習途徑更是不可或缺的。在這次的調(diào)研中,筆者選擇了年齡相仿的留學生,且他們的漢語水平相近,來學校也是以受教育為目的的,故在經(jīng)過半年時間的觀察研究中,筆者發(fā)現(xiàn)固定時間地點的課堂式互教互學對于留學生和其語伴的學習收效相對而言是最好的,使得兩者在一定意義上達到了雙贏。

        [參考文獻]

        [1]邱萍:《國際化背景下“語伴交流”及意義》,《現(xiàn)代交際》2012年9月,P37-39.

        [2]樂凌麗:《英語課堂“主體參與、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構(gòu)建》,《科研縱橫》2010年第9期,P16-17.

        第5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櫻花科技;交流活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

        離開日本,回到家鄉(xiāng)。每每想到的那看似其貌不揚,又含蘊溫雅的櫻花,思緒總會回到2016年1月參加的中日青少年櫻花科技交流活動,對于正在就讀高二的我而言,這是第一次到日本,是第一次到海外參加科技交流,是第一次到hostfamily家寄宿…,無數(shù)個第一次讓我無比激動。到了石川縣,參觀了金g大學和北陸先端科技大學,在泉邱高中和中能登町中學進行了技術(shù)交流,聆聽了Actree株式會社,匯寶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澀谷工業(yè)三家企業(yè)對技術(shù)創(chuàng)新、發(fā)展理念、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講解,領(lǐng)略了兼六園、金g城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傳承風格。這次學習受益匪淺,讓我初略體會到了一個與櫻花息息相關(guān)的國家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尖端科技、學校教育,感受到變革與創(chuàng)新帶來的無窮活力。

        一、街道整潔交通便捷

        來到日本,我本以為應是高樓聳立,大城市的氣息無比濃厚。但是來到金g市我發(fā)現(xiàn)這里沒有過多的高樓,有的只是平樓矮房,和成都的高樓大廈相比似乎相形見絀。但令我耳目一新的是,日本寬敞整潔的車道,交通順暢,沒有像我們的大城市那樣比比皆是的塞車。就是這樣一個國土面積狹小,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在市政建設設計初期就做出完整規(guī)劃。完美規(guī)劃和干凈的環(huán)境不僅僅靠一群默默工作付出的設計工程師和環(huán)保工人,更是靠每一個人。尊重和珍惜勞動成果體現(xiàn)出了國民的素質(zhì)。

        二、文化特色傳承創(chuàng)新

        同樣,令我贊嘆的還有日本的飲食文化,“納豆”、“酸梅”、“烤魚”都是因戰(zhàn)爭時期物質(zhì)貧窮而盛行的食物,流傳到今天已經(jīng)成為了日本人必不可少的食物。這些傳承體現(xiàn)了他們的節(jié)儉,共同的價值觀讓我倍感親切,不忘記曾經(jīng)的艱苦才會有未來的美好。

        對于“兼六園”與“金g城”,我依然記憶猶新。參觀完兼六園后,我們對其優(yōu)美的景色贊嘆不已。園內(nèi)松、楓、梅、櫻等樹木,蘭、菊、燕子花、草坪等花卉,加上亭、臺、樓、閣等建筑使得“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這“兼六”名副其實,是典型的日本傳統(tǒng)式自然風景庭園,經(jīng)歷代藩主修建而形成今天的風貌的。并且園長先生還特意告訴我們,春天這里是櫻花的世界。說到金g城,就更得贊嘆日本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建筑孜孜不斷的追求,金澤城始建于1583年,據(jù)介紹鼎盛期還有本丸、二丸、三丸,由于數(shù)次天災幾乎燒毀大部分城池,歷代的維修和重建都在不斷地融入當時的理念,所以現(xiàn)在的石川門、菱櫓、五十間長屋無不是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科技的完美結(jié)合,金g城可以說是一部活的石川建筑史書,如果有機會,我會作為旅游者,再次用心來細細品味這些流傳下來的加賀時代房屋、街景和稻草包裹土墻,去聆聽這古老石川門的訴說,但我相信這門的背后就是金g城的昨天…。

        三、注重能力科研超前

        在“泉丘高校”我們感受到了日本高中生活,早上8點上課,下午4點放學,有豐富的課外活動。我們參與的第一堂課是英語課,中日同學共分了九個小組,每個組一個中國學生,6個日本學生,日本同學每人都準備了自己的話題。英文是我們唯一共同語言,相對他們英語口語和我們在出發(fā)前充分的準備,我們的介紹還是顯得更加流暢。第二堂課是數(shù)學課,日本老師讓我們每人做一道函數(shù)圖像的題,這是關(guān)于富士山數(shù)學模型的題,數(shù)學老師說他屬虎,解出的六個函數(shù)圖像連起來便是一只老虎,枯燥的數(shù)學模型課在這里顯得生動有趣,寓教于樂。最后一堂是創(chuàng)新實驗課,這是我們不曾經(jīng)歷過的,三個中國的同學與四個日本的同學合作,去做一個物理勢能聯(lián)動裝置。我想的是將所有的器材先寫出來,再來組合,看能用哪些聯(lián)動裝置。但日本同學迅速擺弄器材搭起了一個很高的架臺,我們發(fā)現(xiàn)的確是這樣的,他們的動手能力顯然比我們好,在許多問題的處理上他們更加合理。

        經(jīng)過了這三堂課,我們可謂受益匪淺,日本高中更令我羨慕不已,豐富的課余活動,精彩的課堂教學,對他們的動手能力我們只能說嘆而觀止、相形見絀,對他們創(chuàng)新思維方式我們也算耳目一新、深受啟迪。因為我們的高中更偏重于理論知識和應對各類考題。與泉邱高中高二學生的技術(shù)交流中我們顯得有點笨手笨腳,這警戒了我們應注重實踐而不是停留在課本和備考上。

        日本的大學也令我向往,在金g大學聽了對新能源介紹和對太陽能電池的研發(fā),如何解決好后續(xù)的四個問題給我也種下了科研的種子,一是如何控制成本,二是怎樣提高太陽能的利用率,三是如何選擇更加適合的材料,四是環(huán)保問題如何解決。

        北陸先端科技大學的硬件設施那就更高端了。我們參觀了透過型電子顯微鏡,這種顯微鏡利用電子的波粒二象性發(fā)射電子束,并把電子束變細,射到被觀察物體上,在電腦上成像,可以觀察半徑0.08納米(原子半徑約0.1納米)及以上的東西,屬世界領(lǐng)先。還有最大頻率為800兆赫茲用于觀察蛋白質(zhì)的核磁共振機器,同樣是世界領(lǐng)先的實驗室裝備。這些實驗設備上屬于學校,任何學生,教授或團體都可以隨意使用,從而提高了他們研究的權(quán)威性和學術(shù)性,因此他們論文多見諸于如英國的《自然》這類的世界頂尖的學術(shù)性期刊。

        無論是金g大學還是北陸先端科技大學,擁有一流的硬件設施,尖端的科研課題以及優(yōu)秀的研究小組、一流的導師團隊對我們這群還在國內(nèi)拼命準備高考,準備選擇專業(yè)志愿的學生無疑充滿誘惑的,對這些聞所未聞的高大上科研課題,對這些見所未見的高精尖裝備充滿好奇和向往,如果有機會我會很樂意到日本感受大學學習和科研的氛圍。

        四、節(jié)能政府人性化管理

        我認為石川縣的政府大樓也是石川縣的一種代表。我們來到石川縣縣政府參觀,受到了石川縣副知事的親切接待。不得不承認,石川縣政府辦公樓空調(diào)與大多數(shù)的商場,私人公司相比顯得更節(jié)能。我們與石川縣副知事親切交流,交換了禮物,對他們的周到安排表達了感謝。接著,參觀石川縣政府樓,石川縣議會廳顯得莊重大氣,其建筑風格,蘊含了江戶時代一度繁榮的加賀特色文化,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結(jié)合。更讓我敬佩的一點是日本無論在哪方面都充滿了人性化,充分考慮到殘疾人的問題,比如其發(fā)言臺的兩邊有斜坡,以助于使用輪椅的人上下,發(fā)言席也可根據(jù)發(fā)言人身高自動升降,在后面的聽眾席上,準備了助聽器,這些的細節(jié),無一不體現(xiàn)了其人性化設計。議會是面向廣大的市民的,只要是初中生以上的都可以來旁聽,而且在會議過程中也直播,副知事先生的講解讓我們對石川的政府有了更多的了解。

        五、理念領(lǐng)先技術(shù)一流

        這次參觀的日本Actree株式會社,匯寶產(chǎn)業(yè)株式會社,澀谷工業(yè)三家優(yōu)秀的企業(yè),他們提出做世界最干凈的工廠體現(xiàn)環(huán)境至上而不是利益至上理念,也體現(xiàn)了企業(yè)的社會責任,這幾家公司所共有的特點就是熱情,誠信。秉承顧客至上的理念使得他們不斷去創(chuàng)新,不斷去挑戰(zhàn),這三家企業(yè)不論是焚燒爐、汽車分解還是灌裝技術(shù),都有處于世界領(lǐng)先的技術(shù),三家企業(yè)對創(chuàng)新的重視給我生動的詮釋“科學技術(shù)是第一生產(chǎn)力”。

        六、結(jié)論

        交流學習是短暫的,正如櫻花盛開是短暫,總是在開得美輪美奐的時候戛然而止,但卻令人難以忘懷,這就是“櫻花情結(jié)”。我的高中時代能參與這次櫻花科技交流,留給我的是終身的記憶和美好的回憶以及無限的思考。日本濃郁的科技氛圍和科研精神已經(jīng)震撼了我,也必將激勵著我,鞭策著我們。

        參考文獻:

        [1]陳磊,康曉菲.日本庭園建筑中的文學縮影[J].安微文學,2014(1).

        [2]濱岸健一.日本園林的傳統(tǒng)文化對現(xiàn)代景觀設計的影響[D].北京林業(yè)大學,2008.

        第6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關(guān)鍵詞〕商務日語;跨學科;課程體系;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

        章編號:10084096(2015)05005205

        一、引言

        廣義的跨學科指把不同學科的知識結(jié)合起來作為一個知識統(tǒng)一體。如今,跨學科主要指突破學科界線建立一套研究策略,該策略適用于涉及兩個以上學科問題的研究工作。例如,通過量子力學、基本粒子學、固態(tài)物理學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自然科學獲得了知識上的統(tǒng)一[1]。

        隨著中國融入國際社會、參與國際事務的進程和步伐加快,市場對外語水平扎實、知識豐富的跨學科應用型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傳統(tǒng)的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學已經(jīng)不能與時俱進,單一的語言文字教學已經(jīng)不能滿足日語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需求。因此,應在日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建設日趨完善的基礎上,謀求向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和“外語+專業(yè)”模式轉(zhuǎn)變的有效途徑。為適應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跨學科培養(yǎng)無疑是復合型外語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日語課程改革,對課程體系的調(diào)整和增容具有重要意義。

        二、跨學科教育的發(fā)展歷史

        Wraga和Hlebowitsh[2]對美國跨學科課程的建立及發(fā)展歷史進行了概括總結(jié),將跨學科課程的建立及發(fā)展歷史大致分為六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世紀末,美國在初中教育中導入“跨學科”這一術(shù)語,指單純地將學科進行拼接的課程。1895年全國赫爾巴特協(xié)會(National Herbart Society)的成立標志著跨學科課程的誕生。第二階段為20世紀30年代,跨學科課程迎來興盛期。此前,在杜威及赫爾巴特學派的研究中圍繞兒童與課程出現(xiàn)了“相關(guān)性”、“協(xié)調(diào)”、“集中”和“關(guān)聯(lián)”等術(shù)語,不過推動20世紀30年代跨學科課程興盛的是那些試圖在可行范圍內(nèi)探究課程的研究團體。這些團體開始整理概念模糊的相關(guān)術(shù)語,最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前提出“相關(guān)性”、“融合”、“廣泛領(lǐng)域”和“精髓”等術(shù)語,這些術(shù)語與“跨學科”幾乎意思相通。第三階段為20世紀中葉,為應對學生人數(shù)的增加,開始實施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可以提供共通的經(jīng)驗知識,關(guān)注學生的個人或社會需求,被認為是一種跨學科整合的教育。第四階段為20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的基礎課程(或稱核心課程)運動時期。基礎課程運動的倡導者認為傳統(tǒng)學術(shù)課程的知識脫離學生實際生活,并以該缺點作為前提,將基礎課程定位于“對于所有學習者共通的由個人興趣愛好以及市民、社會需求構(gòu)成的學習經(jīng)歷”。第五階段為20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的交叉課程時期。由于20世紀70年代的回歸本原運動和冷戰(zhàn)的影響,教育經(jīng)費削減,致使跨學科課程的發(fā)展受到了阻礙。盡管如此,在傳統(tǒng)課程組織擴大的背景下,在中學開展的將兩門或多門傳統(tǒng)課程進行關(guān)聯(lián)、結(jié)合和融合的跨學科課程的T?T得以延續(xù)。第六階段為20世紀90年代,是跨學科課程最新的興盛期。關(guān)于跨學科的研究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各個學校總結(jié)以往經(jīng)驗,積極推進跨學科課程的建設。然而不得不提的是,20世紀90年代后,針對美國學校教育中學習能力下降等問題而采取的重視課程的標準化政策與關(guān)注學生實際生活的跨學科課程的試行形成了新的對立。

        三、建構(gòu)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意義

        1有利于高校學科建設和專業(yè)改造

        在創(chuàng)新立國戰(zhàn)略的背景下,穩(wěn)步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學科建設,需要在豐富專業(yè)內(nèi)涵的同時拓寬專業(yè)口徑。而建構(gòu)跨學科復合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恰恰是落實這些政策的有效辦法,為高校優(yōu)化學科建設和推進專業(yè)改造提供了契機。

        2有利于提高復合型人才的質(zhì)量

        當今就業(yè)市場面臨“就業(yè)難”和“招人難”的兩難窘境。高校應將適應社會需求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標準。跨學科的發(fā)展原本便是適應工業(yè)革命時期的社會需求。同樣,現(xiàn)如今科技快速發(fā)展,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不斷更新,為應對經(jīng)濟社會迅猛發(fā)展而帶來的各種挑戰(zhàn),就必須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建設。這就要求高校在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中,應不斷創(chuàng)新,提升自身教育水平,進而提高人才培養(yǎng)的質(zhì)量。

        3有利于整合高校資源,提高辦學效益

        跨學科教育摒棄專業(y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中的固有思想和教條觀念,打破學科專業(yè)壁壘,弱化“專業(yè)”的單一性特質(zhì),外語專業(yè)要突出“外語+專業(yè)”的多元化特質(zhì),充分利用高校多方面資源,增強學科間的交叉互動。

        4有利于促進日語(國際商務方向)專業(yè)向國際商務日語專業(yè)順利轉(zhuǎn)型

        與商務英語專業(yè)不同,目前我國教育部本科專業(yè)目錄中尚未正式設置商務日語專業(yè)。商務外語作為外語與經(jīng)濟學、管理學相交叉的跨學科專業(yè),其性質(zhì)決定了必須圍繞跨學科問題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與嘗試。在多年來積累的實踐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改革問題,可以為專業(yè)轉(zhuǎn)型提供理論基礎和可行性保障。

        四、商務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

        跨學科課程體系優(yōu)化應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依據(jù)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的結(jié)構(gòu)需求,將人才培養(yǎng)與日語專業(yè)設置標準進行學科復合建設,在專業(yè)負責人帶領(lǐng)下,組織專業(yè)教學師資隊伍進行研究與修整,指定專業(yè)教學計劃,實施專業(yè)教學管理,進行專業(yè)教學改革。對課程模塊的設計、安排與實施達到語言專業(yè)技能、語言專業(yè)知識、經(jīng)濟專業(yè)知識和金融專業(yè)知識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實現(xiàn)知識結(jié)構(gòu)的多元化和能力的綜合化。目前,許多高校的商務日語專業(yè)都開設了市場營銷學(日語)、國際貿(mào)易(日語)、日本社會與經(jīng)濟(日語)、日本商務禮儀和跨文化交際等課程,教學內(nèi)容融入了市場營銷學、國際貿(mào)易學和經(jīng)濟學的相關(guān)知識。日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的討論稿規(guī)定:專業(yè)特色課程由各高校根據(jù)辦學特色和師資力量等靈活設置。因此,各高校也應根據(jù)自身辦學特色,修改適合本學校的教學內(nèi)容。

        高校日語專業(yè)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體系下的課程設置應在鞏固必修課的基礎上豐富選修課。適當合并內(nèi)容重復或相似度高的課程,并對實訓課程統(tǒng)一授課。

        1 選修課程方面

        東北財經(jīng)大學在日語專業(yè)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課程體系中將選修課程(包括學科基礎選修和專業(yè)選修)按照類型進行了語言能力拓展、跨學科和專業(yè)任選三種定位,如表1所示。因為日語專業(yè)招收的是零起點考生,大學一年級是學生奠定語言基礎的重要時期,為了給學生以充裕的時間集中精力夯實基礎,所以不設置其他選修課。從大學二年級開始,逐漸增加可供選修的課程,開設中文授課的西方經(jīng)濟學和管理學等跨學科課程。而在中高年級階段,逐步把日語和跨學科的課程整合起來,開設國際金融(雙語)、國際技術(shù)貿(mào)易、國際商法、日本商務禮儀、跨國公司與企業(yè)文化、商務日語談判、市場營銷學(日語)、基礎會計(日語)和中級財務會計(日語)等實用性強的課程。

        通過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一覽表可知,日語專業(yè)自大學二年級開始逐漸增加可供選修的課程。大學三年級以專業(yè)知識課程和跨學科課程為主,跨學科課程所占比重明顯加大。但在目前東北財經(jīng)大學日語專業(yè)性質(zhì)定位的限制下,跨學科課程皆為選修課。大學四年級上學期安排以就業(yè)和考研為導向的課程,如跨文化交際和跨國公司與企業(yè)文化屬于以就業(yè)為導向的課程,如表2所示。

        2實訓課程方面

        在課堂講授式教學之余,應特別注重實踐課的培養(yǎng)。在大學一年級實踐課中,指導學生設置并使用日文輸入法,瀏覽日本網(wǎng)站,獲取日語自助學習的相關(guān)知識。讓學生掌握資料收集能力,就某一話題整合網(wǎng)上的圖片、文字和視頻資料,從而增強語言學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積極性。另外,根據(jù)調(diào)查得知在軟件外包工作中大量應用到Excel軟件,應在培養(yǎng)計劃中加入“Excel在企業(yè)管理中的應用”和“Excel高級應用”等課程。在大學二年級實踐課中,進行情景模擬,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如關(guān)于公司內(nèi)部接打電話的方法,從影視作品中截取相關(guān)視頻,并將內(nèi)容按照請求、約定和詢問進行分類,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地掌握打電話的禮儀、寒暄的方法和表達技巧。

        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是將日語語言教學(即聽說讀解譯的教學)與商務禮儀、經(jīng)貿(mào)知識和IT知識融會貫通的課程。在跨學科人才培養(yǎng)中,把提高語言技能與提升專業(yè)能力并重,推廣研究型教學理念,充分重視實踐教學的作用。將商務日語學科發(fā)展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相結(jié)合,使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因此,需要增強教師的外語專業(yè)跨學科教學意識,轉(zhuǎn)變教學思維。改變灌輸式教學方式,積極探索多媒體教學、網(wǎng)絡教學和任務型語言教學等教學方法,關(guān)注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各種實踐教學中,突出實踐性,把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付諸于實踐教學體系內(nèi),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在該課程培養(yǎng)方案下,選修課的比重,尤其是跨學科課程的比重較以往明顯增加。在保證語言基礎教育、注重實踐活動和大力推動跨學科課程的新培養(yǎng)體系下,《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3-4]規(guī)定的專業(yè)技能和專業(yè)知識課程學時沒有縮短,但在專業(yè)實踐和跨學科課程上卻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新的課程體系更加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這種課程體系,培養(yǎng)出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通識教育類中的語言專業(yè)基礎課程主要是指精讀和聽說類等。其中具有實踐教學特點的語言技能訓練課占有較大比重,如翻譯和寫作等。另外,還增加了有較強實踐性的日本商務禮儀和情景日語等模擬實踐課,專業(yè)知識類課程保留了語言、文學和文化等方面的課程,增加跨文化交際、國際貿(mào)易(日語)、市場營銷學(日語)、國際金融(雙語)、國際商法和中國經(jīng)濟問題等課程。

        五、商務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的教學方式

        1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應用

        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組織教學,可以使課堂內(nèi)容更生動、形象,可以促進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目前,音頻、視頻和PPT等多媒體的運用已經(jīng)很普遍,但存在信息化程度較低等問題,最關(guān)鍵的是缺乏創(chuàng)新性與互動性。因此,應進一步加大現(xiàn)代化教學輔助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結(jié)合力度,充分發(fā)揮各種資源的作用,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指導,實現(xiàn)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多元化。2005年利用學校網(wǎng)絡教學平臺“天空教室”建立起在線教學系統(tǒng),經(jīng)過不斷充實和改進,發(fā)揮了良好的作用。該網(wǎng)站提供了日語精讀課的所有教學材料、詳實的閱讀文獻和視聽說材料。網(wǎng)絡課堂24小時開通,學生可以通過Email與教師討論和溝通,也可以在討論專區(qū)通過留言的方式提出問題,其他學生和教師均可參與討論。基于現(xiàn)有網(wǎng)絡課程平臺,進一步充實和完善網(wǎng)上資源,包括課件、模擬試題、文化背景介紹、精品課錄像、新聞時事和討論區(qū)等內(nèi)容。

        2研討式教學法的導入

        大學日語專業(yè)通常招收零起點學生,為了在短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日語水平,教師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學法,講授過多和灌輸過多使得課堂缺乏探究活動和理性互動。這種單項教學過程導致教師很難全面了解學生,因而謀求一種由單項教學過程向交互式教學過程轉(zhuǎn)變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研討式教學法的運用可以促進大學日語課程由單項教學過程向雙向教學過程的轉(zhuǎn)變。

        研討式教學法適用于圍繞一個具體問題尋求普遍性解決方案的情況,而不適用于必須通過實證研究提供信息的情況。在大學日語課堂中,教師擔負著指導發(fā)音、講解語法和分析表達等方面的責任,同時又要糾正學生的錯誤并使其充分認識且牢記。巧妙采用研討式教學法有助于引導學生自己找出問題、更正錯誤和深刻記憶。但并非大學日語教學中的所有環(huán)節(jié)都適合導入研討式教學法。因此,需要對大學日語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按照解決問題的途徑進行分類,分析各環(huán)節(jié)的特征和目的,如該環(huán)節(jié)屬于尋求普遍性解決方案還是通過實證提供信息。在對各教學環(huán)節(jié)有了清晰認識之后,再探討是否適合導入研討式教學法以及適合導入哪一項或哪幾項要素。切忌忽略可行性分析,盲目照搬西方教學法的“拿來主義”做法[5]。

        3校企共建的實踐教學方式

        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開辟日語第二課堂。在華工作的日本人成立了日本人會,日資企業(yè)的多數(shù)高層皆為日本人會或日商俱樂部的成員,邀請此類人員到高校為學生做人才需求和企業(yè)文化相關(guān)報告,為學生搭建了解行業(yè)現(xiàn)狀的平臺。另外,加強與軟件外包公司的往來關(guān)系,介紹學生進企業(yè)實習,使在課堂和實踐課上學習的相關(guān)知識能夠?qū)W以致用,并在實際工作中加深理解和提升水平。與戴爾、埃森哲、IBM、惠普、東軟和簡柏特等公司保持聯(lián)系,力爭借助對方平臺建立固定的實習對口崗位。邀請軟件外包企業(yè)高管做企業(yè)文化和員工素養(yǎng)要求等方面的講座,讓學生在與公司近距離接觸的同時,了解社會需求和公司需求,明確學習目標,激發(fā)求知欲。聯(lián)合日資企業(yè)和軟件外包相關(guān)企業(yè),籌劃建立實習基地,在假期或大學四年級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實習基地的學習掌握實戰(zhàn)經(jīng)驗,同時也有利于今后的求職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并提供良好的第二課堂,對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即在實踐中提升學習效果,在學習中提高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校內(nèi)外資源,鼓勵學生與日本外教和日本留學生交流。組建日語協(xié)會,積極開展日語角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佳能杯”、“中華杯”和“天地杯”等日語演講比賽、配音大賽和作文比賽;普及茶道、花道和香道等日本文化知識;積極籌建日語口語教學實訓室,實訓室的布局具有日式風格,包括日式飲食店和日式辦公環(huán)境等,讓學生能夠非常直觀地了解日本社會、企業(yè)文化、飲食文化和人際交往之道等[6]。

        六、結(jié)語

        《高等學校日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zhì)量國家標準》規(guī)定,日語專業(yè)旨在培養(yǎng)具有國際視野和人文素養(yǎng),掌握日語語言文學和文化知識,具備語言運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思辨與創(chuàng)新能力,能從事涉外工作、語言服務和日語教育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國際化、多元化外語人才。在此背景下,對高校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體系優(yōu)化方面的教學內(nèi)容、教材選擇、教學方法、授課規(guī)范和教學效果檢驗等問題進行探討,有利于進一步提高高校日語專業(yè)教學水平,為向社會輸送寬口徑、高素質(zhì)的復合型人才提出一定的見解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新的嘗試;有利于學生掌握跨學科、交叉學科的知識和技能;有利于教師寬泛地組織教學;有利于高校學科建設和專業(yè)改造;有利于整合高校資源,提高辦學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的質(zhì)量,為高校創(chuàng)建了商務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新模式。

        傳統(tǒng)單一的語言文字教學已經(jīng)不適應商務日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需要。本文以商務日語專業(yè)的跨學科課程作為切入點,深入探討國際商務日語專業(yè)的教學改革與實踐問題。采用問卷調(diào)查、測評和反饋等研究方法,全面探討和論證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程體系優(yōu)化問題,并結(jié)合遼寧省多元化教育優(yōu)勢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跨學科課程體系優(yōu)化方案及解決對策。

        在商務日語專業(yè)跨學科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改革上,改革課程體系,拓寬研究方向。我校日語本科專業(yè)(國際商務方向)在2014年重新修訂的培養(yǎng)方案中開設的主干課程除了日語精讀、日語聽說、商務交際日語、商務日語閱讀、商務寫作、跨文化交際、國際貿(mào)易(日語)、市場營銷(日語)、日本社會與文化(日語)、基礎會計(日語)、中級財務會計(日語)、市場營銷、中國經(jīng)濟、國際商法和西方經(jīng)濟學等課程。課程設置由語言文學研究型課程逐步轉(zhuǎn)向綜合研究型課程,由單一學科發(fā)展為多學科和跨學科。

        在教學方式的改革上,首先,改變教師“講授型”的授課方式,避免“一言堂”和“滿堂灌”。教師應活用教學方法,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手段,推進互動式教學。其次,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運用音頻、視頻和PPT等多媒體教學。再次,導入研討式教學法,促進大學日語課程由單項教學過程向雙向教學過程轉(zhuǎn)變。最后,積極采用校企共建的實踐教學方式。與日資企業(yè)、中日合資企業(yè)和外貿(mào)公司等合作。

        我校日語專業(yè)進行了跨學科課程改革的探索。在2014年重新修訂的培養(yǎng)方案中開設的主干課程有:日語精讀、日語聽說、商務交際日語、商務日語閱讀、商務寫作、 跨文化交際、國際貿(mào)易(日語)、市場營銷(日語)、日本社會與文化(日語)、基礎會計(日語)、中級財務會計(日語)、市場營銷、中國經(jīng)濟、國際商法和西方經(jīng)濟學等課程。培養(yǎng)方案在保證語言基礎教育的同時,注重實踐活動,大力推動跨學科課程的發(fā)展。新的課程體系更加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這種課程體系,培養(yǎng)出寬口徑的復合型人才。通識教育類中的語言專業(yè)基礎課程群主要是指精讀、聽說類等。其中具有實踐教學特點的語言技能訓練課占有較大比重,如翻譯和寫作等。另外,還增加了有較強實踐性的“日本商務禮儀”和“情景日語”等模擬實踐課,專業(yè)知識類課程保留了語言、文學和文化等方面的課程,增加跨文化交際、國際貿(mào)易、會計和商法等課程。

        參考文獻:

        [1]赫伯特?金迪斯,薩繆?鮑爾斯 走向統(tǒng)一的社會科學:來自桑塔費學派的看法[M]汪丁丁等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Wraga, WG, Hlebowitsh, PS Annual Review of Research for School Leader[M]New York: Leadership Policy Research,1996

        [3]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基礎階段教學大綱[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4]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日語組高等院校日語專業(yè)高年級階段教學大綱[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5]胡偉 研討式教學法在大學日語教學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4,(5):204-205

        [6]陸紅娟淺談高職高專服務外包日語聽說教學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4):157

        [7]姚絢文高職院校商務日語專業(yè)課程整合及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08,(10):193-196

        [8]周光英高校跨學科培養(yǎng)人才的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D]武漢:中南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9]周林娟商務日語大全[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0

        [10]戴煒棟關(guān)于面向21世紀培養(yǎng)復合型高級外語人才發(fā)展戰(zhàn)略的幾個問題[J]外語界,1999,(4):1-3

        [11]李明秋,郭艷玲跨學科外語本科生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與探索[J]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6):718-720

        [12]皮細庚大學日語專業(yè)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第7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摘要:茶葉芳香滿英倫。英國茶文化是英國文化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具有高貴優(yōu)雅的氣質(zhì),并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意識形態(tài)。本文以“英國茶文化”為研究主題,簡要介紹了英國茶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及內(nèi)涵,以及茶文化對英國文學的影響,展示了文人大師筆下的茶魅力。

        關(guān)鍵詞:英國 茶文化 文學 影響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2

        1848年,東印度公司皇家植物園溫室部主管羅伯特?福瓊來到中國,他將茶樹種子放入一個用特殊玻璃制成的便攜式保溫箱中,偷偷地帶上了從中國開往印度的輪船,由此千萬株以上的茶樹苗在印度生根發(fā)芽,繼而形成了大規(guī)模的茶園。茶葉傳入歐洲后,并沒有像咖啡和可可那樣受到過多的歡迎,直到它進入遠離歐洲大陸的英倫三島,竟然奇跡地掀起了飲茶的風尚,并由此產(chǎn)生了世界茶文化的一枝奇葩――英國的茶文化[1]。

        一、英國茶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

        英語中有Teatime一詞,指的就是占據(jù)英國人l/3生命的飲茶時間。英式紅茶更是以名目繁多、內(nèi)容豐富聞名于世,其主要的內(nèi)容包括:

        1.英式早茶

        英國人在晨起時要飲“早茶”,又名“開眼茶”,即Earlymorning Tea,有時在早茶之前還會有“床頭茶”,即清晨一睜眼靠在床頭就能享受的茶。而早茶主要是以紅茶為主要飲料,是英國當家招牌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它集濃郁和清新于一體,色澤和口感都相當出色。正統(tǒng)的早茶要精選阿薩姆、錫蘭、肯尼亞等地紅茶調(diào)制而成,因此早餐茶的口感來自錫蘭、濃度來自阿薩姆、色澤來自肯尼亞[2],可見英國人的早茶還是相當講究的,最適合早上起床后飲用。

        2.英式上午茶

        這是最不為外人所知的英國飲茶習慣,又稱為“公休茶”,大約持續(xù)20分鐘。英國人在上午1l點(亞洲時間上午10點左右),無論是空暇在家享受生活的貴族還是忙碌奔波的上班一族,都要在這一時間休息一會兒,喝一杯茶,他們稱之為elevens,即早上十一點時的便餐,所以上午茶可以看成是英國人工作間隙的一種很好的調(diào)劑方式[3]。總體說來,上午茶由于客觀條件的約束,不可能很繁雜,所以成為英國茶中最簡單的部分。

        3.英式下午茶

        英文名稱Afternoon Tea,這其實才是真正意義英國茶文化載體,英國茶正是憑借其內(nèi)涵豐富、形式優(yōu)雅的“英式下午茶”――紅茶文化享譽世界,“英式下午茶”更是成為英國人典雅生活的象征。下午茶的專用茶源是大吉嶺茶、伯爵茶、火藥綠茶或者錫蘭茶等傳統(tǒng)味的純味茶,若是選擇奶茶,要求先倒入牛奶再放茶水[4]。

        正統(tǒng)的英式下午茶的禮儀十分講究。首先喝茶的時間應該是下午四點鐘;其次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必須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第三,在茶會中通常是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非不得以才讓女傭協(xié)助,從而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最后就是下午茶的點心了,通常是用三層的點心瓷盤裝盛,第一層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tǒng)英式點心Scone(甜烙餅)、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并且一定要是從下至上的往回吃[5]。

        二、英國茶文化的內(nèi)涵

        1.從藥用價值到飲品文化

        茶傳入英國時,茶的賣點在于它的藥性。因此,當時在英國出售的中國茶是一種神奇的、包治百病的藥物。1699年,一位名叫歐靈頓的牧師寫下一整篇論文論及自然與茶葉的品質(zhì)。文章中,他充分肯定了茶在治療糖尿病,膽結(jié)石,尿路結(jié)石,腎結(jié)石,水腫,視力虛弱等方面的良好功效,并一再推薦每個人都要喝茶以取代酒,他認為飲茶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同時心情愉悅,是一種享受型的飲料[6]。

        當“紅茶皇后”――葡萄牙的凱瑟琳公主于1662年嫁給英王查理二世后,茶與茶道開始在英國推廣,中國茶逐漸由具有藥性的植物轉(zhuǎn)變?yōu)闀r尚生活的象征,英國的上流社會將其演變成為一種具有異國情調(diào)和奢侈性的生活方式。“茶”開始作為一種飲品活躍起來,即使高昂的價格讓很多人望而卻步卻依然有著固定的市場和消費群。

        到了維多利亞女王統(tǒng)治時期,隨著英國殖民貿(mào)易的擴大,海外茶源地不斷增加,英國進口關(guān)稅也逐年遞減,茶葉終于從奢侈品的位置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伴隨消費階層下移,英國人對茶的消費方式也發(fā)生巨大轉(zhuǎn)變。英國人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在紅茶湯中加入糖、牛奶和蜂蜜,有時候甚至是加威士忌、黃油和雞蛋等更奇怪的東西。在茶水中加入其它物質(zhì),是茶消費的一次改革,茶因此變得更加實用。而英國人對中國茶的變革也完成了茶在引進后的本土化,飲茶因此更加普遍。1750年前后,茶已經(jīng)成了英國中產(chǎn)階級黃油烤面包的慣常早餐中不可或缺的飲品。

        2.高貴典雅的休閑文化

        一個多世紀間,茶幾乎變成英國的民族飲料。從17世紀最初的藥品開始,到了18世紀已然成為一種全民消費品。消費社會的繁榮反過來提高了飲茶的格調(diào)。18世紀,英國社會出現(xiàn)了專門消費茶飲料的茶園,出現(xiàn)了飲茶必需的服飾與器皿,甚至誕生了茶舞這樣的藝術(shù)形式。

        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茶文化誕生在19世紀的維多利亞時代,下午茶的發(fā)明意味著飲茶擺脫了簡單的飲食文化地位,逐步成為一種高雅生活的代名詞。而成為休閑文化后,飲茶也反過來促進英國社會的消費模式和社會價值觀發(fā)生新一輪的改變。

        英國下午茶是最華麗、最精致,也是最奢侈的飲食方式。在英國的下午茶活動中,對環(huán)境的要求極為嚴格,必須能體現(xiàn)英國式的高雅文化與自然生趣之間的緊密結(jié)合。同時,下午茶一定選擇的是高檔茶葉,茶具和餐點也有明確的規(guī)范。這種系統(tǒng)化的要求代表了一種更高級的文化形式地產(chǎn)生――不是單純解決溫飽的手段,而是綜合了審美價值和實用價值的生活方式,也成為社會娛樂的重要手段之一[7]。

        3.考究繁復的英式茶道

        英國的茶藝是英國茶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英式茶道是茶藝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是可以和人生處世哲學結(jié)合起來的。茶藝與茶道結(jié)合,才是物質(zhì)與精神高度統(tǒng)一的結(jié)果。能真正體現(xiàn)英式茶道精髓的也恰恰是英國人對于茶具的要求和基本禮儀的講究。

        同時,除了有嚴格的品茶規(guī)范,英國茶文化對于品茗的環(huán)境也有一定的要求。英國人崇尚的是貴族式的優(yōu)雅生活,下午茶會是品判個人文化修養(yǎng)的社交場合,同時也是研習社交禮節(jié)、展示紳士淑女風采的最佳途徑。男人們穿著正式、大方得體,茶具都是輕拿輕放,以保證茶室內(nèi)的安靜;女士們談吐優(yōu)雅、舉止從容,有人從身邊經(jīng)過都會很有禮貌的微微挪動身體并且報以微笑。在一個正式的下午茶會上你可以充分感受英國人的文學氣質(zhì)和個人修養(yǎng)所帶來的沖擊。

        因此除了茶藝和茶禮的內(nèi)容,英國的茶道還體現(xiàn)在英國的文化中,而這才是一個國家真正具備“茶道”的理由。英國所特有的下午茶文化是英國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英國人標志性的優(yōu)雅、高貴完全濃縮在這個民族考究華麗的茶道中,即使歷史的輝煌早已不在,但是凝聚在茶文化中的那種對生活品質(zhì)的追求以及對傳統(tǒng)的追憶,已經(jīng)深入英國人的血液,無法抹去。

        三、茶文化對英國文學的影響

        相比中國和日本,英國雖然只有短短幾百年的飲茶歷史,但英國文學家卻對茶葉有著深厚的感情。茶在英國經(jīng)過百余年的發(fā)展,逐漸融入英國文化,之后與英國文學有機結(jié)合,成為許多文學作品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茶葉帶給英國文學家一種全新且豐富的創(chuàng)作主體[8]。

        1.茶與詩歌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濟慈在詩歌中描寫情人們等待喝茶的情景:一點一點地吃著烤面包,在嘆息聲中等待茶涼。拜倫稱茶為“中國的淚水”,他“為中國之淚水――綠茶女神所感動”,自然也是飲茶族中的一員[9]。據(jù)《拜倫傳》記載,即便是在前往希臘參加武裝斗爭的時候,他也保持著飲茶的習慣:“早上一起床,他就開始工作。然后喝一杯紅茶,騎馬出去辦事。回來后,吃一些干酪和果品。晚上挑燈讀書。”當然,紅茶并不是他的唯一,在提到中國茶時,他往往提到紅茶和綠茶兩種類型:

        我竟然

        感傷起來,這都怪中國的綠茶,

        那淚之仙女! 她比女巫卡珊德拉

        還靈驗得多,因為只要我喝它

        三杯純汁,我的心就易于興嘆,

        于是就得求助于武夷的紅茶;

        真可惜飲酒既已有害于人身,

        而喝茶、喝咖啡又使人太認真。

        同時期的著名詩人雪萊在1820年所作的一首三百多行的長詩,“致瑪麗亞?吉斯伯思”(Letter to Maria Gisbome)中寫道:

        那藥師醫(yī)士抱怨的飲品,而我

        會不顧勸誡大口痛飲,當死神來臨

        我們將拋幣決定為飲茶而死誰第一。

        2.茶與散文

        茶葉是圣潔的,散文是優(yōu)美的,那么茶葉和散文的相融會是什么樣呢?英國散文中留給我們的是愜意的,悠閑的、美妙的飲茶記憶。《四季隨筆》,原名《亨利萊克洛夫特的一生》(The Private Papers of Henry Ryecroft)是喬治?吉辛的散文代表作,敘述的是隱士亨利?萊克洛夫特醉心于書籍、自然景色和回憶過去的生活,作者記錄了下午茶和茶會的時間、人物、禮儀等景象,抒發(fā)自己對茶和家庭茶會氛圍的感情和觸動[8]。

        “我一天的光明時刻之一,便是下午散步后稍稍疲倦了回來,脫掉靴子,換上拖鞋,將戶外的上衣掛起來,換上舒服、家庭常穿的短衣,坐在深深的軟扶手椅上,等著茶盤,或者在喝茶的時候,這些是我最為享樂安閑的感覺。隨著茶壺的出現(xiàn),濃郁的香味飄然吹進我的書房里面,多么美妙啊。第一杯帶給我心中怎樣的安慰,以后則怎樣從容不迫地啜飲啊;在寒冷的雨中散步之后,它帶來的是怎樣暖熱啊!同時看著我的書籍和圖畫,安然品位著擁有它們的幸福。我看看煙斗;或者我?guī)е坪跤兴嫉纳駳猓瑴蕚溲b上煙葉。事實上,煙葉再沒有在茶后――它自己便是溫和的感性人的東西一一那樣安慰人,那樣暗示富于人情味的思想了。”

        3.茶與小說

        茶葉到達英國之后,不僅僅是“繆斯之友”,“眾神的甘露”或詩人的靈感源泉,也受到許多小說家的追捧。據(jù)說,“飲茶覆蓋了幾乎所有英語的小說”。此言雖說有些夸張,但事實也足以證明,英語小說中充滿著茶香和茶文化。

        查爾斯?狄更斯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著名小說家,在其成名作《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中,茶字一共被使用的次數(shù)多達86次,數(shù)量遠遠超出其它作品。狄更斯描寫的關(guān)于“禮拜堂戒酒聯(lián)合會布瑞克大街分會”的一次月會情景,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當主人公維勒先生看到他們能喝下如此大量茶水時,驚訝得目瞪口呆[9]。文中描寫不僅表達了當時人們對于戒酒運動的高漲熱情,而且肯定了茶葉在英國戒酒運動中的特殊作用。

        四、小結(jié)

        茶不僅是一種飲品、食品,也是一種藝術(shù)品,更是一部文化史、醫(yī)學史和文學史。透過茶,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國家的藝術(shù)、文化和文學等。茶葉從東方到西方,從中國到英國,經(jīng)歷了坎坎坷坷,猶如人生的成長過程,最終日漸成熟。在英國,茶最初是“藥品”,隨后上升到貴族的奢侈品,最后才成為必需品國民飲料,進而演變成當今風靡世界的紅茶文化。這一過程雖然漫長但是卻增添了英國歷史、文化、社會等多方面河流中的美麗。

        參考文獻

        [1]李榮林.茶葉傳歐史話[J].農(nóng)業(yè)考古,1992(2).

        [2]陳文懷.歐非茶市及茶文化見聞[J].中國茶葉,2001(3).

        [3]劉勤晉.茶文化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0.

        [4]辜振豐.英國紅茶文化的光與影[J].農(nóng)業(yè)考古.1999(4).

        [5]郝賽麗.英國人的飲茶風俗[J].中國茶葉.1998(6).

        [6]周景洪.英國茶文化漫談[J].武漢冶金管理干部學報.2007(6).

        [7]賈雯.英國茶文化及其影響[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第8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2006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

        校園內(nèi)青綠的草坪上,一個臺灣女孩正捧著一本厚厚的《文化人類學》皺著眉頭苦讀著。突然手機響起,正沉浸在苦思中的她被嚇了一跳,丟下書手忙腳亂地找到手機按下接聽鍵:“我很遺憾,你的論文獎學金沒能申請下來。”聽著電話里溫和略帶同情的聲音,女孩卻感到渾身冰冷。放下電話,她呆呆地坐在草坪上,大腦里一片混亂。

        這個女孩名叫莊祖宜,沒拿到支持論文寫作的獎學金其實不算什么太大的挫折,可對她來說卻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8年前,在中學當英語教員的莊祖宜毅然辭掉剛剛到手的穩(wěn)定工作,從臺灣漂洋過海來到美國紐約攻讀她從來沒接觸過的文化人類學碩士。剛上課的時候,完全沒有基礎的她聽得懂教授說的每一個單詞,可連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上一節(jié)課,緊張的她都會出一身大汗。可是做一個能漫步在校園的大學教授的單純夢想,讓她在這個最困難的時期堅持了下來,順利拿到了哥倫比亞大學的人類學碩士,并且考到了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繼續(xù)攻讀博士。可是在讀博士的時候,她卻意外遇到了瓶頸。當初選擇人類學這個頗為冷門的學科的熱情,在枯燥的學習中漸漸冷去。到了寫畢業(yè)論文的時候,不管她怎樣努力卻總是寫不出讓自己和導師滿意的東西。用了兩年那下碩士學位的她,卻在讀博士的過程中讀了整整六年。而這通告知她申請論文獎學金失敗的電話,讓本就迷茫焦躁的她開始徹底懷疑、否定自己。

        在草坪上傻坐了一會兒,莊祖宜站起來失魂落魄地走出了校園。在一段毫無意識、漫無目的地游走后,莊祖宜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不知怎么竟然走到了她經(jīng)常光顧的一家超市的冷鮮區(qū)。“誰讓我平時總逛這里買一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回去做好吃的,這都成了無意識的動作記憶了。這點熱情要是能用在學習上,論文也許早就通過了。”自嘲了自己一番的莊祖宜,卻很快被超市里新鮮的牛肉吸走了注意力。買了牛肉加一堆蔥姜蒜醬油之后,她的心情好了一些。回到宿舍那個十幾個人公用的小小廚房,打開瓦斯爐開始做醬牛肉。切、剝、調(diào)味、燉煮……在忙碌中莊祖宜已然忘卻了剛才沉痛的打擊,那灰暗的心情也隨著廚房中漸漸彌漫起來的香氣而好轉(zhuǎn)了很多。對在學業(yè)上一直面臨很大壓力的莊祖宜來說,洗菜切菜、淘米腌肉這種看似機械的動作,很早就成了她緩解焦慮的不二法門。她的同學也漸漸習慣了一進廚房就看到她或是剝豌豆或是切菜一弄就是一個下午的怪異舉動,起碼這個臺灣女孩已進入這種狀態(tài)晚上就有越來越好吃的中國料理能分享了。“他們怎知我盯著計算機老半天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摘豌豆十分鐘一大碗是多么有成就感!做菜的樂趣就在于它看得到摸得到,聞得到吃得到,而且有付出必有回饋。 看著蔥蒜辣椒噼噼啪啪在油鍋里彈跳釋放香氣,酒水注入沸騰彌漫于空氣中,那種滿足感比起讀了半天書還不明白的狀態(tài)來說,是非常真切踏實的。”莊祖宜如是解釋當年漸漸沉迷于廚房的原因。

        當一鍋香噴噴的醬牛肉被同學分享完之后,帶著味覺和嗅覺雙重滿足的莊祖宜漸漸沉入了夢鄉(xiāng)。在睡夢中,那被美食壓抑下去的焦慮卻逮住機會偷偷冒了出來,變成了一個夢。在夢中莊祖宜夢到自己因為用腦過度,突然被不知從哪里出現(xiàn)的醫(yī)生宣布她得了腦瘤生命垂危。躺在病床上的她沒有一絲害怕,而是居然為死了之后就不用寫論文而感到解脫和高興……“啊!”從這個對她來說沒法分辨是噩夢還是美夢的夢中驚醒之后,莊祖宜坐起來,這個未來的人類學家在黑暗中陷入了更深的迷茫。

        關(guān)機重啟的人生

        2006年,8月。波士頓哈佛大學附近。

        早上明媚的陽光照在波特廣場之上,讓人精神振奮。有些雀躍的莊祖宜拉著自己的美國老公Jim,走在馬薩諸塞大道上。他們來到波士頓是因為身為外交人員的Jim申請到了哈佛肯尼迪學院的獎學金,要進修一年。而莊祖宜則想換個環(huán)境也許對自己難產(chǎn)的畢業(yè)論文有幫助,于是陪著老公一起搬到這里。在旅店住了一個星期之后,兩人開始在波士頓找長租的房子。對新生活充滿想象在加上對完成論文又有了些信心的莊祖宜心情很好,四處打量這個她即將生活一年的城市。突然她眼前一亮,街邊一排巨大的玻璃窗吸引了她的注意。她來到窗前,看到一個戴高帽的人正對著一張意大利地圖講著什么,而下面十多個身穿白衣白帽的人正在拼命炒著筆記。而另一個房間里,居然是一個巨大的廚房,有著各種各樣的廚具。本就對廚藝感興趣的莊祖宜來到門口抬頭一看,在木制的橫匾上寫著金光閃閃的劍橋廚藝學校幾個大字。“當時那種感覺大概有點像臨死的人看到光吧,覺得自己身后是漆黑的長廊充滿了現(xiàn)實的壓力與苦惱,而眼前的廚房世界卻奇幻美好,似乎有無限的可能。”

        當天晚上在看完房之后,莊祖宜忍不住又一次來到那個地方。廚藝學校晚上也有課,在明亮的燈光下她突然看到了廚房中有一個東方面孔的女孩子,看上去像是日本人。那較小的身材和黃色的臉龐在一群人高馬大的拜仁中間特別顯眼。“那也可以是我呀!”莊祖宜有些興奮地想到。回到旅館之后她發(fā)現(xiàn)自己失眠了,不得不找本書來度過這難熬的失眠。在翻遍行李之后,莊祖宜鬼使神差地無視了人類學專業(yè)書籍和小說,拿起了一本邁可?魯曼的《大廚的造就》,這書講了他在美國最高廚藝殿堂美國餐飲學院學習兼采訪的過程。作為一名記者邁可?魯曼以初學者的身份經(jīng)歷了刀工訓練,醬汁烹調(diào),冷廚,烘焙,與學校附設的餐廳實習,將大廚們令人膽顫的嚴苛要求和學生們笨拙到日臻精湛的成長過程寫得十分感人。莊祖宜突然覺得這本寫出了廚藝養(yǎng)成的辛苦與專業(yè)廚房特有的倫理文化的書,就是一本第一人稱的廚房里的人類學研究。“廚藝專業(yè)是一種特有的文化,廚師是跨國的民族,日新月異的餐飲事業(yè)是對當代廚藝文明的沖擊與挑戰(zhàn)。這其實就是一種人類學啊!”她的腦海中突然閃出了這樣的念頭。

        接下來的幾天,莊祖宜又看了一本美國最著名的廚師朱莉婭?查爾德的傳記。這個偉大的女廚師,曾經(jīng)是美國中情局的秘書和外交官員妻子。而在她隨丈夫到法國工作時,被法國美食征服了。在考入著名的藍帶廚藝學院后,她變身成了一名廚師。朱莉婭?查爾德的故居就在離莊祖宜住處的附近,她特意去拜訪了一下。在那里她意外地得知,幾年前朱莉婭?查爾德去世的日子正是她的生日,這讓莊祖宜感到了冥冥之中的一種緣分。而朱莉婭?查爾德36歲才開始學做菜、最終成為美國最著名的大廚和美食節(jié)目主持人的經(jīng)歷,讓剛剛30歲的莊祖宜感到了一種勇氣的召喚。在經(jīng)過幾天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她做出了一個令自己都感到驚訝的決定,放棄學業(yè)轉(zhuǎn)行做一名能讓自己感到快樂的廚師。“那整個禮拜我在精神亢奮與連續(xù)失眠導致的體力虛脫中度過,畢竟要放棄已達論文階段的博士研究不是小事,但說實在我對自己的研究題目已經(jīng)喪失了興趣,看身邊畢了業(yè)的同學找助理教授工作四處碰壁也讓我意志頹喪。但最重要的是我從來沒有在別處感受過像烹飪這樣強大的吸引力。”在回憶那段決定她人生走向的日子時,莊祖宜很是為自己驕傲。

        之后莊祖宜很忐忑地打電話將自己的決定告訴了父母,卻意外得到了母親的支持。母親安慰她:“論文寫不完當然很可惜,但快樂是最重要的。”并且還贊助了莊祖宜一半的學費。因為母親當年也是在當了十年教師之后感到不快樂,辭職考音樂系并在31歲的時候去意大利留學。她很理解女兒的決定是因為什么。

        得到支持的莊祖宜又要面臨一個有些尷尬的局面,如何向自己的教授和同學解釋。但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同學們知道她的決定之后,竟然是紛紛祝賀莊祖宜找到了能讓自己快樂的方向。而素來嚴苛的教授,竟然微笑著拍了拍莊祖宜的肩膀說:“我很羨慕你。”

        就在這樣的祝福和輕松地解脫之后,莊祖宜的人生關(guān)機重啟了。

        享受廚藝的快樂

        2006年10月,波士頓。

        “什么?又是派?上帝,饒了我吧!”Jim看著餐桌上的蘋果派發(fā)出了一陣哀嚎。“親愛的,昨天是藍莓派這次可是蘋果派哦!不一樣的!”莊祖宜則像哄小孩一樣安慰與威脅并舉地說服自己的丈夫。“我都吃了一個星期的派了,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xù)多久……”在妻子溫柔而兇狠的目光中,Jim雖然依舊嘟囔著還是乖乖地拿起了刀叉。他本以為妻子上了廚藝學校,自己的胃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可是沒想到,做一個廚藝學校學生的練習品試吃員并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倒不是這東西做出來有多難吃,而是一樣東西會持續(xù)出現(xiàn)在餐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這位興趣高漲的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完全掌握這道菜為止。于是這個曾經(jīng)抱著小小私心鼓勵妻子去廚藝學校的男人,自作自受成了莊祖宜廚藝長進的唯一踏腳石和見證者。

        莊祖宜沒有太多時間和心情理會可憐的男人,她已經(jīng)完全沉浸在廚藝的世界之中而不能自拔。廚藝學校的學醫(yī)過程的艱苦其實超乎了她的想象,連續(xù)幾天下來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能在學校廚房里工作了八個多小時竟然都沒有上廁所。在這八小時之中,她照顧爐臺上的高湯醬汁要長時熬煮與多次過濾、切菜講究刀工整齊、大碟小碟的香辛調(diào)味料得準備萬全、砧板和工作臺不時要清潔消毒、一有空檔就得洗鍋碗瓢盆、出菜時間要確切掌控、所有盛熱菜的餐盤都要預熱、盤式要講究……每一個步驟的同時都必須為接下來的步驟做好溝通與準備,免得手忙腳亂,功虧一簣。如此忙碌與專注,讓莊祖宜一整天下來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可是這樣的忙碌卻讓她感到無比的快樂:“這跟寫博士論文時的我差別多大啊!幾個月前我埋首與論文搏斗,嘔心瀝血口干舌燥,幾乎每寫一個句子就必須喝一杯水,每十分鐘跑一次廁所,一天下來進出廁所少說二十來次。此外我頭痛、眼睛痛、背痛、肚子痛, 頭頂還生了一小叢白發(fā)。跟當時的心力交瘁比起來,在廚房里勞動體力真可說是充實又幸福。以前我早上總是起不了床,想到論文就有一種見不得天日的無力感。現(xiàn)在天一亮就跳身起床煮咖啡做早餐,恨不得時間多一點,因為有這么多東西要學!除了上課以外,我自己猛K飲食文化史、食品化學、美食評論、大廚傳記……簡直比念研究所還要用功。”這段莊祖宜博客上的回憶,每個字都跳躍著體現(xiàn)著她當時的快樂。除了快樂之外,她還有意外的收獲,以前莊祖宜跟人聊天的時候一提到自己的專業(yè)是人類學,話題就會在對方的景仰、不解與同情陷入停頓。而現(xiàn)在,她能輕易地和任何人迅速成為朋友,只需要聊聊一道美食即可。

        除了這些,莊祖宜還能在更多的事情上找到快樂并且享受著。在她練習法式燒鴨時,家里出現(xiàn)了一只小老鼠。每當鴨胸在平底鍋里滋滋冒油的時候,小家伙就會悄然現(xiàn)身,在享受了鴨肉的香氣和引發(fā)了女主人的尖叫之后再滿意地消失。特別是燉鴨骨高湯的時候,那持續(xù)數(shù)個小時的香味讓老鼠頻繁出沒在廚房,讓她都不敢進去。于是她切了一片自己做好的鴨胸當誘餌,可是連續(xù)三天都沒讓老鼠上鉤。于是她暗下決心:“從現(xiàn)在開始,我決心每次煎鴨胸都為小老鼠供上一塊肉,哪天它上鉤了,我的創(chuàng)意菜大概就合格了。”就是在這樣的小快樂中,莊祖宜在嚴苛的廚藝學習中堅持了下來。很快,她就能輕松地將一只雞全身的骨頭都取出來,還讓它保持完整;讓丈夫吃上比面包房還要美味的各色面包……

        在最后的畢業(yè)烹飪考試中,她因為緊張導致手忙腳亂,菠菜烤蛋送進烤箱太晚導致菠菜泥都沉到了模具底。可沒想到這個失誤卻烤出來一個三層漸變的綠色烤蛋。她靈機一動在 盤子的餐卡上把這東西起了個漸層菠菜糕的名字,居然贏得了評委“出類拔萃”的評語,并且得到了最高榮譽獎和一項特別的調(diào)味獎。10個月高強度的學習和不斷消滅做出來的菜,讓她和丈夫的肚皮多了幾磅肉、自己的手上多了不少疤痕。不過最終還是憑著享受艱苦過程中的小快樂,順利完成了學業(yè)成為一名職業(yè)廚師,可以戴上白色的大高帽了。她那段時間在家做飯都一直帶著,而Jim則幸福地享受上了一個大廚的專職美食服務。

        不過在其他同學或進入餐廳或稱為私人大廚之時,莊祖宜卻忙著打包行李陪老公到香港駐扎。而她的生活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變化?

        廚房戰(zhàn)場中的快樂戰(zhàn)士

        香港,置地文華東方酒店。

        在世界排名第37位的Amber法餐廳的后廚里,在進行著一場激烈卻井然有序的戰(zhàn)爭。當客人的點餐單送進廚房的瞬間,戰(zhàn)斗就開始了:有人負責將食材最精華的部分處理出來,各種沙拉葉只取最精神的,有一點壓痕和殘缺都要拋棄;有人負責將處理好的食材烹飪成美味的大菜,每一個動作都標準精細到極致;有人負責專門調(diào)制各種美味的醬料,調(diào)配比例必須精確到克以下;有人負責將醬汁如畫畫一般淋在大菜上,而盤子上那醬汁組成的看似隨意的圖案都擁有著精心設計過比例……整個過程像在進行一場戰(zhàn)爭,整個廚房的人就如同精銳的士兵一樣各司其職配合默契。“怪不得法式廚房的編制都被成為部隊。”莊祖宜作為在這場戰(zhàn)爭中唯一不太和諧的環(huán)節(jié),居然還有時間很沒覺悟地有所感慨,不過很快,主廚的斥罵就讓她迅速融入到自己的角色中。看著手中的刀飛快地將小黃瓜、青紅椒、蝦仁變成標準形狀的食材,莊祖宜也漸漸有了成為一個訓練有素士兵的感覺。

        在隨著丈夫到香港之后,莊祖宜開始嘗試著尋找成為廚師的工作。可是投出無數(shù)的簡歷之后,卻只迎來一次失敗的面試。作為一個年齡偏大的女性,在男人主導的廚房世界中想得到認可是很難的。于是她很快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在著名的Amber法餐廳成為了一名沒有薪水的大齡實習生。就是這個實習生的位置,也是她特意甩掉曾經(jīng)乖乖女的形象,擼起袖子故意露出學藝時留下的傷疤,裝出一副廚房老油條的形象才爭取來的。

        在高級廚房工作的壓力很巨大,莊祖宜剛一來就被一位同事連著十多天沒時間看看媽媽的抱怨嚇到了。等到她進了廚房,更是切身體會到了職業(yè)廚師的辛勞。在Amber的上百平方米的巨大廚房里,她一站就是12個小時,做的都是打著哆嗦站在恒定在15攝氏度的冷廚工作區(qū)里,反復地切皮削丁之類的瑣碎雜事,還經(jīng)常因為笨拙而遭到大廚嚴厲的斥罵。因為長時間的過度勞累和睡眠不足,大家都沒力氣說話,整個廚房的氣氛也都顯得有些尷尬。活潑的莊祖宜剛開始的時候還經(jīng)常找人搭訕聊聊理想什么的,可是得到的都是同事們無奈和無力的簡單回應。后來當她融入到廚房工作之后,也學會了削皮切片幾個小時不發(fā)出一點聲音,只是太寂寞的時候會感嘆如果能在工作時有音樂多好。這樣的工作和莊祖宜所期待的隨意揮灑、創(chuàng)造性的烹飪藝術(shù)有很大的出入,在廚房里只有大廚能享受操作的快樂,底下的人只是奉命行事的工匠,只要求精準有效率。莊祖宜經(jīng)常身處一堆處理的堪稱完美的食材配料中,幻想自己是在一家破爛的小餐館里當著大廚享受炒菜的樂趣。不過經(jīng)過專業(yè)學習的她也明白,這樣艱苦枯燥的工作其實正是通往大廚之路必須的修行。

        不過即便是在這種高強度的枯燥工作中,莊祖宜仍然能找到快樂:她把兩個廚師在狹小空間合作中互不干擾的默契,看做是廚房中的雙人芭蕾來欣賞;她永遠帶著鼓勵自己的情緒,來看經(jīng)過無數(shù)次重復而日漸精致擺盤;她會得意自己慢慢能用被燙出無數(shù)水泡、裹滿橡皮膏的手,迅速準確地完成配菜上菜;她會抱著品嘗大餐的虔誠心情,把廚房剩下的如北美螃蟹、鵝肝、頂級魚子醬、稀有白松露這些奢侈的“邊角廢料”當做零嘴;她會在一天疲憊的工作后打起精神在博客上記下自創(chuàng)的食譜和心得,不讓自己對烹飪的熱情在枯燥與重復中熄滅……

        第9篇:日本飲食文化論文范文

        (1云南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昆明650212;2云南省肉牛工程技術(shù)研究中心,昆明650212)

        摘要:旨在介紹日本見島牛的保種及利用經(jīng)驗,為中國地方良種牛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提供參考。本研究通過對日本山口大學和山口縣農(nóng)林綜合技術(shù)中心參觀訪問和參閱相關(guān)見島牛的研究資料,較系統(tǒng)地介紹“見島牛”的形成過程、生產(chǎn)和繁殖性能及其利用現(xiàn)狀。結(jié)果表明:見島牛于1928 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自然珍寶”,被認為是日本最古老的本土和牛,也是日本極為重要的牛種遺傳資源。見島牛肉質(zhì)優(yōu)良,能產(chǎn)生極好的“降霜肉”。通過采用見島牛公牛(冷凍)與荷斯坦母牛雜交方式可生產(chǎn)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肉牛。見島牛不但晚熟、體型小、繁殖率低,而且種群數(shù)量少,近交系數(shù)高。用見島牛公牛(冷凍)改良肉、奶牛生產(chǎn)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肉牛具有良好應用的前景。

        關(guān)鍵詞 :見島牛;外貌特征;生產(chǎn)性能

        中圖分類號:S823.8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2013-0812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Oldest Bovine Species in Japan:Mishima Cattle

        He Zhanxing1,2, Zhang Jicai1, Qu Kaixing1,2, Wang Ankui1, Huang Bizhi1

        (1Yunnan Academy of Grassland and Animal science, Kunming 650212, Yunnan, China;2Yunnan Bee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Center, Kunming 650212, Yunnan,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guidance and reference on protec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neticresources to the local rare bovine species in China, the experience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n MishimaCattle in Japan was introduced. The formation process,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s in MishimaCattle were systematically stated via visiting Yamaguchi University and the Technological Center of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Yamaguchi Prefecture in Japan, and referring the related data of Mishima Cattle.Mishima Cattle were designated as Japanese‘national natural treasure’in 1928, which was regarded as theoldest Japanese Cattl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bovine resource in Japan. Mishima Cattle had the ability of topqualitybeef with‘flake meat’. Mishima bull (and/or frozen semen) crossed Holstein cows to produce thehybrids with high yield and high-quality beef. However, Mishima Cattle not only matured later, possessedsmall body size, low reproduction rate, but also had smaller population size and high inbreeding coefficient. Itis practical that Mishima bull and/or frozen semen cross beef and dairy breeds to produce high-quality beef.Key words: Mishima Cattl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Production Performances

        0 引言

        家養(yǎng)動物的遺傳多樣性為遺傳育種提供了寶貴的遺傳資源,保持最大水平的遺傳多樣性及降低近交系數(shù)的增加也是大多數(shù)保種方案得以實施的前提[1-2],最大程度地保存種群的遺傳多樣性是主要的保種目標[3]。然而在過去100 多年中,由于品種的滅絕率增加而導致的生物多樣性一直處在凈喪失的過程[4]。因此,開展畜禽品種的保存、種質(zhì)特性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工作也是解決當前畜禽業(yè)出現(xiàn)世界性遺傳基因貧乏最重要的手段之一[5]。借鑒國外優(yōu)良地方牛種的保護和利用經(jīng)驗,對中國地方良種特別是珍稀牛種(如大額牛)的保種和開發(fā)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日本沒有土生土長的古老的家養(yǎng)動物[6],大約在公元二世紀,隨稻作傳入,牛可能從中國北方經(jīng)朝鮮半島引到日本[7],并作為役用畜。“見島牛(Mishima Cattle)”是最古老的日本土著牛種之一,因其長期飼養(yǎng)在偏遠的孤島—— 見島(Mishima Island),使家系得到保存,1928 年被指定為日本“國家自然珍品”[8-9]。從系統(tǒng)發(fā)生學分析證實,見島牛群體可以與另一個日本土著牛——口之島牛(Kuchinoshima Cattle)相區(qū)別[10]。見島牛作為日本重要的牛遺傳資源,本橋[11]、芝田等[12]、林田等[13]、福倉[14]、原田等[15]和西村[16]先后對其體尺、體重進行了調(diào)查;米屋等[9] 基于見島牛的發(fā)育,使用Brody、Gompertz、Bertalanffy 3 種非線性發(fā)育模型,制定了發(fā)育標準值;Nagamine 等[8] 對見島牛及日本大陸的黑毛和牛(Wagyu)、短角牛、褐牛3 個肉牛品種微衛(wèi)星DNA 標記,發(fā)現(xiàn)見島牛的雜合基因型數(shù)量和等位基因位點顯著低于其他3 個品種;Tsudat 等[10]全基因組測序表明,見島牛具有較高的多態(tài)性。國內(nèi)關(guān)振寰等[17]介紹了見島牛的來源、特征以及見島牛與荷斯坦牛、日本黑毛和牛雜交試驗情況;張彬等[6]介紹了日本牛的遺傳資源狀況和對見島牛、口之島牛、黑毛和牛、日本褐牛、日本短角牛、日本無角牛各主要牛品種的特征特性進行初步描述,但沒有對見島牛更詳細、深入的報道。到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受西方飲食文化的影響,才開始食用牛肉和豬肉。為了獲得體型大、產(chǎn)肉量高的肉牛,日本育種工作者根據(jù)各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和本土牛品種的體型小、產(chǎn)肉量低等特點及人們生產(chǎn)需要制定了相應的肉牛改良方針,先后從國外引進西門塔爾牛(Simmental)、愛爾夏牛(Aryshire)、瑞士褐牛(BrownSwiss)、安格斯(Angus)和短角牛(Shorthorn)等肉牛品種與本地牛進行雜交,通過雜交育種培育出具有各地方特色的黑毛和牛(Japanese Black)、褐毛和牛(Japanese Brown)、短角和牛(Japanese Shorthorn)和無角和牛(Japanese Polled)肉牛品種,形成了日本牛的獨特性狀,是生產(chǎn)高檔雪花牛肉的著名肉牛品種。然而,隨著各地引種和育種力度的加大,日本土著牛種的基因庫被“稀釋”,絕大多數(shù)地方牛種已經(jīng)消失[6],目前,僅存有山口縣的見島牛和鹿兒島縣的口之島牛為至今未受外血侵蝕的日本純種和牛。本研究通過筆者對日本山口大學和山口縣農(nóng)林綜合技術(shù)中心(原山口縣畜產(chǎn)試驗場)的參觀訪問及參閱相關(guān)對見島牛的研究資料,較系統(tǒng)地介紹見島牛的形成過程、生產(chǎn)和繁殖性能及其利用現(xiàn)狀,期望對中國地方珍稀良種牛的保護與利用有所啟示與借鑒。

        1 見島概況

        見島位于日本山口縣(Yamaguchi)萩市(Hagi)西北端的日本海(圖1~2),地理坐標131°8′E,34°46′N,距萩市約45 km,是萩市的7 個島嶼之一,面積7.85 km2;氣候暖和,冬無積雪。農(nóng)業(yè)、水產(chǎn)業(yè)和牛業(yè)是當?shù)氐闹饕a(chǎn)業(yè),盛產(chǎn)大米、黃瓜、煙草等。

        2 見島牛的形成及特性、特征

        見島牛因產(chǎn)地為山口縣萩市的見島而得名,但其起源無明確定論。早在室町時代(1336—1573)的古書中就有飼養(yǎng)見島牛的記載,很可能是由中國北方經(jīng)朝鮮半島引到日本的,并逐漸從西日本向全國范圍內(nèi)擴繁飼養(yǎng);回顧日本黑毛和牛與見島牛的關(guān)系,認為是從1778 年分化出來的;遺傳學和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見島牛大約在1800 年從中國大陸引入的,至今已有200 多年歷史[8],但從歷史資料記載的存欄情況分析,見島牛至少應有300多年的飼養(yǎng)歷史[8]。

        見島牛為小型役用牛,在當時主要用于農(nóng)耕和運輸。由于受地理環(huán)境條件的限制(圖2),見島牛至今未曾與任何外來牛種雜交過,是日本最古老的純種和牛(即現(xiàn)代和牛的祖先),是極其珍貴的牛種和重要的家畜遺傳資源。1928 年(昭和3 年),見島牛作為日本唯一的純種和牛被指定為“國家自然珍品”。目前,見島牛除用于研究外,僅在山口縣境內(nèi)飼養(yǎng),以放牧為主,舍飼為輔。

        見島牛體型比日本黑毛和牛小,晚熟(一般3~6歲成熟)、增重慢、產(chǎn)奶量和產(chǎn)肉量均低,但其性情溫順、易調(diào)教,行動靈活、善于山地行走、耐粗飼、抗病力和負重力強,是理想的役用牛。同時,見島牛具有沉積理想大理石花紋的基因,肌纖維細嫩、肉質(zhì)好,育肥后肌纖維間脂肪沉積細小,而成為生產(chǎn)頂級“降霜肉”(雪花肉)的品種。因此,日本將其視為珍寶。

        見島牛毛色為黑色或黑褐色,公、母牛均有角,角細、長度適中;額較窄、鼻梁長;體型小、前軀相對發(fā)達、中軀較長、身軀較狹窄、后軀欠發(fā)達;斜尻、X腿,尾細長;外形較粗糙(圖3)。

        3 見島牛的數(shù)量變化與相關(guān)保護政策

        由表1 所示,見島牛的數(shù)量出現(xiàn)起落不穩(wěn)的變化。1672 年在見島飼養(yǎng)的350 頭因發(fā)生牛瘟全部死亡,在之后幾年里,重新建立了牛群。1739—1955 年間,存欄頭數(shù)保持在433~580 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農(nóng)業(yè)機械化的普及,見島牛的役用需求逐漸減少,其數(shù)量也逐年下降,到1975 年僅存欄33 頭,處于嚴重瀕危狀態(tài)。之后,在相關(guān)部門和飼養(yǎng)戶的努力下,見島牛的數(shù)量得到增加,但均未突破120 頭。1739—1960年間,見島牛以農(nóng)戶零散飼養(yǎng)為主,戶均飼養(yǎng)規(guī)模不到3 頭;從1965 年開始,見島牛的飼養(yǎng)農(nóng)戶及飼養(yǎng)量大幅減少,到1995—2000年飼養(yǎng)戶數(shù)只有7戶,但其飼養(yǎng)規(guī)模提高到戶均15頭左右。

        為保護和利用見島牛這一重要的遺傳資源,日本各級政府部門采取了各項措施,1967 年成立了“見島牛保護會”,1990 年實施了見島牛“母牛保留對策”和“母牛繁殖促進事業(yè)”,1999 年成立了“見島牛保護與振興委員會”。

        到20 歲也能正常分娩,公牛可使用到12 歲左右。據(jù)1995—1996 年調(diào)查結(jié)果,母牛初產(chǎn)年齡(33.1±9.6)月齡、產(chǎn)犢間隔(18.6±4.3)個月、產(chǎn)犢數(shù)(3.5±2.5)頭,與1970—1975 年的調(diào)查結(jié)果比較,分別晚1.5 個月、長0.6~1.2 個月、少0.8 頭[14-15]。由表2 可見,見島牛的繁殖率較低,僅有30.1%~53.7%。據(jù)米屋等[9]在2003 年對7戶飼養(yǎng)的86 頭見島牛母牛的年齡結(jié)構(gòu)調(diào)查結(jié)果,母牛平均年齡為6.1歲,最大年齡17.6歲。隨著母牛選留強度的增加,2歲以下育成母牛的數(shù)量有所增加。

        4.2 見島牛的生長性能

        4.2.1 見島牛的體尺、體重見島牛的初生重較小,平均19.3 kg。采用Brody 模型推定90%成熟值為標準,見島牛體高、胸圍和體重分別為17 月齡、22 月齡和42 月齡,分別比黑毛和牛的12 月齡、11 月齡和20 月齡晚5個月、11個月和22個月[9]。

        據(jù)山口縣畜產(chǎn)試驗場2004—2005 年研究資料,見島牛母牛體高和體重成熟年齡分別為45 月齡和85 月齡,其成年母牛的維持營養(yǎng)需要量是黑毛和牛的1.33倍。表明:見島牛晚熟,而且維持營養(yǎng)需要量高。如表3 所示,60月齡以上成年母牛的體重為256.8~265.5 kg,BPI(beef purpose index,肉用指數(shù))為2.29~2.36。1995年測定的見島牛母牛體尺與1930 年比較,體高、胸圍、胸深和尻長分別小2.4、5.9、2.7、0.7 cm,腰角寬大0.3 cm,表明60 月齡以上繁殖母牛體型呈小型化傾向。與黑毛種的發(fā)育基準(35 月齡)比較,見島牛的體高為87.4%、胸圍為76.8%、胸深85.5%、尻長81.3%、腰角寬75.2%,屬小體型牛種[14]。

        1964—1995 年對60 月齡以上成年見島牛公牛(n=10)的測定結(jié)果見表4。60 月齡以上(61~142 月齡)的體高、十字部高、體長、胸圍、胸深、胸寬、尻長、腰角寬、坐骨端寬和管圍分別為126.5~131.5 cm、122~127 cm、145~163 cm、185~201.8 cm、69~76 cm、40~49 cm、46.5~49 cm、41~48.2 cm、25~30.8 cm 和17.5~20.0 cm,各平均體尺指標均高于1930 年的測定結(jié)果,表明體型有所改善。73 月齡公牛體重達488 kg,BPI 為3.75,體重為黑毛和牛的1/2左右。

        4.2.2 見島牛的育肥效果及產(chǎn)肉性能見島牛公牛大部分作為種牛,僅有少量去勢后作肉用飼養(yǎng),年出欄不超過12 頭。西村強等[16]對見島牛經(jīng)產(chǎn)母牛進行育肥和屠宰試驗,結(jié)果表明:(1)在濃縮飼料及粗飼料自由采食的條件下,母牛的最大采食量為體重的1.75%~2.51%,接近黑毛和牛(2.50%)。(2)育肥210 天的平均日增重為0.20~0.30 kg,顯著低于黑毛和牛日增重的0.86 kg;胸寬、胸深、腰角寬、胸圍也顯著低于黑毛和牛。(3)見島牛的胴體重215.2 kg、胴體長135.8 cm、屠宰率56.1%;皮下脂肪厚1.5 cm、眼肌面積29 cm2,顯著小于黑毛和牛,但脂肪含量、肉色、脂肪顏色等與黑毛和牛差異不顯著。(4)見島牛的頭、內(nèi)臟和生殖器官占體重的比例顯著高于黑毛和牛,脂肪則顯著低于黑毛和牛。不同部位肉的pH 值、水分、粗脂肪、加熱損失率、剪切力見表5,其水分含量多、粗脂肪含量較少,蒸煮損失、拉伸率和剪切力較高。由表6 可見,見島牛的脂肪特征是皮下脂肪和腎脂肪的熔點比其他品種牛的低,加之,見島牛的牛肉肌纖維細,肉質(zhì)細嫩,脂肪沉積好,形成的“降霜肉”(雪花肉)極好,因而被視為“超高級肉”,經(jīng)濟價值高。

        4.2.3 見島牛的產(chǎn)奶性能見島牛的產(chǎn)奶量低,僅為和牛的1/2左右[21]。

        5 見島牛的群體遺傳分析

        Kato 等[22]對血型、血液蛋白型、乳蛋白質(zhì)型、微衛(wèi)星DNA多態(tài)性等研究表明,黑毛和牛、褐毛和牛和短角和牛3 個品種的遺傳可變性幾乎與荷斯坦牛相同,見島牛和口之島牛的遺傳可變性相近,且明顯低于其他品種牛。荷斯坦牛、褐毛和牛、短角和牛、黑毛和牛、口之島牛和見島牛的有效等位基因平均數(shù)分別是2.51、2.90、2.51、2.28、1.48 和1.40;平均雜合度分別是0.521、0.560、0.516、0.446、0.242 和0.209。純種日本本土牛(見島牛和口之島牛)與培育成的和牛、荷斯坦牛有較大的遺傳距離。盡管和牛起源于日本土著牛,但因和牛品種在培育的早期階段就與外來品種進行了雜交,導致與純正的日本土著牛存在較大的遺傳差異[6]。

        Nagamine 等[8]利用微衛(wèi)星DNA標記對日本見島牛、黑毛和牛(Wagyu)、短角牛、褐牛3 個肉牛品種的起源分析表明,21 個位點中見島牛純合子座位為9 個,而黑毛和牛僅為1個,短角牛和褐牛為0個,見島牛、黑毛和牛、日本短角牛和日本褐牛的雜合度分別為0.229、0.488、0.56 和0.612,等位基因數(shù)分別為1.85 個、4.38個、4.33 個和4.76 個。見島牛的雜合型數(shù)量和等位基因位點數(shù)顯著低于其他3個品種。

        Tsudat 等[10]對8 頭見島牛的全基因組測序分析,鑒定出6.54 百萬個單核苷多態(tài)位點(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在313 個獨特基因中含有400個非同義SNPs,而在8 頭牛之間約有3.17 百萬個SNPs共享見島牛群體具有獨立的分類地位,與另一個日本土著牛——口之島牛相差較遠;但尚未發(fā)現(xiàn)與肉質(zhì)相關(guān)的基因。見島牛和口之島牛間存在大的遺傳距離是由于地理差異和發(fā)生了不同方向的遺傳漂變造成,許多性狀也有較大差異。雖然見島牛和口之島牛均屬小型牛,但前者體型更小;見島牛毛色為黑色或黑褐色,肉質(zhì)好,能產(chǎn)生雪花肉(降霜肉),而口之島牛的毛色腹部有白斑,四肢偶呈棕褐色,產(chǎn)瘦肉更多。

        6 見島牛的家系與近交

        1995—1996 年調(diào)查資料表明,見島牛的母系有6個,分別是Yoshimaki、Kamekichi、Mimatsu、Shiraume、Takatada和Mitarou,而父系只有1個家系,即Kari[14-15]。牛群(n=93)的近交系數(shù)和血緣系數(shù)分別為0.343(0.227~0.496)和0.559(0.372~0.824)[15]。這是由于見島牛種群小、種公牛數(shù)量有限,單一的家系和長期閉鎖繁育可能是造成近交系數(shù)高的主要原因。一般認為,動物的近交衰退主要表現(xiàn)為生活力、生產(chǎn)力、繁殖力、抗逆性、適應性下降和生長發(fā)育緩慢等。奶牛的近交衰退造成其繁殖力下降,但肉牛的近交衰退現(xiàn)象不是十分突出[23]。

        Nagamine 等將1896—2005 年見島牛的繁殖率按年份(1896—1950 年、2000—2005 年和1896—2005 年)分為3組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繁殖性能沒有隨著年限延長而發(fā)生明顯下降。1930年、1955年、1996年和2003年成年母牛體重分別為260~300 kg[11]、253 kg[24]、262 kg[25]和256.8 kg[9],體重也沒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表明:隨時間的推移,見島牛的種群數(shù)量和家系在減少,近交系數(shù)在升高,但母牛的生長和繁殖性能未出現(xiàn)明顯的近交衰退。

        7 見島牛的飼養(yǎng)管理

        4—10 月份,以牧場或休閑地放牧為主,并根據(jù)牧草生長狀況進行輪牧管理,少部分牛進行舍飼。

        11 月—翌年3 月,全部采用舍飼,以每圈1~2 頭或母犢同圈管理,飼喂配合飼料、麥麩、稻草、黑麥草等。

        8 見島牛的雜交利用現(xiàn)狀

        目前,主要利用見島牛公牛與荷斯坦母牛生產(chǎn)雜交一代的“見蘭牛”(Mishima-Holstein Cattle,日語讀音“Ken Ran Gyu”)生產(chǎn)牛肉。見蘭牛毛色為黑色,既具有見島牛的肉質(zhì)好,又具有荷斯坦牛的生長發(fā)育快,產(chǎn)肉、產(chǎn)奶量高等優(yōu)點。20月齡見蘭牛體重可達540 kg,平均日增重900 g,為見島牛的2 倍多;按日本標準,見蘭牛18 月齡閹牛脂肪的分布度較高(3.0),居見島牛(5.0)和荷斯坦牛(0.5)之間,乳脂率可達5.0%[17];肉細嫩、味美,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為避免因自然災害發(fā)生等因素造成見島牛滅絕的危險和有效保存其寶貴的遺傳資源,日本農(nóng)林水產(chǎn)省于1985 年開始對其公牛采精并保存。由于公牛數(shù)量少,保存凍精的數(shù)量有限,不能滿足科研和生產(chǎn)的需要。山口縣農(nóng)林綜合技術(shù)中心從見島引進見島牛公、母牛10 頭,通過舍飼對公牛采集和冷凍保存,結(jié)合人工授精方式進行見島牛的純繁,以活體和凍精兩種方式更好地保存其遺傳資源。同時,開展見島牛公牛(凍精)與日本和牛等雜交試驗研究,以期獲得肉質(zhì)更好的肉牛(圖4 為以黑毛和牛為母本,用見島牛凍精配種獲得的后代)。但目前尚不允許采用超排和胚胎移植的方式進行擴繁。

        9 小結(jié)

        現(xiàn)在的日本和牛是由引進的外來牛品種與日本本土牛雜交形成的。由于見島牛長期在遠離日本陸地的孤島——見島上飼養(yǎng)與閉鎖繁育,未曾受到外來牛種的遺傳侵蝕,因而被視為日本最古老的本土純種和牛,是日本極為重要的牛遺傳資源。見島牛的肉質(zhì)優(yōu)良,能產(chǎn)生頂級“降霜肉”,但晚熟、體型小、繁殖率低,而且其家系(特別是公牛)逐漸減少,近交系數(shù)高;母牛體型呈小型化傾向,其種群數(shù)量難以在較短時間內(nèi)明顯增長。通過采用見島牛公牛(冷凍)與荷斯坦母牛雜交方式可生產(chǎn)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肉牛。

        隨著繁殖生物技術(shù)(人工授精和胚胎工程技術(shù))以及遷地保護技術(shù)在見島牛保護中的應用,其擴繁速度和質(zhì)量有望得到提高,并以活體和凍精、胚胎等保存方式更好地保存好其遺傳資源。采用見島牛公牛(冷凍)與肉奶牛母本雜交,充分利用見島牛的肉質(zhì)優(yōu)良的特性以及肉奶牛母本的早熟、生長發(fā)育快、產(chǎn)肉、產(chǎn)奶量高等優(yōu)點,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日本見島牛的保種及利用經(jīng)驗對中國地方良種牛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開發(fā)利用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參考文獻

        [1] Frankham R, Ballou J D, Briscoe D A. Introduction to conservationgenetics. Cambridge[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

        [2] Montgomery M E, Woodworth L M, Nurthen R K, et al. FrankhamR.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pulation size and loss of geneticdiversity: comparison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oreticalpredictions[J]. Conservation Genetics,2000,1:33-43.

        [3] Cervantes I, Meuwissen T H E. Maximization of total geneticvariance in breed conservation programmes[J]. Journal of AnimalBreeding and Genetics,2011,128:465-472.

        [4]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stateof the world’s animal genetic resources for Food and Agriculture錢[R].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 Reports,2007.

        [5] 魯云風,王茜,黃文波,等.畜禽保種群體遺傳多樣性的模擬[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5(18):3849-3858.

        [6] 張彬,李麗立,薛立群,等.日本牛的遺傳資源[J].家畜生態(tài)學報,2005,26(1):74-77.

        [7] Namikawa T. Genetic aspect of domestication and phylogeny in thecattle[J].Japanese Society of Zootechnical Science,1980,49:817-827.

        [8] Nagamine Y, Nirasawa K, Takahashi H, et al. Estimation of the timeof divergence between Japanese Mishima Island cattle and othercattle populations using microsatellite DNA markers[J].Journal ofHeredity,2008,99:202-207.

        [9] 米屋宏志,惠本茂樹,島田芳子ら. 見島牛の発育調(diào)査に基づく成長曲線の作成[A].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2007,22:1-5.

        [10] Tsuda K, Kawahara- Miki R, Sano S, et al. Abundant sequencedivergence in the native Japanese cattle Mishima-Ushi (Bos taurus)detected using whole- genome sequencing[J].Genomics,2013,102:372-378.

        [11] 本橋一朗.純粋和牛見島種に関する研究第一報(見島の産牛)[J].鳥取農(nóng)學會報,1930,2(1):83-122.

        [12] 芝田清吾,山內(nèi)美気夫,吉田正三郎.見島牛に就いて[A].広島農(nóng)業(yè)特別報告(中國四國農(nóng)學大會講演集)[C]. 1949,2:10-12.

        [13] 林田重幸.大塚閏一ら.Ⅱ見島牛調(diào)査[A]. 日本在來家畜調(diào)査団報告(財団法人名古屋畜産研究所)[C].1964,2: 60-78.

        [14] 福倉一浩. 見島牛の性能調(diào)査[A]. 平成7 年度食肉に関する助成研究調(diào)査成果報告書(財団法人伊藤記念財団)[C].1995,14:144-147.

        [15] 原田佳典,小澤忍,細井栄嗣ら.見島牛の性能調(diào)査(1)——見島牛の系譜および牛群の體型[A]. 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1998,14:43-53.

        [16] 西村強,三宅俊三,石川豊ら.見島牛の性能調(diào)査(2)[A].山口県畜産試験場研究報告[C].2002,17:41-73.

        [17] 關(guān)振寰,王德,白曉坤.見島牛——日本優(yōu)秀和牛之一[J].黑龍江畜牧獸醫(yī),1994(7):11.

        [18]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a/Map_of_Japan_with_highlight_on_35_Yamaguchi_prefecture.svg.[19]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7/Hagi_in_Yamaguchi_Prefecture_Ja.svg.

        [20] buiatrics.com/fileok/file/Mishima-Cattle-Japan.pdf.[21] 田先威和夫.新編畜産大事典[M].東京:株式會社養(yǎng)賢堂,1995:535-538.

        [22] Kato K. Studies on genetic variability of Japanese native cattlebased on microsatellite DNA polymorphisms[D].Master’s thesis,Graduate School of Bioagricultural Sciences. Nagoya University,2002:72.

        [23] 內(nèi)藤元男.畜産大事典[M].東京:株式會社養(yǎng)賢堂,1978:1079-1129.

        [24] Ishihara M, Tsuchiya H, Taguchi H.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native Japanese cattle (the Mishima cattle) with that of the modernimproved Japanese cattle[J].Bull Chugoku Nat Agric Exp Stn,1955,2:22-54.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aⅴ手机版 | 日本特大a猛片 | 一级a一级a爰片免费免免在线 |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大全 | 亚洲中文字幕91在线 | 亚洲一级a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