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

        第1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關鍵詞:“母語文化失語”;傳統文化;英語熱

        一、引言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說“母語文化”實際上就是指中國文化。本文所研究的“母語文化失語”指的是我國英語學習者在跨文化交際中無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相關內容的現象。

        早在21世紀初,這個問題就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迄今為止,學術界已有百余篇論文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分析討論,從英語寫作,英漢互譯,文化教育等諸多方面論述了“母語文化失語”的危險。研究者們紛紛呼吁在教學上進行改革,同時,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傳統文化并沒有丟失,也不是面臨危機,而是正在經歷正常的現代化過程,是處于轉型時期,正在被繼承和發揚。本文在認真研究了學界的不同觀點后,對湖北民族學院的248名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發現現階段有必要對“母語文化失語”現象進行重新審視。

        二、問卷調查

        問卷設計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母語文化與英語學習”,總計五題,目的是了解現階段學生對待母語文化的態度(用漢語作答)。第二部分為中國文化知識測試,總計7題(20個答案,每個答案計5分,滿分100分),涉及中國文化的宗教、政治、文學、民俗等方面(用英語作答),目的是了解學生現階段“失語”的程度。受試對象為湖北民族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共計248人。

        卷一:關于我校EFL(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EFL)學生對母語文化、學習英語和母語文化關系的認識的調查

        1.你覺得英語專業學生學習中國文化在何種程度上有意義?

        A.十分有必要

        B.可能有用處

        C.完全沒意義

        2.在你的英語學習中,中國文化知識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

        A.對我的英語學習有幫助

        B.對我的英語學習負面影響比較大

        C.基本感覺不相干

        3.如果在英語專業開設一門中國文化課,設想一下對你將有何影響?

        A.有利于我的現階段學習和今后的就業

        B.有作用,但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才能顯現出來,對現階段實際生活影響不大

        C.基本沒有作用,我不需要學習

        D.有負面影響

        4.如果將開設一門中國文化課,你希望從中學到什么?(多選)

        A.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

        B.現當代中國文化的內容

        C.如何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

        5.當外教向你探詢中國文化內容,如:孔子、孟子的經典時,下列哪種情況你最可能遇到?

        A.自己對這個知道得很少,無法回答

        B.只能粗淺介紹些基本常識的內容

        C.知道很多經典,但無法用英語表達

        卷二:關于我校EFL學生對中國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測試

        Questions:

        1.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Classicality Masterpieces of China”.

        2.In 140 BC ( ) decided to make Confucianism the state thought. From then on,Confucianism was the mainstream of Chinese thought for 2000 years.

        3.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Greatest Chinese Legends”.

        4.( )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lso the beginning of realism in literature.

        5.The Peony Pavilion is ( )’s masterpiece, which portrays a woman with new ideas.

        6.List the names of the Four Traditional Auspicious Beasts.

        7.Pleas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Chinese words into corresponding English words: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改革開放()小康社會( )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在前一份問卷的第1題中99.5%的學生表示自己需要更多了解中國文化,說明絕大部分學生認識到了自己在中國文化方面的知識存在缺陷,同時也說明“母語文化失語”現象已經在社會上逐漸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關注。第2題討論在英語學習中,自己的中國文化知識所發揮的作用。有93.1%的學生認為中國文化知識有利于學習英語,6.5%的學生認為對英語學習負面影響比較大,另有0.4%的學生認為兩者并不相干,這表明多數學生有學習母語文化的意愿,認識到母語文化的重要性。過去我們總是過多地強調母語文化知識在外語學習中的負遷移,以為學習外語必須要擺脫母語的影響。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完全擺脫是不可能的,母語總是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并且也沒有完全擺脫的必要性。在第3題中62.1%的學生認為有利于個人現階段學習和今后的就業,29.8%的學生傾向于有作用,但需要長時間潛移默化才能顯現出來,對現階段實際生活影響不大,1.2%的學生認為基本沒有作用,不需要學習,6.9%的學生認為有負面影響,這說明大部分學生能夠理性對待母語文化,但是和在第2題中顯示的一樣,母語在外語學習中的“負遷移”說法仍然有一定影響。第4題(多選)中,希望學到傳統文化內容的學生占75.4%,希望學習現當代中國文化的內容的學生為68.1%,高達94%的學生希望學習如何用英語表述中國文化,這說明“母語文化失語”其實是多個問題的綜合反映,不僅是對于我們自己文化內容的不了解,而且是對于如何用英語表達本國文化的方法不了解;不僅是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的知識,對中國現當代文化同樣不能表達。第5題試圖探討“失語問題”的原因,“當外教向你探詢中國文化內容,如:孔子、孟子的經典時,下列哪種情況你最可能遇到?”16.5%的學生選“自己對這個知道得很少,無法回答”,58.5%的學生選“只能粗淺介紹些基本常識的內容”,25%的學生選“知道很多經典,但無法用英語表達”。多數學生能夠介紹一些粗淺的內容,也有一些同學認為自己對于中國文化了解頗深,只有16.5%的學生認為自己根本無法向外國朋友介紹本國文化內容。

        在第二份問卷“中國文化知識測試”(要求用英語作答)中顯示:62.3%的學生具備關于中國文化的基本常識方面的知識,比如:四大名著的名稱,但是對于儒家道家等的經典,只具備一些籠統的概念,對于稍微生僻的內容則不能表述,這表明現階段要求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內容仍然比較困難。有學生表示平時接觸以中國文化尤其是傳統文化為內容的英語材料比較少,即使自己知道有些中國文化知識,要用英語說還是存在障礙。

        (二)結論與啟示

        第一,“母語文化失語”并不等于“傳統文化失語”。過去我們談到“母語文化失語”,總是和傳統文化的沒落聯系起來。這樣就有了“傳統文化面臨危機”、“傳統文化岌岌可危”之類的有點嚴重的說法。其實“母語文化失語”是關系到整個中國文化內容的一個現象。整個中國文化時間上包括傳統文化、現當代文化。“失語”現象表現在各個時間段上,不僅是傳統文化部分“失語”,現當代文化部分也未能幸免。所以我們要改變“母語文化失語”現象,也不是僅僅提倡回歸傳統、補習傳統文化就能解決的問題。

        第二,“母語文化失語”和“提倡學習英語”、“外語熱”的關系。母語文化失語”是提倡學習英語導致的嗎?筆者認為不是,而且恰恰是由于英語學習得還不夠好。學習英語占用了學習母語的時間,但是學好英語并不會妨礙接受母語知識,不應該把學習英語和學習母語矛盾起來。很多研究把英語熱的現象和母語冷進行比較,仿佛是提倡英語學習耽誤了母語學習,因此得出“英語教育淹沒了母語文化的教育”類似的結論。母語教育和英語教育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學好英語并不會直接產生偏廢母語的結果,應試教育才是問題產生的真正原因。

        三、母語文化失語現象的主要原因

        (一)心態疏忽

        不了解中國文化首先是由于心態上的疏忽。這要追溯到近百年來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多數人一談到中國文化,首先想到的總是傳統文化。因此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以及在社會上造成的輿論,實際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對待整個中國文化的態度。我們對待傳統文化,歷來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不得不承認對如何繼承其精華提得少。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大力提倡學好英語,引進西方文化,形成了學習英語,接受西方文化的熱潮,相伴產生了眾多與升學就業密切相關的考試如四六級、雅思、托福,使得學生們有限的精力自然無法在母語文化的學習上多作停留。

        (二)英語水平不高

        現在,我國最廣大的英語學習者來自學校。目前我國有在校大學生1400萬,幾乎每個人都要通過英語四級考試才能畢業。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3億的英語學習者,并且仍在以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迅速增長。但是在“英語熱”的同時,學生實際能力低下:六級考試拿到500多分,卻連簡單的接電話都難以用英語準確地表達;GRE高分考生,無法正確書寫英文論文;英語專業的學生面對外賓的詢問,連一句話也說不出……在全民英語熱情高漲的同時,其實學生的英語實際能力并不高。

        (三)接觸過少

        不了解如何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內容,是由于以中國文化為內容的材料接觸得少,缺乏合適語境。現在多數英語教學資料以英美原版為標準,以為只有英語國家的英語才是正宗,這個觀念實際上已經過時。近年來,全世界英語的使用情況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外國語的國家的英語使用者日益增多。既然是國際語言,英語就不再是必須與英美文化或者其他英語國家的文化相聯系的。用英語表達的主要內容是本民族文化,為了達到使各國的英語試用者互相交流的目的,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承載的必定是使用者本國的文化,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國際間的文化碰撞和交融。

        四、思考及建議

        英語教學是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為內容的,最終的目的當然也是為交際服務。所謂交流就是有來有往,如果我們本國的文化沒有顯示出足夠的吸引力,當然不能達到交流目的。對整個國家而言,還有可能喪失文化主體性和國際事務上的發言權。我們迫切需要把這個問題重視起來,多為學生提供以中國文化為內容的英語閱讀資料,營造適當的環境,加強英語學習者用英語表達母語文化的能力。

        “母語文化失語”現象的解決影響到與他國的交流。只有在跨文化交際中具有自己的文化主體性,才能使我們的民族文化得到廣泛的理解、認可和接納。所謂交流必須有來有往,如果只是一味迎合西方文化,在思想觀念、意識形態領域聽不到來自中國的聲音,就不能很好地進行交流。尤其在當前看來,我國已經具有相當的國際視野的情況下,文化輸出已成為國家實力競爭的必要。現在我們反思這個現象,應該要大力弘揚我們自己的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讓母語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挺直腰桿。這適應了現階段我國增強民族凝聚力,提升文化軟實力的要求,同時世界也需要中國文化的輸出。

        第2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關鍵詞: 中國文化 英語表達 學習策略

        一、引言

        中國文化不僅是中國人民的瑰寶,更是世界人民的寶庫。隨著英語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英語的學習與中國文化變得密不可分,中國文化成為中國人介紹自己和世界了解中國的橋梁與紐帶。然而,在目前我國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重視外國文化的學習,忽視本國文化學習的問題,造成一些學生對西方文化了解甚深,卻對中國的本土文化一竅不通。語言是相互交流的,學習者在學習英語和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時,更應積極學習中國的古代文化并宣揚本國文化。

        二、中國文化在英語表達中的缺失

        中國人從學習英語開始,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就被忽略。大家一心傳播英美文化,培養學習者的英語思維能力。這就造成英語學習者對英美文化表達流利,而對中國文化表達不出來的局面。如:維多利亞女王(Queen Victoria)多數英語學習者都會表達,而與其同一時期的中國皇帝道光(Daoguang emperor)、咸豐(Xianfeng emperor)就很少有人會表達。英語學習者很少能親身參觀大本鐘(Big Ben)、白金漢宮(Buckingham Palace)、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等英美文化名勝,但是在日常的英語學習中,這些名勝卻能被提及和學到。相反,英語學習者有不少能到故宮(Forbidden City)、頤和園(Summer Palace)、避暑山莊(mountain resort)等中國文化名勝參觀,卻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英語學習者對英美節日文化情人節(Valentine’s Day)、萬圣節(Halloween)、圣誕節(Christmas)很熟悉,卻不知道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Tomb-Sweeping Day)、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重陽節(Double Ninth Festival)的英文表達。此外,他們對日常俗語的英語表述很難表達,如:愛屋及烏(Love me, love my dog)、百聞不如一見(Seeing is believing)、笨鳥先飛(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不眠之夜(white night)。

        三、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學習的策略

        (一)轉換英語學習理念,重視中國文化的學習。

        以前,學習者認為英語文化只是學習英國和美國文化,并且認為,只要對西方文化非常了解,就有了英語學習基礎。這就造成學習者熟悉西方文化而不熟悉中國文化,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應把中國文化學習融入其中,這樣既能利用所學英語獲取英美文化,又能利用所學英語宣傳、弘揚中國文化。在英語學習計劃中,應該明確地將中國文化作為一個組成部分納入其中,從宏觀上指導學習。

        (二)在英語教材中加入中國文化的內容。

        英語教材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它承載的內容不僅僅是知識本身,還應包含英語國家文化和中國文化,并且可以將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進行比較學習。教材可以采用中英對照,也可以使用全英文,將聽、說、讀、寫的訓練有機結合。

        (三)將區域性中國文化融入到日常的英語學習中。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文化很豐富,各個地區也有自己悠久的文化,在英語學習中應將其利用。筆者就以自己的家鄉河北承德為例,承德是集皇家文化、古建筑文化、佛教文化和中原儒文化于一身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十大名勝之一,是中國三大古建筑群之一。避暑山莊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筑風格最獨特的皇家園林。這些豐富的中國文化都可以與日常的英語學習聯系起來。

        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將學習內容與中國古代文化相聯系。對避暑山莊的整體介紹就是很好的學習材料。

        The Mountain Resort is located in Chengde City,Hebei Province,covering an area of 564 square meters,almost half of Chengde’s urban area. It is enclosed by a wall 10 400 meters long. Construction began in 1703 under the rule of Emperor Kang Xi and was completed in 1790 under the rule of Emperor Qian Long. It was a second political center apart from Beijing,for the emperor would stay here for about half a year to attend to political,military, ethnic, and foreign affairs. There are more than 100 buildings within the resort, which is divided into two sections: palace zone and garden zone.

        (四)課外中國文化實踐與英語學習相結合。

        在英語學習中,增加中國文化的學習,注重中西文化對比,培養學習者的中國文化自豪感,提高中國文化自覺性。這不僅是在英語課堂上能學到的,課外實踐鍛煉更是增長知識的關鍵。學習者可以到景區、酒店和旅行社等進行實踐學習,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其中,邊檢驗邊補充。比如,在學完有關避暑山莊的介紹后,可以實際到景區做一名臨時導游,向外國友人用英語實際介紹避暑山莊。在此過程中,學習者成為實際的交流主體,有助于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思考、解決問題,不但會大大提高他們的中國文化修養,而且潛移默化地使他們的口語表達得到提高。

        四、結語

        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組成,是英語學習的必然。學習英語就丟了中文,有了英美文化就拋棄中國文化,這樣只能將自己隔絕在世界之外。只有保持中國文化身份,在跨文化交際中才會有真正的內容,才能有思想的溝通。因此,注重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掌握其英語學習的策略是日常英語學習的關鍵和側重點。

        參考文獻:

        [1]黃輝.試論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及其途徑[J].東岳論叢,2009(4):182-184.

        [2]李滌非.中國文化、中國英語與文化教學[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8):82-86.

        第3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作為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有一些經驗,也有一些建議和各位英語教師一同切磋琢磨,相互學習。

        因為小學英語教學主要注重其聽、說、讀(寫次之)的基本技能的培養,那么就要在課堂上以此為重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

        一、巧妙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教材只是一個文本、是一個參考依據,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設計為生動的、活潑的生活情境。如教學Unit 1 Hello時,完全可以先請學生以漢語演示平時交往中如何介紹、打招呼,然后教師再請學生重新用英語來說,教師點撥英語表演如何打招呼、介紹,邊說邊范讀,邊教學,不但能使學生在模仿中學會Hell/Hi,I’m …,而且還可以教學“How are you? Good bye/Bye-bye”等日常口語交際語言。并規定從此以后打招呼一定要用英語,再請學生以小組形式表演,評比出最佳表演小組,還可以畫出與學習內容有關的畫貼在墻上。

        二、英漢適當結合

        最初接觸英語,除了幾個簡單的字母和口語外,學生所能聽懂的的確不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不要追求語言環境而全用英語,以致學生滿頭霧水,不知所云。所有學生聽不懂的必須雙語教學。比如一開始,讓學生熟悉課堂常規用語,上課是class begin,起立是stand up please,坐下是sit down,please,你好是Hello/Hi,再見是Goodbye/Bye-bye等,再逐漸減少漢語,學生的表達也應循序漸進。

        三、愛好是最好的老師

        課堂上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時間來問。問題可以和英語有關,可用英語問其他方面的問題,這樣不但可以 使學生感知英語,也可訓練口語表達。例如有的學生在問“如果我在網上與一個外國小孩交往,向他說生日快樂,怎么說呢?“教師就可以隨機講解:Happy birthday!生日快樂祝語,而且告訴學生,在他接受祝愿時,可能會用什么英語表達感謝:如Thank you等。

        四、設計有趣游戲

        像英語猜謎,找朋友,英語歌曲配動作表演,在玩中學。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在玩中掌握知識,既迅速又牢固。像在教學身體部位名稱時,可用謎語形式如:“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等簡單的謎語,在學過之后又可以讓學生說各部位名稱,指自己身體,看誰反應迅速,用此強化學習內容。設計游戲,可根據學生的年齡、已有知識來隨機設計,不宜過難,以真正引起學生的興趣。

        五、建立英語積累本,記錄學習過的每一個英語知識,一點一滴地積累,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教師在記錄本上經常做形式新穎的批注,給予表揚、點撥、糾正等,這些都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用心去關注每一點知識。記錄本要形式多樣化,符兒童的心理特點,盡量活潑一些,生動一些、新穎一些,增加學生的興趣,寫字、畫畫都可以。

        六、在對話教學中,我們在學習的基礎上,重點培養學生如何用

        第4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教育薄弱的表現

        很長時間以來,外語教學存在一種片面的認識,即認為外語教學主要是教學生外語技能和外語知識。對于有關語言文化背景知識和文化意識則讓學生通過自學、閱讀材料、觀察與實踐去自行獲得,因此外語教學常常孤立于文化知識教育而抽象地學習語言本體,強調外語學習的“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能力。隨著語言的不斷深入學習,僅僅學習抽象的語言系統本身已經很難使學習者在外語學習上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提高。因此學習者也很難達到這五項基本能力的協調統一,跨文化自由交流,既不懂如何用漢語表達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中國學生聽到外國人贊揚“MENCIOUS(孟子)”時,誤以為他是異國圣人,音譯為“門修斯”。因為交流能力的障礙而影響自身無法表達更深層次的文化底蘊,很多教育學者把這種現象稱為“文化失語癥”。因此,進行文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仍是高職英語教學中所要解決的問題。

        教師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培養

        學生文化意識的舉措

        1、教師應具備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對英美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理解能力,同時還要具備較強的跨文化意識。要想使學生有很好的文化素質,教師必須先做出表率,這是不言自明的道理。教師良好的文化素質體現在教學的全過程,這對教師的知識、能力、責任心以及靈活性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英語詞語的文化背景知識有深刻的了解,并能將教學內容中的中西文化特征加以對比,使學生了解兩種文化的異同點。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使用英語時能自覺地排除母語文化的干擾,遵循英美國家或民族的文化習俗。

        2、教師應在日常語言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導入的內容不能游離于課本,應緊密結合課文,把握適當的度。如果聯系文化問題的度過大,將會沖淡課堂英語教學。恰當的聯系既有助于大學生對課文的掌握,又能擴大文化知識的學習,收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1)與詞匯相關的文化教學。在語言的諸要素中,詞匯與文化的關系最為密切,它是“語言中最活躍、最有彈性的成分,是文化載荷量最大的成分”。一個民族文化特有的概念很多通過詞匯和短語(包括慣用語、成語、俗語、俚語、諺語、典故等)表現出來。外語學習者在理解詞匯意義時常常會受到自身文化因素的干擾。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理解詞義并幫助學生揭示其豐富的文化內涵。比如在《21世紀大學英語》中,基礎教程的第三單元中出現了Eve,Angel,God,Christian,Christmas等與西方宗教有關的詞,而這些詞又是作者用來體現母親高尚的母愛和崇高的品德的詞。宗教是構筑西方文化最基本、最重要的成分之一,是了解西方其他文化的關鍵,所以教師有必要先向學生介紹一些西方宗教文化知識及其對人們思想行為的影響,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2)與語法篇章有關的文化教學。不同的表達方式反映在不同民族的篇章構成上,英語語篇的主題信息通常出現在文章或段落的開頭。西方人注重主題句的明確設定,這是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EGO-Cen-trism)決定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文化強調個體的獨立和主體作用,突出主觀見解,強調主觀對客觀的判斷。而漢民族文化群體以觀念為特征(group-oriented)。注重的是主客觀之間相互適應與和諧統一的關系。所以中國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忽視主題句的設置及其段首位置的作用,很少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是希望讀者自己通過理解去把握作者的意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入有關東西方思維方式上的文化知識,通過對比、討論等形式培養和增強學生英語思維的能力,做到用英語思考和理解英語。比如在講授信函寫作時,如能將東西方思維方式進行比較,學生就會明白英美人寫信封的格式與中國人相反,將自己的地址寫在左上角,然后是收信人的地址,順序是姓名、門牌號、街道名、市名、州名、國名,一旦真正理解,學生就不會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中真正掌握與使用。

        第5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關鍵詞:中等職業教育;分層分組教學法;三步教學法

        中等職業學校在經過前幾年的爆發性增長后突然滑入低谷,在這種嚴峻的形式下,怎樣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突出辦學特色成為各個中職學校的核心任務,而要提高質量就必須保障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教學中更好的掌握教學內容。作為一名在中等職業學校任教多年的教師,中職學校課堂教學之難,筆者深有感觸,而近幾年日益嚴峻的招生形勢使得原本困難的課堂教學更是雪上加霜,學生文化基礎的下降、厭學情緒的普遍、自我約束的不足、學習目標的不明確、自身不好的行為習慣等等成為制約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道道難題。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學校領導號召全體教師采用“分層分組”教學法,使用“一學,二練,三考核”的教學方式,對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大膽革新,改變以往教學中教師唱“獨角戲”學生“看戲”的單調枯燥形勢,讓學生真正成為教學過程的主體,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研究式學習,形成相互競爭相互幫助的良好學習氛圍,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學生掌握知識點解決問題的成就感和在小組中發揮積極作用的榮譽感。這種教學模式的推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改善了教學質量,使得以往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良現象大大減少。在這一學期即將結束的時候,我也想談點對這種教學模式的體會:

        一、 精確講,講重點。

        自教學改革以來,我們教師在一節課上只能用15分鐘來講,這就要求我們要提前認真備課,把知識點有條理性地講給學生,語言要精煉,更要深入淺出。我們在導入新課時,最好用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引入,比如講“Taking Telephone Calls”這一課時,我就給大家講了一個我以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故事:一輛公交車在上乘客時,一群歹徒也混了上來,車子起動后,這群歹徒開始向乘客索要錢財,如果不給,他們就會開槍,這時,有好幾個乘客第一時間都想到了用手機報警,可是這明顯是行不通的,這時,一名大學生還是用自己的手機撥通了110報警號碼,只聽到他一個人在用英語嘰嘰呱呱地說了半分鐘的話,這當然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更沒有引起歹徒的懷疑,但是過了五分鐘后,就看到警車開過來了,這群乘客最終被安全地解救出來了。可見,知道如何用英語打電話在關鍵時刻還能拯救我們自己。今天,我們就要學習如何用英語打電話這一單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學習電話用語的興趣。我首先把電話用語中的知識點列舉在黑板上,比如,在介紹自己是誰,應該這樣說:“This is ….”詢問對方是誰,應該這樣說:“Is that …?”當對方不是我要找的人時,我應該說:“I’d like to speak to ….”然后把這一單元中有這些句型的句子畫出來,讓大家重點理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和用法。學生們在掌握了電話用語的基本句型后,句子和對話的難點也迎刃而解了,他們就可以通過練習和討論把這節課的內容學好。

        二、 領頭練,合作練。

        “練”這個環節旨在學生能把老師講的知識點加強鞏固,真正成為自己掌握的知識。教師講完該講的內容后,學生按小組來練,組長可以以領讀的方式帶動其他成員一起練,也可以三三兩兩地合作練,你讀,我聽,然后指出對方的錯誤,再交換角色,我讀,你聽,你來指出我的錯誤,互相糾正,以達到大家都能掌握知識的目的。比如,練習單詞時,發音好的同學領讀,其他同學跟讀,然后,兩個同學合作,我讀,你聽,把不對的單詞做個記號,讀完后告知對方這個單詞讀錯了,互相糾錯,互相幫助,達到每個同學能準確無誤地讀每個單詞。

        三、 重考核,記考核。

        在考核這一環節中,我們為了避免有混水摸魚和當東郭先生的現象,要給每個同學布置任務,要達到人人都學到了或多或少的知識,而不是一節課下來后,有的同學一點兒都沒學到。考核的形式既有組內競爭也有組間競爭。

        1、 組與組之間的競賽

        為了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我們可以考慮組與組之間的競爭,讓每個組抽一個代表到黑板上聽寫單詞或句子,然后組與組之間互相打分,選出表現最好的那一組通過加分予以表揚,或者找每個組的兩個同學表演對話,每個組的組長進行點評,選出合作最好的那個小組帶大家領讀,以起到發音好的同學帶動發音不準的同學,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2、 小組每個成員之間的競爭

        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英語基礎,把考核內容劃分層次,成績較差的同學可以多背單詞,少背句子,會讀對話就行了,成績中等的同學要會背所有單詞和地道表達,并會對話中重點的幾個句子就行了;成績優異的同學要在會單詞和地道表達的基礎上,爭取把對話也能背下來。通過分配任務,學生們可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考核任務,并在組長那里進行考核打分,將分數記錄在考核本上,每個同學也要在原來的考核打分基礎上不斷增加一點考核內容,激勵自己每次都要進步一點。學生通過這種考核打分,就不會出現老師只管好學生,不管差學生的現象了,而且也形成了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讓成績好的同學帶動成績差的同學,真正起到互相幫助,互相促進的學習效果。

        四、 講知識,育道德

        第6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一、創設仿真情景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現代外語教育注重語言學習的過程,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主張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

        教師可利用實物、掛圖、幻燈、簡筆畫等創造情景,使學生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把課文里的英語真正地和生活結合起來。

        例如,學習譯林版英語3A Unit 4 My family一課,教師介紹了自己家人后,讓學生拿出從家中帶來的全家福照片,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人。學生們說得不亦樂乎,不知不覺中練習了句型This is my father/mother/brother/ sister.

        例如,在練習Is this … yours?這個句型時,教師手里拿著一張圣誕賀卡,一邊走進教室一邊問:Whose card is it?Is this card yours?這時學生很好奇,都想知道這張卡片是誰的。于是,我就讓學生去找它的主人,學生拿著這張卡片去問別人:Is this card yours?就在這些一來一去的對話中,學生們在情景中深入角色,自覺主動實踐,鍛煉了“聽”和“說”的能力。他們的語言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得到提高,交際習慣也在表演過程中得到了培養。

        二、巧設創新機會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語音、語調、書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活學書本,學活書本,不再出現機械照搬書本句子的現象。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會學習,會探索,會運用。例如,在學習5A Unit 9 Shapes內容時,先學習表示圖形的單詞:triangle,rectangle,square,circle,然后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圖形卡片拼出喜愛的各種圖案。學生們有的拼出了一只小鳥,有的拼出了一座小房子,還有的拼出了一個稻草人,……造型各異,五彩繽紛,趣味盎然。接著同桌指著對方的圖案互相提問:What’s this?What shape is it?What shapes are the windows?通過這種途徑,引導和激勵了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新,激發了學生探究欲望。

        教師還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蘊含的創造性因素,通過設疑創設情境,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如:在教學現在進行時態時,出示一幅簡筆畫有關一位學生在學習的情況,而旁邊她的媽媽在看雜志。在出示圖時我們可以先把這學生在干什么遮住一半,然后問:What is the girl doing?那么這時同學們就會進行guess,并積極發言,從而給他們提供了發散思維的機會。又如學習了歌曲We can sing and dance.后,讓每一位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給歌曲重新填上詞,唱一唱自己改編的新歌。

        三、妙設益趣活動

        在句型學習時,經常會出現“明知故問”的現象。即學生通過看圖,能夠知道圖中表達的意思,卻還裝著不明白在一問一答。這樣枯燥機械的練習使得學生索然無味,不想言不想語。教師要巧妙設計一些趣味性強、有效有益的練習活動,讓學生經常獲得學習成功的喜悅,從而鞏固學生的濃厚的學習興趣。

        如教學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一單元,在練習句型時,教者設計了一個猜猜來訪者是誰的游戲。屏幕中首先出示幾位來訪者的國籍、語言,給三十秒的時間記住這些信息。然后讓猜測的學生背對屏幕,其余學生任意選擇一位來訪者。猜測的學生通過詢問Where’s he/she from? Does he/she speak English/Chinese/…?等問題推斷出來訪者是誰。在不斷的提問中,猜測的學生逐漸縮小范圍,最后做出判斷。在活動中,學生不斷重復使用所學的句型,枯燥乏味的句型也因為有了這個游戲而變得生動活潑,其樂無窮。

        第7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我家里有一本小貼紙,里面有1500多個大大小小、生動有趣的圖案,上面寫的都是鼓勵孩子的話,花樣多多。最初的時候,這些小貼紙是為了獎勵大女兒的,什么事情做得好就獎勵一個,積累到一定數目可以兌換小獎品。大女兒從不貪心,給一個拿一個,所以這本貼紙總也用不完。后來小女兒大了些,看到姐姐總有可愛的小貼紙,也很想要,可是她不喜歡我們一個一個地發給她,而是一拿就是一大張,然后在家里或到幼兒園里到處“送人情”,所以,挺厚的一本沒過幾個月就嚴重“縮水”。她當然還不知道那些貼畫上寫的是些什么,就覺得好玩,有時侯太熱情,貼得我們的衣服、褲子上到處都是,如果出門前沒仔細檢查的話,就很有可能帶著貼紙上班了。

        前幾天大女兒放學回家,也學著妹妹的樣子給我們發貼紙。不過,人家到底是讀過幾年書了,和整天混日子的妹妹比起來,水平明顯高了一大截呢!你看,她首先發給我一張,上面寫著“100% Perfect(百分之百完美)”,我馬上不好意思起來,問道:“為什么給媽媽‘100% Perfect(百分之百完美)’呢?”女兒慷慨陳詞:“因為你總是告訴我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從來不騙我。不像爸爸,爸爸有時候會騙人!”解釋之后,她又往爸爸身上貼了一張寫著“A+ Effort(超級用功)”的貼紙,我不禁感慨女兒的善良寬厚,雖然老爸有時會騙她,她卻秉公稱贊,冷靜客觀。接下來,她給妹妹發了一張,上面寫的是“Keep it up(繼續努力)”,這明顯是對妹妹早點明白小貼紙上詞語含義的“殷切期望”呀!最后,奶奶得到的一張上面寫的是“Out of this world(超凡脫俗,無與倫比)”,天哪,這估計是在夸奶奶燒菜的水平高得沒人可比呢!

        聊了半天我家這本貼紙的家常,其實我想給國內的媽媽介紹的是美國人對孩子花樣百出的夸獎。就拿這厚厚一本貼紙來說吧,每張圖片上夸獎的話語絕不重復,又都非常真誠、美好。可見,在夸孩子方面,美國人花費的心思要比我們多很多呀!在國內,如果要說小朋友好的話,大概就是“你真棒”、“真好呀”諸如此類的幾句話,這也許和我們東方人向來含蓄、自謙有關,在夸獎、稱贊別人時用詞也顯得有些捉襟見肘。但其實,不僅是孩子,家人都是非常需要經常夸獎的,而且要夸獎得得其要領并且與眾不同,才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真誠和發自內心的肯定。

        在此,我轉述一些貼紙本里鼓舞人心,特別是貼近孩子心聲的獎勵的話,也許能幫到大家,至少是有所啟發。國內買不到這樣的小貼紙也沒關系,大家可以自己繪畫、制作,還可以根據英語的意思想想如何用貼切的中文來表達,或者直接用英語夸獎也不錯呀,還能提高孩子的英文水平!

        第8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論文關鍵詞:英語教學,全球化

         

        自20世紀以來,隨著全球在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系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英語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主導性語言。據MacAmmr1998年的統計,以英語為母語或第一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36個,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口已達到3.8 億人;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家和地區有57個,人口大約有2.5 億;以英語作為外語的國家和地區有139個,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大約有10億人在學英語,其中的17個國家和地區英語事實上相當于第二語言。此外,全世界還有20億人接觸英語。無可爭議, 無論從國際化的角度還是從全球化的角度,它都早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語言,是世界上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而英語全球化給英語自身及各國語言帶來了巨大變化,也對各國的英語教育教學提出了許多新的問題。

        一、英語全球化對英語傳播以及發展的影響

        (一)英語本土化、各種英語變體的涌現

        一些人認為,世界英語應該是一種統一的語言。但在實際上,世界英語是變異的語言期刊網,是允許被改變并能夠接受的語言。出于新的多元文化生活環境的需要,英語使用者根據自身的需要和理解來使用英語,從而使英語呈現出更為豐富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各種新的英語地域變體,表現出特有的價值。如今,據統計, 英語為非母語的人數已經超過了英語為母語的人數,二者的比例為 3:1。英語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的同時也受到當地的語言、文化、習俗等的影響,逐漸變化發展,形成了獨具本地特色的各種英語變體(varieties of English),如南非英語、印度英語、新加坡英語等,這些變體既保持了標準英語的特點又增添了有別于標準英語的某些特征。美國著名社會語言學家Kachru對于英語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布和使用情況提出了英語的三個同心圈理論(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即英語的世界性傳播可以用三個同心圈來表示,它們顯示了它在跨語言、跨文化的環境中的傳播形式,獲得模式和功能領域。這三個同心圈是:內圈(the Inner Circle),指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外圈(the Outer Circle),指英語雖不是母語,但是第二語言或官方語言的國家,包括新加坡、印度、菲律賓、南非等國;擴展圈(the Extending Circle),指以英語為外語的國家,如德國、中國、日本、韓國等。可以說英語已經不再僅僅是英國和美國等內圈國家的獨有的語言了,它也是外圈國家和擴展圈國家的語言,這些國家的英語語言行為應該而事實上它們中有一些已經被世界所接受,因此,英語出現了許多新的術語、新的語法特點以及新的表達方法, 使得英語得到了充分發展。

        (二)跨文化能力成為英語水平核心評價標準

        傳統觀念認為,盎格魯-撒克遜英語是全球交往的基本語言工具,處于世界諸多英語變體的中心地位。這種觀念最具代表性的就是Kachru以及他提出的英語三大同軸圈理論。Kachru認為,居于內圈的國家所使用的英語處于中心地位,應成為英語使用和學習的標準;而那些處于外圈和擴展圈中的人們所操的英語則是不準確的。凡是不符合內圈表達習慣的英語都應被摒棄或糾正。但是在全球化的趨勢下,Kachru所依據的實際情況正在被改變。針對Kachru英語三大同軸圈理論在英語作為世界語言這一條件面前的不足期刊網,Modiano于2000年前后提出了國際英語向心圓理論。處于內圈的是能有效使用英語進行全球跨文化交際的人;第二圈包括以英語的某種方言為母語或第二語言,由于口音過重而不能成功進行跨文化交際的人以及那些不能有效用于國際交際中的“克里奧”英語變體的使用者;第三圈包括正在學習英語的人。Modiano的分類標準是根據能否有效地使用英語在全球化語境中進行國際交流,而不是根據文化中心論的觀點進行地域上的分類。他把英語的熟練使用者置于內圈,這些人并不一定將英語作為母語或第一語言。相反,那些將英語作為第一語言的使用者,如果由于他們的英語方言或口音過重而不能運用于全球跨文化交際,就不屬于內圈。這一理論的另一特點是體現了動態的特征。由于國際交際需要,第二圈和外圈的英語使用者為了進行成功的國際交際,不得不調整和改變自身的語言而進入中心圈,成為能熟練使用英語進行國際交際的人。從英語三大同軸圈理論到國際英語向心圓理論的提出表明: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后,衡量英語水平高低的標準是跨文化能力,跨文化交際的適用性成了判斷世界英語的標準。

        二、 大學英語教學的相應變革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教育國際化的趨勢已經形成,它對我國英語教學提出更高、更進一步的要求。我國的英語教學理念和方法也需要相應的變革,以更好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戰。

        (一)重新審視“標準英語”,讓學生接觸多種英語變體

        長期以來,中國的英語教學模式仍然是以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為準則的,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被認為是“標準英語”而全面推廣,來自英美國家的外教大受歡迎,大多數的英語測試旨在考察學生們對英美英語掌握的熟練度,甚至于大多數學生自己也愿意選擇這兩種英語作為自己的學習目標。無法否認,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英語的世界化和本土化趨勢的加強,標準英語這一概念的內涵在逐漸變化。因此,再繼續死板的堅持某一種單一標準顯然是不現實的,我們應對各種英語變體及其文化采取寬容、認可、接受的態度。雖然在教學中我們應以英式英語或美式英語為主,但可以適當讓學生們了解各種變體的存在,應該給學生們提供更廣泛的材料。正如Kirkpatrick所說,我們讓學生們接觸到的材料,應該包括某些地方性的英語變體,一些正在發展、能夠代表當地的文化和語用標準的英語變體。此外,對于學生們的錯誤也應合理糾正,把正確與流利、操練與交際幾方面結合起來,找回英語教學的活力與樂趣,建立一個清新自然、靈活寬松的語言環境。英語的全球化趨勢促使我們的教學重心做出調整,鼓勵學習者有更多的機會使用語言交流而不是過多強調純正發音等語言規則。

        (二)深入理解跨文化交際的內涵,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在英語教學中期刊網,我們不僅應該強調學習語言代碼的重要性,而且還應該讓學生明白成功的交際應置于文化背景中,社會語言能力和語言準確性同樣重要。然而,文化交際能力不僅是對目標語國家的文化的知識點的知識上的積累。如果對于目標語國家的了解只停留在片面或膚淺的層次,是不能達到真正的跨文化交際的。因此,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應注重其交流的層次和交流的深度,幫助他們再基于對目標國家與人民的綜合了解,充分聯系實際,實現真正的成功交際。同時,在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下,僅僅局限于對英語目標語國家的了解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培養學生對世界基本知識的了解,另外還要培養他們具備國際的交際能力,只有從培養“international person”的角度出發,才能使得學生真正地掌握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認清語言學習本質,正確處理英語和母語的關系,加強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英語雖是我們的學習對象,但不是歸宿。英語教學的目標應該是把學生培養成具有跨文化意識的、能夠以中國人的身份用英語得體有效地同其他國家人民交流與合作的高素質的人才,而不是把學生培養成英美等主流英語語言被動的模仿者、追隨者或使用者。然而,我們時下的英語教學中,文化教學主要是對英語國家的物質文化、制度習俗等各個層面的精神文化內容進行介紹,而對作為交際主體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及其英語表達,卻采取忽視或漠視的狀態。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介紹中國文化的材料在英語教科書里所占的比例非常小。從而出現了我們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中國文化失語”現象,這就使學生根本不能就中國文化的相關話題進行順暢的英語表達,也很難達到跨文化自由交流的實效,既不懂如何用漢語表達英美文化,也不懂如何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因此,在英語變體多元化的大情境下期刊網,教師應當消除英美文化在教學中占絕統治地位,必須以更為寬廣的全球化的視角來思考英語文和語言。在教學中不僅應有目的地把世界文化融入到課堂和教材中,而且還要加強學生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補充介紹中國文化的英語語言材料,以祛除母語文化失憶。更要立足于自己是中國人,引導學生從中國文化特有的視角去審視西方文化,進行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較——比較“異同”,而不是評價“優劣”,以培養學生批評性語言文化意識和博大寬闊的懷和視野。

        三、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英語使用全球化的發展, 中國的大學英語教育應正確認識和認真研究英語的國際化和本土化,擺脫“標準英語”的束縛,樹立“世界英語”的理念,將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的語言進行教授, 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正確認識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中國文化的重要性,真正地實現“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

        注釋:本文中盎格魯- 撒克遜英語(Anglo axon English)通指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北美使用的作為母語的語言變體。

        參考文獻:

        [1]Kachru.B.English in the worl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

        [2]Kirkpatrick. A. Englishesin Asia: Communication, identity, power and education [M]. Melbourne:Language Australia L td.

        [3]Modiano, M. Ideology and the ELT practitioner [J].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 159 -173.

        [4]高輔卿世界英語形成與中國英語教學[J].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07,(6)

        [5]胡騎兵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大學英語教學[J].安徽文學 2010,(10)

        [6]錢建成全球化背景下英語教學的理性思考[J].教學與管理 2011,(2)

        [7]田振江全球化與世界英語的發展[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 2006,(10)

        [8]查葉娟,洪一鳴英語使用全球化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影響[J]. 四川文理學院學報 2007,(6) Vol. 17

        [9]薛福平薛艷芳英語全球化、本土化對中國英語教學的影響[J]. 教學與管理 2010,(11)

        第9篇:如何用英語介紹自己范文

        [關鍵詞]英語教學 口語能力 興趣 口語教學 滲透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是傳授者,而學生是接受教育的一個載體。但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本應是主動的學生成了被動接受教育,形成學生是在教師的嚴格督促下進行英語的學習,被動地進行口語的訓練。這樣訓練出來的口語效果絕對是不理想的,要提高學生的口語等英語綜合能力,必須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興趣,發掘學生說英語的勇氣。

        那該如何去發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呢?

        一、開辟英語角

        英語角是針對學生而設的一個學習英語的學習環境,必須是單純的、長期堅持的、形式多樣的、內容廣泛的屬于學生的英語天地。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學習環境是學好知識的重要保證,但這還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因為再好的學習環境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是發揮不了任何作用的,這就要求英語角要避免枯燥性和單一性。所以,平時該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角的各類活動,教師要做好帶頭和指導作用。

        英語角的形式必須是多樣的,圖書、圖畫、英語卡通、漫畫等等,凡是一切和英語有關的、有益有意義的題材都可以成為英語角的內容,再如學唱英文歌、英文詩朗誦等可作為英語角的興趣小組活動,使英語角變得立體化。內容有了,還需要教師悉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成為英語角的主角。同時,因為英語角面對的是學生,那就讓學生成為英語角的設計師吧。

        二、抓好課堂中的口語教學

        一方面,許多教師都能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英語用語教學,但這需要聯系實際。課堂中一味的英語表述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正面的,因為種種原因,學生所學的英語有限,對于教師所說的英語不一定全都理解,這就導致學生學習情緒的降低,容易失去學習英語的信心。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英語表述要做到“松馳結合,有的放矢,循序漸進”,要讓學生逐步適應,逐步理解,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聽學會說學會理解教師的教學用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該“白”的還是“白”一點好。另一方面,課堂教學中出除了教師努力去創造英語的學習氣氛外,也少不了學生的積極和參與,教師要說而且還要引導學生去說。課堂上的角色對話、表演、操練、游戲是常用的幾種口語的訓練方式,而最富有成效的是引導學生自己或小組設計的一些富有創造性和知識性的小品或對話表演,這是學生把知識學以致用的體現,同時這也是最難推行而又最具效果的一個學習方法。

        三、重視課外的延伸

        現行的英語教材中除了英語常規知識的傳授外,還補充了一些和中外文化有關的知識介紹,學生對這些內容表現出十分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把握這個難得的教學機遇,抓好學生的課外延伸是十分必要的,對學生的學習也是十分有利的。

        課外延伸不是單純指學生的課外作業,還包括鼓勵學生收集有關國外文化的資料,把自己的收集放到英語角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鼓勵學生多點嘗試閱讀有關的英文兒童讀物,多讀多想多問;鼓勵學生學習別人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利用英文字典查找不會的單詞等等都是很重要的課外延伸內容。

        四、注重英語觀念的轉變,使英語變得平凡化、大眾化

        學生對說英語常常難于啟齒,教師要善于轉化學生的這一認識,使學生覺得英語其實只是別的國家的語言,是世界上用途最廣泛的一門語言,要使學生明白說英語就和說普通話一樣,熟能生巧,把學生思想中的“要我說”觀念轉變成“我要說”的觀念。

        首先要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說英語、用英語思考的習慣。教育學生但凡見到什么事物,不妨去想想這個用英語該怎樣說,日常該如何用英語與別人交談,引導學生養成愛問英語、愛說英語、愛想英語的習慣;其次是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認識,使學生知道英語是全球最通用的語言,全球的人類都在學習和使用這一門語言,認清英語的重要性,認識到會英語是當今人類所必須的知識裝備,并指導學生發現身邊事物的英語,如各種各樣的包裝、報紙雜志、文具等非常普通的事物中出現的英語,從而更深刻認識英語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會英語說好英語是非常光榮的。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在线观看精品国内 | 亚洲女人的午夜天堂一区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熟女 | 热久久免费视频 | 香蕉97人人乳视频观看 |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