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提取工藝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Abstract:ObjectiveToresearchtheextractionprocessofYinqiaoMixture.MethodsThreefactors,includingthewatervolume,thetimeofdistillation,thetimesofdistillationwerestudiedwithorthogonaldesign〔L9(34)〕.Eachfactorhadthreelevels.Totalextractandchlorogenicacidweremarkers.Theextractingtimeforvolatileoilfromherbaschizonepetae,herbamenthaeandfructusforsythiaewasstudlied.ResultsTheoptimalwaterextractionprocesswasthatherbsweredistilledforthreetimesbyaddingwater,whichwas6timesamountoftheherbs,40minutesonceatime.ConclusionThismethodcanbeusedastheextractionprocessforYinqiaoMixture.
Keywords:YinqiaoMixture;Extractionprocess
銀翹合劑由金銀花、連翹、甘草等中藥組成,具有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的作用,用于感冒、咳嗽、發熱、口干、頭痛、咽痛等治療。本實驗用不同指標對其提取工藝進行了研究。結果如下。
1儀器與試藥
1.1儀器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G1311A);柱溫箱(G1316A);VWD檢測器(G1314A);紫外檢測器軟件:AgilentChemstation;101-1A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南通滬通制藥機械設備廠;KQ-1000E型醫用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1/10萬電子分析天平(BP-211D型,德國Sartorius)。
1.2試劑與藥品
綠原酸對照品(含量測定用,批號0805-9703),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高效液相色譜所用試劑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為分析純。所用中藥材均購于江蘇省藥材公司,并由本室專家鑒定。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1]
色譜柱為Aps-2HYPERSILThermo;VWD檢測器;流動相為乙睛∶0.4%磷酸溶液=9∶91;檢測波長327nm;柱溫30℃;流速1ml/min;進樣量10.0μl。
2.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及回歸方程精密稱取綠原酸對照品6.77mg,加50%甲醇溶解制成每毫升含綠原酸0.2708mg的對照品溶液。用50%甲醇分別稀釋為0.1354,0.0677,0.03385,0.01693,0.00846,0.00423,0.00213,0.00106μg/μl的對照品溶液。各濃度對照品溶液10.0μl,按以上色譜條件進行分析,以進樣量為橫坐標X(μg),峰面積積分值(mAu)Y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4104.23650X-2.98105,r=0.99998。綠原酸的量在0.0106~1.354μg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3樣品處理及實驗結果影響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提取加水量,提取時間,提取次數3個因素,每個因素選擇3水平,以綠原酸的量及浸膏量為指標(權重值分別為70%,30%)進行正交實驗,優選出最佳工藝條件。因素水平見表1。表1因素水平(略)
按處方比例稱取金銀花,連翹等藥材56g按表2進行正交實驗,合并各次提取液濃縮并定容至100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2ml,加50%甲醇稀釋定容至50ml,超聲10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2ml,加50%甲醇稀釋定容至10ml,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取10.0μl進樣。利用回歸方程計算出綠原酸的進樣量(μg),綠原酸量(mg)=綠原酸的進樣量×1250。在上述供試品溶液取2ml,恒重,得干浸膏量m(mg),浸膏量(mg)=m×50。方差分析結果見表3。(注:m即為2ml藥液恒重所得干浸膏重)。表2正交實驗設計方案及數據分析(略)
表3方差分析(略)
2.4揮發油提取工藝的研究用揮發油測定法分別對荊芥穗、薄荷、連翹三藥材對提取時間進行研究。分別稱取藥材500g,加6倍水量,加熱回流,考察。結果見表4。表4揮發油提取率-時間(略)
2.5優選工藝驗證按處方比例稱取各藥材56g,平行兩份,加6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3次,40min/次,合并各次提取液濃縮并定容至100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供試品溶液2ml,加50%甲醇稀釋定容至50ml,超聲10min,離心10min,取上清液2ml,加50%甲醇稀釋定容至10ml,經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取10.0μl進樣。利用回歸方程計算出綠原酸的進樣量(μg),綠原酸量(mg)=綠原酸的進樣量×1250。在上述供試品溶液取2ml,恒重,得干浸膏量m(mg),浸膏量(mg)=m×50。結果見表5。表5優選工藝驗證(略)
3討論
從方差分析的結果表明,提取的次數有顯著差異,其它兩因素無顯著差異,結合直觀分析,確定工藝為A3B3C3,但加水量、提取時間對提取效果影響不大??紤]節約成本,縮短工藝時間,擬考慮為A1,C1。
分別對3味有揮發油的藥材進行了考察,結果在兩小時內其揮發油均能較完全提取,提取率達90%以上。其提取時間與水提工藝時間相同即可。
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工藝可行。即以加6倍量水,加熱回流提取3次,40min/次,為最佳提取工藝。
關鍵詞:揮發油正交實驗提取工藝
是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頭狀花序,是我國常用中藥。傳統研究認為具有散風清熱、平肝明目作用。可用于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眼目昏花[1]。現代國內外藥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腫瘤、消炎、抗菌、抗氧化、增加冠脈流量、抗心肌缺血、抗病毒等多種藥理活性[2,3]。其中揮發油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目前,揮發油的提取方法有水蒸氣蒸餾法、有機溶劑提取法、超臨界流體萃取法等[4]。其中有機溶劑法容易引入雜質,造成有機溶劑殘留[5];超臨界流體萃取法的成本較高;水蒸氣蒸餾法簡單,容易操作,是《中國藥典》中揮發油含量測定用的方法。但對水蒸氣蒸餾提取揮發油的最佳工藝條件的研究尚未見報道。本實驗通過改進《中國藥典》揮發油提取方法,采用水蒸氣蒸餾法,正交設計考察了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時間和蒸餾時間對揮發油提取率的影響,確定了水蒸氣蒸餾法提取揮發油的最佳工藝。
1材料與儀器
1.1材料
干燥(購于江蘇省射陽縣洋馬基地),為菊屬植物杭白菊的干燥花蕾;氯化鈉,無水硫酸鈉,正己烷均為分析純。
1.2儀器
揮發油提取器(南京金正玻璃儀器廠);萬能粉碎機;電子分析天平;標準篩(浙江上虞市道墟張興沙篩廠);調溫試電熱套(通州市申通電熱器廠);水浴鍋。
2方法與結果
2.1揮發油的提取取一定粉碎度的50g,精密稱定,置2000ml圓底燒瓶中,參照《中國藥典》Ⅰ部附錄XD[1]并作改進,加一定量飽和氯化鈉溶液與數粒玻璃珠,振搖混合后,連接揮發油測定器與回流冷凝管,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滿揮發油測定器的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燒瓶時為止,再從冷凝管上端加入2ml正己烷,然后將燒瓶置電熱套中加熱至沸,調溫并保持微沸一定時間,停止加熱,放置片刻,開啟測定器下端活塞將水緩緩放出,收集揮發油,無水硫酸鈉脫水,50℃水浴3h揮去正己烷,得到淡黃色揮發油,精密稱重,計算提取率。
揮發油提取率(%)=中揮發油含量/重量×100%
2.2不同浸泡液對揮發油得油量的影響稱取粉碎50g,加入500ml飽和氯化鈉/蒸餾水,在浸泡2h、蒸餾5h下進行提取,實驗重復3次,對比兩條件下的提取率(見表1)。結果表明,使用飽和氯化鈉可以提高提取率,這可能與加NaCl溶液促進油水分離、減少揮發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關[6],所以在正交實驗中采取用飽和氯化鈉溶液浸泡。表1不同浸泡液對揮發油得油量的影響(略)
2.3揮發油提取的單因素實驗前期預實驗研究發現,揮發油得率與其粉碎度、加水量、浸泡時間、蒸餾時間有關系,因此首先通過單因素實驗考察提取揮發油的工藝條件。
2.3.1粉碎度對揮發油提取率的影響按照“2.1”項方法,設粉碎度為整棵、剪段、20~40目、40~60目、60~80目、80~100目、100目以上,10倍加水量,2h浸泡時間,5h蒸餾時間下進行水蒸氣蒸餾提取,稱量并計算提取率。結果見圖1。
根據擴散定律:藥材粉碎度愈細,浸出效果愈好,成分得率愈高[7]。在圖1中發現:揮發油提取率隨著粉碎度的增加而增大,但粉碎度達到100目以上時,容易糊化并產生很多泡沫,溶液易暴沸,導致揮發油溢出,以致收集量很少,究其原因為粉碎越細,揮發油含量越低[8]。過細的粉末加水加熱時成糊狀,容易引起焦化和暴沸現象,故實驗選擇80~100目的粉碎度作為最佳粉碎度。
2.3.2加水量對揮發油提取率的影響按照“2.1”項方法,設加水量為8,10,12,14,16,18,20倍,粉碎度為粉碎的混合顆粒,浸泡2h,蒸餾5h下進行水蒸氣蒸餾,稱重并計算提取率。結果見圖2。
由圖2可知,加水量在14倍時揮發油的提取率為最高,可以認為加水量過多導致溶液易暴沸,影響提取效果,導致揮發油溢出,水量過少又不能充分浸潤,故選擇14倍為最佳加水量。
2.3.3浸泡時間對揮發油提取率的影響按照“2.1”項方法,設浸泡時間為0,2,4,6,8,10,12h,粉碎度為粉碎的混合顆粒,10倍加水量,蒸餾5h下進行水蒸氣蒸餾,稱重并計算提取率。結果見圖3。
由圖3實驗結果可知,揮發油提取率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而增大,在10h達到最大值并保持至24h,浸泡理論認為浸泡可使植物細胞間隙變大,組織細胞充分膨脹,加速細胞內、外液動態交換而有利于揮發油的提取[9]。因此,可以認為浸泡10h組織已經充分膨脹,本著工業生產節約時間原則,浸泡時間選擇10h為最佳提取時間。
2.3.4蒸餾時間對揮發油提取率的影響按“2.1”項方法,設蒸餾時間為3.5,5,7,9,10,11,13,15h,粉碎度為粉碎的混合顆粒,10倍加水量,2h浸泡時間下進行水蒸氣蒸餾,稱重并計算提取率。結果見圖4。
觀察圖4提取過程可以看出,蒸餾13h前揮發油蒸餾出的比較多,后來隨著蒸餾的繼續,蒸餾出來的揮發油量增加緩慢。這是由于隨時間推移,料液中油類組分減少,因此揮發油蒸餾出的量減少。從圖4中可以看出,在蒸餾13h達到最大值并保持至15h,故選擇13h為最佳蒸餾時間。
2.4提取工藝參數的優化-正交實驗
2.4.1正交實驗設計根據單因素結果,以揮發油提取率為評定指標,選擇粉碎度(A)、浸泡時間(B)、加水量(C)和蒸餾時間(D)為考察因素,每個因素3個水平,選用L9(34)正交表,實驗安排見表2。表2揮發油提取工藝因素水平(略)
2.4.2正交實驗結果按照表2正交實驗設計,如“2.1”項方法進行實驗,計算提取率,結果見表3~4。
表3正交實驗結果(略)表4方差分析表(略)
由表3中極差直觀分析,各因素作用主次順序為A>D>C>B,表4方差分析結果表明:A,D因素的影響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0.01),B,C因素具有顯著性(P<0.05),最優水平為A3B3C3D3,即粉碎度80~100目,蒸餾時間13h,加水量14倍,浸泡時間10h。此結果與單因素實驗結果一致。
2.5驗證實驗為進一步驗證正交實驗結果的可靠性與重現性,按最佳工藝條件如“2.1”項方法進行3次平行實驗,揮發油得量分別為0.279,0.274,0.272g,揮發油平均得量為0.275g,在該條件下揮發油提取率為0.55%。
3討論
飽和氯化鈉和蒸餾水作為浸泡液體的對比實驗認為飽和氯化鈉對揮發油在水中溶解度有降低作用,但在單因素試驗中,考慮節約生產成本,浸泡時未加入飽和氯化鈉,僅僅加了蒸餾水,故提取率小于正交試驗中的組合提取率。
本次實驗所用產自江蘇省射陽縣洋馬基地的杭白菊,在實驗中蒸餾出的揮發油油滴散布在水中,有些密度大的成分甚至降至揮發油提取器的刻度下端,導致無法聚集,故實驗中采取加入少量正己烷的方法以促進揮發油的聚集。
實驗過程中發現粉碎的質輕,漂于水面上不易浸透,因此加入飽和氯化鈉浸泡時應注意攪拌,使浸泡時能夠充分浸潤。
通過正交實驗和驗證實驗表明揮發油的提取工藝是科學的、可行的,影響揮發油提取的主要因素為粉碎度,其次是蒸餾時間、加水量、浸泡時間。最佳提取工藝條件為A3B3C3D3,即粉碎度80~100目,浸泡時間10h,加水量14倍,蒸餾時間13h。在此工藝條件下揮發油提取率為0.55%,與按照《中國藥典》方法提取杭白菊揮發油的提取率0.1632%[10]、0.300%[11]相比,提取率有所上升。此最佳工藝條件簡單安全,不污染環境,適用于工業生產。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18.
[2]MotohikoUkiya,ToshihiroAkihisa,KenYasukawa,etal.ConstituentsofCompositePlantstriterpenediolstriolsandtheir3-0-TriterpenefattyacidestersfromedibleChrysanthemumflowerextractandtheiranti-inflammatoryeffects[J].AgricFood,2001,49:3187.
[3]Alvarez-Castellanos,PinoPBishop,ChrisDPascual-Villalobos,etal.Antifungalactivityoftheessentialoilofflowerheadsofgarlandchrysanthemumagriculturalpathogens(Chrysanthemumcoronarium)against[J].Phytochemistry,May,2001,57(1):99.
[4]薛焰,郭立瑋,沈靜,等.超臨界萃取與溶劑法聯用提取滁菊有效成分的工藝研究[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0(2):102.
[5]ZhengCS,YaoBS,LiM.StudysontheextractionprocessofvolatileoilfromAngelicasinensis[J].TianjinUnivLightIndus,2001,36:32.
[6]丁艷霞,郭中獻.正交實驗法優選草果揮發油的提取工藝[J].河南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25(4):38,61.
[7]張兆旺.中藥藥劑學,第1版[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71.
[8]陳有根,王漢章,黃敏,等.關于《中國藥典》揮發油測定方法的商榷[J].時珍國醫國藥,1998,9(4):344.
[9]鄭勇,張志蘭.正交實驗法優選豆蔻揮發油提取工藝[J].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596.
關鍵詞:宜賓;水泵房;控溫;措施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2306-1499(2013)02-
1、前期施工
由于泵房緊鄰江邊,受江水季節性水位變化影響,泵房下部結構施工必須在一個枯水期內完成。隨即進行巖石邊坡修整和262.0米以下基坑的爆破開挖作業,在基坑的直壁開挖過程中同時進行巖壁噴錨支護和江邊止水帷幕施工,按計劃開挖至基底(245.1米),在基底人工清底完成后于3月5日驗槽,隨后澆筑墊層,同時進行腳手架搭設和模板安裝。
底板模板(側模)采用大模板,規格2400×1220mm,用10mm厚膠合板制作,橫向安裝,模板外側用100×50mm木枋作為背枋,豎向安裝,背枋外側用φ16圓鋼作為水平加固箍,加強模板的整體性,鋼筋接頭用手動葫蘆拉緊后焊接,同時背枋外側用100×50mm木枋支撐于周圍巖壁上,支撐在巖壁的位置用對拔木楔楔緊,以免木枋受力后移位。
2、大體積砼施工措施
由于底板結構厚、體形大,在砼硬化過程中,水泥水化所放的大量的水化熱,而砼內外的散熱條件不同,內高外低,將產生較大的溫度應力;砼降溫階段的收縮,會產生收縮應力。這些都可能導致砼結構出現有害裂縫。所以在底板大體積砼施工過程中必須采取一系列措施,減少外界對砼的約束,控制砼內外溫度差(溫差必須控制在25℃以內),從而控制砼的溫度應力和收縮應力,防止砼結構裂縫的產生。
(1)通過合理的砼配合比設計,減少水泥水化過程中釋放的熱量。試驗室在設計砼配合比時,根據防水結構的要求,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配合比設計用量390Kg/m3,實際試配時,用粉煤灰等量代換部分水泥,用以降低砼的水化熱,代換后水泥的實際用量為340Kg/m3,每方砼減少水泥用量50Kg,相應的砼水化溫度可以降低5℃左右。
(2)降低砼內部溫度,在底板內部布置上下兩層冷卻水管,分別布置于距底板底面1.0米和2.0米的位置,水管用φ57×1.5鋼管制作,水源由廠區給水管引來,同時在進水管上接一支管,支管上接冷卻后的循環水。冷卻水管在底板鋼筋綁扎時安裝,在砼澆筑后視溫度變化開啟冷卻水,通過流動的冷卻水帶走砼內部的熱量,降低砼溫度。
(3)提高砼的表面溫度。大體積砼養護對砼質量是至關重要的,養護的主要目的就在于保溫保濕,保溫是為保持砼表面溫度不致過快散失,減少砼表面溫度梯度,防止因溫度應力過大產生表面溫度裂縫,同時減少總溫差應力,防止產生貫穿裂縫。試驗表明,在一定溫度范圍內(1~35℃),砼前期的強度增長與溫度成正比,即溫度越高,強度增長越快。砼前期強度的增長,有利于抵抗溫度應力。
3.測溫措施
采用鉑電阻(Pt100)和巡測儀自動測溫,實現溫度的實時監測。
測點分布底板內設3層測溫點,分別布置在距底板底部0.65米、1.65米和2.65米高度的位置上,每層測溫點在平面上沿徑向均勻分布,第一點布置在泵房中心位置,最外側測點布置于距底板邊沿200mm的位置上,見下圖1。
砼表面設3個測點,隨機分布;出水管設2個測溫點,測定出水溫度;進水管處設1個測溫點,因為該點溫度相對穩定,所以用水銀溫度計測溫。每個測點(鉑電阻)用導線與巡測儀連接,測點的溫度通過巡測儀顯示出來,可以連續測讀各點溫度,也可以選測任意點的溫度,從而實現對砼內部溫度的實時監控。
砼通過澆筑前搭設的溜槽下料入倉澆筑,從262.0米鎖口環平臺搭設一條主溜槽至泵房中部集料平臺位置,在主溜槽四周搭設4條分溜槽至筒壁位置,在分溜槽上引出若干小溜槽至各澆筑點,共設16個下料點,在底板面上均勻分布。澆筑時施工人員由上層鋼筋上開設的人孔下到底板內進行操作。
4.控溫情況
砼澆筑開始2小時后進行測溫工作,每2小時記錄一次,第13天以后改為4~8小時測溫一次,監控砼溫度變化情況。澆筑完成后開始通冷卻水,砼終凝后按施工方案在其表面上覆蓋塑料薄膜和草墊,進行養護和保溫。測溫工作前后共進行了18天,從測溫記錄中,我們選取3層測溫點中位于泵房中心的點作為該層的代表點,以溫度值為縱坐標,時間為橫坐標,繪制了砼溫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見下圖2。
從圖中我們同時注意到,3個測溫層中,底板厚度的中部砼溫度最高,上下溫度相對較低,這是因為上下層距上表面和下底面距離較近,散熱路徑較短,而中部的散熱路徑則相對較長,因此產生的溫度積累也較多,溫度相應也最高。
砼絕熱溫升值由下式確定:T(t)= WQ(1-e-m×t)/cr
式中:T(t)――澆筑一段時間t后,混凝土的絕熱溫升值(℃)。
W――每m3混凝土水泥用量(kg/m3),本次施工為340 Kg/m3
Q――每kg 水泥水化熱量(kJ)
c――混凝土的比熱,一般取0.96(kJ/kg×℃)
r――混凝土的容量,取2400kg/m3
e――常數為2.718
m ――與水泥品種,澆筑時溫度有關的經驗系數,一般為0.2~0.4
t――齡期(d)
根據上式,7天齡期的砼溫升值為:T(7)=WQ7(1-e-m×t7)/cr=340×250×(1-e-0.3×7)/(0.96×2400)=35.1℃
砼溫度應為:21+35.1=56.1℃
論文關鍵詞 解郁膠囊 芍藥苷 正交試驗 提取工藝
論文摘要 目的 優選解郁膠囊的最佳提取工藝。方法 采用正交試驗,以該藥中白芍的主要成分芍藥苷為指標成分,以加水量、煎煮時間、煎煮次數為因素進行正交試驗。結果 優選出解郁膠囊的最佳提取工藝為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結論 優選的提取工藝合理。
Abst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the extraction technology for Jieyu Capsule.Methods The orthogonal test was used to test the main factors of extraction process,including the amout of water,decocting time and decocting operation frequency,and the amount of paeoniflorin extraction was used as guide.Results The optimum condition was adding 8 times amount of water for decocting three times and each time for 1h.Conclusion The extraction process is reasonable.
Key words:Jieyu Casule;paeoniflorin;orthogonal test;extraction technology
解郁膠囊是解郁丸的改劑型品種,由白芍、柴胡、當歸、郁金、茯苓、合歡皮等組成,具有疏肝解郁,養心安神的功效。治療抑郁癥療效確切[1],白芍為方中君藥,具有明顯的抗抑郁功效[2]。其主要成分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氧化芍藥苷均具有一定的水溶性,且水煎煮符合中藥傳統用藥特點,因此可采用水煎煮法提取有效成分。本試驗以主要成分芍藥苷為提取的指標成分,采用正交試驗優化了解郁膠囊的提取工藝,篩選出了最佳工藝。
1 儀器與試劑
Agilent 11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BS124S型電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芍藥苷對照品(批號110736-200526,含量測定用,中國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乙腈、磷酸二氫鈉為色譜醇(所用水為我公司生產用純化水的重蒸餾水)。
2 方法與結果
2.1 正交試驗設計
選取加水量(因素A)、煎煮時間(因素B)、煎煮次數(因素C)作為考察因素,每個因素設計3個水平,采用L9(34)正交試驗,以芍藥苷為指標成分進行工藝優選。因素水平表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表
2.2 芍藥苷含量測定
2.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CenturySIL C18BDS柱(250mm×4.6mm,5μm);流動相:乙腈-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鉀(67:30:3);檢測波長:230nm;柱溫:室溫;流速:1.0mL/min;進樣量10μL。
2.2.2 溶液制備
取在五氧化二磷減壓干燥器中干燥36h的芍藥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50mL量瓶中,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4925mg的溶液,用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對照品貯備溶液。精密吸取3mL對照品儲備溶液,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作為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解郁膠囊提取液10.0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濾紙過濾,微孔濾膜(0.45μm)濾過,即得供試品溶液。
2.2.3 方法學考察
標準曲線制備:精密吸取芍藥苷對照品貯備溶液0.5,1,2,3,5,6,8mL分別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分別吸取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X)為橫坐標、峰面積(Y)為縱坐標,得回歸方程Y=1.98×105X +2.23×106,r=0.9999(n=7)。結果表明芍藥苷進樣量在0.2463~3.9400μg范圍內與峰面積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陰性干擾試驗:取缺白芍的處方藥材的水煎液,照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成缺少白芍的陰性對照品溶液。精密吸取芍藥苷對照溶液、供試品溶液與陰性對照液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芍藥苷保留時間10.977分鐘,供試品溶液相同保留時間有相同組分峰,陰性對照液相同保留時間無峰。結果表明芍藥苷的色譜峰與樣品中其他組分分離良好,陰性無干擾。
精密度試驗:取對照品溶液10μL,按色譜條件,連續進樣5次。結果峰面積RSD=1.36%(n=5)。表明精密度良好。
穩定性試驗:精密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分別在0、2、4、6、8小時測定。結果峰面積的RSD=1.43%(n=5)。表明穩定性良好。
重現性試驗:精密吸取同一供試品溶液5份,按上述色譜條件依法測定。結果RSD=0.67%(n=5)。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加樣回收率試驗:取6份已知含量的樣品水煎液10mL(含量為0.18mg /mL)置25 mL量瓶中,共取6份,各精密加入芍藥苷對照溶液(含量為1.9 mg /mL)1.0 mL,置25 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微孔濾膜(0.45μm)濾過,依法測定含量,計算回收率。結果平均回收率為99.2%,RSD=1.97%(n=6)。
2.3 正交試驗結果及分析
按處方取藥材9份,每份174g,按照L9(34)正交試驗表,加水煎煮,分別測定煎液中芍藥苷含量,計算芍藥苷提取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3。
通過極差R值可以直觀的看出:因素C(煎煮次數)對解郁膠囊提取效果影響最大,其次為因素B(煎煮時間)、因素A(煎煮加水量)。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因素C(煎煮次數)對解郁膠囊提取有顯著影響,因素A(煎煮加水量),因素B(煎煮時間)煎煮提取時對指標組分芍藥苷的影響不大。綜合能效及人工等多方面因素,選取解郁膠囊水煎煮提取最佳工藝為A1B1C3,即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小時。
表2 L9(34)正交試驗結果表
表3 方差分析
2.4 驗證試驗
分別取藥材174g,稱取3份,對優選的提取工藝進行3次試驗驗證。結果芍藥苷的提取量分別為358 mg、356 mg、360 mg,表明工藝合理。
3 討論
該方中還含有部分揮發性成分,煎煮提取前應進行提油操作,該工藝將另作闡述。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模,裝配仿真,干涉檢查
1 引言虛擬制造是實際制造工程在計算機上的映射,船舶建造仿真要求采用三維的模型來代替實際的制造工程,將在車間、船臺(塢)的工作在虛擬的環境下先運行一遍,從分段裝配、舾裝配合、動力學性能、流體力學性能等多方面進行系統的分析,從而得出船舶建造的邏輯順序與合理性,并為建造過程的優化準備好數據基礎。
2 船舶建造數字建模及裝配仿真要求船舶的建造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現代造船技術以中間產品為導向,采用成組技術和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有層次的對整個建造工程實施分解,在不同的階段,對三維建模有不同的要求。在以進行船舶建造作業計劃編制為目的,同時滿足生產設計需要的情況下,對船舶數字化建模和裝配仿真技術的要求是[1,2]:(1)提供編制計劃所需要的產品特征信息,包括產品的幾何特征、物理特征、工程結構特征等。在實際建造前根據數學基礎與圖形學映射關系確定各個零件的配合情況;(2)對產品進行干涉檢查,確定整個裝配方案的可行性,在虛擬環境下消除產品的設計缺陷;(3)通過裝配仿真,給出產品的裝配信息與約束信息,確定生產計劃所需要的裝配邏輯順序;(4)以虛擬制造技術為基礎,通過仿真,構建裝配工藝路線,實現可行的裝配工藝規劃;(5)進行裝配工藝仿真后處理,給出適合生產實際的三維模型與工藝文件。
3 數字化三維模型的建立這里使用的是CATIA V5 軟件進行建模裝配仿真與干涉檢查。CATIA V5 是IBM 和達索系統公司共同推出的CAD/CAE/CAM 軟件,該軟件能夠在windows和Unix 等平臺上運行,具有較強的三維造型功能,還有較強的運動仿真功能模塊。
3.1 造船工程分解與任務包的確定
進行三維數字化建模,不能單純的為了建模而建模,如果只是將船舶按其二維圖紙做成三維物體,則失去了建模的意義。以生產計劃編制為目標的數字化建模通過船舶工程分解,來分清整個工藝過程,確立任務包,在此基礎之上,為后面的裝配仿真打下信息基礎。
船舶生產的過程實際上是制造零部件,即所謂的“中間產品”。免費論文。這些中間產品經過幾個制造級的逐漸變大變復雜,終而形成一艘船,即最終產品。免費論文。因此從中間產品的角度來分解船舶的建造任務是理想的方案,這就是產品導向型分解。產品導向型工程分解的原理是:任何系統結構都是層次分明有序可循的,通過層層分解可以通過圖表的形式揭示其有序結構。
產品導向型工程分解用于造船時,首先按照任務本質的不同將造船全過程分為船體建造、舾裝和涂裝三大類,每一大類又分為加工和裝配兩種作業。例如,將船體建造分為零件加工、零件裝配、部件裝配、小分段裝配、分段裝配、大分段裝配和船體合攏7 個制造級。
3.2 分段模擬建模
(1)船體外板的建模
本文是在具有船殼曲面型值表的基礎上進行船殼曲面的三維建模。由于型值表中的數據有間隔,在生成型線后,還進一步對其進行了光順。在具體建模過程中環境的設置如下:以X 正方向為船艏方向,Y 正方向為船右舷方向,Z 正方向為船高方向。只需XZ 平面一邊建立一半船殼曲面,另一邊映射即可。在生成所有曲面之后,如果還有局部的地方出現棱角,還可以充分利用CATIA 中的曲面修改功能,對于有棱角的地方可以把帶有棱角線兩邊的曲面連接(Join)成一大塊,然后在棱角線兩邊分別用兩個參考面把這塊大面截斷(Split)成兩塊面,去掉中間有棱角線的曲面。再由這兩塊Split面通過Blent(or Fill)命令連接起來,Blend(or Fill)命令中有保證曲面光順連接的選項,可以保證曲面的光順連接。對于凹凸不平的小塊曲面也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修改。
(2)零件的建模
零件的建模,其目的是為了在以后的裝配仿真和生產計劃編制中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應具備下列基本策略:
(a)特征設計與特征提取的綜合利用。特征是產品建模的強有力支持。建模時應將特征設計與特征提取結合起來,充分利用現有的CAD 系統所提供的特征造型功能,盡量從有關內部數據庫直接提取,同時要充分的利用人機交互共功能,通過交互輸入定義。
(b)面向對象的建模方式。面向對象的建模方式,具有先粗后精,由抽象到具體的特點,符合產品設計時的自然思維習慣,應在建模中得到充分應用。
(c)模型的層次化組織。免費論文。在建模過程中,應該具有大局觀,不能只盯著一個構件,而是應該考慮整體的層次性,在經過詳細科學的分解以后,分層有計劃的建模。
模型不僅要處理設計系統的輸入信息,還應能處理設計工程中的中間信息和結果信息,因此模型的信息應隨著設計過程的推進而逐步豐富和完善。
4 裝配仿真與干涉檢查船舶裝配仿真與干涉檢查是在虛擬的環境下確定船舶的作業邏輯順序,提供生產工藝數據資料,檢驗工藝與設計的可行性。它是船舶虛擬制造和生產作業計劃的至關重要的一環,是進行生產規劃的基礎。裝配仿真包括了零件裝配、部件裝配和分段裝配三個制造級的任務包。在進行裝配仿真的過程中,應該按照工藝順序依次進行虛擬,其作用如下:(1) 擬定裝配方案,優化裝配結構。從設計和制造工藝出發,在各種約束中尋求裝配的合理性與最優性;(2) 改進裝配性能,降低裝配成本。船舶裝配所涉及的零件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裝配仿真的任務首先要確保產品的裝配到位,然后要求裝配能夠比較容易實現,盡量降低成本;(3) 產品可制造性的基礎。由于目前詳細設計一般還是二維的,必須在虛擬三維環境下檢查產品的可行性;(4) 為計劃提供必要的信息數據。
4.1 裝配仿真
裝配仿真的覆蓋范圍很廣泛,這里具體來說包括裝配順序、裝配路徑和裝配工藝三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裝配順序與裝配路徑是最為核心內容。
4.2 干涉檢查
船體分段有很多組件構成,肉眼很難發現可能的干涉情況,利用CATIA 所提供的干涉檢查函數,可以自動的檢查所有的干涉情況。下面通過實例來說明。
在構件中有一工字梁與角鋼交叉,要進行干涉檢查,看兩者是否有接觸而不能裝配,應用Compute Clash 命令,將兩個零件同時選中,即可分析這兩個零件的干涉情況。當對話框Result 出現Clash 表示兩個組件發生了干涉,出現Contact 則表示選定的兩個組件相接觸,如果No interference 則表示沒有干涉。
5 結語本文以編制生產計劃為目的,研究了基于虛擬制造下的三維數字化建模的方法。在CATIA 環境下,研究了怎樣通過對工藝合理性分析結合裝配分析,虛擬干涉檢查、產品裝配、生產工藝仿真,最后得到適合生產計劃編制的數字化模型。
關鍵詞 芹菜;醇浸提;黃酮類化合物
中圖分類號Q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95-0118-03
黃酮類化合物泛指兩個苯環(A環與B環)通過中央三碳鏈相互連接而的一系列C6-C3-C6化合物,主要指以2-苯基色原酮為母核的化合物,其基本結構為[1,4]:
芹菜應盡可能的食用葉子,因為葉子中礦物質、維生素的含量,明顯的較葉柄中的含量要豐富的多。葉柄含水份高,熱量低(17千卡/100g);種子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鈣、磷、鎂、鉀、鐵和鋅,熱量高(392千卡/100g)。
迄今為止已分離和鑒定的黃酮類化合物約5000余種,它們以配糖體或游離苷元的形式廣泛分布于植物界,是植物組織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抗炎、抗腫瘤、抗氧化、抗微生物、抑酶、降血脂、降血糖、降膽固醇、降低毛細血管脆性、保護新腦血管等多種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5,6]。
黃酮類化合物的生理功能和生物活性的作用機制是多元性的,與黃酮類化合物的結構密切相關,通過影響多種酶的活性,作為金屬離子的絡合劑或自由基清除劑等途徑發揮以上作用[3]。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儀器
參考文獻
[1]Alain DongmoFlavonoids from Acacia pennata and their Cyclooxygenase (COX-1 and COX-2) Inhibitory Activities[J].Planta Medica; Sep2007,Vol.73 Issue 11,1202~1207,6.
[2]劉江,芻鳥.層析技術在天然產物高純度精制中的應用和相關理論研究[D]清華大學博士論文,2006.4:28-48.
[3]Yuan.Jiang-Lan,Lv.Zhi-Gang,Hu.Zheng,Zou.Guo-Lin.Study on interaction between apigenin and human serum albumin by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J].Journal of & A: Photobiology Chemistry; Sep2007,Vol191 Issue 2/3,104-113,10.
[4]劉澤敏,黃玉明.流動注射化學發光法測定芹菜素[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1):9-92.
[5]蔡健,王薇.黃瓜葉中總黃酮含量的研究[J].食品科學(工藝技術),2005(8):94-197.
[6]李方.黃酮類有機金屬配合物及其生物構效和協同作用的研究[D].四川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10:1-10.
[7]孫長花,張素華,張凌云.竹葉黃酮的生理活性與應用研究[J].四川食品與發酵,2006,1:13-16.
[8]張怡紅,張征林,宋葦,等.改性聚酰胺層析柱的性能及其在銀杏黃酮類化合物提取中的應用[J].植物資源與環境,1999,8(1):10-14.
[9]王怡紅,宋葦,崔群,等.聚酰胺層析柱用于銀杏黃酮分離時柱壽命的研究[J].化工時刊,1998,12(10):19-21.
[10]王林,廖華蓉.聚酰胺柱層析法測定銀杏葉保健制品總黃酮研究[J].職業衛生與病傷,1994,9(3):168-169.
[11]張志國,陳錦屏,邵秀芝等.紅棗核類黃酮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7,28(2):67-70.
[12]陳旭丹,于曉瑩,等.三種黃酮類化合物抗自由基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28(6):20-22.
[13]李忠光,龔明.植物中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測定方法的改進[J].云南植物研究,2005,27(2):211-216.
[14]李丹,肖剛,等.苦蕎黃酮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0(6):62-64
[15]陳小萍,張衛明等.茶樹花黃酮的提取及對羥自由基的清除效果[J].南京師大學報,2007,6(30):93-97.
[16]劉世民.洋蔥對亞硝酸鹽清除作用的研究[J].食品工業科技,2004,25(2):81-82.
[17]余華,曹麗容,湯修琴.核桃體外清除亞硝酸鹽及阻斷亞硝胺合成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5,5(6):17-19.
二年以上工作經驗|男|23歲(1992年8月15日)
居住地:廣州
電 話:138********(手機)
E-mail:
最近工作 [ 1年8個月]
公 司:XXX化學試劑廠
行 業:醫院/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類
職 位:化學工藝技術人員
最高學歷
學 歷:本科
專 業:制藥工程
學 校:廣東海洋大學
自我評價
本人吃苦耐勞,自學能力和適應能力強,做事態度嚴謹、認真、負責。結合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目標,我愿意做些具體的工作。通過國家計算機二級(C語言),具有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熟悉Office、PowerPoint和 Word等的操作。行本專業中、外文文獻檢索,了解制藥各種生產工藝和藥事法規以及GMP要求,熟練應用實驗器材,曾跟學院教授做課題。在Volume 4,Number2,April 2006,題目.畢業論文獲得優秀。
求職意向
到崗時間:一個月之內
工作性質:全職
希望行業:醫院/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類
目標地點:廣州
期望月薪:面議/月
目標職能:化學工藝技術人員
工作經驗
2013 /7—至今:XXX化學試劑廠[1年8個月]
所屬行業: 醫院/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類
質檢部 化學工藝技術人員
1.了解有機溶劑和無機結晶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
2.參加過ACS產品工藝的改造,并獲得廣東省人事廳 認可的“化學工藝工程師助理”的職稱。
3.同時熟悉化學產品整個檢驗操作,對化驗工作積累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化分、產品前處理。
4.在此期間還參加過ACS產品英 文版的 翻譯 ,檢驗方法的修改,檢驗標準的制定。
2012 /7—2013 /7:XXX天然有限公司[1年]
所屬行業: 醫院/醫療/護理/美容保健類
1. 技術部實習
2.了解中藥提取整個生產過程,并參與中藥前處理、提取、濃縮、干燥等操作中。
3. 了解片劑、酊劑、大輸液、針劑等生產工藝及GMP要求,注射用水的生產工藝。
教育經歷
2008/9—2012/6廣東海洋大學 制藥工程 本科
證 書
2010/6 大學英語六級
2009/6 大學英語四級
關鍵詞:金針菇;多糖;微波輔助提取法;工藝
中圖分類號: S646.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2-0075-2
0 引言
近年來,天然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是目前科學研究的熱點。天然植物多糖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多種生物功能[1]。多糖是金針菇中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質,相關研究表明,金針菇多糖是一類主要以β-(1,3)糖苷鍵連接的葡聚糖,具有抑制腫瘤、抗癌、降血糖、降血脂和增強機體免疫力等作用[2]。但目前金針菇多糖其提取率低及價格較高而限制了應用,因此如何提高金針菇多糖的提取率,減低成本是其大規模應用的前提。
微波輔助提取技術(MAE)是近年來興起的生物活性物質提取技術。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組分吸收微波能力的差異,使萃取體系中的某些組分被選擇性加熱,從而使得被萃取物質從體系中分離,進入到介電常數較小、吸收能力相對較差的萃取劑中,達到較高的提取率。微波輔助提取法與傳統的回流提取法相比具有高效、清潔等特點,目前已廣泛應用于天然藥物的分離提?。?]。本研究將微波輔助提取技術引入金針菇多糖的提取與分離中,以期探索出一條高效的、適應工業化生產的金針菇多糖提取工藝路線,為其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技術保證。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金針菇子實體(市售,干燥至恒重,粉碎過40目篩);95%乙醇(AR);濃硫酸(AR);苯酚(AR);三氯甲烷(AR);正丁醇(AR);葡萄糖(AR)。
1.2 儀器
HH-S恒溫水浴鍋(江蘇金壇市正基儀器有限公司);722分光光度計(上海光譜器有限公司);WD800型Galanz微波爐(格蘭仕微波爐電器有限公司);RE-52AA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KDC-1044低速離心機(科大創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1.3 試驗方法
1.3.1 多糖含量測定 采用苯酚-硫酸法[4],以葡萄糖為標準樣品。精確稱取0.1g葡萄糖,用蒸餾水定容至100ml容量瓶中,搖勻備用。吸取上述1mg/ml的葡萄糖溶液0.00、1.00、2.00、3.00、4.00、5.00、6.00分別用蒸餾水稀釋至50ml容量瓶中,得到不同濃度的葡萄糖標準溶液。從各個瓶中準確移取2.00ml,置于25ml具塞比色管中,加入5%苯酚溶液1.00ml,搖勻,迅速加入濃硫酸5.00ml,靜置10min后,置于35℃水浴加熱40min,冷卻至室溫,用分光光度計在490nm處測定吸光度,制作標準曲線(圖1),得回歸方程為y=0.0415x+0.0405,R2=0.9979。
圖1 葡萄糖標準曲線
1.3.2 微波輔助提取法提取金針菇多糖 精密稱取金針菇粉末5g,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放于150ml三角瓶中,置于微波爐中調整微波功率、微波處理時間、水料比進行提取。過濾,取濾液,提取數次,合并濾液減壓濃縮至1/10體積,95%乙醇(1:2)沉淀多糖,過夜,離心去上清,流沉淀,用蒸餾水定容到50ml容量瓶中,去蛋白,收集上清液,測吸光度值,計算多糖得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微波功率對金針菇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微波功率分別為150W、250W、350W、450W、550W,在水料比40:1、處理時間8min、提取3次的條件下提取,金針菇多糖提取率分別為0.24%、0.87%、1.18%、0.96%、0.67%。多糖提取率隨微波功率增大而逐漸上升,但到達350W開始下降,可能是由于多糖水解程度加大而造成的。同時功率大時,提取時提取液粘稠度增加,使過濾困難,故功率為350W是比較適合的。
2.2 水料比對金針菇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水料比分別為10:1、20:1、30:1、40:1,在微波功率350 W、處理時間8min、提取3次的條件下提取,金針菇多糖提取率分別為0.87%、1.02%、1.16%、1.18%。多糖提取率隨著加水量的上升而逐漸上升,但當加水量超過30:1后,提取率沒有明顯上升,考慮材料和能耗,因此確定水料比30:1是比較適合的。
2.3 微波處理時間對金針菇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微波處理時間分別為6、8、10、12、14min,在微波功率350W、水料比30:1、提取3次的條件下提取,金針菇多糖提取率分別為0.69%、1.16%、1.23%、1.14%、1.07%。隨著微波處理時間的延長,多糖提取率先上升,達到一定值后,出現了下降,可能是由于處理過長時間導致了多糖的水解程度加大。故在時間選定上不適宜太長,10min是比較適合的。
2.4 提取次數對金針菇多糖提取率的影響
提取次數分別為1、2、3、4次,在微波功率350W、水料比30:1、處理時間10min的條件下提取,金針菇多糖提取率分別為0.73%、1.21%、1.23%、1.24%。多糖提取率隨著提取次數的上升而逐漸上升,但提取2次、3次和4次,提取率相差不大,所以考慮到時間與能耗,故確定提取次數為2次較為合適。
2.5 正交試驗優化金針菇多糖提取工藝
在提取次數為2次的情況下,通過單因素實驗確定以A微波功率,B水料比,C微波處理時間作為影響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設計L9(33)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見表1,結果見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微波提取金針菇多糖最佳工藝條件為A2B3C1/A2B3C3, 故采用這2種組合重新試驗,確定出A2B3C1組合多糖提取率最高,為1.26%。即微波功率350W,水料比35:1,微波處理時間9min,所以此組合為金針菇多糖超聲波提取最佳工藝條件。
2.6 微波輔助提取法提取金針菇多糖與水提法比較
為考察微波輔助提取法提取金針菇多糖的優越性,我們在進行研究的同時,采用水提法提取金針菇多糖,以多糖的提取率為衡量指標,經單因素實驗及正交試驗確定出金針菇多糖水提法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水料比30:1、浸提溫度90℃、浸提時間4h、提取次數2次,提取率0.99%。微波輔助提取法金針菇多糖提取率遠遠高于水提法。
3 結論
微波提取是一種現代提取技術,提取效率高,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實驗結果表明,微波法提取金針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藝為:微波功率350W,水料比35:1,微波處理時間9min,提取次數為2次,在此條件下,多糖提取率為1.26%,遠遠高于水提法。本研究對金針菇多糖的工業化生產及功能性保健品的開發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祥貴,王志民,鄭煒,等.金針菇多糖的酶法提取及利用[J].四川工業學院學報,1999,18(4):38-40.
[2] 宋燁,吳茂玉,和法濤,等.微波法提取蘋果渣中多酚的工藝研究[J].食品科技,2007,(10):227-229.
[3] 張惟杰.復合多糖的生化研究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基金項目: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天然植物多糖提取工藝及產品開發的研究》(編號20090905);②吉林農業科技學院2010-2011年本科畢業論文。
【關鍵詞】粗苯生產 生產工藝 存在問題 富油 貧油 粗苯
一、引言
粗苯是在煤熱解過程中的粗煤氣中的產物,是在脫氨之后的焦爐煤氣中所回收的笨系化合物。粗苯輕于水,但不溶于水,是淡黃色透明的液體。加工粗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洗油吸收法,生產工藝較為復雜。粗苯主要應用于深加工制笨、二甲苯、甲苯等寶貴的有機化工原料。在粗苯的生產工藝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回收效率。
二、粗苯生產流程
焦爐煤氣經過硫胺工段后,進入冷卻塔,經過直接水冷作用,將煤氣溫度降低到27攝氏度左右,并依次進入到三個保持串聯的鋼板網洗笨塔,洗笨貧油經由洗笨塔頂部噴入,按照洗笨塔的前后順序同煤氣逆流接觸,經過第一個洗笨塔底部的富油,一部分富油送入洗萘塔內,另一部分和洗萘塔中返回的含有萘的富油進行混合,之后進入到蒸餾工序。
富油首先進入到油氣換熱器內,同脫笨塔頂的粗苯蒸汽間接換熱到70℃-80℃,然后進入到油油換熱器,和脫笨塔底部的熱貧油換熱到120℃-130℃,換熱達到溫度要求后,進入到脫水塔內進行脫除水份的操作,用泵將脫水之后的富油送入到管式爐的輻射段和對流段,待富油加熱到180℃左右之后,1%的富油進入到再生器中,通過中壓汽間接加熱,并利用直接蒸汽來蒸吹,位于再生器的頂部的蒸出氣體進入到脫笨塔,再生器下部排出的其他殘渣流入到殘渣槽內。脫笨處理之后的熱貧油,經過油油換熱器和冷富油進行換熱后,進入到貧油冷卻器中,將其冷卻到30℃左右后送回到第三個串聯的洗笨塔中來循環使用。
粗苯的蒸汽和富油換熱完成后,經過冷凝冷卻器的全冷凝,之后進行油水分離,將粗苯流入到中間槽內,利用回流泵,抽出一部分送入到脫笨塔頂部做回流。部分打入兩笨塔來生產輕笨和重笨。從管式爐加熱之后的富油中引出約1%至2%的富油進入到再生器中。生產中的殘渣定期排放到殘渣槽內,并和溶劑油儀器輸送到焦油工段。
三、粗苯生產工藝存在的問題。
(一)貧油進入到一段冷卻器中的溫度過高,會導致一段冷卻器的結垢嚴重,降低一段冷卻器的冷卻效果。經過一段冷卻器的冷卻處理后,貧油的高溫依然高達52℃左右,同時也增加了二段冷卻器的運轉負荷。
(二)循環洗油惡化嚴重,導致洗笨塔運行阻力增大,同時也降低了洗笨的效率。在生產過程中,單純依靠增加洗油消耗,循環洗油指標好轉不大,經過化驗后,進廠洗油270℃的前餾出量約為75%至80%,能夠滿足生產的需要。可以分析為,造成洗油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洗油生產廠家在劣質的洗油中加入了某種添加劑,導致雖改善了270℃前的餾出量,但無法滿足生產工藝的需要。
(三)富洗含水量較高,水中的腐蝕介質含量較高,加劇了熱油管線和相關設備的腐蝕。導致循環油中含有水的主要原因為:
1.硫胺生產出現非正常狀況,煤氣經過飽和器之后含氨量增加,從而導致洗油含有水分的腐蝕介質升高,主要為氨升高。2.洗滌部分的油封上的水進入到地下放的空槽后,經過液下泵抽送到富油之中,導致富油含水。3.洗萘富油的溫度和煤氣溫度的波動較大,無法保證油溫能夠超過煤氣進口溫度的2至3℃,容易導致洗萘富油含水。4.各類油泵或備用泵的軸亞蓋冷卻水和填料位置的滴油混合,進入到放空槽后被打入到循環系統中,從而導致富油含水。5.生產用的煤氣或蒸汽壓力波動較大或壓力較低時,難以維持正常的生產,造成油系統空循環運轉,最終導致油含水量超高。
(四)洗油質量不穩定且消耗量過大。洗油中含有酚成分較高,導致洗油質量變差;洗油再生器設計采用連續排渣,當焦油精制停建時,洗油殘渣無法排出,因而改用間歇排干渣,顯然這樣的排渣設計有失合理,無法使洗油的高沸點成分能夠有效排出,加大分子量和粘度,減少了300℃的前餾出量。另外,生產不穩定,被煤氣帶走的洗油數量大,空循環較多,出現跑冒漏等問題,導致消耗量增加。
四、解決粗苯生產工藝的相關措施。
(一)停用或改善洗萘塔
洗萘塔影響因素較多,導致洗萘塔的操作條件惡化,從而導致富油含水量過多,加劇腐蝕和造成提取萘油較為困難。針對此種情況,要停用洗萘塔,對鼓冷工段進行改造。采用橫管冷卻器冷卻處理后的輕質焦油和氨水混合液,進入到直冷卻塔中進行冷卻洗萘的方法,將直冷卻塔的煤氣溫度控制在20℃左右。
(二)增設油水分離器
由于冷卻各類運轉的油泵軸亞蓋的壓蓋和水露出的油滴是混合后進入地下放空槽內的,之后才被打入到富油系統中。油水混合液中的水分較大,其混合液的油水比例約為1:20,為了解決洗滌部分地下放空槽中含水量過多的問題,可取消軸亞蓋的冷卻水,但同時要確保油泵運轉正常。
(三)增加萘沉淀槽
生產粗苯的生產工藝中,脫萘工藝也存在問題。為了減少萘進入粗苯回收系統的機會,要將終冷煤氣冷卻系統改變成為終冷洗萘工藝,通過工藝改善,將萘在進入粗苯前洗滌下來,減少煤氣系統中的萘堵塞問題,來保證煤氣終冷卻塔的正常運行。
五、結束語
粗苯生產工藝中存在較多問題,針對存在的具體問題,采用相應的處理措施,優化生產工藝,改善生產技術,改進生產措施,提高粗苯質量,進而提高粗苯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陳其軍 Chen Qijun 粗苯生產工藝問題分析及解決措施探討 [期刊論文] 《天津冶金》 -2008年2期
[2]李振華 粗苯生產工藝的優化 [會議論文] 2004 - 河南省第四屆青年學術年會
[3]李勝改 尚建芳 張少華 粗苯蒸餾系統工藝改進 [期刊論文] 《河北化工》 -2008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