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

        第1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今年5月,山醫大一院骨科主任韓樹峰主任醫師、骨盆創傷專家徐彬主任醫師、盧向東主任醫師帶領小組成員,歷時十個小時,經過3次術中變換和4個手術切口的努力后,成功完成一例復雜骨盆骨折伴隨復雜髖臼骨折的復位及固定手術。這一手術的成功實施,3D打印技術功不可沒。

        患者是一位32歲的年輕男性,因為車禍外傷導致全身多處損傷,由于病情危重由當地醫院轉入山醫大一院重癥醫學科接受治療。入院時明確診斷為:急性的顱腦損傷、腦震蕩;急性閉合性的胸部損傷、右側肋骨骨折、右側氣胸皮下氣腫;急性閉合性的腹部損傷、肝包膜下血腫、腰大肌血腫;腰2-5左側的橫突骨折;骨盆多發骨折(右側髖臼及髂骨骨折、左側恥骨上支骨折、左側骶髂關節分離),且并發低蛋白血癥、凝血功能障礙、糖尿病等疾病。經過重癥醫學科3個星期的治療后,病情平穩,轉入骨科接受進一步治療。

        骨盆結構堅固,患者是由于車禍時強大外力才導致骨盆骨折伴隨髖臼骨折。髖臼骨折是骨盆骨折的一種類型,由于髖臼的解剖位置深,周圍有豐富的肌肉韌帶等軟組織包繞,骨折時由于外力作用同時伴隨其他組織的嚴重損傷,傷情復雜,是創傷骨科最復雜、手術難度最高的一類損傷。其次,髖臼骨折屬于關節內的骨折,處理要求盡量達到解剖復位,恢復髖關節的關節功能,否則將后遺關節功能障礙,甚至關節功能完全喪失,所以切開復位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

        當骨科韓樹峰、徐彬和盧向東3位主任醫師見到患者時,他雖然經過重癥醫學科3個星期的治療后沒有生命危險了,可還是面色蒼白,所有醫護人員都能明顯感受到患者由于骨盆多發陳舊性骨折而遭受的痛苦。

        雖然患者髖臼骨折移位明顯,手術難度極大,但3位專家考慮到患者為年輕男性,經過全科討論后,決定采用目前最先進的3D打印技術,復制骨盆骨折的形態,可以更加立體直觀地觀察骨折移位的情況,并詳細地制定了手術方案,包括術中的、切口的選擇、鋼板的長度以及放置的位置等,為患者的精確化手術治療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手術由韓樹峰全程指導,徐彬和盧向東親自手術,歷時十個小時,成功完成。目前患者恢復良好,臉上露出久違的微笑。

        提取患者的醫學影像(如CT)數據,在計算機上三維重建,將抽象的數據和圖像通過3D打印成為可以拿在手里的實體,來幫助醫生清楚病灶處錯綜復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骨頭、神經、血管的位置,以便使手g更精準、更完美,這已經不是神話了。

        第2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專家簡介

        戴尅戎教授:骨科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終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上海市關節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骨與關節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數字醫學臨床轉化工程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生命醫學學部主任

        張強: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血管外科主任、主任醫師,知名涉外醫療專家

        楊震: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醫務處副處長,外科副主任醫師

        張峻:上海市第九人民醫院政工部副主任、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關于電視劇《心術》

        該劇講述了以霍思邈為主人公的某大醫院神經外科幾位醫護人員的一段喜怒哀樂。這些醫生和護士們的醫術和醫德在醫院里成長著,維護著醫界的“仁心仁術”。

        該劇編劇六六曾經說:“我可以和媒體,和你們一起罵醫生。這種選擇,對我而言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很能吸引眼球。要知道,這世界上,最容易一炮而紅的事,就是某某門事件。揭黑幕,爆冷……其結果是,我們越發懷疑這世界的真誠,我們越發不能將自己的手,交付于他人手心。”

        醫療專業群體看《心術》:

        中國健康教育中心、衛生部新聞宣傳中心主任毛群安在微博上呼吁:心術是一部藝術作品,希望公眾通過觀看電視劇,更深入地理解醫學的局限性、醫務人員的辛苦。

        而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變態反應科主任醫師尹佳則感覺片中的主人公們“就像毎天一起工作的兄弟姐妹們,沒有假大空的語言,毎人都有點小缺點,但骨子里都有醫者的善良與傲骨,尤其喜歡二師兄和美小護之間的調侃……”

        甚至還有些醫學生感嘆,《心術》是個好的文藝作品,但或許對于他們這些在讀的醫學生來說有點殘酷……

        大眾觀劇感受:

        邵震AHTV:這個地方,見證了生命的堅韌與脆弱,詮釋了人性的善良與邪惡,演繹了人間的殘酷與溫暖,連接了人生的誕辰與消亡。讀懂這個地方,理解這群人,我們會更加珍惜生命、感恩生活、熱愛當下!

        奧卡姆剃刀:經常有人會說“這世道誰都不容易”,但醫生門檻高,卻少有尊嚴,是真的不容易。

        陌上吹花: 醫患矛盾尖銳有媒體的過錯,輿論的導向性太明顯了,無限放大醫患糾紛。不過昨天我說這話的時候,媽媽說你是沒經常去醫院,沒見過醫院的黑——我想,哪個行業都有丑陋的一面,但是總有一群人還是正直地守著一個職業信念的吧……

        發條女:劇中有形形的患者,有寒心有背叛,有理解有對峙,有熱血有冰冷,有類似“縫”事件的糾紛,有通常被“都市劇”忽略掉但很常見的窮苦的病人。不全是美好,很真實的感覺。

        《心術》旁白: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群人,天天面對著各類復雜極端的事件,既身處天堂,又直面地獄……(配圖)

        大眾醫學:醫學專業人士通常是如何看待電視劇中描寫醫務人員或醫院等涉及專業的場景和故事的?

        戴尅戎

        在我印象中,通常電視劇中出現醫務工作者的畫面,總是顯得很嚴肅冷漠,好像刻意拉開了與病患及其家屬之間的距離,而幾乎沒有任何關愛和情感上的交流。我希望以醫務工作者為題材的文藝作品更貼近實際,里面的醫生更接近普通的醫務人員,就如同我們和患者日常的溝通交流一樣真實自然。

        張強

        這次《心術》比起以前的電視劇,感覺真實許多。對于劇中白大褂是不是太雪白挺括存在的爭議,我倒是覺得白大褂事關尊嚴,也反應了醫生的生存狀態。在我經歷的國外以及國內涉外醫療環境中,醫生們的白大褂大多筆挺。而我所在醫院的白大褂則模仿德國醫院,其立領的設計別具風格,也很挺括。是否擁有一件合身、剪裁得當的白大褂,其實也是醫生形象和生存環境的體現。尤其是影視作品高于生活,出于視覺效果的呈現,讓大眾看到的是醫生們身著更光鮮貼身的白大褂。盡管這可能和國內一些醫院現狀有差異,但也不能以不符合醫療常規而一棍子打死。

        楊震

        個人感覺《心術》這樣的電視劇還是比較能夠反映醫護人員的真實生活的。至少沒有出現某劇“抽200cc血送檢驗科”這樣比較明顯有悖醫療常規的紕漏,說明《心術》的主創人員還是用心在還原細節的。

        而在該劇開播之前受劇組邀請觀看樣片試映時,便聽在場同行擔心劇中部分醫護人員之間過于隨便的溝通細節會有損醫護人員形象。但我倒是覺得,如果沒有其他外力作用的話,僅靠一部影視作品并不一定讓人對醫護人員這個群體好感陡增或立減。常看國外電視劇的觀眾會發現,如《實習醫生格蕾》這樣的知名影視劇中,醫生和護士之間也有很多類似的輕松調侃,但絕對不至于嚴重到惡化醫患關系的地步,也不妨礙其成為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過若干年,回過頭來看,無論是醫鬧、紅包爭議還是手術糾紛,出現在劇中的醫院真實場景也是這個時代的一種記憶,令研究醫學史的人可以獲得更多較為直觀的認識。從這個意義來看,《心術》可以算是國內一部比較成功的影視作品。

        《心術》片段:身為外科高手的大師兄,每天救治病人無數,但面對自己身患重病的,卻無能為力,他只能伴隨愛女開心走完剩下的每一天……

        大眾醫學:為什么有時候患者傾家蕩產花了錢也看不好病,有那么多看不好的病,是因為醫生沒有盡力或不負責么?

        第3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家住蘇北高郵市的103歲老人黎洪源,患糖尿病足,傷口反復潰爛,流膿不止,4年來一直求醫治療,卻不能愈合。近日,經南京81醫院精心治療,這位百歲老人保住了“差一點被鋸掉的”左小腿,又重新站立行走。

        4年前,103歲高齡的黎老漢行走時不小心碰破了左腳大拇趾一點兒皮,在村衛生室和鄉醫院換藥一個多月也沒好,細心的鄉醫院醫生為黎老查了個空腹血糖,結果竟然高達12mmol/L(正常為6.1mmol/L以下)。后來,黎老漢到高郵市醫院就診,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一直口服“萬蘇平”降糖治療,10天半個月去市醫院監測一次血糖,結果是或高或低;左腳趾破潰處隔三岔五到村衛生室換藥一次,創面卻越爛越深。

        去年底,在南京工作的兒子、孫子回家探親,發現老人左下肢腫脹,左足拇趾發黑,經常流出膿水,散發陣陣惡臭,有時還發低燒,原本還算硬郎的身子骨竟然倒下了。兒孫們立即帶著黎老漢到當地醫院和省里多家醫院內分泌科、骨科就診,醫生們都建議老人截肢保命,兒孫們和黎老漢都未應允。

        后經病友介紹,黎老漢來到南京81醫院內分泌科門診。接診的彭曉韌副主任醫師熱情地接待了老人,查看了老人以往的檢查資料,并為老人做了初步查體,以“2型糖尿病;糖尿病足”將老人收住入院。

        黎老漢住院后的病情及查體、實驗室、超聲和影像學等檢查,讓主診的彭主任和床位醫生都吃了一驚:老人一進院就發燒39度以上;體檢發現老人的左小腿腫著,皮膚發紅,足背腫的跟饅頭似的,一按一個“坑”;大拇趾皮膚發黑,破潰,稍一用力按壓就見膿水流出,腥臭無比。更糟糕的是,超聲檢查和磁共振檢查顯示黎老的下肢動脈嚴重狹窄,靜脈迂曲回流受阻,皮下組織明顯水腫;足趾化膿感染,血沉增快至64mm/H(正常為15mm/H),創面膿液培養為陰溝腸桿菌、屎腸球菌等多種細菌生長,病情危重。彭主任當機立斷,給老人使用敏感抗生素,以控制創面感染;皮下注射地特胰島素以降低血糖;靜脈滴注硫鋅酸以抗氧化應激治療;給予丹參等改善微循環;并親自去請骨科專家為老人左足拇趾壞疽傷口開放引流,去除壞死趾骨。經過1周的治療,老人體溫恢復正常,血糖被控制在7~8mmol/L,血沉下降至24mm/H。2周后創面培養顯示無菌生長。又經過提升血液蛋白、小劑量利尿劑等調理,老人的小腿水腫完全消退。

        老人的治療初戰告捷。但彭主任深知,糖尿病雖被控制,但糖尿病足卻是下一步治療的難點。長期的糖尿病神經病變引起的末梢神經感覺障礙及植物神經損害,下肢血管病變-動脈硬化引起的周圍小動脈閉塞和皮膚微血管病變,以及細菌感染所導致的足部疼痛、足部潰瘍及足壞疽等病變,才是下一步的治療難題。傳統的藥物治、血管搭橋以及介入治療的遠期效果不盡人意,尤其是下肢動脈流出道閉塞,造成足部潰瘍和壞疽,就是截肢后仍然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彭主任最終決定采用干細胞移植來治療黎老的糖尿病足,主要的根據是干細胞移植后可以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等多種細胞,從而促進患處血管再生,潰瘍愈合;同時,她還查閱到與自體干細胞移植相比,臍血干細胞來源豐富,方法簡單,能有效地增加患者血流,促進潰瘍愈合的治療文獻。于是,在得到病人與病人親屬同意和醫院相關部門批準之后,彭主任成功為老人做了“臍帶間充質干細胞移植”。奇跡終于出現,彩超檢查發現患者左下肢血流顯像顯著豐富,換藥時左足壞疽創面可見新鮮肉芽生長,觸碰后滲血。隨著時間的推移,黎老漢左足拇趾創面肉芽部分覆蓋骨關節面,左足創口基本愈合。更可喜的是,老人在家人的攙扶之下可以下地行走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發癥中致殘率極高的疾病,大約有60%的非創傷性截肢由糖尿病足引起。糖尿病足還會使大約60%的病人因此而延長住院時間,并且還有可能使40%~60%的病人因此而死亡。近年來,國內外在干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方面開展了大量的基礎研究,并逐漸應用到臨床。移植后,病人的臨床癥狀及客觀指標均得到了明顯改善,但遠期效果還有待于觀察。

        彭主任特別強調,對于血糖控制不好者,有惡性疾病或疑有腫瘤者,或嚴重心、肝、腎、肺功能不全者,或不能耐受干細胞移植術者,一定不要勉強進行干細胞移植治療。干細胞移植要嚴格無菌操作,移植的肢體要嚴格消毒,有潰瘍足趾要用雙氧水反復沖洗,鋪無菌巾單,將臍血間充質干細胞懸液分多點注射到病變下肢,每點約0.3ml~0.5ml,各點間距約3cmX3cm,肌肉豐富的部位可分層注射。

        第4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關鍵字】 健康體檢;健康素質

        健康體檢是對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和康復的一個重要手段,可從中反映某地區居民的身體素質[1]。蘇州市民的整體健康狀況如何?至今尚無文獻報道。對此我院于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對蘇州機關工作人員、學校教職員工、社區居民、工廠工人等825個企事業單位111648人次進行了較全面的體格檢查,現將體檢結果作一分析如下,并提出相應的預防保健建議。

        1資料與方法

        1.1體檢對象

        4年參加體檢的人群涵蓋了蘇州825個單位111648人次。

        1.2體檢方法

        體檢統一采用常規體檢方法,由各專科醫生按表列項目結合詢問病史依次逐項進行,表內應查各項無遺漏。

        1.3體檢項目

        內科、外科、五官科的物理檢查;輔助檢查為腹部B超、心電圖、胸部X線攝片;生化檢查包括血脂、血糖、血尿酸及肝腎功能。根據具體需要增減檢查項目,并由專科醫師寫出檢查結論。

        1.4診斷標準

        高血壓:根據《2005年高血壓防治指南》標準,即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血脂異常:根據《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標準,即血清總膽固醇>5.1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3.37mmol/L,或甘油三酯>1.70mmol/L; 血糖異常:根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 年版)》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6.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和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 脂肪肝、膽囊炎及膽囊息肉由超聲科醫師檢查診斷;心電圖診斷由心電圖室專職醫師檢查診斷。

        2體檢結果

        2.1體檢對象的基本情況

        表1全部體檢年齡段異常分布表

        年齡段 正常人數 所占比例(%) 異常人數 所占比例(%) 總人數

        ≤25歲 5819 5.21 6646 5.95 12465

        26-30歲 4450 3.99 10040 8.99 14490

        31-35歲 3189 2.86 8716 7.81 11905

        36-40歲 2830 2.53 9127 8.17 11957

        41-45歲 2741 2.46 10113 9.06 12854

        46-50歲 2080 1.86 8776 7.86 10856

        51-55歲 1011 0.91 7391 6.72 8402

        56-60歲 361 0.32 6019 5.39 6380

        >60歲 392 0.35 18286 16.38 18678

        由表1可知,4年體檢職工的年齡分布無統計學差異(P>0.05)。隨著年齡增長,健康異常人數隨之增加,60歲以上非健康人群顯著增加。

        2.2疾病系統異常分布

        檢查出疾病中,以心血管系統最多,占各類疾病的25.06%。其次是消化系統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分別占18.82%和18.56%,再次是呼吸系統疾病、眼科疾病、耳鼻喉系統疾病、普外科系統疾病、骨科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和血液系統疾病,發病率分別為10.34%、9.05%、4.09%、3.53%、3.14%、2.54%和0.95%(見表2)。其中,心血管系統疾病和血液系統疾病患病人數逐年增加趨勢,耳鼻喉科系統異常數逐年減少。尤其是心血管系統疾病,患病人數最多,增加速度較快。

        表2疾病系統異常分布表

        疾病系統 2007 2008 2009 2010 總異常數 %

        異常數 % 異常數 % 異常數 % 異常數 %

        心血管系統 15335 22.16 22638 23.76 28188 25.98 25292 27.51 91453 25.06

        消化系統 13322 19.25 18285 19.19 19362 17.85 17724 19.28 68693 18.82

        泌尿系統 14409 20.82 17701 18.58 18060 16.65 17565 19.11 67735 18.56

        呼吸系統 6922 10.00 9798 10.29 10733 9.89 10287 11.19 37740 10.34

        眼科系統 6760 9.77 8616 9.04 10215 9.42 7440 8.09 33031 9.05

        耳鼻喉科系統 4138 5.98 4563 4.79 3571 3.29 2643 2.87 14915 4.09

        普外科系統 3227 4.66 4967 5.21 3440 3.17 1235 1.34 12869 3.53

        骨科系統 975 1.41 1631 1.71 6737 6.21 2117 2.30 11460 3.14

        內分泌系統 1585 2.29 2122 2.23 2774 2.56 2796 3.04 9277 2.54

        血液系統 478 0.69 846 0.89 1112 1.02 1017 1.11 3453 0.95

        2.3前八位異常情況

        居前三的異常項目是尿常規改變、血脂異常、兩肺紋理增多,明顯高于其它異常項目。具體前八位異常情況見表3。此外,兩肺紋理增多的病人逐年增加,血脂異常病人也有明顯增加。

        表3前八位異常排序表

        異常名稱 2007 2008 2009 2010 總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尿常規改變 8425 36.52 11403 35.79 11357 39.25 10793 38.86 41978 37.60

        血脂異常 6624 28.71 9231 28.97 11649 40.06 10837 39.02 38341 34.34

        兩肺紋理增多 6092 26.41 8687 27.26 9236 31.92 9237 33.26 33252 29.78

        脂肪肝 3293 14.27 4044 12.69 4543 15.70 4250 15.30 16130 14.45

        高血壓 2602 11.28 3543 11.12 3765 13.01 3128 11.26 13038 11.68

        白內障 1861 8.07 2851 8.95 3867 13.36 3172 11.42 11751 10.53

        眼底動脈硬化 2427 10.52 2542 7.98 3251 11.24 1747 6.02 9976 8.94

        肝囊腫 1861 8.07 2288 7.18 1828 6.14 2291 8.25 8268 7.41

        2.4心血管系統異常情況

        心血管系統異常疾病種類最為復雜,但異常人數尤為突出的是血脂異常和高血壓(見表4)。LDL膽固醇增高患者逐年快速增加。其他異常情況為心律失常 ,ST-T段改變等,患病率在3%以下。

        表4心血管系統突出異常情況表

        異常名稱 2007 2008 2009 2010 總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人數 %

        LDL膽固醇增高 2124 9.21 3678 11.54 5160 17.83 5295 19.05 16257 14.56

        高血壓 2602 11.28 3543 11.12 3765 13.01 3128 11.26 13083 11.68

        總膽固醇增高 2354 10.02 2723 8.55 3205 11.08 2876 10.35 11158 9.99

        甘油三酯增高 2146 9.30 2830 8.88 3284 11.35 2667 9.60 10927 9.79

        2.5消化系統異常情況

        消化系統異常除了脂肪肝和肝囊腫居所有異常前八位外,主要還有谷丙轉氨酶增高、谷氨酰酶增高,平均患病率分別為7.04%、6.41%。

        2.6泌尿系統異常情況

        尿常規改變是泌尿系統疾病,也是所有系統疾病中患病率最高的(見表3),高達37.60%。尿酸偏高、男性前列腺增生、腎囊腫患病率依次為7.37%、4.52%、3.72%。極少部分病人肌酐增高、腎結石、腎積水等。

        2.7呼吸系統異常情況

        兩肺紋理增多是呼吸系統異常中患病率最高的。肺結核病/陳舊性肺結核居第二位,患病率為2.43%。胸膜增厚、慢支肺氣腫、肺部炎癥患病率分別為0.81%,0.31%,0.25%。

        2.8眼科系統異常情況

        眼科系統中白內障和眼底動脈硬化患病率較高(見表3),其次是晶體密度增加,患病率為1.66%。

        2.9骨科系統異常情況

        骨科系統異常中退行性變、頸椎病和骨質疏松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疾病,患病率為2.92% 、2.85%和0.65%。

        2.10內分泌系統異常情況

        內分泌系統血糖偏高及糖尿病發病率分別為3.78%和2.17%。

        3討論

        3.1心血管系統疾病逐年增加,其中高血壓發病率為11.68%,略低于2009年全國高血壓患病率12.31%。而且4年中高血壓患病率控制較好,原因是目前大家對高血壓的認識加深,重視加強,并能做到合理用藥,終生用藥。

        血脂異常包括總膽固醇增高、LDL膽固醇增高和甘油三酯增高。高脂血癥的極高患病率應當值得我們足夠重視。高膽固醇血癥時,大量的膽固醇將堆積于動脈壁細胞內和細胞間,從而發生一系列的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變化、損害、剝離,外加血漿成分以及巨噬細胞浸潤,內膜層平滑肌細胞增殖等。多種原因致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動脈管壁增厚,變硬,失去彈性,管腔縮小,生理功能異常[2],引發冠心病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疾病。加之高脂血癥由于無癥狀,人們缺乏主動檢查并治療疾病的概率低。

        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是動脈硬化形成心腦腎梗塞、腦卒中的病理基礎。形成高脂血癥、高血壓、高血糖的原因之一,可能與高脂、高鹽、高糖飲食有關[3]。故宜加強宣傳教育,提倡科學膳食,即改變嗜鹽習慣,多食蔬菜、水果和豆制品,進食魚類,限制動物內臟、肥肉、動物油脂和蛋類,對降低和預防高脂血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作用。

        3.2本結果糖尿病發病率為2.17%,即使加上3.78%血糖偏高人數,總發病率僅為5.95%,低于2010年公布的全國糖尿病發病率9.7%。蘇州屬江南地區,百姓喜食甜食,但糖尿病發病率卻沒有人們想象的高,其原因可能是部分病人已進行治療,血糖水平已達標。

        3.3尿常規檢查是早期發現腎病最方便、快捷的診斷方法。如果人們形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尤其是注重尿常規檢查,早期發現腎病,及時及早治療,可有效抑制尿毒癥的發生率,足矣可見尿常規檢查是腎病患者臨床不可忽視的初步檢查之一。尿常規異常數最多,應引起市民的高度重視。

        3.4當肺紋理增多出現臨床癥狀時,有時需要考慮為急性支氣管炎。有些則是最近一些刺激導致,可能與空氣污染吸入粉塵有關。肺紋理增多包括支氣管性肺紋理增多,血管性肺紋理增多,淋巴性肺紋理增多,吸煙性肺紋理增多,生理性肺紋理增多等。平時需注意飲食(忌冷辣食物)和注意保養(避免用嗓過度等)。蘇州地區肺紋理增多的高發啟發我們關注環境保護,減少可吸入性顆粒的排放,提倡戒煙。

        3.5總患病率較高的幾類疾病均為慢性疾病,在本結果中也以中年及以上人群檢出率高。這幾類疾病都與行為生活方式有關,生活規律差、飲食結構不合理、食入過多高脂食品、過量飲酒、缺乏運動是形成代謝性疾病的主要原因[4]。而且,這幾類疾病均存在相互促進、互為因果的關系。如高脂血癥可以引起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眼底動脈硬化,高血壓也可以引起眼底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糖尿病與高血壓也互為因果[5]等。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高血壓和高脂血癥是兩種關鍵的誘發疾病。

        3.6一人患多種疾病,此次受檢者中占80%以上的老年人查出2種或2種以上的疾病,其中有部分人患有7種疾病,分別是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白內障、膽結石。

        4預防保健

        4.1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保持樂觀愉快情緒,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勞逸結合。

        4.2注重生活方式改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倡不吸煙,不酗酒,不暴飲暴食。

        4.3適當參加體育運動,運動要做到循序漸進和長期性、規律性。要注意因人而異,對心血管異常和代謝性疾病患者以步行、慢跑、上樓梯、打太極拳等有氧運動為最適宜。

        4.4合理膳食,特別是對超重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無論目前健康狀況如何都提倡清淡飲食,以低鹽低脂肪為宜,多飲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適當補充優質蛋白,以保證必需的氨基酸供應。每日三餐分配合理,改變暴飲暴食,不吃早餐的壞習慣。

        4.5積極開展有關疾病的宣傳,健康教育要確保質量,把預防的方法和要點告訴職工居民,把早期預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告訴大家,要保證健康教育的覆蓋率;最終把各種疾病的預防變成每個人的自覺行動,促成健康習慣的養成。

        4.6醫務工作者協同社區、單位,輔助市民制定飲食運動計劃,對患病職工進行隨訪。對心身疾患,進行心理疏導幫助。同時建立健康檔案長期動態跟蹤觀察,為職工提供有效的醫療服務和疾病預防工作。

        5小結

        由4年健康體檢可看出蘇州市民心血管疾病,尤其是高脂血癥患病率在逐年升高,應該引起醫務工作者和市民的高度重視。盡管高血壓和糖尿病發病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但還需要市民積極預防治療,以保證素質市民健康。

        本文承蒙輝瑞投資有限公司醫學信息溝通專員龔雪龍碩士大力支持,謹致感謝。

        參考文獻

        [1] 趙益民.351位退休老年職工體檢總結.中國水電醫學,2004,6:352

        [2] 胡海巖.651例健康體檢者血清總膽固醇分析.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31(5):512-513

        [3] 普國軍,張順強,涂雄偉.2181例職工體檢分析.中國水電醫學,2002,6:360-361

        [4] 張媛.98名中老年干部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老年病學雜志.2004 ,12(2):56

        [5] 賀靜芬.1830例干部體檢的統計分析及健康教育[J].寧波大學學報.2000,13(3) :47-48

        作者簡介:周偉宏:蘇州市立醫院本部門診部主任,副主任醫師

        陸錦章:蘇州市立醫院本部體檢中心主檢,主任醫師

        第5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賈連順

        專家簡介

        賈連順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上海脊柱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現任國際截癱學會中國分會副主任委員、全軍保健委員會專家組成員等職。 醫學專長:頸椎病和頸椎外傷領域,著名脊柱外科專家。 門診時間:周四下午、周一下午特需門診

        大眾醫學:對本次調查獲得的285個有效樣本,您如何評價? 賈連順:來我科就診的頸部不適者,通常病情相對較重,確診為頸椎病的比例高。他們的來源不局限于上海地區,可以說來自華東地區甚至全國范圍。285個有效樣本的獲取不容易,有代表性,統計結果能反映頸椎病主要特征。 大眾醫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占頸椎病人群的51.9%,是否意味著年齡增長仍是頸椎病發病的首要因素?而30歲以下者比30~39歲人群還高出2.5%,是否說明頸椎病年輕化趨勢明顯? 賈連順:人體有7塊頸椎骨,第6頸椎(食管起始處正對的位置)最容易發生骨質增生,且以頸椎后半部分的骨質增生容易產生壓迫癥狀,因此年齡因素仍然是頸椎病的主要因素。30歲以下者比30~39歲人群還高出2.5%,這也正是我們一直想呼吁人們重視頸椎病年輕化的問題。下面一組數據更能說明問題,20世紀80年代中期,來我科手術治療的頸椎病患者高發年齡為55歲;90年代中期,這一年齡數值下降到49歲;而目前住院病人頸椎病高發年齡只有39歲左右。由于工作方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以伏案使用電腦工作為主,長時間處于同一個姿勢,加速了肌肉疲勞和椎間盤的退變,引發頸椎病的早早來到。 大眾醫學:職業特征中,有三個數字需要您進一步解讀:一是財務人員居各行業排名榜首,二是人群比例并不高的平面設計人員在本次調查中比例也較高,三是駕駛員榜上有名。如果一個頸椎病高危險因素職業者,平時還自己開車上下班,是否更需要關注頸椎健康? 賈連順:在其他的頸椎病患者調查中,財務人員也是排名很靠前的。這就需要提醒財務人員比從事其他職業的人更要懂得愛護自己的頸椎,早預防,早治療。平面設計人員在這一排行榜中突顯,因為它是新興的、年輕人居多的職業,更主要的是該職業從業者過長時間保持著一個工作姿勢。比如絕大部分時間就是手拿鼠標,眼睛一動不動地盯著電腦屏幕,這種過分專注和僵直的姿勢很容易造成肌肉勞損,加速頸椎退變。駕駛員是頸椎病好發職業,隨著非職業駕駛員的日益增多,那些原本就從事著易患頸椎病工作的人,又增加了駕車這個環節,則要格外關注自己的頸椎健康了。

        不良習慣多 就診意識弱――解讀頸椎病調查(二)

        袁 文

        專家簡介

        袁 文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現任華裔骨科學會脊柱外科分會主席、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脊柱外科學組副組長等職。2005年入選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 醫學專長:脊柱外科為專業方向,以頸椎外科為主攻目標。 門診時間:周二下午、周四下午特需門診

        大眾醫學:調查顯示,生活中許多不良習慣對頸椎有損害,它們是怎樣對健康構成傷害的呢? 袁 文:除了年齡增大是退行性變的重要原因外,工作姿勢不當、生活習慣不良、體育鍛煉不當都是頸椎病發生的常見原因。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導致進一步損傷,頸椎病就發生了。 大眾醫學:性別統計顯示,男性為51.6%,略高于女性的48.4%。這一結果與其他公開資料顯示的頸椎病男性略多于女性的結論是一致的,您還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袁 文:在門診時,男女比例相當。但進展到手術治療階段,男性患者數量明顯多于女性。男性工作強度比女性大是主要原因。另外,門診中女性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有很多的心因性因素導致了她們對頸椎不適主觀感覺不好,提高了就診率,使得門診中女性與男性患者差不多持平。這一比例的深度解讀,則是希望男性要更注意自己的頸椎健康,女性在無法確診頸椎病時,再找一找心理原因,以改善癥狀。 大眾醫學:對就診時機的調查發現,頸椎不適小于15天就診者只有18.6%,而發生癥狀2個月以上才來就診者竟高達51.6%,是不是大部分人對頸椎病不重視?能拖就拖? 袁 文:人們不急于到醫院來診治頸椎病,是因為頸椎病早期不是非常痛苦,不致命,很多人以工作忙為理由一拖再拖。也有不少老年人認為年紀大了頸椎有點毛病很正常,沒必要動不動就去看醫生。我們提倡早診斷早治療,建議頸部3~5天無法緩解的不適,應盡快去醫院診治。可以選擇基層醫院就近就醫,如果在基層醫院得不到確切答案,要盡快去醫院專科診治,骨科、神經外科或神經內科均可初診。只有明確診斷后,才能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大眾醫學:調查顯示,有49.4%的人進行過或想進行按摩及推拿,有41%的人用過或想用頸椎理療儀器。您如何評價? 袁 文:按摩、推拿以及理療對頸肩部局部肌肉疲勞、酸痛癥狀的改善有積極意義,但由于這些措施的可獲得性強,隨意采用易導致頸部腫瘤、強直性頸椎炎等疾病的漏診,且對已經發生嚴重病變的頸椎本身沒有任何改變。用哪種輔助方法,何時用,怎樣用,建議患者首先獲得專科醫生的指導。

        不要亂給自己戴頸椎病帽子

        王新偉

        王新偉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研究學會(SIROT)中國分會秘書。醫學專長:頸椎病,脊柱損傷,腰椎退變性疾病。門診時間:周四下午

        除了年齡增大是退行性變的重要原因外,工作姿勢不當、睡眠不良、體育鍛煉不當都是頸椎病發生的常見原因。特別是現代社會,需要伏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抬頭面對電腦工作,頸椎長時間處于屈曲位或某些特定,不僅使頸椎間盤內的壓力增高,而且也使頸部肌肉長期處于非協調受力狀態,頸后部肌肉和韌帶受牽拉勞損,椎體前緣相互磨損、增生,再加上扭轉、側屈過度,進一步導致損傷,頸椎病就發生了。

        盡管,頸椎病目前越來越多,但我們希望大家不要亂給自己戴上頸椎病的帽子,然后隨意采取一些治療措施,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或誤判。

        影像學檢查是主要檢查手段

        患者在確診頸椎病時,最常涉及的檢查就是X片和CT或磁共振(MRI),它們都屬于影像學檢查。

        X片X片簡單、便宜,在脊柱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的指導上有特殊意義,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頸椎病檢查手段。最常用的是頸椎的正位片和側位片,一般情況下只通過這兩張X片就可以滿足對頸椎病初步診斷的要求,即可以大致了解被檢查者頸椎的生理曲度、有無骨質增生及椎間隙有無狹窄。

        CT或MRI 當發生與其他疾病鑒別困難,或為了更清楚地明確脊髓、神經根的受壓情況來確定手術方式、手術的節段范圍時,可以再作CT或MRI檢查。

        一般說來,頸椎病使用X片,或者進一步采用CT和MRI檢查,就可以滿足診斷、鑒別診斷、指導治療以及估計預后的要求,不再需要其他檢查。但是關于X片和CT以及MRI檢查之間,人們還存在一些誤區。現在許多病人甚至是基層醫院醫生,認為磁共振及CT比X線平片技術更先進、更高級,看得更清楚,可以代替X線平片檢查。許多病人尤其是跑了許多醫院輾轉求醫的病人,看病時手里拿著一大堆磁共振片及CT片,而唯獨沒有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X線平片,其實這是本末倒置的,因為并不是所有的頸椎病的診斷都需要CT和MRI檢查,而X片則是必需的。

        預防趁早不做下一個頸椎病患

        葉曉健

        葉曉健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擔任《脊柱外科雜志》常務編委兼編輯部主任,《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編委,上海市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兼秘書、國際內固定學會講師等職。醫學專長:脊柱脊髓損傷、脊柱退變性疾病。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除了年紀大的因素外,青年人和中年人的頸椎病多為不注意頸椎健康,使病情一再遷延所致。如果意識到工作習慣或生活習慣的壞處,并采取一些措施,可能就會遠離頸椎病。

        每天做一套頸肩預防操

        對于長期坐在電腦前伏案低頭工作的人來說,頭頸一直處于俯首讀寫狀態,時間一長,頸椎間盤內壓力升高,髓核組織對后方的纖維環的壓力增大,一旦超過它的耐受性,髓核就會將纖維環頂破而向后突出,對后方的脊髓、脊神經根或側方的椎動脈以及交感神經構成刺激(早期)或壓迫(后期),并出現一系列如頸肩背痛等頸椎病的癥狀。

        預防頸椎退變有效方法是進行抬頭伸頸鍛煉,數次后,頸、肩、背疼痛癥狀即減輕或消失。

        步驟如下:

        準備姿勢:雙腳分離與肩同寬,兩手臂放在身體兩側,指尖垂直向下(坐時兩手掌放在兩大腿上,掌心向下),眼平視前方,全身放松。

        1.抬頭緩慢向上看天,要盡可能把頭頸伸長到最大限度,并將胸腹一起向上伸(不能單純做成抬頭運動)。

        2.將伸長的頸慢慢向前向下運動,好似公雞啼叫時的姿勢。

        3.再緩慢向后向上縮頸。

        4.恢復到準備姿勢。

        要求:

        1. 每做一次(1~4)連續運動約1分鐘

        2. 向上伸頸和向后縮頸都要挺胸收腹

        3. 結合不同情況,每天做數遍,每遍做數次。

        枕頭要調整到舒適高度

        頸椎有正常的生理彎曲,枕頭的高低與床墊的選擇對預防頸椎病很重要,使用低枕和高枕都會使頸椎骨和肌肉、韌帶處于緊張狀態,得不到真正放松和休息。一直不用枕頭也是不可取的。那么枕頭高度多少合適呢?以仰臥時頭枕于枕上,枕中央在受壓狀態下高度 8~15 厘米為宜,而在枕的兩端,應比中央高出10厘米左右,以保持頸椎的生理彎曲。當然,上述的高度僅供參考,是否合適還要根據個人感覺進行調整,以醒后頸部無任何不適為宜。枕頭應放于頸肩部,有助于保持頸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剛開始會不適應,堅持一段時間就會習慣的。

        征求醫生意見后使用磁療等保健品

        時下的藥店或者商場保健品專柜里的磁療枕不少見。磁療雖然對一些疾病的恢復有效果,但并不是萬能的,目前市場上磁療保健用品所用的大都是永久性磁鐵,磁場強度比較大,有的甚至是地磁的數倍,體虛、神經衰弱患者使用后癥狀反而加重,甚至出現劇烈頭痛、盜汗;磁療保健品也缺乏統一的管理及行業標準,不少磁療保健器械存在著過分夸大療效的現象,因此,在使用磁療保健品前,最好征求醫生的意見。

        另外,鈦元素項鏈也以使肌肉得以放松為賣點正被不少白領人士所關注。盡管國內沒有數據表明其確切的頸部不適改善效果,至少也沒有臨床數據表明它有什么危害。我們的觀點是,不排斥新生事物,但要提醒消費者,頸椎明顯不適后,還是要優先選擇效果確切、成熟的治療方法。

        補鈣可起到一定預防作用

        由于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在X線等影像學檢查時,常發現頸椎有骨質增生,對于有骨質疏松癥的老年人,口服鈣片和促進鈣質吸收藥物是治療骨質疏松癥的常用方法,補鈣是全身作用不會增加頸椎局部的骨質增生、退變,有頸椎病伴骨質疏松的老年人,可在醫生指導下補鈣。

        改變可以改變的不良習慣

        預防的關鍵是不要長時間處于一種工作姿勢,肌肉的僵持、疲勞是發生頸椎病的重要病因,但可以逆轉,因此要學會工作間隙適當休息。

        調查顯示,秋冬幾乎沒什么特意保護者占45.6%;春夏幾乎不防護者占47.7%,其實局部的防護很重要,哪怕是一條薄薄的紗巾或是刻意穿上領子高一點的衣服,都對頸椎的健康非常有好處。

        調查顯示人們有損頸椎健康的不良習慣多,64.9%的人喜歡躺在床上看書或者看電視,21.4%經常在車上看書,27.4%的人喜歡在車上打盹,14.7%的人經常發短消息聊天,這些是比較常見的有損頸椎健康的不良習慣,看看有此習慣者,最先能改掉哪個習慣,你就向恢復健康先邁出了一步。

        頸椎病輔助治療誤區多

        陳德玉

        陳德玉 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國際創傷與矯形外科學會(SCOT)中國分會副主席 、國際脊柱外科委員(WORLD-SPINE)會委員、《脊柱外科雜志》編委、《中華外科雜志》特約編委等職。醫學專長:脊柱傷病,設計和改進多種脊柱外科技術及工具,獲得9項國家專利。門診時間:周三上午

        頸椎病的康復往往需要多管齊下,通過綜合治療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然而在頸椎病治療中,由于患者醫學知識的相對缺乏,難以做出正確的判斷,加上商家和非正規康復服務提供者的夸大性宣傳的誤導,頸椎病輔助治療環節存在較大的隱患。

        對頸托產生依賴

        如同石膏固定是骨折的標致一樣,頸托可以說是頸椎疾患的一個特征。市場上頸托種類繁多,有大小、形狀固定的,也有可充氣調節高度的,使用的材質、所起的作用差別不大。

        使用頸托的目的是使頸部的伸屈、旋轉活動受到一定的限制,好的頸托可以使頸項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局部肌肉的酸脹痛等癥狀。大部分患者容易對頸托產生依賴,擔心拿下來就會導致病情加重,因此輕易不想拿下來。久而久之,頸項部的肌肉一直得不到充分運動,力量逐漸減弱,并且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廢用性萎縮,難以維持頸椎的穩定性,反而會癥狀加重,甚至加速病情的發展。

        如果選擇了一個不適合的頸托,不但影響了頸椎的正常運動,甚至可能使頸椎的正常生理曲度發生改變,將會帶來更大的危害。

        無指導頸椎牽引危害大

        至于頸椎牽引,臨床上是緩解頸椎病,特別是神經根型頸椎病癥狀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前提是住院使用專門的牽引器械、嚴格控制牽引重量,由專科醫生指導并且在嚴密觀察下進行低重量、持續性牽引,確保整個過程安全、有效。在掌握了這些技巧之后,患者可以回家自行牽引治療。

        市場上時常有各種頸椎牽引儀的廣告,附以磁、電、波等各種高科技名詞,并通過各種模型解釋該產品的牽引原理、效果等。充分可調節頸托嚴格上來說也是牽引儀的一種,由于使用此類儀器時沒有專科醫師的指導及嚴密觀察,只憑使用者自身感覺調節,對于牽引的重量、角度、時間等沒有一個嚴格的控制,容易對正常組織造成損害。甚至有人認為,牽引的重量越大,效果就越好,盲目加大牽引重量,這種做法是完全錯誤的,并有一定的危險性。

        大力按摩損害多于康復

        目前都市里很多休閑按摩場所掛著所謂“中醫按摩”“純盲人按摩”等字樣的招牌,專門治療頸椎病、腰腿痛。接受這些并非經過專業醫學訓練的按摩師的治療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因為按摩可以導致軟組織的進一步損傷。雖然在大力(甚至暴力)按摩以后,短時間內可以感覺比較舒服,但是很快癥狀會重新出現,這是因為大力按摩以后肌肉發生水腫所致。反復按摩,反復水腫,形成非良性循環,結果是力量越來越大,病卻好不了。更為嚴重的是,長期的暴力反復作用于頸椎的椎間盤、小關節及韌帶等,會破壞頸椎的穩定性,加速椎間盤的退變突出,加快關節、椎體的骨質增生及韌帶的肥厚,使頸脊髓受到更嚴重的壓迫,加快頸椎病的發展。

        頸椎病患者包括正常人,去非正規醫療機構進行頸部按摩推拿時,都應持慎重態度。

        非手術和手術治療從來不是對立面

        陳雄生

        陳雄生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現任國際截癱學會中國脊柱脊髓損傷分會委員兼理事、《中國矯形外科雜志》編委、《脊柱脊髓雜志》主編學術秘書、《骨科醫學雜志》執行編委。醫學專長:頸椎病、上頸椎損傷與畸形以及脊柱韌帶骨化病。門診時間:周四上午

        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總體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兩大類。如果患者通過非手術療法可獲得較好的療效,就沒必要采取風險相對大的手術治療了。如果神經、血管、脊髓受壓癥狀進行性加重,或者頸椎病反復發作,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非手術治療又不理想時,則必須采用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從來不是對立的。

        非手術治療能解決大部分人的問題

        推拿按摩療法

        按摩、推拿療法對頸椎病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治療措施,對頸椎病有以下作用:

        疏通脈絡,止痛止麻

        加寬椎間隙,擴大椎間孔,整復椎體滑脫,解除神經壓迫

        松解神經根及軟組織粘連,緩解癥狀

        緩解肌肉緊張,恢復頸椎活動

        對癱瘓肢體進行按摩,可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按摩、推拿療法大致可分傳統的按摩、推拿手法和旋轉復位手法,前者為大眾所熟悉,此處對旋轉復位手法做稍詳細介紹,旋轉復位手法應用于頸椎小關節紊亂、頸椎半脫位等疾患,臨床上發現有棘突偏歪,X線片上見有雙凸,雙凹,雙邊等脊柱旋轉表現的病例。

        雖然按摩推拿對頸椎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但是我們不贊成手法較重的推拿方法。臨床許多病人由于過度推拿導致病情突然加重,甚至進展為癱瘓。建議選擇正規醫療機構實施推拿、按摩。

        理療及針灸的作用

        舒經活血,消除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炎癥水腫

        改善脊髓、神經根及頸部的血液供應和營養狀態

        緩解頸部肌肉痙攣,增強頸椎牽引效果,并改善頸部軟組織血液循環的效果,多數患者可以取得一定的療效

        功能鍛煉

        以頸背肌肉勞損為主要癥狀者,應鍛煉頸背部肌肉

        上肢肌肉萎縮無力者,以鍛煉上肢動作為主

        下肢跛行無力,步行困難者,則要練習行走及蹲立動作

        四肢癱瘓的患者,失去自主活動的能力,除加強護理,防止發生各種并發癥外,對癱瘓肢體的肌肉要進行按摩,對所有關節進行全范圍的被動活動,每日兩三次,以減輕肌肉萎縮,防止關節僵直和關節畸形

        經常游泳對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尤其明顯

        不要錯過手術治療的時機

        當患者經非手術治療癥狀改善不明顯,甚至進行性加重,或者癥狀突然加重者,則需要及時手術干預。若具備手術指征而患者拒絕手術時,病情只會越來越重。病情越嚴重,手術效果越差。

        頸椎病患者出現麻木無力、疼痛甚至走路不穩等癥狀,是由于脊髓、神經受壓所致,通過手術解除脊髓、神經壓迫,可以有效地改善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第6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衛生部首席健康教育家洪昭光教授說,這些源于耳、鼻、咽喉、牙齒等器官的“噪音”,起初可能是機體保護自身的反應,但超過生理限度便成了疾病的表現。下面我們看看幾種常被聽到的人體“噪音”。

        耳鳴

        用手捂住耳朵,你會覺得耳朵里嗡嗡作響,這是因為外界嘈雜的聲音被阻隔,讓你聽到了耳旁組織的血流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耳顯微外科主任戴海江教授介紹,寂靜的環境能夠放大我們的聽力,但如果你平時也能聽到“腦袋里鳴叫”,耳中出現鈴聲、哨聲、波浪聲、蟬鳴聲等,而周圍環境并沒有相應聲源時,就得小心了。美國耳鳴專家都艾克博士表示:“我診治過不少耳鳴患者,從外表上看,他們至少比實際年齡老10歲。”嚴重的耳鳴不但影響聽力,干擾正常睡眠,還會引起焦慮、煩躁或抑郁等一系列精神問題。

        噪音是引起耳鳴最常見的原因。戴海江介紹,當某個頻率的噪聲損傷了聽神經末梢細胞時,就會產生相應頻率的耳鳴。實際上,超過安全噪聲標準(80~90分貝,A聲級)的噪音都有可能造成耳鳴及耳聾。濫用藥物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美國聽覺神經藥理學家布朗博士研究發現,包括心得安、異搏定、布洛芬在內的多種常用藥物都可能引起耳鳴。此外,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也可使微循環發生障礙,從而導致耳鳴。

        聽神經末梢細胞一旦造成損傷很難恢復如初,但通過營養神經藥物等治療手段可以緩解癥狀。已有耳鳴的人切忌養成酗酒、吸煙、熬夜等不良習慣。

        磨牙

        睡覺時牙齒咬得“咯吱咯吱”響,醒后面部肌肉緊張、酸痛,并伴有頭痛,如果你有此癥狀,很可能患上了“磨牙癥”。引起磨牙的原因很多,側臥位或俯臥位睡覺、牙齒咬合異常,都會讓人不自主地磨牙;磨牙還可能是胃腸功能紊亂、腸道寄生蟲、尿酸增多癥等的表現。另外,口腔是人體首先興奮的部位,當人們工作緊張、精神壓力增大時,也可能磨牙。

        別看磨牙事小,長期磨牙會引起牙齒及牙周組織的廣泛損耗,不但可能引發牙周疾病,還會導致面容蒼老,影響美觀。如果經常磨牙,可在睡前用毛巾熱敷上下顎,能松弛咬合肌肉,盡量放松自己,適當做些體操、泡熱水澡、聽輕音樂等。

        打鼾

        “偶爾打呼嚕不必緊張。”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何權瀛教授提醒,如果鼾聲響亮不均勻,而且有晨起口干、白天疲乏無力、嗜睡、頭腦昏沉、反應遲鈍、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情況,那可能是得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睡眠時常出現呼吸暫停,會導致血液中氧含量明顯減少,使機體處于缺氧狀態,這不但影響睡眠質量,還會引發心腦血管及內分泌系統疾病。

        如果打鼾者一覺醒來有口干舌燥、頭暈、頭痛,白天困倦、嗜睡,甚至工作或開車時睡著,以及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等表現,最好去醫院就診。

        咳嗽

        何權瀛教授強調,當食物嗆入氣管、吸入刺激性氣體時,咳嗽能將呼吸道異物或分泌物排出體外,這樣的咳嗽不能強忍。

        而反復咳嗽可能是支氣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表現。中醫講“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血管神經性水腫、心臟病引起的肺淤血,甚至外耳道異物都會引發咳嗽。因此,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咳嗽時,應盡快去醫院就診。

        打嗝

        在胸腔和腹腔之間,有一個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它就是膈肌。當受寒冷、飽餐、吃飯過快、吃干硬食物等刺激后,膈肌會出現陣發性和痙攣性收縮,人們就會“呃兒”個不停。四川省人民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常玉英介紹,短暫的打嗝也是一種機體保護反應,但如果連續出現或頑固難愈,可能預示膽囊炎、消化道潰瘍等疾病。另外,緊張、惱怒等不良心理狀態也常引起打嗝。

        分辨打嗝是否為器質性疾病有個小竅門,即打嗝在24小時內能夠緩解,且睡著后自動停止的,多不是疾病引起的;而超過24小時還在打嗝,且睡著后還不能停止的人,多是疾病纏身。

        關節響

        衛生部中日友好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孫偉介紹,關節活動受筋膜、韌帶、肌肉等組織的限制,關節腔中有起作用的液體,里面又溶有氣體。當活動關節時,就會把這些氣體從液體中擠壓出來,從而發出聲音。當關節屈伸過度時,常會有“啪”的一聲關節彈響,一般不會影響健康。但如果關節經常彈響,且伴有疼痛和活動障礙則要注意了,可能是腱鞘炎、滑囊炎、半月板損傷等骨關節疾病。

        放屁

        在用吸管喝東西、張大嘴說話、進食速度太快時,人就會吸入額外的氣體,再加上腸道內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所產生的氣體,都是屁的主要來源。豆類、胡蘿卜、奶制品等最容易產氣,但這些多是健康食物,產生的屁帶響但不臭,因此有“響屁不臭”之說。而吃雞、鴨、魚、肉后,雖然排氣較少,但這些動物性蛋白經發酵、腐蝕會產生硫化氫、硫醇等物質,排出體外通常無聲但很臭,故有“臭屁不響”之說。

        第7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黑 榜

        每天:早上心腦血管疾病高發。世界衛生組織調查4769例心肌梗死患者后發現,28%的人是在清晨6-10時發病。因此,這段時間被稱為心腦血管病的“魔鬼時間”。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邢俊武介紹說,對于“魔鬼時間”這個問題近年來業內已經有研究證實,因為早上身體會分泌腎上腺素和其他應激激素,并會使血壓增加,而且這時血液比較粘稠,因為機體有些缺水,容易誘發心血管疾患。對于趕著上班的人來說,不妨把鬧鐘設定早一點,這樣會有時間慢慢起床,而不是急急忙忙起身。如果有早上鍛煉的習慣,一定要徹底熱身,不要給心臟增加額外的壓力。

        每周:周一情緒最易焦躁。芬蘭研究發現,周一的心腦血管病發病及死亡率比一周內其他幾天高出40%。英國一項涉及3000人的調查顯示,約60%的上班族表示,有1/4的人周日失眠,46%的人周一不能集中精神工作。

        治未病專家劉欣介紹說,引發“周一綜合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少上班族雙休日為了放松自己,打亂了平常的休息時間和生活規律,導致免疫力下降。等到周一上班時,神經系統還不夠興奮,就會表現為精神不佳。建議周日晚上盡量恢復規范的作息時間和飲食規律。

        每月:月圓夜痛風哮喘易發作。科學家綜合50多項研究發現,月圓之夜就診數目比平時多了3.6%。痛風和哮喘發病率,在滿月時會飆升。而且,瑞典研究發現,試驗對象在月圓之夜的平均睡眠時間比平時少25分鐘,其中男性受到的影響更大。

        中醫師徐大成介紹說,國內對月圓月缺與健康的研究雖然不多,但是中醫自古就注意到了月亮與人體健康之間的關系,指出人在月圓時氣血比較旺盛,月缺時氣血較虛,是人體正氣與邪氣斗爭比較激烈的時候,特別是處于月周期漲落潮的中間段,是痛風及哮喘等疾病易發和加重的時期。

        每年:寒冬心梗外傷幾率高。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調查表明,猝死多發于寒冷季節。寒冷易導致心血管痙攣,對于心臟病人來說,可能誘發大面積心梗,導致猝死。主任醫師楊潤華介紹說,每年不僅是寒冬時節,季節交替的時節也是心梗和腦梗的高發期,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保健。

        紅 榜

        最適合起床的時間:7點21分后。英國威斯敏斯特大學研究發現,7點21分后起床最好,因為如果在5點22分-7點21分之間起床,血液中可能引起心臟病的物質會增加。中醫師夏公旭介紹說,對于不同上班時間的人來說,沒有特別固定的所謂最佳起床時間,關鍵是晚上要盡量不要晚睡,早起的時候不會感覺不適就比較好。美國睡眠專家邁克爾?布魯斯博士列出了一個操作簡單且近乎完美的公式:入睡時間+7.5小時=起床時間。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最適合曬太陽的時間:10點和16點。骨科醫師王睿介紹說,一般這個時間段太陽的紫外線強度比較大,促使人體內合成維生素D的效率很高,對于皮膚沒有問題的人來說,這個時間段曬太陽有利于預防骨質疏松癥。

        最適合學習的時間:10點―11點和20點―21點。這段時間人體的激素分泌節律最旺盛,頭腦最清醒敏銳。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做智力題、算術等,有助鍛煉大腦。

        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教科研辦公室主任陳昊介紹說,這兩個時間段一般都是飯后的兩個小時之后,人體能量比較充沛,適合工作和學習,但是對于飲食不規律的人來說就不一定了。

        最適合吃保健品的時間:早上維生素、晚上補鐵、睡前補鈣。一般藥物說明書上都會明確標出“用法用量”,維生素、鈣等營養素的補充也應遵循最佳時間。最新研究指出,早上8點最適合服用維生素,19點人體對鐵的吸收效果最佳,臨睡前補鈣最合適。有預防保健科專家介紹,對于一般人來說,補充維生素的時間因人而異,只要平時科學飲食,一般能都能有效補充。

        最適合健身的時間:16點―18點。此時身體各項指標都達到最適合鍛煉的水平:體溫最高;肌肉力量和彈性最強;肺活量和心臟功能更好;視覺、聽覺等最敏感;全身協調能力最好。適合球類運動和消耗脂肪的有氧運動等。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運動保健咨詢門診李靖教授介紹說,白天哪一個時段健身更好,要考慮人的生物節律,看身體當中的各項指標。這些指標,如血壓,一天當中是處在波動之中的。上午往往處于上升期,下午是下降期,從這個角度來講,下午的運動是比較安全的,尤其對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而言,最佳運動時間是下午4點-6點。

        最適合調節免疫力的時間:21點―23點。這段時間是免疫系統調節時間,建議不要看電視或上網,而是選擇聽音樂等放松活動。古典音樂屬于低音波音樂,可讓心情更加平和,聽半小時以上古典音樂最能幫助調節免疫能力。有專家認為,這個時間段接近中醫所說的子午覺的時間,需要按時作息,否則免疫力會下降。

        第8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李建民介紹,肌肉酸痛是疼痛范疇里一種比較輕度的癥狀,其引起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劇烈活動中肌肉長時間處于無氧代謝狀態時,會分解一種叫乳酸的東西,由于肌糖元分解加快,耗氧量增加,在缺少氧分子分解的狀態下,乳酸會在肌肉內大量堆積,刺激肌肉中的化學感受器產生興奮,興奮傳至大腦皮層,使人產生酸痛的感覺;二是長時間保持一種工作姿勢,使肌肉處于僵硬、緊張的狀態。

        而我們在平時選擇衣服時,一定要盡量選擇舒適、合體的。衣服領子過高過緊,會使頸部不自主地保持比較直的位置,肌肉處于緊張、僵硬的狀態,長時間就會導致肌肉發緊,引起疼痛。

        夏季來臨,吊帶裝又成為年輕女性的最愛,走在街上你會發現大部分年輕女性選擇清涼時尚的吊帶裝,但其實這也存在引起肌肉酸痛的隱患。尤其是對于為數不少的溜肩人群,肩部自然下溜不能與頸部保持垂直狀態,吊帶裝的兩根細帶有滑落的可能,為了防止走光,只好把肩部長時間端著、聳著,這樣會很容易引發背部肩部肌肉疲勞。

        還有一些人喜歡把手機掛在脖子上,給頸部增加額外負擔,時間一長就會引起頸部肌肉痙攣。還有一些男士領帶系得過緊,領子與領帶配合不恰當,頸部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脖子長時間不能得到放松,引起頸部肌肉疼痛。

        第9篇:骨科副主任醫師工作范文

        一、基本情況

        ___縣公療醫院是一家集醫療、科研、教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醫院,地處新華路西段,醫院現有職工206人,其中退休職工28人,主任醫師1人,副主任醫師級10人,主治醫師級33人,醫師(士)、護師(士)、技師(士)級65人,員級19人,其他工作人員50人,固定資產1600萬元,年業務總收入800余萬元,病床120張,醫院占地面積6407平方米,建筑面積12540平方米。醫院技術力量雄厚,科室設備齊全。設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骨科、中醫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乳腺科、皮膚肛腸科,并設有泌尿外科、心血管病、肝膽、五官、眼科、疼痛、皮膚、呼吸、兒科、中醫等20多個專業科室及10余個輔助檢查科室。擁有美國ge螺旋ct、彩超、黑白b超儀,東軟菲利浦全自動數字遙控胃腸機500max光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全自動血球分析儀、全自動電解質分析儀、澳大利亞酶標儀、放免儀、微波治療儀、綜合牙科治療機、光電子顯像儀、鼻內窺鏡治療儀、體外沖擊波碎石機、電子胃鏡、十二導聯同步心電圖機,眼科a/b超儀、全自動電腦視野計、角膜曲率計、眼科手術顯微鏡,乳腺診斷儀、無痛流產分娩儀、數字化腦電地形圖儀、頸顱多普勒、運動平板儀、24小時動態心電監護儀、24小時動態血壓監護儀等一大批高精尖設備。公療醫院手術室裝備有四個標準化手術間,每間配有子母無影手術燈、萬能手術臺、多功能麻醉呼吸機、全自動空氣凈化消毒機、大型冷暖空調、多參數監護儀,為各項手術的開展創造了安全舒適的條件。運用新設備開展新項目、新技術11項,全院參與編寫了10部專著,獲國家專利4項,省科技成果二等獎一項,省學術成果三等獎一項,市優秀學術成果一等獎10項,二等獎12項,市科技成果二等獎6項。

        二、開展“醫院管理年”活動情況

        根據《河南省醫院管理評價標準》及各級主管部門的通知精神和具體要求,我院選派5名人員積極參加了周口市衛生局組織的《河南省醫院管理評價標準》學習討論班,學習回院后,我院專門進行了研究及動員部署,成立了以張廣東院長為組長的質量管理領導組。組織職能科室及臨床科室,認真學習了開展醫院管理評價標準及管理年活動的目的、意義。對我院開展質量管理的活動進行了總動員。通過對照河南省醫院管理評價標準,對我院各項管理進行了初步自查及整改,取得了實質性成效。具體如下:

        1、堅持依法執業

        依法執業是醫院質量管理年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首先我院對醫療技術隊伍人員進行澄底,把人員分類統計,對于不具備執業資格人員進行清理,把沒有執業資格人員分離出來,對進入醫療衛生技術隊伍的人員進行規范,不具備國家認定可以報考醫、護、技資格人員不能繼續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對于有資格報考,自本規定執行之日起要求必須二年內取得專業技術任職資格,逾期離開醫療衛生技術隊伍;以此規范執業隊伍。

        2、加強醫療質量管理,狠抓質量和技術水平提高

        在以“病人為中心”的基礎上,狠抓醫療質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醫院的工作主要就是醫療,就是要解決如何為患者治好病,讓老百姓滿意的問題。只有把醫療管理工作做到實處,才能夠切實保證醫療質量。

        首先,強調落實醫院的規章制度和人員崗位責任制,特別是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核心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了首診負責制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危重病人搶救制度、會診制度、轉診制度、專家查房制度等。每周五下午由醫政科、護理部等職能部門檢查醫療規章的執行情況。重點查閱交接班記錄本、當日醫師值班情況記錄本、疑難病歷討論記錄本、死亡病例討論記錄本,發現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并限時整改。查房情況由主管副院長在下周會上進行通報、反饋。

        3、加強法律法規教育,提高法律意識,保證醫療安全

        為了讓醫務人員在醫療活動中知法懂法,把自己的醫療行為限制在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許可的范圍內,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我院就《執行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及刑法中有關條文,對全院醫務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加強了對醫療糾紛的防范意識,提高了對醫療安全重要性的認識。近幾年來未發生一起醫療事故,醫療糾紛也大大減少。

        4、提高醫療文書的書寫水平,加強病歷質量控制

        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即①住院醫師;②科主任負責科內控制;③醫務科、護理部、信息科等職能科負責現行病歷控制;每周四由主管副院長帶領相關職能科對現行病歷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反饋,把缺陷消滅在萌芽狀態。醫政科對全部病歷進行評價,并寫出評價報告,存在問題在周會上每周反饋一次。不合格病歷返還重寫,每份并罰30元。

        5、建立專家組

        為了更好地保證醫療質量,讓患者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2002年5月我院成立了內、外科兩個專家組。成員由院長、副院長、副主任醫師職稱以上的業務技術人員、臨床科主任組成。每周二上午對全部住院病人進行集體查房,會診疑難病案,有效地提高全院的醫療水平,也讓患者不再為會診而犯難。對主治醫師以下,女45歲以下,男50歲以下醫護技人員進行三基三嚴訓練,要求參加率100%。考試合格率100%(85分以上)。

        6、實施陽光購藥,確保臨床用藥安全

        新特藥品采購是在市衛生局集中招標的應標范圍內藥品中進行,價格根據招標價、市場銷售價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低于市局招標價的30%。普藥實行現場填寫,交藥事委員會評議,然后訂出采購品種。切實保證了藥品的采購質量,從源頭上杜絕藥品購銷中的不正之風,從制度上提供了保證。

        嚴把從藥人員的工作質量關,管好藥、用好藥。制訂《藥劑科工作制度》對藥劑科工作進行規范。藥品庫房管理人員要嚴格執行出入庫藥品質量的規定,對距失效期一年的品種禁止入庫;所送藥品與標書達標的產地、規格不一致的不準入庫,對檢查有質量問題的藥品不能入庫;不是同一產地、同一批號的藥不能一起入庫。禁止藥品先進藥房,再進藥庫。對于庫存藥品距失效期半年要及時通知供貨商進行調整。

        7、樹立新風打造誠信醫院

        我院把《全國醫院自律公約》《文明用語服務忌語》《承諾服務條款》發給全院員工,人手一冊。

        每年醫院還和科主任、護士長簽訂《行風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目標責任書》。建立個人向科室、科室向醫院、醫院向社會三級承諾體制,打造誠信醫院。建立門診和住院患者、出院患者征求意見制度、定期召開工休座談會制度、出院患者回訪制度,公示醫療衛生服務價格,實行住院患者一日清單制。采取一系列措施解決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降低藥價,讓利患者,全部醫療收費、手術費和檢查收費比省物價局規定的標準優惠10%—30%,為方便患者,免費供應開水,免費加工飯菜。

        還專門聘請院外醫德醫風監督員,對醫院提供的服務尋求全過程、多層面的監督,規范服務行為。我院每年主動請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到我院視察,主動要求社會各界進行監督,努力從工作機制辦事程序上遏制不正之風。

        廉潔行醫,樹立醫院新形象。制定嚴厲的違規處罰措施,形成對不正之風的必要威懾力。醫院明確規定了對收“紅包”、讓病人吃請、收取回扣、私收現金等不正之風嚴厲的經濟處罰措施,一經舉報查實堅決予以處理,決不手軟,視情節輕重給予經濟處罰、通報批評、停職檢查等處理直至除名。

        嚴格實施行之有效的檢查監督制度,逐月對行風現狀進行統計、公布,通報各科室病人滿意度情況。在院區內廣設意見箱,舉報箱,全天候開通舉報電話。做到了“五有”:①接待投訴有登記②投訴有檔案③處理投訴反饋投訴有記錄④查詢投訴有檔案⑤投訴、舉報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答復。查處率100%。

        8、強化院內控感管理

        (1)完善了各種控感規章制度,依照《傳染病防治法》、《消毒技術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的要求進行工作。醫政、護理、職能科制訂工作計劃時,都把控感工作作為重要內容。

        (2)按規定的時限、程序監測和上報傳染病疫情,每季度就《醫院感染信息》、《環境衛生學監測和消毒滅菌效果》、《醫院感染病例》等監測情況進行反饋,并提出持續性改進意見。

        (3)加強感染知識培訓,全年共組織各級各類人員進行感染知識培訓,傳染病管理及法律法規培訓數次,并進行考核,合格率達95%以上。

        (4)對重點科室進行質量控制,針對手術室、麻醉科、產房、口腔科、內鏡室、檢驗科等十幾個控感重點科室和部位,每周進行一次檢查考核,嚴格對照規范要求,發現問題及薄弱環節,提出持續性改進措施。

        (5)無菌操作常抓不懈,控感科經常深入科室,深入病房指導和規范技術操作,尤其對導入性技術操作,盡量避免導入性感染的發生。

        (6)督導產科對新生兒進行乙肝疫苗接種,認真核對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是否與出生登記相符,接種率100%。

        (7)定期對空氣、消毒液、手、氧氣濕化瓶液、胃鏡內腔沖洗液、透析液入口、無菌器械進行監測。

        (8)嚴格按要求處理醫療性垃圾,把醫療垃圾、生活垃圾用不同顏色的塑料袋裝盛,進行分別處理。對一次性醫療用品用后進行毀形、焚燒處理。

        盡管我院做了一些努力,可能與管理評價標準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以此為契機,按照上級有關部門的要求,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完善各項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水平,使我院的各項工作再上一個新臺階。

        相關熱門標簽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欧美一区另类中文字幕 | 五月天婷亚洲天久久综合网 | 欧美国产亚洲欧美 | 热99精品只有这里精视频 | 亚洲AV最新高清每天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