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put id="zdukh"></input>
  •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傳統工藝美術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傳統工藝美術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傳統工藝美術論文

        第1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社會的不斷變化,審美觀念的不斷革新,改革開放都使傳統工藝美術處在不斷變化不斷革新的漩渦中,東西方文化的碰撞,時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審美的轉變,這一切的一切都使傳統工藝美術的生產銷售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而這些變革又直接影響著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僅從傳承的角度來說,影響傳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條第一,社會變革所帶來的生產方式的變化舊有生產條件的缺失,工業發展所帶來的工藝品流水化生產,傳統手工藝失去了部分市場,傳承也失去了存在的必要。第二,工藝美術研究所怎樣迎接市場進行革新。工業美術研究所原來是進行工藝美術的藝術和技術科學研究及理論研究的事業型單位,是為各地工藝美術研究所完成研究課題、推廣研究成果,挖掘和恢復傳統工藝產品,總結藝人經驗,整理有關歷史材料,創造設計高級產品的。而現階段由于社會變革,工藝美術研究所必須接受時代的變遷,給這些研究所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有的研究所幾乎沒有科研項目,有的研究所并沒有在研究方面有著大的改觀和進步,而是在向盈利的企業發展,在國家一次次整改無望后,國家屢次減少撥款有的研究所甚至面臨著自負盈虧的窘狀,因而大多數研究所開始開創新路,積極轉型,適應市場,由此導致的對手工藝傳承和研究的日漸減少,進一步加劇了手工業傳承的困境。而有的研究所,雖然在研究方面成果顯著,但是卻因為經營不善終至倒閉。傳統工藝美術研究所到底還何去何從,在實現經濟轉型后,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研究已經成為了一個函待解決的問題。第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不斷進行革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世界認識的越來越全面,導致了人們的審美方向正在形成一種新的方向,傳統工藝美術作品難以跟上這種變化,致使不少優秀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開始衰敗,間接導致了傳統工藝文化整個地位的下降,人們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大勢所趨,這對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有了致命的一擊,沒有市場就沒有生路,是傳統工藝美術傳承的最大絆腳石。第四,傳統手工藝人沒有社會地位和經濟支撐,無人愿學無人愿繼承。由于歷史偏見,很多手工匠人長期被人們所歧視,手工藝人的收入微薄,社會地位低下,導致了無人愿意傳承此類技術。青年人愿意去城里打工,都不愿意留下來好好學一學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只因為手工藝人沒有社會地位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在這一方面,國家的政策還不夠完善。

        二、大陸地區傳統工藝美術的傳承創新之路

        傳統工藝美術如果想要走下去,必須進行創新,主要有以下幾個反面需要改進:四一,獲取政府支持。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政策,使手工藝人能夠得到尊重并且過上衣食富足的好日子;對傳承實施規劃,運用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傳統工藝的發展做一個詳細的規劃。第二,建立完善的傳統工藝美術生產銷售機制,開拓傳統工藝市場,打開僵局。第三,整理資料,對傳統工藝技巧進行整理,以防止失傳。第四,闊拓國際市場,促進傳統工藝革新。

        三、結語

        第2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國傳統工藝美術 現代工業設計 融入潛力 重要組成 必要性

        正文 我們應該擔當起怎樣的責任,我們又被時代賦予了怎樣的責任,我們應該怎樣去做才能不辱使命。怎樣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產品設計中,這是所有未來工業設計師所應該思考的問題。面對我國正在蓬勃發展的設計事業,我們在學習世界設計的同時應當開辟出一片有著中國特色的工業產品設計領域,將我們中華文化融入現代工業產品的設計之中。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蘊含現代工業設計理念 lwkoo.cn 畢業論文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歷經時代的滄桑,在無數先輩努力下,經過數千年實踐的錘煉,才有了今天涉及我們生活方方面面,及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自古以來通過對自然萬物的尊重、承認和包容,通過溝通、協調而達到和諧統一的風格。直至今日,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發達,自然的平衡卻已經打破,此時人們才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提倡環保、綠色設計、人性化設計等等。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這一深厚底蘊深刻的揭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現代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向,如何將先人千年來總結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規律與成果運用到今天的現代產品設計,將是一個值得我們研究和深思的話題。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是世界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

        中國人口之眾,中國文化早已向世界各地傳播,影響深廣,其市場潛力是不可估量的。中華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之大,以及其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比重之最也就決定了將中華文化融入現代產品設計的價值前景是無限的,潛力是無窮的。

        如《眾神聚宴》,是文藝復興早期意大利威尼斯派最杰出的畫家之一的喬凡尼·貝利尼 (Giovanni Bellini,1430-1516年)所作,是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向往的理想世界的寫照。畫中值得一提的是,諸神所用的器皿均是中國宋代燒制的青花瓷,可見當時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名聲遠播以及那個時代的西方人對中華文明的崇拜和神往。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設計元素中充滿生命活力之美。紋飾里面的動物紋主要是繼承和發展了原始的圖騰。如所反映的夔龍紋、夔鳳紋等等,都是根據中華民族所崇拜的吉祥神圣之物的龍、鳳等演變而來的,風格怪異,并且具有明顯的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標記。

        龍紋是中華民族最吉祥、最神圣的紋飾,它的形象不是在青銅器上才出現的,遠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龍的萌芽。在青銅時代,龍的真正形象出現了。它是多種動物形象的綜合體,是一種經古代人民創造性想象而產生的怪異而神秘的動物形象。它最初的原形主要是以蛇為主,因為在中國古代有龍蛇互化之說:“龍或時似蛇,蛇或時似龍”等說法。而龍的形象在商周青銅器中并不少見,它把表現的每一個部分都抽象化了,并且還有選擇性的進行了強化。

        鳳最初的形象是玄鳥(玄鳥是中國上古東夷族的圖騰),和龍一樣,它也是上古人民想象出來的一種動物,也是一個綜合了多種動物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神鳥。它的羽毛是吸收了孔雀的形象特征,它尖銳的爪子是取自愈兇猛的鷹。《韓詩外傳》里就有關于鳳的描述,“夫鳳之象,鴻前而鱗后,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頷而雞啄。”它也是吸收和融合了別的氏族的文化。但是這里的鳳紋變化極多,可與夔龍紋相媲美,也給人一種神秘感。 中國五千年文明的發展,無論是宮廷美術還是民間美術,無論是文人畫還是宗教畫,經過歷代的畫家、藝人、工匠的創作實踐,積累了大量豐富多樣的藝術表現手法和表現形式。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到殷商時期的青銅,從戰國時期的器皿、帛畫到漢代的雕塑畫像石,從唐宋的繪畫到明清的瓷器 ,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剪紙、木版年畫、建筑、紋飾、戲裝、面具等等,充分體現了或恢弘靈巧,或簡約或精致,或工整或粗放或熱烈或娟秀,或質樸或奢華等多種手法。無論是逸筆草草的國畫筆墨還是板刻結圓的裝飾圖案;無論是造型夸張的民間剪紙還是色彩強烈的木版年畫,這一切無不為現在工業設計提供著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圖式裝飾語言。在我國歷史上,農業社會留下過豐富的歷史遺產,今天我們游覽和保護的許多歷史遺跡,在當年都是社會生產不可或缺的工具或建筑。要走出一條“民族個性”的道路,就必須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中,向傳統工藝美術學習,并進行具有創造性的轉化,使中華傳統設計元素用在當代工業設計中既具有“民族個性”又有“時代性”,這樣,我們工業設計才能真正走“國際化”。 lwkoo.cn 畢業論文

        中華傳統藝術在經過漫長的歷史凝煉后,逐步形成各具典型文化內涵的圖形和紋飾。他們包括人物、植物、動物、圖騰、幾何符號等形式在內的圖像,以及一些流傳廣泛的典故、成語、傳說中的人物、景物,一些約定俗成的事物及組合。這些鄉土味濃郁的圖像元素是民族工藝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將這些富有民族形式特征的元素有機的組合到現代工業設計中,無疑會給單調枯燥的現代工業設計風格帶來一股清新的空氣。

        中國傳統工藝美術融入現代工藝設計的必要性

        信仰則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對傳統工藝美術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根基信仰也將蕩然無存。現代工業設計要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的拋棄,整天跟著西方的屁股跑,也是沒有出路的。而且,隨著國外的設計興國的戰略而來的不單單是市場上出售的設計產品還有他們民族的文化內涵,這些文化正通過我們對他們產品的使用而深深的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甚至正在沖淡我們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明傳承。這難道不足以讓我們在先人的靈位前感到羞愧嗎?

        因此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文明融入現代設計,創造出我們自己的工業設計文化以推動和延續中華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否則,中華民族將失去引以為傲的五千年文化,屆時我們又將憑借什么立于世界之林?又有何面目自陳我們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因此,作為設計師必須善于抓住可以用于現代工業設計的精髓,融會貫通。而要想抓住傳統元素的精髓,則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在生活中的體會了。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國家的教育方式以及應試教育的本質對于下一代關于傳統設計元素的學習和引導很不利。

        將中華傳統設計元素融入現代產品設計并不是簡單的在產品表面繪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圖案就可以了事的,文化在產品中的融入應該是一種精神文明和文化情感的融入,并且以產品本身為載體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傳達出產品所承載的文化內涵,這也正是產品在經濟價值、審美價值之上的第三種價值——精神價值的體現。

        結論

        將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設計元素融入到現代產品的設計中不單單是提升產品價值促進中國產品走向世界的催化劑,更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必經之路。倘若,我們沒能重視起我們的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設計元素,在設計上始終處于對西方的模仿甚至照搬上,那么我們的工業設計事業將永遠落后于世界,我們的文化也很有可能在世界文化的沖擊下所消逝,到那時,我們留給后人的只能是五千年的憂傷。

        參考文獻

        1 杭間/何潔/靳埭強 主編 歲寒三友: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M] 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2 林毓生 著 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 [M] 三聯書社 1997

        第3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一)郴州民間工藝美術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郴州當地文化與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獨特產物,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藝術思維、藝術理念、藝術特征、藝術形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但是在長期的實踐中,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傳承和運用。在分析整理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基礎上,充分挖掘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積極因素,并創造性地應用于平面廣告設計和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在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進行探索,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湘南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目前,專家學者們研究以郴州市民間工藝美術為主要,然后輻射整個永州市和衡陽市,即湘南地區。其研究主要從湘南古民居、湘南民間工藝美術、湘南民間石雕、湘南民間木雕等幾個方面,對民間工藝美術進行了歸類、分析和整理。依據研究角度的不同,對有關湘南民間工藝美術研究著作的代表作進行簡要概括:

        (1)具有地方特色的湘南古民居著作,如唐鳳鳴著《湘南民居研究》、范迎春著《湘南宗祠——建筑及裝飾藝術研究》、王鐵著《2012中國高等教育設計專業名校實驗教學課題:湘南民居印象》等。

        (2)有關湘南民間工藝美術的課題與論文,如陸嵐的湖南省社科基金課題《湘南民間工藝美術資源的挖掘利用與理論研究》、論文《淺析藍印花布的色彩觀》等。

        (3)湘南民間石雕的研究課題和論文,如何次賢的課題《湘南民間石雕的人文內涵、藝術價值及其保護與利用研究》、論文《湘南民間石雕藝術的文化尋繹》《從湘南民間石雕藝術看中國民間文化的崇德立德意蘊》等。

        (4)湘南民間木雕的研究論文,李曦《湘南民間家具的裝飾特征研究》《湘南古民居的木材選用與木雕裝飾》《湘南古民居木雕藝術》等。以上這些課題、論文、著作主要從研究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自身的特征入手,廣泛收集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作品,闡述民間工藝美術的概念并將其分類,系統的分析其造型、色彩及美學特征,部分著作還進一步研究了民間工藝美術產生與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

        (二)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對平面廣告設計啟示(藝術造型的直接借鑒)

        1.為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的設計靈感。傳統民間工藝美術是現代設計的土壤并影響其的發展,傳統民間工藝美術來源于群眾,并為群眾所熟知,平面廣告首先得被廣大群眾認識、認同并接受,因此將民間工藝美術引入平面廣告設計,既對民間工藝美術加以提煉與創新,又能讓平面廣告為人民群眾所理解,從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鳴,以達到廣告宣傳的目的。改革開放以來,國際先進的平面廣告是國內學習和引進的主體,西方文化也在其中自然而然的傳入,從而使中國傳統文化面臨嚴峻挑戰,特別是民間工藝美術正面臨消亡的邊際,將其引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既為中國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的設計靈感,又為民間工藝美術的繼承和延續尋找到新途徑。

        2.為郴州地區的民間工藝美術傳承尋找到新的載體。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具有獨特的審美情趣、藝術形式和表現方法,它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是中國人民群眾辛勤勞動的結晶。由于受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影響,民間工藝美術的創作者和消費群體大量進入城市務工,使得郴州地區民間工藝美術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化,許多民間工藝美術正在加速消亡。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引入平面廣告設計中,將為其生存找到新的傳播載體,在傳達給廣告受眾的同時,促進其轉型與可持續發展,也將為現代民間工藝美術再設計與開發應用提供參考依據。

        3.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研究的一種有益補充。從文化傳承角度的考慮,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中的一部分,具有濃郁的地域特色和獨特文化的不可替代性,對其文化藝術特點進行深入分析研究,是對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美術研究的一種有利的補充與完善。雖然郴州是中國的一個市,但其工藝美術是人民群眾對大自然最純樸、最直觀的審美感受和情感體驗,這種自然與純真也是現代平面廣告設計所追尋的。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探究,既是對中國工藝美術的一種補充,又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精神魅力的進一步挖掘,也將影響著現代平面廣告設計作品的創作。

        二、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從源頭上分析,是郴州當地文化與中原文化、客家文化與嶺南文化的相互融合的獨特產物,在藝術思維、藝術理念、藝術特征、藝術形式等方面具有鮮明的個性,是中國民間工藝美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對包括平面廣告設計在內的現代藝術的啟發和借鑒意義是可以預期的。但在可見文獻中,還沒有發現把郴州民間工藝美術應用到平面廣告設計教學的研究,因此,這屬于尚未涉足的領域,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突破意義。

        (一)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如何應用郴州民間工藝美術

        1.情感的繼承。平面廣告設計者只有在真誠理解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創作者情感的基礎上,才能深刻的挖掘勞動人民的藝術成果,并把他們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作品中。例如,在平面廣告設計實踐教學中,研究郴州大布江拼布藝術的一組同學,一開始只是在網絡上搜尋整理資料,缺乏對拼布藝術實物的真實美感的體驗,在老師的建議下,聯系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布江拼布繡傳承人何娟,走進了她的公司,了解她的創作歷程與民間工藝美術創作的情感體驗,接觸與了解到真實大布江拼布作品的魅力,他們滿懷激情的研究進程PPT匯報,感染了每一位同學,也讓班上所有同學了解了大布江拼布藝術繡,為后期拼布藝術在平面廣告設計中的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平面廣告設計與民間工藝美術雖然在思維方式、表現手段、傳達載體上有很大區別,但是對生活的熱情、對勞動的贊美、對祖國的熱愛是相同的,廣告設計者在情感上的繼承,也將為平面廣告設計作品融入生命力,恰如其分的情感融入,不僅可以為平面廣告設計作品增資天色,又可以使其具有親和力,拉近廣告受眾的距離,讓他們自然而然接受,做到潤物細無聲。

        2.造型的借用與發展。郴州傳統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豐富多彩,既有表達吉祥幸福的人物、動物花卉、文字、云紋、回紋、幾何抽象形態等,又有廣為流傳的典故和成語,還有一些約定成俗的造型寓意組合。如果將這些豐富多彩的造型借用于平面廣告設計中,將為平面廣告設計開拓新的創作空間。如:陳秀同學利用郴州民間剪紙的造型形式制作了“南京青奧會歡迎您”平面廣告作品,在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南京青奧會”專題設計大賽中榮獲三等獎。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的借用與發展,既豐富了平面廣告造型語言,又為廣告主融入消費群體奠定基礎。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平面廣告設計課堂教學中,既是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藝術的傳承,也是對郴州民間工藝美術造型藝術的發展。民間工藝美術造型經過提煉再設計,既吸收其造型的精髓,又承載著廣告主賦予的消費理念、價值引導、審美情趣等,是將造型特點、形式美感、大眾識別性等融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為平面廣告設計注入新鮮血液,促進平面廣告設計的發展。

        (二)理念的創新

        郴州民間工藝美術融入平面廣告設計教學中,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創新: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創新、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課堂教學的改革創新。

        1.郴州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的創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現代化工業文明的迅速擴展,物質消費方式和生存觀念的急劇改變,導致許多民族的民間工藝美術在不斷消亡和流變,郴州民間工藝美術也正在消逝。2014年全國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潘魯生就工藝美術的傳承和延續指出,設計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精彩的創意設計可以使傳統工藝美術煥發新的生機,既可以成為時尚產業的一部分、成為制造業人文工藝的增值部分,也可以以當代藝術的形態出現,重新建構審美、文化、生活之間的聯系。高校具有文化資源優勢,地方高校通過其教育幅射功能,可以對地方傳統民間工藝美術傳承發揮直接的、有針對性的作用和影響,地方高校平面廣告設計與地方民間工藝美術只有合作互補、相得益彰,才能促進彼此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

        2.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在“地方高校應用轉型”的形勢下,我院將藝術設計專業定位為“服務地方經濟”,作為其主干課程之一的平面廣告設計,將本地的工藝美術資源請進課堂,通過教學手段進行繼承和延續,對平面廣告設計表現形式進行創新的探索,對平面廣告設計內容進一步豐富,將郴州民間工藝美術的吉祥寓意、造型特點、審美情趣引入到平面廣告設計中,是對平面廣告設計形式與內容的創新。

        第4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一)高校民間美術課程開發是多元文化下對本土性和民族性的強化

        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革命為中心的高新技術迅猛發展并沖破了國界,使世界經濟越來越融為一個整體。經濟全球化對世界各國的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等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以中國繪畫藝術為例。在20世紀初,中國畫在西方繪畫思潮的沖擊下,努力探索,積極革新,涌現了林風眠、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家。但近年來,中國畫在眾多西方流派、紛繁的當代美術資料和美術商品化的市場主義追逐中,不斷失去自己的文化審視。這迫切要求我們放棄了對一元化的追求,強調對藝術多元化的理解和尊重,加強青少年對本民族美術的認知。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聯合國科文組織召開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上指出,“注重發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大趨勢”。強調通過學生基于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認知取向,建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高校民間美術課程開發是民間美術現狀的迫切需要

        在外部環境渴求我們重視中國傳統民間美術、尊重藝術多元化的同時,我們曾經值得驕傲的民間美術由于其所依托的生活背景審美趣味、所依賴的手工藝人和傳統審美趣味的喪失,而逐漸地退出人們的生活。民間美術作品的傳統原材料受到當代諸多材料的沖擊。民間美術包括民間繪畫、民間雕塑、民間陶瓷、民間印染、民間刺繡等,多以泥、布、紙、面、木等作為傳統的材料。同現代科技新材料工藝品相比,這些傳統的材料大多材質低劣,不太便于長期收藏或長途攜帶。而現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種新材料(如玻璃鋼、塑料紙、人工化學纖維)物美價廉,有著很強的競爭力。人們對民間美術的審美趣味在世界~體化的狂風驟雨中分崩離析。中國藝術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在西北農村考察后總結到:“在陜西洛川縣棲風鎮谷咀村里窯洞里不再有人貼剪紙,為了潔凈和便于打掃,人們在炕圍上鋪滿了瓷磚,因此,傳統的由剪紙圖案組成的炕圍花已被瓷磚上的繪畫所代替。在窯洞以前貼剪紙畫的墻壁上,已被城市流行的一些印刷品、照片所替代摹本就是來自電視,電視媒體的傳播加速了世界一體化的進程,而且是一種全方位的、從生活方式到觀念上的滲透。”不僅民間美術逐漸遠離我們,就連民間美術的創作隊伍主體在農村也正處于瓦解。作坊是民間美術存在的主要形式,“父子相傳”或“師徒相傳”是民間美術遞承發展的主要途徑。在當今社會下,作為民間藝人(多為農民)的生存壓力大,常年作為學徒學習民間手藝不能給他帶來直接的經濟收益,盡管各地對民間藝人收授學徒有著各種獎勵措施,但力度不大,收效甚微,依然不能改變民間藝人改行或者手工藝人被邊緣化的狀況,某些民間美術的傳承主體逐漸消亡。倘若我們還不能在青年人中廣泛撒播民間美術傳承的種子,不能讓青年人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種類、產生、流變、地域特色、造型、色彩、制作方法,那么當我們在將來某天想要重新拾起時,就會空留遺憾。

        (三)高校民間美術教育課程開發是高校美術教育現狀的期待

        在辦學模式上,我國高校美術教育長期以來沿襲傳統學院式培養“美術家”,但實際上,社會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美術家,現在高校美術教育重在培養美術從業人員。因此,不管是教學方法,還是課程設置上,都片面強調學生的技能訓練,忽視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藝術的審美意識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從專業設置來看,三十多年前只有傳統意義的純美術教育,諸如國畫、油畫、版畫、雕塑、工藝美術等。但是,近年來,社會分工細化,高校美術教育的學科結構和專業結構都進行了大幅調整和改革。與純美術相關的各個專業如同雨后春筍般出現,如多媒體藝術、動畫藝術、環境藝術、藝術教育、藝術管理、文化遺產保護以及藝術策展人等。時至今日,美術教育的內涵和外延都發生了深刻和廣闊的變化。《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規劃(2001-2010年)》中指出:“藝術教師應充分利用和開發本地區、本民族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重視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的學習和應用,逐步實現教學形式的現代化、多樣化,拓展藝術教育的空間,提高藝術教學的質量。”重視民間美術教育是針對經濟一體化可能帶來文化一體化格局而提出的對多元文化的保護,也是對中華民族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四)高校民間美術課程開發是增強高校生民族自豪感的精神需要

        盡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猛,但是相當部分的年輕人崇洋、民族自卑感強烈。高校生是祖國文化的傳承者,但是在“全球化”的巨浪下,新生代越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藝術,就越認同中國優秀文化,民族自豪感就越強。相反,對自己民族、自己地域文化的懵懂會加快民間美術的消失。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主席、教育家托斯頓•胡森認為:“第三世界國家大學的課程通常都是依照歐洲人的模式依樣畫葫蘆。這種‘歐洲中心式’的體制一直阻礙了上述國家的大學發揮自身的創造性,阻礙了他們尋求自己的文化根源。”

        二、高校民間美術課程開發的條件日趨成熟

        (一)民間美術資源為高校民間美術教育課程開發提供保障

        民間美術課程資源包括校本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信息化資源和教師資源四大類。

        1.校本課程資源。民間美術的校內課程資源包括圖書館中的民間美術資料和民間美術作品的陳列館。前者資源容易形成,而后者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還有待開發。雖然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東南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都已經建成民間美術陳列館,按照地域、年代或材料分類陳列,但還是缺乏全面和系統收藏古今民間藝術精品的國家級的民間美術博物館。

        2.校外課程資源。民間美術的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公共民間文化設施、當地民間美術資源及自然環境資源、民間美術創作者的工作室和美術作坊。以重慶為例,重慶民間美術資源分布較為廣泛,涉及多個區縣,如梁平、綦江、渝中、銅梁、秀山等。重慶民問美術較為豐富,包括銅梁龍燈,梁平竹簾、剪紙、漆藝、蜀繡、雕刻,秀山花燈,綦江農民版畫,梁平傳統木版年畫,榮昌折扇畫,九龍楹聯等。重慶市內建有東水驛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基地,梁平建有梁平縣民間美術博物館,榮昌縣設立有榮昌非物質文化遺產陳列館,陳列有榮昌的傳統工藝美術作品榮昌折扇、榮昌夏布工藝品、何氏三圓琴。綦江連續多年舉辦農民版畫藝術節畫展。此外還有民間展區擁有民間傳統工藝美術工作室和大師授藝館所,如“璧山縣啟慧精微藝術工作室”“胡大媽蜀秀紡”“朱渝生藝林天地”等。

        3.信息化資源。東南大學藝術學系和東南大學信息中心聯合制作中國民間美術信息服務系統。系統主要包括中國各地民間美術分類介紹、中國民間美術作者研究者介紹、中國民間美術專著與論文索引、中國民間工藝雜志索引等。

        4.教師資源。我國政府共組織評授了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最近一次的普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有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365人,省級工藝美術大師1422人。在365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中,仍在從事創作的有267人,還在授徒的219人,享受政府津貼的95人。大師的專業分布前三位是雕塑工藝品,122位;美術陶瓷,73位;抽紗刺繡專業,46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數量居前五名的省市是江蘇、北京、浙江、廣東和福建。

        (二)校本課程開發的現行研究為高校民間美術教育課程開發提供支持

        “校本課程開發”即“site—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1973年,在愛爾蘭阿爾斯特大學召開的“校本課程開發”國際研討會上,菲呂馬克和麥克米倫兩位學者首次提出了“校本課程開發”的概念。1985年,在以色列召開的校本課程開發國際研討會上,學者們對“校本課程開發”這一概念還有著不同的界定。

        1.校本課程開發是教育制度內權力與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1979年,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在一份有關校本課程開發的專題報告中指出:學校是多種互相依存的社會制度的一部分,校本課程開發同樣要求教育制度內權力和資源的重新分配,強調的是學校和教師在課程開發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他們把“校本課程開發”界定為:“基于學校課程需要的自發的行動,促使地方和中央教育當局之間的權利和責任重新分配;使得學校獲得法律、行政和專業的自,進而得以從事自身的課程開發過程。”

        第5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作品被廣泛收藏 榮譽紛至沓來

        從1994年開始,李曉涓在原來的汝州市工藝美術汝瓷廠學習汝瓷燒制技藝,并向國內外著名汝瓷鑒賞家袁海清學習古陶瓷鑒定。

        2006年3月,李曉涓出任玉松汝瓷有限公司總經理后,便開始了她對汝瓷行業新篇章譜寫。她帶領公司創造和申領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100余種,“玉松汝瓷”被評為河南省著名商標,作品除了多次榮獲國際大獎、全國金獎、一等獎等多項榮譽外,還被中華民族藝術珍品博物館、臺北市國立鶯歌博物館、英國珍寶博物館 、澳華博物館、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韓國金海市政府、俄羅斯駐華大使館等收藏。

        2006年至今,李曉涓及其所帶領的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創作的作品,每年都會收獲多項殊榮,時至今日,李曉涓和她所領導額玉松汝瓷有限公司作品,獲得榮譽達66項之多。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1月20日,一封來自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寄給河南汝州市玉涓(2011年7月,李曉涓創立的玉涓汝窯有限公司)汝窯的一封感謝信,信件的內容如下:

        河南省汝州市玉涓汝窯:

        值此新春佳節來臨之際,謹向貴單位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良好的祝愿。

        今年是40周年,雙方將共同舉辦“中日國民交流友好年”活動”。承蒙貴單位向我司提供的多件高水平的“疏影缽”汝瓷藝術品。該作品造型典雅,工藝精湛,廣受各界人士好評,已被我司選為40周年外交活動國禮。謹向貴單位對外交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謝,希望今后繼續關心外交事業,支持我司的工作。

        祝貴單位事業蒸蒸日上,取得更大的發展。 外交部亞洲司

        出生汝瓷世家 師從汝瓷“泰斗”

        李曉涓今天的成就,是與她最初的工作經歷分不開的。

        1989年,李曉涓畢業后被分配到汝州市工藝美術汝瓷二廠工作,第一次接觸到汝瓷。1994年,李曉涓成為了汝瓷專家孟玉松的兒媳。

        隨后,李曉涓在婆婆創建的汝州市玉松古瓷廠系統地學習了汝瓷的傳統工藝流程,并掌握了泥料加工、釉料配制、模具制作等基礎知識。

        李曉涓的婆婆孟玉松,是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汝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終生享受者。孟玉松從藝40多年,培養出多名杰出的汝瓷藝術人才,她把精力都奉獻在汝瓷研究之上,是社會公認的汝瓷泰斗。

        經過多年潛心地學習與磨練,李曉涓逐步熟悉了汝瓷釉用原料、坯用原料、模具制作、燒制等整個汝瓷的現代原料加工工藝流程。2006年,她將玉松古瓷廠改擴建為汝州市玉松汝瓷有限公司并擔任總經理,公司被評為行業領軍企業,并榮獲了河南省著名商標及名優產品稱號。

        工作嚴謹認真 有不服輸精神

        環境是改變人的外因,一個人的成功,最終還是由內因決定的。如果僅僅有汝瓷世家的生活環境,沒有李曉涓本人的努力和學習,她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2006年,是拼命的一年,為了證明自己,同時也為了我愛的汝瓷,經常是我一個人干好幾個人的活,從產品的研發、包裝、銷售等等,事事參與,半夜回家是常事,短短一年時間,頭發白了一大片……”

        李曉涓的壓力不僅有來自家庭的,還有來自工作上的壓力。接受家族企業之后,是她最難熬的一段日子。一方面是婆婆因病在鄭州住院,另一方面是新老公司交接,百廢待興,資金短缺。無奈之中,李曉涓和丈夫商議,決定貸款40萬元作為周轉資金。

        在丈夫的鼎力支持下,李曉涓在工作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在接受家族產業的當年,李曉涓的汝瓷事業就呈現出空前的繁榮――2006年1月份,玉松瓷業就獲得了行業領軍企業稱號。

        面對,榮譽,李曉涓沒有太多的意外和驚喜,她告訴記者:“只要你努力了,會有人看到的。”而她成功背后的汗水和艱辛,只被她輕輕一語帶過。

        有汗水,有收獲,自然也有笑容,只要談起汝瓷,李曉涓總是面帶微笑……

        “這個汝瓷女人,用自己溫柔的雙手創造性地生產著一個個具有無限藝術生命的產品,這些特殊的生命,更承載著這個汝瓷女人的生命之重……”有媒體如是評價李曉涓。

        追求唯美精神 獨創汝瓷新品

        一次偶然的機會,一位老師對李曉涓說:“你婆婆把汝瓷制作工藝恢復成功了,你作為她的傳承人,應該好好考慮如何來發展和創新!”師傅的點撥讓她茅塞頓開。于是,賦予汝瓷更具時代氣息和張揚個性的想法,在李曉涓的腦海中悄然萌發了。

        “汝瓷發色自然而水潤如玉,造型簡潔而不多紋飾,深合儒家審美之道。汝瓷事業要有發展,就必須在繼承傳統陳列瓷的同時,創作出有自己代表性的、有個性的作品才行。”

        為了實現自己的創新想法,2011年7月,李曉涓以婆婆名字里的“玉”字與自己名字里的“涓”字組合(取意“璞玉自然出,萬涓寶地涌”),創建了汝州市玉涓汝窯有限公司。“李曉涓在傳承古代釉色、吸取清涼寺粉青釉、汝州張公巷翠綠釉釉色的同時,在汝瓷的造型和工藝上進行了大膽創新”。

        付出總有回報。2011年11月,李曉涓創作的《捧盒》榮獲了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百花杯銀獎;2012年1月,她的作品《疏影缽》,被中國外交部定為外交活動國禮。李曉涓巧具匠心創作的汝瓷新品《福壽吉祥》,將“大象”與“蟠桃”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作品以小寓大,使天、地、人渾然一體,道法自然,賦予汝瓷以生命、以文化、以靈魂。2012年4月,該作品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遴選為外事高端禮品,贈送給泰國總理英拉,并被泰王國總理府永久收藏。

        在藝術前行道路上永遠是沒有止境的。剛開始,李曉涓一直在研制汝瓷茶具,但一直沒有解決茶壺蓋密封不嚴與壺口出現勾水的問題。2011年10月,李曉涓專程去有瓷都之稱的江西景德鎮求教取經。當她向當地店老板求教時,店老板得知她來自汝瓷故鄉,不屑地說:“汝瓷作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連細節部分都做不好,怎么能顯示出汝瓷的尊貴呢?”這句話深深的刺激了好強的李曉涓。她花3000元買了一把茶壺帶回了家。

        回來后,李曉涓天天都在琢磨壺。一周之后,她親手將這件購買的景德鎮茶壺敲碎,要親眼看看壺的工藝。于是,李曉涓開始了試制。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5個月的反復試驗,在做壞1000多把茶壺之后,李曉涓終于解開了茶壺制作的奧秘,疲憊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李曉涓制作的茶壺,壺蓋密封嚴密,旋轉起來聲音細膩,壺口出水通暢。

        今年4月,“中國青?玉涓”系列茶具一經面世就受到了業內人士和消費者的青睞,慕名前來收藏、購買的顧客絡繹不絕,許多客商前來商談茶具的事宜。李曉涓對記者說,她每年只生產4個品種的茶具,往后也是每年4套,套套不重樣,就是要讓她制作的茶具不僅實用,而且具有收藏價值。眼下經銷的4中茶具,制作精美,雖然價格不菲,仍然供不應求。

        功成名就的李曉涓仍不滿足。她說,明年她打算建一個“中國青―汝瓷藝術館”,在展現現代汝瓷風采的同時,把宋代的汝瓷標本與現代汝瓷藝術品展現給廣大群眾,讓更多的人了解汝瓷發展的歷史,把汝瓷藝術進一步發揚光大。

        李曉涓個人榮譽概覽

        2006年至2011年間,申領發明、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20余項。

        2007年11月,作品《汝瓷虎枕》榮獲第八屆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展“百花杯”銀獎。同年12月,被評為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

        2008年8月,在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和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會聯合舉辦的“抗震救災重建汶川名瓷名畫慈善拍賣會暨香港首屆紫荊花杯國際文化藝術博覽會”上榮獲“銀獎”并獲“重建汶川愛心大師”榮譽稱號。且作品《虎枕》被英國珍寶博物館收藏。

        2009年11月,作品《桃洗》榮獲2009“河南之星”陶瓷設計類金獎。且作品汝瓷保健枕獲實用新型專利,18種作品獲得外觀設計專利。

        2010年2月,作品《太白尊》《虎枕》獲外觀設計專利。同年11月,作品《弦紋瓶》榮獲2010“河南之星”陶瓷藝術設計類銀獎。作品 《汝窯碗、蓮花碗、三足洗》入選上海世博會――中華藝術?國家大師藝術珍品薈展。12月,作品《弦紋瓶》在第九屆全國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榮獲銅獎。

        2011年4月,被評為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同年7月,創辦汝州市玉涓汝窯有限公司;作品《吉祥尊》獲得外觀設計專利。同年9月,當選河南省科技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協會理事;10月,作品《捧盒》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展?百花杯銀獎;11月,當選汝州市工商業聯合會常務委員;12月,當選汝州市陶瓷協會副會長。

        2012年1月,作品《疏影缽》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定為40周年外交活動國禮;同年4月,作品《福壽吉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選為外事活動高端禮品贈送泰國總理英拉及泰王國總理府并被永久收藏;8月,杭州千島湖外交使團體育系列賽事組委會邀請李曉涓女士作為嘉賓為獲獎大使頒獎;作品《荷口瓶》《柳葉瓶》《淑女瓶》《海棠瓶》《東方之子》被駐華外交使團體育系列賽組委會指定為高端禮品;亞美尼亞大使阿爾緬薩爾基相(Armen sarqsyan)收藏李曉涓大師作品《海棠瓶》。9月,被評為汝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被評為汝州市優秀青年科技專家;11月,作品《龍騰盛世》榮獲2012“河南之星”設計藝術大賽陶瓷設計類銀獎。

        第6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北京玉雕;制作工藝;非遺保護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5)10-0044-02

        作為“燕京八絕”之一的北京玉雕,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工藝始于元代,之后繼承了明清的宮廷玉雕工藝及風格,并在現代社會得到了發展和創新。

        一、 北京玉雕工藝的緣起與發展

        北京的治玉史將近800年,元代是北京玉雕的發端期。元代西征的過程中擄掠了很多工匠,他們的到來初步奠定了元代北方手工業的基礎。元滅宋之后,又控制了中原與南方的手工業,無疑大大擴充了元代的手工業規模。至元世祖忽必烈建大都于燕京,元大都所在地燕京及其周邊腹地已然成為全國手工業的中心和官營手工業中心。因此,元代是中國南北方以及中國與西方文明在手工業領域的大交融、大匯集時期。從元建大都起,北京逐漸成為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為了滿足內外交往及王公貴族的需要,中國玉器之精華均集于北京,加上美玉良師、能工巧匠薈萃北京,北京治玉業進入了地利、人和的發展時期。從工藝上來講,元代北京玉作形制巨大①、豪放,如瀆山大玉海。其做工甚至有些“漸趨粗獷,不拘小節”②的發展趨勢。

        明代市鎮經濟高度繁榮,手工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治玉業作為明代手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產生了許多新變化。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將玉器工藝歸入“珠寶”類,作為手工業行當之一,詳細記載了其原料來源、開采、運輸以及琢制的方法等,表明治玉業在當時已經相當成熟。朝廷規定隨進貢之玉而來的大量額外玉石可以公開買賣,因而每年有數量驚人的玉石流通到民間市場。雖然明代對用玉禮制有嚴格的規定,規定庶人冠服不準用玉,但是當時有財力的富豪及文人都占有數目相當的玉器。

        清代的工藝美術與明代的相似之處在于其都與市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萌發于明代中后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在清代繼續緩慢發展,隨之而出現的民主進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沖擊著維護封建集權統治的程朱理學。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清代的治玉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順治到康熙為恢復和發展期;雍正到嘉慶為鼎盛期;道光到宣統,手工藝品出現外流趨勢,治玉業陷入衰敗期。③在清代,南北方的治玉技巧有了較好的融會貫通,使得清代玉雕工藝達到了歷史的最高峰。

        在中國的傳統玉作中,有約定俗成的“北玉”、“南玉”說法。南玉作以江浙一帶為中心,南宋以前就很發達,明清以后,蘇揚地區又因為“工匠云集和產品有銷路”④而形成中國三大琢玉中心之一。北玉作則以北京為中心,自金元定都于此而發展起來,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北方治玉集散地。北玉作風格雄渾大氣,強調形式、氣韻以及如何突出玉料的特色,在體量上、風格上極具皇家風范。

        除了表象上的南北差異,北玉作還隱藏著一種特殊的地域特征和文化語義。以金元起始的、被賦予帝王趣味與意志,又設制度嚴格監管之下的以“官匠”玉作為主流,民間玉作為補充,役、傭結合,東西方文化并蓄,同時兼容西域、中原、南方玉匠技藝的北方玉作,從源頭上就帶有一種統治者把征服與融合相兼,技藝與尊嚴并行的精神文化起點,因而更具至尊與高貴的隱喻,皇權主流文化的示范性和中心性也更加顯著。⑤明清時期的宮廷玉作,延續并強化了這種意志和范式。

        時期,傳統題材被禁,改為創新和現代題材。中后期恢復了傳統玉雕。1992年,北京玉器廠成為合資企業之后,高品質的原材料有了保證并且面向藝術品市場。此后,國家大力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文化產業,玉雕工藝被繼續大力傳承。

        二、北京玉雕工藝的特點及現狀

        本文寫作過程中,筆者采訪了中國玉器工藝美術大師張鐵成。他師承北京玉器廠郭石林、宋世義、王躍堂等大師,是《奧運徽寶》典藏版、《世博和璽》典藏版的設計制作者和北京奧運獎牌、殘奧獎牌的制作者。張先生認為,北京玉器講究量料取材,因材施藝,巧用俏色,素有“工精料實”的美譽,并以極具特色的“金鑲玉”技藝和薄胎“水上漂”技藝等在全國獨樹一幟。其風格形成于元代,后世受南作玉雕影響,服務于宮廷皇家。所以玉雕風格基本融合南北玉作之美,集兩家之長,以大氣磅礴、渾然天成的風格為主。種類主要有掛件、把件、擺件、器皿山子。

        北京玉雕的選料以和田玉為主,如新疆和田玉、俄羅斯和田玉和青海和田玉。這些玉石結構質密,易雕刻,可以很好地表現細節。大型器皿和小件掛件都可以很好地雕刻,還有一部分是翡翠,品相好的基本都會做成掛件一類。具體的玉石都適應于不同的題材,即因材施藝。題材方面,過去皇家用玉有很多定式,如吉祥紋樣、地位象征等。隨著時代的進步,玉雕的題材雖然仍然以祥瑞文化為主,但也發生了很多新的變化,增加了一些當代的題材和重構的吉祥主題,比如很多仿古紋的雕件,就是重構的商周或者漢代的紋飾。

        北京玉雕工具有鉆頭、牙機、機和橫機等。橫機馬力足、轉速快,用于切料、開料。機用于修改大的外形。牙機很小,是以前修牙的機器,用于雕琢細節。

        玉雕最看重的就是意境。從技術上來講,其實玉雕很難達到像木雕那樣精細的程度,更為看重玉石所傳達的文化和作品的意境。玉石需要文化傳承,它備受尊崇就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的文化性。因此,只有真正懂得玉石文化才能更好地雕刻玉石,從而讓玉雕作品完美地傳達出它被賦予的文化。玉雕的傳承方式一般是帶徒。師父把一生的經驗和技藝教給徒弟,徒弟再通過自己的理解把這項技藝發揚光大。徒弟從畫圖和學習文化開始慢慢學習。玉雕的傳承中,最看重的就是德行。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工藝美術,北京玉雕工藝需要協調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傳承需要總結前人的經驗,對玉雕藝術挖臟去綹,留下最精髓的部分。創新要緊跟時代,雕刻符合當代人審美的作品。只有更多的人認同了這門技藝,它才能傳承下去。

        三、 北京玉雕工藝面臨的問題

        北京玉雕所面臨的問題首先是所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普遍問題:工藝復雜辛苦,需要很長的時間學習基本功,傳承人少。國家工藝美術大師、玉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宋世義在接受采訪時說:“舊社會玉雕是四大苦行之一,成年和水打交道,有噪音粉塵,非常艱苦……我跟王樹森師傅學習的時間最長,剛開始學藝那幾年,我手上經常拉出血口子,王老藝人說:‘不拉掉幾兩肉能學會磨玉嗎?’王老藝人比較強調綜合能力,也讓我受益匪淺。他說,做藝術就應該像一個雜貨鋪,應該要什么就有什么,我有十樣東西,你買十一樣就不成,我有百八十樣,你就挑吧。”⑥面對玉雕行業的高要求,能堅持數十年如一日認真學習和傳承玉雕技藝的人并不多。因而愛好、耐心、悟性、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是招徒的必提條件。

        其次是玉器行業問題對玉雕傳承產生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玉器市場上出現了很多不良現象,比如原料價格飛漲,市場混亂,許多玉石被過度炒作,大大超過了本身的價值等。比起用一張紙、一團面粉就能開工的某些民間傳統技藝,“燕京八絕”為了體現皇家的尊貴氣派,用料十分考究,成本遠非一般民間技藝可比,成品的售價自然不菲。

        對于這種現象,筆者在采訪張鐵成時也曾提到。張先生表示,由于這個市場算是個新興的商業圈,很多規則和制度極不健全,另外很多商人又唯利是圖,導致出現很多不良現象。原料價格上漲是近年來的普遍情況,正常上漲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有些商人趁機炒作就會出現市場混亂的情況,現在國家也在不斷制定行業準則和市場指導方案,相信不久的將來這種不良現象會慢慢改善。

        對于北京玉雕工藝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問題,筆者認為可以通過設立專門的機構全面負責某些技藝的生產、銷售,成立大師工作室,鼓勵公開考試招徒,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粉絲”等方面著手,推動北京玉雕工藝的傳承保護和持續發展。

        [注 釋]

        ①最著名的元代玉器瀆山大玉海又稱“玉甕”,是一件巨型貯酒器。是元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1295年在位)于1265年,敕令皇家玉工雕成。它重達3500公斤,口徑135~182厘米,深55厘米,由一整塊黑質白章的橢圓形大玉石精雕而成。

        ②楊伯達評論元代玉器時曾提出:“元玉繼承了宋、遼、金玉器形神兼備的造詣而略呈小變,其做工漸趨粗獷,不拘小節繼續碾制春水玉和秋山玉以及從南宋繼承下來的漢族傳統玉器。”

        ③王君秀:《明清時期北京地區治玉技術史初步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碩士學位論文,第9頁。

        ④葉文憲:《中國玉文化的淵源與流變》,見楊伯達主編《中國玉學玉文化論叢》,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頁。

        ⑤蘇欣:《京都玉作》,中央美術學院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第6頁。

        ⑥李崢嶸:《玉雕好壞不只看材料――尋訪燕京八絕傳承人》,《北京晚報》,2011年10月7日,第21版。

        [參考文獻]

        [1]楊伯達.中國古代玉器發展歷程(下)[J].東南文化,1989,(1).

        [2]賈寒筠.琢玉漫談[J].珠寶科技,2001,(1).

        [3]周斌.鎮國之玉器 瀆山大玉海:酒甕里的改朝換代[J].國家人文歷史,2013,(1).

        [4]楊伯達.清代宮廷玉器[J].故宮博物院院刊,1982,(1).

        [5]周樹禮,曾偉來,何濤.淺述古今玉雕工藝流程與技法[J].超硬材料工程,2008,(20).

        [6]劉錫誠.傳承與傳承人論[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

        第7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設計在西方發展了百年,而在中國現代設計只有不到二十年的發展時間。因而受諸多因素影響,中國的早期平面設計教學從內容形式到制作方法都過于單調,傳統工藝美術型的設計教育已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需求,在現代設計多元化發展的大趨勢下,新理念、新思維不斷介入人們的生活,中國的平面設計應在實踐與探索中思考與尋找設計的未來之路。這為中國現代平面設計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現代平面設計教育在我國已有二三十年的歷史。面對中國偌大的設計市場,國內的美院、綜合性大學等紛紛開設設計系以應對這種局面。經過這么多年的設計教育,各高等院校也順應時代需要做出一些相應的改革。其中,就過去美術院校的“工藝系”到今天的“藝術設計系”名稱的改變可窺到設計教育中改革的印記。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想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當前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平面設計本身是種對生活方式的創造。在人類歷史上,設計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時也標志著

        人類文明進程的前進步伐。但客觀地看,目前的平面設計教學自身還不很完善。

        首先,在教學中重視造型基本功,這本無可厚非,但卻同時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我們應該知道一個淺顯的道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遠。今天的學生正是在前人成功的基礎上前進。因而,舊的平面設計教學體系顯然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勢。正如用安格爾的方法不會有凡高;用徐悲鴻的方法也不會有貝聿銘一樣,純美術(油、版、雕)的造型訓練、色彩練習,對于平面設計而言,并不是完全適用的。

        其次,在大學四年的課程安排中,過多的基礎訓練,導致了學生對理論研究的嚴重不足。平面設計是一個邊緣學科,學科間的交叉明顯。因而,在教學過程中,多安排一些理論課是有必要的。

        再次,前面提到了“包豪斯”的教學。本來,包豪斯重實踐、重技術與藝術的結合等等,都是平面教學應當學習的。但由于一開始對其理解的偏差,導致了今天各院系的平面設計專業明顯地缺乏活力、創造力,對平面設計的理解也明顯落后于時代。很多學生作品毫無新意,且忽略了自身的民族特點,放棄了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沒能很好地將平面設計教學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

        二、加強平面設計教學的幾點建議

        1.課程體系中應增設“設計管理”課程

        過去我們搞平面設計教育,以工藝美術教育為主。自八十年代初期以來,從日本和我國香港、臺灣等地區引進企業形象策劃(CI)潮以來,教學上就有了些改革。基礎教學我們沿用的依然是包豪斯傳下來的三大構成。這時候的平面設計專業(或者裝潢專業)的課程設置以企業形象策劃為主。而且在引進CI方案時,我們把它分為:MI(理念識別),BI(行為識別),VI(視覺識別)三大塊。設計專業的教學以視覺識別為主。而“設計管理”課程是在市場化的前提下、在設計專業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建立的。從我國改革開放到今天總共不過23年,各領域都在經濟大潮中摸索著前進。我們的現代設計教育時間更短,“設計管理”課程的缺失是有其原因和社會背景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內部科學的管理體系也逐漸完善。在此基礎上,設計師面臨的與創作對象(企業)之間的交流日益重要,“設計管理”課程也就提上日程。

        在過去我們的平面設計教學中,僅以設計的基本創作為主線,沒有注意到與創作對象(企業)之間的溝通,再加上技法滯后等造成:

        (1)學生只顧埋頭做手工設計的技法練習和相應的簡單膚淺的設計思想的思考,對設計的深入思考缺少認識。

        (2)理論體系不健全,對所學專業企業形象策劃(CI)缺少認識的完整性、高度性。

        (3)目前我國在法律、法規、市場運作等方面處于一種逐漸完善的階段。因此對設計管理課程的設置應有所高度的認識。

        2.平面設計教學應模糊學科間的邊緣界限

        在這樣一個知識大爆炸的時代,設計學科的邊緣性要求新的設計人才必須是綜合性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專”下去。平面設計在現代社會扮演的不僅是傳達信息的角色,同時還擔當了傳達思想的、甚至是傳承文化的重擔。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綜合素養,如文學、哲學、藝術等。要讓學生認識到平面設計專業自身就是藝術、技術、社會生產力等交叉而興盛的一種新的學科,其自身的邊緣性應在教學中得到體現。另外,還可在課程中嘗試開設市場學、消費心理學等課題。當然,在強調學科“邊緣性”時,并不是要求平面設計者個個成為多面手。模糊學科間的界限,不是模糊專業本身,只是學科間的交叉有利于平面設計自身健康、全面地發展下去。既然平面設計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那么,專業性是其立足點。

        3.平面設計教學要注重個性化設計的培養

        20世紀80年代中期,電腦的出現為我們的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速度和質量是其最突出的表現,它大大提高了平面設計者的工作效率和作品的制作工藝。在這種形勢下,平面設計教學工作應主動適應不熟悉的領域,要在這個需求逐漸提高的新環境中不斷提高平面設計教學的水平,跟上科技的進步的步伐。面對科技帶來的種種壓力和飛速發展的商業環境,設計教育的重要性不斷增強,對設計者潛在能力的要求不斷提高。

        隨著電腦的普及和軟件的應用,平面設計逐步走向程式化,這就要求設計創意必須具有個性。設計的本質是創造,設計創造源于設計的創造性思維。個性化是設計師對平面設計個性差異的獨到見解。平面設計教學應通過對設計原理、設計內容等理論知識的講授,注重培養學生設計創意個性化的表達,倡導設計風格,挖掘個人與眾不同的創造性思維,使設計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表達和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第8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中國民間剪紙藝術,是在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生活中所創造流傳之一的民間藝術,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外頻繁舉辦各種剪紙活動的開展,剪紙文化也不斷的向世人重新展示其古老的藝術魅力。

        中國傳統的民族元素的應用一直是現代設計中不可或缺的靈感和素材。此選題的目的是從分析剪紙藝術與包裝設計相融合的方式,以及包裝設計的發展作為論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提出兩者間的相互契合點,并概括總結此類似設計分析,使剪紙元素類包裝設計得以實施。中國民間傳統工藝美術與民族藝術設計有著十分密切又不可割裂的關系。現代設計中也越來越多的融入著中國民間藝術元素的風格和趨向。將這些風格元素適當性的融入設計中也是有了很大的進展和空間。

        民間工藝受到社會沿襲和傳統風俗、民居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同民族和地區的民間工藝都有著不一樣的風格特點。

        剪紙,也被叫做“剪花”,是我國傳統文化鄉土氣息最為濃重的民間藝術之一,是廣大民眾用情感孕育出的心靈之花。剪紙顧名思義包含“剪”與“紙”,紙張和剪刀的產生與應用為剪紙提供了材料和工具上的準備。剪紙的雛形最早發現于西漢,發展于隋唐代,鼎盛于明清。

        剪紙是民間生活習作中的一個剪影,處處與人們的生活文化密不可分。當一個生命的伊始降臨,就有剪紙作為新生兒的祈福辟邪之用。當人生邁入華彩,剪紙又一次應運而生。每當生辰剪紙也來沾喜壽湊熱鬧。喪俗是民間具有重大意義的風俗活動。剪紙作為最歡快的節日的必需品,在春節則懸掛門箋,形狀類似旗幡,多以幾何紋樣或人物、花卉、龍鳳呈祥等出現。關于“熬年守歲”的題材也有諸如“門神”、“灶王”等;上元節有張燈觀賞之俗,宋代就有無骨燈、珠子燈羅帛燈等種類。關于祭祀,供花剪紙的題材,以吉祥圖案居多。剪紙元素的色彩一般用吉色、素色、借用色等。吉色以紅色系為主要色彩,凡是帶有紅色、黃色或青色相間色及遞間色都屬于本色。

        剪紙元素禮品包裝設計概述

        現代的包裝設計不僅僅可以提升產品美感,既可以保護產品不受一定的損壞,又可以給產品做到一方面的宣傳的作用。禮品包裝設計在包裝設計的基礎之上更應當注重設計的美觀。現代包裝設計結合著禮品包裝設計的種種元素和運方法去設計和制作。沿襲包裝設計的設計理念又結合著產品本身要突出的特點,賦予產品新的包裝靈魂。運用剪紙各個元素運用到禮品包裝設計之中是禮品包裝的特點和亮點。比如剪紙的造型,剪紙的顏色等等,并賦予包裝新的生命。

        利用剪紙元素應用在禮品包裝設計中

        剪紙元素的運用不僅是設計師們新的靈感渠道的獲取而且也很大程度地弘揚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剪紙風格的藝術設計,是將剪紙圖案應用到設計之上,融入設計之中。使設計品有著視覺上的沖擊感和古典風韻的氣息。剪紙元素的設計風格與藝術品相結合,給設計藝術賦予的文化內涵和時代風格,這樣使得藝術設計作品得到創新。

        剪紙通過它獨有的造型特征來生動的表現,而包裝則是通過色還原的相片來表達商品。

        字體作為設計中的部分十分主要。在設計中,字體不論是在字號上還是字形上等等,都離不開構圖的巧妙。和與之出現的背景和圖案要搭配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既融入又獨立,也不失美感。

        如果說文字是傳達信息的主要形式符號,那么圖形就是設計中整體風格的代表。因為人們在視覺上,直觀給予的注意力,圖形的作用占了69%,文字占31%。所以一件優秀的設計作品中,圖形的設計首先要獲得優勝,它決定了設計品的成敗。

        色彩對設計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色彩在包裝設計中,同樣重要。色彩對于包裝有識別記憶的作用。在包裝設計中,用色要有識別性,有助于識別商品。色彩記憶度規律:1.色彩比圖形更容易記憶 2.色彩單一、圖形簡單的要比色彩多樣、圖形復雜的容易記憶 3.色彩純度越高,越容易記憶,純色比中間色、暗色、濁色容易記憶 4.單一色、明色比復雜色、暗色更受歡迎。剪紙的色彩體系主要的色彩組合就是:木為青、金為白、火為紅、水為黑、土為黃,這些色彩并與四季、空間、圖騰等相匹配,形成了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色彩樣式。我的畢業設計作品在運用色彩上主要運用這五種顏色,以紅色為主色調,其他顏色為輔。通過這些色彩在面積和位置的不同變化和對比產生不同的視覺效果。

        第9篇:傳統工藝美術論文范文

        關鍵詞:蘇州國際教育園;文化旅游;教材;園本教材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06C-0072-04

        一、問題的提出

        “十二五”初,蘇州市出臺了《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全力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實施意見》,推行“文化旅游化、旅游文化化”的發展方式,將文化元素與旅游優勢有機結合起來,融合成一種新的文化業態、旅游業態。2013年2月國務院《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了“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設想,這是我國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提出“研學旅行”的概念。隨即教育部下發了《關于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工作的函》,將安徽省、西安市和蘇州市作為推廣研學旅行工作的試點。研學旅行有利于學生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的親近感,增強對集體生活方式和社會公共道德的體驗,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蘇州國際教育園從南北兩面夾抱著石湖,石湖人文資源極為豐富,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它是繡工大師沈壽家園和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成大隱居地雙料遺址。更有南朝史學家顧野王文化遺址、吳王拜郊臺、吳王井、藏軍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等優美景觀。園內職業院校集中,蘇州科技學院的“師陶園”;蘇州市職業大學的吳文化園;蘇州大學文正學院的圖書館是“建筑界諾貝爾獎”―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的代表作,其巧妙融合“山”“水”概念并深涵造園思想,蜚聲海內外;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的“半湖觀魚”;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的“護理模擬病區”;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半湖碧玉”的漁莊;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茶藝館、“蘇扇制作和傳習中心”等均是地文景觀、水域風光、人文景觀等吳地文化的旅游資源。園內職業院校眾多,豐富的教育元素更是學生研學旅行的重要內容。

        整合蘇州國際教育園中具有人文價值的豐富的旅游資源,并對園內的旅游資源按地文景觀、水域風光、歷史名人等塹匚幕進行恰當分類,編寫出符合園內學生認知需求和學習規律的旅游文化本土化園本教材,不僅能為師生提供探尋地域文化并在探尋過程中傳承和弘揚吳地文化的載體,得到吳文化的熏陶,實施素質教育,而且也為學生的研學旅行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依托教育園南區在石湖景區內的優勢,把石湖的輝煌融入園本教材系列,形成配套的旅游讀本,可以為園內外師生乃至廣大市民提供文化旅游讀本,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的價值,打響“游學國教,筑夢石湖”的文化旅游品牌。

        二、園本文化旅游教材的定位和編寫原則

        為了編寫園本教材,首先必須對教材有清晰的認識。“教材通常被認為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一切素材、材料或手段。”[1]本文所指的教材采用此觀點,把素材的教材化作為教材研究與開發的主要內容。就旅游文化本土化的園本教材而言,對教材必須準確定位,即既是旅游專業學生的必修內容,又可作為其它專業學生的選修材料,亦可是學生社團、興趣小組的課外讀物,更是學生研學的重要資料。為保證教材的編寫質量,應遵循以下六個原則:

        (一)準確性與成熟性結合的原則。準確性是教材必須遵循的最基本的準則,不管編寫什么教材,教材一旦失去了準確性,也就沒有了正確性,內容的不正確也就失去了作為教材的資格。特別是文化旅游史料的準確性決定了尊重歷史、尊重史實的基點。在保證準確性的基礎上,選入教材的內容,原則上要求是研究相對成熟的,即人們的看法比較一致的內容才適宜編入教材,這樣的教材才能經受住歷史的檢驗。

        (二)客觀性與可讀性結合的原則。本教材的基本任務之一是客觀地向學生介紹和傳播旅游和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對客觀世界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逐步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提高他們正確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能力。教材與論文不同,不能摻雜主觀的色彩,主觀因素的支配會影響學生對客觀世界的正確認識。教材內容的選擇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入手,強化親和力,增強可讀性。特別是注重選擇學生易于理解、感悟和體驗的內容,因為“文化旅游的本質是學習和體驗的過程”。[2]

        (三)人文性與工具性結合的原則。教材既要通過教育園園內豐富的旅游資源體現吳文化的學習與傳承,又要突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使研學真正達到傳承弘揚傳統文化與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又要把教育園內的地文景觀、水域風光、人文景觀等吳地文化元素成為廣大市民旅游文化讀本的有用載體。

        (四)針對性與創新性結合的原則。教材要有很強的針對性,既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規律,在傳承和弘揚吳地文化中發揮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的創新實踐,使學生通過教材在實踐體驗活動中,創新潛能得到培養和挖掘,創新能力得到提高。

        (五)知識性、趣味性與能力培養結合的原則。教材不僅要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需求和學習規律,體現趣味性,能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力求做到圖文并茂,從感官視覺上能吸引學生,達到趣味盎然的效果。而且要將知識性在寓教于樂、寓教于游之中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愛家鄉、愛教育園的真摯情懷,并能幫助學生了解和正確認識國際教育園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凸現教育實踐和知識運用能力的培養的功能。

        (六)課內與課外結合的原則。教材應能體現課內外相結合的特點,從旅游專業學生的專業特點出發,能夠充分把握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的有機結合,互為滲透,相得益彰。

        必須指出:考慮到學生研學的需要,在教材的每個章節內容處理上,需要突出學生的“體驗”,即安排必要的互動環節,讓學生通過豐富的科教文化旅游景點觀賞活動,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更深地品味吳文化的魅力。在更好地了解園內院校的人文精神的同時,放松心情,放飛理想,并續上蘇州文化匠師的綿長文脈。

        三、園本文化旅游教材的內容設計

        蘇州國際教育園是蘇州乃至國內較有名的教育集聚區,以上方山國家森林公園為界分為南北兩區,面積達6.7平方公里。入駐院校13所,在校師生近10萬人。教育園內的質旅游資源不僅多,而且文化底蘊深厚,如新石器時代的越城遺址、北宋的楞枷寺塔、明代的申時行墓等三處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春秋及南北朝的治平寺遺址、南北朝的顧野王墓、清代重建的范成大祠、行春橋、越城橋以及民國的漁莊等六處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園內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按不同的內容分類,可以有:

        (一)傳統文化類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和而不同。根據教育園文化旅游園本教材的本真特點,又可分為以下兩類:一是自然景觀和地文景觀類,如吳王拜郊臺、吳王井、藏軍洞、楞枷塔、范家祠、潮音寺、漁莊、行春橋、越城橋等;二是歷史名人類,如顧野王、范成大、沈壽、余覺、申時行等。此外,從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及其提升文學素養、提高詩歌閱讀水平的角度,前人名家們留下的關于石湖勝景的詩歌、散文也是學生學習吳地文化的極佳素材,如“范成大的《初歸石湖》、李白的《蘇臺懷古》、白居易的《游楞枷塔》、王鰲的《越來溪懷古》”等。[3]

        (二)現代人文景觀類

        國際教育園內獨特的人文景觀比比皆是,既有延續至今的文化,也有現代文明下具有傳統文化特征的景觀,如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仿蘇州園林設計的師陶園、國家級普通高校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吳文化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扇的制作和傳習中心、獲“建筑界諾貝爾獎”的學院圖書館大樓等。

        (三)傳統與現代交融類

        為了把教育園的外部環境打造成對學生開展旅游文化教育的平臺,園內道路的命名都賦予了濃郁的吳地文化特色。“如南北方向的縱向道路以蘇州歷史名人的名、字、號命名,像雪君路、圣陶路、顧公路、致能大道、希文路、元髀貳⑽樵甭貳⒀泉路、文梁路和范蠡路等;東西向的橫向道路以蘇州歷史名人詩句命名,如一川街、雙清街、旅思街”[4]以及文耀街、年華街和叢霄街等。“延伸之,這些文化名賢都有相關的文化旅游景點作支撐。如,致能大道取自于南宋愛國詩人范成大的字‘致能’,蘊含了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及學生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又如,文梁路取自于蘇州工藝美院創始人、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顏文梁之名;再如,生于蘇州并曾任蘇州知州的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名篇《蘇幕遮?懷古》中有‘黯鄉魂,追旅思’之句,此即“旅思街”的出處,而范仲淹紀念館就位于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天平山下”[5]。當人們漫步于園內綠蔭大道,不僅能感悟跨越千年歷史、傳承千年文明的滄桑和愉悅,而且讓人深切感受到蘇州區域內的國際教育園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

        以上這些都是極具教育和旅游價值的材料,從材料化的文化旅游園本教材中可以讓學生乃至市民了解石湖的歷史、國際教育園的文化,進而感受吳地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所凝聚的生活經驗,實踐智慧,審美情趣等,無不閃爍著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光芒。

        四、園本文化旅游教材的鮮明特點

        蘇州國際教育園文化旅游園本教材的編寫必須緊緊抓住蘇州國際教育園內職業院校集中的特點,在突出旅游性的同時凸顯職業性,為職校生提供切實可行的園內讀本。

        教育園內職業院校集聚主要表現在蘇州國際教育園南北兩個區入駐了8所職業院校,包括南區的蘇州市職業大學、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蘇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和蘇州建設交通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北區的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和蘇州技師學院,另有蘇州科技大學和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兩所以應用型為主的本科高校。而職業教育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特定崗位(群),培養技術應用或管理人才的,職業院校是傳播人類文明和科學文化知識的圣地。因此,園本教材的編寫需要從職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將職業理想、職業責任、職業情感及職業習慣等有機融入到讀本中,突出職業性的鮮明特點。筆者認為,這個職業性應該集中體現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工匠精神”的傳承。

        所謂“工匠精神”是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漸臻完美的精神理念。是工匠群體所表現出來的職業價值觀,是追求極致的精神,是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是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的信仰。“工匠精神”源于職業教育,又高于職業教育,德國的職業教育世界聞名,其鑄造出的德國人的“工匠精神”同樣舉世矚目。可以這樣講,“工匠精神”是職業教育的靈魂,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標桿,是職業院校學生應該樹立的一種理想和努力向往的一種境界。據蘇州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承擔的國家級重點課題子課題《蘇州職業教育學生核心素養研究》的研究調研,其中的“職業教育學生對學習內容需求”調查子項表明,學生普遍需要“工匠精神”的指導。可見,職業院校聚集的蘇州國際教育園編寫的園本教材中需要加入“工匠精神”的元素。

        比如,位于教育園內的漁莊,為南宋詩人范成大石湖別墅農圃堂故址,后由近代書法家余覺所建,其夫人便是“從小隨父親識字讀書,十六七歲時成為蘇州有名的刺繡能手”的沈壽。1911年,沈壽繡成《意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為國禮贈送意大利,轟動該國朝野。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沈壽應聘擔任了所長兼教習。在女紅傳習所,沈壽培養了大批刺繡女工,使得蘇繡藝術得以發揚光大。與此相得益彰的是園內的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建有“蘇扇制作和傳習中心”,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有著歷史悠久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社”,這些都是“工匠精神”傳承的極好素材。

        蘇州歷來就是百工集聚的“工藝之都”,能工巧匠輩出。“從相傳春秋時期善于鑄劍的干將,到明永樂年間名聞朝野的‘香山幫’泰斗蒯祥,以及擅長石料工程筑造和石雕、‘官至工部侍郎’的陸祥。他們名中的‘將’‘祥’都與普通話或吳語中的‘匠’近音,可見其技與名已無法分割。”[6]正是歷史上無數能工巧匠發揮了“工匠精神”,才創造出卓爾不群的“蘇作”品牌及其市場影響力。蘇州刺繡、蘇州檀香扇、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等作為“蘇作”的亮麗名片,其歷史上所形成的獨有特色,既是優秀的民族傳統工藝,又是需要在高超技能基礎上的耐心細致、一絲不茍以及兼容并蓄。不僅是一種慢工細活,更是一種專注、敬業的職業精神的體現。是“做專、做精、做細、做實”的內涵之光在匠人身上的閃耀才得以弘揚,以這些內容為載體,配之于教材中的文化體驗環節,對于培育職業院校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而讓“工匠精神”光而大之都是大有裨益的。

        ⒖嘉南祝

        [1]劉繼和.“教材”概念的解析及其重建[J].全球教育展望,2005(2).

        [2]宋振春,李秋.文化旅游產業與城市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12.

        [3]秦益范.蘇州石湖勝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4]陶友華.地域文化視閾中的高職校學生社團建設探究[J].職業技術,2013(11).

        [5]殷堰工.蘇州國際教育園旅游資源的利用研究[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6).

        [6]馬建庭.“蘇作”的歷史榮耀里,藏著時代的營養[N].蘇州日報,2016-03-21.

        无码人妻一二三区久久免费_亚洲一区二区国产?变态?另类_国产精品一区免视频播放_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2. <input id="zdukh"></input>
      3.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b id="zdukh"><bdo id="zdukh"></bdo></b>
        1. <i id="zdukh"><bdo id="zdukh"></bdo></i>

          <wbr id="zdukh"><table id="zdukh"></table></wbr>

          1. <input id="zdukh"></input>
            <wbr id="zdukh"><ins id="zdukh"></ins></wbr>
            <sub id="zdukh"></sub>
            亚洲激情中文在线不卡 | 亚洲欧美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 亚洲AV秘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网站 | 一级一区二区在免费线观看 | 一本一级特黄大片中文字幕 |