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攝影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攝影教育 雙軌并行 崗位輪轉 中職教改
攝影以其形象、直觀和逼真的特性被廣泛應用于多個領域。改革開放后,攝影越來越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各企事業單位對專業攝影工作者的需求越來越多,從事攝影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有了更多平臺。數據表明,攝影專業中職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為93.75%,就業分布最多的省市為北京、上海、江蘇、廣東、哈爾濱。筆者學校所處的廣西也呈現出大幅遞增的趨勢。
攝影教育如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已成為攝影職業教育相關人員關注的焦點。如何正確認識攝影職業教育面臨的問題,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為攝影教育改革找準方向,是攝影教育相關人員研究的重點。
一、中職攝影課程實施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國內大多數中職學校沒有開設攝影專業,只有一部分中職學校在相關專業的教學進程中安排了攝影課程。此類專業開設攝影課程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攝影知識及攝影器材使用和常用的攝影技巧,將攝影技術融入到行業崗位能力的提高上。但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的教學還不能實現該目標,甚至存在較多的問題。
1.教學條件限制
攝影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但目前中職學校都存在攝影教學設備數量及相關實訓場地建設規模有限的問題,工位及設備不足尤為突出。絕大多數中職學校開設了攝影課程后,并沒有配備足夠的攝影設備和場所開展教學。因此學生在學習攝影技巧和開展實訓時,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2.專業課程師資缺乏
中職學校在攝影課程教學上普遍存在師資缺乏的問題,絕大多數中職學校并沒有專業的攝影教師,他們一般采取計算機平面設計類教師轉型或兼顧攝影教學的方式解決師資問題。往往會出現教師不了解企業需求,不了解企業工作流程及行業規范等問題,以至于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內容完全脫軌。
3.教學安排受限,教學理念陳舊
課時分配上,多數中職學校攝影類課程的課時都較少。攝影類課程教學中不但需要處理大量的教學信息,同時還要面對學生基礎差異大且普遍較差的現狀,因此課時不足會造成教學內容深度不足,理論培養與實踐操作無法同時兼顧,忽視攝影技術訓練及藝術性培養等問題。
教學理念上,教學與專業實踐脫節,創新思維培養欠缺。一是知識點的學習對專業技能的提高沒有起到應有作用,學生不會將自己拍攝的成果應用到作品設計中;二是大多數中職學校攝影專業沒有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導致教學目標不明確。
二、中職攝影課程實施的建議
筆者學校2009年開始對電子商務、計算機應用等專業課程進行微調,加入了攝影類課程。經過兩年多的摸索與實踐,逐步擴大了攝影課程輻射的專業崗位群。結合學校在攝影類課程開展的實際情況,針對上述幾個典型問題,筆者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合理規劃實訓場所,靈活調整教學組織形式
充分利用教學資源,使用理實一體的實訓場地,采用“雙軌并行崗位輪轉”的形式組織教學。為滿足學校2011級、2012級的計算機應用、電子商務及所有涉及營銷策劃類專業班級的教學需要,學校對原有實訓場所進行了重新布局、改造,將實訓場所規劃成兩大塊功能區域,即攝影實訓區、籌劃與教學區。攝影實訓區域包含至少兩個實訓工位,每個實訓工位包含背景、燈光、靜物拍攝臺等設備。籌劃與教學區域則含8臺以上計算機及一臺投影或大尺寸顯示屏,采用分組教學式布局。該實訓場所布局在分組和雙軌制結合的組織形式下能滿足50人以內的班級教學實訓需求。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使用基于典型工作任務的項目教學法把實訓內容分兩大部分,一個是拍攝操作,另一個是圖文策劃,見下表。在傳統分組教學的基礎上再劃分為兩個批次,每個批次可安排20人左右,進行交替循環,即所謂的“雙軌”。在同一個實訓內容,不同的實訓項目間采取“崗位輪換”制,如下圖所示。
圖
狀態A中,“軌道一”的各組學生在攝影實訓區域進行攝影操作實訓;“軌道二”的各組學生在圖文籌劃區進行圖文籌劃實訓。進入狀態B后,“軌道一”與“軌道二”互換。每個典型工作任務中都要進行一次A、B狀態的切換,同時不同典型工作項目間進行崗位輪轉,即所謂的“輪轉”。
如在《欽州坭興陶產品廣告攝影》項目中,將電子商務專業2011級1班40名學生共分成8個小組,采用“雙軌并行崗位輪轉”實施教學。教學實施過程中,1~4組進行產品拍攝操作的同時,5~8組進行創意策劃、美工及資料收集整理,每完成一個產品子項目實訓內容進行一次輪崗交替。在整個項目實施過程中,每個參與項目的團隊成員都能系統地掌握項目相關的知識、流程及操作技巧。“雙軌并行崗位輪轉”教學模式實施以來,解決了單獨分組教學中遇到的設備不足、場地不足等問題,是當前攝影類課程教學實施中較成功的一種教學新模式。
2.校企合作,師資培養
學校先后與南寧金富攝影公司、廣州M3攝影公司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在教學內容上學校引入企業實際操作商業項目,根據企業典型工作崗位對學生團隊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到企業的具體項目里,體驗企業商業攝影的工作流程,讓教學與企業工作內容實現無縫對接。由企業對攝影課程教師進行培訓并認證,以企業工作流程及標準考核教師。教師采取脫產下企業的形式接受培訓,全程參與企業項目。
校企合作,聘請專家。學界、業界有一些優秀的攝影師,雖然不一定能成為中職學校的專職教師,但他們可以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客座教授或參與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這樣可以把優勢資源引進學校,學生也可以接觸到最前沿的攝影理念。
3.課程整合,定制校本教材
目前關于攝影教學的教材種類繁多,沒有統一、規范的教學標準。學校因此進行了校本教材自主開發,結合自身條件、學生基本素質、企業用人需求、行業技能鑒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了課程教學標準,將攝影技術、圖片后期處理、數碼產品制作等課程的教學內容篩選、整合成一本《攝影及后期制作》理實一體校本教材。該教材基于企業典型工作項目,同時建立了實踐教學評價標準,將該課程的評價標準分解為一系列成階梯的子標準并分配到各教學階段中,以便教師在教學中貫徹執行。
在攝影類專業課教改實施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對專業群的輻射。結合相關專業群的特點,我們編寫了《商業攝影基礎》與《商業攝影后期處理》等項目類校本教材,與企業商業項目結合,通過項目教學引導學生走入真實的企業項目中,讓學生畢業后短期內就能融入企業項目團隊中。企業參與開發的校本實訓教材具有四項特點:一是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開發課程內容,突出工作過程在教學中的運用。二是符合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基礎,圖文并茂,循序漸進,易懂易學。三是內容以模塊化組織,有可裁剪性和靈活性,可根據不同的培養目標將內容模塊剪裁拼接成不同類型的知識體系。四是教材參照現代企業管理灌輸“5S”理念,將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與企業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教材經筆者學校2009-2011級電子商務、計算機等專業學生使用,教師和學生反映效果較好。
4.技能鑒定
職業技能鑒定是考核學生從業所具備的技術、能力、職業操守等職業必備素質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學校在編寫校本教材時也結合了技能鑒定考核指標,圍繞攝影師初級、中級證考核要求中包含的證件照、紀念照、多人合影照、藝術照、翻拍、婚紗照,設計典型工作項目。目前學校相關專業已規劃在第二學年對部分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鑒定。
中職攝影教育正處于起步階段,攝影職業教育應緊跟時代步伐,開動腦筋,總結經驗,提高效率,積極摸索合理的新模式,為社會輸送符合行業崗位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金鳳.中等職業教育攝影專業市場調研[J].職業技術,2012(1).
[2]張泉剛.對當前高校攝影教育的幾點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2(4).
[3]于圣蛟.當代攝影教育狀況調查與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2(6).
[4]劉錦.廣告攝影教育的實踐教學現狀與構想[J].美術大觀,2012(8).
關鍵詞:循環疊沓 影視廣告業 業務流程 循環學習制管理 跟蹤式重修
近年來,湖南影視廣告業引領著全國的發展,為適應、服務于區域產業發展,從2008年開始至今,媒體教研室每年組織4次以上市場調研,我們分別走訪過湖南衛視、湖南經視、中廣天澤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本地區比較代表性的行業,獲得了大量的崗位能力需求信息。我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將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定位為影視制作方向。該方向是通過往屆畢業生調研、網上招聘用人單位調研、行業企業調研綜合分析確定。通過調研,我們得出影視制作方面的人才社會需求大,用人迫切,并長期持續。
一、現有的專業體系
我們發現原有的專業體系不適合現在企業的崗位需求。存在很多不足。從專業定位、崗位設置、培養目標、課程體系等等與行業需要脫節。課程獨立而離散。學生普遍反映所學不能適應所需,學的時候不一定所需,所需的時候卻已忘記。同時,畢業生反映專業所學與工作崗位掛接不夠,上崗不能上手。
二、專業改革的思路
現在我們改革的整體思路是,緊密貼合市場、行家全程參與。因為時尚影響著影視行業的發展,她的最大特點就是動態和新穎,由此,我們的專業也應該是時尚的、動態的。
1.緊貼市場,建立長效合作
我們與湖南電視臺建立了長效的、緊密的合作機制,欄目的工作攝影棚建立在校內,專業建設的每一環節都有行業專家全程參與。
2.加強聯系,組織專家座談
以本地區行業需求為目標,崗位專業技能為指導,來制定課程體系及課程標準。首先我們成立了由企業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加強已畢業的專業對口就業學生的聯系,帶領學生承接企業的實際項目,根據企業需求訂單式培養學生。
通過以上幾點,我們及時掌握影視類行業發展動態,定期召開專業指導委員會會議,及時調整專業課程體系。
三、改革后專業體系
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按照影視制作行業工作流程,采用真實案例為載體。設計出循環疊沓式的課成體系。
我們的課程體系為循環疊沓式結構,主要由專業素質基礎、專業技能基礎、專業技能拓展三個大部分組成。
我們循環疊沓式課程體系結構,其中的循環:就是業務流程的循環。
專業導論課: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了解影視制作的基本流程。大一的課程,以《藝術創想》為核心,命題指向為攝影對象為人的短片,讓學生按基本流程自由創作,走完一遍工作流程。
此時的作品評價,業務流程跟蹤總結,肯定存在許多問題:劇本編寫思維禁錮,不夠發散,美學欠缺,攝影攝像基礎欠缺。
如此,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進入第二學期的循環。那么這個學期的課程設置,就是圍繞提升學生技術技巧進行安排。這學期以大一學生自由創作的項目作品為載體,業務流程為主線,每個環節進行提升培養教學,讓學生在大一一期作品的基礎上,把自己的作品進行了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造制作。
大二一期,更換命題對象,由人更改為靜態的物件的視頻制作。圍繞增加的元素進行課程的調整設置,但制作流程不變。大二一期同樣按業務流程制作形成一個完整的作品。再下一期增加新的元素,新的要求,如《影視特效》,依次類推。每一個學期,按影視制作業務流程走一個輪回,完成一個個的循環,疊沓即業務能力的升級、積累,依次類推。
教師完成一階段教學后,會編寫詳細的教學總結,根據教學總結教師和企業專家按照崗位能力需求和實際工作流程來共同開發調整教材,以便于更好的用于下一次的教學。
四、專業實訓基地建立
為了更好的實現專業培養目標,我們陸續投入了85萬元,建成了多媒體專業書畫實訓室(完成藝術創想、造型基礎、色彩基礎課程)、木木攝影棚(攝像課、攝影課)、影視后期制作機房(矢量課、圖形課、剪輯課、特效課、二維動畫)、影視制作工作室(基礎短片制作、影視短片制作)。
為了保障教學效果,我們加強了師資隊伍建設,首先是大量引進企業專家參與課程教學,多次派本專業教師進入企業進行鍛煉。
影視制作工作室除了完成課堂教學和學生實訓的設備支持外,還能進行教師培訓并承接校內外真實項目,由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并將這些項目作為下一輪學生的課程實訓項目。
五、新的教學評價體系
我們在專業教學管理評價方面做了一定一下的改革:
第一、我們建立了學生成長值核體系、從學生入學開始到畢業一直貫穿始終,從課堂到課外所有需要學生參與的活動都有相應的分值,根據學生完成情況可獲得相應的成長值。成長值高的學生有相對的優先權,比如說借用設備,真實項目的參與等等。
第二、我們在課程考核部分也做了相應的改革,傳統的考核通常是以一場考試結束課程,而我們課程體系所采用的是循環疊沓式,前一門課程是下一門課程的基礎,所以我們必須確保每個學生在每一門課程結束時都能必須提交合格的素材或作品,并通過答辯,答辯委員會的成員由我們教研室全體教師組成。針對那些沒有通過的學生,我們采用所循環學習制管理跟蹤式重修。任課教師會利用課余的時間繼續輔導未通過的學生,直至通過答辯。
參考文獻
[1]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與創新 高林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9
【關鍵詞】攝影;照片資料;教學工作;重要作用
生活,缺少不了攝影。自1826年,法國人約瑟夫?尼塞福爾?涅普斯用日光膠版法拍攝成功世界上第一張照片后,經過180年的歷史,攝影技術不斷發展,并因現代科技而日臻完善。如今攝影已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教育、科學、商業廣告、政治與藝術各個領域。照相機為我們生活的大千世界創作出真實、美麗、動人的一張張照片。
攝影照片是我們的記憶,它見證生活歷程,記錄每個人的成長階段,也反映我們工作的方方面面和歷史真實。處在高校教學第一線的攝影,正發揮著它的重要作用。筆者在高校美術設計系工作多年,實踐證明,攝影與照片資料在教學工作中是必不可少的不可缺的。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一、照片資料對行政辦公工作的重要性
作為辦公室的行政管理人員,在系辦工作的管理中,整理攝影照片是必不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攝影照片通常分類為:發展歷程照片,教學評估照片,教師的個人資料照片,教學活動照片,學生活動照片,畢業生集體照片等。
美術設計系自1992年建立,至今已有18年之久。成立初期,只有一間畫室和一間攝影用的暗房。現今的美術設計系擁有三間畫室,兩間專業的計算機實驗室(PC機和MAC機),一間攝影實習實訓工作室等先進設施。翻看系發展歷程的攝影照片,一張張從原來膠片到現今數碼相機沖印的照片,均可清晰的了解和感受美術設計系十多年的艱辛過程,這些珍貴的攝影照片是回顧歷史和規劃將來的歷史資料。
教學評估照片,是學校發展的珍貴歷史資料之一。評估是對教學的促進,評估對每一位在高校的工作人員和教師來說,是一件難忘的工作。學校評估工作既嚴謹又細化,每項工作都須有依據,有憑證。拍攝的照片是依據和憑證的重要手段之一。譬如在評估中的產學研環節里,有一部分就是與企業合作的內容,包括學校各系與相關的企業召開校企合作會議、會議里學校的各系負責人與企業代表簽署合作方案……此時,雙方的工作人員,都會不約而同地拍攝下這有意義的一瞬間,記錄并保存在案,作為將來工作的依據。由此可見,教學評估照片不僅記錄了當時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歷程,而且為評估的資料提供必不可少的真實、客觀的照片資料。
教師個人資料照片,包括教師上課的照片,教師的個人證書翻拍的照片等,也是評估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教師上課的風采照,見證了教師的教學教程。多年以后,一張張嫩稚的學生面孔,一屆屆學業有成的學生……桃李滿天下,這會成為教師一生不可磨滅的回憶。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只有平凡而實在的教學生涯,看著一張張屬于個人教學資料的攝影照片,心靈上會有一種莫大的慰藉與成就感。筆者所在的學校,就曾舉辦了一期《教授風采錄》,櫥窗里的每一張發黃的舊照片,都蘊含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雖然有些照片已殘舊不全,但仍保留著當年站在教壇上的風姿,這些攝影照片的展示,讓當年的教授們倍受感動,櫥窗里英姿煥發的影像成為年輕教師和學子們奮進目標的偶像。
教師個人證書資料的翻拍,對系辦公室的工作,是一種很好的資源管理內容之一。教師所參加相關教學活動的剪影照片,是系管理資料的一部分。在校內工作中,通過拍攝并整理出完整的教師工作照片資料,既可方便查詢,也可與其它系資源共享。由于評估工作的需要,教師的各項資料需經常用到,通過早期的一點一滴的收集,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隨要隨出,同時也是體現對每一位教師辛勤工作的肯定和尊重。這里需注意的是,辦公室在管理這些資料時需對教師的有關資料保密,以防外泄,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和不快。
二、攝影在美術設計教學中的重要性
攝影與美術是互相融合、互相借鑒的,同時也存在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與技法。筆者工作于藝術學院美術設計系,屬雙肩挑教師,一方面負責部分行政工作,一方面承擔部份課程的教學,因而深深體會到攝影對教學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①素材的收集與積累;②攝影照片在制作與設計教學課件中的運用。
1、素材的收集與積累
照相機是一個工具,它用于記錄信息,搜集素材,為美術提供諸多的方便和幫助,這種優勢是無可比擬的。美術設計系的大部份課程,都與攝影密切相關,例如《綜合藝術創作》、《繪畫創作》、《圖案裝飾基礎》、《圖形圖像處理I、II》等課程,均是利用大量的攝影照片資料進行創作和教學的。
美術設計系的大部份課程屬實踐型、實操性強類型。外出參觀學習,到實踐基地實習的機會較多,這一過程,拍攝是重要的環節。教師和學生將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以攝影的形式記錄下來,可用于教學的回放,也可作為外出學習的見證,同時還可用作團隊活動的留念,真可謂一舉三得。
美術設計系教學模式是多種多樣的,有單元式、項目式、案例式等,不管哪種教學模式,
課程結束時,學生作業都要進行展覽。作品展覽期間,作品的拍攝,制作,在任課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行動手完成。作品一經展出,同學在細細觀看作品時,也會使用拍攝工具拍攝展覽作品,作為相互學習的參考資料,達到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進步的目的。
美術設計系對攝影課程的教學是十分重視的,分別開設了《攝影基礎》、《攝影技術》、《廣告攝影》《商品攝影技巧》《數碼攝影后期制作》等課程。學校配有的攝影實訓基地,也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實訓實習的場所。學生除了學習拍攝基礎外,還學習更深層次的攝影知識。攝影學科中的構圖、色調、影調、點線面、黑白灰、空間、虛實、對比等技巧,為將來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掌握理論與實操的同時,美術設計系還為學生安排了攝影師的職業技能考證,讓學生持有該學科的職業技能證,實行雙證畢業,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專業技能多種渠道。
2、攝影照片在制作與設計教學課件中的運用
教師的授課方式是多樣的,教師的每一門課,都有各自不同特色的課程課件。MicrosoftPowerpoint是個很實用的多媒體演示軟件, Powerpoint(簡稱PPT)是教師使用較多的課件之一。制作與設計PPT是需要大量的攝影(下轉第187頁)(上接第186頁)照片和圖片資料來支持和運用。美術設計系攝影教師謝教授,擔任了攝影相關的課程,學校督導組曾聽過謝教授的授課,對教授的教學課件作了較高的評價,謝老師正是利用大量的攝影照片運用在教學課件中。課件內容精彩豐富,給每位聽課者留下深刻印象。謝老師制作PPT前,經常外出參加各種類型的攝影活動,注意收集和積累各類的攝影照片和圖片,并進行修整和歸類,待有充分的材料后,再根據不同的課程特點,進行后期的制作設計,制作成Powerpoint的多媒體演示文件。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每年都是同樣的課程,但謝老師本人的課件是每年與時俱進地更新資料。可見攝影照片和圖片給教學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資源,值得多用。
三、攝影活動對學生工作的重要性
攝影是一種用快速的手段記錄影像,具有先進性和時效性。它能及時、準確、生動、形象、逼真地反映我們身邊的事與物。快速、方便、靈活的數碼拍攝,尤其能為學生工作的實錄提供重要的保證。
大學生在校期間,除了正常的課堂學習外,還會有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活動和各類比賽。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們會選擇自己有興趣的,有個人專長的活動項目參加,以豐富大學生活,拓寬個人的視野,培養和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為將來邁出社會做好準備。
學生社團中的攝影協會,于1997年由美術設計系學生組織成立,面向全校各專業對攝影有興趣的學生招收新會員。通常進行拍攝活動的工作,均由愛好攝影的學生個人、學生社團(攝影協會)、校學生記者、校編輯部的工作人員擔任。協會還邀請了學校的攝影老師和攝影專家作為指導老師。社團經常組織學員學習攝影方面的知識、外出實踐、開講座、辦攝影展等。協會學員們常利用所學的攝影知識和技能,服務于學生,服務于學校,做到學以致用。
大學生,種種的課外活動和比賽,如籃球賽、足球賽、健美操比賽、辯論賽、大學生運動會、節日晚會等等,學生們所參加的校、院、系和班級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離不開現場的拍攝。主辦方會將現場情況記錄下來,每一場活動結束后,將拍攝的照片展示出來,這些攝影照片是真實的,具有紀實性,它既是每項活動的總結,又可以作為各系部、學生處和學校檔案室的資料檔案。這些展示活動的照片,充滿青春活力,讓參與活動和比賽的同學們有一種自豪感。更重要的是,通過攝影照片,反映了多姿多彩的大學生活。這些攝影照片會留給同學們無限美好的回憶。
結束語
攝影專家謝善本教授在〈〈攝影技術〉〉一書中,提到“多讀書、多實踐、多分析、多思考、多交流、多借鑒、理論結合實際是提高攝影技術和藝術水平的方法”。在教學工作中,攝影照片除了能給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也可供觀者欣賞,對提高藝術欣賞水平大有幫助。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李博,重慶警察學院刑事科學技術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14)09-215-03
犯罪活動日趨呈現的國際化、科技化和智能化特點,對公安刑偵、刑技手段和訴訟證據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對刑事科學技術人才的專業要求日益嚴格。應對新形勢,全國公安院校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公安部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公安教育訓練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以服務公安中心工作為宗旨,以加強內涵質量建設為目標,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為源動力,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成績斐然。然而,就刑事技術的教學而言,無論課程架構還是教學模式仍然滯后于公安隊伍職業化、正規化建設的客觀需要,難以滿足培養業務素質高、實戰能力強的應用型、復合型公安人才的實戰需求。因此,深入推進公安院校專業課程改革是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刑事圖像技術》課程為例,探索了新形勢下如何構建科學、高效的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和措施。
一、刑事圖像技術教學現狀分析和改革總體思路
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和全面發展,尤其在推進公安招錄體制改革以來,為高效推進《刑事圖像技術》課程的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環境和發展平臺,課程的教學理念更加科學,知識結構體系更加合理,培養模式與時俱進、推陳出新,內容更加充實完備,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實戰,教學手段更加靈活多樣,教學方法更是百花齊放,教學效果積極顯著。同時,也暴露和衍生出一些有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如課程的教學往往注重了知識教育功能,忽視了社會服務功能;只注重了當前知識本身的傳輸,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積淀的網絡體系構建和長期可持續發展性;部分授課只注重課堂的理論講授功能,忽視了課堂的實戰培訓功能;只注重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學生真正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角色。這些不足嚴重制約了教學練戰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
多模態化教學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一種新教學理論,主張利用網絡、圖片、角色扮演等多種渠道、多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協同運作參與學習,強調培養學生的多元能力。本文結合課程特點和人才培養目標,從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手段等方面推進改革,探究多角色、多感官、多手段、多渠道有機協同的多模態化教學新模式,更加關注現代教育中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以期適應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下的課程教學需要。
二、刑事圖像技術的多模態化教學模式
(一)注重教學內容的知識性
刑事圖像技術是建立在刑事科學技術、光學、電子、計算機等學科基礎上的一門應用技術,不僅具有實踐性,還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在教學中,應遵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貫徹“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的公安教育訓練指導思想,注重相關技術的理論基礎,加強對學生的理論構建,推進技能性與知識性的有機統一。該培養理念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打下深厚的專業理論基礎,從而具備進一步學習各種高新技術和利用各種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的基礎和能力,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型人才。
(二)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交叉性
刑事圖像貫穿于刑事案件的現場勘查、偵查、移送和起訴整個過程,并且與刑事技術中的其他分支密切關聯,刑事影像質量的優劣不僅是刑事攝影攝像客觀性、真實性的基本要求,也決定了照片能否作為刑事訴訟中的證據使用,還決定了能否進一步進行檢驗鑒定。這便對刑事圖像技術人員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師不應拘泥于攝影技術的教學,而應將刑事攝影與痕跡檢驗、文件檢驗、理化檢驗、法醫和現場勘查等學科課程聯系起來,加強不同學科課程內容之間的交叉融合,強化知識間的承輔作用。同時梳理課程內部知識的連貫性、挖掘邏輯聯系、區別重點差異,強化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加強學生對整個刑事科學技術學科的理解,構建學生豐富、扎實、全面的知識體系。
(三)凸顯教學內容的實用性
公安招錄培養體制改革的目的是培養能在畢業后即可勝任基層公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只有以實戰為導向、以實用為目標、以技能培養為宗旨、注重實踐性科目教學,才能有效加強學生的技術操作能力。《刑事圖像技術》作為一門應用型學科,教學內容的設計應緊密聯系公安實踐,刪除落后老化的技術方法,及時補充實用技術、方法和儀器設備的使用等內容,強調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提高。實訓教學正是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環節,課程中設計的實訓項目,應堅持與理論知識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根據理論知識的學習培養目標,實訓項目可分為基本操作訓練、基礎知識應用、綜合性實訓等類型;根據技能培養的目標層次,實訓課的基本教學模式由刑事圖像技術基本技能訓練、刑事照相專業技能訓練和模擬案件現場照相綜合訓練,三個階段組成的三級遞進式教學模式,既能保證學科體系的知識性和系統性,又注重了與公安實踐技能的緊密結合。
(四)關注教學內容的前瞻性
隨著刑事圖像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新設備、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使得學校教育與畢業后崗位需求之間的矛盾成為不可忽視的鴻溝。如何使課堂教育緊跟知識技術發展的節奏?如何使受教育者當前的知識獲取能夠滿足和應對今后專業工作發展變化的需求?如何充分發揮在校學習的各種獨特優勢以充分武裝學生知識儲備?是影響刑事圖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教學中,緊跟理論和技術發展步伐,結合工作實際需求,重新審視教材內容的時效性,科學注入計算機視覺、數字圖像處理、視頻分析中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等前沿內容,包括新攝影攝像設備的介紹使用、新公安圖像處理軟件的操作和發展趨勢等,不僅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激發對新事物的求知興趣,更為學生畢業后應對不斷發展變化的工作打下堅實的知識鋪墊和能力基礎。
(五)探索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針對知識體系的發展、技術手段的革新、公安工作的需求變化,以及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培養目標的不斷提高,傳統以講授法、實訓法為主的教學方法有待優化和重構。根據課程不同知識點,分別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構建視、聽、思、說、練等多維一體的多感官教學法,以期推進“教、學、練、戰”的公安教學培訓目標得以有效實施。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下多樣化教學方法:
1.交叉互動式的角色學習法
積極開展討論式、啟發式、參與式、教師與學生交叉互動式的形式組織教學,是一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嘗試。轉變傳統教師為講者、學生為聽眾的單一角色,在教師主導下,激勵學生從“聽眾”到“主體”的角色轉變,學生圍繞某一中心課題有序地展開練習和討論,如人身辨認照相的教學環節,可以組織學生兩人一組,交替扮演技術人員和嫌疑人,進行辨認照相操作。從而使學生真正參與到知識傳輸的環節中來,各自發表見解、討論爭議、分享感悟。教師需吃透內容、精心構建交流平臺、融入學生群體、參與討論、加以引導。當學生真正培養起主角的識后,會逐漸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積極求知的良性循環。
2.研究性和設計性的主動實踐教學法
實踐技能訓練是刑事圖像技術教學的必要環節,在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實訓中加入綜合性、研究性、設計性等探索實踐活動,根據不同知識的不同培養目標和自身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設計研究性技能訓練科目,如模擬犯罪現場照相,使學生面對模擬的案例自行設計正確規范的操作方案,通過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等步驟,解決面臨的問題。通過這種主動的技能訓練模式,不僅鞏固了學生基本的警務技能,更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探知需求。
3.參與性和實踐性的任務驅動教學法
任務驅動教學法通過教師篩選恰當內容,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查閱資料、組織討論、歸納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全班講解,最后由教師進行提煉總結。比如在犯罪現場照相的教學設計中,通過模擬真實案件現場,學生以刑事攝影技術人員的身份與其他刑事技術人員互相配合,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依照法定程序記錄、顯現和檢驗與犯罪相關的客體。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調動參與性,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協作精神。
4.多元化的多感官教學機制
僅僅依靠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刑事圖像技術這種技能型課程的教學要求,更難以激發學生對刑事圖像技能鍛煉的興趣。公安圖像處理、犯罪現場照相、人身辨認照相、痕跡物證照相等核心教學內容,都具有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特點,通過在多媒體技術中穿插真實的案例圖像、視頻資料,借助教學模具、教學設備演示操作,參與模擬或真實的案件現場實地教學,能夠以多種形式生動地表現不同教學內容,構建視、聽、觸、思、練等多渠道、多感官的教學機制,將重點、難點變成亮點、趣味點,提升學生對課程內容的領悟力和掌控力。
5.多角色整合的新穎教學模式
公安院校主要采用班建制的教育模式,在刑事圖像技術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今后工作崗位的發展需要,在班建制的基礎上對學生實行導師制、教官制的教育模式,導師和教官,既可由刑事圖像教師擔任,也可請實戰部門的刑事技術人員擔任。這種模式具有師生關系密切的特點,師生之間是一種“導與學”的關系,不僅充分發揮了導師各自擅長的專業技術優勢,導師亦可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針對性指導,同時對學有余力和具有專業探索興趣的學生,導師可指導其參與一些研究性工作,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提高學生的科技水平。
(六)完善多維、多級、多階段、多形式的考核機制
刑事圖像技術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應用性,傳統單純的期末閉卷考試難以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掌握情況。為此,有必要探索階段性考核和綜合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建立多維度、多層級、多形式有機整合的考核機制,及時提供教學效果的直觀反饋,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依據和指導。
多維度的考核機制用以彌補傳統試卷考核只能反映學生理論知識層面水平、忽略技能掌握水平的不足,建立以試卷考查、實訓實驗測試、實際案例綜合考評等不同角度相結合的多維一體考核機制,全面真實體現學生對課程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與應用情況。
多層級的考核機制立足于不同內容的不同難易程度和培養目標而構建,可設計為基礎知識技能、專業知識技能、綜合知識技能的三級遞進式考核機制。具體地,可將數碼相機的使用、數字圖像基礎等內容劃歸為基礎知識技能,考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重視。對公安圖像處理、現場照相、人身辨認照相和痕跡物證照相等內容劃歸為專業知識技能,應緊隨教學進度、精心設計實訓操作項目、實時地檢驗學生的專項能力。在完成整體課程的講授之后,有必要結合辦案實踐,模擬盜竊、殺人、制毒等犯罪現場,分組對學生的了解案情、巡視現場、制定計劃、實地拍攝、編排制卷等操作進行綜合知識技能考核。
多階段的考核機制是在完成每個單元的學習后,即對學生進行階段性考核,考核方式可靈活多樣,只有在考核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比如只有順利通過對數字圖像基礎知識以及常用圖像處理軟件的考核后,才能進行公安圖像處理的教學;只有通過數碼相機的使用和基本拍照任務的考核后,才能進行現場照相、辨認照相、痕跡物證照相的教學。該模式可以為教學提供及時的效果反饋,以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問題、有效彌補,防止問題的累積。
多形式的考核方法主要針對不同內容的教學目標和知識特點,制定課堂練習、小組討論習作、調研分析報告、實驗實訓操作、筆試答題等有針對性的考核方式。比如對數字圖像處理的考查,應該結合該內容既有一定理論性又有較強操作性的特點,對數字圖像的基礎知識設計課堂知識問答,對公安圖像處理技術可設計上機實踐操作的考查方法。而對人身辨認照相的考查可單獨設計小組實訓的模式,兩名學生交替扮演技術民警和犯罪嫌疑人,進行實際拍攝和照片導出、編號、存檔等操作,教師對學生的操作細節進行考評和指導。
一提起黑白照片,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泛黃的老照片。如今連數碼相機都非常普及的今天,繽紛靚麗的色彩已充斥著我們的世界,時尚前衛的彩照好象更受到人們的青睞,可我還是喜歡黑白照片,我一直固執的認為只有黑和白才能最好的反映出光與影的交匯,才能還原出事物最真實、最本質的東西。黑白照片總是能帶給你最簡單卻強烈的感覺,意境深遠回味無窮。當你處在神秘的暗房中,看著自己所拍攝的東西在自己的控制下一點一點的顯影出來,那種感覺是一種無法表達的喜悅。
1、 黑白攝影的誕生
大約是1800年, T•韋奇伍德(Thomas Wedgwood),將不透明的樹葉放在涂有硝酸銀的皮革上,放在太陽下曝曬,皮革上未被復蓋部分即逐漸變黑,而當取下樹葉時,便留下白色的影子,不幸的是,韋奇伍德未能防止這些仍有感光能力的白色部分變黑.直至1805年他去世,也未能在這方面取得任何進展。
1816年, 尼埃普斯用氯化銀感光紙記錄了一個非永久性的黑白相反的影像影像的明亮部分成為白色,在黑色金屬板的襯托下,顯現為影調與原物相似的正像。
1826年,他成功地將一塊鉛錫合金板置于一個暗箱中,從他房子的頂樓工作室,把窗外的景物記錄下來.曝光8小時.這幅樣子粗糙的影像,是用暗箱拍攝的第一幅永久性照片,至今仍存在。1839年8月19日,法國科學院與美術學院的聯合會議上,法國政府公布了達蓋爾發明的攝影術――銀版攝影術。這種銀版攝影術既是一種黑白攝影術。
2、攝影中的黑白魅力
2.1黑白攝影的特點
黑白照片,除了黑白色以外,還有一個中間調-灰。黑、白、灰是一種極美的色調,它們能與所有的色彩組合成協調的色調,給視覺帶來的美感。
黑白照片的特點,主要是改變景物的顏色, 通過光的作用減弱非主要部分,使拍出的畫面簡潔,有助于表現物體的主體和神貌。當然這不是隨便拿起照相機就可以獲得的,我們必須具有熟練的攝影技巧,在構圖和光的運用上要恰到好處。很多攝影家,運用攝影技術和技巧拍攝山水風光或靜物照片表現中國水墨畫格調,意態感人,令人如同神往于一幅筆力渾厚,墨色淋漓的中國水墨畫之中,“墨分五色”的中國水墨畫意趣油然而生。
黑白攝影有色彩簡而突出形神的藝術功能,這個變化本身就具有一個藝術塑造的創作技巧于其中。在拍攝黑白照片時,光線運用恰當,將會使物象更加明顯,有時會比一幅彩色照片更富有藝術效果。正如意大利攝影家喬治•洛蒂所說,攝影家“是以光線抒情的詩人”。
作為黑白攝影藝術家,在作形象思維的藝術構思中,首先要在自己的頭腦中對反映的主題物象形成一個黑白色感,把可視的拍攝物象置于“黑白世界”之中,也就是說在未正式拍攝之前,先在自己的腦海中對所要拍攝的物體有意識地形成一個最后要得到的影像,更準確地說,這是要使自己拍攝的景物入鏡后反映出來的黑白調子與你肉眼觀察判斷的畫面能取得一致效果,這才能可信地認定自己已掌握了黑白照片的基本功。
2.2黑白攝影與彩色攝影的差異
自1860年發明彩色攝影以后,黑白開始退居第二位。但為什么許多攝影家仍把黑白攝影作為表現的藝術形式?原因是我們喜愛黑白攝影的高度抽象能力,它能使我們更鮮明地自由處理線條、結構,光線、陰影。
進一步分析就會發現,彩色攝影的這種優勢很不確定,它沒有降低黑白攝影的價值。盡管優質色彩膠片和相紙的制成為彩色攝影開辟了前景,然而黑白攝影在記錄和表現現實世界方面仍然擁有它的藝術威力。
我歸納總結了如下幾點:
彩色攝影是后起的。許多攝影師力圖用色彩來自然主義地去支撐他們的照片,不考慮如何通過相機去提高和改變所攝入的景象。
雖然相機能像鏡子那樣忠實地再現它所看到的一切,但它還具有某種轉
化和抽象能力。在黑白攝影中這種能力是特別強大的。黑白照片不僅能如實反映現實,還能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到攝影家的拍攝意圖上去。黑白攝影迫使我們更清晰地去思考,究竟我們所拍的照片有無價值,應當如何去拍。只有清晰地思考才能產生優秀的照片。
攝影就是將我們所看見的東西加以轉化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簡單地復制。這方面黑白攝影有許多優越性。許多攝影記者寧愿拍黑白照片,并非偶然。他們深知黑白攝影的這種抽象本領,能把形象簡化到最必須的限度;從而有助于迅速傳遞信息。他們常常利用它的這種力量使照片具有戲劇性和沖擊力。同樣地,當他們認為有必要增強視覺信息時,就運用一種微妙的色調變化去烘托環境氣氛。
黑白底片和照片可以很容易地加工成檔案永久保存。它能持續存放幾百年之久。相反,彩色照片的壽命卻短得多。制作可供終身保存的黑白照片只需要透徹地定影和適當地水洗。一幅能讓后代人看到的照片,所花費的代價是極少的。
有些攝影家把黑白攝影看作一種過時的形式,但我認為黑白攝影不是這樣的,它只是與彩色攝影有所不同而已。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不同正是在于能夠促進個人的創造性。黑白相片所帶來的影調、層次、以及讓人玩味的情趣是彩色相片無法取代的,尤其在做人文、新聞等紀實性攝影時,黑白攝影更能給讀者帶來震撼和深層次的東西。
所以,我認為黑白攝影促使我對所要表現的事物作深入的思考。思考是為了選擇最好的表現方法。黑白攝影能直接了當地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畫面并說服他們去理解我的觀點。它具有一種無可匹敵的力量,比起彩色攝影來毫無遜色,它是作為一種表現手段因自身具有獨到之處而存在的。
結 論
總而言之,當世界變得越來越斑斕,黑白攝影藝術依然是開啟的陳年酒壇,散發著百年佳釀的誘人芬芳;當數碼攝影技術水滿金山寺,黑白攝影藝術便成了永恒的金字塔;當人們拼命地追求多彩多姿,黑白攝影藝術依舊濃縮著千色萬彩,僅讓“黑、白、灰”之精髓,喚醒昏昏欲睡的想像思維;拾起黑白攝影,你便能掌握攝影的拍攝與后期制作的全部,而不再充混那半個攝影家;操作黑白攝影,你便在溴化銀的化學反應中尋找到一種永遠不老的古樸和寧靜,如同面對著雪峰、草原、古民居、廊橋與幽深的小巷;鉆研黑白攝影,你便能體會到攝影藝術的博大精深,而不再浮躁令人深感淺薄。
黑白攝影藝術在樂趣橫生的、在充滿神秘感的暗室中,走過了一百六十多年,對世界來說它實在太年輕,對它來說卻刻錄整個世界,無論滄桑還是新生。
黑白攝影不是攝影藝術的全部,確是攝影藝術的精華。它把一個喧嘩的彩色世界轉化為一種單純的黑白灰色調,帶有寧靜的、樸素的美,具有極豐厚的藝術性和裝飾趣味,所以我喜歡攝影更喜歡黑白攝影。(作者單位: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實訓中心)
參考文獻:
[1] 《攝影簡史》(英) 伊安?杰夫里著 曉征 筱果 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出版
[2] 《美國ICP攝影百科全書》 王景堂等譯 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3] 《當代攝影新銳――17位影像新生代》 阮義忠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出版
[4] 《黑白攝影的影調和線條》俞珠珍、顏鴻蜀著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見該書第2頁第1章及第9頁)
[5] 《高品質黑白攝影》 邵大浪著 浙江攝影出版社 (見該書第55頁)
[6] 《人民攝影》報1998年3月18日
[7] 《世界攝影大師系列叢書》 1998年 江蘇美術出版社 (八種) (《安瑟爾•亞當斯》、《愛德華•韋斯頓》)
1.1合理運用教具
學生已經見慣了投影、PPT,對PPT上課失去新鮮感,合理運用活頁掛圖、彩紙卡片將一些流程、模塊等知識點或提綱展示出來。同時給學生一些彩紙卡片收集學生觀點,讓學生將一些關鍵詞寫在卡紙上再貼到黑板,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解海報設計原則和技巧部分,先給學生看一些優秀海報設計案例,然后讓他們思考這些海報的特點并在卡紙上寫下設計特點關鍵詞,將卡紙貼在黑板上,老師分析或讓學生解釋所寫的關鍵詞,并對內容分類,引出海報設計的原則,這樣比直接欣賞完佳作就開始講授設計原則更能提升學生的注意力,且更容易讓學生理解、接受知識點。
1.2游戲互動
將一些知識點或設計方法用游戲的方式來教學,制定規則,要求人人參與,讓學生的身體和大腦動起來,老師從旁觀察、記錄、指導和干預,游戲結束后讓學生分享發言,最后老師總結引出知識點,就能讓學生從親身參與中獲得知識、技能和正確的行為方式和態度。例如,在講授聯想的創意方法時,就采用了游戲法,給出游戲規則,從一個關鍵詞開始,分別讓5名學生說出他們由第一個關鍵詞所想到的內容,并寫在活頁掛圖上,再讓另外10名學生說出他們由新的5個關鍵詞想到的內容寫于掛圖上,按此法再進行一輪聯想后開始告訴學生聯想的目的,示范用掛圖上的關鍵詞組合產生創意,并讓學生用此法產生新的創意,然后下發活頁掛圖和筆,強調游戲規則,分組進行游戲,游戲結束開始分享創意成果,最后老師總結。整個過程,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通過游戲掌握了聯想思維方式的運用方法和原理,課堂氛圍活躍,提高了學生的思考力。
1.3分組實訓
以前的實訓課都是每個學生完成自己的作業,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缺乏交流討論。筆者采用分組教學,4-6人一組,每個學生輪流做組長,鍛煉了學生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最后還有小組互評,評出最優小組予以獎勵,增強了學生的團隊意識。例如,攝影實訓課,分組拍攝,每個組員輪流擔任組長,下發老師教給的任務,接收和歸還攝影器材,組織、安排組員進行拍攝并導出組員作品分發給各組員。學期末評選最佳組長和最佳小組予以加分獎勵。這樣的教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責任感和團隊意識。
1.4學生作品展示
以前我們稱之為練習、作業的內容,現在叫它作品。讓每個學生或小組組長展示自己或小組的作品,對設計的思路、創意進行說明,并給自己的作品評分,然后其他學生評價打分,最后老師評價打分并提出修改建議。作品展示環節給學生一種角色扮演的心理,讓他在制作和展示作品的時候有一種設計師心理狀態。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了學生作品抄襲,同時增加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作品的質量提高了,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期末的時候將學生的優秀作品在校園內展出,讓學生有成就感,進一步增進學習的積極性。
1.5臨摹大師作品
要學就學最專業的,臨摹大師作品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推薦學生一些優秀的業內網站,多看多臨摹優秀設計師作品,跟專業設計師在網上互動交流,甚至拜師學藝,可以提高學生的眼界和審美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技能并不全面,很多技巧需要學生去自學,當學生在臨摹一些優秀作品的時候會發現很多視覺效果老師沒教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法和技能都能得到提升,可以學得更快。
1.6多鼓勵學生
鼓勵學生主動回答問題,錯了也加分,對了翻倍加分。鼓勵學生參加比賽,凡是參加比賽就加分,得獎翻倍加分。鼓勵學生接受訂單,不為賺錢只為積累經驗和獲得鍛煉的機會。鼓勵學生做自己沒做過的事和不敢做的事,沒做過宣傳冊,那就做一次,做了成長得更快,怕做不好,更要做,敢做就是一種我者突破。教學方法還需要融于整個教學過程,不同的課程,不同的教學內容,所使用的教學方法也不同。目前筆者的課程教學過程設計大致如圖1所示。除了教學方法,教師本身的素質也是整個教學的關鍵。只有提高了教師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教學方法在開展的過程中,效果才更突出。
2提升教師素質
一名老師只有對自己高要求,任何事情身體力行才有資格去要求學生怎么做。要教給學生專業的技術,那么教師本身就必須具備專業嫻熟的技能。讓學生看到老師對待課程的專業、敬業,學生才會有正確的學習態度。老師就是學生的榜樣。教師要教學生學習,而教師本身也要不斷學習,多結識行業專家,實時了解行業動態,豐富教學素材,讓教學資料保持新鮮。老師要教給學生專業且與就業市場接軌的職業技能,那么老師的技能就必須達到企業專家的標準,所以老師只有深入企業,站在市場的第一線,經歷過市場的考驗才有足夠的行之可用的經驗和技能傳遞給學生。
3總結
[關鍵詞] 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示范基地
[基金項目] 本論文是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高職人物形象設計教學示范基地研究》的課題成果(課題批準號2011171學科分類08)。
【中圖分類號】 J5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38-1
我國的人物形象設計師的培養起步較晚,這一專業尚屬新興學科。總體來看,高職院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呈現的明顯特征各自為政,導致我國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沒有形成可以相互借鑒的資源共享體系,這也正是中國人物形象設計師專業教學缺乏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深入研究如何建設專業教學示范基地,是促進高職人物形象設計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概述
人物形象的設計是一門將人與美結合在一起進行審美設計的項目,既要有扎實的藝術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實力,還要具有良好的理解溝通能力。
隨著人們對自我形象的個性化、多層次需求,生活形象設計、職業形象設計等新興行業開始蓬勃發展。行業的發展急需大量具有較高文化修養,既懂形象設計基本理論,又具有較強的實際人物造型設計能力的應用型高級人才。
二、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建立背景及發展現狀
淄博職業學院藝術設計系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創辦于2008年,是山東省首家開辦此專業的高職院校。經過幾年的發展建設,招生規模逐步增長,軟硬件建設也在不斷充實。專業處于蓬勃發展期,特別是校企合作培養人才、與企業共建校外實習基地等人才培養模式,走在了全省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發展的前沿。畢業生活躍在本行業及相關行業,大部分已經成為人物形象設計培訓機構、專業化妝機構、發型和美容機構的中堅力量。
三、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示范基地研究內容
(一)從企業視點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為了探索科學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與企業合作,共同確定人才培養的目標及核心職業能力。
通過與山東名妝化妝品有限公司、淄博芳草婚紗攝影、上海恩雅高級時裝定制公司、淄博海達婚紗攝影等企業領導及員工的深度訪談,了解企業對人才需求的方向與內容,建立典型工作任務表和崗位職業能力分解表,深入分析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人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核心職業能力。
(二)構建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人物形象設計專業開設的課程與藝術類學科相通但又有鮮明特色,它有很強的時代性、綜合性、應用性、創造性和實踐性,必須建立有特色的形象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在構建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時著重注意以下幾點:專業實踐課與理論課的比例為1:1;充分考慮本專業各學科課程層次的不同要求;充分考慮本專業各學科課程的特色及課程之間教學內容的交叉,以培養一專多能、適應性較強的人才;考慮必修與選修的比例關系,盡可能增加選修課程,擴大學生跨專業選修,以培養復合型人才;協調課堂實踐教學與社會實踐的關系,增加學生參加真實項目工作全過程的實踐,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三)建設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近幾年來,我們在校內建設了化妝造型實訓室、影棚實訓室和整體人物形象設計實訓室等校內實習基地。在校外教學實習單位的安排上側重于整體形象設計機構、攝影機構、美容機構等,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進入實際的工作環境,熟悉形象設計機構運作的基本環節,培養自己的適應能力、吃苦耐勞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能力。
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時,實習學生具有雙重角色。他們既是學校派出的學生,又是實習單位的工作人員。鑒于此,我們對學生提出了以下要求:
以正式工作人員的身份進行實習,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實習單位的有關規章、制度和紀律,積極爭取和努力完成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培養實際工作能力;以“旁觀者”的身份實習,要求學生自覺服從實習單位的安排,從整體工作的全局出發,全面熟悉形象設計師、化妝師等各個職業,增強適應能力;以“研究者”的身份實習,要求學生進行1~2個專題的社會工作實踐調查,實習結束時要完成實習論文并作為實習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構建合理的畢業生反饋機制。我們一直與畢業生保持信息暢通,并且做定期的信息回饋、回訪,根據反饋的信息不斷提高專業教學模式。同時,與用人單位保持校企聯合、信息共享狀態,學校可以按照企業的要求,有側重點的定向培養一部分學生,在提高就業率的同時,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四、人物形象設計專業的教學示范作用
建立山東省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示范基,一是起到試驗目的,實驗新教學理念、方法,實驗新實踐教學模式;二是起到示范作用,基地將面向全省的高職、中職院校進行開放,可觀摩并參與科研;三是起到輻射作用,經過一段時間,基地將對教學方法、經驗進行總結,并向全省推廣,同時向其他學校派出講師團,此次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教學示范基地如能取得可持續的成功,將是全省乃至全國此專業的第一個教學示范基地。
參考文獻:
[1]齊再前,張紅.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18).
[2]孫紅霞.高職人物形象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遼寧高職學報,2010,(08).
[3]熊雯.高職教育改革的反思與再教學的探索[J].湖北科技職業學院人物形象設計專業案例分析,2011,(3)02.
[4]楊建中,李江云.淺談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J].石家莊科技信息職業學院,2011,(6).
關鍵詞:職業能力;項目教學;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4-0079-03
“項目教學法”,是德國職業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力推行的一種“行為引導式的教學形式”。它通過“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所設置的“項目”包含多門課程的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一個相對獨立的項目交由學生自己處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設計、項目實施及最終評價,都由學生自己負責。學生通過該項目進行了解并把握整個過程及每個環節中的基本要求。在項目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完成項目的過程。學生在項目實踐過程中,掌握課程要求的知識和技能,體驗創新的艱辛與樂趣,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及方法。由于項目式教學強調項目的現場性、知識的綜合性和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其實訓的形式、內容與傳統實訓課程有較大差異。進程中強調學生設計方案、收集信息、實施項目、評價項目的自主性與獨立性。項目課程與學程性課程都強調這種教學方法,其對學生綜合能力尤其是方法能力的培養意義重大。因此,如何確立項目任務?如何實施計劃?如何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與能力進行有效的評價?都是需要在“項目教學”實踐中所研究的問題。
一、項目教學法實例
其教學模塊分五個教學階段進行:
1.確立項目任務。在西餐崗位菜肴制作實訓課程中,每個項目教學都是以某一具體任務為引領的。首先,分好小組,每小組輪流由一名學生擔任小組長,相當于酒店廚房的廚師長,由其進行原料的領取、人員的工作分配、菜肴色香味形的統一及參與最后的評估工作。其他學生各司其職,學生通過現場模擬操作,既能明確工序間的要求和關系,又能熟知肴的生產流程。為學生迅速變換角色、適應就業要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后,每個小組對本次實訓內容進行討論,明確各小組的基本工作任務,并制定一張工作評估表。評估表的內容分為環境衛生、菜肴口感、色澤、擺盤。如果實訓內容是湯類,如匈牙利牛肉湯,那么還要考慮湯的濃度。
2.制定計劃。即確定工作步驟和程序,這是實施項目教學的基礎。明確任務以后,各小組開始展開討論,圍繞工作任務和時間要求,制定各小組的工作步驟和程序。面對學生計劃中的欠缺或不完善處,教師可適當加以點撥和指導,為學生能順利實施工作計劃提供幫助。聯系到實際西餐實訓課中來,此次實訓內容是匈牙利牛肉湯,每小組要確定原料的加工方法(蔬菜原料如胡蘿卜、土豆、番茄、洋蔥等的加工,牛肉的腌制)、熬制牛肉基礎湯的時間、根據其酸辣咸的口味特點調味(番茄膏、鹽、甜紅辣椒粉的用量)、最后的裝盤(三分料七分湯的原則)。只有制定出完善的工作計劃,才能圍繞任務計劃展開具體的工作。具體教學步驟和教學內容如下表。
3.實施計劃。項目教學的實施是項目教學的關鍵一環,在項目教學的實施中各小組圍繞著項目任務,遵循工作步驟和程序自主地開展活動,在原料的加工、原料的烹制、裝盤等具體任務環節中,各小組成員分工協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是將知識和理論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他們進一步思索探究,學生自己在實踐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這樣,在將來學生的知識結構需要發生改變時,學生能較好地適應這種變化。當然,在以“任務為主線”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每一塊的目標任務,因了解、掌握情況不同,都會存在諸多問題。一般情況下,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我們同意做演示,與學生共同討論,集體解決。對于學生的個別問題,則給予單獨輔導。在“項目教學”的實施中,主要通過校企合作來制定具體的“項目”,學校與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聯合辦學,共同制定出教學目標與計劃。將校內學習及酒店實習有機結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樣,既可以為企業節約勞動成本,又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實習機會,還提升了職業技能。
由于強調了項目的真實性,在項目實訓中,我們強調學生跟著教師共同學習和探討。要求學生根據“項目任務書”的需求參與設計,并以學生小組討論方案,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與協調能力。請酒店行政總廚來到課堂,從酒店的角度介紹宴席菜肴制作情況,評議學生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所學知識的實用性,與社會企業的零距離感,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訓實效。
4.檢查評估。項目教學評估是對項目任務完成的總結,在西餐實訓的項目教學中,筆者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所運用的學生參加考試終結式評價,而是將過程性評價和結果式評價結合起來,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結合起來。上文提到的“工作評估表”,是由教師和小組長一起進行評估打分。評估時,師生共同討論,充分肯定學生的成績,同時評判項目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商討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通過對比師生評價結果,找出造成結果差異的原因,并選出優秀作品,進行優秀成果展示。然后,由學生將實訓內容和心得寫在實訓報告本上,方便課后尋求教師的幫助。
5.結果應用。該教學方法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創設學習情境,以小組工作形式完成項目,著重學生創造性實踐過程而非單純的結果獲取。
我們可以將項目小組的學生派送到新生班級,利用在項目學習過程中所學到的知識灌輸給新生,讓他們分享和學習,更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二、項目教學法在西餐實訓課程中的應用
1.要進行項目教學,需確定有效可行的項目。項目教學是指學員在教師的指導下親自處理一個項目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員全部或部分地獨立組織、安排學習行為,解決在處理項目中遇到的困難,掌握教學內容。“項目教學法”是一種典型的以學員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方式相比,項目教學對教師素質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項目必須對每個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設計,并且能由學生獨立完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項目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項目的選取是學習的關鍵。選取項目要以教學的內容為依據,以現實的對象為材料,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學點,又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項目的選取是一節課的起點,也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之處。因此,無論是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是技能實踐的練習,選擇課題項目時,都應遵循以下兩個原則:一是該項目應具有典范性和示范性;二是該項目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只要遵循了這兩條原則,不但課堂內容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學生很好地理解、吸收,還能根據教師的點撥和引導,舉一反三,從而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突出項目的關鍵――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在教學中是關鍵性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在西餐崗位菜肴制作的教學中,重點是要求學生掌握其制作原理,學生總是習慣地按部就班跟著教師做,包括工藝順序、原料的用量、烹飪加工時間、工藝步驟等,而并不清楚其制作原理。所以,在演示的過程中,會著重強調每個步驟的原理和要求,以及工藝順序顛倒、配料用量過少或過多帶來的影響。教學難點是難以理解、領會的內容,它們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在西餐崗位菜肴制作的教學中,難點是創新。學生比較局限于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可能對原料的特點不夠了解,只是局限于此原料在本次實訓中所表現出來的特點,而忽略其他作用,這樣一來,對于菜品的創新就有困難了。所以,講解的內容不能僅局限于課堂內容,要涉及面廣,內容多樣性。只有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才能以恰當的方式方法對教學的重點內容進行突破和掌握。
4.轉換教師的角色。項目教學法不同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式教學,要求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教師應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引導者。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善于運用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和工作中靈活運用。從而真正做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項目教學法的真正實施。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的空間與時間,使學生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項目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切實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充分信任學生,并注意到個體與整體的差異,因人施教,點面結合。教師角色的轉變需要與時俱進。
5.項目的應用――課內向課外的拓展與延伸,師生校企的互動。西餐崗位菜肴制作,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專業技術課程。往往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不強,理論與技能不能完全融合,通過項目化激發學生主動性可以使教學中理論與實訓的緊密結合,大大提高課堂教學和學習效率。項目教學法可以將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探求由課內向課外延伸,發揮了西餐技能的應用價值。項目教學法只要把握好以上幾個環節,同時教學貫穿以培養西餐學生專業能力為本位,全面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為主線,一定會給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專業能力帶來更多的收獲。
通過西餐項目化課程教學的實踐證明,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的崗位技能和理論水平不斷提升,同時對學生教學實習和頂崗實習的跟蹤調查,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質也得到了企業的一致好評。項目教學法過程中不僅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和崗位操作技能,特別是高素質高技能西餐廚師所需的職業能力。項目教學法通過營造主動積極的學習環境,引導和激發學生對專業的熱愛和創新能力,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訓和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實訓指導,由單純的知識傳遞者和枯燥的理論講解,變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建立了全新的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理念,通過項目教學法的實施和課程改革,逐步完善和西餐工藝專業的課程體系。在項目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就要求學生從崗位的技能和工藝原理入手,通過說學的理論知識解決項目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訓練習的教學環節中,通過對學生項目完成情況的總結,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斷完善項目化教學法,使師生的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在西餐實訓中,采用項目教學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對專業學習的興趣,同時取得明顯的效果,教學效果均達到優秀。實踐證明,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專業技能課程選擇項目教學法,是提高專業技能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電子專業;情境教學;實訓教學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5)024-000-01
我國職業院校的電子專業教學由理論環節和實訓環節兩部分構成,但在教學過程中實訓環節的教學形式與理論教學形式大同小異,對學生缺乏吸引力,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學生積極參與實訓環節,快樂并高效的完成實訓任務,成為目前實訓類課程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從教學形式上入手,創設符合專業特點的情境吸引學生的眼球,使學生做到心到、手到、身到,實現“全頻道”接受。在實訓環節創設符合學生特點的情境,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尤為重要。
一、情境創設
情境教學法大多在語言類教學中選用較為廣泛,但在實訓環節添加符合代特征的情境也會對教學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以電子專業課程電工基礎為例,安裝一個簡單的插座。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從簡單的生活場景進入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所設定的情境必須是學生感興趣熟知的,在情景中融入教材的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不僅要求學生對所學知識理解和掌握,還要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情境創設必須符合以下特征:
1.該場景能夠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
2.場景中具有和實際相同的功能和工作過程,只是活動是模擬的;
3.情境創設中可以引入相關的項目,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講授學習方法;
4.情境中有相關人物的角色扮演,所設問題是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和討論能夠處理和克服的;
5.該場景是學生所熟知在生活中可以觸及的;
6.有預期的成果展示環節;
7.可以通過攝影和拍照將整個場景記錄下來,學習結束以后,師生共同回顧教學成果和學習方法。
二、情境設定模式下電子專業教學的開展
情境教學往往模擬一個社會場景,比如模擬市場、模擬客房、模擬寢室、模擬辦公室等等,這些場景中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為來的職業有一個比較具體和綜合的理解。電子專業二年級的同學在經過一定的基礎培訓和基本技能訓練后,可以根據教師的簡要說明和引導文,由學生開始學習。可以選用一個教材中的知識點來說明,電源是電子設備工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設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用到一些小型充電器,如手機充電器、手持設備充電器和電子書充電器等等。我們可以選取使用頻率比較高的手機充電器,然后由專業教師設置相應的故障點,然后讓學生模仿寢室中使用充電器出現問題,利用相關專業只是進行解決。可以設置以下環節:
1.收集信息
為了能夠解決情境中出現的問題,學生必須運用一切手段收集相關的知識、資料、信息還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在這個環節要將可能會用到的相關書籍和資料準備好,便于學生查閱,也可以借助學生自有手機進行互聯網查詢。可以是一個學生,也可以組成小組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弄清楚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新知識。教師在旁邊只進行引導和交流,主要通過學生自己完成查詢,加深印象,對于片面和不正確的方面,老師進行及時糾正。
2.制定計劃
對于查詢的內容進行學習并運用到實踐中去,在情景中可以出現同學幫情況,這些在場景設定應有相關環節的角色扮演。學生可以通過這個環節制定個人與小組的實施計劃,將解決問題的場景中需要的“道具”準備好,比如電烙鐵、數字萬用表、電阻器、電容器等等,并采取相應的安全保護措施。對于學生扮演的角色和制定的計劃,教師要不斷地進行跟進,對于出現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工作程序、關鍵環節、質量控制和安全方面的內容,要及時予以糾正。
3.實施與檢查
實施環節是對前兩個環節的驗證環節,除了可以達到正常的實訓目的還能夠引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已有知識運用到新的工作任務中去,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如電源的組成,電源各部分在通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學生對于每個分支電路進行分析,探究各個元器件的作用,從而掌握整個電路的功能。完成了知識的遷移,也培養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接下來就是對實施環節的檢測,也是整個情境的終止環節。首先要對工作進行檢測,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結果分析和修正。接下來對記錄進行檢測,也可以結合項目教學法,進行小組互評,自我評價。最后由教師主持總結評價,從角色扮演和問題解決兩個方面出發對學生逐個進行點評。充分肯定學生的努力;注重學生的成功和出彩點點評;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和需要努力地方向,激勵學生今后做的更好。
三、注意的問題
情境教學有其自身的優點,但也不是每個知識點都適用,一定要結合電子專業課程自身的特點,在情景設定上符合教學規律。在計劃制定環節應該循序漸進、由易而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實施和檢查環節則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表現,客觀正確的評價展示,強化學生對于新知識、新技能的記憶,對于教師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教學中也需要不斷地更新知識,更好的為學生和教學服務,培養出合格的職業人才,為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賢綱.高職專業技能培訓教學的綜合措施[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