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培養實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機電一體化
一、機電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意義
機電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為技術應用型院校的教學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從該模式本身的設計思路來看,它加強了校企之間的緊密合作,就業導向明確,企業參與程度深,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校和企業的積極性,提高人才培養的實用性和針對性,實現學生、學校與用人單位三者的“共贏”,是產學結合的“高層次形式”。“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在校、企雙方緊密合作、相互信任的基礎上,企業參與程度深,就業導向明確。“訂單式”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局限性在于企業對訂單技能人才的培訓周期要求比較短,能力結構與技能人才知識的崗位特征明顯,學生的崗位適應期短,專業能力要求突出,如何在較短的時期內優質高效地提高專業技能實訓效果,實現實習教學環節的“精、快、專”,是“訂單式”教育成功的關鍵。
二、機電專業“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要素
1.校企雙方簽訂人才培養協議
“訂單”是“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要素,也是區別其他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要點,要求校企雙方在充分進行市場調研的基礎上,簽訂用人及人才培養協議(訂單),形成法定的委托培養關系,即學校、用人單位(企業)和學員三方互簽協議,明確各自的權利義務,做到相互約束、責任明確。例如:用人單位(企業)可約定學員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有重大的違規違紀或學習成績不能有兩科以上補考或不及格等。
2.確保人才培養目標的可實施性和準確性
用人單位(企業)和學校應正確定位,共同研究,保證人才培養目標的可實施性和準確性,目標確定得過高或過低都是不利于人才的培養的。用人單位(企業)與學校需共同研究,認真分析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實踐知識,正確定位培養目標,切實符合用人單位(企業)崗位所需,才能使學校針對培養目標順利實施教學。
3.高度重視“訂單式”辦學,改革、調整教學內容
“訂單式”辦學模式的最大特點當屬其開放式的教學組織制度,根本上改變了長期延續的傳統教學模式,它不是訂數量,而是訂特色、訂質量。學校要在進一步完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適應“訂單式”辦學的需要。還要認真分析研究用人單位(企業)提出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構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更新調整教學內容。學校要針對“訂單”,加大學員管理,無論是學員技能掌握的教學管理還是學員日常行為規范管理,都應當高標準、嚴要求。
4.用人單位(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學員管理
“訂單”學員不僅是學校的學員,其實選錄后便已成為用人單位(企業)未進廠的員工。學校與用人單位(企業)共同管理學員是“訂單”辦學的完成培養目標的共同要求。在對學員的管理過程中,用人單位(企業)可將本單位的規章制度、文化等貫穿其中,學員熟知企業規章制度、深受企業文化的熏陶,這無疑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訂單”目標的實現。
三、企業“買單與享用”,實現校企“雙贏”
“訂單式”教育實則為借用商品交易中的訂單概念,是高等教育改革帶來的必然結果和現代經濟生活發生根本性變化的客觀要求。借用了新的營銷理論,它是人才市場上的“定制營銷”。由于人才市場需求的異質復雜化、多元化和個性化,必然要求人才培養的定制化。既然“訂單式”教育是市場需求的產物,那么,這種教育所增加的額外投入,理所當然地要按照市場運行的規律來操作。也就是說,學校常規教育投入之外的費用和開銷應該由用人單位――企業來“買單”。當然,這種“買單”實際上是企業人才角色轉換培養費用的“提前投入”,它由于能夠極大地縮短企業人才的試用期、減少崗前培訓費用開支、免除專門的招聘而更具有經濟效益,是一項惠而不費的投入(提前“享用”)。企業做的是一種前景非常看好的“期貨”。同時,企業在與高校簽訂“訂單合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進行深層次的合作。根據我們與有關企業合作的經驗看,我們本著“訂單教育,深度參與,適應需要,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平等協商”的原則,在多方面進行合作。這些合作的項目主要包括:(1)員工培訓;(2)聯合促銷;(3)咨詢服務;(4)學生實習;(5)教師掛職鍛煉;(6)實踐講座。以上的合作,無論是對學校還是對企業來說都是有益無害的,雙方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很好地實現了“雙贏”。這就是訂單教育帶來的連帶效益(超值“享用”),企業為訂單教育而“買單”是值得的。
四、營造企業文化融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氛圍
企業文化教育滲透“訂單式”人才培養全過程,即為了把企業文化完全融入“訂單式”人才素質培養的全過程,必須致力于在教學中營造企業文化氛圍。學院為此印制了訂單班學習手冊,建立了嚴明的“訂單式”培養學生管理條例、行為準則和獎勵條例,努力實現校企制度文化相結合。以企業制度文化規范學生行為,培養良好的職業素養。學院對“訂單式”專業授牌固定教室,將體現企業文化及企業精神的格言警句懸掛墻壁,引進其企業文化的諸多元素,在校園營造企業文化氛圍,促進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學院還在《思想道德修養及法律基礎》、《就業與創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公共課和公共選修課程中,融入企業文化的典型實例,使學生了解企業的人才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同時,在校園文化活動中滲透企業文化素質教育內容,不斷強化“訂單”學生的專業應用、管理、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等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企業也為“訂單式”人才的素質培養提供了密切的配合與實踐的機會。和學院共同組織了頂崗實習前的再軍訓,進一步堅定學生的上崗信念,強化他們的責任感和敬業心,實現理想,描繪人生。我校訂單班已創辦多屆,多個專業招收學生共計數千人,實現了98%的就業率。訂單班的畢業生已在企業的各個對應專業崗位上崗就業,大部分已走上助理主管、主管的管理崗位,實現了學院、企業、學生的“共贏”。
五、加強“訂單式”培養模式的工作舉措
1.完善、調整院系兩級產學研結合工作委員會,更多地吸納行業專家、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參加,發揮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行業專家、專業骨干教師在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2.制訂和完善學院產學研結合工作條例,加強對產學研結合工作的具體管理。完善和修訂產學研管理規章制度,調動教職工開展產學研工作的積極性。
3.建立有利于產學研結合工作的管理體制。對產學研結合可實行院、系(部)二級管理,系(部)為主的管理體制。學院主要進行發展方面與有關建設的決策與宏觀管理,建立督導機構,提供物質與資金政策保障;系(部)具體負責科研活動的統籌和組織,制訂專業產學研結合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教學計劃,并具體負責組織實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就業見習護士;初級腫瘤專科;培養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護理觀念的發展,社會對護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1],臨床護理專科化發展程度是衡量護理專業化水平的重要標志[2],而教育先行是發展專科護理的科學途徑[3,4]。
為此,我院在云南省腫瘤專科護士培養過程中,協助云南省護理學會,成功舉辦兩期"腫瘤專科護士培訓班",不斷探討、總結成效,為同行提供借鑒。
1方法
1.1培養前期工作
1.1.1根據研究計劃,設置《就業見習護士初級腫瘤專科能力評價表》問卷調查表:從腫瘤相關理論及操作兩個維度、20個內容,制作問卷調查表,內容涉及腫瘤專科相關知識,總分100分,通過每項滿分5分,對專業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自我見習前后評價。此評價表,通過十位腫瘤護理專業專家,對問卷調查表進行評價有效、可信,可采用。
1.1.2選擇腫瘤護理專科培訓教材,制定確實可行的實習計劃。
1.2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及就業見習護士遴選:2012年~2014年,逐年根據入選標準選擇30名就業見習護士為一批,90名見習護士,共分三批次,參與模式研究培養。
1.3方法 每批次培訓時間為期半年,嚴格按照輪轉計劃完成崗前問卷調查填寫、崗前對腫瘤專業知識摸底理論考試,崗前培訓,制定確實有效教學計劃,通過6個月、每科室輪轉1個月,進入5個腫瘤專業科室的臨床實踐,每人最后回到最初科室,由輪轉第一個科室"一對一"帶教導師進行評價,通過對三批就業見習護士運用此模式培養,使就業見習護士在人文綜合知識、醫學專業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高,通過腫瘤專科培養的初級腫瘤專科護士,在就業方面提高就業競爭力,留在我院的合同護士,得到科室一致好評。
1.4建立健全研究小組管理體系
1.4.1科研小組為主導的教學團隊,成員由各科室護士長、教育護士、"一對一"導師為主要負責帶教的教學團隊對就業見習護生進行實習期間管理。根據研究要求及專科醫院工作特點,制定培養內容和方法,根據知識結構、綜合能力、實踐創新、素質方面教育,按照為期6個月輪轉學習計劃,各科帶教老師嚴格管理,嚴格要求,嚴格訓練。
2結果
2.1就業見習護士培訓前后對比:就業見習護士在"一對一導師"帶教的情況下,按照培訓計劃完成專科知識的培訓,護士在問卷調查、腫瘤專業知識方面培訓前后結果有統計學意義,P
2.2就業見習護士培訓結束后就業率統計:三組就業見習護士在培訓結束后就業率分別為:100%,分配在我院及全省不同地州,大大提高就業率。
3討論
目前國外確定主要專科護理中就包括腫瘤護理與癌痛護理[5],除臺灣、香港外,我國腫瘤專科護士發展現狀尚處于起步階段[6],為貫徹國家《中國護理事業規劃發展綱要(2005-2010年)》加強臨床專科化護理人才培養及癌癥患者高發、高死亡現狀,普及腫瘤專科知識教育已成為護理醫學教育重點工作之一,我院為就業見習護士提供腫瘤專科知識能力培養,即為社會培養所急需人才同時解決大學生在基礎醫學知識中欠缺的腫瘤專科知識。
本此參與研究就業見習護生共計90名,通過2年應用《就業見習護士初級腫瘤專科能力規范化培養模式》培養,使見習護士在專業綜合素質、腫瘤專科知識方面得到很大提升,根據《腫瘤專科護理》等專科護士培訓教材培訓,并根據制定問卷調查表,對見習護士腫瘤專科知識盲點,制定教學計劃,使整個培訓模式在動態中完善和運用,成效顯著,按照腫瘤專科護士培訓考核標準要求,合格率100%,提高就業護士就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朱京慈,李濤,沈世琴.國外臨床護理專家發展現狀及對我國護理的啟迪[J].護理管理雜志,2001,1(1):10-11.
[2]尤黎明.對中國模式的護理專科化發展之路的探討[J].中國護理管理,2007,7(8):21-23.
[3]葉星鱗,郭德芬.淺談腫瘤專科護士的培養[J].家庭護士,2006,4(7):57-58.
[4]American Nurse Association.Nursing′s.Social policy statement[M].Washington,DC:American Nureses Association,1980:23.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 車輛工程 實踐體系 工程訓練中心
[中圖分類號] U46,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3)14-0006-02
江蘇大學(以下簡稱“我校”)是首批加入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院校,車輛工程專業是我校四個入選專業之一,學校和學院非常重視此次培養的契機,出臺了江蘇大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行動計劃,并在行動計劃中明確了車輛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具體任務、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基礎性課程實踐
卓越工程師計劃重在構建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3+1”人才培養模式。要使得學生在最后的一年里能順利地圍繞專業知識進行集中的生產實踐活動,前三年的理論教學及相關課程的實驗教學將顯得十分必要,否則第四年的實踐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校依據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目標,構建“厚基礎、寬知識、顯特色、重應用”的車輛工程專業基礎性課程實踐體系,著重打造緊密聯系車輛工程特色的力學、電學、計算機、控制工程等基礎課程的實踐體系,由淺入深、由簡至繁,按層次遞進,在上述課程傳統實驗基礎上,融入體現車輛工程專業在上述領域應用實際的實驗,在基礎教學中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強化理論學習成果,拓寬學生知識面。
同時,基礎性實踐內容還包括課程設計,冷、熱加工實踐,校內專業實踐等環節,通過這種體系化的基礎性實踐,達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提高動手能力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校內專業實踐教學方面,針對卓越計劃要求,對車輛工程實踐內容進行重構與優化,改變傳統的演示性實驗,按照功能分為模型展示區、拆裝實驗區、檢測與故障診斷實訓區、自我創新設計實驗區等,每個區域都能完成一個核心能力的培養。同時,創新實踐項目,凸現教學內容的先進性、科學性,用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取代傳統的驗證性實驗,以培養學生專業綜合能力。另外,將老師最新的科研成果積極應用到教學中,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大量的實踐項目讓學生直接進行詳細的實際操作訓練,并進一步加大實踐教學考核力度,改革考核方式,從而客觀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和學生實踐操作能及水平。
二、自主創新實踐
學生自主創新實踐主要是以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挑戰杯、科研課題等為牽引,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是卓越工程師計劃實施的重要內容。包括創新思維、創新設計、團結協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它是前一層次的深化和提升,主要實踐場所是我校江蘇省車輛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中小功率內燃機工程中心、校企合作的工程訓練中心等。
(一)以科技競賽為導向,開展學生創新實踐
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是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創新產品設計水平的重要手段與形式。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知識與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精心組織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作品競賽,獲得全國二等獎、三等獎多次。參加歷屆“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中國FSAE)”、“HONDA中國節能競技大賽”等,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通過“挑戰杯”、競技大賽等形式不僅鍛煉了學生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團隊精神與愛校、愛專業意識,并在學生中產生廣泛的影響力。
(二)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提升科技創新水平
高等學校如何使卓越工程培養計劃專業中教師的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與創新相結合,一直是擺在師生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卓越計劃培養中,車輛專業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堅持以科研促教學、以科研促學習,在實踐中探索出一條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汽車學院的科研經費在我校多年來一直排名前列,利用這一優勢,以“導師制”、“雙師制”,以及學院鼓勵政策為平臺,以教師科研項目為依托,通過“教、幫、帶”,激勵車輛工程專業教師與本科生合作開展科學研究,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一大批學生科研論文、專利公開發表,這批骨干力量在校園中發揮引領和帶動作用,成為激發廣大同學創新精神和參與科研的動力源。
同時組織車輛工程專業學生中的骨干力量,積極申報省級、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開展科技攻關。鼓勵和扶持骨干團隊出科技成果,做好學生科技成果的專利申請及成果鑒定等工作。兩年來,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參加校級以上各類競賽達千余人次,獲得省級、市級以上創新獎多項。學生積極申請各級各類創新項目100余項,累計主持校級以上創新項目50余項,申請專利30余項。
三、校企工程訓練中心實踐
我校在實踐教學平臺的構建中融入校企合作機制,與南京汽車集團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合作共建的實踐教學平臺項目,按照“共建共享、互助互動、優質優先、分期分段”的建設方案,服務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不僅以高起點、高標準滿足了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需要,更符合現代卓越工程師培養的創新實踐要求,為卓越計劃的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
(一)制定并實施完善的實驗與教學方案
工程訓練中心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為核心,車輛工程專業企業學習教學計劃,分操作實踐和理論教學兩部分。理論教學除南汽主要產品的工藝流程、工裝設備等專業課程,另外還增補南汽特色的教學內容,如:企業文化、質量管理、法治管理、崗位職業技能等。通過現場教學、專題講座、崗位實習等多種形式,讓大學生感受企業氛圍、學習技能本領。實訓培養內容適應江蘇大學的教學需求,在我校大學生來廠實習期間,南汽統籌安排學習與實訓,明確實訓標準,并結合專業方向,強化上崗訓練,提高學生的適崗能力。實訓中,由工廠提供工藝標準、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安排實訓教師,通過生產現場講解和上崗實習操作,實現工學結合。
(二)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形式
依據我校卓越計劃培養標準,遵循工程的集成與創新特征,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加強跨專業、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著力推動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基于案例的學習等多種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學生創新能力訓練,“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
(三)建設高水平工程教育師資隊伍
卓越計劃順利實施的前提是建設一支具有一定工程經歷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為此,我校將計劃地選送教師到南汽集團工程崗位上工作1~2年,積累一定年限的企業工程實踐經驗。同時,我校也從南汽集團聘請具有豐富工程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擔任本科生的聯合導師,承擔培養學生、指導畢業設計等任務。
(四)構建多功能校企合作車輛工程實踐教育平臺
工程訓練中心以提高車輛工程專業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綜合工程素質為主線,創建高等工程教育開放型校企合作工程訓練新體系,該體系以4個相互關聯、遞進提升的平臺為主要特征,體現了多層次、全方位、綜合式、開放型的立體交叉式教學特色,實現了“縱向及頂”(即從專業技能培養逐步進入該領域學術前沿)、“橫向達邊”(即體現人才培養中各科知識的融合與貫通,以及學科專業的交叉和滲透)的現代工程教育目標。
四、結束語
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我校車輛工程專業本科生培養提供了目標和方案,構建基于卓越計劃,適應汽車行業發展的車輛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突出學科與專業特色,融入基礎課程實踐教學環節,為工程實踐夯實基礎;以“科技競賽”為導向,以“科研項目”為依托,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工程素質與科研技能;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卓越工程師培養平臺,讓企業擔當更大的社會責任,讓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全面升華,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無縫對接,從而全面建立我校工程能力系統化培養的車輛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實踐體系,為社會及汽車行業貢獻更多的創新人才、一流人才。
[ 參 考 文 獻 ]
[1] 楊姝,亓昌,等.基于卓越工程師培養理念的汽車構造課程改革[J].實驗室科學,2012,15(3):40-42.
[2] 林健.談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引發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17):30-32.
[3] 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師搖籃,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J].中國大學教育,2010,(8):9-10.
[4] 葉志攀,金佩華.中國工程教育實踐教學研究綜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4):74-77.
關鍵詞:信息化應急培訓;應急人才;定位;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10-0160-03
信息化戰場,技術已經成為重要的戰斗力,以至于人與武器結合等因素組成的戰斗力中,信息主導為核心,技術為牽引,先進軍事理論和軍事素質塑造為內涵,加快培養勝任信息化應急作戰需要的“創新型、復合型、協作型、國際型”人才培養模式成為當務之急。院校應及時調整和確定新的信息化應急人才素質、人才培養、人才管理、人才戰略等方面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適應院校轉型,創新院校應急培養模式,培養具有信息應急視野和創新意識新型人才。
一、院校信息化應急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院校信息應急培訓的認識不一,存在慣性意識
院校信息應急培訓是適應科學技術發展必須采取措施,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作,效益顯現慢,軍隊職能部門和人員對信息應急培訓工作的認識需要經過觀望、參與、支持到迫切需要的提高過程。對于信息應急培訓工作認識還不足,沒有真正認識到院校信息應急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沒有完全從微觀管理的范疇中掙脫出來;其所擁有的院校信息化應急培訓管理權力仍然過于集中,自然院校也就難以充分彰顯其積極性和主動性,難于創新院校應急培養模式。
(二)院校信息應急培訓思想觀念與體系作戰能力建設不相適應,整體規劃缺乏
院校信息應急培訓缺乏整體發展戰略、系統規劃和對信息應急培訓的有效整合,信息應急培訓共享程度低。由于沒有統一規劃、成體系開展建設,各自為政、自主建設,導致信息應急培訓重復建設、共享困難,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傳統作戰理念和條塊分割體制的影響,信息應急培訓“信息為主、體系取勝”的觀念尚未完全確立,認為信息應急培訓能力建設是主管部門的責任,自身建設就可以了,主動作為的思想意識缺乏。院校信息應急培訓機制仍未充分發揮其本應具有的作用,自我發展的約束機制沒有建立,未感受到信息時代帶來的壓力、動力和活力。
(三)信息應急培訓的保障能力有待提高
院校信息應急訓練始終不能擺脫專業的束縛,缺乏與其他院校開展相應訓練的有效舉措。獲取信息應急的渠道不夠成熟,信息應急保障效率不盡人意;基于信息應急體系的網絡訓練和實戰化對抗訓練沒有展開,信息化應急訓練器材和模擬仿真訓練設備還比較缺乏,缺乏信息應急挖掘能力,深層次的信息應急得不到充分發揮,決策支持能力、智能化、個性化信息應急能力有待提高;信息化應急環境建設滯后,網絡訓練手段集成化程度低,功能相對單一,不具備開展基于信息化應急體系下聯合處置演練的功能。制約了信息化應急人才能力的形成,以知識為主導的知識服務模式尚未建立,在充分挖掘信息應急需求、幫助獲取知識、提高解決問題能力、幫助決策或直接解決問題方面有待增強。
(四)培訓經費不足造成學員動手能力大幅下降、教員的培訓水平不適應信息化的需要
由于院校信息應急培訓經費不足,投入到培訓方面的經費增加不多或沒有增加,導致了培訓經費的大幅度下降,嚴重影響了實踐培訓環節的質量。信息應急學員培訓的操作性實驗改為演示性實驗。教師中不少人具有碩士甚至博士學位,但在培訓方法及培訓藝術、培訓經驗方面比較欠缺,其培訓質量不太盡如人意、達不到學員的期望值。不合理的師生比給教員帶來了過重的課時負擔,過重的課時負擔影響了教員的培訓水平,導致了院校培訓質量的滑坡。
二、信息化應急人才的定位
信息化應急人才和平時期是“處突、維穩”的生力軍,戰時是贏得信息化戰爭的關鍵力量。打信息化戰爭離不開信息化武器裝備,而每件信息化武器裝備都是時代科技進步的結晶,操控這些“復雜的巨系統”本身就需要高素質的信息化應急人才人。信息化戰爭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但體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由無數的節點聯線成網聚合而成,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體系應急威力,需要每個節點將功能發揮到極致。更加強調基于信息系統的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具有“實時力、精準力、創新力、轉化力、強體力”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F2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16-0111-02
2010 年 9 月 21日,財政部印發了第一個《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確立了中國建設國際一流會計人才隊伍的行動綱領,明確指出“會計職業領域已從傳統的記賬、算賬、報賬為主,拓展到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價值管理、戰略規劃、公司治理、會計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領域。”當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深入,電子商務和電子政務的推廣,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等等,都迫切需要會計信息化人才。作為本科院校,更應該根據會計信息化人才的社會需求狀況和本科院校會計信息化教學的現狀,針對會計信息化教學改革進行思考,以期建立新的、合理的會計信息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從而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化人才。
一、會計信息化的現狀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中國會計信息化的應用水平不斷提高,但大部分仍處于中低端應用,信息系統提供的信息資源并沒有充分發揮其價值。大多數會計人員的信息化能力還僅限于財務軟件模塊的操作使用上,以最終生成財務報表和編寫財務報告為目標,導致國內企業數據利用率很低,難以充分發揮所掌握的豐富信息資源的價值,難以為企業決策提供財務數據支撐。據調查,只有少部分企業領導者是靠信息作決策,大部分企業領導者都是在沒有充分信息的支持下完全憑直覺作出決策,這部分決策者已經深深地意識到信息對于決策的重要性。
二、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目標
在信息化環境下,社會對會計人才的需求不僅僅是會計專業知識本身,而是對會計人才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創新意識等方面均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中國會計人員現在的會計信息處理能力還遠遠不能滿足要求,沒有達到應當具備的信息處理能力水平。
高校是會計人才的培養基地,但是現有的會計教學模式無法打造出會計信息化人才。為了保證中國會計信息化工作目標的盡快實現,必須改變高校現有的教學模式,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應用型和創新型會計人才,以適信息化環境的需要。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只有真正地踐行中國高等教育提出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總體培養目標,并根據市場的需求,理解會計人才的內涵,制定出符合本科院校會計專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既懂經濟管理又懂會計,既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又有獨立創新精神,適應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從根本上增強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三、創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教學模式的途徑
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關系到會計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水平。作為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基地的本科院校,理應順應市場的需求和信息時展的趨勢,重塑會計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提高會計專業學生自身的信息技能。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應調整為:既通曉會計專業知識,又通曉會計信息化的管理思想;既能獨立操作會計軟件,又能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的復合應用型會計人才。
(一)聘請有經驗的專家講課,強化師資力量
如果教師的教育理念滯后、實踐能力不強會直接影響到教學各環節以及最終教學效果。教師的教育理念、實踐技能是通過組織教學開展實施的,只有具備一支整體素質高、業務精良的教師隊伍,既有扎實的理論素養和道德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適應會計信息化需求的會計專業人才。學校需要與企業多做合作交換,聘用經驗豐富的、有高級職稱或職務的專家擔任部分實務課程或實驗、實訓課程的學習指導,這樣可形成高端人才的嫁接,加強會計學生信息化實踐能力的培訓。同時加強會計教師的后續學習,鼓勵教師定期到校外的合作單位參加會計信息化實踐工作,了解實際業務,深入學習體驗,使教師既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真正推動教學實踐,從而提高教學水平,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會計信息化水平。
(二)校企合作,創新會計信息化教材的編寫
校企合作,能夠帶來新的市場動態,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解決在會計軟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通過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研究,相互探討,更能夠研發出培養會計信息化應用型人才的教材和相關教學資源,推動會計專業整體教學資源的革新,讓學生就業的時候能夠更好地被社會認可,被企業接受。編寫會計信息化教材時,要注重與社會需求接軌,采用大型綜合案例,將案例融入理論教學中,使學生在學習中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理解財務軟件操作流程,全方位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就業能力。
(三)增加綜合型實驗課程比重,改革教學模式
綜合型實驗側重培養學生對同一課程的不同知識點,或同一專業的不同課程,或同一學科的不同專業,或跨學科的知識整合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實驗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獨立分析能力、動手能力以及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信息化課程應主要采用崗位實驗,崗位實驗是按照會計信息化崗位進行模塊劃分,分組進行實驗。這種實驗課中學生扮演不同角色來進行工作的實踐演練,大大地加深了學生對會計崗位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學生處理復雜會計業務的素質和能力。通過教學模式的改革,使學生通過親身感受熟練掌握了會計人員的分工合作和會計核算過程,了解了財務軟件的開發和使用,使學生畢業后不僅能夠熟練使用軟件,還能夠進行軟件的日常性維護,從而能快速達到各個會計崗位的要求。
(四)利用網絡優式,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幾乎所有的會計專業院校都已經建立了專門的會計軟件實驗室,配備了專業的會計軟件,以期提高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實踐操作能力。但是會計信息化課程的教學中還是表現出老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現象,教學效果不明顯。這就要求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和手段,開發會計信息化課程相關資源的網絡平臺,建設標準課程講解方案,提供精品課程,鏈接相關電子圖書,搭建師生網上交流平臺,讓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充分利用網上優勢靈活自主地學習會計信息化相關課程內容,借助網絡平臺掌握和了解大量課外資源和知識。學生學習的方式有了創新的變革,能夠促使師生在課堂上進一步地溝通、探討和交流,真正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提高會計信息化教學的效率和效果,改進教學方法。
(五)轉變教學理念,培養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
中國大部分高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還定位于初級、中級會計人才的培養上,無法準確地了解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動和所需會計技能,導致在會計信息化人才的培養上不能很好地與社會接軌,與社會需求產生了時間的延遲,造成了學校培養的學生找不到滿意的崗位,企業找不到馬上能用的人才。如果學校能夠與軟件教育企業進行合作,掌握軟件使用客戶群和市場的需求,就可以將市場中企業會計崗位的最新動態帶進校園,幫助高校建立仿真的綜合實訓基地,在課堂上模擬信息化企業實務情景,幫助院校更快地接觸到企業實際業務,讓師生體驗、了解到目前會計信息化崗位需要哪些技能,需要更新什么知識,學生需要掌握哪些操作能力。院校通過與軟件教育企業合作,就能夠制定合理的復合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方案,為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有用人才,充分發揮會計信息化參與決策的重大作用。
面對信息化的浪潮,當前社會經濟正在進入以計算機、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對傳統的會計教學模式產生巨大影響,創新高校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出順應時代需要的高水平會計信息化會計人才,不僅是會計專業學生順利上崗的需要,更是會計信息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企業信息化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當代經濟,2009,(20).
[2] 劉玉廷.中國會計行業人才發展進程中新的里程碑[J].會計研究,2010,(10).
關鍵詞: 初中化學 實驗技能 實驗方法
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化學實驗是培養初中生全面素質的重要環節。如果能有效提高學生興趣,嚴格進行基本操作訓練,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態度,并通過恰當的評價,就能有效提高學生實驗技能。
一、利用變幻的景象進行化學實驗的興趣教育
“空杯生煙”、“魔棒點燈”、“鎂條燃燒”……耀眼的亮光,變幻的景象,使學生覺得化學實驗是那樣有趣和神奇,引導學生進入預先設計好的教學軌道,轉入化學觀察分析能力的培養。結合講授“化學變化”的概念,再次演示鎂條燃燒實驗,指導怎樣觀察:觀察變化“前”、“中”、“后”各個階段,物質的形態、顏色、體積等的變化,以及是否有光、熱等現象產生;要告訴學生觀察不只是用眼看,還包括用手觸摸、鼻嗅等人類用來觀察事物的器官。通過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獨立實驗的渴望,并教育學生實驗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用來掌握知識、發現規律的重要手段,從而為學生今后獨立實驗打好基礎。
二、進行嚴格的基本操作訓練,培養學生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
基本操作訓練是讓學生根據指定的儀器或具體的基本操作,分解動作進行練習的方法,通過反復嚴格訓練,使學生掌握操作的要領。
首先引導學生了解儀器的名稱、用途和操作的原理,然后示范各種儀器操作過程的分解動作,學生掌握要領后,再示范連貫動作,模仿練習。為了提高訓練質量,要做到一人一組,人人動手。在訓練過程中,增加學生的練習次數,教師逐人檢查指導,不放過一個不規范動作。采用比賽測試的方法,調動學生積極性。不要求動作太快,而力求做到準確、規范。對學生操作當場評價,肯定成績,指出不足。
當學生通過練習基本掌握儀器的用法后,教師要精心設計一些簡單實驗制造懸念,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如取一定量的氧化銅粉末,搗碎的雞蛋殼和稀鹽酸混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發生的現象。從千變萬化的狀態、顏色中,促使學生感受化學實驗的魅力,領會掌握規范操作要領的重要性,提高練習興趣,吸引學生進一步探索化學反應原理。
三、獨立完成具體實驗,初步形成操作技能
如粗鹽的提純,氫氣、氧氣的制取,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先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步驟,弄清為什么這樣做,正確操作后應看到什么現象,違反原理的不正確操作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使學生初步掌握實驗程序的重要性,并獲得一定的編排實驗程序的本領。實驗中注意培養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準確地觀察,如實地記錄,即使出現預想不到的現象,也要求學生實事求是地進行記錄。
學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在完成具體的實驗過程中不斷得到鞏固和完善,在操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兩方面獲得較系統的知識,初步形成定向觀察能力和書寫實驗報告的能力。
四、啟發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有效提高實驗技能
培養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態度和能力是素質教育的目的之一。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造條件讓學生通過主動參與而獲得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在完成氫氣和氧氣的制取實驗之后,歸納總結出實驗室制取氣體的方法和所需要的裝置,要求學生自己設想如何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寫出預習提綱,包括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應選擇哪些儀器?如何安裝?選擇的依據是什么?選用哪種收集氣體的方法?怎樣驗滿?經過充分的思考后開展課堂討論,形成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的裝置應當和實驗室制取氫氣裝置相同的認識:只能用向上排氣法收集。然后由學生演示這個實驗,指定兩位熱情高、操作能力較強的同學上臺演示,其他學生當“教師”評價。臺上同學仔細操作,臺下同學認真觀察,實驗完畢由學生作出評論,最后總結長處和不足,得出結論,之后全體學生分組開展實驗。在完成氫氣、氧氣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質的實驗后,及時進行實驗成績考核,進行終結性評價。
五、學會簡單的實驗設計,繪制實驗裝置圖
實驗設計是綜合運用已學知識和技能的過程,要手腦并用,理論實踐相結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學生進行實驗設計時,首先根據已學知識設計實驗方案,要求指出反應原理,說明操作步驟,列出實驗用品,繪出實驗裝置圖。原理要正確,操作要簡便,裝置要合理,圖形比例要恰當,流程要清楚,圖面要整潔、清晰。然后組織學生針對各項要求逐題討論,相互交流比較,取長補短,確定最佳方案。再要求學生整理出修改后的預習報告。最后完成實驗,并根據實驗現象分析,得出結論,寫好實驗報告。因為有了實驗方案,學生的熱情一般都很高,積極要求完成自己設計的選做實驗。學生通過具體實驗設計操作,能進一步掌握實驗原理,學會設計實驗,繪制實驗裝置圖。
總之,教師只要能激發學生興趣,嚴格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主動地創造性地開展實驗,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
參考文獻:
[1]初中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師學習指導.
關鍵詞:園林專業;卓越農林人才;實驗教學體系;吉首大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13-0162-03
近幾年,國內外一些高校專家圍繞著如何培養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了探索和實踐,然而提出的方法普遍缺乏適應性。2014年4月,教育部正式啟動了卓越農林人才計劃項目申報工作,下發了《關于開展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教高廳函[2014]13號)。吉首大學園林專業被列入“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重點建設專業。如何根據自身特點,借鑒和總結其他高等院校專業辦學經驗,并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為武陵山區生態文明、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科技貢獻和智力支持,高效地完成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是迫切需要認真探索和研究的課題。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運用基礎知識和技能,提高分析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以及具備創新能力的關鍵的教學環節。本研究以吉首大學園林專業為研究對象,針對現有實驗教學體系中存在的問題,面對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對人才類型的要求,提出構建科學的全面的實驗教學體系措施。
1 現有實驗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吉首大學現有的實驗教學體系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1)同類實驗課程間知識點劃分不夠明晰,缺乏聯系和銜接,導致植物學與花卉學、樹木學,植物造景與園林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規劃設計等同類課程中部分實驗項目重復和交叉;(2)實驗課程設置缺乏系統性和連貫性,各門課程中實驗項目設置互相獨立,使得學生對本專業所獲得的知識零碎,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實驗項目中綜合性、創新性實驗比例較小,驗證性實驗比例較大,不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其實踐能力也受到抑制;(4)實驗過程中學生能動性表現不足,實驗教學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為主,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思維的培養;(5)考核形式單一,評定學生實驗成績往往以實驗報告作為主要的參考指標,這種只注重實踐結果而忽視實踐過程的考核方式,導致學生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6)實驗資源不足,與企事業生產和園林學科的前沿研究脫節,不利于企事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對科學前沿的學習[1-2]。
2 建立科學的全面的實驗教學體系[3-6]
2.1 構建實驗教學目標體系 本專業以服務武陵山區城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為目標,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素養和較強的實踐能力,能從事城鄉環境保護、風景區、城鄉各類園林綠地、城鄉景觀、園林建筑、園林綠化等方面的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管理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卓越園林人才。為達到以上目標,根據新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和實驗教學新理念,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內容體系為基礎、保障體系為支撐,以專業基本技能、職業綜合技能和科研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分4個階段循序漸進的建立科學系統的實驗教學體系。
2.2 設置實驗課程體系 舊的實驗課程體系是以課程為主導安排實驗課,在新的實驗教學培養目標體系下,應以能力培養為主導,將實驗課程體系設置為專業基本技能模塊、職業綜合技能模塊和科研創新能力模塊3大課程模塊,使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又相對獨立,實現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前沿、學校與企業、教學與科研、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其中,基本技能的模塊包括園林植物應用能力、園林技法表現能力、園林方案設計能力和園林工程設計能力等;綜合技能的培養包括園林施工管理能力、園林養護管理能力、園林場地設計能力以及園林效果表現能力等;科研創新能力的培養包括園林植物與應用、園林規劃、園林與景觀設計、園林工程與技術、園林建筑設計等研究領域。然后對每一模塊中的能力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如基本技能模塊中園林植物應用的能力包括園林植物識別能力與園林植物運用能力。
2.3 建立階段式培養模式 能力培養分為入門教育階段、專業基礎技能培養階段、職業綜合技能培養階段和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階段4個階段,循序漸進的開展。第一階段為入門教育階段。教學對象主要為大一學生。剛進入大學校園的學生對專業認識不足,導致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方法不正確,故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本專業培養目標、特色、課程設置、專業現狀、就業和發展前景等,并帶領學生到公園、風景區、施工現場等進行專業認知,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第二階段為專業基礎技能培養階段。主要教學對象為大一大二學生。該階段實驗教學以專業基礎實驗課程為主體,以基礎理論課程為補充,主要任務是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園林學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園林基本構成要素、園林空間和環境的關系、園林設計和施工的基本方法、常用的園林表現技法、計算機輔助設計等;第三階段為職業綜合技能培養階段。主要教學對象為大二大三學生。該階段以綜合實驗課程為主體,市場項目為補充,學校加強與企業的深度聯合,鼓勵學生將自主學習與社會實踐、就業實踐相結合,借助企業平臺,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自主創作的設計能力,完成職業綜合技能教學任務;第四階段為科研創新能力培養階段。主要教學對象為大三大四學生。該階段根據現有學科領域和研究方向,開展教學科研相結合的實驗,形成以創新類實訓課程為主體、各類市場實際項目和專業競賽活動等為補充的創新能力培養,使學生系統掌握園林專業知識和園林技術,具有設計創新意識和實踐應用的能力。
2.4 完善實驗教學條件體系
2.4.1 加強實驗教學團隊建設 根據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圍繞“3個層面”“4個階段”的實驗教學,建成結構合理的“雙師型”教學團隊。構建以學院教學領軍人才、專業帶頭人或行業企業的知名技術專家作為帶頭人,以學院教師及行業企業的技術專家作為骨干教師的核心隊伍。不斷優化教學團隊,重點構建實驗教學團隊、教學拓展團隊、科研創新團隊3種類型的實驗教學團隊,建成一支職稱、知識、素質、能力結構和專兼比例合理,創新意識強,實驗教學水平高,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團隊。
2.4.2 整合教學資源,搭建實驗教學平臺 按照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本著有利于實驗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綜合技能和創新能力的提高為原則,整合教學資源,搭建實驗教學平臺:整合分散校內的實驗資源、積極拓展校際合作,為學生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提供平臺;加強校企深度聯合、建立校外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綜合技能的訓練創建平臺;學校實驗教學與科研院所實驗緊密結合,創建大學生創新就業實踐基地,為提升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提供渠道。
2.4.3 建立導師制 為更好地完成人才培養目標,應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建立導師制。導師包括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大一學生完成入門教育,對本專業的學習有足夠的了解后,可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愛好選擇一名校內指導老師,完成專業基本技能的學習,參與校內導師的科研課題、工程項目或是在導師指導下申報各類創新性實驗項目或挑戰杯項目;大二學生則可在具備專業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一名校外企事業指導老師,通過參與企事業的工程項目或科研項目,完成畢業實習或畢業設計。
2.5 制定實驗教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為確保實踐教學質量,根據學校和園林專業的學科特點,實驗教學的考核評價,既注重過程評價,又注重細節考核,制定“三模塊、四過程、多形式”的考核評價體系:“三模塊”考核分為基礎技能模塊、綜合技能和創新能力模塊,其中基礎技能模塊考核的主要以實驗理論考試、實驗操作技能、實驗報告質量和平時表現為考評內容,綜合技能主要以文獻考評和方案考評為考試內容,創新能力模塊主要以實物考評和項目考評為主;“四過程”包含實驗態度評價、操作過程評價、實驗結果評價和實驗考試評價;多形式則是指考核形式根據不同階段不同實驗課程模塊,從平時表現、實驗理論考試、實驗報告質量、操作考試、文獻考評、方案考評、實物考評、過程考評和項目考核等方面建立多元考核標準。新的實驗考核體系的最終成績包括自評成績、小組長評定成績、實習單位和實習指導老師評定成績,并分別乘以權重形成總分。
2.6 創新實驗教學管理體系 實驗教學管理是指對實驗教學過程和教學環節工作的計劃、組織、協調與監督,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根據學校和學科特點,實驗教學的管理應采取校、院系、教研室三級管理模式。學校和院系成立實驗教學中心或實驗教學基地,實行專人負責制,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措施對實驗教學進行宏觀管理,如統籌安排、調配和使用實驗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教研室具體負責各實驗教學模塊的實驗教學、課程設置、教學進度安排,并對實驗教學過程進行嚴格監督。
3 結語
卓越園林人才培養是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是卓越園林人才培養中重要的環節和手段,在新的人才培養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吉首大學園林專業只有把卓越農林人才培養計劃與專業建設緊密結合,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才能構建基于卓越農林人才培養目標的園林專業實驗教學體系:堅持卓越園林人才培養的目標,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加強實驗教學條件建設,制定卓越園林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考核評價和實驗教學管理體系,進行系統專業建設,以此解決卓越園林人才培養實驗教學中的相關問題,最終達到培養卓越園林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素華,蔣亞華,劉宇,等.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宿遷學院為例[J].安徽農學通報, 2016,(22):127-129.
[2]王浩,蘇同向,張青萍.風景園林“五化法”實驗教學體系的構建[J].中國園林,2009(2):40-42.
[3]馮瀟,李雄,劉燕等.北京林業大學國家級園林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思路[J].中國園林,2013(6):19-22.
[4]梁娟,周紅燦,孔繁磊.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地方院校園林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探索與實踐[J].大學教育,2014(7):61-63.
關鍵詞:企業;人才培養;梯次化
一、引言
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也可以說一個企業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為衡量該企業管理是否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企業人才具多樣性,有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市場營銷人才、公關人才等等。也具層次性,有高層、中層、基層管理者及一線員工。人才管理就是利用科學、有效、適用的方法對企業各類人才進行培養、選拔、考核和使用,使之更加適應本企業發展的需要。
二、課題現狀及重要意義
(一)先進設備需要各種人才的駕馭
唐鋼冷軋薄板工程是國家、河北省“十五”重點工程建設項目,是唐鋼產品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該工程于2003年3月開工,2007年3月整體竣工,歷時四年整。隨著冷軋工程建設的推進,2003年8月23日,唐鋼冷軋薄板廠宣告成立,成為唐鋼最年輕的主體生產廠。該廠裝備主要由西門子、奧鋼聯、克萊西姆、新日鐵、達涅利等世界一流的制造商提供,先進的設備需要有高素質人才的駕馭才能發揮其先進的作用。
(二)員工爆發式增長需要對人才進行合理培養使用
冷軋薄板廠是新成立的工廠,幾年來員工呈爆發式增長。員工主要來自母公司各二級單位,由于員工工作背景不同、素質高低不同,在觀念、作風、工作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差異,對他們要進行培養和合理的使用,才能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三)實現企業發展目標需要人才支撐
該廠提出要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企業,形象地講就是要做到四個一流:隊伍一流、管理一流、產品一流、環境一流,這是冷軋廠堅定不移的方向。在實現這個發展目標時,該廠把人才培養放在了首位,只有擁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實現其他一流的目標。
(四)實現企業人才科學管理的需要
目前,人才的梯次化建設在各企業不太重視,人才的考核方法主要是上級對下級簡單的直接的印象考核,人的效率、對企業的作用等沒有很好的評價標準。建立人才梯次及完善可操作的考核評價體系,可以科學管理人才。
(五)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冷軋廠成立以來,經歷了全面基建、基建生產并舉、攻關達產等階段。在過去,該廠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管理問題。他們深切地感覺到,人才管理是基礎性的管理,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基于此,該廠把企業人才管理梯次化考核培養體系構建及實踐作為提升全廠各項管理水平的基礎。
(六)打造冷軋品牌的需要
打造唐鋼冷軋品牌,擴大在行業中的影響力。應用人才梯次化培養考核體系,可以促進各類人才的潛力得到發揮,在質量、成本、設備、生產攻關中取得成效。實現以最快的速度和使用最少的管理資源達到提升產品競爭力的目的,實現提升唐鋼冷軋品牌形象的既定目標。
三、課題主要內容和特點
(一)人才梯次化的分類
一般來說,人才梯次化的分類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按年齡分類。科學的構建梯次化必然要求做到老、中、青合理配置,形成最理想人才隊伍結構。二是按學歷分類。學歷是一個人學習時間長短和理論知識掌握多少的標準,現代企業需要形成中技、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金字塔型人才隊伍結構。三是按專業分類。一個企業所需不同專業,有主體專業,有輔助專業,主體對企業發展至關重要,在比例上要占據大部分。四是按工作性質分類。一般應有高層決策者、中層管理者、專業技術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
(二)人才培訓的方法
當前,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要選擇合適有效的培訓方法,需要考慮到培訓的目的、培訓的內容、培訓對象的自身特點及企業具備的培訓資源等因素。企業培訓常用的幾種方法:一是講授法:屬于傳統模式的培訓方式,指培訓師通過語言表達,系統地向受訓者傳授知識,期望這些受訓者能記住其中的重要觀念與特定知識。二是工作輪換法:這是一種在職培訓的方法,指讓受訓者在預定的時期內變換工作崗位,使其獲得不同崗位的工作經驗,一般主要用于新進員工。現在很多企業采用工作輪換則是為培養新進入企業的年輕管理人員或有管理潛力的未來的管理人員。三是工作指導法或教練/實習法:這種方法是由一位有經驗的技術能手或直接主管人員在工作崗位上對受訓者進行培訓,如果是單個的一對一的現場個別培訓則稱為企業常用的師帶徒培訓。四是研討法:按照費用與操作的復雜程序又可分成一般研討會與小組討論兩種方式。研討會多以專題演講為主,中途或會后允許學員與演講者進行交流溝通,一般費用較高。而小組討論法則費用較低。研討法培訓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能力,培養意識,交流信息,產生新知。另外還有視聽技術法、案例研究法、角色扮演法、企業內部電腦網絡培訓法等。
(三)考核的量化標準
考核是綜合評價的過程,盡可能設置量化標準。把德、能、勤、績等標準量化,要根據不同梯次、不同工作性質確定不同的權重。主要標準有技術水平、工作態度、工作完成程度、工作完成質量、團隊協作、對新知識的吸收等。
(四)人才管理梯次化培養考核體系特點
一是層次清晰。人才管理梯次在設計時就以層次清晰化為目標,企業管理者和本人都可一目了然。根據不同梯次的特點確定培訓方法和措施,有利于人才培訓的標準化作業,提高培訓效率。二是結構合理。企業的人才結構不合理,從生產經營來說,這不利于調動員工積極性,也不符合人自身發展規律,所以企業人才梯次化的結構合理,什么樣的人占多少比例要在設計人才發展戰略時確定下來。三是重視數據。人才梯次化在企業中的績效考核要重視數據的應用,用量化標準代替主觀判斷。
四、課題的實施方案和主要做法
(一)制定人才梯次化戰略
企業在用人問題上,應堅持德才兼備、任人唯賢、用其所長、人盡其才的用人之道。在一些企業里技術型人才向管理型人才轉變的做法容易出現專業技術人員技術不專,管理水平不高的局面。大專、本科生從事幾年技術后,已打下了堅實的技術根基,正是他們在技術上大顯身手的時候,卻多數漸漸步向從事管理工作,技術難以有更高的超越。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冷軋廠人才梯次化戰略主要從有利于促進人自身的發展上考量,從有利于促進員工積極性的發揮上考量,從有利于實現生產經營目標上考量,總體上分成三個系列:技術系列梯次,管理系列梯次、操作系列梯次。一是技術系列設有員級、初級職稱、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專業帶頭人、四級專家、三級專家。二是管理系列分為班組長、值班長(作業長)、副科級、正科級、廠處級助理等。三是操作系列分為操作工、助理技師、技師、高級技師、操作技能專家、首席操作技能專家等。
現在冷軋薄板廠的人才梯次做到老、中、青合理配置,形成以中青年為主體的最理想人才隊伍結構。從學歷上來說,基本形成中技、專科、本科、碩士、博士的金字塔型人才隊伍結構。從專業上考量。該廠把主體專業定為軋鋼、自動化、機械,其他專業作為輔助專業,人才的比例比較合理。
(二)制定人才培訓戰略
制定培訓計劃是關鍵環節,針對不同的人才梯次制定不同的培養措施和培訓方案。一是入廠培訓。針對新員工,主要有安全、工藝、設備、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廠規廠紀等,對大批進廠員工還要進行軍訓。二是全員培訓。每年都有對全員進行一次集中培訓,每名員工要有1-2周的時間接受培訓。培訓后進行考試。三是班組長培訓。每年組織一次班組長集中培訓,培訓涉及生產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內容。采取分班次授課方式,由廠部統一師資、材、統一考試。四是科級培訓。對全廠科級干部進行管理能力提升培訓,使科級干部掌握管理技術和解決實際問題方法。培養日常工作的目的意識、問題意識、改善意識。五是研究生送培。該廠鼓勵技術人才參加在職攻讀研究生的學習。近年來,該廠已經和正在送培30多名研究生。他們的課題都是生產、設備、工藝中的難點和重點,他們邊研究邊實踐解決了一系列難題,發揮了較好作用。
(三)人才選拔考核方法
冷軋薄板廠制定了相應量化考核的標準,方法主要有:一是直接考試(面試)。對低梯次人員,一般采取培訓后直接考試方法。對新入廠員工在培訓后對其進行面試,確定其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一些適應性強的崗位采取公開招聘考試,選拔出合適的優秀人才。二是技術比賽。通過組織各類技術比賽的形式,對員工進行檢測評價。技術比賽分理論和實作比賽。三是崗位評價。對普通技術人員,由車間部門根據崗位開展工作、課題攻關情況、業績情況進行考核,給出評介。四是上級對下級評價。廠領導對科級進行評價,正科級為副科級評價,科級對值班長(班組長)和技術人員進行評價,值班長(班組長)對操作工進行評價。五是同級評價。正副職互評,正職為副職打分,副職為正職打分。機關、車間互評。機關各部為車間科級打分,各車間為機關科級打分。六是職工代表評價。各單位參加打分評價的職工代表,具有充分代表性,包括技管人員、操作人員、班組長、一線生產骨干、黨團工會組長,人數要求在15%以上。
(四)激勵機制應用
激勵機制的應用是人才培養考核的必要手段。在企業人才管理中,應以激勵為主,目的在于引導人才奮發向上,同時對不規范行為形成約束。該廠主要采用正激勵和負激勵兩種方式。
正激勵分為情感激勵和物質激勵。所謂情感激勵就是就用鼓勵表揚滿足個體的情感需要等方式激勵員工。人才管理不但應重視知識、學歷、經驗、年齡等理性因素,而且更應注重人的情感、興趣、嗜好、素質、意識等非理性因素。它要求管理者把員工看成“復雜人”,不僅要關注職工物質方面的需要,還要更多地重視職工的精神需要。給人才設置挑戰性的工作或職位,使其能夠在工作中得到發展的空間,不但滿足了人才自我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同時也使得人才在工作中得到了鍛煉,反過來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使人才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是一種留住人才行之有效的方法。物質激勵主要是增加收入和給予升職的機會。企業應針對不同工作性質和處于企業組織不同層次、不同崗位的人才,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和方式來評價人才的績效,以保證公平和效率的原則,對考核優秀的人才給予適當的獎勵。
負激勵就是給予考核不合格的人才進行批評,直至降職、降級的處理。迫使全體人才努力改進和提高自身素質,爭取成為勝任工作的優秀人才。
五、課題實施后的主要效果
冷軋薄板廠應用先進的人才梯次化、激勵機制、量化分析等理論,在全廠設立管理、技術、操作三個人才培養系列,給人才提供更廣的發展空間。制定比較科學的人才梯次,針對不同梯次的人才進行不同的培訓教育。制定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采取上下結合,反復比較,逐步推進的方法,設多項量化指標,通過打分、綜合分析的方法得出正確評價。制定定期考核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持之以恒地進行考核。按考核辦法兌現獎懲,不斷激勵被考核人員進步。
關鍵詞: 中外合作辦學 國際化實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培養途徑
隨著綜合國力的競爭日益演變成各國教育與人才的競爭,全球高等教育競爭的本質是各個國家之間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而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都迫切需要適合我國發展的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因此,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有必要針對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得出有益經驗,并付諸于實踐。
一、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內涵
1.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基本概念
國際化實用型人才,是指具有國際化意識和胸懷和國際一流的知識結構、視野和素質并達到國際化水準,具有較強實際操作能力,在全球化競爭中善于把握機遇和爭取主動的高層次人才。
2.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質
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質要求,概括起來包括以下六個方面。
(1)較強的英語溝通能力
入世后,我國與國外經濟文化交往頻繁,來華的跨國公司也更多,英語已成為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本工具。掌握了這個工具,有利于增強溝通能力。這是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
(2)國際視野和創新意識
國際化實用型人才不僅要掌握外語,而且要具有全球化視角、秉承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掌握商業的國際化慣例、具備文明的素養和行為準則。
(3)跨文化交際能力
這一要求是指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對各個國家、地區文化背景的了解和熟悉能力,知曉發達國家的商務禮儀和風俗習慣。
(4)運用現代技術進行信息整合的能力
放眼世界,惟有能夠把握信息、整合資源的優秀人才方能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化經濟浪潮中獨占鰲頭,抓住先機。
(5)快速學習能力
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必須具有扎實的知識儲備,受過全方位的教育,頭腦靈活,勤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并富有創造力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6)團隊協作能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和人類文化的不斷發展,國際化實用型人才應該具有緊跟本專業的世界前沿和不斷學習、吸收、消化國際先進文化和知識的能力。
3.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目標,就是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使學生具有外語交流能力和專業知識;通曉國際法規,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具備跨文化交際能力;具有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團隊合作能力;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創新的能力;擁有很強實用性的專業知識和技能。
二、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途徑
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的人才培養模式中,除了“國際化”之外,“實用型”是不可或缺的一個支撐點。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除了增進與世界各國的交流之外,更要增強高等教育的能力建設,探索打造國際化實用性人才的培養途徑。
東北財經大學薩里國際學院成立于2007年,是教育部正式下發文件批準東北財經大學和英國薩里大學合作設立東北地區首家具有授予中英雙方學位資質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以下僅從學院的課程設置、課程開發、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師資建設、學生管理方面對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途徑進行探索與創新。
1.課程設置
按照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學院設置如下課程:
(1)語言國際化課程。學院根據課程性質和學生接受程度,大部分課程為雙語和全英文授課,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和能力。
(2)視角國際化課程。開設視角國際化課程使學生了解多元的文化,不僅為學生提供西方文化的課程,也注重中國文化對學生的熏陶。
(3)能力培養課程。開設一些注重對學生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培養的課程和專題講座。
(4)知識應用課程。開設學生未來很可能從事相關工作的應用性強的課程。針對工作崗位來設計課程,適度控制基礎理論課程的數量,在授課過程中強化學生的職業認識。
(5)實驗實訓課程。實驗課程和實訓課程能夠直接、有效提高學生實用技能應用水平。東北財經大學舉全校之力建設了“經濟管理實驗中心”,現已成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薩里國際學院依托該實驗中心,開設了《經營沙盤模擬》等實驗課程,在相關課程中設置了實訓課時。
(6)企業內訓課程。引入此課程意味著為這些企業提供定制化的人才,縮短企業培訓時間,為學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學院目前正在與英特爾等大連知名外資企業協商將內訓課程引入計算機與信息管理專業的大學四年級課程。
(7)國際認證課程。“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國際認證+訂單式培養”是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體現。將國際認證引入教學是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應當實施的一項具有開拓性的任務。薩里國際學院擬將CIMA國際認證與跨國公司管理專業方向的課程結合,學生可以申請免考多門課程。參加CIMA組織的培訓后參加考試,通過考試后可獲得認證。今后還將陸續引進將英國商務管理認證(ABE)、旅游酒店管理認證、商務信息系統認證等,為學生求職增添砝碼。
2.課程開發
為了達到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薩里國際學院通過復制式開發、改造式開發、合作式開發等形式,進行課程開發。
首先,復制式開發。即直接引進國外大學課程。國外大學開設的很多專業課程新穎、實用,緊密聯系就業市場需要。學院采用國外大學這類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等教學資源進行講授。
其次,改造式開發。即通過教學改革將部分課程改造為符合國際化實用型培養目標需要的課程。一方面需要聘請學科領域的專家,集體論證改造的目標、可行性、具體實施方案等細節問題;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必要的資金投入。
最后,合作式開發。即雙方教師進行討論,打破原有的思路,找到適合我國人才培養的課程。薩里國際學院前兩年的專業課程涵蓋薩里大學第一年的專業課程,取得良好效果。此方式也是我院未來教學體制改革中的重點。
3.教學改革
薩里國際學院通過多種方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力,為他們成為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
首先,改革教學法。
(1)擴展傳統授課方式。要求教師將課程內容做成課件,以PowerPoint的形式在網絡上。增加Tutorial內容和課時,并在Tutorial課中安排案例討論、練習、角色扮演、游戲等。
(2)增加討論課。由授課教師或助教根據講課內容和指定的參考資料讓學生進行討論,教師本人或是助教給學生指點迷津,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思考獲取知識。
(3)強化輔導課。教師留出時間與學生討論和解答與課程有關的問題,并從中獲得反饋信息,此舉有助于彌補教師在授課中的不足。
其次,改革考核方式。在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重在對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的考核,而不是知識識記能力的測試。教師采用非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考核或以制定企業文案和制度的形式進行考核。
最后,鼓勵學生創業。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需要營造鼓勵創業的氛圍,可以考慮設立大學創業中心,定期舉辦創業計劃書大賽,對優秀的創業計劃書和團隊進行資助和孵化,對成功的大學生創業者進行宣傳。教師也要鼓勵學生轉變角色學習,聯系自己的實習經驗和閱讀過的案例,積極思考課堂中的知識如何應用。
4.教材建設
教材是實施人才培養的必要手段。沒有一套“立足前沿”的教材,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更要加強教材的建設,具體舉措:利用自身優勢和出版社進行聯系,擴展教材來源;關注出版物的發行動向,及時了解市場上流行的教材,切合實際篩選教材。另外,辦學機構也應該結合自身實際,聯系專家編寫專業教材,讓更多優秀的專家把他們的理論傳播發揚,也使學生從中受益。
在薩里國際學院日常的教學活動中,雙語和全英文課程全部采用新版英文教材,其中有《商務與經濟數學》、《旅游經濟學》等6本原版教材為學院和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合作引進并使用。截止到目前,結合我院開設專業實際,學院已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聯合,正式出版發行了標有“薩里經濟管理英文教材”字樣的教材5本。這些教材的具體名稱分別為《財務會計學》、《組織行為學》、《旅游經濟學》、《跨文化溝通》和《西方文明史:問題與源頭》。目前,這些教材除在我院使用外,已被成功運用到北京中加學院、同濟大學滬西學院和中山大學嶺南學院的教學中。
5.師資建設
人才培養的“實用型”,依賴于一支具有了解用人單位需求、具備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首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需要多方聯系,建立一支比較穩定、高水平的經理人兼職教師隊伍。可以聘請外資企業的經理人或定期授課,或專題講座。其次,要聘任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人士任教。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要培養國際化實用型人才,在聘任教師時,應優先考慮具有和所教課程相關的實際工作經驗的人選。
針對師資建設,薩里國際學院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鼓勵教師不僅要承擔縱向課題,還要積極承擔橫向課題,開展社會服務項目,為企業提供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咨詢和培訓。制定相應的科研獎勵制度,鼓勵教師所指導的研究生、本科生參與教師承擔的項目,以項目形式完成論文。
6.學生管理
首先,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需要開拓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了切實達到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在學生管理方面,要注重學生交流項目等與英語有關的活動。其次,建立學生自我管理體制,調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動性,加強學生自我管理,學生干部管理其他學生。再次,開展豐富的義工活動。這也是西方發達國家大學教育的一大經驗,義工活動能夠激發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具有關懷他人的愛心、責任心。
薩里國際學院經過兩年的探索,確立了以愛的教育為基礎,以人為本的學生工作理念,使學生在其開展的活動中理解到“超越、大氣、感恩、凝聚”學院這四個關鍵詞的深刻意義。
(1)學院內建立了大連義工站薩里國際學院分站,招納了60多個會員,開展了豐富的義工活動。
(2)開展各項技能比賽。學生活動向著培養學生實際才能的方向努力,積極組織創業大賽、案例分析大賽、英文演講比賽等,激發全體同學提高實用技能。
作為一個中外合作辦學的國際化學院,薩里國際學院將東西方的教育理念巧妙地結合起來,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薩里學生管理方式。所有學生工作都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只要是對綜合素質發展有利的,學院總是盡其所能,為其提供最好的學習、生活環境,并本著“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的“愛的教育”來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懂得愛、懂得感恩的品質。
三、培養國際化實用型人才的保障措施
1.成立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
人才培養委員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指導委員會,它不僅涉及教學,而且指導整個學院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成立由學校主管領導、教育界資深專家、企業家代表、家長代表等組成的人才培養指導委員會,旨在負責明確“國際化實用型”的培養模式,審核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為該機構今后發展指明方向。
2.建設具有國際水平專業化教師隊伍
《中外合作辦學條例》明確規定,外籍教師和外籍管理人員應當具備學士以上學位和相應的職業證書,并具有兩年以上教育、教學經驗。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想要取得長足的發展,必須建設一支國際化、高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專業課方面,要逐步引進規模適度的國際化專職師資,專業課外籍教師均應占有一定比例。同時也要形成一支學生喜愛、相對穩定的語言外教隊伍。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引智”的質量,不能良莠不分。此外,還可邀請國際知名學者、專家進行短期訪問和講學,或聘請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客座教授參加到中外合作辦學過程中。
3.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在我國傳統的高等教育理念中,教師一直扮演著知識的灌輸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這種偏重知識的死記硬背的傳統教學模式,早已不能符合新世紀人才培養的要求。這就需要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探究和改革教學模式的新思路與新方法,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研究能力和實際能力。
總之,為了培養國際化實用性人才,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應從實際出發,立足實踐,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與途徑。
參考文獻:
[1]王慶石,趙彥志.大學教育國際化的基本含義[N].光明日報,2003-6-5.
[2]劉薇.展望全球背景下的中外合作辦學[N].中國教育報,2006-2-5.
[3]龔思怡,傅志田、任劍婷.中外合作辦學提升高校競爭能力―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個案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05,(23).
[4]胡瀟聞.關于中外合作辦學政策的分析[N].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
[5]程斌,程宜康.2000年來我國中外合作辦學研究綜述[J].學術論壇,2007,(2).
[6]辜嬌峰,陳紅宇.中外合作辦學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N].長沙大學學報,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