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一年級下冊美術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課是“造型表現”領域的一個內容,由于孩子們從小就喜歡在大樹底下玩耍、乘涼,因此,這個課題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可以為學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間。通過引導學生對各種情景進行豐富的聯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造型表現能力,使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滲透可持續發展的思想達到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課時:一課時
課型:造型表現
教學目標:
1、通過回憶、觀察,了解大樹的基本結構(樹根、樹干、樹枝、
樹杈、樹葉等)。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兒童畫創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引導學生初步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保護綠色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圍繞大樹的特點進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現
教學難點:畫面構思和組織
教學準備:彩色卡紙、水彩筆、油畫棒、圖片、兩面膠、剪刀、
課件音樂等
教學過程:
一、觀看視頻,導入課題
師:同學們,這個視頻講述了小鳥與誰的故事啊?
生:大樹
師:對啊,大樹不僅是小鳥的好朋友更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樹無處不在它永遠的活在我們的身邊。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大樹的故事》
二、
講授新課
1、了解大樹
師:同學們,你們都認識身邊的哪些大樹?
生各抒己見
師:同學們真是太厲害了,認識這么多種樹啊,那老師今天今天帶來的這些樹你們都認識嗎?
a.樹中的大胖子—波巴布樹—猴面包樹
為什么叫大胖子樹呢?為什么叫猴面包樹呢?
它的腰圍50多米,要40多個人手拉著手才能圍成一個圈。
它結的果子猴子和猩猩最愛吃
b.天然的吸塵器—泡桐樹
c.植物的活化石—銀杏樹
2億年前就出現一直存活到現在是最古老的樹種故稱為植物的活化石
2、
樹的結構:
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樹,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名字,但它們的身體組成部分都是一樣的。誰來說一說大樹的身體都是由那些部分組成的?
A.出示課件大樹的組成
編故事:
1.師:哎呀,同學們差點忘記告訴你們了,我要告訴你們一個秘密,你們知道嗎大樹它可喜歡熱鬧了,它們每時每刻都會發生好多有趣的故事呢!不信,你們瞧!
a蛇與小鳥(粘貼畫)
b放鳥窩(生拼貼)
c亂砍伐(放小鳥哭聲及圖片)
師:誰哭啦?生:小鳥師:咦,小鳥為什么哭啦?是啊,大樹不僅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也是動物的好朋友,人類的亂砍亂伐不僅破話了我們美好的家園就連小鳥的家也沒有了,所以我們要保護大自然。每年的3.12日是植樹節,到時候同學們一定要和家人及朋友一起去栽樹一起建設我們的家園。
學生發揮想象自由編故事:
師:這是老師帶來的大樹的故事,那你能不能也為咱們的大樹編個有趣的故事呢?
三、欣賞學生作品
師:同學們說的太精彩了,老師還帶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我們一起看看他們都畫了哪些有趣的故事。
四、課件欣賞(連帶講構圖)
師:同學們,大樹的故事說也說不完,只要咱們開動腦筋就能畫出更生動有趣的故事,想不想和他們的作品比一比,看誰畫的更有趣?
五、布置作業:
同學們是不是著急開始畫了呢,那就請同學們也編一編大樹的故事。
《美麗的鳥》教學設計
課
題
美麗的鳥
課
型
繪畫課
授課班級
一年級
授課時間
2017年4月22日
主講教師
何步亞
學校
中山西路小學
教學目標
觀察和表現小鳥,提高造型能力
能夠大膽的運用線條、色彩進行繪畫創作
形成熱愛大自然,熱愛美好的事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
畫一只或多只美麗的小鳥
教學難點
能夠理解鳥的結構。
教具準備
影視資料、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興趣導入
1、師:在講課之前,我請同學們聽幾段音頻,大家來猜一猜是誰發出的聲音,大家豎起小耳朵仔細聽哦,看誰能最先聽出答案。
生:老鷹、貓頭鷹、喜鵲…
2、師:看來大家都已經聽出來了,那么我們今天要學的就和它們有關——《美麗的鳥》
二、講授新課
1、師:請同學們欣賞圖中七彩的鳥兒們來回答我的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鳥么?為什么喜歡呢?
生:喜歡,因為鳥兒的羽毛很漂亮…因為鳥兒的歌聲很動聽…
2、師:那你們知道哪些關于鳥兒的知識呢?下面老師來考一考大家看誰能回答出來。
(1)世界上最大的鳥——鴕鳥
(2)世界上最小的鳥——蜂鳥
(3)世界上飛的最高的鳥——禿鷲
(4)世界上飛的最遠的鳥——海鷗
3、師:接下來我們來一起玩一個看圖猜謎的游戲。
(1)看圖猜鳥的部位:頭、身、翅
(2)看圖聯想概括鳥的身體各部位的形狀:鳥離不開球、蛋、扇
4、師:鳥的美麗還體現在華麗的“衣著”,觀察圖中這只翠鳥它身上都有哪些顏色呢?(提示:這只翠鳥頭頂的顏色和翅膀、尾巴上的顏色一樣嗎?它腹部的羽毛有變化嗎?如果你來畫你打算怎樣表現這只蜂鳥呢?
師生共同分析圖中翠鳥羽毛顏色的變化
5、師:仔細觀察以下圖片,你認為哪只鳥最漂亮,為什么?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從鳥的身體結構和羽毛顏色上分析。
6、觀察畫家筆下的鳥兒又是什么樣子的,什么地方最美。
三、學生完成作品
師:大自然中鳥兒應有盡有,他們羽毛的的顏色也是非常豐富,小朋友們你們能它們表現出來么?還可以為他們取個好聽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讓它到鳥林里做客。
要求:(1)畫出一只大鳥,盡量畫大些表現出鳥身上的一些細節。
(2)畫出多只小鳥,并配上背景圖案,具有故事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鳥兒,小鳥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要做的是保護他們,而不是傷害他們。讓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自然中。
作業設計
完成
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教學設計
課題
《我國古代
建筑藝術》
學習領域
欣賞.評述
課時
1
課時
教材
分析
本課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程,我國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
本課旨在引導學生關注我國的悠久歷史,初步了解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風格。
我國地大物博,是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從古至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我國遺存了許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風格的古代建筑。教材從大氣磅礴的故宮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欣賞的眼光去了解我國古代建筑。并把我國古代建筑劃分為宮殿、廟宇、園林、民居等類型。教師應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去重點欣賞、分析中國古代建筑典型作品,讓學生初步掌握外觀造型、結構、布局、色彩等欣賞要領。
學情
分析
六年級學生是《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的第三個學段的第二年。此階段的學生自我表現的意識基本形成,主觀意識比較前兩個階段有明顯的加強。
根據此班級的學生善于表達,動手動腦能力比較強,遵循班級的性格特點,并按照課標要求的遵循視覺性,實踐性、人文性、愉悅性四個原則設計此課。
教學
目標
1、初步了解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外觀、結構、布局、色彩、及各自不同風格特點、品味古代建筑的美,從而能用簡單的美術語言對所欣賞的古代建筑建筑進行賞析、評述。
2、運用收集、整理資料的方法,采用討論、比較等方式參與探究性學習、更新美術觀念。
3、通過欣賞、了解我國古代建筑等藝術風格,品味古代建筑的美,提高藝術欣賞水平,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
欣賞我國古代建筑的外觀、結構、布局、色彩及類別。
教學難點
認識和評述我國古代建筑的藝術風格。
教學準備
師:收集資料包括文字和照片,PPT,學案一、二
生:收集資料包括文字和照片,PPT,橡皮,鉛筆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環節
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很多輝煌的成就,建筑就是其中的一項。它和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并稱世界三大建筑。今天我們就開啟中國古代建筑的大門,去感受我國古代建筑的魅力。板書(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視覺感受中國五千年的輝煌成就。與歐洲歐洲建筑、伊斯蘭建筑并稱世界三大建筑。
通過幻燈片的變化,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發展階
段
(一)類別
我國古代建筑分為六大派別分別是宮殿、壇廟、塔、園林、民居、寺廟。
同學們打開書P39-P41頁,快速的瀏覽建筑類別、概念、代表建筑,完成學案一。
(二)課前我們班還分配成四個小組,每組選擇一類建筑。
進行分析,并做了PPT。讓我們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
(三)我國古代建筑藝術成就非凡。
今天我就按照從外到內,從大到小的的方法。以故宮里太和殿為例,深入分析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首先,外觀造型.與現代的建筑不同,我國古代建筑的外觀造型分為哪幾個部分?
屋身正面多為開敞的門扉;
臺基常以白石雕刻而成,配以欄桿和臺階。
屋頂的樣式有多種:懸山、歇山、單檐廡顛、重檐廡顛、硬山。按照他的等級從低到高就可以這么劃分。太和殿運用了哪一種屋頂呀。
剛剛我們是從外,對外觀造型進行分析。下面我們該到建筑內部-建筑結構。
為什么中國古代建筑有“房倒屋不塌”之說?(視頻)
我們請同學們在書中找找什么是斗拱。
像這種結構采用的方法叫做榫卯結構,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他沒有一個釘子但是把建筑物固定的非常結實,能夠抵抗地震等災害,太和殿已經有了600多年的歷史了,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按照從外到內的順序我們了解了外觀造型,建筑結構。下面我們按照從大到小的順序了解群體結構。
群體布局:我國古代建筑如宮殿、廟宇、住宅等,都是單個建筑物組成的群體。一般都以院子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規模較大的建筑則由若干個院子組成,在中軸線上布置主要建筑物,兩側次要建筑物多作對稱的布局。
你知道的群體布局有哪些?師:看出你們是真預習了。
我國古代建筑還融入了我國工藝美術及繪畫、雕刻、書法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你能找得到么?同學們討論下。
他們的學名分別叫做匾額、楹聯、欞格、蹲脊獸
宮殿廟宇建筑在用色上,往往采用黃色琉璃瓦、朱紅色屋身,檐下以藍綠色中略施金粉的彩畫,襯以潔白的石雕臺基。
我們剛剛根據按照從外到內,外觀造型.建筑結構.從大到小的順序群體布局,裝飾色彩深入分析學習了我國古代建筑里的宮殿類里的太和殿。
在外觀造型中,屋頂是重點,建筑結構中承重和維護分離,斗拱是知識點。群體布局,主要掌握對稱性。裝飾色彩中提到了匾額、楹聯、欞格、蹲脊獸關鍵字。
通過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按照我們剛才從內到外,從大到小的方法,你能不能按照外觀造型,建筑結構,群體布局、裝飾色彩的方法,根據學案二中的內容,完善你課前的預習。
學生根據書上的內容完成學案一的教學內容,宮殿:我國古代祭祀祖先和神靈的宗教禮制建筑。
塔,
園林,寺廟,居,宮殿
學生代表分別做匯報
園林類—網師園,網師園為典型的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
塔類-小雁塔與大雁塔東西相向,是唐代京師長安保留至今的兩處重要地標。
壇-天壇-祈年殿
民居-宏村
欣賞視頻,按照從外到內,從大到小的的方法。分析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生:屋頂、屋身、臺基
太和殿就是運用了重檐廡殿。
學生們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看法。
斗拱是我國古代建筑所特有的構件,在立柱和橫梁交接處,從柱頂上的一層一層探出呈弓形的承重結構叫做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做斗,兩者合成斗拱。一方面起著承重作用,一方面還起著裝飾作用。
理解榫卯結構,在大的地質災害中仍然可以躲避。
視頻變換讓學生理解對稱的關系。理解中心為對稱軸,兩面建筑物對稱的關系
北京故宮、北京四合院。
太和殿-書法,繪畫,欞格-雕刻,上的蹲脊獸(共有10個)表示中國工藝美術。
視覺效果激發學生的注意力
總結外觀造型.建筑結構.群體布局,裝飾色彩。
加深屋頂,承重和維護分離,斗拱,群體布局,對稱性。強調匾額、楹聯、欞格、蹲脊獸關鍵字。
學生總結這節課的主要內容。
學生分析總結
學生完善課前的預習
此環節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
。
預習不再是簡單的看看書,了解書中的內容,而是讓學生們收集資料包括文字和照片,制作幻燈片。一方面鍛煉了學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發揮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視頻,喚起學生的注意力。
運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現代建筑與古代建筑的不同。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們從視覺的角度分析屋頂的不同樣式,為了考察學生們的學習成果,運用太和殿-重檐廡殿作為測試。
,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設問,讓學生找答案,最后通過視頻解疑答惑,運用了多樣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結榫卯結構,是我國人民智慧的結晶,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和民族自豪感。
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更有效的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方法。
此環節的設計拓展學生的知識量。有利于學生的知識儲備。
這個環節的設計培養學生相互合作的同時給學生普及知識。
醒目的ppt幫學生記住太和殿的裝飾色彩。
總結加深
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此課,加深他們的印象。
從人文性和技巧性兩個方面幫助學生鞏固已感知的知識,鞏固幫助自己表達的技巧。
三、評價階段
誰來分享下你們的建筑類別。
學生總結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總結知識。
四、拓展階段
中國古代建筑藝術像一部部石刻的史書,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老師希望大家再去旅游的時候可以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欣賞分析中國古代建筑。
激發起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讓學生再去旅游的時候可以用到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欣賞分析中國古代建筑。
通過總結,培養學生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希望學生能把美術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板書設計
《我國古代建筑藝術》
外觀造型,建筑結構,群體布局,裝飾色彩
天津市基礎教育“十二五”教育科研規劃重點課題
《小學美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
我設計的自行車
》教學設計
教師姓名:趙虹虹
教師單位:天津市
東麗區
民生學校
教材版本:人(教)版
三
年級小學美術教材第
下
冊第
15
課
課題
《小學美術自主探究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課時
1
課時
教材
分析
本課是三年級下冊第十四課的教學內容,本課屬于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的領域,課時一節課。
橫向來看,在“設計.應用”領域,是繼《金色的浮雕》后進一步了解“物以致用”的設計思想,并運用設計和工藝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進行有目的的創意、設計活動,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造型.表現”領域認識,有利于學生理解形狀、色彩、空間、質感等基本造型要素的銜接,有利于激發想像力和創新意識。
縱向來看,有利于提高對生活物品和自己周邊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激發美化生活的愿望。
教學
目標
教學目標:通過欣賞各種形象加以聯想而創作的造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組合造型有一些了解。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的表現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過程方法:讓學生通過欣賞,思考,討論的方法,設計出有心意的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發現美,表現美,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點
通過欣賞各種形象加以聯想而創作的造
型的作品。引導學生對組合造型有一些了解。
教學難點
根據自己的想象,同時模仿運用大師的表現方法和臉譜的變現特點,設計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學準備
師:范畫、圖片,PPT
生:水彩筆,彩紙,鉛筆,橡皮
教學流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導入環節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節新課,第十四課《變化無窮的形象》(板書)
我本著寓學于樂的宗旨,此環節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游戲1:
看一看,想一想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一幅圖畫,大家欣賞這幅圖畫并思考3個問題:
a.物體本身是什么?b.物體變成了什么?c.用什么方法變幻
學生回答
下面我們通過視頻來看看它演變的過程。
通過問題的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帶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為下面的學習起到了一個鋪墊。
多媒體的演示這個魚形的臺燈如何轉變成最后魚形,加深學生的印象。
多媒體的教學,學生可以簡單明了的了解組合造型的過程,掌握這一課的重點。適合邊遠學校的教學,符合學情特點。
一、發展階段
游戲2:拼一拼,做一做
老師在桌子上的每個信封里給大家準備了一個基本的圖形和一些部件,大家把這些圖形拼一拼,看看這些圖形通過組合造型可以變成了什么?
教師總結:這些基本圖形經過組合拼貼,鞋子-船,氣球-花,梳子-人物,半圓-烏龜,雨傘-人物,菠蘿-精靈,鉛筆-火箭,掃把倒了個-吹笛子的少年,其實這些圖形不僅局限于這些創意,只要大家勤思考多動腦就可以出現很多有趣的形象。
下面我們來深入研究下組合造型在人物形象中如何運用,大家打開書第21頁,先來看看左上圖眼睛用方形代替。鼻用一串的小花組成。嘴巴在一個粘貼上面畫了個嘴。我們是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東西來代替鼻子啊。我用鉛筆變成的火箭來表示鼻子,用半圓形當眼睛,右下圖眉毛用了云,我把梳子放在這當眉毛。
我們一起總結下,組合造型在人物面部進行變化可以對人物的臉型,五官,發式進行變化外,我們還可以對人物面部裝飾進行變化,欣賞京劇臉譜。九頭鳥和青蛙裝飾大家一眼可以看出來,大家看看于亮的臉譜八卦圖,值得注意的是鼻子和嘴巴已經完全變形了,但是顏色和形體的完美結合,既生動又漂亮。
游戲3、說一說,猜一猜
大家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啊?窗簾,地板,壁爐,我們第一感覺這畫的是哪啊?其實這個是一個奇特的臉。這幅作品是著名的繪畫大師達利的作品。下面老師給大家演示下老師設計的臉,大家注意構圖,上留天下留地,左右留墻壁。老師運用了平時吃的食物,大家還可以運用家電,或者植物等等。。。這里著重講一下刮畫紙,大家在起好形的情況下,可以隨意的刮出底色,可以用老師發的筆,為了減少時間,也可以用尺子寬面的材質。
三、學生
作業,教師輔導
四、點評分析、課后拓展
游戲四、比一比,畫一畫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課程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2117(2014)16-0-01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要充分考慮信息技術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開發并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網絡學習資源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絡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性的學習資源,每個學習者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工作。我校在開發網絡課程資源時,利用網絡資源輔助教學方面也進行了一些嘗試。下面是我校在開發小學數學自主性學習網絡課程過程中的主要做法。
1 通過信息技術與教學設計整合,探索網絡課程開發的方法
1.1 召開大會,全體總動員
學校召開了全體教師大會,成立了由全體數學、美術、微機教師組成的網絡課程開發課題組,初步確定課題進展及人員分工。本次動員會,統一了認識,讓所有課題相關人員對本階段的研究做到心中有數,為順利有序地開展小學數學網絡課程的開發做好了鋪墊。
1.2 集體教研,重溫新課標
課程標準是教學的依據、指南,網絡課程的開發也不能偏離這個大方向。為了使我校網絡課程的開發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課題組全體成員再一次認真研讀了2011年修訂的新課程標準。
1.3 校本培訓,熟悉新平臺
學校組織全體課題組成員進行了學校網絡平臺的認識與應用培訓。培訓期間,教師們認真聆聽,詳細記錄,不僅熟悉了學校的網絡平臺,同時,對課程資源的內涵有了更深切的體會。
1.4 打造平臺,分工又合作
明確了研究任務后,課題組成員根據自己的專長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學校課件開發小組承擔了課件制作任務,其他教師也分別承擔了教學設計任務、課堂實錄工作和試題精選任務。課題組分工明確,層層負責,落實責任。同時,為了保證課程資源的質量,課題組打造各種平臺,QQ群、教師博客、碰頭會……大家借助各種平臺互通各自的研究進展情況,交流體會,探討一些帶共性的問題,形成研究的合力。
2 利用網絡平臺的優勢,開發出一批實用的網絡課程資源
網絡課程資源高度的多樣性和共享性,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根據需要、能力和興趣,選擇不同的難度水平進行探索。網絡課程資源上的學習內容能夠被評價、被修改和再生產,允許教師和學生用多種先進的信息處理方式對它進行運用和再創造。
例如,我校已完成開發的網絡課程: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找規律》。第一課是《圖形的排列規律》的框架結構,我校課題組是這樣設計的:
這一課的框架分為八個部分:第一部分,教材分析;第二部分,學情分析;第三部分,教學目標。這三部分都是由PPT文件構成的,它結合新課程標準,認真分析了教材的結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三維目標,指出了本課的重難點。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包括兩個部分:課件和教案。課件包括由我校課題組成員制作的交互性、實用性非常好的Flash文件,這個課件既適合教師上課時教學使用,也適合學生課下做練習使用。教案包含兩個word文檔,一個是按省統一模板設計的比較簡練的教案,一個是實際授課時使用的比較詳盡的教案。
第五部分,試題練習包含兩個部分:小試身手和試題精選,都是由Word文檔構成的。“小試身手”適合教師課堂上教授完新課進行鞏固練習用;“試題精選”適合測驗。這兩種練習都有三套題,可以教師教學用,也可以學生練習用,師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選用。
第六部分,探究活動包括“動腦筋”和“探究與思考”兩部分,是由兩個PPT文件構成的。“動腦筋”是一道思考題,可用于學生掌握了一般圖形的排列規律后的拔高訓練;“探究與思考”是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使用,也可以作為課后拓展實踐作業使用。
第七部分,擴展資料包含幾張有規律排列圖形的圖片供學生欣賞,還有數學小故事和相關的數學動畫,讓學生通過欣賞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存在和應用。
第八部分,教學實錄包含一個rmvb格式的文件,它是我校課題組教師用自己所開發的網絡課程所上的這一課的視頻資料。
我校網絡課程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新課改理念,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讓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根據確定的學習主題自主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析、歸納、概括,這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獲取及處理的能力。
通過小學數學自主性學習網絡課程資源的開發,學生能夠在網絡和資源庫上獲得所需的課程內容和學習資源,并融入學習之中,從而讓網絡學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
(山東省東營市勝利孤島第一小學,山東 東營 25723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