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昆蟲記讀書心得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讀書之后,因有感觸,受到啟發而寫下的心得體會叫讀書心得,也叫讀后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名著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讀《在人間》心得體會這本書說高爾基為了生活而要在鞋店、東家的房子里和輪船上工作。除了他的外祖母、外祖父、瑪爾戈皇后這些有文化、有教養的人以外,在周遭的都是那些低俗、愛吵架、背地里說人壞話的小市民。
見識的淺薄,生活圈子的狹小讓高爾基周圍的人都不懂書籍的好處,總在抑制他看書的欲望。而他就像不屈的小草一樣,堅持看書,也有如荷花,不受污泥的沾染。“我來到人間”,仿佛就暗示著這人間的媚俗和可憎可笑的面目;而普希金的詩集、阿克薩夫的《家庭記事》、著名的俄羅斯史詩《在森林中》等書籍構成了高爾基的天堂,這個“人間”里的天堂。
我佩服高爾基的毅力和恒心,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仍手不釋卷,不理會別人的反對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真理永 遠掌握在少數人的手里”,高爾基就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因為他經歷了許多,也閱讀了許多,包括生活這本難“啃”的書。我羨慕高爾基靈活、流暢的文思,隨時隨地就能吟出一首小詩來抒感。當然,這自然是他的外祖母的功勞。
高爾基的勤勉、毅力和恒心,還有他高尚的外祖母、外祖父不也構成了一個天堂嗎?天堂與人間只一線之隔,卻就大不相同了。有的人家有萬卷書,卻腹無點墨;有人做乞丐,卻也能讀好書,學到不少的知識。人間與天堂是人心的兩個表現,被凡塵俗世所污染的心就是人間;反之高潔的心靈就如雞群中的鶴,與眾不同,成了天堂。
只要肯干,腳踏實地,人間也會變成天堂。
《在人間》是一本不同的小說,不是描寫貴族舞會似的生活,而是一本貧民貼心的讀物.跟著主人公去經歷底層社會的種種.在無法抗拒的壓力下,人們似乎只能選擇墮落.每人都有各自的生活經,懂得怎樣去敷衍與游戲.在骯臟的環境與低俗的思想里,在狹隘的天地與無聊乏味的日子里,調情與似乎成了大家唯一有趣的嗜好."大家都相互欺騙著,這里面沒有愛,大家都只是胡鬧而已."愛情已經完全扭曲為一種簡單的肉體上的依存,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大家不都過的很正常嗎?誰叫社會所需要的只是他們能夠提供簡單的勞力而已.
讀《水滸傳》心得令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在描寫兩方交戰時的高超技巧。就拿楊志和索超在大名府的那場比武來說吧。不談兩人的盔甲武器,也不談雙方打斗的場面,單是兩人的馬,作者就寫得活靈活現。索超的馬“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而楊志的馬“駿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作者觀察細致入微,雖然在這里只用了比喻的手法,但在描寫楊志的馬時卻用了四種不同的物來比喻馬全身不同的紅,使人覺得可信、真實,足可見作者技巧的巧妙。 除了看,當然也要思考,我思來想去,就是一個問題不大清楚,那就是何為好漢?一個人的好與壞是由法律、真理來判斷的,那書中所謂的好漢是以什么為標準的呢?武松,他為兄報仇,殺了嫂嫂與西門慶,那是兄弟情深,也就算了。可他血濺鴛鴦樓,把氣撒到了別人身上,連在張都監家看馬的也被他莫名奇妙地殺了。這看馬的老頭與武松無怨無仇,連面都沒見幾回,有什么理由殺他?就因為他幫張都監看馬?武松見孔亮喝酒吃雞,自己只有熟菜,便打跑他,自己霸占了,這也能稱作好漢? 想著想著,倒也想出了幾分道理。以前,人們把“義”看得特別重,史進不就看在朱武和楊春重義氣上,放了陳達嗎?如今,做事都得依法律,如果也學他們一樣,反而會害了別人。
因此,時代變了,人的觀念變了,我們只能用欣賞的角度去看這本書,萬萬不可把它當成教科書。
讀《昆蟲記》心得范文《昆蟲記》后,這本書使我十分著迷, 原來昆蟲世界有這么多的奧秘,我知道了:凌晨,蟬是怎樣脫殼;屎殼螂是如何滾糞球的;螞蟻是怎樣去吃蚜蟲的分泌物。還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錯誤的,蜂抓青蟲不是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而是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第一次讀《昆蟲記》,不知怎么的它就吸引了我。這是一部描述昆蟲們生育、勞作、狩獵與死亡的科普書,平實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敘述,惹人捧腹……人性化的蟲子們翩然登場,多么奇異、有趣的故事啊!法布爾的《昆蟲記》,讓我沒有夢幻感,那些具體而詳細的文字,不時讓我感覺到放大鏡、潮濕、星辰,還有蟲子氣味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現場一樣。被我忽視太久了的昆蟲的身影,及它們囂張的鳴叫,一下子聚攏過來,我屏住呼吸,然后,憑它們穿透了我心靈的幽暗。是法布爾,讓我看到了昆蟲跟我們人類在生與死,勞動與掠奪等許多問題上都有著驚人的相似。《昆蟲記》不是作家創造出來的世界,它不同于小說,它們是最基本的事實!是法布爾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是獨自的,安靜的,幾乎與世隔絕的寂寞與艱辛。我仰起了頭,這一刻,我非常想仰起我的頭,像仰望星空一樣,來對待昆蟲們存在的奧秘。它使我第一次進入了一個生動的昆蟲世界。
于是,我接著往下看《昆蟲記》。
接著往下看,《昆蟲記》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螳螂是一種十分兇殘的動物,然而在它剛剛擁有生命的初期,也會犧牲在個頭兒最小的螞蟻的魔爪下。”蜘蛛織網,“即使用了圓規、尺子之類的工具,也沒有一個設計家能畫出一個比這更規范的網來”, 豐富的故事情節使我浮想聯翩。 看著看著,這些蟲子們漸漸地清晰起來,我思考著:如果我們保護環境,不污染環境,這些蟲子是不是還會在呢?現在的環境惡化,又是不是在以后還會有呢?我仔細地想著這彼此之間的關系,這一次的閱讀,《昆蟲記》為我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當我繼續閱讀《昆蟲記》時,我看到法布爾細致入微地觀察毛蟲的旅行,我看到他不顧危險捕捉黃蜂,我看到他大膽假設、謹慎實驗、反復推敲實驗過程與數據,一步一步推斷高鼻蜂毒針的作用時間與效果,螢的捕食過程,捕蠅蜂處理獵物的方法,孔雀蛾的遠距離聯絡……一次實驗失敗了,他收集 數據、分析原因,轉身又設計下一次。嚴謹的實驗方法,大膽的質疑精神,勤勉的作風。這一次,我感覺到了 “科學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內涵。
昆蟲學家法布爾以人性關照蟲性,千辛萬苦寫出傳世巨著《昆蟲記》,為人間留下一座富含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寶藏。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松詼諧,充滿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筆下,楊柳天牛像個吝嗇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禮服;小甲蟲"為它的后代作出無私的奉獻,為兒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傷的小麻雀,也會"愉快地進食,如果我們喂食動作慢了,他甚至會像嬰兒般哭鬧"。多么可愛的小生靈!難怪魯迅把《昆蟲記》奉為"講昆蟲生活"的楷模。
(1)把一本語文教材看作是語文課程的全部,但就現行教材入選的課文來看,內容、思想、形式諸方面存在著數量太少、視野太窄、單調劃一的不足,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知識渴求,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2)“聽、說、讀、寫”的各項語文基本能力之間發展不平衡,為“寫”而讀。“寫”的地位偏重,迫使“聽、說、讀”的能力成為其附庸,失去了本身的獨立性。
(3)掙扎于茫茫題海的學生失去了原本可以用來閱讀的寶貴時間,忽視了閱讀能力的培養,喪失了積累豐富閱讀經驗、完善自身語文素養的機會。
因此,閱讀教學應向課外延伸,向生活開放。各地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鮮活的社會現實作為一種課程資源,更是不斷再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就顯得尤為重要。
現就低段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談談自己的思考及做法。
低年級閱讀教學的課外延伸,應聚焦于“喜歡讀”和“堅持讀”上。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該注意到:一方面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又必須通過行之有效的活動、提出一定的閱讀要求,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
1.興趣引路
低段兒童正式進入文字讀物閱讀階段,學生和家長都很茫然,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看經典的、有益的書籍,也深知,不讓孩子沉浸在毫無意義、圖畫滿篇的書籍中,可面對琳瑯滿目、種類繁多的兒童讀物,他們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給孩子買什么樣的書來看,選擇什么版本的書籍才適合孩子、能吸引孩子的目光。考慮學生認識的字本不多,如果一開始就規定他們要讀多少書,那么,學生反而失去了閱讀的興趣。作為語文老師,我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閱讀興趣的培養。
1.1 抓住孩子心理特點,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
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個階段都應該有屬于他(她)閱讀的書籍。首先,了解學生感興趣的是哪些讀物,引導他們讀一些感興趣的書籍,老師可結合學生自身閱讀興趣和能力的差異進行分層分類推薦。
(1)閱讀興趣不太濃的學生一般都比較貪玩,難以沉靜下來手捧一本書閱讀。這時,我們可推薦他們閱讀圖畫書或繪本,由精美的一幅幅圖畫引他們走進書中世界,讀圖畫上配的少量文字了解故事內容,這類學生會覺得讀起書來很輕松。如:信誼世界精選圖畫書《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蚯蚓的日記》、《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母雞蘿絲去散步》、《子兒,吐吐》;“蒲蒲蘭”繪本:《可愛的鼠小弟》系列12種、《溫馨恐龍故事》系列5種、“莎娜的繪本”系列4種、“小酷和小瑪的認知繪本”3種、《提姆與莎蘭》系列10種等等。
(2)有一定閱讀興趣,但學生的識字量少,文中的生字便會成為他們的閱讀障礙。這時,我們可推薦他們閱讀注音版兒童讀物。如:注音版歷史名著《三國演義》和《西游記》;注音版世界兒童文學名著《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八十天環游地球》、《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等。
(3)閱讀興趣濃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獨立閱讀,這時,我們可推薦他們閱讀純文字兒童經典讀物:《巴學園》系列叢書《窗邊的小豆豆》、《小豆豆與我》、《丟三落四的小豆豆》、《小時候就在想的事》;美國的《神奇的校車》系列、《草原上的小木屋》系列;日本的《恐龍百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白色日本童話》、《橙色德國童話》、《紫色英國童話》、《藍色美國童話》、《綠色法國童話》等。
通過分類推薦書目,每一類學生在不同層次類書中獲得了知識,獲得了閱讀興趣。
1.2 同班同讀必讀書目,引領學生暢游書的世界。
班級里開展“同讀一本書”的活動,一學期由老師推薦3-4本必讀書目,在規定的時間內,學生讀完規定的一本書籍,再開展讀書交流會。這樣,學生就有了共同交流閱讀心得的機會,為學生閱讀體驗帶來更大的收獲。同時也避免了學生不能堅持讀完整本書偷懶現象出現。
(1)師生共讀,激發閱讀興趣。
最初,老師可選一本書講給學生聽,邊講邊將書籍中的一些圖畫投影給學生看,甚至讀到情節關鍵處嘎然而止,吊起學生的胃口,學生的閱讀欲望便膨脹了起來。《昆蟲記》系列叢書以故事形式生動地介紹了昆蟲的生活習性、成長歷程,一次,我將《昆蟲記——霸王鐮刀手螳螂》的故事帶進了教室,學生很喜歡,特別是班里的男生,他們平時就特別愛捉蟲子,看到法布爾筆下的昆蟲,都覺得很有趣,沒想到,小小昆蟲身上的“秘密”真不少。從此,學生就時常纏著我給他們講昆蟲的故事,有很多學生跟著就去買了一套《昆蟲記》系列叢書。
(2)生生共讀,激發閱讀興趣。
學生在老師規定時間內閱讀必讀書目,通過自讀書籍,隨作者筆下的故事情節親身體驗驚險、快樂、刺激、心動……,讓故事溫暖學生的心靈。“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同讀一本書,了解了同一個故事,同一個故事主人公,相信,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時,老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平臺,讓他們可以將讀后體驗擴大、深入。因此,及時地展現讀書的成果,對于進一步深化閱讀,引領學生的閱讀興趣具有一定作用。
我推薦了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姆的著作《綠野仙蹤》,多露茜的經歷很吸引孩子的目光,書中的想要腦子的稻草人、想要心的鐵皮人、想要膽量的膽小獅形象鮮明,文字也給孩子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生在讀書交流會上侃侃而談,紛紛說道:“我喜歡多露茜的善良、勇敢,還喜歡稻草人的聰明、機靈。”、“我更喜歡鐵皮人,因為他待人純樸、憨厚,干活也很賣力。”等等。
根據學生閱讀必讀書目的進度,適時開展讀書交流會,交流會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的。對于低段學生來說,學生在讀書交流會之前還可動筆寫寫讀后感,為口頭交流做好準備。
1.3 開展豐富的讀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形式多樣的讀書活動,調動了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學生動動手,動動筆,閱讀的成果得到了很好的展現,學生喜歡參與其中,也樂在其中。
(1)利用節日大假,開展讀書小報制作。
學生結合老師教授的制作小報方法,動手制作小報,在小報的內容中,有自己書架圖書展示,有我最愛書籍介紹,有讀后感……。學生寫到:我的圖書家族里最小的小明星有《綠野仙蹤》、《昆蟲記》、《愛麗絲夢游仙境》,還有《尼爾斯騎鵝歷險記》,我已經把他們看了一遍,它的故事引人入勝,使我受益匪淺。
(2)寫寫“我最愛看的一本書”。
在平時的日記中,讓學生學著寫下自己最愛看的一本書,學生將書中的內容進行了介紹,還寫下來了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人物角色。對于寫得很好的學生,可請他讀一讀自己的文章,大大增加了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興趣,其他學生聽到同學的介紹,也會去買下這本書來看。
(3)讀書總結會。
除了閱讀必讀書目,還可激勵學生多讀書。設計一個小小的總結表格,讓學生記錄下本期閱讀過的課外書籍名稱和作者,學生閱讀的書籍種類明顯增加,如:《農莊男孩》、《草原里的小木屋》、《愛麗絲漫游仙境》、《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愛的故事》、《木偶奇遇記》、《伊索寓言》、《魯賓遜漂流記》、《海底兩萬里》、《小王子》……。在這樣的“競爭”下,生生相互推動,大大增加了閱讀量。
2.習慣同行
有人說:“童年讀的書幾乎可以記一輩子,影響孩子進一步的發展。”因此,無論從世界觀、人生觀的培養,還是從知識的遷移、拓展來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將為孩子打下扎實的博覽群書的基礎,對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正確前行也是有百益而無一弊的。因此,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資源,采用切實可行的方法,培養孩子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而達到的帶有穩定特點的自動化的思維或行動方式。因此,以持之以恒的閱讀習慣培養為首,讓學生重視閱讀、經常讀書,把書當成一種自我實現的方式。
2.1 攜手家長的力量,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老師給學生指引了閱讀的方向,但如何把閱讀落實的工作還需要家長來完成。現在的教育,不僅僅是孩子之間實力的競爭,更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競爭,只要是為了孩子的前途,家長很少有不支持的,所以要想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并養成習慣,還要家長接受教育理念。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互配合,教育才能輕松許多。
(1)與家長做書面交流,明確配合目標。
目前,大多數家長的文化程度高,但在家庭教育問題上卻存在不少弊端和誤區。如家長的工作往往較繁忙,督促監管力度就不夠;父母不愛讀書,家庭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學習不好時,只會打罵,不會引導孩子閱讀課外書。因此,老師可通過書信方式告知家長班級讀書活動內容、讀書的重要性以及讀書要求,這樣,家長也有了輔導孩子閱讀的方向和目標。下面是我寫給家長和孩子的一封信: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你們好!
今天,我們鄭重寫下了自己對于兒童閱讀的感受,期待與你們共同引領孩子走進兒童文學的世界。這對于你和我來說,都是一件不小的工程,所以必須靠我們雙方的共同努力。
一個希望優秀的人,是應該親近文學的。親近文學的方式當然就是閱讀。閱讀那些經典和杰作,在故事和語言間得到和世俗不一樣的氣息,優雅的心情和感覺在這同時也就滋生出來;還有很多的智慧和見解,是你在受教育的課堂上和現實的社會中難以如此生動和有趣地看見的。
文學是能撫摸所有人的靈魂的,如果真有一種叫做“靈魂”的東西的話。文學是這樣的一盞燈,只要你親近過它,不管你在怎樣的境遇里,每天從事怎樣的職業,它都會無聲無息地照亮你。誰會不想要這樣的一盞燈呢?因此,從現在起,讓我們成為那個點燈的人,一同掌著文學的燈,照亮孩子的成長的路途吧!
以下為本學期閱讀方面重要知會:
①本學期起,我們開展“大家同讀一本書”活動。我們根據孩子身心發展及年齡特征,為他們選擇以下三本必讀書籍:
《昆蟲記》(兼具科學性和文學性的有趣讀物);
《尼爾斯騎鵝旅行記》(唯一獲諾貝爾文學獎的兒童讀物);
《綠野仙蹤》(童話世界中的童真童趣)。
如果孩子識字量較大,請為他(她)選擇全文字版本;如果孩子識字量較小,請為他(她)選擇注音版本。
②摘抄要求:在閱讀積累的同時,每周末完成一次好詞好句的摘抄。
(2)利用家長會做好宣傳,引起家長的關注和重視。
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網絡時代的到來,拓展了小學生學習視野的同時,各種媒體的負面影響亦不可避免。不少的孩子不愛看課外書,喜歡坐著看電視、打游戲等,分辨是非能力差,對大量的信息良莠不分,出現不少心理問題,不利于健康成長。
這時,老師在家長會上可通過大量的事例,讓家長意識到孩子從小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和書交了朋友,可以提高孩子的素養,培養孩子各種能力。再結合教學經驗,用孩子讀書與不讀書的差別,進一步證明培養孩子課外閱讀的好處。通過一個個實例,讓家長心服口服,從而愿意配合老師共同培養學生閱讀的習慣。
2.做好閱讀記錄,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要養成閱讀的好習慣,就必須天天閱讀。學生在家閱讀情況如何,老師很難知曉。于是,為了讓學生堅持閱讀,我們可以設計閱讀表格,表格中設計自評和家長評,老師便可了解到學生一周內在家閱讀情況,這樣,家長在督促學生閱讀時就更具有真實性,讓學生閱讀更有效了。
下面是我設計的學生閱讀記錄表和評價方式:
小書蟲閱讀手冊
——我的摘抄、記錄本
星級評價標準:
:我喜歡讀書,不用爸爸媽媽督促。
:我不但自覺讀書,還能堅持每天靜心閱讀半小時。
:小書蟲閱讀記錄卡
第 周
時 間內容(書或故事名、頁碼)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周 末
(結合一周來孩子在家閱讀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本周得星情況:無( )
一顆星( )
兩顆星( )
爸爸媽媽的評價:
3.“摘抄1+1”,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不光是要打開孩子的視野,了解故事情節,更重要的是讓孩子學習名家名作優美的語言,將積累轉化為自身的語言能力,養成閱讀的習慣,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讓閱讀更有效、更實在。
因此,進行閱讀摘抄1+1活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勾畫出好詞好句,然后再抄寫下來,摘抄內容不用多,一個好詞一個好句,不讓孩子覺得這是一種負擔。
3.1 固化摘抄時間。
周二、五、六、七學生在家時間較充裕,學生可將平時閱讀過程中勾畫的詞句進行匯總、梳理,然后摘抄在專門的摘抄本上。
3.2 提升鑒賞好詞好句水平。
語文課中有許多好詞好句,老師可在平時教學中與學生一起鑒賞,無形中將鑒賞好詞好句的方法滲透給學生,學生在自己閱讀摘抄時就會得心應手。
3.3 開展好詞佳句交流會。
定期抽時間進行好詞佳句交流會,學生或同桌或小組的形式交流,將自己摘抄的詞句讀出來,其他同學記的方法品評,通過這樣的形式,無聲地將摘抄的方法傳遞給學生,學生摘抄能力得到提高。
4.制定閱讀計劃,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將閱讀要求細化、規律化,讓學生、家長都將閱讀成為一種不可少的生活方式。制定每期的讀書目標時做到“量體裁衣”,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他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閱讀,“跳一跳,摘到桃子”,其樂無窮。
4.1 每天家庭作業后,30分鐘的讀書時間。在這個時段里,家長要關掉電腦或電視,盡量手捧一本書,陪孩子靜靜地閱讀。
4.2 每月進一次書店。由家長帶著孩子到書店里,翻閱一些最新的書刊,了解一些資訊。
特殊愛好,
這個孩子愛的是昆蟲
詹志鴻3歲多的時候就喜歡上了昆蟲,有一個星期天,父母帶他到南京市東郊風景區去玩。當晚,詹媽媽準備做飯時,竟然發現冰箱里躺著幾只長得稀奇古怪的昆蟲。詹媽媽驚得大叫了起來,詹爸爸連忙跑過來一看,也嚇了一跳。一定是兒子志鴻干的,可他把這些東西放進冰箱干什么?
誰知小志鴻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別亂動,那是我好不容易才找到的昆蟲品種,準備做標本用的!”
之后,詹志鴻對昆蟲的愛好一發而不可收,他經常把各種小昆蟲帶回家,就連吃飯也想著它們:如果父母做了什么好吃的,他一定會說:“留點給我的蟲子吃吧。”剛開始,父母怕詹志鴻研究昆蟲影響學習,但詹志鴻從事了一輩子教育工作的爺爺對兒子、兒媳說:“志鴻愛昆蟲并非壞事。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好的父母和老師,應該想辦法找到孩子的興趣點,然后加以培養和鼓勵,而不是阻止和扼殺。你們擔心他影響學習也是有道理的,但可以要求孩子在搞好學習的前提下,再去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研究昆蟲,讓兩者相互促進,說不定他還能開辟出一條獨特的成材之路呢!”
詹爸爸和詹媽媽覺得爺爺的話有道理,他們決定支持兒子對小昆蟲的興趣。
詹爸爸跟志鴻認真談了一次話:“你為什么喜歡小昆蟲?”詹志鴻說:“我也不知道,就是喜歡它們。”
詹爸爸說:“但你得保證不能影響到正常的學習。”志鴻點頭答應。爸爸接著說:“爸爸知道你是真心喜歡昆蟲的,不過,既然喜歡,就要喜歡出水平,就像學鋼琴要考級一樣。我覺得你現在對昆蟲只是喜歡,還沒有達到一定的‘水平’。”詹志鴻說:“這個道理我懂,但我也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詹爸爸說:“我來教你。”
“太好了!”詹志鴻高興地跳了起來。
詹爸爸先是帶著兒子到書店,讓他自己挑選了十幾本有關昆蟲的書籍,讓他加強這方面的知識修養。詹志鴻如饑似渴地愛上了那些書,他最愛看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和《昆蟲的博物館》,那些書讓他增長了知識,大開了眼界。
在加強兒子昆蟲方面的知識修養的同時,詹爸爸開始幫兒子理論聯系實際。他沒事就帶著兒子到東郊風景區去玩,但這種玩是有目的性的,就是尋找各種昆蟲。有時候找到的昆蟲,詹爸爸也不認識,父子倆就把《昆蟲的博物館》當成了“昆蟲字典”,這本書里從昆蟲的圖片、到習性等基本情況都有,他們一個個對照,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努力實踐,
興趣是最好老師
觀察自然環境中的昆蟲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必須忍住蚊蟲的叮咬或頭上的烈日,而且要長時間趴在地上一動不動,否則就會嚇跑它們。為了表示對詹志鴻的支持,爸爸總是陪著兒子一起觀察。一天傍晚,爸爸正帶著詹志鴻撅著屁股趴在水溝邊觀察蛐蛐,不知情的鄰居見他們趴著半天不動,以為出了什么事,連忙過來察看。詹爸爸趕忙打手勢,示意他不要出聲。鄰居見他們什么事也沒有,便好心地說:“老詹,你不陪著孩子好好讀書,卻陪著他玩蛐蛐,也太縱容孩子了!”詹爸爸說:“我不是縱容他,而是在幫他培養有益的愛好,不比讓他胡亂玩好嗎?”鄰居不理解,搖著頭自言自語地說:“我看這父子倆腦子都進水了!”
研究昆蟲必須觀察它們的一生,就是從它們孵化、成蟲、化蝶的整個過程。以前詹志鴻把昆蟲帶回家,只是隨便找一個鞋盒子裝進去,一邊培養一邊觀察。但現在,為了幫助兒子更好地進行觀察和研究,詹爸爸親自動手,替兒子做了三組共36個木盒子;由于昆蟲孵化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他專門把家里十幾平方米的衛生間騰出一半地方來,把盒子整整齊齊地擺在里面,還教詹志鴻在每個盒子上貼上標簽,用于分類和記錄時間。這樣一來,詹志鴻每天放學做完作業,就開始忙著給昆蟲換土、喂食、做記錄,不僅更加便于觀察和研究,還養成了做事有條有理的好習慣。
身邊的昆蟲研究透了,詹志鴻又想研究自己沒見過的昆蟲。為了支持兒子,詹爸爸陪著詹志鴻上網,通過網絡跟外地昆蟲愛好者聯系,想辦法從他們手里買蟲卵。爸爸要出錢,詹志鴻卻堅持要用自己的壓歲錢。爸爸一想,兒子愿意拿自己的壓歲錢買昆蟲,說明他是真心喜歡昆蟲,這樣也能讓他體會到這些昆蟲的來之不易,研究起來會更投入。
詹志鴻研究起來特別用心,甚至發現了不少書中的問題,包括大生物學家法布爾《昆蟲記》中的問題,并提出了質疑。小學四年級時,他就發現自己觀察到的跟書中寫的不一樣,便對爸爸說:“《昆蟲記》中說獨角仙喜歡吃蘑菇,但我養過三只獨角仙,它們都喜歡吃水果,特別喜歡吃蘋果,并不喜歡吃蘑菇啊!”聽了兒子的話,詹爸爸非常高興:“有質疑就提出來,何況這是你仔細觀察的結果。”詹志鴻撓了撓頭說:“可是,法布爾是我崇拜的大科學家啊!”詹爸爸說:“再大的科學家也可能出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為了打消兒子的顧慮,詹爸爸帶著兒子找到南京農業大學昆蟲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洪曉月教授。洪教授對詹志鴻的表現大為驚奇:“我教過那么多學生,還沒有人從小就如此喜歡昆蟲并研究到這個程度的,這個孩子將來不得了。”但當時他對詹志鴻的質疑也沒有把握,為了慎重起見,洪教授親自做了實驗,之后一臉歡喜地肯定了詹志鴻的觀察結果,并再三對他進行了鼓勵,還給他留了電話號碼,表示有什么問題隨時可以向他請教。
洪教授的態度再次鼓舞了詹志鴻,為了讓更多的人分享他的觀察研究成果,在爸爸的幫助下,詹志鴻回到家就開通了自己的博客,然后把自己的觀察和研究心得寫進博客。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就寫了322篇博客。在他的博客里,不僅有他為昆蟲拍的“成長寫真”,還有他養昆蟲的點點滴滴。很快,他的博客就成了他跟“蟲友”們交流的平臺,他也有了成千上萬的“粉絲”。
通過與“蟲友”們的交流,詹爸爸發現,與千變萬化的大千世界相比,昆蟲只是個小小的世界,兒子還必須拓寬視野。他給兒子找來很多達爾文的書籍,供詹志鴻仔細閱讀。很快,詹志鴻就喜歡上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并開始對昆蟲之外的一些小型生物進行觀察研究。
詹志鴻發現,很多昆蟲在溫度低于攝氏18度時,都會停止進食,這說明它們對溫度非常敏感;而鍬甲蟲產卵時,并非像有的書上寫的那樣,只要有木屑就行了,實際上還必須有木頭,否則它們無法爬上木頭借力。在爸爸的幫助下,詹志鴻把這一觀察寫成了論文,發表在英國的《昆蟲世界》雜志上。他成了在這樣一本世界著名的自然科學核心雜志上年齡最小的人。
父母開明,
“小達爾文”初長成
2010年春天的一個早晨,看到媽媽給自己煮的雞蛋,詹志鴻靈機一動:如果它不被人煮熟,就可能變成一只可愛的小雞,那該多好啊!想到這,一個大膽的想法忽然從他的心里冒了出來:我能不能從一只雞蛋即將被人拿去煮寫起,寫一本科普童話小說?
詹志鴻把這一想法告訴爸爸,爸爸說:“你有那么豐富的生物學知識,我相信你如果寫的話,一定能寫好;而且你通過這種方式把自己的知識告訴別人,也是一件好事。只是,你眼看就要小升初了,會不會影響到你的學習?”詹志鴻笑著說:“我知道你和媽媽最擔心的就是這個,但我過去成績不是一直在班里排前三名?”爸爸說:“只要你保證不影響到學習,爸爸就支持你,因為如果你將來想從事生物學研究,就必須從現在起把文化課基礎打好。”詹志鴻說:“這個我知道,老爸你就放心吧!”
詹志鴻開始利用課余時間創作他的科普童話小說《小雞千里逃生記》,每寫完一個章節,爸爸都會成為他的第一個讀者,然后提出具體修改意見,他修改后再請媽媽和爺爺當讀者。2011年2月,詹志鴻的《小雞千里逃生記》正式出版了,這本書不僅想象力豐富、充滿著童趣,還包含了很多生物學知識,特別是昆蟲方面的知識,一出版就大受孩子們的歡迎。這再次鼓勵了詹志鴻,他打算把這本書當作一份特別的畢業禮物,贈送給辛苦培養了自己的北京東路小學。
關鍵詞:課外閱讀 指導 興趣 環境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如果學生的智力僅局限于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科學的。”我們必須力爭“使每一個學生在書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我國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也曾說過:“學習過程中,得之于老師課堂上講的與課外閱讀的,大概是三七開。”這充分說明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新《課標》也指出:“小學階段高年級的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100萬”。課外閱讀比課內閱讀的作用還大,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那么,目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又是怎樣的呢?筆者對我校部分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
一、課外閱讀情況不容樂觀
1.不喜歡讀課外書
在被調查的112名學生中,69.6%的學生認為喜歡課外閱讀,認為說不上喜歡或不喜歡的占9.8%,不喜歡的竟有20%以上。有的家長給孩子買了不少課外書,但它們卻一直堆在案頭。有的還是嶄新的,上面卻積滿灰塵;有的破爛不堪,卻只看了前面部分章節,然后跟一大堆玩具躺在一起。他們寧愿把大量時間花在看動畫片或打游戲上。據他們所說,看《西游記》的名著還不如去看電視劇,看兒童文學書籍還不如去玩QQ空間、手機微信、電腦游戲。
2.沒時間讀課外書
在被調查者中,平均每天能抽出半小時讀課外書的只有25%,每天能讀一小時的更是屈指可數,還有31.3%的學生每周讀課外書的時間竟然不足1.5小時。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家長的原因,為了使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他們把孩子的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甚至課后時間,都用在了名目繁多的特長培訓或各科的課外補習上,孩子根本沒有多余的時間來閱讀課外書。也有少數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作業速度太慢,磨磨蹭蹭,每天做完老師布置的作業以后,也是沒有時間看課外書的。
3.看課外書的面窄
在被調查的喜歡讀課外書的69.6%的學生中,情況也不理想。一種情況是:有些學生稱之為“喜歡”的卻是一些不正規的漫畫書、圖畫書,原因是不用動腦筋、通俗易懂、搞笑。按理說,小學生看一些健康的、圖文并茂的書是不錯的。可是,現在市場上卻充斥著一些不法商販出版的粗制濫造的小人書、日本漫畫書。書中竟然把一些中國古代的經典故事改編成現代社會笑話,語言既粗俗又充滿暴力。孩子們常讀這種書籍,久而久之,不僅感受不到文字帶來的樂趣,受不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而且會效仿書中的言行舉止,讓孩子們健康的心靈變得扭曲,后果將不堪設想。另一種情況是:很多家長一聽說要讀課外書,就會說:“買了很多了。”其實他買的要么是作文書,要么是學習參考書,形成了作文書等同于課外書籍這樣一種狹隘的概念。以至于許多孩子到小學畢業了,也沒碰過過四大名著等大部頭的書。
4.看課外書囫圇吞棗
學生課外閱讀效果差,粗略瀏覽一遍即是閱讀,只會關注文中的故事情節,讀完不會留下任何印象。大多數學生雖按老師的要求做了讀書筆記,但是只不過到《好詞好句》中去摘抄幾句應付老師而已,根本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一本好書如果沒有去精讀品味,就領悟不到書中的奧妙,吸收不到書中的精華。
由此可見,課外閱讀對小學生來說十分重要,而改變他們課外閱讀現狀刻不容緩。
二、讓課外書成為孩子們的佳肴
現代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大部分不愛讀課外書的孩子,都是缺乏閱讀興趣,他們普遍沒有感受到與文字親密接觸而獲得的,更不明白看書所獲得的知識、情操、趣味是看電視遠不能比的。針對這種情況,家長和教師都要想方設法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家庭的影響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從很大程度上講,都是與家長的重視度分不開的。家長要創造一切條件采取適當的措施來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一是你讀他聽。對于家長來說,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先從讀給孩子聽入手。孩子坐在那兒玩,或躺在床上準備睡,家長把一些有趣的、富有懸念的長一些的故事念給孩子聽,孩子聽得入神了,還想要聽時,你借機抽身,告訴他你有事,要不然自己看會兒。慢慢地,孩子就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二是創設氛圍。家長們為了孩子,適當改變一些休閑方式。茶余飯后或做完家務后,多抽出時間陪孩子讀書看報,可各自讀各自的,讀完之后,再互相交流自己的讀書讀報心得。
三是選購書籍。家長要為不同性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精心挑選適合他們的書籍。比如,女生比較喜歡看公主、王子、天使、小精靈的故事;男生則更喜歡看偵破、探險一類的書籍。家長購書時要兼顧孩子的興趣愛好,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閱讀。同時,家長可以按新《課標》的要求,為孩子選購適當的書籍。低年級孩子要“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誦讀兒歌、兒童詩、淺近的古詩”。家長可以為一二年級的孩子選購《寶葫蘆的秘密》《小巴掌童話》《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注音版的書籍,還可以選購一些社會科學類讀物,如:《十萬個為什么》低幼版、《百科全書》注音版等。中年級可選讀一些經典的有趣的敘事性作品,如:《皮皮魯傳》《草房子》《愛的教育》《綠野仙蹤》《愛麗絲漫游奇遇記》《窗邊的小豆豆》《蘋果樹下的外婆》等。而高年級可選讀《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昆蟲記》《海底兩萬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伊索寓言》以及四大名著少兒版等。
(二)學校的影響
對于老師來說,應尋找一切機會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一是拓展激趣。拓展激趣就是教師通過設置懸疑、引發聯想等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由課堂上學習課文,拓展到閱讀課外的其它文章或書籍。這種方法的關鍵在于,讓學生在拓展活動中,帶著強烈的求知欲進行課外閱讀。其實,小學語文課本為教師們提供了不少契機。如學了《蟋蟀的住宅》這一課,了解到法國昆蟲學家法布爾對昆蟲的熱愛,可趁機向學生推薦《昆蟲記》;學了《草船借箭》這一課,感受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可相機讓學生去讀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學了《巨人的花園》這一課,可相機推薦學生去讀英國王爾德的童話。
二是環境激趣。環境激趣就是教師在學校要制造一種適應閱讀的環境、氣氛,讓學生慢慢喜歡上閱讀。學習環境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積極向上的閱讀環境往往能夠“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熏陶浸染著其中每一位成員。為了讓每一位學生都產生強烈的閱讀意識和閱讀興趣,學校和家庭要密切配合起來,共同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在學校,要充分發揮圖書館的作用,建立健全的圖書借閱制度,做到“每生一卡”,鼓勵學生積極借閱。學校還可把走廊及墻壁都充分利用起來,經常出讀書專欄,譬如“我讀書,我快樂” 、“我最喜愛的一本書”、“走近魯迅先生”、“我在童話中暢游”、 “祖國上下五十年”;在走廊上懸掛著名作家、科學家等名人的畫像;書寫關于讀書的名人名言等。這樣充分利用學校的環境,對學生進行“無聲勝有聲”的教育。在班級,每個班都要成立圖書角,并派專人專管,鼓勵大家把家中的課外書帶到學校,與同學分享閱讀樂趣。另外,還可在班級開展促進學生課外閱讀的豐富多彩的活動,如舉辦 “課外知識競答”、“三月書香月”、“講故事比賽”、“讀書演講會”、“讀書節”、“經典誦讀比賽”、 “讀書筆記展覽”、評選“小書蟲”、“名著品評會“等活動。組織這些活動,能為學生提供一些展示課外閱讀成果和個人才能的機會,以激勵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形成課外閱讀的良好氛圍。
三是授予方法。關于這一點,我建議學校每周要開設一節閱讀課,教師要充分利用閱讀課的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要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進行相應的方法指導。一年段的學生主要教他們“指讀法”。這個年齡的孩子剛剛學會拼音和少量的漢字,“指讀法”要求他們用手指指著文字出聲地讀。這樣做是為了以后讀書不至于“添字漏字”,吞吞吐吐讀不清楚。二年段的學生也不宜講授過于復雜的讀書方法,但要求學生能按詞語或詞組斷句、停頓,而不要把一個詞讀“斷”了。但對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就可以適當地教給他們一些默讀法、略讀法。有的學生不會默讀,要不就是小聲讀,要不就變成了“唇讀”,即動嘴唇讀。這都不對。默讀,講究的是“用心去讀”,它是閱讀的一種非常重要的方式,它在生活和學習中的運用最為廣泛。默讀由于省去了發音的動作,同學之間不用互相干擾,保證周圍環境的安靜,所以閱讀速度快,便于更專注地思考、理解讀物的內容,并且不易疲勞、口渴,易于持久閱讀。中年級的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主要用圈點和摘錄的方法。主要圈點出自己喜歡的語句或不懂的地方。而五六年段學生的心智有了一定的發展,則可教他們精讀法、跳讀法或速讀法等。精讀法是指教師在課堂上對重點部分進行精心細致地講解,不必面面俱到,只需圍繞一兩個問題展開學習思考。而對于那些長篇的文章,就可以擯棄一些無關緊要的句段,抓住關鍵性材料,把精力放在對作品的整體理解或最重要的內容上,進行“跳讀”或“速讀”。這種方法的好處是可以節省時間,提高閱讀效率。魯迅曾經也說過:“若是碰到疑問而只看那個地方,那么無論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過去,再向前進,于是連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高年級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可采用“圈點批注”法、寫讀后感法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善于體會和把握作者的思想觀點和作品的內在涵義。
總之,課外閱讀是提高孩子語文素養的根本途徑,讓我們一起努力,迎著新時代的曙光,引領孩子們暢游書海,讓課外書成為孩子們的佳肴。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關鍵詞】名著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3-0046-01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7-9年級的學生要能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名著無疑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最好的閱讀材料。因此,新課標要求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但是名著閱讀真正落到了實處嗎?據我對8年級學生閱讀情況的不完全調查,真正能在課外將名著閱讀起來的學生僅占學生總數的5%,更不必說"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了。那么,如何讓中學生走出課外名著閱讀的窘境呢?這是眾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問題,我僅就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做法。
一、把握時機,激發興趣
學生讀名著,最好是在一個適當的情景下去要求,這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后面的閱讀水到渠成。這樣的情境可以是學習名著中的一個篇章時,如學習《紙船》,我要求學生吟誦《繁星》、《春水》,去感受偉大的母愛,純真的童趣與美好的自然;可以是在學完主題相同的某一單元時,如學完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生物篇,要求學生讀《昆蟲記》,走進那奇妙的昆蟲世界;可以是進行相關主題的綜合學習時,如在互訴"成長的煩惱"時,要求學生讀《童年》、《朝花夕拾》,去學習如何面對成長過程中的痛苦與磨難;還可以是學相同體裁的課文時,如學《寓言四則》,要求學生讀《伊索寓言》,體會寓言的深刻內涵。總之,只要教師有心,就一定能找到合適的機會,領著學生張開閱讀的翅膀。
二、落實時間,制定計劃
名著的閱讀量都較大,而學生的學習任務又相對比較繁重,如果教師不能使學生意識到讀名著也是一種學習任務,學生往往在思想上不夠重視。這樣如果其他學習任務較緊,或有更吸引他們的娛樂項目時,學生可能就會將名著擱置在一邊,剛剛被激起的興趣也會隨之削弱,乃至喪失殆盡。所以,教師一定要明確讀名著就是學習語文的任務之一,必須完成。讓學生重視這件事,同時可以少布置甚至不布置其他作業,保證學生有時間去閱讀,要求學生每天安排30分鐘進行名著閱讀。之后要做的事就是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要求學生每天閱讀一定量的名著,使學生有條理地展開閱讀。
三、隨堂提問,表揚加分
無論哪種學習內容都要及時檢查反饋,讀名著也是這樣。我往往會在學生開始閱讀某一名著時,特別安排每節課的第一環節對前一天的主要閱讀內容加以提問,并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適當的表揚加分,以進一步調動學生讀名著的積極性。提問的時間可長可短,由內容決定。為保障這一步驟的順利實施,老師可與學生一起閱讀,可精讀,可瀏覽,設計出恰當的題目,以準確檢查學生的閱讀情況。這樣做至少有四點的好處:首先防止學生讀書時不仔細或不認真,走馬觀花,起彌補作用;其次,重新回味作品的主要內容,加深鞏固學生的閱讀印象;第三,用文中的語言復述相關內容,潛移默化中感受典范語言的精妙;最后,為極個別沒看書的學生提供了解名著內容的機會。
四、多種形式,讀后總結
一、讀書要有選擇
我們讀書要有選擇,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非常迅速,在長達六年的小學生活中,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水平均發生驚人的變化。最明顯的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三年級的孩子比較喜歡讀一些短小的科普類圖書,如歷史故事、科幻小說、人物傳記等。所以我經常會向學生推薦一些書,如《昆蟲記》、《彩虹鳥》、《世界之迷探險故事叢書―12生肖全家福》等。孩子們對這些書都非常感興趣,一有時間就會捧著書看!
二、采取多種措施,營造讀書氛圍
首先,激發學生讀書興趣,使學生愛讀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必須首先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以興趣這把鑰匙去激起學生的欲望,使他們走進知識的大門。
1、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強,所以晨會課的時候,我常常給他們講名人讀書的故事。老舍、葉圣陶等名人讀書的故事,他們寫的文章介紹給學生讀。“名人效應”在孩子心目中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2、以身作則。課余時間,我經常和孩子們一起讀書,一起背誦古詩,這對學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學生在濃濃的讀書氛圍中,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
3、隨機指導 。在課堂上,隨機樹立典型,當學生說出一些精妙的詞語或精彩的語段時;當有學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學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識時,教師應極力表揚,這樣便在學生中營造了讀書的氛圍。
其次,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使學生會讀書。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以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
1、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仿句練習;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2、指導學生用讀書方法。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三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速度較快,常常一目幾行,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閱讀初期,一般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精讀
第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讀好書。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這已是共識。但光一遍又一遍地死讀,只能讓學生感到乏味、疲勞,以至昏昏欲睡,應該巧妙,寓教于活動之中,醉翁之意不在酒,旨在“哄”他們讀好書。
1、講。我班堅持每日5-10分鐘的聽說訓練,時間安排在自習課或課前,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余時間閱讀中攝取的語言材料,讓大家或說一新聞,或曉一趣事,或背一古詩,或得一好詞佳句,或明一道理,變枯燥的讀寫為有趣的樂事,學生興趣盎然,視野開闊,語感增強,更令人欣喜的是,學生從課外閱讀中得到源頭活水,逐步達到厚積薄發,說話妙語連珠,寫文章意到筆隨。
2、辦。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小報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手抄報的內容廣泛: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科學世界等。學生根據需求,獨立命題、編輯材料,設計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圖。如圍繞“北京奧運會”這一內容,學生就辦出了《新北京、新奧運》、《奧運連著你我他》、《一百多年的奧運夢》等。
3、展。在教室中的學習園地里專門設“芳草地”,用來展覽學生的剪報、摘抄筆記等。同時,也可利用班會課,每月在班上評展一次,以激發學生周而復始地進行下去。這樣,既鼓勵那些讀好書的學生繼續堅持下去,又勉勵那些讀書落后的學生,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三、愛護圖書
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的是:我們要教學生愛惜圖書。要告訴學生,洗凈手后才能看書;手上有汗,一定要擦干凈;要學會使用書簽;剛買來的新書要給書包上書皮,妥善保管好;保持圖書整潔,做符號式筆記時字跡要寫工整,標記要畫得很規范;鼓勵小學生保存看過的圖書。
那么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良好的讀書習慣呢?
第一、“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一是自學時要用符號在書上進行“圈、點、勾、畫、批”;二是要隨時將課本和其它詳細資料中的精彩之處摘抄下來;三是經常寫一寫心得體會。
第二、“心、眼、口三到”的習慣。這“三到”之中,關鍵是“心到”。有了“心到”,才有其它兩到;心若不到,其它“兩到”則難以做到。自學時,心想、眼看、口念,加上前面所講的手畫(或寫)。
第三、養成善于自我提問題的習慣。有的學生往往自學時提不出問題,但是提不出問題并不意味著沒有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心到的結果,是理解問題的前提。
第四、“非思不問”的習慣。善于提問要建立在多思的基礎上。學問二字,“問”放在“學”的下面。這里所說的“學”,是指獨立思考。
《綠野仙蹤》不愧是一部經久不衰的名著,給我們帶來了如此奇妙的感受。這本書展現的童話世界讓人向往。這本書還給我們一個啟示:有些事情要用到時間、經驗和愛,還要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和他人的關懷才能完成。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綠野仙蹤讀書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綠野仙蹤讀書心得1暑假期間,我在媽媽的推薦下讀了一本非常美妙的書——《綠野仙蹤》。
這是一個極富想象力的美國幻想故事,一場突如其來的龍卷風,把多蘿西和她的小狗圖圖卷入了撲朔迷離、危險驚奇的夢境里。在尋找回家的路的過程中,多蘿西陸續結識了沒有腦子的稻草人,沒有愛心的鐵皮人和膽小的獅子,他們為了實現各自的心愿,互相幫助,歷經艱險,最終憑借著自己非凡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都如愿以償地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多蘿西、稻草人、鐵皮人與獅子同心協力,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一道道難關。朋友是最珍貴的,多蘿西為了救圖圖而奮不顧身地朝雄獅揮起了拳頭,膽小的獅子為了救伙伴而毅然與虎頭熊抗爭,這是多么感人的故事。記得在美術課上,我忘記帶圖畫紙的時候是朱子寬向我遞來了一張潔白的紙;記得在體育課上,我不小心碰破了皮,是應天恒陪著我來到醫務室……友誼的種子在我們的心中播種、發芽、開花,身邊的每一個同學,都是我們的朋友,我們應該互相幫助,這樣才可以共同進步,達成各自的愿望。
此外,我還明白了另一個道理:人生就像是航海,人必須朝著自己頂下的目標行駛,在前進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勇于拼搏,最終才能到達自己理想的港灣。達到每一個目標,是必須付出艱苦勞動的,要不怕困難,不畏艱險,那么,你心中所想的美好的一天一定會到來。就如多蘿西一樣,她在朋友們的扶持下,在南方好女巫格林達的幫助下,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德克薩斯,結束了這漫長而精彩的旅程。我以后再生活上、學習上都要想多蘿西學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要依靠自己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盲目地向父母求助;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也要積極開動腦筋,多思考多問問題,而不是被動地聽老師講解,只有這樣,用不懈地追求和奮斗的精神來面對各種困難,才能夠克服學習上、生活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戰自我,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前進。
綠野仙蹤讀書心得2暑假里媽媽給我買了很多的課外書,有《木偶奇遇記》、《小王子》、《昆蟲記》……而這些書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具有“美國《西游記》”之稱的《綠野仙蹤》。雖然書里講述的是一個小女孩多蘿茜和稻草人、鐵皮伐木人還有獅子許愿回家的故事,但是作為男孩子的我卻從中讀到了勇氣的力量和友誼的珍貴。
本來多蘿茜和他的叔叔嬸嬸住在一起,卻因為一次沒有及時地躲避龍卷風,被龍卷風連房子帶人一起刮到了一個陌生而美麗的地方----奧茲國。在這里他認識了一個箱擁有腦子的稻草人,又認識了想擁有一顆心的鐵皮伐木人,接著認識了想擁有勇氣的獅子,為了實現自己的愿望,于是他們結伴一起沿著黃磚路向翡翠城前進。雖然他們遇到了重重危險但都巧妙地化解了。
在旅途中,他們齊心協力相互幫助,克服了種種困難,最終實現了愿望。多蘿茜、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從不相識陌生人到患難與共的好朋友,讓我看到了友誼的珍貴,如果他們孤軍奮戰,只顧自己不管別人不僅不會達成自己的愿望,就連故事的情節也會變得乏味。
從中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必須朝著自己既定的目標向前駛去,在前進的道路上要勇往直前、不畏艱險勇于拼搏,這樣才能到達自己理想的港灣。達到每一個目標,是必須付出艱苦勞動的,要不怕困難,帶著一顆善良的心,與同伴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那么,你心中所想的美好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們都要向多蘿西學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想辦法去解決它。在學習中不懂的多問老師,多問同學,讓自己的知識更豐富,視野更開闊。同時我們也要和同學們好好相處,珍惜友誼,珍視朋友,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更加美麗。
綠野仙蹤讀書心得3閱讀是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智慧的大門,也給我們帶來了樂趣和知識。這個假期我讀了許多書,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莫過于那本《綠野仙蹤》了。
《綠野仙蹤》主要講了多蘿莤和小狗托托被旋風帶到了一個奇妙的地方,為了返回故鄉,他們決定尋求幫助,路上遇到了沒腦子的稻草人、沒心的鐵皮人,最后還遇到了一只膽小的獅子。多蘿莤和她的三個可愛的伙伴一起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和挫折去找奧芝,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勇往直前,最終實現了各自的愿望。
我的成長過程中不也會經歷各種挫折和考驗嗎?這一年,媽媽給我報了舞蹈班,開始上課時覺得處處充滿了新鮮感,一切從基礎開始,對于我來說輕而易舉,可是到后來隨著課程的難度加大,我也隨之遇到一只只“攔路虎”,從而對學舞蹈失去了信心和興趣,對課程也越來越感到厭煩。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看了《綠野仙蹤》這本書,書中主人翁們不畏困難險阻的故事立刻讓我感到羞愧:做任何事情不正是要有恒心,要堅持不懈,不畏艱難,才能成功嗎!最后,我學舞蹈的事堅持了下來。
這本書我最喜歡的是多蘿莤,她追求的也是人類共同的美好理想:智慧、愛心和勇氣。
《綠野仙蹤》里的幾個伙伴遇到想法不一致的時候,也會有爭吵的時候,但是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我們同學之間鬧矛盾的時候誰也不理誰,事后我們又團結友愛,互相幫助,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學校大掃除時,我們誰也不計較自己做的事情多,不計較自己出的力氣大,不計較自己打掃的地方臟,都搶著打掃環境衛生,雖然我們忙得滿頭大汗,但是我們仍然團結一致,互相幫助,克服種種困難,把我們的集體環境打掃得干凈又明亮。
我喜歡《綠野仙蹤》,它給我帶來了毅力,也給我帶來了勇氣。今后,讓我們汲取書中的營養,在希望中堅持,在堅持中追求,努力去實現自已的夢想吧!更讓我們懂得了要“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汲取書中的精華吧!
綠野仙蹤讀書心得4閱讀使我遇見最美的彩虹
——《綠野仙蹤》讀后感
《綠野仙蹤》是我在三年級的時候讀的,雖然過去了三年,但現在記憶猶新。這是一本富有知識和道理的書,使我在學習和生活中受到了很多啟發。
故事中的女孩羅茜和愛姆嬸嬸、亨利叔叔生活在堪薩斯州一個牧場上。因被一股旋風刮到了一個奇怪的地方。在奧芝國的好心女巫指導下,她踏上回家的路程,最終克服重重困難回到家的故事。
這本書吸引我的不僅是那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是它給我帶來的啟迪。最突出的一點是: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和毅力,才有成功,才能遇見風雨后的彩虹。
在讀書的過程中,羅茜那勇敢的表現、善良的心地、堅強的意志,讓我感到自己很渺小,為自己的懦弱而羞愧不已。有時我會問自己:“如果我是蘿茜,我會不會像她一樣勇敢地克服重重困難呢?”
一次,媽媽幫我報了琴法班,一開始我滿懷熱情努力學,可堅持了一段時間我就覺得學習琴法很苦很累,很枯燥,多沒趣!每天一練就是一小時,手指敲在鍵盤上生疼,手臂又累又酸,腰也挺得發麻;最讓我覺得委屈的是,練琴時,小伙伴們都在玩兒呢,我的心也跟著伙伴們的歡笑聲飛出了窗外,因此學得心不在焉的;隨著學習的深入,要學很多樂理知識,我心里直發慌,想打退堂鼓了。看完這部童話后,我決心像蘿茜一樣鼓足勇氣,用不懈的追求和奮斗的精神來面對各種困難,克服學習上的一切不利因素,勇敢地挑戰自我!于是我堅持下來了,只用了三年的時間,我的單排鍵電子琴通過了九級考試,2016年僅用半年時間,我攻下了雙排鍵五級考試,并獲得了優秀等級。期間我還參加了各級器樂比賽,獲得了優異的成績,為學校和我們的小縣城增添了無限的榮譽。
是羅茜的精神鼓舞著我,陪伴著我,使我終于懂得了做事要堅持不懈,要戰勝自我,不怕困難,最終遇見風雨后的彩虹。
綠野仙蹤讀書心得5暑假里我讀了《綠野仙蹤》,這本書讓我學會了很多知識,明白了很多道理。
故事敘述了女主人公多蘿茜的一個歷險故事。多蘿茜一開始是和愛姆嬸嬸還有亨利叔叔住在堪薩斯州的。有一天她和小狗托托在一起玩耍時,突然旋風來了,她被旋風吹到了一個神奇而陌生的國度。多蘿茜好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堪薩斯州。實現自己愿望的途中陸續交到了沒腦子的稻草人,沒有心臟的鐵皮人,和毫無勇氣的獅子成了好朋友。他們為了實現各自不同的愿望,相互幫助,一起合作,一路結伴前行。在最終抵達翡翠城并戰勝壞女巫。
魔法師奧茲幫助稻草人,鐵皮人,獅子,并讓他們實現了愿望。讓稻草人發現了自己會算術的頭腦,讓鐵皮人發現了自己健康的心臟,讓獅子重新找回了勇氣成了百獸之王。但他不能實現多蘿茜的愿望。多蘿茜最后在自己的努力和在女巫的幫助下,終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回到了叔叔嬸嬸的身邊。
讀了《綠野仙蹤》我體會到了親人的重要,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我要慢慢學會獨立,讓媽媽少為點心。懂得了朋友的難能可平永永貴,金錢是買不來朋友的。多蘿茜與稻草人,鐵皮人和獅子,從不相識成為朋友,一路渡過難關,相互幫助,最終實現了各自的愿望。正如我和同學們一樣,在學習上應該相互幫助,取長補短,共同努力,實現各自心中的愿望。好好珍惜同學之間的友誼,讓友誼的鮮花永遠盛開。
關鍵詞:學生;課外;閱讀;興趣;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3
在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對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重要性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也積累了一些做法。
一、篩選讀物,規范閱讀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好奇心強,但分辨能力不強。他們面對一些五花八門的課外讀物,或順手拈來,或為好奇,甚至讀了一些極不健康的讀物,這往往會產生負面的影響。這時教師有必要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優秀讀物,不至于讓他們誤入歧途。當然,為了給學生選好讀物,我們教師也要博覽群書,特別要廣泛而認真地引導兒童讀書,然后再根據學生特點進行推薦,千萬不可想當然。推薦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段特點。
從讀物的形式上看,低年級適合讀一些拼音讀物,中高年級適合純文學性讀物。從書的內容來看,低年級適合多讀童話類書籍,中高年級適合讀文學類書籍,高年級還要引導他們讀一些中外名著及科普類書籍。其實,在幫他們選擇的同時,還可以教給他們自己如何選擇一些思想健康,語言生動活潑、規范、有益身心發展的課外讀物。總之,一定要讀好書,有益于他們身心的書,千萬不可沾染不健康的讀物,要適時調整閱讀興趣,力求在課外閱讀的正軌上起步。
二、從課內到課外,引發閱讀興趣
課外閱讀興趣的引發,很多時候都來自于對教材文本的興趣,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這個環節上的引導作用,順暢地從課內遷移到課外。要抓住教學的契機,在學生閱讀熱情高漲時,適時地向學生介紹與課文人物、內容有關的精彩片段,故意賣“關子”,留下懸念,激發出學生要看原著的熱情,此時借機推薦相關讀物。
比如教學《蜜蜂》一文后,可以把法布爾的《昆蟲記》推薦給學生;教學《爭吵》之后,給學生介紹《愛的教育》。學了《漁夫的故事》后,可向學生推薦阿拉伯著名民間故事集《一千零一夜》;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后,我們可以介紹《安徒生童話選》;結合《將相和》《赤壁之戰》的教學,教師可以出示《三國演義》,介紹書中的精彩片段。這樣學生就會被引發出閱讀原著的興趣,主動要求去讀,去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去引發他們課外閱讀的興趣,把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這樣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身作則,引領閱讀興趣
有一位特級教師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教師能走多遠,他的學生就能走多遠。”是啊,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任何人都無法替代。俗話說,身教勝于言教。教師的一舉一動,小學生都頂禮膜拜。所以,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是課外閱讀的模范,要對孩子起到引領作用。具體的做法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比如,教師可以介紹自己讀過的有趣的書,將自己的閱讀體驗與孩子分享。還可以給學生講自己小時候讀書的情景、收獲。甚至可以談自己讀書的遺憾、教訓。孩子一定會在憧憬中產生閱讀的強烈愿望,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找到老師讀過的那本書來讀。這就是對孩子的一種無聲的教育。教師給學生布置讀書任務,自己要理所應當地參與,一起討論故事情節,評論故事中的人物。要知道,與學生交流互動時,老師所釋放出的知識能量,同樣對學生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學生在飄香的讀書氛圍中,受到熏陶。只有這樣,才能和學生形成感情上的共鳴。學生體會到老師對閱讀的重視,從而會更自覺地進行閱讀活動。當然,除了教師的引領,還可以尋找孩子身邊的讀書優秀者,讓他們現身說法。自己身邊的典型,更有可能成為學生的模仿對象,同樣會起到引領作用。
四、營造氣氛,激發閱讀興趣
從低段開始,就要注意在班級中努力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氣氛,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創設閱讀環境,在班級里,出一些手抄小報、板報、墻報,通過這些途徑向學生傳遞閱讀信息,由被動閱讀轉為主動閱讀。還可以圍繞課外閱讀組織一些帶有娛樂性的活動,比如,設計閱讀表格,當學生的閱讀達到一定的數量和程度時,就授予學生“讀書小博士”,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還有多種多樣的語文活動,其實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擴展。課外賽詩會、演講比賽、優秀作文展覽,手抄報展覽、表演課本劇等。教師還可以動員學生把自己家的圖書奉獻出來,暫時存放在班里,為班級開辟小圖書角,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
小學生活潑好動,對許多事物充滿好奇,教師應以此為契機,開展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嘗試到閱讀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讓他們體驗到閱讀的與成就感,從而使課外閱讀真正落到實處。比如,堅持每周40分鐘的說話訓練,讓學生輪流上臺,交流課外閱讀的心得,也可以讓他們說說從課外閱讀中獲取的語言材料。這樣,大家資源共享,也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這些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再加上恰當的評價機制,會激發學生強烈的成功欲,同時,也會使他們認真閱讀,積極思考,樂于傾吐,如此反復,形成良性循環,學生在成功的喜悅中也增加了對課外閱讀的興趣。
五、堅持指導,提升閱讀興趣
“漫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指學生閱讀除課本之外的一種自主閱讀方式,是課本學習的延伸與補充,通過教師在具體情境中引領學生自主有選擇地獲取大量信息的學習活動。
“漫閱讀”課,與一般的語文閱讀課不同, “漫”在字典中有一義,為“沒有限制,沒有約束,隨意”。引申開去,“漫”就是一種自由、喜樂的心情。“漫閱讀”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它指向的是學校、教師組織學生在任務驅動下開展的一種有層次的自主閱讀課,主要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閱讀習慣,積累一定的語言,(至于積累和領悟的層次,由個人的先天素質與后天素養決定)最主要的是在閱讀中體驗到快樂,養成閱讀的習慣,即使走出校門也能與書為伴,而非學生漫無目的地亂讀書。
“漫閱讀”主要體現為:靈活性和開放性、自主性和合作性以及趣味性和專題性等特點。
其呈現方式主要有:1.每周一次的閱讀課;2.晨間、午間的自主閱讀活動;3.除學校之外布置一定任務開展的閱讀活動;4.用各種形式表現閱讀成果等。
二、 研究設計與實踐操作
本著趣味性、自主性、適應性、分享性的設計理念,設計相對獨立又有遞進意圖的 “漫閱讀”課例模式,來完成“漫閱讀”課程的實施:
(一) 類型與結構
1.“拿來看看”――閱讀賞析課:該類型的課主要特點是吸引學生來讀書,告訴學生什么年級該讀什么樣的書。讓學生在求趣求樂中進入閱讀狀態,賞析語言文字,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讓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了解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等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利用本校每周開設的閱讀課,起到“師傅領進門”的作用。
“好書推薦”環節:主要分作家、教師、家長推薦與學生推薦。教師可以結合本年級每個單元特點推薦課外延伸閱讀材料。以四年級上冊為例,第二單元學了《蟋蟀的住宅》后推薦《昆蟲記》,第三單元學了《小木偶的故事》后推薦《木偶奇遇記》,第六單元根據課文《卡羅納》推薦《愛的教育》等。利用“親子共讀”機會,讓其中讀得好的家長和孩子一起來推薦好書。利用“伙伴共讀”讓孩子來推薦,可以激發學生讀書的榮譽感。我校每學年搞“名家進校園活動”,曹文軒、沈石溪等都已經來過本校,他們做關于讀書的講座同時也推薦了自己的書,并為買書的孩子簽名、留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讀書熱情。
“好書篩選”環節:推薦的書很多,教師和學生一起篩選,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讀書實際情況列出必讀類和選讀類圖書。
“好書共讀”環節:提前列出時間表,發放讀書卡。免得讀書流于形式,止于推介。
操作要求:教師要以“聊”的形式展開,減輕刻意讀書痕跡,減輕學生刻意讀書負擔。
案例一:“好書推薦”片段
師:如果這個世界上有一個時間儲蓄銀行,時間像錢一樣可以存起來,怎么存呢?那就是更快更緊張地學習學習再學習,放棄一切不必要做的事情。你最不愿意節省的是下面哪一塊時間?為什么?
學習 6小時
睡覺 8小時
吃飯 1小時
娛樂(看電視、看電影……) 1小時
聊天 1小時
玩(五花八門) 2小時
一個人呆一會兒(包括發呆) 半小時
和爸爸媽媽在一起 1小時
養小動物(鳥、兔子、刺猬……) 1小時
買東西 1小時
秘密 1小時
生:我最不想節省的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時間。
師:為什么?你每天節省下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意味著你每天比別人多一個小時學習的時間,學習好了,就意味著你能上好的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時間是由分秒積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時間的人,才會做出更大的成績來。
生:爸爸媽媽年紀越來越大了,現在不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以后想陪他們也沒機會,因為人總是有生老病死的。
生:我最不想節省的是“玩”的時間。
師:為什么?難道你沒聽說“喪志”?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效率。
生: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喜歡玩。而且玩也可以玩出名堂,很多科學家的靈感是在游戲中得到靈感的。
生:我最不想節省的是“睡覺”的時間。
師:一天才24小時,花8個小時來睡覺,是不是太浪費了,很多成功的人經常廢寢忘食地做事的。
生:只有吃好了,睡好了,身體才會健康,只有身體健康了,才能更好地學習工作。
師:無論我怎么勸,你們都不愿意把時間節省下來存進“時間銀行”。其實,大家看過《毛毛》這本書后都知道,時間竊賊灰先生也是說這樣的話來竊取人類時間的。不知道你們是否有興趣讀讀這本書?
接下來開展的讀書活動,教師要經常進行指導和監督提醒。主要形式分課堂和課外兩種:
(1)師生共讀
利用第二課堂社團活動,以小組為單位,老師與學生共讀相同的材料,邊讀邊交流,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鑒賞水平,指導學生閱讀時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
①初讀。通讀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
②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曉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③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并不能做到“真知”讀。學生要理解文章中體會出的思想內容,只憑故事內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
④熟讀。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以便在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
(2)伙伴互讀
從心理學角度講,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的對孩子的影響會削弱,而同伴之間的關系會更密切,孩子之間的互相影響也越來越大。
①教師根據學生所住區域,以就近為原則組成閱讀互助組。為激發責任感與榮譽感組內成員輪流做組長,原則是擇優錄取。誰表現好誰先當,并且可以連任。
②每周一次的自主閱讀課上小伙伴之間互讀,交流讀書心得并寫在一本閱讀記錄本上。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讀同一個內容,讀完后在小組內討論讀書心得,相互交換意見后,將自己的心得寫在閱讀記錄本上,同伴之間相互借閱,并點評同伴所寫的心得。
③節假日讀書活動定期開展,主要是寒暑假時間比較長,以閱讀互助組為單位,組織小規模的讀書交流活動,有利于課內與課外的結合,也助于教師監督指導和管理學生的閱讀。
(3)親子樂讀
利用家長開放日,請家長與學生一起閱讀,開展親子共讀,向家長宣傳讀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改變家長的觀念,贏得家長的支持,讀完后根據自己孩子閱讀的情況,給予星級評定。規定每周一、三、五的傍晚半小時為與父母共讀時間,在父母的引領下,讓孩子根據自主選擇的書籍,快樂地閱讀,讀完后各自交流心得,如果孩子完成較好,可以向老師提交申請表,給予孩子破格提升卡獎勵。
2.“說來聽聽”――閱讀積累課:該類型的課主要特點是采用閱讀、摘抄、交流、評選、展示,指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學生在自主自悟中積累語言,豐富文化底蘊,起到厚積薄發的功效。
“好書共賞”環節:經過前期的讀書活動后,學生分享讀書收獲,包括好詞佳句,精彩片段。
“好書共評”環節:主要是讀書筆記、心得的交流,分享讀后感,評議主人公。
“好書共享”環節:展示讀書卡,好書漂流活動等。
操作要求:教師要以鼓勵、贊賞為主,在互相學習中引領學生逐步提高。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因此,在自主閱讀時應要求學生注意圈點勾畫以加深印象,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做讀書筆記的方法要多樣,要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的要求。三、四年級以摘錄好詞佳句為主,五、六年級以摘錄句子、片斷,概括主要內容和寫心得體會為主。可以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卡片上可摘錄書名,作者,優秀片斷,好詞佳句等。鼓勵學生備用卡片盒,避免散亂,以便日后查找。另外,還要學生注意每張卡片應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也可以教會學生剪貼報紙。平時在讀報時發現自己喜愛的文章或資料及時剪下來,分門別類貼在準備好的本子上。
閱讀是需要氛圍的,營造閱讀氛圍對于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學校還統一要求每個班級做到“四個一”:布置一個書香教室;出一期宣傳讀書的重要性、介紹讀書方法的讀書板報;建立一個圖書角;堅持“每日一句、每周一詩”等活動。在這樣的閱讀背景下指導學生閱讀積累,可以大大提升學生的閱讀品質。
3.“多來寫寫”――閱讀實踐活動課:該類型的課主要特點是把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使教師在習作教學方面有更新的突破。
“好書模仿”環節:模仿書中人物表演故事情節,模仿某個片段寫一寫等。例如,二年級上冊學習了詩歌《假如》,推薦看《神筆馬良》,請學生模仿寫一節詩歌《假如我有馬良的神筆》,或者編一個小故事講講馬良還用神筆干了什么好事。
“好書創意”環節:結合校級開展的暑期讀書活動、國學征文評比等進行優秀作品交流學習。優秀作品推薦在《求真》校報上發表,到各個雜志社投稿,每個年級挑選優秀學生加入“小草文學社”。
“好書獎勵”環節:表彰讀書活動積極分子、征文獲獎同學、發表習作欣賞等。
操作要求:每學期在各年級里舉行,并推薦到校級。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擴大閱讀成果,防止學生放任自流,教師應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來展示課外閱讀的成果,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扎實有效的閱讀實踐活動課,能夠有效地推進書香校園的建設。除了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閱讀活動,還力爭做到:上好每周一節的閱讀課,請名師評課并作進一步指導。其次以年級為單位舉行讀書匯報會。各年級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如:
(1)低年級學生召開故事會,評選故事大王,舉行閱讀、朗讀、演講比賽。
(2)中年級學生召開經典誦讀會和讀書經驗交流會。以“名人名言”、“書海拾貝”、“我最喜歡的……”、“好書推薦”等活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看過的新書、好書,交流自己在讀書活動中的心得體會,舉辦讀書筆記展覽評比會,讓學生觀摩,并以投票方式評選出最佳讀書筆記若干篇。
附:自主讀書筆記范式:
(3)高年級學生舉行讀名著、寫書評活動,也可編一些閱讀小報,內容可以是好書推薦、佳作摘錄、名著簡介、作者生平簡介等。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學會了捕捉、存儲信息,還增強了學生參與、競爭的意識,同時也扎實有效地促進了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
(4)打造“書香班級”,利用周四下午兩節課的興趣小組活動時間,每班開設閱讀興趣小組,每位學生自帶名著、佳文等進行閱讀、交流,擴大閱讀面,營造班級良好的讀書氛圍。每學期每班舉辦一次“讀書博覽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心中的感受,使學生在表達的過程中,增長知識,提高運用能力,在班上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
(二) 操作策略
2011版新課標以更新的理念談到了課外閱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對課外閱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并且對課外讀物提出了建議。“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是指語言的豐富,還包括精神世界的豐富。因此,指導學生“漫閱讀”,必須做到質和量相統一,努力使每一次閱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閱讀。
1.指導選擇書籍。別林斯基說過:“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讀還壞。”從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看,隨機性比較強,教師要加以指導。首先是要選擇思想健康、知識性強,有益于學習的讀物,只有讀好書,才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質。其次是選擇針對性強的書籍,做到課內外結合,以一帶十,相互促進,使課外閱讀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如學習《貓》后,向學生推薦老舍更多的作品;學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戰》后,引導學生讀《三國演義》中的有關故事;學了《松鼠的尾巴》后,可讓學生查閱資料,了解更多動物尾巴的用處。
2.激發閱讀興趣。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興趣是能量的調節者,它的加入便激發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人們對有興趣的東西往往表現出極大的積極性,并產生某種肯定的情緒與體驗。教師應想方設法,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采用形式多樣的方法去激發,去培養。可采用下面手段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1)講故事創設懸念。先提“引子”,后賣“關子”――要想知后事如何,請讀這本書,激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愿望。(2)巧設問題,引“魚”上“鉤”,讓智慧的好奇心喚起讀書欲望,以書為友,探索真知。如公雞為什么會打鳴?植物難道也會吃東西?(3)激將法。老師故意對讀物作出過高或過低的評價,欲擒故縱,誘發學生的閱讀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從而主動地去閱讀、評賞。(4)以廣告形式介紹讀物。如為了讓學生勤查字典,可用下面的話進行引發:有位不說話的老師,上知天文地理,下曉雞毛蒜皮,假如你每天跟它學幾招,一定能成為世界奇才。(5)物質刺激。對在讀書活動中的優秀者,給予獎勵。(6)現身說法。以教師、家長或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受益的事例,啟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閱讀。
3.傳授閱讀方法。科學的閱讀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閱讀效果,而閱讀方法的確定應根據內容和閱讀需要來確定,什么樣的文章適合于泛讀,什么情況下可采用精讀,要一清二楚。拿到一本書后,首先要問問自己:我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我想從中得到什么?明確了閱讀目的,才能確定科學的閱讀方法。如果選擇的是知識性讀物,只想作一般性的了解,宜采用瀏覽式的泛讀法,讓學生按照“速讀――尋找――摘記”的程序進行,如翻閱報刊可采用讀版面,讀標題,讀導語的方法,快速了解內容,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和材料。如果選擇的是文情并茂的佳作,想品味其中的優美文字,宜采用精讀法,對文中精美的字、詞、句、段通過反復朗讀,仔細品味,加以吸收。
4.開展“漫閱讀”與習作的主題活動。閱讀為寫作積累材料和寫作經驗,對寫作具有促進作用,歷來名作家都注重閱讀的作用,杜甫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有人亦提出“煮書”的觀點,說明并非閱讀得多,就能寫出優秀的作品,所以在閱讀中要有所選擇、鑒別,精讀好書才能令人精神境界凈化,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詞匯豐富。這樣有效的閱讀與寫作實踐結合起來對寫作是十分有利的。
明確兩者關系后,結合學校每年的“名家進校園”活動,開展“漫閱讀”與習作的主題活動。如“班級童話節”、“讀書征文比賽”“國學知識大賽”等,為學生創設自我表現的舞臺,讓學生在活動48中體會閱讀的樂趣,激發創作熱情,提升寫作品質。
總之,語文課只有通過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相結合,課內得法,課外得益,周密計劃,精心指導,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知識不斷充實、豐富,語文能力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