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堂客南下姑蘇城,萬里長江洗恨。就著太湖訪名人。西望石頭城,城下曾消魂。
寶扇幽香非遙遠,碧玉五德有聲。悲歡離合意如何?明鏡照秋霜,舉杯邀何人?
注釋:
1·堂客,湘方言,指妻子。何言“洗恨”?失望,怨極也。
2·“寶扇幽香非遙遠”句,“寶扇”是指作者1977年贈給女朋友(后來成為妻子)的定情之物,仿佛瞬間近30年的時間并不很長。《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不是有“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嗎?
3·“碧玉五德有聲”句,“碧玉”是指作者1999年緬甸旅游回來帶給妻子的一個玉鐲;“五德”,《詩經·秦風·小戎》鄭玄箋:“玉有五德。”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說:“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可見,仁、義、智、勇、潔為“玉之五德”。
4·秋霜,白發。
(二)贈友人
男:敬愛的老師們
合:大家新年好
女:物換星移辭舊歲
男:風和日麗迎新春
女:在2011年元旦來臨之際,我們向各位來賓、各位領導和全體教職工拜個早年
男:祝大家
合:新年快樂、闔家幸福、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女:過去的一年,我們育師德,抓師風,樹立形象
男:我們抓管理,促教學,碩果累累
女:我們抓設施,上硬件,提高學習水平
男:我們抓活動,有特色,捷報頻頻
女:回首過去,我們心潮澎湃
男:展望未來,我們更加斗志昂揚
女: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張開騰飛的翅膀
男:向著更高的藍天白云飛翔
女:讓我們在新的一年里開拓進取,積極向上
男:用信念和汗水,再鑄二中的輝煌
女:人壽年豐接虎年
男:山歡水笑慶新春
女:今天,我們相約在這里,請敞開你的心扉, 釋放你的激情
男:今天,我們相約在這里,這里將變成歡樂的海洋,激情澎湃
合:讓我們一起盡情地享受這美好的時光!安東衛二中慶元旦聯歡會現在開始
男:首先,讓我們用掌聲歡迎王主席致新年祝詞!
女:感謝王主席的祝福!讓我們把祝福送給他的家人,同時,也送給在座的每一位,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心想事成!
在這辭舊迎新、歡樂的時刻,首先讓我們用歌聲,祝福偉大的祖國,愿祖國越來越昌盛,前進的道路越走越寬廣。請欣賞六年級大合唱《我們走在大路上》,有請六年級的老師們。
男:阿妹歌聲意切切,阿哥聽來情真真,請聽蘇老師為我們帶來的民歌——小河淌水。
女:1965年5月,井岡山故地重游,想起過去的征戰歲月;展望未來,充滿了兇險搏戰,對此沒有半點膽寒,而是指點江山,寫下了豪氣沖天的詩詞。詩朗誦《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有請馬老師
男:下面請欣賞交際舞——表演者徐老師、相老師,有請
女:在收獲的季節,有個好收成是每一位辛勤勞作者的心愿。愿我們在座的園丁們,桃李滿天下。請欣賞張老師給我們帶來的獨唱,《好收成》,有請。
男:健美操通過優美活潑的舞蹈,優雅脫俗的音樂來感悟美,創造美、享受美,激發出蓬勃向上、追求自我完美和自我表現的意境。下面七年級的老師們就向我們展現健美操的魅力。
女: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燈、花鼓調發展起來的黃梅戲,生于農村,長城市,深受觀眾喜愛。下面讓我們一起欣賞趙老師帶來戲劇選段《女駙馬》
男:中華50XX年的歷史,源遠流長,中華功夫更是世界一絕,請欣賞老教師代表隊帶來的太極表演。
女:一曲《大海啊,故鄉》曾撥動著多少人的心弦,喚起我們對大海、對家鄉的熱愛。請欣賞獨唱,表演者李老師
男:讓歡樂伴著你,歡樂的名字叫燦爛,讓我們手牽手 ,肩并肩 ,跳起來吧!有請九年級的老師們,她們帶給我們的是舞蹈《歡樂海》
女:蘇聯的懷舊歌曲,情感如此纏綿悱惻,而又真切動人,歌聲碰撞著我們的心靈,把我們帶入過去那些美好的青年時代。請欣賞大合唱《紅莓花兒開》
男、多么動人的夜晚,多么難忘的時刻,雖然我們不能阻擋時間的流失,但是我們可以主宰我們的心情,新年的到來注定我們今夜無眠。讓我們一起來分享這美好的夜晚,老師們,讓我們共同盡情歌唱《今夜無眠》,把這份美好帶到明年吧。
女:歡樂的時光總是那么短暫
男:團聚的日子特別讓人感動
女:今天,我們歡歌笑語
男:今天,我們暢想未來
女:讓我們記住今天
男:讓我們期待明天
女:安東衛二中教職工聯歡會到此結束
——李白
這是一首送別詩,此等應酬常用的近體詩,也就是有規格可循的絕句和律詩。這里用的是歌行體,與近體詩不同,章無定句,句無定言,沒有嚴格的平仄講究,可以說是唐代的“自由詩”。全詩基本上是七言體,在七言的詩句前面加上一個四言,就成了十一言。“棄我去者”、“亂我心者”,光憑語感就能看出這兩個四言似乎不完全是詩的語言。從詞法上說,“者”是虛字,在詩句中一般應該避免的。從句法上說,“者”字句,屬于判斷句式,甚至是下定義的模式,往往不帶感情。如“仁者,愛人也。”“詩者,志之所至也。”
這種“者”字句,帶有明顯的散文色彩。李白把它用到詩里來,是很大膽、也是很有風險的。但是,李白很自如地駕馭這種散文式的句法,使之帶上了詩意。首先,第一句的第一個字“棄”,便帶著獨特的感情。“棄”字的本義是舍去、扔掉。其主體(或主語)都是有生命、有意志的人,人是主動的。但是這里的“棄”,主體(或主語)卻是無生命的時間(“昨日”),人(我)成了被棄者。不是我棄時間,而是時間棄我,時間沒有生命,沒有意志,我有意志,卻敵它不過,這是一種情緒化了的語言,是情感憤激時的語言。從理性邏輯來看,這個憤激來得是沒有原因的,然而從抒感來看,是有特點的。一般的抒情餞別之作即景導入抒情,這里卻是橫空出世,來得很突兀。《昭昧詹言》評論說它“發興無端”,王闿運說它“起句破格”,《唐宋詩舉要》說它“破空而來”,說的就是這種被棄,無緣由的憤懣。這正表明這首詩的抒情不是通常所說的由弱至強,而是一開始就是,處于高強度的激烈狀態。其次,有了這個“棄”字,下面的“不可留”的感彩就更濃烈了。因為被棄,挽留的欲望才顯得無奈。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從字面上來看,邏輯似乎不連貫了。“昨日之日”和“今日之日”的“煩憂”,還沒有下落,卻跳到“長空萬里”。但是,表面上的“亂”,在深層卻是筆亂意順的。“送秋雁”就是送人(李云)。如果把送人直接寫出來,筆不亂且意連,那就變成了散文,所以這里只寫雁不寫人,讓它有一點“亂”,這才是詩。
從意脈的運行來說,這是第一層次的“亂”,呈現的就是感情激昂時思緒的跳躍。這種跳躍性,這種“亂”,正是情感與理性,也是詩歌和散文不同的地方。越是跳躍,就越是有抒情的美。越是邏輯嚴密,越是不“亂”,就越是缺乏詩意。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這里的跳躍的幅度就更大了,《王闿運手批唐詩》說:“中四句不貫,以其無愁也。”前面明明說,“煩憂”不可排解,這里卻沒有了一點影子,一下子變得相當歡快。“蓬萊文章”,是對李云職務和文章的贊美,“小謝”、“清發”是自比才華不凡。至于興壯思飛、青天攬月,則更是豪情滿懷。從開頭的煩憂可不解脫到這里的歡快,如此矛盾竟毫無過渡,邏輯上可以說是“亂”得可以了。但是,這里的“亂”卻不是絕對的,而是有著精致的分寸感的。首先,前面有“對此可以酣高樓”的“酣”字,提示酒喝到“酣”的程度,煩憂就消解了,心情就大不一樣了。其次,壯思飛,這不是一般人的想象,而是帶著孩子氣的天真,這種天真與年已五旬的李白似乎并不相稱,但是句前有“小謝”自稱,聯想就不難契合了。
比壯思飛的率真更動人的是攬月的想象。
月亮早在《詩經》中就是一個姣好的意象,以其客體、環境的清凈構成精神環境的美好。經過千百年的積淀,到唐時,月亮意象的符號意味在思鄉的親情和友情上趨于穩定。這個意象具備了公共性。李白的貢獻就在于突破了這種想象的有限性。“欲上青天攬明月”句令人驚嘆的是,月亮竟然可以攬,就是人飛起來去接近月亮,月亮的空間位置不變。“攬月”的精彩不但在想象,而且在于月帶著理想的冰清玉潔,有“青天”的空靈,有“明”的純凈,還在率真的情致中交織著“逸”興和“壯”思。這個結合著清和凈、逸和壯的精神境界,被月光統一在透明宇宙之中,完全是李白精心結構的藝術境界,在他以前,甚至在他以后,沒有一個詩人,有這樣的才力營造這樣統一而又豐富的竟境。雖然皎然也曾模仿過,寫出“吾將攬明月,照爾生死流”(《雜寓興》),但只是借月光的物理性質,而不見其豐富的情志。千年以后,“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在藝術上亦粗放,不能望其項背。
到此為止,李白已經借助月亮,從郁悶的極端轉向了歡樂的極端。從情緒的律動來說,顯示出李白式激情的跌宕起伏。這里,李白激情的特點,首先是極端之情,其次是大幅度的轉折,再次是這大幅度的轉折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性的。接下去,又一次的轉折開始了: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極端的歡樂,一下子變成了極端的憂愁。不但程度上極端,而且在不可排解上也是極端。這是千古名句。原因在于多重的“無理”。第一,“抽刀斷水”是不現實的明顯是不理性的動作,是“無理”的虛擬,但是,“妙”在以外部的極端的姿態表現內心的憤激,更“妙”在“水更流”,極端的姿態恰恰又造成了極端的相反的效果。第二,有了這個精致的類比,“舉杯銷愁愁更愁”,走向自身愿望的反面,就被雄辯地肯定下來,從無理變成有理,也就變得很妙了。這個妙不僅僅在這個句子里,而且和前面的“對比可以酣高樓”相呼應。“酣”高樓,就是為了消愁,酣就是醉,醉是為了忘憂,然而這里卻是醉也忘不了憂愁。在這大幅度的跳躍中,可見內在情致意脈之綿密。
在李白的詩作中,借酒消愁,解脫精神壓力,表現出情感獲得自由之美是反復重構的母題。這方面有“會須一飲三百杯”“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也有“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舒州杓,力士鐺,李白與爾同死生”的不羈,更有“云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的飄逸,都是借酒成功地消解了憂愁,但是,在這首詩里卻是借酒加劇了憂愁。
全詩情緒悲歡起落的性質不同,但是,不管是起還是落,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情緒都很緊張。以這樣緊張的最強音作為結尾,似乎也是一種選擇,但李白卻不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