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閱讀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中關于閱讀明確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由此可見,朗讀是感受語言、訓練語言的基本方式。
一、訓練學生朗讀的能力,感受語感
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梢娎首x不僅能規(guī)范學生的口語,更有利于學生增強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加強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如果學生朗讀時僅是簡單地把文字流暢地讀出來,就無法體會作者的感情,產生不了共鳴,也就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朗讀是語感培養(yǎng)的基本方法,在閱讀課上要用有效的方法去訓練學生。
1.備讀是指導、訓練學生讀的前提?!案腥诵恼?,莫先乎情?!苯處熤挥芯膫渥x,才能在課堂教學中精彩示范讀并指導學生讀。教師備讀,是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生共鳴的過程,是教育者先接受教育的過程。要讓學生直接感受,教師首先要直接感受。只有這樣,在課堂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時,才有可能對他們進行恰當?shù)攸c撥,指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備課時,尤其要注重備“范讀”。因為范讀是朗讀教學中任何指導方法都無法取代的。
2.加強朗讀示范。教師通過錄音帶表情示范性朗讀,再現(xiàn)文章的聲感美,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動聽的聲音信息,使學生借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感到朗讀是一種的享受,產生朗讀的沖動,起到傳染語感的作用。精彩范讀能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引起共鳴,學生受到熏陶和啟發(fā),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朗讀方法和技巧。還能使不同的內容,通過完美的語言得到最充分的體現(xiàn),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
3.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教學中可以組織自由讀、默讀、分組讀、分角色讀、齊讀、同桌互評讀、指讀、模仿讀等形式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即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同時學生在朗讀過程還能品言中之意,悟言中之理,感言中之情,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目的。
4.朗讀技巧的訓練。停頓、輕重、快慢、語氣是朗讀技巧的四大要點。掌握了朗讀技巧,才能準確地表情達意,增強語感,達到朗讀的目的。例如,《鳥的天堂》這一課,其中有一句:“真是一株大樹。”抽讀學生時,有的學生把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學生把重音落在“大”字上,顯而易見,學生對上下文的理解還為完全到位。于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理解了應重讀“一株”,對榕樹之“大”的體會也更深了,增強了語感,理解了文意。朗讀技巧的訓練,既是讀得流利的需要,也是提高聲音的表現(xiàn)力的需要,增強了語感理解了文意的需要。
二、課文講讀中的朗讀,感悟語感
1.朗讀比較法。引導學生將調整后的語句與原型進行比較朗讀。在比較中朗讀,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語感。如《狼和小羊》一課,將“我怎么可能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改成“我是不可能把您喝的水弄臟的。您在上游,我在下游,水是不會倒流的。”雖然它們表達的感情意思一樣,但通過朗讀比較,學生便逐漸悟出它們表達的感情不一樣,培養(yǎng)了語感。
2.鑒賞詞句,抓重點詞、重點句朗讀。體味文章的語氣、節(jié)奏、句式、格調。如在《荷花》一課,我著重強調“冒”“有的有的”等詞語讓學生反復品讀,在學生的腦海里不僅出現(xiàn)荷花的動態(tài)美,而且也能體會荷花的那種千姿百態(tài)、潔白無暇、清麗脫俗的品質。
3.帶著問題讀。教學《桂林山水》這課時,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反復讀課文,特別是通過一些重點語句的朗讀,讀著、讀著,學生體會了文字的內容,對桂林山水喜愛之情的語氣就自然而然地表達出來了,增強了語感。巴金先生曾說:“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也慢慢體會到他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子?!笨梢姡瑥V泛閱讀,熟讀成誦,是儲備語言材料,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語言能力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在課堂語言的應用過程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也十分重要。合理地應用各種體態(tài)語言,也可以有效激活課堂氣氛。具體來講,我們可以從動作和表情兩方面來應用體態(tài)語言。一是動作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姿態(tài)語言的應用。例如,在學習《蜜蜂引路》這一課的時候,教師便可以積極模仿出蜜蜂飛的各種動作。然后隨機挑選幾位學生上臺,和大家一起模仿出各種各樣的蜜蜂動作。讓學生們比一比,看一看,看誰的動作最優(yōu)美。通過做出各種動作,師生之間的互動十分良好,課堂氣氛也隨著活躍起來。于是,學生便可以很好地跟隨教師的引導,快速融入新的學習之中。二是表情語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全程面無表情,會帶給學生很不好的感覺。反之,合理應用課堂表情語言,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帶領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的時候,如果討論到有趣的地方,教師要注意和學生一起開心地笑起來。從而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保證課堂氣氛的融洽和活躍。不過,體態(tài)語言和其他課堂語言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具體應用課堂體態(tài)語言來激活課堂氣氛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在放下架子的同時掌握好“度”,以保證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維護良好的教師形象。
二、充分應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習熱情
由于小學生具有好奇、多動的心理,這就要求教師應抓住小學生自身特點,積極調動其各種感官能力,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由過去的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始終對語文保持一份新鮮感。尤其伴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已在各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多媒體,可促進小學生對語文課文產生濃厚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培養(yǎng)語文閱讀習慣。如:學習《祖國多么廣大》這篇課文時,教師可設計以下課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長江大橋的圖片,并在長江兩岸有柳枝吐綠,江中漁舟穿梭,江面風平浪靜,燕子鳴唱;且在展示圖片時可穿插《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當學生觀看這一幅美麗的長江景色時,聽著悅耳的《春天在哪里》,可使學生沉浸在怡人的春景中,感受祖國疆土的廣大。此時,教師可趁機向學生提問:“有哪位同學能夠用精彩的詞匯描繪這一景色?”正好學生都陶醉在美好的“春光”中,有著濃厚的學習欲望,紛紛發(fā)表意見,不少好詞好句由此應運而生。在該課文內容教學完成之后,教師再向學生布置課外作業(yè),如:可想象自己心中的美好景色,將其描繪出來。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束語
培養(yǎng)小學生英語閱讀的能力不容忽視,因為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智力水平密切相關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往往能代表其綜合英語水平。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閱讀能力是英語能力的基礎,同時又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小學高年級是英語教學的重要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也較成熟,這個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進行大量英語閱讀的預備期。因此教師在這個階段要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注重對學生英語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為學生的終身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三大原則
1.趣味性原則
單調乏味而又長篇的閱讀會讓學生逐步喪失閱讀的興趣。閱讀材料的選取既要考慮與知識的連接,又要關注學生的接受能力和閱讀的趣味性,篇幅不宜過長,生詞也不宜過多。
2.技巧性原則
(1)處理好精讀與略讀的關系。根據(jù)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及難易程度,學生閱讀的時間也有著差異。
(2)處理好練習設計的梯度。練習的設計應該照顧大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水平。
3.“兩主”原則
“兩主”即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課不是教師的灌輸課,教師不應該包攬一切:教新單詞、講解語法、翻譯、評講練習等,生怕學生掌握不透徹而什么都灌輸給學生,學生缺少思考和想象,直接吞咽和被迫地接受新知識。
三、小學高年級英語閱讀教學的策略
1.教學前,指導預習,有備而學,激發(fā)閱讀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很多內容都具有很深厚的文化背景。高年級閱讀材料又相對較長,涉及的詞組、句型、文化信息較豐富,如果在學生沒有準備的情況下直接切入,很多學習基礎一般的學生難以理解。會增加學習難度,因此教師要加強預習指導,使學生有所了解、有所準備地進行語篇學習。
2.導入時,借助圖文,難點突破,調動學生感官
借助文章的標題等,通過提問或討論介紹閱讀文章的主題,鼓勵學生預測所要閱讀的內容,明確閱讀任務,講解必要詞匯。
3.閱讀中,開拓思維,大膽創(chuàng)新,指導使用閱讀策略
在所有的語言技能中,閱讀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學生一旦掌握了閱讀的方法,他們不用老師的幫助就能進行自主學習,在閱讀中進步。作為高年級的學生,能讀懂簡單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方法上,老師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猜測詞義。很多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每當遇到生詞的時候,總是很急躁,至于放棄整篇文章的閱讀。當然想知道單詞的確切意義,必須查閱詞典,可是要通篇理解全文,往往不必了解每個單詞的確切含義。
(2)巧記筆記,提高效率。在閱讀語篇時,教授學生記筆記,記錄文本中的主要信息,由此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抓住關鍵詞并歸納全文,為之后的復述做準備。
(3)問題引領,剖析主干。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段落和段落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的關系。教師如何解析課文,幫助學生抓住文章主干,對于學生日后閱讀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
(4)鼓勵自學,鍛煉能力。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一步步實踐訓練出來的。
(5)大聲朗讀,培養(yǎng)語感。朗讀訓練尤為必要,通過大聲朗讀可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感悟,即:語音、語調、音調的節(jié)奏。
4.閱讀后,讀寫結合,形式多樣,鞏固語言能力
閱讀只是一種語言輸入,最終要轉化成語言輸出,閱讀才有意義。而“說”和“寫”是語言輸出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利用各種方法引導學生“以讀促說、以讀促寫”。
5.復述內容,鞏固新知,強化語言輸出能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面對剛入學的學生,首先應該要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因為他們剛入學,認識的字不多,如果就給他們規(guī)定要讀多少書,那樣學生反而會失去讀的興趣,將讀書看作一種負擔,這樣老師就要好好引導他們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采取形式多樣的閱讀方式來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做到心中有數(shù),低年級的老師此時充當?shù)慕巧闶钦驹诤⒆拥慕嵌群秃⒆右黄痖喿x,不但要“引”,而且要“激發(fā)”孩子內心的感受,讓他們嘗到閱讀的快樂,我一般采取以下的方法:
1.故事引趣——感受書的神奇魅力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要培養(yǎng)他們從小就愛看書,老師首先就要充分利用課外及每周的班隊活動課的時間,聲情并茂地講述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故事。學生看到老師講得有趣,也會無形中受到感染熏陶。
2.設疑激趣——激發(fā)讀書的欲望
老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可以設置一些疑問,這樣,一方面吸引學生聽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他們想讀書的沖動。例如:我給學生講《龜兔賽跑的故事》,最后我說:第一次烏龜輸了,他心里很難過,他又約了小兔子進行第二次賽跑,學生一下子來了興趣,這時我說,想不想知道結果呢?學生紛紛要我講,我卻故作神秘地說,想要知道答案,《龜兔第二次賽跑故事》里有哦,這時老師可以發(fā)給他們拼音版的故事閱讀,此時孩子們就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
3.表演生趣——體會人物情感及品質
當學生閱讀一些寓言或神話故事時,老師可以利用班隊活動課的時間來進行表演訓練,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孩子們的表演能力,也促使孩子認真閱讀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姿態(tài)。
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
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有興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要愛讀,而且要會讀,要讀得更好更有收獲。作為讀書的指導者,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jù)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
⒉精讀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jù)典,情節(jié)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jù),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⒊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書報,不發(fā)音、不辨讀、不轉移視線,而是快速地觀其概貌。這就要求學生在快速地瀏覽中,要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地信息處理和消化。
⒋摘抄評價法。此閱讀法就是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⒌寫心得體會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閱讀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
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閱讀條件
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自由的空間,幽雅的環(huán)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
⒈開發(fā)圖書館(室)。圖書館是學生讀物的主要來源,信息時代要求我們的學校要提高學生利用圖書館找到所需信息和知識的能力。有了圖書館,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館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
⒉建立班級圖書庫。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還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⒊給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的閱讀時間。教師根據(jù)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xiàn)課內外的溝通,保證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
⒋優(yōu)化讀書環(huán)境。在窗明幾凈的教室內,裝點上幾幅書畫作品,增添文化氣息。讀書時,放上一盒優(yōu)雅舒緩的鋼琴曲,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進入情感交融的境界。
四、給學生提供自由閱讀的空間
事實證明,優(yōu)秀學生的語文能力大都得益于課外,許多專家學者,他們杰出的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主要是通過大量的閱讀獲得的。教師必須大膽改革閱讀教學的面貌,想方設法將學生領到快樂、自由的精神王國。因此,教師在原有閱讀課的基礎上,可以定期開設以下類型的閱讀課:
1.閱讀鑒賞課。課堂上,教師朗讀一些文學名著的精彩部分、報刊雜志中搜集到的精彩文章、學生自主選擇的閱讀材料等,以聲情并茂的朗讀去感染學生,用情節(jié)曲折的故事吸引學生,讓學生領略到課外讀物的樂趣,獲得精神的滿足和愉悅。
2.讀書交流課。學生是讀書交流課的主角,教師是組織者。以對話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交流一周來的讀書情況。學生可以朗讀課外書中的精彩片段,可以談自己讀完某本書后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一本書談各自不同的見解,還可以向大家推薦好書。讀書交流課就是讓學生通過讀書談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思維的火花互相撞擊,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
3.自由閱讀課。教師要創(chuàng)設一種安靜、自由的閱讀氛圍并時刻關注、激勵每一位學生閱讀方面的進步,為他們提供貯蓄人文素養(yǎng)的源頭活水。
總之,引導學生課外閱讀,要求教師借助優(yōu)秀文本去點撥。只有導之以“法”,學生閱讀起來才能如魚得水,順風行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chuàng)新性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謂十分重要和關鍵。首先,閱讀教學是對“字”、“詞”、“句”、“段”、“篇”的綜合理解和鞏固,是語文基本功上升到最高階段“寫”的最關鍵的過渡。因而,閱讀教學是否有效,在一定意義上會直接決定語文教學活動的成敗與否。也正是由于這樣的原因,幾乎沒有一個教師不重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他們總結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教學的策略,也取得了一定的實效。下面,我將其中一些主要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羅列如下,希望能給各位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好閱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帶來某些啟迪。
一、批判性閱讀教學策略
這是從求異思維角度進行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讓我們來看,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這樣一類課文,它們都是介紹某人(或動、植物等)在偶發(fā)事情面前,或在困難問題面前,或在特殊情境中如何急中生智,如何鎮(zhèn)定自若,尋找到解決問題或難題的方法。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要有意識地發(fā)掘課文中的“擴散點”,引發(fā)學生的求異思維。比如:有位教師教《稱象》一文時,扣住曹沖稱象之法,啟發(fā)學生想象: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一個學生說,稱石頭太麻煩,可以讓隨行的官員一個一個地上船,直到船沉到畫線的地方,稱一稱每個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來就是大象的重量!多么與眾不同而又切實可行的辦法!多么可喜的求異思維的火花!
二、探究性閱讀教學策略
這是從發(fā)掘發(fā)展文本的延伸點角度進行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課文進入后,由于作者處理的匠心,嘎然而止,留下空間讓讀者去體會、去想象、去發(fā)展、去延伸。教學這類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性閱讀,入情入境,自發(fā)地去發(fā)掘發(fā)展延伸點,去想象故事的發(fā)展,去延伸故事的情節(jié)。具體的實踐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利用思維慣性的積極作用,促使產生學習的正遷移,引導學生順著課文的思路去發(fā)展、去升華。如:《凡卡》一文中,凡卡信寄出之后,照著作者的思路,因為地址不詳細,爺爺肯定收不到信。那凡卡非人的生活該怎樣繼續(xù)?另一方面,教師也要注意打破思維的定勢,克服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幫助學生跳出狹隘的老框框,開拓視野,依托發(fā)展延伸點,多角度、多層次大膽想象。還拿凡卡信寄出之后來說,爺爺不也存在收到信的可能性嗎?假如無巧不成書,那位醉熏熏的郵差正好與爺爺是同一村子里的呢!那凡卡的命運又該如何呢?爺爺會接他回去嗎?他能過上好日子嗎?
三、融入性閱讀教學策略
這是從發(fā)掘文本的換位情境點角度進行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
(1)換位想象點。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一是易于讀者與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進行角色轉換,引發(fā)想象的地方。想象假如自己身在其中,身在此時,會怎么想、怎么說、怎么做。二是易于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與讀者進行角色轉換,引發(fā)想象的地方。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緊扣小女孩飛走了,引導學生換位想象:假如小女孩飛到了我們社會主義中國來了,會發(fā)生怎樣的故事呢?
(2)情境點。即教材中能夠引發(fā)學生把記憶系統(tǒng)中的信息進行重新組合、加工,通過放大形象思維,能夠想象出當時環(huán)境、情境的地方。如:教學《白楊》一文時,抓住作者描寫大戈壁用的“渾黃一體”一詞,可引發(fā)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所見所聞,想象大戈壁的惡劣環(huán)境。
(3)換位情境點。即教材中既易于讀者與文中人物(或動、植物等)進行角色轉換,又易于想象當時當?shù)丨h(huán)境、情境的地方。如:教學《草原》一文,抓住“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就可引導學生既換位,又想象情境。
①換位想象:假如你是主人,你會說些什么?你是客人會說些什么?東西南北中的客人又會說些什么?②情境想象:當時,環(huán)境如何?人們的神態(tài)、語氣、心情如何?
(4)圖畫還原點。即教材中可還原成優(yōu)美或直觀圖畫的地方。通過閱讀,想象還原作者所見或所示。如:《林?!芬晃闹杏羞@樣一句“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笨梢龑W生還原圖畫:作者實際上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樣的圖畫?教學《詹天佑》可引導學生根據(jù)相關段落,想象畫示意圖。
四、質疑性閱讀教學策略
這是從發(fā)掘文本的空白拓展點角度進行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性教學策略?!皩W成于思,思源于疑”,閱讀中常有疑問和問題,才能夠常有思考,才易于引發(fā)想象。所謂“空白處”,這是廣義的概念,包括文章中的簡明處、省略處、概括處、暗含處等。它是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結果。這些地方往往能夠引發(fā)學生質疑,從而使他們有想象的空間和創(chuàng)新的余地。注意發(fā)掘,便于學生歷練想象。
(1)簡明處。即文章的略寫之處。發(fā)掘之,讓學生去想象、去擴展。如:教學《赤壁之戰(zhàn)》,抓住黃蓋寫信給曹操詐降,引導學生想象:誰能想象出黃蓋信的具體內容呢?
(2)省略處。即文章中可能發(fā)生的情節(jié)、細節(jié)、結局等。發(fā)掘之,讓學生去想象、去補充。還拿《赤壁之戰(zhàn)》來說,開戰(zhàn)之初,可讓學生補充想象:周瑜和曹操會分別怎樣鼓動手下兵士呢?戰(zhàn)斗結束之后,周瑜和曹操又會分別怎樣小結經驗與教訓呢?
(3)概括處。即文章中總寫、歸結之處。發(fā)掘之,讓學生去想象、去具體。如教學《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就可抓住“不下大力氣,不一絲不茍,是難成大氣候的。”引導學生想象:聯(lián)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你能說具體,說清楚些嗎?
1抓好課堂閱讀教學
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不光是學生獲得語文學科知識和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態(tài)度,達到各種層次的學生學得有效,這就要求教師立足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設計多種閱讀活動,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1.1精挑細選,培養(yǎng)學生興趣。 當你接到一個新班級時,是否出現(xiàn)過這樣的情形:當老師在臺上講得滔滔不絕,學生在座位上無所事事;當老師提問時,沒有學生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當集體朗讀時,聲音很小,沒有氣氛,也毫無感情。你的教學方法可能與其它老師有所差異,而學生又養(yǎng)成了等老師“送食入口”的習慣,你除了嘆息,還會做什么呢?針對這種情況,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恰當,詢問了學生對閱讀教學的需求,才明白了其中的緣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語文感興趣了,才能把語文學好。老師的首要任務是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譬如,在課堂教學結構中,要注重導入激趣這一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體驗。具體可以采用精選與課文有關的短小故事、音樂渲染、古詩熏陶、師生對話、直奔主題等教學方法。課中穿插學生講演自己喜愛的故事,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師要適當控制學生自主活動的范圍。教師要使每一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一種新奇,一種學習的沖動,讓他們感受到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富有激情與想象,從而自然地激發(fā)學生深入了解文本的興趣,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過程的有效與高效。
1.2計劃指導,調動學生主體能動性。 長期以來,不少教師采用灌輸式的單一教學方法,影響教學質量提高,也影響學生的成長。有效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課前要認真研讀教材,擬定閱讀教學計劃和訓練計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精講向學生傳授閱讀知識和閱讀方法,并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指導,致力于營造開放、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主動思維,還課堂于學生,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們可以從教學需要出發(fā),努力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去探究、發(fā)現(xiàn),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鼓勵學生勇于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潛能,取得良好的閱讀效果。
1.2.1還原朗讀的真實價值。 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感悟,體會,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低。我們要不管是課前預習,或是課中學習,都要求學生反復誦讀文章,熟悉內容,了解人物的情感。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誦讀的過程中,還原人物的心聲,讓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如《窮人》一文中,在朗讀漁夫和桑娜的對話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就好像自己是文中人物一樣,有情感的起伏變化。這樣,對于理解文中內容和人物形象都有極大的好處。
1.2.2細細品讀比較。 著名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痹谡Z文教學中,比較范圍很廣泛,可以比較字形,比較句式,可以比較語序,甚至比較標點符號……在小學階段,有很多學生對形近字區(qū)別不開。比如“辨、辯、辮、瓣”,這四個字用于組詞時,大部分學生都容易把前三個字弄混淆。在課堂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字的用法?!盃庌q”與兩人對話有關,“辮子”是把頭發(fā)分股編成的條狀物,而“辨析”是分析、區(qū)別的意思,“花瓣”與瓜果有關。經過分析、指導,學生就能很好的區(qū)分。在《窮人》一課中,有這樣一句話:“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讓學生討論,用“挺、度、頂”等詞語來換“熬”好不好?學生通過比較,知道用“挺、度、頂”來換不好,因為“熬”是極度忍受的時間很長,反映了漁夫明知困難大,卻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兩個孤兒的善良而美好的心靈。通過細細品讀比較,一個善良而堅強的漁夫形象就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了。
1.2.3通過想象,體驗課堂。 想象對于小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也是必備的品質。學生在閱讀中進行想象,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而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可以讓學生在更多樣的課堂活動中收獲驚喜與快樂,達到較好的閱讀效果。比如在古詩教學中,短短的幾句詩,就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學生只有通過想象,重現(xiàn)詩的畫面,才能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中,有這樣一句話:“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它的意思是又要送別遠行的人啟程,那茂密的野草也似乎都飽含著別情。首先讓學生根據(jù)詩的意思進行情景想象,然后讓學生提問:王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作者是第幾次送他?作者是否舉杯為朋友送行?作者這時會說什么話?神情、內心又是怎樣的?教師再把學生的假設歸納,學生就會進一步體會到作者對友人的依依不舍和離愁難消之情。
1.3激勵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 這里的評價指教學即時評價。教學即時評價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評價者對評價對象的具體表現(xiàn)所作的即時的表揚或批評。教師看似平常的話語,有助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的熱情,為學生的不斷發(fā)展提供新的空間。在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的是怎樣才能發(fā)揮激勵性評價的真正作用?教師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各樣的反饋信息,處理要適度、合理、及時,從而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過程中及時抓住有利時機,迅速有效地處理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信息,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學生從反饋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的發(fā)展情況,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遺漏并復習、改正,能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提高閱讀學習效率。譬如,當學生解答了一道疑難的時候,教師就應當及時作出評價,給予肯定和鼓勵,評價語言要富于變化;當學生思維受阻時,要善于啟發(fā)誘導,從而促使學生獲得成功,使之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快樂;當學生回答問題錯了的時侯,教師也應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然后再鼓勵他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蛘?一個問題,多名同學回答后,讓學生自主評價,最后教師作總結性歸納補充。學生在這種廣泛的交流中取長補短、學習他人、認識自我并不斷改進自我。
2加強課外閱讀指導
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學習語文既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又要引導學生課外學語文、用語文。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繼續(xù)和補充。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fā)展。課內是有限的,而課外卻是無限的。學生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從某種意義上說,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教學更重要。教師應該給學生充分的課外閱讀的時間,然后對課外閱讀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jiān)督,使學生不至于盲目的閱讀,走入閱讀的誤區(qū)。
2.1指導學生學會選擇書。 書是人類知識財富的寶庫,是獲得知識的源泉。它供人們利用、探求、吸取。但是,讀書又須選擇,開卷未必有益,學生必須選擇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才能起到相應的效果。教師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必讀書目供學生選擇(如:名家的名言,經典小說,唐詩宋詞等)。此外還可以教學生通過自己看前言、看目錄、翻后記和抽樣閱讀的方法來選擇書,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選擇。
2.2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 我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章作圈點,作評注,寫好讀書筆記。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哪方面有所觸動,或聯(lián)想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道理等等,引導學生用幾句話記下來,也可以摘抄優(yōu)美詞句,積累一些知識,供以后學習之需。
1.加強對中心句段的解讀,把“文眼”作為切入口,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一般都是從整體閱讀開始,但是要想快速、準確、深刻的理解文本,就需要抓住中心句、中心段,切準文眼和文意,通過反復的解讀中心句段,達到對文本整體的深刻理解。對中心句的解讀,是提高學生感悟能力的主要著手點,中心句具有高度呈現(xiàn)文本意旨、表達作者觀點的作用,學生深刻理解中心句,就能在文本的解讀中有了主線,對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就更準確。對中心段的解讀是對中心句解讀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提高學生感悟能力的有效方法,學生通過對中心段的理解,對文本的理解就輕而易舉。在理解中心句和段落的過程中,要抓住文眼作為切入口,所謂文眼,其實就是能夠高度表達文章主旨的關鍵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例如《生命的價值》這篇閱讀中,學生在閱讀過之后能夠找到文本的中心句是“生命的價值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就會有不同的意義:一塊不起眼的石頭,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價值,被說成稀世珍寶。你不就像這塊石頭一樣嗎?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生命就有意義,有價值”,能夠找到文章的中心段落是最后一段,讓學生抓住“看重自己”這個文眼,探尋到生命的價值在于自我尊重和肯定,在于樂觀而自信的面對生活,不僅理解了中心句,而且也很好的理解了文本的主題。在對這篇閱讀進行解讀的時候,學生通過中心句的感悟快速的理解了文本,感悟能力進一步提升。
2.學會“窺斑見豹”,用豐富的聯(lián)想發(fā)展學生的感悟能力
感悟能力其實是更高層次的聯(lián)想和分析能力,從閱讀教學中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中對一些關鍵詞、關鍵句的分析和解讀都和對文本的聯(lián)想、對已有知識的聯(lián)想密不可分。由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就要引導學生掌握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聯(lián)想來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說來,就是要學會“窺斑見豹”,“斑”就是關鍵詞、關鍵句,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把提煉出來的這些重點內容進行深度解析,聯(lián)想自己既有的知識儲備,拓寬對文本的理解;“豹”就是全文、中心主旨,學生在充分理解了主要內容的基礎上,結合文章主題等再次感知全文,就能迅速而準確的理解全文,達到對文本的深層次感悟和解讀。例如《最貴的蛋是“笨蛋”》這篇閱讀材料,學生抓住“善良”“純真”“微笑”這三個關鍵詞,理解到這三個詞代表著對人的贊美,通過聯(lián)想以前學過的內容,更深刻的理解這三個詞對“弱智”這個詞語定義的重新詮釋,在接下來理解故事情節(jié)時,學生都被“笨蛋”所感動,也感受到善良的價值和動人之處。學生通過聯(lián)想,完成了整篇素材的理解,感悟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小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師要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的方式,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提高對閱讀教學的整體把握能力,促進小學感悟能力的提高,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既能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也能為小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吳慧芳 單位:甘肅省瓜州縣淵泉小學
關鍵詞: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7-0018-01
當前,語文閱讀教學問題不少,主要有空洞繁瑣的分析多,把一個原本好好的課文,搞得支離破碎;不必要的提問多,使有限的時間耗費在問問答答,而學生所得到甚少;作用不大的板書多,老師在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寫了一大板,學生忙于做筆記,老師講的一點也聽不進;而潛心讀書時間少。致使學生逐漸對書面語言感到生疏,未能掌握和靈活運用書面語言來表情達意,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和寫作。
一、教師示范指導學生
1.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有時朗讀還可以營造氣氛,讓課堂氣氛達到最高點。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師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切奏、停頓和速度,輕后果緩急,讓學生進入意境。感彩很濃厚的課文,更應該通過朗讀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
2.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就必須依據(jù)教材,根據(jù)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組織訓練。在課文分析的基礎上,要讓學生多讀,讓學生自己去咀嚼,品嘗。同時還要指導學生用恰當?shù)那楦腥ダ首x課文,訓練語感。
3.就文體來說,課文中有詩歌、散文、小說、童話、寓言、說明文等。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指導朗讀時,就要根據(jù)不同的文體來進行朗讀指導。教師通過對重點語句和段落的朗讀指導,既可以加演出人學生對課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進對重點段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意思的理解。從而達到訓練語感,為真正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以說促理解,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1.一節(jié)課將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讀書,借助漢語拼音讓學生自己讀出漢字的讀音,然后個別檢查,看年進否讀得準確,對比較容易讀錯字正音。注意做到教師少講,讓學生多讀,以讀為訓練的主要形式,整堂課都聽到瑯瑯的讀書聲。我要求學生在讀書時要讀準每一個字音,做到不減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重復、不顛倒、停頓恰當、不頓讀、不唱讀,做到心到、口到、眼到,總之在“準確”、“流利”上下功夫。通過一年的訓練,我班學生在讀課文時能做到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發(fā)音準確、聲音亮、按句逗停頓不唱讀。
2.心理學研究表明:初入學兒童自控能力差,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所以我根據(jù)不同的訓練內容和目的要求,有針對性的采用自由讀、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分角色讀、老師范讀、領讀等,力求學生百讀不厭,每讀一次都有收獲。而兒童的模仿性又很強,教師作適當?shù)摹⒓皶r的范讀和領讀是不可缺少的。在范讀我注意把感情、語氣以及音調的高低,速度的快慢示范給學生。
3.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此較是一切理解發(fā)和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實現(xiàn)學習過程的正遷移,收互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體裁相同而主題不同的文章,主題相同而體裁不同的文章,同一體裁、主題而選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過比較性閱讀來了解其內容,揣摩其技巧。上述閱讀,學生在比較中學會辨別,在比較中抓住特點,在比較中培養(yǎng)了能力,可謂收益不少。
三、閱讀的方式方法
1.教師根據(jù)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學生明確提出若干個帶啟發(fā)性的問題,讓學生以自讀的形式循文求義: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劃出要點,以便在課堂中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這是求解性閱讀。這種閱讀能否開避孕藥,關鍵在于教師提出問題的難易程度。過易,缺乏思考性;學生往往會覺得“易如反掌”;過難,思而不得,讀而不知所措,學生會產生畏難情緒,喪失自讀的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難易程度。如果課文確實較難理解,則可以提出幾個階梯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尋求正確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似有所悟,躍躍欲試,甚至自發(fā)展開討論,這就更能促進求解性閱讀的自覺進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2)09-0062-02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通常只是獲得性閱讀,它是有意識、有目的進行的一種閱讀方式。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實現(xiàn)拓展視野、獲得豐富寫作素材的目標,從而提高寫作水平。閱讀也在學生提高審美能力、培養(yǎng)理解能力和陶冶自身情操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發(fā)展思維、認識世界和進行審美體驗的一種重要方式。不僅如此,閱讀還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所以,加強語文閱讀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閱讀教學能夠促進小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和認知,增強對字詞的認識,也能提高小學生感悟世界的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要學好語文,提高自身綜合水平,進行閱讀訓練是一條非常重要的途徑。
閱讀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課堂教學作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必須受到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視。所以,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獨立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通過引導學生閱讀,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想感情,學習課文的表達方法,逐步提高閱讀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然而,我國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很多學校的小學語文教學往往還停留在語文詞匯方面的積累、文章段落劃分和概括段落大意等這類低層次教學上面。不少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觀念過于陳舊,不能有效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學習。
(一)重知識,輕能力的培養(yǎng)
閱讀教學中,雖然閱讀知識的教學是閱讀教學體系中的“基礎要素”,沒有這一要素,閱讀就無法進行,閱讀教學也就無從入手。但是,閱讀能力訓練才應是閱讀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閱讀能力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賞能力和借鑒能力等。然而,在日常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閱讀知識的獲得,而忽視了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很多的課堂僅限于“解釋詞語”,而不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悟出詞語的內涵、情感。另外,“讀”是對信息的輸入,“說”是對信息的輸出?!白x”不只是為了讀,更要通過讀,發(fā)展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 忽視學生正確閱讀態(tài)度的養(yǎng)成
進行閱讀教學,必須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正確的閱讀態(tài)度包括明確的閱讀目的、端正的閱讀態(tài)度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而布置閱讀任務,學生為完成作業(yè)而閱讀。學生并不明確如何從眼前的閱讀材料中汲取認識、鍛煉能力以及獲得教益,更不可能將閱讀與社會需要和自己終身所要從事的事業(yè)之類的聯(lián)系起來。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也往往只是在單一地閱讀,而忽視使用工具書、邊讀邊思考、不動筆墨不看書、隨時讀書看報等好習慣的逐步養(yǎng)成。
三、小學語文如何開展閱讀教學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來實現(xiàn)教授學生知識、讓學生獲取感悟和審美體驗的過程。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一定的情境和懸念來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來為閱讀教學作準備,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提升其閱讀水平,而預留空白,提供學生自我展示的機會,能夠牢牢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
(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和諧的閱讀氣氛是必要條件
只有在和諧融洽的閱讀教學氛圍里,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被激發(fā),也才更有利于提高其閱讀水平。小學生在放松和自由的情境里將獲得最佳閱讀效果。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營造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參與到閱讀教學中。教學是雙邊活動,是師生互動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完善自身角色,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和諧的閱讀教學氛圍和閱讀氛圍。教師還要從知識的傳授者身份向引導者身份轉變。在教學的過程中,主動和學生討論存在的問題,當學生遇到難題給予及時的幫助和指導,當學生取得了閱讀收獲的時候要及時激勵并引導他們深入到課文中,加深理解,獲得獨特的體驗。這也就要求教師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觀念,積極引導學生形成自我感受的習慣,提高感悟作品的能力。
(二)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訓練,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課堂上開展閱讀教學,必須有明確的閱讀教學目的,豐富多樣而又靈活的教學方法,加上應對課堂實際的點撥以及必要的課堂調控,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去感受、體驗課文,思考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形成自己的閱讀感覺,努力讓學生進入神奇的語文閱讀境界中,不僅實現(xiàn)了學生增加生活體驗的目的,而且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設置板塊,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完成相應的閱讀任務。這可以提高學生閱讀速度以及把握課文大意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師還應該加強學生仔細閱讀的能力,這就要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查字典、了解文章結構以及細節(jié)等的能力,引導學生多次閱讀,達到細細品味、真正理解并體驗文章獨特的語言特色和思想品德的目的。在加強各項訓練的過程中,教師要強化問題的設計,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精神,讓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從而加深體會文章思想內容。
(三)巧妙運用空白方法,讓學生獲得滿足感,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一般都喜歡受到外界的賞識和表揚,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借助一些方法,為學生預留一些空白,而不是把一切都講透講完。通預留的這些空白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揮空間,從而讓他們感受到自豪感和滿足感。比如,教一些常見字詞的讀音時,教師可以把這個教的任務交給旁邊的同學,這不僅把課堂交給了學生,也能讓學生在相互批評和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對知識的理解,也能夠縮小同學之間的心理距離,有利于營造和諧的班級學習氛圍。
總之,小學生年齡小,注意力、自我控制力都較弱,單調的讀書方法只能使學生昏昏欲睡。因此,設計巧妙的教學方法,如講講、唱唱、演演、畫畫等;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景,營造和諧的閱讀氣氛;巧妙運用空白方法,調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這些策略都有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 楊芹.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方法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