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國大學生創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蒂蒙斯模型;平衡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2-0122-02
通過將近半年時間的調查和統計,我們了解到有92.6%的同學考慮過創業,但大學生實際自主創業率不足1.2%,其中,成功比例不足4%。目前問題是高校畢業人數的不斷增長(如2010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人數就超過了630萬),帶來了極大的就業壓力。為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優惠政策。大學生如何在依靠優惠政策或措施的前提下創業成功,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而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正是提供了這方面的理論依據。
一、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簡介
該模型(見圖1)的主要內容有三點:一是商業機會是創業過程的核心驅動力,創始人或工作團隊是創業過程的主導者,資源是創業成功的必要保證;二是創業過程是商業機會、創業者和資源三個要素匹配和平衡的結果;三是創業過程是一個連續不斷的尋求平衡的行為組合。
創業過程首先,有好的創業機會,機會來自于由于環境的變化,包括政治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科技進步等各個方面的變化導致的顧客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了的顧客需求具有持久性和成長性,創業者據此可以為客戶提供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并同時使創業者自身獲益。同時,機會只青睞于有準備的人;其次,處于模型底部的創始人或工作團隊要充分認識到商機背后所蘊藏的風險,有規避風險的能力,善于配置和平衡商機和資源;最后,創業者要認識到企業要持續發展,必須認識到在不同的階段,商機、資源和團隊的匹配是不同的,比如,目前的團隊是否能領導公司未來的成長、資源狀況、下一階段成功所面臨的陷阱等。創業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追求動態平衡的過程。
總之,創始人或工作團隊必須在推進業務的過程以及模糊和不確定的動態創業環境中具有創造性地捕捉商機、整合資源和構建戰略、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勤奮工作、富于犧牲。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的角色就像一個雜技表演者,一邊要在平衡線上跳上跳下,保持平衡,一邊還要在動蕩的處境中進行各式各樣的動作。
二、個案資料整理
本文收集了近五年來不同行業大學生創業的一些典型案例,通過個別深度訪談,資料整理如下:(1)農村婚慶公司。1)創始人是普通的農村女孩,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在校期間經常做兼職主持;2)選擇自己所熟悉的農村作為突破口,看中其廣闊前景,且避免激烈競爭;3)利用專業優勢做婚禮主持,不斷學習婚慶相關知識;4)籌資購置設備;5)整個團隊盡心竭力,獲得良好口碑;6)年營業額200萬。(2)雙孢菇種植。1)創始人某農業大學學生,成績優異,多次獲獎;2)運用所學知識在安徽鳳陽小崗村與當地農民一起建立了35個雙孢菇大棚;3)初始階段沒有中間商收購,銷售渠道拓展困難;4)聘用農民雇工,懂得激勵措施;5)事件引起了學校重視,派專業老師來指導;6)當地政府在資金和政策方面予以了一定鼓勵;7)創業成功。(3)多媒體投影機開發。1)創始人是清華大學材料學學生;2)向親朋好友借錢籌資五十萬;3)次年與上海第一百貨商店簽訂兩期共計5 250萬的風投協議,同時獲澳柯瑪集團3 000萬投資;4)相關產品投放市場,業績優良。(4)丹桂扦插。1)創始人是華中農業大學學生,與妻子共同搞桂花扦插;2)承包30畝土地,啟動資金由父母墊付;3)無專業技術,精心培育的桂花苗大量死亡;4)與妻子產生分歧,培育工作延誤;5)結果賠八萬,轉行。(5)網上訂餐。1)創始人上海交通大學學生;2)主要業務是與校外飯店合作,將訂座,外賣等業務搬到網上進行;3)啟動資金由合伙同學打工取得;4)由于同學們認為上網訂餐麻煩,因此使用者很少;5)由于缺乏資金,推廣難度很大;6)部分合伙同學短時間內退出,業務已無法正常開展。(6)六味面館。1)創始人是食品科學系6名研究生;2)自籌資金20萬元,在成都著名景觀——琴臺故徑邊上開起了“六味面館”;3)壯志雄心:五年后開20家連鎖店,準備兩年內在成都開20家連鎖店;4)都稱功課繁忙,無人管理,草草收場。
三、對以上六家創業公司的比較
從創業機會特點,創始人及團隊能力,資源要求,成功與否等幾個方面分析比較(見表1):
四、 結論
通過以上個案分析,進一步驗證了“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的內容,即凡是保證各因素平衡的創業都成功了,而未能保證各因素平衡的創業都以失敗而告終,其中,良好的創業團隊在創業成功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團隊如果能敏銳抓住創業機會,是能夠得到資金的青睞的。
參考文獻:
[1] [美]杰弗里·蒂蒙斯.戰略與商業機會[M].周偉民,田穎枝,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1.
[論文摘要]自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都受到了它的影響,中國大大小小的企業也因此出現經濟效益不佳甚至倒閉的情況。企業經營不善直接后果就是大批員工的失業,大學生因沒有工作經驗等原因,就業非常困難。大學生的就業困難有教育體制的原因,但是大學生是我國未來建設的專業人才,他們的就業情況關系到我國整體的發展。為此,國家不斷推出政策,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那么,大學生們對自主創業的態度如何?他們如何把握創業機會?他們在創業中需要培養什么能力?這都是本文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問題的提出
就業關系到生存的問題,創業是就業的發展之源。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困擾了我國很多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在艱難的就業環境下自主創業,這既是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大學生人力資本價值的最好體現。盡管在創業的初期階段會遭受到很多困難,但是我們相信,隨著大學生創業環境的優化和創業能力的增強,大學生創業的進程會發展的越來越迅速。大學生創業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創業機會的把握,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探討大學生創業機會的識別和把握問題有利于國家出臺更加有力的政策,有針對性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條件,也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以創業促就業。
目前我國大學教育中提供給大學生的創業模式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全真式的創業教育模式,也就是說采用模擬真實創業環境的方法開展創業教育和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工作;另外一種就是孵化式的創業教育模式,簡單來說就是依托高校創業園區中的企業,將其作為“孵化器”,大學生在企業內進行學習,參與鍛煉,畢業后脫離企業自行創業。
不管采取何種創業教育模式,我們都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機會識別和創業能力培養的培訓,為大學生脫離校園之后能夠成功創業提供基礎性的條件.
二、大學生創業機會的存在
由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撰寫的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經濟條件發達的地區所處的高校,大學生的就業率比較高,而相對應的創業率就低。但是我們不能說,較高的自主創業率就能夠保證較高的創業成功率。因為相比于經濟發達地區,欠發達地區不論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政府政策引導、地方財政支持、融資環境等當面都有著很大的差距。而正是這些差距導致了經濟欠發達地區大學生自主創業機會的發掘,經濟發達地區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融資環境寬松、人才儲備雄厚、信息流通順暢等因素,更加能夠保證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優越環境,有利于提高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功率。
我們在考察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時候不得不考慮目前我國因受到的美國金融危機波及而遭受到的經濟困難,這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也是非常直接的。金融危機在兩個方面影響大學生的創業:一方面,金融危機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一是,經濟危機導致經濟發展困難,企業生產能力下降,無法容納更多的大學生,這就迫使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這條路,并且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做出創業決策的機會成本比較低;第二,金融危機使得大眾消費降低,大學生自主創業的選擇機會就變多,創業門檻較之以前也降低了。大學生選擇某一個領域進入后,可以利用經濟衰退的機會積累經驗和財富,為金融危機后、經濟復蘇時期的進一步發展創造基礎;第三,金融危機導致失業人員增多,且大學生就業也很困難,因此選擇自主創業在吸引人才方面的成本就下降了,這有利于為企業今后的發展創造核心團隊,也有利于創業者們在同甘共苦的條件下增強團隊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金融危機在大學生自主創業方面造成的消極影響。第一,金融危機導致了很多經濟活動衰減甚至停頓,嚴重挫傷了人們對經濟發展和投資的信心,在這種大的消極市場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創業熱情也會減退;第二,大學生由于沒有資本,需要從市場融資,但是融資機構對貸款等條件的限定非常嚴格,大學生在融資方面的苦難就不言而喻了。沒有融資渠道只能依靠大學生自籌資金,但這樣也加大了大學生的創業風險和投資風險。
分析對比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創業積極和消極的影響之后,我們可以做出總結:總體來講,金融危機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時機,而如何把握這些有利條件創業成功,關鍵在于大學生對創業機會的識別和對創業機會的有效利用。
三、大學生機會的發掘與利用
創業者的個人能力影響到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而成功企業家的共同精神包括積極進取、創新、奉獻、合作等。大學生從學習者轉變為創業者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自身的能力,使自己具備成功企業家的精神。概括來講,創業者的個體能力都與發掘并利用創業機會有關,因此,大學生創業者應具備發掘創業機會和合理利用創業機會的能力。
(一)發掘創業機會的能力
我國相關的政策和社會的經濟環境大學生提供了較為充足的創業條件,但是創業不僅需要外在的完善的客觀條件,還需要創業者有著清醒的認識和足夠的能力,辨別出創業機會且發掘出其中的價值,這樣才能創造利潤,創業成功。大學生對創業機會的發掘和把握能力需要自身知識結構、性格特性、認知能力等各個方面素質的綜合。
1.知識結構
大學生的知識儲備都來源于大學,知識結構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與專業知識。思想道德教育能夠為大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把握好價值取向,并且提供精神支持。正確的價值觀和金錢觀對大學生的創業有著保障作用,能夠使他們明確奮斗的目標,同時充滿熱情地向目標前進。創業的熱情和自身潛能的發掘能夠促使大學生們不斷進步直至成功。
大學課堂上積累的專業知識是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的基本條件。我們在這里提到的專業知識不能僅限于大學生掌握的本專業的知識,還要包括對所要涉及領域的詳細了解,特別是對創業相關理論掌握,這對創業成功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大學生雖然對本專業的知識更為了解,但是很多情況下由于其他原因的限制,他們都會選擇與本專業關聯性不大的行業進行自主創業。據葉國愛等對我國中部地區高校的一項調查顯示,94.6%的創業學生所從事的行業與自己所學專業無關,大學生創業的范圍局限在服務咨詢、飲食行業、娛樂業等服務性行業。這一現象與大學生對創業相關理論的缺失有著很大的關系。我國大學教育在創業教育方面的缺失使得很多大學生對創業精神、創業途徑和創業知識等方面缺乏系統的培訓,這也是我國大學生在創業中創新能力不強、不能將本專業的知識與創業行為相結合的重要原因。
2.性格品質
研究發現,大學生創業者一般都具有獨特的性格品質,這些獨特的個性能夠使他們在創業的過程中發揮出巨大的熱情。一個成功的創業者應當具備堅強的意志、縝密的思維和過人的膽識。堅強的意志能夠使創業者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堅定目標,奮發圖強,不至于被失敗嚇到,不會因身處逆境而退縮。在頑強拼搏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能力;縝密的思維能夠使大學生創業者緊緊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迅速捕捉到市場中的信息,還可以在作出決策的時候審時度勢、科學判斷,這樣才能將企業帶入良性的運轉中;過人的膽識能夠幫助創業者在市場競爭中不畏艱險,以智謀和勇敢取勝。另外,這些獨特的性格品質也是大學生創業者吸引到人才的關注,能夠鞏固團隊的必要的品質。
3.認知能力
能夠在市場中發現創業機會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通過分析大學生創業者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成功人士比其他人更加容易發現市場機遇,對有效信息的接收能力較強,這都與他們有這強烈的認知能力有關。大學生創業者對市場有著敏銳的觀察力和認知力,才能對市場的變幻做出準確的判斷:一是從經濟形勢的微觀變化判斷出大的市場走向;二是從政府創業政策的深入了解找到好的創業機會。大學生創業者要將創業看作是一種機會而不是冒險,對信息的發現和挖掘要有獨特的視角,這樣才能打破守舊成規,闖出自己的天地。
(二)利用創業機會的能力
創業機會的發掘不是大學生創業的終點,還需要好好地把握機會和利用機會,這樣才能堅實創業的基礎。將創業機會轉變為利潤,這對大學生創業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創新精神
大學生創業者在變幻的市場信息中發掘出創業信息之后,要做的是對這些信息做出正確的判斷,一旦肯定了這些信息的價值,就果斷地開展行動做出創業的決策,這正是創業者們創新精神的體現。每一個能產生利潤的創業信息都會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這時候創業者的創新精神就決定了誰能夠在這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另外,創新精神還表現在對新產品的開發、對融資渠道的開拓以及企業組織形式的革新等方面,另外,創業者們還需要在各個細小的環節注意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效果,因因為創新才是企業的生命力。
2.融資能力
創業資金的籌集是大學生創業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大多數人選擇的是家庭的資助,但是我們提倡大學生們通過各種商業渠道籌集所需的資金。國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可以為大學生創業者解決一部分問題,另外,在創業過程中選擇科技含量高、資本需求較少的項目也是可行的方法。大學生創業者也可以從其他企業中融資,或者從風險投資機構中融資,這都需要對大學生融資能力進行專業的培訓。
3.管理才能
創業者利用創業機會成功建立起新的企業離不開大學生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大學生作為創建者,其在管理方面的才能關系著企業的生死存亡。一方面,大學生需要建立起一支高素質的創業團隊,如何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是每個創業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另一方,大學生創業者要從戰略管理的高度出發,對企業發展進行長遠規劃,不計較短期收益的得失。總的說來,創業者的管理才能表現在對創業資源的合理利用上,這些資源包括創業者的個人知識和認知,創業者的社會關系網絡資源,創業團隊的人力資源以及其他戰略資源。創業者組織各種資源成立企業,其管理才能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關鍵。
參考文獻:
[1]葉國愛,徐紫云,徐朝亮.高校在校大學生創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建議——基于中部地區某高校的調研分析[j].江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47~150.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法律風險;合同
一、第一步:股權確立
大學生創業第一步應該是股權確立。在此階段需要簽訂合伙協議。如果大學生創業團隊不簽訂合伙協議可能會存在以下風險:(1)復雜、全面的股權分配分析框架和模型顯然有助于各方達成共識,但是絕對無法替代信任的建立;(2)股權分配的本質在于創始人對公司的控制,不簽訂合伙協議不利于創始團隊對公司的控制權;(3)沒有“股份綁定”條款,派股份給任何人都是不合適的,股份綁定期最好是4到5年。任何人都必須在公司做夠起碼1年才可持有股份(包括創始人)。
一份合格的合伙協議不僅僅是股權比例,通常還需要包含以下重要內容:(1)約定好哪些人持股、持股的比例、工商局具名及哪些人股份由大股東來代持等;(2)約定得權的時間和方式:給合伙人一定的股份后需要約定得權時間;(3)約定退出的方式:事先約定創業合伙人退出機制,可以減少很多矛盾。
二、第二步:注冊公司
當大學生團隊組建完成之后,就可以考慮開始注冊公司了。不注冊公司會為團隊造成以下困擾:(1)股權沒有以法定形式約定,很多團隊甚至是口頭形式約定;(2)無法開具發票,不便開展正常的業務與商務合作;(3)不利于規范團隊內部勞動人事,不易吸納人才。
大學生創業團隊在注冊公司時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問題:(1)知曉注冊公司流程:先確定注冊資金、經營范圍、注冊地址等,然后是核名、辦理營業執照、刻章、辦理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之后進行銀行開戶、稅務報到等;(2)確定公司注冊資本:建議參考行業內同類公司,主要考慮未來各類資質的要求;(3)確定公司注冊地址:注冊公司時需要創業者擁有或者租賃具有商業性質的地址才可以注冊公司。
三、第三步:按時記賬報稅
創業型公司不及時記賬報稅的風險主要表現在:(1)即使每個月沒有任何收入,也需要向稅務局進行零申報,否則會構成偷稅漏稅;(2)連續3個月不到稅務登記機關納稅申報的,稅務登記機關將對該企業的稅務登記證給予注銷的處理。企業的所有證照都會因為稅務登記證的注銷而相繼作廢;(3)公司所有股東的身份證信息將被相關登記機關收錄,進入黑名單,以后的貸款、出國等都將受到影響。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未及時記賬報稅的風險,大學生創業團隊注冊公司后及時稅務報到和申報。(1)公司注冊完成,需要一名會計去稅務所辦理稅務報到。需要先去稅管所報到,稅務報到之后,需要去銀行簽署由國地稅提供的三方協議,可以更方便地報稅。稅務報到時,必須由一位具有會計從業資格證的會計去辦理;(2)稅務報到完成后,每個月需要由會計將賬目報表上報到稅務局。具體為賬目錄入和稅務申報,會計將對賬目進行錄入。錄入賬目后,會計會向稅務局申報企業賬目。
四、第四步:進行商標保護
陌陌、雙十一等商標糾紛事件頻發,為廣大創業者敲響了警鐘。盡早將自己的品牌名和logo等公司標識注冊為商標,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創業成果。
商標糾紛事件的本質原因包括:(1)商標使用人對該商標不享有商標專用權,這代表你使用這個商標,別人也可以使用這個商標;(2)未注冊商標有可能與使用在相同或類似商品上的已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從而發生侵權行為。沒有被注冊保護的商標,產品知名度越大,反而風險越大。商標注冊程序分兩步:第一步:查詢;第二步:申請注冊。(1)商標查詢:提供準備注冊的商標名稱及產品應用的范圍,可在中國商標網查詢,也可委托正規的機構查詢。因商標查詢存在很多近似情況,所以在判斷時應慎重分析。(2)申請注冊:申請階段:準備申請材料;審查階段:形式審查通過,商標局發出受理通知書進入實質審查;注冊階段:實質審查通過,初審公告,注冊公告,商標局發出注冊證。商標注冊從申請到領證整個完成時間大概需要1年,商標的使用期限是10年,10年后需要對商標進行續展,辦理相關的續展手續。
五、第五步:完善勞動人事制度
通常來說,沒有規范勞動人事制度的公司會出現如下問題:(1)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2)無法約定勞動者的試用期。用人單位不簽訂勞動合同,對新招員工就難以約定試用期,容易帶來用人風險;(3)在勞動爭議處理中企業通常處于被動的局面。不簽勞動合同,責任主要在是企業。按照法律規定,必須承擔諸多不利后果。
大學生創業團隊需要懂得完善勞動人事制度方面的法律知識。(1)勞動合同中需要對員工的工作內容、工資、工作時間、工作職責、福利待遇等進行約定;(2)競業禁止協議:一份競業禁止協議,可以對核心員工進行約束,避免競爭對手挖人;(3)保密協議:創業初期,經營模式、核心技術等對于公司非常重要,因此可以通過保密協議約定保密的事項。
【關鍵詞】中國夢 創業創新 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中國夢既是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一個青年大學生的夢想
中國夢既體現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也是每一個青年大學生的夢想。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提到:“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 大學生們必須堅定自己的信念,時刻牢記歷史使命。中國夢在大學生身上體現為三種形式。
第一,中國夢是大學生的報國強國夢。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在沉淪深淵后的怒吼,是志士仁人百年浴血奮斗的總結。青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將影響甚至決定國家的命運。自以來,中國夢成為歷代進步青年苦苦追尋的理想之夢,他們在歷史舞臺上屢屢展示出的高漲愛國熱情和為國犧牲的優良傳統,正是受中國夢的感召。報國強國夢是中國夢在大學生社會責任方面的主要體現,是大學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應有之義。第二,中國夢是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夢。挖掘自身潛力,學習知識本領,實現全面發展,擁有充分施展才干的舞臺和任由翱翔的廣闊天空,實現人生理想,成就自身價值,創造一番事業,開創美好生活,這是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夢。成長成才夢是中國夢在大學生個人發展前途方面的重要思考,是個人夢與中國夢的高度契合。第三,中國夢是大學生的創業創新夢。當今中國正處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黃金時代。一個國家的發展、一個民族的進步,沒有青年人的艱苦創業是不行的。青年大學生有著一個創業創新夢。他們有豐富扎實的理論知識,有打破一切條條框框束縛的勇氣,有不服輸不怕苦不畏失敗的闖勁兒,有創造活力、創新沖動和創業激情。創業創新夢是中國夢在大學生實踐方式上的路徑支撐,是大學生踐行中國夢最實際的表達,也是大學生邁向社會最堅實的一步。
中國夢對大學生成長成才具有重要意義。第一,中國夢是大學生確立理想信念的重要依據。作為全民族的共同理想,中國夢必然深刻地影響每一個中華兒女,尤其是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學生。社會理想指引著個人理想,個人理想的確立必須以社會理想為依據。青年大學生樹立個人理想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國家、民族的共同理想,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才是科學的。第二,中國夢是激勵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指出,“一個國家的進步,刻印著青年的足跡;一個民族的未來,寄望于青春的力量”。在全民族逐夢征程中,青年責無旁貸,“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夢想實現之時,中國的國力會更加強盛、人民會更加幸福。中國夢實現后的美好愿景,必將成為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成就自身的不竭動力,激勵大學生們熱血澎湃、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忠誠奉獻、創業創新。第三,踐行中國夢是大學生實現個人價值的關鍵所在。青年大學生在追逐個人理想的征程中,應自覺以踐行中國夢為己任,“努力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想”。青年大學生只有切實踐行中國夢,為祖國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利益而奮斗,才能正確定位人生坐標,實現人生理想,創造人生價值,贏得出彩人生。
創業創新是踐行中國夢的動力方法和現實路徑,是通往中國夢理想彼岸的關鍵橋梁,也是新常態下社會和諧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當前我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穩增長、轉方式、調結構的任務十分緊迫。通過激發數以億計各類人才的創業和創新潛能,可以增加社會財富,實現社會公平與和諧穩定;通過創新,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市場,關閉落后產能,淘汰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效;通過創業,激發更多市場主體的積極性,才能增加市場的動力、活力和競爭力,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
大學生創業創新教育存在缺陷,配套支撐不足
指出:“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青年學生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創新創業的有生力量。”但是,迄今為止大學生參與創業創新的廣度和深度都遠未達到社會的期待,創業創新教育存在缺陷。
一是創業創新教育理念滯后,形式單一,內容陳舊。沒有形成創業創新人人參與的局面,僅靠創業課老師授課,校園創業創新文化氛圍不濃;創業創新教育形式單一,達不到創業創新教育的目的;大多數高校創業課由負責學生工作的機構承擔,沒有專職師資力量,而由行政人員、輔導員等兼任,這些人本身日常事務非常繁雜,無暇顧及課程的準備,效果難以保證。因此,當前高校創業創新教育難以激起學生的創業創新激情和沖動。
二是創業創新教育體系不成熟。目前在一些高校,學生處、團委、教務處、招生就業處、公共課部、思政部、學院等都可能承擔著創業創新教學管理任務,權責不明,較為混亂。創業教育與創新教育也被人為割裂。創業與創新通常是難分彼此的,但現行開設的創業課很少涉及創新。因為創新往往是跟專業相關,但專業老師較少承擔學生創業創新指導工作。創業課教師幾乎不懂專業,在指導創新上無能為力。
三是創業創新教育配套支撐不足。創業創新教育教材建設落后,沒有較高水平的全國統編教材,省編教材、校編教材良莠不齊;專職創業創新教師在編制、崗位設置、職稱評定等方面存在瓶頸,無法吸引優秀人才;創業創新教育資金匱乏,創業創新實踐基地、仿真實驗室建設、訓練中心建設都需要資金投入,能夠完全滿足這些資金需求的高校并不多;支持創業創新的配套政策還沒有完全到位。
四是創業創新人才建設不足。創業創新教育師資隊伍人才儲備明顯不足,導致對創業創新幫扶指導不夠。創業創新人才培養的本土化乏力,人才戰略軟環境建設落后,措施不到位。高校也沒有把培養本土人才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推進實用人才和緊缺人才培養的統籌遲緩,還沒有形成一個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對人才發展和使用未能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五是創業創新教育實踐滯后。創業創新教育與實踐脫節,實踐教學幾乎沒有展開;創業創新課程的實踐機制不完善,政策落實不到位;創業創新實踐基地、訓練中心、實驗室建設嚴重滯后;創業創新實踐配套資金缺乏,創業創新實踐的專項經費申請更是困難。
踐行中國夢,推動創業創新新局面
首先,將中國夢與創業創新教育相結合。一是轉變創業創新教育觀念。創業創新是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報效社會、踐行中國夢不可或缺的能力。二是豐富創業創新教育內涵。開設與專業相關的創業創新課程。三是推動創業創新教育模塊建設。將創業創新教育提升為高校育人體系重要而獨立的一個模塊,設置獨立的創業創新教研部作為學校二級機構,承擔學生創業創新教學、科研和實踐任務,提高創業創新教育與實踐的學時和學分比例。
其次,用中國夢開啟創業創新人才培養新局面。圍繞中國夢目標,構建本土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要尊重本土創新人才,給予本土創新人才相應的待遇;要引進專業人士擔任專兼職教師;要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把創新構想付諸實踐,進一步探索創新人才培養的新模式。
最后,把中國夢融入到創業創新實踐中。創業創新教育最終目標是推動大學生以踐行中國夢為己任,積極投身創業創新實踐行動,為此要求創業創新實踐模式不斷推陳出新。要完善創業創新實踐體系和長效機制。創業創新實踐離不開資金支持,要重點解決創業創新的實踐資金問題。學校對創業創新成績優異的要實施獎勵,金融機構可對創業創新的學生提供小額無息或低息貸款,扶持學生創新創業。
總之,一個有夢想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一個創業創新激情燃燒的社會才是生機無限、充滿希望的社會。青年大學生在創業創新的實踐中實現著自身的價值,實現著民族復興的中國夢。全社會要創造一個理想的環境,讓大學生的每一個創業創新夢想都能實現。
(作者為四川美術學院思政部副教授,建筑藝術系黨總支副書記)
【注:本文為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大學生踐行中國夢的現實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4sksz2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當太多太多創業的名人佳績出現在眼前,身處象牙塔的學子不愿在一旁觀望。他們走出書本和課堂,夢想著建造一個商業帝國。而作為社會發展的生力軍,他們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創新程度。
雖然成功是難以復制的,財富與經驗也不是唾手可得,但我們必須看到,如果沒有那些新鮮的思維火花,沒有在車庫里的學生創業者,也就沒有微軟、惠普等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不僅是在被視為創業夢土的美國,在發展中的中國,創業這個詞也在激勵大學校園里許多熱切追求理想的人們。
“這已經是我的第二次創業了。”
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的馮錫平在XX年拿到博士學位后,并沒有加入熙熙攘攘的就業大潮,從博士研究生一年級開始就著手創業的他,畢業之后很自然地選擇了自主創業。“我們研制出的產品年內就可以問世,并正式投入試用階段。”他的表情里沒有太多的興奮,只是淡淡的欣慰。
的確,失敗過一次的馮錫平深知平和的心態和創業的激情并不相悖。他甚至可以給記者梳理出中國大學生創業所經歷過的那些充滿躁動的期及其后趨于務實的階段,因為他和他的伙伴們一直在其間經歷著、觀察著。“我的結論是,中國還沒有一個好的適合大學生的創業
環境,”馮錫平的口氣里充滿了憂慮。
創業究竟有多熱
比爾蓋茨創造了微軟帝國,也創造了學生創業的神話。上世紀90年代末,全球性的學生創業熱潮開始登陸中國。
1998年5月,清華大學舉行首屆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1999年3月,清華大學學生科技創業者舉辦了第二屆創業大賽,這次大賽誕生了“易得方舟”、“視美樂”等學生公司。
在1998到XX年間,許多學生創業者投身到了網絡產業中,并經歷了一次泡沫破滅的洗禮。在那之后,大學生創業進入相對平穩的狀態。
XX年,前程無憂網展開了一項關于大學生創業的調查,調查報告的首題為:“你是否有創業的沖動?”最終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4%的大學生選擇了“沒有”一項。由此可見,創業的概念已在大學生的心里普及。
在當今中國的教育體制下,自主創業的“熱”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可以增強大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適應能力;而另一方面,不論是在公共話語空間還是在高校內部,“就業難”都是不可回避的話題,創業成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比較現實的選擇。現代大學生創業,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獲取財富,而且融入了更多的作為社會人應承擔的責任。
創業的中美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競賽;創新創業;物聯網大賽;iCAN
iCAN的誕生
為了響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鼓勵大學生積極從事高科技的發明創造,激發青年人投身技術創新和創業的熱情,推動真正的產學研用相結合,北京大學與全球華人微納米分子系統學會于2007年發起了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這是一項面向國內外大學生應用各種新型傳感器進行應用創新的年度競賽,也是國內外第一個針對傳感器應用創新的國際性賽事,大賽秉承“傳遞iCAN理念、激發創新熱情、點燃創業夢想”的精神,著力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勇于挑戰和創新,促進產學研結合,推動高科技產業發展。大賽從2007年開始至今,得到了全國乃至全世界青年學生的熱愛和追捧,并迅速發展壯大,2010年發展為全球性賽事——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International Contest of Applications in Nano/Micro Technology,簡稱iCAN),并被列為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由20多個國家的數萬名學生參加,比賽中所涌現出來的創新人才和創新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如潮好評,獲獎作品還被中央電視臺報道并受邀參加了中國科技周、德國漢諾威博覽會等系列主要科技活動,形成了一道亮麗的iCAN風景線。
在過去的5年里,該項賽事不僅在青年學子中產生了重要影響,激勵了大批國內外青年學子進行科技創新,而且為青年人的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平臺。比賽作品中產生的國內外發明專利達百余項,而且促成了近十個以比賽項目為基礎的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走向創業,其產品已經在新興行業嶄露頭角,如在上海世博會期間為湖北館提供創意的復旦復翔公司和為文博會的黑龍江金泰公司等。去年組委會專門為促進參賽作品的市場化搭建了平臺,啟動以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前后有10個參賽作品進入市場孵化,目前已經完成2~3個作品的市場優化設計并進入銷售環節。目前,比賽已經形成了良好的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創業的氛圍,由比賽獲獎作品集錦而發行的《奇思妙想的物聯網》一書,已經面市并且暢銷,在社會上形成了較大的影響。
中國總決賽盛況空前
為了響應2012年中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由北京大學、全球華人微納米分子系統學會、無錫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教育部質量工程項目——2012年中國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原美新杯中國MEMS傳感器應用大賽)——將于2012年10月在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隆重舉行。本賽事是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的總決賽,是面向大學生創新的年度科技競賽。競賽倡導科技創新創業服務社會、改善人類生活,引導和激勵高校學生勇于創新,發現和培養一批有作為、有潛力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促進和加強物聯網等高科技領域的產學研結合,推動物聯網相關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為高科技創新創業搭建交流平臺。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就業;創業;價值觀
中國夢,是所提出的重要指導思想和重要執政理念,具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重大的歷史意義。當代大學生,作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力量,如何在就業與創業過程中融入中國夢,值得高校教育者們研究和探討。就業與創業教育,是高等學校教育中重要的內容,也是大學生們走出象牙塔,邁向社會大舞臺重要的教育環節。由于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歷史性原因,高校就業與創業教育,尤其是價值觀的導向方面,起步晚,且沒有收到足夠的重視,出現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價值觀淡薄的現象,一部分大學生甚至存在價值觀不合理的情況。近年來,各大高校陸續加大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方面的課程與投入,立在爭取積極引導大學生的就業及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科學合理的價值觀。就業及創業價值觀,體現著大學生的思維活動和價值取向,并不是靜態的一成不變的存在,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價值觀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培養的,在逐漸發展的漫長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對大學生們進行啟發和引導。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里,將健康向上的價值觀灌輸給學生,利用集體教育的氛圍,引導學生形成積極良好的價值觀。筆者認為,高校應依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在就業與創業課程中融入價值觀教育的內容和理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就業與創業的教育元素,在大學生實踐活動中融入就業與創業價值觀的引導。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教育的核心是教師,尤其是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師,自身沒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念,沒有良好的作風和技能知識,無法滿足大學生對知識渴求的需要。筆者認為,高校應加大力度對就業及創業師資力量的培養,一方面,需在工作中培養人才;另一方面,需吸引和建立一支專業從事就業與創業工作的師資力量。現今由于師資力量的緊缺,相當一部分高校的就業課程由思想政治部或是其他專業的老師當擔,專業從事就業與創業課程的教師資源十分有限。作為就業創業價值觀教育工作者,所需要的素質包括正確的政治立場和觀點,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還要有專業的、廣博的創業知識和技能,以上幾種素質結合起來,結合教育工作者基本的教育技能,才能從事就業與創業教育工作。
二、結合中國夢的思想內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個人本位主義、功利性和誠信意識的缺失是當今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價值觀面臨的三大挑戰,如何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迫在眉睫。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理論知識的枯燥無味和灌輸式教育,學生們接收知識過于被動。中國夢以“夢想”的方式激勵大學生勇往直前,貼近實際,親切有力。中國夢的內涵力量的宣傳也使得大學生們明白,自身肩負著的歷史使命,感染著大學生們在就業和創業實踐中外化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歸根結底,中國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想,其本質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民族復興,使人民安居樂業,生活幸福。高校在教育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就業和創業不能僅停留在解決個人的就業問題和經濟效益上,而是要充分意識到就業和創業是自身精神追求與價值追求的表現。
三、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平臺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就業不是一句空話,創業更是需要大學生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技能。單純的依靠課堂上吸取的知識,在就業的實踐過程中只能是紙上談兵。要想成功的就業與創業,需要大學生們深入社會,把握現實動態,了解目前市場供需和形式,找準定位和方向。因此,在校期間,大學生們應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多參與社會實踐。在組織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尤其是在集體活動中,正確的協調好個人與集體,以及團隊成員之間的關系,感受集體力量帶來的榮譽和喜悅。同時,高校應鼓勵學生多參與社會志愿服務活動,支教助貧、社區服務、社會調研等社會活動都是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志愿實踐活動,能增強大學生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增強服務于奉獻意識,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共同進步,共筑中國夢。高校社團活動中也可設立與就業及創業相關的活動與賽事,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在校園小舞臺上模擬社會大舞臺,提供大學生接觸社會,鍛煉就業技能的平臺。社會是培育精英的大課堂,鼓勵學生走出去,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學習經驗,尋找差距,進一步提升就業及創業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生;社會資本;創業;影響
隨著我國對教育行業的重視,近幾年加大了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工作,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到了擴招的行列,這種條件下使得大學生的數量顯著提升,當他們在面對就業問題時就會手足無措。有些畢業生在國家的支持下勇敢的選擇了去創業。不過對于剛剛走進社會的在大學生來講,大多數畢業生在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資金、經驗等方面的嚴重不足。因此,本文以社會資本為切入點,社會資本的能夠有效的提升創業者在信息、資源以及機會方面的獲取,從而有效的提升了創業成功的可能性。
一、社會資本的特征
第一,公共物品。所謂公共物品,一旦形成,僅存在于兩個人及兩個人以上之間,它具有雙面性不能歸于私人物品。經濟物品可以是私人物品,也可是公共物品。
第二,嵌入網絡社會中。其作用不僅體現在對共同體的促進和維持上,也體現在 生產價值上。因此,其收益有很大的提高,社會資本雖然是其所有者,但是其達到的效果更具有社會性。
第三,外部結構性。外部結構資源構建往往決定社會資本量的大小。
第四,其中的互惠性。已達到互惠互利為本,社會資本的有效使用是其關系到網絡中的相關環節共同受益的關鍵。
第五,具有非短缺的可再生性。經濟資本可通過社會資本的再生產有效避免資源的短缺,然社會資本不具有經濟資本的短缺性。
二、大學生創業的影響,社會經濟
為緩解就業壓力,許多大學生開辟新的路徑,為間接避開緊張的就業局勢,大部分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顯然隨著大學生的劇增,是大學生畢業后就業困難的關鍵。為鼓勵現今大學生創業,政府部門不斷出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生創業,以及各高校也在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也為此建立了創業專項獎勵基金等保障措施,但成功比例不大,只有少數大學生勇于嘗試創業,因此大學生創業局勢仍不樂觀。
追究原因,縱使各高校已經有非常完備的創業教育體系,學校也在積極開展創業教育,也不能完全代表大學生創業的可行和有效,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和實踐經驗還是存在很大區別和距離的,實踐和理論并不能很好的銜接,因此大學生創業還是存在各種問題的。一是經濟方面,大學生創業能力有限,經驗不足,啟動資金短缺。二是政策方面,創業基金缺少可持續性發展,政策缺少監管機制及良好的運行機制,使很多大學生享受不到政策優惠,因此,大學生持續創業也得不到良好的幫助。大學生創業積極性受挫以及意識下降,總體來說還是許多相關政策跟不上,比如說政策不齊全、不配套和創業環境的不完善等,這些都是大學生創業中所暴露出來的創業發展問題。他們創業能力有限,經驗不足,缺少市場經驗、啟動資金、發展資金和創業指導,因此,大學生創業困難的原因基本還是來自他們自身。在社會調查中顯示,大學生創業沒有意識到社會資本的重要性,社會資本也沒有良好的運用,這也是大學生創業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社會資本一是可以通過網絡提供更多的創業機會,二是為創業的大學生提供需要的物質資源,因此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幾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培養大學生社會資本的重要性,是許多高校和創業指導部門沒有意識到的。為幫助大學生邁好創業的第一步,應該為創業者牽線搭橋,建立創業者的社會網絡關系。
三、大學生建立社會資本的方式
在家庭方面,大學生不但可以從親戚方面得到建立資本的幫助和資源,同時在父母方面也可得到人}關系建立社會資本。可靠有用的社會資本大多是來自于父母方面的。畢竟父母一生建立起來的社會資本關系還是相對可靠穩妥的,子女可以直接拿來用方便、簡單,比自己再去建立要省時省事的多。利用好親友的社會資本也能節省很多的精力的財力,他們的社會資本雖然沒有父母的直接。構成龐大的社會關系網絡,需利用好父母和親戚搭建好的社會資本,找好關鍵人。這一社會關系網絡的存在,對大學生創業有著更加積極的幫助作用,同時,對大學生確立以后的社會地位及關系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經人介紹的社會關系,在中國的社交中,會更加具有意義和可信度,為以后事情的成功率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在上學期間要積極的參加課外活動,為建立社會資本創建機會。要組建自身的關系網絡,可通過參加社團活動來擴大自己的交際圈,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以及社團活動給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和相互交流的舞臺,以接觸更多不同年齡、不同專業和不同地域的朋友和同學,社會資本就是通過這種關系圈建立的。為方便增加自身的社會關系流動,應同時積極參加校外實踐活動,接觸自身和學校之外的社會階層。通過與校外人員的結識,除了能更加深層次、多角度的了解社會,還能更好的擴大自己的人脈關系。在很多情況下對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會有很大幫助。為擴大自己的二度人脈,認識更多的人,其中社會關系網絡中比較關鍵的人都來源于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為穩固自己的社會資本,可通過遞進式擴大資本,比自己盲目拜訪擴大資本有用的多。
社會資本的擴建還有一種是屬于自身的,當然,除了學校和家庭中建立的社會資本。需要通過個人社交手段和公共關系能力來建立這種社會資本。想要有目的的與他人建立關系,需要掌握與陌生人溝通的技巧。掌握好這種社會本領還需要大學生自身的努力。對自身發展有用的社會網絡還需要逐步的去建立。
【參考文獻】
[1]杜藝中.社會資本界定與度量研究綜述[J].商業時代,2010(31):6-7.
[2]李幼平.西部高校大學生創業者的個體特征研究――基于模糊聚類分析[J].學術論壇,2011(6):212-216.
[3]劉沁玲.高校畢業生創業環境分析――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的相互作用與驅動[J].學術論壇,2008(8):180-184.
一、社會支持的內涵
從社會學學術上較為正式的定義,社會支持是指一定社會網絡運用一定的物質和精神手段對社會弱勢群體進行無償幫助的行為的總和。從社會支持的來源上看大體上可分為正式支持和非正式支持。正式的社會支持包括制定實施政策法規的國家政府單位以及社會其它組織、高校等,非正式的社會支持是指家庭、同事、朋友、老師等社會關系的支持。在以往的研究基礎上,按照支持主體的不同把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體系分為政府支持(財稅金融政策、商事制度、孵化平臺)、社會服務支持(信息提供、投資信托、創業文化氛圍)、學校支持(創業教育、產學研合作)和家庭個人支持(情感支持、資金積累)。政府支持、企業支持、學校支持屬于正式支持,家庭個人支持屬于非正式支持。
二、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發展現狀
在政府方面,葉映華認為,雖然放寬了大學生創業的市場準入條件,實行稅費減免、資金扶持和培訓指導服務等政策,但大部分在執行過程中無法落實。政府缺乏一套健全的支持創業的體制,特別是許多社會保障服務體系的配套政策門檻高、要求嚴、服務少、收費多。目前國家創業專項資金與小額貸款尚屬于資質,并不能完全解決大學生創業的資金問題。
在學校方面,我國的創業教育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創業教育的理念。王青山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單一,以入門知識為主,缺乏完備的教育體系和師資力量。創業教育重理論輕實踐,脫離了專業教育,不能發揮專業課老師對創業項目的指導,合理規避大學生創業的風險。
在社會服務方面,投資人缺乏好的創業項目,而大學生有好的創業項目卻找不到合作人,這種信息滯后甚至脫節現象已屢見不鮮。社會沒有提供諸如政策咨詢、創業融資、市場營銷等創業服務的民間非營利組織,盈利民間組織也不多。社會上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創業服務中介、一少部分的獵頭公司和各個創業網站,此類機構缺少完整的評估監督機制。
在家庭個人方面,中國父母一貫對孩子的期望是找到好工作,安穩生活。中國傳統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環境使中國大學生從小在創業意識、創業能力素質以及創業心理素質方面存在欠缺。隨著社會發展,中國的家庭結構從大家族式逐步轉變為“一家三口”的核心型家庭,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家庭這一非式社會支持功能的弱化,家庭在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上很難滿足大學生的創業需求了。
三、促進對大學生創業的社會支持體系建設
在政府支持方面,梅強認為,政府應拓寬融資渠道,設立國家創業資金,完善小額貸款政策,調動社會資源積極參與到大學生創業融資。設置創業保障制度,引導大學生了解并利用已有的創業優惠政策。把創業政策劃分為改善創業環境型、提高創業能力型、減少創業風險型三種類型,提出要通過完善服務內容、營造創業氛圍、完善社會保障等來減少創業風險。陳仲華指出政府應積極為大學生拓展實習單位, 鼓勵高校組織大學生參加實習,完善實習補貼政策,以豐富大學生的實踐經驗和技能。完善政府、高校和企業三方聯動機制,密切政府大學生創業服務機構同高校大學生創業指導部門、企業相關管理部門之間的聯系與合作。李炳論建議,政府應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資金融通體系,完善大學生創業小額信貸融資機制,設立大學生創業扶持基金,完善創業支持保障機制,提供創業激勵保障機制,建立健全創業服務體系的評價體系。
在學校支持方面,王青山強調,學校要加強創業教育的組織基礎建設,通過成立創業教育研究中心開展教育培新、科研實踐等任務。重視中小企業的創業教育,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創業實習的機會,將校內創業理論與校外的創業實踐結合起來。徐生林認為,大學生創業教育應該分層次進行,包括創業意識、創業通識、創業職業。只有明確了不同層次創業教育的培養目標,創業教育才能科學地進行。王荔指出,學校首先要完善師資結構,提高教師的創業教育素質。其次開設并完善創業教育課程。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把創業意識、組織管理、理財能力和溝通技巧等綜合素質的培養融合于教學過程。
在社會服務支持方面,梅強建議企業承擔起協助角色,捐助成立高校的創業中心,提供資金支持。主動參與到高校創業教育體系中去,提供實習機會和實踐基地給有志于創業的大學生,借助一定的社會網絡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支援等咨詢服務。陳仲華建議,新聞媒體可以針對一些創業政策作出詳細解讀,幫助大學生了解最新的創業政策。通過網絡平臺,邀請專家與大學生在線交流,有利于政府進一步了解大學生創業的需求情況。李娜認為要從社會輿論上支持創業者,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宣傳教育,改變大學生求穩的職業觀念,克服不敢創業、不會創業、不能創業的心理障礙。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積極創業、包容失敗的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