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力學課程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在教學內容上,注重以典型真實的案例為載體
導彈飛行力學案例教學的載體不是傳統教學用的教材,而是精心選擇的典型真實案例。這些典型案例就是與教學有關的事例、實例、范例等,但并非所有的與教學有關的事例都可以成為教學案例。選擇案例時,要避免隨意性。一定要緊扣導彈飛行力學教學內容選擇案例,案例中所涉及的知識,應該是學生已經學過或即將學到的,通過案例分析、處理,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2.在教學目的上,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教師在導彈飛行力學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引入案例,引導學生運用導彈基本理論對案例進行思考、分析、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加深對導彈理論知識的理解,解決導彈設計中的一些問題。案例教學是一種沒有唯一正確答案的教學方法,其重視的不是正確答案本身,而是得出正確答案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獨立思考,以有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不依賴權威性結論的良好心理習慣,培養學生的獨立實踐能力。
3.在教學主體上,注重發揮學生作用
回顧傳統教學,不難發現,學生還是停留在灌輸—接受、聽講—背誦—練習—再現這種陳舊、落后的學習角色上。在課堂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角色。這樣日積月累,很容易造成學生依賴、被動的品質和習慣。但是,在導彈飛行力學案例教學課堂當中,需要的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需要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與合作,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導彈飛行力學教學過程,自主完成案例的閱讀、理解、分析、討論、總結、歸納等環節。
二、導彈飛行力學課程案例教學組織實施過程
1.認真分析學生情況
不了解學生情況,可能會影響學生討論的參與度,甚至出現冷場,影響導彈飛行力學案例教學討論的深入進行。應分析專業理論知識、專業能力、工作經驗和案例難易程度對學生分析討論的影響,以及學生性格態度對案例教學參與度的影響等問題。
2.選編案例
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包含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應圍繞導彈飛行力學迫切需要回答的導彈運動方程組、方案飛行彈道、導引飛行彈道、導引彈道的運動學分析、初始段彈道、導彈動態特性的研究方法、導彈彈體縱向動態特性分析、導彈彈體側向動態特性分析、滾轉導彈彈體的動態特性分析、導彈運動的自動穩定與控制等問題編寫案例。在確定導彈飛行力學課程教學目的和方法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選編一個或幾個案例,將課程教學內容與知識要點滲透到案例材料中,教師的頭腦中要有關于各種案例的基本框架,從中精選出內容豐富、結構嚴謹、文字生動、耐人尋味的素材作為案例。
3.確定案例討論的形式
導彈飛行力學案例教學的課堂討論以學生發言為主,教師引導為輔。按討論的組織形式,實際應用中有教師主導型、設疑推理型、情景體驗型和分組辯論型等。案例討論時,應創設問題情境。即優秀的導彈飛行力學案例通常是一個矛盾的、復雜的和多元結果的問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在討論中不要輕易地給出結論,不要武斷地認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案是最權威的,而應盡可能鼓勵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充分拓展其思維和探索的空間,激勵創新精神。
4.案例教學評價
導彈飛行力學案例教學評價,是對案例教學具有導向作用的重要環節。案例教學的目的在于運用案例啟發學生的探索和思維方式,培養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評價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效果,都應從整個案例教學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才能正確而有效地引導案例教學的發展方向,促進案例教學質量的提高。應當改變只注重結果、不注重過程,只注重成績、不注重能力的傳統評價模式。積極構建基于案例教學過程的評價體系,分別對教學案例質量進行評價,對教師教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對學生學的過程及結果進行評價。
三、導彈飛行力學課程案例教學應用體會
1.了解學生學習狀態,精心設計教學活動
學生學習狀態是有效實施導彈飛行力學課程教學的重要前提。為了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和能動作用,需要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能夠真正“活”起來,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以確保案例教學思想的落實。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對每個學生的成長過程進行實際調查研究,充分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特別是學生的性格特征。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學設計要有一定的彈性,能夠因人而異,并設想多種教學方案,以備應變,防止生硬刻板的教學程式。
2.教學作風民主,營造學生學習良好氛圍
導彈飛行力學教學的課堂氣氛是否和諧,直接決定著該課程案例教學的成敗。教師的教學作風要民主,教師要態度和藹可親,真正地熱愛學生,經常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關心,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熱愛,才能表現出興致勃勃的情緒、大膽思維的神態、躍躍欲試的舉止,這樣師生關系才能感情融洽、配合默契。
3.回憶導彈基礎知識,增強學生學習信心
導彈飛行力學的學習需要導彈結構等基礎知識,如果教師沒有把導彈的基礎知識講透,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導彈飛行力學新內容的信心,進而影響案例教學效果。同時,導彈飛行力學各個章節之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需要學生及時復習已經學習過的教學內容,這樣就能增強學生學習導彈飛行力學課程的信心。
四、結論
針對三大力學課程中概念多、知識點多而課時有限這一現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仔細甄選授課內容。既要有連續性、系統性,又要能夠符合水利水電工程專業的特點。對本專業以后的專業課、畢業設計以及工作過程中將要用到的知識要重點講,讓學生重點掌握,并且要把這部分內容和以后課程、工作的聯系告訴學生,引起學生的重視,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對于本專業用不到的知識可以少講甚至不講,這樣做可以避免學生對所有知識一知半解的情況的出現。例如:在理論力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把重點放在靜力學部分的教學上,讓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必須熟練掌握并做到靈活應用。而對于本專業應用較少的運動學與動力學部分則適當減少課時。
二、傳統的教學手段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
力學課程比較抽象,公式推導很多,在教學過程中離不開畫圖。如果使用傳統的黑板板書教學模式,畫圖需要耗費大量的課上時間,而且圖形不夠清晰、規范,這一問題我們現在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改善。將課上用的圖提前用CAD畫好,放到PPT中,上課直接播放即可。這樣做不僅節省課上時間,而且圖形清晰、美觀,易于學生理解,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應用PPT上課時,應該注意:圖形的線條不應一次全部出現,而應該符合我們的上課思路,邊講、邊點擊、邊出現,這樣做更有利于學生接受,效果較好。在公式推導時,也可以把公式放到PPT中,上課時隨著推導過程,逐條出現即可。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傳統的板書教學過程中,公式是教師寫到黑板上的,書寫需要一定的時間,這樣學生可以有一個思考、接受的過程。而使用課件時,所有公式一點就出現,教師一定要掌握好播放速度,控制節奏,滿足大部分同學的需求。此外,在多年的力學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講解例題時單純使用課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我們可以把題目和圖用課件來顯示,而例題的求解過程仍采用邊板書邊講解的方法,這樣做更有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學生學習起來也是最容易的??傊?,多媒體技術雖然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捷,給學生傳遞了更大的信息量,也可以將一些學生想象不出、教師也難以用語言形容的工程實例演示給學生看,但是傳統的黑板教學模式不能丟,一定要讓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利用有限的課上時間,得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三、計算機輔助分析軟件在力學教學中的應用
計算機作為一種現代工具,在水利工程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力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計算機應用能力的培養。
(一)結構力學求解器的應用
結構力學求解器是一個方便好用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計算軟件,其求解內容幾乎涵蓋了結構力學的所有內容。由于利用求解器求解結構力學問題不屬于結構力學的教學基本內容,所以有很多學校對這部分內容都少講或不講,而這部分內容對于結構力學的學習卻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傳統的結構力學的計算方法不都適用于精確求解大型實際結構,而利用求解器可以方便的求解大結構的各類問題,可以使學生增強對大結構受力特性的直觀感受和切實體驗。因此,對于這部分內容在結構力學教學過程中應該予以重視,即使在課時緊張的情況下,也應該以講座的形式給學生介紹這部分內容,指導學生利用求解器求解結構力學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限元軟件的應用
有限元分析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現代數值計算方法,在水利工程中有廣泛應用。例如水工隧洞施工及運行和重力壩的施工及運行、水工高邊坡開挖與支護等等。有限元分析可以對力學教學實例進行模擬分析,將計算結果形象地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講授內容具有感性認識,提高學生學習力學的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講授內容,在介紹傳統的手算方法之后,給學生介紹相應問題的有限元算法,例如在講授桿件的基本變形時,可以給學生介紹如何用有限元算法進行求解,并給學生演示軟件的使用方法,展示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以及用有限元軟件解題得到的結果,比如內力圖、應力圖等。
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衡量高等教育好壞的標準不是看學生在大學期間獲得了多少知識,而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結合水工專業特點,在力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啟發式教學
教學過程中要多提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例如在介紹超靜定結構的計算方法時,要讓學生思考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這三種方法之間的關系,求解方法的異同,適用的條件等,讓學生在自己總結的過程中思考,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講授與學生自學相結合
力學課程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可以將重點內容在課上仔細講解,其他內容則讓學生課下自學,鼓勵同學之間討論,最后再對學生自學的內容進行統一指導。這樣做不僅可以節約時間,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自學的能力。
(三)拓展教學內容
(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主要表現有:上課時靠后坐,甚至前幾排都是空的;上課時玩手機、聽耳機,心思全在課堂外;上課時昏昏欲睡甚至干脆趴在桌上睡覺,下課時卻生龍活虎;上課時聊意正濃、竊竊私語,有的甚至說話聲使得老師無法正常講課;上課時吃東西、隨意進出教室等等??偟膩砜?,普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高,其次是職高的學生,最差的是3+2的學生。
(二)教材編寫偏重理論化
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較少,使得相關的理論與現實難以緊密的結合起來;教材中陳述和介紹的管理基本理論較多,很多學生難以掌握;教材課后練習較少,特別是缺乏典型的案例分析思考題等等。教材偏重理論化,較多地介紹基本理論知識,較少地引入社會典型管理案例,使得其很難吸引學生眼球,激發起自我學習的強烈愿望[2]64-66。
(三)教師教學缺乏創新性
教學的內容沒有做到或者沒有完全做到與時俱進,沒有把握時代和社會的經濟管理方面的熱點和難點,使得教學的具體內容有些陳舊;教學過程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群體發生的深刻較大變化;教學的現代化工具使用較少,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激發學習的欲望和積極性;教學方法偏重于講述和自我分析,缺乏學生的積極參與和自我學習;教學中針對不同的班級,授課形式基本一致,較少考慮不同學生類型之間的巨大差別等等。
(四)教學思路僵化較嚴重
每年面對的學生不一樣,而教學的路數還是照搬套用;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力不同,而教學的內容卻大致相同;同班學生的各自需求不同,而教師考慮學生的個性需求較少等等。這種教學思路的僵化,最終導致學生學習流于形式,只是為了追求及格或是高的分數,卻很難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五)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管理學原理》的基本內容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預測、決策、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溝通、控制和創新等。這些內容不是都要給學生講授的。該課程的教學內容卻針對性不強,其主要表現在:對于普高、職高和3+2三類學生沒有做出嚴格的區分,哪類學生具體應該講哪些內容,哪些內容應該講到何種程度;對于同類學生沒有根據其是否為考試課,而在具體的講課中做出較大的區別;對于專升本考管理學和不考管理學的不同專業學生,沒有對教學內容做出具體的劃分等等。
(六)教學手段過度單一化
教學手段是師生教學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學手段經歷了口頭語言、文字和書籍、印刷教材、電子視聽設備和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五個使用階段。傳統教學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等?,F代化教學手段是指各種電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燈機、投影儀和計算機等搬入課堂,作為直觀教具應用于各學科教學領域。然而,由于我校教學條件的限制,使得該課程的教學手段基本還停留在傳統階段,使得課程的教授效果有所減弱。
二、分類教學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對于大學生的學習,要想使其更全面、系統和充分地掌握所學知識,其學習的積極性是最為核心的因素。根據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普高、職高、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調動其學習積極性的方法分別如下:對于普高可以講述現實案例、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時成績加分、加強課中師生互動和開展案例式教學等方法;對于職高可以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時成績加分、完成課后作業和開展案例式教學等方法;對于3+2可以引入經典管理故事、多做習題練習、開展啟發式教學和完成課后作業等方法。
(二)教材編寫實現案例化
首先,每章開頭時引入案例,通過案例吸引學生;每章具體內容中適當穿插小的案例和小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趣味性;每章內容結束后,課后練習中也要適當加入案例分析,并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提高他們解決具體問題的操控能力。其次,要注意不能過分強調案例的重要性,使得教材變成了“案例”匯編,而教材中的理論知識卻支離破碎。再次,教材編寫案例化過程中還要注意案例和理論聯系的緊密型,兩者之間一定要有較強的聯系,不能牽強附會。最后,案例的選用和分析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類型而有所區別,如對經管類普高學生應采用大中型的案例,對經管類職高的學生應采用中小型的案例,對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應采用小型案例[3]202-203。
(三)培養教師更具創新性
一是教師應該高度關注社會和時代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結合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較新的且具有一定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二是重新認識現在學生的巨大變化,調查并評估其主要的學習動機和需求是什么,以學生為中心來重點講述其感興趣和最需要的理論知識;三是采用更多的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四是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的班級應采用不同的授課形式,如對經管類普高應采用“講授為主、討論為輔、自學調節、練習補充”的授課形式,經管類職高采用“講授為主、討論為輔、練習補充”,3+2和非經管類采用“討論和講授為主、練習為輔”。
(四)教學思路突破常規化
《管理學原理》是具有典型文科性質的課程,其教學思路不能像理工科那樣形成非常固定的模式,而是要隨著學生和環境的不斷變化而有所變化的,也就是說該課程的教學思路應該突破常規化,形成一種相對比較靈活有效的教學模式。一是每年面對學生的不斷變化,一定要積極地調整自身的教學思路。學生的每年變化是持續不斷的,教師一定要克服自身惰性,根據學生的不斷變化來具體調整教學思路。二是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有針對性地講述課程內容。對于普高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課外管理知識的引入;對于職高學生,可以只講授課本知識;對于3+2和非經管類的學生,只選擇性地講授課本內容。三是針對一個班內學生的不同需求,教師應該講課時盡可能地考慮到大部分的需求就可以了。同時,對于要求較高的,可以推薦其他參考資料;對于要求較低的,可讓其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即可。
(五)推行教學內容區別化
教學內容的區別化,實際上就是教學內容的專業化,主要是結合學生自身的專業和綜合素質,以達到學以致用目的而進行的選擇性授課方法。具體來看,針對普高、職高和3+2三類學生應該講授的內容分別是:第一,普高。其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預測、決策、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溝通、控制和創新等十二章的內容。其中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計劃、組織、領導、激勵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在4~6個學時;其他章節在2~3個學時。第二,職高。其教學內容與普高相同,其中管理概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數在3~5個學時;其他章節課時在2~3個學時之間,甚至有些章節可以不講,如預測、溝通和創新等。第三,3+2。其教學內容應該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計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領導、激勵和控制等八章的內容。其中管理概述、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為重點內容,課時在6~8個學時;其他章節課時在3~4個學時,甚至有些章節可以不講,如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人力資源管理等。
(六)促進教學手段多元化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初中畢業應成為每個公民人生旅途的中轉站,社會需要的分流點。數學教育不僅要給初中畢業生以“雙基”和能力的素質,還應使之獲得相應的特長(這特長是技能的提高、是專長的基礎),以切實幫助學生順利地步入新的人生旅程。這是義務教育及《課程計劃》的精神實質。既有素質又有特長的人,在下一世紀必定具備更強的生存能力,更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課程即課業(教學內容)的進程,是為達到教育目標而規劃出的學生與教學內容、教學資源及教學過程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們期望課程的學科和活動兩個系統合理設置,產生多種價值。筆者認為按“人人掌握有用的數學”的要求優化學科課程以培養素質,開設活動課程以發展特長,并進行有關學科和活動的全面考核,應該是一種可取的思路。我們應該樹立全面、科學的課程觀,讓學科和活動這兩個輪子一起旋轉,切實發揮它們的整體功能,并設置選修課程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使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走上一條“愉快”教育與“成功”教育完美結合的道路。
義務教育階段盡管存在小學后的分流情況,但從教育戰略、課程策略及培養目標來說,義務教育階段有著鮮明的整體性,小學和初中不應該各自為政。本文擬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活動課程設計,并兼及數學選修課程的思考,以求拋磚引玉,促進《課程計劃》的順利實施。
一、關于數學的活動課程(特長性、應用性、趣味性)
(一)活動認識
我們應該確認:活動課程是以學生發展、知識體系及社會需要等因素為依據,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學生的主動活動,以獲得直接經驗和實踐特長為主的課程。通常稱謂的課外活動,是彈性極大的一種輔學科課程形式或思想品德教育活動。這里,“課外”指的是國家安排的正式課程之外,“活動”泛指各地安排的各種教育性非正式課,故課外活動與活動課程不可同語。活動課程的開設意義不在于它與杜威當年搞的“活動課程”究竟有何異同,而在于它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獨特功能及其有效、順利地實施。
“活動在實施全面發展教育中與學科相輔相成”,它們是同一促進學生發展過程的兩個不同方面。學科課程以培養素質、打好基礎為主旨,編排上側重知識本身的邏輯順序,其教學中間或進行的實驗、參觀、演示、練習等直觀性活動,是理性間接經驗習得過程中必要的感性認識;活動課程則以增長才干、發展特長為主旨,它強調學生認知發展的心理順序,注重學生的親身實踐,以直接的體驗、探究及發現為認識途徑。
《課程計劃》設置的活動有:晨(夕)會、班團隊活動、體育鍛煉、科技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和校傳統活動等。按其“活動設置的基本要求”可知,科技文體活動屬于技能性活動,其它活動為常規性活動??萍嘉捏w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增強興趣,拓寬知識,增長才干,發展特長”。這里,“發展特長”既是出發點又是歸宿,我們應該確立將《課程計劃》中的技能性活動上升為特長性活動的實施思路。由于數學的“三性”特點(尤其是廣泛的應用性),以及現代社會對基本數學(不同于基礎數學)的普及需要,筆者認為應設立專門的數學活動課,以發展學生的普及性數學特長。這種特長對小學、初中畢業生來說,是已獲得知識的應用,是已具有技能的提高,是進一步發展專長的基礎,能使他們順利地適應社會需要和社會發展(義務教育數學教學大綱明確了數學的應用問題,并安排了與解直角三角形和統計有關的實習作業,但遠沒有上升到特長課的位置)。
(二)設置思路
國內已開展了不少數學活動試驗,如數學競賽、電腦學習、速算訓練等等,還有綜合的應用性問題的有關數學活動也在各地有所開展,它們不同程度地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如北京市1993年舉辦了首屆“方正杯”中學生數學知識應用競賽,并于1994年暑期編出了以數學應用為內容的初中課外活動教材。而應用性問題十分復雜,若把它作為一個以社會為基礎的綜合課題來研究實施,要求每個學生接受全面的應用性訓練,則有可能把數學教育改革引入一個新的誤區,將學生推入一個新的苦海,80年代的應用題考試給當時帶來的結果就是例證。因為這實在是企業(用人單位)、社會及數學教育工作者對學生要求得太過分了,也不符合義務教育及“大眾數學”的精神。
現代社會確是人人需要數學,義務教育階段正是實現“大眾數學”目標的第一階段。如何設置、開展這一階段的數學活動才是合理、可行的呢?筆者建議在突出特長性,注重應用性,貫穿趣味性的原則下,將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需要及學生個性發展結合起來,設置較為完整、全面、獨立的特長性數學活動,供學生選擇參加(每個學生選學其中兩門活動課),以使學生成為各具特色的“標準件”,讓人人都有個性健康發展的天地。數學活動的課程門類和內容編排在整體上還要符合以下四點:
1.具有系統的應用體系。即與一定的特長目標相關聯,有助于學生增長才干并習得一技之長,進而使學生順利走向社會生活或進一步學習發展,切不可為了活動而活動。
2.緊扣學科教學大綱。學科教學大綱的內容編排本身蘊涵了學生認知發展的心理順序,我們可以依照數學學科教學大綱的知識單元(適當調整或拓寬),配以相關素材設計,安排數學活動,以充分利用學科課程的知識技能及其業已獲得的成熟性,降低活動課師資培訓的難度??梢悦鞔_,活動特長與學科內容的相關性越強,它們的整體功能會越大。
3.合乎有效學習的基本原理。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認識規律(顯現認識的三個層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用);展示探究過程(理性地再現知識生成過程,通過循序漸進的思維階梯使知識、情感、意志相互結合,幫助學生形成自學能力);實施活動方法(使經驗、思維、方法融為一體,讓學生獲取終身受益的精神文化力量和實踐能力);內化教學功能(要易于反饋、遷移,實現知之好之樂之的轉變,便于學生自學)。
4.體現“五育”整合的功能。特長性數學活動遵循“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的哲學基本理論,其教學應該使學科教育培養的認識能力得以升華,不斷發展學生的創造性實踐能力,這是具有深層意義的智育;學生的主動活動,應是實現由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習慣轉化的實踐活動,也是學生理解規則、體驗美感、領略自由的實踐過程,成為德育和美育的現實途徑;活動課無疑要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它本身就是體力、意志力的鍛煉與運用,有利于人腦兩半球機能的平衡協調發展,從而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活動實踐中每一個物化的勞動成果,都將有力地完善著學生的個性和人格。
(三)數學活動課程設計
性質與功能:陶冶情操、拓寬視野、增長才干、發展特長。
總目標:使學生提高認識、學會實踐、獲取才干、習得特長。
教學要求用語:對知識分為理解、掌握、應用(運用)三個層次;對技能分為會、熟練、善于(擅長)三個層次。
活動方式:按學生選學的課程門類編班組織活動或作為興趣小組組織活動;以游戲、故事、謎語、趣味數學、操作、制作、參觀、應用實踐或提供有關的閱讀資料等為活動形式。
課程安排:每門數學活動課按每兩周一課時的教學容量進行設計安排。
課程設置:根據學生發展,知識體系、社會需要等因素和數學活動的總目標,筆者擬設義務教育階段如下九門數學活動課程。
1.數學交流:力求內化學科知識,反映“雙基”結構,滲透思想方法,強化表達能力,促進學生聯系事物,澄清思維和加深理解,培養學生善于表述、解釋、討論、評價的數學交流特長。
數學交流課程,既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提供了人類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又要切實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聽、說、讀、寫能力和認識、應用能力。一名數學教育工作者就理應具有數學交流特長。
2.速算(含計算器活用):使學生通過心算、筆算、珠算及計算器操作等途徑,熟練掌握簡、易、好的算法和技巧,培養學生善于快速進行日常的加、減、乘、除、開方計算和帳表算、傳票算等的速算特長。
3.數據處理:使學生初步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解釋和處理數據的數學方法,并善于在嘗試、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尋找關系,探究隨機現象,進行數據處理(含數值計算)和預測。
4.計(測)量與估算:使學生加深理解計量及換算的意義,測量的特征過程,初步掌握計量、測量、估測、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善于在數量、測量、計算、決策和解決問題中應用估算,并會判斷結論的合理性,提高處理數量關系和隨機現象的能力。
5.制圖與識圖:使學生加深對數量關系圖象、空間幾何圖形的認識和理解,初步掌握制圖(含作圖、畫圖)與識圖(含視圖、析圖)的方法和技能,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想象和在解決問題中應用圖象、圖形的數學能力。
6.日常生活中的數學:使學生熟練掌握日常生活中有關家庭生活、市場交換、社會交往、日?;顒雍蜕姝h境等方面的數學知識及技能,培養學生善于理解、精于運籌、樂于生活的數學能力。
7.計算機數學:使學生初步理解計算機的數學功能,掌握簡單的計算機語言和程序,會使用計算機進行初步的計算、模仿、證明和求解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善于運用計算機從事數學性工作的能力。
8.課題解決:即是問題解決模式,并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要使學生理解數學嘗試、解決實際課題的過程,初步掌握問題解決的策略和方法,培養學生善于運用數學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9.數學競賽:這是對數學學科教學要求的提高和擴展(應降低現有難度,滲入研究方法)。要在學科教學大綱的能力要求范圍內,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高靈活運用數學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數學的方法與技巧,培養、發展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數學才能。
目前,數學競賽的普及呼聲越來越高,企望通過降低難度去面向全體學生。筆者認為,數學競賽的難度確應降低到一個合理的普及水平,但再要求普及參加則未必可取,因為學生成為各具特色的“標準件”較之只是同一的“標準件”更能符合社會需要和社會發展。
二、關于數學的選修課程(遷移性、廣泛性、通俗性)
《課程計劃》指出,要“以必修課為主,初中階段適當設置選修課”。數學選修課程,要適應學生個性發展,順應學生分流需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突出遷移性、注重廣泛性、貫穿通俗性的原則下,為有不同志趣、各種愛好的學生提供廣泛、充分的選修類型,為提高學生素質、發展學生特長及培養多樣化人才服務。選修課教材的編寫既要落實課程目標,又要能成為通俗讀物。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選修課,同樣可以保持一致的連續性(即從小學一年級起就開始設置)。事實上,如若前述數學活動課程得以實施,則九門數學活動課已可成為選修課對象。
根據數學選修課的設置目標,筆者擬設義務教育階段的以下三類(四門)數學選修課程。
(一)特長型選修課:課程為前述九門數學活動課之一。每個學生在必修(選擇性必修)兩門數學活動課的同時,以另外七門數學活動課之一作為他(或她)的選修課。
(二)觀念型選修課:使學生初步認識數學的存在和發展、理論與應用、邏輯性及抽象性,懂得數學的價值,形成正確的數學觀,促進完善科學觀及世界觀。
其教學內容包括數學與歷史、數學與社會、數學與未來、數學與科技、數學與文化、數學與思維、數學與成就、數學與自然、數學之美,共九個專題,課程安排可以每學期按年級集中對九個專題各開設一次講座(約每兩周開一講)。
(三)綜合型選修課:
1.橫向性綜合選修課:它不超出學科教學大綱的要求,既對已學習的數學基礎知識進行整理與復習,又與相關學科及社會生活相聯系(有著與分科課程相對應的綜合課程特點)。要深入淺出地展示數學的思想方法及其廣泛的聯系性、應用性。該課程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開設(安排每兩周一課時的教學容量)。
2.縱向性綜合選修課:它可以包括現代數學知識,各部分的形式和內容都能夠獨立,整體上既與數學學科知識及活動特長相關聯,又富有強烈的時代氣息;要在數學學科教學大綱的能力范圍內,以較強的可讀性展示數學及其應用的策略思想和動態成果。該課程在小學高年級及初中開設(安排每兩周一課時的教學容量)。
三、有關考核與實施的設想
(一)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和愛好,在教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必須且只須選擇甲、乙兩門數學活動課和一門數學選修課參加學習。
(二)小學、初中階段的畢業學期各舉行一次數學活動課和數學選修課的考試;數學活動課考試分為第一試、第二試,以活動課作為選修課的學生只參加該課程考核的第一試。每個學生兩門活動課、一門選修課的考分分別記入畢業考試及中考成績總分,學生畢業考試或中考數學成績的分數構成為:
數學成績(滿分150分)=學科成績(滿分90分)+活動課甲成績(滿分25分)+活動課乙成績(滿分25分)+選修課成績(滿分10分)
(三)教師不僅要能勝任數學的學科教學,還要能任教至少三門的數學活動課和一門數學選修課(農村鄉中心完小以下的小學教師要能任教至少兩門的數學活動課)。
(四)作為培養素質的義務教育數學學科課程(注重知識性、技能性、普及性),其教學大綱也應及時調整,以適應《課程計劃》的實施需要(學科教學的周課時量不能超過4課時)。如有關教學內容的以下五點尤為突出:
1.應刪減混合運算、恒等變形等內容,部分算術應用題讓位于代數,部分平幾證題改用解析方法;
2.系統整理數學思想方法;
3.增加計算機基礎知識,要求小學中年級以上的學生適時使用計算器;
4.增加經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含有關名詞、概念等);
5.以“讀一讀”的形式,系統安排通俗的數學史話。
(五)盡快建立各個學科、特長性活動和選修內容的考試題庫,出臺科學的考試量化標準,使考試步入機械化,以從根本上禁止考試的人為誤導,促進義務教育的順利實施。
(六)數學活動課和選修課的開設,無疑可以順利地延伸至高中階段;在活動課考試的基礎上,也可以組織各種特長比賽。
結束語
數學“學科+活動+選修”的上述課程設置,既符合中國的國情,又易于克服層次課程(西方發達國家等采用)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全面自由發展的空間。我們認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義務教育即是特長特色的素質教育;我們正在實施一個“學科素質+活動特長+全面核評+法規保障”的義務教育模式。
參考資料:
1.國家教委制訂:《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級中學課程計劃(試行)》。
這里僅就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的改革,以及教材編寫等問題提出初步的構想,以與同行們繼續深入研討。
一、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
沒有一成不變的課程任務,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也不例外。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一些教育觀念和價值觀念會相應地發生改變,這就需要我們不失時機地調整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以體現時代的特點和適應時代的需要。
確定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應該綜合考慮社會對高中畢業生的需求,學科的發展和學生自身的發展。從社會對高中畢業生的需求來看,要求高中學生能有較廣泛的適應面,既能為各行各業輸送合格的就業人員,又能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人才。也就是說,社會對高中畢業生的需求具有多重性。
但近幾十年來,化學的發展非常快,以致有不少化學家認為,化學將是21世紀的中心學科?;瘜W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等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與相關學科如環境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生命科學等的相互滲透也越來越強烈,化學應用于現代科學技術的研究正越來越深入,信息和資料也越來越多,每天都有大量的物質被發現或從實驗室里研制出來?;瘜W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正日益顯示出來,很難想象,一個對化學缺乏起碼認識的人,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再從學生自身的發展來看,高中生的年齡一般為16-18歲,他們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已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能開始辯證地思考一些化學問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以理論作指導來分類學習一些化學知識。但對于這一年齡段剛升入高中學習的學生來講,大部分人抽象思維困難,學得較死,常常局限于就事論事,不大會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在學習方法上,則往往更多地習慣于死記硬背,缺少對知識的理解記憶和獨立思考。在動手能力方面則更差些。
上述諸種因素決定了高中化學課程的任務已不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或培養少數未來的化學家,而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為學生將來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和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矗具體地講,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傳授知識。在義務教育初中化學的基礎上,使學生進一步學習一些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認識化學與人類、社會、科學、技術等的密切聯系以及化學的重要應用。
(二)發展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尤其是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使學生能較自覺地關心與現代社會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如環境、能源、材料、衛生、健康等,并能運用化學知識解釋或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
(三)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
(四)結合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刻苦、頑強、團結合作等優良品德。
二、高中化學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改革的構想
(一)教材建設不合理作為高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管理會計”和“財務管理”都是教學中的重點。然而,從目前這兩門課程的教材建設情況看,二者在內容上存在很大一部分的交叉重復,如貨幣的時間價值、長期投資決策分析、存貨管理等章節。這種教材體系的安排破壞了課程內在的邏輯遞進關系,讓學生在重復學習過程中感到乏味,也容易讓教師的授課安排發生混亂。
(二)教師不夠重視從培養目標上看,目前高校會計專業仍以培養核算會計人才為主。而“管理會計”課程本身與核算會計課程接續性不是很強,因此教師本身就對“管理會計”課程不夠重視。另外,“管理會計”綜合了管理學和會計學理論,對應用方法和技能有較高的要求,而大學生畢業進入職場后很難有機會接觸到生產經營決策、全面預算等復雜和高層次的管理,因此很多教師認為學生沒有必要掌握很多的管理會計方法。
(三)學生不夠重視在高校會計專業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成為一名企業管理會計人員沒有進入過學生的職業規劃中。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將所學課程進行簡單分類,將與其他核算會計類課程連續性不強的“管理會計”排在核心課程之外。另外,“管理會計”課程由于綜合性較強,教學任務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學年,就業、升學等多方面的壓力客觀上也造成學生學習熱情不高。
(四)教學模式和方法單一不同于“基礎會計”和“財務管理”等其他專業課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管理會計”課程一般只采用單一的理論授課教學模式,并且受實驗室和實踐場地的限制,實踐幾乎沒有。在教學方法上,“管理會計”教學大多采用理論教學法,通過課堂講解的方式將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然后利用習題將理論知識進行消化理解。這種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教師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但卻不能培養學生將相關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的能力。
二、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一)“管理會計”課程教學過程中適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為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學的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與提高教學質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應用型核算會計培養目標下,“管理會計”課程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學方法改革創新并沒有得到普遍重視,導致教學方法落后,具體表現在強調“教”而忽視“學”,強調“理論”而忽視“實踐”?!肮芾頃嫛笔且婚T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結合“管理會計”的課程性質、教學目標及教學實際,本文建議推行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最早由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提出,20世紀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學商學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導。20世紀80年代,這種案例教學法受到了師資培育的重視,尤其是1986年美國卡內基小組(CarnegieTaskForce)在《準備就緒的國家:二十一世紀的教師》的報告書中,特別推薦案例教學法在師資培育課程的價值,并將其視為一種相當有效的教學模式。國內教育界于20世紀90年代后開始探究案例教學法。根據對西方管理會計教學資料的研究,“管理會計”課程的案例教學法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體體現在:
(1)通過案例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簡化了的例題,案例將具體企業管理會計方法真實再現,雖然相對復雜,但貼近實際,更有利于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案例通過再現較為真實的企業經營實際,將一系列綜合性問題拋給學生,他們要經過獨立思考、創造性分析,采用個體或團隊的形式將問題進行解答。這種教學方法使理論不再枯燥無味,有助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
(2)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變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學法通過設置與企業管理會計工作實際相似的模擬案例讓學生綜合分析、展開討論,這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過案例教學增強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為學生提供能夠再現企業經營情景的教學案例,同時給學生留下與理論教學相關的案例分析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各章節理論知識的學習,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針對案例問題給予引導,使學生對知識的認知得到認證,從而形成良好的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
(二)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應用為了實現案例教學法在“管理會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對案例教學法做好系統安排:
1.在理論教學中選擇恰當的企業案例穿插其中。傳統的管理會計教學方法中,作為理論知識運用的手段一般只有一種,即隨堂例題。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作用,但是隨堂例題一般都具有模式化的特征,很難反映出企業運營的實際問題。因此,針對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企業經營實例,以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生產經營預測、生產經營決策和成本控制等章節,案例教學的作用更加明顯。管理會計案例的選擇總體上應符合實用性、代表性、針對性、綜合性和啟發性的特征。可以借鑒國外管理會計經典案例,也可以結合我國企業經營實際選擇實踐性更強的案例。
當前高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沿海一帶高校在這一領域教學水平相對較高,而中西部則相對落后。主要體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由于其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其地域物流發展水平本身較高,學科依托的大背景較好。很多高校都認識到了物流管理學科的教學必須充分重視其實踐教學。物流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包括改善教學條件、建設物流實訓室,以及加強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在這兩個方面,目前高職院校都比本科院校做得要好。高職院校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大多投入大量資金建立物流實訓室,以期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為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另外,在建立校外實訓基地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自我定位相對較低,愿意做一些實際性的工作,而本科院校的學生自視較高,實訓過程中難免會眼高手低,反而不太受企業歡迎。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實訓大多還停留在購買簡單的物流模擬操作軟件進行訓練的層面上,而在配套功能設備和集成信息系統等方面都不完善,培養的學生在物流技術應用和物流綜合能力方面都與社會的需要存在較大差距。
2高校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落后于需求原因分析
學生普遍的感覺是什么都學了,但是什么都不精通。而且學生大多忙于考英語、學數學以及考各種各樣有用無用的資格證,而對專業課都不夠重視,對《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也是如此。其實這門課程是電子商務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具有較強理論性,又必須在實踐中加以應用,理論與實踐性兼具的一門課程。所以,光有理論的學習或只注重實踐的操作都學不好這門課程。而一旦學生對這門課程失去興趣,那么在后續學習過程中,又會由于知識的系統性和連貫性,讓學習難度加大,形成難度越來越大、興趣越來越少的厭學惡性循環,顯然,這并不利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課程的教學。另一方面,由于這門課程不僅知識性和系統性強,而且是與日新月異的新技術新知識結合緊密,發展異常迅速的一門功課,擔當該門課程教學的老師工作任務較重。如果老師授課量大,一則教師疲于應付,沒有時間與時俱進、持續學習跟上物流行業發展的步伐;二則課時短,老師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講解重點和難點知識,同時給學生充足的實踐機會。這樣,教師只好采取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形成了教師與學生從思想上到行動上的倦怠和敷衍的惡性循環。2.2相關教學設備匱乏,影響教學效果。當前高校電子商務專業雖然都開設了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但是作為本科院校的課程,由于對實踐教學重視程度不夠,在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門課程的實驗和實踐設備的配備上,往往不如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條件。相關的實驗器材和設備嚴重不足,相關的綜合實驗和綜合技能訓練實踐活動也基本上無法進行,動手實驗相當少。對于電子商務物流管理這樣一門實踐性強的課程來說,學生無法從實踐和實驗中得到扎實而系統的動手實踐能力訓練,將會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培養和后續課程的學習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礙。2.3校企缺乏合作渠道。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干中學、在學中悟、在悟中創新。同時,由于電子商務的極速發展,行業本身在實踐中不斷地摸索和發展,物流管理也處于快速跟上、超常發展的快速軌道上,并沒有現成的運營和發展模式可供學習、借鑒。所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實際上實踐是超前于其理論和學科發展的。因而,這門課程的學習,如果拘泥于書本知識,而不立身于行業實踐,從實踐中去吸收營養,其收效是會大打折扣的。但是,目前由于電子商務企業普遍的民營所有制形式以及當前社會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企業總是希望聘用即來即用的人才,而不是對在校的大學生進行儲備和培養。對于來自學校的見習、實習和聯合培養等要求,通常不予積極配合。事實上,歷史和國外的經驗都表明,有效的校企合作是產學研一體化的主要方式,不僅學校,企業本身也能在合作中享受到知識共享以及隨之而來的知識創新所帶來的收益。
3構建多層多維的電子商務物流管理教學體系
數學物理方程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深入地學習或者從事實際工作打好基礎.該課程涉及高等數學、復變函數、常微分方程和物理等多門課程,特別是常用到高斯公式、格林公式、梯度、方向導數、曲面積分和傅里葉級數等知識,而這些又是高等數學中的難點,因此有必要在講解新知識前對相關課程的知識進行回顧.如在講傅里葉積分法前,引導學生復習傅里葉級數,讓學生理解收斂定理并熟記函數展開成傅里葉級數的公式.
2精選教學內容
針對數學物理方程課程內容多、課時少和難度大的特點,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的內容進行精選,把握住教學內容的框架,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對教材知識點進行適當取舍及必要的補充.選取經典內容,重點突出分離變量法、積分變換法、行波法和格林函數法等,讓學生掌握每種方法所解決的不同類型定解問題.如分離變量法用于求解有界區域內的波動方程、熱傳導方程和穩定場方程的定解問題;積分變換法適用于無界區域或半無界區域內的定解問題;行波法適用于無界區域內的波動方程定解問題等.同時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思想,即數學物理方程是將動態的模型轉化為數學等式,通過數學知識來解釋這個動態過程,讓學生掌握每種方法蘊含的數學思想.如分離變量法就可以看成是一種利用疊加原理,將復雜的偏微分方程定解問題的求解轉化為一些常微分方程求解,其中滲透著“由難變易”、“由復雜變簡單”的轉化思想.
3改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
3.1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到數學物理方程課程很繁瑣,形成了畏難心理,缺乏學習信心,因此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改變以往單一的黑板教學,采取以傳統的教學方法為主,以多媒體教學為輔的教學方式.在計算、求解和推導處使用傳統的板演,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思路跟上整個推導,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整個推導的過程和解題的思路.對于一些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內容的小結和背景知識等采用多媒體,這樣翻頁方便,在需要時可以立刻調用,節約了時間.在講物理背景時采用多媒體,在課件中適當地穿插圖片、動畫和聲音,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定解問題結果的表達式往往很復雜,使學生感到困惑,教師可以將問題的結果用圖形或動畫表現出來,形象地展現出問題的物理意義,也可以給學生留些作業,讓他們利用數學軟件Matlab來求解,并將結果形象地展示出來,這樣不但調動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熱情,而且學生對數學軟件Matlab強大的計算和作圖功能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如在建立細弦的振動方程時,將細弦的振動動態過程用多媒體呈現出來,這樣看起來更直觀形象,便于后面的分析.
3.2改進考核方式
1.共同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強調在解決問題中學習。它認為,教學應從問題開始而不是從結論開始;大力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提倡以完整的任務驅動學習者的學習。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一體化課程體系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觀點出發,也強調問題教學。例如:一體化課程體系中的課題式教學、頂崗實習教學、工作室制教學、產品教學等方式,都是以某一專業(工種)生產實踐中的工藝應用問題進行教學,通過采取邊講邊練,講練結合的方式方法,教會學生“做中學”和“學中做”。
2.共同的學生觀
建構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認為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是知識和經驗的主動構建者。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影響下,一體化課程體系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觀主要反映在教學目標制定、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等方面都應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3.相同的教師觀
建構主義認為,教學中要以教師為引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忠實指導者,教師應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或合作者。一體化課程體系在強調技工院校教師必須實現專業技術理論與專業操作技能一體化的同時,還要求教師必須適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需要,實現五大轉變。即由知識的復制者向知識的構建者轉變,由知識的傳授者向知識的促進者轉變,由知識的獨白者向知識的對話者轉變,由知識的控制者向知識的引導者轉變,由知識的教育者向知識的研究者轉變。
二、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與一體化課程體系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是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的。它是以學生直接經驗的形式來掌握的、融于各項實踐活動中的最新知識、技能和技巧。在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過程中,學生首先對所學專業(工種)內容和工作的環境等有感性的認識,獲得工作崗位和工作過程相關知識,然后再開始學習專業知識。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始終都與具體的職業實踐相對應,技術和專業理論不再抽象,而是企業、社會和技術工人個人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不僅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落腳點,也是一體化課程體系的理論基礎之一。
一體化課程體系強調工作行為的整體性。教學內容的一體化打破了傳統的學科體系,強調教學內容與某一專業(工種)的整體工作過程、工作行動實現零距離接觸,達到教學內容與工作內容的同一性,并要求學生在真實完整的職業情境中,自行確定任務、制訂工作計劃、實施計劃、評估和反饋,實現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這方面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理論關于“工作行動的整體性”的要求是一致的。一體化課程體系強調以學生為本,十分重視學生的發展,主要體現三個層面。從教學目標層面上講,一體化教學既重視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又注重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過程層面上講,讓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方法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以培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從一體化教學效果層面上講,一體化教學既培養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和關鍵能力,又尊重學生的特殊需要,滿足了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